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顧泠侃史

    諸葛亮必死無疑,其能力太強了,如果我是劉備統一以後第一個就得對他動手,要不有這麼一個狠人在,江山不穩定啊。關羽也最好一併料理,畢竟這種相對於莽夫張飛,關羽太傲氣了。假如統一後,聽調不聽宣也是個大麻煩。

  • 2 # 南宮雁門說史

    假設劉備沒死,天下被他給統一了!要殺功臣了!我覺得首先被殺的肯定就是諸葛亮了!因為諸葛亮太有才華了!也太傲氣了!在亂世用人之際還能忍受!一旦天下統一了也就是卸磨殺驢,兔死狗烹的時候了!諸葛亮幾乎可以肯定百分百會被殺!任由他怎麼明哲保身,怎麼想退恐怕都躲不過這一劫的!到不是諸葛亮的智慧不足以保全自己!而是任何保全他的方法都不會管用!把劉備換成任何君主任何君主都會殺諸葛亮!因為他太有才了!如果他一旦被別人所用自己的江山可能轉眼就失去了!這是之前的任何一個人也沒有的能力!這就好像一把鋒利的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隨時有滑落的風險!而滑落了你也就被抹了脖子了!這時候自己對任何人的信任就像一張紙那樣脆弱!一有點風吹草動立馬就破了!所以這就註定了他肯定會被殺的!

    其次被殺的可能就是關羽張飛了!關羽張飛仗著自己有功勞,又是劉備的結義兄弟肯定會幹出對劉備不敬和違法亂紀的事兒來!再加上劉備也有想殺他們的想法!我覺得劉備不會和他們共富貴!覺得他倆已經沒什麼用了!所以他倆的被殺應該也是避免不了的!

    趙雲不會被殺,因為趙雲很低調!遇事不會強出頭,也不會自作主張!劉備也很喜歡趙雲!所以趙雲不會被殺!趙雲是一個君主都喜歡的臣子!有能力但又絕對服從命令!這樣的臣子實在是太少了!所以趙雲肯定能終老!

    黃忠也不會被殺!畢竟都老了!還有幾年活頭啊!如果黃忠就跟著劉備這樣死去!後人會稱讚黃忠的!所以黃忠絕對不會反叛劉備!劉備想讓他死那他就死唄!這樣還成就了自己忠孝的美名!正是因為這個劉備才不會把他怎樣!也會讓他終老!

    至於別的大臣那就沒什麼事了!沒什麼太大的能耐也就沒什麼太大的威脅!

    綜合上述,我認為如果劉備真的統一了天下會被殺的肯定是諸葛亮關羽張飛三人,其餘人會相安無事!

  • 3 # 小姐姐講史

    假設劉備沒死,還統一三國當了皇帝的話,肯定是免不了和他的老祖宗劉邦一樣要殺兩位功臣的,因為這兩人一人功高蓋主,一人本質上並不是忠於劉備,這兩人是誰呢?其一自然就是最強智囊諸葛亮了,其二則是完美大將趙雲。

    第一個諸葛亮其實是很好理解的,至於第二個趙雲相信很多人都不贊同,那麼為什麼我要說是這兩人呢?聽我細細道來。

    諸葛亮此人被殺主要是因為有兩點:第一太過傲氣,第二太有才華。

    一,太過傲氣

    1,三顧茅廬才出山:劉備當初是怎麼請諸葛亮出山的?要三顧茅廬諸葛亮才給了劉備這個面子出山跟隨劉備打天下,前兩次直接是讓劉備吃了閉門羹,雖然劉備嘴上不說,但是隻不過是為了讓諸葛亮出山幫自己,所以才掩飾了所有不爽的情緒,但是任何一個大佬面對這種情況,想必心裡都會極為不爽。

    2,新野初戰讓帥位:

    諸葛亮剛剛下山的第一仗,就是場硬仗。當時驕傲的關羽、張飛看不起諸葛亮,不聽諸葛亮指揮,讓劉備也是無可奈何,這個時候夏侯惇已經引兵十萬,殺奔新野來了,如果諸葛亮才不行計,估計劉備就涼了。劉備只能以劍印付孔明,將帥位讓給了諸葛亮坐,才讓諸葛亮遂聚集眾將聽令。

    由此可見,諸葛亮實在是太傲氣了。在天下未定之前,劉備確實太過需要諸葛亮的才幹,但是這樣傲氣的人,有一天劉備平定了天下,已經不再那麼需要他了的時候,還能忍的了他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君不見劉備老祖宗劉邦打下天下之前對韓信不也是如此這般禮賢下士,可劉邦得了天下之後呢?直接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將韓信直接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

    三,太有才華

    太有才華的人難免就會立下赫赫功勞,功勞多了難免就會功高震主,這樣的例子歷史上不少見吧?先談諸葛亮之前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白起。

    白起在上黨之戰大敗韓國,又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軍40萬,一時之間威勢天下無兩,甚至在軍隊裡的名聲超過了當時的秦王秦昭襄王。但是功高震主的白起肯定是沒有好下場的,遭遇接連貶官的待遇,最後更是於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被賜死於杜郵。

    然後就是韓信,劉備的祖先劉邦能夠真正大敗項羽,最依靠的人無非就是一個韓信。韓信一生從無敗績,可是在韓信為劉邦的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大敗項羽,將其逼死在了烏江畔之後。劉邦就開始了殺害功臣的清算之仗,韓信無疑是當是最有才華,功勞最大的人之一,直接就被劉邦給誣陷至死了。

    自古功高蓋主的臣子都沒有好下場,從先秦白起,到西漢韓信,再到和諸葛亮同時期的陸遜等,又或者後世的李唐李君羨,趙宋岳飛,朱明之時最甚,藍玉、劉伯溫等人都被朱元璋以各種方法逼死或殺死。而如果劉備打下了天下,同樣太有才華,功高蓋主的諸葛亮肯定是沒有好下場的,和前輩後人一樣,難逃一死。

    趙雲此人被殺的原因,只有一個:趙雲一直以來忠誠的都不是劉備,而是漢室。

    可能我說趙雲也是劉備打下天下必殺的一個人,很多人不服氣,但是你想通趙雲一直以來都不是劉備的大將,而是漢室的大將就理解了。趙雲這個人是三國時期最完美的英雄,但是他確實一個典型的儒家,把忠君愛國的思想貫徹道了骨子裡,而他忠的是哪個君,愛的是哪個國呢?那就是漢室的君,漢室的國。

    趙雲一開始原本是袁紹的手下,後來看到袁紹對漢室有不臣之心,所以才反投了袁紹的大敵公孫瓚。趙雲之所以投奔劉備,也只是認識劉備之後,發現這個人竟然是漢室皇叔,而趙雲從小的志向就是為漢室天下建立功業,劉備也是他唯一接觸到的有漢室血脈的人。

    但是劉備大天下卻並不是真正完全為了漢室,而是為了他自己當皇帝,從漢獻帝沒死,說人家死了稱帝就看見一般。當時的趙雲如果知道漢獻帝沒死是肯定會反對的。

    可想而知,如果劉備打下了天下,他雖然有劉姓的血脈,但畢竟不是正統,在趙雲這個效忠漢室的人眼力還是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的,這樣劉備還能容得下趙雲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 4 # 三國逐鹿

    “狡兔死,走狗烹”是亙古不變的帝王之術。統一天下之前,歷代帝王,禮賢下士,與大將們義結金蘭,肝膽相照,君臣其樂融融。然而,在統一天下後,這些帝王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冷酷無情,抓住這些跟隨自己征戰天下的老部將們一招之錯,動輒滅三族、誅九族。

    劉備雖然和關羽、張飛桃園結義,“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作為一個帝王,也不會免俗。如果劉備沒有病逝於白帝城,北滅曹魏,東吞孫吳,統一三國,他第一時間最可能殺掉的是關羽和張飛。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從關羽和張飛兩個方面分析如下。

    關羽為何被殺

    大致設想下蜀漢統一三國的情形,如果蜀漢統一三國,那應該是依據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待天下有變,從荊州、漢中兩個方向出兵的。第一路由關羽從荊州出發,佔據襄陽、樊城,殺奔許昌,威震華夏。另一路由劉備或諸葛亮帶隊,從漢中出發,奪取曹魏雍涼二州,進而會師於許昌、洛陽。蜀漢掃滅中原後,應該由關羽帶領強悍的荊州水師,沿長江順流而下,與孫吳展開決戰,並滅掉東吳。

    如果蜀漢按照這個設想,滅魏吞吳,關羽有一半滅魏之功,全部吞吳之勞,將是蜀漢劉備以下權勢最大之人。關羽將掌握蜀漢大半精兵強將,門生故吏遍佈蜀漢,牽一髮而動全身。關羽作為蜀漢集團的二把手,坐鎮荊州,大權在握,掌握蜀漢一半精兵。如果關羽黃袍加身,與劉備分庭抗禮,甚至滅掉劉備的益州,也是不費吹飛之力的。因此,關羽成為了劉備統一三國後,第一時間想要除掉的物件。

    在統一三國前,關羽心裡肯定沒有反叛的想法,如果成功後,這誰也不清楚他會不會產生自立為王的想法。關羽就像是漢高祖劉邦時期的韓信,為漢王朝任勞任怨,征戰沙場。如果沒有“兵仙”韓信的“還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就沒有巍巍四百年大漢河山。然而,劉邦統一後,他先奪取韓信的兵權,後降封韓信為淮陰侯,隨後呂后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韓信斬殺於長樂宮。

    劉備的老祖宗劉邦能幹出“過河拆橋”的事,劉備也可能繼承“優良傳統”,伺機除掉功高震主的“武聖”關羽。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劉備和關羽在統一天下前,是肝膽相照的兄弟,在統一天下後,卻成了互相猜忌的仇人。歷代被殺的功臣還有很多,如被勾踐殺的文種、被秦始皇殺的白起、被朱元璋殺的功臣李善長、藍玉等數不勝數了。

    如果蜀漢統一三國,關羽不僅功高震主,最主要的是他狂妄自大,不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容易被抓住把柄,最後身亡。

    張飛為何被殺

    張飛性格豪放,和眾位同僚能打成一片,與劉備的關係也很融洽。他還沒有造反的心機,即使有人在劉備的耳朵旁煽風點火,劉備也不會相信的。按照道理來說,誰被殺,張飛也不會因功高震主被殺。沒錯,張飛即使大權在握,也會珍惜與劉備、關羽在桃園結義之情,不會輕率反叛。面對毫無心機,大大咧咧的張飛,劉備怎麼也不會將屠刀伸向他的。

    然而,各位讀者忽略了一個情況,張飛是最重義氣的,如果關羽被劉備無情斬殺,他是不會坐視不管的,肯定會為關羽伸張正義,為其討回公道。這時,張飛不得不直接面對“兇手”,曾經的大哥劉備。按照張飛的性格,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是不會為了金錢利益,與劉備妥協關羽被殺的事實的。

    如演義中,關羽死後,張飛終日以酒度日,“旦夕號泣,血溼衣襟”,還常常鞭打部將,嚴重者打死。他聽說劉備只顧自己稱帝,忘了關公血海深仇,親自到了成都,面見大哥劉備,說出瞭如果劉備不為關羽報仇,便寧死不想見劉備之言。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飛曰:“陛下今日為君,早忘了桃園之誓!二兄之仇如何不報?”先主曰:“多官諫阻,未敢輕舉。”飛曰:“他人豈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軀,與二兄報仇。若不能報時,臣寧死不見陛下也!”

    因此,如果關羽因功高震主被殺,張飛會立刻舉起反對劉備的大旗,為關羽報仇雪恨,不死不休。結果只能為倉促起兵的張飛,不敵老謀深算的劉備,兵敗身亡。或者還有這樣一種可能,深諳帝王之術的劉備,在除掉關羽之時,設計將張飛騙進京城,一杯毒酒了事。

    總結:如果劉備沒死,統一三國,他最想除掉的就是功高震主的關羽和同生共死的張飛。可能劉備在桃園結義時,心裡想的就是透過結義,讓關羽和張飛為自己賣命打天下,而不是純正的兄弟結拜情誼。如為何劉備在關羽死後,第一時間是稱帝,兩年後才討伐東吳,為公元報仇雪恨。至於諸葛亮,他是和蕭何、張良、劉伯溫一樣的 智者,能急流勇退,是能提前退休的,不是劉備第一時間想要的大人物。

    你是如何看待劉備除掉功臣的?

  • 5 # 史研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諸葛亮是第一功臣,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劉備的地位。更何況他有神機妙算的本領,要是他去輔佐其他人,劉備會感到非常大的威脅,必須要除掉他。

    想當年劉備三顧茅廬就是因為諸葛亮的才能厲害,能夠幫助他取得天下。對於天下的形式能夠輕易的分析,但是他卻沒有出山,這是他在等待機會。而劉備剛好需要他,於是就要做一個順水人情。為了能夠請到這一個大神,劉備不惜降低自己的尊嚴,在諸葛亮的家裡等了很久,給足了諸葛亮的面子。

    雖然諸葛亮給劉備做了這麼多事情,但是這件事情在劉備心中是非常不痛快的。而且在劉備的手下做事,諸葛亮雖然做事起來非常的有把握,但是劉備對諸葛亮始終是沒有信任。諸葛亮是深不可測的人,就像一把利刃一樣,掌握的好可以輕易的殺死敵人,但是掌握的不好,可能這把劍就是要殺掉自己。

    現在天下已經平定了,要諸葛亮這個人幹什麼,就算諸葛亮的才能非常突出,難道還找不到替代諸葛亮的人?當初劉備戰死白帝城的時候,說是讓諸葛亮掌握所有的權利,如果劉備的兒子可以輔佐那就不做,如果不可以輔佐的話,那就諸葛亮當皇帝。

    其實劉備早已經做好了準備,要是諸葛亮敢反叛的話,他手底下的老將就是不答應,諸葛亮就會被五馬分屍。即使諸葛亮掌握了大權,也是不敢輕易的動盪,只有透過北伐來緩解內部矛盾,團結一致向外。

    自古以來謀臣都是非常的厲害,可是皇帝的手段也非常厲害。謀臣最大的作用就是為皇帝提供策略,而真正的決定權就在皇帝手上,謀士的性命也在皇帝手上。就算這個人再怎麼厲害,只要有危險就一定要剷除掉。

    劉備第2個要殺死的人,就是和他在桃園結義的三弟張飛。關羽是不會被殺的,而張飛就是一定要死。

    雖然當初劉備在桃園結義的時候,和關羽張飛一起說過,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可是誓言對於劉備來講又算得了什麼,當初他在流浪的時候,跟隨過很多人,可是他卻一心想要當皇帝,成為天下共主。誰要是膽敢阻撓他的前程,誰就是他最大的敵人。

    曹操曾經和劉備煮酒論英雄,說世界上的英雄只有劉備和曹操兩個人。還是曹操比較懂得劉備,曹操是一個奸雄,劉備又能夠好的到哪裡去呢?這兩個人才是彼此彼此,完全都是同一副嘴臉。

    至於劉備為什麼要殺張飛呢?

    那就是張飛實在是太過於自傲,雖然他跟著劉備忠心耿耿,但是對劉備一直都沒有存在著“尊敬”。這個“尊敬”並不是張飛看不起劉備,而是自從劉備當上了皇帝,張飛也以為自己是皇帝了,這個天下就是他們幾個人共有的。

    張飛想得非常的開心,但是劉備心裡卻不是這麼想的。這個天下只能是劉備一家子的,就算他兒子現在還沒有資格,只能他一個人掌握天下。更何況是張飛這個異性兄弟,就算感情再怎麼好,現在當皇帝了就與往日不同,必須要和張飛劃清楚關係。

    張飛始終是一個粗枝大葉的人,劉備已經在很多次都提醒過他了,可是張飛始終改變不了。雖然他十分擔心關羽,但是隻要找一個好機會殺死他,關羽又能夠怎麼樣呢。實在不行的話,連關羽也一起殺,凡是阻擋他成功的道路上的人都要一一剷除。

    這個就是真正的帝王道路,為了自己一個人的天下之主,不惜要拋掉親情友情,自己做一個冷血無情的人,只是為了那個真正一個享受的榮華富貴。權利真的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東西,已經讓劉備喪失理智了。

  • 6 # 生活不堪

    我覺得應該是諸葛亮和魏延。

    殺諸葛亮很正常,這種決定聰明算無遺漏的人,大家不覺得恐怖嗎,當年曹操為什麼要殺楊修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楊修這個鳥人把曹操想的都說出來了,讓曹操覺得很恐懼,竟然有一個這麼瞭解自己的人。不除掉的話寢食難安。而諸葛亮沒有敵人可以讓他費腦細胞,他肯定就要在國內搞事情,駕馭不了,劉備這種大耳奸賊必然除掉他。

    而魏延比較簡單,年輕力壯執掌兵權,不除掉他必成大患。天下總是將軍定,不讓將軍享太平。至於趙雲不會殺的,年紀以大,而忠心耿耿,第三基本沒什麼兵權只是保鏢隊長而已。

  • 7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劉備如果統一三國當了皇帝,如果要殺功臣的話,一定是為了自己的後代著想,因此劉備要殺的人需要有以下幾個特徵:年輕,有才華,傲氣十足等。因此結合這些因素,我認為此二人是必然會被殺的。

    一、諸葛亮

    為什麼殺諸葛亮?因為諸葛亮實在是太過於年輕,太過於優秀了。

    打赤壁之戰的時候,諸葛亮才27歲;劉備託孤的時候,諸葛亮才42歲。相對於當時蜀漢軍中一幫五六十歲的老將,諸葛亮已經是非常年輕的人才了。我們也知道,諸葛亮後來為什麼早死?是因為諸葛亮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也就是說諸葛亮是活活累死的。如果說天下早早平定,諸葛亮不必那麼操勞,那麼諸葛亮本人很有可能會活很久,時間長了必然會滋生出諸多問題

    而且我們知道,最早的時候關羽、張飛等人都是看不起諸葛亮的,認為他過於年輕,只會耍嘴皮子,沒有真本事。後面諸葛亮是憑藉自己過人的才能以及劉備的威望才讓他們勉強信服的。因此若是老將們在,則會對諸葛亮形成一定的制衡作用。但是老將們一個一個老去而諸葛亮仍然活著,那麼諸葛亮恐怕漸漸就會失去了制衡力了。

    另外,諸葛亮太過於有才華也是個問題。因為諸葛亮的才華,劉禪對於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若是在三國鼎立時期,因為外部壓力太大而蜀國內部則較為團結;若是統一之後,諸葛亮很有可能會成為操縱劉禪的霍光一類的政治人物,這對於劉備來說是不能允許發生的事情。

    因此綜上來看,劉備統一後必然要殺諸葛亮,這是為了後世子孫基業的考量。

    二、魏延

    個人認為,劉備還會殺掉魏延。

    為什麼是魏延呢?因為魏延一是年輕,二是有才能,三是聽諸葛亮話。

    在《三國志》中沒有明確提到魏延的生年,但是個人感覺魏延是要比劉關張三人年輕不少,因此很可能魏延也會比他們多活不少時間。

    在才能方面,相對於蜀漢方面一大批將領來說,魏延是少數可以做元帥的人。不論是統兵打仗,還是智謀謀略,魏延都是優秀的人才。因此魏延在統軍的才能方面可以排到蜀漢前三。

    在聽諸葛亮話方面,個人認為魏延雖然經常會異想天開,但是總體來說他是諸葛亮最為得心應手的戰友。雖然魏延也有自己的傲氣,但是在臨戰之時從來不掉鏈子。

    魏延做過漢中太守,可見魏延本人是十分受器重的。倘若蜀漢得了天下,以魏延的戰功和威望,必然會做一方大將。倘若他和諸葛亮裡應外合,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天下。

    而且劉備統一天下之後,必然是要殺人立威。殺誰好呢?既有功勞,又有才能,但是與劉備關係又不那麼密切,又不怎麼牽涉各個利益集團的魏延就會被推出來當那個“猴”,殺雞給猴看。

    因此綜上來看,魏延也是屬於要殺的人之一。

    三、總結

    劉備得了天下之後,如果漢獻帝還沒死,估計劉備還要偽造一個意外殺了漢獻帝,然後痛哭兩聲,然後繼位。要殺人立威,文官先殺諸葛亮,武官先殺魏延。殺一儆百,以正身份。

  • 8 # 萬里公子

    假如劉備未死,還一統天下做了皇帝,第一個要殺的兩位功臣當屬關羽、張飛兩兄弟。

    題主既然假設劉備未死,我也假設一下他的兩位兄弟也未死,而是跟隨大哥打下了江山。

    殺關、張的理由

    1. 劉備其實是個偽君子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被塑造成了一代仁君的形象,無論是在發跡之前,還是後來發跡了,皆以仁德示人。

    但實際上劉備的仁德面孔,只是他為自己打造的“人設”。

    若想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時代生存下來並有立足之地,就必須打造好人設。劉備人設有二,一為漢室之後、忠於漢室,一為待臣子如兄弟。

    先說第一個人設。劉備自稱為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根據史料記載與後來歷史學家研究,中山靖王有一百餘子,其後代更是不計其數,而且他自說自話的身份多是偽造的,目的就是藉此籠絡那些心心念念匡扶漢室舊勢力,比如諸葛亮就是被他以興復漢室的理由請出山的,且因為這個承諾勞累了一生。

    第二個人設,也是劉備一生都在勉力維持的。以劉備此生最為經典戰役——夷陵之戰來說,小說中表現的是他要為兄弟報仇,而怒徵東吳,歷史中則表明他之所以徵東吳,不過是打著為兄弟報仇的幌子,奪回荊州。

    從諸葛亮後來所寫《出師表》中,我們可以得知沒有了荊州,益州必然陷入一種疲敝狀態,所以征討東吳勢在必行,可惜天不遂人願,此為後話。

    這些皆是劉備的人設,既然是人設,必不可維護一生。正如漢高祖劉邦一般,他成事之前,將所有人當兄弟,許諾封侯,但當他真正得到了江山,就開始大殺異姓王。從出身背景與能力來說,劉備與劉邦很像,其才華更多的是管人,文靠孔明,武靠關、張,自身只是一個“演員”,用非凡的演技誆住所有人。

    2. 功高蓋主

    剛才說了劉備,現在來說說關、張二人,兩人皆為武將。在東漢末年,論戰力很少有人可比得上他們,於亂世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但若一統天下,這份本事則成為了他們的催命符,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以二人在軍中的威望,即便是不聯手,也可真正威脅到劉備的統治。退一萬步說,即使劉備不為自己考慮,也會為自己的兒子考慮。劉禪的才能,劉備是知道的,以劉禪的能力,不足以駕馭關、張二人。所以,劉備生前必然要為自己的兒子解除後患。

    3. 性格缺陷

    關、張二人雖為不世出的武將,但二人也有很大的性格缺陷。

    關羽性格高傲,自視甚高,這一點比較像韓信,若非性格影響,如何丟掉了荊州,壞了聯吳抗曹的大計。倘若還未成事,劉備尚且能容忍他的毛病,一旦成事,這種缺陷則可能變為一種對君王的不敬。不敬君主者,君主必憚之,必然會成為殺關羽最大的藉口。

    張飛性格暴躁,每喝酒必打人。這種缺陷在身,即便劉備有意放過,也有可能因自己的錯失得罪朝中權貴。屆時劉備不想殺也得殺。

    4. 往事如鯁

    關、張二人雖忠心於劉備,但也各做了對不起劉備的事情。

    關羽曾投降曹操,接受漢壽亭侯的封印,為還恩情為曹操斬殺對方大將。這件事後來雖然三人說開來了,但難保劉備不會秋後算賬。當時的情況,劉備暫投袁紹,沒有立足根基,自不會太過計較關羽的所作所為,一統天下之後,形勢則大不相同了。

    張飛曾因喝酒丟了小沛,丟下了皇嫂(劉備的妻子們)。劉備雖說,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但不代表他不介懷這件事。當時他若怪罪張飛,何人幫他去戰呂布呢?所以,這些事情可以等到秋後算賬。

    總結

    往事如煙,歷史沒有如果,上述內容不過是我的一些猜測。但古來帝王皆薄情,這與人的性情有或多或少的關係,但更多的是與其身下的王座,以及王座所賦予的權力有著莫大的關係。一旦成為帝王,他代表就是統治階級,而統治階級所持續追求的就是中央集權,鞏固權力,凡是對權力有威脅的人、事都要清除,即便劉備也概莫能外。

  • 9 # 韶華傾夢

    答:自古帝王最無情,所謂帝王的嘴,騙人的鬼。帝王向臣子許諾的最美謊言,就是“待我君臨天下,許你四海為家”,可真正到了成功的時候,便是“待他君臨天下,怕是為籠囚花”。

    假若劉備沒死,併成功的一統三國,個人認為諸葛亮和關羽會被首殺。理由如下:

    其一,諸葛亮的威望和名聲太大。在劉備還沒有發跡的時候,天下就有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傳言。古人都喜歡營銷自己,因為只有名聲,自己在和平年代才會被舉孝廉,才會平步青雲;而在戰亂年代,才能讓老闆找上門,去重用,離不開,而不是自己拉下臉面去求職。

    諸葛亮這個“臥龍”的稱號營銷的太好了,以至於當時三國的謀士都知道他的名聲,並會聲稱“自己的才華不值他的一半”。諸葛亮還未發跡時,就是這麼營銷,而劉備後來也是這麼的離不開他。但是,當國家真正的一統後,又是另一種回事了!

    因為國家既然一統了,戰事已經平息了,接著就是國家的發展生息了,而這就變成後勤工作了。雖然諸葛亮的後勤工作能力非凡,但是懂後勤的人蜀國多的是。這樣一來,諸葛亮就不顯得那麼重要。另外,諸葛亮既然是臥龍,別人得一可安天下,那如果劉備不在了(劉備年紀比諸葛亮大),別人是否也能任用他,諸葛亮是否自己也會起野心(畢竟劉備的兒子還年輕,鬥不過諸葛亮)。

    其二,諸葛亮的掌控意識很強。終究諸葛亮一生,會發現諸葛亮是一個掌控力很強的人,每一件事都要事親事為,每一個人的選拔都會親自去把關。更為主要的是,從諸葛亮入主蜀漢,成為軍師中郎將以來,劉備都給他很大的權力自由。如果這放在亂世的話,自然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畢竟劉備當時也知道自己的才能深淺。但是,一旦放在一統三國之後,這頗大的權力就有點難辦了。

    因為名義上劉備才是蜀漢的真正掌權者,但是權力卻分割了一半給諸葛亮,這樣一來,作為帝王是不可能容忍的。可是,諸葛亮不是平常的無名之輩,一旦收回權力,難免諸葛亮會產生遐想,從而造成君臣隔閡。劉備害怕諸葛亮利用軍中堆起的威望,對自己或者是蜀漢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害。

    其三,關羽的傲氣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關羽和張飛不同,張飛是那種平時大大咧咧,但是粗中有細之人,而且張飛的玩心很重,又不太注重權勢。但關羽不同,關羽就是一個自命不凡,看誰都會藐視兩眼的人,而且關羽在某種程度上對權力等級很是看重。

    就拿劉備評比的“五虎上將”來說,五虎上將既是一個榮譽稱號,也是一個權力的象徵。當時在荊州的關羽,得知劉備和諸葛亮把黃忠也放在和他同一等級的時候,就心生不滿,不肯接旨。要知道黃忠在未歸順劉備的時候,可是和關羽單挑過,要不是黃忠網開一面,射中關羽的帽子,關羽早就歸於黃泉了,但是關羽就是不服。

    這樣一來,就讓劉備下不了臺了,畢竟這“五虎上將”的評比,可是劉備搞出來的,關羽不服不就是不給劉備面子嗎?要不是劉備認為當時還需要仰仗關羽,恐怕早就翻臉了。

    其四,關羽政治意識差,逾越了本位。都說伴君如伴虎,儘管關羽和劉備再好,有過命的交情,但那也是半路任過來的弟兄。

    可關羽這個人,雖然讀過《春秋》,有點文化水平,但也不會太高。而關於春秋裡面所突出來義氣,個人認為關羽也只是在半懂狀態,還沒有上升到國家大義這種程度。後世把關羽的忠義仁德拔到神的高度,恐怕也是後世掌權者所需要的一個政治典範和教化民心的工具罷了。

    而之所以說關羽逾越了本位,是在關於——帝王的繼承人的問題上。關羽雖然是劉備的義弟,但是關於皇家的繼承人的決定,是劉備本身的事情。關羽一個臣子去跟劉備說:兄長既然有子了,何必還要收螟蛉之子。

    因為當時的養子也是有繼承權的。可是,人家劉備收劉封,一是當時還沒有子嗣,為了穩定臣民之心,是他們安心的輔佐自己;二是看重了劉封背後的身份。收不收兒子,是劉備的事情,況且人家劉備還不一定要劉封繼承他的位置呢!

    所以說,以關羽這種前科,在劉備統一三國後,關於誰人可繼承他的位置這種問題上,關羽肯定會插上一腳。而劉備那時未死,劉禪也未定會是皇帝的繼承人選。這樣一來,肯定會產生波折,而帝王最痛恨的就是那種插手皇家之事的臣子。

    總而言之,諸葛亮是死於他的威望和老謀深算;而關羽則是死於他的傲氣和逾越本位!

  • 10 # 蜀鄉小果

    如果劉備沒有病逝而統一三國,做了蜀國的開國皇帝,那麼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清除對自己掌握政權有威脅的人,這種人對於建立新的國家有著很大的功勞,但是在新國家建立之後卻對掌門人有著一定的威脅,所以必須要剪除。

    我認為兩個人中會有一個是魏延,另一個或是馬超,這兩人都是為蜀國建立果汗馬功勞的大臣,但是兩人都有威脅到劉備的一些地方,下邊就來詳細的看看吧。

    首先來說魏延,從他招降的那一天起,就已經為自己埋下了禍根,殺了舊主,貢獻封地給劉備以示忠心才得以安全。諸葛亮從一開始就認為他有反骨,有朝一日必定會再次謀反,當時就差點將魏延斬殺,還是被劉備攔下來的,儘管這是唱的一出紅黑臉恐嚇魏延,但是從魏延的賣主事件可以看出,劉備是肯定有一定戒備之心的。

    魏延作為一名武將,在戰場上指揮作戰還是有一套的,這個時候的魏延對於缺兵少將的劉備來講,在動亂時期還是很有作用的,可以幫助劉備打天下。但是一旦當劉備統一三國後,這個在早期有賣主求榮之嫌、長有反骨,且握有一定兵權的武將肯定是會被劉備作為頭等危險剔除掉的。

    其次再來說馬超,乃西涼人士,對於劉備來講也就是異鄉外族人士,馬超不僅驍勇善戰,而且有著自己的軍隊,如果哪天對劉備的政權不滿時,遠在西涼的他完全有能力反叛劉備,這絕對是一個對劉備有威脅的人。

    所以說假設劉備當上統一三國的開國始祖,首先要清除的工程或許可能是這兩人,但是也有很多人說諸葛亮功高蓋主會被首選,但是劉備畢竟是有帝王之相的人,他的想法肯定與我們常人有所不同,對於真正要殺的人可能也不會有一個準確的結果,畢竟那都是歷史了。

  • 11 # 動漫小杰傑

    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可以說是在歷史上一次次被印證,勾踐、劉邦、朱元璋正是這句話的踐行者,所謂伴君如伴虎,不過如此。

    說起劉備,很多人都會說他仁德、禮賢下士,也有叫他大耳賊。假如劉備沒死,並且最終統一了天下,那麼他會不會也和以上皇帝一樣誅殺功臣呢?我覺得很有可能,因為縱觀歷史,凡是起於微末之中的帝王大多涼薄無情,反而是世家出身的帝王能夠善待臣子。而劉備如果登位,會殺誰呢?蜀漢陣營中,論地位,諸葛亮毫無疑問為第一人,關羽和張飛作為劉備的結義兄弟,地位也不遑多讓,趙雲作為劉備的保鏢頭子並且捨命救過劉備親眷,自然也深受劉備器重。所以劉備如果要誅殺功臣,必定是這裡面的某些人。首先,誅殺功臣肯定是因為功高蓋主,這裡面符合這個條件的是諸葛亮和關羽,諸葛亮自是不必說,關羽作為武將之首,史書記載其威震華夏,在軍中的威望和勢力也是足以威劉備。那麼,劉備會殺誰呢? 劉備一向以仁德示人,如果要誅殺功臣那就證明了他其實是一個偽善的偽君子,而偽君子行事必定以利益為先。先說關羽,關羽的忠義千古無二,當年千里奔襲從曹操那裡投奔劉備,並且關羽死後,劉備為其豁出命去討伐東吳,他們的情誼可見一斑。另一方面,關羽和張飛情同手足,且同為蜀漢重將,殺關羽必要殺張飛,五虎將殺其二,其他將領會不恐慌嗎?如果劉備連他的結義兄弟都能幹掉,還有誰不能殺?軍方必定大亂,並且也會暴露劉備偽善的真面孔,劉備承擔不了後果。而諸葛亮不同,論地位,諸葛亮甚至還在關羽之上,可以說是真正的功高蓋主,和關羽不同,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僅僅是正常的君臣關係而已,甚至劉備當初三顧茅廬才請到諸葛亮出山,心中有沒有憤懣都不得而知,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對孔明說可以取而代之,這基本可以說是赤裸裸的試探了,其對諸葛亮的猜忌可見一斑了。所以,我認為,劉備如果統一,第一個殺的人肯定是諸葛亮。

  • 12 # 飄雲少年

    假設劉備沒死,還統一三國當了皇帝,有兩大功臣絕對第一時間被殺,是誰?

    三國一統,蜀國劉備得了天下,所有的人都會覺得他會殺功臣,頭號人物就是諸葛亮、張飛、關羽、但是如果劉備登上了帝王真的必須殺功臣,我覺得頭號人物是劉封,絕對不可能是張飛 趙雲 關羽 諸葛亮。

    劉封是誰?這是很多熟讀三國演義或者熟看三國電視劇的朋友都會忽視的人物,說道他還必須提起他的死和關羽有關,關羽敗走麥城其實本來是有機會退回漢中,麥城距離劉封的領地是很近的,但是因為他偏偏就聽了部下的挑撥,並未發兵相救關羽,以致關羽身死,最後劉備得知就賜死了他。

    如果蜀漢一統,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關羽和他身死一說,相反蜀漢將面臨的是太子之爭,即使是已經登上帝位的劉備年紀也相當大了,他首要做的就是為自己兒子劉禪掃平道路,劉封有人脈有領土有兵馬,再反看自己兒子一無所有,他必定會在自己死之前解決對自己兒子最有威脅的人物。

    第二、魏延

    劉備一統,魏延絕對早就是一個鎮守一方的大將,初次降劉備之時背主之人,獻出領地投靠他,對於一向以仁德之心標示自己的劉備眼裡絕對是容不下魏延的,他將會是劉備頭號殺的大將,一招殺雞儆猴,絕對合適。

    最後很多人說會殺關羽、張飛,我不怎麼認同,因為張飛、關羽那個時候年紀頗大早已經不適合領兵了,劉備登上帝位,即使很多東西會改變,但不至於非要殺了關羽和張飛,因為殺人容易,寒了天下將士的心是劉備不願意看到的。他最多是打著兄弟感情多年為聚,召回張飛、關羽,找機會慢慢卸下兵權。

    最後對於諸葛亮,以諸葛亮的性格是早就會告辭離去的,如果他真的貪圖富貴權力,他從最開始是不會輔佐一無所有的劉備,相反劉備一定會假意幾次挽留,到最後還是會同意諸葛亮重新歸隱的,不至於全部殺死,給自己留下不必要的罵名。

  • 13 # 依稀說史

    開國皇帝和功臣之間的問題一直都是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有的開國皇帝採用相對溫和的方式,比如採取“退功臣而進文吏”的方式解決了功臣問題,有的開國皇帝則採用簡單粗暴的屠殺方式解決功臣問題。這個問題問得非常有意思,如果劉備統一天下之後,會解決哪兩位功臣?既然是假設就要設定一定的條件,否則不太好假設。第一個假設劉備沒有死,而且統一了中國。第二個假設劉備集團的功臣們包括關羽張飛等人也都活到了劉備統一天下之時,其他條件則相對不變。如果要看劉備會殺誰,就要看來劉備為什麼要誅殺功臣。劉備如果誅殺功臣的話,終極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蜀漢統治。劉備除了擔心這些功臣威脅自己的統治之外,更擔心功臣威脅自己弱勢的兒子劉禪的統治。

    我覺得劉備第一時間殺的應該是諸葛亮和關羽。諸葛亮和關羽有點像蕭何和韓信,還有點像李善長和徐達。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實際上是蜀漢最高文官和最高武將。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劉備會先殺關羽。關羽和劉備的感情非常深,劉關張三個人情同手足,史書稱: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關羽對劉備可謂是忠心耿耿,關羽對劉備的忠心已經被歷史所銘記。關羽這個人非常孤傲,普天之下除了劉備之外其餘人都不在他眼中。關羽對劉備如此忠誠,為什麼關羽還會首先被殺呢?帝王向來都是可以共患難、難以共享福,開國帝王殺得往往都是都是忠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句話適用於帝王身上非常合適。誰能說文種不是忠臣,如果沒有文種,勾踐不可能滅掉吳國報仇雪恨。誰又能說韓信不是忠臣,如果韓信對劉邦不忠的話,劉邦不可能奪取天下。李善長難道對朱元璋不忠心嗎,就算李善長不忠心也不可能拖著七八十歲的身軀謀反。這些人對自己的君主都忠心耿耿,但是在帝王看來僅僅有忠心是不夠的。開國君主需要忠心的大臣,但是他們更需要對皇權沒有威脅的大臣。

    關羽雖然在性格上有不少缺點,但是關羽的能力絕對不應該被懷疑。從各個角度看,關羽都是蜀漢陣營中當之無愧的第一武將。關羽敗走麥城沒有錯,但是關羽面對是曹魏和孫吳最優秀的將領。東吳為了對付關羽派出了最有能力的呂蒙和陸遜。曹操為了對付關羽,派出了曹仁和五子良將中的徐晃和于禁。如果不是糜芳和傅士仁投降,曹操和孫權不一定能打敗關羽。整個東漢末年能夠同時對抗這幾位一流統帥的武將也只有關羽一人。之前有人說如果派趙雲鎮守荊州,可能不會丟失。趙雲有可能不會“大意”丟失,倒是有可能被直接搶走。有這樣一位有能力的將軍在,劉備自然不會放心。有關羽在,對劉備或者劉禪的皇權就會是個威脅。

    關羽死後逐漸被神化,可見關羽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關羽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僅僅體現在後代,關羽活著的時候也非常有威信。關羽在後人心中的地位絕對要遠遠高於劉備。關羽在當時人心中的地位也絕對不亞於劉備。一個大臣的威望高於皇帝,這對皇帝的權威絕對是一種削弱,任何一個皇帝都不可能容忍這樣的人存在。這也是岳飛被害死的一大原因。劉備的威信尚且沒有關羽高,更不用說日後即位的劉禪。

    關羽性格太別孤傲,除了劉備之外所有人都不在關羽眼中,關羽甚至連諸葛亮都不放在眼中。從這裡可以看出關羽對劉備的忠心。這是關羽的優點也是關羽的缺點。關羽這樣的性格非常符合驕兵悍將的性格,一旦開元建國,關羽極有可能成為驕兵悍將。關羽心中除了劉備之外,沒有任何顧忌,也沒有任何畏懼。這樣的關羽極有可能和藍玉一個下場。關羽只服劉備一個人,萬一劉備要是不在了,他會服繼任皇帝劉禪嗎。劉禪相對來說是一個弱勢的皇帝,他絕不可能鎮住關羽。那時的關羽,要能力有能力,要威望有威望,又目空一切,還有可能是驕兵悍將。即使關羽對劉禪也忠心耿耿,劉備也不放心留這樣的關羽輔佐劉禪。

    諸葛亮的處境和關羽差不多,而且諸葛亮和劉備也不是一團和氣,兩個人在最核心問題上有一定出入。諸葛亮這樣一個人才的想法和劉備並不一致。劉備佔領益州之後就已經發現自己和諸葛亮之間的觀念性差異。其實諸葛亮對興復漢室的興趣比劉備更大。劉備固然也想興復漢室,但是劉備是想自己做皇帝,重建一個劉秀式的漢室。劉備佔領漢中之後,就有點飄了,而且有了自立為王的想法。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已經違背了漢廷的封王制度,當時的漢獻帝還健在,此舉也就意味著劉備已經有開元建國的想法。這時候劉備和諸葛亮出現了觀念上差異,劉備也開始有意識的削弱諸葛亮的權力,逐漸疏遠諸葛亮。此時劉備最信任的人是文臣的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劉備兵敗夷陵的時候,諸葛亮曾經說這樣一句話:“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如果劉備能夠統一天下,諸葛亮則成了不和諧因素。劉備連忠於自己的人都有可能剷除,更不用說這個不和諧因素了。

    諸葛亮是個比關羽更厲害的角色,劉備在世之時諸葛亮的才能主要展現在政治上面,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已經初露頭角。我一直認為諸葛亮其實是一個蕭何加上半個張良和半個韓信。諸葛亮的能力要高於關羽,而且諸葛亮是一個比關羽更能成大事之人。後來的事實也證明諸葛亮確實是一個難得的人才,蜀漢在諸葛亮的治理下一時間成為三國中的小霸。諸葛亮的忠心不用我多贅述,諸葛亮已經成為中國古代忠臣的典範。這是我們以後人的眼光看待諸葛亮,劉備未必會這樣想。殊不知有這樣一首詩: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劉備不會知道諸葛亮的忠心,為了保險起見劉備會清除這個有能力的文官一把手。

    諸葛亮本人也非常有威望,在蜀漢政權裡面有很高的地位。蜀漢政權的不少文臣武將都是諸葛亮的忠實粉絲,比如趙雲。劉備活著的時候這些人肯定會聽從劉備的,劉備去世之後他會聽從諸葛亮的而不一定會聽從劉禪的。有這樣一個諸葛亮存在,劉備會始終害怕自己的兒子鎮不住他。後來的事實證明,劉禪根本鎮不住諸葛亮。劉禪在諸葛亮面前就像一個孩子一樣,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始終把握著蜀漢實權。當然諸葛亮的掌權和周公有點像,和王莽、曹操完全不一樣。諸葛亮一輩子都在為劉備和劉禪父子效力,最後自己也死在了北伐的前線。

  • 14 # 人皆可為舜禹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諸葛亮攜手東吳與曹魏三分天下,三國爭斷不休,可是最終也沒有花落誰家,被司馬家一統了天下。我們知道在曹魏、東吳和蜀漢之間,最弱的其實就是蜀漢,諸葛亮曾經五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但是現在我們做個假設。如果劉備不死的話,那麼他最先殺的人會是誰呢?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帝王為了保護自己來之不易的皇位,他們大部分都會殺掉自己的開國功臣或者是對皇位威脅最大的人,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殺了很多的開國功臣。假如劉備一統了天下,大家可能覺得劉備要殺的第一個人就是諸葛亮,其實不然。

    如果劉備真的一統了天下,那麼最大的功臣可能就是運籌帷幄的諸葛亮,所以殺諸葛亮不見得,畢竟諸葛亮只是一個儒將,雖然有著治國之才,但是真的要諸葛亮去打這個天下實在是有些困難的。所以在我認為劉備最想殺的人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封。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在劉禪還需要趙雲貼身保護的額時候,劉封就已經可以帶兵打仗,況且劉封除了行軍打仗的才能之外還是非常的有心計的,所以為了保證自己的皇位絕對的傳承,我認為他最會殺掉的是自己的義子劉封。

    當然除了劉封之外劉備最想要殺的人就是馬超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馬超位於五虎將之一,在劉備的手下最有實力的就是五虎將,可是關羽和張飛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出生入死多年,對於他們劉備自然是沒有什麼想法。趙雲雖然說不是劉備結拜兄弟,但是跟隨劉備也是多年,自然也不會殺,黃忠年事已高,劉備也沒有想法。那麼劉備最想殺的人就是馬超,馬超的出身也是一個貴族之家,其次馬超也是五虎將中年輕而且武功高強之人,所以對於劉備的威脅也是最大的。

  • 15 # 魚在我這裡丶1

    我認為第一個人就是關羽,因為他是效忠於漢朝,並且以漢朝天子漢獻帝封的爵位自居 漢壽亭侯 如果劉備統一三國並且當了皇帝 關羽第一個就反對 。自己大哥劉備當了皇帝那和曹操有什麼區別?關羽他不是效忠於劉備集團。前期只是關羽覺得劉備的初衷和自己一致,都是為了匡扶漢室。所以才跟著劉備起義為了匡扶漢朝。所以劉備要是同一了三國並且稱帝。關羽的結果要麼被劉備集團內部清理,要麼奪關羽的兵權讓關羽不掌兵掌權。可以參考劉邦對韓信,朱元璋對藍玉。第二個被清理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後期在劉備集團內,權利太大了,那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存在。並且除了劉備沒有人能夠制衡諸葛亮。如果劉備統一三國之後稱帝,劉備會考慮到自己駕崩後,就沒有人能夠控制住諸葛家族了。因為諸葛亮的黨羽太多了。劉備一定會清理諸葛亮。可以參考朱元璋對李善長,胡惟庸。如果諸葛亮想全身而退的話可以像劉伯溫一樣棄官告老還鄉。

  • 16 # 歷史文武君

    我們把時間定義在220年,因為這一年,曹丕正式篡位,奪取漢室。

    之後劉備為關羽報仇,打敗吳國,在北上伐魏,最終統一全國,這個時間就按照十年計算吧!

    那到這時,基本上就處於三國第一代已經壽終了,就算劉備活著也已經70了,那他統一全國之後,肯定會考慮自己的身後大事,而這時候,最有威脅的兩個人就體現出來了,而我認為就是劉封和馬超。

    劉封:劉備義子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但是也是武藝超凡之人,但是性格剛烈,而統一全國之後,劉封自然會想,太子之位會不會落到我的頭上呢?

    答案是當然不會,因為畢竟是義子,而這時候,無論劉備選自己哪一個親生的兒子,劉封都會在心中產生不滿,也不想想如果他真的忠心,也不會被孟達迷惑,因為他有意識到自己並不是劉備親生的,太子與自己無關。

    那既然你會傳給我,那劉封很有可能會自己爭取,所以必然會對政權穩定造成一定的打擊,所以劉備肯定會除掉劉封。

    再有一點,諸葛亮對劉封的態度也並不是很好,而劉備死之前,劉封如果不除,那也將是禍患。

    所以劉封很有可能是第一個被殺之人。

    馬超:多次易主,西涼之患

    馬超本身多次易主,存在著可能會反的心,還有他看不上劉備的,因為此時還與張飛有過爭執。

    正史中,劉備並沒有怎麼重用馬超,馬超的重大作用在於他能防止西涼少數民族的進攻,但是當全國統一時,西涼用他防還放心不。

    讓他去,怕他回到老地方拉部隊;不放他去西涼的羌族、氐族還就認可他,要是劉備你覺得會怎麼選?

    我認為會想辦法除掉馬超,如果羌族、氐族不鬧事,可以和平共處;如果要說為馬超報仇進攻蜀漢,那正好有藉口還擊,出師有名。

    所以綜上來看,這兩個人是最危險的分子。

    而至於很多人會說的諸葛亮、張飛、趙雲、魏延等人啊!

    我認為不會,我們簡單分析一下,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並且他是一個善於治國的人,所以劉備會把他留作下一任繼承者的重臣。

    張飛、趙雲等人是老將了,歲數雖然比劉備小,但是也不一定熬得過劉備啊!

    魏延其實演義上說是反將,其實就是死在了自己與楊儀的內鬥中,如果魏延不死,那很有可能成為蜀國的大將軍。

    在我看來如果劉備晚死幾年,我甚至都懷疑劉禪會不會坐上皇帝的位置。、

    以上也都是本人的遐想,一切都以歷史為準。

  • 17 # 愛尚文史

    仔細想想,自漢朝以來,不殺功臣的開國君主幾乎是寥寥無幾。趙匡胤算一個,因為他囊括天下的手段與其的他的君主不同;劉秀算一個,因為在他的集團內,確實也找不到功高震主,值得他迫害的功臣。

    而大部分的開國君主,都有屠殺功臣的習慣,在打天下的時候,他們可以跟部下八拜之交,義結金蘭,同甘共苦,這些都是常有的事。但是天下一旦打到手了,便也是卸磨殺驢的時候了。君主們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身邊的一些功高震主的人,幾乎都是沒有好下場的!比如劉邦建立漢朝,韓信、英布、彭越、盧綰等人的日子也就到頭了;司馬家族還沒有建立晉朝,就開始屠殺了滅蜀的功臣鄧艾;朱元璋對待開國功臣,幾乎已經到了極度殘忍的地步。等等等等……

    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敵國破,謀臣亡——荼毒功臣,彷彿是開國君主們亙古不變的帝王之術。

    那麼!如果劉備統一了全國,是否也會屠殺功臣呢?

    現實中的劉備從來都不是什麼仁義之君。嚴格意義上來說,他與曹操、孫權等人乃為一丘之貉。比如其以詐力謀取益州的手段,就足以證明他是個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梟雄。還有其為劉禪掃清障礙,冤殺義子劉封的舉動,同樣能說明劉備具備殘忍的一面。

    劉備的兒子劉禪,本來就是一個能力平庸之輩,加之劉備的年事已高。即便他在位的時候沒人能威脅到他的帝位,那麼自己駕崩以後呢?劉禪能不能鎮住這些人呢?因此!劉備一定會除掉一些功高震主、威望頗高的功臣。如果在他統一全國後,有人威脅到了他鞏固新劉氏江山,難保這些人的命運不會像劉邦旗下的韓信、英布等人一樣。

    那麼!劉備麾下,有哪些功高震主,或者權力極大的人呢?

    第一位、關羽

    關羽是劉備麾下的第一大將,多年來在集團內獨當一面。特別是劉備下益州後,更是把荊州的一方軍政大權,統統都交給了關羽全權打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關羽對劉備的作用與韓信對劉邦的作用,幾乎是如出一轍的。

    關羽手握數萬大軍,而且都是荊州的精銳部隊,享受的待遇跟諸侯沒有區別。如果劉備統一天下,由於關羽在荊襄防線,那麼第一個打入洛陽的誰,勢必也會是關羽的荊州軍。到時候關羽的勢力就更加龐大。劉備想不制衡都不行。

    第二位、諸葛亮

    諸葛亮是蜀國丞相,劉備臨終前託孤他輔佐劉禪,並打理蜀國的一切軍政事物,但這並不代表劉備百分百信任諸葛亮。他只不過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只有諸葛亮才具備重振蜀國的能力。他只有放手賭一把,而且他臨終前特意把諸葛亮與曹丕相比,就是希望諸葛亮不要部入曹丕的後塵。其讓諸葛亮可自取帝位的說法,顯然也只是一種試探。

    劉備在世的時候,軍事上常常親力親為,國政大事多交給了諸葛亮打理。蜀國的政權大部分都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其代理執政多年,建立的威望無人能及。換句話說,諸葛亮就是劉邦的蕭何,而且他的權力,比蕭何還要大得多。蕭何之所以不被誅殺,是因為其自救的本事了得,諸葛亮能否自救,那就不好說了。

    第三位、魏延

    跟關羽一樣,魏延也是蜀國鮮有的帥才,關羽鎮守東線荊襄防線,魏延鎮守西線漢川防線,都是蜀國中最重要的兩條防線。而且魏延的性格跟關羽也是如出一轍,雖然性格自負、自傲、眼高於頂,但是卻非常善於養兵,把漢中的兵馬養得能征善戰。

    魏延坐鎮漢中將近十年,在這裡也有自己的一套管理體系,手握重兵數萬不下關羽。如果劉備統一天下了,魏延那麼對劉禪帝位的威脅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如果劉備統一天下後,有三位功臣有可能被他殺掉,他們分別是關羽、魏延、諸葛亮。而張飛、趙雲兩人,則不在劉備的剿除範圍內。張飛是蜀國的國丈,加之他很不得人心,士兵都對他怨恨很大,對劉備的威脅要小得多。而趙雲並沒有太多兵權,根本就不構成威脅。

  • 18 # 音樂小妖

    歷史沒有似如,但是我們這些歷史的後來者卻可以提出假如,因為只有假如才會有無限的可能,才會讓歷史一點一滴的露出他們猙獰的一幕。

    所以我們假設劉備並沒有死,還奮發圖強統一了三國當上了大漢的天子,哪麼他手下有兩大功臣絕對第一時間被斬,會是誰呢?

    張飛

    大家可能會相當的驚訝,這可是自己的手足兄弟,摯愛親朋,劉備怎麼可能會對自己的手足下黑手呢?

    相信大家也看到過不少的影視電影,對於古代所謂的義氣也有了很高的認識。

    說白了劉關張三兄弟只能說事業未成功,所以他們之間還有著很親密的關係,可真要是到了劉備的事業走向巔峰的時候,也就到了跟自己的親兄弟一起算總賬的時候了。

    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在自己身邊稱兄道弟的人少嗎?劉邦打天下的時候,韓信還跟他一起穿一條褲子呢,可最後的結局是如何的,大家又不是不明白。

    只能說當老闆的給你一些知心話,聽聽就行了,千萬不要當真,如果你當真了,也就離死不遠了。

    就好像劉備曾經跟趙雲說過,要把他當成自己的親兄弟一樣,可是趙雲敢這麼做嗎?

    如果趙雲真的跟劉備每天勾肩搭背、稱兄道弟,或許我們連趙雲是誰都搞不清楚了,很有可能會莫名其妙的死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裡。

    扯遠了,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繼續說一下張飛。

    相比起關羽關二哥,張飛更喜歡跟上層人士接觸,可以說張飛屬於一門心思往上爬的人。

    別看張飛一個大老粗,但是人家粗中有細,雖說最後被自己的屬下給摘了腦袋,也只能說張飛餘下不嚴而已。

    如果我們仔細的分析一下張飛,就會發現張飛相當的會拉攏上層人士,大家都知道關羽跟其它的謀士,或者說劉備身邊的頂樑柱們不合。

    可是誰聽過張飛跟他們不合的,哪怕到了張飛臨死前,依然沒有聽說過他跟誰鬧出什麼大矛盾。

    要知道張飛只是一個殺豬匠而已,卻慢慢的走到了蜀國的最上層,雖然有劉備的原因,但是跟自己的能力也是分不開的,就連劉備的兩任兒媳婦也都是張飛的女兒。

    假如劉備死後,張飛還活著,很明顯蜀國的大權一定會落入他的手中,並且依靠著張飛一直以來的優勢,就連諸葛亮也要靠邊站。

    可以說張飛才是劉備手下最厲害的人,不顯山不顯水,卻牢牢的站在了蜀國的最頂端,明明是個大老粗,卻沒有任何人對他反感,真心可怕。

    諸葛亮

    諸葛亮這個就屬於很明顯的權臣了,在古代權臣如果沒有謀奪天下,最後的結局幾乎沒有什麼好下場。

    別的不說,就拿鰲拜來說,當時的鰲拜權力不夠大嗎?一個十來歲的小娃娃,再聰明又能聰明到哪裡去,可是最後的結果呢?所以說權臣一般來說都是不得好死。

    可我們的諸葛亮就佔了這麼一條,給皇帝打工,不是看你有多少朋友,而是看你能得罪多少人。

    因為你得罪的人越多,說明自己的根基越是不穩,皇帝才敢放心的用你,如果你的勢力比皇帝還要大,不殺你留著過年嗎?

    雖然諸葛亮很傲,可人家很會做人,把蜀國所有的人才全部管理的服服帖帖,基本上諸葛亮說一,沒有人敢說二。

    很多時候,當一個人快要天下無敵的時候,可是自己頭上卻還有一個皇帝,這個時候能怎麼辦。

    肯定是跟曹操一樣把自己的老闆給架空了,不然的話自己能不能活到第二天的中午都不好說。

    雖說諸葛亮事事都請示蜀國的皇帝,可如果對方不聽,諸葛亮就會想盡辦法讓對方聽自己的話,可以說一個權臣做到這個地步也是沒誰了。

    也就是當時的劉禪年紀小,再加上基礎薄弱,要是劉備還活著,早就把諸葛亮砍死一百遍了。

    總得來說,假如當時的劉備還沒有死,並且統一了三國,哪麼最有可能被劉備除掉的兩個人,就是張飛與諸葛亮,因為他們兩個人真心沒有太大的缺點,都屬於人脈廣、會來事的人選。

  • 19 # 花非花夜非葉

    首先會把漢獻帝殺死,劉備以興復漢室為政治旗號,如果真的復興了,他是要做皇帝的,那麼漢獻帝就是一個障礙,必須殺掉。

    再者會殺死關羽張飛,與帝王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

  • 20 # 中華大仙ChungHwa

    第一個肯定是諸葛亮,而且諸葛亮會在劉備即將要當皇帝之前就被殺掉。

    因為諸葛亮就是第二個荀彧。荀彧怎麼死的?

    曹操想要稱魏公,底下所有人都擁護,萬萬沒想到,一路盡心輔佐、鞠躬盡瘁的荀彧卻反對曹操稱魏公。因為荀彧心中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興復漢室!他輔佐曹操,是想曹操能夠替漢天子把江山收復回來,完完整整地交還給漢天子,然後做一個忠心不二的大臣。但是曹操要做魏公,荀彧的夢想破滅了,曹操也對荀彧失望了,雙方一拍兩散,結果荀彧被殺。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劉備和諸葛亮身上了。劉備在三顧茅廬的時候,是一心想著平定天下,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這個諸葛亮的理想是一致的。諸葛亮也一腔熱血,極盡所能地幫助劉備壯大力量。

    可是好景不長啊,劉備入蜀之後開始變心了,他想自己做皇帝了,什麼興復漢室之類的都成了一句口號而已。而這一點對於諸葛亮來說,是極其令他失望的。有證據嗎?有!

    劉備想稱王的時候,諸葛亮是強烈反對的!

    劉備登基之前,所有勸進大臣中,諸葛亮是最後一個表態的。劉備遲遲不接受勸進,就是要等、要逼迫諸葛亮站出來表示支援。

    劉備託孤時所說的話就表明了他對諸葛亮是有非常大的戒心的,君臣之間是有巨大隔閡的,這個隔閡就是理想的不同。

    所以當劉備真的統一三國要當皇帝的時候,何嘗不會再送諸葛亮一個空的食盒呢?

    第二個要殺的會是關羽。

    關羽剛愎自用,向來和同僚處理不好關係,更加看不起身邊的文官,所以得罪了很多人,可以說出了張飛,關羽好像沒什麼朋友。

    馬超剛剛投奔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對馬超讚賞有加。這個事情傳到了關羽耳朵裡,他吵著要讓諸葛亮說一下自己和馬超到底誰更厲害。諸葛亮無奈,只能寫了一封信給關羽,信裡高度讚揚了關羽,說他是最厲害的,關羽才太平下來。所以,關羽和大部分的武官是處不好關係的。

    其實,得罪一些武官還問題不大,畢竟自己的拳頭也大,關羽萬萬不應該得罪的是文官。他不僅得罪了一大批的文官,還得罪了一個重要人物:糜芳。糜芳是誰?劉備的大舅子!劉備當了皇帝,那糜芳就是外戚!得罪了外戚,還能有你好果子吃?

    更有甚者,關羽還得罪了劉備的兒子,劉封!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劉封沒有出兵去救他,就足以證明這個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差的。

    我們想象一下,朝堂之上,拜為前將軍的關羽目中無人,眼裡只有劉備。而旁邊的文武大臣,都對關羽深惡痛絕,都憋著勁要弄死他,那他關羽縱然是有再大的能耐,也肯定是死路一條。

    而作為劉備,天天看著關羽和其他員工死掐,不除關羽,這公司就等著倒閉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若項羽肯過江東,他能否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