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學語文家庭指導
-
2 # 知芯大哥哥
心理學家認為,拖延就像個大包袱,裡面有很多複雜的心理動機,每個人都不一樣,需要深入探索。有些人拖延是內心完美主義使然——我一定要準備得萬無一失才能開始;有些人害怕被指責——我一定要事事正確、不能出醜;有些人覺得別人不在乎自己——我按不按時交差誰會注意到呢?有些人是隱秘地向權威或他人表達攻擊。
我認識一個學生,喜歡把很多事拖到最後一起做,內心深處其實是希望透過短時間做這麼多事來證明自己“聰明”——“聰明”是他兒時一直渴望卻沒得到的誇獎。拖延行為是很多因素綜合的結果。
做事拖延,必然有拖延的道理。當我們想做的事遲遲沒有做,自己很著急時,不妨讓自己靜一靜,彆著急責怪自己。看看,發生了什麼?先停下來,做三個深呼吸。體驗一下這個時候自己的感覺。與這份感覺在一起,堅持一會兒。看看,你的眼前浮現出了什麼畫面,或者,你聽到什麼樣的聲音,或者你想到了什麼?
下面針對“拖延”這個問題,爸媽線上心理專家提幾點建議供你參考:
1.充分的瞭解自己。去認識那個拖拉之外的你是很重要的,那樣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本來面目,而不是按照你所希望或者你認為的樣子,來接受自己。比如說把的原因儘可能一條條寫出來。當找到原因後自然會有解決之道。
2.設定更具體的目標,及時獎勵自己。如果你的計劃是“我每週三次早上七點起床跑步”,那麼這個計劃很可能堅持不下來。你不妨把任務劃分成一個個可以控制的小目標。完成作業也是這樣。當你按時完成工作時,給自己一個獎勵。
3專心做事。關掉QQ,關掉音樂,關掉電視……將一切會影響你工作效率的東西統統關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桌子上越簡單越好。只放要做的作業,其他什麼也沒有。這樣干擾就會少些。
4.將工作分出輕重緩急,重要的馬上就做。當一大堆工作都攤在你面前時,你就不知道該從何做起了。勞逸結合,每天劃出專門的時間用於休息,放鬆,別的時間就用來做作業等。
5.互相監督,找些朋友一起克服這個壞習慣,比單打獨鬥容易得多了。
6、尋求專業的幫助。
如果拖拉造成了你比較大的情緒波動,影響了你的學習效率,不妨去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
-
3 # 桑代克的貓er
任務遲遲無法動工,很大程度上在於你不確定自己是否有必要去完成件件複雜而困難的任務,因此,若你決心要克服拖延,你就必須要明確這項任務到底要不要做,更要弄清楚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你可以嘗試著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我的目的是什麼?
你對於推進該任務型別所存有的最大期待是什麼?你希望得到什麼?
2、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你要實現哪些目標?在說明目標時你可以使用諸如smart原則一類的方法來使目標進一步明確化。
3、完成任務的意義是什麼?
完成了這項任務以後對你會產生怎樣的意義?對於周圍環境或者未來發展會有怎樣的影響?通常當我們弄清楚了一個任務的真正目的以後,便可以明白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去推進執行,而目的清晰,目標明確,可以幫助大象邁開腿跑起來。
最後進行任務分解,找到相關的支撐性資源。當目的與目標都說明以後,就必須要考慮推進的問題了,為了達成目標,就需要分解任務併為任務考慮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以相應的資源支撐,這非常重要:若這一部分的前期未能思考清楚,在推進過程中便很有可能會卡住,甚至會遇到下述問題:
任務分解得過於粗糙,自己的能力跟不上;
需要消耗超預期的知識時間,精力等資源,進而造成額外強烈的挫敗感,並由於一些過分概括化的問題,而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原來的設想過於簡單,導致實際做的過程中差別太大。
為了幫助任務更好地推進,你可以嘗試著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為了達成目標,需要做哪些小任務?
進行任務支撐性資源的思考。
資源渠道找尋。
思考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可能出現的靈感和創意。
如此一來,一項複雜的任務就分解成了簡單的任務、任務的資源、支撐相關資源的渠道找尋、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靈感、方法論等相關內容。這樣未必能夠讓你在短時間內立即戰勝拖延症,但它卻可以確保你能夠開始著手行動而且在行動的過程中不至於因為遇到了挫折困難而無從下手,進而停止任務。
-
4 # 綠色文學
畢竟機會在那裡,你不搶,就是別人的,那個人為什麼不是你。 可是,除了拖延,辦事效率真的很糟糕,脫了20多天。進入群裡後,發現人很多,可是可以參與的人數就那麼幾個,不管怎樣,不管結果怎樣,儘量少留下遺憾,青春,可能也就10了。 以後真的要下手快,及時瀏覽資訊。
-
5 # Resist
總的來說,你要把你的任務拆分為可操作性的行為,也就是分步做。
1.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可觀察、具體而實在的),而不是那種模糊而抽象的目標。
不是:“我要停止拖延。”而是:“我要在九月一日之前打掃和整理我的車庫。”
2.設定一個務實的目標。不要異想天開,而要從小事做起。不要過於理想化,而要選擇一個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標。
不是:“我絕不再拖延!”而是:“我會每天花一個小時時間學習數學。”
3.將你的目標分解成短小具體的迷你目標。每一個迷你目標都要比大目標容易達成,小目標可以累積成大目標。
不是:“我打算要寫那份報告。”而是:“今晚我將花半個小時設計表格。明天我將花另外半個小時把資料填進去,再接下來一天,我將根據那些資料花一個小時將報告寫出來。”
4.現實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願望)對待時間。問自己:這個任務事實上將花去我多少時間?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時間投入其中?
不是:“明天我有充足的時間去做這件事。”
而是:“我最好看一下我的日程表,看看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做。上次那件事所花的時間超出了我的預期。”
5.只管開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邁出一小步。
記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是:“我一坐下來就要把事情做完。”而是:“我可以採取的第一個行動是什麼?”
6.利用接下來的15分鐘。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鐘。你只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15分鐘才能完成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鐘時間內所做的事情是相當有意義的。
不是:“我只有15分鐘時間了,何必費力去做呢?”而是:“在接下來的15分鐘時間內,這件事的哪個部分我能上手做。”
-
6 # 程欣英
謝邀!我覺得拖延症確實不太好,特別是領導交給的任務不按時完成的時候,可能直接影響了工作成績。有很多時候還會誤事。其實要改掉,我想可能不會太難。先從很多事情裡挑選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事情做起。一心一意的做,別分心。做完一件再做一件。這樣慢慢的做,時間長了,養成習慣就好了。可能到習慣的時候,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堅持鍛鍊下去一定有好處!
-
7 # 發憤的草莓
拖延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大腦就是喜歡節約能源,不用調動他全部的精力時,他就會懶洋洋地躺在那裡。怎麼樣去改變這種情況呢?
第一,你應該讓自己看到拖延的後果。人之所以不容易改變,是因為內心還不夠恐懼,那你可以怎麼辦呢?就想象一個拖延的後果的畫面。
給你分享一個故事,我以前是不塗防曬霜了,但是某一天看到了一張畫面,說是一個送奶工,因為曬太陽太多的原因,時間一長,兩邊臉的年齡竟然不一樣,從那以後我就開始不敢不做這件事情,你看,改變是如何發生的。
先看見,有感覺,然後才會改變。所以你一定要讓自己產生再也不能夠這樣的想法,才會去把拖延的行為改掉。應該在大腦裡面構想一個畫面,當你有這個決心之後,改變就有一個內在的動力。
第二,你還需要去了解一下,對抗拖延症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比方說把這個任務給裁小一點,然後看起來更加的簡單,比方說你給這個任務設定一個截止的日期,給自己往前拉一段日子,作為截止日期,讓自己產生一個緊迫感。有時候你不緊張是因為截止日期要一個月以後,看起來離你自己有點遠,你就不想去動,實際上等到下個月開始你就發現魔鬼的日子到了,就沒辦法。必須得去做,還不如人為製造一個期限。
第三,每次的任務看起來不難,還不想去動它,而這又是非幹不可的事情,不妨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
先幹十分鐘看看,十分鐘後不喜歡就扔掉。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你開始之後,你就會發現停不下來,就像吃薯片一樣,你吃上一片也很難停下來,繼續再吃第二片,第三片。用薯片效應,會讓你把這件事情願意執行下去。
——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
-
8 # 未來教育計算機二級
這個問題說來話長,箇中心理機制也包羅永珍,在這裡就只說簡單一點哈。
一般我們拖延的是什麼?是學習,是工作,是運動,是一切需要我們運用專注力的活動。
我們要刷手機玩遊戲絕對不會拖延,嗑瓜子吃零食喝肥宅快樂水也不會拖延。
為什麼呢?因為那些活動能帶來瞬間滿足,即時反饋,而學習,工作,運動的效果不會立即看到,有時候甚至要很久才能看到。
沒有成就感反饋是導致拖延的一大原因,其他原因還包括“完美主義”“害怕失敗”等等。
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完成了之後就給自己加個油,可以獎勵自己一下,也可以記錄一下,不要小看記錄的力量,打卡記錄會給自己很大的成就感,會有一種時間花在哪裡看得見的感覺。
剛開始這個目標不要定的太高,如果你想跑步或閱讀,不妨先把目標定成15分鐘或30分鐘,強迫自己完成這一個目標,意志力像肌肉一樣,可以鍛鍊,但就像一個運動小白剛進健身房一樣,上來想舉起50KG不僅不實際也容易打消積極性。
加油吧,就從今天開始,完成一個小目標吧~~
-
9 # 摩天之星創新商學
甩掉拖延症?6個方法讓你越來越自律!
在時間管理中,我們發現日常事務一般分為四類:
a.重要且緊急
b.重要不緊急
c.緊急不重要
d.不重要且不緊急
我們最該首要處理的事是哪一類呢?
答案是:重要不緊急。(避免不緊急的事務因為拖延變得“重要且緊急”)
“重要不緊急”的事,因為沒有截止日期的催促,我們常常一拖再拖,使得我們一再陷入永遠在處理緊急事務(重要且緊急、緊急且不重要)的焦慮狀態。
而一旦有了空閒,我們又將時間投入到了那些打發時間的娛樂或無關緊要的瑣事中。
如何處理自己的拖延,讓工作變得高效?
自律很重要!所有優秀的背後一定有高效的方法!
01
確立一個落地的目標
確立一個落地的目標,並具體化,不是那種模稜兩可、抽象的目標。
很多人往往都知道自己的拖延症並不是好習慣,喊著:“我要停止拖延。”這樣的話是多麼的空洞且蒼白無力,執行起來非常難!
要給自己一個規劃:“我要在幾月幾日幾時之前把某件事情做到什麼程度。”
透過這麼一個目標,把時間具體化、結果預期具體化,在你執行的時候就會有動力。
02
將目標分解
將大目標分解為多個小目標。所謂的小目標,就是夠得著、看得見的目標。每一個小目標都要比大目標容易達成。
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一開始,就想著要達到第一個目標,等達到了第一個目標,就想著要達到第二個目標...把大目標、困難的問題分解成若干段比較小的任務,這會給你巨大的信心。
不是:“我明天打算做xx方案。”
而是:“晚上我花一個小時梳理思路,明天上午我將花一個小時做調研分析,再接下來,我將根據那些資料做內容填充。”
03
為困難做好心理準備
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就要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遇到困難就不會那麼的情緒低落、悲觀傷心了,
要知道困難只不過是一個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它不是你個人價值或能力的反映。要在接受困難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失敗承受力。
不是:“這個問題我不敢處理,要是解決不當怎麼辦。”
而是:“即使出現問題,我仍然可以想辦法來解決。”
04
不給理由找藉口
留意你的藉口。不要習慣性地利用藉口來拖延。
不是:“我現在很累、我現在很忙...我以後再做。”
而是:“我累了,所以我將只花半個小時寫報告,接下來我會小睡片刻。”
05
多理性看問題
多問自己:“拖延會給我帶來什麼影響?”
不是:“我好像又在拖延。”
而是:“我又在拖延,我的感受是怎樣的?它意味著什麼?我將承擔什麼後果?”
多從理智的角度思考問題,即使沒有結果,仍覺得自己很有價值,並從中可以學習和成長。
06
及時給自己反饋
不管自己是做了好的、不好的事情,都要及時進行反思總結。
記住:即便是邁出一小步也是進步。
不是:“我只管做就好了(其他的都不管),或者我壓根不做。”
而是:“我已經走出了幾步,而且我做事非常努力,這感覺很好。”
做一個自律的人!
因為,越自律,越優秀。
越是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該努力什麼、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所以不會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一個人的自律中,藏著無限的可能性,你自律的程度,終究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
10 # 零心理
一、我們能夠戰勝拖延嗎?
顯然不能,因為你要戰勝的不是拖延,而是你自己。
拖延是哪裡出了問題?
是你的目標不明確,不知道自己的是什麼,你要怎麼做呢?
很多人的目標都太抽象,太籠統。比如大腦想:“我得把論文寫完。“
然後身體會立馬迴應:“天啊,怎麼寫呢,一點思路也沒有。什麼時候能寫完。”
因為無從下手,大腦不能讓這種尷尬持續折磨自己,於是說:“算了,還是先追會劇吧。”
於是一週過去了,兩週過去了,一想到論文頭都大了,怎麼辦呢?
二、問題就是辦法。你的問題在於目標太籠統,你大腦雖然知道要寫論文,但這個目標並沒有可操作性,大腦選擇無視你的目標。
三、辦法是什麼?定一個可操作的目標,比如開啟電腦,寫五十個字。這個目標大腦不僅能理解,還能操作。當你開啟電腦,寫了五十字之後,你會發現你有了些思路,按照這個思路又寫了五十個字。
至少你已經開始了,這就是你戰勝拖延的第一步。
-
11 # bluewaterinsky
首先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對其有一個詳細的規劃,並提前20分鐘左右開始實施這件事情。我之前做事也非常拖沓,尤其是在工作只前總想著卡點去完成工作,但是後來我發現在工作中會有很多意外情況,卡點完成幾乎完全不可能,看似高效實則是拖延的本質。之後我會每提前20分鐘就開始做一項工作,如果做完剩下的20分鐘當做自我獎勵,如果沒有做完也相當於增加了20分鐘的工作量,為之後的工作更加省心。
其次,如果想要告別拖延一定要多進行體育鍛煉,並且保持自律,因為很多時候拖延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你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欠佳,導致你想放鬆偷懶。而這一切都源於你夜晚的放縱,以及平時身體的保養不夠到位。所以多進行體育活動,保持自律才是你保證高效工作的源泉。
-
12 # 怪吉的心理客棧
很多的拖延,是在抗拒那些我們其實並不想真正去做的事情,如果一個事情確實是該做而沒有能很好的啟動,分享一個心理諮詢師的建議 希望以下7個方法能夠有效幫助到你
1.放棄思考即時行動,比如可以用三秒法則,默唸一二三然後即刻行動,比如從床上起來,或者出門
2.建立一個好的氛圍環境,比如把家裡或者工作間整理的井井有條,按照自己的喜歡佈置好,添置一些自己喜歡的辦公用品比如電腦和特別好的筆,筆記本,都有助於自己在環境裡面工作
3.授權或者求助,對於一部分自己摸索起來很困難的環節,委託別人或者尋找幫助,讓更能幹的人幫助你,不要都靠自己獨自解決,有助於我們克服畏難情緒,更好的啟動
4.採用番茄工作法,買一個定時器,以15分鐘為一個小番茄單位,45分鐘為一個大的番茄單位,當你知道,你每15分鐘就可以休息一次的時候,就不容易拖延了
5.建立獎勵機制,給自己的目標完成定一個激勵目標,小目標小獎賞,大目標大獎賞比如一次旅行,這樣更有動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標
6.尋找到一群夥伴,可以互相交流經驗,互相分享成長的過程和經歷,這樣會在團體動力中獲得自己需要的支援
7.掌握自己的作息時間規律,在狀態最好的時段工作,而不是狀態差的時候強迫自己行動導致拖延,同時做到給自己充裕的休息和運動時間。記住最好的休息不是躺倒胡思亂想,而是換一個身體的狀態比如去瑜伽或者舞蹈。專注的行動,才是身體最好的狀態
內容源自諮詢師 方賞
關注七點十分,分享乾貨,提升認知,思考和探究自我真相@七點十分
我陪你 溫柔成長,走向你想要的人生。
-
13 # 哩子小姐
一、改變你的意識: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做明天會更好。
話很好聽,但現實很殘酷。如果你只是把所有不想今天面對的麻煩事都堆到明天,明天不會更好。
除非今天先變好了,明天才會更好。先學習不要把所有事情都「等到明天」,今日事今日畢,讓明天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往前進步!
二、瞭解拖延症養成的五大原因:
1. 低估任務難度:「其實這個任務很簡單,我明天來做就好了。」
2. 逃避任務降臨時不舒服的感覺:「這個任務太難了,不是我能力所及。」
3. 害怕失敗:「我一定做不好,還是不要做好了」
4. 情緒不穩:「我現在沒有做這件事情的心情!有心情了再說吧!」
5.活在計劃裡:「要先把計劃完善,行動起來才暢通無阻 」
三、方法論:
1. 5分鐘的行動計劃
用五分鐘,300 秒的時間跨出第一步,養成行動的好習慣。當你下一次意識到自己「有計劃」想拖延時,強迫自己花上五分鐘的時間跨出第一步。
2. 有計劃有獎勵的實踐進度
當你進行任務時,除了設定目標,也別忘了在過程中給自己一點甜頭獎勵。拒絕拖延,你要養成「設定明確目標」與「定期檢視進度」的好習慣,也別忘了給按時完成專案的自己一點甜頭。
3.比較今天的自己與明天的自己
對自己好不等於放過自己。對自己好,那就讓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優秀。想象有一個人,一個是明天的自己,一個是今天的自己。如果你今天拖延了,你想「明天的自己」會想對「今天的自己」說什麼?透過觀想練習,你會更知道今天的努力,是為了讓未來的路更順利前行。
4.設定有趣的懲罰
完成了有甜頭,那拖延了也應該有懲罰才對!這是有趣的逆向操作!如果正向鼓勵的甜頭無法讓你持之以恆地完成任務,那麼設定些有趣的懲罰,讓你不得不把手邊的事情完成吧!
5. 承認當責
用完成任務,證明你是個可以對自己負責的人。告訴自己,你是唯一能對自己負責的人
回覆列表
我很努力才讓自己不拖延。
因為本身並不幸福的人生,再加上拖延,將會變得更悽慘。
為了讓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快樂一點,精神一點,自己瞧得起自己一點,我必須要戰勝自己。活了幾十年,我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工作平平,能力平平,我總得有一件讓我自己驕傲,讓別人心眼裡佩服的事情吧。
最簡單的就是堅持了,我堅持每天寫作,堅持每天跑步。我知道,我堅持一年,沒什麼了不起,我堅持五年,也沒有什麼值得驕傲,但是如果堅持十年,一定會讓很多人驚訝。
我期待十年後,有人能驚訝地說,你還在寫作啊?你還在跑步啊?當然,我期待的其實是自己內心對自己的一個交代。我從小就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只是一直都沒有做出什麼成績,既然有一件事可以讓自己佩服自己,那就去做吧,以安慰我這顆不安的心。
也許真的十年後,身體比同齡人健康,長相比同齡人年輕,還有一份不錯的自媒體兼職的收入,我想,不僅我自己佩服自己,我老婆,我孩子,都會以我為驕傲。
我希望這樣的恆心成為我的特質。
如何讓自己不拖延,其實就是找到一個堅持的偉大意義。再大的困難,都能迎難而上,再難堅持的事,都能咬緊牙關撐著。
堅持,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