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林中鳥驚飛147449111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需從頭說起,陳勝敗後,出現兩股反秦的勢力,一,以項籍代表的領主殘餘勢力,二,代表農民起義的劉邦軍。他們一致反秦,最後勝利屬於劉邦軍。楚名將項燕的兒子項梁聽說陳勝反秦,同他侄子項籍在吳縣起事有精兵八千,項梁從謀士范增的計策,立楚懷王孫心做楚王,仍號稱楚懷王,項梁幾次大勝,便驕傲起來看不起秦軍,被秦名將章邯集中兵力大破楚軍,殺項梁。章邯戰勝項梁也驕傲起來看不起楚軍,率大軍渡河攻趙,圍鉕,公元前二O七年,項籍救鉕鹿,遇秦軍大戰九次,楚軍拼死戰鬥,以一個人抵十個人,呼殺聲震天動地。當時救趙的各國兵有十餘軍,築堡壘不敢出戰,將士們立壁上看楚兵擊秦,嚇得心驚魄動,面無人色,最後項籍大破

    秦軍,各國兵都隸屬在他麾下號稱 諸候上將軍楚兵繼續進攻,章邯率全軍投降。項籍引兵攻秦,怕降兵入關判變,在今河南澠池縣城南坑殺秦兵二十餘萬。秦主力完全被消滅,鉅鹿之戰是決定秦亡漢興的關鍵,沒有這次大勝反秦的起義軍要受大挫折,但是大量慘殺秦兵,關中秦民恨項殘暴,惟恐項得勢,更加擁護劉邦軍,雖然項軍事上大勝,政治上大敗失去了民心。劉邦用張良計,破嶢關進攻咸陽,子嬰出城投降。劉邦進咸陽申明軍紀,廢除了秦嚴刑苛政與秦民約法三章。秦民大喜,惟恐劉邦不做關中王。項籍大破章邯軍引大兵四十萬入關,屠咸陽,殺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項籍自以為已定天下,驅逐楚懷王,自號西楚霸王,有地九郡建都彭城,其餘的封給諸候王凡十餘人,劉邦被封為漢王,三分關中,封章邯等三個降將為王,堵塞劉邦回關中的道路,項籍擄掠秦宮婦女寶物東歸彭城。下令諸候王解散軍隊,各到封地,享受富貴。這下好了,很多得封和不得封的諸候王認為封的不公平,紛紛動兵互鬥,反對項的這個措施,齊趙蒸魏韓等地出現新的混亂局面。劉邦乘項被牽制在混亂局面裡,出兵攻章邯等三個王。秦民恨這三人助劉邦消滅他們統一了關中。劉又聯合其它諸候王同項籍苦戰,四,五年屢敗屢起。前二O二年,在垓下決戰。項籍敗死。劉邦立為皇帝,開創歷史上著名的大漢帝國。項籍大封諸候王,把統一的中國倒退到割據分裂的舊時代裡,這違反了歷史前進的措施,低層農民起義反秦得不到田宅就被遣散了,想想有多少人恨他,項籍勇猛過人,性格殘暴無比,兇惡超過秦二世,秦人恨他,關東一般民眾也恨他,他從垓下逃到陰陵,向一農夫問路,農夫故意指導他走錯道路被漢兵追及。這是不得人心的明證。諸候王都有極大的野心,受封的不滿意已得的封地,沒得封的人當然更不滿意。項籍兵雖強,但是得罪了廣大的低層農民主力,又被各諸候所反對。他決逃避不了戰敗自殺的未路。更不可能東山再起,這是廣大農民階級要求國家統一的大勝利。劉邦出身農民,懂得農民的疾苦。得民心者,得天下。篇幅有限簡短的回答下。

  • 2 # 冷清先生

    項羽根本就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史記、灌嬰傳》:“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御史大夫受詔將車騎別追項籍東城,破之。嬰所將卒五人共殺項籍,皆賜為列侯。”

  • 3 # 惠水濟善

    我也覺得項籍沒啥機會了,一手好牌,被打的希爛。有幾點原因,一是殘暴屠城矯殺卿子冠軍,二是打壓劉邦,三是殺子嬰,四是殺秦人燒秦宮,五是分封不公,六是棄秦就彭城,七是輕視劉邦,打齊國,八是鴻溝對壘,後方無保障,九是殺義帝,十是任將不明,曹咎,龍狙。十一是沒大戰裸,死磕劉邦。十二是沒有早戰樂撤退,十三是連橫不成功,十四撤退規劃不好,被劉邦死咬著,等到韓信來了,跑也跑不掉了。

    還有最能體現項籍殘暴自大的幾件事情,殺王陵母親,人家都自殺了,再煮一個老太太,有失人性。殺陬生,人家為你好,建議正確,只是刺了你一句沐猴而冠,你就煮人家,讓天下士大夫寒心。還差一點煮了劉邦滴老爹。是天下人拋棄了他,他也眾叛親離,這個時候,項羽換有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身死東城,為天下笑,這時還尚不自悟,還怨老天爺,剛愎自用的可以吧!

    所以說,假如項羽逃到江東,一個人回去了,有幾個人可憐他,不把他捆起來送出去就不錯了。就算江東幾十萬人可憐他,讓他當霸王,他能當好嗎?你覺得他能打的過韓信,韓信帶幾十萬兵,打江東幾十萬老百姓,不用想,就笑了。除非是遊戲,江東人都能復活!

    杜牧也就一詩人,寫寫詩可以,就他打仗,估計連人都帶不住。還是王安石說的好,再活幾天,也是垂死掙扎,死滴更難看,史遷都不好意思吹捧他了。

  • 4 # 煙雨—任平生

    雖然歷史是不可假設的,但是都別忘了一句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因為歷史有太多的偶然!

    楚漢相爭,西楚霸王項羽被韓信十面埋伏,最終自刎於垓下,據傳有船伕意欲搭救霸王,雲: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是項羽,一生豪邁,不肯低頭,亦無顏見江東父老,力戰後自刎!才女李清照都不禁感嘆:西楚霸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但是,如果霸王項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如越王勾踐般臥薪嚐膽,撤退至江東,誰敢說不會東山再起?!

    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成王敗寇,總喜歡按著勝利者的姿態來描述未來。於是沛公威武,力斬白蛇,有勇有謀,識人善任等等成為標配!西楚霸王則有勇無謀,剛愎自用,殘暴無度,反覆無常等等成為標籤!勝者就是英明神武,敗者就是無能之輩!我呸!

    承接前題,如果霸王項羽真的敢於過江東,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不在乎一仗兩仗的勝負,總結經驗,臥薪嚐膽,以他的號召力影響力,那麼絕對是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

    當然,項羽即使能東山再起,必須有幾個必備條件。

    一是,痛定思痛,完善自身!首先就要有大局觀。為了成就一番霸業,必須拋掉婦人之仁,當斷不斷,必留後患。關鍵時刻不可感情用事,尤其是面對競爭對手,不可放虎歸山失去良機,鴻門宴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二是,必須尋找出一位像亞父范增一樣的有真才實學的謀士,並且要委以重任!在重大事情上,不可獨斷專行,要集思廣益!

    三是,要勤政愛民,不可濫殺無辜,像暴秦一樣天怒人怨!需要有一整套的建國方略,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當初推翻暴秦是如此,開創一個新的王朝亦需如此。

    如果項羽過江東後,能真正臥薪嚐膽,做到以上三條!天下鹿死誰手,亦未可知。

    其實,後世也有這樣的例子。典型的就是我黨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國民黨的800萬軍隊。要知道,北伐勝利後的國民黨如日中天,蔣介石也不可一世。但是當他們揮起屠刀時,我們沒有輕易認輸,堅持了理想信念,經歷了長征磨礪,抗戰的洗禮,臥薪嚐膽20年,終於從勝利走向勝利。

  • 5 # 南邊之城

    假若項羽逃真的過烏江,他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盡失民心,他的軍隊幾乎拼光。雖然當時有部下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力勸他渡過烏江去。可這一過江只會引來劉邦大軍的追殺,甚至禍及江東父老。充滿著血性的項羽不願過江忍辱偷生,選擇拔劍自刎,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

  • 6 # 許雲輝1

    不可能!民心向背決定他必敗!垓下突圍後被漁父騙入沼澤,足證此理!且渡江後即使重整旗鼓亦尚需時日,而漢及諸侯軍當日即可追擊進渡烏江佔領“地方千裡”的江東,數十萬江東百姓面臨滅頂之災!項羽正因此而自刎!

  • 7 # 釣友營地

    我的回答是:不能。

    項羽是千百年來無論野史正史還是民間傳說都十分厚愛的一個人物,連司馬遷都專門做《項羽本紀》記錄這位當朝高祖的對手。在我們的印象中西楚霸王項羽勇猛無敵,可以以一敵萬;又重情重義,與虞姬的一段《霸王別姬》幾百年來傳誦不衰。項羽的知名度和受喜愛程度遠遠超過了勝利者劉邦。

    但是這樣一個人物卻不是帝王之材。

    項羽失敗的關鍵,劉邦總結的很清楚“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

    劉邦善於用人,當然不是僅指上面三人,還包括忠心耿耿的紀信,結結巴巴的周昌,經濟上不清不白的陳平,甚至是很多背叛過自己的人物。這些文武之臣,在劉邦的領導下都發揮出自己的力量,最終匯聚成一股合力幫助劉邦奪取了天下。

    反觀項羽這邊,足智多謀的范增不肯用,投降來告密的曹無傷被無情出賣,超一流的人才韓信、陳平因得不到重用被推向劉邦陣營……

    如果項羽依舊剛愎自用,不能改變自己用人發麵的缺陷,即使回到江東,依舊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歷史上的項羽很直率、很勇猛、很可愛,是一個名垂青史的戰神,卻不是一統天下的帝王。

    您覺得呢?

  • 8 # 歷史風暴

    項羽在烏江邊自刎而死,因為8000子弟兵當初隨他過江反抗秦朝,今天只剩項羽一人!

    “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這說明即便在楚漢戰爭最艱難的時候,項羽也沒有向江東征兵,江東還有數萬生力軍可以為項羽所用。

    那麼,假如項羽渡過了烏江,率領數萬江東子弟反擊劉邦,可以東山再起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隨我瞭解一下當時天下的局勢。項羽經過5年的戰爭雖然在戰場上對漢軍仍然有足夠的威懾力,卻已經兵疲糧絕難以為繼。為了休養生息於是和劉邦劃鴻溝為界打算平分天下。如果雙方就此罷兵,等項羽恢復實力,劉邦可能就被打敗了。所以,張良、陳平建議劉邦應該撕毀和約匯合諸侯合圍項羽,否則養虎遺患後果不堪設想。就這樣,劉邦繼續對項羽用兵,而項羽則轉攻為守,一邊積蓄力量一邊抵抗劉邦,並且逐漸佔有了優勢,“漢王乃追項王。。。。。。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

    在劉邦陷入險地的時候,別說其他諸侯,連劉邦手下的韓信、彭越都沒有派兵前來助戰,繼續下去劉邦可能就九死一生了。還是張良給的建議:與韓信、彭越平分天下!

    韓信、彭越聽說有好處,才率軍過來匯合,並且在垓下成功圍住項羽。最後,彈盡糧絕的項羽被四面楚歌嚇得棄城而走,一直被漢軍追到烏江邊,並在這裡自刎而死。

    可見當時劉邦並沒有佔據多大優勢,而項羽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已經從防守狀態改為反攻。假如韓信和彭越再晚來些日子,可能劉邦就被項羽殺了。

    最關鍵的是,彭越、韓信作為屬下,竟然不聽從劉邦號令!這說明劉邦的漢軍內部也是極不團結的。

    再看項羽,如果項羽渡過烏江,在當地募集5萬軍隊還是沒問題的。有了5萬生力軍突襲劉邦的40萬疲憊之師,彭城之戰的一幕會再次上演。更重要的是,垓下的漢軍是劉邦當時可以調動的最後力量,如果漢軍失敗,將在短時間內沒有力量與項羽進行戰爭,這正給了項羽恢復元氣的機會。等項羽恢復了元氣,鹿死誰手還真說不好。

    所以,我認為渡過了烏江,項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 9 # 史學達人

    以項家在江東的實力,項羽想東山再起那也是很容易的。江東子弟多才俊,項羽若是想召集幾萬人馬,東山再起和劉邦角逐中原,最後鹿死誰手真的不一定。

    只不過項羽不願意那樣做,畢竟垓下大戰他敗的太悽慘了,當初帶來的三千江東子弟兵大多也壯烈犧牲了,他做不到自己一人回江東,回去後怎麼向父老相親交代呢?

    在項羽看來與其那樣的活不如死,項羽始終不認為打敗自己的是劉邦,他認為打敗他的是老天。是老天想亡他,既然這是老天的意思,他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更何況虞姬也死了,世上已經沒有值得他留戀的事情了。他這一生活的光明磊落,即使立刻死去,也是值得的了

  • 10 # 冥蝶讀書

    項羽即使過了回到江東,也沒有機會東山再起。

    一是劉邦不會放虎歸山。

    垓下之戰,本來就是鴻溝和議之後,劉邦背信棄義發起的突襲。劉邦違反和議,就是顧慮項羽回去後,實力恢復了,就沒有幾乎消滅項羽了。項羽即使跑到江東,劉邦也不會放過他,必然是追殺過去。

    二是江東並不能為項羽提供東山再起的資源。

    當時的江東就是會稽郡,是項羽起家的地方,也就是八千江東子弟的由來。只憑一個小小的會稽郡是無法對抗劉邦大軍的。

    上圖是秦朝時期的會稽郡,我們再看看項羽的分封。

    從這張分封圖上可以看出,項羽回到了江東,那個江東有多小。而旁邊的九江,就是他分封的九江王英布,此時已經背叛了項羽。垓下之戰,英布也已經率軍參與攻擊項羽。

    因此,從當時形勢來看,項羽即使過了江東,劉邦大軍會繼續進攻,而英布的軍隊在進攻江東方面更加有利。項羽根本不可能在江東立足。

  • 11 # 龔小胖子

    第一,自身原因。當年項羽跟隨叔父項梁帶領江東八千子弟兵一起反秦,縱使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和成就,但是失敗了,就剩下項羽一人了。項羽自己說過“縱使江東父老憐我,我也沒臉在回去,何況東山再起了。”另外,自己身邊的將領、兄弟和謀士,基本上死的死,降的降。自己最心愛的虞姬也自盡而死,項羽就是回到江東,估計已經沒有能東山再起的資本和條件了。還有,性格決定命運,項羽剛愎自用,對下屬寡恩,就算回到江東,誰還願意幫他。

    第二,劉邦的原因。項羽是劉邦的夢魘。劉邦在垓下好不容易將項羽的部隊消磨殆盡,只剩項羽一人。劉邦知道項羽的厲害,彭城之戰吃過苦頭。如果項羽過江很有可能會捲土重來。所以,劉邦根本不會給項羽這樣的機會。縱使項羽過江,劉邦自己的部隊會繼續追擊項羽,另外,韓信也會,我估計韓信已經在江對岸設了埋伏,韓信肯定要殺項羽的,因為韓信要立功、立名。還有在烏江對岸,彭越和九江王英布也會繼續追擊項羽。項羽想要東山再起,根本沒有時間,而且,劉邦是要置項羽於死地,項羽就是過江,也是繼續躲避追殺。

    第三,人心思定。秦朝的暴政、秦末的農民起義、楚漢戰爭。這麼多年一直在打仗,老百姓累了,想要過安生日子。項羽起兵反秦,老百姓支援項羽,因為可以結束暴政,但是項羽滅秦後更加殘暴,坑殺三十萬秦軍,屠城掠地,手下將士更是燒殺搶掠,老百姓心中的楚軍比秦軍更殘暴。而劉邦善待百姓,對百姓仁義為先。劉邦是不是真心先不說,但是民心已經偏向漢軍了,天命已經是劉邦的大漢了。

  • 12 # oldgeng5293465

    我以為即使度過烏江,能得到的只不過是一支烏合之眾的隊伍,要東山再起得到天下難啊!

    因為一來,天下形勢已變,劉邦的勢力已經十分強大及影響已經遍及全國,人心向背不可逆轉。

    二來,項羽本是武將的將才,不是王才,從小學的就是戰萬人之術,以至於在最後時刻還是以武力勝多少人而自豪。而劉邦的大風歌可見其胸懷,不是項羽所能比的。

    三來,身邊聚不住英才。陳平韓信等等經天緯地之才都離他而去,最後唯一忠誠於他的範曾,也因為他的武斷剛愎自用而氣憤地離他而去,被他生生地氣死。而劉邦卻聚集了所有的天下英才,張良陳平韓信等都匯聚到劉邦帳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就很能說明,劉邦能夠信任人,也會用人,也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

    四來,項羽生性殘暴,30萬俘虜的掠殺就是最不得人心的。相反,劉邦的約法三章,很會俘獲人心,最終得到人心。自古道,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五,生來小氣,不能夠按功行賞,捨不得把土地分封到戰功卓著的大將,雖常懷婦人之仁,卻非王者氣慨。這樣,身邊的有能力者自然不肯賣命。劉邦雖然也有流氓作風,但卻能夠虛懷若谷,言聽計從於謀士。做到論功行賞。

    總之,項羽非王者之才,既無政治頭腦,又無奇謀妙計,終於由最初的兵強將廣失敗到孤身一人。所以即使重回江東,也難東山再起。他缺的不是兵,不是將,更不是蓋世武功,而是頭腦與人心,且至死不悟。

    老根2018.03.30

  • 13 # 一個人的歷史

    項羽不可能渡過烏江,這個願望只不過是我們大家一廂情願罷了。因為如果是劉邦,他一定會選擇渡過烏江,捲土重來,項羽則不能。對於項羽只有隨性而為,而沒有隱忍不言,韜光養晦。

    一、隨性

    項羽的性格是天真隨性的,意志自由、無拘無束是他的本性,他做事靠的是自己的本能,而不是謀劃和策略。因為項羽本人是個性情中人,並不是一個理智的謀略家,他不會忍,也不能忍,這就是項羽的個性。劉邦做事靠權謀,項羽做事靠勇氣。理性之君戰勝了隨性之人,這是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

    二、矛盾

    項羽本人的性格是很矛盾的,他能坑殺秦軍二十萬降卒,也能封章邯為王。這兩件事一個太殘忍,另外一件太仁慈,發生在一個人的身上似乎不太合理。但是發生在項羽身上,卻有其性格的必然原因。對於秦軍項羽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怎麼安撫,人心不穩不好安撫,那就直接點全部幹掉。對於章邯在自己面前的哭訴被趙高迫害的事,項羽是十分同情的。因此儘管章邯殺死了自己的叔父項梁,項羽不計前嫌還是被項羽封為雍王,對於生命項羽是漠視的,他更在乎自己的感覺。

    三、選擇

    項羽不是復仇者,也不是失敗者,他只想做個自由的人,這就決定了他悲劇的命運。古往今來,但凡帝王大多堅毅能忍,隱忍是基本的能力。這點項羽項羽顯然不具備,他的最大特點就是崇尚自由不能忍。因此在面對可以渡過烏江的選擇時,他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就是不忍不屈。讓我隱忍還不如讓我去死,項羽的內心從來就不會去委屈自己。

  • 14 # 關山明月779

    有一句話是說“性格決定命運。”劉邦和項羽性格的不同決定了兩個人不同的結局。

    先看劉邦,劉邦具有痞子的粘性。楚漢戰爭初期,劉邦敗多勝少,被項羽追的東奔西跑,有時要把自己的親爹和老婆押上,有時還要把自己的孩子踢下車,才能逃跑,非常的狼狽。但劉邦有一個特點,能打則打,打不贏就跑,跑了回來再打,粘性十足,不放鬆,不放棄。再者,劉邦具有帝王的氣度,拉攏了一大批重要謀士和軍事人才在自己周圍,像蕭何,張良,韓信,陳平,後來還拉攏了英布,彭越,最後在垓下對項羽完成了十面埋伏,項羽再也無能為力。劉邦組建了一個強大的團隊去對付項羽。即使項羽過了江東,他還要面對這個強大的團隊,基本上沒有勝算。

    再看項羽,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武功絕冠,天下無雙,他率領的軍隊也是作風硬朗,戰鬥力非常強大。但是項羽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剛愎自用。他老是認為自己能擺平任何事,因此後來聽不進范增的意見,讓劉邦鑽了空子,一個離間計,讓近乎父子的項羽和范增分道揚鑣,范增受到排擠,出走後抑鬱而終,項羽對劉邦再也構不成威脅。假如最後項羽過了烏江,以他的性格依然無法組建一個團隊去和劉邦一絕雌雄。

    在烏江邊上,虞姬為了不連累項羽拔劍自刎,項羽已是傷心欲絕,再加上八千江東弟子都葬送在自己手上,他已經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此時此刻,大局已定,過不過江東,項羽都沒了翻盤的可能,他是個英雄,也是個悲劇。

  • 15 # 文史長廊

    性格使然,難撐一片天。 ――題記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

    一代英雄,至此隕落。

    倘若項羽過了江東,東山再起也只是神話。

    司馬遷《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羽小時候曾學習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學習劍術又沒學成;他說他要學習可以匹配萬人的兵法,剛剛學習一點,卻又又不肯學到底。項羽敗因之一是:他易半途而廢,沒有一顆持之以恆的心

    有一次,秦始皇遊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與項羽一塊觀看,他道“彼可取而代也”,通俗點就是說“我可以取代他當皇帝”,而他的對手劉邦卻說“大丈夫當如是也”。劉邦體現的是理想抱負,是種追求,相反項羽體現是種野蠻,用殘暴的手段達到目的。所以說項羽雖有舉鼎之力,但還是無法成功。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每攻一座城都會屠城,叫城無遺類,而且一把大火,燒了阿房宮,百姓俱他。做了不得民心的事,恰恰劉邦最會安撫百姓,每到一個地方,找地方懂知識的人,宣揚他們是友好的,久而久之,百姓都希望劉邦當皇帝。而不是一個殘酷的人。

    項羽不明白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一群人在戰鬥。多次軍事上,不聽從他的大軍師(范增)的話,剛腹自用。憑著資本雄厚,總是一個傲慢的態度,可不曾想到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就算逃回江東,劉邦會立馬攻打江東,直至得到項羽項上人頭。又假如劉邦辦一次“鴻門宴”,項羽也必死無疑。性格使然,難撐一片天。但一代英雄的豪情,為後人讚歎。

  • 16 # 看點兒歷史

    項羽的性格註定了他即便是過了江東,即便是江東父老再給他八千子弟,估計依舊翻不起大浪了。因為眼光如此,為王足矣,為帝則不足

    垓下之戰,自己還剩至少十萬軍隊,但是任由漢軍唱楚歌瓦解軍心而沒有絲毫的應對。應對韓信大軍壓境只帶了八百人“突圍”去了,剩下的不要了。面對大勢已去,卻高呼,“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臨死都還未能覺悟,即便是過了江東又如何?

  • 17 # 烏鴉41174151

    有可能的。

    可能我們對於項羽的優柔寡斷印象深刻,覺得垓下之後他已滿盤皆輸。

    但如果他肯過江東,那麼還是有可能贏的。

    項羽的武力值太高了,我們常說智取,但也有一力降十會的說法。憑藉個人武力項羽翻盤的機會還是有的。

    如果項羽能夠改掉自己的性格缺點,有謀士輔助,那麼劉邦難以對抗的,因為韓信在垓下的時候還不算劉邦手下。

    最後一點,值得期待項羽獲勝嗎?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但別忽視活埋、屠城、焚城的項羽,垓下十面埋伏敗得這麼慘,項羽仍未醒悟,覺得是老天要滅他。

  • 18 # 中國歷史研究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很多人都說西楚霸王項羽過了江東會怎麼樣,會不會打敗劉邦。從古至今為項羽嘆息的人不在少數,項羽才是真英雄,劉邦只是一個痞子。但是不管劉邦是個什麼樣的人,或者項羽多麼厲害,就當時的情況來說,項羽敗是必然的。

    自古以來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心這個問題上,項羽是輸的一敗塗地。項羽火燒咸陽,劉邦入咸陽約法三章這就是差距。項羽坑殺20多萬秦軍,項羽確實做到了讓所有人都怕他,但也讓所有人都原理他。

    項氏家族註定走不了太遠,項梁如此,項羽也是如此,項羽滅秦之後,定都彭城就看出來了項羽只對楚國有感情。在小的方面,軍隊裡只相信項氏族人,在大的方面,對整個天下只相信楚國。。

    制度不一樣,劉邦一直以來都是想恢復秦朝制度,不得不說劉邦一個亭長有如此的見識也是了不起的,劉邦一直以來和秦始皇的想法是一樣的,覺得天下大亂的根源就是分封制。不得不說秦始皇很多的思想都是在漢王朝實現了。劉邦推行的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王朝,這個是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的。而項羽呢,偏偏要倒退歷史,走奴隸社會的分封制度的老路,這個是很難順應歷史的,也是不得民心的。

    項羽的性格註定了不可能成功,也註定了不可能過江東。項羽不是一個皇帝,而是一個帥。他只適合衝鋒陷陣,統領天下兵馬,但是項羽高傲的心態也不可能居於人下。所以項羽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存在。

    其實如果把劉邦和項羽對比起來看的話,劉邦無疑才是一個真正的天子,皇帝。而項羽註定是劉邦的陪襯,綠葉。

  • 19 # 歷史三日談

    話說回來,項羽當初若是會過江東,他能否東山再起,歷史會不會改變?這事不好講,話不好說,因為歷史的事實也是他沒有過江東,為什麼不過,這事都是漢高祖劉邦算準的事情。

    項羽天生就是英雄的氣質,自負異常項羽為什麼被圍在烏江邊,而不是其他的地方?項羽及其隨從是被劉邦重兵圍困,按說斷無讓項羽突圍的可能,如果發生了突圍事件。

    那麼肯定是劉邦都安排好的,讓你往哪突圍你往哪突圍,但最終目的只有一個,把項羽最後的心氣打沒,如果一味圍困,以項羽的性格,必是困獸猶鬥,不肯束手就縛。

    但如果拉開了打,放著打,遛著打,顯然項羽會越大越沒心勁,雖然有拔山之力,但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勁使不出來。

    劉邦不但懂得“遛”的道理,他還知道英雄的道理,英雄就是寧折不彎,英雄就是品性無瑕,不能受一點詆譭或者侮辱,讓他們低頭,那還不如讓他們去死,這就是項羽式的英雄人物。

    項羽這樣的英雄人物與人打賭,碰見雞賊一點的人物,沾不到半點便宜不說,吃虧能吃死,這就是在楚漢爭霸中,為什麼劉邦能贏,項羽必敗的原因!

    在項羽看來,被敵人殺死都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是對自己英雄美名的玷汙,因此他寧願自殺,也不願受辱。

    江東,項羽是回不去了,只剩下綿綿絕恨!

  • 20 # 寒冬9300574292975

    項羽他不是治國安邦傑出政治家,只算軍閥割據一方。多次打敗老劉,老項也沒發展起來。老劉向越王勾踐一樣,幾敗不餒,一局定乾坤不能不服老劉忍耐力極強。西漢載入史冊,後劉秀東漢,劉備後漢大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從姥姥和奶奶那兒聽到過哪些好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