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轉世輪迴追夢人

    太平軍始終有一個問題沒有搞清楚,那就是最大的敵人是滿清政府,只要迫使清政府退位,如同袁世凱一樣,那餘下的就是可以商量的內戰了,所以,用不斷的北伐和主要對付北京城附近的清軍才是要點和重點,關鍵是迫使清政府退位,才是重點。

  • 2 # 清歡公子

    太平天國的將領大多是泥腿子出身,沒有受過軍事教育,都是在實踐中摸索著前進。前期的軍事行動主要靠東王楊秀清和翼王石達開的軍事天才,開創了太平天國輝煌的軍事成就,打下半壁江山。可惜窩裡鬥,東王慘死,翼王遠走他鄉,從此太平天國一蹶不振,僵而不死十多年。

    後期完全靠忠王李秀成苦撐大局,勉強維持。偏偏洪秀全十分猜忌李秀成,怕又出現了一個東王,處處牽制李玉成,分他的權。李秀成當然知道江南大營是禍害,幾次滅了,又斬草不除根,忙完內亂,又重建了,嚴重威脅到太平天國的安全。曾國藩的湘軍無敵於天下,滅亡太平天國是遲早的事。

    太平天國雖說是失敗,但是漢人反抗了滿清,力主獨立,可以說有功有過。

  • 3 # 弦月聆風

    瀉藥。問題其實很有深度,但問題描述錯了。太平天國曾經兩破江南大營,李秀成圍魏救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天京事變前,楊秀清調集了石達開和秦日綱率領的西征主力,一舉攻破江南大營。但是隨後石部回師湖北,只有秦部追擊江南大營餘部,結果在金壇一線受阻。再後來天京事變爆發,江南大營捲土重來,佔領鎮江,合圍天京。李秀成匯合陳玉成,李世賢,楊輔清等部,再次攻破江南大營。隨後,大軍東征,在丹陽和無錫兩次擊破江南大營餘部,這才確保了沒有第三次江南大營。回到問題,我們可以發現江南大營並不是我們想象裡的戰五渣,就算打不過逃命是絕對沒問題的。只要清強太弱的整體戰略格局不發生變化,江南大營但凡不死就能隨時捲土重來。江南大營的向榮,和春等人都是從廣西紫荊山區一路追到天京城下的,如果會被太平軍一口吃掉,向榮等人根本沒膽追得那麼緊。史實是,向榮剛追到天京城邊,太平軍就對其發動了攻擊,結果失敗了,才分兵東征鎮江揚州,北伐和西征的。雖說太平天國這麼做的本意只是想讓江南大營分兵和籌糧,但無心插柳,留江南大營不打,去西征,效果上與李泌建議唐肅宗不打長安先攻河北暗合,這也許正是歷史的詭吊之處。

  • 4 # 冷兵器研究所

    你不能孤立的看江南大營。

    咸豐三年(1853年),欽差大臣向榮領兵一萬人,在南京城東孝陵衛駐紮,稱江南大營。琦善領兵一萬人在揚州城外駐紮,稱江北大營。

    當時太平軍可戰之兵大約有20萬,看著對江南、江北大營具有絕對優勢,但大家別忘了當時清政府擁有的兵力在90萬左右,並且掌握著中國絕大多數的財政收入。

    清政府一直在給江南、江北大營輸血,要人給人,要錢給錢。

    比如浙江當時仍未遭兵燹,屬於“全善之區”,每月接濟江南大營軍餉便達六萬兩之多。

    江北大營為了籌措圍攻“天京”的軍費,滿清政府決定除了在按地畝肥瘠和業田多寡的基礎上徵收的土地稅“畝捐”之外,再對米行商賈以“每米一石捐錢五十文助餉”的方式,推行捐釐之法。

    而且江南江北大營也一直得到兵力的補充與加強,最高峰時都達到了十萬人。

    用星際遊戲做比喻,別人在你家基地門口修了碉堡,架好坦克了。你肯定想打掉他們,但對方的兵力開始不斷過來加強這個碉堡,於是你就面臨這樣一個選擇,是立刻用手頭的現有兵A過去呢?還是去開分礦,去偷對方基地,同時在家裡攢兵呢?

    顯然,太平天國選擇了後一種戰略。

    其實太平軍的北伐,其實就等於去偷清政府的老巢去了,目的是分散清政府的兵力,消耗清政府的財力。

    而太平軍的西征,則是奔著江南的富庶之地,也就是開分礦去了。最終,太平軍控制了安慶、武漢、九江等重鎮,保證了太平天國的錢糧供應。

    說到底,打仗光有兵不行,還得有錢糧。沒錢沒糧是打不了仗的。

    再看北伐和西征的兵力,北伐用了兩萬人,西征用了不到三萬人。如果不去北伐西征,憑著這不到五萬人,就一定能啃下江南、江北兩萬多人堅守,而且不斷得到補充的大營嗎?

    還有,北伐和西征雖然分散了太平軍的兵力,但也調動了遠比太平軍多得多的清軍兵力啊。如果沒有北伐和西征,那這些兵力肯定是要補充到江南、江北大營的。到時候南京方面的軍事壓力只會更大!

    其實說到底,歷史不是選擇題,你選A錯了,不等於選B正確。

    北伐和西征失敗了,但如果不北伐和西征,不等於江南、江北大營就能拿下,還有可能兵力全消耗在攻堅戰中,太平天國可能覆滅的更早……

    從歷史上看,其實直到,咸豐六年(1856年),太平天國才有足夠的力量,去攻破向榮的江南大營。

  • 5 # 歷史知事

    敵人送到嘴邊的東西,大概都是不能吃的,如果硬要吃,一定會崩牙。1,江南大營江北大營,本質來說,是攻擊性堡壘。

    江南大營的設立,本來就是從廣西一路追了來的清軍。這些清軍人多勢眾,太平軍不敢和他打,他也不敢輕易攻擊清軍。因此一路千里尾隨,到南京城下,各自駐紮。

    表面上看,江南大營肩負朝廷使命,圍困甚至攻擊南京城,但實際上江南大營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天天放在南京城外,咬不死太平天國,也要噁心死他們。

    如果太平軍攻擊江南大營,江南大營的防禦性會更好發揮,大量深溝高壘,長槍短炮,清軍有備太平軍無備,雙方相比肯定太平軍損失更大。

    2,太平軍方面,江南大營難打有沒有油水,故而放棄。

    太平天國作為一個新生的政權,最需要什麼?最需要擴充套件土地,增加人口,開創財源,這些,沒有一種可以透過攻打江南大營來得到。

    清軍的兵力配置,決定了太平軍派出一萬人就能四處佔領縣城,攻擊州府。清軍全國總數量可能達到80萬,但是除了京師重地,重要城市駐紮較多,有三五萬不等。大多數縣城也就是兩三千士兵,戰鬥力和糧餉基本沒有保障。

    太平軍派一兩萬人就能以流寇形式不斷佔領縣城,攻擊州府,但太平軍實在不得人心,到處燒殺搶劫遭到本土本鄉農民地主的團結反抗,失敗就是命中註定了!北伐軍的失敗就是如此。

    3,太平天國解決江南大營的根本辦法。

    江南大營雖然圍困太平天國,但其實裡面的清軍全無鬥志。如果太平軍來攻擊,一定奮戰保命。所以江南大營硬攻不可取。

    太平天國對江南大營的最好戰略是開展反包圍,切斷江南大營的錢糧供應,從根本上瓦解江南大營。

    但這個辦法改變行不通。因為太平天國不得人心。

    太平天國在江南到處殺人,江南大營就是解救江南災民的大救星,老百姓怎麼會幫助太平天國去圍困江南大營呢?

  • 6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太平軍初起事時,士兵身份多是耕山、燒炭及製造木具為主的貧民及手工業者。除此之外,還有秦日綱、石達開率領參加起義的礦工,雖說不上烏合之眾,但是戰鬥力比之一般的鄉勇團練好不了多少。太平軍在起義之初的戰鬥並不順利,遇到結寨而守的鄉勇團練,都沒有辦法順利擊敗,在永安一個縣城被困半年餘,坐吃山空,最後不得不拼力突圍,雖然殺了一個回馬槍,給清軍造成了損失,但是太平軍自身也是損失慘重。

    (初起事的太平軍戰力不高)

    此後太平軍北上攻擊廣西省城桂林,一連打了33天,前後接戰24次,因城池堅固沒有打下來,打成了僵持戰,不得不撤圍北上。在北上進攻全州時,太平軍因人設軍,建設了一支特種部隊——土營。這個土營的工作就是土木工程,掘壕固守,遇到堅城,就暗挖地道塞以火藥炸坍城牆,以此破城。雖然全州被打下來了,接下來道州也被攻克,但是太平軍四處遊擊,屢屢遭到痛擊。太平軍的前途面臨著很大的危機,在清軍前追後堵的困境中,遲遲不能開啟局面,一旦被清軍咬上,就可能全軍覆沒。

    因此,太平軍在道州開了高層領導會議,有很多人希望打回廣東老家,嚴防死守。楊秀清以為這種做法不妥,如果太平軍打回廣東,是變主動被被動,清王朝集中全國軍力一擲千均之力,太平軍安有勝算?楊秀清在這次“道州會議”上提出了關鍵的戰略:全軍朝長江流域沿岸地區機動攻擊,藉助於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難以被清軍包圍。如能進入沿岸駐守,再分派諸將四出,分擾南北。即使敗了,也可以藉助舟船之利迅速逃到下一個方向(李自成的戰術),增加清軍圍剿的成本,使太平軍在於清軍消耗中逐漸壯大。“道州決策”統一了作戰指導思想,今後的太平軍的北伐和西征,實際上都是在執行這樣的戰略。

    (道州會議)

    隨後太平軍在湖南省城長沙的攻擊作戰中又失利了,先是蕭朝貴偷襲、再以太平軍全軍猛攻長沙81天,依然攻克不下來,蕭朝貴陣亡,戰爭又打成了僵持。太平軍不得不再次撤圍北上,流動作戰。

    於此可見,太平軍雖然有了明確的戰略方向,但攻堅戰術和能力很差,只能依靠土營挖地道這種已經用了幾千年的攻城土法子,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太平軍的進軍速度。後期太平軍最終在北伐的戰場失利,也是因為攻堅能力的缺失,遇到堅城都選擇繞城而過,使得清軍大集於京師周圍,以絕對優勢兵力包圍了並消滅了北伐軍。

    (太平軍北伐軍)

    其實,清軍的攻堅能力一樣好不到哪裡去。清軍曾長期圍困南京城,卻苦於無法破城,就製造了萬斤鐵將軍大炮,技術引數是裝藥360兩,彈丸240兩。清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運到城牆下,對著城牆發炮。陣仗很大,結果一陣硝煙下去,偌大的彈丸還沒有挨著城牆根上。城牆上的太平軍據此取笑清軍,清軍士氣大沮。同時期的歐洲,要攻克一處要塞,往往要搭上一個國家的全年稅收收入,甚至圍困個幾年也沒能攻克下來。所以,那時候的歐洲,只要一提到要塞,都要很多名將們頭疼不已。

    在威力更大的火炮沒有研製出來之前,攻克堅城從來都是戰場禁忌。統帥們往往能做的是攻敵所必救,調動敵人,於運動中殲滅敵人,然後再去奪佔空城。

    瞭解了這一點,就能明白為什麼太平天國能放著江南和江北大營不去打,反而去北伐和西征了——真不好打。以後的曾國藩的湘軍與太平軍對陣,按曾的說法“結硬寨,打呆仗”而已。

    (結硬寨,打呆仗)

    可能會有同學問起,太平軍從攻克武昌後,一個月零10天就攻下了安慶,然後再順江東下,攻下南京、揚州、鎮江三鎮,這些城市難道不是堅城嗎?為什麼太平軍就這麼順利拿下來了,反而對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卻束手無策一樣,任由他們存在?

    太平軍的作戰實力被他們的進展速度給誇大了,太平軍之所以能攻克武昌後,連下安慶、南京,是因為太平軍加了外掛——水軍。在嶽州太平軍意外繳獲了大量的戰船,這使得太平軍能水陸並進,打清軍的時間差。太平軍打到武昌時,清軍在後邊緊追慢趕。在武昌休整獲得大擴充的太平軍,人數已達50多萬,再次乘船揚帆起航,東下安慶。這時,清軍還是在緊追慢趕。太平軍沒有多做停留,繼續順江東下攻打南京城。此時的南京城只有5000人,而太平軍號稱200萬人眾。當時有人在紫金山上看到太平軍旌旗之盛,卻說200萬未必有,70、80萬足數。南京內城、外城都已經打下來了,洪天王已經在南京內城(朱元璋時修的)排定座次,張榜安民了,從廣西追趕著過來的清軍才在13天后到達南京的孝陵衛。

    (太平軍佔領南京)

    不要責怪清軍不給力,實際上追擊太平軍的清軍將領向榮、張國樑、和春都是清軍敢戰能戰之將,不是貪生怕死之徒,是可以直接跟咸豐帝彙報工作的。當時咸豐皇帝手中只有兩個野戰軍團,一個是僧格林沁,另一個就是這一股追擊太平軍的清軍。這個張國樑手下有一個叫做馮子材的,在1883年的鎮南關大戰法軍,此時是張國樑的下屬和粉絲。

    在鐵路和公路沒有普及的古代行軍,一日行軍20公里已經達到極限了。拿破崙的法軍徵召了整個歐洲的騾馬運輸物資,日均行軍速度也就20-30公里。這樣,就已經在歐洲國家軍隊裡是拔尖的了,法國士兵甚至都戲謔地說:皇帝陛下的勝利是用士兵的雙腳走出來的。同時期歐洲其他國家的軍隊行軍速度能達到10-20公里就已經是極限了。

    太平軍藉助在嶽州繳獲的大量艦船,做到了一日行軍60裡,連續1個月零10天,清軍在後邊緊追慢趕也趕不上,就不奇怪了。

    打下來了南京、鎮江、揚州三鎮後,太平軍也在循著朱元璋故事,在南京城忙裡忙外,整頓內務、肅清內奸、設定府衙等。13天后,從廣西一直追擊過來的清軍尚榮部也趕到了南京戰場,但是南京城內硝煙已散,南京滿城也被太平軍攻下來了。尚榮就在孝陵衛紮下營來,結起了硬寨。

    (江南大營與天京城近在咫尺)

    為什麼選擇孝陵衛這個地方紮營呢?

    因為孝陵衛緊挨著紫金山,是南京城的制高點,站在紫金山頂,能夠監視到南京城。孫子兵法說,結寨而守,要絕山依谷,而且還要有水源。恰好孝陵衛旁邊就有很多長江支流、分流。馬謖是絕山依谷了,可是沒有水啊,所以讓司馬懿圍了兩天就受不了了。尚榮於是就選擇在孝陵衛這個好地方紮營,徵用了附近的數萬民夫,用了一年多建成了江南大營,有子母寨,紮了幾十個營盤,這些清軍的營盤沿著長江一直到鎮江,如同一把鐵鏈,把太平軍勢力隔斷在長江一線,遮蔽了浙江成為“全善之區”。這對清王朝至關重要,因為浙江提供的賦稅是維持清王朝正常運轉的保障。

    南京城裡的太平軍為什麼不在這些清軍立足未穩的時候果斷出擊,粉碎清軍的戰略意圖,反而由著江南大營營造了一年多?難道太平軍領導層認為江南大營的清軍就是在養豬,要養肥了才殺了吃?

    這是因為太平軍雖然有近百萬人,然而大多是都是隨軍家屬,這也是中國農民起義的標準配置,都是拖家帶口的,真正能夠作戰的,也不過十分之一,餘下的都是老弱婦孺。因此佔領南京城時,太平軍能戰之軍不過7、8萬人,最多不超過10萬,這也是太平軍為什麼僅僅只派了2萬人北伐、3萬人西征的背後原因。

    (太平軍西征軍)

    那麼尚榮、張國樑、和春帶的清軍有多少人呢?大約有1萬人。然而,這些只是先鋒隊,為了救急南京前期趕來的,後續部隊還在陸續開進戰場。因為太平軍一路作戰,大多是虛張聲勢,極少有殲滅戰,大多是擊潰戰,大量的清軍有生力量得以保留,雖然長江兩岸居民慘遭兵燹,然而清軍實力未損。

    由於太平軍一路東下,沿途攻克的城市又紛紛被跟進的清軍收復,因此,南京政權手中也就只有南京、鎮江、揚州三座孤城,沒有戰略腹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太平軍主動與這些先期趕到的清軍大戰,會被這些清軍咬住,後續的清軍逐次加入戰場,萬一再次陷入僵持,太平軍實力受損,力不足守,攻不足用,將會陷入更大的危險。

    在太平軍的立場,以南京堅城吸引敵人頓兵於城下,相機北伐或者西征,擴大南京的腹地,使得天京政權有更大的迴旋餘地,再從容破之,實為上策。實際上,咸豐帝一直不停地給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增添人手,最多時達到兩營都達到了10多萬人。所以,如果太平軍沒有打出去,而是與江南大營的清軍陷入了對峙和消耗戰,正進入了清廷的作戰節奏。

    在清王朝的立場,在太平軍北掃、西征的同時,保留江南大營、江北大營,一則可以限制太平軍在江浙一帶肆意橫行,防止太平軍斷絕清王朝的糧餉來源,這是清王朝能夠與太平軍進行持久戰的根據地,不容有失。因此儘管江南大營的大多數官兵都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甚至五毒俱全,十毒包攬,打仗無用,殺良冒功,嫖娼、吸毒、養花、走私等,於戰局發展無甚大用處,清王朝除了降旨責備外,也同樣要錢給錢,要糧給糧。

    (太平軍佔領的地區都是清朝糧餉重地)

    在楊秀清的運籌之下,太平軍北伐軍2萬人,派出了六丞相中的三個,士兵都是太平天國的精銳。他們的家小都留在了南京,沒有後顧之憂,一路北上,攻城56座,一直打到天津外圍,京師震動,最終功敗垂成。然而此時清王朝的大量軍力(僧格林沁部)被牽制在山東以北,不能支援江南大營。1856年,楊秀清召回正處於勝利中的西征軍主力,匯合各路太平軍共達50萬人,連續攻破清軍江北大營、江南大營。由此可知,太平軍始終視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如鯁在喉,所進行北伐、西征的目的即是創造有利戰機來攻滅之。

    太平軍北伐軍雖然失利,但是在1856年9月之前,太平天國的軍威達到鼎盛,清王朝僅僅只有僧格林沁的一支騎兵在保衛,曾國藩被石達開打的差點自殺,退回湖南重新組織團練。此時,如果編練新軍,乘勢再行北伐,大事未必不可成。然而,天京事變爆發後,氣吞萬里如虎的太平軍一下子變成了沒有信仰、沒有主義的軍隊,在江南地區與清王朝的地方鄉勇纏鬥,已經徹底失去了改朝換代的朝氣和銳氣。

    中國整個南方,都墮入了修羅地獄,人們參加戰爭、厭惡戰爭卻又依賴戰爭,不管是投降、叛變、議和,甚至走私、做生意,所做一切都只是為了能活下去。在血腥的泥潭裡泛起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內戰”,血腥、殘酷、毫無理由、沒有正義可言。

    (蘇州殺降)

    他們來的時候是因為“上等的人欠我錢,中等的人有覺眠,下等的人隨我去,好過租牛耕瘦田。”,到如今他們已經忘記為什麼來。在無謂的殺伐之後,他們望著手中閃著寒光、泛著血腥的刀劍,早已不知道當初是為了什麼而拿起了它們。

  • 7 # 萬里長城永不倒

    講點個人觀點。

    我從不認為是不想打,而是沒有實力一口氣打下罷了。

    首先,太平天國在廣西金田村起義,打湖南,但是沒有打下長沙,其中蕭朝貴還陣亡在湖南,隨後太平軍沿江而下,最後打下南京並建都南京,號天平天國,太平天國全盛時期佔了中國漢政權版圖的半壁江山(大一統時期基本是少數民族政權完成),太平天國其實是把江北大營打垮過的,也就是他們領導者也意識到了江南江北大營對於南京的威脅性,西征和北伐都是應對這個困局做出的,對於北伐的壯烈性我就不多說了,林鳳祥率領的先頭部隊直達天津,當時北京的統治者無不惶恐萬分,這一點和日軍當時攻入貴州,重慶政府的震動一樣。

    戰略性失誤

    一是沒有打下上海,上海是全國的錢袋子啊,就像巴黎公社沒有接管法蘭西銀行的巨大失誤一樣,而武昌起義之所以能引起全國響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武漢是全國的金庫,而黎元洪把握住這個機會了。小刀會之類不上流的武裝是不可能和李鴻章的淮軍相提並論的。

    二是領導人內訌,楊秀清被殺,韋昌輝被殺,石達開出走,洪秀全猜忌其他領導者,陳玉成和李秀成再怎麼努力也沒用。

    三是喪失了政權建立的合理性,南京改名天京,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以皇帝自居荒淫無度,試問百姓為何要為之奮鬥,我有什麼好處?階級分明,觸犯條例者慘死,領導人卻擁有特權。

    四是和全天下讀書人作對,太平天國的精神支柱或者說統治根基是拜天主教,不中不西的四不像是不可能在中國站住腳的,不僅中國人不信,洋人也不支援,所到之處毀壞孔儒(包括科舉制),這樣毀滅讀書人的去路自然要和你拼命了!

  • 8 # 布夫舟

    說實話太平軍如果全力北伐是極有希望一舉攻破北京城的。畢竟那個時候大清都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反應的。因為林鳳祥、李開芳的兩萬人都一度攻打到了天津,可想而知當時大清的虛弱。畢竟朝廷號召軍隊和訓練軍隊是非常需要時間的。洋人還未弄清楚太平軍,因此不大可能支援大清。不過考慮到太平軍從廣西一路攻城略地到了南京,奔波時間過長,是需要一個固定的地方來來修整的。

    西征則是1853年到1856年,太平軍為了奪取皖贛,控制一些戰略要地來保衛天京的安全。很多人可能會很奇怪,為什麼要同時北伐和西征呢?畢竟兵分兩路,特別是北伐的軍隊完全是孤軍深入。其實太平天國最好的方針就是石達開向洪秀全所建議的。上策是佔領南京,但是不能夠長期停留,然後全力北伐;中策是集中兵力,佔領江西,湖南,之後佔領浙江江蘇。很

    江南大營最早是欽差大臣向榮帶著一萬人駐紮在南京城外的孝陵衛,號稱江南大營。琦善則帶著一萬人在揚州駐紮,號稱江北大營。當時南京城地勢險要,城牆堅固,太平軍自然嚴密設防,因此他手底下的一萬人是肯定打不下來的。不過咸豐帝自然希望他能夠早點打下南京城,畢竟當時江南對朝廷來說實在是太重要,全國的賦稅,糧餉很多都是來源於此。

    所以向榮就只能陽奉陰違了,所以他實際上採取的方針是“消極進攻,積極防禦”。這就造成了天京太平軍和江南大營的長期對峙。後來太平軍進行了北伐、西征,使得朝廷壓力很大。於是朝廷自然希望向榮、琦善進攻天京,減輕壓力。不過向榮還是打不下來,因此弄虛作假,糊弄朝廷。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太平軍不打下江南大營再去北伐、西征。其實江南大營不過是封鎖太平軍的一條線,即使加上江北大營,在早期的時候兵力也是不足以對太平軍產生足夠威脅的,只是起到牽制作用。

  • 9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為什麼太平天國留著江南大營不打,而去北伐、西征?其實,太平軍不是不想打江南江北大營,是實力還不夠。1853年江南江北大營,分別由向榮,和春統領,兵力為3.6萬人。

    當時向榮的部隊一直在圍攻天京,同時圍攻揚州,與韋昌輝、羅大綱等人激戰。清軍在天京城外佈設了19座大營,與太平軍反覆激戰。甚至在1854年6月,清軍蘇布通阿,向榮,和春已經開始直接進攻太平門,神策門,朝陽門,還有雨花臺。

    12月,太平軍賴漢英,曾立昌組織了對江北大營的反擊,一直到月底。反而因為北伐軍受挫,太平軍抽調部隊增援,被清軍收復了揚州。清軍對天京的圍攻日益激烈,楊秀清已經開始親自指揮天京保衛戰。

    清軍廣東水師的紅單船開始在長江佔據上風,這種船安裝有20-30門大炮,左右船頭三面輪放,周流不息,導致太平軍秦日綱水師被重創,秦日綱本人都落水撤退。此時天京糧食緊張,石達開下令,戰鬥兵吃三頓粥,老少婦孺一天只一頓粥。

    同時,石達開開始拓展天京城防陣地,與江南江北大營的張國樑,蘇布通阿連續發生激戰。迫使韋志俊,羅大綱從調集部隊回軍天京阻擊清軍圍攻。同時清軍也開始圍攻瓜州和鎮江。

    清軍圍攻天京和附近的城市長達3年,一直到1856年5月,太平軍從湖北,江西,安徽抽調主力陳玉成,李秀成,吳孝如,秦日綱以絕對優勢大軍發動進攻,清軍害怕丟失城市,趕快分兵佈防,結果太平軍主力直撲已經被削弱的江南江北大營,一舉打垮了江南江北大營清軍。

    但是此戰並沒有殲滅其主力,很快江南江北大營又得以重建,一直要到1860年,太平軍才集結20多萬主力徹底打垮江南江北大營。

  • 10 # 超然視野

    對於太平天國運動這段歷史是清末最慘烈的戰爭,直接人員損失就接近一個億,攻伐雙方都表現出了極為殘酷的殺伐性,是一個場讓人痛心的戰爭!

    太平天國從廣西金田起義開始,一路勢如破竹支取清帝國的財稅重地江浙,並在南京定都成立了太平天國,該南京為天京,軍隊規模俞百萬,實力空前雄厚!

    不過太平天國從起義到擁兵俞百萬,發展的時間極短,這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太平軍戰鬥力爆表,勢如破竹。第二,清朝的守備部隊戰鬥力太差。這兩點都無形中讓太平軍的自信心高漲,而且也讓太平天國運動的統治階層過於樂觀的估計運動的發展前景!

    在這樣的背景和自信心爆棚的雙重情況下,太平天國的運動的將領們會認為腐朽的清帝國已經不堪一擊,那麼相對於區區數萬如驚弓之鳥且戰鬥力不行的江南大營,已經不在太平軍核心層的法眼中了,作為這樣的想法情況下,無疑是北伐攻擊清帝國的中樞機構最為合理!清帝國若滅亡,江南大營和其它和省都會迅速的想太平天國靠攏!那麼又何必那個時候爭奪一兵一卒呢?

    而西征並不是太平天國主觀意願,相反的是太平天國發生內訌,天京附近的戰爭和北伐都受阻的無奈之舉,新的掌權力量試圖開發新的活動區域的一次嘗試而已!

  • 11 # 國史拾遺

    沒聽過“打得一拳開 免得百拳來”嗎?

    太平天國所掌控的人口和地盤都遠少於清軍,要是和清軍硬耗下去死是肯定的,所以太平天國要做的就是儘量擴大地盤,讓實力此消彼長(西征);另一方面趁著清軍沒緩過神來最好一鼓作氣滅掉它(北伐),到現在都有人認為太平天國沒有全力北伐是個錯誤(央視版《太平天國》也藉著左宗棠的口說去了這些)。

    北伐西征之後剩下的太平軍可沒有能力吞掉江南大營,江南大營是咸豐皇帝最後集結的野戰部隊,和太平軍在天京城外打得你來我往,但是太平軍西征取得進展之後,清軍手忙腳亂,而太平軍援軍也從西征戰場回來了,直接就把威脅天京城的江南江北大營打垮。

  • 12 # Mer86

    要想解釋太平天國為什麼留著江南、江北大營不打,而是先選擇北伐和西征。就要先搞清楚江南、江北大營到底是個什麼鬼,以及西征和北伐的目的。

    第一,江南大營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所謂的江南大營,指的是太平軍定都南京後不久,清軍的綠營兵在南京郊外的孝陵衛設立的一座清兵大營,起初有一萬人,後來增加到了十多萬。設立大營的目的,是為了讓南京城內的太平軍不能繼續向東進攻蘇杭地區,將太平天國的勢力堵截在南京一線。

    第二,太平軍為什麼不拔掉江南大營?

    不是不想拔掉,而是拔不掉。江南大營就是南京城外,對太平天國的威脅非常大。這座大營設立後,太平軍就想過立刻拔掉它。但是太平軍始終打不下江南大營,後來就放棄了圍攻計劃,轉而開始策劃北伐和西征的方案。對江南大營採取守勢。

    第三,太平軍為什麼打不下江南大營?

    從大湟口起,江南大營的統帥向榮就跟太平軍打交道了。一直以來,雙方旗鼓都是相當,一般而言,誰進攻誰吃虧。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土木工事比較成熟,而火炮技術比較落後,進攻一方在面對防禦工事時,往往沒有什麼好辦法破堅,硬攻又很吃虧。並且最關鍵的是,清朝實力比太平軍強太多了!而太平軍當時又只據有南京、鎮江、馬鞍山、蕪湖這四城。因此以當時太平軍的實力來說,跟江南大營死磕是非常不划算的。

    第四,為什麼要西征和北伐?

    太平軍北伐主要出於兩個目的,一是將清軍的包圍南京的兵力吸引走,減輕南京的壓力;二是以精兵搏一把,萬一成功了呢?至於西征的目地則很明確,第一也是吸引清軍西調,減輕南京的壓力,第二是擴張地盤,有地盤才有兵力和財政收入,才能縮小太平天國與清朝的實力差距。第三是為了控制長江中游,鞏固長江下游。

    因為自古以來,北方王朝想要滅掉建都在南京的政府,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順長江東下,一舉攻破金陵城。歷史上的江南王朝裡面,堅守最久的是南宋,其次是東晉。這兩個南方政權的戰略就是以襄陽為中脊,以江漢為緩衝,串聯東吳和西蜀,形成一條完整的防線,讓北方政權無處可擊。

    太平天國當時實力偏弱,雖然號稱有五十萬之眾,但實際上能打的人,估計不超過十萬。這些人如果不西征,傻不愣登的待著南京跟江南大營死磕,怕是死的快。而只要西征,縱然力量有限,可能打不到襄陽,但只要能打到武昌或者安慶,再收復淮南地區,先達到三國時期東吳或者南北朝時期南陳政權的程度,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第五,太平軍不怕江南大營威脅南京嗎?

    一開始還真的很怕,畢竟敵人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而且江南大營還主動攻打過南京城,讓洪秀全和楊秀清感到非常不安。

    到了後來就不怕了,為啥呢?因為楊秀清發現所謂的江南大營完全就是一群垃圾,長江北面的江北大營比江南大營更垃圾。

    具體垃圾到什麼程度了呢?可以用著名民間哲學家竊格瓦拉的一句話來形容:裡面個個都是人才……

    太平軍攻破南京城時,南京城內有個馬壽齡的文人不相信粵匪能成功,就留在城內期盼著王師(清軍)能殺回來。當江南大營攻城時,馬壽齡以為勝利在望了。結果等太平軍打退了清軍的幾次進攻後,清軍就再也沒來了。(太平軍也沒有主動殺出去)於是,太平軍和城外的江南大營開始對耗。這就讓城內盼王師歸來的馬壽齡非常苦悶了。

    他是左等也不來,右等還不來。後來這位清朝粉鐵實在是等不下去了,就找了個機會溜出了城,逃進了城外的江南大營。這一進大營,馬壽齡算是開了眼界了。

    原來,江南大營中除了個別比較精銳的部隊還保持了戰鬥力之外,其餘的部隊基本上就是在玩養生。官兵的日常生活主要是十七件事:蓋房子、栽花、種樹、疊石頭、養鳥、養狗、編籬笆、搭棚子、抽鴉片、聽小曲、買玉石、買字畫、賭博、下棋、裝病、搞基,做買賣。並且這些還都是比較老實計程車兵的日常工作。某些品行惡劣的兵,更是堪稱十毒俱全,像什麼殺人放火、搶劫、內訌、搶軍火庫等等,這些放在以前要掉腦袋的事,江南大營的兵也全都幹了。

    看到江南大營士兵的日常生活,讓馬壽齡這個鐵桿清粉都忍不住了。於是在私下裡,他偷偷的說了一句掉腦袋的話:“翻羨賊人法令嚴、手乍持槍頭已懸”。意思就是說,這幫朝廷的官軍還不如太平軍那幫土匪,官軍比土匪還要土匪。

    需要注意的是,關於江南大營的資料,主要是馬壽齡的個人記載,而他是沒有到過江北大營的。那麼,江北大營如何呢?根據琦善寫給朝廷的奏疏,他認為應該把太平軍引到江南大營方面,以減輕自己的壓力。由此來看,江北比江南還要爛……

    總的來說,太平軍不打江南大營而西征,在選擇上是無奈之舉。因為太平軍在西征前沒有足夠的兵力攻破江南大營,與其在南京跟江南大營死磕,還不如選擇西征,擴充領土、兵馬和財源。等到西征之後,太平軍的實力擴充了幾倍,再回過頭來打江南大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江南大營對太平軍來說,短時間內也不是最大的威脅。因為江南大營是陸軍,而破南京需要水師。相比之下,太平軍更怕曾國藩的湘軍。一是湘軍的戰鬥力比江南大營的魚腩部隊強,二是湘軍有水師,對太平軍是很大的威脅。

    至於說西征到底對不對,從結果來說,太平軍的西征很成功。後來太平天國的失利,主要是內訌造成的,跟西征沒有關係。而北伐嘛,儘管很多人都認為太平軍選擇北伐是臭招,但是讓太平軍這種後勤極爛的部隊來說,如果大舉北伐估計死的更慘。

  • 13 # 一枚明粉

    太平軍不是不想打江南大營,實在是打不下來。太平軍相對於清軍有他的優勢:機動性好,部隊行軍能力強,步兵野戰能力強。而且天京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供給不足,需要在能開拓的領域開拓。1、向榮的軍隊

    向榮的軍隊具有一般清軍的基本特色,行軍力差,野戰不行。但不一樣的是,萬里轉戰,戰鬥力得到了提高,向榮本身就是優秀的將領。可以說向榮的軍隊殲滅太平軍不可能,但擋住還是可以的。

    (江南大營部署圖)

    在南京丟失十二天後,向榮東進到孝陵衛,開始東邊包圍南京,也擋住太平軍東下蘇浙的道路。

    2、太平軍的嘗試

    在向榮佔了孝陵衛後,太平軍與其展開了一系列爭奪。諸如南京外城土城爭奪戰。

    在25日向榮佔了土城後。27日計劃在這裡安營。當日城內四五千太平軍殺出,營沒有修成。在29日向榮親自督戰,太平軍稍微退卻。於是向榮逼城而營。

    (南北封鎖線)

    之後圍繞通濟門、七甕橋、鐘山進行一系列戰鬥,向榮整體佔據優勢,列營十八座。

    3、太平軍的西征北伐

    太平軍的東南被封死,集結在河南防禦太平軍北上的馬隊也調到了江北。待完成合圍後,就又是一個永安。而且南京周圍供給缺乏。

    (太平軍北伐)

    再加上太平軍自身的優勢:擅長行軍,擅長打運動戰。

    如果西征、北伐,則攻其必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發揮自己的優勢,獲得作戰主動。

    之後的事實也證明,北伐的太平軍牽制了清軍大批有生力量。西征的太平軍在湖北、安徽、江西取得很大成功,為太平軍帶來新銳力量。

    (一破江南大營)

    破江南大營、江北大營,靠的就是西征得到的精兵。(這點陶短房老師在其《1856》的書中說的很清楚)。

    總結:

    在受到挫折後,自然更要發揮自身的長處,去攻擊敵人薄弱且必救的地方,再用自己的機動性與野戰能力,在運動戰中消滅對方,贏得最終勝利。

  • 14 # 五味社

    太平軍北伐和西征的目的就在於擴大天京生存空間。

    江南江北大營和太平軍攻佔天京同時間段建立,這時候太平軍的軍事力量達到巔峰。

    為擴大天京的生存空間,同時發動北伐和西征。

    雖然北伐失利,但極大震撼了清王朝,牽制大量的清軍。

    西征略有小成,佔領安徽,江西和湖北大部,並控制安慶、九江、武漢三大軍事戰略要地,為天京擴大生存空間,保證太平天國的糧食供給。換言之,如果沒有西征,或許太平天國會提早滅亡。

    北伐西征相對結束後,太平天國調轉槍頭,兩破江南江北大營。

    為何不在最初攻打江南江北大營?

    首先,江南江北大營雖然遏制天京,但北伐和西征可以牽制清軍,緩解天京被圍的嚴峻形勢。

    其次,江南江北大營雖屬於肘腋之憂,但天京的糧食供給才是心腹之患,如果沒有西征取得的戰果,太平天國未必能延續十餘年。

    最後,江南江北大營腐敗成風,美國傳教士曾形容這裡吃喝嫖賭,不像軍隊,形同市集。

  • 15 # 縱橫國史

    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不出三年,洪秀全、楊秀清等便率大軍殺進東南第一大城市南京,並改名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首都。有意思的是,當時太平天國沒有直接摧毀由八旗、綠營軍組建的江南江北兩座大營,而是兵分兩路,進行北伐、西征。江北、江南大營腐朽不堪,又近在咫尺,為何太平軍不先拔掉這兩顆釘子,而是揮師北伐、西征呢?

    要回到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下何為“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兩座大營組建的目的是什麼?

    江北大營:太平軍攻入南京後,由八旗年輕將領琦善組建,總兵力一萬餘人,後來增加到兩萬多,總部在揚州。江北大營組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阻止太平軍北上中原,確保清朝首都北京之安全。

    江南大營:這是咸豐皇帝圍堵太平天國的最強戰鬥力量,由名將向榮、張國樑等組建,總部在南京城東孝陵衛,兵力一萬餘,後增加到6萬左右。江南大營組建的目標很明確,一是阻止太平軍東下,確保江浙財賦之地安全;二是在合適時機殺入金陵,奪取剿滅太平天國之首功。

    兩座大營戰鬥力:據美國傳教士記載:“不像軍隊,形同市集,吃喝玩樂,大煙娼賭俱全。”由此可知,這兩座大營戰鬥力很一般,除了張國樑所部3000捷勇堪與太平軍一較高低,剩下均為烏合之眾,後來的戰鬥證明了這一點。

    既然“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已經腐朽不堪,為何太平軍不直接攻打呢?若是全力進攻,勝算究竟有多大?對此,我們從兩個方面分析,一起看看。

    太平軍後勤補給:這無疑是太平天國最糟糕之一面,從金田起義到天京被湘軍攻破,太平軍的給養一直都是大問題,而且壓根就沒有解決過。稍微瞭解點晚清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北伐和西征前,太平天國能夠控制的城市就兩座,即是首都南京與漕運咽喉要道鎮江,但也沒能牢牢掌控,因為周圍還有清軍駐紮,對兩座城池虎視眈眈。可以說,當時太平天國直接控制的地盤非常小,正常物資供應都成問題,與“江南大營”、“江北大營”搞持久戰,那無異於找死,活活被餓死。道理很簡單,太平軍短期內無法攻克這兩座以防守為主的要塞,只要戰事一拖延,抑或是糧食補給被切斷(可能連補給地都沒有),太平軍會立馬崩潰,到時清王朝就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目的。

    從太平軍兵力和後勤補給來看,當時直接攻擊“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之條件沒有成熟,取勝機率不大。再則,這兩座大營以防禦為主,很少主動向天京發動進攻。所以,當時天京相對安全,洪、楊等沒必要跟他們過不去。

    北伐與西征,好處很多,這一點毋庸置疑。北伐是為西征服務,當然,若是林鳳祥、李開芳等能攻下燕京將咸豐趕回東北是最好不過了;西征,目的是奪取長江中下游地區,擴大太平天國地盤,解決物資補給問題。歷史無數次證明,南方政權若想長期維持抑或是要推翻北方政權,長江、淮河防線必須守住,否則就只能等著被對手消滅。太平軍北伐、西征無疑是對的,先擴大地盤,鞏固江淮防線,解決物資補給這大問題,而後再與清廷逐鹿中原,成就千古偉業。1856年4月,西征連連獲勝後,楊秀清、石達開、秦日綱、陳玉成等合力摧毀江北、江南兩座大營,解除了三年之久的天京之圍,太平天國達到全盛時期,具備了北伐中原的條件。

    很遺憾,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領導集團因權力問題而自相殘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清朝逃過了一劫。可以說,太平天國不是被湘軍擊敗,而是亡於內訌,亡於領導人權力之爭。北伐、西征沒錯,錯就錯在核心領導人搞權力爭奪,自殺殘殺,自斷筋脈。

  • 16 # 相忘於江湖寫字的地方

    形勢使然。之所以不攻江南,江北大營,是因為攻不下。太平軍一直流動作戰,沒有根據地,初入天京,幾乎是坐守孤城,咸豐皇帝為了圍堵天京,給兩座大營增兵添將,增加裝備供給,但由於清兵腐敗,戰鬥力不強,並沒能在進攻上有所進展。但攻雖不足,守卻有餘,兩座大營經營日久,又處於險要地勢,且兵力在巔峰時期都達到10萬之眾,是不能稱之為精兵,但號稱50萬的太平軍也好不到哪裡去,隨軍家屬雖然能浩張聲勢,卻不能真正作戰,一時間,兩座大營成為了難啃的骨頭。擺在太平天國面前的形勢,就是要北伐,一是分散清廷注意力,將江南,江北大營的清軍北調,減輕天京壓力;二是孤注一擲,力圖推翻清廷,至少要給清朝廷以震懾和壓力。事實證明,北伐確實造成了清廷振動,吸引了眾多清軍優秀獎領和大量軍隊,江南,江北大營的軍隊向北調動,為秦日綱的東征勝利奠定了基礎。從這個方面說,楊秀清是太平軍中的了不起的戰略家,戰略上是勝過石達開的。西征則更多是為了擴大根據地,佔據長江中下游,穩定天京,獲得物質給養和兵源,以實現佔據江南,與清廷分庭抗禮的態勢。事實上,西征去的了輝煌的成果,並不是說完全的失敗,石達開兩度攻破武昌,奪取江西50多個州縣,佔據安慶,鞏固了天京,又與秦日綱聯手攻破江南大營,使得太平天國達到軍事上的巔峰。但西征的失敗,也可以說太平天國最終失敗,淺層原因是內訌帶來的自相殘殺,內耗使太平軍失去了太多的優秀獎領,喪失了主力精銳部隊,造成了嚴重的分裂,大量土地因石達開的出走而得而復失,特別是九江的失守,這些造成產了嚴重的後果,讓太平軍長期處於守勢,太平天國的官僚化,腐化,最終使太平軍銳氣盡失,革命性消失,難以成功。更深層次則是因為太平天國異化基督教,自創的體系難以得到西方認同,得不到西方文化認可和支援,施行的政策又沒有迎合西方列強:對內反孔,毀滅文化,不尊重讀書人,又不能得到知識分子支援,沒有真正的革命綱領,也沒有真正發動起廣大人民群眾,以一個封建王朝代替另一個封建王朝的運動中,內有足夠的實力支撐,沒有卓越的領導人物讓太平天國最終走向失敗,歷史沒有選擇洪秀全,洪秀全的個人侷限性、能力也配不上成為推翻滿清,成就時代的英雄。歷史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中國人民也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

  • 17 # RaymondIT

    上次聽一個高校老師講,他認為太平天國消滅江南大營是戰略錯誤,因為這給了曾國藩發展湘軍的機會。原本,清朝是不給曾國藩這些鄉勇團練機會,依靠的是八旗和綠營,限制曾國藩進一步發展,只讓他在天京外圍喝喝湯,根本輪不到他來攻打天京。這時候,在東南地區是多股勢力:太平軍、清政府八旗和綠營、漢人軍閥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還有一些外國勢力,和當地鄉紳。前三股勢力是相互制衡,相互防備。如果清軍打敗了太平軍,那麼曾國藩勢力就不會壯大。曾國藩勢力要壯大,也是滿清不想看到了的。曾國藩消滅太平軍,也就意味著自己要被清政府消減勢力了(後來的“刺馬”和“小白菜與楊乃武”兩個大案就是矛盾的體現)。太平軍消滅清軍大營,那麼就沒有人牽制曾國藩了。

    而江南大營丟了之後,清朝政府沒有辦法了,只好把東南幾個省都交給了曾國藩節制,於是曾國藩有了錢糧和兵源,迅速擴充並拿下了天京。不過,當時曾國荃為了搶功,結果死命攻打天京,破城之後。終於搶到了頭功,可是並沒有得到高升,曾國藩反而讓他就此罷手,趕緊回家養老,安享晚年。

  • 18 # 青年史學家

    太平軍是新銳之師,此誠不可與爭鋒。但清王朝畢竟是延綿百年的老大帝國,其底蘊和戰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面對勢如破竹的太平軍,清軍選擇了圍點打援。因為江南是清朝的主要賦稅來源地,南京市江南的首善之區。南京已經丟失,那就必須抱住浙江和江蘇的蘇州、揚州之地,所以清軍分別以琦善和向榮為首,設定江南、江北大營,給出全國最好的資源,人力、物力、財力都往那裡送,你想輕易打下來,也不容易。

    這個時候的太平軍比較聰明,主動選擇了避其鋒芒,運動作戰,圍魏救趙。歸根結底,這些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的兵將大多來自北京及周邊北方地區,只要直搗老巢,兵鋒必解。而當時太平軍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根據地不穩固的問題,江南是硬骨頭,那就往上游打,江西、安徽和湖北都是戰略要地和賦稅之地。等牽制住北方的清軍,獲得武昌、九江和安慶的兵糧,江南江北也就不攻自破了。只可惜,太平軍後來內訌,沒有延續這一方略,被從南北西三面包抄了,失去戰略主動權。

  • 19 # 漩渦鳴人yy

    江南和江北大營說實話都是當時清政府為了渡劫,太平天國運動的擴張趨勢,而選擇重精集中資源,打造出來的軍事據點。

    就以江南大營為例,他一開始只有1萬多人,但是後來長期的發展,最多的時候達到十多萬人,雖然太平天國那地方號稱自己有幾十萬人,幾十萬,那實際上真正能夠作戰的也只有幾萬多士兵,所以就一個江南大營裡面駐紮的軍隊就敢和當時太平天國大部分的主力叫板。

    其實由於現代大威力武器的發展,使得我們對於攻堅戰沒有什麼概念,但是在古代攻堅戰永遠都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課題,比如說新三國裡面周瑜曾經點評過,當時劉備要紅去荊州的時候,最大的優勢就是荊州內部有劉表的眼線,還有內應,正是有了這個東西,才敢去打荊州。

    你真的要換成其他的將領,即便是周瑜天縱之才,他也跟曹仁耗了一年才把南郡的江陵城給拿下,所以說在古代攻堅戰,這是一個很重大的課題,沒有一點兒資源,沒有佔據絕對的優勢,你根本就拿不下來一做重大的城市。

    我去看太平天國,實際掌握的幾座大城市也就那麼幾座,其他的大型城市全在清政府手裡面,為什麼清政府拿下安慶以後,太平天國基本上就沒有力量去動彈,即便是幾十年以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那個時候,雙方都是靜態的戰爭還不是沒有那種毀天滅地的力量。

    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這個時候雙方都沒有那種高尖端的大圍裡的攻堅武器,所以雙方之間城市的掠奪,那就顯得相當的沒意思,就是誰都打不過誰。

    所以太平天國對這個江南佳美大營基本上都是死了心的,怎麼去打,打不過軍隊跟你不相上下,而且人家的武器裝備又比你好再加上你根本就沒有攻堅的重武器,你憑什麼去打江南和江北大營?

    但是人家把你定死在南京城,你不能等死啊,你的軍隊還要發展你的軍隊還要吃飯,你的國家還需要發展,否則的話,你不發展,別人就在發展,等到過了一段時間,別人發展超過你了,把你吊起來打,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就是為什麼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一直髮展各種各樣的對外戰爭,斷地將軍隊調到外圍進行作戰就是為了掠奪人口,掠奪資源來壯大自己的國家,這跟秦國在戰國時期司馬錯提出來的強國論,有人異曲同工的意思。

    在也是一樣,現在你中國不發展。看著其他國家發展那中國就會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捱打那你就是得跪在地上,你心裡也不願意啊所以必須要不斷的發展,哪怕知道自己心臟漏給其他人,那也必須得出去搶東西,否則的話沒有資源,我靠什麼去養活我那些宣傳我靠什麼去養活我的帝國,我靠什麼去戰勝對手?你如果說奮鬥了不一定能夠戰勝對手,但是你如果不奮鬥一下,你根本就不可能戰勝對手!

  • 20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太平天國是中國清末時期,由洪秀全建立的農名起義政權,太平天國運動也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農名起義。洪秀全本是大清落第秀才,後無金田發動拜上帝教起兵造反,最終打下南京建都稱帝,那麼建都天京後,太平天國不去攻打清朝的江南大營,卻要勞師以遠東征北討呢?其實每個軍事步驟都是有著自己的原因,所以東征,西討,北伐,都是有著自己的意義的!先說說北伐

    1853年5月,林鳳祥率太平軍2萬進行北伐,意義大家都能猜到了,那就是直接威脅清政府帝都北京,減輕天國其它方向的壓力。

    再說說東征

    1856年,秦日綱帶領太平軍進行了東征,目的是隔絕清政府來自江浙的財源,充分經濟力量。並且攻破除開江南大營外,清政府又一軍事重地向榮據守的江北大營,解除天京威脅。

    最後是西討

    翼王石達開西征,主要目的是消滅安慶、九江、武昌三大清軍據點,控制長江中游地區為天國贏得戰略眾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前期,為什麼日本零式戰鬥機能馳騁太平洋戰場,後期卻不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