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煮酒閒話

    這種堡樓對付沒有重武器的游擊隊很合適,但是對付擁有大量火炮的歐洲軍隊就是送菜。

    這種堡樓,只有窮鬼帝國主義的日本在中國戰場上才有可能見到

  • 2 # 薩沙

    炮樓放在歐洲,分秒就被幹掉。

    也許大家不知道歐洲軍隊火炮多到什麼地步。

    二戰德軍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一共生產了8266門。

    這只是德軍多款步兵炮的一種而已!

    戰爭初期,步兵炮屬於團一級支援火炮,但中後期往往直接配屬步兵營。

    再說德軍步兵師一級,有多少可以幹掉炮樓的武器。

    步兵師的反坦克營:75毫米反坦克炮36門。

    步兵師的炮兵團:105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火炮4門,150毫米榴彈炮8門。

    每個步兵團:75毫米leIG18型輕步兵炮6門,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門。

    所謂的炮樓,用以上的跑,隨便幾炮就幹掉了。

    歐洲的要塞尚且三下五除二被搞定,何談這些炮樓。

    日寇在中國的炮樓,很多都是土木磚石結構,勉強可以防彈防手榴彈碎片,遇到任何平射炮都會完蛋。

    只要有炮兵,幹掉日寇的炮樓並沒有問題。

    其實在紅軍時代,第五次圍剿國軍也是使用碉堡戰術,用簡易碉堡打垮了五大蘇區。

    但這些碉堡並不難對付。

    在解放戰爭中,錦州、長春、瀋陽、天津這些城市都被修建為複雜的防禦工事體系,包括很多半永久性要塞工事,比炮樓強悍百倍。它們一樣被解放軍大炮轟的稀爛。

    天津攻堅戰,解放軍22個步兵師34萬人,配屬山炮、野炮、榴彈炮等大口徑火炮538門,坦克、裝甲車40餘輛。

    在這些火炮攻擊下,天津國軍只堅持了39個小時。

  • 3 # 最是人間留不住Rex

    所謂炮樓,就是欺負你沒有炮的樓,故意叫個炮字來刺激你。這玩意不是打正規戰爭的,就是鬼子在戰爭前期用來打治安戰的初級配置。對付的都是拿鳥槍土銃的鄉下游擊隊,頂多有老套筒漢陽造,要是有幾隻中正和三把大蓋,就算是精銳了,頂天有幾個手榴彈,大多還是嘣兩半的邊區造,在這些輕武器面前,炮樓就是硬骨頭,游擊隊基本都是打個突然襲擊,短時間內打完就要跑,不在鬼子大隊增援圍上來之前跑掉,就凶多吉少。所謂端炮樓,大多數情況都是透過別的方法混進炮樓內部,或者策反了偽軍內應,炮樓位置和形制都是精心設計的,鬼子偽軍有充足彈藥情況防守的情況下,想靠輕武器短時間內硬碰硬端炮樓,很難很難。當然到了戰爭後期,鬼子苟延殘喘,中國軍民有了炮和足夠炸藥,那就另外一回事了,直接拿炮端,那真是名副其實的炮樓。挨炮樓。 所以可見這種治安戰的小崗亭,在中國都挨不過後期小炮,到了大口徑炮彈滿天飛的歐洲戰場,那更是一天都活不了,誰那麼傻給自己蓋棺材?

  • 4 # 黎濤微世界

    日本鬼子欺負人,欺負八路軍沒有重炮等重型武器,就敢用磚頭瓦塊建造的炮樓,放幾個日本兵和十幾個偽軍就形成了據點,將冀中平原等地分割成了一小塊一小塊。

    在抗日戰場上,有著重型裝備的國民黨軍隊都躲到了西南、西北等地,不敢與日本人正面衝突。

    像《亮劍》中晉軍楚雲飛的三五八團,有5000多人,還有一個炮營,都不主動攻打日本人佔據的縣城,國民黨的軍隊都是如此,也就李雲龍一樣的勇將才敢有兩門義大利炮、1萬多人的部隊就敢攻打城固牆堅的平安縣城。

    想打炮樓的八路軍,只能採取挖地道到炮樓下安炸藥,炸掉炮樓;派人假裝送米菜油,偷襲炮樓;內部策反偽軍,裡應外合打掉炮樓,再把炮樓一把火燒掉。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這樣的話,打炮樓太難了。

    而在當時的歐洲,軍火工業發達,德國有著7378門火炮,其中包括28門210毫米Langer Morser重型臼炮,最大射程11110米;210毫米Langer Morser18重型臼炮共711門,攻打敵方要塞和堡壘時效果極為明顯。

    蘇聯在二戰開始前,就擁有了6萬門各式火炮,在後期,一個炮兵集團的火炮數量就達到了上萬門。1944年巴格拉戰役中,蘇軍一次就集對了24000門大炮對德軍展開了攻擊;1945年的維斯瓦河戰役中,崇尚火力第一的蘇軍組織了多達39000門火炮展開攻擊,25分鐘就將45萬發炮彈打到了德軍陣地上,人不被炸死,震也震死了。

    法國軍隊在二戰前擁有大口徑火炮多達10700門。但炮兵編制比德國弱,法國步兵師有2個炮兵團的編制,共有24門155榴彈炮和36門76野戰炮;而B類預備師只有12門155榴彈炮和48門76毫米野炮。

    在羅馬尼亞這樣的南歐小國,炮兵部隊分為軍團火炮、軍屬火炮、師屬火炮。在1941年,羅馬尼亞陸軍就部署了8301門火炮,包含2160門輕型火炮、492門重炮、200門反坦克炮、4785門步兵炮和691門高射炮。

    而二戰結束後,美國人大量的火炮被運到了亞洲,支援了國民黨軍隊。而解放軍透過蒐集日本人扔下的武器裝備和從國民黨手中繳獲,到1948年,東北野戰軍有143個重型山炮連、12個步兵連、7個戰防炮連、43個混編炮兵連、70個迫擊炮連,共275個炮兵連,有大口徑山炮野炮572門,各種步迫戰防炮863門,小炮擲彈筒3083門,總計4518門。

    華東野戰軍組建了特種兵縱隊,有榴彈炮團、野炮團、膠東炮兵團、魯中炮兵團、渤海炮兵團等,有217門各式火炮。在淮海戰役後,又接收了75毫米各式火炮共212門,,實力再次壯大。

    可以這麼說,在解放戰爭中的攻堅戰中,解放軍的炮兵都發揮了強大的打擊能力,如催枯拉朽般地將國民黨軍隊的防禦工事打掉,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試想想,如果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擁有如此重炮的話,別說炮樓了,就是日軍也望塵莫及。

  • 5 # 畫素說

    說起炮樓,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二戰時期,日本在我國建立起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炮樓群體建築,他們在一些重要位置上修建一個炮樓,既可以起到了看門作用,還可以有效的抵禦我軍的進攻。

    在於這些炮樓都是由堅硬的石頭建成,在加上整體的建築厚度非常的厚,一般的炮火根本打不穿它,就算用上手榴彈都很難動它分毫。再加上二戰的時候,我國的資源相對匱乏,並沒有很多的火炮之類的重型武器來針對炮樓,這也是為何亞洲戰場隨處可見炮樓的原因。

    之所以炮樓在歐洲戰場不太堪用,主要還是在於戰場環境的不同。二戰時歐洲戰場各參戰國的整體經濟都還不錯,各種軍事裝置都非常的完善,火炮的數量並不在少數,如果這種情況下還去建炮樓的話,只能說腦袋進水了,因為在絕對的炮火面前,炮樓就是個活靶子,沒有誰會去建,這也是為何歐洲戰場上很少看見炮樓與不堪大用的原因。

    此外,亞洲戰場上隨處可見炮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建造炮樓主要的目的在於切割我軍農村根據地。

    我們反觀參戰的歐洲國家基本上個個都是地廣人稀型別。他們之間的戰鬥說白了主要還是在城鎮的爭奪上,加上城鎮火炮齊全,所以建造炮樓也就沒有必要了。

  • 6 # 歷史還有哪些事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說到底也是一個國家的悲哀。

    為什麼日本人就敢明目張膽的在中國建炮樓,而在歐洲戰場上卻幾乎沒有呢?

    亞洲軍隊的武器太簡陋了

    熟悉軍事歷史的朋友肯定知道,二戰時期,歐洲戰場和中國戰場,甚至亞洲戰場,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兩個戰場上的武器甚至差了幾十年。

    這話不是毫無根據,日本人在中國軍隊面前,可以說裝備精良,但是到了歐洲戰場,他們的武器就沒人要。當年日本人在諾門坎要跟蘇聯人打一仗,但是武器相差懸殊,蘇聯軍隊稱呼日本的坦克為“小土豆”,跟蘇聯的坦克相比,日本人的坦克就跟土豆一樣,他們甚至都不用還擊,直接朝著日本人的坦克壓過去。

    這就是武器的差別。也正是武器的差別造成炮樓在中國遍地都是,在歐洲戰場幾乎沒有。

    日本人蓋好炮樓,我們中國軍隊沒有進攻的炮火,即使有,那也是少數部隊,所以日本人可以放心的蓋炮樓。

    在歐洲戰場就完全不一樣,蘇聯和德國那可都是有大口徑重炮的,還有坦克群,一個小小的炮樓起不了什麼作用。可以說,轉瞬之間就可以夷為平地。

    亞洲的國情

    亞洲,尤其是中國,可以說是人口稠密,地形複雜。

    日本人建炮樓,可以有效的分割革命根據地,可以把老百姓圈在一個範圍,也可以防止抗日軍民的活動。

    在歐洲戰場,地廣人稀,而且地形相對簡單,也沒有什麼根據地,根本不用這種長期的分割包圍,所以他們也不屑於用這種炮樓,如果想防守,弄個地堡比炮樓安全多了。

    炮樓多,說明敵人相信我們沒有武器摧毀他們,也是因為敵人要長期圍困我們。

  • 7 # 血染戰旗紅

    環境不一樣啊,老大!

    拿中國來說吧,炮樓這玩意也就出現在敵後戰場,正面戰場幾乎沒有。

    為什麼?

    因為敵後戰場八路軍、新四軍、抗戰游擊隊的武器裝備落後,沒有重型武器,很難打掉鬼子的炮樓。

    可在正面戰場,國軍能得到美國、蘇聯源源不斷的武器支援,坦克、大炮、飛機都有,雖然不像歐洲戰場、北非戰場上多,但對付鬼子的炮樓綽綽有餘。

    如果鬼子將炮樓這玩意弄到歐洲戰場上,它和紙糊的房子沒什麼區別。指不定人家連炮彈都懶得浪費了,直接開著坦克撞過去都能將它撞毀了。

  • 8 # 大志遠思想空間

    亞洲修炮樓,歐洲修戰壕,反映了軍隊的武器是有代差的,反應了工業能力的差距之大。

    當年歐洲戰場上飛機大炮是主力,對手只能挖掩體來被動應對。德國的閃電戰飛機大炮橫掃歐洲,二戰初期的德國部隊所向無敵。

    而在亞洲的陸地戰場上最強的卻是日本鬼子,他們普遍裝備的6.5毫米的三八大蓋,小榴彈炮,火力就已經很強大了,如果有山炮,強上加強了。國民黨軍隊火力還可以,而在人民戰場上,繳獲的日本三八大蓋兒成了先進武器,最先進的也只是小型榴彈炮,也稱擲彈筒,小鋼炮,火力在大炮面前,可以用可憐來形容。

    日本軍隊在亞洲橫行,如果到了歐洲,基本屬於二流軍隊了。這也是為什麼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橫掃關東軍的原因了。雖然當時的日本關東軍戰力不如以前,但裝備根本不和蘇聯紅軍在同一個檔次上。那麼美國進攻的日本侵略的海島呢?登陸作戰本來就是一個難點,到現在也是,和大陸作戰幾乎沒有可比性。

    所以,二戰中,亞洲修炮樓可以擋槍,如果到了歐洲就是活靶子。而歐洲戰場只能打陣地戰,匍匐坑道中,隱藏於地下了。

  • 9 # 星輝650

    炮樓其實只防槍,

    李雲龍繳獲的義大利炮都能幾炮炸塌,

    炮樓要配合外圍工事才能控制一片輕武器戰場。

    迫擊炮專克炮樓

    現代化戰爭一旦開打很多地形乾脆無險可守。

  • 10 # 小約翰

    因為在歐洲修炮樓沒啥用。

    什麼叫炮樓,炮樓就是加高版的碉堡。

    碉堡是什麼?說白了就是一座低房子,四周留有槍眼和觀察孔。炮樓跟碉堡的區別就是塊頭大,個頭高,只不過比碉堡多了兩層而已。

    炮樓幹什麼用?當然是做防禦工事,也就是濃縮版的長城。不過高配的炮樓不僅有防禦工事,也有進攻武器,還在一樓有地洞出口,地洞裡有吃的、用的還有武器彈藥,能攻可守,進退自如。

    在中國,炮樓的作用不可小視,在抗日戰爭中一個炮樓就是一個日軍據點。遍佈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的炮樓就像一把把尖刀將我抗日根據地分割開來,給我軍造成了很大損失。

    看過京劇《智取威虎山》的朋友也許會記得首長在誇讚偵查員楊子榮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他也曾憑機智,炸燬敵人碉堡,救出多少戰友和同胞。”

    可見炮樓在抗日戰爭中真的是讓我敵後軍民頭疼的傢伙,給我軍的游擊戰增加了不少麻煩,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看到這裡您一定覺得不可思議,不就是一個固定的房子嗎?一發炮彈就送它上西天,就像老八路的順口溜一樣,“一炮給你剃平頭”。日本兵修一個房子來耀武揚威,也太欺負人了吧?

    以抗戰時期中國的情況,炮樓還真的就是這麼欺負人!

    日本人不是傻子,他們敢修建炮樓來秀肌肉,分明就是欺負中國落後,工業落後,軍隊落後。記得日軍的零式戰鬥機在1942年對中國西北進行大轟炸的時候,持續半年中國空軍都不敢迎戰。為什麼,中國軍隊裝備的是蘇聯的伊系列戰機,不是日軍的對手。日軍飛行員看中國空軍不敢應戰,憤怒地朝飛機跑道開炮。

    後來中國空軍被羞辱得受不了,請求迎戰,結果你猜怎麼著,出動了36架蘇聯戰機被日本人打下了30架,日機無一損失。新四軍將領講過一個更氣人的故事,抗戰期間日軍一兩個士兵就敢大搖大擺進蘇北一個縣城,中國的抵抗能力就是這麼弱。

    抗戰期間的中國,裝備實在落後,日軍是現代化的部隊,共產黨的游擊隊和國民黨的雜牌軍什麼裝備?

    很多朋友想到的是小米加步槍,但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好多部隊連鳥銃都沒有,大刀長矛是他們的武器。有一首鏗鏘有力的抗日歌曲名字叫《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歌頌的就是我抗日官兵用大刀迎擊日軍的步槍、機槍和火炮。多麼悲壯又多麼心酸。

    可即便如此,在敵後(炮樓多存在於敵後,正面戰日軍不敢用炮樓,國民黨正規軍的裝備再爛,也有榴彈炮和野戰炮,日軍也不想白白送死)軍民還是採用各種方法智取敵人的炮樓,比如假裝送菜到配樓底下突然襲擊,化裝成廚師打入內部裡應外合,挖地道到炮樓地下安放炸藥等,

    那麼,日本的炮樓在歐洲戰場上為什麼看不到呢?

    炮樓在中國出現是因為中日軍備水平嚴重不對稱,就像一個壯漢跟七歲娃娃打擂臺,他躺在那裡也吃不了虧。

    而歐洲戰場的情形顯然不同,歐洲軍隊裝備太好了,哪怕營級的部隊也配備有榴彈炮、迫擊炮,重炮是基本配備,每個團都有十門到二十門。

    大家勢均力敵誰怕誰,連鋼板做的坦克都在重炮面前經常被秒殺變成一堆廢鐵,何況固定的炮樓,那就是十足的活靶子。不要說用重炮,德國造的MG42都能教鬼子的炮樓做人。

    對於德國、蘇聯這樣的重火力戰爭,炮樓的防禦能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德國的重炮連比利時的列日要塞都能一炮轟開,連混凝土都沒有的日軍炮樓,在蘇軍德軍面前這麼連紙片都不如。

    所以,歐洲戰場上不會炮樓那樣的奇葩。

  • 11 # 皇家橡樹1972

    我們看抗戰電影的時候感覺鬼子的炮樓都很堅固,實際鬼子的炮樓大部分都是圖片裡這種四五個人把守的,很簡陋的土石建築,電影裡面的那些較高大的炮樓需要用鋼筋混凝土,而鬼子當時缺乏的就是鋼鐵和水泥,所以只好修圖片上這種不高的哨卡式炮樓。這是炮樓的內部,射孔呈“米鬥狀”,但是牆壁非常薄,只能防步槍和輕機槍子彈,集束手榴彈就能將它炸塌!可問題是使用集束手榴彈炸炮樓,需要有非常熟練的戰術動作才能靠近,並且要有非常大的勇氣才行!

    鬼子的炮樓一般來說都有一個班的鬼子把守,大的是由中隊(連)把守,不但裝備了歪把子輕機槍、九二式重機槍和擲彈筒都配置齊全,要想攻克是難上加難的事情!我八路軍在沙盤模擬這樣進攻炮樓,從這個沙盤來看,主體就是一個鬼子中隊級別的炮樓!除了多層建築的炮樓外,還有堅固的磚砌的兵營,四個角也有瞭望哨,距離主炮樓不遠處還有幾個附屬的小炮樓,充當前哨陣地,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主炮樓就會增援...總之,以我軍當時的武器裝備水平來說要想攻克這樣的堅固堡壘太不容易了!圖片上近處的是美製M1型75毫米山炮,遠處是M101型105毫米輕型榴彈炮,這兩種火炮是美軍團級戰鬥隊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和歐洲戰場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正是由於歐洲戰場對打雙方火力都非常的強大,類似鬼子這種簡陋的炮樓發揮不出來任何作用,反而是一個明顯的目標,一炮打過去至少消滅一個班...所以,誰也不會傻到自己去送死。鬼子那種炮樓幾乎沒有出現在歐洲,但是建築標準高出上千倍的炮樓卻不少,比如說:馬奇諾防線、蘇聯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和圖片上的柏林防空塔,都是建築標準超高的“炮樓”!圖片上是的柏林防空塔中的G塔(動物園塔)也就是炮塔的結構圖示意圖,炮塔頂層的四個角分別安裝了一門雙聯128毫米高炮,在它的周圍配置的多門小口徑高炮,組成了環形防空火力網,並且G塔內還有自發電機、蓄水池、等級很高的野戰醫院、廚房,倉庫...等等支援體系設施,據說可以容納1萬人以上,根本就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G塔的小口徑高炮,遠處是L塔也就是瞭望塔或者稱“指揮塔”,塔頂部安裝有早期的雷達和探照燈,塔內有電臺和地下線路與G塔相通,指揮G塔的防空炮火,攔截盟軍轟炸機群。

    柏林防空塔(大型塔)一共有三座,呈三角形佈置在柏林市區,二戰期間特別是盟軍戰略轟炸德國時還是發揮到了一定的作用,確實組織地面防空炮火給盟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G塔上的“萊茵128毫米”高炮雖然射速慢,但是一發炮彈所產生的有效殺傷面積就有400平米,這這個範圍內任何盟軍轟炸機都會被擊毀...所以,盟軍轟炸機轟炸柏林時都會繞道而飛,避免128毫米高炮的攔截。這架B–17轟炸機被認為是“萊茵128”高炮的戰果!現在還存留的柏林防空塔,都70多年了仍然屹立不動,可見當時的建築標準之高,柏林市內大大小小的防空塔具備使用功能的還有七八座,已經被改造成了旅館、藝術室或者私人俱樂部等民用設施。我軍攻克日寇炮樓後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歐洲戰場和亞洲戰場的戰爭等級不一樣,歐洲戰場是工業國的機械化戰爭,而亞洲戰場則是農業國家水平的戰爭,我國當時是農業國家,武器裝備製造水平很落後的,比如說:名揚天下的ZB–26捷克輕機槍,總共進口和仿製了十幾萬挺,根本做不到配置到每一個班;重機槍量產就更少了一個營也許才有四挺,重火器大部分都是迫擊炮,到了團一級才有...這樣差的裝備與半工業化的日本軍隊打仗肯定是負多勝少!所以,日寇才敢於大量的修建簡陋的炮樓,建築標準雖低,但能抵禦步槍和輕機槍火力足夠用了...如果我們當時有M1型75毫米山炮,哪怕是有幾門“九二式步兵炮”日寇也不會這樣的猖獗!一支軍隊能否有戰鬥力,就是看能否攻堅!在劣勢裝備下可以將堅固工事內的敵人全殲,不但是勇敢無畏之舉,更是靈活運用戰術戰法的戰爭藝術。

  • 12 # 鴻哥iouyh福小鋪

    炮樓,在軍事用途上屬於防禦工事。

    亞洲戰場的主要敵人是日軍,但其對手在軍事裝置上實在很難在對攻上取得優勢,所以大都用陣地戰消耗日軍。

    且日軍要攻陷的地盤和掌控的區域超出其能力,所以除了用於進攻方面,其餘區域只能利用炮樓進行防禦和佔領。

    歐洲戰場,由於雙方軍事裝置沒多少差別,所以在對攻方面都在增強,防守也只是在對決時刻用來先對敵人進行消耗的策略。

    純防守就等於找抽,自取滅亡。

    入侵法國,馬奇諾防線如何?

    突破色當,入侵比利時,完全包抄,連鍋端。

    巴巴羅薩計劃,整個烏克蘭叫入侵的德國裝甲兵給包餃子了。

    大西洋壁壘如何?

    轟炸再轟炸,找個破綻登陸,形同虛設。

    日軍在東北的堡壘如何,還不是叫蘇軍包抄和炮擊毀滅。

    所以,炮樓只是防禦工事,作為攻擊方面,實在很弱,無非就是當時我國和日軍的實力差距很大,岡村寧次才有機會搞什麼大封鎖,最後還不是叫百團大戰給滅掉。

  • 13 # 藍風破曉

    炮樓,多麼熟悉的字眼,只要看過“抗戰”片,就繞不開這個“詞”。影視劇中的炮樓“長”得細高,一來可以作為瞭望用,二來可以作為“攻擊”用。

    如果在抗戰期間,哪個小分隊要端掉了鬼子一個炮樓,那在軍隊裡是要被另眼相看的。

    二戰期間,最喜歡建炮樓的就是日本人了,特別是在中國戰場上,日本人沒少建炮樓。而同一時期的歐洲戰場,相同炮樓的使用頻率卻很低,這到底是為什麼?

    亞洲戰場,日本人建炮樓多,是對手造就的日本人喜歡建碉堡,喜歡蓋炮樓,沒有其它原因,主要是因為對手的進攻武器不行。

    當時,日本在亞洲最主要的戰場就是中國。抗戰早期,中國軍隊的武器那是相當的LOW,不要說大炮、機關槍相當稀少,能一人一支步槍都不錯了,武器不足時,拿著大刀片上的,也是一隊一隊的。

    鑑於這樣的情況,日本人的策略是大量蓋炮樓,蓋碉堡。

    這些炮樓居高臨下,武器有歪把子機關槍,九二式重機槍,還有擲彈筒,最弱的就是三八大蓋,關鍵是這些日本的武器射程較遠,讓中國軍隊拿著輕武器很難靠近。

    其實,日本炮樓的建築工事一般,大多是磚混結構。但就算如此,對中國軍隊拙劣的武器來說,還是很有壓力。

    可以說,是“對手”造就了日本人的“炮樓”戰術。

    歐洲戰場,日本這樣的炮樓根本不頂事

    二戰期間的歐洲,軍事工業相當發達,德國、蘇聯、英國、法國,一個個都是軍事強國。

    假設一下,蘇聯整了一堆日本那樣的炮樓,德國人的坦克裝甲殺到,天空再配合上飛機大炮,炮樓的作用還沒體現出來,炮樓可能就被轟翻了,炮樓裡的人只能作鳥獸散。

    所以,一般的炮樓,在二戰的歐洲戰場沒什麼意義。

    但是,歐洲戰場炮樓少,不代表沒有,這裡有炮樓的升級版“防空塔”,作用還是一樣,但那工事,完全不是日本人的炮樓所比擬。

    有些“防空塔”簡直讓人驚愕不已,最出名的莫過於德國的“柏林動物園防空塔”,這工事太牛逼了,蘇軍進攻時,碰到柏林防空塔竟然繞道走,因為打不透,轟不塌,一般的槍炮根本沒用。

    這座建築高六層,頂層四個角裝置高射炮架,整體建築牆厚8米,房頂厚5米,70米長,70米寬,裡面可容納一萬五千人,還有大量的醫療設施。

    當然,柏林防空塔是“防空塔”中集大成者,但就算一般的防空塔不如“柏林防空塔”,那也不是日本的簡易炮樓所比擬。不過,這些“頂級炮樓”最大的缺點是,不容易建造,費工費時費人。

    總體來說,日本建大量的炮樓,純粹是欺負中國當時的武器差,到了戰爭後期,隨著各方支援,中國軍隊的武器強了後,日本的炮樓作用再也沒有那麼大了。

    歐洲戰場沒有亞洲戰場這樣的簡易炮樓,因為歐洲戰場上,武器太先進,日本這樣的炮樓根本不夠看的。而歐洲戰場上的“頂級炮樓”防空塔非常堅固,但建造不易,數量較少。

  • 14 # 國平軍史

    抗戰時期,南方的侵華日軍,極少有修建炮樓的,南方的抵抗運動,自始至終沒有北方強烈,因此,炮樓大都修在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

    炮樓,是封鎖我抗日武裝的一個點,配以封鎖溝、交通壕,以點帶線,以線控點,僅有輕武器的步兵,進攻這種炮樓往往會損失慘重,因此給我抗戰軍民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由於視野開闊,僅一座炮樓,就能有效控制周邊許多區域,是侵華日軍封鎖我抗日軍民的有力手段,起到了遏制我抗日軍民的作用,對抗日根據地軍民的威脅極大。

    所謂的炮樓,其實,大都數是沒有炮的,稱碉堡可能更適合,一座炮樓,一般也就五、六個日軍而已,餘下的都是偽軍,也就10餘人不足20人的兵力。

    炮樓中的駐軍,配有一挺歪把子輕機槍,或96式輕機槍,餘下的不是三八式步槍,就是九九式步槍,稍大點駐軍人數多的炮樓,會額外配備一挺九二式重機槍,或一具八九式擲彈筒。

    由於我抗日軍民絕少裝備重火力,裝備的大都是步槍、鳥銃,許多人甚至連鳥槍都沒有,就用大刀片和紅纓槍,極度缺乏輕重機槍,更不要說是有迫擊炮、步兵炮了,主力部隊才有數量極少的迫擊炮,榴彈炮對日軍來說,都是奢侈品,抗戰軍民肯定沒有。

    因此,日偽軍憑藉炮樓,居高臨下地用步槍、機槍交叉射擊,足以封鎖進攻的抗戰軍民,抗日軍民很難有辦法端掉日軍的炮樓,實際上只要有平射炮,對於混磚結構缺乏鋼筋水泥的所謂炮樓,只需一炮就能讓日偽軍昇天,只可惜我抗日軍民缺乏火炮,常對日軍的炮樓毫無辦法。

    至於歐洲戰場,交戰國基本上都比較強悍,德國、法國、英國、蘇聯、美國、義大利等軍隊,撇開海空軍裝備,其陸軍裝備都在侵華日軍之上,除了步槍、輕重機槍等槍械以外,半自動步槍、衝鋒槍甚至自動步槍都曾大量出現在歐洲戰場,且軍隊機械化普遍程度高,坦克、裝甲車、戰防炮、榴彈炮等一應齊全。

    如國歐洲交戰國軍隊修建起日軍在華北平原上的那種磚木結構而非鋼筋混凝土的炮樓,在戰時就起不到任何抵抗作用,這種磚砌又目標明顯的炮樓,簡直就是戰場上的活靶子,相反人家戰防炮一炮就能遠遠地搞定,且天上不乏強擊機和轟炸機,用航彈對付炮樓,一枚航彈下去,整個炮樓不消說炸,就是砸都砸平了。

    因此,在華北平原的炮樓,在歐洲基本上是無法生存的,駐軍在炮樓裡,只有等死的命,當年侵華日軍就是欺負我抗戰軍隊武器裝備差,缺乏直射火炮等重武器,才敢修建大量的炮樓,用來對付我抗戰軍民,其基建成本並不高,磚頭和木頭而已,根本就不是什麼鋼筋混凝土結構,但卻起到了非常大的威懾作用。

  • 15 # 歷史總探長

    炮樓是高碉堡的一種俗稱,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經在我國華北平原地區大量修建炮樓。

    日本人修建的炮樓通常比較簡單,只要尋找到一片開闊地的制高點,採用建議的建築材料就能夠修建炮樓。一個普通炮樓一般配備十幾名士兵,主要裝備38式步槍和輕機槍,一些條件較好的炮樓可能會配備重機槍。

    日本人修建的炮樓數量眾多,在炮樓最多的時候,華北地區一個省就有數千個炮樓,除了縣城裡面的日軍主力外,其餘的日軍基本都駐紮在炮樓裡面。

    日本軍隊之所以大量修建炮樓,一方面是因為日本軍隊的人數不足,需要用炮樓來控制農村地區,另一方面是因為抗日遊擊隊沒有裝備重武器,炮樓的安全效能夠得到保障。

    1938年之後日本在華北地區的駐軍只有二十多萬人,再加上部分皇協軍,華北地區日本能夠控制的軍隊只有不到50萬人。這些日偽軍要防備多達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這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著1億多人口,數十萬的遊擊武裝。

    在抗日戰爭時期,普通游擊隊很難能夠攻佔炮樓。攻佔炮樓需要重型攻城炮火,在沒有大炮的前提下,只能採用強攻的方式來進攻炮樓。

    炮樓一般都建立在制高點上,想要從數百米之外衝到炮樓底下,肯定要付出極大地傷亡代價。而且炮樓上面的人火力配備充足,普通游擊隊人數較少,不具備強攻炮樓的實力。反觀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歐洲國家的面積都不大,士兵的數量也非常充足。

    法國戰役時期,法國和德國的參戰部隊都超過了三百萬人,法國的領土面積只有67萬平方千米,還不如我國華北地區的面積大。

    而且歐洲國家的人都集中在城市裡面,佔領軍只要佔據了城市,基本不需要擔心遊擊隊的問題。實際上歐洲軍隊也修建過一些工事,不過這些工事都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成為了一堆擺設。

    法國軍隊在二戰前就修建了馬奇諾方向,馬奇諾方向裡面遍佈著碉堡和工事,這些碉堡和工事不同於日軍的炮樓。炮樓的做工簡單,無法防備重武器的襲擊,而碉堡和工事的結構堅固,能夠防備重武器的攻擊。然而法國的馬奇諾方向絲毫沒有發揮作用,在德國“閃擊戰”的攻擊下,法國僅僅抵抗了不到40天便宣告投降。

    在法國投降之後,德國也修建過類似的大西洋防線,結果大西洋防線仍然沒能阻止盟軍的諾曼底登陸。而擅長使用碉堡的日軍,也曾經在太平洋戰場上大量修建碉堡,結果這些碉堡在美軍炮火的打擊下不堪一擊,碉堡裡面的日軍反而無處可逃。

    由此可見,炮樓能夠在亞洲戰場發揮較大的作用,主要是因為交戰雙方的裝備都比較落後,而在裝備先進的歐洲戰場,炮樓只能成為重炮的活靶子。

  • 16 # 漩渦鳴人yy

    我們必須要去看一下歐洲的馬奇諾防線,可能對於我們來講去找一些一戰時期的防線有些困難,但是二戰時期卻遺留下來很多龐大而且功能先進的防線,即便是這些房現遺留到現在,人們仍然對他的某些設計歎為觀止。

    比如說當初中國遠征軍對付的松山防線,還有就是在中國東北當時修建的那一系列的要塞,還有的話最著名的就是馬奇諾防線。

    在這其中,很多的房間他都已經因為戰爭或者是年久失修,失去了它原本的樣貌,真的要調查起來很困難,但是有一條防線確實由於他本身自己國家的特殊的要求一直儲存下來,現在並且儲存完好,一條防線就是馬奇諾防線,透過研究這條防線,我們去研究防線之中的一個炮樓,究竟是否應該單獨存在,又應該怎麼存在,我們就會明白套樓在現代化軍隊的攻勢面前,他是否有存在的價值,它是否是一無是處的,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這個東西為什麼不能夠在當時的西歐單獨出現呢?

    在嗎?親諾防線裡面並不存在單獨的火力點,單獨存在的火力點只有那些重炮才配擁有,而如果說要修建碉堡和炮樓的話,必須輔助一些系統或者是成批次的出現在前線。

    而且馬奇諾防線裡面的碉堡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它能夠保證自己不會被敵方的火炮或者是航空炸彈摧毀的,同時航空炸彈空炸碉堡上方的山體或者掩體的時候,所調查的碎屑也不會阻擋射擊孔的空曠。

    這些碉堡,它的設計的抗轟炸能力,以其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這是在中國戰場上面日均修的那些單獨的碉堡所無法媲美的,有些中國戰場上面修建的碉堡那完全就是土夯的,就算是拿人去推都能把你碉堡給推翻了,這些碉堡如果出現在了歐洲戰場上面,估計都是要拿機槍給掃爛掉的。

    而且日軍所修的這些碉堡很難配備重火力,這就使得一旦攻擊方配備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重炮的時候,這些碉堡根本就沒有辦法反應。

    所以在歐洲修建碉堡的時候,第一強調隱蔽性,第二強調深層綠地三強調他的火力配備,第四強調火力支援,沒有這四樣東西,你這個碉堡修出來那也只是給別人刷經驗的料。

    可是即便如此,就算你的碉堡修得再完美那又如何呢?德軍在進攻比利時的要塞的時候,就已經證明,即便是再堅固的要塞,面對現代化軍隊的各種各樣先進裝備的轟炸的時候,你仍然防禦不了。

    在這之後隨著原子彈的出現,使得各種意義上面的防禦都被做了古,面對這樣毀天滅地般的威力的時候,你的碉堡就算再強大面對敵人的高溫,你仍有可能被別人直接給蒸發掉。

  • 17 # 兵說

    因為兩個戰場的戰爭烈度,戰爭思維完全不一樣

    歐戰是典型的機械化戰爭,動輒就是以大縱深,裝甲戰理論為代表的運動戰和坦克戰,雙方普遍是利用坦克裝甲的高度機動性而採用大規模地迂迴包抄,分裂包圍的戰法。而炮樓這種一戰塹壕戰的產物,早已經在歐洲戰場上被淘汰,(沒錯,我說的就是勞民傷財,還沒有任何用的馬奇諾防線),再退一步講,面對德軍的多拉大炮,強如蘇軍的白崖倉庫,列日要塞也無法抵擋住大口徑穿甲彈的轟擊,再別說日軍那薄如蟬翼的炮樓,兩三發德制榴彈炮就給你分分鐘夷為平地。

    炮樓的大規模的應用還是日軍對根據地的圍剿時,日軍抓住八路軍缺乏重武器的弱點,大興土木,建成了以炮樓為核心的封鎖線,以此逐步吞食縮小八路軍的活動範圍,如同一個套索一般,一點一點地扼住八路軍地脖子,直至他死亡。

    由於缺乏重武器,因此在拔掉日軍據點時,英勇的八路軍戰士大部分是用爆破的方式解決的,這種採用人力傳送的方式固然可敬,卻也是一個落後農業國的悲哀,沒有能夠製造重型火炮的工業,自然面對這種又高又堅固,火力還不弱的大型水泥工事,只能是用人命去填。

    除了中國戰場外,如東南亞戰場,緬甸戰場,則少見有炮樓出現,這是因為其地形為雨林,植被茂密,無法發揮炮樓的瞭望預警作用,反而因為其周邊皆為雨林,則容易被成為游擊隊潛伏抵近攻擊的目標。而中國的華北平原多開闊地,設定炮樓,有利於瞭望和預警,這對擅長游擊戰的八路軍是一個很大威脅,所以其在侵華戰爭期間發揮了巨大作用。

  • 18 # 兔哥哨位

    謝謝邀請!兔哥回答;炮樓曾經被日本鬼子在侵華戰場上廣泛使用,二戰時期日軍在抗日敵後戰場廣泛修建炮樓,修炮樓的目的是日軍絞殺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炮樓就是一個火力,屯兵點,再利用交通壕,鐵絲網組成隔離帶。炮樓通常都有三幾層高度,便於形成居高臨下的火力網,周邊設有用於觀察射擊的窗孔,頂部也有射擊陣位。炮樓特別適合平原地區使用,一座炮樓就可以監控大面積的區域,炮樓是集居住,作戰,防禦為一體的建築陣地,能夠儲備一定的物資彈藥,是鬼子控制佔領地域的“居點”,可以長期堅守。

    日本鬼子的炮樓並不會修建在兩軍交戰的戰場上,而是修建在佔領區,主要是敵後游擊區的平原地帶,或是交通要道,山隘要點地區。二戰時期日軍修建炮樓有一個關鍵性的前提,就是對手的武器裝備實力弱,沒有重武器裝備,火炮,甚至迫擊炮這樣的重火力基本都是空白,對炮樓無法形成威脅,這是二戰時期日軍修炮樓的重要原因,就是欺負我們沒有火炮之類的重武器,奈何不了它,這是一個主要的原因。在廣大的平原地區日本鬼子就是用一個個炮樓形成“居點”,每隔一段距離就設定一個,然而把這些遍佈游擊區的“居點”連成片,形成以點控面的戰略格局。

    除了沒有重武器對據點造成了威脅,日本鬼子人員少也是一個原因,日本鬼子兵員並不多,鋪的面廣,人員損失大,補充困難。修炮樓就能用少量兵力控制廣泛的地區,如果遇到打擊只需要龜縮在炮樓裡就相對安全,其實還是沒有對付炮樓的重武器,有一門火炮,一兩炮就幹掉它。當然,即使我們缺乏重武器,依然利用土辦法端掉了許多炮樓,用炸藥包、土炮打炮樓,“端炮樓”是敵後抗日戰場上重要的對日作戰手段。不但能消滅小鬼子,還能打破敵人的封鎖,更重要的是炮樓裡通常都有武器彈藥的儲備,這可是敵後游擊隊最需要的。

    然而我們所熟悉的二戰時鬼子的炮樓,在歐洲戰場上卻很少見到呢?首先是戰場環境不同。我們知道,歐洲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歐洲國家二戰時期軍工業基礎非常發達,坦克,火炮,戰鬥機,轟炸機屬於普遍裝備,而這些在亞洲戰場上卻不多,特別是坦克,火炮,差太遠了。二戰歐洲交戰各國,不但擁有強大的坦克,裝甲部隊,火炮也是一個重要裝備領域,並且作戰飛機被廣泛的應用於戰場。這些重武器裝備,進攻速度快,火力強大,靠磚土木料搭建起來的鬼子炮樓,是難以扛的住重武器的打擊的,一炮就得把炮樓轟塌了,說實話不用說直接來一炮,就是震也得震趴架。另外,歐洲戰場上,通常都是大規模的集團進攻作戰,空中飛機轟炸打擊,地面炮火對前沿陣地進行火力覆蓋,坦克開路,這樣的進攻方式,炮樓已經沒有任何存在的必要。歐洲戰場土地廣袤,人口密度多集中在城市,佔領的主要是城市目標,而且戰術形式也都是正面較量。大兵團機動作戰是歐洲戰場上主要的作戰模式,陣地戰也多集中在城市中的爭奪,巷戰。這也導致炮樓在歐洲戰場上不起作用,炮樓在亞洲戰場可以成為火力點,屯兵點,可以長期堅守,要是放在歐洲戰場就變成了自我束縛的死牢,一炮幹翻。所以武器是決定炮樓是否有用的關鍵因素,歐洲不修炮樓是不適合歐洲的作戰模式和作戰環境。當然,無論是否修建炮樓,戰爭的結局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侵略者都沒好下場!

  • 19 # 攀登的岩羊

    主要是亞州各國火力欠佳,二戰日本在中國建立大量碉堡炮樓也是迫於無奈,他兵力有限,為防中國全民皆兵抗戰,分割軍民聯絡,便於後方管理。亞州普遍機動化短缺,缺少歐洲那樣大兵團機械化作戰,碉堡能阻擋輕武器進攻,歐州經歷了一戰,戰爭理念以經改變,法國設立的馬奇諾防線,在德國的突擊下,成了擺設。強大的火力,快速的機械化穿插,空軍的飛襲。碉堡炮樓只能困援等死。歐州也大量用碉堡炮樓,他們是用在防線上,而不是用在佔領區和後方。

  • 20 # 戰略論

    炮樓這種工事雖然看似很強,但是卻具有很大的侷限性,這種炮樓的高度較高,具有良好的射界,而且可以囤積一定計程車兵和物資,相當於人為製造一個制高點。但是這種炮樓的防禦性能則很差,主要是磚石結構,無法承受大口徑炮火的直接打擊,即便是做成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是可以被重型的加農炮摧毀的。之所以日軍在中國戰場大肆建造炮樓來控制佔領區就是看中了我軍嚴重缺乏重型火力的致命缺點,連輕型迫擊炮都非常少有,僅靠步槍和機槍確實很難攻克炮樓。

    而在歐洲戰場,絕大部分都是正面的正規作戰,敵後的游擊隊也有但是僅起到輔助的作用,雙方軍隊的火力強度都是空前的,遠遠超過亞洲戰場,當時較為常見的重型反坦克炮、步兵炮、榴彈炮都具有很大的威力,可以輕而易舉的摧毀炮樓,更不用說那些裝備大口徑火炮的坦克、突擊炮、自行火炮這些攻防兼備的重型武器了。歐洲各國空軍的俯衝轟炸機和對地攻擊機也能對這種目標明顯的炮樓進行精確的打擊,達成摧毀的目的。

    另外從戰略角度來看,建造固定炮樓只有在戰線相對穩定的戰場才適用,如中國戰場,而在同樣屬於亞洲戰場的東南亞戰場,日軍也很少建造這種炮樓,他們的對手是裝備大量火炮和飛機的英美軍隊,日軍在火力上根本無法和英美軍隊對抗,構築的工事只能是具有良好隱蔽的地下掩蔽工事,造個炮樓簡直就是“自殺行為”。而在機械化作戰為主的歐洲戰場,戰線頻繁的變動之中,根本沒有穩定的前方和後方,如東線德軍在第一年推進了一千多公里,但是第二年就在南翼後退了900公里,所以根本無法採用建造炮樓這種固定工事進行封鎖,主要採用機動性較高的輕步兵單位。

    二戰後期德國在本土建造了一批大型的防空塔,以掩護重要的目標免遭盟軍的轟炸,這種大大加強了防禦的防空塔可以看做是一種“炮樓”,厚達數米的鋼筋混凝土頂和牆使其可以抵禦當時任何常規重型武器的打擊,即便是200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也難以傷其分毫,這種防空塔上的重型火炮在地面作戰中也威力強大,起到了堅固支撐點的作用,其本質上和炮樓是一樣的,但是解決了一般炮樓防禦不足的問題。這種防空塔的成本實在是太高,根本不可能大規模的建造,無法在戰場上普遍使用。總得來說,二戰中主流是機動作戰,即便是防禦也講求彈性的機動防禦,靜態的固定防禦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加上空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任何防禦工事都要注重防空能力,日軍的炮樓已經遠遠落後時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怎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