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風的導航

    謝邀。20系列的橫空出世,中國的空基力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強大,隨著沙場點兵軍方發言人也正式宣佈殲20列裝部隊。尹卓將軍也證實:大概有十架殲20一箇中隊規模列裝,可喜的是,和三代半戰機模擬訓練對抗以1:10的絕對優勢完敗所有對手,按中國實際需求會達到數百架,(渦扇15峨眉發動機)的研製成功,脈動出產線現已建成,量產不是問題。參加朱日和閱兵的殲20飛行員張昊稱讚殲20:加減速效能優越,中速穩定,無論超音速亞音速飛行,可以說做到了完美。工程院士甘曉華介紹:飛機設計製造需15——20年,大力發動機需20——25年,全世界能做飛機的企業20——30家,能做發動機的企業只有3——5家,我們透過現代科技成果的輔助,已經縮短了和美歐的技術差距。五千年的中華民族聳峙世界,肯定靠的不是幸運,不是偏安一隅,更不是靠人多,而是民族才智。我國第一個研製出量子通訊衛星。第一個研製出高功能量子雷達。第一個打破全電推動技能。第一個打破四翼傾轉旋翼機技能。第一個規劃出量子計算機。第一個完結反通訊量子實驗。第一個獨立建造空間站。第一個完結接連挖掘可燃冰技術。這就是我國獨有的技能立異才能,所以說殲20批次生產不是問題,關鍵是本國需求,隨著中國六代機的即將來臨,需要多少殲20要看國家戰略需求,只要聰明的國人萬眾一心,相信沒有做不到的事,希望國家軍工強大,繁榮昌盛,人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 2 # 遊戲宗師2019

    殲20是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第五代戰機,為何不會生產太多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現在的社會更新換代特別快。殲20也一樣,我們正在研製第六代戰機,永遠都是在探索中前進。

    第二,我們的國防政策,奉行故土防禦。不需要那麼多殲20。

    第三,根據需要隨時設計。根據國防需要隨時可以生產殲20飛機。

    我相信我們的人民軍隊可以保衛我們的利益。

  • 3 # 諸葛小軍

    殲-20是我國最先進的五代戰機,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隱形戰機,今年花了九個月的時間,共造出6架殲-20,被外媒怪罪生產速度過慢,慢究竟出在了哪裡?多少才算快呢?其實這些外媒就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新一代隱形戰機,不管是從速度、隱身效能、打擊能力等都要比上一代戰機高很多,所以對於五代戰機來說,世界各國都沒有經驗,基本上是摸著石頭過河,即使是美國,也在這上面吃了不少虧。

    縱觀我國周邊鄰國,它們的五代機計劃紛紛落馬,如俄羅斯的蘇-57、韓國的KFX戰機、印度的“俄印五代機計劃”等,而我國則後來居上,趕超俄羅斯,在數量這塊不求多,但求穩。

    要知道,美國的F-22已經吃了四次虧,而這一切大多是因為技術不成熟,甚至連F-35戰機也出現停飛的狀況。飛行員都是價值連城的,誰也不願意拿一架還未成熟的飛機去做實驗,在這塊我國採取的做法是穩中求勝。

    美軍在這方面也是反覆的不斷琢磨,才有了今天這幾百架F-22和F-35,。在這一領域,我國還是一個新手,沒有完全掌握,一旦掌握,將會是如“下餃子”般的速度。

    殲20戰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它是集高科技於一身,絲毫失誤都會造成嚴重後果,為了保證飛行員的安全,容不得出現半點錯誤,精細才是正確的選擇。殲20現在還沒有達到最佳的技術狀態,所以前期先小批次生產服役,邊改進邊生產是最佳的執行方法!

  • 4 # 中國人民很行1

    具體多少,軍方會根據實際的作戰部署需求來生產的!參考美軍,F-22是180架多點!作為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技術複雜,工藝複雜,成本昂貴!生產進度不會那麼快的!我們已近夠快了!大大出乎美國佬的預期!以前美國認為我們在2020前都搞不出來,結果在2011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當天,我們“非故意安排,純屬巧合”公開了J-20的“首秀”!美軍的F-22已經停產很久了,已經具備實戰能力,低一檔F-35各型號也測試的差不多了!這也說明美軍的下一代更牛逼的五代戰鬥機估計已經開發的差不多了,說不定現在已經都測試完了!成飛現在一邊陸續有計劃的生產改進J-20,同時也在抓緊研發我們的下一代戰鬥機,爭取縮短和美軍的差距!

  • 5 # 淡然小司

    還是世界通病,成本問題。殲20作為戰爭中的殺手鐧,主要戰爭的目的是突破敵方的放空網,摧毀敵方的防空節點,為後續大批部隊進入開啟缺口,防止敵方戰機對我方縱身的突襲,在敵方未深入我方縱深時,將其擊落。

    這樣的空優任務,就決定了其用途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世界全面五代機的壓力下,尤其中國周邊F-22.F-35大量部署的背景下,我們的殲20必然是壓力山大,自然我們的戰機效能覺不能全面低於對手,這樣的高效能要求下,其成本是集全國科技最高成就於一身,何其艱難。

    現代飛機完全是集新材料於一身的科技產物,殲20大量使用新興復合材料,大量碳纖維,鈦合金,鐳射列印,這樣的成本自然是不同於蘇27這樣的可同日而語的。

    大量的電子科技的應用,電子掃描雷達,光電感測器,大螢幕顯示器等等電子裝置的裝備,其成本堆積如山。

    最嚴重的就是發動機渦扇15的嚴重滯後,影響了前期殲20的部分效能的發揮。發動機的詬病一直困擾著我國戰機的發展,我們的渦扇10B才算開始大規模列裝部隊,可是產量畢竟跟實際需求有很大的矛盾

    等到渦扇15發動機開始可以量產,裝備殲20戰機的時候,其成本還會比渦扇10B大的多,總之這樣的因素直接導致殲20的成本飆升。美國F22加研製成本都高達3億美元左右,我們的成本也不會低於1億美元,畢竟我們的軍費不可能全部用於採購殲20的,註定殲20不會大量量產。

  • 6 # 老粥科普

    一、技術。

    目前我國的殲-20還處於技術摸索階段,其中很多的技術還不成熟不完善,比如發動機、全向隱身、探測等等,所以並不適合大規模生產。現在殲-20的服役就是先要解決有無的問題。

    二、成本。

    殲-20因為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自然導致成本高企,大規模生產和裝備會使軍費不堪重負。軍隊其他的地方也需要錢的,不能只滿足空軍。

    三、國際周邊局勢。

    儘管東邊南邊時不時會有些小波瀾,但總體平穩,與美國日本發生直接衝突的可能性比較小,對付印度也用不著大量的殲-20,所以維持有限數量形成威懾就可以了。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軍事裝備的更新換代也隨之加快,有訊息表明目前我們正在研發下一代全新的戰鬥機,所以殲-20應該不會生產太多。

    我想,百架頂天了吧。

  • 7 # DS影片

    殲-20作為我國空軍裝備序列中最高階最先進的裝備,產量註定有限,這是幾個方面的原因決定的。

    1、研製費用和單價高昂。

    雖然官方不可能公佈殲-20的具體研製費用和單價,但殲-20作為一種與F-22同級別的先進戰鬥機,即使在我國的人力成本和物價低於美國情況下,研製和製造費用也創下國產戰鬥機的新高。美國戰略之頁網站猜測殲-20戰鬥機的單機制造價格大概在9000萬美元左右,這與F-35進入全速率生產後的8500萬美元相當。

    這個價格相當於6億人民幣,如果按照1:1替換殲-11重型戰鬥機,就會對空軍預算造成沉重壓力,影響其他專案的進展,致使空軍裝備發展出現不平衡。

    2、殲-20戰力超群,無需1:1取代老式戰鬥機

    國外的許多軍演已經充分證明了五代機和四代機之前存在代差鴻溝,憑藉自己的隱身能力,空戰戰場對於五代機來說就是單向透明的,四代機根本發現不了自己,於是就誕生了幾十比0的恐怖交換比。這並不是說一架五代機的戰力相當於幾十架四代機,而是說明五代機在四代機面前具有壓倒性的戰略和戰術優勢。所以殲-20作為一種銀彈,根本無需1:1替換老式重型戰鬥機。

    3、我國在未來的隱身戰鬥機佈局上也需要高低搭配,不能讓殲-20獨挑大樑

    與產量僅187架F-22相比,產量最終將達到數千架的F-35對殲-20的威脅更大。目前我國周邊已經有日本和韓國採購了F-35A戰鬥機,駐日美軍的F-35A/B也開始作戰部署,也就是說與生產數量稀少的F-22相比,F-35將是日後殲-20的“日常對手”。F-35最終將取代美日韓三國空中力量中的多型戰鬥機,產量十分龐大,待F-35進入高速生產後,東亞地區率先將邁入隱身戰鬥機時代。

    周邊國家龐大數量的F-35對我國空軍提出了嚴峻挑戰,光憑殲-20一種重型戰鬥機無論在產量還是在數量上都無法滿足對抗需要,因此我國空軍還需要一種中型隱身戰鬥機來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彌補前者在數量上的不足,並在可負擔性方面實現較好的平衡。

  • 8 # 兵器瞭望臺

    殲20雖然強大,但是單價貴,單價在1億美元左右,這也是隱身戰機普遍的價格。F-22戰鬥機的單價在2003年就達到了1.5億美元,如今採購F-22戰機肯定不止這個價了,至少要3至4億美元。隱身戰機昂貴的價格也決定了殲20的數量不會像殲10一樣造個幾百架,而是按需配置。比如殲20的數量基本上分析了F-22和F-35可能的數量,美軍180多架F-22戰鬥機,不可能全部部署到東亞,能部署48架就已經逆天了,加上F-35的數量按200架算,殲20的數量在250至300架之間比較合理。

    殲20的數量肯定會超過F-22戰鬥機的數量,因為殲20的設想目標就是F-22戰鬥機,控制在250至300架的規模已經算是世界頂級的空軍了。如果殲20達到這個數量,那麼其他三代機的數量就應該達到了1500架以上,其中還有高低搭配的緣故。250架的殲20意味著至少要250億美元採購部署到位,而且飛行費用也是高得驚人,美軍之所以控制在180多架F-22戰鬥機,就是維護費用太貴。F-22戰鬥機買是買得起,但全壽命的費用才是大頭,隱身塗料要保養、發動機要保養、機載航電也要保養,每小時飛行費用在6萬至7萬美元,相當於40萬以上人民幣。按5000小時飛行算,保養費用比採購費用還要貴。如果費用都給了殲20,那麼其他三代機都不要飛了?因此殲20更注重關鍵時期奪取制空權,其他任務交給三代機就好。

  • 9 # 鄉里大海

    首先我要糾正一下小編的這個問題是錯誤的。殲20是5代戰鬥機擁有隱身性,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機動能力,國內最先進的電子系統與有源相控陣雷達。具有強大的空戰能力!裝備500架殲20A以及改進型號是合適的,也是必要的!研發並裝備殲20戰鬥機使中國在戰鬥機領域與美國平起平坐!在同代等級Pk的能力!作為中國人我感到自豪!

    當年美國裝備187架F22就停產了,在當時來看是對的,因為當時蘇聯解體了,中國的實力比較弱。今天中國的國際環境非常複雜,周邊有日本狼子野心,印度恣意挑事,越南陰險絞滑,美國像猛虎一樣向中國下毒手,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可以說中國的國際環境依然是嚴竣的!

    只有擁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尤其是軍事實力,中國人才能擁有真正的尊嚴!中華民族才能實現真正的偉大復興!中國才能實現完全統一!

  • 10 # 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殲20生產規模肯定不會太少,殲-20是中國空軍未來主力戰鬥機,主要用於替代空軍現有蘇-27系列戰鬥機,包括蘇-27SK、殲-11A、殲-11B,以及部分蘇-30MKK殲擊轟炸機,中國空軍此前大約引進了80架蘇-27SK/UBK、105架殲-11A、大約200架殲-11B,這樣算下來差不多400架了,即使殲-20不會以1:1比例替代蘇-27系列,相信最終裝備規模也會非常可觀,另外對於作戰飛機來說,裝備規模越大,成本越低,這是因為研製費用要分攤到每架飛機之中,假設研製費用為100億,生產規模為100架,每架需要分攤費用就是1億,生產規模擴大到1000架,每架需要分攤費用就降低到0.1億,採購單價就會下降0.9億。因此殲20並不是採購越少越好,還需要綜合空軍擔負作戰任務、威脅程度高低來確定。

  • 11 # 淨——穩

    J20的數量絕對不會太多,以現在一個飛行團24架,飛行旅36架來說有4到5個團跟旅差不多了。畢竟J20出現的年代比較晚,F22都出現快20年了,以中國現階段的首要任務還是補齊所有短板,先有再好再精,緊跟美國步伐,區域性超越。以美國的發展F22肯定有後續機型了,所以中國現階段只會保證自己有,慢慢改進。到最終超越。美國的F35說白了跟中國的F31一樣的設想,都是拿來拼數量的捎帶來點質量,能忽悠一點外匯就忽悠一點,畢竟這玩意太高大上。再說F22跟J20這東西太高大上整個大幾百架都是要老命的,價效比不高。以美國的個性就是不超你個一代我不放心,所以美國肯定有所行動,中國在這方面肯定不會落後,畢竟四代機穩住周邊局勢,五代機震懾碾壓,可以放心大膽的衝擊6代了,跟老美比的就是代差現在。

  • 12 # 冰雹藍天

    任何武器的裝備數量多少既要考慮經費問題,同時還要根據防衛和未來的作戰需求合理計劃,殲20就如同是陸軍特種部隊中的特種部隊,執行的一定是非常規的艱難險重任務和凌空抽射、關鍵時刻一錘定乾坤的作用。

    就像特種部隊雖然屬於頂級部隊,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部隊都按照特種作戰需求去進行訓練和武器的裝備,畢竟特種作戰只是作戰中的一個體系,更多的任務還是要依靠其他部隊去全面執行,正所謂分工不同,不一定最先進的武器和裝備最為先進的人員就能完成所有的任務。

    目前我國的軍費開支從“國人人均國防費和軍人人均國防費”來看,中國在世界主要國家(軍費開支前10的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但是新形勢下我們所面對的國際及周邊的安全隱患卻依然嚴峻。

    各個軍兵種部隊的武器裝備都需要更新換代,在有限的軍費預算內更要合理的進行計劃,既要保證優勢突出,同時還要兼顧共同發展;既要適合在小範圍高強度的作戰中絕對領先,還要確保在常規作戰中的兵力、火力壓倒勝利,所以面對雖然先進但是造價高昂的武器就只能減少裝備數量,做到夠用和尖刀作用,這是殲20不會大批次生產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武器裝備的新老搭配和高低結合。

    眾所周知,任何一款武器都不可能獨立的生存在當代科技日益發達和作戰環境更加複雜的情況之下。任何一個作戰平臺都需要一個完整、全面的作戰體系和其它支援武器作為自身生存、對敵進行攻擊和取得勝利的保障。

    各個兵種之間的完美配合才是現代戰爭複雜情況下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所以結合目前的國際軍事鬥爭環境,採取夠用,相互搭配、高低結合,重點突出的發展原則才是最重要的,數量並不是絕對的因素。這是第二個原因。

    綜合以上,這就是殲20不會大批裝備的現實和根本作戰需求原因。

  • 13 # 墨墨觀察

    殲-2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款五代重型雙發隱身戰鬥機,殲-20的服役不止是簡單的宣示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服役五代戰機的國家,這背後的戰略價值和意義恐怕只有美國和俄羅斯內心最清楚!

    通俗來講,五代戰機就是各種高科技集於一身空優或多用途戰鬥機,不僅具有高機動性、高隱身性,還裝配了極其先進的航電系統、高度整合的計算機網路和先進的機載雷達系統,從本世紀初美國F-22戰機服役之後,讓世界各國明白了一個道理:“五代機雖好,但不能多生產!”殲-20戰機也是一樣!!!

    此前,據美軍方高層稱,美國空軍採購的F-22戰機單價約為3.58億美元(約合23.6億人民幣),從美空軍使用F-22戰機那一刻起,F-22戰機對於美國空軍來講就是一個”最昂貴的錯誤“。美國是世界上軍費支出最高的國家,F-22算上最初的技術驗證機總計才生產了195架(其中8架驗證機和187標準機型),停產的根本原因是——太貴了!對於2018年國防預算已高達6000多億美元(約合3.6萬億人民幣)的美國,依然“沒錢”重啟F-22生產線!

    此外,F-22機身表層使用的全是特殊的BMI複合材料,其機身使用的鈦合金比例高達36%,熱定型複合材料高達24%,每飛行一小時的成本費用約為10萬美元(約合66萬人民幣),這個費用僅是飛行費用哦,並不包含日常的其它維護維修費用,最有意思的是每年F-22戰機在維護維修過程中被“敲”下來的白銀就高達250千克......

    中國空軍採購殲-20戰機單價約為1.2億美元(約合8億人民幣),雖然中國在五代隱身戰機領域具有充足的後發技術優勢和世界最強的工業體系作為支撐,但是,能把殲-20的造價控制在1.2億美元左右已經非常不易了。因為,殲-20整體效能可媲美F-22,大大強於F-35戰機,而F-35戰機的造價成本比殲-20還要高出上千萬美元,在滿足國家戰略所需,一切從實際需求出發來定量生產才是最合理科學的!

    據分析稱,中國殲-20未來將生產約300架左右,主要用於國土防空之用,同時,與1500-2000架四代機形成有效搭配,全天候守衛著我們自己的家園!

  • 14 # 儒道之主

    不知題主從何得知:“殲20不會生產太多”的訊息?且題中“太多”,多少架算太多?300架?還是500架?或者是1000架?個人從未見過官方公佈過此類訊息,只是在央視節目中,杜文龍大校曾經做過推測:殲20大概生產數量在250架左右。而且,同時他也講道:具體生產數量,將由戰場形勢、國家戰略需求來確定。

    而殲20的單價應該在8000—9000萬美元之間,何況這還不算後期保養、維護等費用。這種價位,相對於國產三代、三代半戰機的單價而言,那簡直算得上天價了。然而,央視也曾報道過:殲20在與殲11BS、殲10系列等三代機、三代半戰機實戰對抗的演習中,打出了個:10比0。按對抗結果來看,殲20不到1億美金的價格,還貴嗎?

    個人認為,隨著美國國家戰略的調整:《美國國家戰略安全》及美國最新的報告中對中、俄的措辭,證明了美國把大國爭霸又做為了它的最大戰略目標。也就是以前針對中、俄的限制、壓迫、各種制裁、貿易打壓等由暗裡直接拿到了桌面上。自從特朗普上臺後,在中、俄周邊不斷製造麻煩,到處煽風點火,已經暴露了美國的目的。

    美國將會派更多的先進四代機在我周邊挑事,為與我國有國土糾紛的國家打氣撐腰,如日本等。印度去年入侵我邊界事件,也離不開美國背後的支援。也就是說,未來我們面臨的形勢會更加嚴峻,這就需要我們擁有更大的軍事實力來保衛我國的國家利益、國人安全。也就是說現在的形勢不同,需求也就不同了。

    殲31驗證機,很長時間沒訊息了

    形勢嚴峻了,需求就大。目前,我殲31尚未定下最終的設計指標,近期未見一絲動態,可見殲31只怕要經歷“重生”,連氣動外型只怕都得動。美國雖然只生產了187架F22,不可能都調到亞洲來,然而F35呢?韓國已向美購買該戰機,日本自己在國內組裝的F35也已下線,未來也不排除印度會考慮購買。F35也屬於四代機,我殲31尚未定型服役,只有殲20能勝之。

    個人認為,殲20的生產量應該能夠突破300架。使我空軍擁有足夠的能力同時應對周邊的挑釁。目前,殲20仍處於小批次生產狀態,不是因為殲20價格太貴,也不是因為“不會生產太多殲20”。目前這種狀態,是因為殲20的配套發動機“渦扇15”還未過審,另一方面來說殲20在我國屬於首款服役的四代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會出現,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讓殲20成為真正的護國利器。而且,殲20的出現改變了空戰遊戲的規則、方式,如何運用好四代機、如何編寫飛行大綱、如何與其它作戰系統協調等,是目前殲20的首要任務。

  • 15 # 武備學堂炊事班大廚

    J-20戰機的生產數量不會太多目前只是一些網友或部分大咖的推測,主要依據是美軍的F-22裝備數量只有179架。然而這種基於美軍F-22戰機數量而推斷出J-20數量不會太多的認識是錯誤的。

    首先,戰機的裝備數量是根據形勢來決定,而不是價格。美國的F-22戰機裝備數量是依據上世界末的形勢制定,90年初存在蘇聯壓力時計劃裝備2000餘架,90年代中期消減為800餘架,04年改為200餘架,直至06年179架。但06年美帝國力超強,主要對手俄羅斯國力虛弱,中國還只是一個Su-27不過兩百的國家。這個形勢決定美國維持自己的優勢地位不需要那麼多F-22戰機,將更多資金用於下一代戰機開發,以保持超強優勢,故06年決定裝備179架。最重要是同時美軍計劃裝備2500餘架F-35,全面隱身化不可阻擋。因此美軍F-22裝備數量少不是因為價格貴,而是形勢決定。

    回到當今中國,形勢嚴峻,美軍F-22部署於沖繩基地和關島,F-35成熟也開始批次生產,年產100餘架,日本已經接收F-35A,計劃數量42架。面對東海對面的美日隱形戰機力量差距和隱形戰機吊打非隱形戰機的現實,形勢要求我們儘快裝備J-20,裝備更多J-20,以至於J-20第一版採用Al-30發動機就問世了,形勢緊迫可見一斑。軍事鬥爭的核心目的就是打得贏,打不贏可是要花更多的錢呀! J-20很貴,價值應在一億美元以上,價格不是限制J-20數量的原因。因此建立起一支能有效應對美日威脅的空軍,J-20的裝備數量不會少。

    其次,戰機的裝備數量是根據空軍的戰略決定,我軍目前是要求攻守兼備,要求能進行遠端進攻,投放精確制導炸彈,J-20的超大機體以及超大航程也因此而來。而我軍目前裝備的J-7(腿短)、J-8(腿短)、J-11(效能老化、無法精確制導)以及J-10(防空戰機)都無法有效執行進攻戰略,因此換裝新型的J-20是必然選擇,而戰鬥力的質變是要靠量變形成的。因此J-20是要接替J-7、J-8、J-10的任務,其數量不會少。

    第三,軍事鬥爭緊迫性,目前我國在東海方向、臺海和南海三個方向都存在衝突可能,尤其以蔡省長折騰的臺海方向最為嚴重。公開報道的蛛絲馬跡也透露了J-20已經建成三套生產線,根據國內飛機一條生產線滿負荷年產10-14架的標準,J-20年產量不會低於30架,最高42架。軍工企業也是要掙錢的,不會為了造200架開三條生產線,J-20的生產至少是20年,那產量最低也是600餘架。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J-20的生產數量不會少,而且不會低於600。

  • 16 # 狼煙火燎

    前幾天CCTV-1公佈,殲20正是去當兵了,服役了,讓我們非常的興奮!而且之前的殲20也早在閱兵場合出現,公佈殲20小批次裝備部隊進行測試,現在應該是測試階段完成,也就是新兵期結束了,正是去部隊服役站崗了。

    至於殲20裝備多少?這個官方沒有正式回答,也是軍事機密,及時官方公佈也不大可能是真的,不過我覺得題主提到的“殲20為何不會生產太多?”這個話題還是很有道理的,在我看來I,殲20的裝備現目前來說肯定不會太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1、殲20剛剛透過測試,絕對可以和F22相媲美,雖然整體綜合性能上可能和F22有些差距,不過一些細節上肯定是超過F22的,比如:不知道網友們注意沒有,F22的機頭下方有個方形的罩子(F35也有,F22沒有),這個可能是對地搜尋或對海搜尋的裝置,也就是殲20並非網友猜測的空優型戰機,而是多功能的戰機,這個就很厲害了。

    但是殲20畢竟才剛出來,還有一些技術性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有些只是替代型裝備先用著,達到現目前使用功能,後續研發進度跟上後進行升級更新,最明顯的就是發動機了,但是你不能一直等完美的產品啊!你得培養飛行員是不是?你還得讓飛行員熟悉系統熟悉飛機有木有?你要這款飛機如何融入整體的作戰系統是不是?這點非常重要,所以前期就要小批次裝備。

    2、技術更新。隨著社會發展,技術更新實在太快,也許現目前非常先進的裝備,過兩年就不那麼先進了。特別是電子裝置,所以不能大量的裝備,必須得循序漸進,大量的裝備到了更新換代成本實在太大,就像現在的老式Su27與現在的殲11D、殲16一樣,作戰效能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所以不能有了先進戰機,就一次性大量裝備,需要循序漸進的更換

    3、定位決定殲20不能大量的裝備,殲20是什麼?那是敲門磚,也就是相當於特種部隊,執行任務也是單獨深入敵後進行定點打擊,他不是那種注重防守型或則攻防兼備型戰機,他的主要作用體現在攻擊上,主要打擊的是重要目標,然後就是大量的三代機進行攻擊,就像你有了導彈,但是還是得裝備大量炮彈不是,總用導彈打,敵人沒有被打倒自己經濟被拖垮了也不行是不是,所以作戰定義上殲20不能像三代機一樣大量的裝備,殲20注重奪取制空權、注重重要目標的空襲(比如突襲航母、機場、預警機等),完成這些後,其他任務交給三代機就好了

    4、成本問題,殲20好貴的,一架殲20相當於要裝備2~3架殲11D吧(這個是個人猜測,沒有具體去關注過成本問題),而且載彈量上也不如外掛型的多,這個不但體現在生產成本,還有維護成本,作戰成本等等,所以成本太高,裝備太多得不償失!對軍費壓力也很大是不是 ?

    暫時只想到這麼多了,現在殲20 後續的好訊息真的很多,比如發動機聽說已經開始測試了,達到裝備階段的要求,接下來就是與殲20系統的融合了,雷達系統聽說也比美國人的先進,中國技術上現目前也是爆發式的發展,好訊息不斷,希望我們祖國越來越強大,恢復漢唐榮光!能夠生在這個時代,和祖國一起強大真的覺得好榮幸!

  • 17 # 堅磐石

    首先這個問題先入為主的說殲-20不會生產太多,那麼我們假使是真的來分析其中的原因,

    看了下面的回答大部分是說成本問題的。沒錯成本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美國f22之所以停產而轉而去生產f35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但是f35也是個坑貨),成本是分為三部分的1戰機的研發成本是要均攤到戰績單價中的 2戰機的製造費用 3戰機的維護費用。殲-20同樣也面臨著成本高昂的問題。

    其次應該是戰機的更迭吧,目前來說殲-20雖然已經服役但是鑑於沒有出色的發動機所以還不能完全達到5代機的全部標準,所以即使造的話也會小批次建造試用不會大批次建造的。

    3費效比 目前世界上裝備5代機的國家畢竟有限 5代機目前其威懾性的功能要更強一些。

  • 18 # 小鷹說科技

    我覺得可能會生產很多,最近,中國軍方首次宣佈殲20列裝部隊,但是沒有說明詳情情況,其中就包括了部署地點及具體部隊,列裝數量也未進行說明,所以本文就為讀者解析一番,關於殲20入役部隊的大致走向。

    首先要理解好殲20戰機在中國空軍的戰略定義,作為一款重型隱身戰機,殲20的職責便是充當中國空軍開啟敵人防線的敲門磚,因此,作為一款進攻屬性很強的戰機,殲20應大致部署於我國邊境的空軍基地,且考慮到我國戰略部署的情況,殲20最好是部署在西南和東南邊境,這樣既增加了快速反應能力,同時方便戰機進行突破任務。

    首先部署在邊境,能增強我國的軍事防空能力,作為一款隱形五代戰機,部署在邊境,對那些不懷好意的國家,也是一種威懾。部署在西南方向,其目標不言而喻的,就是一直對藏南蠢蠢欲動的印度,首先與地理環境因素,我國在西藏的軍用機場,明顯少於印度,且戰機水平和數量方面也不佔優,大多為J10、J11、Su27,而印度方面,因為軍用機場大多地處低海拔地區,且地勢平坦,所以數量也較多,而部署的戰機也是與我國戰機同水平的,如果殲20部署在西南邊境,大大緩解目前西南邊境戰機緊缺的情況,甚至還能對印度產生技術優勢,因此,殲20有極大的可能性。部署在西南邊境,附近鄰國都沒有如此高水平的戰鬥機,同時能掌握到南亞的軍事主動權,在處理領土爭端方面,中國也能掌握更多的外交主動權,對鄰近的石油生命線,也能起到保護作用。

    另一方面,便是部署在東南邊境,從地理上面來看,東南沿海既能加強海軍的戰鬥力,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的沿海治安,同時部署在那裡,又可以保護沿海經濟圈,而且對試圖侵犯我國領海國家也是一個極大的震懾,美國將f22部署在阿拉斯加進而遏制俄羅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政治格局上來看,目前,我國面對的主要威脅就是來自東南,等我國曆次遭受侵略也都是從東南而來,主要面對的國家是日本,而且,日本目前已經擁有f35,因此中國當前直接威脅便是來自日本,因為只有殲20能和f35同臺較量,畢竟我國目前的四代機與日本的五代機進行較量,會十分的吃虧。

    關於殲20服役的數量,這裡就要宣告一點,我國曆來奉行國土防禦戰略,不與任何國家進行爭強爭霸,也不奉行所謂的霸權主義政策,因此,裝備殲20這樣的進攻性武器,並不像某些西方國家所宣揚的中國威脅論,我們只要求能夠自保,所以,殲20短期內能夠進行國家安全防空,符合中國實際需要量就可以了。

  • 19 # 異域邊緣

    在這裡首先要搞清楚隱身戰機的作用,無論是美國的F22還是俄羅斯的蘇57以及中國的殲20原則上他們都是進攻性武器。它們所起的作用就是透過自己不容易被發現的特性對敵國的空軍基地與防空設施進行毀滅性打擊,使對手失去制空權成為戰場上的羔羊使戰爭出現一邊倒的有利態勢。

    只要透過隱身戰機一擊得手使對手失去空中反抗能力剩下的任務就可以使用普通的三代戰機進行更充分的打擊,在這時我們就可以看到隱身戰機只是起到突擊的作用只要突進去就完成了任務,因此它們的裝備數量不會很多隻要夠用就好。再就是由於重點在隱身上它們的外掛能力普遍不如三代機,只要各司其職分配好任務才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產量少費用高一般國家根本用不起,經濟性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綜合起來看每一代戰機都有自己的側重點,都是在以前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進與提升。再說了戰場的形態也在不斷的演進,隱身戰機只是其中的一個點雖然它現在具有優勢但是這種優勢也是相對的,如果有一天探測技術有了革命性進步隱身也就失去了作用。總之武器就是在不斷地博弈中進步誰也不可能一直領先下去,因此最尖端的武器裝備數量肯定不會很多這是很自然的規律。

  • 20 # 魂舞大漠

    殲20,國家的寶貝,民族的驕傲,中國航空工業最燦爛的花,2011出世日國人無人奔走相告,厲害了我的國。晚蘇-57試飛一年多,入役卻比它要早三年,目前挺納悶的一樣事,為何就不狠狠裝備一批?先造個百把架再說呢。現在知道的看到的,好像就那麼幾架在飛,似乎還沒有批次裝備,往多了說也不過一個航空團。我們來看美國空軍,F-22的數量187架,已實現了戰鬥力生成,展開部署,去年出擊敘利亞,扔了幾枚炸彈,也算完成了實戰,關掉了生產線已是七年時光。而F-35已生產了300架之多,形成批次裝備初具戰鬥力,一售以色列,已投入實戰。美國空軍四代機總有一種人高馬快的意思,憑著四代機技術優勢正俯視著天下,我們為什麼呀?為什麼就不能從速裝備些,想分三個問題來說,看看是否如此。

    ★還不成熟。或說還沒有達到最佳技術狀態,殲-20A所用三姨夫,殲-20B裝配國產WS-10B“太行”,殲-20C的終極版是換裝WS-15“峨眉”,如之蘇-57換裝“產品30型”,邊生產邊改進,是最佳生產路線,站到巔峰上才會無限風光。有人講,還是錢的事,4代機貴呀,再貴也要搞,事關國防無小事,不能一切向錢看,要向前再向前,深挖技術潛力不斷,這正是其總師楊偉寄語2035年的殲-20本意。距離2035還有17年,不可想像,那時殲-20會如何,現在我們知道一樣事,美國四代,成了多病多愁之身,技術壘積得著實很高大,造得黃金等身,用得肉疼,維護起來費勁,終日在修,沒完沒了。它比殲-20早出世14年之久,滿滿的高科技,正是高大尚的玩意,由此而成了宮中貴婦,高難問,終日以淚洗面。

    ★殲-20使用說明書。三代機十幾種,而到了四代,應者了了,越往後就越變得鮮有人問津,四代機不是說造就能造的,我們看到,不少國家的決心,日本印度瑞典韓國伊朗等等,寫滿了信心,最終都不得不下馬了事,不只造不了,而且能買來的少而又少,這就涉及到很大的一個問題,未來空戰怎麼打,要研究就得有真傢伙,僅僅在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夠的。最有意思的是,不少國家嚷嚷著,想到了多種對付殲-20的辦法呢,殲-20什麼樣,見都未見過,就能找到辦法對付,爾等不覺得滑稽嗎?殲-20的定義,可比之F-22的中國四代機。多少打法戰法需練習實踐總結提高,至少得有本說明書,成熟了先編本教材以供使用,教材的編寫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就是裝備數量不多殲-20的本意,有了能用先練起來,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以空天為陣地,四代與四代,四代對三代,寫好突防這篇大文章,還需要發展哪種技術,等等,正是殲-20A的使命。

    ★五代進行時。F-22出世14年後,美國開始向五代發起衝擊,所瞄準的目標,自然要幹掉四代機,以達到無人爭鋒的目的,能實現嗎?至少能改掉F-22的毛病,生產數量太少。當年關掉生產線,現在有點小後悔,再重啟得多大的一筆銀子,學會過日子的美國空軍,尋思著與其在四代機身上折騰下去,還不如再發展新的一代,這便是其算計。中國航空有機制,生產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生產當然是指的三代,研製一代正謂殲-20,預研一代就是五代矣,可見中國五代正是進行時,有殲-20有前面探路,下一代的技術思路更清楚,如果發展得快,有助改進殲-20,殲-20的數量自然不用裝備太多,要問目前有影子嗎?日前曝光了暗劍,不少人覺得是,就是不是,也是一個探路者吧,它生就得相當高大尚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情是不是恐懼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