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水

    希特勒是全世界公認的惡魔,波蘭在當時的歐洲則有"外交無恥之國"之稱。希特勒決定先對波蘭下手,無疑是選中了戰爭的最佳突破口,因為只有惡魔戰無恥方能碰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火花"。

    一,德國"出槍"試探

    德國入侵波蘭實際早就畜謀已久,一開始並不是實施閃電進攻,而是採用切香腸的策略一步一步地在波蘭周邊進行試探。先合併了奧地利,再吞併了捷克的蘇臺德,見周邊國家並無太大反映,緊接又將捷克斯洛伐克全部拿下,最後才決定進攻波蘭。

    當時波蘭也號稱擁兵百萬,其工業能力和軍事能力在當時的歐洲大陸都是數得著的,所以波蘭也難免有些野心和想法,可波蘭奇葩的行事風格卻著實讓人不愛待見。它到處惹事生非,幾乎把周邊國家得罪個遍,連最好的盟友立陶宛都得罪的不再上門。

    唯一沒有招惹的大概就剩下他的東鄰蘇聯,但波蘭跟蘇聯本身就有世仇,十九世紀時波蘭曾被沙俄和普魯士瓜分過,後來在英法兩國的扶持下方才復國。再後來為了在英法面前表現表現,便在干涉蘇俄的軍事行動中充當急先鋒,至使幾萬名被俘的俄國官兵死於非命。

    希特勒斷定進攻波蘭最為保險,英法兩國明面上與波蘭關係不錯,由於波蘭有些事做的不上講究,也不同程度的產生了一些隔核。但不管怎樣,希特勒需要關注英法兩國的態度,於是他一隻眼盯著英法一隻眼看著波蘭,正式向德軍下達了向波蘭進軍的命令。

    二,波蘭盲目樂觀

    1938年9月1日,希特勒出兵150萬進攻波蘭,大難臨頭時波蘭才徹底清醒並四處求救,可四鄰八舍沒有一個出來幫腔,有的甚至或多或少有些幸災樂禍。猶如有人掉在河裡,只有英法兩人喊了兩聲"救人啊救人啊”,可是沒有一個人跳水相救,只是明面上招呼幾聲幫幫場子。

    其實早在德國吞併蘇臺德時波蘭就應該有所警覺。當時英法雖有所幹預,也只是希望希特勒能夠承諾蘇合德地區是其最後的領土要求,還簽了個《慕尼黑協定》,便輕而易舉地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了德國。然而希特勒並沒有兌現承諾停止擴張,不長時間又完全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的擴張行為早就引起了英法兩國的警覺,德國吞併蘇臺德之後,英法便看出了一些徵兆,英國急忙與波蘭簽訂了互助條約,法國乾脆與波蘭簽訂了《法波軍事同盟條約》。與此同時,英法還分別與蘇聯勾通希蘇聯加入同盟,可無論英法如何給波蘭講解唇亡齒寒的道理,波蘭因歷史仇恨就是死活不幹,英法無可奈何只能由它而去。然而希特勒卻從中受到某些啟發,不久便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無知的波蘭自以為擁兵百萬又有英法保護,希特勒不會也不敢對波蘭發動進攻,正是這種鐵乏戰略的盲目樂觀失去了與蘇聯結盟的機會,把自己推向了戰爭的深淵。

    三,英法宣而不戰

    希特勒對波蘭吹響了進軍號,英法兩國立即對德國宣戰。

    毋容置疑,英法對德宣戰後,應該立即出兵幫助波蘭共同抗擊德國的侵略,這樣德國與英法究竟鹿死誰手就另當別論了,因而全世界都屏住呼吸靜觀波蘭戰場的變化,可奇怪的是,戰場上並無見到英法兩國的一兵一卒,只有德軍的裝甲鐵蹄碾壓著波蘭的土地滾滾向前。

    這種狀況讓波蘭的官員和將軍們憤怒至極,他們大罵英法兩國見死不救、出爾反爾是一群忘恩負義的混蛋,可是他們似乎是被德軍的坦克和大炮打糊塗了,出爾反爾、忘恩負義的不是別人正是波蘭自已。

    希特勒吞併蘇臺德之後,英法分別與波蘭簽訂了互助條,但接下來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時,波蘭為討好希特勒,竟然派出20萬兵力幫助德國夾擊過去的盟友,扮演了一次極其可恥的角色,這件事不僅讓英法非常失望,也讓英法看清了波蘭奇葩的處事風格和惡劣的道德品質。

    波蘭這樣做可能與歷史有些關聯。上世紀20年代,為遏制德國再次崛起,法國曾聯合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組成“鐵三角聯盟",關鍵時刻共同夾擊德國。希特勒上臺後波蘭有些畏懼便倒戈退出"鐵三角"。後來回過頭來協助德國打盟友,實際是想彌補一下過去遇制德國的“過錯"。可惜波蘭的這一德行卻徹底得罪了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

    當然英法的品行也高尚不到哪裡去,兩國見死不救固然有波蘭的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不想因為波蘭而捲入這場戰爭,不想在這場戰爭中再次消耗自已的實力。只想把波蘭當作一道反紅色蘇聯的屏障,當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對外擴張時,他們仍然企圖將這股禍水引向歐洲的東方。

    然而最後的結局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蘇聯遭到了德國的攻擊,英法也同樣沒有逃脫希特勒的魔掌。

  • 2 # 歷山耕夫569

    納粹德國,在進攻波蘭之前,還沒有打過真正意義上的戰爭。而此時的波蘭,已經擁有了一支人數眾多的軍事力量。

    而且,在其進攻波蘭時需要考慮的幾個問題。一是進攻波蘭不會那麼輕鬆,波蘭軍隊的戰鬥力如何。二是,進攻波蘭會不會引起蘇聯的誤會。三是進攻波蘭,英法軍隊會不會從背後直接進攻德國。

    為了能夠順利攻佔波蘭,並穩住蘇聯,納粹德國只好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而佔領波蘭的目的是獲得更多的兵源。

  • 3 # 江暮雲

    我們都知道,“德國閃擊波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起點,德國強大的戰鬥力配合“閃電戰”的戰術,全方位吊打波蘭,僅僅一個月就讓波蘭投降了。既然是全方位吊打,那德國為何在進攻波蘭之前還會心裡沒底,信心不足?

    我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閃電戰”戰術是德國第一次嘗試

    就好比你去練武功,武功大成,雖然具備了一個打十個的能力,但是你見到一群拿傢伙的小混混還是有點害怕,畢竟缺乏實踐。德國也是這樣,在一戰中,德國失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打了持久戰,被陣地戰給拖垮了。二戰爆發前,德國吸取教訓經驗,雖無數次構想了“閃電戰”的戰術,但從來沒有實踐過,誰也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心裡多少還是沒底的。

    二、波蘭看上去是個難啃的骨頭。

    波蘭在歐洲也是個大國,曾經還打敗過蘇聯,擁有100多萬部隊,戰時可調集三十個師。面對這個“看似強大”的目標,德國還是沒有一擊制勝的把握。

    三、德國還是有點害怕英法參戰

    此前英法就給德國下了最後通牒,如果打波蘭就對德宣戰。德國雖然看穿了這兩個國家自利的本性,但心裡多少還是有點虛,萬一英法和波蘭聯手,這場仗就會變得難打多了,畢竟再強的人一打三也是有點難的!

    但實際上,波蘭看似難對付,其實不堪一擊。首先是他們的戰術思想落後,德國把機械裝甲部隊的推進和空軍擺在很重要的位置,波蘭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時代,認為騎兵是最重要的,空軍只不過是步兵的輔助。這不是扯嗎,你騎兵再靈活碰上坦克還不是一炸一大片?況且他們多數裝備還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舊貨,雖然數量多,但沒什麼殺傷力和機動性,說誇張點就相當於拿大刀片子和機關槍幹去了。

    不光如此,波蘭在戰略部署上也出現了嚴重的失誤,防線漏洞百出,想和德國戰車打對攻,最後被錘的一塌糊塗。波德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又極利於裝甲機械化部隊的推進,說白了,波蘭快洗洗睡吧!

  • 4 # 香茗史館

    二戰之前的波蘭,完全就是個歐洲小霸王。一戰結束之後,波蘭重新復國,而復國後的波蘭便立刻開始了四面出擊,先是從蘇聯身上撕下一大塊血肉,之後又和德國合謀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不僅自身實力不俗,且和多個國家結盟,乃是個極不好惹的角色。而反觀德國,一戰之後實力大損,雖然經過多年有所恢復,但畢竟還未證明過自己,要與波蘭這個小霸王開戰,自然心中無底。

    △波蘭戰役(德波戰爭)

    復國後的波蘭,直接從蘇俄身上撕下一大塊肉

    1918年,一戰結束之後,蘇聯承認波蘭人民享有“獨立和統一的不可否認的權利”,而德國也在早先許諾“獨立的波蘭國家”,這為波蘭的復國提供了國際輿論。而戰後,隨著奧地利的崩潰,蘇俄的垮臺、德國的革命,又為波蘭復國提供了國際條件。就這樣,被瓜分長達123年的波蘭,在1918年11月,重新獨立。

    △巴黎和會

    1919年12月8日,協約國最高委員會在巴黎和會上透過決議,同意重建波蘭,同時承認波蘭共和國,並建議在蘇俄和波蘭之間劃定一條臨時分界線,也就是“寇松線”。同時,為了達到限制和削弱德國的目的,英法兩國又將德國的但澤劃給了波蘭,結果導致東普魯士地區成為了飛地,德國被一分為二。透過這些手段,波蘭在英法兩國的扶持下,逐成為了一個擁有38萬平方公里的“大國”,波蘭人為此對英法感激涕零,從而與兩國結成聯盟。

    不過,波蘭對於所謂的“寇松線”卻很不滿意,他意圖恢復1772年的俄波邊境線,剛剛建立的蘇維埃俄國還比較徐弱,但也不可能同意波蘭的要求,於是波蘭便對蘇俄發動了進攻,你沒有看錯,是波蘭主動挑起的戰爭。

    1920年4月,戰爭開始伊始,波蘭進展神速,迅速佔領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廣大地區,蘇聯紅軍一怒之下展開反攻,又一度將戰線推進到了華沙城下,不過由於各種原因,蘇聯紅軍最終在華沙城下敗北。這場戰爭持續時間長達兩年,打到這個份上雙方都不願再打下去了,於是便開始談判。

    △俄波戰爭(蘇波戰爭)

    1921年3月18日,波蘭與蘇俄在里加正式簽訂《波蘭與俄羅斯和烏克蘭和平條約》,即《里加條約》。在這份條約中,波俄邊境線在寇松線以東150英里處,波蘭成功從蘇俄手中奪取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

    二戰前的波蘭,是歐洲名副其實的小霸王

    不知道是否因在蘇波戰爭中成功獲利,波蘭此後的所作所為完全就是膨脹到了極限的表現。彼時的波蘭,甚至可以稱為是一戰後只二戰前這段時間內,歐洲最活躍的國家。

    1924年,波蘭與法國、捷克斯洛伐克簽訂同盟條約。此後,由於全球金融大蕭條時代的來臨,不論是新興的俄國,亦或是一戰後尋求復興的德國,經濟發展方面都開始受到極大制約,於是這兩個波蘭的鄰國便開始暗中合作。作為被德國和蘇聯夾在中間,且與兩國都有矛盾的波蘭,自然不願意看到兩個國家的崛起,於是在此期間頻頻製造障礙。

    如果波蘭能夠堅持這一政策,那麼問題倒也不大,因為這是英法等國願意看到的結果,波蘭為此將得到英法等國的一致支援。然而,事情在進入1933年之後發生了變故,由於與蘇聯之間的關係緊張,希特勒突然一改之前與波蘭的敵對關係,開始尋求與周邊國家的結盟,而波蘭則由於與周邊國家關係較為惡劣(除羅馬尼亞),也開始與德國親近,於是雙方在1934年簽訂了為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簽訂《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隨著德國與波蘭關係的緩解,法國精心組建的小協約國聯盟就此告吹,這間接推動了西方國家搞綏靖。在這種國際大環境之下,德國於1938年開始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入侵,吞併了蘇臺德地區。而波蘭也緊隨其後,夥同親德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開進了捷克的切欣地區,並在此後佔領了切申西里西亞。

    △德國、波蘭瓜分捷克斯洛伐克

    在一戰後至二戰前的這段時間內,波蘭絕對是歐洲最為活躍的國家,他們先後六次與周邊國家發生戰爭,幾乎與周邊所有國家交惡,再加上其與德國和蘇聯之間的領土糾紛,為其之後被蘇德瓜分埋下了伏筆。

    波蘭對德國不虛,德國對波蘭沒底

    從1938年10月起,希特勒開始向波蘭提出波蘭走廊的問題,要求波蘭歸還德國的土地。此時的德國尚未制定吞併波蘭的計劃,甚至還承諾將在以後攻打蘇聯時,可以用烏克蘭地區作為補償,但這一提議卻被高傲的波蘭給拒絕了。

    △波蘭元帥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左)

    面對德國的戰爭威脅,波蘭又重新回到了英法的懷抱中,重新與兩國簽訂同盟條約。不過,波蘭或許也沒有料到,他們竟然會像捷克斯洛伐克那樣被英法給拋棄。然而,此時的波蘭似乎並不懼怕德國,獨裁者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元帥便宣稱,“波蘭要與德國戰爭,德國將無法避免,一旦發生戰爭,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

    事實上,波蘭的自大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們自身的實力的確足夠強勁。二戰之前,波蘭的領土面積達到38.8萬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六,與德國不相上下,甚至比英國和義大利還要大。而波蘭的人口也有3500萬左右,同樣位居歐洲第六,僅次於蘇、德、英、法、意五國。此時的波蘭,乃是歐洲名副其實的大國。

    △二戰前的波蘭

    在工業和農業方面,波蘭同樣極度發達,它一度是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各項經濟和工業指標均位居世界前列,已經具備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飛機、坦克等戰爭武器已經完全可以實現自產。

    而在軍事方面,波蘭同樣位列歐洲前列,位居歐洲第五。彼時的波蘭擁有100多萬軍隊,如果加上預備役,戰鬥人員則超過250萬。他們還以700餘輛坦克的擁有量排名世界第六,此外還有飛機600餘架,驅逐艦4艘,潛艇5艘,同時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騎兵部隊,數量高達20萬。

    △閃電戰和蘇聯插手,波蘭的末日

    而反觀德國,一戰後已經實力大損,雖然此時已經有所恢復,但要對付同樣位居歐洲前列的波蘭,他們也實在心中沒底。事實上,如果不是德國發動閃電戰,而蘇聯又在背後捅刀子,德國想要拿下波蘭,也的確不是太容易。

  • 5 # 勇戰王聊歷史

    就在德軍進攻波蘭的前一年,德國還和波蘭一起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

    此時的波蘭軍隊,自認為實力能進歐洲前兩名,超過德國和蘇聯。而波蘭元帥(實際上的獨裁者)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又在國內狂妄的搞個人崇拜,看不清“唇亡齒寒”的危險局勢。他覺得其領導的軍隊是歐洲第二陸軍強國,第一名是法國。再加上英法和波蘭關係不錯,有這兩國的支援,波蘭有實力同時得罪兩大強國:蘇聯和德國。

    (波蘭百萬大軍中,有十多萬是騎兵)

    於是,坊間流傳,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曾說過:波蘭一旦與德國發生戰爭,德國將無法迴避,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波軍的實力確實不俗。

    波蘭面積和德國差不多,人口有3400多萬,也算是歐洲大國。而且,其工業實力也不俗,能進世界前十名。

    波蘭有39個師100多萬軍隊,加上預備役的話能到250萬人。裝備880輛坦克,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和400多架飛機。

    (波蘭7TP輕型坦克)

    而且,在1939年,波蘭和英國、法國簽訂了《安全保證條約》:如果德國入侵波蘭,兩國將出兵攻擊德國。

    波蘭有這樣的硬實力,外面還有法國和英國盟友,德國肯定不幹輕敵。

    德軍的閃電戰把波蘭打蒙了。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時,集中了幾乎全部兵力:62個師(包括7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一半是預備隊,共計160萬人。裝備了2800輛坦克,6000門火炮和迫擊炮,約2000架飛機。

    德軍不僅在兵力上佔了優勢,而且,其閃電戰也是讓波軍措手不及。波軍主力都在前線一字排開,上來就被德軍分割包圍了。而此時,波蘭的兩個盟友英法卻在搞“靜坐戰爭”,沒有對德軍發動進攻。

    但是,蘇聯卻對波蘭動手了,在9月17日,蘇聯率領46萬大軍從東部入侵波蘭。這下波蘭徹底沒救了。

  • 6 # 瘋人歷史

    德國害怕的不是波蘭,以當時的德國軍力碾碎波蘭還不成問題,德國是心虛和波蘭繫結的法國,法國也綁定了大英帝國。這兩國身後還有一眾小弟,當時的英法不是普通國家是帝國,記住是帝國。

    波蘭的建立是法國和英國擔保出來的。一戰之後,英法支援波蘭在德國還未涼透的屍體復國就是為了壓制德國的威脅。挑起波德矛盾,玩大陸均衡。(文末有圖可以看看波蘭佔了那塊地。)

    法國和英國有義務保證波蘭的獨立和安全,任何同波蘭的戰爭行為都會得到英法的宣戰。一戰的時候德國單挑兩個帝國就輸了,所以公然在萊茵非軍事區駐軍,撕毀凡爾賽和約的時候,大多德國將領都不支援。元首在開始只派幾個營的兵力意思一下,假如英法反應激烈趕快撤回。

    可惜英法的綏靖政策讓德國的膽子越來越大。但還沒大到直接推平法國的地步,德國也怕再來次一戰。誰知道後來法國慫的那麼快233

    德國只能快速推了波蘭在轉頭對付法國。這樣德國在法德邊境的軍隊就很有限了。這樣可能的情況有。

    1.假如法國真的履行約定全師而來。元首gg

    2.攻擊波蘭不順成持久戰。gg

    3.被波蘭反推。嗯還不如上兩條。

    4.蘇聯不給力和自己撕破臉。GG

    最好的結果是在英法總動員前一鼓而下。

    所以,德國打波蘭的時候虛的很。

  • 7 # 歷史扒糞機

    這不過是德軍將領們戰敗後推卸責任之辭,他們總愛隱瞞事實真相開脫自己,甚至打上愛好和平的標籤。更因丘吉爾替他們的遮掩之詞而廣為傳播“但在波蘭被征服前,西線的局勢仍讓德國最高統帥部憂心忡忡,十分焦慮。只是因為希特勒專制果敢,而他的政治判斷也屢屢得手,從而在軍民中產生威望,這才慫恿或迫使將軍們去承擔他們原本不願承擔的責任。”

    1939年4月3日德國最高統帥部和陸軍總司令部印發《關於德國武裝力量一致準備戰爭的訓令》即“白色方案”,“德國武裝力量的任務是消滅波蘭武裝力量,為此力爭並準備突襲。關於進行隱蔽和公開總動員的命令,將只能在進攻當日,並儘可能在最後時刻下達,……擬定戰爭準備計劃時,務必做到能在1939年9月1日後的任何時間進行戰鬥。”

    可以說白色方案考慮了方方面面,詳細而周密,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和總參謀長哈爾德對波蘭戰役充滿信心。5月的軍事會議上,希特勒徵求意見,布勞希奇不過謹慎的表示如果戰爭物件僅限於波蘭、法國、英國,那麼德國會獲得一個理想的結果。38年9月上任的哈爾德更從不懷疑他的大手筆會失敗!認為地理和軍事上,德國具備迅速結束對波蘭戰爭的一切條件,而這將導致英、法無法實施有效干預。8月24日甚至退役以親英聞名的龍德施泰特也欣欣然接受南方集團軍群司令一職。

    普魯士軍國思想滲透到德國每一個軍人血液中,尤其戰爭第一個物件是他們向來仇視欲滅之而後快的波蘭!“波蘭的存在是無法忍受的,與德意志的生存條件格格不入,透過俄國,……加之我們的幫助,使其消亡。”

    德國軍人們畏懼的是波蘭後面的蘇聯而不是英法,當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波蘭戰役第一爆發時間是8月26日!而真正信心不足的是希特勒,他曾經以為英法不會對德國宣戰,懷疑西線德軍能否擋住英、法軍隊的進攻,法軍佔領德國巴掌大點地就大叫大嚷將軍們欺騙了他!

  • 8 # 海中巖haha

    德國並沒有信心不足,只是擔心被列強幹涉,雖然也擔心軍的戰鬥力太強,但學是有信心打敗波蘭的。1921-1939年的波蘭一直東歐列強,1921年曾痛打蘇聯,蘇聯被迫割地求和,欺負遍了周邊國家,1937年還夥同德國瓜分了捷克,波軍一直以蘇軍為假想敵,認為德國不敢打他,但德國可不怕它。

  • 9 # 大將軍威武K

    希特勒對於進攻波蘭信心不足更多的是體現在整體國家戰略上,而不是軍事行動的戰術上。

    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德國軍方所有人都認定,波蘭人雖然號稱“歐洲第五軍事強國”,實際上在戰略部署上十分低能,總是把希望寄託於西方英國、法國兩個盟國的援救。此時的德軍裝甲部隊雖然剛剛成型沒有經歷過大規模實戰,部分戰車效能也不是太好,但是對於進攻波蘭去世綽綽有餘。但是對於首次聯合使用裝甲部隊和空中突擊的機動作戰,德軍雖然還是有一絲擔憂,卻也不至於信心不足。

    真正讓德軍擔心的還是西部的英法兩國!如果德軍在波蘭戰場陷入哪怕幾天的僵局,強大的英法聯軍都可以毫無阻擋的衝進德國,因為西部國境線上的德軍僅僅只有22個幾乎是新兵組建起來的陸軍師。

    攻打波蘭是納粹德國的既定國策,但是希特勒不會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兩線作戰的惡果,他最擔心當德軍主力東去,英法兩國在西部趁虛而入。於是,早在德波開戰前數年,希特勒便積極奔走謀求化解這個困局。法國不用說,作為世仇國家,遲早也要清算。只有英國,希特勒認為“不列顛民族這個世界中要算最有價值的同盟者,必須確保與英國締結同盟才能確保自己後方的安全”。對此,希特勒花費了大量精力積極謀求建立與英國的同盟關係。甚至不惜在1934年與英國在東歐的盟國——波蘭簽署互不侵犯協定,然後處處高舉反共產主義大旗,高喊反蘇聯口號。

    納粹德國的做法最終讓英國萌生了“禍水東引”的想法和綏靖政策的做法。希特勒則心領神會,經過多輪協商,英德雙方於1935年6月18日簽署海軍協定。德國承認英國的世界範圍內的海上霸權,英國則承認德國在歐洲大陸的陸軍優勢。這等於是德國徹底擺脫了《凡爾賽合約》限制德國軍備這一條套在德國人脖子上最緊的一條枷鎖。從此之後,德國軍事力量一日千里的高速發展。而希特勒和德國軍方的頭腦也隨著軍備的急劇膨脹而迅速發熱,從而犯下了欲速則不達的錯誤。

    從撕毀《慕尼黑協定》到割佔立陶宛的默默爾港,最後到陳兵德波邊境,這一連串罔顧信用、瘋狂套現的做法使得英國人對德國徹底失去信任,看清了納粹德國戰爭狂人的本來面目。

    這樣一來,德國等於是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因為一旦德軍鐵騎踏入波蘭,立馬會牽涉到歐洲各大國,德國勢必再次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當中。在兩線作戰、以少敵眾和懸崖勒馬、徐圖緩進兩種策略間,希特勒選擇了前者。

    希特勒在現實面前低頭,既然免不了西線開戰,那麼東線就不能陷的太深。他選擇與蘇聯結盟,確保東線的安全。

    但是與蘇聯結盟的潛在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蘇德共同拿下波蘭,德國勢必要調轉槍口向西,而整個東歐地區和德國的後背就完全亮給了蘇聯,等於是德國在西線與英法兩強死扛,而蘇聯一步步不動聲色的在東歐攫取勝利果實。不過相比迫在眉睫的危險,這畢竟還不是最要緊的。

    當務之急是德軍必須在接下來的波蘭之戰中速戰速決,搶在英法動手之前解決波蘭問題。

    戰役開始後的第三天,英國、法國向德國宣戰,90個法軍師向邊境調動,英國海軍也有可能按照與波蘭的約定封鎖德國出海口。這些行動著實讓希特勒和前線德軍驚出一身冷汗。但是他們很快鎮定下來,90個法軍師到了德法邊境的馬其諾防線就停滯不前了,英國以未準備好為由也沒有任何行動。而已經開進波蘭的150萬德軍則在半個月內連續發動兩次大規模閃電戰行動,圍殲波軍主力,一舉推進到華沙城下,取得了對波戰爭的決定性勝利。

  • 10 # 戰略論

    首先德軍對於戰勝波蘭軍隊還是有著絕對的信心的,雖然波蘭軍隊在數量上非常可觀,但是基本前提是德軍要集中絕大部分的兵力完成這個任務,這就意味著德軍必須大大削弱西線的防禦,而一旦英法聯軍在西線發起進攻,那麼德國必敗無疑。所以對於德軍來說,不僅要打敗波蘭,而且要迅速的打敗波蘭,以便主力能夠及時回援西線,防範或者阻止英法聯軍的進攻。當時對於德軍裝甲部隊的新型戰術實際效果如何,德軍高階將領們也難以預測,所有人都認為德軍這場進攻太過冒險。

    當時德軍53個現役師中的42個投入到了對波作戰,其中包括所有的裝甲師和摩托化師,空軍的大部分也投入到了波蘭前線,在西線只有11個現役師以及新組建的35個師,這些新組建的師還沒來得及進行基本的訓練,戰鬥力很差,而且只有3/4可以參加戰鬥。而且德軍陸軍總司令部手中沒有任何強大的預備隊以應付突發的狀況,只有一個第22師在陸軍總司令部手中。

    而西線的法國軍隊則擁有108個師,其中有57個步兵師、5個騎兵師、1個裝甲師和45個預備役師,此外還擁有強大的裝甲部隊和炮兵部隊。尤其是在重炮方面,法國擁有絕對的優勢,這意味著法國可以較容易突破德軍的防禦陣地。此外法軍的預備役部隊都是經過訓練的部隊,而德軍的新組建部隊,只是由經過短期訓練的新兵和一戰的老兵組成,可以說在西線,法軍佔據著壓倒性的優勢,如果法軍發起進攻,德軍絕無可以抵抗住的可能。

    從戰略上來看,德軍這種兵力部署,是冒著非常巨大的風險,成功的希望寄託在德軍對波作戰的迅速結束和法國發起進攻的時間上,如果說德軍對波作戰還可以控制的話,對於法國的進攻完全不在德軍的控制之列,只能是寄託於運氣和命運。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在波蘭戰役還沒有結束,但是已經殲滅了相當數量的波蘭軍隊後,大量的德軍部隊就已經從東線調回緊急派往了西線以加強那裡的防禦,足見德軍對於西線的嚴重擔憂。德軍最終能夠贏得勝利,很大的功勞要歸功於法國軍隊的無所作為,當然並不是法國軍隊不願意進攻,而是他們的進攻思維太落後,法軍進攻依靠和一戰一樣,依靠的是大量的重炮,而集結這些重炮部隊需要相當的時間,而德軍早已經將轟炸機和坦克取代了重炮的位置,除了得益於德軍超前的作戰思維外,德軍當時也沒有強大的重炮兵可用。

  • 11 # duh23333

    一是波軍當時也不是弱旅也有很強的戰頭力。二忌憚進攻波老後其盟友英法在西邊存在的武力威脅,後來事實證明攻波後英法果然大力支援波蘭而與德國起了軍事衝突。

  • 12 # 龍盛飛

    與其說是信心不足,不如說是有所顧慮,畢竟兩個國家一開始是在狼狽為奸,一同在侵佔捷克地盤,波蘭也是個與狼共舞的傢伙。其次,德國多少也在揣測一旦動手,蘇聯所持的態度,但是事實證明他們過慮了,還在吮吸著捷克的肉骨頭的波蘭沒想到德國的閃擊戰就這麼猝不及防的發生了,戰友秒變仇敵,自身前一秒還是佔領者,扭臉就成了被佔領區。

  • 13 # 袁載譽

    因為波蘭本身就不弱,二戰前的波蘭將軍還曾放“豪言”,佔領德國僅需3天。

    1939年9月1日德國發動“白色作戰方案”,對鄰國波蘭進行了猛烈進攻,與此同時蘇聯人也在9月17日自波蘭東邊進軍。

    在腹背受敵的無奈之下,10月6日波蘭全境淪陷,從德國開始進攻,到波蘭“亡國”,時間總體上僅1個月。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被快速亡國,成為二戰第一個“犧牲”的波蘭,在德國進攻它之前,可謂是沒有絲毫的膽怯。

    由於波蘭在英法的授意下,於一戰之後用兼併德國部分土地打造“波蘭走廊”的方式,把德國柏林為中心的本土和東普魯士完全分割開來。

    德國民族主義分子戰後,無時無刻都在言語上攻擊波蘭,大喊要讓波蘭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面對這些狂熱民族主義分子的“言語攻擊”,波蘭這邊的部分高階將領,也表現出了針尖對麥芒的不退讓。

    曾在1921年波蘇戰爭之中,被推崇為“民族英雄”的波蘭將軍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直接放言:波蘭一旦與德國發生戰爭,德國將無法迴避,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

    至於為什麼希米格維敢說這話?從歷史事實上看這不是“夜郎自大”的行為,波蘭在一戰後重新獨立之時,不但不是任何國家可以捏的效果,而是有著堅硬拳頭的歐洲大國。

    不完全統計當時的波蘭領土面積達到38.8萬平方公里,雖然不及德國的53 萬平方公里,但二者體型上是一個級別的,理論上德國吃掉波蘭需要漫長的戰爭。

    再而我們說工業,波蘭並未是一個農耕級的國家,它在二戰爆發之前,就已經基本完成工業化,戰爭所需的武器彈藥以及坦克大炮達到了自給自足,部分資料顯示,此時的波蘭是10大工業強國之一。

    且因原德國紡織中心西里西亞的大部分地域,在一戰之後被波蘭接管,在部分輕工業層面,波蘭從理論上還更勝德國一籌。

    最後說波蘭將軍敢對德國放“豪言”的核心點,即是波蘭曾在一戰後,打贏了東面的蘇聯,全國軍力士氣十足。

    1919年前後,蘇聯在俄羅斯帝國的屍體上成長起來,並開始計劃將一戰之後,俄羅斯丟掉的土地奪回來。與此同時波蘭政府也試圖重振古代被普魯士、俄羅斯等國瓜分的波蘭王國。

    但無奈的是蘇聯和波蘭的訴求從歷史上看有嚴重的重疊,蘇聯試圖奪回的原俄羅斯帝國版圖中,有俄羅斯帝國從原波蘭王國搶過來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

    如此一來波蘭、蘇聯不可避免的成為了“宿敵”,1919年2月雙方戰事正式打響,波蘭士兵、蘇聯士兵為了曾經的“故國”版圖,殺的昏天黑地。

    先是波蘭人兼併烏克蘭大部,再而是蘇聯人大舉反攻,兵鋒打到了華沙城下,最後是波蘭人齊心協力,擊退蘇聯大軍。

    迫使其在1921年3月18日簽署《波蘭與俄羅斯和烏克蘭和平條約》,蘇聯拿出烏克蘭、白俄羅斯近約一半的版圖,換取波蘭不再將戰爭再繼續下去。

  • 14 # 世界歷史唯物觀

    波蘭在一戰結束之後,確實是歐洲的陸軍大國,其擁有陸軍百萬,還有超過500多輛坦克。

    最主要的就是波蘭擁有人數眾多的騎兵部隊,當時波蘭號稱擁有二十萬精銳騎兵。

    這在當時的歐洲,絕對也只有法國陸軍有如此強大戰力了,所以徳國忌憚也很正常。

    而且好歹波蘭有一定的戰略縱深,這使得波蘭這個國家面對德軍的時候,不會像其他效果一般。

    然而是什麼原因讓德軍堅定了進攻波蘭的決心呢?一個是蘇聯的及時雨,以及德軍對波蘭的仇恨。

    一戰時期的波蘭被滅國,復國之後,硬生生的從徳國身上撤下了一大塊肉,然後又是揮師蘇俄,使得新生的蘇俄不得不割讓大片國土。

    這麼一來波蘭把兩個鄰居都得罪了,正是前有狼後有虎,中間一個二百五。

    波蘭完全沒有考慮過蘇俄和徳國都是工業國,在工業技術上遠超波蘭,而波蘭寄希望於英法,屬於是最愚蠢的行為。

    因為當時的英法遠在千里之外,根本不能管波蘭這點破事,所以波蘭的覆滅,純粹是外交上作死。

    而徳國一開始信心不足,認為進攻波蘭會遭遇到挫敗,但是這時蘇聯的出現,讓徳國看到了希望。

    在同蘇聯約定一起瓜分波蘭之後,雙方十分愉快的簽訂了一系列友好條約,並且開始了對波蘭的情報行動。

    正是基於有蘇聯的支援和情報的支撐,才使得德軍做出了閃電戰的作戰計劃,事實上當時閃電戰理論已經有人提出,只不過沒有付諸行動。

    如此一來,波蘭軍隊面對著機械化的德軍,頃刻間便崩潰,因為無論騎兵如何厲害,都不能同飛機坦克加大炮的德軍相抗衡。

    最令波蘭絕望的就是此時蘇聯出兵了,面領著東西兩線的壓力,波蘭軍隊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最後波蘭投降,國內還有60%以上的軍隊成為了俘虜,可以說波蘭輸的窩囊。

    不過德軍進攻波蘭,卻讓世界明白了,坦克加飛機的閃電戰,已然成為了戰爭的主流。

  • 15 # 漩渦鳴人yy

    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的德國軍隊不是說像戰爭末期或者是戰爭中期那樣全副武裝,而是有一些趕鴨子上架的嫌疑。

    大家都覺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初期的德國軍隊擁有精良的武裝,或者是精銳的裝甲部隊,但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德國軍隊,他的戰鬥總兵力人數大致為100多萬,這還只不過是一個大概的數字,有一部分軍隊是虛報的,還有一部分軍隊還得去防禦法國方面的危險,在這其中大量的部隊都是預備役,也就是說後勤兵,真正能夠在前線進行作戰的只有幾十萬人,波蘭方面有多少斤的波蘭方面超過100多萬人,這些全部都是作戰部隊還不算波蘭人,全國總動員以後所有的軍隊總數,波蘭軍事總力量排名歐洲第五,而且還擁有完善的空中力量和裝甲部隊。

    此時德國軍隊的裝甲部隊在幹什麼?大部分都是一號和二號蘿莉型小坦克。何為蘿莉型小坦克?就是一輛坦克只有兩個人駕駛,一個負責打炮,一個負責駕駛!

    這還不算完,德國軍隊在進攻波蘭的時候已經明確遭到了英國和法國人的警告,如果進攻波蘭就是做和英國,法國開戰,所以德國高層對於進攻波蘭這件事情一直表現信心不足。

    包括古德里安都覺得自己的不對,也有一點兒訓練不足,他在自己的日記裡面明確記載,在進攻波蘭的時候,自己的裝甲部隊和火炮部隊出現了嚴重的配合不協調,而且裝甲部隊的火炮射擊可以說經常會落入到友方的陣營裡面。

    在多次的。步兵和裝甲部隊的配合進攻行動之中,通常機械故障頻發的裝甲部隊,每次都要被自己的步兵部隊給趕超,再加上這個時候還有大量的騾子和馬否作為自己部隊的運輸裡可以看到的就是這一隻德國軍隊還沒有後期那種縱橫天下,不可一世的狀態。

    但是英國和法國的禍水東引政策,讓德國人度過了這一段的虛弱期,法國雖然進攻德國,但只是針對德國邊境的兩個小鎮進行進攻,在聽說波蘭人已經失敗的情況之下,法國立刻撤併退回到他們所謂的精不可破,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裡。

    帝國主義,尤其是西方列強之間的貌合神離,可見一斑。

  • 16 # 饕餮島主

    德軍進攻波蘭信心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波蘭本身的實力,二是德國的實力,三是國際局勢。

    先說波蘭本身。一戰結束之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迫割讓了大片領土,其中但澤劃歸波蘭,波蘭一躍成為歐洲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綜合國力明顯上升。在武器裝備上波蘭雖然總體弱於德國,但坦克數量位居世界第四,且擁有獨立設計生產戰鬥機哥轟炸機的軍工水平,全國總兵力更是達到了百萬之多。而且經過波蘇戰爭的洗禮,波蘭軍隊作戰能力更是不可小覷。

    反觀德國,儘管希特勒於1935年撕毀《凡爾賽條約》極力擴充軍備,也兵不血刃佔領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但畢竟準備時間較短,新軍未經戰陣,所以德軍究竟能否戰勝波蘭軍隊確是未知之數。

    最後便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儘管波蘭自己作孽樹敵太多,但畢竟與英法是名義上的聯盟,一旦動手,英法兩國任何切實有效的反制措施恐怕都不是希特勒可以承受的。事實上在德國出兵波蘭幾乎同時英法兩國也發出了限令德國48小時內撤出波蘭領土的宣告,並且於兩天後向德國宣戰。但可惜的是,綏靖政策支配下的英法兩國打了一場“靜坐的戰爭”,棄波蘭於不顧,遏制納粹德國的最後機會就此失去。

  • 17 # 小小嬴政

    二戰爆發,德軍在軍事思維和軍工發展等多方面碾壓波蘭,就用了區區一個月的時間就讓波蘭繳了械投了降。

    那麼,既然是全方位的各種碾壓,納粹德國在吊打波蘭前面卻還會心慌意亂沒有底,如此深感不自信呢?下面簡單分析一下二戰爆發前的形勢。

    納粹德國之所以不自信,是因為在二戰之前,波蘭基本就是個歐洲的扛把子,實力可是槓槓的。

    首先來說波蘭面積大,位居歐洲第六,是相對歐洲其他國家的大,國土面積38.8萬平方公里,與德國相比也差不多,地多自然人多。

    波蘭的土地是在一戰結束之後開始擴張的,波蘭重新建立之後全面出擊掠奪土地,竟然可以在蘇聯身上咬了一大塊的肉,搶了蘇聯的地,必然為蘇聯與德國簽訂協約鋪墊,然後透過和德國分割了捷克斯洛伐克。

    所以波蘭其自身實力可以扛把子了,他還和多個國家結了盟,自己有了一支人數眾多的軍事力量,外交有盟友,所以波蘭當時是歐洲名副其實的大國,德國忌憚在所難免。

    雖然波蘭實力較強,但是波蘭是平原很適合閃擊戰實戰,加上德國開戰就是為了賴掉一戰之後亂七八糟的帳,說白了就是又窮沒又沒有發展的空間,所以德國腦子一熱選擇鋌而走險。

    德國方面從戰略上來看,德軍這種行為,冒著的風險關乎國家往後的歷史走向,而成功的希望卻寄託在德軍對波作戰的迅速結束和法國發起進攻的時間上,如果單方面德軍對波蘭作戰還相對可以控制的話,對於法國的進攻就完全不在德軍的控制之列了,只是寄於運氣和國運。

    在與波蘭之間的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大量的德軍部隊就已經從東線調回緊急派往了西線以加強那裡的防禦同時預防法軍,可以看出德軍對於自己西面法國的顧慮。德軍軍工力量強大,但法國軍隊有許多裝甲部隊和炮兵部隊。

    在重炮方面法軍更強,而德軍的新組建部隊,只是由經過短期訓練的部隊組成,這就可以說在西線那裡,法軍佔據著非常大的優勢,如果法軍發起進攻,德軍必定失去後路。

    但是法國卻無動於衷,所以德軍能贏得勝利,很大的一部分的功勞要歸功於法國軍隊的無所作為,和他們的思維太落後,而且法軍軍隊甚至和一戰時一樣的方法作戰,但德軍已經將轟炸機和坦克取代了重炮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進攻波蘭時以為英法不會開戰,所以德國也沒完全準備好。

    甚至德軍53個現役師中的42個投入到了對波蘭的作戰,幾乎全部空軍部隊飛到到了波蘭跳傘進行作戰,在西線只有區區11個現役師以及新組建的35個師,這些新組建的師還沒來得及進行基本的訓練,戰鬥力簡直弱雞而且還只有3/4可以參加戰鬥。

    而且德軍陸軍總司令部手中沒有任何強大的預備隊以應付突發的狀況,只有一個第22師在陸軍總司令部手中,所以德國西線基本毫無防守能力可言。

    綜上所述,德軍在其進攻波蘭時需要考慮的幾個問題。一方面德國一拍腦袋想到老子要是進攻波蘭會不會和老子預想的一樣那麼輕鬆,波蘭軍隊的戰鬥力如何。

    二是我萬一去打波蘭了蘇聯這傢伙會不會有想法,還有就是英國和法國會不會釜底抽薪抄了自己後路。

    這時候開始納粹佬去找前蘇聯的傢伙說了,往後我不打你你也別打我哈,蘇聯尋思著之前波蘭還幹過自己,於是一拍即合同意了。

    德國開始放心去打波蘭了,而佔領波蘭的目的是獲得更多的兵源。雖然德國有所顧慮但是德國賊膽大便開始閃擊波蘭。

    有人好奇了為啥德國打仗用閃電戰,閃電戰就是用機動部隊快速協同作戰,由於軍工力量雄厚,所以納粹佬就開始組織發明坦克,然後還真被這些傢伙搗鼓出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坦克,然後德軍之中提出的以坦克打頭陣的超快機動作戰,而這個新型的坦克則為剛剛提出的閃電戰有了硬體上的支援。

  • 18 # 高粱玉米棒子麵

    二戰前波蘭擁有歐洲第二大陸軍,波蘭陸軍人數上超過德軍。波軍在一站結束後,一直不斷出擊 勢頭很猛的歐洲小霸王

  • 19 # 鳶飛九天2018

    希特勒上臺之後,實行一系列軍事冒險,他讓德國軍隊踏入了萊茵區,吞併了奧地利,江蘇臺德地區入腹中之後,又佔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隨後慾壑難填的,希特勒命令德軍,對於波蘭發動了閃擊戰,第2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閃擊波蘭之前的德國

    二戰爆發之前,德國的一系列軍事行動,為什麼會稱之為軍事冒險?原因很簡單,希特勒上臺之後雖然帶領德國走出了經濟危機的泥潭,但是,受限於時間過短,再加上一戰戰敗後英法對德國在軍事方面的種種限制,此時的德國軍隊雖然進行了瘋狂擴張,但是在閃擊波蘭之前,德國的軍隊只有100多萬。

    無論是進入萊茵非軍事區還是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其實都是走鋼絲,一旦英國和法國哪個國家堅決反對,並派出軍隊,實力不足的德國軍隊只能灰溜溜的撤回國內。然而,瘋狂且果斷的希特勒早就看出了英法外強中乾,因此,希特勒的一系列冒險活動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希特勒

    但是,這樣的成功並不能遮蓋德國此時實力不足的現狀。因為,一戰戰敗後德國長達20多年的時間內,只能按照《凡爾賽條約》的規定保持10萬國防軍,空軍和海軍更被裁撤一空,因此,斷代20年後,德國軍隊面臨嚴重的人才,技術和武器的欠缺。

    雖然倚仗德國雄厚的工業科技基礎,德國軍隊在瘋狂的補課,但是,由於時間過短,德國軍隊在閃擊波蘭之前永遠沒有達到巔峰。

    而作為蘇德國閃擊的目標,此時的波蘭實力如何呢?

    第四次被瓜分的波蘭

    一直以來,作為歐洲攪屎棍,波蘭一直是眾多人心目中“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弱國。歷史上的波蘭多次被列強瓜分,也的確堪稱歐洲國家中最倒黴的一個。但是,也不知道該成為幸運還是不幸,小強般的波蘭卻一次次復國。

    一戰之後,波蘭再次復國,並且在英法的主持之下,還將德國的但澤地區納入了統治範圍。這對於希特勒來說,自然無法容忍,希特勒在其自傳《我的奮鬥》中一書中就曾寫道:敢於割去德國領土的波蘭是不可饒恕的。也就是說,在希特勒的心目中,波蘭早就被希特列為了必殺的目標。

    閃擊波蘭

    1939年9月1日凌晨4:45,德國百萬大軍在希特勒的命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對波蘭的閃擊,一週之後的9月8日,德國軍隊已經兵臨波蘭首都華沙。兩週之後9月16日,波蘭政府越過了邊境,逃到了羅馬尼亞。又過了不到兩個星期,9月28日,波蘭首都華沙的守軍向德軍投降,波蘭徹底滅亡。

    德國對波蘭發動閃擊戰後,德軍的進攻如同水銀瀉地,脆弱的波蘭軍隊根本來不及抵抗,就在德國大軍的犀利進攻之下土崩瓦解。但是,雖然波蘭被迅速滅亡,但這絕不意味著波蘭的實力弱小,更不代表波蘭毫無抵抗之力。

    事實上,波蘭一戰後再次復國後,波蘭的面積並不小,人口也高達3500萬,這樣的面積和人口在歐洲來說,已經能列入大國行列。因為,同一時期的英國和法國也不過5000多萬人口。與此同時,波蘭的工業實力也相當不弱。

    波蘭騎兵

    為了抵禦迅速崛起並咄咄逼人的鄰國德國,波蘭此時擁有高達39個師100多萬的軍隊。而得益於波蘭並不弱的工業實力,此時的百萬波蘭大軍裝備齊全、武器先進。因此,在德國發動對波蘭的反擊之前,波蘭的賬面實力絲毫不弱,即使面對德國也有一戰之力,波蘭是名副其實的硬核桃。

    而且,除了波蘭本身的百萬大軍,在國際環境中波蘭也並非孤立無援。隨著國際局勢的進一步惡化,為求自保,當時的波蘭與老牌列強英國和法國都簽訂了盟約。而根據盟約的規定,波蘭一旦受到了攻擊,英國和法國必須對攻擊波蘭的國家宣戰,也就是說,此時的波蘭外有強援,內有百萬大軍。

    波蘭戰役

    而此時的德國軍隊經過瘋狂的擴充,人數也只有不到200萬,也就是說,此事德國哪怕舉全國之力,也並不具備對波蘭的壓倒性優勢。而對比國際環境的話,德國的外交局勢還要劣於波蘭。雖然咄咄逼人的德國逼迫英國和法國採取了綏靖政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英國和法國就會站在德國的一邊。

    而波蘭東邊資源豐富、土地極為龐大的蘇聯對於德國更是心思叵測。雖然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無論是斯大林還是希特勒都心知肚明,這個條約從簽訂開始,就不具備多少效力,至於撕毀還是遵守,全在他們一念之間。

    戰爭後變成廢墟的波蘭

    所以,如果德國閃擊波蘭的作戰計劃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也就是迅速將波蘭滅亡,那麼,戰爭一旦進入相持階段,無論是英國、法國還是蘇聯,都有可能趁機對於德國群起而攻之。因此,閃擊波蘭之前德國對於覆滅波蘭感到擔憂和信心不足,是十分正常的。

    然而,正是在這種局面之下,賭博成性希特勒依然悍然發動了對於波蘭的閃擊。而戰爭的結果也證明了希特勒的正確性: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貌似歐洲大國、擁有百萬大軍的波蘭轟然倒塌。當然,與此同時,限於盟約,英法對德國宣戰,第2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 20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原本所有人都以為波蘭會迅速的敗給蘇聯。但令人沒想到的是蘇波戰爭的結局竟然是以剛剛復國的波蘭取得勝利而結束。要知道當時蘇聯大軍雲集大有再次滅亡波蘭的架勢。另外不管從兵力還是武器裝備方面蘇聯都要勝於波蘭。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蘇聯竟然敗給了波蘭。雖然在這場戰爭中蘇聯和波蘭雙方都自稱是勝利的一方。但事實上蘇聯方面損失要比波蘭大。而且部分土地也割讓給了波蘭。

    為什麼希特勒看不起蘇聯軍隊就是因為在蘇波戰爭中佔據優勢的蘇聯竟然敗給了波蘭,這讓希特勒十分鄙視蘇聯。而德國在進攻波蘭的時候有一些信心不足也是因為蘇波戰爭的關係。一直以來德國在東歐地區就把俄羅斯認為是最大的敵人。而這個最大的敵人竟然敗給了波蘭。這就使得德國對於波蘭的實力有了質疑。 而且當時的波蘭實力並不弱,整個波蘭擁有著上百萬大大軍。這也是當時波蘭不懼德國並且出言挑釁德國的底氣所在。當時波蘭實際的獨裁者雷茲·斯米格維元帥宣稱“波蘭要與德國戰爭,德國將無法避免,一旦發生戰爭,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由此可見波蘭人是多麼的有信心。

    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國人對自己也不自信。德國經歷過一戰的失敗,所以他們心底會有一絲的擔憂。而且德國對波蘭作戰實際上就是第一次想要實驗一下“閃電戰”。二閃電戰在此前一直都停留在沙盤上從來沒有過實戰。德國人也擔心閃電戰究竟實際效果如何。要知道在沒有閃電戰這個概念出現之前世界各國的機動部隊都以騎兵為主。而當時德國對於騎兵並不重視而且還有廢掉的打算。而波蘭當時則有高達20萬的騎兵部隊。德國人擔心如果閃電戰效果不理想。那麼他們很有可能會敗給波蘭強大的騎兵部隊之下。所以德國有猶豫不懼信心不足的樣子實際上是相當正常的。但事實證明德國的戰略戰術構思完全沒錯。騎兵部隊在裝甲部隊面前就是弟弟。而表面上看上去強大無比的波蘭也被德國在短短的二十天內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不要臉的老闆要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