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觀音
-
2 # 清風明月話歷史
有詩為證:
延士聲華似孟嘗,有如東閣納賢良。武松雄猛千夫懼,柴進風流四海揚。
自信一身能殺虎,浪言三碗不過岡。報兄誅嫂真奇特,贏得高名萬古香。
"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後。那大蟲背後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將起來。武松只一閃,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卻似半天裡起個霹靂,振得那山岡也動,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這一段是《水滸專》中景陽岡武松打虎的名段,我上小學時語文課本上就有,不知道各位還有沒有印象?提起景陽岡武松打虎,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民間,黃毛小兒也熟知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水滸傳中重要人物,清河縣人,因在家排行老二,又稱武二郎。梁山座次排第十四位。天傷星。
初時,武松因失手傷人致死,恐吃官司,背井離鄉,來到滄州,在柴進柴大官人府上暫避風頭,這一住,便是一年有餘。與此同時,宋公明怒殺閻婆惜之後,也投奔了柴進。宋江初到之日,便無意將炭火打翻在武松身上,武松性如烈火,揮拳便要打,柴進報出宋江姓名之後,武松納頭便拜。三人同席而飲,武松得知,其打傷的人並未死去,便決定明日啟程,欲速與哥哥團聚,宋江送別之時,與他八拜為交,結為兄弟。
返回清河縣路途中,途經景陽岡,在酒家中連喝十八碗,借酒力,赤手空拳將為患的白額吊睛猛虎打死,成了萬人敬仰的打虎英雄,被陽穀縣令封為都頭,又巧遇哥哥武大郎,其嫂子潘金蓮勾引武松,失敗後,被當地富戶西門慶勾引,二人姦情敗露後,毒死武大,武松將二人先後殺死,縣令感念武松的英雄豪情,網開一面,將其刺配孟州。
路遇十字坡酒店,與母夜叉孫二孃大打出手,菜園子張青及時趕到,將爭鬥化解,三人結拜。在孟州,金眼彪施恩與武松結交,武松受其恩惠,助其打敗蔣門神,奪回快活林酒店。不料,蔣門神後臺乃是張都監。張都監假意收留武松,暗施毒計。栽贓陷害,逼得武松大鬧飛雲浦,又血洗鴛鴦樓,將張都監滿門殺得乾乾淨淨。從此,再無回頭之路,無奈落草二龍山,三山聚義之時,隨魯智深一同上了梁山。招安後,南下征討方臘,被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大勝後,拒絕回京,於六和寺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最終享年八十。
金聖嘆評武松,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也。斷曰第一人,不亦宜乎?”武松一身是膽,恩仇必報,嫉惡如仇,敢做敢當,面對貪官包庇西門慶,他在大庭廣眾之下手刃仇人,殺人後並未逃脫,主動投官,是為敢作敢當,有仇必報。景陽岡打虎,一身是膽,醉打蔣門神,嫉惡如仇。在受到壓迫和欺辱時,他絕不退縮,堅決反抗,快意恩仇,讓人好不痛快,就此而言,武松確實當得第一人,毋庸置疑!
-
3 # 泥人161
說起武松,我有點老生常談了,我對武松的印象不全看好,武松打虎是偶然,是為了活命,並不是心存為民除害,殺西門慶,殺潘金蓮是為兄報仇,並不是路見不平撥刀相助,在說武松實在有點霸道,為了取得殺兄的證據,以恐嚇強迫的動態對待四鄰,打蔣忠是為了報施恩的情,施恩何許人物,管監獄頭頭管營的少年爺,也屬靠勢欺人的主,武松可以說是個殺人惡魔,連對他好的苦命女子玉蘭也不放過,上了樑上也並不見得有多麼出特,只是一般罷了。
-
4 # 居士看世界
武松在山東人心裡有奇高的地位,當然在施耐庵老先生心中也有很高的地位,水滸傳共108回,武松佔了10回,研究水滸的有個名詞叫“武十回”,小居士今年遊西湖時,看到一個景點,武松墓!是個衣冠冢,是後人修的墓,碑上銘文:宋義士武松墓!這是民間對武松的肯定,下面我來說說小居士心中怎樣看待武松的!
武松的第一次出場是在滄州柴大官人的宅邸!武松因為在清河縣酒後與人發生爭執,一拳打回去,把那人打昏了,自己以為把那人打死了,於是逃跑來到了柴進府上!柴進並沒有把他當做什麼好漢!柴進一開始還把他敬若上賓,後來發現武松性格暴戾,一言不合就打人!逐漸對他冷落!從一件小事來看看武松!柴進與宋江飲酒,宋江為躲酒,無意觸碰到了在廊簷下休息的武松,武松跳起來便要打!這段出場說明了一個問題,武松性格很暴力,愛酒後滋事,只要有人礙他事,舉起拳頭就要打,哪怕像宋江這樣只是不小心觸碰了他一下,也要打架!酒後打架,把人打成重傷,以為是打死了,趕緊逃跑,絲毫沒有大英雄的氣概,敢做不敢當!水滸傳中,青面獸楊志殺了牛二,就沒跑,這就是區別!
來看第二次出場,武松到了景陽岡!來到“三碗不過崗”的酒館,店小二說只賣三碗酒,武松不願意,說沒喝夠,舉起拳頭要打店小二,店小二害怕,於是賣給了他18碗酒(也有版本中說15碗)!喝完酒,武松要上崗,店小二告訴他山中有大蟲!武松喝到:你怕是想要我在你家住店,多賺些銀兩吧!武松獨自上了景陽岡,走到半道,看見有颳了的書皮,上面警告有大蟲,武松呵呵一笑,說是店家為了把人嚇回去,還跑到這裡來寫標語!繼續向上走,看到了官府的官文說有大蟲才覺得壞了,是真有!想回去,怕店小二笑話他,於是懷著僥倖心理,硬著頭皮往上走!這一段中,首先還是表現武松的性格暴戾,接著又表示,武松十分的不相信人,對別人說的話總是持懷疑態度!後來見到政府官文後,不好意思下山,這說明武松其實是個很要面子的人!
打虎我們就不說了,家喻戶曉!打虎武松為自保,同時說明了武松的功夫確實很高!略過去,我們看武松為兄報仇,這點無可厚非,既然官府不管,我自己來管!殺潘金蓮,都殺西門慶,無可厚非!但是拿刀逼迫鄰居作證,恐嚇他人有些做的不太地道!
繼續說,武松因鬥殺西門慶刺配孟州!到了孟州牢城營!金眼彪施恩賜酒食與武松,並與武松結拜為弟兄(這段不細寫了,其實就是施恩套路武松)!於是金眼彪施恩告訴武松:孟州這個地方地理位置很好,可以說是商賈彙集之地,而快活林又是處在孟州最熱鬧的地方,人流量極大,按照現在的說法,只要有流量,那就是錢啊。所以到這裡做生意的人也非常多,各種商店、賭場、當鋪,甚至娛樂場所等等。如果利用自己的關係,找一些犯人來這裡收保護費,那簡直是一本萬利啊。說幹就幹,於是施恩就找了近百個死囚犯人,完全霸佔了快活林,只要開門面做生意的人,每個月都必須要上交保護費,甚至連妓女也不會放過,這樣的一本萬利,每個月讓施恩淨賺三百兩白銀,這簡直是在搶錢!
不過好景不長,張團練帶來了蔣忠,武藝高強,將金眼彪施恩一頓臭揍,搶佔了快活林,施恩求武松去幫忙奪回快活林!武松為兄弟兩肋插刀,立即去,醉打蔣門神!這一段,我們看出,其實施恩與蔣忠不過就是兩個街頭混混爭地盤的事,只不過恰好,施恩先遇到了武松!這樣間接說明武松事講義氣,護犢子的!自己的兄弟有事必須去解決,哪怕自己的兄弟做的不是什麼正義的事情!反過來想一下,如果蔣門神先遇到武松,並贈與武松酒肉,捱打的會不會是施恩呢?
手機碼字太累了,今天先寫到這裡吧!咱們有空再敘!
-
5 # 光頭馬影視
天傷星行者武松,是水滸傳裡第一的大英雄!
武松身手好,腦子好,人緣好,是個十足的三好青年,他的個人發展生涯規劃其實是走官家的路子的。
武松在失手傷人躲到柴進家裡,也沒有和其他江湖人士混在一起,只是刻意結交了宋押司!再往後發展,酒後打虎,營造出打虎英雄,順利進去六扇門。無奈命運安排,不安分的嫂子遇到了不安分的西門浪子,兩人喪盡天良謀害親夫,被武松手刃。
即使這樣,武松也走的司法程式,就連在牢城營也是一味的遷就政府官員,一有機會就加入政府組織,可惜烏騅畫戟奈何天,妾有情郎無意,官府官員一再設局謀害,這才認清形式,走上落草為寇的江湖生活!
武松的前半生是打老虎,殺仇人,做事有章有節殺人有理有據大英雄是也!
武松的後半生是征夫淚,伴青燈,梁山兄弟征戰四方,斷臂六合了卻殘生!
|武松,是水滸傳裡第一的大英雄!!!
-
6 # 文武1260709491
武松打虎家喻戶曉,他的哥哥更是一個勵志故事的主人公。憑藉身體優勢,經商有竅門,行商炊餅生意火爆,歷史悠久!透過自己的經商頭腦娶得如花美眷潘金蓮,這可是武松的大嫂,也是創辦某島國的奇葩聖母,將武家發揚光大,讓 武運長久……
武松,其實他的武功要是真的如其名就好了……太可惜了,外號:行者,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齊天大聖孫猴子轉世呢?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武松景陽岡18碗酒喝出了氣魄,喝出了大漢風度,卻喝壞了腦子。武松雖然是《水滸傳》裡的主要人物,卻愣頭青,不如宋鴨私厲害
-
7 # 鴻鵠迎罡
武松雖然作為名著《水滸傳》中的虛構人物,但作者施耐庵在塑造這個人物形象時,並沒有完全依靠想象來構建,而是把現實生活中一些典型事件安排在他的身上,突出了他的飽滿而豐富的性格。
《水滸傳》是具有強烈反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傑作,作者透過各個人物和故事,準確地傳達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可以說,從武松身上既體現出了作者所信仰的價值觀,同時也體現出了一個時代的倫理觀念和社會道德。
武松身上主要體現出幾個重要的思想性格與價值觀念。
其一,用自己的能力為民除害,打抱不平,富有正義精神。
這些精神品質主要體現在兩個事件。一是在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在《水滸傳》中,景陽岡的猛虎可不是什麼神獸,而是一隻危害一方的危險動物,當地獵戶多次捕殺未果。武松趁著酒意,路過景陽岡時,跟猛虎鬥智鬥勇,最終殺死猛虎,既為民除了害,化解了險情,同時也傳播了自己的威名。
二是武松“血漸鴛鴦樓”。在孟州城被張都監設計陷害時,武松識破後,對張都臨等人痛下殺手。雖然這些大多數人死有餘辜,但武松並沒有仁慈,跟張都監有關聯的人,一併被武松殺害,多多少少流露出了他魯莽、殘暴的一面。
其二,維護傳統倫理道德的精神。
這個精神表現在武松痛殺嫂子潘金蓮,以及當地財主西門慶。
武松大哥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不守婦道,貪圖富貴,跟當地財主西門慶勾搭成奸,怕事情敗露,兩人合夥陷害了武大郎。武松得知後,怒不可遏,把兩人一一殺死。可以說,武松除掉兩人,既有復仇的動機,更有維護傳統倫理道德的目的。
其三,崇高的愛國情懷和英雄氣概,以及俠者風範。
俠義精神自始至終體現在武松身上,無論他身處何地,不管在什麼地方,眼睛裡容不下惡人欺男霸女,對欺男霸女之事,武松從不會袖手旁觀。他被迫踏上梁山,也是拜俠義精神給自己招惹的禍端所賜。
踏上梁山,在宋江的領導下,武松華麗蛻變,成為一個大英雄。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代表朝廷參與了許多對外戰爭,如征討遼國,掃蕩田虎,王慶等山大王,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屢建奇功,成為一大功臣。
-
8 # 拿錯碗的勺子
武松有情有義
情,為報兄仇不惜搭上自己性命,為兄弟之情。
義,仁義。有人說武松算不得好漢,最多也只算半個。,因為他做的事都是出於私,為了自己,,
武松景陽崗打了虎。進階扣拜縣太爺道:“非小子之能,實託相公及眾鄉鄰之福,僥倖打死了這隻大蟲,”這是武松的謙虛和謹言。又道:“為了這隻大蟲,眾位獵戶不知吃了相公多少限棒,著實不易,小子情願將這些賞銀分發與眾獵戶。
賞銀是多少呢,一千貫錢。一千貫是多少銀子呢,說法不一,但少說也有五七百兩吧。這一千貫,林沖用來買了把寶刀目地是為了和高太尉比試。林沖是小富之人,有著固定的工作、穩定的生活。
魯達魯提轄義救金氏父女給了多少銀兩呢:一十五兩,其中十兩是史進的。魯達是軍官有著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馳名江湖的宋押司給過武松十兩銀子,李逵幾十兩,葭勇五兩,,,確實丈義疏財,但也是有心為之都有回報。況且宋押司也是家有良田,自也著穩定的工作和多路的收入。
再看柴大官人,更是大富之人,丟擲一錠大銀重二十五兩,扔在地上:且做利市,誰贏誰得。目的是叫林沖和洪教頭比武娛樂。
武松呢?打虎前還在柴大官人莊上寄人籬下,大冬天裡沒錢買綿衣,穿著單衣生著重病更沒錢買藥僅靠一揪炭火取暖。
這樣一個窮困潦倒的落魄之人,理應該把金錢看得比什麼都重,但偏偏卻是面對一千貫賞銀競毫不令色,想到的是眾人捕虎的不易,盡數慷慨的散與眾獵戶。這些人和他並無半分關係,何況這些錢可是拿命換來的。自己還不知道自己流落何方如何生活。更不會知道自已將會榮升做陽穀縣的都頭。
便有這樣的仁心和義舉,論身份論地位論付出的比例多少。眾觀水滸哪一個及的
作者用十回描寫一個最底層的人物,如果是一個不忠不義自私自利忘恩負義之人,又寫他作甚
武松最後無慾無求,修行於六合寺,八十而善終。這一生有過苦有過落行過善也傷過德,不斷在修行。
二郎綽號行者,一路行來,怱怱走緩緩行刺辣辣疾惜自已敬別人且行且珍惜,,,
-
9 # 初立114
武松者,江湖人也,豪氣干雲,快意恩仇,武藝高強,粗中有細,《水滸傳》中第一的拳腳。
水滸傳,贊好漢,但梁山一眾良莠參差,不見得每一條都稱得起好漢二字,如果把好漢這頂帽子單獨給某個人,那首選一定是武松,可以說武松是整個山寨的好漢擔當。
說起武松,最膾炙人口的也許是打虎,也許是殺嫂,也許是醉打蔣門神,也許是夜走蜈蚣嶺,畢竟好戲太多了。武松一生殺人無數,但對他自己來說,最痛快的應該是鴛鴦樓,原本可以從飛雲浦逃出生天一走了之,但武松偏要殺個回馬槍,不要風平浪靜,也不要海闊天空,一心只要殺殺殺!這也是武松整個人生的分水嶺,武二郎暴走,張督檢滅門,怒氣值爆表的復仇者一吐胸中鬱悶,從此走上不歸路!最後武松說,“我方才心滿意足”的時候也不免一聲嘆息。
天傷星三個字,註定武松是個悲劇英雄,其生平也實在坎坷,自幼孤苦,又遭人迫害,就他的遭遇換在別人身上,說出來也足夠可憐,就是去要飯乞討,你也多給他個饅頭,當然,梁山一眾個個都是悲劇,武松斷臂後選擇放下,殘疾之身得以善終,算不錯了。
對武松的評價嘛,就是那兩個字,好漢!
-
10 # 炎龍俠9
金聖嘆評價武松驚為天人!不錯,武松確定是梁山上為數不多的英雄好漢,但"天人"的評價也未免有些誇大。是人都有缺點,武松也不例外。首先,武松是問題少年古惑仔一枚,從小不好好學習混跡街頭,成天闖禍惹事給他兄長武大找麻煩,之後又打死人亡命天涯,致使武大替他吃官司,讓親人為他的不良行為買單。其二,武松脾氣暴躁,難與人相處。《水滸傳》中武松出場是因為打死人躲避在小旋風柴進的莊園中,書中交待當時武松正與柴進鬧彆扭,他認為柴進慢待了他。似想一下,柴進遍交天下豪傑,尤其喜歡結交囚徒罪犯,這樣一個俠情逸志的人會慢待武松嗎?初到柴進莊園的宋江不小心跌在武松身上,武松二話不說,揪住宋江就要打。這可不是在大街上啊,這是在武松恩人柴進的莊園啊,來莊園的人不是柴進的親戚家人也是兄弟朋友,不看僧面看佛面,你怎能說打就打?這脾氣也太暴躁了吧!其三嗜酒成癖,逢酒必醉,一喝醉就天不怕地不怕,啥事都敢幹,別人好心勸他景陽崗上有猛虎別上山了,他眼一瞪大叫我不怕,到了山上果然有虎,還好,沒有被吃掉反而打死了老虎,因禍得福至此揚名天下。其四是沒有善惡觀念,管他是黑是白,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金眼彪施恩與蔣門神都是兩股地方惡勢力,為爭奪"快活林"酒店打得不可開交,只因為施恩善待了服刑的武松,武松就替施恩出頭,醉打蔣門神奪回了"快活林",從而引出之後一系列被栽贓又報復殺人的血腥慘案,這就引出了其四濫殺無辜,武松在鴛鴦樓上將陷害他的張督監、蔣門神等人殺死後,又滅了張督監滿門十五口,不管是馬伕丫環統統殺死,包括之後的蜈蚣嶺殺道童,無不嗜血成性。其五是近女色,在醉打蔣門神時調戲蔣門神的小妾,還在十字坡的包子鋪調戲孫二孃,說包子裡的毛髮像人們小便處的毛髮等等,之後又假意被蒙汗藥麻翻,抱緊孫二孃並將她死死壓在身下,若不是菜園子張青及時趕到,真保不定還會怎樣。儘管武松有以上種種缺陷,但瑕不掩瑜,說明武松是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的漢子,他剛直豪爽,快意恩仇,將張督監滅門後居然在牆上寫了:殺人者,打虎武松也!不得不讓人歎服,歎服他的光明磊落和藐視一切強權的豪氣!這也就是武松能被歷代各階層人們所推崇的原因吧。
-
11 # 白石詩客
我對於武松的評價就是市井中的有點力氣的混混而已。他的一生都離不開這個定位。
他是市井中長大的,是社會的底層家庭子弟,沒有讀過書,還有一把子力氣。這就決定了他的思想意識和精神狀態。挨欺負,必須奸猾;好鬥狠,以求生存;有力氣,相信拳頭;能算計,避免吃虧;附大戶,以便託身;攀官府,夢想榮耀;嗜殺人,冷血無情;好面子,虛榮無度。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什麼正氣,他的蠻力遮掩了他身上的諸多缺點,形成了一圈光彩,把他罩起來,所以人們便忽視他小市民的“小”,把他看成了一個大英雄。這也與讀者身上的市民氣有關。
武松身上的最大特點就是能打,打老虎,打西門慶,打孫二孃,打蔣門神,打孔亮。後來就是殺了,殺潘金蓮,殺西門慶,殺張督監一家,殺飛天道人。但是這些都是他身上的戾氣的顯現,很難找到高尚正義的影子。而且,小的意識存於其中,不可拔除。
武松身上的“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沒有大的觀念,極易自我滿足,看重的只是拳頭和力量,所以,有事就要用武力解決。第二,他的最高虛榮就是“打虎英雄武松”“都頭武松”,到那裡都說。第三,對官府、官吏歷來都是小人三分。第四,攀附官長,只做差役、打手、幫兇,水滸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就是他。第五,欺負婦女,有潘金蓮、孫二孃、蔣門神妾、蜈蚣嶺女人。第六,精於小算計,小伎倆,在為武大郎報仇過程中的算計、十字坡鬥孫二孃的算計,都細到極點。但大的謀略卻很平平,對二龍山、梁山發展沒有建設性的意見。
施耐庵寫武松以打虎開頭,以被狗欺結束,基本上給他定了位。他只是一個打手而已,算不上大英雄。
-
12 # 今古大觀
水滸中的武松,是個名付其實的英雄好漢!作者不惜濃墨重彩,打造好漢武二郎!武松打虎婦孺皆知,有人說武松打虎是被老虎逼的,並不是有意為民除害!這個也沒錯,作者在這裡並不是寫武松的俠義情懷,而是有意表現武松的勇武過人!打虎後,受到縣裡的獎賞,貧苦出身的武松卻分文不取,盡數散給各獵戶。縣令見其忠厚仁德,聘為都頭。這裡筆墨不多,但俠骨初顯!對於美麗嫂嫂的多次勾引,武松正襟危坐,絲毫不為所動,是為了證明他是個講究倫理綱常的正人君子!不惜犧牲前程和生命,為哥報仇,鬥殺西門慶證明他的孝,所謂長兄如父,武松對他哥哥一直是非常尊敬的。殺死蔣門神,還有張都監一家,武松直接留名,更加證明了武松是個遇強則強敢做敢當的好漢!最後武松雖不願招安,但為了兄弟情份,還是南征北戰,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平定方臘後,武松不願受封,留在六合寺出家,上戰場完全為了兄弟同生共死,他真是一個有情有意有始有終的大丈夫!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水滸傳全方位地展現了武松的好!現實中武二郎已成了好漢的代名詞。這次去杭州西湖,有幸看到武義土之墓碑,感到非常高興!原來真有武松其人!
-
13 # 國平軍史
武松,是水滸傳中作者著重塑造的英雄人物,因為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稱作“武二郎”,因為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大鬧飛雲浦、刀劈飛天蝴蚣、獨譬擒方臘等著名的故事,隨著評話、戲曲、年畫、小說、連環畫、電視劇等藝術形式,在中國民間廣為傳播,武松的英雄形象已深入人心。
打虎,體現了武松英武、剛猛、膽大,毫不畏懼的英雄氣概,一掃躲避柴進莊園的落魄模樣,其形象立即高大起來,光彩耀眼,成了威震四方的英雄,是武松本人最出彩的人生華章。
武松稱得上是一位有情有義的漢子,對兄長關愛,雖流浪在外,但也不忘回家看望兄長,出於對兄長的情感,拒絕了美貌嫂子的百般挑逗和誘惑。
兄長大郎被害,查明真相的武松為兄報仇,怒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這對姦夫淫婦,主動去官府自首,宋江、魯智深等同樣有命案的罪犯,都沒去官府自首,而是一味地選擇躲避官府的追捕,可見武松是個公私分明、敢於認錯的人,也信奉朝廷的法律。
此時的武松,為兄復仇,是快意恩仇的,雖然殺人觸犯了法律,但是他的行為卻是正義的。
孟州道十字坡,考驗了武松的江湖能力,幹過大宋刑警的武松,從孫二孃暢胸露懷的打扮、眉間的殺氣、眼露的兇光,就知道進了黑店,立即提高了警惕。
用蒙汗藥放翻過客的下三濫手段,只對魯智深這般大大咧咧缺乏江湖經驗的軍官有用,自然對常和黑社會打交道的武松不起作用,相反還藉機調戲並趁機制服了孫二孃,讓孫二孃“今日得這三頭行貨,倒有好兩日饅頭賣”的計劃徹底流產。
為幾頓酒肉,武松就被當地同樣期行霸市的小管營施恩收買,替施恩強行出頭,醉打蔣門神,幫助他人重新奪回快活林酒店,武松徹底淪為了黑社會的打手。
殺張都監等人,是報深仇大恨,武松的氣憤不難理解,殺人後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他覺得不解氣,於是又殺了幾個無辜的人,張都監家的那些丫鬟,馬院裡的後槽、院中尋著得那兩三個婦女等,只殺得刀都砍缺了口,方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
武松考慮了張青夫婦提供的建議,選擇二龍山作落腳點,既立足了江湖,又成功打造了個人品牌,日後上梁山泊,楊志調去成了馬軍八驃騎,武松則緊隨魯智深,成了步軍的第二大頭領。
二龍山,是個很好的平臺,因為它足夠大,馳名江湖,威震青州,沒有任何人敢小覷二龍山,以及二龍山的頭領魯智深、楊志、武松等人,所以,武松能在梁山泊排個好名次,除了自身實力是個打虎的牛人,二龍山的鍍金歲月,造就了武松顯赫的江湖地位,這是極為重要的原因。
如果沒有二龍山這座平臺作跳板,就很有可能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正是二龍山既發揮了自身才能,又打造了自身品牌,因此任何強大的團隊都不敢小看武松了。
武松,絕不是梁山泊武功最高者,但沒有人能忽視他神一般的江湖地位,武松打死大蟲,體現了超一流的功夫,但和他過招的,似乎功夫都不咋的,一刀砍殺的居多。
武松未曾有過馬戰記錄,基本上都是步戰,很多時候都是一刀砍了馬腿,馬上將領倒摔下來,又復一刀取了首級。
步軍將領對壘馬軍將領,且多次割了馬軍將領的首級,武松的戰力十分強悍,如同當下的特種兵,要麼不出手,出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很少有大戰多少回合的時候,所以武松的功夫絕不亞於楊志、魯智深等梁山泊一流戰將。
武松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但這個人物的優點在於,每遇險境和各種陷阱的時候,總是有能力自行解決,讓讀者感覺武松有能耐,普通百姓受欺負委屈不敢也沒能力做的事,都在武松的事蹟中體現出來了。
武松身上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鬥爭精神,儘管也被人利用,譬如替施恩強行出頭,重奪快活林酒店,但終究從殘酷的現實中,從迷失的自我中醒悟過來,一步步成熟,在現實的鬥爭中鍛練出不屈的反抗意識。
山東大漢武松,他的每一場戲都很精彩,讓讀者君感覺暢酣淋漓,其藝術形象歷經數百年時間,仍然為讀者所認同,說明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藝術形象,才能流芳百世。
-
14 # 驍勇34
武松!
綽號行者,小時候不懂事,聽水滸傳的時候只聽了幾句就再也沒忘掉過。對了,還有宋江,玉麒麟盧俊義,《野豬林》裡的林沖,鼓上蚤時遷,黑旋風李逵等幾個,不過,時常掛在嘴邊的還是武松,不光是我,想必大家都一樣。一部《武松》連續劇,曾一度紅遍大江南北。
不過,成年後,我對武松的看法有些改變,特別是看了新、舊版水滸傳後,認為這人不咋地,原因說不清楚,總覺得不知道他哪方面做得有些過分,也沒有讓人佩服的地方,拿今天來作比較,甚至可以說有點兒裝。
以下是他的檔案和一生的簡歷,請大夥共同探討一下的所做所為是否稱上一位英雄。
第一件事:三碗不過崗。
店主明確宣告:超過三碗不準上山,他喝了八碗,其實就是一個酒鬼,有佘帳嫌疑。完事後,並不是有膽識,而是打腫臉充胖子,怕丟面子而心存僥倖心理上山,並不是非要為民除害。(書中有表)
第二件:景陽崗打虎。
老虎!為了生存,在景陽崗上獨霸它的食物鏈,但從不侵撓民居。而陽穀縣的一些獵戶為了私利,卻奪走了它的口糧。它為己而戰,本無可厚非,可偏偏就冤死在武松之手,以至於至今山東、河北境內無一隻老虎。
第三件:認兄。
人家武大郎不過是認了個兄弟,可武松竟住進了武大的家裡不走。雖說兄弟情深,但吃過幾回嫂子做過的飯,還遲遲不回衙門,說明這心裡面一定有某種目的。
第四件:第一次受寵若驚。
潘金蓮第一次送上暖眯,武松雖力拒,但應勸其兄休妻。而他競離去並暗中察言觀色,這實在有些不地道(這給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埋下了伏筆,如果離了不就完事兒了)。
第五件:殺嫂。
既然殺意己決,何必撕開潘金蓮的胸襟再下刀(書中所表,有刪減)。不是殺有過,而是方式有些不齒。
第六件:醉打蔣門神。
完全是江湖意氣,生意場上,人家幹得不錯,可生生給打得滿地找牙。最終意思完全是為了報恩,這難道不是非欺行霸市?因為之前蔣與施有什麼恩怨武松並不知情,人家蔣門神憑啥不報仇?
弟七件:血濺鴛鴦樓。
血洗督監府可以,可把那個丫環也給抹了,滅門,這就是個兇惡之徒。
第八件:單臂擒方臘。
方臘乃真英雄,有什麼資格抓人家,不知道作者想表達武松什麼!其實,方臘是死在童貫之手。
第九:蜈蚣嶺。
老魯不出面,贏的機會不大,之前不詳細節,冤死了幾位老道和百姓。
幾方面綜合考慮,除了能亂打,亂殺也沒什麼業績,而且,殺掉的不少應該還有冤情,就像潘金蓮,別看這段故事挺豐滿,但新版《水滸傳》裡,觀眾還是替她惋惜的,一個死在封建婚姻裡的犧牲品……
不過,戲言歸戲言,武松脫拷拳還是不錯的,
武林奇才!
-
15 # 步武堂
武松在《水滸傳》裡可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號稱“武十回”。作者用了足足十回的篇幅來描寫刻畫武松,這還不算上梁山之後零星描寫武松的一些片段。
所以,在《水滸傳》裡面,武松是一個立體的完整的形象。作者對武松這個人物的喜愛不言而喻。
“閒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那武松,學拳到過少林寺,功夫到了八年上。當哩個當……”。小說之外的武松,也是膾炙人口。
應該說,在那個時代,武松就是一個典型的英雄形象。但儘管是作者如此喜愛武松,在筆下也是對這個具有典型底層人物特徵的“江湖好漢”很是客觀。並未一味地誇大和拔高。
武松是“江湖好漢”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有著非常鮮明的優點和缺點。也正因為如此,《水滸傳》裡面武松的形象才是豐滿的,有血有肉的。
對武松的評價,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因為武松本身就是一個“至簡至純”的人。這個方法就是“聽其言,觀其行”。
武松的第一次出場 是在柴大官人的莊園裡。
《水滸傳》這部小說有一個特點,很多重要的人物都是由另外一些人物“引入的”。
比如,從高俅開始引入王進,王進引入史進,史進引入魯智深,魯智深的故事展開之後,引入林沖,林沖引入柴進,進而引入楊志,楊志引入晁蓋一夥,晁蓋一夥引入宋江,雷橫,朱仝,然後宋江就在柴進的莊園“巧遇”或者“偶遇”武松。
武松到柴進府中,是因為他在家鄉惹了禍。不得不流浪江湖,聽說“小旋風”柴進柴大官人廣招江湖好漢,武松算是投奔柴進莊園混口飯吃。也是仗著柴進有“鐵卷丹書”在他那裡躲避官府緝拿。
武松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不是優點也不算缺點)就是自視很高,他是一個需要“高看一眼”才舒服的人。當然,他還有另外一面,就是也會“卑躬屈膝”。這是後話。
在柴進府中,總想得到“與眾不同的高看一眼”待遇的武松,漸漸的對柴進把他不當個人物而隨意應付深感不滿,他的不滿,不太敢或者說不好意思向柴進發洩,畢竟人家收留了他,每天肯定是有吃有喝的。所以他就把沒有得到“噓寒問暖”的不滿發洩到那些地位低下的莊客身上,這傢伙脾氣不好,經常打罵莊客撒氣,於是,武松在柴進的莊園裡,基本上到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地步了。
在見到宋江之前,武松已經在柴進莊上白吃白喝的住了快一年了。
宋江也是因為殺了人而逃到柴進府中躲避緝拿的。不過這個時候,宋江的江湖名聲比武松大多了!宋江到了柴進這裡,那就是座上賓。
但是,宋江在見到武松的時候,態度就截然不同,不但拉上他一同吃酒,還很細心的發現武松的衣服已經很不堪,馬上為武松置辦新衣服,儘管柴進花的銀子,但這個情義,武松是算在他的宋哥哥身上了。
這段描寫,是把一個脾氣暴,愛虛榮,好面子的武松刻畫的很清楚了。
離開柴進的莊園,武松就有了宋江這個結拜大哥。
武松接下來連續的幹了幾件“揚名立萬”的大事,這幾件大事奠定了“打虎武松”、“好漢武二郎”和“仗義武都頭”的高大光輝的形象,也充分表現出武松的膽大心細,快意恩仇,是非不分,血腥殘暴乃至任性胡為的性格特點。
景陽岡打虎,陽穀縣殺嫂,快活林報恩,獅子樓嗜血。這些就構成了武松的全方位形象和性格特點。
景陽岡打虎,武松是被自己的“大話”給逼到那個份上,但是武松的確是有這個底氣說這個大話。他還是生生的把老虎給打死了。
應了那句話:所有的一切,最終還是要看實力。
別人說,三碗不過崗,我武松就是要喝十八碗,還偏要過景陽岡——別人不行,我行。俗話說,酒壯慫人膽,酒也能壯英雄膽。
武松赤手空拳殺死吊額白睛猛虎,端的不是浪得虛名,膽大心細功夫強,絕無二人再稱得上。
在陽穀縣,武松得到了縣令的賞識,馬上任命他為陽穀縣的都頭。對於這個“體制內”的職位,武松實在是非常看中,“武都頭”是他最愛聽的稱呼,甚至超過“打虎武松”,因為打虎對於武松也就是一時興起,但能得到個一官半職,對於他這個生活在最底層的草民來講,能夠進入“體制內”,對他來講,算是“可遇不可求”。
所以,武松放下了面子和虛榮,誠心誠意的“納頭便拜”:那個把他帶到“體制內”的人,就是他的“再生父母”。
武松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至少在這個時候,武松還是有理想,有光宗耀祖的想法的——那個都頭,已經可以讓他“光宗耀祖”了。
俗話說,好事成雙。武松當了都頭,隨後便有了第二喜:他找到了他的哥哥。
假如武大郎不是那麼不堪,假如他的嫂子潘金蓮不是那麼嫵媚,假如武松不是那麼“高大英武”。武松的幸福生活應該是開始了——進入了體制內,找到了哥哥,嫂子也是挺體貼關懷——武松應該是心滿意足的。
但是,生活絕對不是能讓任何人有心滿意足的滿足,武松也一樣。
首先,他讓他的嫂子在心灰意懶的時候,好像又死灰復燃了。
武松是一個很正直,很正派的人,在道德上武松從未缺失過,在他嫂子面前也一樣。武松是水滸傳當中對待女性最正常最正經的人。
但是,他同時也是知不知道如何處理這個他想不明白的麻煩的人,對於嫂子的示愛,武松的表現正直並且視惡如仇。
動了心思的潘金蓮,就一發不可收拾。和西門慶苟且之後,廉恥就已經無足輕重,並且由毫無廉恥的變得喪心病狂。
武大郎就是一個犧牲品,潘金蓮在突破底線之後,武大郎就是一個絆腳石。
當武松得知兄長被害的真相的時候,他還是有一些幻想的——自己好歹是一個都頭,應該有能力讓害人者繩之以法。
但現實讓他知道,他這個都頭,什麼都不是。
但武松這個人的快意恩仇還是根深蒂固。他選擇了自己來進行“正義的審判”。西門慶和潘金蓮就被他正義的審判了——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然後武松的“好漢做事好漢當”的秉性就展現無遺——他選擇了自首。
這個時候的武松是讓人敬佩和讚賞的。也是武松形象的高峰。
在被髮配孟州牢城的時候,也是武松信心爆棚的時候。
在孟州牢城,武松展現的,是毫無底線的“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孟州牢城的小管營“金眼彪”施恩。其實就是一個無惡不做的黑社會,這一點,其實在武松聽了施恩父子控訴蔣門神搶了他們的快活林的過程的時候應該就已經聽出來了,但是這個時候武松的“不問是非,只談恩仇”的特點就顯露無遺。
施恩的行為對不對武松不關心,他只是清楚這個施恩父子對他是畢恭畢敬,恩惠有加,所以,武松就秉承著“士為知己者死”的原則,甘願為黑社會去出頭“黑吃黑”。
這事兒,要是碰上魯智深,就會先把施恩收拾完了再說。這就是武松和魯智深的本質差別,魯智深是一個“是非”觀念很深的人,而武松更看重的是“恩怨”。
武松在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很精彩,但不光彩。此時的武松,開始露出了他的本質。
在張都監找到武松並有意提拔他當個“親隨”的時候,武松的嘴臉就有一點難看了——他說的那些肉嘛的話就有一點掉價了——一個親隨就讓武松完全變得有“奴才相”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武松知道他的這一切都是張都監和蔣門神他們親自策劃的陷阱的時候,武松的“虛榮心”和他最看重的面子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這種屈辱,是武松絕對不能忍受的。為了被羞辱的面子,為了找回尊嚴,武松開啟了“屠殺的模式”。
這個屠殺模式,就已經是不是和有沒有必要無關了,武松算是“惱羞成怒”。
到了“血檢鴛鴦樓”的時候,武松就已經徹底放棄了幻想,他不再希望在主流社會有什麼一席之地,他知道實際上他從來也沒有過。
他寧願做一個惡魔。來發洩對那個羞辱他的社會的報復。
這是當今社會文明背景下需要極度警惕的“江湖恩怨”。
之後的武松,就沒什麼太多可以說的了。
一個樸實的,有情有義的,也是神勇無比的,但沒什麼是非曲直的,同時也是有超強自尊心,自尊到虛榮的,幻想出人頭地得到尊重的好漢武松。
他真的是一個封建社會“江湖好漢”的經典形象。
感謝《水滸傳》的作者。
-
16 # 晉唐風骨
《水滸傳》中很多好漢讓人印象深刻,他們武功高強,鋤強扶弱,快意恩仇。每個喜歡讀《水滸傳》的人心理都有一個自己喜歡的好漢。武松就是一直受很多讀者喜歡的好漢之一。武松景陽岡打虎,怒殺潘金蓮,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聚義二龍山等事蹟人們更是耳熟能詳,津津樂道。那麼除了在武松身上發生的精彩故事,究竟是什麼原因人們如此喜歡武松呢?
《水滸傳》中描寫,武松是山東清河縣人,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自幼習武,性格急俠好義,嫉惡如仇。景陽岡打虎名揚天下。後因怒防毒害兄長的潘金蓮和西門慶,被充軍發配至孟州。從而上演了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二龍山聚義等一系列精彩的故事。《水滸傳》關於武松的故事描寫是很精彩的,這是人們喜歡武松的原因之一,但人們真正喜歡武松並不止於事蹟和他高超的武藝,而是透過故事讓人們看到了一個英雄的一片赤誠,一片大義。景陽岡打虎,讓人看到了武松的高超武藝和英雄氣概;怒殺潘金蓮,獅子樓鬥殺西門慶,讓人看到了英雄武松的剛烈和愛憎分明;義助施恩,醉打蔣門神,讓人看到了英雄武松的知恩圖報和嫉惡如仇;梁山聚義,讓人看到了英雄武松的義無反顧;反對招安,六合寺圓寂,讓人看到了英雄武松的深明大義和英雄的無奈。
武松身上集合著許多英雄好漢的特徵,清朝著名文人金聖嘆評價武松為“天人”。民國著名文學家張恨水評價武松:在家能為孝子,在國能為良民,使讀書必為真儒,使學佛必為高僧,使做官必為純吏。嗟夫,奈之何,世不容此人,而驅之於水泊為盜也?故我之於武松,始則愛之,繼則敬之,終則昂首問天,浩然長嘆以惜之。我非英雄,然惜英雄誰不如我耶?可以說二人對武松評價極高,然而武松並不是金聖嘆所說的“天人”也不是張恨水所說的“完人”。武松是一個從普通人成長起來的英雄,他既有英雄的特徵也有普通人的性格缺憾。如他嗜酒如命,好酒後鬧事,景陽岡打虎正是酒後衝動,而不是真正想要為民除害。血濺鴛鴦樓,是非不分,濫殺無辜有損俠義之名。
但正是武松身上精彩的閃光點和性格缺陷的鮮明對比,才讓武松的形象有血有肉,更加的真實而立體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從內在到外表;從普通人到英雄的真實可信的武松。
-
17 # 不老松446
水滸傳只所以稱為四大古典之一,是因為這本書受人推崇,寫出許多有血有肉鮮龍活虎的英雄人物,推演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武松是這些人物中最是典型的一位。替兄報復亡命天涯;回鄉探兄景陽崗打虎;為兄報仇怒殺潘金蓮王婆子;獅子樓仇殺西門慶;飛雲浦計殺解差;十字坡初識孫二孃;血濺鴛鴦樓’以及單臂擒方臘,杭州塔出家…武松是窮苦出身,生來行俠仗義扶弱鋤強,好大抱不平。書中的武松,武藝高強,光明磊落,從不做苟且之事。武松酷愛杯中之物,酒助英雄膽,酒後做出驚天大事。作者對武松還是喜愛旳,平方臘雖丟失一臂仍擒了方臘。在杭州六合塔坐化而死也算善終。
-
18 # 暢讀讀後感
武松,我覺得他是水滸傳裡的人氣最高的了,金聖嘆評說他是天人。
武松的人氣高,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憋屈。
出場是在柴進家裡遇宋江,武松當時是烤著火拉瘧疾,因為被宋江嚇了一跳,抬手就要揍宋江,而且當時在柴進家避禍已經一年了,撅柴進那是一愣一愣的。
之後打虎,身體的力量、敏捷度,觀察力,高度注意力,爆發力,全是一流的。
再然後遇到哥哥,碰上潘金蓮,透過潘金蓮的眼睛,大家才知道,武松還是個帥哥,而且二十四五歲,正是顏值巔峰,一點不油膩。
後來為哥哥報仇,自己幾個小時就破案了,這智商也線上,殺西門慶、潘金蓮然後自首,說明他懂法,不是大字不識的粗人,而且當初武松跟嫂子說話的時候,也是很謙遜說自己粗魯,說明武松知道什麼是粗魯,他僅以自嘲,說明他對於禮貌對於體面有追求。
後來十字坡遇孫二孃,調戲了下婦女,還能辨別蒙汗藥。
再後來到了牢城,一點也不忿兒潛規則,愛誰誰,撅的人家還是一愣一愣的。
遇到施恩,被施恩小恩小惠收入麾下,快活林先調戲了下蔣門神媳婦,又醉打了蔣門神。
然後被張都監算計,屈打成招。
飛雲浦秒殺四公。
回鴛鴦樓大開殺戒,留下“殺人者打虎武松”幾個字。
縱觀武松的這些經歷,會發現,他最牛的地方就是不憋屈,特別是武松之前,已經寫了林沖,林沖是處處憋屈,武松是處處不憋屈,所以讀武松特別的痛快。我本人就非常喜歡武松。
但是武松到底年輕,特別是經歷了殺嫂以後,他對女性不是很尊重,動不動就要調戲或者戲弄戲弄,這一點不如魯智深。
還有就是武松對於就在體制內其實還是和林沖一樣抱有很長時間的幻想的。向張青自我介紹也是“都頭武松”,後來被張都監算計,武松可是一聽張都監要留著自己,就立馬下跪,感動的不行的。這一點也不如魯智深,魯智深從一開始跑路就對體制沒啥留戀和糾結的。而武松經歷過自己為哥哥報仇之後,還是選擇自首、發落、服刑、被賞識這條迴歸體制之路。本來這條路也沒啥,林沖也是想的這條路,包括朱仝、楊志也是想的這條路。沒想到武松倒黴就倒黴在被施恩的小恩小惠給算計了,捲入到了快活林的黑吃黑爭鬥之中了。
但是武松到底是武松,他的不憋屈的本性是不變的,他飛雲浦秒殺四公的經歷,能夠看出來他的心理素質特別過硬,機警,反應快,而且當機立斷,也就是一句臥槽泥馬的時間,就決定了回鴛鴦樓給自己報仇,這種不找事兒但也不怕事兒的態度特別的痛快。血濺鴛鴦樓之後,依然不怕事兒,留下大名,好讓這幫孫子看看得罪武松是個什麼下場,就光榮跑路了。
跑路的時候被張青的手下綁了,然後張青夫婦給了武松一個行者的身份,讓他投寶珠寺魯智深,從此武松就不在糾結了,以行者的身份走到後期,直到徵方臘之後,留在六合寺出家。
對了,方臘那裡,還有一個細節,武松的胳膊傷了,將斷不斷的,是武松自己徹底割了。他這個時候,已經很有佛性了,不糾結,不在乎。
在梁山的時候也是撅宋江一愣一愣的,武松始終不憋屈。
我比較在意的其實是武松醉打蔣門神一節,我覺得以他的智商不該輕易被施恩算計,捲入爭鬥。但再一想,其實這也說明武松本身就是快意恩仇,有恩就無所謂正義不正義,就跟隨,有仇就無所謂方法不方法,就報仇。就是這麼簡單直白。
梁山以後武松的戲份太少了,嘆嘆。當然還有魯智深也是戲份太少了。
這兩個人,魯智深從始至終不糾結成了正果。武松是糾結一下子就不糾結了成了僧。
-
19 # 月下清溪浣舊裟
武松這個人物形象在《水滸傳》中是一個特別突出的人物形象,無論是在小說原著,還是在各版相關影視劇中,武松這個人物形象的戲份都很重。要不然,蘭陵笑笑生也不會單獨圍繞西門慶,武松,潘金蓮等又寫出了一部《金瓶梅》。因此武松這個人物,也是同時出現在我國古代四大名著和四大奇書的之一的主要人物。
如何看待武松這個人物形象,瞭解一下他的相關故事就知道了。
一,景陽岡打虎。說明武松膽識過人,武功超群,景陽崗一戰成名,不僅造福當地百姓,而且也為自己揚名立萬。
二,武松拒嫂。說明武二郎是一個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武松父母早忘,由哥哥帶大,長兄如父。金蓮青春年少,見武偉岸陽剛,遂春心蕩漾。但武松心如止水,不為其所動。
三,鬥殺西門。武松鬥殺西門慶,手忍潘金蓮。看的出,武松是一個,有仇必報,快意恩仇的人。
四,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說明武松是一個樂於助人。鋤強扶弱,嫉惡如仇的人。
五,結拜宋江,說明武松也是一個重義氣性情中人。
六,反對招安,其實武松是反對招安的,他一方面討厭腐敗的北宋朝廷,魚肉百姓,昏庸無能,狗官當道。一方面,他十分同情受狗官迫害的林沖等人。當然他剛不願意再投奔朝廷,充當朝廷的爪牙,可憐他是一個,心懷正義,同情兄弟,嚮往自由的人。
七,單臂擒方臘,儘管武松不願意被招安,但是他還是以大局為重,服從了宋江的安排,在後來的戰鬥中都衝鋒陷陣,特別是單臂擒方臘,充分提現了他視死如歸的英雄性格。
八,出家六合寺。征戰方臘,得勝而歸之際,武松選擇了急流勇退,就在杭州出家,他明白鳥盡弓藏的道理。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見他是一個非常明智的人。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的明智。可見,武松能活到八十歲也是必然的。
總之。武松這個人物形象是非常鮮明,鮮活,有血有肉,恩怨分明,忠肝義膽,知榮辱,知進退,非常豐滿的人物形象。
-
20 # 義薄雲天蔣麻子
武松是水滸傳中知名度最高的英雄人物,綽號行者,上應天傷星。武松於柴進莊上出場,發生的故事有景陽岡打虎、巧拒潘金蓮、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落草二龍山等。武松的武力值較高,步戰能力首屈一指,而且智商、情商均相對較高,是作者塑造的一個較為完美的男性形象。武松的愛憎分明、打抱不平等性格特點,為大眾熟知並津津樂道,這裡就不再贅述,今天主要分析一下武松不為人知的性情轉變情況。
縱觀整部水滸,英雄人物眾多,但基本上性情固定,如吳用的智、魯智深的義,武松是唯一發生性情明顯轉變的英雄人物,主要體現在兩個階段。
一是遇宋江前後。
懵懂無知的武松來到柴進莊上躲避,經常醉酒打人,又因脾氣粗暴、不會做人而不受柴進待見,窘迫時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但是經過宋江的一番悉心調教後,武松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為人慷慨,而且極有智謀。他犒賞眾獵戶、智殺潘金蓮、狀告西門慶、智鬥孫二孃、醉打蔣門神等事,顯示出了高水準的周到、老成,堪稱智慧與力量完美結合的男神,與之前的武松形象大相徑庭。
可以說,宋江是武松的人生導師,讓武松從一個年少無知的愣頭青正式成長為一個智勇雙全的老江湖。
二是落草前後。
落草之前的武松,雖然被社會、官府逼迫大開殺戒,但對朝廷、招安仍抱有很大希望。武松曾對宋江說:“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再來尋訪哥哥。”這是水滸中第一次有人提出招安設想,出自高大上的武松。可見,武松原本是個堅定的招安派。
然而,宋江在菊花大會上寫下《滿江紅》一詞,因帶有招安字句,結果武松第一個跳出來極力反對:“今日也道招安,明日也道招安,冷了眾兄弟的心!”此時,武松成了梁山上最大的反招安派。落草讓武松對朝廷的黑暗、官府的腐敗有了更深認識,對民生疾苦有了切膚感知,因而從一個招安派成長為反招安派。
武松身上的性情轉變,在水滸乃至古典文學中相當罕見。這種創作手法的大膽嘗試,不僅讓武松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更具親和力、感染力,也讓武松的故事看上去更加真實可信、更接地氣。也許這就是小說中的英雄人物武松能夠流芳千古的真正奧秘。
回覆列表
若是按照原著的意思,作者是站在客觀立場描述草菅人命的江湖草莽,有明顯的讚揚之意,但估計是為了避免文字獄,後半部必須得受招安,因而總讓熱血沸騰的讀者不忍看下去。
武松這個角色是小說中著重描寫的一個,就單獨英雄描寫而言,他佔的篇幅是水泊梁山所有英雄中最多的一個。如果客觀評價,也要考慮處於什麼時代背景下來評價,這是文學作品的偉大之處,一概而論絕不可行。
一,仔細一想,武松是個危害社會治安的匹夫,或者說恐怖分子也不為過,空有一身武藝,為人處事看心情,閤眼的一起喝酒吃肉打團,不順眼的直接單殺,或者給別人來個團滅,沒有那麼多道理跟你逼逼。例子很多,第一次和宋江見面的時候,在柴大官人府上差點打了宋江,就因為宋江不小心踏翻了他的火盆,要是這個人不是宋江估計要被血虐一番;又比如景陽岡,別人都說三碗不過崗,非得充個好漢連喝十八碗還非要作死,後來雖然僥倖打死了老虎,但這行為如果放在現在來說那不知道要判多少年,首先是酗酒鬧事,如果他真被老虎吃了那賣酒的小二豈不跟著吃官司?半夜三更不睡覺非要作死還打死國家級保護動物那不得判刑?再比如到了孫二孃的黑店裡,明明看到包子裡有人肉,還發現了那是人肉的陰毛,但他不報官也不為民除害,反而跟這草菅人命的黑店夫妻做起了好朋友,只是因為他欣賞張青孫二孃敢於殺人越貨的膽識......所以不難看出,武松本身就一身戾氣,大俠兒子他當不起。當然,他也有俠義的一面,比如醉打蔣門神,這一面在此不表,大家都知道。
二、有自己的政治觀,但沒有政治覺悟,這說起來像個矛盾,但他就是這樣一個矛盾體,因為他缺乏權謀手段,也沒意識到權謀的重要性。比如上梁山之後他們二龍山那一派明顯跟宋江吳用花榮等不是一路人,更不用說盧俊義關勝呼延灼等名門望族,尤其體現在招安之後但他選擇與魯智深穿僧袍表示反對宋江的政治主張,但嘴上不說身體也不行動,要知道那時候他只是個假和尚,不像魯智深真出過家,直到最後手都被打斷了,這才萬念俱灰出了家,心裡早已看不起宋江吳用等人但從來不表示,這也說明他其實還有色厲內荏的一面。
三、三觀不正。這點最好理解,看看他殺人的手段就知道了。就算西門慶潘金蓮跟他不共戴天,但他殺人手段也過於殘忍,這他孃的叫分屍啊,還好他沒像李逵一樣吃人肉。按理說,大家都是窮人,受了惡霸的欺負應該同仇敵愾,但他怎麼做的?以草菅人命的孫二孃夫婦過命,在跑道二龍山打家劫舍,至於他有沒有跟孫二孃合夥肢解過路人做人肉包子作者沒寫,但不難看出,他應該有參與,或直接或間接,要知道孫二孃他們殺人可不管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只要你是個人,進了他們店就是被剁成肉餡的命,但武松並未覺得孫二孃他們有什麼過錯,這......再說到了二龍山做了土匪,碰到過路的人就搶,也不管搶的是否是不義之財,這有違俠義吧?所謂盜亦有道,但在他身上似乎沒有看到體現。所以說他是非不分,三觀不正或者沒有三觀。
就此三點,評價武松這個人譭譽參半足以。(關於武松熱血、豪爽、俠義的一面在此不彼多說,看過書或者電視的人都知道)。個人觀點,不喜勿噴,當今社會武松的性情及三觀不適合這個社會,特別是一言不合就斗酒,一言不合就成了人頭狗的行為,應引以為戒,凡事還是要講道理才是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