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江煙雪

    都他媽傻叼,從身無分文到身家10000,遠比身家10000到1億難的多……牛頓都說了,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 2 # 歷史邂逅

    不知誰說的,漢宣帝文治武功要高於漢武帝,我們這裡重點來講漢武帝。

    漢武帝生活的時期,經過幾代漢王的治理,國家非常富裕,糧食多到倉庫堆積不下,錢銀多到國庫統計不完的地步。

    漢武帝開闢河西走廊,建立馬場,大量養殖戰馬,兵馬糧草充足以後,開始玩大手筆。

    北征匈奴40年,打的匈奴滿地找牙,一直把匈奴打到東歐,留下的歸漢,徹底解除了北方的邊境威脅。

    西征開闢新疆,漢武帝也第一次知道,外邊還有廣闊的土地,開闢的疆域拿到現在,也可達全國土地的六分之一。

    這就是漢武帝的武功,有人說漢武帝勞民傷財,敗家散財,那如果看一下宋朝就深有體會了。

    以上就不多說了,孰是孰非,自己來判斷吧

  • 3 # 路遙lgy

    謝謝邀請!漢武帝劉徹,歷史上豐功偉績,很是流傳,名氣很大!我感覺這與宣傳有一定關係!關於漢武帝年間的電視劇電影越來越多了!還有一些傳奇類的!更是描述的多姿多彩!而且透過宣傳什麼漢武帝,呂后,衛青霍去病李廣!都是家喻戶曉了! 漢武帝名聲大,緣故很多,他在位時間長,繼承了文景之治的豐碩成果,使他有經濟條件先後四次大規模攻打匈奴,建立功勳,同時也是耗盡家資!武帝后期是出現了朝廷不穩定的情況!漢宣帝那時就開始出去躲避禍事了! 漢宣帝劉洵是漢武帝的曾孫!他的文治武功歷史上也不比漢武帝差!他在位期間清正廉明,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基本打敗了匈奴!並開闢海上的絲綢之路!史上漢宣帝時期稱為——孝宣中興!可惜的是四十二歲就死於未央宮! 歷史上漢武帝比漢宣帝有名氣,感覺是宣傳的原因!史記包括現在的電視劇電影,都是褒揚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勇於打擊外侵,特別是那句話——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確使人振奮!遺憾的是漢宣帝劉洵,豪情也足夠的壯志足夠的凌雲!只是沒人宣傳啊!

  • 4 # 名言哦什麼弄的

    王思聰有點本事,開始沒他爹支援也可能是普通人一個,這就說比他爹厲害了,同理武帝開拓的基礎上宣帝更進一步而已,秦始皇也是前幾代勵精圖治在他手裡完成了統一大業!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 5 # 紅黑聖西羅

    漢宣帝劉詢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明君之一,不過跟他祖爺爺漢武帝劉徹比起來,名聲的確是遠遠不及。

    其實劉詢的對外做戰方面,也有非常輝煌的戰績。上臺第二年就出騎兵16萬,分五路攻打匈奴,這是漢朝最大規模的一次對外騎兵出征,大勝而歸。之後又與烏孫、烏桓聯合攻打匈奴,把匈奴打的都不敢再跟漢朝打仗了,最後呼韓邪單于親往長安,俯首稱臣。

    漢宣帝時期,還大破西羌,平定西域,設定了西域都護府,使天山南北這一廣袤地區歸屬於漢朝。

    這些都是不世之功,但我個人認為,在對外戰爭方面,漢武帝是破局開創者,把漢朝前期的劣勢扳平再反超,付出的努力和艱辛比漢宣帝要多,這可能就是後世漢武帝名氣要大的原因吧。

  • 6 # 尋根拜祖

    說漢宣帝文治武功都高於漢武帝不是很確切,要論武功,我個人認為漢武帝還是要比漢宣帝強。

    表面上看,漢武帝只是解除了邊患,漢宣帝則統一了西域大量國土,但兩人所處的歷史環境是截然不同的,漢武帝所在時期是匈奴最強大的時候,西漢政府在軍事上根本無法匹敵,只能以屈辱的和親方式討好匈奴,漢景帝曾經不得不送自己的親女兒去和親。漢武帝的貢獻在於,他不斷變革,透過政治、經濟、人才等多方位對軍事的支援,最終建立了一支適合當代的最先進的騎兵部隊。

    漢武帝對匈軍事行動有兩個值得讚許的,一是從戰略上,他認識到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他制定了周密的長期保障計劃,這就是匈奴最終註定要失敗的原因;二是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轉變,把戰火直接燒到匈奴腹地,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戰爭給邊民帶來損失,另外這個改變也等於向天下表明大漢消滅匈奴的決心和氣魄。

    漢宣帝則不同,他所處的歷史時期,匈奴早已經被漢武帝打殘,如果不是漢武帝后期國家經濟鄰近崩潰,無法再支撐戰爭,恐怕匈奴早就被消滅了。漢宣帝所面臨的主要敵人除了僅剩半條命匈奴,以及烏孫、康居等,從軍事力量上來看,這些國家對西漢本土根本沒有任何威脅。漢宣帝對西域的用兵更多的是開拓性的,政治意義遠遠大於軍事意義。

    表面上看,漢宣帝的成績似乎更突出,但實際上但從軍事角度,漢武帝的武功還是要比漢宣帝強。

    從文治角度看,漢宣帝確實要比漢武帝強,且強很多,那麼為什麼漢宣帝名氣沒有漢武帝大呢?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

    1.漢武帝代表的是西漢的鼎盛期,父祖的光環聚焦在他身上,而漢宣帝代表西漢最後的輝煌,子孫的沒落掩蓋了他的光輝

    漢武帝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大成就,絕不是他一人的功勞,他的功績是建立在父祖幾代人的不斷積累之上的,但他確實最終將父祖的榮光集中“炫耀出來”的那個人。尤其是在國家安全,民族危亡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漢武帝自然就成了民族英雄。人們很少注意到一個事實,到漢武帝末年,國家經濟已經頻臨崩潰,人民掙扎在死亡線上。光環下的代價竟然被隱藏了,這大概是民族情節所至吧。

    漢宣帝很不走運,雖然他開創了西漢中興,但他駕崩後,後世子孫迅速滑向沒落的深淵,因而從時間節點上,人們往往有一個錯覺:漢武帝是西漢最鼎盛時期。其實,漢宣帝時期才是西漢最鼎盛時期,他的財產足足被他的子孫們消耗了半個多世紀才徹底敗光。

    2.漢宣帝選定的接班人成了他的汙點,儘管這個鍋不該他背

    一般認為,漢宣帝在接班人的問題上也曾經猶豫過,但最終感情戰勝了理智,正是這個接班人漢元帝開始的儒生政治,把大漢帝國帶入萬劫不復,漢宣帝因此背上了選定繼承人不當的黑鍋。

    實際上這個黑鍋不該由他背。一是選擇劉奭作為接班人是按照古代繼承法執行的,如果不選擇劉奭反倒是有違法律規定,要怪只能怪宗法制有問題;二是即便接班人不是劉奭,儒生政治像洪水猛獸,早晚會氾濫,攔不住,這是當時的歷史大環境使然,不是哪個人能改變的,限於篇幅,不能詳細說明,有興趣的可以研究一下西漢儒學發展及現狀。

    總之,接班人問題成為漢宣帝繞不過去的坎,選劉奭留下詬病,不選劉奭也逃不掉,只能說他生不逢時。

    3.後世人的偏愛及宣傳效果

    中國很多人第一次聽說漢武帝,很多都出自毛主席詩詞中的“秦皇漢武”一次。這就反映出後世人的偏愛對一個歷史人物的影響,尤其是一位名人、偉人對歷史人物的偏愛,往往要影響很多人的喜好。比如現代影視作品,對人們的影響也很大。

    在比如,記載漢武帝和漢宣帝的兩部歷史著作:《史記》和《漢書》(漢武帝記載於《史記》,漢宣帝記載於《漢書》),這兩部作品的影響力對漢武帝更加有利。

    綜上所說,文治武功兩方面綜合來看,兩人各有千秋,都是那個時代偉大的君王。漢宣帝相對來說被歷史低估了!

  • 7 # 回首三千里

    這是一個偽命題,也不必計較。漢宣帝自然是明君,比起漢武帝還是差很多的。漢武帝雖是守成之君,確開創了很多影響後世幾千年的制度和文化的東西。

    簡單列下,不全面大家可補充:

    1、一舉解決自春秋戰國到秦以來北方匈奴擾邊問題,武帝后期匈奴漠南無王庭,以至後來漢宣帝消滅分裂匈奴,匈奴一支進去歐洲,一支南下與漢民族大融合;

    2、國家領土進一步得到擴大,張騫多次出使西域,開創了絲綢之路;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後來一千多年的主流思想(漢武帝是外儒內法)

    4、他的國號漢,成為了我們一個永遠的民族漢,寇可往,我亦可往;

    5、設立內外朝,推恩令,削弱諸侯,君權高度集中,也成就了一批將星文豪,衛青封侯由天幸,霍去病封狼居胥,司馬遷史家絕唱,東方朔大隱隱於朝……

  • 8 # 潘不安講究史

    不過聲望這個東西其實是不好比較的,應該說是漢武帝相比漢宣帝更讓人知道而已。對於一個作者來說兩個人的故事點不同,並且一個逆境中博得成功的英雄比一個順風局的王者更加吸引讀者。

    舉幾個現實中非常常見的例子,一個家境困難,平時表現平平的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意外考取了北大;一個家境優越,平時品學兼優的學生不負眾望的被哈佛錄取。那個更容易成為話題?

    一個農村孩子,孤身一人來到大城市,從擺地攤開始,一步步成為著名上市公司創始人,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全國首富的獨子,創立公司,迎娶明星。哪個更容易被人記住?

    實際兩個人本身可能差不多,但是所處的環境和起點,造就了兩個人會有不一樣的故事。

    我們看看漢武帝,如果要寫故事會想到什麼?推恩令,巧妙的瓦解了諸侯王的力量;大破匈奴,一掃劉邦白登之圍的恥辱;巫蠱之禍,晚年喪子。

    而我們平時都看到過哪些漢宣帝的故事?巫蠱之禍父祖喪生,真龍天子身陷囹圄。霍光廢帝擇新主,落難王孫登帝位。然後就圓滿大結局……最多加個和許平君、霍水仙間的感情糾葛,或者再來個故劍情深。

    至於後面的劇情,現在如果拍成電視劇估計很可能就成為徹頭徹尾的宮鬥劇,而早已經被漢武帝打趴下的匈奴可能會被一筆帶過。

  • 9 # 煩躁的番茄

    因為所處的大環境不一樣。

    舉個例子,比如有一棟房子,它要倒了,然後有個人艱難的將它扶了起來,之後,他已經沒了什麼力氣,所以隨意將這棟房子裝修了一下。再之後,他的子孫將這棟房子繼續裝修,然後,這棟房子就變的十分漂亮了。

    而這時,這棟房子所在的那個村的人,看見這棟漂亮的房子,他們應該認為誰的功勞大?是將房子裝修成現在樣子的人,還是那個將房子扛住並扶起,不讓他倒的人,答案自然是前者。

    而那個將房子扶起來的人是漢武帝,將房子裝修的很漂亮的人是漢宣帝。

    這就是原因。

    漢武帝沒有將西漢建設的比漢宣帝時好,那是因為他面對的環境不一樣。

    在漢武帝時,北邊的匈奴已經達到了它勢力的頂峰,這時候的漢武帝哪有時間去管百姓的安居樂業之事,國內的事他基本沒有時間去管,因為他要抵抗匈奴。

    漢武帝一輩子都在打匈奴,這已經成為了他的執念,為了打匈奴,經過文景兩朝積累下的財富耗之一空,而且這些財務還不夠,因此,漢武帝時期的老百姓過的並不好,因為他們都要出錢出力支援漢軍對匈作戰。

    那這麼做勞民傷財,透支國力值不值?當然值!

    匈奴是一個很頑強的民族,既然要打,自然要將它徹底打殘,漢武帝不可能打到一半,然後國力已經不允許,然後就不打了,而後待國力恢復再繼續打,這樣子匈奴一旦死灰復燃,一旦漢武帝去世,那匈奴要留給誰去打?

    所以,漢武帝時期文治確實比不過漢宣帝,因為那時候外面有個強大的匈奴。

    漢武帝之所以叫漢武帝,這不是白叫的,漢宣帝的武功不可能超過漢武帝。

  • 10 # i貓貓i咪i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兩個人的所處基礎不一樣,功績也不一樣,對大漢王朝的影響也不一樣。

    劉詢的確也是一位明君,但他所處的王朝是漢武帝劉徹為他打下來的。漢武帝的雄才偉略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帝國--大漢帝國。我們現在的漢語、漢字、漢文化等,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漢武帝統治。是他促進了中華民族歷史最大一次的民族融合,真正意義上形成了“大漢民族”。同時,在漢武大帝的統治下,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都達到鼎盛。疆域和勢力範圍,東鄰韓國,西有新疆,南至越南,北接蒙古,堪稱超級大國。

    因此,劉徹之所以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推崇的漢武大帝,是因為他的文治武功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開創者。

  • 11 # 狼煙一九三一

    沒有可比性!

    一個是創業之君!一個是守成之君!

    漢武帝接四世之力,拓彊開土,整治內政,鞏固了中央集權,打下了萬里江山,其文治武功都達到了漢朝輝煌的空前頂峰。所謂動後必靜!漢宣帝只要遵循武帝的道路向前走,社會發展的惰性自會把社會推向另一個高峰,只要他不改道易轍,不動社會根夲,即使一個平庸之君也能守成成功,何況漢宣帝也非泛泛之輩呢?

  • 12 # 無知無謂33610087

    漢朝以孝治天下,即使他雖然很牛,也不會去超越自己的曾祖父,就算想在史書上這樣寫,臣子們也不會答應的,就比如乾隆身體依然健康卻選擇退位當實權太上皇類似,中國提倡“孝”道。

  • 13 # 戎寅

    主要是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東南收三越之地,浙南,福建,兩廣及越北,西南降服滇,夜狼,取得雲貴,東北平定東胡和衛滿朝鮮,盡收遼吉以及朝北,西北擊退匈奴,取得河套,河西直抵西域,疆域比漢武帝初年擴大了一倍有餘,一直到兩漢終結,這些區域都在漢人治下,除越北,朝北都成為漢族固有領土,歷代漢家政權的疆域幾乎都在這個範圍以內。漢武帝兒子孫子的昭宣之治,鞏固了這些區域。漢武帝是開拓雄主,漢宣帝是守成之主自然沒有他爺爺那麼顯赫。

  • 14 # 問道武當

    因為史記有武帝本紀,而漢宣帝在漢書中才有記載,讀書的人基本都讀過史記,而讀漢書的人不多。並且,西漢的故事裡面,牽涉到武帝的,基本佔了三分之一,而高祖劉邦又佔了三分之一,導致其他十幾個皇帝被人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 15 # 衣賜履讀通鑑

    在中華民族中聲望比較高的,大多為開國之君,或者是在疆土上對中國作出重大貢獻的君主。武 帝劉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疆域開到異族地面上的君主,在他之前,不論是匈奴,還是西域,甚至西羌,都與中原關係不大,正是從劉徹開始,透過強大的武力,打得匈奴北逃,打得西域各國膽寒,再加上劉徹搞了獨尊儒術,當然聲望很高。

    至於劉病已,我個人很喜歡這個皇帝,文治武功都很強,而且他的治下,百姓生活還是不錯的。但,他在西域第一次設了總督,呼韓邪單于來朝,社會經濟比武帝時期有了長足的發展,不過,他的武功畢竟 是在武帝的基礎上實現的,不具備武帝的那種開創性。另外就是,一個相對寬厚的帝王,往往名氣都不會太大,有如老子所說,真正牛逼的帝王,老百姓都不知道他,呵呵

  • 16 # 快樂老人210707407

    主要是漢武帝劉徹動用了文景之治、宣帝之發展積攢下的雄厚財富,國富軍強,對一直捎擾邊境的匈奴人動武並取得了巨大成功,將

  • 17 # 寅哥解惑

    1漢武帝在位54年,漢宣帝在位25年,僅為漢武帝的一半不到,在位時間的長短也決定了能夠完成的“豐功偉績”的多少!

    2漢武帝的北擊匈奴是中國古代史上漢民族最強盛的表現,其歷史意義遠大於它的實際效果!衛青,霍去病大揚我中華之威,在歷史上有著大書特書的描寫。反觀漢宣帝,致力於國內民生,對匈奴只有一次大的軍事行動,也沒有傳世名將留於史書,漢宣帝一直作為一個守成之君載於史冊!

    3漢宣帝劉詢比較低調,不同於曾祖父漢武帝的大開大合,漢宣帝治國剛中有柔,有一種太極的感覺,漢武帝則是霸氣外露,時刻有一種鋒芒畢露的感覺!這也是廣大歷史愛好者極為推崇漢武帝的原因。

  • 18 # 國史春秋

    漢宣帝與漢武帝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無論那個方面與漢武帝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漢武帝是一個偉大朝代的開拓者,最重要的是奠定了漢民族的主體地位,同時使強大的漢朝躍居當時的世界之首,而漢宣帝勉強就是一箇中興之主。(漢武帝)

    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擯棄了西漢建國伊始的清靜無為的黃老學說,獨尊皇權至上的儒家思想,透過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先後兩次派遣張騫出始西域,開闢了影響深遠是絲綢之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貿易往來,促進了漢文化的傳播、以及與西域各國間的文化交流。大力改革軍事,對長期以來欺辱漢朝的匈奴人,實行了毀滅性的打擊,從此改寫了中原王朝對匈奴人用女人換和平的折辱歷史。有效的鞏固了北部邊境的安全,還邊境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實行有效的經濟政策,透過算緡告緡運動、鹽鐵官營措施、創設均輸法與平準法等一系列的舉措,有效的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刺激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平定兩越復通西南之後,新設十七個郡,對西南邊疆地區直接管轄,為西南地區各族人民帶去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促進西南地區的開發和發展。擊敗衛滿朝鮮,收復遼東大片土地,設漢四郡,直接統治朝鮮北部。促進中原地區與朝鮮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奠定千百年來中原王朝在東北亞地區的主導地位。

    總結宣帝時期:儘管社會生產得到快速發展、社會矛盾得到很大緩和,但他並沒能清除掉造成西漢政權風雨飄搖的土地兼併問題,正是這一毒瘤的日益滋長,促使社會矛盾尖銳化,加速了西漢王朝的衰退。另一方面,宣帝寵愛諂媚順從之人,排斥骨鯁直言之士。比如靠拍馬溜鬚起家的御史大夫陳萬年,把自己為官的心得體會還傳授給他兒子。而楊惲、蓋寬饒等人卻由於上書直言而被殺。漢宣帝還特別寵幸宦官,而宣帝剛剛去世,宦官石顯和弘恭就開始謀反。漢宣帝晚年的生活也日益糜爛,其對宮室、服飾的要求超過了漢朝歷史上任何一位帝王。雖然漢宣帝為西漢帶來了一定的中興局面,但是也埋下了不少衰落的禍根,所以西漢王室的衰落已經成為必然,自然漢宣帝本人,也不會有漢武帝那麼高的聲望。

  • 19 # poul羚羊飛渡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就順著提問者的題面,從文治武功兩大方面做出解釋。

    一、武功方面,漢武帝是制定者,漢宣帝是執行者首先我們看漢武帝的三大武功

    1.北擊匈奴

    漢武帝在位期間,一改漢朝祖制和親戰略,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漢武帝還用大量移民的辦法來充實邊防,發展生產,促進北方經濟發展與穩定。

    2.通使西域

    同時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隨後,中亞、西域各國以朝貢為名,經常到長安訪問和貿易,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3.開拓南越

    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漢武帝使越族三個部落歸屬漢室後,把他們遷移到長江、淮河、南海等地,與漢族人民長期共居,彼此逐漸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來沒有完成的“大統一”局面。漢武帝在開拓西南地區的過程中,把鐵製生產工具和較高的漢族文化傳到這些地區,或多或少地破除了這些地區的閉塞性,推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這三大武功,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然後我們再來看漢宣帝的兩大武功

    1.匈奴降服

    漢宣帝在位基本延續漢武帝既定的戰略,在漢武帝的基礎上擴大對匈奴作戰的戰果,最後聯合烏孫大破匈奴 ,而後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匈奴單于率眾來朝稱臣。

    2.西域入漢

    平定西羌,並置金城安置降羌,同年設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 。

    綜上所述

    1.如果沒有漢武帝沒有北擊匈奴的膽魄與通使西域的遠見,漢宣帝時期不可能聯合烏孫大破匈奴,更不可能設定西域都護府。故漢宣帝劉洵之武成,但其大半武功多算在其祖父劉徹頭上。

    2.漢宣帝唯一值得稱道的武功就是平定西羌,但是西羌之全盛也比不了匈奴。

    3.漢宣帝在位期間南部邊疆開拓並無武功與建樹。

    總結,所以自古秦皇漢武,可不是秦皇漢宣。

    李世民: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趙翼: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孫中山:秦皇漢武、元世祖、拿破崙,或數百年,數十年而斬,亦可謂有志之士矣。拿破崙興法典,漢武帝紀贊,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一、文治方面,漢武帝是開創者,漢宣帝是繼承者我們首先還是來看漢武帝的四大文治

    1.思想舉措

    改革治國之道。漢武帝“罷黜百家,表彰六經”,一改漢初所遵循的黃老之道與漢文帝的柔性治國,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裡”。比如漢武帝時期著名宰相公孫弘就是兼治儒法兩家。

    在長安舉辦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六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學說,開創儒學為官方國學的先河。

    2.政治舉措

    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

    3.經濟舉措

    改革幣制。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

    開創國營。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俗稱“鹽鐵專賣”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形成後世定製。

    絲綢之路。開始與西方貿易,影響後世深遠。

    4.文化舉措

    頒佈太初曆。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沿用至今

    創設年號。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創立樂府。漢武帝在掌管雅樂的太樂官署之外,另創立樂府官署,掌管俗樂,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

    設立國家圖書館。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圖書,廣開獻書之路。又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各類圖書,皆在數十年間廣充秘府,史稱“書積如丘山”。當時政府藏書處所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皇宮有“延閣”、“廣內”、“秘室”之府 ,藏書達33090卷。皇室和政府藏書空前豐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記載的國家圖書館。

    其次我們再來看漢宣帝的文治

    1.思想舉措

    內王外法。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在漢武帝“儒表法裡”的基礎上,提出“內王外法”。

    2.政治舉措

    改革吏治。漢宣帝早年生活在民間,深知吏治好壞將直接關係到百姓的生存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他說“吏不廉平則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後,除親自過問政事,省去尚書這一中間環節,恢復了漢初丞相既有職位又有實權的體制外,還特別重視地方長吏的選拔和考核,並下大力氣整飭吏治。為此,劉詢建立了一套對官吏的考核與獎懲制度。他多次下詔對二千石(郡守級官吏),實行五日一聽事制度;並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國,對二千石官員的工作進行考察。根據考核結果,信賞必罰。他頒佈詔令說:“有功不賞,有罪不課,雖唐虞猶不能化天下。”在他當政時,一大批因政績突出的官員受到了獎勵,或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或爵關內侯,升任九卿或三公。對那些不稱職或有罪的官吏,則嚴懲不貸。 隨著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良吏”便逐漸造就而成。其中,還有許多官吏是由低階郡吏察廉晉升而來,或因明經而被提拔。

    賞罰嚴明。漢宣帝興於民間,知道百姓對官員貪腐切齒痛恨,所以他一當政,就主張要嚴明執法,懲治不法官吏和豪強。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貪汙的官員都相繼被誅殺。大司農田延年在尊立漢宣帝時,作用非凡,“以決疑定策”被劉詢封為陽城侯,但因修建昭帝平陵,趁僱傭牛車運沙之機,貪汙賬款3000萬而被丞相議奏為“不道”罪。宣帝此時要求用自己的私錢——水衡錢來為昭帝修建平陵。幾天後,使者來召田延年到廷尉處聽罪。田延年自殺。

    漢宣帝不僅以執法嚴明著稱,還以為政寬簡聞名。他在任用地方官時,除啟用了一些精明能幹的能吏去嚴厲鎮壓不法豪強外,還同時任用了一批循吏去治理地方,從而改變了吏治苛嚴和破壞的現象,大大緩和了社會矛盾,安定了政治局面。

    3.經濟舉措

    整頓工商。漢昭宣時期,以“輪臺詔令”為基本依據,認真總結了漢武帝時期推行經濟政策的經驗教訓,大刀闊斧地進行調整政策,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輕徭薄賦。針對“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無)立錐之地”的現象,為制止土地兼併,劉詢即位後,先後三次詔令把“貲百萬者”的豪強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後將其土地或充為公田,或配給無地、少地的貧民。還把國家苑囿或郡國的公田,借給少地或無地的貧民耕種,使他們儘可能地擺脫豪強的控制,重新變為國家的編戶(假民公田)。 劉詢繼續奉行了昭帝時期的輕徭薄賦方針。

    4.文化舉措

    興盛《穀梁》。漢宣帝召《五經》名儒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在殿中大辯論,平均《公羊》、《穀梁》異同,各自用經論處是非。《公羊》多不被贊同。蕭望之等十一人各自用經義核對,多贊同《穀梁》。漢宣帝親自進行審定,於是設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 穀梁《春秋》博士。從此《穀梁》學大為興盛。這種現象只有在寬鬆的政治條件下才有可能,而且為加強思想的進一步統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頒行《史記》。太史公司馬遷有一個女兒嫁給楊敞,楊敞與司馬氏育有二子,大兒子楊忠,小兒子楊惲。楊惲最先看外祖父寫的《太史公記》,對《春秋》也很熟悉,因為有才能得到人們的稱讚。楊惲看到此時朝政清明,開始陳述司馬遷的著作,於是《史記》得以公開傳佈。

    綜上所述:

    漢宣帝的文治方面在具體措施上雖多有建樹,但多是繼承,未有創舉。而漢武帝不同,開創多個文治舉措,為後世歷朝歷代所沿用,故武帝文治亦優於漢宣帝。

    漢朝廟號極為嚴格,西漢朝只有四位皇帝享有廟號,嚴格按照“祖有功宗有德”來評定,漢武帝廟號為世宗,漢宣帝廟號為中宗,俗語云“蓋棺定論”,從這廟號亦可見高下。

  • 20 # 浮沉於史

    匈奴問題從秦之前就存在了,累年襲擾中原王朝,歷代不得安寧,秦始皇修築長城、漢高祖白登之圍,這都是在匈奴的壓迫下發生的事情。

    是漢武帝劉徹決意興兵,衛青、霍去病矢志報國,才徹底解決了這個邊患,匈奴被打到分裂,甚至遷徙歐洲。

    中國數千年曆史,在武力上壓制過北方遊牧民族的君王並不多,漢武帝是其中極為靠前的一位。

    沒有漢武帝打下的這個基礎,漢宣帝能不能穩固邊陲,還很難說。

    至於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後世影響亦極其深遠。

    漢宣帝當然是明君,只是還不足以跟漢武帝比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爆發前,德軍為什麼對進攻波蘭而感到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