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海上名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虞先濬主任醫師介紹:

    有些病人會問,每年都做體檢,為什麼還是沒有早期發現胰腺癌呢?因為要靠普通的體檢來檢查出早期的胰腺癌,其實是非常有難度的,體檢最常見的是B超檢查,但因為胰腺有胃腸道的遮擋,並且氣體很多,B超不敏感,所以非常容易漏診。目前常用的CA19-9等血清標記物在早期診斷上,無論是敏感性還是特異性,還離臨床的要求有一定的距離,因此也不是最佳的排查方式。

    那麼胰腺癌有效的檢查方法是什麼?從影像學上來說,現在薄層螺旋的胰腺CT,可以查出一釐米甚至五毫米的胰腺腫瘤,因此CT是個非常重要的手段,無論是早期發現腫瘤,還是對腫瘤和周圍臟器與血管之間的結構關係的認知,都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大家不要迷信磁共振,當然磁共振也是非常好的方法,或許有些病人會非常簡單地認為,磁共振比CT好,因為它更貴,但是在實際檢查中,未必貴的一定是好的,切合實際的方法才是最好的。磁共振也有它一定的作用,可以更好地鑑別一些脂肪的間隙和血管的間隙,來幫助醫生判斷手術的可切除性。

    另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檢查,就是超聲內鏡。超聲內鏡的應運而生是技術上的突破,在胃鏡上裝了套超聲的探頭,到胃裡去用超聲波檢視胰腺,貼得很近,看得非常清楚,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可以直接對胰腺進行穿刺,進行活檢,明確胰腺腫瘤的性質,決定進一步的治療策略,這已經被大量的臨床實踐所證明。但是超聲內鏡是一個技術活,對執行和操作的醫生要求很高,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對裝置的要求也非常高。

    還有一項比較重要的檢查,就是PET-CT,它非常好的一點是可以診斷胰腺癌的良惡性,而且它具有超聲內鏡不具備的優勢——無創,同時也可以對全身進行掃描,發現遠處有沒有轉移。但是PET-CT經濟上要求比較高,也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

  • 2 # 大醫惠眾

    胰腺癌可發生於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胰頭者多見,整個病程短,病情發展快和迅速惡化。約半數以上腹痛開始較輕,逐漸加重。發病後短期內明顯消瘦,體重減輕。腹部腫塊為癌腫本身發展的結果,位於病變處多為晚期體徵。癌腫形態不規則,大小不一,質堅固定,可有明顯壓痛。由於癌腫阻塞胰導管和膽總管下端,胰液和膽汁不能進入十二指腸,因而患者可常有消化不良、食慾缺乏;有時伴有噁心、嘔吐;少數人在發病初期表現為糖尿病的症狀,忽略了對胰腺的考慮。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現遊走性血栓性靜脈炎或動脈血栓形成。個別或部分胰腺癌患者出現焦慮、急躁、抑鬱、個性改變等精神症狀;或感覺發熱、明顯 乏力,小關節紅、腫、痛、熱,關節周圍皮下脂肪壞死及原因不名的睪丸痛;鎖骨上、腋下或腹股溝淋巴結也可因胰腺癌轉移而腫大發硬。

    由於胰腺位於膜後,位置深,胰腺癌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或僅有上腹不適、隱痛等不典型症狀而延誤診斷;待出現黃疸、腹痛、消瘦時已經屬於中晚期,失去手術切除的機會。如超聲顯像、CT掃描、磁共振檢查、X線檢查如胰膽管造影,或同時進行細胞學檢查等有助於診斷。血清CEA測定70%可呈陽性反應。消化道癌抗原檢測、腹腔鏡檢查、胰腺活檢和細胞學檢查,有助於提高診斷正確率。

  • 3 # 貝妮雙子

    胰腺癌作為癌症之王,我們真正見識過了它的可怕。

    我老公的爺爺是胰腺癌過世的,但彼時他已經70多歲,所以並未引起大家過多的悲傷。

    然而我老公的父親,也就是我公公也得了胰腺癌,卻在不滿60週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從確診到去世不過百天,真正讓人感到措手不及的悲痛。

    公公是怎麼發現胰腺癌的呢?這要從他確診的半年之前開始說起。

    當時,他突然瘦了很多,去檢查發現血糖偏高,有點類似糖尿病初期的樣子,便開始吃起了降血糖的藥。因為公公比較沉默寡言,不太願意跟人交流,我們都不太清楚他看病的經過,只知道他開始吃控制血糖的藥了。

    再後來,他開始腹痛,感覺就跟胃痛一樣,他自己去買了胃藥,吃了感覺有好轉,就也沒當一回事。

    這腹痛白天基本沒有,晚上才有,吃了胃藥他感覺有好轉,但後面時斷時續又出現了。所以半年後,他和同事聊天說起這事,同事都讓他去做個B超。

    就在鄉下的衛生所,醫生做B超超出來說好像是胰腺腫瘤。就像晴天霹靂,一下子我們全家都懵了。

    然後帶公公去大醫院做CT,確診是胰腺癌。當時還沒有擴散,只有胰腺上有,醫生建議去上海的大醫院看看能否手術。可是,確診的時候已經是小年夜了,醫院都休息了,老公馬上聯絡了人,也只能等新年過去上班了入院,再做全面的檢查制定治療方案。

    等去了上海入院檢查後,醫生檢查下來決定不手術,先做化療爭取縮小腫瘤後再考慮切除。因為在胰腺上手術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搞不好會加速病情加重。

    然而,這個癌細胞惡性很強,一輪化療過後完全沒有效果。很快,手術也沒辦法再做了。接下來就開始出現腹水,公公的身體就急轉直下,最後身體瘦的不成樣子,不到百天就沒了。

    而在一百天以前,他除了比以前瘦,是絲毫看不出有什麼異樣的,就是身強體壯幹農活的樣子,他還堅持每天鍛鍊身體。

    人啊,在疾病和死亡面前,真的太脆弱了。好好珍惜生命。

  • 4 #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胰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胰頭癌佔其中70%-80%,惡性程度非常高,好發於40歲以上,且男性比女性多見。發現時候常有淋巴結轉移和癌浸潤生長。90%的病人在診斷後一年內死亡,5年生存率僅為1%-3%!可見其惡性程度非常高!胰腺,連通著我們整個消化系統,為兵家必爭之地,重中之重。胰腺癌手術也是我們胃腸外科最大的手術,沒有之一!常用手術方法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手術切除範圍包括:胰頭、遠端胃、十二指腸、上段空腸、膽囊、膽總管、相關周圍淋巴結清掃。相當於對你的肚子來了個“地牛翻身”。切得越多,就越難恢復,死於術後併發症的患者,也不在少數。這麼重的病,想要爭取那1%-3%的生存率,就要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包括:

    一、臨床表現:①常常以上腹部脹痛、不適為首發症狀,若排除胃腸道、膽道疾病,需要往這邊考慮了;②黃疸:因為腫瘤慢慢生長壓迫膽管,全身會呈進行性加重的黃疸(眼睛、面板等);③消化道症狀:食慾不振、腹脹、消化不良等;④消瘦和乏力:惡性腫瘤生長消耗、長期進食少,外加消化不良,體重會慢慢下降;⑤因為胰腺和糖尿病息息相關,部分人會出現糖尿病症狀(口渴、多飲、乏力、血糖高等)。

    二、實驗室檢查:①血清學檢查,有一過性的澱粉酶升高,或出現血糖升高;②腫瘤標誌物檢查:癌胚抗原、糖類抗原19-9(CA19-9)、胰腺癌特異抗原(PaA)等,其中以CA19-9最常用於胰腺癌的輔助診斷和術後隨訪。

    三、影像學檢查:各種裝置,如B超、CT、核磁共振、逆行膽胰管造影、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穿刺活檢等等。

    生命寶貴,不要等到病重了才知道珍惜,望大家形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防,永遠比治更重要。

  • 5 # 天天醫學

    胰腺癌早期沒有任何症狀,起病隱匿,進展快,發生轉移早,不易早期發現,治療和預後較差的胰腺惡性腫瘤,40歲以上好發。從位置上分為胰頭癌和胰體尾癌,臨床上多見胰頭癌,病理上以導管細胞癌多見。發病症狀以上腹部疼痛、飽脹不適,黃疸,食慾降低和消瘦最為多見。

  • 6 # 腫瘤專科醫生

    胰腺癌有 “癌中之王”之稱,因為胰腺位置深,長了腫瘤,早期也經常沒有特別的表現,即便有一些症狀表現,也沒有特異性,容易誤認為是其他消化不良之類的問題,可以說胰腺癌很難早期發現。有的人會說,那就主動去檢查,但目前也並沒有明確有效的胰腺癌篩檢手段,如此一來,胰腺癌在多數情況下診斷時往往已經是晚期。而晚期胰腺癌,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現有的治療,其療效非常不理像,胰腺癌的死亡率極高,預後極差,讓人聞之色變。

    不過,還是要要重視一些表現,一旦出現這些表現,要及時就診檢查,儘管可能已經不是早期,但早檢查總從晚檢查好,如果40歲以上,有下列表現,要警惕胰腺癌可能,及時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1)不明原因梗阻性黃疸;(2)近期出現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超過10%;(3)近期出現無法解釋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4)近期出現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釋的消化不良症狀,內鏡檢查正常;(5)突發糖尿病而又無誘發因素如家族史、肥胖;(6)突發無法解釋的脂肪瀉;(7)自發性胰腺炎的發作;(8)、長期煙者,要加倍重視。

    當懷疑胰腺癌可能時,接下來就是進一步檢查,如何檢查?

    1、腫瘤標誌物特別是CA199對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還可以,而且簡單方便,可以作為參考,但一定要記住:不能僅以這個檢查結果來判斷是否得了胰腺癌,特別是結果正常時,千萬不要誤以為是沒得胰腺癌,那可就誤事了。

    2、影像學檢查,比如超聲檢查,增強CT、增強磁共振等檢查。

    3、病理檢查:如果影像檢查發現胰腺佔位病灶,而且抽血化驗提示CA199增高,則不管是否有上面說的那些表現,都要考慮胰腺癌的臨床診斷,最終確診則需要病理檢查(活檢或手術)。

  • 7 # Health Talk

    郝純毅 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

    胰腺癌的診斷 往往這對我們臨床來講 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診斷一般來講 我們分這麼幾個階段 第一個是症狀的診斷 有了這個症狀 我們去醫院 告訴醫生 你有什麼樣的問題 醫生再根據你的症狀 想到有可能說哪些地方出了問題 然後給你做相關的一些影像的檢查 這包括B超 CT 核磁 以及更專業 更細緻的檢查

    另外還有什麼檢查呢 就是化驗檢查 去抽血進行相關的化驗 對於胰腺的腫瘤來講 最重要的特徵性的 當然並不是特異性的 有檢查的 第一個化驗指標 就是我們的CA19-9 CA19-9高的時候 提示你可能有這個階段的腫瘤 包括胰腺的 當然這個CA19-9並不是特別的特異 並不是說CA19-9高了 一定是胰腺癌

    有一些良性疾病 包括炎症 包括膽道梗阻 它這個時候CA19-9可以很高 就是說高了不一定是胰腺癌 胰腺癌的時候也不一定很高的 但是高的時候 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另外我們講的胰腺癌早期診斷的時候 還要注意什麼呢 我們對超聲 CT 核磁 對這些影像學的診斷手段 一定要明確 胰腺 因為它的位置很特殊 它本身在我們的肚子裡面的最後面 前面有胃 有腸子 還有脾 還有其他的肝 一些其他的臟器的干擾

    所以有時候對做超生的醫生 甚至對讀片子的 讀CT 讀核磁等等 讀片子的醫生 他的水平要求就比較高 所以說對於胰腺可疑腫瘤病變的檢查 一定要去專科醫院 找這個有專科知識 專業知識經驗比較豐富的醫生 去做這種檢查

    所以說在這我們還要強調一個 就是體檢 究竟體檢到底是好還是壞 當然了 如果及時發現了 一些平時表現不明顯的疾病 及時接受治療當然是好 但是也有些情況 如果是有些問題沒有及時發現 也可能因為體檢他沒有查出問題 造成我們心理上這種放鬆 而疏忽了他的進一步檢查 有可能就耽誤了病

    這就是說 其實體檢是一種雙刃劍 對於腫瘤的體檢 我們現在一定要強調的就是 專科病一定要去專科的醫院 因為那裡有經驗 經驗就有可能提高這種診斷的準確性

  • 8 # 穆赫蘭道123

    查出胰腺癌的方法有很多,關鍵早期的沒有症狀,好多患者不會來醫院做體檢。而且早期B超體檢查胰腺多為陰性。一般需要做腹部CT最好是增強,腹部磁共振及MRCP。腫瘤指標CA199有一定參考價值。目前各個國家都在努力提高早期診斷胰腺癌,如美國一些專家在研究外分泌體如血清中的GPC1陽性率在早期胰腺癌中的診斷應用。還有在研究小分子RNA在早期胰腺癌的診斷應用。

    當然,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檢測手段的豐富,我們會一直期盼能有一種簡單而便宜的監測手段可發現早期的胰腺癌。當然,自己平時要做好身體保養,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做好體檢工作,能最大程度地讓癌症能遠離我們。

  • 9 #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胰腺癌屬於癌種之王,雖然發病率沒有肺癌高,它仍然不能戰勝肺癌據發病率榜首,但是因它的治療方式很侷限,所以五年生存率也很低,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對於胰腺癌,早發現早診治早治療適用於任何惡性疾病,胰腺癌也不例外,那麼,它的早期症狀和確診方式是怎樣的呢?

    胰腺癌的發病風險與年齡(>50歲)、吸菸、肥胖、2型糖尿病、家族史等密切相關,BRCA2,STK11/LKB1,p16/CDKN2A,PRSS1基因突變、慢性胰腺炎等也增加胰腺癌患病風險。

    胰腺癌病因複雜,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症狀不典型,因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的症狀和體徵均有與胰腺癌相似之處,所以它的臨床症狀診斷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接下來看看胰腺癌都存在什麼症狀:

    厭食、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食量減少、噁心嘔吐、大便習慣改變、消瘦為胰體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狀,可以此作為胰腺癌的早期訊號。

    黃疸:眼睛和皮膚髮黃、尿黃;部分病人也因阻塞性黃疸而導致面板瘙癢;疼痛:出現頑固性上腹放射性疼痛,呈蜷曲或前傾坐位可使疼痛減輕;

    臨床症狀可以最為診斷的依據,但是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才是診斷的標準:

    CA19-9和癌胚抗原(CEA)是和胰腺癌最密切相關的指標,CA19-9是胰腺癌的首選腫瘤標誌物,作為胰腺癌輔助診斷的一個比較特異和敏感的檢測指標,其陽性率達85%~95%。在被用於診斷患有胰腺癌後,長期監測也有助於判斷治療是否有效及是否存在疾病進展。

    胰腺癌診斷的主要技術有CT、MRI、ERCP、內鏡超聲等。其中,CT、MRI是首選,內鏡超聲(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可以為CT分期提供補充。可以透過手術或超聲、CT引導下穿刺活檢的腫瘤組織樣品進行檢測,任何腫瘤的診斷還是以病理檢測作為“金標準”。

    總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任何腫瘤的治療原則,疾病早期的治癒機率很高,如果有任何身體不適,經久不愈,一定要及時就診,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 10 # 木棉花計劃

    臨床上95%以上的胰腺癌是外分泌癌,今天就以胰腺外分泌癌為物件,講講怎樣才能檢查出來該疾病。

    胰腺癌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所謂缺乏特異性,指胰腺癌可以有的表現,其它疾病也可以有,所以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臨床表現來決定使用什麼檢查。

    通常來說,胰腺癌的檢查主要分為兩種,血液檢查和輔助檢查兩種。

    血液檢查

    比如,胰腺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黃疸和右上腹疼痛,因為肝膽相關疾病(如急性肝炎、膽管癌等)也常表現為黃疸和右上腹疼痛,所以實驗室檢查,醫生可能會查肝酶水平(轉氨酶、鹼性磷酸酶)、膽紅素和胰脂肪酶、腫瘤標記物(CA199)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或進一步明確診斷。如果是肝酶、膽紅素水平升高明顯,那麼病因可能在肝膽系統,如果胰脂肪酶升高明顯,那麼有可能胰腺炎症而非癌症才是病因。

    輔助檢查

    如果以黃疸為主要表現,而無腹痛症狀,醫生可能會選擇腹部超聲檢查,因為超聲對膽道擴張十分敏感,同時對於大小>3cm的胰腺腫瘤敏感性高(>95%)(胰腺癌在超聲下的表現是“邊界不規則的低迴聲區”)。但是,超聲對於大小<3cm的胰腺腫瘤敏感性差,這可能與迴腸內的氣體干擾有關。

    如果是以腹痛為主要臨床症狀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先使用腹部CT,因為如果是急性胰腺炎,腹部CT可以很好地起到鑑別的作用;如果懷疑是胰腺癌,腹部CT不但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還有助於判斷是否可行手術治療。因此,對於所有懷疑胰腺癌的患者,腹部CT都是一個重要檢查。

    在臨床實際中,因為腹部超聲的普及、便捷和相對低廉的價格,臨床上常先行腹部超聲檢查,如果發現異常,再行腹部CT檢查,獲得更詳細的資訊。

    確診胰腺癌的檢查

    胰腺癌術前不一定要病理活檢,如果腹部CT高度懷疑胰腺癌且可以行手術治療,可以直接行手術治療;反過來說,如果根據腹部CT不能確定診斷,或不能確定是否可以行手術治療,那麼就要進行後續檢查。

    對於懷疑有膽管結石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行ERCP(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指透過十二指腸鏡注入造影劑顯示胰膽管的技術,不但有診斷作用,還有解除梗阻的治療作用。對於不能做ERCP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做MRCP(磁共振胰膽管造影),好處是沒有創傷。

    對於之前的檢查都是陰性而又高度懷疑是胰腺癌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做內鏡超聲下細針穿刺活檢,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很高。

    總之,胰腺癌的最終診斷還是要病理檢查,因為只有病理檢查,才能知道是什麼病理型別、分化程度如何等最明確的癌症資訊。

    參考:

    UpToDate: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exocrine pancreatic cancer

  • 11 # 杏花島

    胰腺癌是目前比較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且發病率正逐年上升。胰腺癌是以惡性程度極高,死亡率高,預後差著稱的。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胰腺癌五年內的存活率不超過5%。胰腺癌死亡率高主要因為其發病部位隱匿,早期診斷困難,易發生早期轉移,手術根治率低。

    對於胰腺癌,目前仍沒有什麼特效的療法,以進行手術切除為主。這就要求需要早期診斷。胰腺癌怎樣才能檢查出來呢?1.影像學檢查。CT、超聲、超聲內鏡檢查、ERCP-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X線鋇餐造影、選擇性動脈造影等。2.穿刺細胞或活體組織檢查。3.血、尿、糞的化驗。

    胰腺癌的首發症狀多為腹痛,呈持續、進行性的劇痛或絞痛,服用止痛藥難以奏效,必要時需麻醉藥緩解。除了腹痛,還可能出現黃疸、消瘦以及常見的消化道症狀(噁心、腹脹等等)。晚期多出現腹瀉、脂肪瀉、低熱、腹水等,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精神症狀的改變,例如焦慮、抑鬱。

    長期吸菸、老齡化、糖尿病、家族遺傳因素、性別因素(男性發病率高)、胰腺炎等等都是胰腺癌發病的高危因素。當本就為高危因素的人群發生部分症狀時,就要密切關注,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檢查,進行診斷。

    預防上,需要做到戒菸,控制糖尿病,提高自身身體素質,補充葉酸等身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本期答主: 於丁雯 醫學碩士

  • 12 # 暖胃大叔田豔濤醫生

    一般來說,胰腺癌的臨床診斷標準有兩組條件(倪泉興,虞先濬,劉亮.中國胰腺癌臨床診斷標準的探討[J].中國癌症雜誌,2012,22 (2):81-87)。(1)必備條件:1.CA19-9≥37U/mL,能排除慢性胰腺炎、肝炎、膽囊及膽管炎,膽道梗阻等良性疾病以及胃腸道惡性腫瘤者。2.CT/MRI聯合PET/CT檢查有胰腺癌特徵的佔位性病變。3.有病理(細胞學或組織學)確診的胰內原發或胰外轉移病灶。(2)一般條件:1.高危人群。2.特異或非特異性症狀及體徵。必備條件中任意2項聯合或不聯合一般條件均可臨床診斷胰腺癌。

    CT是胰腺腫瘤患者檢查的首選影像學方法,胰腺的動態薄層增強掃描和三維重建廣泛應用於胰腺癌的診斷,可以進行胰腺癌的定位,並且評估是否能夠切除。腹部超聲無創且經濟,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但是胰腺位置特殊,普通超聲對於早期胰腺癌敏感性有限。內鏡超聲優於普通超聲,可以發現較小的腫瘤,評估大血管是否受侵犯敏感性高。單純MRI作用與增強CT類似,但是核磁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具有重要診斷價值,顯示膽胰管梗阻部位。

    CA19-9的檢測對診斷胰腺癌有重要參考價值,並且可以用來隨訪、判斷預後。病理檢查仍然是金標準,然而病理學證據難以獲取,內鏡超聲穿刺活檢成功率不高。

  • 13 # 劉永毅醫生

    目前發現胰腺癌,多是晚期,能做手術的不到10%,大多數是出現症狀了,黃疸,腹痛,腹瀉了,檢查後發現的。

    尤其是無痛性黃疸,有些都是被別人發現的,面色發黃,檢查後,胰頭癌。

    那麼,怎麼才能查出胰腺癌呢?

    超聲和CT,影像學上發現胰腺有腫塊,進一步增強CT等檢查後,有特徵性腫瘤強化呀,基本上就十有八九可能性大了。

    腫瘤標誌物檢查,尤其是CA199,提示胰腺腫瘤可能性就大,如果再聯合CA125、CEA,可能檢出率更好。

    目前臨床上也多是採用超聲或CT聯合腫瘤標誌物對胰腺癌一個檢出,也有的採取穿刺病理診斷,當然這是最準確的,也能為後續治療提供依據。

  • 14 # 普外科曾醫生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非常高的腫瘤,可以說是癌中之王,死亡率非常高,診斷後,大部分患者在半年到一年內死亡,活過5年的機率只有5%。

    因為胰腺位於人體腹部的深面,癌症早期沒有任何的症狀和體徵,所以當患者出現腹痛,黃疸,發熱,消瘦等症狀的時候,往往是癌症晚期了,胰腺癌還有一個非常討厭的特點,那就是胰腺癌對放療和化療都不敏感,而且胰腺癌的手術難度非常大,需要切除部分胃,十二指腸,胰腺,膽管,膽囊,需要行腸道重建和膽道重建,術後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很高。

    由於胰腺癌的早期沒有任何症狀,想要早期發現胰腺癌,只有透過定期體檢了。常用的檢查手段有以下幾種:

    第一,彩超檢查

    這個是最常用的體檢手術,彩超沒有輻射,檢查很方便,可以重複操作。胰腺癌在B超上面表現為胰腺的結節。

    第二,CT檢查

    CT檢查比彩超更有優勢,CT不僅可以平掃,還可以做增強掃描,瞭解腫瘤有沒有侵犯血管,有沒有淋巴結轉移,與周圍臟器的關係如何。

    第三,MRI檢查

    核磁檢查與CT相比,軟組織解析度更高,而且還可以觀察膽管的情況,可以與CT互補。

    第四,ERCP檢查

    ERCP檢查全稱是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可以顯示胰管和膽管,還可以取活檢,能夠幫助確診。

    當然,還可以驗血,查膽紅素水平,查腫瘤標誌物CA199的水平。

    所以,胰腺癌只能夠透過定期體檢才能夠早期發現,治療以手術為主,但是總體來說,預後非常不好。

  • 15 # 小克大夫

    胰腺癌是指胰臟外分泌腺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腹痛、食慾不振、消瘦和黃疸,因其有惡性程度高、發展快、早期無特殊症狀,出現明顯症狀時病情已進入晚期,容易發生早期轉移,預後差,被稱之為“癌中之王”。

    診斷:出現以下情況時應當警惕胰腺癌發生的可能。需行相關檢查,可瞭解胰腺病變情況。

    1.40歲以上成人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食慾減退、無痛性黃疸”症狀時應當警惕胰腺癌發生的可能。

    2.持續性上腹部不適,進餐後加重伴食慾下降。

    3.不明原因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4.多發性深靜脈血栓或遊走性靜脈炎。

    5.有胰腺癌家族史、大量吸菸、慢性胰腺炎者。

    輔助檢查方法:

    1.腹部B超可發現晚期胰腺癌、胰頭佔位,同時可觀察有無肝轉移和淋巴結轉移。

    2.超聲內鏡:可發現<1cm的腫瘤,可作為評估腫瘤可切除性的可靠依據。

    3.胃腸鋇餐造影:可間接反映癌的位置、大小及胃腸受壓情況,在胰頭癌腫塊較大時可顯示十二指腸曲擴大或十二指腸降段內側反3字徵。

    4.CT:可顯示>2cm的腫瘤,胰腺動態薄層增強掃描及三維重建檢查對於胰腺腫瘤的定位、定性診斷和術前評估可切除性有重要意義。

    5.逆行胰膽管造影:除能直接觀察十二指腸壁和壺腹部有無腫瘤浸潤情況外,可顯示胰膽管受壓及主胰管充盈缺損和移位情況。

    6.磁共振胰膽管造影:是無創性、無需造影劑即可顯示胰膽管系統的檢查方法,但缺點是無法瞭解壺腹部病變,也不能進行微創治療。

    7.選擇性動脈造影:對顯示胰體尾癌比超聲和CT更有效,能顯示胰腺腫塊和血管推壓移位徵象,對<2cm的胰腺癌有較高的準確性。有助於判斷病變範圍和手術切除的可能性。

    8.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可顯示早期胰腺癌,並可顯示肝臟及遠處器官轉移,腹部可檢出小至0.5cm的轉移淋巴結,其鑑別腫瘤復發及手術後改變的情況優於CT,但在術前評估可切除性方面不如增強CT。

    9.在超聲內鏡、經腹壁超聲或CT引導下穿刺活檢具有確診意義。

    10.血清膽紅素升高,以結合膽紅素為主,血清鹼性磷酸酶、γ—GT、轉氨酶、空腹和餐後血糖輕度升高、血、尿澱粉酶一過性升高。胰胚抗原、胰腺癌特異性抗原及相關抗原(PCAA)陽性有助於診斷。

  • 16 # 康康體檢網

    胰腺癌早期診斷,存在多種的困難,而這些困難,有些是胰腺的解剖,生理方面的,或者是患者的原因,或者是醫學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還有不足的原因等等,儘管有這些困難,造成我們早期診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透過我們大家的努力,我們還是有可能對一些患者做出早期診斷的。

    我們對這些患者採取哪些檢查是比較合適的呢?出現一些早期的訊號的症狀,我們及時到醫院來就診,我們會給你做一些腫瘤指標的測定,包括CA199,或者做一些腹部的超聲,當這兩個檢查,檢查有疑問,或者你有症狀,不能用其它的疾病解釋,我們會給你做一個腹部的CT。

    當然從我們醫生角度來看,診斷胰腺癌的時候,我們做腹部CT,希望用平掃加增強,也就是說我們要打造影劑,這樣對胰腺癌的早期診斷是有幫助的,當然腹部平掃加增強,打造影劑,費用是比較貴一些,但是它對診斷胰腺癌的價值還是比較大的。

    有一些患者,即使做了CT平掃加增強,還不能確診,那我們還有磁共振,我們還有平掃加增強,再有叫醫生給我們做薄層,我們有的放射科醫生,給你掃到三毫米一層,你想我們胰腺周圍,每三毫米給你拍張片子,應該說小的腫瘤應該不會漏診了。

    當然除此之外,我們有的醫院還可以做血管造影等等,那麼根據不同的醫院,不同的條件,我們會努力想辦法來進行檢查,確認你是否有胰腺癌,那麼絕大多數的病人,經過這些檢查,我們可以告訴你,現在有還是沒有。

    但是人患病是極其複雜的,有的時候我們還會跟患者說,你隨訪三個月,六個月以後再來看,確實少數病人,我們醫生努力了,患者也很配合,但是我們醫生確實在目前還不能說肯定有或者沒有,臨床上面有一個大家都採用的一個方法,就是隨訪,也就是說最近對你的症狀,自己加以關注。

    第二,我們醫生對你進行隨時的隨訪,也就是說你過個一個月,三個月,再來就診,我們再給你做一些適當的檢查,比較一下前幾個月和目前的發展情況,假如是胰腺癌的,過個三個月、半年,還是會有發展的,因此隨訪也是我們做早期診斷的一個重要的措施。

  • 17 # 藥事健康

    胰腺癌可以透過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幾種方法檢查出來:

    一、實驗室檢查:1、血液生化檢查:胰腺癌早期生化指標無異常,但是當腫瘤阻塞膽管時,會出現肝功能異常,伴隨谷丙轉氨酶升高、穀草轉氨酶升高。2、腫瘤標誌物檢查:胰腺癌時血清CA19-9可升高10倍以上,胰腺癌的其他標誌物檢查還有癌胚抗原、糖類抗原CA242、糖類抗原CA50。

    二、影像學檢查:1、腹部超聲檢查:如果發現胰腺邊界不清、回聲減低、侷限性腫大提示胰腺癌,這種檢查方法方便、沒有放射性但是容易受操作者水平、胃腸內的氣體的影響,對於較大的胰腺腫塊容易檢查出來,小病灶不容易發現。2、內鏡超聲:可以準確的顯示出腫瘤病灶是否累及周圍血管還有淋巴結有沒有轉移,對於早期胰腺癌的診斷有重要意義,但是也容易受操作者的水平和經驗影響。3、CT:1)平掃:可以顯示病灶的大小、位置,但是對於病灶和周圍結構關係顯示較差2)增強:可以顯示病灶的大小、位置、內部結構,還能顯示病灶和周圍結構關係。4、核磁共振(MRI):可以檢測出不到50px的病灶,可以檢測出懷疑胰腺癌但是用CT平掃和增強均未檢測出的病灶,如果患者想做增強CT ,但是用碘造影劑過敏,可以做核磁共振。

    三、組織病理學檢查:該檢查是診斷胰腺癌的金標準,患者在放化療前必須進行病理學檢查確診。

  • 18 # 李鴻政醫生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死亡率非常高,大家都很怕,就連喬布斯這麼有能耐的人,在胰腺癌面前都要敗下陣來,不是說有錢就行的。

    最好是不要發生胰腺癌。

    一旦發生,最好就是儘早能夠發現它。但是胰腺癌的發病非常隱匿,進展迅速,預後差,5年生存率不到10%,就是說,確診為胰腺癌的病人,能活上5年的不到10%。

    如何早期發現胰腺癌呢?

    這就需要藉助輔助檢查了。最常用的方法是腹部CT或者MRI,腹部B超也行,但是看的沒有CT清楚,如果B超看到有端倪了,還是需要CT/MRI進一步確認。所以,為了發現胰腺癌,尤其是中老年人的體檢專案裡面,可以做一個腹部CT。一年做一個腹部CT,並沒有多大的射線損害,不要害怕。倒是要害怕經濟問題,因為一個腹部CT下來要好幾百上千塊,不是普通群眾能滿意接受的。

    有人說透過臨床表現來發現胰腺癌,這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因為早期的胰腺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一旦症狀明顯發現了,通常(80%)已經是中晚期了,預後很差。

    即便是每年都做腹部CT,也不一定能發現早期的胰腺癌,因為有可能一年內就發展為中晚期了,因為它進展非常迅速。但不管怎麼說,每年都做檢查,肯定比不做檢查要好。

    但我們總不能都去做腹部CT吧,就為了發現胰腺癌?這不划算。

    所以,那些有吸菸的,肥胖的,酗酒的,有慢性胰腺炎的,有糖尿病的病人,都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如果經濟狀況許可,可以把腹部CT當作年度體檢的一個專案來做。

    而其他正常人,那就沒有這個必要了。但過了40歲,還是考慮做吧。

    有時候我們為了更好的活著,是要付出某些代價的,而為了儘早發現腫瘤,付出的代價就是多花錢多做檢查。但這樣一來,肯定有很多人是“白做”的,因為他不一定有問題。

  • 19 # 李巖祺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就個人經驗來看,曾經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是在確診了胰腺癌那一刻,才第一次知道“胰腺”這個器官的存在。而對於“胰腺癌”這個疾病,很多人是透過蘋果公司前CEO喬布斯不幸離世才有所認識(雖然喬布斯所患並非胰腺癌,而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由於胰腺這個器官在體內所處的位置,及其解剖學特點,導致了胰腺腫瘤在早期通常缺乏明顯的特異性症狀,因此難以被察覺。而一旦出現了症狀,往往喻示著腫瘤已經進入相對較晚的分期,給治療造成很大困難,導致預後較差。也正因為如此,更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可能的相關症狀進行關注,例如:1、腹痛:文獻報道50~90%的胰腺癌患者有腹痛症狀,其具體形式與腫瘤所在的部位有關;2、黃疸:是胰腺癌患者的另一主要症狀,是由膽管被壓迫所致;3、消瘦衰弱:除了腫瘤本身所致,還可以由經常腹痛、食慾不佳、消化減退、吸收不良、精神不安等多方面因素引起;4、胃腸道症狀: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嘔吐、便秘、腹瀉等都可發生;5、其它:如新發糖尿病症狀,精神症狀等。

    而檢查方面,較為有意義的是血清腫瘤標記物、腹部B超、CT、核磁等,而確診需要依靠組織病理學檢查。

  • 20 # 屠醫生

    由於胰腺癌及壺腹周圍癌患者早期的臨床症狀很不典型,因此對50歲以上、有上腹部不適或隱痛,伴消瘦乏力的患者,要高度警惕有腫瘤存在的可能,需要給予作肝膽胰的B超及腫瘤標記物的檢查。

    如發現胰腺有形態的改變或胰組織內有低密度區,且有肝內外膽道的擴張或胰管的擴張,或有標記物的高表達,則必須作進一步檢查。

    一般這類患者是作CT以證實B超之所見,必要時再作ERCP或PIC等以明確診斷。

    但有極少數的胰頭癌很難與胰頭慢性侷限性胰腺炎(groove pancreatitis)相鑑別,因它們可以無膽道及胰管的擴張,而慢性胰腺炎除了有區域性的腫塊外,卻也可引起胰膽管的擴張,作CA19-9、CEA、CA50等輔助檢查,只有在明顯的高表達時才有意義,一般的陽性很難說明問題,因慢性胰腺炎亦可有陽性表達,因此,有時需要在B超或CT引導下作細針穿刺細胞學及基因的檢測,對高度疑為腫瘤的病例應直接剖腹探察。

    **醫院外科曾有10例影像學診斷為胰頭或胰鉤突部佔位的患者,多無症狀或少許消化道症狀,有2例有中度胰膽管擴張,餘皆在正常範圍。後有3例以後證實為胰頭癌,其餘7例經腫瘤穿刺細胞學和基因的檢測均為陰性,其中1例經手術治療、6例經長期隨訪證實為胰頭慢性侷限性胰腺炎。

    已出現了黃疸的胰頭癌病例,病程一般已不是早期,診斷並不困難,臨床醫師在初診時必須要考慮到有梗阻性黃疸的可能性而給予鑑別,事實上仍有不少患者簡單地被認為是肝炎而延誤了治療時間。

    因此,對可疑的病例,必須作B超檢查,一旦發現有肝內外膽管的擴張,即可確定為外科黃疸而進一步檢查治療。

    對嚴重的腰背疼痛影響平臥的患者,亦要警惕胰體尾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人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