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魂的感觸
-
2 # 夏目歷史君
諸葛亮生前為了光復漢室,曾五次北伐,但都沒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而他自己也由於操勞過度、積勞成疾,在最後一次北伐中於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歲。在諸葛亮死後,深受諸葛亮器重的姜維為實現諸葛亮的遺願,也立志北伐,光復中原。他在諸葛亮死後於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這二十多年之間,曾參與主持了十一次北伐。
第一次是在公元238年,姜維跟隨蔣琬駐紮漢中,之後率偏師出隴右,於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不久退兵,不過此戰蔣琬也只是騷擾而已,並不是真的要拉開陣勢打,沒多久退兵屬正常。南安當時屬於涼州的一個郡,如今屬於今甘肅隴西、武山縣一帶。
第二次是在公元244年,當時曹爽為建功立業,興大軍伐蜀,蜀漢大將王平在漢中抵禦,姜維跟隨費禕率軍前去支援王平,最終打的曹爽大敗。由於這場仗屬於蜀漢防禦之戰,也就並沒有打到那之說。
第三次北伐在公元247年,當時羌胡人打算降蜀,姜維為了策應他們的投降,率兵出隴右接應,與曹魏大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於洮西,之後成功胡族首領白虎文等部大部分人遷往蜀地,達到了要完成的目的。此戰是掩護胡人遷蜀,遷蜀受到了魏軍阻攔,並戰於洮西,洮西在如今甘肅洮水之西。
第四次是在公元249年,姜維督軍進攻雍州,並依傍曲山築城,稱曲城,並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此地,以此為後方再與羌胡人一起進攻雍州郡縣。魏軍都督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統兵抵抗,不過後來被鄧艾切斷了退路,曲城也淪陷,姜維於是率重兵奔襲洮城,不過又為鄧艾所所破,姜維只好撤軍。姜維最後打到了洮城,洮城是在今甘肅臨潭西南處。
第五次是在公元250年,姜維又是以羌人為輔助,與曹魏大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都各有勝負,洮西並未被攻克,但姜維俘虜了魏中郎將郭修。洮西如今在甘肅洮水之西。
第六次北伐是在公元253年,當時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後,姜維沒有了制約,於是立馬出兵北伐,幷包圍南安,不過由於糧盡而退。南安屬今甘肅隴西、武山縣一帶。
第七次北伐是在公元254年,當時司馬師殺夏侯玄、李豐等人使得曹魏內亂動盪,魏狄道長李簡甚至密書向蜀漢請降。姜維看到機會於是再次出征。姜維佔據狄道,進圍襄武,最終擊敗魏軍,斬殺大將徐質,姜維乘勝進擊,破河關、臨洮等縣,並遷縣民入川,之後率軍撤回。河關、臨洮在今甘肅臨夏與甘肅岷縣一帶。
第八次是在公元255年,姜維乘司馬師病亡與夏侯霸、張翼再次北伐,率數萬人攻魏,大破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王經退守狄道城,姜維則乘勝圍狄道城。之後司馬昭調整過來,派鄧艾與陳泰併力抗擊蜀軍,並司馬孚為後援,姜維被擊退。狄道城在今甘肅臨洮縣。
第九次是在公元256年,姜維率兵再次北伐,想乘機進取上邽,並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合。姜維與魏軍交戰於段谷,但胡濟卻失期未至,蜀軍大敗,姜維也因此戰自請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段谷在今甘肅天水西南。
第十次在公元257年,諸葛誕聯合東吳起兵反抗司馬昭,司馬昭調走了關中兵力,關中空虛。於是姜維乘機再出兵,攻魏秦川。姜維率兵數萬出駱谷,到達沈嶺。當時魏在此防守薄弱,姜維十分有可能拿下,可惜司馬望與鄧艾合力死守,姜維軍進至芒水不得下,姜維多次挑戰,魏軍都不出。諸葛誕敗亡後,姜維撤兵。這次姜維進軍到的芒水在今陝西周至附近。
第十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62年,姜維再次出兵北伐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北伐,因為再過一年蜀漢就沒了,姜維率軍攻入洮陽境內,並與鄧艾戰於侯和,由於姜維遠征補給困難,最終為鄧艾所打敗,損失慘重,實力大減,姜維戰敗後退往沓中。侯和在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
縱觀姜維的十一次北伐,有不少次是相持不定,敗過兩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於敗,但勝也和諸葛亮一樣似乎沒有取得實質性戰果,敗的兩次則都與鄧艾有關。而且也可以看出在大將軍費禕死後,姜維沒了限制,幾乎每年都有進行北伐,只有最後一次北伐過了五年之久。
姜維北伐大多打的是甘肅附近的地方,個人感覺打到最遠應該是在第八次北伐之時,當時姜維打敗王經,一路打到了狄道城這,狄道城在今甘肅臨洮縣。
-
3 # 蘇綻
諸葛亮死後,姜維進行了十一次北伐,直到蜀漢滅亡的前一年,姜維的北伐才宣告結束,前後歷時25年。其中,姜維任最高統帥,親自主導北伐達六次,前後歷時達10年。
由於蜀漢地狹人乏,國力弱小,北伐的目的往往是以攻代守。諸葛亮制定的北伐策略中,上策是出兵關中,進佔長安;中策是佔據隴西,威脅長安。姜維北伐維持了諸葛亮的策略,但是由於出擊關中困難太大,因此大多時候都是採取中策,即兵出隴西。
姜維北伐打到的最遠的地方,是隴西的狄道城。這個地方位於現在的甘肅臨洮,距離蜀漢的門戶漢中,遠達六七百公里。姜維攻狄道,是在姜維第八次北伐的時候,時間是公元255年,距離蜀漢滅亡還有8年的時間。
狄道城是隴西的郡治所在,是隴西最高大堅固的城池。該地是後來李唐的發源地,臨近現在的蘭州,是扼守西域和關中的咽喉。向西可以進圖西域,向東可以威懾長安。
姜維遠攻狄道,初期打得曹魏的隴西兵團全軍覆沒,曹魏雍州、涼州二州的人馬損失過半,主將王經被迫退守避戰。但是,姜維的目標並不在狄道城,而是在曹魏徵西將軍坐鎮的上邽。狄道雖然位置重要,但還是有所偏遠。而姜維一旦拿下上邽,則長安將是蜀漢的囊中之物,蜀漢“還於舊都”的夢想也就更進一步了。因此,當曹魏徵西將軍陳泰率軍營救狄道城的時候,姜維趁機退兵了。
一番調整以後,姜維率主力攻打空虛的上邽。不過,這也被算作是姜維第九次北伐的事情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姜維後來圍攻上邽,遭到了宿敵鄧艾的阻擊,且由於蜀漢另一名大將胡濟的失約,姜維大敗,被迫退回漢中。
因此,在姜維的歷次北伐中,兵至狄道,可以說是一騎絕唱了,這是姜維北伐所到的最遠的地方,也是最有可能取得大勝的一次。只不過,大概是天不佑蜀漢吧,這一次北伐,以及其後的遭遇,來勢兇猛,頹勢也兇猛。
-
4 # 無筆
在姜維十一次北伐中,最遠打到涼州的狄道城,即今天的甘肅省臨洮縣一帶。
姜維北伐在《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九伐中原”,實際上,姜維參與的大大小小的北伐一共有11次,總的來說是勝多敗少。姜維北伐繼承了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策略,以攻克或威脅長安為最終目標。
連年征戰雖然造成了蜀漢國疲軍弱的局面,但是這種以攻為守的策略大大消耗了魏軍的實力,有利於蜀漢政權的延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細數姜維的十一次北伐吧!
第一次北伐,延熙元年(公元238年)。此時蔣琬主持軍事,姜維受蔣琬節制,每次姜維出征只給他幾千兵馬。姜維多次率軍進攻涼州(今甘肅),與魏軍相持。
第二次北伐,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爽進攻漢中,王平據險而守,姜維和費禕前去支援,三人力克曹爽。
第三次北伐,延熙十年(公元247年)。雍州、涼州的羌族人背魏歸蜀,姜維率軍出瀧右接應,大戰魏將郭淮,夏侯霸。基本相持。
第四次,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蔣琬去世,費禕掌管軍事。姜維派廖化牽制鄧艾,欲偷襲洮城,未成。此時蜀軍大將匱乏,姜維憑藉智謀與眾多魏國將領如郭淮、鄧艾作戰,雙方互有勝負,基本相平。
第五次,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姜維聯合羌族人,大戰郭淮於洮西,基本相平。
第六次,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費禕遇刺身亡,姜維總攬軍權。趁東吳太傅諸葛恪興師攻魏之際,圍攻南安,由於糧草不濟,無功而返。
第七次,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魏國內亂,魏國狄道城守官李簡秘密向蜀漢請降,於是姜維率軍進攻魏國,佔領狄道城,斬殺魏將徐質,攻下了河關、臨洮兩地。狄道城距離蜀國首都六七百里,這也是姜維的兵鋒到達的最遠處。這一戰小勝。
第八次,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魏國大將軍司馬師病死,姜維趁機率領張翼、降將夏侯霸攻魏,蜀軍大勝魏將王經,後圍攻狄道城未果,撤軍。
第九次,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姜維出兵欲攻南安,鄧艾搶佔武城山,姜維於是改攻上邽。由於蜀將胡濟失約未至,蜀軍大敗於段谷。
第十次,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姜維乘魏將諸葛誕叛亂,出兵秦川,魏將鄧艾與司馬望堅守不出,雙方對峙,諸葛誕兵敗之後,姜維撤軍。
第十一次,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維再次發兵,鄧艾迎戰,由於蜀軍補給線過長,糧草不足,被魏軍擊破,姜維退到沓中。
這就是姜維十一次北伐的經過,其中除了第九次和第十一次蜀軍戰敗之外,持平四次,勝五次。北伐將蜀國的勢力從漢中北部推進到了渭水南岸。可見姜維北伐的戰果是相當不錯的,在蜀國國力弱小的情況下,能取得這樣的結果實屬不易。
姜維兵鋒最遠的地方就是狄道城了,在今天甘肅臨洮地區。
攻佔狄道城發生在姜維第七次北伐(公元254年)期間,由於軍隊補給較為困難,當時他只是將狄道城的民眾遷到蜀漢境內,並未對狄道城進行長期佔領。
《三國演義》中說: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隻手將天補;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
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
作者對姜維北伐並無太多讚揚,後世甚至認為姜維是一個耗盡蜀漢民力財力的罪人,事實上,在蜀中無大將的危亡關頭,若不是姜維極力向北拓展蜀漢的勢力,以攻為守,蜀漢早已在劉禪以及一群無良宦官的手上斷送了!
-
5 # 貓眼觀史
姜維北伐在歷史上一直都是貶多褒少,連年征戰,損耗國力,確實如此,北伐造成蜀漢兵困民疲,但是同樣魏國也是如此,北伐一直被後世史學家作為研究的物件。
姜維一生北伐11次,自238年開始,262年結束,期間歷經24年,雙方戰爭地點在陝西、四川、甘肅等地,互有勝負,那麼姜維11次北伐,最遠究竟打到了哪裡?
先看看姜維這11次北伐的地點?第一次北伐地點:南安(今甘肅隴西縣東部和定西縣、武山縣一帶)
第二次北伐地點:漢中(陝西省西南部)
第三次北伐地點:洮西(甘肅)
第四次北伐地點:洮城(甘肅臨潭西南處)
第五次北伐地點:洮西(甘肅)
第六次北伐地點:南安(今甘肅隴西縣東部和定西縣、武山縣一帶)
第七次北伐地點:隴西狄道(甘肅省臨洮縣)
第八次北伐地點:狄道城(甘肅省臨洮縣)
第九次北伐地點:段谷(甘肅天水西南)
第十次北伐地點:秦川芒水(黑河)
第十一次北伐地點:侯和、沓中(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甘肅舟曲西、岷縣南)
接下來看一張圖
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出,姜維北伐時打到最遠的地方就是狄道,狄道在今天的甘肅臨洮縣,姜維率領夏侯霸和張翼等將領,攻打魏國,此時的司馬師已經去世,司馬昭接管,魏國徵西將軍陳泰,陳泰親自率軍與姜維對戰,然而雍州刺史王經不聽命令,擅自作戰,在洮西和故關被姜維打敗,之後退守狄道城,姜維率軍圍攻,司馬昭立刻派鄧艾與陳泰率軍救援,姜維圍攻失敗,退至臨洮以南的鐘堤。
從地圖上看,狄道確實是姜維北伐最遠的地方,根據戰況可以推測最遠可能會在狄道以北、蘭州以南,姜維11次北伐,勝多負少,然而鄧艾偷渡陰平,劉禪投降,姜維假意投降後還是失敗,被魏軍所殺。
圖為臨洮縣地圖,也就是古時的狄道,隸屬甘肅省定西市,因為境內的洮河而得名,位於甘肅省中部地區,定西市西部,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界處,是黃河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自公元前384年開始初建狄道縣,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全縣總面積為2851平方千米,人口56萬。
-
6 # 蔡公子講歷史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這都是在《三國演義》當中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但是有一種說法是姜維十一次北伐,也是有根有據的,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活動範圍基本上在隴右和關中秦嶺一帶,而姜維多次北伐的範圍是很大的。很多人都說姜維最遠攻打的地方是狄道,會是現在的甘肅臨洮縣,其實這種說法在筆者看來並不正確,最遠的應該是西平,就是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面對這樣的疑問,筆者在參考史料之後給大家做出正確的解釋。
┃姜維的簡歷
姜維字伯約,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因為他的同僚陷害不得已投降了諸葛亮,當時正趕上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培養的接班人馬謖因為兵敗被處死,而姜維就成了諸葛亮新的培養物件,最主要的是姜維和諸葛亮的政治抱負是一樣的,姜維不但心存漢室而且德才兼備,諸葛亮對姜維的培養是很用心的,先讓他訓練了五六千的虎步兵,姜維在朝見後主之後被封為中監軍、徵西將軍,諸葛亮死後就率領了各路兵馬,任右監軍輔漢將軍,從延熙元年一直到景耀五年這二十五年的時間中,姜維先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
┃網上主流的姜維北伐概況和筆者修正部分,引用部分出自於《三國志·蜀書》
第一次北伐,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
延熙元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師西入。《三國志·蜀書·姜維傳》第二次北伐,公元244年(延熙七年)漢中都督王平興兵據勢,姜維和費禕等率軍前去支援,曹爽大敗。
曹爽確實是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漢中,王平駐守漢中打敗了曹爽之後費禕的軍隊才過來,史料中並未記載姜維參加這次軍事行動。
七年閏月,魏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等向漢中,鎮北大將軍王平拒興勢圍,大將軍費禕督諸軍往赴救,魏軍退。《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第三次北伐,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
第四次北伐,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姜維派廖化去洮城,此時已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情況下,姜維獨力與魏國眾多將領作戰,雙方互有勝負。
十二年,假維節,復出西平(青海西寧),不克而還。《三國志·蜀書·姜維傳》秋,衛將軍姜維出攻雍州,不克而還。《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第五次北伐,公元250年(延熙十三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平手。
十三年,姜維復出西平(青海西寧),不克而還。《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第六次北伐,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費禕遇刺被害後,姜維出兵包圍南安,糧盡而退。
夏四月,衛將軍姜維復率眾圍南安,不可而還。《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第七次北伐,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出隴西狄道,斬魏將徐質。
十七年春正月,姜維還成都。大赦。夏六月,維復率眾出隴西。冬,把狄道、河關、臨洮三縣民,居於綿竹、繁縣。《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第八次北伐,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與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經於洮西,王經退守狄道城,後陳泰派兵解圍。
十八年,姜維還成都。夏,復率諸軍出狄道,與魏雍州刺史王經戰於洮西,大破之。《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第九次北伐,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姜維再次出兵,蜀將胡濟失期不至,為鄧艾破於段谷,死傷慘重。
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三國志·蜀書·姜維傳》第十次北伐,公元257年(延熙二十年)乘魏將諸葛誕叛亂,姜維出兵秦川,魏軍堅守不戰,到了公元258年(永安元年)諸葛誕兵敗後始退兵。
二十年,聞魏大將軍諸葛誕據壽春以叛,姜維復率眾出駱谷,至芒水。《三國志·蜀書·後主傳》景耀元年,維聞誕破敗,乃還成都。《三國志·蜀書·姜維傳》第十一次北伐,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姜維再次出兵,與鄧艾戰於侯和,為鄧艾所破,然後還住沓中。
五年春正月,河西王琮卒。是歲,姜維復率眾出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姜維北伐的路線當中最遠到達了哪裡?做一下總結。
網上翻查資料和從書本中尋找這些證據用了不少的時間,能夠呈現給大家我也是很開心的,從這些當中能夠找的比較遠的有這幾個地方:狄道、臨洮、西平,都是在隴西的西北地區的一些地方,但是最遠的是哪一個呢?現在很多主流的說法是臨洮,在古代狄道也就是現在的臨洮,而西平就是現在的青海省省會西寧市。從地圖上來看的話,最遠的是西平而不是臨洮,所以作者在這裡修正一下的結果就是,姜維的十一次北伐當中,最遠的打到了西寧,如果大家對我的說法有疑問的話,可以參考一下《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和《三國志·蜀書·姜維傳》,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
7 # 鐵馬冰河wu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第五次率軍北伐的諸葛亮積勞成疾,油盡燈枯,病死在五丈原軍營中。諸葛亮死後,姜維漸漸獨攬了蜀漢軍政大權。姜維夯實權力後,一改蔣琬、費禕制定的罷兵息戰、與民生息的政策,全盤承襲了老師諸葛亮窮兵黷武的做法,他十一次北伐曹魏(小說中為九伐中原),卻勝少負多。
蜀漢政權從建立到覆亡,歷二帝,享四十二年國祚,國運並不長久,卻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關於蜀漢政權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一直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長期難以蓋棺定論。
有人認為,西蜀政權僻處西南一隅,地理位置沒有優勢,地域逼仄,人口較少,經濟欠發達,綜合國力遠不如佔據黃河以北廣袤地區的曹魏,不論經濟還是人才,西蜀不僅難以抗衡強大的曹魏,甚至不如盤踞長江中、下游的孫吳,因此最早被曹魏所滅。
也有人認為是蜀後主劉禪昏聵無能,所以貽誤蜀國。劉禪上位後整日渾渾噩噩,稀裡糊塗,不僅沉溺於聲色犬馬中難以自拔,還重用宦官黃皓,極力阻撓姜維北伐,“爛泥糊不上牆”的劉阿斗才是導致蜀漢迅速灰飛煙滅的罪魁禍首。
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意見是蜀相諸葛亮不顧國力疲弱,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耗盡了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諸葛亮用兵過於謹慎,不善奇謀,且重用私人,排斥異己,導致蜀漢人才匱乏,後繼無人,最終被人才濟濟、民殷國富的曹魏擊滅。
一個政權的最終滅亡,原因錯綜複雜,內憂外患,政局動盪,經濟崩潰,體制積弊等等,都能動搖其統治基礎甚至導致房倒屋塌。但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因軍事上的失敗。
昔日諸葛亮六出祁山,在戰局上還能稍占上風,有時還能壓著曹魏打,但他死後,蜀漢居然氣勢銳減,甚至可用不堪一擊來形容,這一點很值得後人深思。正是被諸葛亮譽為“隴西奇才”的姜維統領全軍,並一次次義無反顧地北伐中原,耗盡了蜀國的國力,還沒有啥值得誇耀的戰功,這才導致蜀漢滿盤皆輸的。
253年,力主保國安民的大將軍費禕被郭循刺死,軍權全部落入姜維手中,於是他便開始頻繁出兵對曹魏發動進攻。
255年,姜維率軍萬人直撲狄道(今甘肅臨洮),擊敗魏將陳泰,並將另一員魏將王經圍困在狄道城中。曹魏實際掌權者司馬昭派名將鄧艾會合陳泰馳援狄道,大敗姜維,迫使其退守鍾提(甘肅成縣)。
第二年正月,姜維被晉封為大將軍。夏七月,姜維又率大軍兵出祁山,因鎮西將軍胡濟失期不至,在上邽段谷(甘肅天水附近)被魏將鄧艾打得大敗虧輸,士卒傷亡慘重,遺屍遍野,失蹤逃亡者不計其數,引發蜀漢民眾的強烈不滿。
史載,蜀國當時載入戶籍的大約二十八萬戶,人口總數約九十四萬口,而官員、將士就多達十四萬二千有餘,平均兩戶就要負擔一個官員或軍人。彼時劉禪昏聵庸弱,不理政事。到258年,朝政大權逐漸被大宦官黃皓把持,黃皓想用其黨羽閆宇代替姜維掌軍事,姜維感到危懼異常,便以防禦曹魏為由,長期統兵在外,駐紮、屯田於沓中(青海東南部與甘肅接壤處)不敢回成都。
《三國志》載,姜維前前後後共發起過十一次北伐,第一次發生在238年,最後一次發生在262年,前後歷時24年,有勝有負,但總體負多勝少,不論他如何努力,仍然改變不了魏強蜀弱、戰略被動的不利局面。姜維北伐大都在今天的甘肅境內 ,打的最遠的一次應該是第八次北伐,蜀軍攻至狄道城(今甘肅臨洮定西),圍困魏將王經,後被鄧艾擊退。按圖索驥,這應該是姜維十一次北伐所抵達的最遠地方了。
姜維繼承恩師諸葛亮的遺志,十一次北伐中原,比諸葛亮六出祁山有過之而無不及。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鄧艾偷襲陰平、劉禪已經舉國投降的情況下,還心懷蜀漢,一門心思幫助劉禪復國,他試圖透過詐降鍾會,再攛掇鍾會舉兵造反擊魏,以實現滅曹興漢的最終理想。這樣始終心懷前朝、並一心一意想匡扶社稷的人在歷史上實屬鳳毛菱角。
最後他雖然功敗垂成,身死族滅,但其個人品德似乎得到了諸葛亮的真傳,雖然他一次次攻伐中原的舉動不被後世史家肯定,甚至屢遭詬病、質疑,但僅憑他對蜀漢忠心無二這一點,就已經能讓他名垂千古了。
【插圖源自網路】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
8 # 大秦鐵鷹劍士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此句中的漢是三國中的蜀國,賊是指魏國,在諸葛亮看來劉備的漢是正統,而曹丕的魏是篡漢的賊。因此諸葛亮身前六出祁山攻伐魏國,諸葛亮死後又指派姜維繼續討伐魏國。姜維先後十一次征討魏國,勝多敗少,最遠打到了今天的甘肅省臨洮縣,也就是史書上說的狄道城。
魏國的首都在洛陽,核心地區在關中大地和河洛平原;蜀漢的核心地區在巴蜀二郡,兼有湖北部分領土。姜維伐魏,為何要走甘肅這條路呢?從漢中直接進攻長安地區不是更方便麼?原來漢中到長安要翻越秦嶺,這道大山是天然屏障,千里運糧過秦嶺實在是太過艱難了。所以蜀漢軍才選擇走祁山道,這樣方便行軍運糧;進入祁山後可從隴西河谷(渭水)直接進入關中平原打擊魏軍,收復故都長安。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蜀國軍事大權落到姜維身上,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並進封平襄侯。公元238年-262年24年之中,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大勝兩次,小勝三次,戰平四次,小敗一次,大敗一次。姜維第五次北伐時,與羌胡聯合攻擊魏軍,與魏國大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打成平手,這是姜維北伐攻擊魏國最遠的一次。
姜維常年與魏國大戰,幾乎無年不伐,無月不徵,原本就疲敝的蜀國更加疲敝,但是此舉也騷擾得魏國無力南下滅蜀。公元262年姜維第十一次出兵伐魏,與魏國名將鄧艾戰於侯和,此次蜀軍慘敗而歸,姜維領軍駐紮在沓中屯田自守。經過十一次北伐,蜀國的軍旅世家精英喪盡,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將;蜀國氣數已盡,魏國聽聞蜀國內鬥,派鄧艾與鍾會領軍伐蜀。
蜀國生內亂,宦官黃皓擅權,意圖罷免姜維;而姜維也密奏後主,請求誅殺黃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無不憤恨的說道:吾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進不能守國土。諸葛瞻將蜀國滅亡的原因歸接於黃皓擅權與姜維黷武,是很有道理的。整體來說姜維是一代名將,奈何時勢不在蜀漢,故最終飲恨身死!
-
9 # 三國逐鹿
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姜維,字伯約,繼承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精神,於238年—262年之間,他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演義中稱九伐中原)。姜維的這十一次軍事行動,取得了四勝,五平,兩敗的戰績。
從勝敗數量上來說,勝多負少,實際上,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蜀漢的國力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中消磨殆盡了。姜維的十一次北伐,取得的最大戰果為第七次,最遠打到了狄道,就是今天的甘肅省臨洮縣一帶。將姜維的十一次北伐根據勝、平、敗歸類,依據《三國志》,簡要分析如下。
四勝:
第二次北伐,公元244年,這次是曹爽好大喜功,策劃的滅蜀戰役。蜀漢是防守方,王平憑藉蜀道地勢險要,錯綜複雜,堅守待援。後姜維和費禕援軍趕到,三人合力大敗魏軍。這次是罕見的曹魏進攻,蜀漢防守,乘勝追擊效果也不太好,在蜀漢境內進行的戰爭,沒有打到哪裡的說法。這是一勝。
第六次北伐,公元253年,姜維趁東吳太傅諸葛恪大舉攻魏之際,他出兵南安,因準備補充分,糧草不濟,只能無奈退兵,無功而返。這次姜維北伐打到了南安(今甘肅隴西、武山縣一帶)。這是二勝。
第七次北伐,公元254年。這年,司馬師滅了接受衣帶詔的夏侯玄、中書令李豐和光祿大夫張緝三人三族,引發魏國內亂。忠於曹魏的魏國狄道城將領李簡怕受到牽連,秘密向蜀漢請降,於是姜維兵不血刃佔領狄道城,並斬殺魏將徐質,奪取河關、臨洮兩地。
後姜維在曹魏援軍來臨之時,將狄道、河關、臨洮三城民眾遷到蜀漢綿竹、繁縣。這次姜維北伐打到了狄道城(今甘肅省臨洮縣一帶)。這是三勝。《三國志》中記載:
十七年春正月,姜維還成都。大赦。夏六月,維復率眾出隴西。冬,把狄道、河關、臨洮三縣民,居於綿竹、繁縣。第八次北伐,公元255年,姜維趁魏國大將軍司馬師病死司馬昭權力未穩之時,率領張翼、夏侯霸再一次北伐。蜀軍大勝魏雍州刺史王經,進而圍攻狄道城,由於魏徵西都督陳泰支援,無奈撤軍。這次北伐最遠打到了狄道城下,並未攻克狄道城,略顯遺憾。這次姜維北伐打到了狄道城下,與第七次北伐只差一步之遙。這是四勝。
四平:
第一次北伐,公元238年,此時掌權者蔣琬奉行休養生息政策,只給姜維幾千兵馬北伐。姜維率軍進攻涼州南安,因軍隊數量有限,無法擴大戰果,與魏軍相持不下。這次北伐也就是打到了南安(今甘肅隴西、武山縣一帶)。這是一平。《三國志》中記載:
延熙元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師西入。第三次北伐,公元247年,姜維為接應背魏歸蜀的雍、涼二州羌族人,率軍出隴右,與魏將郭淮、夏侯霸交戰,不分勝負。這次北伐打到了洮西(今甘肅洮水之西)。這是二平。
第四次北伐,公元249年,姜維率軍進攻雍州,與羌人一起進攻雍州各郡縣。此時蜀軍大將極度缺少,姜維無奈獨自與眾多魏國郭淮、陳泰、鄧艾等將領作戰,雙方互有勝負。這次北伐姜維打到了洮城(今甘肅臨潭西南處)。這是三平。
第五次北伐,公元250年,姜維還是聯合羌族人,和魏將郭淮大戰於洮西,還是平手。這次姜維打到了洮西,與第四次北伐差不多。這是四平。
第十次北伐,公元257年,姜維乘魏將諸葛誕叛亂,出兵秦川,魏將鄧艾與司馬望堅守不出,雙方對峙於芒水,諸葛誕兵敗之後,姜維撤軍。這次北伐姜維打到了芒水(今陝西周至附近)。這是五平。
兩敗:
第九次北伐,公元256年,姜維出兵欲攻南安,又遇上了老對手鄧艾,出師不利,被鄧艾搶佔了武城山。姜維於是改攻上邽,然而蜀將胡濟失約未至,蜀軍段谷遭到大敗。這次北伐打到了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這是一敗。《三國志》中記載:
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第十一次北伐,公元262年,姜維最後一次攻魏,一直到了洮陽境內,並與鄧艾戰於侯和。由於姜維戰線太長,補給困難,最終敗於鄧艾之手,損失慘重,為第二年蜀漢亡國埋下了種子。這次姜維打到了侯和(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這是二敗。
以上就是姜維十一次北伐,戰績為四勝,五平,兩敗,接下來探究下這些北伐中,哪一次打到的地方最遠。五平和兩敗,姜維戰果有限,自然沒有打到最遠的地方。
姜維的四次勝利中,有大勝和小盛的區別,如第二次北伐是蜀漢的自衛反擊戰,大部分在蜀漢境內,不予考慮。列出每次北伐打到的最遠地方,再檢視地圖,比較出哪裡距離蜀漢國土最遠。得出的結論是第七次北伐的狄道,現今臨洮縣一帶。
你是如何看待姜維北伐的?
-
10 # 大山裡的幼稚鬼
姜維的一生,主要是在艱辛的伐魏徵戰中度過的。
第一次,公元238年,姜維和蔣琬合作,“率偏師西取隴右”,結果是“維與魏將相拒南安”。
第二次,公元244年,姜維和費禕進軍興勢,部將王平襲擊魏大將軍曹爽,結果是“爽爭險苦戰,失亡甚眾,關中為之虛耗”。
第三次,公元248年,姜維率軍除隴西、安南、金城,與魏將郭淮、夏侯霸戰於洮西,結果是“涼州胡王白虎文、活無戴等率眾降”,姜維“迎逆安撫,居之於繁縣”。
第四次,公元249年,姜維遣部將廖化進取洮城,結果“魏將鄧艾先自據城,維等不克而還”。
第五次,公元250年十二月,姜維復出西平,誘羌胡以為羽翼,又與郭淮戰於洮西,結果是“不克而還”。
第六次,公元 254年,費禕死,姜維親率西蜀軍數萬,出石營、董亭進圍南安(治今甘肅省隴西縣西南),最後是“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
第七次,公元255年,姜維復出隴西狄道(甘肅省臨洮縣),結果是“魏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甘肅隴西縣南),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乘勝“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第八次,公元256年,姜維出狄道,結果是“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與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後來魏國徵西將軍陳泰引兵解圍。
第九次,公元257年,姜維整勒戎馬,與魏將鄧艾戰於段谷,由於蜀鎮西將軍胡濟失期不至,結果為魏將鄧艾所破,蜀軍“星散流離,死者甚眾”。
第十次,公元258年,姜維乘魏將諸葛誕反於淮南,親率數萬蜀軍出駱谷,魏將鄧艾,司馬望合兵相拒,結果是“姜維數出挑戰,艾、望不應。”諸葛誕兵敗,維引兵還。
第十一次,公元261年,姜維出候和,進取秦川,“與鄧艾相拒,兵敗,還住沓中”。
姜維在蜀漢執掌前方軍權三十年,其間主動伐魏是一次,具體戰績是:大勝一次,小勝三次;相拒不克者五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殺傷兵數也是魏多蜀少。
公元250年,姜維的第三次北伐,出兵至金城郡(甘肅蘭州)西面的西平郡(治所西都,在今青海西寧),這是姜維所有北伐進入曹魏進內的最西方。在曹魏分割了東漢的司隸校尉部西部、涼州刺史部東部,新併為雍州以後,已經縮小的曹魏涼州便不與蜀漢的武都、陰平郡接壤,而是隔著雍州隴西郡。
姜維的第一次、第三次北伐能夠越過隴西直至涼州,可能是由於此時大權還掌握於對北伐消極的費禕,姜維之帶領了萬人左右的軍隊,不太受到曹魏的重視,或是軍力較少因而在後勤補給較為困難,選擇了較為靈活的路線等因素;同時,兵力較少時也並不適合與曹魏決戰,取結羌胡才是較為優先的目標,姜維的第一、二、三、五、六、九次北伐的路線都是由沓中陰平道,兵出洮西、羌中、金城。
而這一路線主要經過的沿途地名如下:
牛頭山(第一次);麴 山 、麴城(第二次)、臨洮(第五、第九)、侯和(第九)、洮陽(第九)、鍾提(第六)、狄道(第五、第六)、故關(第六)、枹罕(第六)、河關(第五)、金城(第一);西平(第三)。
253年,姜維第四次北伐,此時對北伐悲觀的費禕剛剛逝世,姜維得以帶領數萬兵馬出石營,經過在石營北方的董亭(今甘肅武山南),圍攻在董亭北方的南安郡。到了256年,姜維的第七次北伐,兵出祁山,聽聞曹魏安西將軍鄧艾已有所防備,姜維便折回,轉由董亭朝向南安,與鄧艾爭險不克,於是向東直趨上邦,由於蜀漢鎮西將軍胡濟失誓未能會師於上邦,姜維在附近的段谷 (今甘肅天水西南 )被擊敗 。 這是姜維在秦嶺以西 的諸次北伐中,推進到的最東端。
公元257年,姜維第八次北伐,走了諸葛亮沒有選擇過的儻駱道。儻駱道的南端是儻谷(今山西洋縣北)谷口,在漢中東北部,從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市)前往儻谷,途徑樂成(今陝西城固)與興勢(今陝西洋縣北)。
姜維出駱谷後,到沈嶺(金陝西周至南),曹魏將領司馬望、鄧艾聞知,據守與長城(今陝西周至西南),姜維推進駐與芒水(今陝西周至境內),這是他九次北伐之中發生在最東端的一次,而且推進得比諸葛亮時代的北伐還要更東邊。
-
11 # 藤樹先生
諸葛亮的繼承人:姜維
蜀漢章武三年(西曆223年),在夷陵之戰經歷慘敗的劉備於白帝城含恨而終。深知繼承人劉禪不爭氣的劉備,唯恐自己死後,蜀漢江山會變了顏色,於是託孤給諸葛亮,希望諸葛亮好好輔佐劉禪。
由此,諸葛亮掌握了蜀漢最高權力,蜀漢也自此進入了一段虛君實相的時期,對於蜀漢軍民來說,他們只知道諸葛亮而不知道大漢天子劉禪,而對於吳國來說,吳國朝廷也只知道蜀漢是諸葛亮說了算,而非劉禪。
而諸葛亮掌控蜀漢期間,對內恢復經濟,對外則持續發動對曹魏的討伐戰爭。最終,諸葛亮在討伐曹魏的戰爭中,因病去世於五丈原。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在之後並沒有較為突出的表現,而諸葛亮的徒弟姜維,則在諸葛亮去世後,逐步掌控蜀漢的軍事權力,並且,繼續沿著諸葛亮的政策路線,繼續對曹魏發動討伐戰爭——從這個角度來說,姜維是諸葛亮的真正繼承人。
雖然才能比照諸葛亮略有不足,但是無比執著的姜維,從蜀漢延熙元年(西曆238年)開始,到蜀漢景耀五年(西曆262年)為止,在這二十四年時間裡,姜維累計發動了十一次北伐曹魏的戰爭。
蜀漢軍隊的遠征極限從地理上,曹魏的西南部地區和蜀漢接壤。其主要地區,大致上位於今天的甘肅省境內,因此姜維發動的十一次北伐戰爭,蜀漢軍隊大多都只是進入今天的甘肅省境內,而後因為種種原因,而被迫撤軍。
在這十一次北伐戰爭中,一般認為,蜀漢軍隊最遠的一次征伐,是蜀漢延熙十八年(西曆255年),姜維對曹魏發動的第八次北伐。
在當時,曹魏朝廷處於一種很微妙的狀態。這一年,曹魏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司馬師去世,而司馬家族的權力並沒有在司馬師臨終之前,及時完成交接。
而此時曹魏畢竟名義上還是曹家天下,因此對於曹魏在司馬師死後,是曹魏皇帝親政還是司馬昭及時掌控權力,還處於未知狀態,由此,曹魏朝政一度導致相對混亂的狀態。
姜維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發動第八次北伐戰爭。這次戰爭中,蜀漢軍隊追殺曹魏雍州刺史王經於狄道城,一般認為,這是蜀漢歷史上,蜀漢軍隊進攻曹魏的最深線。隨後不久,司馬昭完成了司馬家族的權力交接,並及時排程曹魏的各方面力量,粉碎了姜維的此次北伐。
狄道城在何處?狄道城位於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境內。
在我國曆史上,臨洮堪稱一座名城。因為秦朝的長城,其西端,就是起源於今天的臨洮境內,由此可見,早在秦朝開始,臨洮就是胡漢勢力的分界點。
也因為這樣,在文學上,臨洮也成為一種代指,一個符號,如同長安、漢家、陰山一樣。
比如唐詩中歌頌盛唐名將哥舒翰的《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比如李白的《胡無人行》:
十萬羽林兒,臨洮破郅支。
殺添胡地骨,降足漢營旗。
-
12 # 以理化清
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姜維(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漢族人。三國時期的
蜀漢
名將,軍工官銜達到大將軍。死後追封為“開明王。”關於姜維的背景會讓很多人感到糾結,既是謀士、文官。也是武將,善戰。姜維像姜維是蜀國軍師
諸葛亮
的徒弟,他的一生對蜀國可謂功不可沒。他本是魏國
人,在被諸葛亮用離間計遭到魏國猜忌的時候,走投無路之下歸順了蜀國。他從魏國歸附蜀國之後,隨諸葛亮參加了四次的北伐
。諸葛亮在途中逝世後,他從容鎮定,利用計謀安排了撤退,讓司馬懿被死的諸葛嚇退。在獨掌軍權之後,他決定北伐,完成前人未竟事業並統一天下。他先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姜維發動十一次北伐的根本原因在於只有北伐才能實現他的價值,而直接原因,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一次:探敵虛實。在蔣琬領導下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既然是偏師非主力,自然沒報多大期望,只是擺出一個進攻的姿態,試探一下敵人。第二次:義不容辭曹爽伐蜀,姜維與費禕一起馳援漢中,這一次北伐只是義不容辭地救援罷了。第三次:招降納叛羌胡叛魏投蜀,姜維出兵接應,成功為蜀國增添生力軍。第四次:敵國政變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姜維受制於費禕,兵不過萬,但機會難得,毅然率領這點兒可憐的人馬北伐。第五次:疑雲密佈魏國政局動盪。兵力不足的姜維爭取到羌胡的配合,振作精神再試一把。此次北伐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所以這次北伐也有可能是為了刺殺費禕而做的準備。第六次:得一強援費禕剛剛遇刺身亡,姜維終於放開手腳,趁吳國太傅諸葛恪興兵20萬伐魏,姜維意欲夾擊魏國。第七次:喜從天降魏帝曹芳與司馬師矛盾公開,人心浮動。魏國狄道縣縣長向姜維投降。憑空得到一塊戰略要地和很多軍需物資的姜維自然要從狄道進軍。第八次:敵帥新亡司馬師暴亡,司馬昭尚未完全繼承司馬師權力,姜維趁機北伐,斬敵過萬。第九次:新官上任姜維晉升大將軍,其軍力、威望空前強大,與蜀國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和,發動強攻。由於胡濟未能如期到達,姜維大敗於鄧艾之手,遭到朝野怨恨。第十次:敵國內戰諸葛誕擁兵十五萬發動淮南三叛,吳國出兵三萬援助,姜維再次看到曙光,藉此機遇壓服反對派出兵。諸葛誕兵敗身死,姜維不再輕易發動進攻,轉而經營防守反擊戰略。第十一次:被逼無奈黃皓、諸葛瞻等反對派紛紛要求罷免姜維兵權。姜維被迫北伐以保兵權,敗於鄧艾,實力大損,蜀軍自此轉入被動防禦態勢。 -
13 # 彈指千年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傳聞他是三國中有唯一個打敗趙雲的人。當然對於姜維來說,更能讓人銘記的是他的多次北伐!
姜維北伐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歷史事件,根據《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而姜維北伐中原最遠的一次應該是狄道之圍。狄道在今天的甘肅臨洮。
許多人不理解為何蜀漢熱衷北伐。其實這些都是諸葛亮的戰略,他認為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要發展只需積極北伐消耗魏軍,不至於過以攻代守,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姜維也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戰略。
北伐真的起作用了嗎?
雖然姜維的北伐勝多敗少,但是對於局勢來說,並沒有多大的作用。大家知道蜀國地小人稀,軍事力量本來就比魏國薄弱的多,所以經不起大敗。姜維的北伐雖然對魏國有一定的消耗,對於大局卻無礙。畢竟魏國佔據當時人口最多的地方,底子更厚,魏國經得起你消耗,但是蜀國卻經不起!
在中國歷史上基本都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在三國曆史上蜀漢兩代人的北伐其實都沒有取得什麼成效,而諸葛亮北伐失敗幾乎被選擇性的遺忘,所以姜維的北伐就顯得突出。
歷史上諸葛亮是把姜維當作自己的接班人來看的,所以一直對姜維關照有加。姜維感念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立下了不少戰功。諸葛亮死後,政治上的繼任者是蔣琬,費禕。蔣琬是支援姜維北伐的。而費禕恰恰相反,他不僅不支援北伐,還多次限制姜維的出兵人數。可以想象得到姜維帶著不足萬人的蜀軍與魏國的數萬虎狼之師相抗衡,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能力。 這也側面體現了姜維的能力。
結束語:有人說,姜維窮兵黷武,北伐成就了姜維,卻連累了蜀國。大家認為呢?
-
14 # 小姐姐講史
正史上記載,姜維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共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不過在《三國演義》演義中只寫了九次北伐。
姜維的軍事能力極為傑出,真實能力按正式記載後期應該不會差於其師諸葛亮。姜維北伐也一直是勝多敗少,戰損比一直都是魏重蜀輕。姜維北伐最遠曾抵達了狄道以北,在這裡背水一戰大敗了曹魏名將王經,使整個隴西都為之震動。
如果不是礙於後方不穩,宦官亂權,劉禪無能,且蜀國積弱已久,國力衰弱,姜維北伐的成功率其實是很高的,起碼是應該大於其師諸葛亮的。攘外必安內,姜維的軍事能力雖然極為傑出,但是政治能力是明顯遠遠不如他老師諸葛亮的,並且在蜀國內部的威望也實在是相差甚遠。而這些根本性的原因就決定姜維北伐事業才成功只會是曇花一現,是不可能真正取得有效益的成果,不好好休養生息,反而會因為嚴重損耗國力,讓本就在早期喪失大部分實力處於內憂外患的蜀國,因為不堪重負而悍然坍塌,所以史學界對姜維也是褒少貶多。
姜維,字伯約,為三國時期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官至官至大將軍。姜維原是曹魏大將,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後因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征戰隴右等地,使反間計讓姜維無路可走,只得降了諸葛亮。而諸葛亮得了姜維之後也是極為喜悅,他在寫給蔣琬的書信中說道姜維是“有膽略的涼州上士”,很值得培養。
姜維歸降諸葛亮之後,就一直深受諸葛亮的器重,與諸葛亮一直是亦師亦友的關係,諸葛亮每次出征,姜維都跟隨左右。後諸葛亮病死於第七次北伐後,作為徒弟的姜維秉承先師諸葛亮生前的志向力主北伐,直到諸葛亮病死19年後掌管軍權後正式開始他繼諸葛亮之後的北伐事業,前前後後共計大小不一十一次,如下:
第一次:不明敵情,探敵虛實。當時蜀國還是由諸葛亮的繼承了蔣琬領導,維在下蔣琬率領下領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因為是偏師就不會多大的戰鬥,只是互相試探一下態度和實力。
第二次:保蜀抗曹,馳援漢中時值曹爽伐蜀,蜀國被迫遣姜維與費禕一起馳援漢中,這一次嚴格意義上不算北伐,只是守衛本來已有的蜀國土地。
第三次:接引羌胡,招降納叛羌胡不滿曹魏集團,叛出魏國而投蜀,姜維出兵接應以保完全,成功為蜀國增添生力軍。
第四次:魏國政變,時機大好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不過此時蜀國還是費禕當權,姜維受制於費禕,沒有多大軍權,手下兵不過萬,但是他深知機會難得,只有這點兒可憐的人馬也毅然孤軍北伐。不過由於兵力的原因也只能是小打小鬧,最後不了了之。
第五次:局勢動盪,試圖再戰至魏國政局動盪,疑雲密佈。姜維預感機會來了,但兵力不足,於是他爭取到羌胡的配合,振作精神再試一把。此次北伐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極有可能和後來費禕之死有關。
第六次:費禕身亡,盟友同進費禕剛剛遇刺身亡,姜維終於無人挾制可以放開手腳大展抱負,於是在吳國太傅諸葛恪(諸葛瑾之子)興兵20萬伐魏之時,姜維率軍與其夾擊魏國。
第七次:敵國不合,內部失和魏帝曹芳與司馬師矛盾公開,曹魏人心浮動,魏國狄道縣縣長向姜維投降。姜維憑空得到一塊戰略要地和很多軍需物資,緊接著姜維便從狄道進軍,北上伐魏
第八次:敵帥新亡,新帥未穩司馬師突然暴亡,其弟司馬昭剛剛上位,還未完全繼承司馬師權力,魏國軍心不穩,姜維趁機北伐,斬敵過萬。
第九次:官至人臣,大權在握姜維晉升大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軍力、威望空前強大,與蜀國鎮西大將軍胡濟相約在上邽會和,一同北伐。但因為胡濟違約,姜維大敗於鄧艾之手,而遭到朝野上下怨恨。
第十次:敵國內亂,淮南三叛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諸葛亮族弟)擁兵十五萬發動淮南三叛,吳國出兵三萬援助,姜維再次看到曙光,同樣藉此機會壓服反對派出兵。後諸葛誕兵敗身死,姜維不敢再輕易發動進攻,轉而經營防守反擊戰略。
第十一次:被逼無奈,只得一戰黃皓、諸葛瞻(諸葛亮兒子)等反對派紛紛要求罷免姜維兵權。姜維被迫北伐以保兵權,敗於鄧艾,實力大損,蜀軍自此轉入被動防禦態勢。
姜維之死最後公元263年,司馬昭正式展開了自己的伐蜀大業,使鍾會牽制姜維,讓魏將鄧艾率軍偷渡陰平,攻克了綿竹,並戰敗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諸葛瞻身死。後來鄧艾成功打到了成都城前,蜀主劉禪無奈只得投降。後鄧艾又讓劉禪命令姜維投降,姜維於無奈只得投降。投降之時,《三國志》用了八個字來突出姜維手下將士的表現即“將士鹹怒,拔刀砍石。”《三國志》過於簡略,寫到姜維投降就沒了,並沒有說姜維的結局。
在《三國演義》則是說,姜維最後使了一計,就是離間鍾會,使鍾會自立叛曹,只可惜最後也是功敗垂成,鍾會兵敗而死,姜維絕望拔劍自刎。
-
15 # Mer86
姜維一共北伐十一次,其中第五次北伐的攻擊範圍最遠,一直殺到了西平郡附近。西平就是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
十二年(公元250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三國志·姜維傳》↓姜維歷次北伐攻擊區域示意圖
第一次北伐:探敵虛實。
公元238年,遼東公孫淵造反,魏國太尉司馬懿率四萬大軍赴遼東平叛。當時蜀漢尚書令蔣碗認為司馬老賊不在關中坐鎮了,此乃偷襲魏國的大好時機,便令姜維領偏師出擊隴右,意在試探魏國的虛實。
蜀軍殺至南安郡後,與魏軍相遇,雙方相持不下。隨後蜀軍撤退,姜維的第一次北伐至此結束。
第二次北伐:增援漢中。
第一次北伐後,蜀漢有六年沒有北伐。蜀不攻魏,魏自然要攻蜀。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領十萬大軍攻擊蜀漢的北部門戶漢中。蜀軍大將王平領三萬人迎戰。
當時蔣碗已經病重,接替蔣碗的費禕遂派遣姜維率蜀軍主力增援漢中。姜維率蜀軍主力抵達漢中後,魏軍撤退。
以上便是姜維的前兩次北伐,由於當時姜維的地位不高,不是北伐的領導,因此在《三國演義》中,便沒有這兩次北伐。(這也是為什麼在演義小說中,是“姜維九伐”,而不是“姜維十一伐”的原因)
第三次北伐:接應羌胡歸蜀。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同一年,魏國涼州的羌胡族人造反,意欲投奔蜀漢。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聞訊後,率軍在半路攔截。姜維聞訊後,也率兵出隴右,在羌胡族人赴蜀途徑的洮西(洮水以西)與郭淮和夏侯霸大戰一場。此戰姜維小勝,不僅護送了不少胡人入蜀,且全身而退。
第四、五次北伐:趁亂出擊。
公元249年,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姜維認為魏國內亂,乃北伐良機,便請命北伐。然而費禕認為北伐勞民傷財,不願意給姜維過多的兵力,只給了他一萬人。
此戰,姜維率軍突襲隴右,行軍路線和第一次北伐相同。大戰數月後,姜維在鄧艾、郭淮、陳泰的圍攻下,退回漢中。
一年後,姜維再次出擊。這便是姜維的第五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維把攻擊目標定為涼州的西平郡。(最遠的一次)
由於當時魏國確實有內亂,因而姜維自漢中出兵後,一路渾水摸魚,並且還得到了涼州羌胡的配合。不過殺至西平後,受限於兵力少,沒有攻克西平。隨後,姜維在撤軍途中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姜維被後人懷疑是刺殺費禕的幕後指使者,就是因此而來)
第六次北伐:配合東吳伐魏。
公元253年,蜀漢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姜維終於放開手腳。當時恰好東吳太傅諸葛恪興師攻魏,發兵20萬進攻淮南。姜維得知訊息後,也乘機率數萬人出擊石營(甘肅西和縣),經董亭(甘肅天水),包圍了魏國南安郡。後來因為久攻南安不克,且軍糧耗盡,姜維遂撤圍退回漢中。
第七次北伐:兵出狄道。
公元254年,由於司馬師和魏帝曹芳的關係激化,司馬師遂殺掉支援曹芳的李豐、夏侯玄等人,魏國頓時陷於混亂。
魏國狄道縣長李簡擔心受牽連(也不知道朝廷內亂跟他一個縣長有什麼關係),便密向蜀漢請降。當年六月,姜維率軍攻魏,狄道縣長李簡獻城降,姜維遂佔狄道。(狄道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當時的臨洮是現在的岷縣)
休整四個月後,姜維率軍進圍襄武(甘肅隴西南)。魏將徐質反擊,蜀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姜維率軍繼至,擊敗魏軍,斬殺徐質。魏軍撤退,姜維乘勝進擊,攻破河關縣城(甘肅臨夏西北)、並遷河關、狄道、臨洮三縣百姓回蜀。第七次北伐自此結束。
第八、九次北伐:勞民傷財。
公元255年,由於司馬師暴亡,司馬昭尚未完全繼承司馬師權力,姜維趁機北伐,在隴右斬敵過萬。但是隨著魏軍增援,姜維不得不再次退回漢中。
第二年,後主劉禪冊封姜維為大將軍,其軍力和威望空前強大,姜維遂決定再次北伐隴西。
這一次,姜維與蜀國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和,發動強攻。但由於胡濟未能如期到達戰場,姜維又大敗於鄧艾之手,遂遭到朝野怨恨。姜維謝過引責,自請後主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第八、九次北伐是姜維人生的轉折點,從這兩次北伐後,蜀漢朝廷對姜維的評價越來越低。
第十次北伐:趁亂再伐。
公元257年,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調雍涼駐軍東下討伐諸葛誕和東吳。姜維聞訊後,認為長安必然空虛,便決定改變北伐路線,不再攻雍涼,而是直攻長安。
起初,魏軍眾皆惶懼。但魏國徵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考察地形後,遂制定了依山為營,近水築寨的策略。任由蜀軍多次挑戰,就是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一直到公元258年四月,隨著諸葛誕敗亡,魏軍主力西調,姜維遂引軍而還。
這次北伐後,姜維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但是朝內對他的非議更大,紛紛罵他屢次北伐不見成效,弄得民困兵疲。姜維抵擋不住輿論對他的非議,便不再輕易對外用兵,轉過頭來致力於加強漢中的守禦。
第十一次北伐:被逼無奈。
由於黃皓、諸葛瞻等反姜維派紛紛要求罷免劉禪姜維的兵權。姜維為保兵權,便被迫以北伐的方式以保兵權。
公元262年,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雍州洮陽境。魏徵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
雙方激戰後,鄧艾發起反擊,姜維大敗,損失嚴重。由於姜維是以戰保兵權,他此戰是隻許勝不許敗。然而他卻敗了,而且還是慘敗。因此在戰後,姜維不敢回朝,也不敢回漢中,只得帶兵退往沓中(甘肅舟曲)躲避非議。
就在姜維尋思該如何是好時,數月後,司馬昭以18萬大軍,兵分三路攻蜀。
這一戰就不用多說了,這本來是姜維將功贖罪的好機會。然而他的表現並不好,蜀漢在抵抗了幾個月後,後主劉禪開城投降。立國43年的蜀漢政權自此滅亡。
-
16 # 跪射俑
姜維北伐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歷史事件,根據《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而姜維北伐中原最遠的一次應該是狄道之圍。狄道在今天的甘肅臨洮。
許多人不理解為何蜀漢熱衷北伐。其實這些都是諸葛亮的戰略,他認為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要發展只需積極北伐消耗魏軍,不至於過以攻代守,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姜維也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戰略。
在中國歷史上基本都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在三國曆史上蜀漢兩代人的北伐其實都沒有取得什麼成效,而諸葛亮北伐失敗幾乎被選擇性的遺忘,所以姜維的北伐就顯得突出。
歷史上諸葛亮是把姜維當作自己的接班人來看的,所以一直對姜維關照有加。姜維感念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立下了不少戰功。諸葛亮死後,政治上的繼任者是蔣琬,費禕。蔣琬是支援姜維北伐的。而費禕恰恰相反,他不僅不支援北伐,還多次限制姜維的出兵人數。可以想象得到姜維帶著不足萬人的蜀軍與魏國的數萬虎狼之師相抗衡,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能力。 這也側面體現了姜維的能力。
第一次北伐:探敵虛實。
公元238年,遼東公孫淵造反,魏國太尉司馬懿率四萬大軍赴遼東平叛。當時蜀漢尚書令蔣碗認為司馬老賊不在關中坐鎮了,此乃偷襲魏國的大好時機,便令姜維領偏師出擊隴右,意在試探魏國的虛實。
蜀軍殺至南安郡後,與魏軍相遇,雙方相持不下。隨後蜀軍撤退,姜維的第一次北伐至此結束。
第二次北伐:增援漢中。
第一次北伐後,蜀漢有六年沒有北伐。蜀不攻魏,魏自然要攻蜀。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領十萬大軍攻擊蜀漢的北部門戶漢中。蜀軍大將王平領三萬人迎戰。
當時蔣碗已經病重,接替蔣碗的費禕遂派遣姜維率蜀軍主力增援漢中。姜維率蜀軍主力抵達漢中後,魏軍撤退。
以上便是姜維的前兩次北伐,由於當時姜維的地位不高,不是北伐的領導,因此在《三國演義》中,便沒有這兩次北伐。(這也是為什麼在演義小說中,是“姜維九伐”,而不是“姜維十一伐”的原因)
第三次北伐:接應羌胡歸蜀。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同一年,魏國涼州的羌胡族人造反,意欲投奔蜀漢。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聞訊後,率軍在半路攔截。姜維聞訊後,也率兵出隴右,在羌胡族人赴蜀途徑的洮西(洮水以西)與郭淮和夏侯霸大戰一場。此戰姜維小勝,不僅護送了不少胡人入蜀,且全身而退。
第四、五次北伐:趁亂出擊。
公元249年,魏國發生高平陵政變,姜維認為魏國內亂,乃北伐良機,便請命北伐。然而費禕認為北伐勞民傷財,不願意給姜維過多的兵力,只給了他一萬人。
此戰,姜維率軍突襲隴右,行軍路線和第一次北伐相同。大戰數月後,姜維在鄧艾、郭淮、陳泰的圍攻下,退回漢中。
一年後,姜維再次出擊。這便是姜維的第五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維把攻擊目標定為涼州的西平郡。(最遠的一次)
由於當時魏國確實有內亂,因而姜維自漢中出兵後,一路渾水摸魚,並且還得到了涼州羌胡的配合。不過殺至西平後,受限於兵力少,沒有攻克西平。隨後,姜維在撤軍途中俘虜了後來刺殺費禕的郭修。(姜維被後人懷疑是刺殺費禕的幕後指使者,就是因此而來)
第六次北伐:配合東吳伐魏。
公元253年,蜀漢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姜維終於放開手腳。當時恰好東吳太傅諸葛恪興師攻魏,發兵20萬進攻淮南。姜維得知訊息後,也乘機率數萬人出擊石營(甘肅西和縣),經董亭(甘肅天水),包圍了魏國南安郡。後來因為久攻南安不克,且軍糧耗盡,姜維遂撤圍退回漢中。
第七次北伐:兵出狄道。
公元254年,由於司馬師和魏帝曹芳的關係激化,司馬師遂殺掉支援曹芳的李豐、夏侯玄等人,魏國頓時陷於混亂。
魏國狄道縣長李簡擔心受牽連(也不知道朝廷內亂跟他一個縣長有什麼關係),便密向蜀漢請降。當年六月,姜維率軍攻魏,狄道縣長李簡獻城降,姜維遂佔狄道。(狄道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當時的臨洮是現在的岷縣)
休整四個月後,姜維率軍進圍襄武(甘肅隴西南)。魏將徐質反擊,蜀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姜維率軍繼至,擊敗魏軍,斬殺徐質。魏軍撤退,姜維乘勝進擊,攻破河關縣城(甘肅臨夏西北)、並遷河關、狄道、臨洮三縣百姓回蜀。第七次北伐自此結束。
第八、九次北伐:勞民傷財。
公元255年,由於司馬師暴亡,司馬昭尚未完全繼承司馬師權力,姜維趁機北伐,在隴右斬敵過萬。但是隨著魏軍增援,姜維不得不再次退回漢中。
第二年,後主劉禪冊封姜維為大將軍,其軍力和威望空前強大,姜維遂決定再次北伐隴西。
這一次,姜維與蜀國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和,發動強攻。但由於胡濟未能如期到達戰場,姜維又大敗於鄧艾之手,遂遭到朝野怨恨。姜維謝過引責,自請後主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第八、九次北伐是姜維人生的轉折點,從這兩次北伐後,蜀漢朝廷對姜維的評價越來越低。
第十次北伐:趁亂再伐。
公元257年,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調雍涼駐軍東下討伐諸葛誕和東吳。姜維聞訊後,認為長安必然空虛,便決定改變北伐路線,不再攻雍涼,而是直攻長安。
起初,魏軍眾皆惶懼。但魏國徵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考察地形後,遂制定了依山為營,近水築寨的策略。任由蜀軍多次挑戰,就是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一直到公元258年四月,隨著諸葛誕敗亡,魏軍主力西調,姜維遂引軍而還。
這次北伐後,姜維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但是朝內對他的非議更大,紛紛罵他屢次北伐不見成效,弄得民困兵疲。姜維抵擋不住輿論對他的非議,便不再輕易對外用兵,轉過頭來致力於加強漢中的守禦。
第十一次北伐:被逼無奈。
由於黃皓、諸葛瞻等反姜維派紛紛要求罷免劉禪姜維的兵權。姜維為保兵權,便被迫以北伐的方式以保兵權。
公元262年,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雍州洮陽境。魏徵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
雙方激戰後,鄧艾發起反擊,姜維大敗,損失嚴重。由於姜維是以戰保兵權,他此戰是隻許勝不許敗。然而他卻敗了,而且還是慘敗。因此在戰後,姜維不敢回朝,也不敢回漢中,只得帶兵退往沓中(甘肅舟曲)躲避非議。
就在姜維尋思該如何是好時,數月後,司馬昭以18萬大軍,兵分三路攻蜀。
這一戰就不用多說了,這本來是姜維將功贖罪的好機會。然而他的表現並不好,蜀漢在抵抗了幾個月後,後主劉禪開城投降。立國43年的蜀漢政權自此滅亡。
-
17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姜維原本是魏國天水郡參軍,在諸葛亮於228年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受到當時天水郡郡守馬遵的懷疑,被擋在魏國城池之外,因而投降了諸葛亮,
姜維投降了諸葛亮之後,由於有才能,受到了諸葛亮的破格提拔,六年後,諸葛亮去世,姜維官至輔漢將軍,統領五六千虎步軍,以一個降將身份受到如此信任,姜維可謂算是受到重用。
從公元238年開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時間裡,姜維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北伐,姜維北伐的意志、決心、信念並不亞於諸葛亮。
姜維北伐的戰績有勝有負有平,大勝兩次,分別是第2次北伐和第8次北伐;
小勝3次,分別是第3次北伐、第4次和第7次北伐;
平局有四次,分別是第1次、第5次、第6次、和第10次北伐;
大敗一次,是第9次北伐;小敗一次,是第11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38年,諸劃亮去世四年後,當時的大將軍蔣琬和姜維一起率軍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對峙,不分勝負,後因糧盡退兵。
南安郡是當時涼州下轄郡,屬於隴右地區,隴右有五個郡:分別是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相當遠了,從漢中到南安,光是行軍時間就需要一個月左右,而且當時的路又非常不好走。
第二次北伐:興勢之戰,大勝
興勢之戰其實嚴格算起來,是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的,發生於公元244年,由當時曹魏大將軍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率領十萬魏軍,由駱谷口攻打蜀漢漢中,蜀漢漢中守將王平主動出擊,在興勢這個地方阻擋魏軍。
姜維和費禕率軍支援王平作戰,大敗魏軍,曹爽狼狽逃回長安。
興勢這個地方,就是今天陝西省的洋縣北邊,距離漢中大概60公里左右,這一次蜀漢應該算是主場作戰。
第三次北伐:洮西之戰,小勝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同年,魏國涼州地區的羌族人背叛曹魏準備投降蜀漢,訊息傳來,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在洮西大戰,此戰姜維成功的迎回了叛亂的羌族人,羌族人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投降蜀漢,姜維將他們遷至蜀漢境內。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四次北伐:洮城之戰,小勝
公元249年,魏國徵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在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地區圍城打援,攻打歸蜀的羌胡人,姜維率軍抵禦,同時派廖化駐軍白水南岸牽制鄧艾,姜維親自率軍去洮城,由於鄧艾已經佔領城池,姜維率軍撤退。
洮城就是今天甘肅省臨潭縣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570公里。
第五次北伐:洮西之戰,平局
公元250年,姜維率軍出隴右,並以羌胡人為輔助,與魏國郭淮在洮西大戰,雙方打成平手。
洮西就是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第六次北伐:南安之戰,平局
公元253年,大將軍費禕被刺客刺殺身亡,自此,姜維北伐再也沒有人制約,費禕在時,姜維每次北伐皆是兵不過萬,受到費禕制約,同年,姜維率數萬兵力出石營,圍攻隴右南安郡,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救援,不久,姜維糧盡退兵。
南安郡的位置在今天甘肅省隴西縣西南,離蜀漢的地盤漢中有480公里左右。
第七次北伐:隴西之戰,小勝
公元254年,姜維率數萬大軍出隴西狄道,魏國狄道長李簡舉城投降,接著姜維進攻襄武,斬殺魏國將領徐質,姜維乘勝追擊,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搶掠當地百姓遷移到蜀地居住。
襄武就是今天甘肅省隴西縣的東南,河關就是今天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臨洮就是今天甘肅省定西市。
第八次北伐:第二次洮西之戰,大勝
公元255年,姜維率領夏侯霸出狄道,與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戰於洮西,王經大敗,魏軍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固守待援,姜維圍攻狄道城,魏國派徵西將軍陳泰前來解圍,姜維隨後退軍。
第九次北伐:段谷之戰,大敗
公元256年,姜維升任大將軍,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好在上邽會合共同出兵攻魏,胡濟卻沒有來,導致姜維被魏國鄧艾在段谷擊敗,死傷慘重,姜維大敗而歸。
段谷就是今天甘肅省天水市的西南邊,距離漢中約350公里。
第十次北伐:芒水之戰,平局
公元247年,姜維趁魏國內亂,諸葛誕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馬氏之際,姜維率兵出駱谷,魏國大將軍司馬望與鄧艾據守城池,緊守不戰,姜維駐軍在芒水,如論姜維如何挑戰,魏國司馬望與鄧艾就是堅守不戰,姜維糧盡退兵。
芒水就是今天陝西省周至縣的渭河支流黑河,這裡距離漢中約320公里。
第十一次北伐:侯和之戰,小敗
公元262年,姜維率軍出侯和,被鄧艾所擊敗,姜維只得退守沓中。這已經是蜀漢滅亡 的前一年了。
侯和就是今天甘肅省臨洮縣周邊,距離漢中約580公里。
由此可以看出,姜維北伐大多數是攻打隴右地區,最遠是到了今天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及周邊地區,距離漢中約580公里的地區。
-
18 # 漩渦鳴人yy
姜維北伐一共持續了11次,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面,如此數量頻繁的北伐,也確實讓很多人都感覺義憤填膺,說姜維就是在白白消耗蜀國的國力,讓蜀國加速滅亡,這思想跟某太監差不多。
美髮之中,其中前兩次姜維,並不是主要的指揮官,是配合別人進行北伐,所以在《三國演義》裡面,姜維只有九次北伐,其中最遠的一次應該是第五次,或者說《三國演義》之中的第三次,據當時的甘肅地區接應一批胡人進入蜀國。
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要去甘肅地區去接應一些胡人進入蜀國呢?北伐中原,北伐中原,不就是要拿對方的關中地區嗎?這跑甘肅去算什麼事情。
那就問題來了,北伐究竟是要做什麼?一鼓作氣拿下敵人嗎?我相信這樣的蠢話,也只有那些蠢貨才會相信。
沒往金來,無論是戰國時期一開始十分弱小的秦國,還是劉邦,朱元璋之流,他們的以弱勝強,看似奇蹟,但實則逃脫不了這樣的定律,尤其是朱元璋更是總結出了廣積糧,緩稱王這樣一個硬道理。
蜀國的北伐,實際上就是一次想辦法縮短與魏國之間差距的一次作戰行動,北伐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去搶奪土地,是去搶奪人口,你要能夠搶下土地,搶奪人口,將蜀國的人口不斷充實,那蜀國還有機會去,何衛國決一雌雄,如果不去搶,如果呆呆的在原地守城池的話,那你遲早將死無葬身之地。後期更是驗證了這樣的道理。
面對這種局面,就必須得破而後立,要尋求破局之策,北伐就是破局的重要策略,當然對於某些人來講,這肯定就是傻,就是蠢!這些人怎麼罵北伐的,他們就是怎麼樣的人!
所以將為最遠的一次北伐,不是去北伐中原,而是去結印一批胡人入境,透過接納大量的人口,充實自己的軍隊人數,充實自己國家的勞動力,為接下來的北伐,奠定基礎。
-
19 # 歲月是一條河流
由於諸葛亮長期北伐,使得曹魏的西部局勢一直不是非常穩定。本身雍涼地區就是他們防守的薄弱地帶,這裡曹魏沒有重兵把守,這就給諸葛亮機會,他一度就差點把雍涼給拿下。可惜由於馬謖的失誤,使得蜀漢不得不退出雍涼地區。可諸葛亮沒有放棄,先後又組織幾次北伐,雖然成果不大,但也拖得曹魏非常難受。可惜諸葛亮沒有活太久,病死在北伐的途中。
不過諸葛亮雖然死去,但自己的弟子姜維也成功繼承了他的遺志,代替他來進行北伐。 姜維原本是曹魏的將領,在諸葛亮北伐的期間,他被俘虜投降了蜀漢。加入蜀漢之後他得到重用,諸葛亮把他當做接班人來培養。
後來姜維在諸葛亮死後掌握軍權,不過一開始他在國內並沒有得到中央的權力支援,比如費禕就反對他北伐。後來他還是掌握了軍政大權,可以順利繼續北伐的事業。那麼姜維他一共進行了多少次北伐呢?
一般人們都說姜維是九伐中原,其實他當政的時候,前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這個頻率就有些快了。諸葛亮當政的時候總共也就是六次北伐,其中有幾次還是試探性進攻,沒有和對方實際交戰。那麼姜維為何就會發動這麼多的北伐呢?
其實最主要的因素是姜維在朝中沒有諸葛亮那麼穩固的地位。他沒有資歷,自己的戰功也不是那麼出色,全靠著諸葛亮提拔他才有了今天,在蜀漢內部有不少人是不服他的。
黃皓這些人就處心積慮想剝奪姜維的權力。姜維在朝中也混不下去,自己還帶著軍隊到外面屯田。而他選擇北伐,正是最聰明的做法。因為北伐不僅能夠讓他集中國家的資源,黃皓這些人想剝奪他的權力也無從下手,還能趁機建功立業,自己有足夠的功勞就沒有人敢動自己了。
可姜維的北伐質量並不高,主要還是朝中有費禕在,他每次出兵都調動不了太多的軍隊,而他當時在北部又遇到鄧艾這樣的對手,雙方交戰也是互有勝負。但在262年的最後一次北伐中,鄧艾大敗姜維,蜀軍從此轉入戰略守勢。
由於這場北伐的失敗,也讓蜀漢從此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前後十一次北伐,姜維贏下其中的三次,輸掉了三次,平手有五次。看起來這個成績還是很不錯,可不要忘了蜀漢的國力本身就不如曹魏,隨著這麼頻繁的北伐持續進行,蜀漢的國力消耗越來越快。在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蜀漢就已經沒有什麼可用的人,不得不讓廖化這樣的人去打先鋒。從這時候開始,蜀漢就已經無力迴天,失敗只是時間的問題。
姜維北伐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戰果,不過他最遠也是打到了狄道,也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在這場戰爭中,張嶷戰死,姜維失去了最好的幫手,蜀漢的軍力受到嚴重的損耗。
那麼為何姜維在北伐中就會打得這麼被動呢?說到底還是蜀漢的國力沒有那麼強大。 本身蜀漢就只能是靠著主動出擊來代替防守,諸葛亮的幾次北伐都是有目的性的攻擊。他那個時候也有足夠強大的軍力來支撐起進攻,可當姜維北伐無法短時間取得成果,蜀漢的軍隊就很難支撐下去。
姜維的幾次北伐不僅人馬不多,自己的戰機把握也不如諸葛亮那麼出色。他當然無法打得更好,反而是讓國力被過度耗盡,最終徹底被滅掉。
-
20 # 等Li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他是三國中有唯一個打敗趙雲的人。當然對於姜維來說,更能讓人銘記的是他的多次北伐!
他繼承諸葛亮遺志繼續北伐,根據三國志記載姜維在蜀期間一共進行了長達十一次的北伐,最遠到達了狄道之圍,也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
雖然姜維伐魏勝多輸少,但對局勢並沒什麼作用,蜀國地少人稀,而魏國佔據地人多,家底厚,經得起消耗,
回覆列表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一代名將姜維繼諸葛遺志,為興復漢室基業,自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先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十一次北伐中有大勝兩次,小勝三次,持平四次,一次大敗,一次小敗,總體戰績是相當不錯的,相比之前諸葛亮北伐,姜維北伐已成功將重心從之前的秦嶺西縣(現今甘肅隴南市鹽官鎮)和子午谷一線推進到了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現今陝西周至縣渭河支流黑河)一線。那麼姜維在十一次北伐中,最遠到底打到了哪裡呢?此處又是現今何處呢?
姜維北伐姜維北伐可分為三個部分來進行說明,第一部分是蔣琬主政期間,第二部分是費禕主政期間,第三部分才是姜維真正獨立主持的北伐。
在蔣琬主政期間有兩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發生於公元238年,時蔣琬和姜維率軍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久撤兵。這次北伐不過是蔣琬對曹魏的騷擾,並沒有真正進取的意圖。
第二次北伐是因曹魏一方主動進攻而引發的,公元244年,曹爽領軍十萬進攻漢中,時蜀漢大將王平死守漢中,後姜維與費禕領軍前往救援,最終曹爽大敗而歸。
公元246年,蜀漢丞相蔣琬去世,主政大全由此交到了費禕手上,費禕歷來主張休養生息,不主張北伐曹魏。然姜維北伐之心堅定,費禕也並沒有強加阻攔,不過給予姜維北伐的兵馬確是非常之少,每次不過萬餘人罷了。在費禕主政期間,姜維一共進行了三次北分別發生於公元247年,公元249年和公元250年,主戰場都是在洮西,這三次北伐基本持平。
公元253年,費禕遇刺身亡,費禕死後姜維開始接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自此開啟了屬於他的真正北伐。同年姜維率軍北伐,再次出兵圍攻南安,只可惜因糧盡而無功而返。
公元254年,姜維第七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維由隴西狄道北進,後斬殺了魏將徐質,此役小勝。
公元255年,曹魏實際掌權者,大將軍司馬師病故,姜維趁機再次由狄道北進,此次北伐姜維大勝,於洮西大敗魏將王經,後一路北進圍攻王經於狄道城。這便是歷史上的“洮西之戰和狄道之圍”。這也是姜維十一次北伐中打得最遠的一次。時王經率領殘部堅守狄道城,後曹魏大將陳泰領軍前往救援,姜維最終撤兵。
公元256年,姜維再度北伐,然此次遇上的不是一般的將領,正是後來的名將鄧艾。此役是姜維與鄧艾第一次交鋒,最終被鄧艾大敗。
次年魏將諸葛誕叛亂,姜維藉機再度出兵秦川,然魏軍採取堅守策略使得姜維終難推進,公元258年,諸葛誕兵敗,姜維聞訊退兵。
公元262年,這是姜維最後一次北伐,與鄧艾交戰於侯和,後為鄧艾所破,此役小敗,後姜維因避黃皓鋒芒前住沓中屯田避禍。
姜維北伐,最遠攻至狄道城一帶姜維北伐十一次,屬第八次北伐打得最為出色,洮西之戰,魏軍折損數萬人,姜維乘勢一路攻打到了狄道城一帶,古時狄道便是現今甘肅臨洮地區,故姜維最遠打到的狄道城一帶應是現今的蘭州市以南,臨洮縣以北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