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辰奕
-
2 # 246437187
全速量產幹什麼??以為生產一架不要錢??有幾架嚇唬美日即可!!生產線在那裡!一起戰端便可全速量產了!!現在產那麼多要維護保養都是錢!!有幾十架邊飛行邊發現不足再改進這才王道1!
-
3 # 虛極靜篤智睿
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裝備和編制的詳細情況,都是屬於高度機密,決不允許洩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保密工作做得及其嚴密。至於殲20隱形戰機,究竟生產多少?服役多少?這都是屬於絕密!我們老百姓,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不該打聽的不要打聽!
-
4 # 紅梅快樂
2011年,當美國防長蓋茨應邀到中國訪問時,我們嚴格保密的四代機專案,廣大網機戲謔的`黑絲帶",掀開神秘的面紗一一一 一飛沖天!以致於懵逼的美國國防部長親自向我領導人求證! 得到肯定的答案後,這位`中國要2o2o前不會有五代機"的防長,收到訪華"最神秘"份量最重的”大禮包“!
我們在密集性的試飛`黑絲帶"殲20,邊飛邊反饋,邊修正。直至2015年11月份出現編號為2017的殲20。終修成正果。殲20列裝空軍試飛基地。接受空軍部隊的飛行包線,效能測評。為空軍探索隱身戰機戰法編寫教材。
當在珠海航展上殲20向世界首秀的2分種,當殲20與殲l6在閱兵式上的自信組合。"當今天下殊"!中國戰機首次與世界同步!器不如人的歷史終結了!
擁有與量產。當殲20裝備部隊。美軍F22,F35對我們原先巨大的心理壓力,威攝恫嚇雲消煙散。我軍得以從容地探索三代,三代半與隱身戰機對抗,四代機對預警機,加油機等體系空戰中重要節點的屠殺與反屠殺。研究"一根針刺破一張網"。
再則,飛行員的培養。決定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是飛行員,需要培訓一定數量的隱身戰機飛行員。隱身戰機代表我軍現役裝備的最前沿。不可能需要大量的隱身戰機"真身",只用"模擬器"即可培訓。
價格。一架蘇35,8000多萬美元。殲16據傳也要一個多億。在滿足脈動生產線低速正常運轉下,沒必要大量生產,裝備。
發動機亦是制約殲20大量裝備的一個因素。雖沒現採用ws10B作為殲20的動力。但此型發動機在三代機上也大量需求。畢竟ws15也是正選!
三代及三代半能夠應對周邊絕大多數國家。殲20對美國也形成威攝。畢竟F35現爆出是"和平鴿"一一一美自爆不能發射導彈!F22隱身對機庫環境相當依賴!殲20有後發優勢。
當祖國的天空需要殲20更有擔當時,只要開動生產線,源源不斷的殲20會天高任"殲20"飛!
-
5 # 猴子軍師
殲-20(英文:Chengdu J-20,綽號:威龍,北約命名:Fire Fang,譯文:火牙/焰牙)是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單座雙發動機並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
殲-20用於接替j10.j11等中國第四代戰鬥機,於1997年美國第五代戰鬥機F22猛禽首飛的同年正式立項,經過工程技術人員的奮發努力和國家的大力支援,首架技術工程驗證機於2009年製造成功,並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黃田壩軍用機場實現首飛。
j20效能先進,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幾種戰鬥機之一,即便是同美國的F-22以及F-35戰機相比,中國殲-20也是毫不遜色的,從內艙的大小來看,殲-20能夠攜帶的武器數量明顯要高過美軍的五代戰機,而美軍要想攜帶與殲-20同樣的多的武器就必須捨棄隱形能力,這自然是其不願意看到的。
鑑於中國殲-20出色的表現,不少軍迷都覺得中國應該開足馬力多多量產這款機型,以使之儘早服役部隊,將一些老舊的戰機替代下來,從而提升中國軍隊的整體實力。
但從中國目前對殲-20的生產來看,顯然並沒有達到火力全開,因為目前量產速度可能僅為3架,而在追加生產線方面,中國空軍似乎也並不著急。
中國如此不急不緩到底心裡有何盤算呢?原來據專家分析,中國之所以在殲-20量產上沒有火力全開,一方面是因為在等發動機的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在為中國另外一款戰機做準備。
我們知道殲-20目前已經換裝了國產發動機WS-10B,但這並不是殲-20的終極型號WS-15,雖然換裝WS-10效能所提升,但WS-15才能令其效能最好地發揮出來,所以緩一緩說不定科學家們靈光一閃技術難關就攻克了呢!
另外也有傳聞說之所以沒有開足馬力去生產殲-20,是因為殲-20只是一款過渡機型,中國六代機很快到來,屆時殲-20使命就會完成,所以沒有必要生產那麼多,但更多分析者卻認為這一說法沒有十足的論據去支撐。
-
6 # 風雪吹野
個人分析如下:一、技術原因:1.中國航空科技水平:我自主研發的殲20代表中國航空工業科技最高水平,緊跟世界裝備前沿,有技術儲備和保障,有加速量產和適量生產的能力,是進行時,不是完成時。已經“與世界齊飛”,世界上僅中美兩家,追平世界先進水平,美國的F22、F35不再對我國形成心理壓力和技術代差威懾 ,我們可以從容應對。2.中國周邊環境:超越周邊國家三代機水平,周邊國家對我國沒有壓力,我國只需要保持適量威懾即可,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六代機的研發,確保制空權高地的技術聚散中心地位。3.形成戰鬥力要新的戰爭理論體系,編寫教材、探究戰法、改進裝備、培養飛行員、後勤保障,形成新的戰爭理論,殲20在不斷的完善之中,潛能沒有完全釋放不可冒然量產,也沒有必要。4.在競爭中發現優勢和缺點:引進國外先進軍機用來和殲20對抗演練,檢驗殲20的優缺點,以便殲20改進、升級換代。5.模擬積累資料:中國的風洞群模擬檢測飛機效能,用以改進,將問題處理在飛機起飛之前;中國量子雷達不斷探測研究,打造最堅固的矛與盾,強化自身戰鬥力。
二、國際環境:1中國發展與國際展望: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主題,一超多強是世界現實,大國間的相對戰略平衡未被打破,世界上國家集團的戰爭暫時打不起來,中國的發展戰略期沒有結束,中國發展環境趨穩,所以保持威懾即可。2.美國相對衰落:中國崛起抵消美國的技術代差,美國的技術優勢不再,從而迎來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中國只需適量威懾即可,火力全開加速六代機研發,補齊體系戰爭的短板,加速軍民融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精力用在重點上。
總之,國防工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殲20將不辱使命!向軍工緻敬!
-
7 # 鄭和軍事
按照目前國際形勢與周邊態勢,我國需要大量殲-20保衛祖國領空、領土安全與海外經濟利益,儘管殲-20已服役,但專門為其配套的WS-15發動機還沒正式量產,此型發動機目前無限接近正式定型,但還不能大規模量產,按照脈動生產線速度,一個月可生產1~1.5架殲-20,即一條生產線一年可生產12~18架,四條生產線一年可生產48~72架,這太恐怖了吧,如果現在就大規模生產殲-20,那麼WS-15發動機定型後,就存在是否換裝WS-15的問題,如果不換裝殲-20效能要打折,若WS-15發動機換裝用了時間不長的發動機太浪費了,而且換髮動機屬大修性質,費時費錢,我想這才是不全速量產的最主要原因。
-
8 # 儒道之主
謝友相邀,下圖為殲20側面圖。這個問題,也是許多網友關心的問題。在《今日關注》、《中國輿論場》等節目中,海軍少將尹卓將軍、杜文龍將軍等也透露過具體原因。這裡,個人僅是簡單說說。
一、殲20為第四代戰機(美國等西方國家劃分方法,俄羅斯稱為第五代戰機,本文稱為四代機),目前僅美國、中國能夠自主製造四代機。俄羅斯蘇57雖命名,但尚未定型。以前僅美國有生產、使用四代機的經驗,因其對我國武器封鎖,故我國沒有可借鑑的經驗。也就是說,四代機的生產、使用等出現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際中不斷髮現,並逐一解決。
這是影響我殲20生產速度的重要原因。新技術、新裝備的實際應用,肯定會有許多問題,只有全部解決,才可能大批次生產。現在小批次生產,是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先解決有、無的問題。有了四代機,空中作戰模式就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三代機與四代機、偵察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機等如何與四代機開展協同作戰,是目前我國殲20面臨的重要的任務。三代/三代半與偵察預警機等,如何與四代機相抗?這也是殲20的任務之一。再有就是飛行大綱的編寫,也是服役殲20的任務。
(二)、新的技術還不夠成熟,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各種問題,並逐一解決。這一點是新裝備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沒什麼可說的。
二、發動機問題,也是制約其不大批次生產的原因。殲20最初以俄羅斯進口發動機為動力,受制於人。後來國產渦扇10改,換裝其上,已開始各種測試。然而既使一切順利,殲20也不可能大批次生產——只可能比目前產量略増加點。原因也很簡單:渦扇10改比俄羅斯進口的發動機在效能上提升不大,根本不能充分發揮殲20的戰鬥力。
渦扇15是第四代戰機相配套的發動機,目前也已研製成功。不過其尚需解決:穩定性、可靠性、使用壽命、維護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只有等其真正成熟,殲20才會進入大批次生產階段。相信,很快我們就會見到。
-
9 # 都市閒人品史讀書
早在2011年殲-20一亮相就吸引了全球軍事圈的注意,特別是殲-20正式服役後,反觀亞洲其他地區,日本、韓國和印度的五代機遲遲無果,俄羅斯的蘇-57也陷入瓶頸中,美軍的F-35更是由於種種原因無法順利出售給盟國。
這些都讓殲-20顯得尤為重要,而且殲-20的內艙比美軍F-22和F-35的都要大,這意味著美軍的五代機要麼攜帶有限數量的武器去戰鬥,要麼就放棄隱形優勢從而在機翼下攜帶額外或更大的武器。可這對於美國空軍和海軍來說,是無法接受的選擇。
從近期多方公佈的資料顯示,殲-20的量產速率很可能達到每月3架,這意味著到2017年年底前中國將會有20架的殲-20,到2020年這個數字或將超過100架。
既然比F-22和F-35更有優勢,我國為何不生產更多的殲-20?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殲20戰鬥機的生產線目前並沒有全面開啟,憑藉我國目前在航空領域的發展,再加上脈動生產線這一神器,如果可以的話也能讓五代機呈現“下餃子”般景象。
其實從未來的趨勢來看,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國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不會只殲-20這一款,特別是在美俄近期都放出風聲表示已在研製第六代戰機的背景下,我國自然不會止步於此。
早些時候,美國軍火巨頭諾·格公司就炫耀出六代戰機的模型,可以證明美軍研製六代機的專案已經有具體的方案了。而俄前空軍總司令維克多·邦達列夫11月1日透露,第五代戰機蘇-57有望升級成第六代戰機,並融合俄羅斯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尖端的現代航空科技。
所以說,中國殲-20雖已正式服役,但沒開足馬力生產的原因,恐怕就是我國在為六代機做準備。殲-20很有可能只是研製先進戰鬥機過程中的一個過渡品,這樣的例子在我國空軍歷史也是有過先例的。因此殲-20即使沒大量出現大家也不要急,說不定我國就在憋一個大招,讓我們拭目以待。
-
10 # 加特林快評
殲20戰鬥機數量正在急起直追F-22,只要短短几年就可能實現!
殲20服役後,正在加速進行批次生產。但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先進發動機仍未有著落,目前還在延續使用原型機配備的發動機。
從最佳化的角度來看,殲20應當使用類似於F-22的F119發動機。但俄羅斯也沒有完全掌控這一級別先進發動機的研製裝備能力,這令中國無法直接借鑑使用俄羅斯發動機,也難以批次購買裝備。
但是,隨著中俄兩國發動機技術推進,殲20的發動機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即便使用原有的發動機,也可以批次生產一部分,殲20的隱身與高機動能力,加上資訊化程度空前出色,足以摧毀一般戰鬥機的防禦。
目前美國空軍只有批次生產的F-22戰鬥機137架,15架試飛原型機,以及31架用於訓練的機型。在實戰時,美軍因為需要應付歐亞廣泛地域可能出現的戰鬥,不能把所有戰鬥機用於同一場戰爭。再扣除需要維護維修、大修翻新的F-22,一場區域性衝突能夠有十來架F-22參加,已經相當不容易。所以損失一架F-22的代價相當大,哪怕花掉幾千萬美元、好幾年時間,美軍也要把這架F-22修理好。
這也帶出了F-35戰鬥機的問題,因為F-22已經停產而且數量太少,F-35戰鬥機雖然不斷超支和延誤,但美國空軍並沒有別的替代方案,只能硬扛著等待F-35徹底成熟,大批次裝備部隊使用。
按照目前的趨勢,預計5年左右,中國已服役的殲20戰鬥機的數量可以達到130架以上,在數量上將與F-22看齊,質量上已經毫不遜色,甚至因為後發優勢在區域性遙遙領先。這也對已經沒有新戰鬥機可以補充的F-22部隊造成了很大壓力。
-
11 # 白虎堂
一種新的技術兵器,從服役到完成磨合需要很長的時間。美軍教官曾表示,“從裝備F-15,到學會以使用F-15的方式使用F-15,我們用了整整10年”。由此可見,武器的發展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發展得越快就越好。
同時,一種技術兵器,從服役到技術完全成熟,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J-20的發動機從AL-31系發動機到WS-10B,仍然沒有迎來屬於它的WS-15。未來的J-20肯定會換裝WS-15,而飛機換髮動機還需要改裝,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很顯然,一種技術兵器一開始就大量列裝,要麼是財大氣粗,要麼是急迫需要。
近20年來中國的科研實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可預見的未來,各種高新技術必將層出不斷,J-20的技術改進也將逐步進行,在這個節骨眼上,大量量產只會增加未來的改裝費用。而如果結合技術推進和實際需求,適時推進生產工作,則可以取得最理想的結果。
而中國如今的周邊形勢顯然還算和平,對先進裝備並沒有特別急迫的需求,也就沒有必要列裝這麼快。另外,戰鬥機的生產線維持所需要的人力財力物力都是特別大的。如果一開始就開設太多的生產線,難道造個幾年就關閉生產線嗎?顯然不划算,讓較少的生產線以高負荷運轉能夠很好的降低成本。
事實上哪怕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在著手給手裡的四代機延壽,預期使這些四代機服役到2040年。同樣地,中國也不會急著造太多的五代機,未來一段時間內J-20的裝備數量也不會特別多,到2030年應該會在400架左右。也因為其相對四代機有限的數量,J-20也不會替代任何四代機。
實際上,中國以少量五代機+大量四代機的配置,就已經足夠組建一支先進戰鬥機編隊了。武器發展要平衡推進,這樣才能發揮最好的實際效益。現在我們還有很多其它武器也在並行發展,這些武器系統的組合,將可以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
12 # 浩漢防務論壇
中國是目前唯一同時裝備二代機和五代機的國家?殲7全部退出現役仍需時日
按照前蘇聯的標準,一共將戰鬥機的發展史劃分為五個時代。米格21為二代機,仿製米格21的殲7也就自然而然地划進二代機的範圍了。俄羅斯空天軍連準三代的米格23和米格25都一起退役了,更別說米格21。美國空軍的F4,F5等等也都全部退役。這就表明,中國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一個保留了二代機的國家。
殲20已經完成所有研製工作進入作戰單位中服役,也就是說,我國在保留了二代機的同時裝備了五代機,堪比四世同堂。然而停產時間比殲7更久的強5已經在今年年初全部退役光(這是得多大的勇氣一口氣退役200架強擊機),所以在這段時間內產生的空缺還是需要一些老飛機填補。否則生產速度跟不上退役速度。而L15和殲10C,殲11B等等新飛機的量產起碼要等到兩年才能完全填補這個空缺,所以這批殲7還是得兩年過後才可能大規模地退役。
況且最後一批殲7是2006年下線的,還有很久的機體壽命。作為駐守內地的訓練部隊,不承擔戰鬥任務只是保留編制,也未嘗不可。像這樣的部隊只會是越來越少。以前就有過一個殲7航空兵旅直接完成從二代機到四代機的跨越,整旅換裝殲16。在日益重視空軍現代化發展的今天,如果殲7殲8全部退役,那隻能說絕對是一個對於軍迷來說的好訊息。
殲7的數量還有大約300架,殲8也有200架左右。最快,也要等到6年過後才能使用新生產出來的戰鬥機完全填補這一大個空缺。而且如果涉及到空軍擴編,那這段時間很有可能延長到8年甚至更久遠。這個速度(每年一百多架軍機生產出來)已經是全球最快了,
-
13 # 軍事觀察員東旭
其實如果把中國空軍飛機的職責全部分成陸軍軍種,我們就能瞭解這些武器生產優先順序排序了
大前提:中國空軍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均無法滿足中國遼闊的領空
殲-10:摩托化輕步兵。殲-10的主要作用就是進行戰場多功能支援和戰場制空權的奪取。雖然其航程和推重比等不如殲-11,但是殲-10擁有較高的費效比和多功能支援能力,因此他可以被認為是陸軍的摩托化輕步兵。
殲-11:機械化重步兵。殲-11相比殲-10飛的快、飛得遠,機動性強,升限高,更適合進行空空大規模戰鬥和日常巡航,是中國空軍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進行遠端突破的時候,除了四代機,殲-11就是最尖銳的利劍。
殲-16:炮兵。殲-16與蘇-30一樣,雖為蘇-27系列,但因為其更大的武器容量,更大的航電裝置冗餘量,其強大的火力掛載使其無論是在遠距離空空打擊還是在對地支援上均有非常不錯的表現。尤其是與殲-20使用資料鏈連線後,殲-16遠距離投送空空導彈可以讓殲-20不被發現就能把對面一整個機群送上天和太陽肩並肩。
殲-20:特種兵。特種兵可以摸哨,可以斬首,也可以躲在戰線後方為我軍炮兵、導彈進行遠端引導。殲-20利用其極遠的航程,隱身的優勢和資料鏈系統為我們完美的展示了四代機真正該有的樣子,那就是空中特種兵。既可以對敵方的指揮部(預警機)進行斬首行動,也可以透過襲擾敵方補給(加油機)使對面的攻勢瞬間衰弱,也可以在敵人機群附近隱秘引導,呼叫炮火支援(殲-16的中遠距離空空彈)。
既然這麼說,大家應該就明白了,雖然殲-20是中國最先進的武器,但是在武器掛載,使用效費比上還是不如常規的殲-10和殲-11。而且我國還是個缺乏戰鬥體系,缺少大量戰鬥機的國家。如果將更多的錢砸在殲-20上,對中國空軍戰鬥力的提升並不大。還不將這些錢砸在能夠迅速形成戰鬥力的三代機身上,這對中國空軍戰鬥力的提升才快。
特種兵就是特種兵,他存在就是一種威懾。他出手,他只對值得他出手的人出手。
所以殲-20就目前而言,並不需要全速量產。
-
14 # 科羅廖夫
殲-20作為我國目前最先進的現役戰機,其動向一直都是非常受外界所關注的,尤其是關於戰機產量的問題,畢竟一款戰機,就算效能在先進,但如果數量不夠、不能形成體系化的作戰能力,那麼能給敵方所帶來的威脅,仍然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殲-20戰機的產量,對於其作戰能力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目前新聞曝光的殲-20戰機的數量,真正量產版的保守估計應該在10架左右,加上之前生產的原型機數量,殲-20目前的總數量大約在29架以內,這實在是少得可憐。其實並不是國家不想大批次的生產殲-20戰機,相反有關的部門,一直在努力提高殲-20戰機的生產量,已達到儘快提升殲-20戰機作戰能力的目的。
但是畢竟考慮到殲-20是一款新戰機,在生產工藝和流水線操作方面上,存在著技術不成熟的可能性,這應該是遏制殲-20戰機生產速度的最大因素了。
同時殲-20戰機目前雖然已經正式裝備部隊,但還只是領先試用階段,目前生產的殲20還不是最終的完善狀體。殲20存在著巨大的升級和改進空間,因此肯定會推出應用國產渦扇15發動機的殲-20A、殲-20B這類的改進型的,如果這時候大規模生產殲-20早期版本的型號,是肯定會存在著資源浪費的現象的。
-
15 # 利刃號
殲20之所以不量產就是在等到可靠、先進的發動機,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中國戰機在2014年還被俄羅斯專家吐槽說,依賴俄製發動機就像依賴空氣一樣,國產發動機不過關即使把機身和武器系統打造到極致,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發動機不過關而推遲量產的現象比比皆是。中國在2015年之前艱難完成的幾架殲20都是採用俄製發動機,俄羅斯是一個軍事強國,但不是一個經濟強國。面對國內的經濟不景氣,俄羅斯不得不將一些高科技武器向他國售賣,以此來賺取外匯。
1998年,一場亞洲金融危機讓許多國家頭疼不已。當時俄羅斯為了擺脫經濟困境,向中國轉讓r-79-300v型發動機的向量控制噴嘴和相關的生產技術,這也就是中國向量技術的來源。其實早在1996年,俄羅斯就陷入了經濟困境。當時俄羅斯就已經與中國簽訂了轉讓該發動機的檔案,不但將r-79-300型發動機的全套圖紙和技術檔案交給中國,還提供了一臺不帶向量推力噴嘴的發動機以供參考。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由於俄方向中國提供了該發動機的完善技術,所以中國的科研人員得以在r-79-300發動機的基礎上,研製出國產的ws-15系列發動機。ws-15系列發動機自從成功量產後,衍生出許多改型,成為眾多國產戰機的發動機型號。例如ws-15x就是中國第五代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殲-20的發動機。
從俄羅斯媒體披露的資料來看,ws-15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161.86千牛(接近美製F135的水平)、涵道比為0.382、壓力系數為28.71、渦輪前溫度為1447k,再加上先進的全許可權數位電子控制系統,ws-15發動機已接近世界一流的水平。但是這樣一款先進的航發一直沒有官方正式揭露的訊息,因此他有可能還在實驗室解決棘手的問題,這也是殲-20沒有量產的原因。
-
16 # 未來天際線
殲-20為何不量產?因為此款戰機是目前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款五代機(似於美國空軍F-22),所以說是在摸索中前行,殲-20在很多領域應用的都是最尖端的航空技術,很多功能是需要長期的研發、實驗、驗證、試飛才能最終定型量產。
目前我國空軍只裝備了少量的殲-20,是因為中國在生產武器方面,都是邊生產邊改進,否則武器剛剛量產出來沒多久,就有被同類產品或後來者超越的可能。如果大批次的進行殲-20量產,後續技術有所突破後,之前量產的又得需要進行升級改造。
雖然目前服役的殲20少,但是一旦國家有需要,以中國目前強大的製造能力,批次生產是完全可以的。
即使是少量的殲-20服役,也打破了美國F-22、F-35一家獨大的局面,這也足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軍工有能力有技術製造第五代戰機,能與F-22抗衡,同時也能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對周邊某些別有用心的國家造成軍事震懾。
現在是和平時期,中國軍隊對殲-20的需求不是迫在眉睫,所以中國軍工對殲-20完全可以進行更新進的技術研發與改進。
-
17 # 兵說
殲20是一種高階飛機,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力大規模列裝。即使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也只裝備了不足200架f22,f35的計劃列裝數量也多次下調,並且美國放緩了f35的生產進度,不急於列裝該飛機。而俄羅斯的蘇57隱形飛機,列裝數量更少,只打算在2020年之前列裝12架。
先說飛機的生產成本和價格,隱形飛機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即使是非隱形飛機,價格也居高不下,法國陣風和美國F15都在一億美元上下。蘇35算是一款物美價廉的飛機,也在7000萬美元左右。這只是飛機本身的價格,還不包括後期維護費用,後期維護費用一般是飛機價格的兩三倍,這還不包括油錢和飛行員的培養。如果是隱形飛機,維護費用更高。光那個隱形塗層,美國f22戰機的隱形塗層有一點點損傷,都要重新處理一次,重新處理一次塗層需要10萬美元。訓練的多了,自然塗層就要處理的越多。這就是為什麼講,高階非隱形飛機已經讓很多大國用不起,隱形飛機更是少數國家的武器。
除了上面提到的,特別提一下發動機的成本,發動機的成本要分攤到每小時上。如果一款發動機是6000萬元,使用壽命是4000小時,那麼就要算每小時的費用。世界軍費排行榜前25名,美國一個國家的軍費相當於後面24個國家的總和。美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也是中國的十倍,即便是這樣,美國軍隊也直呼用不起,航空裝備的費用就可想而知了。
最後是關於武器裝備發展思路的問題,熟悉各國武器裝備情況的朋友估計會發現。除非是在二戰或者重大區域性戰爭或對抗時期,一國的武器裝備一般不會對某一兩種武器大量列裝,往往是分批次的,且種類豐富。這樣做基於兩方面考慮,一個是軍工技術飛速發展,五年小進步,十年大進步。現在的進步速度更快,三年就是一個小進步。而武器裝備的使用壽命一般在20年以上,有的武器已經使用了60年以上,比方說俄羅斯的蘇27和美國的c130,b52等。即使是使用幾十年的武器,也是各種批次,蘇27和米格29就有十多種型號,c130也是多次更新和升級。如果一次性大量列裝了某種武器,那麼以後就會面臨大量落後的現狀,因此都是分批次逐步列裝。另一方面是避免敵人針對該武器研究剋制之法,因此要不斷地推陳出新,而非大量裝備某一種。
中國自古以來,軍事壓力比較大。即使是秦漢,唐宋,明時期,也是經常為領土而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因此需要保持一定的武裝力量。但考慮到我國人口基礎大,經濟貧困問題依舊很大,所以仍然要以發展經濟為首要目標。按照經濟狀況決定軍事發展模式。
-
18 # 李曉偉
在等發動機
首先飛機的動力相對於艦船的動力是不一樣的,艦船你不管用什麼發動機,只要最高航速有28-30節即可。但是戰機大大的不同,四代機的4S標準 低可探測性 超機動 超音速巡航 資訊感知,其中兩項戰機效能指標直接與發動機掛鉤。
所以以目前殲20的發動機來說,小批次生產完全是為了應急,因為周邊國家日本已經引進了F35戰機,所以說我國迫切的需要一款隱身戰機應急,當然採用成熟發動機的殲20當然就是應急產品。
而空軍真正想要的是搭載渦扇15發動機的殲20,這樣才能在各型效能都能接近F22的指標,才算的上真正的達到了4S標準,是貨真價實的隱身戰機。
目前渦扇15進展不快,所以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會很大批次的生產,保持一定數量的應急型殲20是首要任務,就跟055一樣用全燃動力更為成熟,等全電推進技術成熟後第二批次055就會換裝。
-
19 # 淨水沁心
這與我國的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有關。試想現代科學發展一日千里,不能有了一個先進的科技產品,就躺在成果上睡大覺,或者認為自己的產品是一流的就開始批次批次的生產,這樣會從主動轉為被動,因為在你滿足於現狀,滿足於現有產品的時候,對手已在研究你的產品的優缺點以及剋制的辦法,就像手機一樣,天天都有新產品上市,而那些老產品,為了不被淘汰,也在努力改進自己的產品,哪怕沒有絕對的優勢,也不能和對手有太大的差距,如果華為手機停滯於老牌的功能,不去開發新產品,在現時代隨便一個山寨貨,都可以淘汰了它。
要是你是一個領導者,難道會批次批次批次的注重一個產品嗎?如果你是經營者,難道你會收購批次批次批次的當下最好的產品(比如,今年全世界最好的水果)想確保它在今年,明年,都有市場嗎?
再說我國是一個和平民主的國家,維護世界和平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保家衛國自有國之重器,你我平頭百姓能知道多少?
-
20 # 淡然小司
殲-20戰機真正開始大規模量產的時候,是必然配備WS-15發動機的殲-20B的型號時代。那麼就目前來看殲-20戰機還依然是處於小規模生產階段,而這也符合目前的現實情況。
殲-20作為我國第四代隱身戰鬥機,國際標準第五代戰鬥機,已經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一旦我們開啟野獸模式,那麼就意味著殲20已經徹底形成了滿血狀態。然而從最近的訊息來看,顯然殲20戰機還沒有徹底解決發動機的問題,一旦發動機問題徹底解決,WS-15發動機完全定型,並且裝配殲20戰機,那麼加速生產就成為了一個必然。
而據海外資料顯示(推測),從2016年殲-20戰機的試生產至2018年期間,空軍共接收了28架殲-20戰機。也就是說,每年大約製造10架殲-20戰機。根據1月14日我軍官媒報道了我國第一個成建制殲-20戰鬥機威龍旅,該旅屬於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就是獲得“時代楷模”稱號的特級飛行員郝井文旅長所在部隊。空軍郝井文旅長
從我們國家公佈的空軍旅來看,顯然我們的殲-20戰機已經超過了30架之多,要不然無法組建空軍旅的規模。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殲-20戰機進入了大規模量產階段,制約殲-20戰機量產的還是我們的WS-15發動機沒有大規模定型生產。那麼我們的WS-15發動機會在什麼時候能夠定型量產呢?
根據最近黎明發動機廠的宣傳展示畫板當中的介紹,殲-20戰機的“國產心”WS-15發動機的研製進度已經大大加速,根據相關介紹,WS-15國產發動機進入03批與改進批研製,這意味著WS-15發動機也步入了小量生產階段。按照這樣的進度顯然WS-15發動機已經在殲-20戰機上進行著相關的配套實驗了。
再根據航空專家劉大響院士在去年7月做的航空發動機的報告會上稱,“我們的第四代航空發動機將會在未來2-3年的時間內定型”。劉大響院士指的第四代發動機就是我們的WS-15發動機。在根據之前就傳聞成飛已經開始建設了第四天殲-20戰機的生產線,很有可能是一款全新的脈動生產線,預計在2019年的時候投入使用生產。劉大響院士正在作報告
那麼多方面結合的訊息,顯然殲-20戰機很有可能在2020年開始野獸模式。2019年會在第四條脈動生產線上進行工人的訓練與摸索經驗,那麼在WS-15發動機可以定型量產的時候,必然就大規模啟動脈動生產線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殲-20戰機才是滿血狀態的殲-20,而目前我們短期內不會大量生產不夠完整的殲-20,我們會節約一定的資源用來製造更好的殲-20戰機。大家覺得小司這樣的分析有道理嗎?
回覆列表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殲20服役至今不過半年多,已經列裝20多架,這已經非常快了,要知道製造五代戰鬥機可不是造拖拉機。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就知道這個速度到底是快還是慢了。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機f22,1997年服役,至2009年停產一共12年的時間裡也不過生產了187架(還有八架驗證機),一年平均生產不過16架。所以相比f22的列裝速度,殲20已經算是飛速了。但真實的情況還不止於此,殲20目前依然在磨合階段,現階段的生產速度依然不算全速狀態,因為即使飛機本身沒有問題,五代機飛行員的培養速度還需要跟上,相信在兩年左右,殲20的生產速度會達到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