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戰塲YOK1942419

    蔣將軍不是革命陣營出身,而是北洋系高幹,祗因他曾是保定軍校校長,蔣中正會尊重他,算是有淵源,因為蔣中正是保定軍校前身,清末陸軍速成學堂的學生。蔣知道他的軍事素養極高,在當時的中國算是頂級人材,就授他軍銜,當個高階顧問,抗戰時由他組建陸軍大學,他的專長是軍事教育,參謀作業,帶兵上陣可能比不上其他人,他自己也引以為憾,沒機會領兵打仗,他也很不爽,但從北洋時代至抗日戰爭,他確實沒指揮過戰事,因為大家對他的看法都一樣,不適合。

  • 2 # 孤客生

    蔣百里是民國時期非常著名的大軍事理論學家,是在軍事理論上達到了頂端的風雲人物,他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節點是擔任了保定軍校校長的職位。

    在蔣百里的管理教育下,保定軍校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中有著非常巨大影響力的現代軍事化學校,從這裡走出來的學生在後面大都成為了全國各大軍閥陣營中的重要將領,就連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以及黃埔軍校的各大教官們也都是從保定軍校出來。

    白崇禧,傅作義,薛嶽、吳佩孚、還有國民黨的八大金剛多數都是從蔣百里的保定軍校走出來的風雲人物。

    在早期的民國軍事史中,除了一些和蔣百里一同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走出來的早期軍閥外,其他大多數都是保定軍校的學生,僅是從培養出的學員質量之高,我們就可以看出蔣百里軍事理論的高超程度了。

    蔣百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獲得天皇佩劍的傳聞

    蔣百里曾經在日本士官學校以及德國軍校進修過,在這個時候我們很有必要說一個傳言,那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關於蔣百里在日本士官學校中獲得日本天皇佩劍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包括蔣百里在內的四名中國留學生與300名日本學生及南亞各國的學生展開了非常激烈的軍事演練角逐,最後在軍事考試結束後,蔣百里從眾人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第一名。

    獲得第一名的蔣百里也因此拿到了第一名獨享的天皇佩劍,而跟蔣百里同一期的蔡鍔獲得了第二名,至於第三名也是一名中國人,只不過日本人為了能挽回最後一絲面子,暗中操作將兩名日本學生名次提高了,將第三、第四名換成了日本學生,把本應該排名第三的中國人排擠到了第五名。

    這個故事雖然看起來很激奮人心,但在實際上卻有著很大的漏洞第一個漏洞就是蔡鍔和蔣百里並不是同一期的學生,蔡鍔就讀陸軍士官學校比蔣百里晚了一期,雖然二人在日本的同校生涯中有著很深厚的同學感情,二人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作為不同期的學生,他們是不可能放在一起考核的,所以這就是第一個漏洞。而第二個漏洞就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一名從來都沒有出現過授予天皇佩劍的獎勵,在當時所有期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生中,成績非常優異者會被獎勵特殊的懷錶紀念,而且這些懷錶都是日本陸軍大臣們授予的,跟日本天皇一點關係都沒有。

    真正會被授予天皇佩劍的只有日本陸軍大學前六名的學生,如果說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是所高中的話,那陸軍大學就是更上一個層次的大學。

    每一屆的陸軍大學軍事考核中只有獲得了前六名的學生才能獲得日本天皇賜予他們的軍刀榮耀,所以前六名也被人們稱之為的軍刀組。

    從這方面來看這個故事是有很大水分的,但這個故事只是後來人們為了塑造蔣百里的形象編造出來的,跟蔣百里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也不是他為了哄抬自己的身價自己而編造的謊言,所以我們也大可不必去貶低蔣百里的軍事理論水平。

    蔣百里的幕僚人生

    蔣百里後來前往德國軍校進修,德國在當時是比日本強盛先進很多倍的大國,教育水平自然要比日本的陸軍大學要高得多,所以從這方面來看,蔣百里的軍事教育水平也是極其高的,並不只是一名陸軍士官學校的軍事水平。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蔣百里都是真正的軍事理論天才,但是在蔣百里的一生中,他卻從未親自掌管過軍隊,他一直都是以大軍閥的參謀身份出現的。

    他先後在袁世凱、蔡鍔、吳佩孚等大軍閥手下擔任過參謀。

    但很多時候蔣百里的形象都有些類似於輔佐劉邦的張良,蔣百里雖然有著很高的軍事水平,可以制定出各種戰術以及大方略,但如果你真要讓他去親自指揮一支軍隊的話,他倒真不一定可能指揮得了,一個堂堂的軍事天才之所以遭遇到這樣的窘境我覺得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因。

    這個原因就是蔣百里的起點太高了,他回國沒多久就因為成為保定軍校的校長而失去了在軍隊底層指揮的經歷

    每一名有著出色領兵打仗能力的將軍都是在軍隊中慢慢磨合,瞭解了軍隊各方面才能成為真正合格將軍的,如果對軍隊的架構行動方面沒有進行過深入瞭解,那有再高的軍事理論才華也終將是紙上談兵,不打敗仗就已經算好了,更何談打勝仗?

    所以當蔣百里的學生一個個進入軍隊中摸爬滾打,最後成就名將身份的時候,他卻因為身份太高拉不下臉進入軍隊中磨練,最終使他失去了親自帶兵打仗的機會,這才在後來一直以幕僚的身份出現。

    而蔣百里之所以一直沒有獲得兵權,原因更加簡單了,那就是他性格問題,在很多時候,蔣百里都是更偏向於書生形象,而不是軍人形象的

    這也是他一直沒有進入軍隊中掌兵的原因,當一個個從日本陸軍土官學校留學歸來的同學或者從保定軍校畢業出去的學生們開始打拼天下的時候,蔣百里卻沒有那個心情,他將自己的更多精力投入了軍事理論研究中。

    在1917年擔任蔡鍔的幕僚時,因為蔡鍔在不久後病死,心灰意冷的他更是全身心投入了文人世界,與梁啟超、徐志摩等各大文化名人進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

    他也因此創辦了數個文人期刊,寫出了數本藝術史,他所主持創辦的一個期刊,在當時的影響甚至快要追上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雜誌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蔣百里都是以一個文人形象出現的,後來他更是前往了歐洲進行了考察遊歷。

    從這些方面來看,蔣百里都是無心在軍人世界開疆擴土的,而後來蔣百里再度出山的時候,此刻的中國早已經有大多數是他學生的天下了。

    蔣百里投靠學生而沒有獲得兵權的原因。

    就比如他剛開始出山投靠的吳佩孚就是他的學生,面對自己曾經的校長,大家覺得吳佩孚會給他什麼職位合適呢?

    如果給他兵權的話除非是將整支軍隊交給他掌管,不然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將會是非常不合適的,所以這個時候幕僚的身份就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至於蔣百里後來投靠的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人也曾都是他的學生,真要給蔣百里兵權的話,全部交給他又不可能,如果給的小又不好直接給他下命令,所以就直接乾脆不給了。

    所以說這就是蔣百里一直以來都沒有掌握兵權的原因,原因簡單到了極點,最主要就是因為他的起點太高了,他根本不可能會進入他的同學或者學生的部隊中聽從他們的命令列軍打仗,但換成幕僚就不一樣了,幕僚是出謀劃策,是給軍隊長官提意見的,根本不存在命令的情況出現,這就避免了尷尬,而第二個原因就是他根本沒有打平天下的志向,所以他就失去成為一名軍閥的機會,正是因為這兩個條件導致了蔣百里一生都沒有親自指揮過一場戰鬥,也沒有帶領過任何一支軍隊。

  • 3 # 梅花傲雪70

    應該是木秀於林吧!蔣百里先生作為中國著名的軍事學家,平生竟然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他曾經留學日德,學業優異。聲名遠揚。回國後擔任了北洋時期最著名的保定軍官學校校長,門下出了許多名將。甚至說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就是蔣百里學生之間的戰鬥也並不為過。蔣百里輔佐過大部分“稱霸”中國的軍閥。可惜就是沒留下一次經典戰例!蔣百里先生的軍事成就,主要是留在軍事理論和軍事教育上了。這大概也有蔣先生性格上的原因吧!蔣先生曾在任保定軍校校長期間,當著全校師生的面,突然拔槍自戕。原因眾說紛紜,卻極大的震驚了當時!由此看出蔣百里先生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人。同時他不是一個趨炎附勢的人。他與他的一個“登上龍位”的學生曾勢同水火,被學生投入牢獄。然而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卻摒棄前嫌,接替學生“陸大校長”職務,盡心為國民政府出謀劃策。這個學生就是另一個以“蔣校長”聞名的蔣介石先生。蔣介石以黃埔軍校起家,對“校長”位置的重要性,格外重視。蔣百里先生無緣掌握兵權,自然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了。蔣百里曾經寫下過著名的《國防論》論述了自己對形式實局的看法。這本書近幾年很火,因為據傳說,在這部書中蔣百里先生第一個提出了與日本要打“持久戰”的理論。持這種觀點的人恰恰證明,自己只是人云亦云,根本沒看過這部書。因為,此書中沒有這方面的論述。另外蔣百里在軍事學上的盛名,掩蓋了他的另一個身份。蔣百里絕對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主將之一。名氣不亞於胡適,徐志摩等。蔣百里的女婿是被美國人稱為“頂五個師”兵力的“國寶”錢學森教授。

  • 4 # 歷史軍魂

    蔣百里早年留學日本,1910年得到其士官同學良弼的提拔當上了禁衛軍管帶(營長),管帶雖然官不大,但是有兵權。清朝滅亡之後,北洋政府執政,蔣百里是浙江人,但任職大多在北京,且都是些閒職。近代軍隊的軍官來自三批,第一批是日本士官系;第二批是保定系;第三批是黃埔系。在民國蔣百里擔任過保定軍校校長,擅長於著書立說和軍事理論。即使有過軍職也是擔任出謀劃策的總參謀長職務。

  • 5 # 史論縱橫

    蔣百里先生骨子裡認為自己是一個文化人,而並非軍人

    蔣百里(1882-1938)是清朝末年的一個秀才,1901年的時候倒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當時很多中國軍閥都到日本去學軍事,但是蔣百里屬於最早的那批人。而且蔣百里的軍事學習生涯並未從此結束,而是在1906年繼續到德國留學。

    武昌起義後,蔣百里任浙江都督府總參議,1912年的時候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先後曾以顧問及參議的身份在袁世凱和黎元洪的政權下謀事。

    但是蔣百里與他的那些學生不同的是,蔣百里始終不能拋棄自己骨子裡的文人身份。在1913年的時候,曾在因為對學生未能盡責而開槍自盡(沒死)。

    在新文化運動時期,竟然決心放棄政治生涯,全力從事新文化運動,甚至著書立說,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戰將。

    軍事教育家與軍事學家的蔣百里

    蔣百里將軍在民國期間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作為保定軍校的校長,保定軍校作為北洋軍閥時期最有影響力的軍事學校,可以說為民國時期的軍屆提供了大量的軍官,包括,吳佩孚、孫傳芳、李濟深、白崇禧、唐生智等等都是他的學生。甚至就連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也是蔣百里的學生。

    從蔣百里的學生看來,蔣百里完全可以稱之為軍事教育家。

    除此之外,蔣百里還應該算是軍事學家,早在1933年赴日考察期間,就認為中日大戰不可避免,而且是最早認為中國透過持久戰可以打敗日本的戰略級構想,並且堅信中國一定可以戰勝日本。在日本全面侵華之前,蔣百里多次呼籲國民政府備戰,以及提倡發展空軍。

    所以,即使蔣百里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但是其三十多年間的軍事研究,應該可以稱得上為軍事學家。

    但是軍事教育家與軍事學家,都並非軍事家,這應該也是蔣百里始終沒有帶兵打仗的原因。

    蔣百里是軍事戰略家,而並非戰術家

    蔣百里提出的軍事思想在大家看來都是紙上談兵,其實,更重要的是蔣百里是軍事戰略家,而並非戰術家,一般帶兵打仗的都是戰術家,而戰略家只有一個就夠了。

    而戰術家一般是細化到各個戰場,兩者之間存在的差別不是一層兩層。而到戰術層面,還有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等等作戰單位,可以說,每一個作戰單位,使命和任務都不一樣,一個軍長是從基層單位逐步爬升上去的。

    當然,也有從戰術家提升到戰略家的,劉伯承將軍最後就從戰術家提升到軍事戰略家。

    因此,蔣百里將軍雖然是將軍,但並不是普通的軍人,隔行如隔山啊,如果蔣百里要指揮打仗,估計得從士兵開始做起。

  • 6 # 布夫舟

    因為蔣百里沒有親自指揮過一場戰役

    蔣百里是清末的秀才,民國時期的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從他個人的經歷來說,他更是一個文人。因為他大部分都是給某個大員擔任參議或者顧問之類的職位,比如段祺瑞、袁世凱、吳佩孚、孫傳芳、蔣介石。蔣百里青年時期就主編過《浙江潮》,同時他積極的參與過新文化運動,寫過《歐洲文藝復興史》,和胡適等人創辦了新月社,同徐志摩是至交。不過,他後來寫的《國防論》出版轟動一時,加上他擔任過保定軍校校長以及代理過陸軍大學的校長,所以才讓人覺得他是一個武人。

    蔣百里留日期間獲得天皇御賜的佩刀其實是謠傳

    因為蔣百里留學的是陸軍士官學校,在當時只有陸軍大學的優秀畢業生才有資格獲得。蔣百里在日本留學大概是1901年到1905年,當時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一名分佈是清野孝蔵、林桂、古莊幹郎、 窪津義雄、永田鐵山,筱冢義男。其中筱冢義男大概是我們最為熟悉,就是亮劍中的那個日本將軍。同時,陸軍士官學校的確出了很多中國的軍政要員,比如蔡鍔、徐樹錚、孫傳芳、閻錫山、何應欽、湯恩伯、程潛等等。

  • 7 # 子不語1972

    因為他只是趙括之流,紙上談兵而已!略其生平,除了當軍事教員和搞理論之外,從不帶兵,更勿論其有任何值得一提的軍功了!國粉吹噓他只不過是國民黨那些“軍神”,“名將”最後在內戰裡不是逃跑就是戰死,只好拉出一個早早死了的“戰神”來吹噓

  • 8 # 釣魚倌

    首先,軍閥們的猜忌和防備

    蔣百里將軍的軍事理論才華在軍界享有盛譽,甚至還獲得過日本天皇的佩劍,這佩劍可是隻給陸軍大學前六名的學生的,這麼大的名氣再加上他的軍事理論能力,使得軍閥們怕他功高蓋主,威脅到自己在軍中的地位,所以,只給他沒有軍事實權的職位為自己的私人軍隊服務。

    其次,教學式的軍事理論

    正是因為蔣百里將軍在軍事理論上有很高的造詣,所以軍閥們根據蔣百里軍事理論上的長處,給他參謀這樣的軍職,能更好的為軍隊的建設以及戰略戰術的發展和進步上出謀劃策,這樣一來也就不會把軍隊的實權交給蔣百里。

    第三,起點太高,缺乏基層基礎

    蔣百里將軍在軍中的起步很高,出國學成歸國後就在軍中任高階文職,像參謀和軍校校長這樣沒有實際兵權的軍職,所以在軍隊基層沒有基礎,舊式軍隊還特別注重裙帶關係和地域(老鄉)觀念以及地盤意識,而這些,蔣百里將軍都不具備,所以蔣百里將軍也就因為沒有軍隊的基層基礎而掌握不了兵權。

    最後,自身的原因

    蔣百里將軍的性格和頻繁的跳槽也使得他掌握不了兵權。蔣百里將軍性格耿直,甚至有些孤僻,因工作中的紛爭,為證清白便拔槍自殺,幸虧未中要害,這種不會轉彎的腦子和秉直的性格以及他在軍閥部隊裡頻繁的跳槽給軍閥們留下不能委以重任的印象,所以,不會把兵權交給他。

    當然,以上只是鏟屎官個人的思維對蔣百里將軍不掌握兵權的淺顯認知,也許,將軍本人只想教授,不願意參與到政治和軍事的複雜關係裡而已。

  • 9 # 度度狼gg

    兵權?蔣介石沒有殺他就謝天謝地了,蔣百里就任的是北洋政府的保定軍校校長,1925年曾經是直係軍閥吳佩孚的參謀長 ,後來又成為“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參謀長,國民革命軍在江南主要打的就是這兩個軍閥,等於說蔣百里是北伐軍的大敵。

    更正一下,百里是這位蔣先生的字,大名才是方震,即蔣方震字百里,許多答友想當然地搞反了。

    這還不算,作為北洋一脈的重要人物,蔣百里還曾經以老師的身份,在1927年指導保定一期的唐生智反桂(彼時桂系把持南京政權),1929年又起兵反蔣,是湘軍唐生智倒臺前的主要幕僚,兵敗後被捕入獄。蔣介石之所以沒有殺他,一是清望,二是名望,三是同鄉,四是惜才,其實這都不是主要的。

    關鍵在於蔣百里只是軍事教育家、軍事思想家,但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家。他輔佐孫傳芳大敗,輔佐唐生智先敗於白崇禧,再敗於蔣介石,事實勝於雄辯。

    這也是蔣介石不授予其兵權的第一個原因,具有一定戰略思想頭腦不代表就能成為優秀的軍隊統帥 ,蔣百里也確實沒有獨自指揮過任何一場戰役,若用“紙上談兵”這四個字又顯不尊重先輩,事實是,他更合適於做一名高參,而不是統兵一方的大員,蔣介石也確實這麼做了,二蔣和解後委任其為“軍事委員會高階參議”。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前,蔣介石出資,囑蔣百里以其私人代表身份赴日本考察遊歷,他帶回了中日必有一戰的結論,為國民政府備戰爭取了時間。

    第二個原因,在黃埔系將領還沒有成長起來之前,保定系軍官團是國民黨軍隊上層的重要成分,如果第二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被授予重要軍職,這些將領們到底該聽哪個蔣校長的?考慮到他曾經反對過蔣介石的經歷,黃埔軍校校長是不得不防的。

    八大金剛裡顧祝同、劉峙、陳誠、張治中、錢大鈞、陳繼承都算是蔣百里的學生,一旦有了異心,你叫蔣介石如何是好?在軍隊將領控制這個層面上,蔣介石是非常看重的,他悍然殺害黃埔軍校教育長鄧演達,就是擔心黃埔學生出現兩個陣營,那他的軍隊就亂套了,蔣百里依然。

    抗戰爆發後,陸軍大學由南京內遷(1932年自北平遷來)四川,由於成都人滿為患且距離戰場過遠,又決定遷往黔桂交界的廣西宜山,蔣介石為專心指揮戰事辭掉了一切兼職,1938年10月任命蔣百里為陸軍大學代校長,掌管這所當時中國的最高軍事學府,這也是蔣百里最合適的位置,不料天妒英才,僅一個月後蔣百里便病逝了。

    蔣百里生前與蔣介石最後一次晤談時,提出了在中國第二地理稜線與日軍對峙的構想,並認為應以湖南為重點地域,這是他對所著《國防論》的實時補充,蔣介石也確實聽進去了,一直在湖南佈署重兵,這也是蔣百里先生對抗日戰爭所做的最後一次貢獻。

    陸軍中將,追晉陸軍上將,“中國三個半軍事家”的版本很多,客觀地說,不太認可蔣百里先生上榜,軍事理論婓然,軍事實踐幾無。

  • 10 # 一枚明粉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他的時代過去了,孫傳芳、吳佩孚、段祺瑞都沒有;第二、蔣百里本身就打仗不行,且長期與蔣作戰。

    蔣百里是一位軍事教育家、軍事理論家,他確實有很強的戰略眼光,保定軍校培養的學生除了政治信念缺乏外,軍事技能、戰略眼光整體確實高於其他地方。

    但不可否認蔣百里長時間與國民黨心不在一塊;且他的軍事指揮能力一般。

    1、北洋時代過去

    大時代的變動,如果不隨時代選擇,就會被拋棄。開府洛陽的吳秀才,北洋三傑的段祺瑞,東南五省的孫傳芳都曾經叱吒風雲,擁兵數十萬。在南京國府確立後,都如過眼雲煙,身邊再無兵馬。

    (先後做過吳佩孚、孫傳芳的參謀)

    如果選擇到了南京國府陣營就會好一些,魏益三、鄒作華、石友三就依然有兵將地盤。

    護國戰爭中做蔡鍔的參謀,黎元洪時代任高階顧問,在搞了數年文化學術後,出山擔任吳佩孚、孫傳芳的參謀長與國民革命軍作戰。這自然難以引發北伐軍的好感。

    2、軍事能力確實一般

    軍事理論家的蔣百里在作戰中表現並不突出,做吳佩孚的參謀長,並無顯著政績;之後做孫傳芳的參謀長,被北伐軍連連擊敗。值得一提的是這期間他救了老鄉、學生的陳儀。

    在之後擔任唐生智的餐謀長,兩次起兵,均以失敗告終。

    (軍事能力確實一般)

    這兩大原因很難讓給以兵權。其實文人氣太重的人就不適合掌握軍權。但研究參謀確實有優勢,他去日本、歐洲的調研成果確實是優秀的決策資料。

    (好的決策資料)

  • 11 # 史之策

    一位文采斐然的軍事學家,文武界皆有涉獵和摯友,曾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年度考核中位列第一。回國後出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培養出眾多國民政府的將帥,後又是國民政府對日作戰計劃的設計者。對於這樣的人,多疑的蔣介石敢將兵權交給他?

    且蔣百里從日本學成歸來,先後為諸多軍閥統領作軍事參謀和顧問,比如袁世凱,黎元洪 ,吳佩孚,孫傳芳等。

    曾輾轉於眾多握有軍權的將領之間,這樣人脈與才華並存的人,蔣介石會放心交給他兵權的可能性極小。

    還有另一事件。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曾在蔣百里的規勸下加入國民革命軍的湘軍唐生智,趁機發展自己的勢力。

    這個唐生智可是蔣百里的得意門生啊,結果沒能逃過蔣介石的法眼,被他削去兵權。

    蔣介石難道不會想“這可是蔣百里教出來的學生,怎麼如此膽大妄為”嗎?

    可唐生智被削後蔣百里仍出手相救,在蔣介石面前為他求情。這縱然是因為蔣先生疼愛學生,可難免不會引起蔣介石的不滿與懷疑。

    更甚的是,唐生智日後養精蓄銳,於1929年意欲起兵反蔣,還徵詢恩師蔣百里意見。蔣百里竟然也沒有含糊,直接給出“東不如西”的建議,想讓唐生智擴軍西北。但唐生智並沒有聽取他的建議,最後果不其然,空有勇氣的毛頭小子還是被蔣介石兩三下除掉了。卻連累了蔣百里,估計一句“東不如西”又讓多疑的蔣介石對蔣百里更加猜忌了。

    與“逆賊”通訊意圖謀反,蔣介石要殺他也不是不可能。但蔣介石並沒有殺他,而是在第二年將他抓捕入獄。

    以蔣介石的小聰明,他不會不知道蔣百里擁有超人的軍事才能。一方面蔣介石對他極其欣賞,想讓他忠心於國民黨,為他蔣介石辦事。

    一方面蔣介石又忌憚他的能力,擔心自己一旦交給他兵權,日後極有可能成為敵對雙方,若是這樣,那現在交給他兵權無異於給自己挖坑。

    要知道,蔣百里的志向從來不是為誰賣命,而是為國效力,力求國家獨立,民族富強。他年少時就曾立志報國。所以他才會在那麼多不同的將領門下當參謀。

    在“惜才”又“妒才”的心理下,蔣介石在1933年命蔣百里前往日本,擬定國防計劃,以備中日大戰。1935年又被聘為軍事委員會高階顧問。

    在1937年終於著成大作《國防論》。扉頁題詞是:

    “ 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足見蔣百里愛國之心。

    蔣百里還總結出了三條對抗日軍的法寶:

    第一,不畏鯨吞,只怕蠶食,主動地實施全面抗戰;

    第二,主動出擊上海日軍,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

    第三,用空間換時間,同日軍打持久戰。

    根據日後中日雙方作戰情況來看,蔣先生所說可謂字字珠璣。可以看出蔣介石為何在明知他曾幫助唐生智謀反,卻依舊任用他為軍事顧問的原因。

    同時不可否認,蔣百里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學家,卻不是一位合格的軍事家,他的軍事領導能力確實一般。

    之前在孫傳芳等人手下做參謀顧問,幾次起兵幾乎都是以失敗告終。

    理論上的巨人,卻是實踐上的矮子,怎麼放心把兵交給他帶。也許蔣百里的實戰能力弱也是他始終沒有兵權的原因吧。總結來說,首先蔣百里將軍在軍事理論方面確實才能卓著,但實戰能力實在缺乏,最適合他的職位確實是高階參謀。其次蔣介石對他的猜疑和忌憚也是他始終沒有兵權的原因。

  • 12 # 曉帆輕舟

    這個現象挺正常的,不必做太多的詮釋。

    蔣百里本就是學者型的軍人,文化造詣非常深,曾經出過著作《文藝復興史》。

    在軍事領域,他最喜愛、得心應手的並不是帶兵,而是:作為軍事學家和軍事教育家發揮作用。他的主業和強項是在這個領域,當總參議、軍事顧問、軍校校長(保定軍校、陸軍大學),在軍事謀略領域著書立說(《國防論》……),為持久抗戰建言獻策,而不是直接充當軍事將領,指揮大軍衝鋒陷陣。

    蔣百里從登上中國軍事舞臺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是以軍事幕僚、軍事教育家、軍事戰略研究家的身份展現風姿,也就無所謂“有沒有兵權”。

    試想,假如蔣百里的主業是頻頻領兵作戰,世間多了一個將領,卻少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傑出軍事謀略家,豈不是更遺憾?

    既是如此,網民們就無需納悶蔣百里為何“沒有兵權”。

    軍事家不必都是指揮員,在戰略運籌、軍事研究、軍事人才培養等領域,同樣是軍事家的大舞臺。

    例如,提到張治中將軍,人們談得較多的是領兵打仗的一面(32年淞滬抗戰、37年淞滬會戰……),其實,張治中在看不見的戰線——黃埔軍校軍事人才的培育方面,長期做了許許多多的工作,擔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俗稱黃埔軍校)教育長(也就是常務校長)長達九年,為全面抗戰輸送很多人才,軍事教育方面的功勞非常大,甚至超過他作為將領的一面。

  • 13 # 沉墨I方之城

    軍事人才不單單是領兵打仗,也不單單是紙上談兵做做參謀,最厲害的軍事人物往往是極具戰略眼光,蔣百里就是一極具戰略眼光的軍事天才。

    蔣百里對於中國近代軍事史來說絕對是不能不提及的軍事天才,雖然他沒有領兵打仗,更沒有直面前線,最多也就是給一些北洋軍閥做做參謀什麼的,而且還往往負多勝少。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軍事地位。

    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家們分為幾種

    一種是項羽式的,自己能上場單挑,整體作戰也有一定的大局觀,比如他三萬精兵破章邯的鉅鹿之戰,這種軍事將領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抓一大把,霍去病、陳慶之、常遇春、李文忠等等。他們是透過一勇之力,抓住戰爭的終極目的,並直擊目標,達到迅速解決戰鬥,並能影響戰爭的結局。

    一種是孫臏、衛青、徐達,近代的粟裕、薛嶽等,他們更擅長戰役制定和執行,能直面整個戰役的關鍵點,抓住戰爭勝負的節點,並以此制定戰術,比如孫臏的圍魏救趙,薛嶽的天爐戰法等等,這群將領是智謀型的將領,可以根據戰場的變化和戰爭的程序做出非常靈活的變化,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另外將領就更高深,他們可以透析戰爭的本質,看清戰爭的根源,並更加參戰雙方的綜合實力對比,解析整個戰爭的發展和規律,能夠非常清楚的認識到軍事戰爭對雙方國力發展的程序。他們這群人最具全域性感,對戰爭的感悟已經超越了戰爭,對戰爭的把控發展到了對政治、經濟、文化的對決中了。歷史上這樣的將領不多,近代蔣百里算一個。

    蔣百里是一個戰略的天才,他在對具體戰役和戰術上,可能沒有普通將領有經驗,畢竟領兵機會沒有,鍛鍊機會不大,但他對中國整個的抗戰戰略卻極具戰略眼光,不但提出了以空間換時間,堅持持久戰的整個抗戰戰略,更是從軍事理論上指出了中國必贏的抗戰之策。

    這樣的軍事人才是沒有必要去統領兵權,去做一城一邑的爭奪的,作為國民政府的領袖蔣介石也很清楚蔣百里的作用。一部分是對蔣百里的不信任,畢竟蔣百里與蔣介石不是一條路的人,但同時作為中國人,他們都對積極抗日起了重要的作用,蔣介石也是採納了蔣百里的整體抗戰策略的。

  • 14 # 是阿維啊

    章士釗先生在《挽百里》詩中曾有這麼一句話“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可謂是中肯論斷,說出了蔣百里亦文亦武、半文半武、不文不武之尷尬人生。

    蔣百里先生是民國的一位奇人,他的一生擔得起“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精美”。他留學日本陸軍軍官學校期間,超越眾多同學,榮獲第一名,贏得了日本天皇贈予的配件,讓許多人“瞠目結舌”,中國人從日本學校奪取最高榮耀,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蔣百里先生涉獵廣泛,他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兩件作品,一是國防論,一是歐洲文藝復興史。前者的種種觀點在抗日戰爭中已經得到了確認,後者是“民國學術文化名著”系列之一,當年蔣百里寫完此書請梁啟超作序,沒想到梁啟超的序寫的比原書還長,此書之水平可見一番。

    如此大才為何蔣百里一生卻沒能掌握兵權呢,終其一生,蔣百里的地位大概也就終止於“保定軍校”的校長,位不配德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人!

    蔣百里沒有能夠掌握兵權 ,主要是跟錯了人,站錯了對,蔣百里從政的開始是在北洋政權,北洋倒臺以後,自然就得不到國民政府的青睞了。1938年11月4日夜9點50分,因心臟麻痺症逝世。時年57歲,抗日壯志未酬。

  • 15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說說蔣百里將軍是何許人也。

    蔣百里,名方震,1882年出生,浙江海寧人。為清末秀才、民國時期聞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1901年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1906年留學德國。19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1937年出版了軍事論著集《國防論》。蔣百里將軍最為著名的就是對日本軍隊侵華後形式的預測,從而為蔣介石擬定抗日戰爭戰略,事實也證明,日本正是按照蔣百里將軍的指揮,老老實實自東向西,推進到湖南,這以後墮入我國泥沼式的持久戰中不能自拔,直到屈服

    那麼如此優秀而又忠於國家的人,為何一生都沒有兵權呢?小編以為原因有二。其一,蔣百里與蔣介石有私怨

    蔣百里是中山先生的戰友,對於蔣介石的獨裁統治一向反感。1931年,老蔣命令隱秘槍殺鄧演達,引起蔣百里無限傷感,“跟隨孫中山先生的鄧演達昨日已被殺戮,不知明日是否輪到我?如今世道是無理可言的。”因此話,蔣百里為蔣介石所忌恨。於是蔣介石將其收押。眾所周知,蔣介石可不是一個大氣的人,雖然後來在李本源,唐天如,陳銘樞等國民黨元老四方奔波下,蔣介石最後釋放了蔣百里,然而這也就是老蔣的極限了。

    其二,蔣百里不是國民黨嫡系

    蔣百里的地位很獨特,這個孤單的將軍不是共產黨,也不是國民黨嫡系,資格比蔣介石老,才華橫溢卻又堅毅不撓。注意,蔣百里既不是共產黨也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那麼國共雙方都不可能給予這樣一個人兵權,這就是蔣百里雖為上將,卻一生無兵的原因。

  • 16 # 沉沉相殷

    兵權不能交給不可靠的人,不能交給沒有軍事指揮才能的人,比如李德巴普洛夫李神通王世充保盧斯蔣百里楊傑黃維張學良唐生智趙括陸機等人,他們沒有實際經驗會談理論,一打仗就露餡。

  • 17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蔣方震,字百里,生於1882年,浙江省海寧人,清末秀才,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文學家、戰略大師。1901年前往日本留學,在日本士官學校時,輕鬆拿走了第一名,帶走了代表第一名的天皇佩刀,讓日本不得不改變士官學校入學規則。隨後又到德國留學。

    如果說日本留學讓蔣百里瞭解了日本人,為後來他制定抗日戰略奠定基礎,那麼留學德國是他人生的昇華,也是他與當時的中國社會格格不入原因。

    蔣百里對日本的軍事評價並不高,對日本的狼子野心早有了解,知道日本一定會侵略中國。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初,蔣百里就著書立說讓國人提防日軍侵略,當時日本政府是很多軍閥的後臺,很少有人能想到這點。也是在二十年代蔣百里最早就針對日本侵略制定以三陽(洛陽、襄陽、衡陽)為支點國防戰略縱深防線論。中國的抗日戰爭的程序,基本與蔣百里論斷相合。特別是他經典那句話“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因為日本人不懂中國文化!”

    蔣百里從軍是歷史的誤會,他骨子裡就是個文人,大多數人記得他寫的《國防論》,他還寫了《歐洲文藝復興史》,創辦綜合性雜誌《浙江潮》。這位晚清的秀才,到日本後又拜梁啟超為師,後來和梁啟超一起參加新文化運動,是新文化運動中的干將。

    蔣百里深受德國軍事思想影響,他的目標在《國防論》裡就表明了,想要學習德國建立一支屬於國家的國防軍。當時的中國正是軍閥林立的時候,過於理想化建軍思想在當時環境下根本無法融入,甚至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能夠支援他建立國防軍的人,也只有要統一中國的袁世凱,所以袁世凱讓他出任保定軍校的校長。一心要透過保定軍校建立國防軍的蔣百里受到了陸軍部長段祺瑞等人的掣肘,該給的撥款未給。結果剛烈的蔣百里在保定軍校兩千學生面前開槍自殺,以示抗議!

    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蔣百里想要成為一方諸侯,建立自己的軍事力量並不是很難,但是這和他想要建立國防軍的思想不符,都被他放棄了。日本留學歸國以後,作為當時緊缺人才,又是第一名的成績,還是浙江人,浙江巡撫張曾敖想要他來編練浙江新軍。中國後來叱吒風雲蔡鍔、閻錫山等人都是這個時候編練新軍起家。蔣百里認為浙江編練新軍只是用於防止內亂,與國防無關,毫不客氣的寫信給回絕了。信中說:“天下以不教之民,授之以不祥之刃,而教之殺人之事,吾恐今日唯恐其無者,他日將唯恐其有之。”

    從另一位蔣校長的經歷,我們知道一個人要是有私心,在軍閥混戰的時代,透過一座現代的軍事學校掌握學生,可以掌控天下。只是蔣百里校長想要透過保定軍校建立現代化的國防軍隊,不是兵隨將有的軍閥勢力。他要求保定軍校的學生為建設國家國防力量而認真學習,學校面貌為之一新。自覺沒有兌現對學生的承諾,蔣百里以自殺來表示對現實的憤慨。(蔣百里自殺的原因有很多傳聞,但是他自殺為公是無可置疑的,人格魅力在民國軍界獨樹一幟。)自殺事件後也許是對北洋政府的失望,蔣百里在袁世凱、黎元洪政府擔任參議、顧問等閒職。蔣百里後來更多的追隨老師梁啟超投入新文化運動,著書立說了,直到二十年代開始研究日本侵略。

    書香門第,藏書世家出身的蔣百里對自己的定位更像過去的文人士大夫在軍隊的位置軍師,現代叫法參謀長。他出任過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等北洋軍閥的參謀長,幫助他們與北伐軍、蔣介石開戰。(國民黨是以黨制軍,要建立“黨軍”,蔣百里出身北洋,想要建立是德國式的國防軍。除了蔣介石認為蔣百里資格老難駕馭外,雙方建軍思想的差別也是原因。)

    蔣百里在北洋軍閥中地位非常尷尬,和一般聽從上司,為上司的想法出謀劃策的參謀長不同,蔣百里太有他自己的思想了。作為吳佩孚的參謀長蔣百里力圖建立一個反奉大聯盟,除掉張作霖的奉系軍閥。而吳佩孚跟馮玉祥有深仇,瞞著蔣百里派人聯合張作霖一起夾擊馮玉祥的國民軍,蔣百里憤而辭職,由此吳蔣兩位秀才將軍分道揚鑣。北伐軍此時也想邀請蔣百里出任參謀長,只是蔣百里認為自己剛離開吳佩孚就投身反吳陣營,是反覆小人行為,所以他去了孫傳芳處。在孫傳芳那裡蔣百里聯合了丁文江、陳儀等人力促吳佩孚、孫傳芳與北伐軍合作反對奉張。孫傳芳和北伐軍開戰,蔣百里給孫傳芳建議,乘北伐軍在兩湖與吳佩孚作戰,可出兵斷其後路,孫傳芳沒聽。接著蔣百里告訴孫傳芳北伐軍現在士氣正旺,因堅壁清野避其銳氣,孫傳芳還是沒聽,結果被北伐軍擊敗。跑到學生唐生智那裡,蔣介石及國民黨崛起,蔣百里勸唐生智與蔣介石合作。野心勃勃的唐生智不聽勸,起兵反蔣,戰敗下野。連累蔣百里入獄不說,由此讓蔣介石產生誤解,也是後來一直沒有領兵的另一個原因。

    蔣百里是一個文人情結很重的人,在軍隊裡也是充當一個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之外的謀士型人才。偏偏他又不是一個揣摩上峰心理,有著強烈個人主張思想的人,即使滿腹經綸,屢出奇謀妙計,但在民國這樣的軍閥混戰時代,顯得與時代那樣的不相匹配。

  • 18 # 今兒影視

    這要從兩個人恩怨開始。蔣百里與蔣中正同是浙江人,但不同族。早年蔣百里追隨梁啟超,矢志推翻袁世凱,晚年與蔣介石共事,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滲透在許多歷史事件之中,並從這個側面反映著一段歷史。“我沒有刮地皮,沒有錢出國!”蔣百里,名方震,1882年出生浙江海寧,為清末秀才。胸懷報國志,投筆從戎,1901年東渡扶桑,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蔣百里學成回國,投身革命活動,訓練新軍,於1912年冬出任保定軍官學校首任校長,他的學生中有後來成為“國民政府”將帥的陳銘樞、唐生智、方聲濤、劉文島、張治中、陳誠等。蔣百里將軍一生研究對日作戰,1923年即斷定中日將來決戰之地為平漢線以西的襄陽、洛陽、衡陽,他所作的《國防論》成為指導當時中國軍隊對日作戰的方針。大革命時期,蔣百里勸得意門生、湘軍唐生智率軍投入“國民革命軍”。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寧漢分裂。唐生智乘機發展自己勢力,幾起幾落,最後被蔣介石削去兵權,經蔣百里力保,才得以東山再起。1929年秋冬,唐生智欲起兵反蔣(中正),密電老師徵詢意見。蔣百里回電中有“東不如西”一語,其意勸他仿效清代名將左宗棠向西北地區發展。唐生智剛愎自用,沒有采納蔣百里這一戰略。他聯合許多雜牌軍將領,於同年12月5日通電全國,勸蔣介石“下野”。同時出兵直指南京。蔣中正立刻命令上海軍警查抄唐生智駐滬總部,幾天後又闖進蔣百里住宅,從他家裡搜出一架無線電臺、密碼本和一份致唐生智電報稿。蔣介石誤以為電報中“東不如西”一語是針對他的,命上海派6名便衣跟在蔣百里身邊,名為“保護”,實為不讓他自由活動。1930年元旦,上海市市長張群登門勸說蔣百里出國,避一避風頭。未料,蔣百里斷然拒絕:“我為什麼要亡命?我沒有資格亡命!”張群碰了一鼻子灰,拂袖而去。幾天後,門生劉文島來訪相告:“老師,目前你處境險惡,我看你還是出國安全,早走為好。”不料蔣百里怒目圓睜,拍著桌子說:“我沒有刮地皮,沒有錢出國!”劉文島說:“聽說上海當局答應發給你路費5萬元。”蔣百里餘怒未消,以鄙視的口吻,堅定地說:“別人的錢我不要,我沒有犯法,不會離開上海。看他蔣中正把我怎麼辦!”在監獄遇到了鄧演達元月6日,唐生智兵敗,化裝逃走。一週後,蔣百里被解至杭州,監禁在西湖蔣莊。不久,蔣百里被押解南京,關在三元巷總部軍法處待審,與鄧演達、居正等同關一處,結為難友。蔣百里若被軍法會審,他的罪案成立,必判死刑無疑。幸虧時任軍政部次長陳儀將軍暗中相助,以“拖”的辦法使軍法會審延期舉行。陳儀與蔣百里曾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受訓,且是志同道合的好友。陳儀為人正直、仗義,1915年曾透過蔣百里、張宗祥通風報信,催促蔡鍔逃出天津,避開袁世凱的追殺(當時袁世凱命陳儀帶兵追蔡鍔)。這位陸軍上將同時還是徐志摩的密友,西方美術史專家,若是談他的傳奇,得用一本書來寫。1932年出獄,此次牢獄之災因為蔣百里不肯替蔣介石作說客勸說學生唐生智投降而成,當時徐志摩等紛紛自願前去一同坐牢。反蔣的鄧演達關在蔣百里對面牢房裡。蔣百里同情鄧的遭遇,偶爾與他交談幾句。鄧演達與其夫人的通訊,均由蔣百里的前來探監的4個女兒輪流傳遞。1931年11月間,蔣中正下令秘密槍殺鄧演達,引起蔣百里無限傷感,他對探監的摯友張宗祥說:“追隨孫中山先生的鄧演達昨日已被殺害,不知明日是否輪到我?如今世道是無理可言的。”然而,蔣百里門生將帥滿天下,蔣中正殺他徒失人心,所以一時還下不了決心。李根源和一些國民黨元老曾具呈保釋蔣百里,文中有“外侮亟,將才少”之語,蔣介石陽奉陰違,當面批了“照準”兩字,背地裡卻密令“拖”而不辦,久無下文。蔣百里的好友唐天如四方奔走,催促蔣的學生陳銘樞等出面保釋蔣百里。陳銘樞時任國民黨“行政院代院長”兼京(南京)滬衛戍司令,在軍政界舉足輕重。他見時機已到,便進言蔣中正,力保蔣百里。蔣介石也就順水推舟,於1931年12月中旬釋放了蔣百里,他還假惺惺地說:“我蔣某人寬宏大量,不計前嫌。”“西安事變”中的蔣百里與蔣中正1936年冬,蔣百里奉命考察歐洲軍事返國,飛赴西安向蔣中正彙報。不料次日拂曉,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當天,住在西安西京招待所的蔣百里與陳誠、蔣鼎文等十多名蔣系軍政大員同被羈留。在押的蔣系大員都反對“兵諫”,不肯在8項主張通電上簽名。唯有蔣百里對張學良說:“我佩服你們的膽魄,贊成你們的正義勇敢行為!”次日上午,張學良派專車將蔣百里送到楊虎城私宅居住,待以上賓之禮。蔣中正被囚,張學良多次拜見,勸他同意8項抗日主張。蔣很頑固,毫無商量的餘地。此時親日派何應欽調兵遣將,欲派飛機轟炸西安。若西安被炸,可能危及蔣介石的性命。東北軍少壯派見蔣系大軍壓境,兵臨潼關,一個個怒火中燒,竭力主張殺掉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眼看大戰一觸即發,非常焦急。情急之中,張學良想到了蔣百里,認為他威望甚高,又是無黨派人士,是出面調停的最理想的人選。張學良對楊虎城說:“蔣百里德高望重,請他出面斡旋,局面可能改觀。”蔣百里聽了張學良的請求,不假思索地說:“如果你覺得有這個必要,我可以照辦。”他原來就主張和平解決,因而一口答應。1936年12月16日傍晚,張學良陪同蔣百里,來到軟禁蔣中正的新住處西安金家巷一所軍官私宅。蔣百里一進門,蔣介石立刻笑臉相迎,欠身握手,請他坐在床邊沙發上。蔣百里比蔣中正大5歲,且是中國近代較早的軍校保定軍官學校首任校長,所以蔣中正對他很尊重。張學良自行退出,二蔣關起門來密談。蔣百里不急於引入正題,拐彎抹角地說:“我剛從國外考察回來,訊息比較靈通。目前日本海軍和陸軍為侵華而互相爭功,日本天皇已秘密接見過陸軍大臣,看來明年(1937年)一定會大舉入侵我國!”言下之意,你蔣中正要“安內”已來不及了。他還引經據典,敘說中國歷史上亡國之痛,當“兒皇帝”均無好下場的教訓。蔣中正聽後,心有所動,蔣百里遂將話題轉入解決“西安事變”的對策,他提醒蔣中正:“中央軍不能急攻,更不能用飛機轟炸西安,否則會危及你的生命。為保持元氣,應避免內戰,以和平解決為好。”他們先後兩次密談,加之當時各方面的工作形成的抗日大趨勢,使蔣中正態度漸漸轉變。他親筆書寫兩封信,一封交宋美齡,一封交何應欽,致何函裡明確指出:“星期六日以前,萬不可衝突,並即停止轟炸。”派親信蔣鼎文搭機將信送至南京。宋美齡接信後,由宋子文等陪同,飛赴西安。這時蔣百里向蔣中正建議:“中共方面竭力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委員長不妨找周恩來談談。”蔣中正沉思一會兒,點頭贊同。此後,蔣百里對此事就不再介入。事後,蔣中正的《西安半月記》曾較詳細地記載了蔣百里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的作用。兩蔣之間關係微妙蔣百里受中日甲午之戰刺激很深,矢志抗日救國。1937年之初,他奉蔣中正之命,秘密考察南北防務,從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到湖南、湖北、廣東,長途跋涉,風塵僕僕,奔波萬里。爾後接受蔣中正的委託,登廬山,為暑期訓練班各省高階將領授課。講學期間,他把一生的軍事著作和講稿,精選修訂,編成一冊《國防論》,全書洋洋10萬言。當時正值抗戰前夜,敵強我弱,國民黨內恐日心理相當嚴重,蔣百里卻在卷首寫道:……千言萬語,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國防論》的影響遠及海外,二戰期間,名將艾森豪威爾、蒙巴頓等人曾多次引用蔣百里《國防論》的有些論斷來闡述戰局。蔣中正雖很器重蔣百里,但從不授予他兵權。1938年秋,蔣中正任命蔣百里為中國最高軍事學府陸軍大學代理校長,仍由自己兼校長。蔣百里隨校攜全家搬遷,取道湘桂。事必躬親,心力交瘁,因操勞過度,罹病於11月4日在廣西宜山與世長辭,年僅57歲。噩耗傳來,舉國震悼,重慶各界舉行公祭,蔣中正親臨主祭。“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贈蔣百里為陸軍上將。抗戰勝利後,蔣百里遺體遷葬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南山公墓。1971年,蔣百里的侄子蔣復璁(曾任中央圖書館館長、臺灣故宮博物院院長)和薛光前主編《蔣百里先生全集》,由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蔣中正親為題簽。此舉表示出了他對蔣百里先生的複雜心態。

  • 19 # 新知傳習閣

    關於蔣百里最傳神的是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說,1905年蔣百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時,奪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按照當時學校的規定,第一名將取得日本天皇御賜佩劍,這讓同期畢業的日本學員非常沒有面子。還有更傳奇的情節,說第二名是張孝淮,第三名是蔡鍔。前三甲中沒有一個日本人,大大提振了中國留學生計程車氣。

    第二個故事是說,蔣百里先生為中國抗戰編寫的《國防論》使中國軍隊在二戰時期的戰略指導方針,提出了論持久戰的理論框架。因此有人說,蔣百里先生一個人打敗了日本人兩次。

    透過對蔣百里先生生平的梳理,我們不難發現,他一生沒有直接指揮過部隊。1901年他在當地官府要員的支援下,前往日本留學。1906年,他又到德國留學學習軍事。1912年擔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校長。1925年之後相認擔任吳佩孚和孫傳芳的總參謀長。1927年和1929年又為唐生智出謀劃策。1933年奉蔣介石之命前往日本考察,制定對日作戰計劃。1935年被聘為軍事委員會高階顧問。1936年,提出了建設中國空軍的主體構架。1938年,擔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一個月後後就去世了。

    蔣百里先生雖然沒有直接指揮過軍隊,但他為中國培養了非常多的軍事將領。蔣介石手下的8大金剛,有6個都出自於他的門下。這些人都在北伐和抗戰期間立下赫赫戰功,黃埔軍校的教官中也有不少是他的弟子。

    作為當時中國知名的軍事戰略專家和軍事理論學的頂尖人物,蔣百里一生沒有直接指揮過軍隊作戰。也可以說他沒有直接掌握兵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蔣百里先生早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創辦過一個雜誌叫《浙江潮》。雜誌的發刊詞有蔣百里親自撰寫,情文並茂,慷慨陳詞,在當時被廣為傳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他在骨子裡是一個文人。章士釗這樣評價他,談兵稍帶酸儒氣,入世偏留狷介風。也就是說他適合做戰略,當參謀,但不適合制定戰術,指揮一線作戰。

    1921年蔣百里還出版過一本書《歐洲文藝復興史》,梁啟超看後大為驚歎。1923年,他和胡適一起創辦了新月社,並和徐志摩成為忘年交。他的文學才華和他的軍事戰略思想交相輝映,終生都流淌在他的血液裡。

    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蔣百里身上的文人氣質太濃。在當時的中國,指揮軍隊需要有多方面的素質,要能駕馭住手下的軍官,又要有一線訓練軍隊的經驗。指揮能力就更不用說了,還要能夠根據戰場形勢迅速作出正確判斷,調整戰術部署。

    蔣百里大概是不屑於做這些事的,這也決定了他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軍事將領。當然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軍事戰略級的專家,因此曹聚仁先生在為他寫評傳時,謹慎的稱他為軍事學家。

    蔣百里先生曾經在國外留學學習軍事多年,又在保定軍校擔任校長,保定軍校的訓練模式和教材都打下了他深深的烙印。如果給他足夠長的時間,讓他來鍛鍊軍事指揮能力,他應該也是足以能夠勝任的。但當時多變的政治軍事環境,不允許也沒有可能給他打怪升級的機會。

    蔣百里在當時軍界的名聲太大,這一點也為當時的那些軍閥非常忌憚。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這些軍閥大佬,都願意聘請他為參謀長或者顧問,讓他擔任高階幕僚,但都不願意讓他掌握實際兵權。說白了就是擔心他利用自己的名望,擁兵自重自成一派。

    民國時期社會動盪,政治人物和軍官非常容易在各派軍閥之間來回投靠。為了儘量避免這些風險,他們用人非常強調忠誠性,選擇範圍一般限制在同鄉、同學、朋友、親戚這樣一個狹窄的範圍內。能力讓位於忠誠,卑躬屈膝這種事是蔣百里做不出來的,這也讓任何一個軍閥都不敢輕易相信他,更不敢重用他。

    黃任之這樣評價他: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這句話點出了蔣百里身上的問題,文人氣質太濃,為人孤傲任性,缺少殺伐立斷的銳氣。他作為一個參謀人才綽綽有餘,直接指揮作戰,恐怕又是一個趙括馬謖。

    1937年,蔣百里的《國防論》發表。他在扉頁裡這樣寫道: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他曾經反覆對比過,中日之間的軍事力量,懸殊太大。但他堅信,中國軍隊只要利用好縱深,用時間換空間,就必然能把日本拖垮,能堅持到勝利的那一天。

    蔣介石多次向他求教,他都這樣迴應:對日本人不要抱任何幻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投降。這一條貫穿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始終,儘管在抗戰最危機的關頭,蔣介石曾躲在廁所裡邊痛哭,但也沒有動搖過堅持抗戰的信心。

    1938年,蔣百里又向蔣介石進言,希望他能夠把湖南當做中日對決的主戰場,派出要員儘早做準備。後來薛嶽將軍在湖南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軍,從1939年到1944年沒讓日軍前進一步。雖然在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中,湖南被日軍攻陷,但也消耗了日軍的幾乎全部資源,讓日軍沒能再前進一步,成功的把抗戰拖進了1945年。

    蔣百里的女兒蔣英是一位高音歌唱家,蔣英的丈夫就是中國知名的科學大師錢學森。蔣英繼承了他父親的文藝細胞,後來在中央音樂學院工作。她的三個姐妹都在父母的教育下,成為優秀人才。

  • 20 # 史不知味

    蔣百里不適合領軍作戰,他的“戰場”也不是硝煙瀰漫的戰場,他能扎堆扎堆地教出能夠領軍作戰的將軍,可是讓他自己上戰場,他恐怕遠不如自己的學生,所以,他的定位是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教育家。

    雖然我們能稱他為“將軍的將軍”,或者“教將軍的將軍”,可實際上,他當不了將軍,更成不了統帥。

    他縱有一身軍事理論,奈何疏於實踐,也弱於實踐,這是他沒能掌握實際軍權的一個原因。

    此外,於政治一途,恐也不是蔣先生之所長。

    1901年,蔣百里東渡日本,留學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曾和蔡鍔、張孝準齊名,人稱“士官三傑”,更有傳言稱他在畢業考中奪魁,奪走了日本天皇的佩劍,從而讓無數人日本學生抬不起頭來。

    1906年,方回國的24歲的蔣百里便被趙爾巽任命為東三省督練公所總參議,不可不謂前途光明。

    不過,隨後他又被保送去了德國留學,1910年回國後曾被良弼舉為禁衛軍標統,在蔣百里數辭之後,才改任他為禁衛軍管帶。

    這禁衛軍可是攝政王載灃上臺執政後最迫不及待創辦的一支“皇家近衛軍”,也是載灃攝政3年唯一拿得出手的成績,清政府能任命他標統或者管帶,可見對他有多器重了。

    後來,蔣百里又去了東三省任總參議,然後試圖打壓張作霖、馮德麟這些曾經的鬍匪,從而惹惱了張作霖,所以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蔣百里離開東三省時,張作霖還曾派人去追拿蔣百里。如果當時蔣被張抓住的話,恐怕會被張給一槍斃了。

    蔣百里到了上海,卻因曾經為良弼所重用而遭人唾罵,想入革命軍而不得,甚至還有生命危險,以致於黃興不得不讓陳其美保護好蔣百里。

    袁世凱取孫而當總統之後,鑑於蔣百里的軍事才華,任命他為保定軍校校長,只是想讓他給自己教出一些領軍將官而已,完全沒有讓蔣百里親自領軍的意思。

    當時,不少人認為袁是唯一能夠領導中國走出困境的人,所以極力擁護袁世凱,蔣百里也沒有例外,所以,袁一說任命他為保定軍校校長,他便去了。

    可是,段祺瑞也盯上了保定軍校校長這個位置,倒不是說他段老虎要當這個校長,而是他想讓自己的人繼續當校長,從而培植親信心腹。為此,段祺瑞特意去找蔣百里,試圖讓他放棄這個差事,可是,蔣百里沒有領會到段的用意,仍然接受了任命,這一來,他便在無意中得罪了段祺瑞。

    所以,蔣百里在軍校裡的工作可謂是寸步難行,在催要經費不成、辭職也不成的情況下,竟開槍自戕。

    經此一事,蔣百里的政治弱點可謂是一覽無遺了,沒有政治眼光,更不會政治手腕,這也是他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寸步難行的原因。

    書生治政、治軍,不過是枕上黃粱,好夢一場罷了。

    他想以死逼迫袁世凱,可是,袁世凱沉沉浮浮幾十年,哪可能說他這種小菜鳥對付的了的?袁更不會被他所逼迫。

    後來,袁世凱稱帝,蔣百里助蔡鍔逃走,後又入川助蔡鍔討袁。

    如果蔡鍔沒死的話,蔣百里跟著蔡鍔待在四川倒也不錯,只是蔡病入膏肓,即便送到了日本,也沒出兩個月便病逝了。如今蔡鍔一死,他能去哪?

    段祺瑞掌控了北洋政府,雖然說段、蔣兩人早有嫌隙,可看著來京的蔣百里,段為了臉面仍然任命蔣百里為總統府顧問、陸軍中將。

    可是,蔣百里想要領軍,掌握實打實的軍權?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袁世凱沒有這麼做,和蔣百里有嫌隙的段祺瑞更不會,讓蔣白領俸祿已是最好的結果了。

    1920年後,蔣百里又配合各省軍閥弄了一出“聯省自治”,如此一來,他便得罪了直係軍閥,所以直系政府也不可能會重用他,更不可能將自己手裡的軍權交給蔣百里。

    不過,後來吳佩孚曾請蔣百里出山,但是目的也不是給他軍權,只是想讓他給自己練練兵,好有更多兵力去打張作霖罷了。

    孫傳芳曾聘請蔣百里任總參議,可是,孫對蔣的建議之言也是不予置理,又讓蔣百里感受到了無奈,從而離去。

    張作霖和蔣百里更是早有齷齪,因此,張作霖當國之時也不會用蔣百里。

    所以,終北洋政府一個時代,蔣百里始終不為掌權者所重用,空有一身抱負罷了。

    蔣介石執掌國民政府後,蔣百里在政治上的短視再次“驚豔”了所有人。

    1929年,時局再次變得撲朔迷離起來,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等各方勢力明爭暗鬥,一時之間,可謂是風起雲湧。

    如果李、馮、閻三家合力攻蔣,又有地方軍閥反蔣的話,蔣氏確實難有勝算。

    不過,讓誰也沒有想到的是,蔣百里沒有投蔣,更沒有投李,反倒支援了湖南的唐生智,結果唐生智打了沒幾天,便被蔣軍打得只能灰溜溜地化妝潛逃。

    唐生智一跑,蔣百里怎麼辦?沒多久,蔣百里便被蔣介石派人監視軟禁了起來,後被押解南京,坐起了牢。

    1931年“九一八”之後,讓蔣介石下野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換取部分人的支援,在陳銘樞等人的斡旋下,蔣介石同意和蔣百里和解,然後釋放了蔣百里,蔣百里這才獲得了自由。

    但是經此一事,即便後來蔣百里投入了蔣介石的陣營,蔣介石這人疑心較重,自然不可能會重用蔣百里,只肯讓他當個軍事顧問,當一個高階幕僚,不可能讓他掌握實際軍權。

    1938年10月,蔣介石任命蔣百里為陸軍大學代理校長,讓他幹回了老本行。只可惜,僅過了一個月,他便於1938年11月4日病逝了。

    縱觀蔣百里一生,看似處處受人追捧,可實際上,卻因政治上的短視,或站錯隊,或處處得罪當權者,導致他得不到當權者的信任,更得不到重用,想要掌握實際軍權簡直是痴人說夢。

    蔣百里,是一個軍事理論家,更是一個書生,一個文學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鄭和為什麼要七下西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