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禾心程
-
2 # 萌寶恐龍樂園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很容易在孩子身上照出自己的影子。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對孩子有很多負面的影響。
(1)孩子學會父母的表達方式,一生氣就大吼大叫,只會透過發脾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
(2)由於父母經常性的不分青紅皂白的無故發火,孩子常常會處在不知所措的情緒裡,不明白自己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
父母經常發脾氣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與孩子溝通。每個人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如何當爸媽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人也要學習著共同成長。
-
3 # 軒雨炫緣
無論生活給了你怎樣的磨礪,在孩子面前,請控制你的脾氣。你越從容,孩子越靈秀,家庭越幸福,人生才更順遂。
對孩子發火 破壞孩子靈性父母請注意不要對小孩發脾氣,你用脾氣管孩子,會破壞孩子的靈性,如同在孩子的頭上加了一個緊箍咒,生一次氣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緊箍咒。
日積月累,緊箍咒越來越多,虛的緊箍咒就變成了孩子實實在在的頭痛病,也會讓孩子懼怕父母遠離父母,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性靈被牢牢的禁錮了損壞了,好奇心消失了,創造力消失了。智慧無所從來,越想讓他學習好,他的學習會越來越不好,與家長的期望越來越背道而馳。
君子反求諸己,只有改變自己的性格,孩子才會被你改變。對孩子要採取“率性”的教育辦法,率是統帥,把孩子的性往好的方面引導,要經常找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閃光的地方,多鼓勵孩子。
不要看輕日常的小小煩惱脾氣。人到中年一般處於亞健康狀態大部分原因主要是因為煩惱不健康的性情所致。而父母粗暴,子女就也會衝父母發脾氣,家庭的和睦歡樂就沒有了。
衝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失掉靈性偶爾發脾氣 應對有妙招
有時候孩子太調皮,實在不能不讓人生氣發火,火總是憋著也不是辦法啊。於是發火不能,不發火也不能,內心糾結得很!
不過,父母是人,不是神,所以會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讓我們永遠不發火,永遠溫和且堅定,永遠冷靜不失態?那做一場父母,是不是也太委屈了?!
其實,育兒方法永遠都是供我們自我提升作參考用的,而非絕對化的條條框框。說白了,父母是有權憤怒的。正如一位老師所說,“憤怒與快樂對人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請這樣做吧【1】首先,接受生氣的事實,不必內疚,要讓孩子知道你對他此時此刻的情緒反應是什麼。
【2】其次,客觀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你對孩子的擔心。比如說:我生氣是因為我擔心你;而不是說:你這個孩子怎麼總是這麼讓人頭疼!
【3】最後,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我們的期待是什麼,孩子如何做會更好。
【4】若上述3步你發火當下沒有做到,請在意識到不妥、感到內疚的當下(最好在同一天內),去跟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包括告知孩子你發火的原因(你愛他,只是不喜歡他的錯誤行為);為你的情緒失控說對不起(只是為情緒失控說對不起,不能為此想要彌補孩子,而放棄之前自己在堅持的原則,否則功虧一潰),最後跟孩子再次討論引起你發火的事情本身,包括你對孩子的期待,並就某件事定個規則,做個約定等。
【5】跟孩子說對不起不丟人,它是癒合孩子內心傷口的良藥。當然,說對不起之後,等孩子情緒穩定了,還要記得冷靜客觀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讓他知道下一次應該怎麼做。
【6】最後,衝孩子發火的次數不能過於頻繁,沒完沒了。請至少只在孩子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時責罵,而不是永遠嘮叨、對孩子表現出不耐煩。
能夠控制情緒是人成熟的標誌,是人一生學習的課題。
-
4 # 想想媽媽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在言行上會影響孩子未來性格的形成,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喜歡發脾氣的父母,最喜歡對孩子發脾氣時說的話通常是:你怎麼這麼沒用?我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你還能做什麼?對於孩子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武器。
孩子都會認為這一切的錯誤都是自己帶來的,一切美好的,毀滅性的都是因為自己的影響而出現的。在孩子的內心裡,自己最信任的父母是這樣看待自己的,即使是對養育著有很憤怒的情緒,可是卻無力表達或宣洩。
在這樣的情況下,所以小小的內心會用合理化的心理機制來看待父母的言行:對,爸爸媽媽說得對,都是我的不好,你們才不喜歡我的。
慢慢的,一方面孩子會覺得為人處世就是這樣的,所以用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他人。一方面孩子會覺得自己是無能的,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不敢嘗試,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自然而然的退縮。
甚至這樣的情況會讓孩子變得對自己本身有一種憤怒感,遇事可能會自虐,比如網傳的那句火段子:別逼我發火,我發火起來連自己都打。這樣的情況是一個人生命裡的悲哀,連自己都對自己不認可,還談什麼去好好面對世界,好好去愛愛自己的人。
為人父母,做好榜樣最重要。
-
5 # 曲韻談兒童心理
我們用“大發雷霆”來形容一個人的震怒。家裡有個總愛發火的爸爸或媽媽, 就像家中的天氣總是會突發暴風雨一樣,壓抑、恐懼、心驚膽顫。 當父母為了小事生氣的時候,他們的攻擊性十足,而且是指向外界,尤其是孩子。
長此以往,應該解決的問題沒有解決,而總是當父母出氣筒的孩子,反而會出現更多問題。
對孩子的長久傷害:
1)會變得膽小、疑慮、迷惑,反感家長,儘量躲避家長。
2)會複製父母的模式,從父母那裡學會用發脾氣和暴力攻擊的辦法去應對矛盾衝突。
3)與權威交往時會有障礙,累積的與父母的衝突矛盾的互動會再現在與權威的關係中。對權威人物不信任,不服氣,不能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處境去調整和表達自己的情緒,要麼壓抑自己,要麼大發其火,走極端的結果是既不能如願達到目的, 又破壞了與他人的關係。
4)他的自我價值會模糊不清,不能以恰當合理的方式去獲得別人的接納,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值得別人接納,也不知道別人接納自己和不接納自己的原因是什麼。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傷害,獨生子女一代有其獨特的現象。 獨生子女的一代與之前的子女不同。之前的暴脾氣家長對孩子動怒,但對外人一般都很剋制、隨和,甚至友善,讓孩子覺得很不公平。現在的獨生子女的家長有不少是對孩子固然常發脾氣,美其名曰管教嚴格,對他人也同樣不假以辭色,尤其當別人說他的孩子不是的時候,他會非常“護犢子”。我的孩子我可以隨便收拾,別人不能說半個不字,即便這個別人是奶奶、舅舅、老師,都不行。
現在的家庭大多數不必為物質發愁,又只有一個孩子,孩子的很多其他願望常常會被滿足,例如買玩具、買零食等。這樣孩子得到的資訊是混亂的:一會兒家長好像恨我入骨,我做什 麼都不對,我整個人一無是處,他們攻擊我甚至要毀滅我;一會兒家長又好像很愛我,在他人面前維護我,給我買東西,逗我玩兒,我們一起很開心。孩子會逐漸變得迷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值得愛的還是不值得愛的。
很多暴脾氣家長 自己小時候就是被吼大的,不會傾聽孩子,因為自己就沒有被父母傾聽過;不會溝通,因為自己就沒有與父母溝透過,所以現在也只會對孩子吼。一代一代傳下去要到幾時呢?
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為了孩子,為了自己,從現在開始,反思自己的狀態,反省和覺察自己的處事方式,學習和擴充套件自己,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己任性而為的出氣筒。
-
6 # 安安6102
我的嫂嫂是個全職媽媽,我目睹一個女孩變成母老虎對兒子拳打腳踢,情緒失控起來還可以把我侄子拖出門外直接說扔了。侄子從小就愛哭,每天一頓打罵如同中午12點撞鐘一樣妥妥的全年無休。我看到他從一個活潑的男孩子,慢慢變得麻木,在外很輕易就能被人搶去玩具還沒有反抗,從來都不撒嬌說要這要那。看到媽媽不開心了,還會上前親親她,就怕她媽媽發火。我看到了孩子的天性被壓抑,慢慢變成一個沉默寡言的孩子。我想,他的童年一定對他來說是個惡夢,一個情緒失控脾氣不好的家長,要麼就會培養一個沒有信心的孩子,要沒就培養出另一個自己。兩者都是扭曲的靈魂。赤裸裸的被害人。
-
7 # 轉行之路
記得有一種說法“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的性格深受父母行為的影響。
可以說,在小孩子上幼兒園以前,孩子的每一種行為的舉動都是根據父母的行為學習來的。
作為一名孩子,他沒有分辨好壞的能力,他唯一知道的就是模仿,當遇到經常發脾氣的父母的時候,孩子往往會分成為兩種極端。
第一:模仿父母的各種言行,變成一名也愛發脾氣的人:雖然他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只知道他的父母就是這麼做的。
這樣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改變對待孩子的態度,不該變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為,必然會讓孩子在與別的小朋友相處的時候,出現暴力傾向。
第二:變成了一名極度自卑、懦弱的人。因為頻繁的被父母兇狠的情緒恐嚇,對於孩子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壓力,他不明白自己的父母為什麼這樣,但是父母憤怒的言行讓孩子膽怯,束縛住了孩子的手腳,不敢去嘗試,因為他害怕他的嘗試會引起父母的憤怒。
如果孩子的心結無法開啟,必然會讓孩子成為一名懦弱、膽小、不合群的人。
-
8 # 寶寶與天使
常聽到一些成功人士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人生閱歷時,都會提到:“我今天的成就,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我有一個善良,溫柔,智慧,賢淑,大度,能幹的母親,還有一個睿智,開明,正直,嚴肅,行事果斷的父親”。是的,家庭是每個孩子人生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的第一任導師。父母關係不好,脾氣暴躁,家庭戰火紛飛,無疑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嚴重的傷害。
一,容易叛逆,消沉,缺乏自信
有些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我們一天到晚為了你累死,你怎麼這麼不長進,沒出息。”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往往很委屈,我明明很努力,在父母眼裡依然不夠好,長此以往,慢慢就會變得自暴自棄,消沉,無自信心。
二,情商低,人際關係差,事業不順。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孩子的童年長期接受家長的壞脾氣,壞情緒,長大後他會不知愛與合作為何物,對於別人善意的幫助,常表現多疑,人際關係常處理不好,溝通能力差。面對工作的甁頸,要麼高估問題的困難,要麼低估自己的能力。
三,婚姻多不美滿
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幼小的孩子最善於觀察和模仿,父母經常吵架,孩子長大後也會把這種行為複製到自己的婚姻裡,遇到問題常常用情緒和暴力解決,從而影響家庭的幸福指數,甚至離婚。
發脾氣是教育中的毒藥,死敵。為了我們的下一代,作為家長,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學會自我教育,不斷的自我提升,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溫馨的成長環境。
-
9 # 輕鬆養育楊楊
父母是孩子的模板,是孩子的格局,是孩子的未來。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在發脾氣的時候大部分時間不在父母的角色裡,可能回到了孩子的狀態,用脾氣去控制和管理孩子。
父母經常發脾氣,孩子成長過程中和長大後可能比較情緒化,面對挫折和無助容易用情緒去掩蓋。
孩子在父母的情緒淹沒中,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不重要從而變得不自信;由於容易發脾氣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現在和今後的人際關係。
-
10 # 冬寶媽秋兒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報道了一個二胎剛生不久的媽媽打死自己孩子的事件。據這位媽媽說,她哄老二睡覺,老大吵鬧,說了不聽,於是下手打,越打越重,失手打死了他。在這個事件中,媽媽把發脾氣這種情緒的暴力演變成身體的暴力,釀成了人禍,讓人唏噓不已。孩子總有調皮不聽話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就想透過發脾氣來震懾孩子,可往往事與願違;而大人覺得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才發脾氣,這樣好像就理所應當了。殊不知,家長在發脾氣甚至動手打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心裡既有恐懼又有憤怒,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談何健康。拿自己的例子說,我清楚的記得,小的時候捱了打心裡特別委屈生氣,於是在心裡默默的想著:哼,哪天我離家出走,讓你們找不到我。
家長的負能量終究傳遞到孩子心理或是身體上,會激發出人性的惡。新聞裡的媽媽失手打死了孩子,小小的我在心裡想的是如何報復打我的爸媽。當然,這是極端的情況,任何家長都不願看到的結果。其實,發脾氣或者打孩子是簡單的,後果是可怕的。面對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孩子可能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內向,不願與人交流,因為他覺得自己得不到尊重,沒有人會在意他的感受;或者,孩子會變的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有暴力傾向,因為他看到的父母就是這樣,所以也認可這樣能幫他達到目的。我們可以選擇費點力氣的方式,稍稍控制一下情緒來面對孩子的各種不如意的狀況。
首先,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做為家長我們要尊重他。無論對錯,都要給他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了,要及時鼓勵他;錯了,我們要跟他一起分析錯在哪兒?讓他知道我們在乎他的想法,為他著想,錯了也沒關係,我們和他站在一起幫助他改正。其次,要讓孩子知道家長設定的規則,當然這規則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打破了規則,那孩子就要受到一定的責罰,家長對此冷靜的對待和處理,孩子也就知道該如何做了;最後,如果實在忍不住發脾氣了,事後要及時和孩子溝通,承認自己一時著急發脾氣的不當,讓他能理解你為什麼發脾氣,而不至於耿耿於懷許久。這無形中也讓孩子體會到溝通的重要性。久了,孩子會深深的信賴爸媽,那麼家長在管教上會事半功倍。總之,父母也需要在與孩子不斷的互動過程中學習並有所進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少發脾氣,給孩子創造輕鬆的成長環境,讓家裡充滿歡聲笑語。
-
11 # 很暖的小暖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其實答案並不複雜,從某種層面上說,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也是父母的延續,孩子未來的行為模式是脫胎於父母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父母經常處於憤怒的狀態時,孩子感受到的是什麼:
1、 恐懼。不言自明,父母經常發脾氣,甚至會為了一點兒小事發脾氣,孩子當然會恐懼。
2、 茫然。孩子會不知道自己的什麼行為讓父母生氣,或者會覺得怎麼做都不對,得不到正確的指引。
3、 孤單。常常發脾氣的父母,意味著缺乏良性溝通,孩子感覺不到來自父母的愛與連線,這種孤獨感是玩具和小夥伴無法驅散的。
4、 悲傷。一不小心就被罵,心裡的委屈和不被愛的感覺會讓孩子心裡充滿悲傷。
5、 憤怒。孩子心裡的委屈無處宣洩,會壓抑成憤怒。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在這樣的情緒感覺里長大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1、 恐懼會帶來一個怯懦、膽小、自卑的孩子;
2、 茫然會帶來一個缺乏主見、唯唯諾諾、謹小慎微的孩子;
3、 孤單會帶來一個自閉、淡漠的孩子;
4、 悲傷會帶來一個抑鬱的孩子;
5、 憤怒會帶來一個殘暴、抑鬱、自暴自棄的孩子。
親子關係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感受到與父母的連線,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無條件的愛。有些父母常常說:我也不想發脾氣,但我控制不了。其實請這些父母自我反思一下,當自己是孩子的時候,自己的父母是怎麼樣的?這種控制不了的發脾氣是不是來源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有時這種情緒來源於父母的父母也是愛發脾氣的,這種憤怒傳給下一代,沒得到糾正,又繼續傳給下一代。有時候這種情緒來源於父母的父母對孩子的冷漠,缺乏關注和連線,讓孩子在缺乏愛的環境裡成長,這樣的孩子內在也會壓抑很多的情緒,在成人後繼續發洩到下一代身上。
歸根到底,親子關係的重點在於父母對自己內在的不斷覺察與完善,更完善的自我才能成就更好的父母,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影響。
-
12 # 妞媽的天空
只有家庭充滿陽光,孩子才能健康向上。
孩子生長在一個不和睦的家庭,長期面對父母的壞脾氣,長期以往,會對她(他)人格的形成造成特別大的影響。
首先是會導致孩子自卑,膽小,懦弱,缺乏自信。
大多數的孩子一般攝於家長的權威,不敢反抗,只有逃避,久而久之,就變得自卑。失去原有的靈性。
水滿則溢。孩子壓抑久了,容易叛逆。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同樣壞脾氣的孩子。
在性格養成方面,孩子就是父母的複製品。
我對這點深有體會。
童年的記憶裡,母親脾氣不好,常常動不動就朝我們姊妹幾個發脾氣。
我從來沒有在母親懷裡撒嬌這樣的親密鏡頭,不敢。
小時候的日子,可以說過的是戰戰兢兢,生怕哪點做不好,就會招來母親的一頓臭罵。
那會,不明白母親為什麼對我們這麼兇。委屈了,只有偷偷地寫日記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那時,心裡就在暗暗發誓,將來我有孩子了,我決不這樣對待孩子,我一定對她(他)溫柔,不亂髮脾氣。
若干年過去了,我有了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會動不動就想發脾氣脾氣,看到孩子犯錯誤就無法做到淡定,就會暴跳如雷。
我突然發現,在這樣家庭環境長大的我,身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已經有母親行為的烙印了。揮之不去,儘管,我很不願意這樣,但就是容易衝動。
還有一點影響不容忽視,那就是容易影響孩子將來的擇偶觀,對婚姻有畏懼感。
所以說,家庭環境,對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和平的家庭自然會收穫一個溫和的孩子。經常爭吵家庭走出來的孩子,性格很容易不健全,容易偏激。
要想收穫一個溫良孝順的孩子,具備良好的人格,我建議做父母的,要嘗試著和平相處,在孩子面前不要唇槍舌劍,爭吵不休。即使非得吵架,也要回避孩子。
我們要嘗試做學習型的父母,學習改變態度。努力修正自己,做合格的父母,收穫陽光的孩子。
-
13 # 暖心娜娜姐
父母經常發脾氣,說明他們很少去關注自己內心的需求,更加不會知道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他們又怎麼能做到去關注孩子的需求呢,去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感受呢?
因此如果父母經常發脾氣,意味著孩子的需求經常被壓抑、感受被指責,孩子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友好的,沒有安全感,在長大的過程中,一般會往兩個極端方向發展,要麼是孤僻、消沉、對什麼都沒信心、提不起精神,要麼是特別逆反、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就出手,走向法律邊緣。
尤其是盛怒之下的父母很容易給孩子加上各種懲罰,沒有哪個孩子在被懲罰時,會笑著對大人這樣說吧:“謝謝你,讓我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想想曾經的體會吧,你做了一件錯事,被父母發現了,父母大聲指責你,這時,你心裡湧起的是不是隻有一種情緒:“這不公平,為什麼你是大人,就可以這樣對我?”
然後,孩子會伺機報復,或者偷偷地繼續父母認為不當的行為。
這樣的家庭中,很容易形成家族負面性格輪迴的鏈條,一代一代都用傷害的方式來表達情感。
那麼,在家長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時,是不是要忍忍忍,來剋制自己的脾氣呢?都知道,忍字頭上一把刀,這不是長久之計。
最好的做法,正如上面所分析的,憤怒只是衍生情緒,父母們要學會去看一看自己憤怒的背後是什麼,學會去合理滿足自己的需求。當我們將很多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時,是不是很容易經常感受到失望,然後就容易受傷,然後就變成了憤怒?
所以,若我們希望孩子做到的,我們自己就先做到。孩子聽到的,永遠不如TA所看到的對TA作用大。
尤其當孩子小的時候,神經科學顯示,控制大腦情緒的理智部分尚未發育成熟,在這時,更加需要父母先進行情緒的控制,不能指望一個大腦都尚未發育成熟的孩子在這時能控制好情緒聽取你的道理吧。
………………………………………………
Hi,我是娜悠然,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講師
專注育兒和家庭關係建設
相信“媽媽露笑臉,全家都幸福”
倡導並實踐 “育兒育己,悅己悅人”
-
14 # baby軒兒1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肯定要收穫一個脾氣很大而且自卑,沒耐心,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的孩子。
所以我們要改,要剋制,我們需要了解自己,學會反思,剛才那麼發脾氣的人是我嗎?我什麼時候變成一個連情緒都控制不住的人了,我傷害了我最親的人。
你可以試著感受一下你經常發怒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別人不說,就我自己,我經常發怒後,我的孩子就會學我,看著他生氣的一舉一動,我就想看到了我自己,多麼可怕的後果,讓我不得不為自己犯下的錯彌補。
在這裡要說下語言,無論多麼生氣,一定要控制好對孩子的語言,不要冷嘲熱諷,不要語言攻擊,要冷靜的指出他的錯誤,並幫助他改正,在很憤怒的情況下深呼吸,不要試圖說話,計時三分鐘,讓氣氛冷卻,然後再對話,不生氣不代表縱容。自己找方法,這個方法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是用,但是經常發脾氣肯定對孩子有著毀滅性的不可估量的後果,我們都不想擁有一個自卑和一事無成個的孩子,那我們就得約束自身,不要隨意發脾氣,我們的孩子是上天的禮物,他們是天使,來到人間不是請求我們的原諒,而是陪伴我們走過最美的年華,請善待。
-
15 # 淺顏28
再聰明有天賦的孩子,如果遭到錯誤的家庭教育也往往是無力抵抗,消沉,或墮落的。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相處中,總是喜歡發脾氣,甚至打罵,原因就歸結於孩子不聽話,認為自己是家長,發脾氣是應該的,絲毫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孩子,這種反教育就像是慢性毒藥,慢慢的滲透到孩子的一生,危害不言而喻!家長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損害。鄰居有一對夫妻,兒子十歲,女兒十一歲,由於生活壓力大,在孩子剛上學時,就都選擇工作了,還好每天都能照顧到兩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兩個孩子不管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也都不差!唯獨學習不好,也不聽話!為此,媽媽很是煩惱。其實,從早上起床的那一刻起,一直到晚上睡覺,兩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的催促,和打罵中度過,幾乎天天如此!
同樣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對此曾勸解過,但無濟於事,經常被自己的孩子急匆匆的拉去保護這兩個大孩子,慢慢的我就發現了在家庭暴力下產生的一種極其嚴重的後果。比如,在媽媽用衣架打弟弟時,姐姐毫無反應的站在一邊看電視,而對於媽媽的怒火,弟弟則是用憤恨的眼神盯著媽媽,媽媽剛轉過身,他就用手使勁的掐著另一隻手,甚至扇自己的臉,之後大吼一聲表示不滿,面對這樣的情景,媽媽更加生氣,換來的又是一輪新的打罵。同樣的情況,姐姐的反應雖沒有弟弟大,但是現在寧願呆在家裡看一天電視也不願去面對媽媽。
其實,這位媽媽對於孩子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一點不比別人差,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在學校,老師,家長也在反應,弟弟愛打人!這難道只是因為孩子不聽話不自覺嗎?所以說,壞脾氣是教育的死敵,人生的陷阱一點也不為過。壞脾氣帶來的一系列後果,孩子叛逆,消沉,多疑,自慮,脾氣暴躁,抱怨,為人苛刻,愛打架,沒有安全感,甚至抑鬱症等等都是家長後期難以彌補的。為了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氛圍,家長應該多自我剋制,沒有脾氣的胸腔,才能裝滿教育的正能量!願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能生活在一個溫暖,沒有怒火的家!
-
16 # 掘筆耕塵
脾氣是思想素質的一種心性修為,可能由環境,工作學習所產生,也可能由自小家庭教育不良而引起,隨便的生活陋習,養成了自然的生活習慣。孩子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都會產生一種不良ꪨ的惡性迴圈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這種家庭教育中成長的孩子多半會跟著隨意放縱,不講究修心養素,不收柔斂內。常會因無心之間犯下嚴重的過錯,有時直接傷害了家人和朋友,也有時會給自己的同事,同學,或領導產生不良的看法,直接影響到了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更成了家庭分裂的導火索。
-
17 # 智慧正面管教
父母常常發脾氣,根源在於從小沒有透過正確的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緒,當遇到問題時,只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發洩。 久而久之,習慣養成,下一代同樣迴圈,也就造就一個同樣發脾氣的孩子,可謂是代代相傳啊。想要改變局面,也要從大人做起,自己在有情緒的時候先學會覺察自己有情緒了,然後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或者自己覺得舒服的地方讓自己冷靜下來,也可以聽聽音樂,逛街,打球等等,任何可以讓自己迅速好起來的方式,再考慮客觀看待問題,溝通解決問題。當自己孩子發脾氣時,大人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因為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有情緒是正常的,但行為不允許,大人需要同理孩子的情緒,說出孩子的感受,比如:我看到你很生氣/憤怒/沮喪等等,你如果很難受,可以哭出來,也可以打打床/打打枕頭/撕紙等方式發洩出來,媽媽/爸爸陪著你,不過你不能打我或扔東西(視孩子當時的具體行為說出來)。 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孩子排解出來,時間長了,他自己就會用這樣的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緒。其實最重要的,是大人用正確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更好的學會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身教重於言傳就是這個意思了。
-
18 # 康馨心理諮詢
經常發脾氣可能會讓孩子形成兩種極端,一是脆弱膽怯無主見,另一種就是在成人後比父母更加容易發脾氣,暴躁易怒。學習這九大招,面對熊孩子不再發脾氣。
九招讓熊孩子變身乖乖虎總有一些孩子會被家長稱之為熊孩子。他們或者專門去危險的地方,或者除了學習在任何方面都充滿了旺盛的精力,或者總是違背父母的意志,或者總是在闖各種各樣的禍……這樣的熊孩子,常常讓家長無可奈何。但是,其實每個熊孩子都有一顆奔騰的心,家長也許只要九招只就能讓熊孩子變身乖乖虎,不僅不熊而且變得優秀。
第一招:用心傾聽孩子內心的呼喚每個熊孩子都是在呼喚爸爸媽媽的關注。也許你在物質上給了孩子最好的,但是也許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內心世界,熊孩子就蹦呀蹦呀,企圖讓你看到他的內心。
所以,當孩子在吸引你目光的時候,你儘量放下手中的事情,專心聆聽他內心的聲音。要耐心的專注的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一定要弄明白孩子表達的核心資訊是什麼。不要評價,不要急著幫他表達,或者讓他快點說完。即使他所說所做已經有無數遍,你仍然要抱有足夠的好奇心。讓孩子知道你正在聆聽他內心的呼聲。
第二招:瞭解你的孩子,允許他成為他自己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一個沒好的期望,卻不是大部分孩子能夠達到的目標。所以,家長要儘可能多的瞭解你的孩子,他有什麼樣的特點,哪些做的好,哪些做不好,他有什麼樣的喜好……以便於真正的瞭解孩子,讓孩子成為真實幸福的自己。這不是放縱孩子,而是讓玫瑰成為最鮮豔的玫瑰,松樹成為最挺拔的松樹,小草成為最堅韌不拔的小草……
第三招:允許孩子犯錯誤孩子還在成長,他還有許多東西不知道,他也很脆弱。所以,一方面家長要給予孩子教育和幫助,另一方面也不要傷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在孩子犯一些小錯的時候,不要急於糾正他或者表現出嫌棄,更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乾脆自己上手。家長要想一想“這件事會傷害孩子的健康、安全或者有其他嚴重後果嗎?”如果沒有,就要允許他犯這些小錯誤,並逐漸學會接受和承擔這些錯誤帶來的後果。這樣孩子更有自信心和不怕犯錯的勇氣。
第四招:表達你的愛很多時候家長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以為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就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或者家長覺得孩子應該知道父母的愛。其實,愛也是需要學習的,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說一聲“我愛你”,摸摸孩子的頭……用這些可以讓孩子情緒更穩定,減輕他所承受的各種壓力和不安。
第五招:真實和有效的讚美許多家長都知道“豎起你的大拇指”,卻不知道如何豎。如果是無原則的讚揚只能讓孩子迷惑和自負,甚至成為一個無法承受壓力和挫折的孩子,未來之路將充滿坎坷。因此,讚美要具體,要能說出值得讚美的細節部分。比如說:“今天,你跟幫媽媽洗碗,洗的真乾淨。”隨著讚美而來的獎勵更多的是媽媽的擁抱、讚賞的目光而非金錢或禮物。不要讓孩子有錯誤的期待,將重點放到物質而非成長上。
第六招:教導孩子學會關懷他人快樂的孩子要能感受到自己與他人有意義的連線,瞭解到自己之於他人的意義。要發展這些感覺,就要讓孩子多和人分享,包括和父母、親屬、小朋友等各種各樣的人的分享。讓孩子學會關心狀態不好的媽媽,照顧年邁的爺爺,在和同伴遊戲中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幫孩子把舊衣物、玩具捐給慈善活動,參加義工活動。讓孩子從這些過程中獲得助人快樂,與他人建立更為有意義的連線。
第七招:鼓勵孩子玩耍“只工作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會變傻”自由玩耍比有計劃的活動對孩子更有意義。自由無所事事的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讓孩子更有控制感;爸爸陪孩子玩球,媽媽陪孩子騎腳踏車,全家一起去游泳……各種運動鍛鍊孩子的體能,讓孩子變得更開朗,還能紓解孩子的各種情緒問題,讓孩子更加喜歡自己。
第八招:教會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到去鄰居家借東西,都是孩子成長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們能夠越來越多的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就會更快樂、更有成就感和更自信。即使遇到各種阻礙,也能夠微笑面對。
家長可以用以下步驟一步步教會孩子:讓孩子學習確認問題;幫助孩子描述他的問題解決方式和預測結果;確認問題解決的步驟;讓他自己確定是否需要幫助;學會確認是否能獲得期望的幫助。
第九招:給孩子創造的機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有的天賦。家長就要給孩子創造的機會,讓擅長講故事的孩子講故事,給有藝術天賦的孩子一面塗鴉牆,讓對數字敏感的孩子幫家裡比較價格,讓有領導力的孩子可以組織自己的小團體,讓有機械天賦的孩子有機會去拆裝玩具……這些創造有些讓他能夠更多的發現世界,有的是他在抒發內在世界,表達自己的情感。當你能夠有足夠的熱情欣賞孩子,孩子會更多的沐浴愛,會變得對自己更加滿意,也會更有信心。
好了,親愛的家長們,現在你已經學會了愛孩子的技巧,開始行動吧,你的孩子正在等待著你。
-
19 # 土豆媽媽育兒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俗話便是很好的詮釋。孩子的童年時期,絕大部分都是在父母身邊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最先影響的便是孩子,所以你給他一個怎樣的生長環境,他便給你一個怎樣的性格。
不可否認,生活中愛泡在牌桌上的父母,情緒更容易暴怒,輸贏直接影響著他的脾氣,贏錢了,笑嘻嘻的給你買零食、玩具。輸錢了輕則罵,重則打,孩子成了“出氣筒”。因為他無法預料父母每天的心情是好是壞,正於父母無法預料每天的輸贏。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過著每一天,厲害一點的會看父母臉色行事,或者暫時闢開“雷區”。膽怯一點的,每天忍受父母的爭吵,久而久之,性格越來越內向,或是越來越暴躁,一點不如意就大發脾氣,很好的繼承了父母的性格。
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四口之家,W爸爸很勤勞,負責賺錢養家,X媽媽負責在家帶孩子,一兒一女很讓人羨慕,生活雖然不富裕,但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生活平淡而幸福。不知從什麼起,麻將館開得到處都是,很多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都加入了進去,X媽媽也加入了其中,剛開始還只是偶爾玩玩,後來經常玩到半夜三更才回來,家裡也開始了無休止的爭吵,最後孩子每天放學後,都去麻將館尋找媽媽,耳孺目眩之下,剛上四年級的兒子也學會了各種牌,每當三缺一的時候,X媽媽就叫自己兒子上!已然成了年紀最少的常客,成績更是從前幾名直接掉落到幾十名。就算如此,X媽媽也還是我行我素,過著她神仙般有牌打就萬事足的日子。最終,孩子連個最差的高中都沒能考上,早早地開始了打工生涯。曾幾何時,他也是老師眼中的三好學生,村人眼中肯定能上大學的好苗子。就這樣與高中、與大學絕緣了。
為人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不需要父母給他一個大富大貴的人生,但他需要一個祥和溫暖的家,需要愛他的爸爸媽媽,只有在充滿愛的氛圍下長大的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被愛、被喜歡、被需要的孩子,才會有自信、陽光的性格,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為了孩子,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20 # 欣寶貝兒智慧屋
面對這個問題,真的感同身受!
不管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中,我一向被認為是一個好脾氣的人!但是自從有了寶寶之後,我的脾氣竟然比之前大了不少,有時候可能是我對寶寶要求比較嚴格,對於她經常重複出現的錯誤我會訓斥幾句,或者自己心情不好,寶寶當時正好不乖實在控制不住,就會朝著寶寶發脾氣,雖然我知道很不對,但是有時候真的控制不住自己!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寶寶做一件特別小的事情都會先問問我,這樣可以嗎?那樣好不好?自信心嚴重不足,而且平時日常生活中,她遇到一點小事情也會發脾氣!我才意識到自己犯下的嚴重的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極力地改正,一是,我買了不少育兒書,從優秀爸媽身上學習、借鑑優秀的做法,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二是,多與寶寶互動,做親子游戲!鼓勵寶寶大膽去完成她喜歡做的事情,並且鼓勵她、誇獎她;三是,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氣,不管多累,走進家門之前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帶著陽光才看的笑容去迎接寶寶;四是,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會與寶寶做一個親吻的互動,希望寶寶帶著美美的好夢入睡;五是,當寶寶有脾氣時,我會幫寶寶分析生氣的原因,我們一起探討另一種方式的解決辦法!
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寶寶晚上睡著時,經常會在夢中咯咯的笑,這是我覺得非常幸福的事情!我的改變已有初步成效,我會繼續堅持!為做一個更好的媽媽不懈努力!你呢?
回覆列表
再有天賦的孩子,如果遭遇錯誤教育,也往往是無力抵抗的,消沉或墮落,幾乎是他們必走的路徑。
動輒向孩子發脾氣,難以解決任何問題。不管父母有怎樣充足的理由,這種方式也只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傷害。父母們大多會有這方面的經歷:當他們發過脾氣後,心理上卻依然處於失衡狀態。他們發現,在解決了一個問題的同時,又產生了另一個問題——對孩子的歉疚。父母可能會想到,這事大概用不著發這麼大脾氣,但終究是發洩出去了,不能收回。緩解了心裡的一時火氣,卻也生出了懊悔之情。
言傳身教,家長髮三分脾氣,會對孩子形成七分損害:輕度後果:孩子叛逆,消沉,多疑。中度後果:孩子成年後脾氣暴躁,愛抱怨,為人苛刻。重度後果:嚴重抑鬱症,性變態,神經病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