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菡菡快長大

    如果有人當面嚴厲的批評我的孩子,我一定會請他立刻停止。

    如果真的是我的孩子錯了,請和我這個家長說。我的孩子我會來教育他,請不要當著孩子和我的面嚴厲的批評他。我教育孩子也只會在家裡,不會在公共場合,因為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

    如果不是我的孩子的錯,搞清楚原委,我會要求對方向我的孩子道歉。

    曾經看過一個人的的經歷,他非常的感謝父母在自己無助的時候站在身邊支援他。這個年輕人上小學的時候語文成績並不是很好,尤其是作文總是寫不好。老師叫來了家長,家長就提出要不要給孩子上個語文輔導班?結果招來了老師帶有羞辱性質的惡毒刻薄的話語,當即孩子媽媽帶著這個人出了老師辦公室,留下孩子父親和老師理論。

    在辦公室不遠的地方,孩子可以聽到自己父親和老師爭執的聲音,家長要老師尊重孩子,他並不是不可救藥的學生!

    孩子媽媽也一直安慰自己的小孩,告訴他會請輔導老師來幫他提升語文,教他怎麼寫好作文。這個小孩永遠記得在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爸媽對自己的支援。

    我的小孩子做錯了,請告訴我,我會教育好她。其他人請保持界限,不要在我的孩子面前指手畫腳。

  • 2 # armigirl

    我是一名老師,以前遭遇的一件事情,真的讓我困惑了一段時間,現在說出來,大家說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我辦公室在二樓,教室在三樓。預備鈴一響,我快步走向教室。在三樓的拐角處,迎面被一個極速跑向衛生間(在樓梯拐角處)大個子男孩撞了,他的牙齒狠狠撞向我的額頭,當時我眼冒金星、猛地暈了下。男孩子速度慢下來回頭看了下,又繼續往前跑,我摁著額頭喊那個同學你過來,旁邊幾位同學把他攔下來。

    接下來的事情讓我傻眼了,這孩子跑過來面無表情說“對不起!我說對不起可以了吧?”。說完來不及我反應過來,他準備走。我攔住他,只問了一句“你怎麼這態度?”,他就接著說“我都道歉了,你還要我怎麼樣?”。然後他又轉過身走了。此時我也轉身暈暈沉沉的趕緊進教室,前排一位女生一看見我就說,老師你額頭怎麼出血了?我手摸了下一看,確實有血。我堅持著上完課,回到辦公室,額頭已腫的老高。

    其實那個孩子是我帶的另一個班的學生。接下來幾天我都在思考,這個孩子為什麼當時是那種態度?我是當事人更是其老師,該怎樣做更合適呢?

    後來在一次給他們班上課時,我終於就這件事公開說了(沒點名、沒說是哪個班的)。我告訴這個班的孩子們:一課間樓道注意安全,別太快速跑;二、上廁所要及時別憋到預備鈴響了,佔用上課時間去。還問了孩子們如果是你們自己不小心撞到了老師,會怎麼做更合適?這件事到此我才覺得我盡到了一名教師的責任。

    過了幾個月再一次監考中,我卷子發到這個孩子跟前時,我聽見了他忐忑的小聲對我說:“老師對不起!”。看著他的眼睛,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開心的笑了。

    所以我的觀點,當面批評的孩子可以,但方式很重要。

  • 3 # 寶寶快長

    以下的回答是基於我家這個5歲小朋友的,可能其他大年齡段孩子的家長不適用

    首先,我會離開

    我認為一個幼兒園甚至更小年齡的小朋友的所作所為沒有什麼是需要嚴厲批評的。他們能做什麼呢?大不了就是相互拉扯,或者搶玩具啥的,他們的行為基本都是基於欠缺正確情緒表達能力或者社交溝通能力造成的。難道一個大人需要為了這種事情去嚴厲譴責別人的孩子嗎?

    我選擇離開,是因為我的職業敏感性(我是心理諮詢師),我會覺得這個家長:

    - 情緒管理能力非常差,當時肯定處於暴怒的狀態,這種情況我是沒法跟他去理論的;

    - 有易激惹的人格特點,也不夠寬容,甚至有可能比較偏執,所以去理論也是沒用的,告訴他不能這麼對孩子、要尊重孩子也是沒有用的,相反可能有過激行為;

    - 把我的孩子當出氣筒了可能,也許我的介入會讓他更加生氣;

    - 在家裡實行的教育理念也能不是罵就是打要麼講道理,或者特別特別偏袒自家的孩子,這樣的話,跟我的育兒理念就不在一個頻道里,對牛彈琴,勝算幾何?

    有以上這些特點的人,大白話來說就是沒法跟他講道理的人,而且可能他會有過激行為。所以我會選擇拉著孩子就走,避免潛在危險。

    因為我相信孩子嚇壞了,而且我不喜歡讓孩子在別人面前跟我講他做了什麼,或者當面不情願地去跟別人道歉,看起來好像是在坦白自己的罪行一樣,我喜歡在沒有人的時候,用安全接納的氛圍和孩子回顧剛才發生的種種。

    我會先共情他:剛才那個叔叔/阿姨這麼說你,你一定嚇壞了吧。

    我會啟發他去表達:能告訴媽媽剛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我會傳遞我的愛,給孩子一個擁抱,然後告訴他:無論發生了什麼,媽媽都愛你。

    我會告訴他:無論你做了什麼,剛才那個叔叔/阿姨這麼對你都是不對的,這樣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是傷害別人的行為。

    我會引導他:下次再發生這樣的事,如果媽媽沒看見,那你一定要回來告訴我。

    哪有不犯錯的孩子,哪有不犯錯的人!

  • 4 # 招福達摩

    1.看現場

    比如孩子間打鬧現場無法判斷,對方家長嚴厲批評我的孩子,我會不理會對方,蹲下來抱抱孩子,問清楚情況,也可以問問對方的小朋友發生了什麼。如果是我孩子的錯,我會示範請我的孩子道歉,或者幫他道歉,回家再溝通。

    2、看孩子

    比如孩子小,是無意識行為的,拒絕對方給孩子貼標籤。比如,不是打人,是想跟小朋友示好。

    大點孩子,即便是自己的錯,面對大人的嚴厲批評肯定特別害怕,緊張,擔心,然後可能哭等。作為媽媽第一時間要給予孩子心理支援,解決孩子情緒,安撫好孩子,再引導孩子認識事情對錯,對了不必得理不饒人,錯了也不必小題大做只就事論事,再陪同孩子一起處理後果。

    2、看家長

    如果是可以好好溝通的家長,理解他一副受害者者的心情,再聊聊怎麼化解孩子的矛盾。

    如果是一看就是不依不饒的家長。道歉有用就道歉,不行就抱著孩子趕快離開現場。我的原則是不用自己的孩子去挑戰一些滿是戾氣人的底線。

    感謝閱讀,請關注下我,會再接再厲的。

  • 5 # w布穀鳥w

    我見到一個媽媽,她的孩子滑板車撞到我了,我沒有在意,因為那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這位媽媽對著孩子說:你碰到別人了,你應該怎樣說呢?孩子小也沒吭聲。結果這個媽媽拉著孩子大搖大擺就走了。

    其實這個媽媽是以他孩子碰到我這個事,來現場教育自己孩子,內心並沒有對我真正的表示歉意!我成了她的教材了。你作為一個當媽的,你教孩子道歉,孩子不懂事不敢很陌生人開口,你是媽媽你是不是應該替孩子說一句:不好意思碰到你了!

    這位媽媽,教育孩子不是言傳,而是身教!你自己都沒表示歉意,你讓孩子怎麼學習!

    還有個媽媽她孩子看我孩子吃零食,站在我孩子邊上不走,我就拿了一小包一包沒有開封的給了孩子,她媽媽看見了,就對孩子說:你羞不羞?然後啥也沒說就走了!給完我就後悔了萬一人家覺得我的吃的不安全有問題怎麼辦呢?但是在小區裡大家都帶著孩子玩。換做是我我首先讓孩子謝謝阿姨,孩子說完,我再表示謝意!

  • 6 # 九尾娘育兒筆記

    家長永遠應該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因為你是他的堅強後盾。

    記得《墊底辣妹》裡面有一個情節,小女生因為不舉報好友被老師請家長,女生的媽媽來了,說,我的女兒不說出別人一定有她的原因。老師開始發飆,責備女生和家長。這位看上去柔弱的媽媽對老師嚴厲地說,她沒有做錯任何事,我無條件支援她,她保護朋友是重義氣。老師的態度反而是問題,如果繼續這樣逼迫我女兒,我會告到校長那裡。

    任何時候,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無條件支援他,都是最正確的親子關係。

    因為電影中這位媽媽的支援和信任,她的女兒最後奮發圖強,自發的學習考取了優秀的大學,而且完全自願。

    保護孩子的自尊,保持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是比什麼事情都重要的。

  • 7 # 好好長大

    先說一個我自己小時候的事,上小學5年級時,學校外面修馬路,不知道哪個調皮的男同學鞋底踩了瀝青,又踩了好幾個同學的座位,於是好幾個同學沒注意坐到了瀝青,然後告老師。

    老師大怒讓肇事同學站出來,沒人出來,老師就讓同學們每人寫一個小紙條,交上來。很多同學都寫了,紙條收到我所在的一排座位時,一個男同學說寫不出來沒看到誰玩瀝青了,老師更怒,一巴掌拍在這個男同學後背上。

    快收我的紙條了,我當時的心理活動之複雜就別提了,我也沒看到隨便寫一個壞小子得名字會冤枉人家,不寫老師又怒成這樣,最後我咬著牙說我也沒看到,老師的怒火又升了一級.後來我知道了老師的想法,就是你們這些孩子看到了明明不說,小小孩子怎麼這麼有心機?

    於是我一個學習成績突出的女同學被老師怒吼到教室外罰站。我後面的同學們因此不敢說沒看見胡亂寫上了班級調皮的同學的名字。

    老師之武斷現在都讓我鄙視,也從此我明白了老師也不是全對的。我媽媽知道了此事專門因這個事情找到老師,最後老師跟我道歉,我很感激媽媽的信任,她不是護自己的孩子,而是客觀的處理此事,並維護我的尊嚴,並且堅定了我誠實最重要的信念。現在我真覺得我小時候竟然做到了威武不能屈,哈哈。

    如果有人嚴厲的批評我的孩子,不管當不當我的面,我都要先理清事實,對孩子錯的部分批評教育,對孩子被誤會的部分理解並安慰,不管是批評還是安慰,都抱著尊重平等的態度,跟孩子站在一起經歷成長的陣痛。而這個嚴厲批評我的孩子的人,我會請他尊重我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

  • 8 # 明天的明天163400695

    我是一個八歲孩子的家長,剛見證了一場老師嚴厲批准我兒子的場景。兒子性格比較軟弱,但在學校總是和調皮的孩子一起玩耍,上課時少不了受影響,而且上課總走神,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從一年級開始老師就把學習不好,自制力差的孩子往最後一排調,到現在已經固定了,我孩子一直是最後一排。上個月因為坐位的問題和班主任微信溝通,但這讓班主任認為我沒事找事,不尊重她們,我向她道歉了,這件事應該結束了。上週老師上公開課,我兒子上課不認真聽講,疊飛機又被老師叫家長了。我去時已經有兩位家長在那裡聽老師的訓斥。輪到我了,老師就控訴孩子的錯誤,兒子站在旁邊不敢說話,被罵的臉紅脖子粗,我也認為孩子錯了,但看他那麼不知所措,那麼可憐,我還是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孩子出去了,老師說:你說你的孩子還要調到哪裡去?到哪都一樣,要不換個環境!我們班就是你們這些孩子帶壞了,把他們清除出去,我們班好的很!我一聽炸了!但還是很理智的說:老師,我不同意的的說法,你所說的換個環境是什麼意思?我們都是母親,你感覺說這句話合適嗎?她馬上說:我的意思是你的孩子可能不適合我這,那肯定有適合他的土壤可以讓他生長的更好。我馬上說:那你給我找個適合的土壤我們去,九年義務教育這才剛二年級,你讓我去哪???因為教室還有其他家長,孩子和老師亂糟糟的,她可能也感覺沒法溝通了就先走了! 回到家我也狠狠地批評了孩子,讓他認識到錯誤並給他講了老師批評他的原因。但隻字未提和老師的爭吵!我很擔心這樣的老師以後會不會給孩子穿小鞋。我想說的是,現在還是有很多老師的教育方式真的太粗暴,而且和家長的溝通中也不理智;難道越是好學校越是這樣嗎?

  • 9 # 艾菲趣玩親子英語

    我覺得如果不是學校老師的話,其他人(不管是不是親戚)都沒有權利批評我的孩子。道理很簡單,在一個企業裡面,如果一個部門的工作人員犯了錯,其他部門的人是應該直接嚴厲批評,還是應該跟這個人的上司反映,由他的上司來解決?

    一個部門的人歸一個部門的領導管,其他部門的人(如果是平級,無權指責別人什麼;如果是另一個部門的領導,如果他是拎得清的人,也應該知道輪不到他來說三道四的)只能夠反映,但是不應該自己親自上去說什麼。你在什麼位置以什麼身份來說別人呢?

    同理,別人的孩子(學校老師除外,因為是家長委託老師來代為教育)從小沒吃你家的飯,沒喝你家的水,沒要你花一分錢,沒讓你換過尿布,輪得到你來說三道四嗎?

    如果有的熊孩子真的很過分,我覺得你可以稍微禮貌溫和地制止,然後告訴他的父母,而沒有必要嚴厲批評(更何況現在有些家長很護短,我覺得直接嚴厲批評會引發大人間的衝突,甚至是打鬥)。

    反正在我們家,從小我爸媽都是隻說我,從來不會說我的表/堂兄弟姐妹,他們也不喜歡他們的兄弟姐妹來教育我(也沒有人這麼做)。各人的孩各個人管教,因為他們的父母都健在,輪不到他人插手。

    我現在有了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基本在外面,就算有的小朋友很過分,我基本也不會批評他們,頂多制止一些不當的行為就算了。但是現在有些家長真的是吃不了虧,小孩子之間的正常瘋鬧硬是要上升到人品的高度,非要他的孩子還回來或者怎麼樣。

    我家的孩子打過別人,我也是能接受別人打他。小孩子,尤其是男孩,互相之間不打鬧有可能嗎?我覺得大人心態要放寬一點。誰家不是一個?誰家不是寶貝?過度保護,除了讓你的孩子無能喪失自己協調溝通的能力以外,我看不出來還有什麼好處。

    另外,只能吃虧不能佔便宜的行為長期在孩子面前示範,不知道是想教他學會什麼呢?人的一生很長,人品很重要。畢竟你不可能一輩子跟在後面幫他出頭吧?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觀點。

  • 10 # 周公子的家常裡短

    有一天,我去接孩子回來的路上,有個小朋友大聲喊,老師說,小石頭是“小偷”,我感覺很詫異。孩子哭著告訴我,她把已經交給組長的卷子悄悄地拿回來改了,她想起來一道題做錯了。我才放下心來。

    之後,又有小孩子用“小偷”稱呼孩子。我去找老師溝通,溝通的結果很不好。老師當著我的面,嚴厲批評孩子。但是,我沒有心情和情緒再繼續溝通。回家後,我告訴孩子,第一,這件事馬上就會過去。很快他們就會忘記這件事情。第二,你違反了考試規則,這是你的錯誤。第三,媽媽絕對相信你是很好的孩子,你只是想考個高分。媽媽特別欣賞你,別人在攻擊你的時候,你自己一個人讀書的姿態。

    然後,我給孩子寫了一封信,大聲給她朗讀了。因為,這個世界上,只要親人永遠愛你相信你,一切坎都是路。

    親愛的孩子:

    在某一天回家,你告訴我有老師說你是“小偷”,媽媽明確告訴你,第一你不是,第二,經過媽媽事後瞭解,老師的用詞是“偷拿”,意思是“偷偷地拿”。為了若干年後你記得這個教訓,媽媽覺得有必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出來。

    在數學考試的時候,組長已經收了試卷,而你突然想到某個題目自己做錯了,擅自拿回來去改正。作為學生來說,你的錯誤確實比較嚴重,這個交上去再拿回來的行為本身就是不誠實的。也許,你根本就不曾意識到這個事情對於一個學生的嚴重程度。所以,老師當眾批評你“偷拿”,媽媽沒有異議。但是,就是這個用詞,在經過轉換後,成為“偷”。

    後果很嚴重。

    所以,孩子,你必須承擔這個結果的一部分。雖然,你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性質多惡劣的錯誤。但是,錯了終究就是錯了。它,確確實實的是一個錯誤。

    在小課桌教室裡,幾個小朋友聯合起來,打著老師的名號,喊你“小偷”,你特別傷心,一個人坐在角落裡,既不辯駁也不吭聲,你就那麼一個人坐著,捧著一本書,度過了那個時間段。聽起來很傷感,也很心痛。當我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其實媽媽的眼睛是溼的。

    但是,雖然痛,卻也足夠清醒。這個世界上,你所犯的錯誤,作為爸爸媽媽,我們會包容你且幫助你改正,沒有任何理由。僅僅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

    但是,你必須得明白,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包容你並且因為你是一個孩子,而去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你,僅僅是我們的孩子。如果別人把你當作孩子,那是他人的情懷和修養,我們不必強求。所以,你不僅得深刻地記住,這件事情所給你帶來的傷害。並且,在今後的生活裡,這件事情痛徹心扉地給你上了“規則”一課。

    不過,你要記住傷害的不僅僅是你。如果說,有一個人比你更難過,心痛、輾轉反側,那就是我。

    記得,孩子。

    我很欣賞你在別人圍攻你的時候,雖然一言不發但是能夠拿起書去閱讀的心境。畢竟,這個世界,有些傷害是猝不及防的,我們唯有做的就是就是讓自己強大。

    記得,爸爸媽媽永遠愛你!相信你!

    我大聲地把這封信讀完後,孩子說,媽媽,我也愛你。這就夠了,果然,這件事很快就過去了。

  • 11 # 網者歸來

    如果有人當面嚴厲批評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該道歉道歉,該賠償賠償,這是一個人的基本教養。同時,我的以身作則也會讓孩子學會處理矛盾的方法。

    至於孩子的心理問題,我會告訴他這樣做的理由,告訴他要承擔責任。盲目的保護孩子並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理,所謂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會讓孩子更自信,更具想象力,也要看情況,看場合。我看有些答題者說出來的觀點可謂是對孩子極盡保護,不許別人批評自己的孩子,‘我自己的孩子我自己教’;這樣的保護顯然是不對的,這樣教出來的孩子往往會更無法無天,除了父母,任何人他都可以不怕,甚至不尊重任何人。

    所謂自信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這源於成就感;所謂自尊是尊重自己的信仰,明辨是非,而非‘面子’,錯誤的觀念培養出的只能是自大且虛榮的人,而非一個自信、自強的人。

    我相信一個正常人是不會無緣無故去批評我的孩子的,除非對方有病,或者是個變態,再者,是個腦殘?對於這樣的人遠離就好,跟他們計較只會降低自己的智商;不講理的人是講不通道理的,暴力不會是我的選擇,我不會因為這種人讓自己惹上麻煩,從而使我的家庭生活受到影響,或者我還可以報警。

    最後再說一點,孩子會被人批評是父母的教育缺失,被人當著自己面批評更是做父母的失責。作為父母,跟孩子一起出去的時候請放下手機,盡到一個監護人和教導者的責任,糾正孩子的行為習慣。每個小孩都會犯錯,但是父母的監督和教導,可以讓錯誤減少,並減輕損失;別人也不會真的跟一個小孩子計較,相應的,別人計較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的態度。

  • 12 # 喬媽愛自由

    如果有人當面嚴厲的批評我的孩子,我會堅定的選擇相信和支援孩子。首先,我的孩子,我自己非常瞭解,我知道他是一個善良、純真的孩子,我相信他不會故意做什麼壞事,即使做錯了什麼,也是無心的,不是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能掌控的,這樣的錯,不是他本身的錯。因此,在情感上,我無條件支援他。

    面對別人的嚴厲批評,我會替孩子承擔責任,儘量真誠、理智的和別人溝通,瞭解事情的真相。如果不是我們的錯,我會據理力爭,表明我的立場,如果真是我們的錯,誠懇的道歉,但不會指責孩子、更不會和其他人一起來批評孩子。

    我會在孩子面前淡化這件事情,不是他的錯,一開始我已經向他表達了信任和支援,是他的錯,我相信他心裡也是清楚的,他一定也會為他的錯而內疚後悔,也知道以後該怎麼做。

    孩子,是可以被允許犯錯的,只有在錯中才能學會成長。

    我們平時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聊天,一起經歷生活,就是在潛移默化的教給他辨認是非對錯的能力,真的事件發生之後,反而不需要說教太多,點到為止,相信孩子自己的辨認能力。

  • 13 # 芹澤媽媽

    為人父母,第一反應肯定是護犢心切,衝動是魔鬼!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冷靜,不妨先問下具體原因,

    我的同事小劉,今天抱怨說,昨天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有個外地來的婆婆居然嚴厲的批評孩子,她都說自己是孩子的媽媽了,那個婆婆還在用聽不懂的方言大聲的說孩子,氣的她直接對著那個婆婆破口大罵,最後那個婆婆含著眼淚走了。我問小劉,你問孩子原因了嗎?小劉愣住了!

    小劉的這種做法就是不對的,必須在瞭解事情經過之後做出判斷,不是出於動物本能的保護孩子!是孩子的錯,先向別人道歉,再委婉的批評孩子;是別人的錯,馬上制止別人的批評,可以包容犯錯的人不道歉,世界那麼大,總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像我們一樣心地善良寬厚無私!但絕不接受無不理由的批評!同時也要教孩子,我們需要有一顆包容寬容的心,但面對無端的傷害,我們必須予以反擊!

  • 14 # 不停奔跑的虎媽

    我無法容忍自己的孩子被外人嚴厲批評,即使是他做錯了,也請找我們做父母的理論。因為對弱小的孩子而言,那不是批評,那絕對是一種被欺凌的感受。如果你堅持要這樣粗暴地對待我的孩子,那我只能回擊你,甚至不惜與你武力相向。讓你也知道什麼是被欺凌的感受,好讓你記住,不可以這樣對待孩子,以保護其他更多幼小的心靈。

    曾經親身經歷這樣的事情。旅遊途中,孩子們玩得太開心了,他們歡樂地在車上大笑著,結果竟然遭致前排男乘客的訓斥,嫌棄他們太大聲,孩子們當場被嚇得不敢出聲了。看著孩子們無助的表情,我這個做媽的當然得挺身而出。我告訴對方,你有話可以好好說,但是不可以這樣吼小朋友。可不講理的人實在是哪兒哪兒都有,對方不僅態度及其惡劣,還嘴裡不乾不淨得連我一起罵 。真的言多無義了,就讓你嚐嚐老孃的鐵拳吧,畢竟咱的拳擊也不是白練的 。雖然當著小朋友的面真的不應該打人,但是有時候也得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什麼叫媽媽的保護。事後我告訴兒子,打架這件事情不管怎麼說都是要極力避免的。我們不輕易動手打人,但是必須懂得保護自己不受欺負,一旦到了不得不武力解決當下問題的時刻,那你想好了,只能贏,不能輸!

    這段是後來新增,鑑於很多人的評論。首先,謝謝大家拍磚。再者,就大家批評的父母不作為這點,還原一下當時實際情況。旅遊車上孩子和我們分開幾排坐。車子才剛出發,就聽到他們笑得很大聲,是準備過去叫他們注意點,不可以這樣大聲喧譁打擾到別人的。可還沒來得及趕過去,前面的男乘客就開始訓斥他們。說訓斥其實是描述不當了,對方就像吃了炸藥一樣,站在座位上,居高臨下衝著他們猛喊。我走過去叫他好好說,他就什麼傻X的一連串兒地罵,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交流。試問這種情況下,我是要裝優雅,繼續給孩子講大道理呢,還是更應該制止這種不堪入耳的聲音呢?當時的我選擇了後者。我就想問,到底是他的辱罵更騷擾人,還是孩子的大笑聲呢?看到各位正直的回覆,我真的期望當時各位都在車上就好了,事態也不會升級到動手,因為當時一車的人聽任男乘客對著我們飈髒話,沒人敢站起來至少勸勸他冷靜點。誰不想有話好好說呢?實屬無奈,只能以粗爆的方式解決。最後,想告訴大家,打回去更需要勇氣,比您在這裡唱高調艱難多了。

  • 15 #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不同年齡的孩子具備不同的心理狀態,父母的做法也需要有所不同。

    七歲以前,是奠定孩子對世界基本信任感的關鍵時期。

    在這一階段,來自於外界的嚴厲打擊有可能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創傷,如果創傷慢慢累積沉澱,就有可能漸漸給孩子的內心世界蒙上陰影。

    所以在這一階段,我會特別注意保護孩子並給予他良好的示範。

    如果這時有人當面嚴厲批評我的孩子,我會首先在身體上擺出保護他的姿態,比如攬住他,或者直接把他抱起來,與對方平視。

    然後我會根據對方是否在理而選擇沉靜對答或據理力爭,並在過後對孩子進行安撫,告訴他說對方的嚴厲不是因為他不好或者犯了什麼大錯,而是對方的性格。

    七歲到十四歲(青春期前),如果之前有良好的保護與示範,那麼這一階段孩子應該已經有了自己處理這類情況的基本能力,這時作為父母就不需要太過積極主動地插手,而是作為一個站在一旁緊密觀察的備用保護人。

    雖然這時孩子已經大了一些,但面對強勢、兇惡的成人,內心還是會有本能的恐懼與無力感。

    我們作為父母,一旦注意到孩子心生懼意,不知該如何處理時,最好就要不落痕跡地上前幫助他,給他支援和力量,並在事後主動與他探討處理問題的良好方式,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與人相處的技巧。

    十四歲(青春期之後),這時孩子已經掌握了相當程度的社交技巧,而且青春期的躁動與敏感已經佔據主導,這時父母更要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默默地觀察孩子,絕不要輕易給他下結論,提建議,而是要有意識地忍耐,讓孩子自己去嘗試、體驗,這樣他才會逐漸確認自主自力的感覺。

    我們只要在孩子主動請求幫助時施以援手即可。

    父母之愛,就是一場努力付出後得體退出的深情演出。

  • 16 # My涯堂

    作為一個正面管教的踐行者,我奉行的是“不懲罰、不獎勵、不說教”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錯誤行為。如果有人批評我的孩子,我首先要做的是:

    站在孩子的立場,維護自己的孩子!

    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誤,不管是什麼原因,他都要知道:父母是愛他的!不管發生了什麼事,父母都是他堅定的後盾,是他可以暢所欲言的朋友,是他可以依賴和信任的長輩。即使他錯了,父母會就事論事的溝通,同時也會維護自己的尊嚴。

    所以,如果有人批評我的孩子,我會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溝通、辯護、緩和矛盾,甚至有必要的話,帶自己的孩子果斷離開。

    其次,用尊重的方式教會孩子處事

    批評孩子的人,是相信這種懲罰是管用的,希望用批評的方式讓孩子“長些記性”,這種方式,實際上只是為這些大人自己的憤怒和沮喪提供釋放的途徑,他們相信的是:“孩子只有經受痛苦才會吸取教訓”。

    如果這些批評者能夠退後兩步,客觀的看待這件事,就會發現,這種懲罰一點用處也沒有,也許會好兩天,但是之後又會“原形畢露”。記得常有媽媽這樣說孩子:“我都和你說了800遍了,你怎麼就記不住呢?”我相信,這種方式,即使801遍,也不會記住的。

    管教要想有效,就需要理性和愛,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某個行為很生氣,但是不代表你要懲罰他。不管孩子多大,我們都要學會尊重孩子。孩子會發現,父母雖然沒有懲罰他們,但是也沒有對他的某些錯誤行為置之不理,父母在保持平靜、友善和尊重的前提下,教會他如何用更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

    記住,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是一輩子的能力,而不是一時的情緒發洩。

  • 17 # 王麗霞

    這個第一要看孩子多大了。小孩子,或者還沒有能力應付這種局面的孩子,我會站在孩子一邊,陪伴他,並維護孩子的利益;若感覺孩子各方面已足以應對,我會交由他自己處理。

    第二,要看批評者是誰。如果屬於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事情,批評者也是孩子,那我會置身事外;如果批評者是成人,那麼在力量不對等的情形下,我會介入,站在自己孩子一邊。

    第三,要看孩子在這件事中有沒有責任。如果有責任,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我會替孩子承擔責任,承認自己疏於教育,導致孩子不正確的行為,接受對方的批評,並請求原諒;如果孩子沒有責任,則有理有據,勇於維護孩子的權益。

    這樣的問題並不難解決。難的是,家長的面子,對孩子的擔心,或者對孩子的不認可牽扯到其中,讓事情變複雜了。一味地想要用委曲求全換取和氣是不可取的,不講道理胡攪蠻纏也是不可取的;把大人的脾氣發在孩子身上是不可取的,將孩子的事擴大成為家長的事兒也是不可取的。

    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與做法,不應成為干擾其他人做出自己選擇的因素。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處事方式,併為其承擔相應的結果,在對結果的承擔中學習正確的行為方式。

  • 18 # 妞媽育兒記

    過去人常說“人前教子,背後說妻”。意思是要給妻子留足面子,而小孩子,正是學規矩的時候,給他教訓,自然他就記住了,下次就不會再犯了。但現在的教育理念是給孩子也要有足夠的尊重,只有你給了他尊重,他才可以做到自尊,對於犯了錯誤的孩子也要讓他感覺到尊重的接受批評意見。所以,能夠提出這樣問題的父母,我猜想也是遵從這樣的理念,努力想要給孩子營造一種信任尊重的環境。

    但問題是,我們做家長的可以努力這樣做。我們所處的環境卻是我們無法主宰的。別人當你面批評孩子,不外三種情況:一、孩子的老師不客氣的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二、自己的父母語重心長的警告你,孩子這樣的情況再不管就晚了;三、不相干的陌生人因為具體的事或者純粹就印象“好心”告訴你,你家孩子怎樣怎樣了。

    面對這三種情況,處理方式當然不同。你需要面對的是兩方,一是批評者,一是孩子。如果你是家長,你會傾向於主要面對誰,這個方向也就決定了,孩子對這件事的認知,感受。上述三種情況,我一般會確定以誰為主,如果在學校,那就以老師為住,我和孩子一起聽老師教誨,如果在校外,也是以我為主,我來傾聽孩子遇到了什麼事。

    很多家長會說,你看這件事本來就是誰對,誰不對,他怎麼不講理啊。要知道,對錯其實是每個人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的看法。就像是一件物品,一面是紅,一面是黑,看的人角度不同,可能觀點也就不同。所以,如果遇到問題執著於確定誰對誰錯,你在開始就錯了。解決一件事,本質上是讓雙方都接受。

    如果有人當面批評你的孩子,你會不會覺得沒面子,好像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遭到否定呢?如果是這樣,家長首先看看你是不是不能接受別人對你自己的否定?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不能被批評的人,不管孩子是否做了應該被批評的事,家長從內心都是想要辯解的,這個時候,你是站在了孩子一方。不管你是否真的去維護孩子,批評的一方很容易跟你形成對峙之勢。

    所以,既然批評的事情已經出來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實事求是的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個過程,一定要給雙方表達的機會,尤其是孩子,很多大人溝通起來,就忘記了小孩子也需要發表意見,大人自己你一言我一語就把問題解決了,孩子反倒成了局外人。讓雙方把自己對事情的看法,自己當時想要做什麼,包括自己的心情都可以表達,表達的過程,也是雙方進一步瞭解的過程。很多時候,在講述的過程裡雙方就消除了誤會,也許是對方覺得小題大做,也許是孩子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給別人造成了麻煩。

    如果雙方情緒都很強烈,根本無法坐下來進行溝通。這個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大人直接把自己的小孩訓一頓,以顯示自己的大度。即便孩子真的錯了,孩子一時不能接受,對方氣勢又很強,也不要逼著孩子認錯。我自己解決這方面糾紛的經驗就是,微笑是最好的武器。輕輕的拍拍孩子的肩膀,對著大人笑笑,說,你看看這孩子,給你添麻煩了啊。就可以了,孩子的情緒我們回去再處理。

    如果孩子因為受了別人的批評覺得很委屈,情緒很大,甚至一直在大哭。我們一定要把他帶離現場,再一五一十的細問當時情形。對孩子的委屈給予足夠的認同,甚至可以說,呀,如果是我,也會覺得傷心死了,等等。讓孩子的情緒慢慢的平復下來之後,在根據情形去引導,有的時候以孩子的認知不能接受的事情,只是缺少了通向理解的步驟而已,我們做家長的要不嫌麻煩,把問題層層分解,讓孩子真正的理解。即便是受委屈,也學著站著他人的角度看這件事,並且最重要的是,教給孩子,遇到同樣的事,我們要如何處理。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程度問題,“嚴厲”,嚴厲到什麼程度呢?有的人會說,大人的態度會讓孩子心生恐懼,所以首先要保護孩子,給孩子安全感。我覺得這跟當時的情形有關係,如果真的到了聲色俱厲,那個出發點就不是批評了,這時候保護肯定是我們家長的第一選擇。否則的話,還是讓孩子去感受外界的各種態度,畢竟我們生活在現實的世界裡,將來孩子也要面對這樣的環境,只要讓他明白,別人的態度不是左右你行為的尺子,具體的事情給人的感受才是。

    所以,如果別人當著你的面批評孩子,不要擔心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傷害,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我們要把這樣的衝突當成一次寶貴的經驗,教給孩子應對更多的複雜問題,讓每一次可能的傷害,變成孩子成長路上的墊腳石。

  • 19 # 王子書童

    揚善於公堂,歸過於私室。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公開場合,要保留別人的面子甚至要多給別人面子,如果批評人,儘可能在私下的場合。古人都明白的道理,難道現代人還不懂?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人當面嚴厲地批評我的孩子,我一定會站在保護孩子的立場上與對方理論。

    自己的孩子被人嚴歷批評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孩子調皮真正的打擾和冒犯了別人的生活。比如在小區裡踢球把別人的玻璃打壞了或撞到了在健身區域的小孩;在兒童遊樂場因為給小盆友爭玩具把對方打傷了打哭了;在學校給同學發生了肢體上的衝突等錯在自己孩子時。面對別人嚴歷的批評,我也會站在保護孩子的立場上與對方商量溝通解決事情。而不是隻知道一味的罵自己的孩子或負氣的和對方吵一架。然後私下裡在教育孩子,讓他認識到自己給別人造成的傷害和困擾。要他“吃一塹,長一智。”

    另一種就是孩子被別人無端欺負或冤枉。面對這種情況自己的孩子被別人當面嚴歷指責我絕不屈服。因為每個孩子的心靈都很脆弱,特別是他們在受到無端欺負或冤枉的時候,心裡一定很委屈。這個時候做為孩子的父母就是他們最堅定的靠山和撫慰他們受傷心靈的不二人選。我一定會替孩子向對方討回公道。比如有一次,我孩子班上有一個同學,特別喜歡打人,男生女生都很討厭他。有一次他莫名其妙的給我孩子一巴掌,我孩子就生氣的要揍他。沒想到他跑去老師那裡告了我孩子黑狀,老師把我孩子叫到辦公室嚴歷的批評了一屯。下午接孩子我見孩子怏怏不樂的,一問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未,而且給他一起的同學都說他是被冤枉的。於是我帶孩子去找了老師,給老師交流過後,雖然她沒給我孩子道歉,但她最後說明天一定讓那個喜歡打人的同學給我孩子道歉。怏怏不樂的孩子終於露出了釋然的微笑。

    在面對別人當面嚴歷批評孩子的這個問題上,也許我的做法正確或不正確,但不管怎樣,做為孩子的父母我有權力和義務保護好他笜壯成長!

  • 20 # 俺油菜

    作為老師,總會遇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甚少當面批評孩子。如果有人當面嚴厲的批評我的孩子,我一定會請他立刻停止。

    孩子也有自尊

    如果真的是我的孩子錯了,請和我說,我會讓他知道錯誤,併為自己的錯誤道歉,抑或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我的孩子我會來教育他,請不要當著孩子和我的面嚴厲的批評他,尤其不要在公共場合,因為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

    父母要有態度

    有人當面嚴厲批評孩子,不知孩子是否有錯,錯誤大小,做父母的要表明自己的態度。要站在理解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與孩子永遠是統一戰線,便於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的態度,就是告訴孩子,他是多麼的幸運。因為孩子在父母身邊的時候,遇到了嚴厲的指責,還有父母可以理解他,幫他共度難關;假設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從未有過類似的遭遇,將來離開父母,走進社會的時候,再遭遇類似的情況,後果將很難說……

    孩子需要引導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要做孩子的引導者,當孩子遇到批評時,情緒表現為低落敏感,父母要仔細觀察,第一時間感應出孩子情緒的變化,適當引導他,如果是善意的批評,我們要告訴讓孩子積極地看到批評,批評只是一種讓孩子進步的手段,讓他知道真正在意的他的人才會認真評價他。

    如果孩子有錯誤,必須讓孩子認錯,同時,做父母的也要認錯。但不該繼續讓他用嚴厲的方式當面批評孩子,因為孩子自尊心強,往往接受不了當面的批評和挫折,一旦造成嚴重後果,給孩子留下的可能是一輩子的陰影。

    其實,一個人當著你的面嚴厲批評你孩子,你不要覺得他說的只是孩子的事,他多少有點不尊重,甚至羞辱你的意思。因此及時扼住對方話頭,別讓他肆無忌憚的發揮很重要。要明白,這一刻我們和孩子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敗俱敗,要共進退,而不是拋棄孩子,讓他孤零零的承受這種狂風暴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做審計,有必要考CPA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