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柴米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掙錢非常重要。掙到更多的錢,可以給小孩提供更優質的教育。

    2:為了賺錢,對小孩兒教育不管不顧,是非常大的錯誤。掙錢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父母過得更好,為小孩兒提供更好的教育嗎?

    3:總的來說:掙錢,小孩兒教育都不能耽誤。我們要做的就是付出更多的心血,努力。

  • 2 # 曉娟的生活日記

    生活有太多的無奈,往往是搬起了磚就抱不了你。但為了生活,對孩子不管不問,不值得。不管你賺的多少錢,你的事業有多成功,如果你因此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後悔的機率非常大。其實真正能陪伴的時間也就10年,這10年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10年後青春期的到來,您想管也未必管的住。不需要您投入百分之百的時間到孩子身上,但也決不能因為事業而犧牲了孩子。既然您選擇了生下他,就要對他負責任。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早期接受的教育。不管您多忙,請不要用忙碌做藉口而忽視了孩子的教育。

  • 3 # 保利A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驗,這個問題我個人感覺都重要,錢是你生存的保障沒錢你什麼也別談,(可能有點小庸俗),你要想生活還能過的去必須有經濟基礎然後才能談其它的事情,一個連飯都吃不上的人怎麼討論子女教育?有了錢你才能給子女好的教育,咱們再談子女的教育問題,我說這個問題更重要,培養一個好的孩子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明白的,簡單點說是需要家長和社會還有孩子本身共同努力,才能培養成為對國家和家庭有用的人才。大人要有耐心孩子要有恆心,你要想讓你的孩子以後有個好的生活質量,那你們做父母的和孩子就要付出比別人多的多的辛苦和汗水。記住這句話:知識改變命運!最後囑咐幾句對待孩子不要苛刻要有耐心更不要打罵,說事情點到為止,讓孩子理解你的用意就好,千萬不要給孩子壓力也不要對孩子說你不行,我本人對孩子從來都說你行你真行。要給他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懂得為誰讀書為什麼要讀好書。謝謝!注(我本人的孩子財經大學研究生畢業並且擁有美國認證的國際風險管理師證書。)

  • 4 # 檸檬遇上姜娃娃

    這個問題很現實,我的觀點是:

    1.掙錢重要,教育孩子也同等重要。從養家餬口的角度來說,我們不能不掙錢,否則可能連孩子都養不活了;從孩子的角度來說,教育也一樣重要,如果我們只管生不管孩子的教育,寧可不要把孩子生下來,這是不負責任的一種體現。

    2.既然兩者都重要,如何平衡是關鍵。要做到絕對的平衡,當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說相對的,儘量兩者兼顧吧。怎麼去平衡?我覺得,生孩子之前先評估一下自己的處境,萬一孩子生了下來,你能不能負得起責任?也就是說既可以賺錢養家,又能抽的出時間陪孩子教育孩子。如果實在做不到兩者兼顧,可以緩點再計劃要孩子,負不了責任不要盲目生。

    3.如果孩子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已經生下來了,你能做的是,儘量想辦法做到兩者兼顧。光顧掙錢,對孩子不聞不問當然不可以。你現在掙了錢,但孩子的成長僅有一次,你缺席了,孩子沒有得到你的教育,整個成長都會有遺憾,這種遺憾,你多少錢都沒法彌補。相比之下,你如果因為孩子耽誤了掙錢,只要生活沒有太大影響,錢以後還可以掙回來。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生了孩子,沒辦法的情況下辭職照顧孩子,等孩子上學了又出來工作。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教育有一定保障,影響不大。

    還有的人把孩子給老人帶,出去掙錢養家,但如果你長時間都不回來看孩子,這樣的做法對孩子影響其實很大。如果可以,儘量多抽時間回來,多陪陪孩子,實在回不來,多打打電話,多和孩子溝通,儘量把影響降到最低。

    總之,不管怎麼說,我們都要儘量避免因為掙錢就完全耽誤了孩子,得不償失。因為孩子耽誤掙錢可以有,只要對生活影響不大就OK。

  • 5 # 教育探微

    這樣,當然不值!

    我曾問過很多家長這樣兩個問題。

    1.什麼事對我們是最重要的?

    金錢,名利,地位,還是子女的教育?

    2.什麼對我們來說才算真正的富有?

    假如你位高權重,金銀如山,名利雙收,而你的子女卻不成器,甚至是一個十足的敗家子兒,那你算不算是富有的?

    即使你過著清貧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簡簡單單,普普通通,可你的子女一個比一個有出息,成了大器,光耀門楣,那你就是真正最富有的人。

    時下,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存在著兩種極端的傾向。

    一種傾向:

    不少家長為了子女的教育,真可謂是傾其所有,盡其所能,砸鍋賣鐵再所不惜。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爭,要讓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將來一定要考最好的大學,謀一份體面的工作,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能立穩腳跟兒,有一席之地。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很多家長從小學開始就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培訓班,堆積如山的作業,寫不完的習題試卷,沒完沒了的排名分數,孩子像是被放在既定的程式裡,被卡在流水線上的齒輪中,抽不出身來,動彈不了,沒有了雙休日,沒有了節假日,甚至連爛漫童年也沒有了。

    有些家長甚至請長假全職陪讀。這樣的家庭,孩子是家長全部的希望,孩子是家長精神的寄託。家長似乎只是為了孩子而活著,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

    一種傾向:

    一些家長忙於應酬,忙於工作,忙於掙錢,忙於交際,忙於各種各樣的事務。走南闖北,車輪轉圈兒,麻將擺攤兒,八面玲瓏,迎來送往,推杯把盞,霓虹漫歌,但卻抽不出來一丁點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和學習。

    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幾乎是不聞,不問,不管,甚至都不知道孩子在哪個班級,班主任是誰,就更不知道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

    在這些家長的觀念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錢來做保姆。孩子的教育完全是一種託管狀態,他們只負責砸錢。在他們的意識裡,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錢來解決,只要錢到了問題就解決了。至於孩子需要什麼?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如何?他們卻從來不關注也不關心。

    其實這兩種傾向都是極端的。

    有句俗語說的好,“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給我們的啟示是:生活再清貧,只要一代代努力,總有一天會過上好日子。家產再豐厚,如果不注重家風建設和後代培育,再豐厚的家產也會被坐吃而空敗壞而光。

    物極必反,極端的都是錯誤的。

    教育也一樣,合適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對子女的教育重視固然沒錯,但不能重視的沒有底線,沒有原則,追風趕潮,失去了理性。

    為了生活,為了掙錢,為了事業,為了名利,卻不關注子女的教育那就更是大錯而特錯。

    掙錢養家固然沒錯,給家庭創造較好的生活條件也沒有錯。但是不能只為了掙錢,為了事業,而全然不顧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那就真的是得不償失。

    錢花掉可以再掙,可孩子的青春只有一次。

    事業失敗,可以從頭再來,可孩子的學也失敗,就沒辦法重頭再來。

    一個工作幹不成,可以換另外一個工作。可孩子的人生,卻沒有辦法再換。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兩口子常年在外打拼,掙了不少錢。小孩上初中由爺爺奶奶帶管,吃穿用度一概都是最好的,就連一雙球鞋都上千塊錢。但孩子卻叛逆不服管教,厭學,逃課,抽菸,酗酒,上網,打架,學習成績一塌糊塗。無奈之下,兩口子從省城搬回到縣城把孩子帶在身邊。後來,慢慢的這個小孩轉變挺大,高中畢業雖然沒有考上本科只上了一個專科,但這已經非常不錯了,總比流浪到社會上要強得多。

    因此上,掙錢再要緊,事業再重要,都應該抽出點時間多陪陪孩子。任何一種教育都代替不了父母親情對孩子的教育影響。

    任何一種愛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愛。金錢買不來愛,金錢也買不來教育,金錢更買不來孩子未來的人生。

    希望迷茫的父母能真正的醒悟。!

  • 6 # 雲鶴凌空

    古人云,“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掙錢”有利,把孩子教育好也有利,二者相比,哪一個的“利”更“重?”沒掙到錢有害,孩子沒有教育好也有害,二者相比,哪一個的“害”更輕?

    顯然,在這二者之中,孩子沒教育好的“害”更“重”;孩子教育得好,其“利”也更“重”!

    早前幾年,我在一個培訓機構給復讀班上課。一天中午,一個約摸四十多歲的人來了,與我們幾個老師閒聊,說到他的基本情況。他是做小生意的,生意做得很不錯,賺了一些錢,他說,“我也沒有多少錢,也就三百多萬吧。但是,那個時候,只顧著做生意,忽視了對孩子的管教,讓他走了歪路。現在,孩子十五六歲了,不成器,無法無天。到如今,我也不指望他成才,哪個老師能把我的孩子教育好,使他成個人,他三百多萬一分不留,全部送給他。”

    這個例子可能很極端,但是,那個人的苦楚和無奈,的確給了我們無盡的反思。

    家長在掙錢的過程中,忽視孩子教育,錯過了孩子教育的時機,到頭來,致使孩子成了“歪瓜裂棗”,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現在的家庭,好多都是獨生子女,全家就一個孩子,一個孩子教育不好,那就是百分之百,不像過去,一個家庭,三四個,四五個孩子,一兩個孩子教育不好,總還能保住一兩個。

    我常對家裡的人說起孩子教育不好的危害,四代人不安寧: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安,爸爸媽媽操心,他自己無趣,將來,他的孩子無奈。此其一。

    其二,這樣的孩子,不學無術,長大以後,難以組成一個像樣的家庭,為生計勞碌不堪,他的孩子也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那麼,他的孩子也只能落人之後...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和別人相比,代際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好者愈好,差者愈差”,用馬太效應來說,就是“有者愈有,無者愈無”。

    這真的很可怕!

    所以,家長無論怎麼掙錢,都不能忽視對孩子的教育!換個角度說,如果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只想著多掙錢,那麼,你為什麼要掙那麼多錢呢?你掙錢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孩子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錯過了某一個階段,你想後來再補救,那就只能是一廂情願,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 7 # 育鄰人

    這是一個現實的好問題。如同“世界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能難倒多少英雄漢。

    現今社會交易如此發達、分工極度細化,發展到生活基本等於掙的交易交換物【錢】,誇張的說法就是生活就是為“掙錢”。

    人活著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養育好孩子。常言道:“一個人無論事業多麼成功,如果養育孩子不及格,那麼他也是失敗者;如果一個人自己的工作很普通,但是培養孩子是成功的,那麼這個人也是成功的。”古有“母以子貴”之說,今日有何嘗不是呢?

    為生活、為掙錢,掙錢為給自己有一個可以安享的晚年,老年之日看著兒女成才又何嘗不是“頤養天年”的最好方式呢?養好孩子就多陪伴孩子成長,如果實在不能長時間陪伴,那麼就在您與孩子相處之際專心陪伴【最好是與孩子長相伴,《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 8 # Wunei媽媽微課堂

    掙錢重要還是小孩教育重要?為了生活,為了賺錢,對孩子不管不問,這樣值得嗎?我的看法是,絕對不值得!

    道理大家都懂,我也不多說了。這裡我講個真實的故事給大家聽一聽。

    有一個男孩子,小學三年級,天不怕地不怕,幾乎班裡每一個小朋友都被他打過。

    事件一

    他會在早上上學的時候,很早來學校,把紙團塞到廁所的下水口。

    大早上的,沒有什麼人去廁所,就沒有被發現。等到第一節下課的時候,已經水漫金山了。監控顯示,保潔阿姨出來後,只有他一個人進過廁所。面對監控抵賴不了了,他才硬著脖子說,“就是我扔的,那又怎麼樣?”

    事件二

    家長工作忙,接不了孩子放學。他在學校參加留晚班,比正常放學時間要晚一個多小時才走。

    他和晚託老師藉口說要上廁所,計算著樓上高年級學生放學的時間。跑到樓梯口,倒下一整瓶水。

    被抓現行後,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我就是想看,有多少人會滑倒。 看到別人滑倒我開心!”

    事件三

    還有一次孩子,他把其他同學的眼睛給打了。班主任又生氣又後怕的說,“還好這次沒出什麼大事,別人家長不追究。你知道你如果真把別人眼睛打壞了,你賠得起嗎?”

    結果這孩子一點害怕都沒有。“無所謂,我爸有錢!幾個小時就賺幾萬塊錢。我們家賠得起!”

    班主任每一次都會和家長進行溝通,但家長採取的態度都是“虛心接受,但教育孩子我可不管”。

    媽媽總是說,“老師,我工作太忙了。我到家都要八九點鐘了,基本上都是他爸爸在管。你聯絡他爸爸吧!”

    第二天,班主任問孩子,回去你家長是怎麼跟你說的?一般得到的答覆都是“我爸回來的時候我早就睡了”或者是“沒怎麼說呀”。

    據瞭解,這個男孩子的爸爸媽媽都是法院裡面做的,而且職位還挺高的,工作非常忙,在家的時間,除了睡覺不超過一個小時。出差也是常有的事情。

    孩子平時都是爺爺奶奶在管,爺爺奶奶對孩子是異常的溺愛,捨不得打捨不得罵。還總是給孩子灌輸“你爸可有本事了,幾小時就賺幾萬塊錢!媽媽沒什麼本事”這樣的思想。

    弄得孩子的媽媽也不願常回家,自然管不了孩子。爸爸又不負責,不管教孩子。

    無法想象這個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之後還會幹出什麼可怕的事來?現在在學校裡面,班主任幾乎是下課貼身看著她。可是,管得了他一時,治標不治本。

  • 9 # 布衣教師

    我只能說都重要,但普通的百姓能顧得過來嗎?

    有一次,我去理髮店,遇到一學生家長在那理髮,很自然的就談起了孩子的學習。下面是我與她的對話,“你孩子學習不是很努力,上課好走神,精力不濟,晚上在家上網不?”“哪誰知道?晚上家裡就他自己。”“也別光掙錢,多陪陪孩子,掙錢還不是為了孩子?”“俺知道,老師,誰不想在家陪孩子學習?但是,不能,缺一個工,這一百六七十塊就沒了,大孩子上高中,每月生活費700,小的上初中,每月生活費300,伸手給我要錢時,我得拿出來啊,雙方老年人有個病有個秧的,我也得有錢啊,不是。我撲稜的錢讓家人現花,他爸爸掙點錢存起來 ,孩子考不上學在家買房結婚也需要錢 ,若考上學,花的更多……”現實就是如此,你能說什麼?“去年冬天,下大雪,風吹的很大,我為了能趕在7點半到廠子,凌晨3點多就動身,趟著沒膝深的雪,就沒捨得停那個班……”但是,疏於管理的孩子又怎麼理解這種艱辛和無奈?作為老師,我只能傾盡心血。

    這不是個例,普通老百姓,不工作,真的是無法生活。

    我親戚,女的是村主任,男的雖是下崗職工,但每月也能領7百多生活補貼,兩個孩子。放在村裡,條件是比較好的了。家裡承包了20畝果園,兩個人整天忙活在果園裡,我問,這麼累,僱人幹活不行嗎?僱人,連地租都整不夠,包地就是賺的這份苦力錢。有一年,蘋果

  • 10 # 黃乾隆Roger

    掙錢重要,還是小孩的教育更重要?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複雜的問題,把它拿去問任何一個父母,他們都會異口同聲的說:“孩子的教育更重要。”

    然而真正能夠做到的,有幾人呢?如果做不到 ,父母的回答意義何在?

    多少人都是被迫生活,明明知道小孩子的教育,地位高於掙錢,可是如果不掙錢的話,怎麼讓孩子享受到應有的教育?真正的富家子弟並沒有那麼多,多的是含辛茹苦、努力工作、省吃儉用供養孩子的父母,如果不先解決生活的問題,如何保障孩子的教育呢?

    因此我認為,掙錢和孩子教育,沒有哪一個更重要,而是都很重要,也最值,這兩者並不衝突。誰說掙錢,就不能教育孩子?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每天工作很忙,早上六點多鐘上班,晚上可能加班到八、九點,辛苦一天,哪還有精力教育孩子呢?可是像這種高強度工作,一個月又有幾次?很多工作都是低於12小時的吧?

    如此說來,朝九晚五的工作,並不影響你對孩子進行教育。其實家長是有時間管理孩子的,只不過他們把這部分時間,全都用在了玩手機、玩電腦上,一面吆喝著孩子認真學習、趕緊寫作業,另一面頭也不轉,眼盯著螢幕。

    像這樣機械性的教育,不能算是教育,而像是在養動物,誰不會吆喝?吆喝能叫教育嗎?不要認為教育就是讓孩子完成作業,這遠遠不夠。

    我認為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用自身的言行,去影響他,而不是嚴格要求孩子,寬鬆對待自己,你這是給孩子,樹立一個言行不一的例子。

    將來你的孩子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很容易會模仿上一代的教育形式,迴圈往復,每一代都言行不一,這是在坑孩子,而不是在幫他。

    結語:

    作為家長,不要口口聲聲地說:“教育孩子比掙錢更重要。”然而卻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對孩子的教育,簡單應付就算了事。

    在業餘時間,能夠放下那些,虛耗時光的東西,把自己的心得體會、人生經歷,告訴孩子,並透過自己的言行,讓他明白什麼叫說到做到,這才叫家庭教育。嘴上說教育重要是沒用的,因為你只顧投入工作的身體,就出賣了你自己。

    你是如何教育自家孩子的呢?

  • 11 # 章魚老師就是我

    掙錢重要還是教育孩子重要?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有疑問的家庭確實是少數!

    哪怕從我一個教師的角度來說,對於大部分家庭,掙錢確實要比教育更加的重要!

    對於窮苦家庭,我們沒得爭議。如果連日子都過不下去了,那麼孩子的教育肯定是要排在後面的。這種情況,我們不用考慮。

    對於稍微富裕點的家庭,每月拿出5000塊,就可以顧一個排名相當不錯的大學生來家裡照顧孩子寫作業,外帶培養學習習慣。如果願意多花錢,甚至可以請一個更厲害的! 這種情況我們也不需要考慮。

    在我們這個城市,大部分對這個問題產生焦慮的家庭,都是月收入一萬左右的那種。

    多,也很難再多了。可要是放棄一方的工資專職來教孩子,又覺得捨不得。

    作為教師,我的建議分兩個方向,

    1:如果家庭條件能夠在家長繼續努力工作的情況下得到很大的提高,那麼還是請家長努力工作。為孩子打下一個好的生活基礎。

    2:如果無法確定未來會有較大的生活水平提升,那麼請一定回家照顧好自己的孩子。

    舉個真實的例子

    我身邊的一個大朋友,他小時候學習很差,家長努力工作也沒有任何發達的跡象。所以家裡既沒錢,他的成績還特別差。

    七八十年代,他父親趕上了改革的第一班列車,陡然而富。可他學習依然很爛。

    他的家庭越來越富有,可他的成績卻糟糕的一塌糊塗。別說大學,連上中學都沒有辦法。

    他的父母一直沒有管過他的學習和生活。

    就這樣一直到了現在。

    他丟了工作,還離婚了。帶著一個孩子。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過的簡直一塌糊塗。

    然而。他父母現在已經給他留下了7套別墅。還有東南亞以及日本的房產。這些還是我明確知道或者去過的。

    他每天都帶著孩子“全世界溜達”。以及給孩子報各種天價的輔導班。

    這種父母,確實是對孩子不管不問。

    但我真的沒資格說他們做的不對。

    這樣的例子不是個例。類似的例子我身邊很多。

    所以我也必須很遺憾的說。

    “有錢,真的比有文化要好!”

  • 12 # 小吃界打拼的春妹子

    都重要。我家就面臨這樣的問題。兩個娃,一個開學後上二年級,一個兩歲。我之前做生意,午晚餐,晚上至少八點半才能回來。大的學習顧不上,小的也照顧不到。為了能夠照顧到孩子,陪伴孩子,忍痛把店關了。現在只做個早餐上午十點就收了回家做飯,白天陪孩子。所以說,其實兩方面都顧到也是可以的,只是得去想辦法,然後大人不要怕累,犧牲一些自己的時間,換來孩子的開心,是值得的。

  • 13 # 中小學教育者

    假如孩子和錢只能選一個。你會選什麼?——子女教育乃人生大事!

    所有人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孩子。既然孩子重要,那麼,是一個好孩子好呢,還是一個滿身毛病的“差”孩子好呢?我想,答案是非常明顯的。

    可是,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人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呢?

    我工作的村莊就有這麼一家人,年邁的爸爸媽媽在家裡看著兒子們的的四個孩子。孫子在剛剛斷奶的時候,他們的爸爸媽媽們就離家出門,遠赴沿海城市打工掙錢。剛開始的時候,過年過節還回家看看孩子,現在,三五年也不回家一次嘍。

    這幾個孩子就在我校上學。孩子不笨,就是不學。家庭作業經常是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上課時一個勁兒地做不住,時時刻刻的想轉臉、想說話,字寫得寥寥草草,作業是馬馬虎虎。

    在學校裡的時候,老師可以問他,在家裡的時候,根本沒有人問。老頭老太太只知道疼愛,不能受欺負,管吃管住,其他的基本上都是隨隨便便的。

    一次,其中的一個因為和同學發生矛盾,沒有佔便宜。老頭子(孩子的爺爺)知道了,來到學校,也不給老師反映,也不給誰說話,直接就找到那個學生,劈頭蓋臉地一頓揍。看看,這樣能教育好孩子嗎?孩子的心中會是什麼理解呢?

    目前,像這樣的“留守兒童”有很多很多的。他們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被爸爸媽媽“狠心”地拋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在這樣的學生身上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爺爺奶奶疼愛有加,關心備至,同時,有的爺爺奶奶感覺對待孫子深淺不是,只能是一個勁兒地嬌慣放縱,任孩子的心所為,憑孩子的意而做。因而,孩子年紀不大,就有不少的毛病。

    也就是說,完全不能把孩子一推就開溜,把教育的大任交給年邁的父母。

    有一個母親多年打工回來後,幼小的女兒很長很長的時間都不喊她媽媽。看看,在孩子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大人知道嗎?她的教育和她本人已經存在問題了。

    掙錢很重要,生活也重要,但是,能不能重過孩子?孩子的成長才是最大最重要的任務。

    有的人可能會說,沒有錢,怎麼生活?生活不能保障,怎麼教育?

    是的,掙錢養家非常重要,教育子女也極其重要。但是,二者是不能偏廢的!不能為了掙錢而忽視了孩子的教育成長,同時,也不能為了子女的教育而放棄掙錢養家。

    難道就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了嗎?

    一、帶著孩子出去打工。

    只要你在打工地有勞動合同及養老保險和居住證等條件,孩子就可以在當地就學。那麼,你們也可以隨時隨地地照顧孩子的學習。經常檢查檢查孩子的作業,不定時地到學校裡向老師孩子的瞭解瞭解學習情況,有能力的也可以常常輔導輔導孩子的作業。這些,孩子的爺爺奶奶都是很難或者不會做到的。

    二、夫妻一方留在家裡看孩子學習。

    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孩子在爸爸媽媽陪伴下的教育效果明顯的要比不在身邊好得多。

    總而言之,不聞不問,不管不顧,只知道掙錢!掙錢!忽視子女教育,致使孩子問題纏身,是完全錯誤的做法。

  • 14 # 小馬爸爸說教育

    養不教,父之過。為了掙錢,對孩子不管不問,絕對不值,因為這是極其愚蠢的,總有一天會後悔,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下面我講幾個經典事例,讓大家看一看,那樣做到底值不值?

    典型事例一:

    英國第一女首相撒切爾夫人,從小受到了父親嚴格的教育,畢業於牛津大學,她一生政績無數,政壇上呼風喚雨,事業無比輝煌。但因忙於政治活動,疏於家庭教育,導致與女兒關係冷淡,兒子成為了敗兒,晚年光景淒涼。在她77歲以後的日子和彌留之際,除了醫護人員,身邊只有丈夫和孩子的照片。死前,她曾坦言: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絕不會步入政壇,因為我的家庭已經為我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典型事例二:

    30多年前,我市出現了一個“全國優秀教師”——郎老師,引起了全市的轟動,要知道我市地處祖國邊陲,人口剛過百萬,這樣的殊榮,在歷史上也是極其少見的,光學習她的先進事蹟,全市就學習了好幾年(像張雪峰一樣火),但人們最津津樂道的還是她的兒子(劍橋)——典型的敗兒。劍橋為人陰冷孤傲,特別愛打架,下手特別狠,初中高中轉學三次,最後考上了個二表大學。畢業後不好好上班,憤世嫉俗,嗜酒如命,每天都喝得爛醉如泥,砸飯店、打人、罵領導,郎老師為了擺平這些事操碎了心,也沒換來兒子一句好。因為他兒子是故意這麼“作”的,以此發洩他對母親的不滿。劍橋每喝必醉,醉後必說:“還全國優秀教師呢,我從小到大,誰管我了?”現如今郎老師癱瘓在床,僱保姆照顧,而他兒子敗光了家產,大蔥蘸大醬繼續喝。每當大家聽到這件事,都唏噓不已。

    典型事例三:

    20年前,某區曾經出現過一個全區有名的大盜——小龍。他父母在工廠倒閉後,雙雙外出打工,音信皆無,小龍由他奶奶撫養,後來他奶奶死了,他就住在了火車站。困了,他躺在長椅上就睡;餓了,沒錢買吃的,就挨家挨戶去偷金屬製品,再賣給廢品收購站換錢。當時半個區幾乎被他偷遍了,派出所民警一聽到他的名字一個頭兩個大,因為他歲數太小,不夠判刑,所以拘留就成了家常便飯。前些年他大了,找到了他爸她媽,敗光他爸他媽所有積蓄,將他爸打得多處骨折,還要拿刀殺他媽,嚇著他爸媽東躲西藏。由於他不願意工作,也沒有錢花,繼續在社會上流浪,幾年前因盜竊被判了刑。

    看了這三個典型事例後,我們會發現:小時候被父母不管不問的孩子,多數性格存在扭曲和偏激,對父母充滿了怨恨,他們猶如野草一樣隨意生長,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最後給家庭帶來不幸。掙錢固然重要,但是對孩子不管不問,萬一孩子出現了問題,作為家長的你,考慮過後果嗎?

  • 15 # 四立女青年

    我是一位全職媽媽,也曾是一名留守兒童。

    我媽很後悔,即使我現在都成家有孩子了,我媽依舊後悔當初沒把我帶在身邊,所以如今我有了孩子,我媽說無論如何都要帶在身邊。

    錢很重要,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也很重要。

    前幾個月在老家帶了一段時間,隔壁鄰居的孩子跟我女兒一樣大,剛2歲,他的父母都出去工作了,留他在老家由爺爺帶。那孩子經常在我家和我女兒一起玩, 然後管我叫“媽媽”… 每天晚上都不願意回他家睡覺,都要大哭一場被爺爺硬生生抱回家,每天一早醒過來就來敲我家門,甜甜的叫“媽媽開門”

    那是怎樣一種渴望啊,他肯定很想他媽媽吧。每次我女兒撒嬌要抱抱的時候,他都眼巴巴的看著,有幾次我女兒睡著了,他怯生生的說“ 抱抱”,真的好心疼

  • 16 # 天山雪蓮16385

    這是一個社會現狀的大問題!有的家長為了讓自己和親人能過上更好的生活,非常辛苦的打拼事業,甚至還透支自己的身體,也忽略了對孩子的嚴加管教!長期以往有部分孩子就變得像脫韁的野馬放縱任性,我行我素,為所欲為的!少數孩子還走上了違法犯紀的深淵!的確讓人惋惜!所以說,努力賺錢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忽視了孩子的成長和嚴加管教。孩子是家長的希望,是祖國的希望,孩子精彩的人生需要自己踏踏實實的走穩每一步!前輩們精闢的總結:子若強於我,留錢做什麼?子若不如我,留錢做什麼?多麼痛的領悟啊!共勉!

  • 17 # 遛娃實錄

    如果如題主所說,為了掙錢,對孩子不管不顧,那當然太不值得了。

    教育孩子,掙錢都很重要。如果沒有經濟基礎,很難自信自立;如果不能教育陪伴,會覺得掙錢盲目沒意義。但這個度怎麼平衡,就是看心態。

    講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們一起帶娃的寶媽關係不錯,其中一位,家庭經濟稍差,寶媽有些自愧不如,漸而有些不滿和怨氣,這股怨氣很快轉變為對孩子的蠻橫態度。因一點小事,她也會打罵孩子。孩子也學會了蠻橫。大夥勸她,你怨氣這麼重,孩子也兩歲了,趕緊送託,你去上班去吧,別影響親子關係了。於是,她便去上班,孩子送託。不到兩個月,孩子變得敏感,不再打人,但也不愛玩,只喜歡哭,又膽小。她只好又回來,重新帶娃。這次她是抱著一定要多關愛,多教導的態度,又回到我們遛娃的大家庭中。

    說這個例子,就是:

    1.錢夠不夠花,看起來似乎很客觀,其實主觀得很。你天天跟別人比,當然不爽。如果你只管斷舍離,簡單生活,自然能有幸福感。

    2.教育不僅僅是陪伴,而是身體力行,正面的引導和管教。對孩子有愛心,耐心和信心。

    那麼,到底是掙錢,還是教育小孩?咋一看,這個問題有點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問題。其實考慮太複雜,掙錢的同時,也能教育孩子,並不矛盾。

    1.如果有經濟基礎,又願意陪伴孩子的家庭,首選肯定是教育孩子。父母能身體力行,全力陪伴孩子的時間大概就是三年,上幼兒園又是三年,你還可以與老師溝通。但之後上小學,中學,大學,必將與你漸行漸遠。此後的日子,不是說不管不顧,不聞不問。只是,你的言傳身教,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2.即便是迫不得已為生計奔波,仍然可以教育孩子。很多農村人外出打工,也可以選擇帶上娃,帶上老人一同前行,回家溫暖,也可以教育陪伴子女;很多城市低收入者,也將孩子帶在身邊,耳濡目染,也能學有所長。

    3.如果工作繁忙,也無法帶著孩子,譬如白領金領等,可以將孩子送託,送去學校。不能做到每天,至少每週總可以與託管的負責人溝通,與老師溝通吧;每月總能抽出時間來,與孩子一起遊戲,享受親人之樂吧。

  • 18 # 程俊談教育

    掙錢重要還是小孩子教育重要?為了生活,為了掙錢,對孩子不管不問,這樣值嗎?

    都很重要,教育除了父母的陪伴,還需要經濟的支撐,缺一不可。為了生活,為了掙錢,對孩子不管不問,當然不值得。

    孩子班主任給我們開家長會,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你的孩子有出息,你給他留錢做什麼?如果你的孩子沒出息,那你又給他留錢做什麼?好好培養你的孩子,以後他參加工作一年賺的錢,有可能比你的一輩子都多。

    話糙理不糙,教育孩子確實是我們無法忽視的問題。它是有時效性的,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孩子的童年等不起。但是,陪伴了孩子,又拿什麼養孩子呢?

    如果實在是要二選其一,要在合適的時機,做出對的選擇。

    一、性格養成期,父母要排除一切困難,陪伴在孩子身邊。

    孩子零至三歲期間,是安全、人際關係、以及性格的重要養成時期,無論有多少錢等著你去掙,建議父母儘量陪伴在孩子身邊,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建立起安全感,以及孩子對父母的依戀關係。

    陪伴的時間長度決定著親子關係感情的溫度,越是兒童早期的陪伴,越能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讓孩子與父母產生信任。而且這個時期,孩子的父母剛步入婚姻,需要學習如何在婚姻中相處,所以這個時期,錢可以少掙一點,父母都要以家庭為重,好好相處,培養感情。父母的婚姻關係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先經營好小家庭,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二、孩子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極劇變化的時期。

    這一時期的孩子,身體變化很大,尤其是心理,特別需要父母的關心。需要父母全身心的關注,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瞭解自己。

    父母要陪伴孩子,照顧好孩子的身體,及時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引導他,鼓勵他,幫助他應對青春期成長中的困惑,以及應對繁重的學習任務。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和引導。父母要盡全力,想辦法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不應該讓孩子來承擔生活的艱難。相比物質,孩子們更需要父母豐富的精神支援。沒有父母的迴應,孩子的成長世界一片漆黑。

  • 19 # 微糖育兒

    肯定是小孩的教育重要。對孩子不管不問,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這種做法非常不值得。

    我小姨家就是最好的例子,她現在非常後悔,說如果給她一次機會,絕不會把女兒放在老家,夫妻倆都外出打工掙錢。如今孩子是長大了,但是有操不完的心。

    如今她家雖然在二線城市安家經濟條件不錯,但是孩子的性格及行為習慣非常不好。總想追求奢華的生活,但是自己又沒能力。工作掙的錢不夠自己用,每個月都找父母要錢。經常好好的一份工作,因為領導一句話不開心就不做了。

    自己的房間髒亂差,從來不整理。小姨還不能說,一說就吵架。說小時候不管她,現在長大了來管。幫她整理,她又說亂動她的東西。在家裡要麼不講話,一講話就是吵架,親子關係非常糟糕。

    今年表妹還查出來有中度抑鬱症,經常晚上不睡覺,有點不開心就會一直哭,又不敢說她,怕刺激她。如今在家待著也沒工作。

    如今看來雖然是掙了一點錢,但是孩子教育的非常差,得不償失。小姨夫妻倆都非常後悔,經常跟我訴苦,讓我去開導表妹。但是我發現很難因為表妹的認知,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 20 # 一月愛八月

    掙錢帶娃都重要,可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兩者一定要二選一的話,我認為還是小孩教育重要。

    我是一個帶了五年孩子的全職媽媽,在這五年裡,我只做一件事,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很累,有抱怨過,但是沒有後悔過。

    因為條件不允許,孩子都是自己生自己帶,也很想魚和熊掌都兼得。前段時間,孩子去上學,也找過很多工作。但是沒有一件工作能在時間和距離滿足我的要求。所以,最後我放棄工作,專心照顧兩個孩子。

    為什麼孩子教育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然而陪伴則是孩子最好的禮物和成長教育的方式,父母的陪伴對孩子一生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建立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孩子在三歲以前需要和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特別是母親。

    親密關係的建立,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父母需要在每天固定時間雙方一起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來,無論是聊天,還是講故事。要進行一定時數的有效陪伴。

    第二,性別角色的確立,隨著孩子的認知發展不斷提升,孩子會對異性產生好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性別敏感期。

    在這一階段,孩子會對同性父母的那一方進行性別角色的模仿,以此來獲得自己的性別認同。女孩子主要模仿媽媽,從媽媽那裡獲得女性的言語表達方式,男孩子主要會從爸爸那裡獲得男性的力量感和男性的表達模式。

    第三,情感表達,母在家庭教育中處於主導地位,對孩子情感表達方式也會產生影響。

    我們會經常發現,有些父母在說話時會有一些口頭語,而孩子在語言表達上也會出現。甚至父母的飲食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父母對人,事,物的態度,父母的情感交流和與他人的情感交流方式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的情感表達方式也會影響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

    最後,我小的時候家庭條件並不好,但是真的很快樂,父母一直在我們身邊,那是我最美好的回憶。

    我有個同學就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都是爺爺奶奶帶。記得有一次,我同學到我家玩。後面他對我說,說他真的羨慕我,羨慕我的父母能陪著我身邊,還告訴我那是他玩的最開心的一天,那天的晚餐是他吃過最幸福晚餐。

    當時我並不理解他為什麼會這麼說,直到自己為人父母的時候才明白。孩子不會嫌棄家庭富裕還是貧窮,孩子真正在意的是父母陪在身邊一起成長。

    我養你長大,你陪我變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水滸傳》中的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