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聆聽深夜孤獨的對白
-
2 # 六十億分之一
那不是自負,那是自信,那是有實力。《罪己詔》的出現是純屬是一個巧合!漢武帝生前,不是沒有意識到數十年的戰爭對大漢造成的創傷!但是由於時太子劉據還在,他認為以太子劉據的性格,在自己百年之後,一定會休兵停戰,與民休養生息,同時那樣大漢子民一定會更加擁護新的天子的,使劉據的天子之位更加鞏固。但是上天偏偏和這個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大帝之一的漢武大帝開了個玩笑,一個本想剷除外戚的“巫蠱之亂”不僅使自己的兒子走了,還讓自己為了太子劉據繼位之後所要實行的國策進行的佈局,化作灰飛煙滅。眼看著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漢武帝不得不及時調整戰略,不得不做出停戰休兵,同時也為了年幼的太子劉弗陵,不得不做出輪臺“罪己詔”!!!
-
3 # 野叟雜談
用雄才大略來評價漢武帝,應該沒有人會表示異議。但是,雄才大略一定就能實現其抱負嗎?這就未必了!
漢武帝十六歲即位,在其祖母竇太后去世後,漢武帝徹底掌握政權。漢武帝親政後,立即表現出和其父祖不同的執政風格。這一方面是其父祖已經給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歷了文景之治後的大漢王朝,綜合國力有了巨大的提升,這是漢武帝能夠有所作為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也是其漢武帝個人的抱負使然。無論是歷史時機,還是其個人才能,都支援他有所作為。而他也的確想有所作為。
漢武帝認為自己有責任將大漢王朝推向鼎盛,為此,他在內政外交各個方面都採取了積極有為的態度。在內政方面,他極力加強中央集權,使得秦始皇所確立的中央專制集權的體制有了進一步鞏固,確立了此後兩千年中國基本的政治制度。在對外方面,他一改過去的保守退讓,轉而積極進攻。尤其是對匈奴問題,從馬邑之謀開始,拉開了漢匈之間持續三十多年戰爭的序幕。為了實現天下太平,匈奴問題必須解決,而為了解決匈奴問題,漢武帝則是把整個國家轉向了戰時狀態。
應該來講漢武帝無論是內政和外交等許多當面的措施,都是有其價值和意義的。但是,他把所有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都集中起來去做,就不一定是好事了。畢竟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農耕社會所能承受的動員能力是有限的。而漢武帝顯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他在持續三四十年裡,始終保持了社會處於一種動員狀態。他不僅挑起了對匈奴的戰爭,而且還征服西域,消滅了大宛。他向東吞併了朝鮮。向南消滅了割據嶺南的南越國。在西南方向則是向西南夷動手。任何一個國家恐怕都不能承受如此之大規模的全面戰爭,何況是兩千多年前的農業社會。
在國內,他不僅制禮作樂,改革朝廷的禮制,而且還大規模封禪、巡遊,而這些都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衝擊。尤其是他的求仙,他渴望能夠長生不老,為此花費了大量的民力物力。
於是,到了漢武誒晚年,社會矛盾處於極端尖銳的狀態之中。對此,他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早在衛青還活著的時候,漢武帝就曾經對衛青說過:“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漢武帝也的確準備在適當的時候,對內外政策進行轉變。但是,由於匈奴問題沒有解決,他始終沒有轉變。
到了漢武帝晚年,不僅社會矛盾尖銳,漢武帝和太子劉據之間也發生了矛盾。他們父子不僅在執政理念上有所不同,而且漢武帝晚年猜忌多疑,太子為了自保發動兵變。兵變失敗後,太子自殺。這件事情對漢武帝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漢武帝並沒有放棄徹底解決匈奴問題的努力。但是,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漢武帝最後一次派出二十八萬大軍出征匈奴,卻遭受到空前的失敗。這使得漢武帝認識到自己生前徹底解決匈奴問題是不可能了。這就為漢武帝轉變長期的進取政策提供了可能。尤其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去世後,他不得不立年幼的劉弗陵為太子,劉弗陵年僅八歲。劉弗陵將來也不可能執行一條積極進取的政策。這也決定了漢武帝必須轉變國家的內外政策。
恰在此時,桑弘羊等人提出建議要在西域輪臺進行屯田。漢武帝拒絕了這一建議,並且下詔說道:“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今朕不忍聞。大鴻臚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五伯所弗能為也。且匈奴得漢降者,常提掖搜尋,問以所聞。今邊塞未正,闌出不禁,障候長吏使卒獵獸,以皮肉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後降者來,若捕生口虜,乃知之。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
這就是著名的輪臺罪己詔。透過這個詔書,漢武帝對國家的內外政策做出調整,國家從積極進取轉變為守成。後人曾經評價漢武帝,說他的所作所為和秦始皇類似。之所以沒有像秦始皇那樣導致亡國,就是因為他在晚年認識到了危機,實現了國家政策的轉變。
-
4 # 風欺客夢
一,不是他寫的,有可能是別人(史學家)幫他寫的,非其本意。
二,是他寫的,老年的漢武帝其實也明白,雖然他一生功勳顯著,但也給國家帶來了沉重負擔,國家的戰時機制已經讓帝國危機重重,百姓苦不堪言。所以他必須為他百年之後的國家平安穩定的轉型做好理論依據,吧國家重心轉移的民生上來,減輕新皇帝的轉型壓力。武帝的戰時機制已經培養出來了這種機制下的一大批既得利益者,這些人已經常年為官,有權有勢,國家的政策改變必定影響他們的利益,使他們成為最大的阻礙。而他們要阻礙轉型最好的理論依據就是祖宗家法,就是孝。改就是否定武帝一生功績,就是新皇帝不孝。 雄才大略的武帝當然清楚這些,所以最好就自我否定,堵住悠悠眾口,掃除阻礙者的理論依據。
-
5 # 王朝的廢墟
“兩軍之出塞,塞閱官及私馬凡十四萬匹,而後入塞者不滿三萬匹。”這是史書關於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後,有關戰爭消耗的記載。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從公元前133年的馬邑之圍開始,漢武帝不斷對外用兵,不論勝敗都耗費巨大。
再加上漢武帝“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鬼神,巡遊無度…”遇到這樣一個愛花錢的主,即使有文景兩朝留下來厚實家底,也趕不上他敗家的速度。即使桑弘羊這樣的理財能手想盡一切辦法開闢財路,也擋不住國庫虧空。這就造成了一個後果,在漢武帝統治晚期,不堪重負的農民開始起義,並且有越演越烈的勢頭。
漢王朝的建立,本身就有賴於秦末的農民起義,面對和秦末高度相似的景象,也喚醒了漢武帝的危機意識。所以他要調整國策,而桑弘羊等人恰好上奏,請求在遙遠輪臺進行屯田,於是武帝便順水推舟,在駁回上奏的同時下了一道罪己詔,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輪臺罪己詔。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在罪己詔中,漢武帝還算是深刻的反省了自己的過時,然後說定了兩個原則:一是“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二是“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這不僅調整了當下的國策,還為未來昭宣時代的發展定下了調子,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昭宣中興其實就是對漢武帝輪臺罪己詔的延續。
-
6 # 輕語灬漫談
第一,漢武帝晚年求神仙不成。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其二,又因巫蠱之禍造成父子相殘、太子劉據自殺。
最重要的是:在與匈奴長達幾十年的戰爭中,漢武帝窮兵黷武,國家苛捐雜稅很多,百姓生活艱難,國家生產力下降。導致國力衰退。
縱觀整個古代王朝,由於封建社會的限制,幾乎所有王朝的無休止的對外擴張,都會對自己的國力造成損傷。由於農耕的小農經濟的侷限性,各個地方的經濟交流有限,自給自足的觀念嚴重壓制了國家經濟的發展,而戰爭導致的人口流失,則讓農業發展停滯,這就造成佔領一塊新的領地後對國力的提升有限,而當國力消耗大於戰爭獲得的補充自己自身的恢復時,一個王朝的衰落就在所難免了。
-
7 # 香酥辣
經濟不行了,大規模的戰爭的頻繁,一次戰爭需要的後勤是無法想象的,而且對匈奴作戰已不是一方風順的,在衛青的率領下,實際上是有一次戰爭失敗的,面對這樣的損失,漢武帝不得不使用強行買賣白鹿皮來,增加財富。這樣的搜刮民間的財富,民間的生活狀況可想而知。到了晚年,起義遍地,不下不行啊。
-
8 # 圍爐煮酒話春秋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罪己詔
這是武帝在自己68歲的時候下的罪己詔。一個悔字道盡武帝晚年的心境。我每每讀到此處,也不得不感慨,所謂英雄者,除了建立不世功勳,也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改正。劉徹之功業無需贅言,作為歷史上第一個下罪己詔的皇帝,不愧是英雄! 漢武帝影視人物圖
那麼武帝如何狂悖而使天下愁苦?又如何傷害百姓,糜費天下的?我思考了很久這個問題,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修建陵墓,耗資巨大。武帝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花費了53年的時間給自己修建陵墓。有資料統計,武帝的陵墓花費了漢朝當時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為了修一個陵墓如此勞民傷財,難以置信!
其二,連年征戰,窮兵黷武。農民都被徵兵了,無人種田,糧食產量減少,造成餓殍滿地,流民四竄。戰爭造成的人口減少,特別是壯年勞動力的減少,更是加深了人民的苦難。如此耗盡國力,而不懂得休養生息,於國於民都不是好事!
其三,與民爭利,民不聊生。因戰爭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援,武帝將鹽鐵取消私營改為國營。同時加重人民賦稅,使人民生活艱難,社會資源嚴重枯竭。如此不愛惜自己的人民,除了空消耗,國家還能拿什麼來維持!
其四,蠱惑之亂,父子相殘。武帝因聽信讒言有人蠱惑自己,牽連殺害數萬人,甚至連自己的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也因此喪命。由此造成的政治影響和社會動盪,是漢武帝永遠抹不去的傷痛。漢武帝茂陵
晚年的漢武帝在經歷種種打擊之後,終於如夢初醒,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對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深深地後悔,於是下罪己詔昭告天下。並在罪己詔中改正自己的錯誤,所有的錯誤政策,全部作廢。
一個人做了錯事不要緊,重要的是知錯能改。
-
9 # 彩雲東昇戴寶山
人在晚年由於衰老退化都容易犯錯誤,皇帝更是這樣,歷史上的名君晚年都不能守住晚節,如李世民,康熙等等。漢武帝晚年也犯下重大錯誤,如荒淫無度,迷信巫術和長生不老等,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失,民怨四起,政局不穩。漢武帝不得已下罪己詔以安民心。
-
10 # 公子皇鋣
漢武帝晚年所下的《輪臺罪己詔》根本原因是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漢朝出現了很大的統治危機。
這種危機大概有這麼三個方面,基本是是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提到的:一是政治危機。巫蠱之禍是漢武帝后期發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這場巫蠱之禍導致大量政治上層人物被殺,培養多年的接班人太子劉據也因此自殺而死,朝中大臣也多受誅連,晚年喪失自己最優秀的兒子讓漢武帝反省回來之後痛心不已。二是經濟危機。由於漢武帝時期連年對外用兵和肆意揮霍,國庫已經空虛,在他統治後期的吏制進一步腐敗。統治出現了不穩定因素。加之平民不堪官府和豪強的雙重壓榨,期接連爆發動亂,並有愈演愈烈之勢。三是軍事危機。漢武帝劉徹統治後期,出現了一次影響巨大貳師將軍李廣利投降匈奴事件。這引起了漢武帝劉徹對自己多年用兵匈奴政策反思,加上民間對於出兵匈奴也是怨聲載道。但是實話實說,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戰爭除了打出了漢武帝武功蓋世的名聲,也給西漢王朝帶來了滿目瘡痍、傷痕累累的統治危機。它把文、景兩代帝王“文景之治”積攢的家底消耗殆盡,使得原本小康的大漢社會,逐步變得民不聊生。以上種種危機使漢武帝在晚年對自己過去堅持的施政主張開始動搖。於是在公元前89年,漢武帝出人意料地下了罪己詔。決定改表國策,修黃老無為之術,於民休養生息,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輪臺罪己詔》。
-
11 # 下午歷史茶
漢武帝在位時期,大力加強中央集權,政權高度鞏固,西漢王朝達到了鼎盛時期。可是在漢武帝晚年,出現種種統治危機,才使漢武帝痛定思痛,下了罪己詔,反省自己的問題。一是巫蠱之禍引發的政治危機。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晚年宮上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這場巫蠱之禍導致太子劉據和衛皇后自殺,及大量政治上層人物被殺,可以說動了國本,甚至成為西漢由盛轉衰的標誌。巫蠱之禍因有人告發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用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而引發,公孫賀父子下獄被殺,連大將軍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也被誅殺。漢武帝的寵臣江充與太子、皇后有隙,便誣陷太子劉據詛咒漢武帝,起兵失敗後,自殺而亡,衛皇后也自盡而死。後查明此事都是江允誣陷所至。漢武帝此時方如夢方醒,痛悔不已,下令族誅江充九族,並且有關一干人全部打入死牢。可是,太子劉據已自殺,諸多親貴和朝中大臣受誅連,都已無法挽回。
二是肆意揮霍引發的經濟危機。由於漢武帝連年用兵和揮霍無度,造成國庫空虛。漢武帝命桑弘羊執掌全國財政,將鹽鐵實行壟斷專賣,並出賣爵位,允許以錢贖罪,雖然使財政得到好轉,但造成吏制進一步腐敗。漢武帝採用的這些財政政策,使貴族官僚和商賈的利益受到了極大損害。朝廷利用公權壟斷經營,使民間的商業利潤空間極小,許多大小商人的沒了財路,致使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加之平民不堪壓榨,社會動亂頻發,並愈演愈烈。
三是投降事件引發的軍事危機。在漢武帝晚年,出現了影響巨大的投降事件,就是貳師將軍李廣利投降匈奴。公元前90年,丞相劉屈犛與李廣利合謀想立昌邑王劉髆為太子。此事敗露後,劉屈犛被殺,李廣利妻子被抓。李廣利聽此訊息後,欲取得大的勝利,以求漢武帝免其不死。但之後兵敗,李廣利無奈投降匈奴。這使漢武帝對自己常年用兵匈奴的政策進行了反思,這樣打來打去,只會帶來了滿目瘡痍、傷痕累累和統治危機。
這些使漢武帝深深認識到,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罪過。決心不再征戰,採取休養生息、守成的國策,鞏固統治,並下了罪己詔檢討自己的過錯。
-
12 # 青松臘梅602
漢武帝在位時,採用許多措施穩固了大一統局面,使西漢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可是晚年的漢武帝出現了以下幾點過失:
1.大興土木,建明堂,壘高壇,迷信鬼神,以求長生不老。結果釀成“巫蠱之禍”。
2.連年對外戰爭,人民苦不堪言。
3.大肆揮霍,造成國庫空虛。
4.濫用酷吏。出買爵位,允許用錢贖罪,使吏制極度腐敗。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導致了農民起義不斷。不過漢武帝能及時糾正,懸崖勒馬,頒佈“輪臺罪己詔”懺悔。
“輪臺罪已詔”成為以後帝王自我反省,糾正錯誤的榜樣。之後,漢朝重回舊政,發展經濟。西漢王朝得以轉危為安,避免了像秦一樣亡國的命運。
-
13 # 不藥的花花世界
罪己詔,是古代帝王當朝廷出現問題、政權出現安危或者出現天災等等情況時,檢討自己的過失的一種口諭或文書。
《輪臺罪己詔》是公元前89年,漢武帝所下的一道自我反省罪過的詔書。由於經濟上和軍事上的種種打擊使得漢武帝心灰意冷,對過去自己堅持的施政主張開始動搖,他駁回了桑弘羊等人戍兵新疆輪臺以備匈奴的建議,並下詔反省自己,史稱輪臺罪己詔。
漢武帝,名劉徹,西漢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漢朝功績最卓絕的皇帝。他很牛逼的:他開疆擴土,首開絲綢之路,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大漢王朝。漢武帝在各個領域都很有建樹,但他在晚期犯下很多大錯,於是他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首下罪己詔,向世人表明自己的過錯,那或許要有開闊的心胸和勇氣,或許那一刻很無奈和悲痛吧。
當然,下罪己詔的主要目的就是籠絡人心,解決當政的統治危機。俺覺得漢武帝能夠在統治時期的晚年下罪己詔承認自己的過錯,並將自己的過錯公之於眾,勇於改過,仍不失為一代明君。
-
14 # 悟在吾心
一般來說,對自己要求高的人,都會對自己以往言語行為,不滿意之處反覆深思檢討!力求盡善盡美!而作為古時統治一個國家的、有所作為的帝王來說,在晚年下的檢討自己的“罪己詔”很正常啊!意義在於,一方面給自己一生所為,做個總結、檢討!二是,在作為一個帝王,其事蹟流傳後世時,不至於被後人說是昏庸無道之君!
-
15 # 文文mm4545
漢武大帝劉徹(公元前156年一公元前87年),是漢景帝劉啟之子,7歲時被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漢武帝是歷代皇帝中笫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後繼續推行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又頒佈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讓諸候封他們的兒子為候,使諸侯的封地被分割,同時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用來對地方加強控制,在軍隊和經濟上他也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事務由中央管理,同時他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集中於中央手中。同時他釆用堇仲舒的建議,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外釆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派兵征伐,解除匈奴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消滅了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後建立了7個郡,並使今天的兩廣地區重歸中國版圖,另一方面他派張賽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交通,加強了和西域玓聯絡,促進了和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的交流。但他晚年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徭役繁重,致使大量農民破產,認識到這些問題後,漢武帝曾在輪臺頒下《輪臺罪已詔》,並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公元前87年,漢武帝外出巡遊病死於巡視途中,廟號為世宗,諡號為武帝,葬於茂陵,是一個功高蓋世的好皇帝。
-
16 # 五千年風雨同舟
一是由於在位時窮兵黷武,極大的消耗了國力,國內空虛,人民窮困,為安撫國內人民的厭武情緒,下罪己詔,以示以後將以罷兵息武為主,不再進攻擴張,而行休養生息的國策。
二是改變了酷吏政策,不再大興刑獄,以安撫國內貴族官僚階級。
三是及時進行休養生息,有效緩解了國內矛盾,對防範農民起義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未來的宣帝盛世奠定了基礎。
-
17 # 目西
罪己詔這個東西,最早的大概是商湯所做。
他說
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
後人多沿用這種形式,一到出了事情為首的人站出來承擔責任。
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也是出於此意。
晚年的巫蠱之禍,貳師將軍的征伐,每一樣都沒有帶來非凡的意義。
只是空添了百姓的痛苦。
我們提到漢武帝大多會想到衛青霍去病的戰功赫赫,還會想到《漢武大帝》裡的寇可往,吾亦可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讓人熱血沸騰的話。
豈不聞,古來征戰幾人回,一將功成萬骨枯。
然而戰爭卻又無法避免,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晚年的漢武帝顯然犯了窮兵黷武的錯誤,所以他的諡號是武
剛彊直理曰武。剛無慾,強不屈。懷忠恕,正曲直。
威彊敵德曰武。與有德者敵。
克定禍亂曰武。以兵徵,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誇志多窮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窮極。
這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評價!
晚年的輪臺罪己詔,正是對自己大志行兵,多所窮極的悔恨。
漢武帝的罪己詔讓被他消耗到疲敝的漢帝國得到了喘息。
雖然在他死後上層多有變故,他八歲的兒子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
在他即位的十三年,就是按照漢武帝輪臺罪己詔的方針走的。
這也成為了後來漢宣帝徹底擊敗匈奴的關鍵!
只是只從有了罪己詔,很多後來者多學其形式,企圖用這種形式的東西籠絡人心。紛紛下罪己詔。
其中濫竽充數的有
地震了,彗星撞地球了,旱災了,水災了都要醉一下自己
也是讓人醉醉的
李世民詔曰:“若使年穀豐稔,天下乂安,移災朕身,以存萬國,是所願也,甘心無吝。
愛民如此有作秀嫌疑,不過李世民還算不錯的皇帝。
宋徽宗也罪己,他的這個罪己詔毫無意義!!!
以上
文
-
18 # 鋒楓2016
漢武帝的罪己紹是歷史上最有誠意的罪己詔。
漢武帝的罪己詔也叫《輪臺罪已詔》。詔中否決了大臣輪臺駐軍的奏請,對前一年貳師將軍李廣利討伐匈奴失敗作出了檢討。然後漢武帝對自已執政以來的過失進行了自我批評「朕自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強調「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
《輪臺罪已詔》是一個標制性的事件。大漢調整了對匈奴的政策,暫時停止了對匈大規模的軍事戰爭。使民間得到了休養生息,社會財富重新恢復,為後世的“昭宣中興”創造了條件。
-
19 # 唐不聞
漢武帝下罪己詔之後兩年,就駕崩於五柞宮,時年七十一。
因此,這份罪己詔裡,悔意固然有,但真正的目的,應該是漢武帝感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想在生前為繼位者定下國策的主基調。這份罪己詔,應該早就在老謀深算的漢武帝的原計劃裡。
之所以這麼說,依據在於他曾經和戾太子劉據的一次對話。
劉據經常勸諫漢武帝不要勞民傷財,大動干戈,四處征伐,漢武帝倒也不生氣,而是很和藹地笑著對戾太子道:我現在勞民傷財,不正是為了把安逸留給你嗎?
這句話至少可以說明幾個問題,一是漢武帝對於戾太子繼位是非常滿意的,第二是他不僅對於本朝的基本方針十分清晰,連後代的治國方針也都事先有了預想和安排。從這點來說,漢武帝的確是個雄才大略的人物。
他唯一沒有預料到的是,戾太子會因為巫蠱一案而死去。
即便如此,他還是要貫徹自己的意圖,也就是說,無論繼位的是不是戾太子,罪己詔都是一定要下的,他要在死前把重攻伐開疆的方針調整到重農務本上來。
所以罪己詔的內容,他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否定自己: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這段話是罪己詔的中心思想,是漢武帝為繼位者定下的治國大計,然後他又封宰相田千秋為“富民侯”,“富民”二字,再次高調地明確了自己的目的。
罪己詔是既定的一個計劃,雖然和戾太子的死無關,但漢武帝對戾太子的死的確是追悔莫及的,這從他作思子宮,又建歸來望思臺,也可見一斑。
-
20 # 科壇春秋精選
漢武帝的罪己詔叫做輪臺罪己詔,這份罪己詔的內容是十分豐富了,反省得很深刻,堪稱是帝王自我批評的典範之作。
漢武帝是一個大有為的皇帝,在位期間發動了多次打擊匈奴的大規模戰爭,徹底解除了匈奴對於漢族的威脅。在思想上,他主張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了偉業。但是隨著皇權的集中,隨著政權的鞏固,封建帝王窮奢淫慾的毛病在漢武帝身上也開始出現,大興土木,尋求長生不老之術。
多次戰爭讓國庫空虛,人口銳減;荒淫享樂的作風興起,又導致勞民傷財。整個大漢王朝的國力逐漸衰弱,迫不得已,漢武帝准許桑弘羊執掌全國財政時可以買官賣官,允許用錢來抵罪,緩解經濟上的壓力,但是這樣的情況破壞了吏治和法治的生態環境。在漢武帝統治的中後期,王朝各地出現了農民起義。因為皇權的集中,漢武帝也是居功自傲,極度自我膨脹,當時很多勸諫的大臣都被武帝殺害,其中包括表情有點問題的大臣。漢武帝末年的大漢王朝已經有些風雨飄搖。
不過,漢武帝本質上還是一位明君,他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而不是永遠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漢武帝去世前二年,終於意識到了自己施政方面的很多錯誤,他把自己所有的罪行詳細向天下陳述和懺悔。並且迅速讓國家回到了父輩尊崇的黃老之道上,即無為而治,與民生息。這樣的行為也避免了秦始皇時代因為大有為而造成的迅速滅亡的慘敗結局,換來了後來的昭宣中興,王朝得以延續。
回覆列表
一個帝王的權威是不容許挑戰的,更何況是一個雄主的權威,屢次的成功會讓帝王頭上帶一個任何決斷都是正確的,導致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和建議,而且雄主還有一個多疑的性格,尤其是上了年紀,後代之爭是雄主最頭疼的,三國荀彧說過一句話,主公知錯改錯但不認錯,活著可以這樣,但是死了就要認錯了,因為後代可能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受到影響,歷代都會說先帝怎樣,所以最後頒佈罪己詔,警示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