-
1 # 大哥說
-
2 # 忘川星玉
不能。即使慈禧太后再多活20年,也難以為清朝續命。慈禧太后在的話,只不過可以壓制袁世凱等人,讓袁世凱未必有膽子逼宮。但是為清朝續命,是不可能的。為什麼不能呢,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慈禧太后晚年的清朝,已經危機四伏了。由於西方的民主思想已經傳到了中國,革命的浪潮席捲了中國。革命黨人紛紛起義。1911年爆發了武昌起義。南方各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即使慈禧太后在,也難以阻擋革命的浪潮。
並且,由於清朝末年賠款眾多,這些戰爭賠款都算在了苛捐雜稅,百姓頭上,百姓已經對清政府深惡痛絕,豈是一個女人能阻擋的。
慈禧固然有政治手段,可以制約袁世凱等人。但是她卻不能阻擋武昌起義以及南方各省的起義和獨立的革命浪潮,即使袁世凱聽慈禧太后的話,也難有作為。畢竟民主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和人民民心作對,即使努爾哈赤在世也沒用。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不要忘了,慈禧雖然掌控晚晴政權幾十年,但是其本人並不是一個明君聖主,。而且晚晴很大程度上是在她的統治下逐漸落後捱打的。並且慈禧本人驕奢淫逸,奢侈浪費,把軍費用來過大壽,這樣的人怎麼能讓滿清延續呢?
關於大家猜測的,慈禧如果多活十年,清朝就君主立憲了。我可以很明確的說,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慈禧在世的時候曾經對外宣稱預備立憲,其意思就是說朝廷正在準備君主立憲。但是那隻不過是為了迷惑西方國家以及國內民主人士的煙幕彈而已。直到慈禧死後也沒有君主立憲足以說明,慈禧是不可能允許君主立憲的。
並且慈禧是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人,從小受到封建社會極大的影響。在1908年,慈禧已經是個年過半百的老太太了。就好像今天的老爺爺老奶奶一樣,他們大部分人的思想是非常頑固的,還停留在他們年輕的時代。慈禧太后雖然是一國之主,但是其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老太太,她的思想無疑也還停留在她年輕的時代。我不相信她會支援君主立憲。試想一個對汽車,火車等現代科學都抱著頑固態度的人,她的思想怎麼會是進步的呢?所以,即使慈禧多活十年二十年,清朝也不可能君主立憲的。
這袁世凱在討伐南方各省過程中獨攬軍權,即使慈禧太后在,袁世凱也有可能以兵權相威脅,這點慈禧是沒有辦法的。雖然1908之前袁世凱此時還沒有獨攬軍權,但是後來在平定武昌起義過程中,漸漸才全面把控軍政大權,有了軍政大權的袁世凱,是否還對慈禧太后忠心,這個很難說,畢竟袁世凱也是為了自己利益。
所以說,清朝的滅亡是其統治已經失去民心基礎。並且此時革命浪潮,思想已經讓眾人所知,即使慈禧多活二十年,也不能阻擋革命的浪潮,也不能阻止民心所追求的民主自由。
-
3 # 故事總要有人聽
在當時的環境下,慈禧一介女流能為清朝延續幾十年,可見慈禧的手腕與能力。慈禧是當時封建王朝的最高決策者,有她在,就有凝聚力,慈禧會籠絡人心,滿漢不會太激化,革命還沒深入人心。加之當年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都是權傾一時,比之革命黨只強不弱。清朝當時對外軟弱,對內還是很強硬的,大臣們也不會依附袁世凱,袁世凱更不敢逼宮。
慈禧此前已經宣佈立憲,雖說可能仍會有皇族獨裁,但在制度上已經進了很大一步,適應了生產力發展。還有一點,皇上在無用也是天子,對各大部族也是震懾,因此也不會反叛。
-
4 # 米峰堂
歷史沒有假設,也不會重演!
那個病入膏肓的滿清帝國,慈禧太后再活10年,你能想象國家機器將怎樣運轉,為誰運轉!
慈禧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聞國政。此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提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其實她很清楚,在訓政期間因為一己享樂私心,給整個滿清帝國帶來的滅頂之災,雖然後面很努力的推行改革,也因為國家幾乎癱瘓,無力迴天!
再活10年,可能讓她親歷滿清被推翻,那更是不得善終!
-
5 # 馮國華的發言
慈禧承諾十年的預備立憲就要正式立憲了。因為君無戲言。至於立憲的內容如何,只要悟出軍隊國家化是保障自身權益的關鍵,自已只當好董事長,其它一切由別人處理,就會大功告成。把自身的命運寄望於某人,而不是制度,這是根本的錯誤!
歷史的程序可能有悲劇,但是歷史的發展有時會有喜劇可能性的。
-
6 # 南柯夢醒74837177
如果沒慈禧太后,清朝在一八六幾年就倒了,在她手裡又延長了五十年,而且她再活多少年,清朝就有可能繼續延長多少年,只要她活著,袁世凱就不敢亂來,孫中山也只能繼續流亡海外,他發動的起義也沒法成功。
-
7 # 亻未缺
不能 晚清之所以能垂死掙扎,很大的原因是外患非常嚴重,不管是袁世凱還是孫中山都知道,如果清朝要是倒下了,中國肯定會被列強操控成數個國家,就像現在的敘利亞一樣,成為代理人之間的戰爭。
而清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倒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列強內部出現了問題,無暇顧及在中國的利益,才讓中國能夠較為順利的完成了改朝換代。而一戰完後列強們自相殘殺完後,對於中國也是力不從心,才有了民國的黃金十年。
所以就算慈禧活個20年,一旦外患小於內亂,中國肯定會爆發一場戰爭,但代價一定很高。
-
8 # 子屠龍
我給出答案:正常條件下,慈禧多活10年還是能夠為清朝續命10年。那麼,有人可能會問慈禧為什麼能?不介意的話,我想給大家拋磚引玉一個問題“秦始皇不死,再活20年,秦朝會不會亡?”
秦始皇對帝國的統治,人民的壓力可一點都不比秦二世時候輕,舉幾個數字:2000萬人口的國家,築長城用40萬人、平嶺南派50萬人、修秦始皇陵和阿房宮各用(有資料說一共)70萬人,還有工程浩大的馳道網、規模驚人的徐福船隊……
秦始皇的統治後期連續犯了幾個大錯,但是他的能力這麼強,縱然出大錯,依舊能夠牢牢的控制住國家穩定的局面,權力使用的槓槓的。然而,權力一旦交到兒子胡亥身上,馬上就變成帝國的災難,統治集團分崩離析、天下萬民不堪用命,最終秦朝亡。
慈禧的統治也是一個道理,她在1861年辛酉政變(又稱“北京政變”),獲得大清的最高統治權,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已經深知帝國的執行之道,也精通駕馭臣下的權謀。
歷史的程序是一步一步的,再巨大的變化,也是小變化積累而成。雖然那時候清朝的統治日益動盪,但是慈禧如果能多活10年,以她長久以來樹立的統治IP效應,以及她本人的統治管理能力,給清朝續命10年,應該不在話下。
不過即使這樣也是“迴光返照”式的統治,因為世界潮流已經發生變化、中國的國情也在變化,民主共和是時代的趨勢,誰也不能阻擋。
-
9 # 趙志軍001
慈禧 這老妖婆要是不死,恐怕要被革命黨真的砍了腦袋,就這個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統治者,她能容忽 革命黨人推翻帝制,結束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嗎?答案是不能的,她就連一個變法都容不下,氣急敗壞地把皇帝打入冷宮,把珍妃扔進水井,並嚇跑了倡導變法的康有為!
也許她 在革命黨武裝起義的時候,領導他的辮子軍拼命的反撲,瘋狂的屠殺革命黨人。真要是這樣,她 還算是個女漢子,就怕她 在睡夢中稀裡糊塗的被革命黨擒拿,然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請求饒她一命,之後又勾結她的舊臣伺機反撲。
歷史沒有假設,任何人阻擋歷史的進步,都會被滾滾的車輪碾得粉身碎骨。
-
10 # 每天冷歷史
我覺得不能,慈禧當時閉關鎖國,大清晚期已經是病入膏肓,慈禧如果不死估計還會更慘吧。大清朝的命運是註定的,時勢所趨,不是她一人之力可以改變的。
-
11 # 永恆的瞬間158855941
這些問題很可笑,慈禧若活十年,袁世凱就要夾尾巴過十年。別將什麼潮流掛在嘴邊。想孫中山這麼牛逼不是也要依靠北洋軍?
只是袁世凱沒有曹操英明神武,孫權勸曹操稱帝,曹操說了一句明言,豎子欲將吾置火上烤啊!
袁世凱根本沒必要稱帝,當個大總統有什麼不好的。
後來的軍伐混戰,都是袁世凱的部下。
慈禧完全可以控制局面,民國還不知道躲在哪個角落裡。
-
12 # Mer86
慈禧死的恰到時候。如果再晚死十年,就不是簡單的開棺虐屍了。
軍隊不保朝廷晚清時期的武衛軍,早期還能相互牽制。八國聯軍之後,武毅軍被毅軍收編;直隸新軍被打散;甘軍被勒令解散。保衛京畿還有戰鬥力的部隊,就只剩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和宋慶的毅軍。
宋慶死後,毅軍的統帥薑桂題跟袁世凱穿一條褲子,他倆是義結金蘭的關係。張勳、曹琨都是從毅軍跑出來投奔袁世凱的。如果袁世凱不想保滿清,毅軍一樣不會替滿清賣命。
(薑桂題)
另外插一句,薑桂題比袁世凱大16歲,比袁世凱晚死六年。不是北洋系出身,但比北洋系所有人的資格都要老。袁世凱逼清帝退位,他支援。袁世凱當皇帝,他也支援。北洋系幹什麼,他都支援。毅軍幾乎就是北洋軍的跟班,北洋軍揍誰,毅軍就揍誰。
而且不僅是軍隊,連警察也歸袁世凱節制。整個直隸的防務,都在袁世凱和北洋軍手上。慈禧能撤掉袁世凱,能逼袁世凱把兵權交出。但是,她不可能把整個北洋系都撤掉。
朝廷沒有威嚴八國聯軍侵華,東南互保,慈禧事後不僅不追究,反而還要獎勵。
滿清在庚子國難之後,完全淪為洋人的代理人了。洋人的意志,就是清朝的意志,而慈禧是他們的總代理人。東南互保的三總督也代表了洋人的利益,慈禧不僅不敢追究,還得仰仗他們。
後來搞君主立憲制,五大臣留洋考察,頒佈《欽定憲法大綱》,都是在拖延時間。
《欽定憲法大綱》頒佈於1908年8月,慈禧是1935年生人,頒佈憲法大綱的那年,她已經73歲了。
農村有句俗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巧的是,慈禧就是在頒佈憲法大綱的同年病死的,死在了73歲這個坎兒上。
而《欽定憲法大綱》中規定,預備立憲期為十年。也就是說,慈禧她知道自己壓不住局面了,能拖就拖。如果73歲不死,再過十年,84歲也差不多真的要死了。反正她死了,死後洪水滔天,與她沒有關係。
清末新政不得民心清末新政都是好政策,但好事不能集中在一起幹。
新政需要花錢,老百姓就要多繳稅,老百姓不支援清政府。
《欽定憲法大綱》頒佈時,搞了一個“皇族內閣”,滿族九人漢族四人。漢族官僚失望了,不支援清政府。
朝廷對於立憲期,一拖再拖,立憲派的梁啟超認為是“吐飾耳目,敷衍門面”。立憲派也不支援清政府。袁世凱也是看到立憲此之後下了決心,這個朝廷他也不打算保了。
新政就是慈禧力排眾議,堅持推行的。本意是保她的大清,反倒成了滿清的催命符。只不過慈禧死的早,看不到滿清滅亡的那一天而已。
清政府,尤其是紫禁城的皇族,在最不該得罪人的時候,得罪了所有擁護他的力量。滿清這艘船,真的是一艘破船。慈禧也撐不起這艘破船的舵。
-
13 # 歷史中的眼淚
慈禧,生於1835年,咸豐生前的西宮太后,深受咸豐的寵幸在晚年之時陪伴咸豐左右處理政事。一生歷經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在同光兩帝年幼之時都在當時執天下之牛耳,垂簾挺政的歷史想必我們並不陌生。而相對於大多數人對於慈禧為清朝續命的認識我有不一樣的認識。
慈禧從來就不是昏庸之人在咸豐帝死後,慈禧、慈安與恭親王聯合發動的辛酉政變中展現出的才能來說,想必之後的同治皇帝和所謂的“雄才”的光緒皇帝而言,慈禧的政治是非常優秀的。一方面僅僅處死肅順一夥的主犯,未給政變造成更大的流血事件。另一方面也焚燬之前私通顧命大臣的朝廷其他臣子的信件,給整個朝廷緩解了政變的陰霾,穩定了大清帝國中央政治結構的框架,不讓中央出現危機。地方上更是重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洋務派,憑藉自身在中央的權力為地方的洋務派緩解來自上層的保守派的壓力,這一點上,慈禧在中央的作為功不可沒。而在戊戌變法期間,雖然慈禧撤簾歸政後,因為其多年當政的才能,在變法的百日之內光緒幾乎每天都會去頤和園請教變法事宜,即每次光緒在慈禧居處請安之後都會頒佈政令,這就意味著戊戌變法光緒所頒佈的詔令與慈禧密切相關!
慈禧從來就不是保守之人辛酉政變的成功在一種意義上是開明人員對上保守人士的勝利。分析當時的史料可得知:在對外關係的處理上面,肅順一幫大臣主張一昧的“剿撫”,擺出完完全全的傳統意義上的“天朝上國”的姿態,從不正視與外國方面的外交關係,不斷與西方國家產生摩擦,交惡。而慈禧的主張顯得就開放許多,在頤和園的生活的期間,時不時邀請各國公使夫人至身邊一起開個“party”之類的,聯絡聯絡感情,一起合照留影啥的(雖然老年的慈禧確實不好看,勇氣可嘉)。不僅如此,在參與戊戌變法期間光緒所頒佈的聖旨的制定的同時,在周圍王公大臣的女眷“吐槽”光緒損害自家先生的利益時。慈禧也是語重心長的勸道:“改革嗎,總是要損害某些人的利益的!”
慈禧與光緒的關係向來不是很糟也許當代的對於慈禧與光緒的關係看的總是特別的偏見,也不知是否受到了德齡宮女的誤導還是戊戌期間對於他們之間關係惡化的謠言。一個從小在慈禧身邊長大的光緒,論血緣,光緒是慈禧親妹妹的兒子,所以他們從小的關係是很親近的。有關的清代野史交代也是當出現打雷天氣的時候光緒總是躲在慈禧的懷抱裡面哭泣。而在戊戌政變中慈禧與光緒之間的間隙隨著時光一起流逝了吧,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的時候也是他們母子倆一起逃亡西北,在這生死存亡面前什麼仇恨都會煙消雲散的。
一個政治才能高,心地善良,開放的慈禧在用人上知人善任,慧眼識英才的貢獻為當時的清帝國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憑藉自身對於國家的掌控與自信,在中央上做到了即使是王朝末期也少有的中央集權。慈禧對於清朝的掌控使得當時的革命黨人僅僅對於王朝來說是“流匪”,並不具備對於中央朝廷有實質性的毀滅的能力;而袁世凱在慈禧的面前也是很少顯露出對於中央的背叛之心;臨近晚年頒佈新政銳意革新!
因此假如慈禧多活10年,讓當時的新政更加的貫徹到全國各地,清朝也許會是另一番光景了!
-
14 # 懷疑探索者
有可能再續命幾年。但是,支撐不了多久。
有一句話,叫做"人心向背",滿清政府改革的速度太遲緩了,以至於背離了人心。剛剛開始,支援滿清政權的是絕大多數計程車紳,滿清是有統治基礎的。滿清政府委派五大臣,去海外考察立憲,結果被革命黨人襲擊。對這一事件,當時全國的主流輿論都支援和同情滿清,認為滿清是有誠意的,而革命黨人是搗亂的。滿清最高層對立憲也是持有積極態度,希望可以透過立憲,改變中國貧困的面貌。
當時,針對立憲,有三種不同的思想看法。第一種,朝廷認為,立憲應該逐步緩慢進行,溥儀他爹是一個慢性子,認為應該用7~10年推動立憲。第二種,以地方工商界士紳為代表,他們認為,朝廷應該加快立憲,越快越好,最好是一年之後就完成立憲,慢一點也要兩年完成立憲,最遲不能超過三年。要注意,這些人是真心的擁護滿清政權,而不是破壞。為了達成目的,他們滿懷希望,幾次上京城情願,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當時,滿清掌權的幾個王爺看他們的精神可嘉,非常感動,就去勸說溥儀他爹,說能不能再快一點。結果,溥儀他爹一口回絕,他可不怕什麼民意。最後,朝廷宣佈,原本7年的,現在改為6年,這是皇恩浩蕩了,你們不許再鬧事了,再鬧事,抓起來嚴辦!地方士紳大失所望,對朝廷開始不滿。第三種,以革命黨為主,他們認為,滿清是一個滿人政權,根本沒有資格立憲,就是要立憲,也得讓他們漢人立憲。所以,革命黨就拼命的阻止立憲。
你看,第一種人拖後腿,第二種人極端失望,第三種人是仇人,滿清政權還能繼續下去嗎?即使慈禧再活幾年,她就可能雷厲風行的推動改革嗎?一涉及核心利益,她就後退不前。所以,不能把希望寄託在慈禧身上,"老佛爺"魄力和能力都有限的很。
-
15 # 邦本邦寧
天佑中華,沒有慈禧,估計太平天國就成了,結果就是被列強肢解;再活十年再死,列強元氣復甦,也會被瓜分;所以剛好在世界列強焦頭爛額的時候,中華度過了最艱難最混亂的時候,才有了民國國土大致完整的局面。
-
16 # 鳶飛九天2018
如果慈禧太后在1908年沒有死,多活十年,還能為清朝續命嗎?我的答案是:能續命,但最多幾年,不可能超過十年。
我們首先來看慈禧太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公元1861年,咸豐皇帝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慈禧太后夥同恭親王奕訢發動的辛酉政變,處死了肅順等八為輔政大臣,掌握了朝廷大權,從此開始了她對中國長達47年的統治。
慈禧擁有著強烈的控制慾望和政治野心,同時也擁有一個政治強人所必需的特點:她意志堅定、不為感情左右、善於抓住機會、更善於平衡關係。因此,慈禧太后歷經了從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日俄戰爭等一系列戰爭,她始終牢牢控制著中央政權。
雖然自己太后有著旺盛的控制慾望和強烈的政治野心。但必須說明,慈禧太后絕非通常意義的“明君”,更不是能夠勵精圖治,擁有雄才大略的統治者。慈禧太后的一切政治手段和目標,都不過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並且享受權勢帶來的好處。因此,慈禧太后活的時間長短,對於國家並無好處,更不會改變清朝末年人民的水深火熱的生活。
恰恰相反,正是在慈禧太后統治中國的這47年間,中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的生活日益困苦,中國的經濟瀕臨崩潰,列強在中國肆意橫行,中華民族正由巔峰滑落至深淵。除了官僚貴族和買辦階層,包括地主階級在內的中國人民生活愈發悲慘,越來越看不到未來。因此,清政府的統治是普遍受到人民的反對的,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反抗越來越強烈。
因此,如果慈禧太后沒在1908年去世,繼續統治的中國,倚仗著她高超的政治手腕、在清廷中較大的威信和較強的控制能力,可以為清廷續命幾年。但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慈禧太后沒有任何值得尊敬的地方,更不會因為她的統治放棄反抗,放棄革命。所以,革命乃至勝利依然會發生,只不過晚幾年罷了。
而早在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倉皇帶著光緒帝逃往西安時,東南各省的督撫已經對清廷不抱有希望。以張之洞、劉坤一等總督為首的東南各省督撫聯合互保,並準備在事不可為時,推舉李鴻章為總統。
從“東南互保”的事情可以看出,此時,包括清廷的重臣在內的地方督撫,已經對慈禧沒有多少畏懼,也不抱有多大希望。慈禧太后此時的威信已經滑落的很厲害。單靠政治權謀和政治手段,慈禧對控制全國已力不從心。
而到了1904年日俄戰爭時,日本和俄國兩個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上廝殺。數百萬大軍對東北的中國人民和資源造成的極大的破壞,以慈禧為首的清廷,居然號稱“中立”。清廷的懦弱與無奈可見一斑。這件事進一步削弱了慈禧的威信,也許,中國人民更加看清了清廷的真面目。
隨著清廷統治的進一步腐朽沒落、列強的進一步侵略,同時,西方的民族主義和民主共和的思想進一步傳播。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已經不堪忍受清廷的賣國統治。革命的思想如星星之火,隨時可以燎原,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經逐步深入人心。清廷的統治根基已被動搖。
同時已經訓練了北洋六鎮的袁世凱,已經牢牢掌握了北洋軍,哪怕慈禧太后也無法剝奪袁世凱對北洋軍的控制。
因此,內有袁世凱虎視眈眈,外有革命思想迅速傳播,哪怕有慈禧太后的坐鎮,已經徹底失去人心的清廷,也無法繼續保持統治,革命的火焰隨時可能爆發,將清廷徹底毀滅。
-
17 # 五味社
慈禧、光緒的驟然離世,為晚清的憲政改革失去最後一道權力的屏障,沒有重心的大清王朝瞬間跌入萬丈深淵。
晚清的憲政改革存在很大的一個弊端,就是權力從中央下放到地方過快。西方是透過文藝復興有了對人性的認識,進而過渡到對法治的崇拜。而中國缺乏對人性的認識,隨著權力的下放,人性的弱點便出現,地方對權力的把持,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日益增加。由於慈禧和光緒的驟然離世,大清王朝的憲政改革失去最後一道權力的保障,雖然清朝末年,皇令不出紫禁城,但也是在慈禧作出荒誕的行為後,比如庚子國變,最起碼慈禧的權威還在,慈禧統治大清40餘年,各地封疆大吏都是慈禧選拔,如果慈禧不死,或許晚清的憲政改革會有另一番景象。
-
18 # 歷史三日談
你見過那一個病入膏肓的人逃脫過死亡的魔掌,在慈禧太后統治的最後階段,其實大清氣數已盡,政治幾天內部離心離德,統治基礎地主階層,包括幾個漢族最優秀的地主張之洞等,已經不受清廷召喚。
再說新興的勢力階層――買辦階層和留洋群體對於清王朝不但沒有好感,甚至是深惡痛絕,在這期間,大清王朝可以說已經分崩離析。
1911年的辛·亥·革·命只是點燃“稻草”的那根火柴,雖然“稻草”燃燒與否與火柴關係很大,但“稻草”的乾溼程度,也是決定火候大小的關鍵隱私。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只是順應了歷史潮流,而不是在創造歷史潮流。從這一點講,不管慈禧太后在不在,大清都得亡,唯一的區別就在於慈禧太后若在,可能過程會更慘烈一些,遭遇的抵抗會強一些,傷亡會更大一些。
但是行將就木的老人任憑何種靈丹妙藥,都是不可能起死回生的,能夠續命已是不易,又何必難為慈禧太后,說要治癒好大清的頑疾呢?!
而且年老的慈禧太后並沒有太多精力牽扯到複雜的內政外交事務當中,在普遍的印象當中,慈禧太后更偏向於養尊處優一列,並沒有多少心思解決基層面臨的基礎問題,基本上就是“上天好事,下界保平安”。
處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不管慈禧太后在不在,大清滅亡的歷史事實和條件,都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
19 # 達摩說
看了許多回答,都說沒法續命,但我個人的見解不同。我覺得要看慈禧能多活多長時間,如果是10年的話,應該問題不大。
首先大家要明確歷史學研究中的一個悖論,那就是:
歷史學家素以還原歷史為使命,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在重塑一個完整的事件,這個事件環環相扣,邏輯嚴密,必然性強,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左右事件的進展。
於是你就會明白:
辛亥革命就是歷史學家手中的事件,它被放置在晚清衰落的一系列證據鏈條之中,併成為內憂外患的必然結果。但實際上,辛亥革命的發生極其偶然,當時當事人或許都無法遇見到他們的革命行為會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大轉折點,更多人甚至認為清廷是完全能夠平定武昌新軍譁變的。
所以,如果我們能暫時摒棄辛亥革命在晚清歷史發展中的所謂“必然性邏輯”,仔細審視當時的局勢,我們就會發現:慈禧太后如果能多活10年,在這10年內清朝基本不會有什麼性命之憂。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慈禧太后擁有西方列強的支援,是列強控制中國的總代理人,這是她能夠維護清廷統治的外交基礎。客觀來說,慈禧太后面對西方列強的步步蠶食,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在對西方示弱的基礎上尋求合作,最終目的還是實現自強。而西方列強在1900年後也清楚地意識到,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需要在中國這樣一個“尚有無限蓬勃生氣”的國家恐怕暫時無法實現,必須要繼續扶植代理人進行間接控制。經過深思熟慮後,列強並沒有將“禍首”慈禧太后殺掉,而是選擇繼續信任並支援她。而在慈禧太后去世後,西方列強普遍認為袁世凱更有能力統治中國。
第二,慈禧太后具備統治清廷的資格,這是她能夠維護清廷統治的法統和資歷基礎。1900年義和團運動之所以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源於慈禧太后廢掉光緒並另立大阿哥溥俊為帝的設想。但在雙方博弈後,慈禧太后仍然保住了她的最高統治權,但名義上光緒皇帝仍是中國最高國家元首。“皇太后輔政”的安排雖然不符合西方現代民主政治的原則,但它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框架下是具備法統基礎的,而且慈禧太后統治中國四十餘年,也擁有當仁不讓的資歷,所以這成為西方列強與清廷博弈後的最優選項。而在慈禧太后去世後,溥儀繼位,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雖然也具備法統基礎,但這二人資歷尚淺,無法震懾滿洲親貴和漢族的中央地方大員。
第三,慈禧太后具備維護滿洲既得利益,壓制漢族高階官員、調合滿漢權力衝突、控制軍隊勢力的超群能力,這是她能夠維護清廷統治的能力基礎。慈禧太后是玩弄權術的高手,她能夠在漢人地方勢力崛起的實際情況出發,既重用漢人,如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掀起洋務運動,自強求富,又有效維護了滿族的既得利益。後期預備立憲下的產物“皇族內閣”之所以遭到大多數人的唾棄,很大程度上因為隆裕和載灃不具備調合滿漢權力衝突的能力和自信,所以才用“皇族內閣”這種明目張膽的東西去掩飾他們內心的恐懼。此外,政權的穩定與對軍隊的控制力有關。慈禧雖不是軍隊最高長官,但又具備控制軍隊勢力的能力,無論是曾國藩的湘軍,還是李鴻章的淮軍和北洋水師,還是袁世凱的北洋軍,抑或是清末新政後在各地建立的新式陸軍,她都可以輕鬆地收放自如。可見,只要慈禧活著,中央和各地的軍事力量絕對不敢犯上作亂,脫離清廷。而在慈禧去世後,袁世凱雖被罷官,但載灃卻無法控制北洋軍,最終自取滅亡。
第四,慈禧太后在生前已經宣佈預備立憲,這是她順應客觀形勢的積極反應,雖說反應的有點晚,但畢竟走出了這一步。縱觀當時世界各國,順利實現君憲的國家也沒幾個,宣佈立憲的國家也沒幾個,所以清廷還算是先進的。慈禧當時說,立憲的預備期為10年,很多人說這是她的愚民之術,其言外之意是在她活著的時候絕對不會交出權力。但即便是要推進憲政,在中國這樣一個歷史問題較多的國家,也需要權力的保駕護航。在難以推進的地方,需要權力的推進,而在必須妥協的地方,又需要權力對既得利益者的某種維護,除此之外權力還可以避免改革中的民族衝突和地方離心傾向,有效保證國家的完整統一。如果慈禧太后能多活10年,想必以她的政治智慧,是可以利用權力去謹慎地推進立憲的。
至於最終能推進到什麼程度,大清帝國能否由此免於滅亡,這都拿不準。但至少給慈禧10年的時間,她是可以讓清朝免於滅亡的。
那10年之後呢?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
20 # 斷鷹攀崖
慈禧沒有死在八國聯軍侵華前(1900年前),
1、避免國內軍閥混戰,如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袁世凱的北洋軍、革命黨的新軍。
2、如果軍閥混戰,外加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可能有亡國的危險。
3、所以強有力的中央是國家統一的保障。
回覆列表
能的,她能把控清朝那麼多年,說明她的管理套路適合當時中國社會,就像當年崇禎皇帝后悔殺了魏忠賢一樣,惡人還需惡人治。慈禧死後,留下的權力真空,出來了多少鼠輩犯亂,袁世凱賣國丟掉了蒙古,後來就是軍閥混戰。如果慈禧在,不會出現那麼混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