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恬然滋味

    明白的事情如果想岔了就會複雜化。徐庶是毛遂自薦給劉備的。做了軍師也很受尊重。打仗旗開得勝,贏得關張諸人的認可和敬重。若不是因為曹操擄走老母而被迫去曹營,徐庶有離開的可能和必要嗎?徐庶是積極的,渴望建功立業。去了曹營之後呢?有句話說,“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個態度不是說明了一切嗎?常情常理最合乎人性。哪有那麼多超人。陰謀,戲說百無一益。

  • 2 # 平安丶喵

    徐庶

    從演義上來看

    本來想去投靠荊州劉表,但是見到劉表後覺得劉表善惡不分,於是留書一封與之辭別,前往司馬徽那裡傾訴,被司馬徽稱有王佐之才。劉備躍馬檀溪回新野之後,徐庶在司馬徽的指引下,於市井上劉備的回城路上放聲長歌,表達自己想要擇明主而仕的意願。劉備聽到歌聲後前往接見徐庶,並拜徐庶為軍師,在新野大敗曹軍,後被程昱所識,被程昱利用其母騙到曹營。後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劉備所駐守的樊城,在劉曄的建議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劉備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後卻告訴劉備大軍將至,讓劉備早作準備。劉備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恥笑,又以劉備有諸葛亮輔佐為由拒絕,並告訴劉備,自己雖然身在曹操營,但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謀。

    若真為個人功業,又為何一言不發?

    從綜合史料(魏略、三國志諸葛亮傳)來看

    徐庶年輕時,行俠仗義,替人打抱不平,被官府抓了,因害怕連累家人,所以官府問其姓名,徐庶閉口不談,之後被其黨羽解救後,棄武從文,後來中州兵亂,變跟基友一起到了荊州,並結識了諸葛亮。

    從諸葛亮傳中,徐庶到達荊州後,是主動找的劉備(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並且向劉備推薦了臥龍,後來曹操來襲,諸葛亮和徐庶一起跟劉備打曹操,但是沒打贏,並且徐庶的母親被擄。

    徐庶走的時候指著自己的心對劉備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魏略》:。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從這些參考資料來看,徐庶是想成名立業的,為人俠義,且其才華是被諸葛亮認可的,若要是真心想投奔曹操,又是潁川人士,符合曹老闆的招人標準,跟曹操許多謀士又是老鄉,又怎麼會不立功業呢,尤其是對劉備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

    PS```厚黑學害人,漢朝是舉孝廉的,而且漢朝繼嗣的皇帝諡號都有“孝”字,徐庶為母棄劉備我覺得是真實的

  • 3 # 使用者146346708

    我個人是因為自己的母親關係 因為徐庶已經接到許昌的來信了而且他也是有名的大孝子 關係母親的生死他根本沒有懷疑真假 因為這事還要先想先懷疑真假那他是真的孝順母親嗎 再聰明的人百密終有一疏 更何況是關係到自己的母親每個人都有至親至愛所以應該理解徐庶 也有人說徐庶覺得對劉備信心不足覺的他難成大事怕拖累自己才離開的 我個人覺的不會如果這樣他也不會再走馬薦諸葛 不為曹操獻一計設一謀 如果為自己他完全可以不用推薦諸葛亮 把劉備的情報全給曹操 如果徐庶真的只為自己 我想以曹操的性格也會容不下他的

  • 4 # 有故事的人127778979

    徐庶離開劉備真是因為其母被曹操誘騙去了,都知道徐庶是個大孝子。母親被敵人做為人質,試問一下誰還能一心一意去和敵人拼命撕打。人之常情嗎!從其去了曹操那兒,未曾給曹操獻一策一計便可看出人在曹營心在漢了。

  • 5 # 一順年華

    百善孝為先,古人很注重名節的,很多當官的都是先舉孝廉!父母過世還得回家丁優,如果明知母親被抓卻不回去,肯定會被天下人恥笑。不是每個人都向劉邦麵皮那麼厚的!還有如果你連自己的母親都不顧了,那個諸侯還會相信他會對自己忠心!

  • 6 # 洛囈羽

    這個問題太扯淡,若是成名後跳槽,為何不在曹營獻計獻策,看破赤壁之戰的計策也不說是為何?閒人真多,想的太多。就算是曹操假書信騙他,他也得聽之任之,原因是老孃確實住在曹操的轄區。如果不歸順,他老孃絕對是朝不保夕,因為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時候毫不猶豫手軟,那可是他多年的好友,而且關鍵時刻剛剛救他。曹操為達目的濫殺無辜早已司空見慣,誰人不怕!

  • 7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徐母被曹扣留,徐因此而離備投操。他不但是為了他母親,也是去踐行他的立世之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古人講究仁孝為本,假如徐庶棄母而不顧繼續留在劉備處建功立業,一是其母必死曹操之手,二是背上棄母求功的千古罵名並從此難以立足於當世而為世所不齒。所以,離備投操才是其當時唯一的出路。沒有之一。

  • 8 # 鐵馬冰河wu

    徐庶是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史載,徐庶本名徐福(小說《三國演義》中為單福)。他和諸葛亮、龐統均為隱居襄陽的高士司馬徽(水鏡先生)之高徒。

    徐庶人品高尚、才學出眾,更兼志向遠大,於是名氣漸漸傳開去,被譽為潁川一代名士。

    荊州牧劉表聞其賢,多次禮聘他出仕。但別具慧眼的徐庶卻並不看好獨霸荊襄的劉表。徐庶認為,劉表表面貌似謙謙君子,也算禮賢下士,但骨子裡優柔寡斷,知善不能舉,知惡不能去,只是徒具虛名、難以成事的凡俗之輩而已 。於是他堅辭不就。

    恰在此時,在中原與曹操作戰失利、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的劉備流竄至荊州 。他不過是想依附貴戚劉表就食養軍。劉表卻對他這位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有些疑懼。

    於是,劉表將劉備暫時安置在荒僻小城新野,讓他在那替自己抵敵曹操的入侵。

    奇怪的是,心氣頗高的徐庶不看好財雄勢大的劉表,卻對勢弱力孤、朝不保夕的劉備另眼相看。他主動赴新野拜訪劉備。言談間,徐庶發現劉備果然如傳聞那般心胸開闊,志向高遠,且言而有信。 而且他對待下屬不矜不伐、極為友善。劉備確實是個值得自己輔佐、共圖大事的人。徐庶道出自己的投靠之意,劉備大喜過望。他早就有意結交荊襄一帶的才智之士,無奈勢單力薄,乏人問津。今見大名鼎鼎的徐庶前來投效,哪有不歡迎的道理?二人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劉備對徐庶的品格、才幹非常器重,當即將他留營並委以重任。從此以後,徐庶在新野幫助劉備整理軍務、訓練士卒、修葺防禦設施 。他成了劉備非常信賴、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軍出征河北。曹軍在鄴城一帶與袁紹軍鏖戰,後一舉攻克鄴城。

    屯駐新野的劉備見曹操大軍輕出,後防空虛,於是乘機率軍北上攻城掠地,想搶點地盤。劉備率軍抵達葉縣,留守許昌的魏將曹仁、于禁、李典聞警後率部前來救援。見曹軍勢大難敵,劉備急忙請劉表派兵北上相助。劉表拒絕發兵救援,劉備進退不得,一時間形勢危殆。

    此前一直不吭不哈的徐庶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 。他給焦慮不安、束手無策的劉備獻上一條妙計。劉備按徐庶所授,先下令燒燬自家營寨,然後佯裝敗退潰逃 。暗中卻讓關羽、張飛、趙雲等悍將引一彪人馬,悄悄埋伏在曹軍追兵必經之處。 曹仁不知有詐,果然中計。他不顧李典的勸阻,和于禁一起率輕騎追擊劉備,不知不覺進了劉軍的伏擊圈。劉備埋下的伏兵四下裡吶喊著對曹仁所率追兵發起衝擊,將猝不及防的曹仁部團團圍住大砍大殺,曹軍猝不及防,死傷慘重 。只有少數人突出重圍,掩護曹、於二將僥倖逃回。劉備化險為夷,退回新野。

    徐庶卓越的軍事才能與高人一籌的神機妙算,讓劉備心悅誠服,也讓眾將刮目相看。劉備逢人便誇徐庶有王佐之才,自己得到他實乃天幸 。徐庶卻表現出謙讓、冷靜、低調的一面。他說自己比起“臥龍”諸葛亮來簡直不值一提。諸葛亮的才學、智術、品格可謂古今少有 。若能得到他,主公就有問鼎中原的機會。隨後,他向劉備正式舉薦了諸葛亮。

    此後發生的事情國人耳熟能詳:劉備“三顧茅廬”,終於如願以償,於公元207年請回諸葛亮襄助自己。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最終在他的幫助下幹出了一番大事業,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大局。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渡江閃擊劉表。此時劉表已故,他的兒子劉琮不戰而降,將荊州白白獻與曹操。

    失去庇護的劉備只得領著二十餘萬軍民緩緩南撤。劉備在當陽長坂坡被曹軍虎豹騎趕上,寡不敵眾的他抵擋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劉備麾下輜重、人員損失慘重,大都成了曹軍的戰利品。徐庶的母親也被曹軍俘虜。

    曹操仰慕徐庶之能已非一兩天了,一直想得到他為己效力。他見到徐母后突然心生一計。曹操命人模仿徐母筆跡偽造了一封書信,然後以徐母名義命人送與徐庶,召他赴許都晤面。徐庶接信後淚下如雨,憂心如焚 。徐庶是個遠近聞名的大孝子。老母被曹軍所擄,許都乃曹操老巢,自己去還是不去,竟一時沒了主張。思來想去,他覺得沒有別的解決辦法,於是含淚向劉備辭行。

    徐庶對劉備說:“本以為可以與將軍一起共圖王霸大業,耿耿此心,天地可鑑。不幸老孃被擄,方寸已亂,即便強留於此也無濟於事,請將軍允許我辭君北上,赴許都侍奉老母”。 倚徐庶為肱骨的劉備心中縱有一萬個不願意,但又能怎樣呢?

    徐庶來到許都後,發現這一切不過是曹操設的一個局, 也無可奈何,只能勉強留了下來。徐庶歸曹後,心中依然留戀故主劉備與摯友諸葛亮 。儘管他足智多謀、才氣縱橫,但卻始終不願意為曹操出謀劃策,更不願意與劉備為敵。徐庶在曹魏十餘年,雖然官拜中郎將、御史中丞,卻始終和那位義薄雲天的關雲長一樣“身在曹營心在漢”。 他至始至終未幫曹操設過一計,也從未在軍事、政治、行政方面有任何建樹。這也是那句著名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由來。他似乎甘願退出歷史舞臺,浪費滿肚子絕世才華,從此湮沒不聞。

    史書《三國志》、《資治通鑑》和小說《三國演義》對徐庶的最終下落均未作交代。他的人生歸宿與最終結局,成了三國史上的一大謎團。

    有一種說法一直喧囂塵上:曹操執徐母逼其轉投,徐庶無奈歸曹,徐母深明大義,斥責兒子一番後,憤而自殺 。徐庶因此深恨曹操,從此裝聾作啞,再也不肯替曹操出謀劃策了。這種說法要拜小說《三國演義》所賜。因這部歷史傳奇小說影響甚廣,早已深入人心,因而幾乎成了歷史定論。

    幾種史書均未提及徐庶進曹營後其母自殺一說。因此,可以判定徐母自殺一說是羅貫中的誤判,抑或是演義小說慣用的誇張伎倆所致。有人揣測,徐庶不得已而降了曹操,卻從此悄無聲息,似乎已江郎才盡,並不是因為他思念舊主,更不是因其母自盡而深恨曹操,而是他飽經風雨、歷盡坎坷後對功名之事已經看淡,沒以前那麼熱衷了。況且曹操帳下謀臣如雨,將星閃耀,人才太多,論資排輩下,也沒了徐庶施展才華的空間。徐庶一向自視甚高,其志向是與人共圖王霸之業。而曹操任命他為御史中丞,還請他教曹衝讀書,明顯有些不重用他。 御史中丞這閒散職務是無法施展他的滿腹才華與遠大志向的 。於是他只得收斂鋒芒,來他個大隱隱於朝了。

    假設徐庶一直留在劉備那兒效力,應該有所作為 。其才智或許無法與諸葛亮、龐統比,但總比孫乾、簡雍、糜竺等人強得多吧?

    《三國志》記載,徐庶之志與諸葛亮一樣遠大。 他追隨劉備後,立刻就得到劉備信任與器重,他與劉備的交情早於諸葛亮。而諸葛亮也是得到他的力薦這才加入劉備陣營的。後來,徐庶無奈歸曹。諸葛亮聽說他在曹魏只做得中郎將、御史中丞時,頗為感慨地說:“魏殊多士耶?何彼二人(另一位指徐庶好友石韜)不見用乎”?意思是“難道魏國人才很多嗎?為何連徐庶、石韜(字廣元)這樣的英才都得不到重用呢”?

    曹操以雄才大略聞名,且一貫愛才惜才 。他費盡心機得到徐庶,豈有閒置一旁、獲而不用之理?那麼,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他深知徐庶和劉備的淵源極深,二人關係如此親密,不能不引起曹操的疑忌、防範 。彼時群雄爭霸,形勢錯綜複雜,他不得不防啊。赤壁戰役爆發前曹操調徐庶去鎮守長安,或許就是不想看到他與舊主劉備在戰場上相見。曹操的態度,從一個側面也可以窺見徐庶在曹營中處境的尷尬。

    也有人認為,徐庶歸曹,並不是因為老母被擄所逼,其實是劉備不信任他並遭諸葛亮排擠傾軋所致。與前幾種廣為人知的觀點比,此說可謂驚世駭俗 。然而細究起來,卻也不無幾分道理。

    按《三國志》的說法,曹操並沒有抓捕徐母做釣餌誆騙徐庶歸降於己。徐母被擄完全是亂軍中的一次意外收穫而已。而且以曹操的實力,踏平荊州、攻克小小新野,一舉擊潰劉備是易如反掌之事 。他完全不必如此煞費苦心抓徐母、要挾徐庶,透過折斷劉備羽翼的辦法來打垮劉備。而且,在大家都在爭奪人才的三國早期,狡黠多智的曹操沒必要靠殺對手手下的第一智囊之母而人心喪盡,最終落得個千夫所指的不利局面。

    以曹操的智商,如此因小失大之事,他絕不會且不屑去幹 。因此,徐庶歸曹與其母被抓有一定關係,但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動因是徐庶自願棄劉投曹 。史書中露出的種種跡象表明,他似乎再也不願意在劉備那兒繼續幹下去了。

    按史書記載,諸葛亮並不是在徐庶走後才輔佐劉備的 。“徐庶走馬薦諸葛”不過是羅貫中所說。他早在投劉初期就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二人曾經共同襄助過劉備,在一起共事過一段時間。

    劉備一直喜歡用兩個參謀做主要幕僚,或許為了相互制衡的目的,抑或是另有深意。而諸葛亮雖然深謀遠慮,但性格似乎不夠大度。在蜀漢建立前後的漫長時光中,他誅殺劉封、彭羕,逼反了孟達,流放廖立,廢黜李嚴,邊緣化並妖魔化魏延······劉備麾下稍有能力之人幾乎被他趕盡殺絕。難怪很多研究三國的人都評價諸葛亮器局不夠寬宏,特別是“不能容人”。

    徐庶、諸葛亮都是才智超人之士,劉備讓二人平起平坐,搞了個“雙軍師制”。寬厚的徐庶沒覺有啥不妥,心高氣傲的諸葛亮卻如鯁在喉,渾身不舒服。諸葛亮的志向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徐庶卻和自己並駕齊驅,這正是他所無法容忍的。劉備的態度如何不得而知。不願內耗的徐庶卻很受傷。他也漸漸心灰意冷,繼而萌生去意。當徐母被曹軍虜獲後,徐庶終於有了藉口並堅定了北上投曹的決心。

    對於諸葛亮來說,徐庶有舉薦之恩。然而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抑或是野心,這種恩情大可以棄如敝履。徐庶之謀,或許比諸葛亮稍遜,但他的德,卻遠在諸葛之上。他到曹營後,出於這樣那樣的考慮,他從未說過諸葛亮的一句不是,或許他不願透露劉備集團內部不團結的醜聞,或許只是不想回憶那段迭遭諸葛亮傾軋的不堪回首之往事。

    於是,歷史留下來兩人相互欣賞、相互扶持、親密友善的千古美談。

    當然,此說只是一家之言,算不得蓋棺之語 。按今天的觀點,徐庶歸曹,如同職場上的一次跳槽,沒有對錯,也無關乎道義,只是他在人生中比較艱難的一次抉擇罷了。人如棋子,在歷史大潮的裹挾下往往身不由己。 徐庶降曹的真相究竟如何?到底是不是因為其母被曹操扣作人質?恐怕連編纂《三國志》的三國史權威陳壽都無法給出確切答案。

    或許,徐庶降曹的歷史真相或許只能永遠湮沒在歷史深處厚厚的塵埃下了。

    插圖源自網路

  • 9 # 孫博士侃歷史

    徐庶歷來被認為是與諸葛亮、龐統、法正並列的蜀漢四大軍師,他在新野之時便投奔劉備,頗受劉備重視,並且向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更是被神話為神機妙算的軍師。然而因為母親被曹操俘獲,徐庶不得已離開了劉備。然而徐庶的離開,真的是因為他是個“孝子”嗎?

    (圖)徐庶

    首先,我們還原一下歷史上的真實情況。《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曹操南下,劉表次子劉琮不戰而降,當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顯然,在歷史上並沒有曹操偽造徐母之書,騙徐庶投降曹操的橋段,而且也沒有記載表明劉備對徐庶的離去感到悲傷。徐庶對劉備說的話還是很漂亮的“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顯得自己是如此身不由己,還為我們留下了“方寸大亂”這個成語,不過劉備對此的態度卻毫無記載。

    (圖)諸葛亮好友石廣元

    如此一來,徐庶的離開就很值得玩味了。我們在“諸葛亮未遇劉備, 也不會投靠曹操, 司馬懿先遇劉備則必投靠!”一文中曾經提到,劉備的用人,是以利益為交換的。比如關羽、諸葛亮,劉備驅使他們,也給予他們巨大的權力。而劉備的這種用於交換的“利益”大多是先以一種“許諾”的方式支付給臣屬們的。換句話說,白手起家的劉備,先畫個餅,大家信了,就一起幹,不信就各奔東西。

    徐庶開始肯定是相信劉備的,所以還把自己的好友諸葛亮介紹給了劉備。然而,當荊州淪陷,曹操十萬大軍逼近,劉皇叔敗走樊城,幾無可依之處。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曾經追隨劉備的人不外乎有三種去處,一是向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一樣誓死追隨;二是選擇觀望,看劉備的發展和荊州局勢而定;第三種則是選擇拋棄劉備,改投曹操。徐庶無疑就選擇了第三種。

    (圖)歷史證明徐庶選錯了

    其實不只徐庶做出這種選擇,曾聞名一時的“諸葛四友”都差不多在這時做出了選擇。徐庶藉機投奔了曹操,而石廣元、孟公威也差不多在這個時期出仕於曹魏。

    當陽敗退之時,曾有人誤認為衝進曹操陣營營救阿斗的趙子龍是去投降曹操,為何會這樣?居然有人會認為以忠勇聞名的趙雲會背叛!為什麼?只因為他們可能每天都會看到有同伴跑向北方,投奔曹操,以至於懷疑趙雲也是這樣。而徐庶就是這些跑向北方的人群中的一個,他真的去投奔曹操了,只不過與旁人不同,徐庶留下了句漂亮話。而劉備自然不會再留戀這些心已不在的人了。

    (圖)長坂坡上懷抱後主的趙雲

    20年後,當諸葛亮以蜀漢丞相之尊,率領十萬大軍北伐魏國之時,他終於得到了兩位故友——徐庶和石廣元的訊息,他們一人擔任御史中丞、一人擔任典農校尉,官職都不高,孔明不禁感慨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這話除了感嘆故友沒能一展抱負,似乎也有一些嘲諷吧。

    (圖)胸懷大志的孔明

    “20年前你們拋棄玄德公,如今玄德雖已故去,但早已成就帝業,而我孔明也成為了蜀漢的實權者!”諸葛亮的心中或許是這樣想的吧!

  • 10 # 不用了吧老弟

    咱放下演義和歷史,只換位思考下,假如有人把自己的媽媽當了人質,讓去投降,又不殺掉,估計換了誰都會投降的,看清自己的身份又不是一把手,如果是一把手就不能投降,因為投降了不但媽媽保護不了還得搭上自己性命,所以啊,我認為就是為了母親投降了。

  • 11 # 那時的花開花落

    司馬徽說徐庶去曹營是糊塗,當然不對,徐庶都是當時數一數二的智囊型人才,怎麼會糊塗呢。做為兒子,他比誰都瞭解他媽媽的個性,不需要外人評價,知道他媽恪守婦道通曉大義性剛如烈,在媽媽身邊長大,兒子豈能不知?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去了就逼死了自己的媽媽,他的說法是,為了孝道明知有詐不得不往,我想以他對他媽媽的瞭解他去之前應該能猜到他媽媽的反應。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他不去呢,那他媽媽就可以活著,而他勢必揹負不孝的名義!簡單來說,以孝道為名去曹營逼死媽媽,揹負不孝之名留下且讓媽媽活著。這是個二選一的選擇題,徐庶選擇了用媽媽的死成全了自己的孝名。也不願意為了讓媽媽活著寧願揹負一身的罵名。所以徐庶應該是一個沽名釣譽而且自私瑕疵的虛偽之人。他媽養大成人成才不容易,為了媽媽的生命,那些罵名算什麼,可惜的是徐庶太愛惜自己的羽毛了,愛惜到甚至不顧媽媽的安危。

  • 12 # 心中點亮一顆心

    徐庶離開劉備是看出劉備的虛偽,徐庶慧眼識人,徐庶此人還很愛面子。但是:想離開劉備也沒有離開的理由,正好曹操捉了徐母,給了徐庶一個離開劉備的理由。但徐庶又怕天下英雄恥笑,便推薦了諸葛亮做證人,讓諸葛亮嘗試劉備是什麼樣的虛偽,這是徐庶推薦諸葛亮的原因。事先又建意劉備說:得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點也看出了他對劉備求賢若渴的心理,劉備才三顧矛蘆!其徐庶的才幹高於臥龍:鳳雛!

  • 13 # 星星可知我的心

    徐庶為三國謀士,離開劉備屬無奈之舉。一,母親被曹操所挾,不去曹營不孝也,佔百分之七十投曹;二,劉備有孔明相助,其不得其勢,無大用也,自知不比孔明乃去,非常合理。為何徐庶在曹營不建功業?一,智不及孔明,鬥必敗;二,曹營將帥多勇武,且曹多疑,固不盡其力。

    徐庶能人也,不能物盡風華,亦能名哲保身。雖功名少建,單一孝字亦能名垂千!

  • 14 # 最炫少年郎

    主要因為他的母親,古人重孝。百善孝為先。徐庶也是個君子,正如曹操手下從未獻計。不給劉備獻計,曹操也相當知足了,管吃管住。你是不是想說他的母親離世後,他為什麼不逃走嗎,有那麼容易逃嗎?不要再質疑徐庶啦。

  • 15 # 亭外故柳

    的確是因為他母親。不過不是演義中曹操以其老母之信騙來,而是徐庶自己去投靠曹操的。徐庶原本作為劉備謀士,很得劉備器重,但劉備在荊州被曹操擊敗,劉備挾百姓撤退,徐庶的老母因此落入曹軍之手,徐庶是有名的孝子,在忠和孝面前,他選擇了孝,故而投靠了曹操。

  • 16 # 小刀三國

    對於徐庶,大家應該不會陌生,演義中是劉備到荊州後的第一位重要謀士。此人博學多才,和諸葛亮、崔州平、石廣元等人非常交好,在荊州一帶頗有名氣。投靠劉備後,也立刻有所建樹。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說的就是他。

    那麼,我們就要問了。歷史上的徐庶是個什麼樣的人物?他又是什麼時候離開劉備的呢?他為什麼要離開劉備,真的是因為他母親嗎?他投靠曹操後,真的沒有獻一策?

    徐庶:母親啊!

    歷史上的徐庶確實和諸葛亮等人十分交好,也確實很有學問,但是徐庶破八門金鎖陣,手把手教劉備怎麼打仗的事是肯定不存在的。劉備一個主帥,軍事戰鬥需要別人來指揮?就算是後期的火燒博望坡什麼也都是他親自領導的,可能聽聽徐庶的建議啥的。

    演義中編了一段故事,說是曹操把徐庶的母親捉了起來,然後徐庶就不得不離開劉備,然後離開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其實不然,徐庶並不是這個時候離開比劉備的,翻開《三國志·諸葛亮傳》就可以知道徐庶是在劉備一行人逃亡江夏的途中,因為徐庶的家眷(母親)在逃跑途中被曹軍捉了,徐庶才決定離開劉備的。雖然都是離開劉備,但是歷史和演義有個時間差的。

    歷史上徐庶是因為母親才離開劉備的?三國志的交代是因為母親被抓走,徐庶心如死灰,方寸大亂,只好辭別了劉備,投奔曹操。自古忠孝不能兩雙,徐庶選擇了孝。會不會有其他原因呢?筆者猜測還可能是吃不了這顛沛流離的生活的苦~

    徐庶進曹營真的沒有獻一策?這多半是不可能的!

    據《魏略》記載: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就是說公元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多多少少是個官職吧?一策都不獻就拿了個官做,可能嗎,科學嗎?

    對於徐庶,應該是個有學問,有謀略的人才,諸葛亮也是挺欣賞他的。如果跟著劉備一直混,在蜀國估計會成為主要支柱。

  • 17 # 農村張大帥

    當然是了,雖然他很聰明、很會用計謀,但母親大人的生死存亡之際,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在感情面前再怎麼冷靜的人都會失去理智吧!所以在他去了之後,他的母親也是深明大義之人,為了讓兒子無牽無掛也選擇了自殺了,徐庶也是後悔莫及、傷心不已。雖然被曹操囚禁了,但他也信守承諾不會對曹操獻計,曹操也未能改變了他的意志和承諾。

  • 18 # 新媒前觀察者

    徐庶字元直,本名徐福,為逃亡改名單福,潁川人,與司馬徽諸葛亮和石廣元都是好友,在劉備窮困潦倒(இдஇ; )駐紮新野縣時徐庶前往自薦,主要是看中了劉備的人品和志向,被劉備聘為軍師,隨後徐庶幫助劉備打了幾個勝仗,劉備佩服的五體投地,

    另外曹操這邊,因為打劉備就像打小孩一樣,突然連吃幾個敗仗,非常納悶,就派間諜打聽得到訊息是因為劉備得了個軍師叫徐庶,曹操覺得此人是個人才,就想留為己用,最後把徐庶老母抓到了許昌,騙用老母的字跡給徐庶寫信讓回到徐都,徐庶是個孝子,看到信後方寸大亂,一心想回到老母身邊,不得已離開了劉備,走的時候推薦了大賢諸葛亮,

    從這段可以看出徐庶離開劉備就是為了自己的老母,但在曹操身邊終身不獻一計,心裡還是想著劉備的。

  • 19 # 司馬PC

    三國演義,貶曹褒劉,劉備在新野,重用徐庶,拜他為軍師。後來曹操綁架徐庶母親,於是徐庶入曹營出仕,在曹操時期,徐庶不為曹操出一策,讓世人即言徐庶重情重義,真相是這樣的嗎?

    曹操,為了得到天下英才,可謂費盡心機,為了得到當時在劉備賬下當軍師的徐庶,不惜囚禁其母親。後來,徐庶得到訊息後,離開劉備,入魏仕曹操,那麼,徐庶離開劉備,真的是為了他的母親嘛?

    我看未必,從當時的情況看,劉備被曹操四處追著打,萬般無奈,只能投身荊州的劉表。劉表也沒有安什麼好心,直接讓劉備入駐新野,給他守住荊州的北大門,以抵擋曹操的大軍。在這種情況下,除非非常之人,要不然誰敢投身劉備賬下。

    徐庶,早年是個遊俠,因替朋友鳴不平,誤殺他人,這可是殺頭的大罪,無奈,只能出逃。他逃到荊州一帶,認識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名士。徐庶出逃,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想必多年未見其母親,聽說他母親被曹操囚禁,離開劉備,去仕曹操,按理說,那是順理成章的事。

    那麼,歷史的真相是什麼呢?徐庶離開劉備,並未是因為他的母親。為什麼這樣說呢?

    徐庶客居荊襄之地,劉表多次請他出仕,即沒有成功。可見,徐庶在擇主時,是很謹慎的,劉備來荊州,徐庶是在司馬徽的推薦之下,才效力於劉備的賬下的,出仕之後,他未必對劉備滿意。如果不滿意,以徐庶的名聲,如果無緣無故離開,必定被世人嘲笑,所以曹操囚禁其母親,給了他一個機會。可能很多人不同意,你想,徐庶入曹營,母必死,這麼簡單的道理徐庶會不明白?所以,相必是劉備讓實力、人品等讓他失誤了,所以才找理由離開。

    徐庶尋常之人,所以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他選擇離開之後,向劉備推薦非尋常之人諸葛亮了。徐庶的才能未必能夠勝任當時劉備的軍師,當時劉備勢單力薄,想輔佐劉備成就一番偉業,必定要非尋常之人,與其壞了名聲,不如找機會離開,所以當時介紹臥龍和鳳雛。言外之意,只有王佐之才,才能在劉備陣營力挽狂瀾。

  • 20 # BuildingMr王

    真的 ,要不人家曹操怎麼會抓徐母呢?當時士階層有一套完整的德行規範 ,國家人才選拔從孝廉制度開始的,徐庶做為一個名士對自己的名聲和道德是有嚴格要求的;做為人子不違背道德情況下陪伴母親是理所應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新放假通知來了,對於老師學生還是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