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楚漢相爭,為什麼劉邦得到那麼多的人輔助,而終成大業?本人認為:劉邦作為統帥,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比如讓韓信帶兵、讓張良謀劃、讓蕭何治國,人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作用,但人才難得,劉邦是怎樣選拔人才的呢?其次,雖然劉邦用人不問出身,不管什麼身份的人,只要有才,他都敢用。並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也是我們講到領導藝術的時候,經常要說的一個詞。我認為知人善任,首在於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當中首在於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聰明。這個是很難,確實很難。而劉邦卻恰恰是有一個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個領導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呢?是調動部下的積極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屬都有什麼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麼性格,有什麼特徵,有什麼長處,有什麼短處,放在什麼位置上最合適。這個是一個領導最大的才能,領導不是說要自己親自去做什麼事,事必躬親的領導絕非好領導,作為一個領導,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上,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作用,你的事業就成功了。這個根本道理劉邦懂,所以劉邦就成為他這個集團的一個核心。

    第二個特點是不拘一格,一個有著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會有知人之明,一個連自己都不瞭解的人,往往也很難了解別人。劉邦由於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也很瞭解別人。而且他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劉邦的隊伍裡面什麼人都有。  在劉邦這個隊伍裡,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伕,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可以說是什麼人都有。然後劉邦把他們組合起來,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說他是一個雜牌軍,是一個草頭王,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第三個特點,招降納叛,劉邦的隊伍裡面,有很多人原來曾經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裡面待不下去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一視同仁表示歡迎,你願意,我劉邦就歡迎。比方說韓信、陳平,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不能發揮作用,來投奔劉邦,陳平走的路更多,陳平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發揮作用投奔項王,不能發揮作用再投奔漢王,當時陳平來投奔劉邦的時候,他是從項羽的軍中逃出來,於是劉邦“大悅之”,非常高興,然後問他說,陳先生在項羽那裡擔任的什麼職務呢?陳平說,都尉,劉邦說,好,你在我這兒還當都尉,馬上任命他做都尉。任命以後,輿論譁然,很多劉邦軍隊裡面的老資格的將領不服。就開始嘀嘀咕咕了,說我們大王也真有意思啊,項羽那邊一個逃兵,逃到我們這兒來,說了三句話,就馬上給他這麼大一個官,和他坐在一個車子上面,議論紛紛,但是劉邦不予理睬,你們議論你們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陳平。這就叫做招降納叛。

    第四個特點是不計前嫌。

    第五個特點是坦誠相待。

    第六個特點,叫做用人不疑。

    第七個特點是論功行賞。

  • 2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來回答:

    一、劉邦少有大志。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嘗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二、劉邦狗膽包天,擅長忽悠,敢於賭命。

    《史記.高祖本紀》:單父人呂公與沛縣縣令相友好,為避仇到縣令家做客,就遷家沛縣,豪傑官員都來拍馬屁。蕭何是縣辦主任,主管收禮,對各位貴客說:“錢不滿千錢,坐在堂下。"高祖亭長的幹活,在名剌上說“賀萬錢",其實沒拿出一個錢。呂公(劉邦未來的丈人,呂后之父)站在門口迎接高祖。呂公喜歡給人相面,看到高祖狀貌,特別敬重,領他到堂上入座。高祖自己坐在上座,毫不謙讓。劉邦這一忽悠,呂公居然成了劉邦鐵桿粉絲,把貌美如花的女兒呂雉也嫁給了窮村長劉邦。試想:如果呂公看不上劉邦,夥同縣令讓劉四交萬錢,也不算欺詐,老劉處境就艱難了!

    劉季的忽悠生涯如日中天,他送役徒去酈山,役徒多有逃亡,劉季乾脆放光了他們,有十多個年輕力壯的願意跟隨劉邦。一天,劉邦喝得醉醺醺的,聽得手下人來報:前面有蛇橫在路中,劉邦拔劍幹掉蛇,再找個老太太唱雙簧:“我兒子是白帝兒子,變成蛇,被赤帝兒子幹掉了。"說完,老太太消失了,劉邦恰巧在這時醒來,那些馬弁對他日益敬畏。

    高祖私放了役徒,不敢回家,躲在芒山、碭山山澤岩石間,故意找雲氣多的地方藏身,老婆呂后一找就找到他(除非傻的),這一下老婆被他忽悠了,到處宣傳,於是沛縣人都把劉邦當真龍天子,赤帝之子了,劉季的大頭兵不多久就壯大到數十百人了。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劉季在鐵桿兄弟蕭何丶曹參配合下幹掉沛縣縣令,本來應推選地位高的縣辦主任蕭何為老大,但蕭主任怕失敗後目標太大,被秦國日後算帳,造反儘管回報豐厚但畢竟是高風險的行業,成活率太低,結果有膽有識的劉邦上了位。

    三、劉邦手下糾結了一大群的文臣武將,為他的稱帝事業奠基。他們中最傑出的代表是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劉邦開國後在一次宴會上說:“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蕭何駐守關中,給劉邦供應源遠不斷的糧草兵員;張良每當關鍵時出謀劃策,先是建議酈生、陸賈用私利相誘,襲佔武關,攻破關口,又與秦軍在藍田南面交戰,增設疑兵,不擄掠百姓,秦民很高興,秦軍很懈怠,於是大敗秦軍。在鴻門宴前後,張良又利用奸細項伯,和劉邦一起忽悠項羽,逃得性命。後來又是張良說服劉邦封韓信為齊王,合韓信、黥布、彭越幹掉了項羽。韓信作為西漢第一戰神,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最後擺個十面埋伏陣,幹掉了項羽。而項羽手下最牛的三人,韓信、陳平歸了劉邦,亞父範繒還給項羽氣死了。

    四、皮厚心黑,越挫越奮。

    劉邦被項羽多次吊打,打得屁滾尿流,最慘的時候老婆孩子被項羽捕捉,老爹被項羽綁了要煲肉燙,劉邦胸口還被項羽射過箭,逃跑途中劉邦明白“時間就是生命",為了加快逃跑的速度,多次將兒子、女兒推下車。老豆要被煲燙,他居然對項羽說:你我自家兄弟,我父即你父,要煲了湯分一杯羹給我喝。聽到這裡,蒼茫大地已是醉了!劉邦的臉皮比萬里長城還厚,意志比鋼鐵還堅硬,最終他贏來了勝利的曙光。

    五、劉邦會收買人心。

    魏徵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俗話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劉邦攻下咸陽後,同父老約法三章:殺人的處死,傷人和搶劫的處以與所犯罪相當的刑罰。其餘秦律全部廢除。百姓簞食壺漿以迎沛公。項羽帶著滿腔的仇恨進城後,殺百姓、燒秦宮、坑降卒,無惡不作,自己是痛快了,但也喪失了人心。

    六、劉邦從諫如流。

    《高祖本紀》中比比皆是:劉邦攻入咸陽,想留在宮殿中吃喝嫖賭的,後聽了連襟樊噲、張良的勸說,才回軍霸上;拜韓信為大將,是聽了蕭何的;韓信逼他封假王時,劉邦先是大怒,後聽了張良的建議,封韓信為齊王,l才有韓信圍項王於垓下,送了項羽的終!

    總之劉邦稱帝,絕不是僥倖。

    望斧正!

  • 3 # 娛樂委員長

    劉邦年輕雖然無所事事,喜酒好色,好比地痞無賴。但是他能逆襲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 劉邦無所事事好吃懶做但是他也為人慷慨,不拘小節,愛交朋友,這就為他以後的發展埋下了伏筆,雖然時勢造英雄,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他沒有人脈沒有關係,即使起義也沒有跟隨著更談不上逆襲當皇上。可以先看看最初跟他的起義的朋友的都是什麼人。蕭何 曹參 樊噲等 蕭何:年輕時任沛縣主吏掾。這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縣裡人大主任,你的朋友要是人大主任估計你也差不了。蕭何本人平時勤奮好學,思想機敏,對歷代律令頗有研究。生性勤儉節約,從不奢侈浪費。性格隨和,很善於識人,結交了許多好朋友。還有蕭何月下追張良,沒有這一出就沒有張良 還有後來的大漢朝嗎可以想像。可謂劉邦成就大業的最大功臣之一。 曹參:早年為秦朝沛縣獄掾,管理監獄的小吏(可能為典獄長),但已相當出名,在現在也可能是派出所長甚至公安局長一類的官職 ,也很了不起,並且與劉邦不同的是在縣裡名聲甚好,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 樊噲:隨出身貧寒但為人忠義,看似憨厚其實忠勇神武,眾人所知鴻門宴上正是樊噲的表現動搖了項羽殺劉邦的決心。併為劉邦建立不少戰功 劉邦有這幾人再加張良韓信何愁大事不成,他能逆襲也符合歷史的潮流。

  • 4 # 奇縝君

    因為劉邦是天生的皇帝,而皇帝的作用不是治國、出謀和打仗。

    劉邦起兵反秦的時候已經47歲了。他只比始皇帝小3歲。同時代的秦始皇39歲就統一了中國。曹操在這個年紀不久後說出了“既得隴,復望蜀。”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個詩如果用來形容劉邦就很貼切。

    法家思想認為:“生法者 ,君也”。君主掌握國家立法大權,但是不能為所欲為,超過了君子自身的職責就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劉邦或許不是一個擅長打仗的人,但是他敢封壇拜將,任命一個沒有帶兵經驗的韓信為全軍大將,韓信也沒有辜負他的期待。

    他也不會出謀劃策,但是當張良勸劉邦出席鴻門宴之時,劉邦也同意了張良的謀劃,哪怕鴻門宴差點要了他的命。

    劉邦在前線征戰的時候,蕭何一人負責後勤補給,但是劉邦還是全心全意託付給蕭何。

    韓信,一個鑽人胯下的懦夫,在劉邦的軍下成為萬人敵的大將。所謂天馬行空就是形容韓信的得勢。張良,也是一個破落貴族,為了報仇淪為刺客。蕭何不遇劉邦,一生或許只能做一個縣吏。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用。韓信、蕭何、張良這些人才古代也是世間罕有。哪一個時代都有數不盡的人才,但是不是哪一個時代都有劉邦。只有出現了劉邦,才有韓信、蕭何、張良。

  • 5 # 帝國的臉譜

    劉邦對於“漢初三傑”的評價,曾有一段眾所周知的名言,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這段話雖有點酒後的沾沾自喜,但也並不偏頗,算是“語錄式”高論,實話實說。那麼,劉邦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這些話呢?

    劉邦平定天下之後,曾有一次置酒洛陽南宮,召叢集臣燕飲娛樂。酒過三巡,大家面紅耳赤,劉邦也有了些酒意,藉著酒意他說:“大家佐我得天下,今天我要問一個問題,我為何能得到天下?項羽為何會失去天下?各位大可直言,不必忌諱。”

    高起、王陵站起身回答說:“雖然陛下待人傲慢,項羽仁而愛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掠地,得到的都封賞給有功之臣,說明陛下能與天下同利,因此人人歸心,以死相效,所以能得天下。項羽則妒賢嫉能,有功的忌妒,有能的懷疑,獲勝不賞,得地不封,失去了人心,所以他得不到天下。”

    高、王二人的回答很有道理,但劉邦卻認為他們知其一,不知其二,接著,劉邦就說出了文章開頭那段著名的“語錄式”高論。

    那段話的意思是,我打仗不如韓信,治國不如蕭何,出謀不如張良,但我最後成為了皇帝,為什麼呢?韓信、蕭何、張良皆是當代豪傑,我能放手放心地任用他們,這才是我能得天下的根本原因。項羽有一范增卻計不從、策不用,最後逼得他掛印歸鄉,行至中途“疽發背而死”,這就是他為我所滅的根本原因。

    其實,劉邦能當上皇帝,還有許多其他原因,比如天時地利,比如從諫如流,比如對老百姓的懷柔政策等等等等。不過,還有一點,那就是心腸堅硬,懂得捨棄,為了前途命運的時候,該捨棄的時候連親生子女、親身父親都可以捨棄,這一點,是當時秦末戰場上許多人無法比擬的。

  • 6 # 東野洛

    劉 邦(前256年—前195年) 字季,秦朝泗水郡沛縣豐邑人(今屬江蘇徐州)。前209年舉兵反秦,號沛公。前206年攻入咸陽,約法三章,秦人歸附。經楚漢戰爭,前202年擊敗項羽,建立漢朝,都長安,史稱“漢高祖”。在位期間,滅異姓王、遷地方豪強居漢中,定《漢律》,加強中央集權;重農抑商,對外和親休戰,與民休息。平叛回鄉作《大風歌》,傳唱千古。

    劉邦之所以當上皇帝與他知人善任有重要關係。項羽有韓信而不能用,跑到劉邦那邊為其所用。范增數次直諫而不為項羽所用,最終氣病而亡。劉邦雖個人能力不能與項羽相比,但是用了三傑韓信,張良,蕭何,最終消滅項羽,成為楚漢之爭的勝利者,最終成為大漢天子,並不是偶然的。

  • 7 # 中陽裡市豐邑區中陽裡

    劉邦雖無大學文,但還算得上是讀書人,若稱流氓也應是因為人家奪了秦王的江山。

    沛豐邑中陽裡(今江蘇豐縣)人劉邦與豐人盧綰是同學,說明人家至少是現在的高小文化,其能在沛縣混個亭長幹,從這一點上就不可小瞧他。重要的有沛豐人蕭何及眾多豐沛子弟追隨,當地人的有情有義加上劉邦的才智成就大業固然水到渠成。

  • 8 # 老D90405271

    首先劉邦不是流氓,他是村官,他性格豁達放蕩,舉止不拘一格。再有劉邦雖出生鄉野農家,但他也粗通文墨,他也曾遠赴他鄉投奔名士張耳門下,所以他是有見識有歷練的。再加上劉邦本是天縱英才,異常聰慧,所從他能當皇帝是個人素質加個人閱歷再加歷史機遇所致。

  • 9 # 煙雲吐秀

    英雄本來就不問出身,所以我就換個角度來談談劉邦也無妨。

    要說劉邦是不是一個流氓,得首先看一下,我們給流氓下了什麼的定義,什麼是流氓的行為。

    隨手查了一下度娘,流氓解釋第一條就是不務正業,好象有點意思,不務正業怎解,有正業不務或沒有正業可務是不是都可以解釋的通,劉邦就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這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寫得很明確,當著公務員亭長,按命令領著人去修長城,半路把人放跑了,這不是不務正業嗎?當然,劉邦不務正業是因為他認為正業不能滿足他對生活的目標,有宏偉的志向,因為有宏偉的志向就可以不務正業了嗎?可以好好聊聊。

    第二,身邊聚著一群酒肉朋友,愛滋事。這個好象又能和劉邦掛上了勾,劉邦能成大業,與他當時在當亭長時所聚集的骨幹成員有很大關係,其中以蕭何為首的一夥人,蕭何也是公務員哦。一個好漢要有三個幫,劉邦就有這樣一群。

    第三,流氓行為與好色有關。怪了去了,劉邦臉上貼的標籤,一個是不務正業,一個是好色,雖然沒有寫劉邦強搶良家少女,但劉邦愛酒色,見色走不動路,做為漢史正書的《史記》、《漢書》中也這樣寫著。

    不過,這樣寫也許會讓有些人不屑,我們身邊的這些被人罵為流氓的人中會有日後有劉邦這樣的人物?大可不要這樣認為,劉邦也是千古一帝的人物,不是是個流氓就有什麼出息。當然,一個小混混也可以洗心革面好好發展。還有,現在社會不同了,與當年的社會經濟狀態完全不一樣,靠混和吹幾句頭頂上有祥雲是成不了事的。

    看了一段魯迅先生關於什麼是流氓的解釋好象挺有趣,對比一下偉大的歷史人物劉邦,好像還真有點意思

    1931年,魯迅在上海東亞同文書院作題為《流氓與文學》的講演時,曾對"流氓"一詞作過如下界定:"流氓等於無賴子加上壯士、加三百代言。流氓的造成,大約有兩種東西:一種是孔子之徒,就是儒;一種是墨子之徒,就是俠。這兩種東西本來也很好,可是後來他們的思想一墮落,就慢慢地演成了"流氓"。" (轉引自1992年1月16日《文學報》)文中的"無賴子"、"壯士"、"三百代言"都是日語詞彙,即無賴、流氓、痞子的意思。這裡使用日語詞彙,大概與此文先期刊發於日本有關,不過,除了"三百代言"一稱外,其他如"無賴子"、"壯士"等稱,中國自古即有之,也作流氓解。

  • 10 # 蘅九菇

    劉邦不僅統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國,還對老百姓採用了比較寬鬆的統一政策,這對整個漢民族的形成、漢文化的保護和發揚,都具有重大的貢獻。因此,說劉邦是流氓,非常不理性也不客觀。

    有很多人詬病劉邦不學無術,且變化極快,像是一副小人嘴臉。但是實際上他非常聰明,雖然不學無術但善於採納他人意見,性格通達,擅長搞謀略,非常理性。連毛主席都說,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面最厲害的一個,所以他當皇帝可以是眾望所歸的。我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他的優點了,就講他的一個故事吧。

    劉邦攻打關中時,一開始對投降的秦軍將領十分歡迎,然後劉邦的隊伍就是一邊打仗一邊壯大,在後期他用計除去了非真心投降的秦軍勢力,至此,壯大並徹底淨化了自己的武裝隊伍。反觀項羽,先是把誠心投靠的章邯隊伍收編,隨後出爾反爾,將近二十萬招降的秦兵活埋,舉世譁然。兩人都有殺人的舉動,殺的水平卻顯出了高下之分。

    劉邦後期的淨化隊伍殺秦兵是秘密進行的,至少當時在外人看來,屬於正常的戰爭偷襲;然而,項羽招降章邯卻是非常高調,天下人皆知,結果項羽二話不說把所有人又都殺了,這便在不經意之間失去了天下人之心。

    另外,劉邦攻入關中後,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慾望和愛好,不搜刮財務,也不霸佔女色,對百姓非常友善。反觀項羽,直接奉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令老百姓大失所望。

    所以說,一個人的成功,都並非偶然。那個皇帝寶座,註定是劉邦的。

  • 11 # 月望與東山

    每次談到劉邦,很多人都疑惑不解。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比劉邦聰明堅強的人多了去,為什麼偏偏是劉邦成功了呢?事實上,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敗,如果認真考察劉邦的一生,我們就會發現,劉邦能從一介草民一躍而成為中國歷史著名皇帝,絕不是偶然的。

    如果我們將那些著名成功人物放在一起考察的話,可能都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他們之所以成為大成功者,首先必須藉助一個條件。

    這個條件,就叫時勢。這個時勢,換成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風口。所謂時勢造英雄。而劉邦之所以成功首先是他站在了一個歷史的大風口上,並且認真把握了這次史無前例的大好機會。

    讓我們來看看,劉邦是怎麼把握這次機會的。

    劉邦曾亭長時,曾押解犯人前往咸陽服役,不料犯人半路上跑了大半,於是他不得不將剩下的犯人放走。因為按當時的秦律,因為犯人人數不夠,前去也是死,不如跑路算了。當劉邦逃亡到芒碭山一帶躲起來沒多久,就發生了陳勝吳廣起義一事,劉邦從茫茫大山之中得到這個訊息以後,興奮異常,他已準確地意識到屬於他的時代即將來臨。所以,當樊噲前來叫他回去起義時,他毫不猶豫地走出大山,殺回沛縣。而就在縣裡,他成功勸誘城裡百姓殺掉縣令,然後在眾人的擁護下,自稱沛公,擁兵三千。

    這是劉邦成功的關鍵所在,有了隊伍,又有了稱號,他從此以後就可以闖蕩江湖,與天下英雄爭霸。

    只擁有大好歷史時勢,還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全部。而要珍惜歷史時勢做大事情,就必須有一大批人才。而要想吸納人才,你就必須擁有一個寬闊容人的胸懷。恰恰是,劉邦寬厚容人,屬下集中了一幫能替他征伐天下的兄弟,這些人有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灌嬰,夏侯嬰等人。所謂有容乃大,劉邦在征伐過程中,又不停地吸納各路英雄豪傑,他在半路上接納了張良,後來又在陳留接納了酈食其及酈商兄弟,再後來,透過蕭何推薦又接納了韓信為大將軍,然後又是一身奇謀的陳平也投奔而來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劉邦屬將,那叫一個星光燦爛啊。

    有風口有團隊,難道就這是成功的全部了麼?當然不是。如果這兩者構成成功的全部,那項羽為什麼失敗了呢?因為項羽當時也是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時,乘勢而起,攻佔天下。可惜他的天下經營沒多久,卻失敗了。

    項羽失敗的關鍵是,他儘管把握住了上半場的風口,卻沒有把握下半場的風口。所謂上半場的風口,是馬上打天下,而下半場的風口就是下馬治天下。項羽馬上打天下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但是他下馬治天下時,卻是十分的糟糕。

    他當時做的最失敗的一件事,就是復辟分封制。結果呢,諸侯因為分封不公,大鬧特鬧,一鬧又天下大亂,而項羽憑自己之力,顧得了東邊卻顧不了西邊,只有眼睜睜地看著天下亂成一窩繼而無能為力。

    項羽的失敗給劉邦提供了教訓與經驗。劉邦終於意識到,要想成功,還必須在歷史的風口上,繼續做正確的事情。如果說馬上打天下,推翻暴秦是一件正確的事,那麼征伐天下,建立帝國以後,做的正確的事件是什麼呢?

    當然是與時俱進,建立起相應的國家制度,實施相應正確的國家發展方針。正因為如此,劉邦將秦王朝的郡縣制繼承下來,並且結合分封制一起實施,後來為了防止異姓諸侯王造反的患根,在生前大力征伐異姓諸侯,為漢朝後來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現在我們終於可以總結劉邦為什麼成功了。首先,他抓住了歷史大風口,勇敢地去做事。其次,他擁有一支能征善戰的團隊。再次,他堅韌不拔,寬容大度,虛心納諫,接受屬臣替他為國家設計的發展方略,在人生下半場繼續做正確的事。

  • 12 # 黍離211314999

    劉邦滅掉暴秦,打敗項羽,最後建立漢朝,成了漢高祖。為何延續秦始皇建立的一統概念?首先,秦朝一統天下已有多年,人民對皇帝的衷心臣服,唯尊一人的信仰已經形成。其二,皇帝一統天下的優勢在秦朝的統治實踐中凸現出來,中央權力集中,保證國家安定不易分裂。其三,皇帝是萬人之上的最高統治者,是權利的頂峰,劉邦對這個位置的慾望可想而知。再有,劉邦做皇帝開創新朝,意義和歷史性遠遠大於普通繼承皇位,對皇帝的慾望又加強幾分。

  • 13 # 錘吻鏡

    劉邦為什麼要登皇帝位?這點很好想,估計每個人都有過當皇帝的夢想。當年劉邦還是泗水亭亭長,出差之時遇見皇帝經過,鑼鼓喧天,車隊奢華,當時劉邦發了一句感慨“大丈夫當如是耳!”

    為何劉邦廢除許多秦法而沿用“皇帝”,這點要從政治上說起。當初劉邦爭得天下,為了收買人心,讓百姓安心,於是廢除了許多橫徵暴斂的法律,剛開始只有三條法律“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繼續沿用“皇帝”,我覺得和秦始皇的想法是一樣的。從古至今,以三皇五帝為榮,每一任天子也都渴望可以超越他們,留名青史,三皇五帝簡稱“皇帝”。

    劉邦當皇帝,廢除秦國郡縣制,採取分封制,只不過是穩定人心。待天下安定是,並開始清掃諸王,實行郡國並行制。韓信早有先見之明,他曾說“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就是這個意思。

  • 14 # 蘇沉船

    劉邦何故不能成為皇帝?蕭何、張良、韓信為當代天下間最頂尖的人傑,是當代幾千人人口中選出的人物。劉邦自評不如這三人,並非等於自身一無是處。

    論御將之術,劉邦手下有曹參、樊噲、傅寬、周勃、灌嬰等一眾戰將,韓信征戰都必須靠曹參、傅寬、灌嬰在自己手下作戰,而韓信自己卻連一位著名的嫡系戰將都沒有。劉邦把那些能征善戰的將領投到韓信麾下,可是劉邦只要一揮手就能奪走韓信兵權。是故韓信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論征戰之術,劉邦未曾讀過兵書,張良以《太公兵法》遊說劉邦,兩人一見引為知己,張良發現劉邦雖然軍事基礎差,但是一點就通,對張良的謀略相當認可,而張良平時用同樣的計策遊說他人,別人都聽不懂,於是張良認為:“沛公殆天授。”

    所謂天授,正是指天授之才。

    劉邦自起兵以來,在大破秦將楊熊於白馬,破秦軍於南陽。他雖然沒有項羽、韓信的能耐,可軍事本領在當代也是少有人及。漢軍還定三秦之戰中劉邦雖已收韓信入麾下,可還是實際上的主將,而一代名將章邯在劉邦面前卻是不堪一擊。

    相較之下,張良統兵的本領就實在不如劉邦,他曾率軍收復韓國地區,卻沒獲得什麼戰果,韓國也是當時唯一一個沒能夠以自己力量復興的國家。於是張良後來以身體不好為由,不再領兵,也正說明張良善謀卻不擅領兵。

    劉邦和蕭何當年在沛縣起兵之時,劉邦不願意做領袖,何以主持一切事務的蕭何又用計,在民選投票中十票都寫上劉邦名字呢?蕭何為人勤奮好學,才思機敏,適合作為執行官,卻不適合統御眾人。

    劉邦在當時為人仁善,經常救濟他人,有長者之風,在鄉間已經很得人心。單從劉邦和蕭何早年的事蹟就能看出不同,蕭何是能吏,而劉邦手下聚集的一眾豪傑就已隱然有領袖之風。如果當年蕭何沒選擇劉邦,想必也不會有蕭相國,因為蕭何比劉邦還不擅長軍事。

    回看劉邦對三傑的評價,他當時位居九五之尊,才對臣下說出這樣褒獎的話,而非沒成事那時說出。試問有多少領導者具有這樣的氣魄容納比自己強的人在手下做事?至少項羽不能,項羽手下基本找不到比他強的人。

  • 15 # 蔡哥談

    劉邦能在秦未爭霸中取得勝利,最後當上皇帝,我認為劉邦取勝主要原因如下。

    一,項羽在河北鉅鹿之戰中擊敗了秦軍主力王離的二十萬人。最後另一個秦將章邯被迫投降。劉邦則從河南首先攻入秦都咸陽。劉邦攻入咸陽後,聽取軍師張良議,對漢軍約法三章,不淮卻搶劫財物,強姦婦人,不淮憂民。對秦王子嬰未殺,秦朝大臣未動。未動秦王朝國庫。咸陽城社會治安後,人民安居樂業,劉邦獲得好名聲。得到民心。相反,秦朝坑殺了己投降章邯手下二十萬人,為報祖父楚國大將項燕被秦始皇所殺,大洩私仇,屠殺二十萬秦軍後,又在咸陽城開啟殺戒,殺秦王子嬰,誅其九族,又殺光秦朝大臣,一時間咸陽城血成河,項羽還縱勇楚軍燒殺掠搶,奪財,強姦婦女。項羽這種行為讓他徹底失去民心。由反秦英雄變成了屠夫。項羽離開咸陽回江蘇彭城時,還拿走秦朝國庫財寶,阿房宮女,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居傳阿房宮大火燒了半個月。

    二,劉邦會識人,用人,籠絡人心。劉邦還平易近人,一大批人如文有蕭何,張良,陣平,武有韓信,彭越,英布,樊噲,周勃等原意跟隨他打天下。而項羽只憑一己之勇,不會用人識人。實際上劉邦手下韓信,陳平,英布,彭越原是項羽手下,後棄項羽投奔劉邦,項羽連他的亞父軍師都趕走了,所以導致項羽後來垓下兵敗自殺,在與劉邦爭霸中失敗。

    三劉邦不但軍事手段,還會用政治宣傳,外交,間碟策反等各種手段對付項羽。項羽只恃勇武,單純軍事手段所以在爭霸中失敗。

    四,項羽在同劉邦爭霸天下中還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殺死了義帝楚懷王。義帝楚懷王是秦未十幾支義軍名義上領袖,是一面旗子。項羽殺死義帝楚懷王后,劉邦讓張良,陳平等謀士,召告天大百姓和諸候王爺,說項羽弒殺義帝楚懷王,是弒君不義之舉,並號召大家一起攻打項羽這個不義之人及軍隊,最後劉邦,韓信,彭越,英布等幾十萬人在垓下包圍楚軍十萬。項羽兵敗自殺。劉邦在爭霸中憑自己才幹和能力取得最終勝利。

    劉邦建立漢朝,劉邦就是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達四百多年,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長的一個朝代。

  • 16 # 執斧談史說事

    劉邦當上皇帝是其個人突出能力和一系列事件的導致的結果,而劉邦當上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大幸事,要不然殘暴不仁的項羽必將禍害中國。

    劉邦有領袖氣質

    劉邦能夠當上皇帝第一步就是得益於其擁有寬廣的人脈關係,許多人認為劉邦只是個遊手好閒的地痞流氓顯然是不正確的,如果他真是地痞流氓的話又怎麼能獲得這麼多人的青睞,所以劉邦肯定是有天生就具有領袖的氣質才能讓諸多人圍繞在自己身邊。劉邦

    劉邦做事敢為人先

    劉邦在上亭長押解囚犯去驪山途中囚犯不斷逃跑時乾脆把所以囚犯都釋放了,而且不是隱姓埋名逃亡而是帶領他們落草為寇,這也是相當大膽的一件事,而認為泡製的斬白蛇起義讓其更添神秘色彩,之後的沛縣起義在大家都想當起義首領是他就敢幹,這也說明劉邦是一個敢想敢幹的人,要不然也不會在見到秦始皇后發出大丈夫生當如此的感慨,所以從前另一個人角度來看沛縣起義有數百人馬的劉邦壓根就不會讓其它人當這個領袖,以致大家都推脫讓劉邦當了這個起義的領袖。

    劉邦懂得忍辱負重

    劉邦起義後實力不斷壯大成為了秦末農民起義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後來在新的楚懷王主導下劉邦和項羽結為兄弟,並且約定誰先進入關中誰就為關中王,結果後來自恃強大的項羽違背約定奪了劉邦的關中,可是卻在鴻門宴中錯失了殺掉劉邦的良機。而劉邦這忍辱負責選擇了暫時退卻,終於積蓄力量最終擊敗了項羽奪取了天下。漢軍

    劉邦善於收買人心

    劉邦在進入關中後善待投降的秦王子嬰等秦朝官僚,對百姓約法三章廢除了秦朝的苛政暴政使得秦民大悅,對秦宮室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更加堅定了秦人要他當秦王心聲,這些都為劉邦後來依靠關中子弟奪取天下積累資本,在加上劉邦不吝賞賜也籠絡了一大批人才,反之項羽動輒屠城的暴行和吝嗇則讓他失去了天下民心。

    劉邦善於用人和將人

    劉邦自己就承認奪取天下靠的是蕭何、張良和韓信等人的大力輔佐,而項羽有一個范增還不會使用被離間,而自稱帶兵多多益善的韓信也認為劉邦善於將人,所以說劉邦善於使用和駕馭部下是出名的,這點幾乎是孤家寡人的項羽是遠遠不如的。漢朝

    劉邦屢敗屢戰不怕失敗

    劉邦在和項羽的戰爭中多次遇到慘敗可是卻每次都能捲土重來,這樣屢敗屢戰的精神在歷史上也是少有的,這是因為有了關中父老的支援他就有底氣再戰,最終在垓下之圍中一舉擊敗項羽使得不可以一世的西楚霸王被迫在烏江自刎,而劉邦就這樣奪得了天下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

    劉邦稱帝是中國的幸運

    現在一些人因為《史記》美化項羽和人們同情悲劇英雄的原因喜歡去捧高項羽貶低劉邦,可是歷史上的項羽卻是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搞不懂人們為什麼要去崇拜這種殺人不眨眼的魔王,更何況項羽大肆推行分封制妄圖恢復周朝舊制,如果他成功了天知道中國的大一統要多久才能再度實現,而沒有漢朝鞏固大一統的基礎也許今天統一的中國就不存在了,所以說劉邦取勝從百姓和歷史的角度來看都是中國的一大幸事!

  • 17 # 劉一千五

    一,會用人。張良謀劃,蕭何供給,韓信統兵,陳平陰謀,隨何反間,呂雉安後,滕公趕車,盧綰內勤,曹參力戰,灌嬰騎兵,張耳鎮撫,彭越遊擊,鯨布策反,諸如此類,無不盡才而用。

    二,百折不撓,屢敗屢起。劉邦打了上百場仗,與秦軍戰鬥還可圈可點。與項羽十有九輸。但他不計一城一地得失,打不過就跑,撈了幾個兵就掉頭回來又打,所以,看上去敗得看著的人傷心離他而去,實際上他把項羽給消耗得心力憔悴,兵力疲憊,身心俱損了。

    三,善納言。張良的話,一聽就有效,陳平的話,一聽就有功。婁敬一的話一聽定都長安,不聽被困白登山,然後道歉。

    四,有戰略眼光。讓韓信圍住章邯,他誆五諸侯去彭城喝酒,攪了項王平齊作後方根據地的戰略計劃。派韓信張耳開闢北方戰場,然後從北向東下齊迂迴項羽楚國北方。再派本家劉賈和鯨布從南向北直逼楚國南方。聯絡彭越在項羽後方搗蛋惹事,截斷楚兵糧食供給的路。劉邦自己引兵死死扼住,拖住項羽於滎陽一帶,讓其他幾路從容進逼,逐步合圍。

    五,不拘細節。被追得兒女不顧,老父老婆不要。只要他自己這座青山,以後就有柴燒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六,承諾既成。對有功有勞的人,剖符定封,給了你,能不能保得住,是受封者的事,跟定封者沒多大關係。

    七,善待功臣。江山打下來了,功臣有酬勞,歷來如此,遵紀守法,謙遜退讓,可保富貴,反之得行法直斷。討逆逐惡,以示懲罰。

    八,最苦的帝王。劉邦稱帝后,用五十幾的高齡縫亂必親征。這些長年暴露於野的征戰,歷史上少有。別人也就矇蔽不了他,臨死是個明白人。

    九,託人有方。早立太子,早找輔佐,早定相國之職。早留呂后安後官,除異己和不臣。

    十,擅長造勢。他是赤帝之子,理應該斬白帝之子。他的頭上有祥雲相隨。他相信五星聚東井,利中國。然後,他就收功於西北。定都長安,揭開大漢民族大旗,開始了繼往開來的征程。

    這就是漢高祖劉邦。

  • 18 # 漢史趣聞

    關於劉邦稱帝的問題,其實說起來很複雜。

    劉邦在做泗水亭長的時候,有一年要去咸陽服徭役。

    就是那一次,他在咸陽城見到了秦始皇。

    從此,他知道原來當皇帝竟然能富貴到如此的地步。

    此刻的他也只是羨慕皇帝而已,根本是不敢想象自己可以當皇帝的。

    服徭役期滿後,劉邦繼續又回到了沛縣任職。

    在這個職位上,可以說他還是很兢兢業業的。

    但,偏偏他就發生了意外。

    到了秦朝末年,百姓對大秦的刑罰忍耐到了極點。

    全國各地爆發了太多的不滿事件,

    然後各地官方的人原只好把這些鬧事的人抓起來。

    正好也是在這時候,秦始皇正在大搞工程。

    一個是阿房宮,另一個是長城。

    在人員不夠用的情況下,只有把這些刑徒抓來做苦力。

    劉邦就被選中了,送沛縣的刑徒去咸陽交給中央。

    在去咸陽的路上,劉邦發現刑徒基本上快跑完了。

    這對於劉邦來說是能要命的,與其到咸陽城受死。

    不如自己也逃跑吧,想到這裡劉邦就把其它沒跑的刑徒解散了。

    可是,這些刑徒都覺得劉邦很夠哥們義氣。

    要跟著劉邦混,就這樣劉邦走上了逃亡之路。

    隱匿在了芒碭山。

    也就是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大澤鄉爆發了陳勝吳廣的起義。

    劉邦看到了機會,積極的相應陳勝的起義。

    這時候的他,也就是想當個大哥而已。

    當皇帝的路距離他還很遠。

    緊接著就是項梁、項羽也加入到了反秦的革命中來。

    劉邦的勢力很小,他就投靠了項梁。做了項梁手下的一個馬仔。

    項梁不想當老大,因為當老大的風險很大。

    誰稱王秦王朝就幹誰,於是項梁就找了個傀儡楚懷王熊心來當名義上的老大。

    但是,就是在這件事不久,又發生了意外。

    項梁在定陶被章邯給乾死了。

    楚懷王一看機會來了,他不願意當傀儡。

    就把項羽和劉邦手下的兵力給受到自己的手裡來。

    楚懷王對項梁、項羽叔侄兩人是不滿的。

    項梁沒有了,正是他打壓項羽的時候。

    所以,他就立了宋義為將軍,項羽為副將。

    至於劉邦,楚懷王沒怎麼打壓他。

    這時候劉邦的官職是比項羽要高的。

    項羽是個熱血青年,楚懷王想欺負他。

    他肯定是不幹的,所以,他找了個機會。

    把將軍宋義給殺了,然後自己命令自己為將軍。

    這時候,楚國的軍隊都歸在了項羽的手中。

    楚懷王想不答應項羽,也是不可能的事。

    項羽一掌權,楚懷王的權利又被架空了。

    緊接著就是懷王命令劉邦帶著一支軍隊殺到關中,

    去革秦王朝的命,派了項羽去鉅鹿救張耳,

    讓他去解鉅鹿之圍。

    再項羽解鉅鹿之圍的這個間隙,劉邦也打到了咸陽城。

    令項羽想不到的是,秦子嬰竟然投降了劉邦。

    他這邊又不得不快馬加鞭的趕到咸陽去和劉邦爭奪王位。

    項羽走到函谷關,發現進不去了。

    因為劉邦已經派人,禁止任何人進去。

    項羽召集了部下商議了一下,明天一早就殺進城去。

    誓言要把劉邦的頭給砍下來。

    誰知到了夜裡,項伯為了救張良。

    把這個項羽要攻打劉邦的訊息透漏了給他。

    張良知道了這個緊急訊息就等同於劉邦也知道了。

    然後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鴻門宴。

    鴻門宴之後,劉邦表示不敢對抗項羽。

    項羽說什麼,他就幹什麼。

    項羽滿意了,放過了劉邦。

    然後,項羽封了劉邦為漢王,讓他到巴蜀之地去。

    那時候的 巴蜀之地都是荒涼之所。

    劉邦當然不敢去,但是他又不敢違背項羽的命令。

    只好硬著頭皮去了,這時候的劉邦依然沒有想到自己是可以當皇帝的。

    他想的是若是項羽分給他一塊比較好的地方當個王。

    他也就心滿意足了,可是,項羽偏偏讓他去不毛之地。

    就是在巴蜀他發現了韓信這個軍事天才。

    韓信給劉邦有一個著名的隆重對策,

    他們談話後,也就是劉邦來到巴蜀僅僅幾個月。

    就又開始殺到中原去和項羽一決高下。

    誰知,這時候中原也大亂了。

    齊地的田橫和名士陳餘還有彭越都對項羽的分封不滿。

    他們紛紛起來找項羽來幹仗。

    項羽只好先去剿滅他們了。

    這就給了劉邦和韓信機會,他們很快就打敗了章邯,佔據了關中之地。

    這時候,項羽才意識到,劉邦的狼子野心。

    索性,項羽又殺了回來,想先幹掉劉邦。

    可是,劉邦已經佔據了彭城,也就是項羽的老家。

    這時候劉邦的人馬達到六十萬,項羽只帶了三萬精兵

    就把劉邦打的落花流水,劉邦這次差點喪命。

    不過,還好他有振作了起來。

    他和項羽在滎陽打起了拉鋸式的戰役。

    最終,劉邦在韓信、彭越和英布的幫助下

    經過垓下之戰打敗了項羽。

    這時候,劉邦才想到稱帝的。

    因為打敗了所有的對手,現在的每個人對他都是俯首稱臣。

    以韓信為首的幾個王先後幾次推舉劉邦來當皇帝。

    劉邦拒絕了幾次,最終還是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這就是劉邦的稱帝之路。

  • 19 # 微史論

    這有啥,無賴只是性格的一方面,放到爭奪天下上,無賴也是一種優勢!

    就拿現在來說吧,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我想說,利益難道別人會乖乖的給你嗎?只有你能為自己的人爭取到利益,別人才會跟著你聽你的,為你帶來利益。

    爭取利益很多時候就是應該不要臉臉皮厚耍無賴。再說了,劉邦能屈能伸,在自己實力不如項羽時,那可是對項羽言聽計從,當實力可以對抗項羽時,又立馬去和他對抗,被打敗時又曲身去求和,換了項羽,楚漢之爭時劉邦失敗了很多次,但是項羽只失敗了一次,但是也就是這一次,以項羽“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就是不無賴臉皮不厚的體現,但是呢?生命都沒了,還有何用呢?現在說是一代英雄,但是立足於當時,劉邦可是建立大漢王朝呀,即使在現在,那也是把一個朝代的名字作為一個民族的名字文字和語言呀!難道其歷史功績不如那一時愛面子的英雄嗎?

    所以說,關鍵節點上能夠適時“無賴”我覺得那不叫無賴,那是大智若愚。這樣的人往往能夠笑到最後。能屈能伸並非不是大丈夫。

    但是最近的高鐵霸座男,所謂的博士,那可真是徹頭徹尾的大無賴!真無賴!本來以為被罰了二百,會消停,但是又拍影片了!真的要應了那句話,自作孽,不可活!這個古代的那種大智比起來,這哥們真是極度弱智!等著吧,挑戰公眾底線的人,肯定不得善果,我們拭目以待。您覺得呢?聽說罵他的人都被讚了!

  • 20 # 崇禎十七年

    因為他有自知之明。

    首先,邦哥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長出短處他都心裡明白;所以他揚長避短,而且發揮到了極致。

    其次,他懂“捨得”,大菊觀讓他脫穎而出。

    最後,他是潤滑劑,大家都喜歡,他讓整個團隊凝聚成一股繩,每個員工各居其位,內部協調,配合默契,最終贏下團戰。

    或者說他是個天才教練。

    對隊員要求嚴格,每個位置都選用最好的選手,各個位置平衡位置,嚴防“對霸”。

    同時,他要求隊伍有鐵的紀律,不打折扣的執行力,統一內部聲音,如有分裂火苗,立即撲滅。

    對線期間,穩定發育,重視“肉”,穩推穩打,不驕不躁;若出現失誤,嚴格止損,退保基地。

    團戰時候,保證執行力,做好視野,處理好兵線,然後開團,若贏了,則蠶食你的野區,搶奪你的資源,壓制你的視野。然後打龍推高地,慢慢消耗你,折磨你,直到你死。若輸了,則以塔為掩護,做好防守,積蓄力量,找敵人破綻,然後狠狠的咬住,滾雪球,進入到我方的節奏裡,最後吃光資源,配合兵線,殺到你門口,贏下勝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哪些比較離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