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堯居zr
-
2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選擇“半隱”,就是隻離開雍正身邊,不離開雍正的視線。
雍正成功登基後,連夜趕回府上,與鄔思道進行了一番長談。鄔思道以一段“三不可用”的言論打消了雍正的疑慮,並且主動提出“半隱”,而這個“半隱”實際上就是找一個雍正自己信得過的人將自己看管起來,順帶也能解決鄔思道自己的溫飽問題,也就是離開雍正的身邊,但是不會離開雍正的視線,讓自己的生活能夠得到保障,同時還能為雍正所知道和控制。
而“半隱”的去處就是李衛那裡。
鄔思道為什麼要去李衛那裡,而雍正為什麼也會同意鄔思道前往李衛府上“半隱”呢?首先,就是李衛對於雍正是絕對的忠心耿耿,絕對的誠實,不敢有半句假話。
李衛是當年雍正從揚州城下救回的小叫花子,如果沒有雍正,也就沒有李衛的今天,甚至李衛都有可能活不到這個時候,現在的李衛不僅是進入仕途,而且娶妻生子,這一切都是雍正的恩賜。
同時,李衛也非常懂得感恩,自始至終對於雍正是忠心耿耿,沒有半點二心,所以在雍正府內府外的奴才裡面,李衛是最讓雍正信任的,要不然也不會安排他去監視年羹堯。
其次,就是李衛不識字,府上請一個師爺幕僚,幫著書寫文案奏摺,出出主意,可以更好的掩人耳目。
李衛大字不識,這是眾所周知的,因而李衛沒有辦法獨立完成文案工作,就需要一個幫著他的師爺,所以,府上多出這麼一個師爺和幕僚,所有人都不會感到奇怪,而李衛也會根據雍正的旨意,將鄔思道很好的掩護起來,這樣其內情既不會為人所知,同時也能掩人耳目,不會讓人猜忌。
而憑藉鄔思道的能力和實力,也能為李衛的仕途提供幫助,也算是變相的幫著雍正去培養李衛,這也是雍正非常希望看到的。
再次,就是李衛對於鄔思道非常的尊重,鄔思道必然是衣食無憂。
李衛在雍正府上的時候是奴才,鄔思道是教書先生和幕僚,是李衛的半個主子,加上雍正都對鄔思道非常的敬重,兩人無論是年齡還是級別上都差了許多,加上鄔思道非常有才略和學識,所以李衛對於鄔思道一直都是非常的敬重,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也相信鄔思道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雍正對於鄔思道的歉疚之意。
其實,李衛府上可以說是鄔思道“半隱”最為合適的,也是唯一的去處,年羹堯那裡,不僅鄔思道不會去,雍正也不會讓鄔思道去。一來,年羹堯位高權重,況且雍正也不能完全有信心控制住年羹堯。
從血洗江夏鎮的事情,雍正就對年羹堯有了成見,年羹堯在江夏鎮不僅自作主張一夜之間殺了700多人,並且欺上瞞下,將搶掠的錢財全部運回了四川而沒有向雍正彙報,雍正對此非常的失望,也正是因為此,雍正才會安排李衛到年羹堯身邊監視年羹堯。
此時的年羹堯已經是陝甘總督,成為了朝廷重要的封疆大吏,日後搶奪了十四爺的兵權後,年羹堯還有可能有更大的權利,甚至是節制兵權。如果鄔思道到了年羹堯那裡,他們兩個人,一個有權有地盤有兵,一個又極富才略,即便是兩個人不想著謀反,雍正也不得不時刻地方。
所以雍正是斷然不會讓鄔思道在年羹堯的府上呆下去的。
二來,年羹堯戾氣太重,鄔思道和雍正都不敢保證年羹堯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年羹堯的戾氣太重,太重於殺伐,這一點別說是雍正和鄔思道,就連張廷玉都清楚明瞭。
鄔思道也是非常的清楚,在李衛的府上,雖然李衛對於雍正是言聽計從,只要雍正下旨殺自己,李衛不敢抗旨,既然是雍正動了殺心,自己就是身在天涯海角,也是必死不可,這是無法避免的,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在年羹堯府上則完全不同,即便雍正沒有說要殺掉鄔思道,但是年羹堯很有可能擅自做主殺了鄔思道,到那個時候一切都晚了,所以雍正和鄔思道都沒有絕對的信心保證年羹堯不會因為各種原因去傷害鄔思道。
所以,雍正和鄔思道都不會把年羹堯府上作為鄔思道“中隱”的去處。
而最終鄔思道還是離開了李衛府上,在田文鏡府上呆了一段時間後,成功“全隱”。鄔思道在李衛的府上,儘管可以保證衣食無憂,但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有朝一日雍正一旦遷怒於自己,李衛必然不敢抗旨,鄔思道如果想要離開雍正的視線,改換門庭就是第一步。這個時候鄔思道藉由山西藩庫大案,成功進入了田文鏡的幕府,同樣作為雍正的寵臣,鄔思道到田文鏡府上並沒有引起雍正的反對。
在田文鏡府上,鄔思道又以8000兩每年的幕酬一事,反覆激怒田文鏡,因而遭到了田文鏡的驅趕,隨即鄔思道也帶著如月趕在雍正前來河南視察之前,離開了田文鏡的府上。
最終,雍正也沒有選擇追趕鄔思道,而是選擇徹底放走他,讓鄔思道真正的“全隱”。
-
3 # 劇透歷史
以鄔先生對事物的洞察,恐怕早就已經看出雍正對年羹堯恨得牙癢癢的忌憚之心,再去投奔年羹堯,只怕是將來要被雍正一鍋端了。
領導最頭疼的,莫過於手底下的人,能幹的不忠誠,忠誠的不能幹。而雍正府上出去的包衣奴才年羹堯,就是屬於那種超級能幹卻不忠誠的人。江夏鎮事件,年羹堯繳獲了幾百萬兩銀子,事後卻全部私吞運回了四川,回過頭一個字都沒跟主子胤禛提;被任命當陝甘總督,年羹堯到十四爺、八爺處送東西磕頭謝恩,卻把正經主子胤禛晾在一邊,任誰看到這樣的奴才都會覺得心裡頭不舒服。
有了這兩件前科做案底,參考高福的下場,本來按照雍正極度猜忌的性情,年羹堯基本上是不會有結局的。
只不過年羹堯殺伐果斷,是胤禛奪嫡團隊裡難得的人才,利用價值太大了。因而胤禛不但沒有輕易處罰他,反而娶了他的妹妹年秋月,採用聯姻的手段讓年羹堯死心塌地效忠於自己。跟在胤禛身邊多年的鄔先生,十分明白胤禛心裡對年羹堯是極不舒服的,怎麼還會將歸隱的去處選擇到年羹堯那裡,這不等著將來受牽連嗎?
況且年羹堯殺伐果斷,鄔先生足智多謀,兩個人合在一塊,即便他們沒結黨造反的心思,也難免會讓雍正聯想起他們要搞什麼陰謀。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一旦讓雍正產生忌憚之心,鄔先生和年羹堯就離死期不遠了!
換過頭來看李衛,李衛可就不同了。自打胤禛從揚州街頭將小乞丐出身的李衛帶回京城,對他不斷調教,不斷委任差事,這些年早就積累起了雍正對他的高度信任。
而且李衛前些年就從事過監督任務。在跟隨年羹堯到四川總督、陝甘總督的任上,李衛都能較好得將年羹堯的動態彙報到胤禛跟前。胤禛對李衛還是比較放心的。
鄔先生選擇到雍正信任的李衛處隱居,雍正自然也會放心些。雍正放心了,鄔先生的下半生也就安全了。 -
4 # 青燈問史
首先要糾正一個說法,那就是雍正即位後要殺了鄔思道。
這是陰謀論,即便是雍正害怕鄔思道跑出去像他的原型戴鐸一樣口無遮攔,炫耀己功,也要形成事實了才可以開斬啊,況且雍正並不是什麼君君暴君。
很多人都認為,雍正要鳥盡弓藏的害死這位謀臣,其實是陰謀劇看多了,雍正根本就沒有必要做這樣的事。
咱還是回到《雍正王朝》,鄔思道在雍正即位後的當晚,和雍正有過一席談話,表達了自己“半隱”的思想。
實際上,鄔思道是摸準了雍正即位時的時局脈搏,所以他才有這番想法的。
一是雍正以孤王身份即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這很辣其他皇子的眼睛,尤其是遍佈朝野的八爺黨。雍正幾乎都不敢呆在乾清宮為康熙皇帝守靈而回到府邸,可以說當時的情況是很複雜晦暗的。
二是康熙皇帝晚年給雍正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吏治腐敗,國庫空虛,邊疆不寧,朝野黨派叢生。這些還需要雍正皇帝花大力氣,花精神去一個個解決,而解決這些問題是需要人才的。
鄔思道在說“半隱”的時候有意提醒雍正:
要是皇上想念臣,臣也想念皇上,所以.........雍正為什麼要想念鄔思道?因為他需要人才解決國家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恐怕鄔思道能幫上大忙,就和他幫助雍正奪嫡期間一樣。
但是鄔思道還摸準了雍正的脾氣,從高福被殺這件事開始,鄔思道就知道雍正多疑和狠毒的性格,他知道雍正不放心自己,所以他還要親自為雍正提供一項“擔保”,擔保他鄔思道不會出什麼事危及到雍正的統治。
其實這項“擔保”任務和當初年羹堯任四川提督時候一樣,江夏鎮的故事讓年羹堯出了名,但是也惹了禍,鄔思道建議讓李衛去將年羹堯盯起來,以免年羹堯闖出更大的禍端。
此刻,鄔思道實際上重演了這一招,親自跑到李衛那裡,實際上是主動讓李衛把自己看起來,以讓雍正放心。
李衛是雍正最信任的心腹,忠誠有加,能幹非凡,機靈程度自然不必說,鄔思道跑到他那裡,雍正自然放一百個心。
如果沒有李衛這樣的人,那鄔思道還真要在費一番腦筋。
年羹堯那裡是去不得的。為什麼?
從江夏鎮事件開始,鄔思道就知道年羹堯他日必有禍端,後來升任陝甘總督,撫遠大將軍後,沒人看著了,就開始飛揚跋扈,無視朝廷了,還在西北搞擁兵自重的把戲。
鄔思道深知雍正用年羹堯內心是掙扎的,但是無人可用也沒有辦法。
可以說,自江夏鎮後,年羹堯實際上在雍正的心裡就不穩當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只有利用關係,你看納娶年秋月為側福晉拴住年羹堯就知道,當一種關係需要透過政治婚姻來解決的時候,這種關係恰恰是最不穩定的關係。
況且,為了拴住年羹堯,鄔思道捨棄了自己的愛情年秋月。
如果連旁人都看出來年羹堯這個危險的係數,那像鄔思道這樣的人更加能夠看出來,除非他腦子進水了,怎麼樣他也不會選擇跑到年羹堯那裡去找麻煩的。
雍正即位後,鄔思道其實是功成身退,為了讓電視劇更為精彩,所以才有這種設計。
鄔思道為了躲開雍正,實際上也對自己如何功成身退做了佈局,設計了最終歸隱的路線圖。
第一站,當然就是李衛處。在李衛處其實他並沒有閒著,為雍正推行新政也算是出力不少。待到清查番庫的時候,便有了他的第二站,也是關鍵一站,田文鏡處。
幫助田文鏡查清諾敏番庫造假案,更大的功勞在於,在西北最關鍵的年羹堯處,鄔思道刺激了年羹堯出戰,為雍正穩定局勢發揮了巨大作用。
這些其實都是他在幫助雍正,兌現“半隱”的承諾。
有了這些,雍正皇帝對他的信任當然也是進一步增強,所以最後消失在黃河之邊,也是自然不過的一件事了。
-
5 # 歷史不舊
鄔思道離開雍正,是迫不得已;選擇李衛,是如魚得水;如果投奔年羹堯,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康熙架崩,雍正繼承大統,十三爺調兵護架,雍正卻跑回家見鄔思道,名義上是宮中不安全,回家住一晚。鄔思道仍以客人之禮見雍正,因此才會有了兩人促膝夜話之事。雍正初登皇位,鄔思道是得力功臣,提出了“不爭為爭”的謀略最終得到了康熙的肯定,而與李衛合力辦了不少黑事,自汙以前種種不堪此事是自己主意,而與雍正不相干,所以鄔思道以退為進,拿準了雍正殺伐果斷的性情,打了場親情牌說:“一朝別離,皇上一定會想念臣,臣也一定會想念皇上。”並提出了一個兩全的法子:給臣一個既能吃飯又能讓皇上找到的地方。人情加實用性終於給自己留下了生路,全了君臣之間的情份,以有條件的離開繼續為雍正賣命的策略讓君臣相安了又一段時間。年羹堯在西北戰事上確實功勞巨大,與鄔思道有交集的共同之處都是為主子辦事,並且也知道雍正身邊這位謀略紅人,初見鄔思道也是由於主子的關係才對鄔思道尊敬,內心裡是看不起這個文人的。西北戰事時,年羹堯驕橫跋扈、生活奢侈,不停開口要糧草軍餉,這讓剛登位的雍正十分不滿,迫切希望以一場軍事大勝來穩定政局和民心,加重形象的威懾力,但又不能拋開年羹堯,西北戰場還需要其指揮作戰,穩定軍心。西北平叛戰爭相持,年羹堯養寇自重,為的是要安穩大將軍位,跟雍正要了不少的軍備物資,卻又拿不出讓人信服的戰果,始終都會留下後患。這時鄔思道押運軍糧而來,其實是來督促儘快結束西北戰爭。鄔思道問戰爭失敗結果,年羹堯為表自己重要性說皇帝將地位不保。鄔思道直接敲打他,皇上不惜舉一國之力平叛,得罪了所有大臣,如果戰事失敗,恐怕你這將軍做不成,還要人頭落地。年羹堯分辨說找不到叛軍位置,鄔思道就給了位置,這仗還拿不下,你年羹堯的小心思恐怕就得給你帶來殺頭之罪。
鄔思道為同為人臣相助年羹堯,一來是為雍正解憂,新政需要一場勝利來提高雍正威望,二來替主子提點年羹堯。至於年羹堯,擁兵自重,朝廷大軍成了其私兵,狂傲,遲早都有大禍臨頭,自然不是好的投奔之處。李衛則不同,李衛是真心佩服鄔思道,並且有知遇之恩,當初是鄔思道將李衛推薦給雍正的。李衛是個粗人,為雍正辦事不餘遺力,腦袋很聰明,敢於用小手段辦大事,加上鄔思道的權謀,是雍正不好用光明手段時候的最大助力,所以倚為左右手。李衛辦事鄔思道大部分知道,兩人共事也知根知底,如果讓人監視活在雍正眼皮子底下,鄔思道當然選擇李衛了。
鄔思道本就要保命,自然不選擇已有不知身份年羹堯,避免因牽連而受累,而是選擇深受雍正喜愛的大臣李衛了。
-
6 # 紅雨說歷史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鄔思道在雍正登基的當天夜裡離開了雍正,在他後來和十三阿哥的對話中可以體現出鄔思道是怕雍正狡兔死走狗烹,最終伴君如伴虎,自己遭遇不測的命運,所以自動選擇離開。電視劇在這段情節的處理中要比小說高明的多,小說中明確表示出了雍正要狡兔死,走狗烹他回到潛邸就是把幫助他奪位的一干人全部殺掉。電視劇卻沒有這樣明確的表示,只通過演員的對話和眼神中引起讀者無限的猜測。
鄔思道離開雍正,按鄔思道自己的說法:他曾是個有罪的人而且是個瘸子,擅長的是陰謀,所以出將入相,有失國體。離開雍正只是半隱,在皇上需要他的時候,他還在身邊。鄔思道離開雍正以後選擇了兩個地方長待一個是李衛,一個是田文鏡,在年羹堯處只是短暫的停留片刻。李衛,年羹堯,田文鏡都是雍正寵幸的大臣,其中年羹堯最受寵幸,勢力最大,也最富有,那鄔思道為什麼不選擇年羹堯呢?反而選了李衛後來又找了脾氣差的田文鏡。其中他的目的是為了保全自我,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離雍正越來越遠。
不選年羹堯的原因就是:從李衛口中我們可以得知,鄔思道說年羹堯遲早會惹出天大的亂子來。說明年羹堯的秉性鄔思道是知道的,不是久居人下又狂妄自大之人,鄔思道在他身邊給好的建議不一定會聽,可能反而得罪年羹堯。自己既然已經預判到年羹堯肯定會惹出事情來,那麼在他身邊很可能就會受到牽連,所以未雨綢繆還是不選年羹堯為妙。但是鄔思道為什麼沒有到年羹堯處出謀劃策呢?一方面他是為了讓雍正安心,自己一直在身邊幫助他,並沒有做出對他不利的事情。另一方面,年羹堯在西北,久久找不到叛軍,朝中怨聲載道,雍正登基,位置不穩,選了年羹堯這個漢人當撫遠大將軍,各種聲音讓雍正的新江山岌岌可危。這時候急需一場勝利來擺平這樣不安穩的事態,所以鄔思道就以“燈下黑”來指導年羹堯。
鄔思道選擇李衛的原因,主要是李衛對雍正是掏心掏肺的忠心,這一個雍正是瞭然於心的,也是雍正最信任的人之一。第二個李衛這個人機靈會做事做人,心懷感恩之心,對鄔思道十分謙虛。電視劇中有一個場景,就是李衛在年羹堯處當官,升到了四品糧道,他回到雍親王府裡看望雍正的時候,得知坎兒死去的訊息十分傷心。但是他依然謙遜著,聽著鄔思道的教誨,要永遠的忠於四爺。潛邸的奴才裡邊除去秋月,李衛,坎兒應該是和鄔思道關係最好的兩位,也是多次得到鄔思道教誨的兩位。李衛一直對鄔思道很尊敬,李衛這裡可以說是最安全的地方。
那麼鄔思道為什麼又從李衛處到了田文鏡處呢?一方面鄔思道想借李衛之口,告訴雍正,我一直周旋在你的幾個寵幸的大臣旁邊,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幫你出謀劃策。另一方面天下第一巡撫諾敏案非同小可,打贏這場官司,對於雍正,李衛,田文鏡都十分重要。還有一點這裡也可能是作者為了與歷史相符合,因為在一些野史筆記中,鄔思道本來就是田文鏡的幕僚。還有一點鄔思道是為了避開雍正,李衛馬上就要進京升職,李衛進京,鄔思道如果不去必然會折了雍正的面子,但是他又不想見到雍正。
所以藉此機會到田文鏡處擔任幕僚,幫助田文鏡打贏官司,雍正也不會說什麼。雍正微服私訪的時候到了田文鏡處,鄔思道正好在前一刻,穩穩當當的離開,沒有和雍正碰面。有些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麼鄔思道能夠知道雍正要來並且能很快離開?這就涉及到鄔思道身邊一直有一個丫鬟叫如月,這是雍正和十三爺送給他的丫鬟。雍正幾乎對鄔思道的行為了如指掌,李衛幾乎什麼也沒有說,雍正就知道了鄔思道的去處。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如月給雍正報的密,所以雍正要來,也可能是鄔思道從如月的行為中推測到的。所以鄔思道才在雍正來的前一天,吵著鬧著非要和田文鏡要到他的8000兩的工資。這就逼著暴脾氣的田文鏡最後趕走了鄔思道,所以一切都在鄔思道的掌握之中。
-
7 # 平凡的帝企鵝
二月河老師的兩部作品都是精品呀。兩部作品中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命令都是大有深意的。今天就來談談鄔思道這個人物存在的意義吧。
大家看雍正王朝的時候一開始,老四胤禛是真的沒有奪皇位的想法的,胤禛一心只為天下百姓,為大清的朝廷。可以說是一個鐵面王爺的角色。但是為什麼最後這麼多皇子中,是這個最沒野心的皇子做了皇上呢。
這裡邊就不得不說說這裡邊的原因了。今天只談電視,不談歷史。
雍正稱帝在雍正王朝中,先是太子失德,被廢了太子之位永久囚禁宗人府。後來又到老十四任西北大將軍王,出征大西北。這時紫禁城內就剩下胤禛和老八胤禩兩個集團了。而趕得最巧的是,康熙在這個時候駕崩了。整個皇宮大內就只有老十三還手握兵權,可謂是他的實力最為強大。
本來在胤禛的心中他是不想做這個皇帝的,但是皇宮之中,他不做,那就是老八做了。老八是啥人,在經過老四這麼多年的觀察和調查,胤禛在心裡太有數了,這時一群國家的蛀蟲呀。真要讓他們當了皇帝,那大清朝危矣。所以胤禛不得不臨時改主意,成功的坐上了皇位,做了雍正大帝。
稱帝的過程在胤禛作為一個王爺到他最後稱帝的這個過程中,可不是一帆風順呀。胤禛能最後稱帝,其中有三個人是功不可沒呀。這三個人分別是,師爺鄔思道,打手年羹堯,跟班李衛。這三個人可是給胤禛鋪了一條光明大道呀。今天就來說說這個鄔思道。
鄔思道,鄔師爺在整個雍正王朝裡邊,可是神人一般的存在,完全是和諸葛亮一個級別的了。人在家中坐,計從天上出。可以說雍正在上位之前的所有損招全部是鄔思道給出的,什麼用涼水洗澡不上朝呀,什麼用坎二將計就計忽悠老八,最後還把坎兒給殺了呀。全都是陰謀詭計。
而就在雍正正式稱帝的前一夜,胤禛還跟鄔思道談了很多。在雍正正式上位以後,這位鄔師爺是直接遠走了,沒有皇宮大內做高官得厚祿。
稱帝之後鄔思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為什麼不要高官厚祿呢。因為鄔思道是個明白人,特別的明白。他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不想最後自己落到身敗名裂的下場,他知道太多的雍正的秘密了,有些雍正的醜事怕是隻有鄔思道才知道了。所以鄔思道不是不想要高官厚祿,是真的打心底裡不敢要呀。鄔思道這麼一走,天高雲淡。就算是雍正也不會怎麼著他了。至於為什麼他回去找李衛,而不是徹底的隱居起來。這是他知道伴君如伴虎,他這一生都必須在帝王家了。他必須要讓雍正知道他在幹什麼!否則真有一天雍正想起他來了,但是卻不知道他在幹什麼,真的會懷疑這麼個大陰謀家,會不會做一些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所以鄔思道去投奔李衛,只是不再皇帝的眼皮底下,但是確是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鄔思道為何投靠李衛再說說為什麼去找李衛,不找年羹堯。因為鄔思道也想要以後的生活好一點,在胤禛坐上皇位之前,年羹堯就已經做出了許多讓胤禛不高興的事了,這時的年羹堯已經不是很聽話了,而李衛則不同,李衛對於雍正是一直忠心耿耿,別無二心。鄔思道也不傻,他知道他能控制好李衛,李衛也能聽他的,但是年羹堯不一定,年羹堯連雍正的話都不好好聽了,他這個師爺的話肯定效果就更低了。所以鄔思道是肯定不會去投靠年羹堯的。
-
8 # 逝去即歷史
當初雍正納年秋月為側福晉,拆散鄔思道和年秋月就是為了拉攏控制年羹堯,同時避免鄔思道和年羹堯的聯絡。
年羹堯這個人不知道進退,心思太活泛,貪圖權勢,囂張跋扈的性格早就被鄔思道看穿了。跟著年羹堯早晚要被連累,死無葬身之地。
鄔思道離開雍正的目的是為了活命,而不是榮華富貴。他之所以助力胤禛成為雍正皇帝一是為了報答胤禛的知遇之恩,二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
有才能的人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施展的舞臺,肯定是“憋的慌”,所以他出手助胤禛登上了皇位。
“功成身退”才是高人風範,因為和皇帝共患難容易,共富貴難。
鄔思道提出半隱的方案就是為了消除雍正的戒心,年羹堯早晚要倒黴,李衛才是雍正的心腹,忠心耿耿。把自己放在李衛的眼皮子底下,雍正才會對他放心,他才能實施下一步計劃進而實現自己全隱的目的,安度餘生。
果然,鄔思道巧妙的離開了李衛來到了田文鏡處,由巧妙的從田文鏡處逃之夭夭,實現了自己全隱的目標,得以安度餘生。
反觀年羹堯最後,死了!
-
9 # 燈下螢火
明白告訴你,我就是專門回來找你的
康熙去世當晚,傳位於雍正,當晚局勢十分的兇險,雖說各位大臣已經三叩九拜承認自己的皇位,但畢竟局勢還不是很穩定,雍正應該坐鎮朝中穩定局勢才對。但雍正卻急匆匆的返回到府中,第一句話就是問鄔思道在哪。見了面之後,雍正對鄔思道假惺惺的說,自己今晚不該回來,應該在宮中守靈才對,但奈何宮中局勢尚不明朗,就回來略住一下,順便來看看你。此時鄔思道的表情微微變了一下,頓時覺得後背發涼。雍正的意思再明顯不過,我就是特意回來專門找你的。
危機重重,稍有不慎,性命將不保雍正在沒當皇帝之前,對鄔思道是十分的信任,但當上皇帝后,這份信任就立馬開始轉變為猜忌。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做上皇位的,使用的那些陰暗手段,做的那些見不得光之事,鄔思道是最清楚不過,自己在他面前就像沒穿衣服一樣。如今身為九州之主,一國之君,自己的頭頂就是正大光明,自己的陰暗面怎麼可能讓第二個人知道。鄔思道多聰明的人,瞬間明白雍正的用意,知道今晚將是十分兇險的一夜,稍有不慎,將性命不保。
鄔思道的“三不可用對於往後的身份,雍正看似無奈的說自己會慢慢安排的時候,鄔思道就立刻就說自己根本就不是為官之人,繼而提出“三不可用”:臣是個殘疾之人,歷朝歷代也從來沒有一個殘疾之人在朝廷當官的,我若當了官,豈不是壞您皇上的聖德啊;臣本是先帝朝的罪人,如今皇上您繼承大統,還賜官給我做,明顯是說你老子做的不對嘛;臣雖然有點小才,但我是陰謀為體,而皇上您呢,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啊,用的大臣也都是正大光明之臣。況且,我在您身邊待了十幾年了,那點才氣早就用完了。
為了保全性命,提出半隱的要求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鄔思道繼而提出半隱的要求,既能讓皇上您找的到,自己又不會餓死的地方,說完淚流滿面,雍正眼睛也犯了紅,對鄔思道的殺心也就消散了。鄔思道知道雍正害怕自己投靠到敵方的陣營,比如一直對皇位不死心的“八爺黨”,如果老八得了此人,自己的這位皇位十有八九不保。半隱,則可以說是最合適不過了。
為何沒有投奔年羹堯,而選擇了李衛?第一:鄔思道十分的清楚,年羹堯早晚要闖出大禍,自己跟著他遲早要受連累。此前年羹堯屠殺江夏鎮的時候就看出來了,當時對他還有一句評價:此人殺伐果斷。而且當初年羹堯所得財物沒有向雍正彙報,經自己的提醒,才在年羹堯身邊安排個眼線,此人就是李衛。
第二:當初老十四被任命為大將軍王的時候,為了牽制老十四,雍正就準備讓年羹堯去當陝甘總督一職,負責糧草。誰知年羹堯進京入職的時候,雍正不知道這個事,還是李衛告訴的。年羹堯到京後,去見的第一個人不是自己的主子雍正,而是去見了老八,這讓雍正十分的生氣。雍正本來就對年羹堯有了提防之心,鄔思道這種聰明的人一旦投奔年羹堯,這兩個人在一起,時間一久,雍正估計會整晚睡不著覺的。
第三:李衛雖然是叫花子出身,但心地善良,對人沒有壞心思,更重要的是李衛深得雍正的信任,自己的情況李衛隨時可以向雍正彙報!
第四:秋月是年羹堯的妹妹,雍正知道鄔思道和秋月兩人兩情相悅,但是最後秋月還是被雍正納了妾,鄔思道對這件事看的十分清楚,知道秋月遲早是雍正的人。但如果自己去投奔年羹堯,即使自己對秋月已經放下,但雍正可不會這麼認為,避嫌也是其中的原因。
結語:鄔思道雖然是個虛構之人,但正因為他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九子奪嫡”的殘酷和血腥,此人在劇中是個不可或缺的人物。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要面臨兔死狗烹的局面。
-
10 # 長城說歷史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雍正的謀士,年羹堯與李衛算是雍正的左膀右臂了。早期鄔思道在獄中度過,出獄後受到雍正的重用。鄔思道在雍正王朝中,可以用神機妙算來形容,為雍正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還是成功的退隱了。
年羹堯從早期的一個跟班,到西北撫遠大將軍,基本都是雍正一手提拔。有人說雍正成就了年羹堯,也毀了年羹堯。不過李衛從早期的乞丐,到雍正的心腹大臣,也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人。
今兒長城君便談談,鄔思道離開雍正之後,為何沒有到年羹堯處,而是到李衛處。
先來說說,鄔思道為何沒有去年羹堯處?
鄔思道離開雍正之前,雍正打算想把鄔思道除掉,此時,鄔思道提出“半隱”,這讓雍正改變了初衷的想法。對於鄔思道來說,他肯定知道雍正對自己的打算。因此,雍正在沒有行動之前,鄔思道就做好了打算。
其一,由於年羹堯是掌管兵權的,雍正又知道鄔思道的能力。如到年羹堯處,會讓雍正更加起疑心,反而鄔思道會招來殺身之禍。對於兵權來講,是清朝最根本的命脈,雍正肯定知道這一點。雍正本來對年羹堯就不放心,這一點鄔思道非常清楚。
鄔思道離開雍正,原本是想“半隱”,而後在“全隱”。鄔先生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肯定不會選擇去年羹堯處。再說,年羹堯在帶兵方面也是非常厲害的,如鄔思道去年羹堯處,所幫到的忙比較少。
總之,鄔思道肯定會找一個讓雍正相信的人,再把他的行蹤報告給雍正,讓雍正放心,那麼,鄔思道就可以安全的“半隱”。
其二,雍正對年羹堯不完全相信,對鄔思道的行蹤,如報告給雍正,他也不會相信,更對鄔思道不放心。鄔思道很清楚,要讓雍正放心,自己的“半隱計劃”,乃至“全隱計劃”才能成功實現。
雍正既然讓鄔思道“半隱”,肯定會有人監視他的行蹤。要監視鄔思道的行蹤,畢竟會找一個可靠的人。那時,李衛算是雍正比較可靠的人,由李衛監視鄔先生,雍正肯定會放心的。在雍正登基之前,鄔思道就對雍正說,一定要找人監視年羹堯。
可見,鄔思道在很早,就知道年羹堯早晚會出事,那鄔先生在雍正沒有登基之前,就已經做好退路了,所以,鄔思道不會選擇去年羹堯處。
長城君再來分析一下,鄔思道為何選擇去李衛處?
李衛從做乞丐時,為人比較聰明機靈,對雍正非常忠心,一心為主子著想。出身比較低微,又不識字,透過雍正的培養,小有成就。雍正也十分欣賞李衛,對李衛做事更加放心,不管何事,李衛就會想方設法的辦好。
首先,李衛讓雍正比較相信,由李衛監視鄔思道,雍正比較放心。聰明的鄔思道,知道這些後,就會按照雍正的想法去做。只有這樣,鄔思道才能保住性命。
雍正對年羹堯的信任,與對李衛的信任,那可是不一樣的。李衛比較忠心雍正,沒有年羹堯的飛揚跋扈。更沒有兵權在手,雍正對李衛更加放心,而鄔思道選擇去李衛處,正好滿足了雍正對他的打算。
其次,李衛忠心雍正,比較欠缺經驗,以及培養的老師。鄔思道到李衛處,可以幫助李衛處理事務,還可以培養李衛,讓李衛好好跟著鄔先生學習。等李衛學完之後,就可以給雍正效力了。
這應該是雍正想要的,鄔思道肯定也知道雍正所想,經過綜合考慮,鄔先生便選擇去李衛處。以後,為雍正培養一員得力幫手,讓李衛以後好好為雍正效力。出發點是為雍正著想,雍正肯定知道的,因此,雍正才不對鄔先生下手。
鄔先生也才會選擇李衛處,為以後的“全隱計劃”打下基礎。
長城君曰:鄔思道在之前,就已經為自己做了打算,也已經預料到年羹堯以後會有殺身之禍。李衛以後,會得到雍正的重用,讓雍正較為相信,再說,李衛對鄔思道非常客氣。以後,鄔思道“全隱”的話,李衛會幫上大忙。從整體來看,鄔思道提前已經計劃好了。
-
11 # 品讀春秋001
在雍親王胤禛初登大位的那天晚上,他冒雪回到了潛邸,說是宮中情況不明,回來住一晚上,順便看看鄔先生。
回來看鄔先生啥?其實是回來試探鄔先生的態度。
功成名就之後,雍正想知道鄔思道何去何從。他對鄔思道說:“鄔先生居功至偉,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在知道雍親王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鄔先生已經想好了全身而退的策略。
像他這種謀士,最好的結局就是退隱,做官是不可能了。所以鄔思道對雍正說:“臣有三不可用。
一是臣身體有疾,做官講究五官端正,我一個瘸子出來做官,會丟了朝廷臉面;
二不可用:臣是先帝朝犯人,皇上若是啟用臣,那是先帝抓臣抓錯了,還是皇上用臣用錯了?於公不公,於私有私。
三不可用:臣多出陰謀詭計,而皇上治國,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臣縱使有些才華,也早就耗光用盡了。”
雍正:“那就依了你。但凡聖賢,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鄔先生想怎麼個隱法?”
鄔思道:“臣想半隱。臣若全隱,必然餓死。再說,你我君臣相識十幾年,如果皇上找不到臣,難免掛念,臣心不安。所以,既要找到一個吃飯的地方,有能讓皇上找到臣,了了我們之間的這份情誼。”
雍正應允。
鄔思道為何半隱?因為他知道,像他這種多謀善變之人,如果全隱,一下子從雍正的視線中消失,雍正能睡的安穩?
不能。初登大位,朝局不穩。八阿哥、十四阿哥虎視眈眈,如果鄔先生被他們請了去,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如果鄔先生想要全隱,必死無疑。
那鄔先生到哪裡去半隱?雍正的寵臣有三位:李衛、年羹堯、田文鏡。
田文鏡是雍正在當皇子時,去江南賑災收入的得力助手,屬於半路入夥。與雍正的親近程度要遠一些。
而年羹堯哪裡是絕對不能去的。回想年羹堯的妹妹秋月侍奉鄔先生多年,想要嫁給他。結果鄔先生做媒,把她嫁給了雍親王。
假如那時鄔先生娶了秋月,就意味著和年羹堯聯姻結盟,一個帶兵,一個足智智謀,兩人一聯合,能量有多大?所以,當初鄔先生一旦娶了秋月,必死無疑。
有了秋月的教訓,現在鄔思道是不能到年羹堯那裡“半隱”的。
只有李衛處最合適。李衛是雍正的家奴,稱呼雍正為“主子”,對雍正忠心耿耿。只有到他那裡,讓他把自己監視起來,自己才最安全。
後來的演繹,也是如此。鄔思道先是到了李衛那裡,後又去了田文鏡那裡,在田文鏡困頓的時候,在和田文鏡索要做幕僚的酬勞,開口就要八千兩銀子。田文鏡氣急敗壞,把鄔思道掃地出門。
最後,鄔思道領著如月姑娘全身而退,不知所蹤。
-
12 # 歷史縱橫帝
導讀:烏思道是《雍正王朝》前半部九龍奪嫡中的主要配角,在四王爺胤禛奪嫡過程中的許多關鍵階段起到過關鍵的作用。可以說基本上是胤禛登上皇位的幕後推手。更難的的是他智商高,情商也高。在雍正順利登基後,他急流勇退回歸民間。為了避免兔死狗烹的結局,鄔先生採用了半隱的方式讓君臣彼此都放心。而選擇李衛而不是年羹堯作為半隱的去處,鄔先生也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的。烏思道半隱的歷史背景
烏思道半隱也是無奈之舉:雖然他確實不想在摻和到新皇的事務中,但是還是希望無憂無慮的做個自由的富家翁。但是烏思道也知道,這隻能是奢望。首先雍正是個刻薄寡恩的君主,在透過黑暗手段登上皇位後自然會和原來的過程做切割。雖然雍正做皇帝確實不錯,但是如何登上皇帝這個過程和其他奪嫡阿哥一樣腹黑。
其次,雍正登上皇位也很勉強。雖然有張廷玉和隆科多共同見證傳位詔書,康熙也確實表明了傳位給雍正。但是八爺黨怎麼能心甘情願的放棄這把高高在上的椅子呢?如果不是十三阿哥胤祥帶著豐臺大營的軍隊殺入暢春園,雍正能順利的繼位?所以老八等人總想板回來,所以烏思道就很有可能成為他們的目標。因為烏思道是雍正登基的總策劃,這個老八等人不可能不知道?所以為保證安全,要麼烏思道被殺,要麼歸隱。
雍正對這個門清,所以繼位當夜就趕回雍親王府處理這件事。烏思道早就做好了準備:一方面用三不可用表明自己無意為官,打算歸隱。另一方面則是往日的君臣恩情和十三爺的交情來做砝碼求得半隱的歸宿。
既然君臣達成了半隱的協議,那麼下來就是去哪兒半隱?鄔先生在獲得雍正恩准後,第二天一早就趕緊起身。但雍正還不放心,讓老十三趁送行的機會送來了丫鬟如月。至於去哪裡半隱,其實烏思道早就想好了那就是李衛處。其實烏思道既然選擇了雍正寵臣作為半隱的目的地,那他選擇的空間並不大。四王爺做雍郡王時,夾帶了里人並不多。除了家生奴才年羹堯以外,只有李衛、高福他們三個從江南收的小叫花子。即使是後來的心腹大將田文鏡還是半路撿來的,就這幾位你說烏思道有多大的選擇空間。
那麼我們來看烏思道選擇李衛的道理。首先我們排除田文鏡,因為田文鏡把名聲和官位看的很重。說白了所謂雍正的心腹,田文鏡絕對算不上。他只是雍正推行新政推出來的樣板,但是雍正的心裡話或者私事田文鏡一件也沒有參與過。所以即便是烏思道幫了田文鏡一段,那也是烏思道的脫身之計。
半隱的歸宿?年羹堯VS李衛咱們先說年羹堯,他是個私心很重的人。說白了在劇中他是以利益為先的人,即使在九龍奪嫡的時候他都還想著腳踏兩隻船。到獲悉將要擔任陝甘總督的時候,在沒有告訴四王爺的情況下進京去拜見老十四和老八。左右下注的情況很明顯,只不過被胤禛敲打加利益誘惑才最後站到了四王爺一方。因為他也知道,因為包衣的原因別人也不可能把他當心腹,只能利益交換。
除此之外血洗江夏鎮數百萬兩銀子私自運回四川,這事一點都沒跟四王爺說。在擔任撫遠大將軍後飛揚跋扈,不但殺了孫嘉誠還貪墨了數百萬兩銀子的軍餉。這些烏思道都是親歷者,他清楚的知道年羹堯和雍正只不過是互相利用。年羹堯的僭越,註定了他的悲劇結局。
雖然烏思道和年秋月有情,但是涉及到軍國大事也無法徇私。況且年羹堯手握重兵,桀驁不馴。雍正不可能不做提防,如果多智近乎妖的烏思道去年羹堯處半隱?那就是不是半隱了,那就是赤果果的逼雍正殺他。你們倆打算幹啥?一個手握重兵;一個智謀高絕,雍正是不允許的。如果烏思道去年羹堯處半隱那是找死。
咱們再說李衛,李衛是雍正的鐵桿心腹。雍正對李衛是非常放心的。首先李衛從叫花子步步升職到兩江總督都是來自雍正的提拔。李衛自己都說“四爺是我的根本”。而且李衛是發自內心的尊重雍正:李衛的兒子叫李忠四爺;李衛進京驚喜的說“到家了”;李衛看到雍正吃不了一碗米飯,心疼的流淚;甚至連弘時參與奪嫡暗害弘曆的情況,雍正都和李衛分享。
除此以外,李衛草根出身沒有任何勢力。他的所有權利都來自雍正,別人拉都拉不走也不敢拉。而且李衛來到四王爺府後,受到鄔先生的屢次教導。他對鄔先生是有很深的感情的,這就是很好的切入點。另外就在李衛在康熙壽誕回京因狗兒(高福)的死觸發心事的時候,他和鄔先生有過一次交心。雖然很簡短,但是非常的深刻。兩人交談淺嘗輒止,但是都是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眼神交流中明白了雙方的表達的忠誠四王爺的意味。李衛也知道鄔先生是個難得的智謀大家,所以非常歡迎鄔先生到他那裡半隱。
小結:
烏思道去李衛那裡本來就是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他早就清楚年羹堯在雍正心中的印象,所以不可能去年羹堯那裡。去李衛那裡,鄔先生既舒服還讓雍正放心。這樣一舉兩得,所以鄔先生選擇了李衛作為半隱的地點。
至於後來去田文鏡處,不過是烏思道打算真正歸隱山林耍的小花招。以八千兩銀子的年薪逼得田文鏡趕走了烏思道,從此逍遙江湖。以至於後來雍正巡幸河南要見鄔先生的時候都見不到了。
-
13 # 孤舟釣江雪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離開雍正後,不是選擇投奔誰,而是選擇被誰“監視”。
雍正繼位後,鄔思道本來是準備歸隱的。但雍正不同意,且露出了殺機,畢竟鄔思道知道他太多的秘密,就這樣放走他,對雍正將來不利。好在鄔思道及時洞悉,提出“半隱”的建議,並認為自己在民間,更有利於幫助雍正,這樣才得以保住一條小命。
既然是被監視,自然要選擇被雍正原有的門人監視。在原有的門人中,只有二個人和自己打交道最多,是選擇的物件,一是年羹堯,二是李衛。鄔思道不去找年羹堯而去找李衛其實很容易理解。一則年羹堯此人性格乖戾,沒李衛好相處。二則年羹堯膽子太大,一旦觸犯雍正,自己必受到牽連。三則自己身體不太好,年羹堯又在西北打戰,鄔思道自然不想去過苦日子。最關鍵的是,此時的年羹堯手握重兵,雍正本來對來就不是很放心(比如安排李衛去四川監視他),假如鄔思道這個智囊去了,雍正就更不放心了,一定會對他們兩人痛下殺手。因此,選擇年羹堯,很可能惹來殺身之禍,鄔思道這麼聰明,怎麼可能選擇他呢?
不能選擇年羹堯,也就只有選擇李衛了。後來他在李衛的推薦下,在田文靜賬下工作,實現了自己半隱的目的,但仍舊沒有逃離雍正的控制。
-
14 # 是阿維啊
鄔思道是何許人也。在《雍正王朝》中,對於他的描述可以說是十分的準確了。
作為一個智慧擔當,難道鄔思道會看不清未來嗎?能夠一手將雍正皇帝推上皇位的男人,註定他不平凡,尤其還是一個靠腦子吃飯的人。而且他還不在乎權力以及地位。
作為胤禛的幕後軍師,他一定是熟讀史書。瞭解皇帝心思的男人,他很明顯的知道,對於一個皇帝來說,自己知道的太多了。於是他就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鄔思道已經死了,雍正皇帝將永遠都不會再見到他。
至於,鄔思道走了以後。再說一個東西,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於是他還是可以選擇為皇帝出謀劃策的。
於是他就可以選擇遠離了皇帝的官員,至少皇帝很少會有機會再見到他。而他的訊息也可以傳到皇帝的耳朵裡面,這樣雍正必然是最放心的。年羹堯,還有李衛。這兩個可以說是雍正最為放心的兩個。
為什麼選李衛呢?因為年羹堯的性格也就註定了他的結局。鄔思道十分的清楚,即使到時候雍正很惋惜,但是年羹堯都是他不得不除去的那個人,功高震主。
-
15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鄔思道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杜撰的一個人物形象,真實歷史上並不存在。很多人牽強附會地將其與清世宗潛邸時期的舊人戴鐸聯絡在了一起,說什麼鄔思道的原型就是戴鐸。且不說已故凌先生原著《雍正皇帝》裡已經有戴鐸這個人物了,僅就電視路《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這個人物而言,他的遭遇與真實歷史上的戴鐸相差的也不是一星半點!因此,鄔思道就是一個杜撰的人物形象,根本沒有什麼原型。
鄔思道為何要離開雍正帝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鄔思道是雍正帝潛邸時期的首席謀士。可以這麼說,雍正帝之所以能夠在一眾兄弟中脫穎而出、直到最終順利接班,鄔思道功不可沒!那麼,為什麼雍正帝即位之後鄔思道卻選擇了離開呢?
劇中鄔思道給出的理由是:自己是先帝欽定的罪人,而且是殘疾之身。雍正帝讓一個殘疾之身位居朝堂之上,實在有礙觀瞻。更何況,雍正帝如果用了自己,是先帝關自己關錯了,還是雍正帝用自己用錯了?無處不是設身處地在為雍正帝著想,無處不是冠冕堂皇!可實際上呢?他只是在打苦情牌,為的就是能夠脫身……
作為雍正帝潛邸時期的首席謀士,雍正帝爭儲期間所有見不得光的東西鄔思道都一清二楚!而且,他還為雍正帝順利接班立下了大功。這樣一個人對於帝王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不僅有可能恃功而驕,甚至還可能抓住一些小辮子要挾皇帝,留不得!更何況,雍正帝在成為皇帝之後,要行的是帝王之道,而鄔思道卻是一個玩弄陰謀詭計的高手,他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利用價值。雍正帝將來一旦無法滿足他的要求、將他逼向了對立面,無異於是給自己增加了一個強勁的對手!所以劇中才出現了雍正帝即位當晚返回潛邸的那一幕,雍正帝回家幹什麼?說白了,就是回家處置鄔思道的,其他都只是煙幕而已。
這一點鄔思道也心知肚明,所以才打起了苦情牌。但是,這遠遠不夠!於是便有了鄔思道暗示雍正帝護駕的五路人馬是由自己安排的那一幕,鄔思道目的何在?邀功?非也非也,其實鄔思道是在向雍正帝隱晦地表達另一層意思:“你能保證你周圍沒有我的人?你今天弄死我,明天說不定就會天下皆知!退一萬步講,你就那麼確定你身邊的侍衛裡沒有我的人?你能殺我,我未見得就殺不了你!”在赤裸裸的威脅之後,鄔思道又打起了苦情牌,說什麼十幾年君臣際遇,與雍正帝感情深厚云云……雲裡霧裡兜了一大圈,鄔思道這才說出了自己想表達的核心內容——半隱!什麼意思?“我隱退,但是我願意終生接受你的監視!既不給你找事兒,又讓你什麼都能看得見。”最終,二人做成了這筆買賣,雍正帝這才放過了鄔思道。
鄔思道為何要投奔李衛而不是年羹堯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年羹堯和李衛都是雍正帝潛邸的奴才,也是劇中人物裡彼時僅有的兩個外放任職的雍正帝親信。鄔思道要半隱、接受雍正帝的終生監視只有他們兩個選擇。那麼,為什麼鄔思道要選擇李衛而不是年羹堯呢?
首先,劇中李衛與鄔思道的關係更加親近,並且還時常受到鄔思道的教導、點撥,而鄔思道與年羹堯的交集相對少得多。更重要的是,彼時的李衛還只是一個基層小官,年羹堯卻已經是“國舅爺”、撫遠大將軍兼川陝總督了!鄔思道想要以後的日子過得更加舒心一些,李衛自然是首選。
其次,鄔思道選擇李衛有一個於公於私都說得過去的理由——李衛不識字!鄔思道去李衛那裡還有發揮餘熱的空間,起碼可以給李衛噹噹掃盲先生和幕賓。順帶著還可以幫立足未穩的李衛站穩腳跟、幹出點名堂。反觀年羹堯,他已經是節制三省四地的撫遠大將軍了,而且還是進士出身,鄔思道去他那裡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不是嗎?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彼時的李衛只是一個基層的小官,直到清查山西藩庫時也不過就是一個從二品的布政使而已。鄔思道跟著他,雍正帝更加放心,鄔思道翻不起什麼大浪!去了年羹堯身邊就完全不同了,年羹堯身兼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不僅擁有節制三省四地駐軍的許可權,還有“便宜行事”的權力!如果身邊再多出一個鄔思道這樣的戰略性謀士,會引發什麼樣的“政治化學反應”,恐怕連雍正帝自己都不敢想!一旦年羹堯生出野心,加上鄔思道推波助瀾,後果不堪設想……鄔思道何等聰明之人,他怎麼可能想不到?提都不要提!如果鄔思道向雍正帝提起自己想去年羹堯那裡,只能有一個結局,那就是命喪當場。雍正帝絕對不可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即便起初沒有起殺心,這時候鄔思道也已經是必死無疑了!
綜上所述,彼時鄔思道看似有兩個選擇,實際上他別無選擇,只能去李衛那裡。年羹堯就是一枚定時炸彈,手握三省四地、十幾萬大軍,已經遭到雍正帝忌憚了,再加上一個才比諸葛的鄔思道,雍正帝還能睡得著覺嗎?鄔思道如果選擇去年羹堯那裡,只能是個死!即便雍正帝不將他當場斬殺,他也不可能活著走到青海,不是嗎?鄔思道何等聰明之人,他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怎麼可能犯這種低階錯誤?
-
16 # 歷史局中人鄔思道心裡明白,雍正繼位的時候,就是自己離開的時候。果然沒錯,雍正繼位當晚回到府上,第一句話就是找鄔思道。面對殺氣騰騰的雍正,鄔思道早就想到了脫身之計,那就是“半隱”。
何為“半隱”,就是去雍正心腹那裡待著,讓雍正看得到,也能隨時管的到。雍正聽完鄔思道的話,顯然也是認可了鄔思道,雍正也不想對一個對自己有重大幫助的人下毒手。
要說起雍正的心腹,其實還真的不多,畢竟雍正是以孤臣自居,沒什麼實力,心腹更是屈指可數,其中李衛、年羹堯、田文鏡是其中的代表。但田文鏡與鄔思道沒什麼交情,所以第一選擇也就排除了田文鏡,只剩下李衛和年羹堯了。
可為什麼鄔思道選擇去李衛那裡半隱,而不是去年羹堯那裡呢?首先,李衛相比年羹堯更容易相處,沒有年羹堯的囂張跋扈、狂妄自大。而且鄔思道與李衛相處的時間更久,在雍王府時,李衛還事事請教鄔思道,給鄔思道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鄔思道是瞭解李衛這個人的。
其次,在雍正心裡,李衛的地位是高於年羹堯的。不管李衛做到何等職務,對雍正都是忠心耿耿,言聽計從。而年羹堯呢?對雍正的忠心就要大打折扣,曾經在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年羹堯就曾經腳踏兩隻船,讓雍正很不爽。所以,鄔思道半隱必須選擇一位讓雍正非常放心的人,這個人,除了李衛,別無其他人代替。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鄔思道之所以離開雍正選擇半隱,還不是因為雍正的猜忌嘛。如果雍正不猜忌鄔思道,讓他留下了給他個一官半職做,豈不是皆大歡喜。可疑心病非常重的雍正怎麼可能會這樣做呢?
同理,如果鄔思道選擇去年羹堯那裡,那雍正會怎麼想。當時的年羹堯已經是西北大將軍,手握兵權,要是神人一般的鄔思道再去年羹堯那裡,豈不是文武雙全了,這樣不是讓雍正更加猜忌的睡不著覺嗎?
只要鄔思道說出去年羹堯那裡半隱,我想,即便雍正本來不想殺鄔思道,也會被這句話逼得殺了鄔思道。當然,作為明白人的鄔思道怎麼會說出這種蠢話呢?他摸準了雍正的脈搏,說出了最令雍正放心的話,就是去李衛處當師爺,這樣也就讓鄔思道逃出生天了。 -
17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導讀:皇四子胤禛得以有驚無險地接過大清皇位以後,為了維護皇帝形象,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掌握了自己太多負面資訊和陰謀使用的“智囊”鄔思道。但鄔思道到底是“大智近妖”的人物,一番“功成身退,絕不留戀”的說辭和一個能夠讓雍正皇帝嚴密控制和監視自己的“半隱”計劃,讓雍正皇帝暫時對自己放下了殺心。
所以,用“半隱”計劃僥倖脫離虎口的鄔思道,在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以後,也並沒有落得一個輕鬆的狀態,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再次喚醒雍正皇帝對自己的生殺予奪。
於是,鄔思道離開京城、離開雍正皇帝之後的目的地選擇,就至關重要!
在鄔思道的“半隱”計劃設定中,有這樣的說明:
“第一,臣孑然一身,身無分文,倘若全隱,必然餓死;第二,臣和皇上君臣遇跡十幾年,一朝離別,皇上一定會想念臣的,臣也一定會想念皇上的!臣若全隱了,萬一皇上想起臣來,卻找不到臣,臣心何安吶。因此,臣想找一個既能吃飯,又能讓皇上找到臣的地方,半隱起來。既使臣在有生之年有所依靠,又全了我們君臣這段恩遇。”
如此合情合理、不容辯駁的“半隱”計劃,再加上鄔思道在這句話以後的哭腔,雍正皇帝能夠對鄔思道暫時放下殺心,也是人性所致、君臣情感使然。
這裡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鄔思道將原本用以自稱的“鄔某”改成了以“臣”自稱。
鄔思道為何刻意改變自稱?
這也是鄔思道用以“自我救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鄔思道用以和自己“半隱”計劃的相互呼應。
“鄔某”乃系孑然一身、獨來獨往乃至被皇四子胤禛封為座上賓客,略帶自豪的自稱;而“臣”的自稱,則讓鄔思道充分表明了對昔日“亦徒亦友”之雍正皇帝的充分尊重,還表明了不會遠離雍正皇帝,始終做雍正皇帝臣子的打算。
為何將這個自稱單獨拿出來說明,這和雍正皇帝剛剛接過皇位,對於“我”和“朕”的自稱之詞使用還不習慣一樣,自稱乃系一個人出自下意識的心理表現,能夠直接探知一個人心裡真實的想法。
鄔思道對於自稱的精確把握和變換,也很大程度上讓雍正皇帝看到了鄔思道的“真實想法”,也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保全了鄔思道的性命。
我們再說回鄔思道的“半隱”計劃。
在鄔思道對於“半隱”計劃的詳盡說明中,可供鄔思道選擇的地方並不多,能夠滿足既讓雍正皇帝隨時掌握鄔思道動態,又能防止鄔思道製造雍正皇帝“負面輿論”的目的地所在,只有選擇出自雍正皇帝潛邸的臣屬所在地。
而且,從鄔思道“孑然一身、身無分文,必須保證能夠吃上飯”的條件限制中,“半隱”之處的選擇,就必須能夠支付起自己幕酬的較高官職。
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地方,只有兩個:
1、出身雍正皇帝潛邸、時任江蘇布政使的李衛處;
2、出身雍正皇帝潛邸、時任陝甘總督的年羹堯處;
結果我們都很清楚,鄔思道選擇了李衛處,捨棄了條件更為優渥的年羹堯處。
鄔思道為什麼這樣選擇?
一個目的,消除雍正皇帝對於自己的猜疑和忌憚,達到自保的目的。
李衛作為一個出身江湖、流氓行騙的小混混,被皇四子胤禛收在身邊以後,經過胤禛和鄔思道的可以培養,逐漸成長、成熟起來,成功逆襲成為一省省級領導,主管錢糧、民政的分管省長——承宣佈政使。
李衛對於雍正皇帝的忠誠和感恩之心,可以預見。
而且,早在李衛步入仕途,雍正皇帝登基之前,鄔思道就已經對於李衛看待忠誠的態度,進行過了解。
擔任四品糧道以後,李衛返回京城述職,來到了四爺府。從高福的房間中出來以後,鄔思道和李衛之間有過一次深入的談話。
鄔思道說道:
“多少人十年寒窗,求這個頂子而不可得啊。狗兒,你可要好自為之啊!”
李衛回道:
“鄔先生,您說的意思我明白,做人和做官一個理,就是不能忘本。”
然後,就是李衛對於“忠於四爺、以四爺為本”的完美解釋,鄔思道給予了“孺子可教也”的高度評價。
這是李衛能夠在仕途一帆風順並且步步高昇的關鍵因素所在,更是鄔思道看重李衛的原因所在,只有忠於雍正皇帝的臣子,才是雍正皇帝給夠給予絕對信任的所在。
而對於年羹堯,早在皇八子胤禩舉薦年羹堯出任四川提督的時候,皇四子胤禛就已經開始了對年羹堯忠誠度和其站位觀望態度的質疑和不滿。再加上,年羹堯後來在“血洗江夏鎮”以後刻意隱瞞鉅額財富的表現;出任陝甘總督後,年羹堯繞開皇四子胤禛,先行拜會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的表現;都讓皇四子胤禛將年羹堯這個潛邸奴才當成了一把“雙刃劍”,時刻提防、刻意管控。
利用李衛上演一出“苦肉計”後,將李衛派往四川監視年羹堯,就是皇四子胤禛對於年羹堯不再絕對信任的最好證明。
鄔思道在“半隱”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如何才能被雍正皇帝隨時掌握,並且深信不疑?
只有從雍正皇帝絕對信任的臣子口中得到相關訊息,才能滿足這一要求。
所以,鄔思道只能選擇雍正皇帝絕對信任的李衛,而決不能選擇相對信任的年羹堯。
另外,皇四子胤禛為何硬生生拆散了暗生情愫、兩廂情願的鄔思道和年秋月,將年秋月納為了自己的側福晉?
注意:皇四子胤禛是在年羹堯剛剛出任陝甘總督之時,在鄔思道保媒的前提下,將年秋月納為側福晉的。
這說明什麼?
說明了皇四子胤禛用迎娶年秋月的方式,拉攏和安撫年羹堯,將其牢牢的綁在自己的大船上。
只是這一個目的嗎?
如果只有這一個目的,還需要鄔思道“保媒”嗎?
當然不是!
皇四子胤禛用“聯姻”的方式拉攏和安撫年羹堯的目的,鄔思道非常清楚,反正年秋月“早晚是四爺的人”,鄔思道還不如主動“保媒”,做個順水人情。
但更重要的是,鄔思道明白,皇四子胤禛對於自己和年羹堯這“一文一武”可能會結成聯盟的忌憚和懷疑,早在自己和年秋月之間發生感情糾葛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
年秋月是年羹堯的親妹妹,如果鄔思道和年秋月結成連理,肯定會和年羹堯發生直接親屬關係,一個年羹堯,皇四子胤禛尚需費力費心防範和管控;如果再加上一個“大智近妖”的鄔思道從幫協助,皇四子胤禛還能不能應付?還不能控制住年羹堯,可就真不好說了!
所以,鄔思道必須用“保媒”的方式,撇清和年秋月,也就是年羹堯之間的關係,證明和年羹堯之間不會結成聯盟的可能。
犧牲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才完成的自我證明和自我保全,鄔思道還會主動選擇年羹堯處,讓雍正皇帝對自己和年羹堯之間聯盟的忌憚和懷疑之心,再度生出嗎?
當然不會!
另外,李衛雖然出身江湖,但其秉性正直、一心為國;而年羹堯雖然出身科甲,但其野心勃勃、頭生反骨;既然選擇做別人的幕僚,食人俸祿、為人出力,如果年羹堯讓鄔思道給出威脅皇權甚至謀逆亂政的建議,鄔思道該如何選擇?不照辦,又會不會被年羹堯怒而殺之呢?
而李衛就斷然不會有這樣,超出鄔思道輔助範圍的要求。
所以,離開雍正皇帝而選擇投奔李衛處,乃系鄔思道基於雍正皇帝、年羹堯、李衛三人的過往瞭解和秉性掌握做出的理性選擇,其目的只有一個——保命!
-
18 # 精彩影視片段放映機
一部《雍正王朝》看世間人生百態。電視劇《雍正王朝》不下看過五六遍了,在小影片中也頻繁看到這裡面的劇情片段,雖然看過這麼多遍,但是對劇中的很多故事還是看得不夠透徹!但是仍然是百看不厭,九子奪嫡這件事情一直貫穿了這部戲的始終,而劇中最具傳奇色彩的鄔思道也被大家津津有味的議論著!
鄔思道從一介書生到一介老書生,忙忙碌碌大半輩子,最終落得個倉皇失措的溜之大吉了!這麼聰明的人,為何不能夠在朝堂之上綻放自己的光芒呢?他在雍正順利繼承帝位後,先是選擇半隱,跟隨李衛當了一個師爺,在李衛步步高昇之時,他又投靠了田文鏡,最後一場洪水直接嚇得他逃之夭夭了!當初為什麼他不去投奔將他挖掘出來的伯樂年羹堯呢?
愚笨之人有愚笨之人的幸福,聰明之人有聰明之人的煩惱!在奪嫡成功之後,鄔思道選擇急流勇退,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他跟隨雍正年頭太久,又幫助雍正謀劃過奪嫡大事,而鄔思道自己本身卻是一個康熙下旨永不錄用的才子,身體還有點瘸!這些都是一個為官之人的大忌,雍正不可能把一個定時炸彈放在身邊,尤其是剛剛登基,朝局不穩,八阿哥虎視眈眈,邊境上還有番邦作亂,此時的雍正怎麼會把鄔思道這麼一個人擬任到朝堂之上當官呢,這必然會給八阿哥胤祀落下口實,八阿哥在深作追查,難保鄔思道會遭來滅頂之災!
鄔思道這個時候就好比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對雍正奪嫡幫助極大,又滿腹經綸,卻不能任用,鄔思道顯然已經成為雍正最為頭疼的一件事!還有就是鄔思道跟年秋月的愛情對於雍正來說也是一個笑話,即位之前他可以不去計較,但是當上皇帝之後,雍正不可能讓自己一直帶著一個綠帽子吧!而在鄔思道心裡,隱隱的已經想到雍正的想法,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鳥盡弓藏,那麼鄔思道為了自保選擇了一條半隱之路,他怕雍正學曹操殺楊修,把自己背地裡給剷除!
所以鄔思道主動提出去做李衛的師爺,一樣也是為大清國出力,而他為什麼不敢去選年羹堯呢?這就有點意思了,年羹堯此時已經是撫遠大將軍,手中握有重兵,監管陝甘兩省軍政大權,這權力可了不得啊!一時間權傾朝野,又是雍正身邊的大紅人,沒人敢招,沒人敢惹,這麼威風凜凜的一個人若是夥同八阿哥胤祀亦或者自立為王,那麼遠在天邊,雍正也是無可奈何,而對於他的皇位也是極大的威脅,畢竟年羹堯是雍正一把手扶起來的人!
那麼鄔思道如此有大智慧的人若是到了年羹堯那裡,年羹堯豈不是如虎添翼,這兩個人聯起手來還有誰能夠降服得了呢?年羹堯可不是一個善茬子,曾經跟八阿哥以及張廷玉都有過來往,如果這個時候年羹堯有什麼風吹草動,雍正死的心都有了!鄔思道到年羹堯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而李衛就不一樣了,李衛從小不識字,文化水平低,對雍正那真的是忠心耿耿,到了他那他可以教李衛如何做一個好官,同時李衛可以把鄔思道的一舉一動如實的報告給雍正,這一點是最重要的!這樣一來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隨著李衛的當官之道越來越精,官職也越做越大,那麼他就必須得走了,因為李衛不再需要他這麼一位老師了,他一直待在李衛身邊則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畢竟李衛距離雍正太近了,他的能力對於雍正是一種威脅,尤其是在二品三品大員身邊,倘若他跟李衛一起欺騙雍正,這根本就不是一件難事,能夠做到滴水不漏,而李衛又是一個容易受欺騙的人,所以鄔思道提前想到了這一點,他必須得選擇一個下家,還必須是雍正特別信任的人,最終選擇了田文鏡!
鄔思道跟田文鏡接觸不多,這樣他無論做什麼都不會畏首畏尾,也不會跟田文鏡客氣,衝著雍正的面子,他狠狠地敲了田文鏡一筆,他的工資可謂是師爺這個職業當中最高的,但是他確實也幫助田文鏡很多,包括給年羹堯送沒湊齊的糧草,也就是鄔思道去了能夠活著回來,年羹堯還非常開心,換個人恐怕就已經死在了年羹堯的刀下!田文鏡還真是不敢得罪這位大師,天天簡直就是把他供起來了!
最終一場大雨,黃河氾濫,最終也導致鄔思道最終逃之夭夭了!或許是巧合吧,當初雍正結識鄔思道的時候也是一場天災,那個時候雍正還是王爺,受到年羹堯的推薦,兩個人一見如故,彼此也算是對上眼了,從此鄔思道跟隨雍正好些年!如今又是一場大雨,雍正微服出巡,打算來到這裡,如今的雍正已經是政權穩固,沒有人可以威脅到他了,而鄔思道也已經是暮年殘志,這個時候雍正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風,他可以正式啟用鄔思道了,但是鄔思道的心已經不再年輕,對於他那些的宏圖大志早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了,他只想要安度晚年,不想像十三阿哥那樣為了大清國活活累死!
所以鄔思道在一個大雨的夜裡向田文鏡要工資,此時田文鏡還工作在研究抗洪的大事,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鬧得不可開交,田文鏡忍無可忍直接就把鄔思道辭掉了,正中鄔思道下懷,拿了工資就跑路了!
這就是鄔思道,深謀遠慮,曾經胸懷大志,一腔熱血報效國家,然而生不逢時,刻苦研習黃老之術,最終在幫助雍正奪嫡的道路上綻放光芒,幫助大清王朝選擇了一位好皇帝,為黎民百姓選擇了一位好君王,這輩子他絕對值得了,做到了善始善終!
-
19 # 最知之
自保
自古功臣難逃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鄔思道豈會不知這個道理。雍正即位當晚,本應宮中守靈的雍正卻以宮中形勢不明為由回到了潛邸。雍正返回潛邸本無可厚非,但是雍正卻順帶說了一句來看看鄔思道的話語。鄔思道雖然助雍正上位,但是尚不用雍正如此高禮遇的看望他,即使想論功行賞,那也是正式登基之後的事情。
話裡有話。宮中形勢不明,但不如身邊知道自己陰暗手段的人重要。雍正即位雖是康熙欽定,但是九子奪嫡的爭奪戰,每個人並非都是行的光明磊落之事。如今雍正龍袍加身,行的自是光明磊落之事,如鄔思道般行的陰暗手段豈能於世人所知。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除非當事人已不存在,因此雍正殺鄔思道之心已明。
自保是鄔思道的唯一出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鄔思道逃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只能選擇安靜的活在雍正眼皮子底下,即半隱。
一、年羹堯包藏禍心,難以善終
年羹堯對於鄔思道有救命舉薦之恩,但是鄔思道最後卻沒有選擇年羹堯,主要還是因為年羹堯的處事行為,早晚會激怒雍正。我們不妨從以下兩件事判斷年羹堯的處事人品。
血洗江夏鎮
年羹堯去江夏鎮本是為了取得《百官行述》以及替雍正挽回面子,但是年羹堯卻將江夏鎮幾百口無辜百姓滅口,期間更是秘密取得了鉅額的財富。到頭來此事還是雍正替他扛了下來,並且年羹堯絕口未提所貪財富之事。
陝甘總督
年羹堯任陝甘總督乃是雍正為了牽制十四阿哥。可是年羹堯進京入職,竟直奔八阿哥和張廷玉家去了。陝甘總督只是雍正的一粒棋子,年羹堯就算感謝也是感謝自己的主子,可偏偏去了最強勁的對手家裡去了。也正是因為年羹堯的吃裡扒外,雍正早有提防之心。
透過以上兩件事情,我們不難看出,年羹堯並非雍正的忠臣,雍正也並非信任年羹堯,兩者只是相互利用而已。所以鄔思道如果選擇年羹堯,先不要說會不會讓年羹堯連累致死,光從年羹堯嘴裡說出的話就可能引得雍正立刻除掉鄔思道。
二、準確定位,孺子可教
相比於年羹堯的吃裡扒外,李衛雖是叫花子出身,但是卻更懂得感恩。鄔思道對於李衛有知遇之恩,李衛本是粗人,但是經過鄔思道的點撥,卻能快速升任地方大員。更重要的是,李衛無異心,所做之事都是以雍正為中心,且辦事靈活,深的雍正的信賴。
三、職場得意,情場失意
鄔思道開局便是年羹堯之妹年秋月服侍他,二人久生情愫。但是為了雍正能夠牽制住年羹堯,鄔思道獻計雍正娶年秋月,從而將年羹堯牢牢的拴住。鄔思道如果去往年羹堯處,勢必會讓雍正猜忌其用意,不去年羹堯處也是為了避嫌。
四、如虎添翼,必遭猜忌
雍正即位之初,局勢不穩,八爺黨虎視眈眈,而年羹堯已經手握大權,如果此時鄔思道投奔年羹堯勢必會讓雍正擔心。鄔思道的本領雍正最是瞭解,如果他與年羹堯一文一武結合,外加八爺黨推波助瀾,那麼雍正帝位不久矣。
扶君上馬,再送一程雍正對於鄔思道有知遇之恩,且救其於大牢之中。如果沒有雍正,鄔思道也許就是牢中的一個廢人,定不會有今天這般出息。
雍正即位之初,大局未穩,內有八爺從中作梗,外有西北烽火叛亂。鄔思道深知雍正的難處,但是雍正現已登基大寶,鄔思道無法輔佐其左右,因此鄔思道就選取輔佐雍正最為信賴之臣李衛、田文鏡,間接的幫助雍正革除弊政,整肅綱紀。
無論是鄔思道赴西北助年羹堯找出叛軍(實際是幫助田文鏡)還是李衛諫言殺年羹堯,他們的身後都有鄔思道的影子,這也恰恰說明,鄔思道一直在背後默默地幫助雍正。當雍正大權在握之時,也是鄔思道消失之際。
綜上所述,鄔思道無論出於自保還是報恩雍正,李衛都是其最佳人選。
以上為個人所見,還請踴躍發言,共同探討。
-
20 # 秋媚讀史
“買馬下注”是一門選擇的藝術,買對了,後面的路越走越寬;買錯了,如同進入一條死衚衕。《雍正王朝》中,鄔先生離開雍親王府時,面對的就是一次“買碼下注”的挑戰。他沒有投靠年羹堯,而是選擇了李衛。
一、出門在外,安全至上安全是所有人的需要,鄔思道也不例外,他要千方百計地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只要小命在,才能有更高追求。
雍正繼位後,回到潛邸,美其名曰看望鄔思道。鄔思道心裡有數,雍正是想兔死狗烹,但他還是用“半隱”的方式,趁著雍正念及舊情,險象環生。
由於鄔先生知道的“內幕”太多了,而且智商太高了,雍正擔心出“么蛾子”並未完全放過他,在他身邊安插了一個“女間諜”。鄔思道的一舉一動,都在雍正的掌控之中。所以,鄔思道要想真正安全,就必須先讓雍正安心。那怎樣才能“半隱”,並且讓雍正安心呢?
投靠一個雍正信任的人,並且這個人還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二、年羹堯有“黑點”,雍正對他並不信任。就雙方的身份而言,也不方便合作從“江夏鎮事件”開始,雍正就對年羹堯有看法,因而鄔思道才會建議胤禛,派人去監視他。
後來,年羹堯的官越做越大,開始“飄”起來了,竟然跑到八爺府串門,想頭頂兩片雲,搞得雍正火冒三丈。這種桀驁不馴的人,雍正怎麼可能信任?
年羹堯的個性囂張跋扈,鄔思道對其印象也不好。鄔思道如果跑到年羹堯那裡去,別說吃他的飯,搞不好還被他給“吃”了。
最重要的是,雙方身份有別,不能來往過密,否則,雍正心裡不安。
鄔思道智慧過人,是雍正的謀士;年羹堯殺伐果決,是雍正的武將。謀士與武將組合到一起,可以爆發巨大能量,足夠讓大清王朝地動山搖。
早在康熙朝,胤禛為了防止鄔思道與年羹堯攪和到一起,就已經煞費苦心。先棒打鴛鴦,強行拆散年秋月與鄔思道;接著橫刀奪愛。這兩人走到一起,對雍正都能產生威脅,雍正能放心嗎?
所以,鄔思道為了不讓雍正猜忌,肯定不能選擇年羹堯。
三、李衛是雍正和鄔思道都能接受的“公約數”李衛經鄔思道栽培過,對他的態度比較良好。兩人的關係還不錯,不會一時衝動而翻臉。
李衛雖然頭腦靈活,但文化水平低。他大字不識幾個,看奏摺都費勁,很需要一位得力幕僚。
這時候,鄔思道就能發揮價值了。他才華橫溢,又是在雍正府邸當過謀士的人,稱得上工作經驗豐富,勝任李衛的幕僚完全是綽綽有餘。李衛的職位是布政使,負責一省的民政,鄔思道透過他,還能部分實現自己“為生民立命”計程車人理想。
李衛從小在雍正潛邸長大,對雍正忠心不二,而且沒有“黑點”。回京述職時,“忠心”得讓雍正合不攏嘴,而且順利地透過忠誠度測驗。所以,對於李衛,雍正是比較放心的。李衛當年已經當過“攝像頭”,幫雍正監視年羹堯,再幫雍正監視一次鄔思道,可謂輕車熟路。
鄔先生主動選擇李衛,相當於是給雍正打了一劑“安心針”,是在告訴雍正,我沒別的意思,只是想在你的“攝像頭”下混口飯吃,順便幫你培養人才,有機會還能幫你做點其他事。
四、為最後的“全隱”做準備“半隱”只是鄔先生對付雍正的權宜之計,沒誰心甘情願地被監視,他最終的目的是想遠走高飛。
要遠走高飛,還要先找個跳板,然後再尋找機會,一步步跳出去。這一目的,透過李衛才可能成為現實。
因為在李衛那裡,鄔先生不僅能讓雍正放心,而且可以憑藉智慧與交情來策動李衛。李衛鬆動一下,鄔先生就有了輾轉騰挪的空間。有空間,才有跳的機會。
秋媚說:雍正在位時曾發表過“為君難”的感慨,其實當君王的手下也很難,既要盡忠辦事,還要自我保護。這當中涉及無數次選擇、取捨、拿捏、揣摩、鑽營……以鄔先生之智,尚且險象環生,常人更是驚險重重,踏錯一步,萬劫不復。
相關內容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千里送軍糧幫助年羹堯西北平叛,雍正皇帝知道嗎?
- 《雍正王朝》中鄔先生選擇半隱,為什麼不去年羹堯那裡呢?
- 《雍正王朝》中鄔先生提醒過老十三和李衛,為何不提醒年羹堯呢?
- 《雍正王朝》鄔思道幫助年羹堯平叛敵軍,雍正皇帝知道嗎,你怎麼認為呢?
- 《雍正王朝》裡面的狗兒李衛對年羹堯是否是恩將仇報呢?
- 你認為《雍正王朝》裡雍親王府四大奴才李衛、高福、年羹堯和鄔思道怎麼排序比較好?
- 《雍正王朝》年羹堯知道李衛是胤禛派去監視他的臥底嗎?
- 《雍正王朝》中的神人鄔思道為何不選擇雍正鐵桿紅人年羹堯處進行“半隱”?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和李衛說“狗兒,你要好自為之”,這是什麼原因?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要幫年羹堯找叛軍主力?
首先,我們看一下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的原因。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物,比當年的諸葛亮、劉伯溫還強悍。雍正皇帝與其他兄弟博弈的時候,鄔思道屢屢幫雍正皇帝解決問題,為雍正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年羹堯、李衛等人對鄔思道畢恭畢敬,就連老十三胤祥也非常尊敬鄔思道。不過,在雍正皇帝上臺之後,鄔思道卻選擇了離開。因為,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皇室上臺之後,參與奪嫡的手下們都被除掉了。
鄔思道選擇離開,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但他沒有逃跑,而是投靠了雍正皇帝的心腹李衛,表示“自己仍在雍正皇帝的監視之下。” 在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的時候,其實有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那就是年羹堯。當時,年羹堯已經出任了撫遠大將軍,負責統帥20多萬軍隊。但鄔思道沒有選擇年羹堯,而是選擇了擔任陝西布政使的李衛。由此可見,鄔思道並不看好年羹堯。年羹堯的問題很多,年羹堯這個人狂傲、嗜殺,而且參與了很多機密。對於這樣的人,雍正皇帝早晚必須除掉。
更何況年羹堯已經位極人臣,自己如果投靠年羹堯,根本得到不什麼好處。年羹堯一旦垮臺,自己也會受到牽連。後來的事實證明,年羹堯垮臺之後,牽連了一大群人。在鄔思道剛剛進入王府的時候,年羹堯就看不慣鄔思道,只是礙於雍正皇帝的態度,不得不尊敬鄔思道。 與狂傲的年羹堯相比,年輕的李衛要靠譜得多。李衛進入王府的時候,只有10多歲。由於鄔思道的作用越來越大,李衛對鄔思道畢恭畢敬。包括讓李衛外出為官,也是鄔思道向雍正皇帝建議的。
在鄔思道看來,李衛是一個潛力股,最少能夠保證自己衣食無憂。由於李衛是雍正皇帝的心腹,自己投靠了李衛,也是向雍正皇帝表示“自己沒有逃跑。”李衛從陝西布政使升為江蘇巡撫的時候,為了幫助河南巡撫田文鏡,鄔思道曾經暫時留在了河南。田文鏡是一個清官,同時而是一個刻薄的酷吏。田文鏡雖然是雍正皇帝的重臣,但並不瞭解鄔思道的重要性,準備按照其他師爺的標準,一年付給鄔思道300兩的工資。
鑑於田文鏡的態度和實際情況,鄔思道感覺自己沒有什麼作用,隨後離開了河南,重新投靠了李衛。在離開田文鏡之前,鄔思道曾經前往西北戰場,幫助年羹堯確定青海蒙古騎兵的準確位置。重新投靠李衛以後,此時的李衛正在為攤丁入畝的問題發愁,鄔思道又幫了李衛很大的忙。但有一個非常尷尬的情況,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之後,曾經又與雍正皇帝再次見面的機會,可是鄔思道總是躲著雍正皇帝。作為雍正皇帝的心腹謀士,鄔思道瞭解雍正皇帝的陰暗面,因此一直不願意見雍正皇帝。在電視劇中,鄔思道後來消失了,沒有任何的訊息,這是一個很大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