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徒伯雷
-
2 # 我行我素133293626
明朝滅亡的最重要原因是土地的兼併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社會底層的老百姓沒有土地只能被剝削,不得已靠食用觀音土充飢,也難逃被活活餓死的命運。再加上天災人禍。橫豎是個死,終究耗光了老百姓對明朝的期待後揭竿而起了。對此雖然有國家氣數的成分在裡面,畢竟兩百多年國家體制有很多弊端,但是皇帝的能力在此危急關頭絕對會影響一個王朝的生死存亡。崇禎換成朱元璋的話,明朝應該不會亡國,至少南明會儲存江南半壁。朱元璋的知人善任是他建立明朝最重要的原因,還有凝聚人心讓所有人為他所用,死心塌地的為他賣命,明初各路軍閥和元朝的軍事力量對朱元璋的壓力並不比明末崇禎皇帝壓力輕,而翦滅功臣也是在國家安穩之後鞏固皇權的需要,這都是開國皇帝所具有的超常智慧。也是窩裡斗的崇禎皇帝所不具備的。所以皇帝的能力決定了一個王朝的歷史走向,明末換成朱元璋明朝不可能滅亡!
-
3 # 使用者19970
明朝末年 崇禎的情況相當於鬥地主拿了副爛牌。你說力挽狂瀾把明朝振興的話 可能朱元璋也沒辦法 但如果是打贏李自成和滿清的話 重八還沒什麼問題吧。別的不說 重八在 江南稅收會收不上來 有了錢 就能打仗 重八是太平盛世收拾武將 打仗時候可不會刻薄將領。再不濟 如果重八面對李闖瀕臨城下 要求裂土封王給軍餉的要求 肯定就答應了吧 畢竟重八可是乞丐和尚都能當的主 給人封個王算啥。實際如果當年崇禎答應李自成要求 很可能滿清就沒滿清啥事了。李自成不是張獻忠 對大明還是保有點基本尊重的。滿清能入主中原 偶然性因素太多, 明末歷史大勢所趨是社會矛盾到一個頂點 百姓生活貧困 朱明後裔不事勞作朝廷供養壓力過大 加上小冰河時期 所有因素夾在一起 就會出現李自成式的人物造反。如果統治者 能夠長袖善舞 認清主要矛盾 是可以翻盤的。
-
4 # 笑嘗歷史百態
這個問題就好比,把王思聰跟王健林換一下,如果是王思聰打下的財富集團讓王健林去發展,你認為王建立會比現在的王思聰做的更好麼?
打天下跟守天下是兩回事,打天下講究的是軍隊,格局天下大勢,針對的主要矛盾點在外部,守天下講究的是富民,繁榮,主要爆發的矛盾點在內部。這沒有可比性。
這麼來說吧,明末期間,如果朱元璋來當家,我想應該不會比魏忠賢做的更好很多,魏忠賢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基本上靠著朱元璋那一套,殺伐果斷,解決了邊境軍餉問題,鎮壓內部矛盾的激化。而崇禎皇帝本身算的上是一位明君,勵精圖治,企圖挽回明末敗局,在殺掉魏忠賢后,代表中央集權的特務機構解除,地方上的世大夫就徹底失去控制,崇禎為了邊境軍餉,差點都跪下了,還是收刮不到20萬,最終導致軍隊譁變,李自成率兵長搗京城。
所以說明末式微不是哪一個人能改變的。朱元璋不行,哪怕換成秦始皇一樣不行。
-
5 # 九天兮星辰
完全可以翻盤,朱元璋是什麼人?參軍前可以說一無所有,沒有背景,沒有地位,沒有財富,沒有眾多的跟班;而到登基當皇帝只用了十五年。完全是古往今來空手套白狼第一人。這靠的是什麼?當然是個人出類拔萃的能力。你能力強,別人就願意提拔你,別人就願意跟著你,稍縱即逝的機會你都抓得住;各種困難在你面前也都能一 一化解。比如每年給蒙古林丹汗部的三十萬白銀如果是朱元璋就會一直給,而不是在林丹汗被科爾沁和後金聯軍打擊下處於劣勢而拒絕支付後還沾沾自喜。魏忠賢還得殺,但是不會被東林黨忽悠,魏忠賢的一些舉措還是照樣執行:整頓邊防和向工商階層及有錢人徵稅。甚至加強海外貿易,收海外稅。還可以找機會把京師那些為富不仁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抄家。這樣有錢可以好好對付後金。而不是像崇禎一樣向農民加稅,結果弄得民怨沸騰,農民過不下去就造反,朝廷結果又得分配人力物力平叛,陷入死迴圈。對於袁崇煥,孫傳庭等賣力的忠臣武將,則給予高度信任,需要什麼只要有的,統統支援。而不是想殺就殺,弄得群臣對皇帝離心離德。對於滿口孔孟聖賢之道而實則齷齪誤國的東林黨至少要殺一儆百。最後實在不行,立馬南渡,秣兵歷馬,說不定還能像南宋一樣續個百多年。同某些荒淫殘暴的末代皇帝相比,崇禎算不錯了,不過從他的表現來看,一樣是在作死。既無雄才大略,還幹些實實在在自斷臂膀的蠢事。還標榜節儉勤政,不好色。當皇帝,國家大事處理不好,這些優點是沒個卵用的。
-
6 # 阿修Miya
我們先來盤點一下當時導致大明滅亡的主要困境
第一,國庫空虛
大明真的窮麼?東林賊這群自命清流之輩藏匿了大量的財富是眾所周知,他們還千方百計阻撓國家稅務改革,但這個問題難解麼?並不,魏忠賢之流都可以把這群斯文敗類收拾的服服帖帖。
第二,氣候突變導致糧食減產而且朝廷繼續對災農苛以重稅最終導致流寇四起。
大明受到小冰河影響的土地並不大,這種程度的歉收對大明這種國家根本就不算事,之前的問題能夠解決的話,流寇壓根就不會產生。
其三,闖賊
之前已經說了如果執政得當根本就不會出現流寇,但即便出現了也無大礙,孫傳庭靠有限的錢糧就將闖賊重創,只要讓他自由發揮闖賊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但有個白痴居然不獎勵其軍功還聽信讒言把如此優秀的人才下了大獄,實在是讓人無語。
其四,後金崛起
當時清兵率犯邊境是不假,但靠他們那10來萬人要吞掉大明這個帝國簡直痴人說夢,然而由於昏君當朝導致國家內部混亂才給了他們可乘之機。
綜合看下來,大明當時面臨的形勢根本就談不上嚴峻,只是由於領導者實在太過無能才導致最終的覆滅。所以當時只要有箇中人之子資以上的皇帝,大明絕對不會亡
-
7 # 謀士說
明朝滅亡是歷史的必然,換做誰都不行!當時的階級壓迫太嚴重,農民遭到大量剝削,不然李自成的起義會成功,因為飢餓的人太多了,連溫飽都解決不了,坐到等死,還不如反抗!
李自成張獻忠就是抓住了百姓的心理,才那麼容易把明朝推翻!清朝能順利進入中原,就是因為當時的人民太窮,他們希望過上好日子不希望打仗,中國古代人的思想其實很簡單,只要吃飽穿暖就行,他們不會推翻一個能給自己帶來食物的政權,只要能安居樂業,自身利益不收到侵害,他們基本不會反抗,誰做中原的主人無所謂。
明朝末年,發生饑荒,餓死不少人,沒有吃的!都痛恨大明王朝,誰願意去支援他,連當時的朝廷官員公飽私囊,都不願意支援政府,百姓巴不得他早點滅亡,誰還支援他!所以,明朝末年,就算是神仙都救不了,除非改朝換代,別無選擇,死灰永遠無法復燃!
-
8 # 1314吐槽星君
明末與很多朝代滅亡時有類似:外有強敵、內有起義和消耗,朝堂群臣相互傾軋,為了名聲、權力架空皇帝,邊關武將自成一體,聽宣不聽調,每年耗費大量稅銀,進一步加劇了百姓負擔,然後又要經過層層盤剝,士兵根本拿不到多少糧餉,加上小冰期冬季時長,乾旱少雨,蝗災,是本來國強民富的大明在短短几十年裡倒塌了。
這是背景大環境,但具體造成這個大環境的還是因為人。縱觀歷史,每個強人背後都有一個為之助力的團隊,大家為了一個目標奮鬥,這個強人未必要什麼都會,例如漢高祖劉邦,吃喝嫖賭騙,跑路時可以三拋兒女,對質項羽時可以“分爾一杯羹”,打仗時每每把韓信訓練的強軍給丟個精光,但就是這個流氓皇帝卻終成漢民族的代表,就是因為他能吸引到比自己有才能的手下,而且能駕馭他們奔向成功。
回頭來看明末,皇帝基本沒有班底,只靠幾個沒軟蛋的太監來獲取外部情報,所以做出的判斷大都受到時間和形式的侷限,可以說是明末最差的班底了,皇令出了紫禁城就沒什麼效力了。稍強一點的是文官集團,這個集團不是鐵板一塊,相互爭鬥的厲害,為了名可以互相攻訐,為了土地和免稅可以派出惡奴使出萬般手段,為了利可以百般剋扣軍隊糧餉,甚至販賣戰略物資給後金。雖然這個集團掌握了明朝實際的政治和經濟,但水平太差私心重於公德,短視又貪婪,可以說是明亡三大功臣之首。說到明亡三大功臣,那就離不開亡明的農民起義軍,他們是沒文化(就一個牛金星是秀才,其它都是目不識丁)、沒素質(燒了嶽麓書院,燒殺搶奸沒少做)、沒理想(打北京也只是試探,沒想到自己是推到大明的最後一塊多米諾骨牌)的三無人員,但他們行動目的明確,對明朝政府徹底死心,是堅定的反抗者,在沒有先進思想指導下的農民軍也就是一群暴民,他們不是軍隊,所以他們像小強一樣強,也像煙花一樣成了過眼雲煙。明國軍閥,一個聽宣不聽調團體,秉承著歷朝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軍事傳統,對士兵剋扣糧餉、吃空餉、把士兵當做自己賺錢種地的佃戶,又成立了只忠於自己的家丁,在百姓面前耀武揚威、在戰場上戰友是用來出賣的、在文官面前卑躬屈膝、在韃子面前噤若寒蟬,這哪裡是軍隊,就是一群武裝流氓團伙,所以明亡三大功臣少不了他們。
總之,朱元璋也不是一個人打的天下,沒有團隊的支援,就別想改天逆命,別說的朱元璋,曹操也不行啊。
-
9 # 小學生wo
這個問題就像是魚離開水,人沒有空氣一樣。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在當時的情況下力挽狂瀾的。1642年,崇禎十五年,全國瘟疫橫行,十室九空,全國籠罩在瘟疫的陰影下,同時農民軍攻開啟封。當時江湖遊醫吳又可大膽提出對《傷寒論》的質疑,自創一套祛病方法,創立《瘟疫論》。但是大明的江山已經腐朽到了無藥可治的地步,無論多麼優秀的領導,都不可能有翻盤的希望。
其根源在於土地兼併嚴重,造成大量的流民,其實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深知其中原因,對土地看管較緊,有許許多多抑制兼併的詔令,但是到了明朝統治後期兼併劇烈,皇室佔有了大量土地,形成了嚴重的社會隱患,即使崇禎帝換成朱元璋也不可能從王公貴族手中扣出過多的土地;再有就是朝廷賦稅嚴重,眾所周知,賦稅無論多少幾乎全有農民承擔,對農民造成了無法想象的重擔;更有甚的是當時的軍隊軍紀渙散,嚴重害民,由於當時國庫空虛,朝廷發不出軍餉,剿寇的軍隊到處搶掠,如同匪寇一般。明朝鄖陽巡按高鬥樞在《守鄖紀略》中記載,崇禎十四年(1641年),他奉命駐守鄖陽,在他抵達鄖陽前的十幾天,左良玉率領的官兵路過此地,二三萬官兵一湧入城,城中沒有一家沒有官兵的,“淫汙之狀不可言”。住了幾天大軍開拔,又將城裡所有人家清洗一空,十多天後他到了,竟然找不到米和菜,士紳和百姓見到他,無不痛哭流涕,不恨賊而恨兵。 所以即使明末洪武大帝再現也不可能改變明末的局勢,當時的農民已經對大明王朝失望,只能出現一個新的政權,或許朱元璋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使明朝繼續留存。
-
10 # 歷史春秋網
1644年明思宗面對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吊死在煤山上的老歪脖子上。南明最後最後到在了自己的內都上。
這要開啟天眼了,明末時期東北女真後金崛起,西北李自成、四川張獻忠。假如明思宗有其祖明太祖的能力天下到底會怎樣?假如明思宗有明太祖的殺伐決斷,必要遷都南京。南京乃大明朝的龍興之地,根基紮實。遷都南京,第一件事就是,另起爐灶。因為只有遷都南京,就可以避敵鋒芒崇禎憑藉天子的正統性,有號召力。不存在南明因為皇位因為合法性的問題的內鬥。南宋遷都,宋高宗憑藉是宋室孤懸一脈,很順利的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離開北京,可以將北方的敵人李自成、張獻忠、滿清等直接丟給當地的軍閥,坐上觀虎鬥。這樣北方軍閥在自己利益的驅動下,自然成為了大明朝的天然屏障。笑看北方軍閥自相殘殺。這也是明太祖建國前坐看元朝內鬥,而有時間收拾,陳友諒、張士誠等南方軍閥。 遷移故都南京,沒有自家軍隊,明思宗的皇位也是坐不穩的。很容易成為南方軍閥手中的“漢獻帝”,當時崇禎手中只有孫傳庭的唯一部隊,可以掌控。強行遷都才有把握。有了軍隊支援才可以壓制南方軍閥。憑藉軍隊可以先收拾那些富可敵國,又一毛不拔的江南士紳。 但是歷史就是歷史,這一切都是大腦開的“天眼”,然並卵。依照明思宗那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性格,他真沒有明太祖的魄力,不然上位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東林黨那些廢物幹掉了。 -
11 # 是阿維啊
看到這個題目引起了放翁的興趣,於是不請自來的回答這個問題。雖說歷史沒有如果,但是也不能妨礙我們這些後人展開充分的聯想和想象。
如果崇禎換成朱元璋,在我看來明朝還是有翻盤的機會的,為什麼?朱元璋是開國之君,他的謀略絕對是勝過崇禎的,他的政治智慧也遠勝崇禎皇帝。
朱元璋在我看來至少有下面四個優點缺點
1.處事方式雷厲風行,果斷堅決,毫不手軟。
2.懂得用人,善於平衡關係。
3.有很強的軍事指揮能力。
4.農民出身,懂得農民,更厭惡貪官。這些優點放在崇禎那個時代是絕對可以扭轉乾坤的。
“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係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於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這個被梁啟超讚譽的袁督師,在崇禎朝被多疑的崇禎給殺了。如果是留給朱元璋的話,我想他必定是會得到重用的。當年他手下那麼多有才能的人,大將徐達,湯和,這些人的能力可以說絕對是不弱於袁崇煥的,但是他們在老朱手下都用的好好的,沒有誰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被殺。後來被殺也是因為朱元璋擔心朱標駕馭不了他們。
崇禎帝不懂軍事謀略,卻處處插手軍事,使得當時許多策略都非常荒唐,人員的任命也可笑的很。而朱元璋他是天生的領兵打仗之人,把軍隊放在他手上,絕對可以抵制得住後金並且還會把他們給消滅掉。
當時的明朝也並不是無可救藥的,只是在崇禎手下變的無可救藥了,當時的天下可以說明朝還是有很大優勢,無論是地域,人口,經濟都要好過後金。老朱同志是從一個和尚幹起來的,真的一無所有,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他都打下了十萬裡大明江山。給他這樣的一片天下,我實在無法想象了。
-
12 # 子屠龍
如果把崇禎換成朱元璋,我覺得提問者意思是指盛年時期的朱元璋,也就是已經有統兵、執政經驗的朱元璋。那麼,在朱元璋的重整河山下,明朝翻盤的機率還是非常大。
首先朱元璋的個人能力問題。他是軍事起家的,而且他的政權是從南方起兵滅北方的,而中國的絕大多數政權是北兵南下統一。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朱元璋具有高度的軍事統帥能力以及用人能力。那麼,個人能力不值得懷疑。
其實,朱元璋會遷都南京。南京本來就是朱元璋定的國都,後來是朱棣奪了建文帝的政權,為了穩固統治,把都城定在自己的根據地——北京。明末,雖然北方有八旗兵、西北有農民軍,但是南方的半壁江山還是完好的,更重要的是南方是財政賦稅、糧食供應的重要來源。那麼,遷都後,朱元璋有人、有糧、有錢,物質基礎沒毛病。
其次,對手方面。撤出北京城,把該帶走的全帶走,農民軍打進來也只得到一座空城。因為提前撤,所以還能提前軍事部署,給予遼東吳三桂最大的支援,調集南軍做好北伐準備。李自成打仗打的太順,其實根基是不穩的,甚至朱元璋可以詔安他,畢竟李對明室還有感情。接著朱元璋發揮才能收拾張獻忠,然後遼東出兵八旗,那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
13 # 歷史密探
肯定不能翻盤,因為首先,我們都知道,朱元璋為何能成功,從一個乞丐逆襲成皇帝?他不僅靠的是卓越的才能,和強大的進取心,以及對前朝的深惡痛絕。還有一群和他共同努力的小夥伴,可以說他的成功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有利因素都向他靠攏。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朱元璋可以說是開局一個農民,裝備全靠打。靠著義軍起義和各種江湖黑社會勢力一步一步成功。後來,坐上皇位後的朱元璋勵精圖治,深得民心。
所以,朱元璋的成功,不僅靠個人能力,還要靠整個團隊的能力。如果把朱元璋換成崇禎,在那樣的環境下,他混的也不會太差。
但是朱元璋如果穿越到明末,他會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為何這些大臣都不幹事?他們慫什麼?然後跟他曾經的老臣一比,沒有劉伯溫,沒有胡惟庸,朝中無人,怎能安邦。
所以,最終還是會在內憂外患中失敗,畢竟,晚明的腐朽已經傷到骨髓。
-
14 # 北方木喬
如果把崇禎換成朱元璋的話,那麼答案依然非常明確,明朝是不可能有翻盤機會的。我覺得就算換成秦始皇,同樣也不會有翻盤的機會,因為這是一個歷史的必然性,在歷史的前進的巨輪下,誰又能真正的扭轉乾坤,運籌帷幄那?
其實崇禎皇帝,並不是以為昏君。崇禎皇帝繼位以後,勵精圖治,實施新政,剷除閹黨,第一個就把魏忠賢這個大太監給拿下了。崇禎又年輕有為,生活節儉,並多次給自己下罪己詔,不管是不是在做秀,足見他的治國之心了。
做為一個皇帝來說,崇禎可以說是可圈可點,非常不錯了,不過整個明朝的發展與衰落,最後全部集中在崇禎這個時期,就是崇禎三頭六臂,也不能挽回大名帝國即將隕落的局面了。而朱元璋畢竟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所處的歷史時期已然不同,雖然朱元璋手腕非常強硬,但是如把朱元璋與崇禎換一下歷史順序,朱元璋也同樣面臨大廈將傾的危機局面。
因為崇禎在位時期,全國各地已經開始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了,山海關外的後金對中原虎視眈眈,內又有東林黨不顧大局而權傾一時,又有李自成等起義軍的困擾,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一個明朝的末代皇帝,再厲害,再有本事,又有什麼計策可施那?而朱元璋面對的,是開國的盛世,如何百廢待興,如何發展經濟,如何擴張領土的這些問題。
當有吳三桂之徒,怒髮衝冠為紅顏,把山海關拱手相送於外族,我想,就算是朱元璋也會無計可施吧!此一時彼一時,崇禎所接之盤,是步步輸著,這也不是他個人的意願,而是大明朝百年來所積壓之問題,到了崇禎手上,蟻穴決堤,只怪崇禎的皇帝命不好,不如先祖那樣,能夠開創大明盛世。
要說大明朝真正勤政的皇帝只有兩位,一位是朱元璋,一位就是崇禎朱由檢。我想崇禎到了九泉之下,也會的到他列祖列宗的認可,真的是努力過了,只是遺憾沒能成功。
歷史就是這樣的有戲劇性,就好比把康熙拿到光緒的位置,你敢保證康熙依然會有什麼做為嗎?答案肯定是不會的,也不會存在所謂的翻盤,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
15 # 探微閣主
不是還有沒有,而是絕對可以!
因為朱元璋本身就是從一無所有,白手起家的。
1. 超強的組織能力。朱元璋能夠將劉基、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人聚集在自己麾下,並能夠將每個人的特長能力發揮到最大。
這不但需要識人、知人,更需要信人、用人,這是作為一名領導最重要的素質。雖然明末可能無法達到明初人才濟濟的程度,但明朝還是有人的。參見孫承宗、孫傳庭、盧象升、袁崇煥等等的遭遇,在明祖手裡,這些人的能力必將得到充分的發揮。
2. 銳利的戰略眼光。明末崇禎皇帝面臨李自成和後金雙重壓力,兩線作戰。
而朱元璋也面臨過同樣的局面,在選擇先消滅陳友諒還是張士誠的問題上,大多數人主張先易後難,先張後陳。而朱元璋同意劉基的意見,先集中力量啃陳友諒這個硬骨頭,認為張士誠沒有野心,小富即安。事後證明這是個正確的決定。
所以,在李自成和後金的問題上,無論如何選擇,朱元璋絕對不會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
3. 明末的官僚集團,腐敗嚴重。而朱元璋是有名的反腐先鋒,被文官集團牽著鼻子走,不是他的風格。
4. 明祖本人的軍事能力。朱元璋的軍事能力,毛主席有過評價,“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所以,崇禎手裡的牌不是不好,而是被他打爛了;而明祖,爛牌在他手裡,也能打出最佳效果!
-
16 # Mer86
我猜,制度黨肯定會有反駁意見。但是,清承明制。明朝的弊病,清初一樣存在。明朝有藩王佔地的現象,清朝也有八旗兵圈地;明朝有起義的現象,清朝剃髮舉國皆不服。
多爾袞是怎麼辦的?殺嘛,不服的全部殺。從一億人殺到兩千萬,自然就服了。難道,朱元璋還不如多爾袞夠狠了?
元末明初時期,比崇禎時期更復雜,至少崇禎繼位的時候,明朝是統一的王朝,他有殺伐決斷的大權。
崇禎繼位時,難道他手上無人可用嗎?天啟皇帝給他留了孫承宗、袁崇煥、曹文詔、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六大名將。這副王炸帶四個二的牌,讓崇禎一張一張的扔出去,全打廢了!
崇禎確實是一個勤政的皇帝,但是他也僅僅只是一個勤政的皇帝而已。
很多人並不瞭解朱元璋,覺得明太祖只是一個普通開國皇帝而已。朱元璋稱吳王時,他手上僅捏著兩個半省。(安徽、江西和江蘇的一部分)
但是朱元璋膽大心細,先西后東,滅了陳友諒後,轉頭又滅了張士誠。就憑這一份果斷,明末的那些人就不是朱元璋的對手。
朱元璋是什麼水平?幾百年難得一見的人物!
1.處事方式雷厲風行,果斷堅決,毫不手軟。
朱元璋即皇帝位之前,雖然已經滅了陳友諒和張士誠。但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仍然是強敵環伺。
朱元璋審時度勢,決定北定中原、南略沿海並舉,以奪取全國統治權。
(1)令徐達和常遇春北伐中原,進克大都;
(2)湯和為徵南將軍,消滅方國珍勢力;
(3)胡廷瑞為徵南將軍,攻取福建;
(4)廖永忠為徵南將軍,進取廣東;
(5)湖廣行省平章楊璟,攻取廣西。
一年!就只用了一年而已。明軍從南京和湖南兩路出發,連克現在的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在北有元朝,南有割據,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還敢分兵五路同時進攻。這是何等霸氣?中國歷史上獨一份的人物。
2.懂得用人,善於平衡關係。
朱元璋時期,淮西派和浙東派不和,還不是都讓朱元璋整的服服帖帖的。崇禎皇帝還是太嫩了一點。非常時期,非常手段,朝廷只能有一個聲音。反對派,通通拿下馬。還有不服的就直接殺掉,不要磨磨唧唧的。崇禎的毛病在於他太猶豫了,還不願意擔責任。
3.有很強的軍事指揮能力。
這一點,朱元璋真的是崇禎的祖宗。劉伯溫只是參謀,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只是將才,真正拍板的是朱元璋。明末,楊嗣昌和孫傳庭的剿匪方略矛盾。在朱元璋那個時候,也叫矛盾嗎?朱元璋對戰略時勢判斷之準確,古往今來少有的天才。
4.農民出身,懂得農民,更厭惡貪官。
李自成和張獻忠,包括高迎祥,他們哪個是真正的農民?朱元璋才是真正的佃戶出身,農民的問題,怎麼收復農民的心,他門兒清。崇禎畢竟是養在深宮的皇帝,很多東西他不懂。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的生存能力極強,從窮光蛋的臭屌絲到坐到至尊之位。除了他確實是個百年難得一見的極品外,還在於他特別能裝孫子!打不過八旗兵,那就不打唄。先議和,調頭收拾起義軍。有大臣敢嗶嗶?全部殺。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滿大街都是。
他朱重八難道是那種怕被人罵,怕被人戳脊梁骨的人嗎?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個字形容朱元璋--狠!
所以,如果將崇禎換成朱元璋,我認為清軍是沒有任何機會入關,待解決國內矛盾後,朱元璋完全有能力趕走滿清,明朝將會中興。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朱元璋必須是元末明初的那個乞丐朱元璋,而不是養在深宮之中的皇子朱元璋。
-
17 # 賣薪沽酒一杯倒
歷史不會因為某一個人而改變。就算是崇禎換成朱元璋,明朝該滅亡還要滅亡。我們分析一下,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有的人說是因為黨政,有的人說是因為農民起義,有的人說是因為外族入侵。這些可以說都對,但是都不準確。我認為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沒錢。國庫沒錢,百姓沒錢,那些錢全在一個士族手裡面。
洪武,永樂的國庫能是崇禎年間國庫的10倍到20倍。並且明朝的稅收是比較單一的,只能收一些土地稅之類的。沒有系統的商稅。並且明朝是分封王室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朝代,明朝末期,朱元璋這一支的王室能達到20萬人。要知道這20萬人雖然手裡面沒有權利,但是手裡面有土地啊!因為這些人都是皇族。身上都有爵位。(明朝的制度是親王,郡王,鎮國、輔國、奉國將軍,鎮國、輔國、奉國中尉。)然後奉國中尉就是世襲罔替的,不會降級的。並且奉國中尉一年的俸祿是100石米。相當於一個正六品的俸祿。要知道這個還是最差哪一個階層的人。
這些人絕對是大明王朝一個毒瘤。
如果只是養活這些人,但是還有一些人那就是當時的士族。明朝是歷代給官員發工資發的最少的一個朝代。因為土地少,但是還要養活一大家子,一方面是貪汙,一方面是聯合當地的豪紳,吞併,兼併平民的土地。因為有一些人,家裡面是地主豪紳,家裡面還有功名,可以有一定的畝數不納糧。豪紳就跟官員上下其手,謊報畝數。比如這一家有功名,可以有500畝不納糧,但是人家的土地兼併,手裡面能有5000畝地。就謊報自己手裡面有500畝。剩下的4500畝本來是應該向國庫交的錢,結果變成地主豪紳的私有財產。
這樣就造成一個後果,國庫所能收取的錢是越來越少,能薅的羊毛也是越來越少。一旦有一個風吹草動需要打仗這樣大的開支。皇上只能加重稅負。這樣就形成一個惡性的迴圈。皇家需要用錢,然後像百姓收錢,百姓沒錢吃不起飯造反了,皇帝需要派兵鎮壓造反的。但是沒錢又要像百姓收錢。
皇帝和百姓越來越窮,但是中間那股力量,確實很富有啊!
這裡面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崇禎的岳父周奎。當年崇禎帝宵衣旰食,為了大明王朝操碎了心、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手裡面沒錢啊!就向朝廷的大臣募捐。他岳父周奎捐了13000兩,(最開始捐了1萬兩,周皇后看不下去了,給了他5000兩,讓他再捐一次,結果這貨貪了2000兩)結果就是這貨,李自成進京的時候,在他的身上收刮50萬兩白銀。
周奎就是當時士族的一個縮影。這個天下是你們老朱家的天下,不是我們的天下,滅國就滅國,要錢沒門。
這兩個集團(老朱家的後裔,跟士族豪紳)這兩個可以說是,大明王朝的兩大毒瘤。這兩個東西不除掉,誰做這個皇帝都不好使。
如果朱元璋當皇帝,要對這兩大集團下手那麼會怎麼樣?朱元璋會莫名其妙的死亡。
如果老朱對這些人下手,老朱家的後裔,拿出祖宗法典分分鐘跟你對著幹。士族的豪紳跟回跟你對著幹,你這個皇帝都坐不穩。別說17年,當7年都費勁。
對抗這兩個集團,你這個政局要處於一個穩定的政局。手裡面有絕頂的權利,才能對這兩個弊病進行整頓。如果在嘉靖或者是萬曆進行整頓,那麼大明王朝的延續還能更長一些,但是到了崇禎這一代,國家已經被人榨乾了。任憑你是什麼牛逼的人物,都不好使了。
但是話說回來了,就算你有絕對的權利,處於一個穩定的政局,想要對抗這兩大集團,也是不容易的。清朝雍正的時候,施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都舉步維艱,更不要說崇禎這個風雨飄搖的亂世了。
-
18 # 幾葦渡
很多人說法,崇禎帝不是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一個沒有胸懷和智慧的皇帝過於勤政並非是好事。
因為天啟皇帝早死,崇禎意外接了班。看起來在他一上任處理魏忠賢的團伙上很睿智,殺了二百多閹黨,但他忘了祖宗們利用宦官的的目的。雖然贏得了歌頌,卻打破了權力制衡的體系,又沒有新的模式來替代。
崇禎帝的三大缺點:
第一,急功近利,
第二、不信任大臣
第三、表面罪己詔,內心不反思
郭沫若曾寫《甲申三百年祭》,認為崇禎皇帝“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為政“刻薄寡恩”,“急劇失措”;“對於軍國大事的處理,樞要人物的升降,時常是朝四暮三,輕信妄斷”;看上去儘管像是想要有所作為的“明君”,會做些表面的仁義功夫,實際上卻是“十分‘汲汲’的‘要譽’專家”,對種種積弊並不真心設法去解決。
數一數,崇禎十七年換了多少內閣大學士,殺了多少疆臣,也就清晰了。
另外,近代有學者有研究,明萬曆二十八年至崇禎十七年,進入中國歷史上第五個小冰河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寒冷的時期。萬曆、天啟、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持續了七十年之久。也是導致亡國的原因之一。當然還有萬曆三大徵導致國庫空虛。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除了太監王承恩陪著崇禎自殺了,眾多王公大臣都與他說拜拜了,可見其已眾叛親離。
吳三桂開啟山海關,清軍才有攻佔中原的機會。而如祖大壽、洪承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都是崇禎時投降後金的。南明對清軍的抵抗,也持續了十七年。
綜上這些,明亡,崇禎是要負責任的。所以如題,如果換了朱元璋,大明在這十七年裡也不會亡的。
-
19 # 魚羊悠揚
明末的情況比漢初要好吧!只是崇禎非德薄而位尊,非中興之主。
先說兩點:
一.格局
曾國藩說:成大事者首推格局。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真英雄欲為萬世開太平。
崇禎站在這樣的一個臺上,應當 君臨天下以德服人,恩威並施親而難犯。都說小勝憑智,大勝靠德。你的德行在哪?剛愎自用,刻薄寡恩?你可以不是很聰明,但是要有識人之明,有用人之度,有驅人之威,有容人之懷,能服人以德!做皇帝必首推胸懷天下,沒有這種格局和氣度何以為帝。而你不去擔當都讓臣子背鍋冤死。
二.雄才大略
做一個好皇帝要有雄才大略嗎?雍正是個勤勉的皇帝,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但是雍正雄才大略,他可以,你崇禎還是瞭解下什麼叫:治大國,若烹小鮮。學學蕭規曹隨的道理,少瞎折騰,以靜制動。
明末確實問題很多,黨爭激烈烏煙瘴氣,小冰河期北方還爆發了兩次瘟疫,內有農民起義,關外努爾哈赤橫行後金崛起等等問題....
但是大家看下漢初劉邦的情況!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來誰窮!諸侯王造反!誰亂!一個朝代沒有二三十年積澱,誰認你。人心在哪?你只能靠利益最原始的方式去分封去賞賜,這個成本是很高的。當一個朝代被大眾所認可的時候,是很多人甚至英雄豪傑用生命幫你去捍衛的!
對外:冒頓單于草原的一代雄主!首次統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龐大強盛的匈奴帝國。冒頓指揮他的四十萬精銳騎兵,在白登山把劉邦包圍起來。七天之內,漢軍內外不能相互救助軍糧。危機嗎?當時大漢不過四百萬平方公里,民生凋敝,而面對的是一個關係民族生死存亡的強大帝國而能最終戰勝。犯我強漢者,雖未必誅!漢家雄魂唐家氣魄不是白叫的。
你說劉邦朱元璋這樣開天闢地的人能不能力挽狂瀾吧。朱老闆吐血三升先。 說得難聽點,慈禧手上清朝都沒亡,崇禎確實危機四伏非力所能及,但明亡於崇禎。
-
20 # 容我輕狂
如果細讀歷史你就會發現如果……會有翻盤的機會,但是……這種事情比比皆是。除了運氣欠佳,以外作為掌控者能力水平起到了關鍵作用。就啥玩意都沒有一個雷軍可以建立一個連蘋果都開始關注的小米,而諾基亞,摩托呢。相信他們擁有時間上最先進的產發科研調研……可是他們居然完了消失了只怪他們的領導人無能。所以老朱活著的話滅滿清沒問題。
回覆列表
換成誰也沒法翻盤,明末經濟和制度都已經走進死衚衕,人心也喪失殆盡,朱元璋縱然是天縱奇才,也無法將自己的理念推行下去。
明末社會面臨的問題很現實,一是制度上走進死衚衕,這套制度是由朱元璋一手打造的。比如說明朝的軍制,在明朝初年還可以維持朝廷徵兵,但明末這套制度土崩瓦解,朝廷徵兵困難,只能募兵,在那個時代,好男不當兵,朱元璋能募到的兵只能是流氓無奈,這樣的人最無組織性和紀律性,戰鬥如果處於優勢時還能一打,一旦陷入劣勢就必然崩潰。
朱元璋最難解決的問題,是經濟上的困境,明朝中葉,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明朝得以依靠流入的白銀緩解通貨膨脹,一條鞭法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得以實施的。白銀流入一方面促使明朝商業繁榮,但另一方面也使得明朝嚴重依賴白銀輸入,一旦白銀輸入困難,明朝就免不了經濟動盪。
不幸的是,此時歐洲爆發了一系列戰爭,西班牙無敵艦隊敗給英國,三十年戰爭又極大消耗了西班牙的白銀儲備,為此西班牙將大量白銀運入歐洲,結果明朝白銀流入大幅度減少,後果是明朝爆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比如崇禎五年,鬥米才值銀一錢,民間還嫌貴,到了崇禎十五年,白米每石(10鬥)文銀五兩,計錢一十二千有奇。也就是說,短短十年間,米價上漲10倍,物價漲了收入沒漲,社會危機就必然爆發,朱元璋顯然無法解決白銀流入的問題。
除了這個緣故,明朝末年農作物種植也發生轉變,江南產糧區將原本用於種植水稻的良田改為種植棉花或桑樹,結果糧食大規模減產,糧食價格進一步上漲。(詳情可以參加《大明王朝1566》,該劇的核心情節就是講述朝廷為解決財政困難,改稻為桑引發的一系列事件)
那麼可能有人要問了,為什麼朝廷要讓江南產糧區該種經濟作物呢?其實朝廷也沒辦法,因為江南出文人士大夫,這些人入朝為官,從而購買大量土地,退休後,按照明朝政策,這些人的土地產出是不用給朝廷納稅的,所以他們種什麼朝廷其實沒辦法;明末土地就這樣大量集中於士大夫和皇親國戚手中,普通人無地可耕,自然糧食危機深重。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也是因為朱元璋當年制定下的政策,要推倒如此大的利益集團,朱元璋基本無從下手。(嘉靖拿掉嚴嵩,繼任的徐階一樣手握大量土地,並且種植棉花。)
經濟和軍事上的困境,其實還能想辦法解決,但人心是朱元璋無法解決的。明末,天下離心離德,人人都想著自己的利益,沒人想著國家和朝廷,即便朱元璋要推行可靠政策,他也找不到可靠的人,找不到可靠的人,任何政策也都是幻夢一場。
《大明劫》中,吳又可對孫傳庭說:“我朝積弊已久,非一味猛藥可以痊癒。 ”孫傳庭在向地主鄉紳求援時,也發出感嘆:“天下糜爛,百姓從賊,皆因飢餓;百姓飢餓,皆因無地可耕;得人心者的天下,你們知道什麼是人心嗎?人心就是糧食,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備兵員,這就是為什麼他李自成可以輸十回八回,而我孫傳庭連一回都輸不起!”
人心喪失,換了朱元璋,也無法立馬收拾妥當,他和孫傳庭一樣,一回都輸不起。
換成朱元璋,或許可以撐得更久,但也絕對無法翻盤,畢竟世界形勢和明朝的走向都沒給朱元璋留下翻盤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