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的洞
-
2 # 歷史茶坊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於1900年,按農曆算是庚子年,因此稱為:庚子國難或庚子國變。這場將中國人民陷入空前災難的戰爭以中國戰敗並簽訂《辛丑條約》以當時4億五千萬國人“人均一兩,以示侮辱”之意,賠付各國4.5億兩白銀,更由此做為國人的恥辱而被載入史冊。
八國聯軍是指英、俄、法、美、意、日、德、奧派出的侵華聯軍,總人數約兩萬人,其中日軍8000人;俄軍4800人;英軍3000人;美軍2100人;法軍800人;德軍100人;奧匈帝國和義大利軍隊加在一起,不到100人。而當時駐守京津一帶的清軍人數在11萬左右,包括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宋慶的武衛左軍、和董福祥的武衛後軍、慶親王奕劻的神機營、端郡王載漪的虎神營。此外還有大量團練和義和團民沒有計算在內。11萬對戰2萬的結果是:清軍一敗塗地,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倉皇西逃。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呢?根據聯軍繳獲的武器來看,當時清軍的武器已經不遜於西方軍隊,有些武器甚至比他們還先進。戰後,在義大利海軍中將西蒙寫給英國公使的信中談到:“我們發現了,最新式的曼利徹式卡賓槍的型號,比聯軍中列裝的卡賓槍更為先進;而克虜伯大炮比德軍現役的所有大炮口徑更大、瞄準更精、射程更遠、更為新式,最後戲謔的說:很可惜,我們拿不完,因為只有兩隻手”。
實際上,自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入侵北京以後,特別是洋務運動的興起,晚清統治階級包括慈禧太后都認識到武器裝備對於戰爭的重要性,因此不惜血本,從德國進口了包括鐵甲艦,克虜伯大炮,卡賓槍等等的新式裝備,直隸提督聶士成率領的武衛前軍,袁世凱的武衛右軍等都裝備了最新式的武器裝備。這場戰爭的失敗不是因為武器裝備的落後,而是指揮系統的落後以及政治因素兩方面的原因。
政治因素是主要原因,當時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得到慈禧太后的認可,但並不等於它得到朝中其它重臣的認可,李鴻章,張之洞等人極力反對,可慈禧在端王載漪,大學士剛毅等人的鼓譟下,一意孤行,最終導致槍殺德國公使克林德的慘劇,而義和團拳民趁機大舉進攻各國使館所在的東交民巷。這些舉動引發各國一致同意派兵出征中國。1900年6月21日,慈禧下令頒佈《宣戰詔書》對十一國宣戰,但卻沒有公開發表,只是做為上諭下發各地督撫,以至於收到這份“內部檔案”的盛京將軍增祺,非常不解地上書請示:“此次中外開釁,究系何國失和?”打的什麼戰不清楚?為什麼打戰不知道,只知道慈禧說的一句“洋人侵我太甚,不免讓人動氣”這樣沒頭沒腦的話,清軍豈有不敗之理。
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在接到這份上諭後,立即電覆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為此,南方各省督撫結成聯盟,依靠之前與各國簽訂的“東南互保條約”為基礎,湖廣總督張之洞隨後提出“李鴻章大總統”方案: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
軍事上沒有統一排程和指揮。作為抗擊聯軍最高武官的直隸提督聶士成,向來對義和團痛恨不已,多次派兵剿殺義和團民,卻受到載漪及剛毅的嚴旨責問。聶士成在回信給軍機大臣榮祿時稱:“拳匪害民,必貽禍國家。某為直隸提督,境內有匪,不能剿,如職任何?若以剿匪受大戮,必不敢辭。”後來在與聯軍交戰的八里橋一戰中,聶士成中彈身亡,他率領的武衛前軍人數不足兩萬,又沒有統一排程各路軍隊的權利,戰敗實是必然。此外,武衛後軍,左軍在戰爭中都受到重創,而袁世凱率領的武衛右軍由於調往山東鎮壓義和團,沒有參戰,儲存了實力,成為清末最強的一支軍事力量。
所以,清軍打不過八國聯軍絕不是武器裝備落後,而是在慈禧太后一意孤行,聽信端王載漪和大學士剛毅等人的吹噓之下發動的一場莫名其妙的戰爭,她自已也飽嘗戰敗的苦果,倉皇西逃至西安,一路顛沛流離,吃盡了苦頭。
-
3 # 納蘭談史
武器落後打了敗仗是直接原因,當時晚清內憂外患一團糟大有牆倒眾人推之勢,打不過洋人歸根到底還是輸在國家制度上。
18世紀中後葉到19世紀初,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日薄西山之勢愈加明顯。從世界格局上來看,西方經過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的發展步入了資本主義社會,而清朝還是靠著腐朽的國家機器繼續運轉偌大的帝國,在封建社會後期,封建社會的併發症就一起爆發了。
在政治上體制僵化、貪腐問題突出,關鍵在於管理、監察機制上的落後。設立軍機處后皇權達到頂峰,像雍正那樣有能力的工作狂才勉強能完成每日的政務,更何況後世那些玩世不恭的平庸皇帝呢?皇權的超負荷執行使得帝國的崩潰無可避免。至於結黨營私、買賣官爵甚至成為了官場上默許的潛規則。
在軍事上清朝裝備陳舊、營務廢弛,還讓腐敗滋生到了軍隊裡。清朝最厲害的是水師,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師原是亞洲數一數二的軍事水平,買來後就不管不問了,炮彈不足還有人從炮彈上牟利以次充好。八旗子弟就更是沒什麼戰鬥力了,正規軍太弱無奈只能用地方軍作戰了。
國內階級矛盾尖銳,從宗教活動演化成為宗教革命。當然大都是假借宗教之名的農民起義,清政府由於在對外戰爭上屢戰屢敗國力大損,清末又土地兼併嚴重所以各地揭竿起義,像白蓮教、天理教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等農民起義動搖了清廷的統治根基,內部暴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戰爭。
-
4 # 區域拒止
1900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禧太后慌忙西逃,這場荒唐的戰爭以大清帝國的慘敗收場了。這也是繼1860年英法聯軍攻克北京之後,清朝第二次被攻佔首都的恥辱戰爭。相較於40年前,清朝的科技水平和武器裝備都有巨大的提升,數以千計的克虜伯火炮,先進的後膛火槍,甚至剛剛出現不久的格林機關炮,清軍都有裝備。而且清軍幾乎佔據天時地利,以逸待勞的作戰,反觀八國聯軍,不僅勞師遠征,而且人數劣勢。八國加起來不足兩萬人的遠征軍,除去戰艦上的水兵,真正能投入作戰的甚至只有1萬多人。十多萬裝備精良的清軍卻輸給了人數劣勢且處於進攻方的八國聯軍,其中原因顯然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問題。
自1860年被英法聯軍打出北京後,慈禧太后等晚晴實權者終於領教到了西方殖民國家的強大。於是不惜血本,開始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大量先進的技術和武器裝備進入中國。同時,為了解決軍用工業的原料、資金、運輸問題,進而也開始大力興辦民用工、礦業和運輸業,企圖進行自保,以抵制外國資本主義侵略、擴張的目的。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幅員遼闊的大清帝國以舉國之力發展經濟和軍事。鼠目寸光的慈禧等頑固派在改革情勢大好的情況下仍然不願意放棄手中對帝國的控制權,阻止隨著新技術新思想走進中國的改革浪潮威脅自己的地位。這樣一來,洋務運動的實際結果就是,大清帝國在軍事和生產上有了巨大的進步,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和火槍火炮裝備起來的陸軍看起來紙面實力強大到不可戰勝。但是最關鍵的問題在於人心,沒有新制度支援的新軍新技術,其實力根本不可能完全發揮。
慈禧太后並不知道自己制度的落後會帶來多麼巨大的影響,反而覺得強大的陸海軍已經足以自保並且抵禦西方的侵略了。甲午一戰,清軍就幾乎丟了一半的陸軍家當,幾乎全部的海軍家當,還要割地賠款。5年以後的慈禧仍然自我感覺良好,覺得洋人欺她太甚,荒唐到同時向所有列強宣戰。海上是肯定打不過了,從大沽口登陸的聯軍一萬餘人,竟然輕鬆擊潰所有守衛北京的清軍部隊。這是慈禧始料未及的,她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的國家已經孱弱到支撐不了她的自尊心了。
一個合理進步的制度是可以將國家的實力進行巨大提升的,完成明治維新的日本不僅僅擊垮了龐大的大清帝國,面對“歐洲憲兵”俄羅斯帝國,彈丸之地的日本卻能將俄國擊潰。這其中原因也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俄國自彼得大帝傳承來的壓迫底層人民的農奴和地主制度已經落後,比起能全面動員起來進行戰爭的日本,歐陸19世紀最強的陸軍力量也無法逆轉失敗的結局。
-
5 # 歷史密探
其實,晚清一開始的幾場戰爭,如果好好打打,絕對能打贏。先說鴉片戰爭,那時候全國的精銳部隊並不在北京,在西南,西北一帶。而從那裡調兵到北京,需要很長時間,勞民傷財,吃力不討好。
所以,他們壓根就沒想著調兵來打洋人,覺得幾個洋人不能掀起什麼風浪。守城的軍隊,也是軍心渙散,毫無士氣,覺得輸贏沒有什麼意義,那些強盜拼命進攻,可是清朝士兵連反抗的精神都提不起來。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慈禧引來的,但是把洋人惹毛了以後,她自己反而溜之大吉了。在許多人的詛咒中,她一路逃之夭夭,留下抵抗的軍隊,自然是不想送死,所以他們更像是一群群眾演員。義大利和奧匈帝國加起來兵力只有一百人,但是搞笑的是他們毫髮無損的成了戰勝國,都成了凱旋而歸的英雄。
晚清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軍心渙散,真正武器上的差距是可以彌補的,但是一個軍隊沒有了一鼓作氣的決心和勇氣,註定是失敗的。再加上清政府本來就狂妄自大,迷之自信的輕敵,更加速了敗局。他們入關時的狼性,早已被時代淹沒。真正能殺敵的人,都早已成了大腹便便養魚遛鳥的八旗大爺。
-
6 # 金嘴塵悟
不是
滿清滅亡的關鍵在於他始終不肯喚起中國的民族主義精神,轉型成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
滿清為了維持一小撮滿清貴族的統治利益,壓制了幾億漢族,而且不願像日本那樣喚起老百姓的民族意識
結果就是在1904年日俄戰爭後,大家看到了現代民族國家的威力,民族意識開始抬頭,最終導致滿清覆滅
-
7 # 軍武最前哨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食而噎常見,但因噎廢食並不多見。滿清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最終的滅亡有著歷史的必然性。
清朝末期的紫禁城不再是曾經遙不可及的權力中心,反而成了一群秋後蝗蟲垂死掙扎的囚籠,內憂外患不約而同地如狂風暴雨一般侵襲而來,覺醒的革命者誓要將這早已腐朽不堪的大地換出一張新模樣;而吸血的外侵者卻想極力的榨乾母親最後一滴汁液。腐朽與希望同在,只不過腐朽早已老辣,希望卻才剛剛萌芽......
對於滿清統治者來說,老祖宗留下的這本“家譜”已經翻至最後一頁,但這最後一頁不是輝煌的落幕,卻是狼狽的尾聲:官場中,結黨營私、相互傾軋、買官售爵、賄賂成風;軍隊裡,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營務廢弛、紀律敗壞;財政上,國庫虧空、入不敷出。階級矛盾激化,民變四起。
自以為是的閉關鎖國卻招來西方列強的虎視眈眈,鴉片大煙就像一把軟刀子,上至廟堂、下達江湖,將人們掏挖成一具具行屍走肉;軟弱和退讓換來一張張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統治者在上面簽字畫押麻木的已似家常便飯......
武器落後只是滿清滅亡原因中的冰山一角,洋槍火炮固然重要,但任何武器都要以人的意志為導向,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和一群腐朽無能的統治者即使武器再先進,也只會被迫滅亡或者自取滅亡!
-
8 # 零點拾韻
既然說到武器,先說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真實事件:由於馬可波羅的宣傳,清朝的中國在西方國家看來簡直就是超級大國。1793年,已經發展成為海上無敵霸主的英國派出一支700多人的使團出訪中國,並攜帶大量的貢品。目的有二:一是增強雙方感情,二是希望開展貿易往來。但當時的皇帝乾隆和眾大臣投去了排斥和鄙夷的目光,最後,英國留下一箱未開箱的禮物失望而歸。時間到了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發現了這個未開箱的大箱子,開啟后里面有榴彈炮、精密天文儀器和手槍等先進武器。所以說,清朝的滅亡原因,不是武器落後,而是思想落後。
言歸正傳,清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一、軍隊失控。太平天國運動以後,軍閥割據,一盤散沙,而且各打各的算盤,對清政府的命令陽奉陰違,拒不執行。以致後來的八國聯軍和辛亥革命,清政府不堪一擊,迅速崩潰。
二、民心喪失。對於進步思潮的引入,清政府沒有正確引導輿論而是強制打壓,出臺的內政外交政策也與民心相悖,更加上與外國侵略者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讓民眾徹底失去信心。
三、閉關自守。清政府受繼續推行“重農抑商”、推崇"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無有”、擔心與外界交往會威脅領土安全和自己的統治,所以一直執行閉關自守政策,最終故步自封、不進則退,逐漸被西方超越。
四、制度陳舊。先進的社會關係必然取代落後的社會關係。當時的世界資本主義潮流正蓬勃發展,極具感染力。所以,即使清政府想方設法管控軍隊、挽回民心,也挽回不了被推翻的命運。
-
9 # 白虎堂
武器落後固然是一個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人敲開了中國的國門之後,清廷也對洋人的技術優勢有了解,於是就開展了洋務運動,結果呢?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就是“同治中興”。
甲午海戰中,清朝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師一樣被日本人打的丟盔棄甲。
此戰中,清軍傷亡3.15萬人,日軍傷亡1.33萬人。戰損比近2.5:1。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軍在北京投入一萬人的珍貴軍配合義和團,圍攻僅有500名衛兵的八國士官,結果還是沒打贏。這難道也是武器落後嗎?結果最後還得叫李鴻章去簽下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說到底,問題還是出在人身上。
是當時中國人笨嗎?不是。
封建政權下的清政府國民是沒有國家意識的,清朝的政治體系就是少數皇族統治大多數普通人。結果就是民眾本身對清政府的統治是沒有認同感的,就更不要提愛國了。
打仗也得靠清廷的八旗兵,至於一群紈絝子弟子弟組成的八旗兵,能打成什麼樣?其結果不言自明。
為什麼後來抗日戰爭哪怕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日軍,甚至士兵缺衣少食,也依舊能打出許多大捷的案例。
這就是更加先進的社會制度帶來的優勢,只有社會制度發展了,國家才能有實力。
不然哪怕是有好的武器裝備,一樣打不過別人。
你看隔壁印度,和中國同時期建國,底子也好不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印度算很發達嗎?
對於戰爭的勝負,武器裝備固然是重要的,但不是絕對的。
清朝打不過八國聯軍,本質上還是因為清廷的腐朽。
-
10 # 用龍的傳人
大清政冶腐敗,失去民心,是根本,當初清政府裝備不比洋八差,各種先進武器裝備都有,只是沒有來對抗洋人,確用來鎮壓百姓用了!區區幾萬洋人就能直入北京佔領北京,有腦子的女都明白,沒有國人支援帶路,怕找也得找些日子!觀近代戰爭中國為什麼出那麼多漢奸,是他們不愛國嗎?有誰願意自己的家被外人佔領,只是反對腐敗的清政府,腐敗的官員,他們只會欺壓百姓,百姓沒辦法,指望用外來勢力來推翻他,出一口惡氣,其實對百姓來說誰當政都無所謂,只要能夠安居樂業,就可以了!不知說的對不對,只代表自己的認知,
-
11 # 秦右史
當然不僅僅是武器裝備。
從咸豐同治年間的太平天國運動與捻軍起義之後,清朝廷對內控制力就已經呈現出衰微狀態。這還沒有考慮到外部矛盾,列強都想在中國分一杯羹,保有自己的利益。清朝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制度設計的集大成,勝極而衰。客觀來說,清廷的歷代統治者,沒有特別荒唐的。只是,1800年之後,朝廷面臨的問題已經非常複雜和多元。
西方海洋文明的崛起,強勢進入了古老的帝國。這本質上是文明之爭,當然外在表現為船堅炮利和軍事落後。因此,洋務運動試圖學習西方技術,戊戌變法試圖學習制度,而清朝滅亡後新文化運動等思潮試圖學習西方文化,構成了救亡圖存的邏輯鏈條。
而且,1900年之後,問題變得更棘手。地方督撫與實力派不聽話,朝廷控制力名存實亡。革命思潮湧動,排滿運動興起,統治岌岌可危。列強貌合神離,都在打牌,試圖保持蛋糕不動搖。朝廷訓練的新軍,也不是鐵板一塊。雖然說李鴻章,袁世凱等人引進了新武器,訓練了新軍,也購買了各種各樣的裝備,但是拯救不了這個病變的機體了。朝廷的自救新政,反而觸發了地方分離的趨勢,成為一個歷史的悲劇,這不是人力所能決定的。
換句話說,清廷大廈的傾覆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武器問題。文明對抗,文化轉型,社會開化,從民國開始,就任重而道遠。
-
1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清朝的最終覆滅,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歷史給過清朝三次機會來救亡圖強,延攬民心,但清朝都放棄了:一次是第二鴉片戰爭後,明知西洋軍隊強悍難敵,卻不去學習對手的長處和優點。反而仍在慢吞吞的混日子,不思軍制改革!另一次是洋務運動時,表面轟轟烈烈,但變表不變裡!政治體制仍是舊的落後而且腐朽的一套。連改良都談不到!面對外國的日新月異的進步,清朝還在用舊傳統的東西來原地踏步!最後一次是甲午之戰後,明知昔日的偏邦在學習了西方後脫胎換骨,己強大起來了。但是清朝守舊勢力就是不允許改革,不允許觸動自己的利益。為此㧪殺了"百日維新”(儘管戊戌變法中康有為的某些激進提議有些異想天開,不切實際)使變法嘗試急剎車!!這幾次機會失去後,到了1900年後清朝己到生死存亡之時,己不得不改良,但時間上己經來不及了!而人民也給過清朝最後的機會,立憲派們期待的君主立憲制就是出不來,國會就是開不了!最後好歹弄了個內閣,還是個皇族內閣!這不僅戲弄了立憲派,也使民眾對清朝徹底失去信心。此時革命黨人趁機做大,四處佈局,爭取人心!辛亥革命一呼百應,推翻清朝是大勢所趨!清朝非亡於武器裝備上,實是亡於政治不良,體制不順!從另一方面講也是″生產關係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當這個朝代及其僵化的體制,己經成為一個國家和社會進步的絆腳石,成為國求強、民求富的障礙物。那麼它就必然被搬開、推倒,被歷史和人民所拋棄,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歷萬劫而不復!!
-
13 # 閉家鎖的紅楓
當然不僅僅是因為武器落後。
落後的還有使用武器的人。打個現代的例子:相信大家都看過非洲內戰中民兵們各種奇葩的射擊姿勢。
很多人發現,在未實現工業化的非洲,不少民兵們對於槍支的原理是弄不清楚的,他們往往認為槍械能擊中人,是憑藉魔法。而他們的國家也無力提供正規的教育和訓練來糾正他們的用槍習慣。於是非洲民兵們開槍的技術極其低劣,基本不會瞄準。只是憑藉著感覺去射擊。這樣能射擊得中才怪了。
而在19世紀,對於歐洲列強來說,其實很少禁止武器出口,哪怕是印第安人或者中亞遊牧民族,甚至非洲祖魯部落,都能買到相對先進的西方武器。
而戰爭中的實際體驗是:無論是祖魯戰士,還是清兵,或者中亞遊牧民,他們使用槍械的準確性卻非常差------因為好的槍法需要實彈訓練,還需要普及的槍支保養知識。
對於這些前工業化民族,大多數無法實現系統的實彈訓練,即使清兵中的精銳部隊可以做得到,他們也很難將槍械保養技術普及到個人,灌輸給目不識丁的農民兵。
實際這個問題,就連日本在明治維新中也出現了。日本採取的解決方法是,把槍械的使用和保養神聖化:槍械是天皇賜給你的武器。這樣強行用信仰去塑造士兵對槍支的敬畏。
所以我們看到了,清朝武器的落後只是一個方面,更落後的是戰士的培養,以及培養戰士的軍事教育體系,以及軍工體系。再向上說,就是管理教育和工業的政治體系等等,
-
14 # 略略小貝
.思想文化愚昧以及西方列強的快速進步導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歷史朝代的更替速度會大大縮短,不會出現戰國、三國、五代十國等長時間格局割據不能統一問題。
-
15 # 春天來了7270
據說是當時大清朝組建的艦隊,號稱亞洲第一!怎能說武器裝備落後呢!
平時作威作福,你吃鴨舌頭,百姓吃糠咽菜都斷頓,橫行霸道,魚肉百姓,欺壓百姓,比禿尾巴狗都橫,上下不團結友愛,如果戰爭來了,百姓就會袖手旁觀,就不會去抵抗外敵入侵,恨不能消滅你才解氣,甚至還要面臨百姓倒戈一擊危險性。
團結就是力量!如果一個國家上下不團結,思想覺悟不統一,不關心愛護百姓,自私自利,我行我素就算再強大的武器裝備,也得吃敗仗!
-
16 # 鑫挺83563181
是大清的獨裁統治制度的腐敗,導致了民智不開?愚昧,無知的本質,閉關鎖國,妄自為大,排斥西方的科學文化,愚蠢,落後,貧窮致極!
人的意志,決定著戰爭的勝負?武器的威力是靠人為控制發揮作用,既使有了先進精良的武器?大清的愚蠢也會註定逃脫不了捱打,割地賠款,賣國求榮,苟且偷安,國之滅亡的命運?
這是因果關係的自然法則?也是大清腐敗無能,必然的悲慘結局?
-
17 # Z嘉銘167
甲午海戰後,清朝請了一位美國前總統對中日進行調和!這位美國前總統來到中國又去了趟日本,最後對大清朝說:中國若不能自強,誰都救不了你!要知道那時的大清朝綜合國力在世界上可是無與倫比的!然而在各列強的博弈中可以說是次次慘敗!究其緣由不外乎腐敗無能,民心喪盡!
遠的不說,就說清朝本身,如果換了康熙,雍正和乾隆這三個人中的任何一個,這些外國列強也難撼動清朝半分!
所以,封建社會的發展都是如此,任何一個朝代,發展到一定的時候,都逃不過腐敗無能的這麼一個腐爛過程和滅亡的結果!這也警醒我們,任何一個國家,太平日子過久了,居安而不思危,不思進取,不澤百姓,最後結果就是滅亡!
-
18 # 嚴肅5047
大清朝JDP佔世界的三分之一,海軍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遠高於現在的中國。看看我們今天面對成就的驕傲情緒,就可以想象到大清國的天朝情節。
大清國被世界欺辱,主要是甲午海戰之後。甲午戰爭太奇葩了,它不是日本與清國的戰爭,而是日本同李鴻章系統的戰爭。 福建水師不參與,山東陸軍把炮臺讓給日軍,皇帝的老師希望李鴻章打敗。而北洋水師也是個樣子。北洋炮艦射程遠,卻打不中。日軍軍艦頂著炮火前進,一炮打著指揮艦橋,北洋艦隊指揮混亂。
大清國打敗仗,被欺辱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腐敗,缺乏國家意志,人皆為私而謀。
-
19 # 本草百曉生
本質是農耕文明對工業文明,落後對先進。為方便大家理解,我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為例子。
當時侵華英軍總共四千人,只有不到二千人是英國人,其餘二千多人是印度阿三,這些遠征軍吃的是放了好幾年的餅乾和燻肉。軍艦從印度開到中國大概耗了半個多月。按理說這清軍完全可以以逸待勞,就算這方面沒利用起來,咱軍隊人數起碼還佔優勢,駐守廣州府計程車兵沒有十萬好歹也有六七萬。但這些守廣州計程車兵不單單只是一個兵,這裡抓海盜、哪裡抓山賊、若是街上有小偷,他們也得管。可以說他們既當警察又當兵,當時從軍薪水低,一年不足三十兩,三十兩在1840年前後,一個人在廣州過得還不錯,但那時古人大多是五口之家,薪水少,當兵為補貼家用,往往臨街穿號卦擺攤賣水果蔬菜。
等英軍開炮轟,清軍哪有招駕的能力,打不過就跑,前方戰事失利,這樣的大事按理說要發八百里加急才是,實際只有六百里加急,還不是每個驛站都備有這樣的良馬,好吧,發四百里加急,從廣州到北京有四千多里,等道光皇帝看到這封加急奏摺已是戰事發生的一個月後。此時英國軍艦早已遊弋到了長江流域。兵貴神速,光雙方對戰爭的反應,英軍已完勝。
再看看雙方的武器,清軍的主要裝備如上圖所示,主要是冷兵器為主,雖有槍可明說了那是火銃,沒有準星,一開槍鐵砂子四處飛濺,而槍管自爆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當你拿著這種槍對敵的時候,心裡的擔心遠比對陣殺敵要來的強烈。英軍軍部早已普通裝備當時最為先進的燧發槍,組成槍陣,面對衝鋒而來的清軍,純粹是打耙子。清廷只有被打的份,哪有還手力。
不管是戰爭反應速度也好,還是武器裝備也好,英軍佔有絕對的優勢,這些優勢得益於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得益於1689年,英國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國家,政通人和,經濟政治文化火力全開。彼時大清朝早已日薄西山,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不輸才怪。
-
20 # 雲端美
是的
只能這麼說,
如果你說中國文化落後
多少人罵你?
如果你說中國知識分子學沒用的東西
他們就高喊科舉取仕世界最優
如果你說清朝社會沒有發育
他們就說宗法的威力
如果你說統治者貪戀長期統治的權利
他們就說這是傳統文化忠君思想
如果你說清朝壟斷的權力會腐敗
他們就列舉古代反腐卓有成效的案子、
手段、律例、清官
如果你說皇帝一個人的智慧不夠用
他們就列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開疆擴土
如果你說清朝人口優勢沒有發揮出來
他們就說清朝穩定的重要性
如果你說清朝人治是主體
他們就說大秦律大漢律世界第一
如果你說沒有平等文化人格發育不全
他們就跟你講忠義孝悌久經考驗
……
所以只能說武器不行
你說科技落後
他們就四大發明
他們打遍天下無敵手。
回覆列表
大清國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同時向十一個國家宣戰,引來了八國聯軍,把清軍打的屁滾尿流,太后和皇上跑了,最後割地賠款,從此大清走向沒落。不管什麼制度的國家,只要對自己的民眾不好,一但有事,必亡。這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