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科號
-
2 # 鹹魚談歷史
先入關中者為王,這句話可以說是鴻門宴的由來。
當時劉邦先入咸陽,但是因為劉邦兵力不如項羽,項羽得知劉邦入了關中,立刻回師咸陽,更在函谷關外守候,范增已覺出劉邦必成大器,便命項羽設下“鴻門夜宴”一心誅除劉邦,項伯竟顧念和張良故人之情,向劉邦大軍報訊,劉邦不得不去。鴻門宴當日,范增早已佈下天羅地網,定要把劉邦人頭留下,誰知劉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項羽之怨恨,加之樊噲相助,安然逃脫。
-
3 # 風嬙遙度天際
公元前206年於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宴會,懷王下令約定,先入關著封關中王,由於項羽殲滅秦軍主力部隊,打得時間比較長耽誤了許久,結果劉邦提前入關,雙方實力的差距決定劉邦儘管想奪取天下恐怕那時候一個該得的“關中王”都是朝不保夕,而且他入關後在張良等人的建議下安撫民心,不做壞事,一返他平時本性,所以范增料定他的野心是天下,必除之。正好這個時候有一場諜戰發生: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用白話說就是劉邦那邊有個人來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如何如何稱霸。項羽本就因剛來時劉邦不開城門而惱怒,現在有得到這樣的訊息,很是氣憤,於是范增建議除了劉邦。
-
4 # 渣渣的冒險歷程
我們經常說鴻門宴,鴻門宴比喻暗藏殺機、加害客人的宴會。
鴻門宴一詞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公元前206年劉邦先入關滅秦,進駐咸陽,並派兵守函谷關,以拒項羽西進。項羽率40萬大軍至,破函谷關,進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準備襲擊劉邦。劉邦因勢力懸殊,採納張良建議,結交項羽叔父項伯,請予調解,以作緩兵計,並親至鴻門會見項羽。
在宴會上,項羽謀士范增令項莊舞劍,欲刺殺劉邦。項伯急拔劍起舞,以身掩護,後劉邦部將樊噲帶劍執盾闖入衛護,劉邦得以脫險。這次宴會史稱鴻門宴。後用以指暗藏殺機、加害客人的宴會
-
5 # 這個剪輯不太壞
《鴻門宴》出自《史記》中的項羽本紀,講述的是項羽在鴻門擺下宴席欲殺劉邦的故事。
項羽開始進攻秦國的本土,軍隊到了函谷關(在今河南省靈寶東北)才發現有兵把守進不去。項羽聽說劉邦已進入咸陽,於是大怒,命令軍隊對函谷關立即發動攻擊,函谷關很快被攻破,項羽長驅直入直達戲水西岸。這時,劉邦已帶領人馬駐紮在霸上(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只是未與項羽見面。劉邦的部下曹無傷透信給項羽,說劉邦要在關中稱王,把秦朝的一切財寶都據為己有。項羽一聽更加憤怒,當即決定消滅劉邦。
項羽的族叔項伯和劉邦的謀臣張良私交很好,他找到張良把情況對張良說了,勸張良離開劉邦,張良卻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劉邦。劉邦聽了大吃一驚,忙問計張良,張良便把項伯請了過來,讓劉邦當面解釋。劉邦對項伯說:“進關以來,我沒動關中的一草一木,派兵把守函谷關是為了防備土匪強盜,我日夜盼望項羽將軍,怎敢背叛將軍呢,請你回去替我說說。”項伯答應了,連夜趕回,把劉邦的話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項羽,並勸項羽好好對待劉邦。
第二天一早,劉邦帶著隨從來到鴻門(今西安市東北),見到項羽,對項羽說:“我和將軍齊心協力攻打秦朝,沒想到我先入關滅了秦朝。現在有小人在您面前說我的壞話,挑撥您和我的關係。”項羽說:“這都是你的部下曹無傷說的。”於是項羽就把劉邦留下來,為他舉行宴會。席間,亞父范增曾多次暗示項羽殺掉劉邦,但項羽總是不予理睬。於是范增找來項莊,讓項莊進去敬酒、舞劍,並趁機殺掉劉邦。項莊進到帳中,對劉邦說:“讓我來舞劍助興吧。”於是項莊便舞了起來。項伯一看也拔劍起舞,用自己的身體護著劉邦,項莊無法下手。見此情景,張良趕緊出帳找來樊噲,讓他進帳保護劉邦。樊噲一手持劍,一手持盾,衝了進去,對項羽怒目而立。張良趕忙過來介紹說:“這是劉邦的警衛樊噲。”於是項羽便賞賜了一斗酒給樊噲,又故意給了他一個生豬腿,樊噲邊吃邊喝。項羽連連稱讚。樊噲對項羽說:“先前大家約定,誰先進入咸陽誰就當關中王。現在沛公先破秦進了咸陽,進咸陽後一草一木都沒動,駐軍在霸上等著大王的到來。沛公勞苦功高,不僅沒得到您的封賞,您反而聽信小人的壞話,欲殺有功之臣。您這是再走秦朝的老路,萬萬不能這樣做啊。”項羽無言以對。一會兒,劉邦起身如廁。
劉邦出去後久久不回,項羽派人出去尋找。樊噲勸劉邦趕快逃走,於是劉邦將一對玉璧、一對玉斗交給張良,讓張良留下處理善後事宜,自己帶著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四人,從驪山下抄小路逃走了。
劉邦走後,張良進賬對項羽說:“沛公喝醉了,無法親自向您辭行,讓我把禮物獻給您和范增大將軍。”項羽忙問:“沛公現在在哪裡?”張良告訴項羽,沛公已經回到軍營了。項羽接過玉璧默不作聲,范增接過玉斗氣憤地摔在地上,用劍把它砍得粉碎。
劉邦回到軍營後,立刻處決了左司馬曹無傷。
-
6 # 山外山FJH
沛公(劉邦)的軍隊駐紮在霸上,沒有能跟項羽相見。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就派人去告訴項羽說:“劉邦想佔領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他的)國相,(相所有的)珍珠寶器都歸為自己所有。”項羽(聽了)非常生氣地說:“明天用酒肉犒勞士兵,要(給我)打敗劉邦的軍隊。”在這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駐紮在新豐縣鴻門;劉邦的軍隊有十萬人,駐紮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說:“劉邦在崤山以東時,貪圖財物,愛好美女。現在進入關中,財物一點都不要,婦女一個也不親近,這(表現)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過他那裡的雲氣,都是龍虎形狀,成為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啊。(你)趕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時機!”
楚國的左君項伯這個人,是項羽的叔父,平時一向與侯張良友好。張良這時候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趕到劉邦軍中,私下會見了張良,詳細把事情告訴(張良),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劉邦),說:“不跟(我走)將會一起被殺。”張良說:“我替韓王護送沛公(入關),沛公現在有急難,(我)逃跑離開是不講道義的,(我)不能不告訴(他)。”
張良就進去,(把情況)詳細告訴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說:“怎樣應付這件事呢?”張良說:“誰替大王獻出這個計策的?”(劉邦)回答說:“淺陋無知的人勸我說:‘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所有的地盤都可以由你稱王了。’所以(我)聽信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能夠抵擋住項王的軍隊嗎?”劉邦沉默(一會兒)說:“自然是不如人家,將怎麼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的?”張良說:“在秦朝的時候,項伯和我有交往,項伯殺了人,我使他活了下來;現在有了緊急的情況,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說:“他和你的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他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把他)請進來,我得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
項伯立即進來見劉邦。劉邦就奉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並)約定為親家,說:“我進入關中,極小的財物都不敢沾染,登記官吏,人民,封閉了(收藏財物的)府庫,以等待將軍(的到來)。之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進入和意外變故。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的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你(項伯)詳細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項伯答應了,跟劉邦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來親自向項王謝罪。”劉邦說:“好。”
於是項伯又在夜裡離開,回到(項羽)軍營裡,就把劉邦的話全部報告項王。就趁機說:“劉邦不先攻破關中,您怎麼敢進來呢?現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打人家,這是不仁義的。不如就趁機友好地款待他。”項王答應了。
劉邦第二天帶領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裡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項羽說:“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麼會這樣呢?”
項羽當天就趁此機會留劉邦同他飲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亞父面向南坐——亞父,就是范增;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項羽默默地沒有反應。范增站起來,出去召來項莊,對項莊說:“君王的為人(心腸太軟),不忍下手。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趁機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項莊就進去祝酒。祝酒完了,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裡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娛樂,請讓我舞劍助興吧。”項羽說:“好。”項莊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並常常像鳥一樣張開翅膀一樣掩護劉邦,項莊(始終)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
於是張良到軍門外召見樊噲。樊噲說:“今天的事情怎樣?”張良說:“非常危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太緊迫了!請讓我進去守衛在沛公身旁,竭力保護他。”樊噲就帶著劍拿著盾牌進入軍門。拿戟交叉著守衛軍門計程車兵想要阻止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舉盾牌一撞,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揭開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著項羽,頭髮直豎起來,眼眶都要裂開了。項羽手握劍柄跪直身子說:“客人是幹什麼的?”張良說:“他是沛公的衛士樊噲。”項羽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立起,站著(一口氣)把酒喝了。項羽說:“賞給他一隻豬腿。”(左右的人)就給了他一隻生的豬腿。樊噲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劍切著吃起來。項羽說:“壯士!能再喝杯酒嗎?”樊噲說:“我死尚且都不怕,一杯酒又哪裡值得推辭!秦王有象虎狼一樣兇狠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因此)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他。楚懷王曾經和諸將領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是關中王。現在劉邦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一絲一毫都不敢佔有動用,封閉了官室,退軍駐紮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的原因, 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出入和發生意外的事變。象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殺有功勞的人,這是滅亡的秦朝的後續者啊!我自己認為大王不(應該)採取這樣的做法”。
項羽沒有回答他什麼,說:“坐吧。”樊噲使挨著張良坐下。
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順便招呼樊噲(一道)出去。劉邦已經出去,項羽派都尉陳平去召呼劉邦(回來)。劉邦(對樊噲)說:“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怎麼辦呢?”樊噲說:“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現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還告辭什麼呢?”於是就走了。就叫張良留下(向項羽)辭謝。張良問道:“大王來時帶些什麼(禮物)?”(劉邦)說:“我拿一對白玉璧,準備獻給項王,一對玉酒杯,要送給范增。正趕上他們發怒,不敢獻上去,你替我獻給吧。”張良說:“遵命。”在這個時候,項羽的軍隊駐紮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紮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劉邦丟下隨從的車輸、人馬,獨自騎馬離開這兒,同持劍拿盾徒步跑著的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一起,順著驪山腳下,取道芷陽,抄小路逃走。劉邦(行前)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請你估計我到了軍營,你再進去(見項王)。”
劉邦已經走了,(估計)抄小道(已經)回到軍中,張良進去辭謝,說:“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經醉了,不能(前來)告辭。謹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對,敬獻給大王;玉杯一對,敬獻給大將軍。”項羽說:“沛公在哪裡?”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責備他,他脫身獨自離開了,已經回到了軍中。”項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丟在地上,拔出劍砍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業!奪走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劉邦回到軍營,立即殺掉了曹無傷。
-
7 # 使用者88392515775
一、鴻門宴比喻暗藏殺機、加害客人的宴會。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二、鴻門宴的簡介
公元前206年劉邦先入關滅秦,進駐咸陽,並派兵守函谷關,以拒項羽西進。項羽率40萬大軍至,破函谷關,進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準備襲擊劉邦。劉邦因勢力懸殊,採納張良建議,結交項羽叔父項伯,請予調解,以作緩兵計,並親至鴻門會見項羽。
在宴會上,項羽謀士范增令項莊舞劍,欲刺殺劉邦。項伯急拔劍起舞,以身掩護,後劉邦部將樊噲帶劍執盾闖入衛護,劉邦得以脫險。這次宴會史稱鴻門宴。後用以指暗藏殺機、加害客人的宴會。
擴充套件資料
鴻門宴的歷史背景
秦朝末年,秦二世昏庸無道,起義四起,實力最強的是項羽和劉邦兩支隊伍。天下約定,誰先入主咸陽,天下便尊他為王。
項羽破釜沉舟,殺宋義,引兵渡漳河,經過激戰,解鉅鹿之圍,大破秦軍主力,被推為諸侯上將軍。秦將章邯率二十萬人向他投降。
而劉邦趁著項羽牽制秦軍主力之際,引兵西進,伺機進攻關中,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沒有進攻堅固的函谷關,而是迂迴從南邊較易攻打的武關進入關中。
劉邦迂迴進入武關,到達咸陽附近。那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繼立的子嬰貶去帝號,稱秦王,向劉邦投降。劉邦攻佔咸陽,秦正式亡。
此時項羽聽說劉邦偷偷入主咸陽,勃然大怒。公元前208年,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咸陽,準備進攻函谷關,被劉邦的守軍擋住。項羽勢大,請劉邦到鴻門赴宴,意在誅殺劉邦。
(具體可參考百度百科-鴻門宴)
-
8 # 奇聞記錄
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向來與張良要好,便連夜馳馬到劉邦軍中,私下裡會見張良,將這些事情一五一十地對他說了,想要叫張良同他一起離開,說道:“可別跟劉邦一塊兒死啊!”張良說:“我為韓王伴送沛公,而今沛公遇有急難,我卻逃走了,這是不義的行為,我不能不告訴他。”於是張良即進去將項伯的話全都講述給了劉邦。劉邦大吃一驚。張良說:“您估計一下您的兵力足夠抵擋項羽的嗎?”劉邦沉默了一會兒道:“的確是不如他呀。這可該怎麼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您是絕不敢背叛項羽的。”
劉邦道:“您是怎麼與項伯成為故交的啊?”張良說:“在秦的時候,項伯與我有交往,他曾經殺過人,我救了他。現在事情緊急,所以還幸虧他前來告我。”劉邦說:“你與他誰大誰小?”張良道:“他比我大。”劉邦說:“您替我喚他進來,我將把他當作兄長來對待。”張良於是出去,堅持邀項伯入內,項伯便進去與劉邦相見。劉邦手捧酒杯向項伯敬酒祝福,並與他約定結為親家,說:“我進入關中,連毫毛般微小的東西都不敢沾邊,只是登記官民,封存府庫,等待著項羽將軍的到來。
之所以派將領把守函谷關,是為了防備有其他盜賊出入和有非常情況發生。我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駕臨,哪裡敢謀反啊!望您能把我不敢忘恩負義的情況詳盡地反映給項將軍。”項伯答應了,對劉邦說:“你明日不可不早些來親自向項王道歉啊。”劉邦說:“好吧。”項伯於是當夜就趕了回去,到達軍營後,將劉邦的話一五一十地報告給項羽,並趁機道:“要不是劉邦先攻下關中,您又怎麼敢進來呀?!如今人家建立了大功卻還要去攻打人家,是不義的。不如就因此好好地對待他。”項羽同意了。
第二天,劉邦帶領一百多騎隨從人員到鴻門來見項羽,道歉說:“我與將軍您合力攻秦,您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戰鬥,沒料到自己能先進入關中破秦,得以在這裡與您重又相見。如今有小人之言搬弄是非,使您和我之間產生了隔閡。”項羽道:“這是您的左司馬曹無傷散佈的流言,不然的話,我何至於如此啊!”項羽於是就留劉邦與他一起喝酒。范增頻頻向項羽遞眼色,並三次舉起他所佩戴的玉暗示項羽殺劉邦,項羽卻只是默然不語,毫無反應。范增便起身出去招呼項莊,對他說:“項王為人心慈手軟,還是你進去上前給劉邦敬酒,敬完酒,你就請求表演舞劍,然後乘勢在坐席上襲擊劉邦,殺了他。不然的話,你們這些人都將成為他的階下囚了!”項莊即入內為劉邦祝酒,敬完酒後,項莊道:“軍營中沒有什麼可用來取樂的,就請讓我來為你們舞劍助興吧。”項羽說:“好哇。”項莊於是拔劍起舞。項伯見狀也起身拔劍起舞,並時時用身子遮護劉邦,使得項莊無法行刺。
-
9 # 西門不帶刀
要講鴻門宴這個典故,我們需要從漢元年10月開始講。而這裡面又涉及到了指鹿為馬,約法三章,鴻門宴,項莊舞劍,垓下之戰,霸王別姬等一連串的故事。
我們可以看到鴻門宴,在這一組7個故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今天少校就給大家連貫起來說一下。
第1個重點:”漢元年十月都發生什麼事情?這裡麵包含三個事件:沛公先到了霸上,秦王投降,約法三章。我們很多現代人耳熟能詳的典故,都是在歷史中有出處的。《史記·高祖本紀》裡,是這樣描寫
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這段話裡說了以下幾個事情:
1.第一句, 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
這句話裡有包含3個意思:
第一:為什麼叫“ 漢元年“?
這是因為秦朝滅亡以後,公元前206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這才有了漢元年的說法。實際上漢朝(西漢)建立,是公元前202年,也就是四年後。所以這個漢元年十月不是西漢元年十月。
第二:為什麼叫沛公
這是因為劉邦在沛縣出生的,又在沛縣做過亭長。公是表示對他的尊稱.
第三:先諸侯至霸上
諸侯?那裡來的? 項羽封的!
(漢元年)正月,項羽陽尊懷王為義帝,徙於郴。二月,分天下王諸將,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分封十八路諸侯,即以劉邦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2。第二句: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
這句話包含3個意思:
第一:為什麼是秦王?為什麼不叫秦三世?(胡亥叫秦二世,按理子嬰應該叫秦三世)
這裡面就不得不提一個臭名昭著的大太監——趙高。
趙高假傳聖旨,讓胡亥這個草包做了秦二世,賜死了長公子扶蘇,害死了鎮國大將蒙恬,屠殺了始皇帝的兒女,反正是各種方式禍禍大秦朝,最後烽煙四起。國以不國了。沒辦法了。他就殺了胡亥,立扶蘇的長子子嬰為皇帝。但是哪個時候,秦已經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了,各諸侯割地自居,於是有了下面這段話:
秦本來只是諸侯,始皇統一天下,所以稱帝。六國各自獨立,秦國地方更狹小,竟然以空名稱帝,這樣不行。應該像以前一樣稱王,才合適。"故而子嬰不該再稱"皇帝",只適合當"王",所以叫秦王。第二:皇帝璽符節
璽:是指傳國玉璽,就是由和氏璧做的,上面有李斯寫的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符:調兵印信,比如說虎符。皇帝與大將一人一半,能合成一個。
節:天子使臣所拿的憑證信物,以此證明自己的身份和職事
第三:降(xiang二聲)軹道旁。
軹道: 典故名,亭名,位於現今在陝西省西安市東北
3.約法三章的典故
很多人都秦朝的法律是比較嚴苛的。但個人認為秦法算是當時比較健全的。一舉一動都有法可依。但也正是管的太細緻,導致除了秦國人以外的長期散漫的六國都受不了。
覺得扼殺了自由什麼的。於是劉邦順天命,應人心。直接說了三條:殺人償命,傷人的或者偷盜的,要抵罪。並悉數去除秦法。贏了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4.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中國的老百姓從古代到現代都是最善良的,一個約法三章,就讓老百姓滿足了。簞食壺漿。要來勞軍。
劉邦呢就說”倉庫裡華友很多糧食,不讓大家破費了。你們也不容易“,於是老百姓更喜歡劉邦了。唯恐他不當秦王。(由此見國人對於一個好領導是多麼盼望)
5.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計,從之。
有人勸劉邦:”現在項羽把秦王這個名號給了章邯了。估計你沒戲了,乾脆這樣,我們派人守住函谷關,不讓其他諸侯的兵進來。他們要是敢打,我們就近徵兵,不需要怕他們。
劉邦覺得你說的對啊。那就這樣。於是派兵封鎖函谷關,老子要當關中王了!
但劉邦的實力又不能與項羽硬剛,這才有了後來的鴻門宴/項莊舞劍/垓下之戰/霸王別姬等這些歷史名典 -
10 # 愛而無悔931
鴻門宴是秦未漢初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今來我為大家講解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更好幫助大家理解這個重要的歷史事件。
劉邦與項羽在彭城之時就在項梁的主持之下拜了兄弟,劉邦為兄,項羽為弟,也許是因為劉邦比項羽年長的緣故吧。
項梁在定陶之戰中被秦將章邯搞得全軍覆滅之後,項羽咬牙切齒地要消滅章邯這支秦軍,可以說秦人殺了他最親的人,他對秦人恨之入骨。這也造成了項羽在日後屠殺了這二十萬秦軍的原因之一。項羽與劉邦原本互相約定一同進軍關中,直取咸陽。誰先打入咸陽誰就做關中王。這對於劉邦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誘惑。
但是項羽接到叔叔陣亡的訊息後,立即親率四十萬楚軍直奔章邯本部所在的滎陽。謀士范增苦勸項羽應當先拿下關中重鎮再揮師東進。可這時的項羽誰能勸得住。消滅章邯的部隊,為叔父報仇,至於搶地盤哪有報仇重要?
項羽揮師東進走了,劉邦可樂壞了,為什麼呢?
一,沒人跟自己搶關中重鎮地盤和關中王的名號了。
二,項羽去打章邯,秦軍主力就都吸引過去了,劉邦搶地盤不就輕鬆多了。
就這樣,劉邦帶著本部人馬一共兩萬多人從沛縣出發去打地盤。沛縣裡一個防守的人都沒留下。這次出擊是為了打通關中,攻佔咸陽,坐上關中王,甚至是做皇帝。一個區區沛縣不要也罷。
劉邦在東進的路上攻城略地是十分的輕鬆,因為每個城池中秦軍守軍只有幾千人,打也打不過劉邦的幾萬人,反正秦朝也不行了。乾脆投誠保命得了。所以劉邦一路上硬仗沒打多少,盡忙著收編秦軍了。二萬多人一下子漲到十萬大軍。
在今天的洛陽一帶劉邦總算遇到一個bOSS秦將楊熊與其交戰。一交手楊態竟被劉邦部下的將領夏候嬰,周勃等人給打的慌忙逃命。
終於劉邦佔領咸陽城,自當他以為可以風風光光地做關中王的時候,他不知道真真正正的危險正在向他襲來。原來項羽大軍己經收拾掉了章邯的部隊。項羽的四十萬大軍正兵分兩路,直撲咸陽城。
劉邦頓時嚇壞了,項羽來要自己的命來了。就算漢軍十萬人拼死守城,面對四十萬人的攻勢,絕對擋不住的。硬拼不是明智之取。在劉邦生死存亡之際,幸虧有謀士張良在身邊出謀劃策。來挽救危急的局面。
項羽四十萬大軍在鴻門駐紮了下來。劉邦委派了項伯代為自己向項王賠理道謙,並一一說明事情的原委。並表示一定親自來向項王賠罪的。
亞父范增提示項羽一定要藉助這一次機會除掉劉邦。因為范增知道劉邦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如果現在不殺了他,那麼項羽以後就一定會被他所殺!
第二天劉邦帶著厚重的禮物親自來到鴻門向項羽賠禮謝罪。在軍營之外,劉邦就應該能夠感受到楚人的殺氣騰騰,為了展示威嚴。劉邦及其隨從必須從執戟的三百名軍士中一路走到中軍大帳。
帳外氣氛十分令人後怕,而帳內更是讓人不寒而慄。兩旁的楚軍將領們一個個目露兇光,手緊緊握著配劍的劍柄,每個人恨不得立即撥出刀劍衝上來殺死劉邦。這種情況要是常人肯定是招架不住的。但是此時的劉邦還會有選擇的權力嗎?
入席坐定後,項羽問了劉邦一些問題,劉邦恭恭敬敬地回答著項王的每一句問話,並表示自己對項羽絕無二心,願意永生永世為項王效力的客套話。搞得項羽都不忍心殺他了。范增多次提示項羽動手,項羽竟不為所動。不得已范增密令項莊借舞劍助興之名,伺機殺死劉邦。
項莊在席中央揮舞著長劍,一片片寒光讓劉邦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因為項莊雖然在舞劍助興,但目光一直逼視著劉邦。這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歷史典故。
項伯怕項莊要動手殺死沛公,於是執劍與項莊對舞,暗中保護沛公,使得項莊始終無法下手。劉邦嚇的臉色慘白。於是他稱去上側所,立即從茅房裡掀開葦蓆逃回到本部。這就是歷史上鴻門宴的故事。
後來老年時的劉邦在回憶起這場危機四伏的宴會時,還不禁感嘆道:鴻門宴是我這一生最為艱險,漫長,可怕的經歷。
-
11 # 胡言兌先生
鴻門宴就是項羽和劉邦打了一個賭,誰先佔領咸陽誰稱王,劉邦先佔領了咸陽,但是項羽耍賴不認賬。項羽耍賴有他耍賴的資本,兵力雄厚啊,打賭輸了就派兵滅了你。但是劉邦是流氓出身,怕被捱打就主動上門認錯賠禮道歉,帶著一張50歲的老臉去給26歲的小夥道歉。項羽手下的一個70多歲的老頭范增覺得劉邦這個人日後會跟項羽搶地盤,所以要乘機殺了劉邦。項羽在鴻門請劉邦吃飯,范增就想在酒席間把劉邦給砍了,於是叫了項羽的弟弟項莊搞了個舞劍表演助興,乘機殺了劉邦,但是項羽的叔叔項伯不同意,也去舞劍保護劉邦,劉邦就這樣逃過了一劫,這就是鴻門宴的過程。
現在我們常說鴻門宴比喻不懷好意的宴會。多用於朋友之間請吃飯,開玩笑說不會是鴻門宴吧!
-
12 # 小姜聊
通俗點說就是劉邦跟項羽兩個隊長組隊推塔,劉邦選擇從上路,項羽選擇走下路,約定誰先把塔推倒了,誰是本場最佳。項羽人多,滿懷信心,誰知大怪基本都在下路,而上路基本沒怪,項羽一路殺一路砍,劉邦邊看風景邊走,結果可想而知。劉邦輕而易舉推了塔,推完塔後,劉邦開始跟觀眾拉本場最佳的票數,項羽知道後心裡怒氣就上來了,畢竟基本上大怪都是自己解決的,於是乎,項羽就要跟劉邦挑戰,勝者為王。劉邦知道後,心驚膽戰啊,因為人少,現在幹肯定幹不過,不過要是給點時間去找點隊友或許行。找隊友需要時間,怎麼辦呢,假裝求和,拖延時間。後來項羽隊裡的輔助就覺得劉邦必須殺,他不是求和嗎?那就把他請到鴻門吃飯,吃飯的時候殺了他……這就是鴻門宴的由來
-
13 # 許家那個人
“鴻門宴”指不懷好意的宴請或加害客人的宴會,它出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原文如下: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其實這段文字又說了另外一個我們熟知的典故“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不過這正好從側面說出了“鴻門宴”的由來。那麼“鴻門宴”具體是怎麼來的呢?它的來歷是這樣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而這時出現了兩位起義領軍人物,一為劉邦,另一為項羽,兩人約定誰先進關誰為王。而公元前206年劉邦先入關滅秦,進駐咸陽,並派兵守函谷關。而項羽接著率兵攻破函谷關,進駐鴻門,準備攻打劉邦。劉邦示弱親自在鴻門與項羽會面,項羽的謀士范增知道劉邦有問鼎天下的野心,便讓武士項莊在宴會上謀殺劉邦,結果劉邦知道後找藉口上廁所得以逃走。歷史上把這次有預謀的宴會稱作“鴻門宴”。
知道了“鴻門宴”的由來,那麼它又帶給我們那些啟示:
1,從項羽放走劉邦,造成後來再沒有機會殺掉他,直到最後烏江自殺,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做大事不能優柔寡斷,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要善於抓住成功的機遇;
2,從劉邦聽從謀士建議在殺機中逃走,最後奪取天下,我們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做大事要知人善用,聽取別人的意見,在關鍵時刻採取措施,才能化險為夷,走向成功。
所以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看清某些宴會的真面目,以免是“鴻門宴”而把自己處於不利的地位。
-
14 # 使用者52789276902
公元前206年劉邦先入關滅秦,進駐咸陽,並派兵守函谷關,以拒項羽西進。項羽率40萬大軍至,破函谷關,進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準備襲擊劉邦。劉邦因勢力懸殊,採納張良建議,結交項羽叔父項伯,請予調解,以作緩兵計,並親至鴻門會見項羽。
在宴會上,項羽謀士范增令項莊舞劍,欲刺殺劉邦。項伯急拔劍起舞,以身掩護,後劉邦部將樊噲帶劍執盾闖入衛護,劉邦得以脫險。這次宴會史稱鴻門宴。後用以指暗藏殺機、加害客人的宴會。
-
15 # 老貓談史
鴻門宴是古代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宴席,雖然鴻門宴表面上是項羽宴請劉邦,但實際上是項羽跟劉邦兩大反秦勢力得暗中較量,也是項羽對劉邦的一個試探,如果劉邦走錯一步,那估計劉邦就會身首分離了。
項羽入關之後,項羽在鴻門(今陝西臨潼東)設宴款待劉邦。項羽謀士范增一再示意項羽,想在鴻門宴上謀害劉邦。後以此典比喻預設圈套,陰謀害人的計策或場面。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時期,劉邦在沛吏蕭何、曹參等支援下,起兵響應稱沛公。陳勝戰敗死後,劉邦與項羽領導的起義軍同為反秦主力。
前206年,劉邦率軍攻入秦都咸陽(今陝西咸陽市東北),隨後,項羽大軍也來到。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使人密告項羽,說劉邦想稱王關中,使子嬰為相,將佔有秦宮珍寶。項羽大怒,準備率軍大破劉邦軍隊。劉邦因張良與項羽叔父項伯的私人關係,請項伯與項羽傳話,緩和緊張局勢。
劉邦第二天清早便主動帶著一百多騎隨從到達鴻門面見項羽,道歉說:“我與將軍協力攻秦,將軍在河北作戰,我在河南作戰,卻沒有料到自己能夠先進入關中摧毀秦朝,得以在這裡再見到將軍。現在有小人散佈流言蜚語,使將軍與我產生隔閡。”項羽說:“這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事,不然,我項羽何至這樣。”項羽留劉邦喝酒。
項羽、項伯向東坐,亞父向南坐,亞父就是范增。劉邦向北坐,張良向西陪坐。范增多次看著項羽,多次舉起他所佩帶之玉塊暗示項羽下令刺殺劉邦,項羽默然,沒有反應。在之後的喝酒時期,雖然項羽的手下多次想對劉邦動手,好在劉邦在他人及其手下的幫助之下脫離險境,最後劉邦以假裝上廁所為由逃出了項羽軍營。
-
16 # 化州洪七公
鴻門宴,指在公元前206年於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舉行的一次宴會,參與者包括當時兩支抗秦軍的領袖項羽及劉邦。這次宴會在秦末農民戰爭及楚漢戰爭皆發生重要影響,被認為是間接促成項羽敗亡以及劉邦成功建立漢朝的原因。後人也常用“鴻門宴”一詞比喻不懷好意的宴會。
先來說說鴻門宴的故事大概,“鴻門宴”這個故事發生在陳勝吳廣起義後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陳勝吳廣起義後,各地雲起響應,其中有楚國貴族出身的項梁、項羽叔侄,有農民出身的劉邦。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項梁扶楚懷王的孫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劉邦也投靠了項梁。公元前207年,項梁戰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同時派劉邦領兵攻打函谷關。臨行時,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便封為關中王。 項羽大破秦軍後,聽說劉邦已出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直抵新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項羽聽了,更加惱怒,決定第二天發兵攻打劉邦。張良向劉邦分析,不宜和項羽硬拼,劉邦只得退出咸陽,回師霸上,更知道自己軍力不及於項羽四十萬大軍,劉邦更把在咸陽所得一切,原封不動的送到項羽營中,更說願讓項羽稱關中王。范增已覺出劉邦必成大器,便命項羽設下“鴻門夜宴”,一心誅除劉邦,但此事為項伯知悉,項伯顧念和張良故人之情,向劉邦大軍報訊。劉邦知道這鴻門宴是去不得的兇險之地,但張良卻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條,赴會也許能有生機,劉邦無奈只得應約前往。鴻門宴當日,范增早已佈下天羅地網,定要把劉邦人頭留下,誰知劉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項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劉邦刺死,可是還是被項伯和樊噲給劉邦解了圍,劉邦終於更借往如廁而逃遁而去。回到軍中後立即將曹無傷誅殺。
兩千年來,項羽鴻門宴上不殺劉邦,都被當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終國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多少後世英雄人傑,都將項羽當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然而,如果當真從項羽當時的立場和形勢看來,那麼我們會發現一個被《史記》《漢書》掩藏的真實史實,項羽當時實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臨天下。劉邦並非他最大的敵人,殺劉邦,對項羽來說弊遠大於利,也會嚴重損害自己政治聲望,從此成為天下公敵,自取滅亡。
其一、鴻門宴時,項羽的真實實力,好一齣借力打力的空手套白狼!
鉅鹿之戰時,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大戰大秦帝國合計四十萬人的長城軍團(王離部)和關中軍團(章邯部),先擊退章邯所部,奪佔糧道,再殲滅的王離軍團近二十萬人。他的驚人戰鬥力把當時作壁上觀的各國諸侯聯軍都嚇怕了,才暫時推舉他當個頭領,即所謂統領四十萬聯軍的“諸侯上將軍”。之後他又歷時半年,先迫降後坑殺了二十萬人的章邯軍團,摧毀了秦帝國的主要軍事力量,也實際宣告了秦朝的喪鐘。
經過鉅鹿之戰的消耗,至入關前,諸侯聯軍明確的增兵記載僅為新安時的“三十餘萬”和鴻門宴前的“四十萬”,可見總共只增兵數萬,其中屬於項羽的份額即使最多,其入關中時總兵力也不會超過七萬。而與此同時,劉邦以兩萬偏師攻破武關,秦王子嬰投降。劉邦招降八萬秦軍留守部隊,擴軍至十萬,欲佔據關中稱王,封鎖函谷關,招致諸侯聯軍眾怒。項羽因勢利導,以四十萬聯軍兵威,以勢壓之,透過鴻門宴,兵不血刃迫使劉邦拱手歸降,並裁軍至三萬,實力大損,更取得了分封天下的權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七萬軍基本盤,卻能借勢空手套白狼,裹挾了四十萬諸侯聯軍,連續殲滅四十萬秦軍;再靠這些各懷鬼胎的諸侯聯軍,威壓了劉邦,迫其讓出關中,成為天下名義霸主的項羽,自是此時最大贏家。
其二、鴻門宴未登場的隱藏主角:楚王熊心。
後世對楚懷王熊心評價也甚高,認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獨運大柄,揮置諸將若素君臣然”,是知人善任,勇智兼備的一代英主。熊心的年齡最低估計也有五十歲,正是個和劉邦一樣飽經世故的政治強人,絕非無知牧童。項梁死後,楚後懷王為了排擠項羽,奪其兵權,不許其西進發展;北上救鉅鹿時,又派親信宋義和范增做主將、末將來壓制他;項羽在安陽絕地反擊,徵得范增反水支援,殺掉宋義。楚懷王擔心他回師彭城攻打自己,無奈下只得封其為上將軍,讓他去和鉅鹿秦軍死拼。沒想到鉅鹿之戰項羽大勝,成了“諸侯上將軍”。楚懷王完全失去了對項羽的控制,除掉他的決心也更加迫切,才會發出“如(先入關中者王)約”的詔令,不惜觸怒項羽,也要竭力支援劉邦。而除楚懷王佔據楚地外,田榮田橫據齊,趙王歇據趙、魏王豹據魏、韓王成據韓,除韓廣據燕為新興豪傑,其餘五國皆為復辟舊王族。
其三、說到鴻門宴的另一主角范增,他自己才是坑項羽最狠的人。
項羽的爺爺項燕,曾經擊敗過名將李信和蒙恬率領的二十萬秦軍,是天下人人敬仰的抗秦名將。所以陳勝起義時,都打著他的大旗,而不是末代楚王來號召部眾。作為項燕之子,項梁在遍地草頭王的秦末,已算名望甚高,本可做名正言順的楚王。而范增卻竭力忽悠,騙得項梁去立了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給自己平白找了個上司。其次。即使要立楚王后裔,又為何非要立個年齡很長、世故成熟的中老年人?而不當真立個大眾通常印象中的無知牧童?懷王之後又經歷了六任楚王,過了整整90年,以春秋戰國傳統,楚懷王熊心和真正楚王室的關係已經很疏遠了,若用大家熟悉三國做比方,不過是劉備這種東漢遠支宗親和漢獻帝的關係罷了。戰國楚懷王為諸侯合縱長,都是百年之前舊事了,而且那時的六國合縱,實為各懷鬼胎。後來懷王逃到趙國,趙人甚至不敢收留,致其憤死。要說這麼一個百年前之人的威望,其後裔便因此號令今之諸侯,實是匪夷所思。之後的諸侯諸將,完全是攝於項羽鉅鹿一戰兵威臣服,和後懷王亦不相干。後懷王的所謂合法性,說白了大半還是靠項家立起來的。1500年之後的朱元璋,就是看到了這點就派遣部將廖永忠殺了小明王才一絕後患。
依常理,此時范增當是後懷王一派的。而項羽既殺宋義奪權,至入關時,范增再次出場,卻成了項羽軍謀主,並冠以“亞父”之稱。何解?
正是鉅鹿之戰前,項羽已被楚懷王、宋義、范增這些人聯手逼得走投無路,不得不厚臉皮認范增做了所謂“亞父”,然後拉攏他反水,這才殺掉宋義,奪回兵權。因此項羽和范增這兩個人,從來不是正常的主君和謀士關係。直到范增死前,項羽恐怕也沒真正信任過他,不對他言聽計從,實在太正常不過。鴻門宴上范增力主殺劉邦,主意更加不妙,簡直就是讓只有幾萬兵實力的項羽去當天下公敵。劉邦一人一軍攻落關中,令秦王俯首,畢竟是僅次於項羽的二號滅秦功臣。在劉邦表現如此恭順,放棄關中、拱手歸降的情況下,如果還要殺之,其餘入關聯軍諸將該怎麼想?勢必要人人自危了。 那只有幾萬本部人馬的項羽,這個天下霸主怎麼還坐得穩呢?
其四、項羽不以關中為都、還軍彭城,分封天下,同樣是形勢所迫。
從項羽對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從他先尊義帝,卻又迫不及待殺之來看,他是絕不滿足於做一個虛君名下的天下霸主的。他並非不想成為如秦始皇嬴政一樣統一帝國的集權帝皇,而是實力嚴重不足,根本不可能實現,才玩弄驅虎吞狼之計,攪動天下大亂。
傳統史觀的誤認,以為為項羽當時在咸陽本可以憑所謂的四十萬大軍(絕大部分根本不屬於他),去直接繼承秦始皇的帝業,虎踞關中,君臨天下,其實全無可行。批判項羽分封是開歷史倒車、對抗大一統歷史洪流雲雲,更是後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完全不顧及當事人所屬軍政集團的實際利益。項羽親手覆滅大秦帝國,斬殺秦軍將士超過四十萬人,更為了徹底斷絕秦國如六國一般的死灰復燃可能,就非得盡滅秦王室宗族,摧毀其貴族世家,血海深仇導致故秦遺民對其恨之入骨,也沒有任何可能收得秦人擁戴,難以御使其為己用,更勿論在關中立足,以為根基。項羽部幾萬楚軍戰力精良,冠絕天下,是項羽爭霸的根本,軍心思歸人情之常,身為主帥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將士的意志,所以才有“衣錦夜行”之嘆。那個吐槽“沐猴而冠”被烹殺儒生的建議,猶如痴人說夢。
鴻門宴後,項羽頭號大敵已經並非劉邦,而是義帝為首的已經恢復六國的舊王族們。所以在項羽的角度看來,劉邦非但不是敵人,而是作為新興諸侯之一的代表,可以作為一定程度的盟友,安排在巴蜀漢中,可以和三秦王彼此牽制。 畢竟項羽兩人從前在項梁賬下關係甚好,同甘共苦,並肩作戰,(也包括一起屠城……),結為異姓兄弟,以項羽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的為人,感情並非虛假。甚至項羽之所以會在鴻門宴後告訴劉邦,是其賬下左司馬曹無傷告的密,看似無謀之極;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說,不過是一個年輕人因為借勢算計了自己的兄長,有些歉疚,向長兄道歉賣好之舉罷了。
項羽的分封方式,其後亦為劉邦全盤繼承,甚至就連延綿四百年的漢朝的國號,併成為之後漢民族名稱的“漢”字,來源也是項羽這次分封劉邦為“漢王”。但是不可否認,項羽必然成不了英雄,只能為梟雄。原因由於項羽的剛愎自用,尤其對人才使用嚴重的不得當,使得像韓信彭越這樣原來項羽帳下之人投靠了劉邦。反觀劉邦沒有項羽的勇武,但有知人善用和虛心聽取臣下忠言的胸懷。造成劉邦和項羽之間最終結局的原因是他們兩個胸懷格局不同。
-
17 # 阿布ssp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公元前206年,各路反秦起義兵進入秦都咸陽,腐朽殘暴的秦王朝被推翻了。當時義軍中最著名的領袖是劉邦和項羽。劉邦首先攻下咸陽,廢除秦的暴政,採取一系列安定民心的措施,受到關中老百姓的擁護;項羽入關較遲,但秦軍主力被他消滅了,他自以為功勞最大,非常嫉妒劉邦。”
這個說法並不對。因為當時掌握主動大權的人就是項羽,劉邦的漢王就是項羽封的,絕對不是你們想象的他倆相抗衡,劉邦抗衡不了,他們兩個實力懸殊非常大。要不然鴻門宴項羽叫劉邦去,劉邦就得去,他為啥得去?不去,就會有滅頂之災。去了,可能回不來,但是其他人沒有事。如果你不去,這些人都得跟著你死。所以當時他被逼無奈選擇去赴鴻門宴。
“項羽憑藉實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天江蘇徐州)。他發號施令,把劉邦封在漢中和巴、蜀一帶做漢王;又把咸陽周圍和秦國故地分封給三個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以扼制劉邦的勢力向北發展。”
當時文景帝定都就在西安,這個定都的位置非常搞笑。漢的發源是漢中和巴蜀一帶,實際上就是現在的四川,他是在四川起家的。但是有個比較有趣的問題,當時的地理條件和秦末漢初的條件不一樣。當漢朝建立了,定都定在咸陽附近,面臨著一個地理上非常大的偏差,他對面就是匈奴,背面都是兄弟。就是皇上跑在第一線了,後面跟的都是小弟。所以為什麼漢代的初期到中期非常的混亂?就是後面人動手動腳,前面的皇帝不敢動。因為一旦內亂,匈奴一下子就過來了。他等於是兩個手撐著,一手推著敵人,一手安撫著小弟。
漢武帝上臺之後,為什麼一定要把內部肅清,就是這個原因。這是地域上造成的必然的政治手法,他必須這樣做,不這樣做就不行了。如果當時他定都在漢中,把其他的王侯封到西安、咸陽這一片,他會輕鬆很多。但是他又不忍心把主要的產糧區、文化區、經濟區放棄,所以他在兩難中做了這樣一個選擇,給漢朝後半期造成了非常大的被動局面。
記住:一個偉大的朝代都會做這樣被動的選擇,你覺得你就能逃脫嗎?只要開頭的抉擇是錯的,你會用後半生去彌補之前錯誤的選擇。
你看他封的時候就很好玩,問題是你為什麼把這麼肥的地方封給他?要是我,我直接給他封到隴右一線去,但實際上項羽又怕他勾結匈奴反了,其實選擇都很難的。項羽想著把劉邦封到身後能看著他,但是封完他傻了,他前後受夾擊。你們一定要明白,選擇是非常難的事情。你如果真的當老大的時候,你就知道選擇非常難。
-
18 # 對三丷要不起
《鴻門宴》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史傳文,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文章敘述的是秦朝滅亡後(公元前206年)兩支抗秦軍隊的領袖項羽和劉邦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全文以劉邦赴項營請罪為核心,連同赴營以前和逃席以後分為三個部分,以曹無傷告密、項羽決定進攻始,以項羽受璧、曹無傷被誅終,按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能否安然逃席兩個問題逐層展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形象生動鮮明,組織周密嚴謹,語言精練優美。
楚軍將要攻取關中,到達函谷關,有劉邦的軍隊把守,不能進入。又聽說沛公已經攻破咸陽,項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於是項羽進入關中,到達戲水之西。劉邦在霸上駐軍,還沒有能和項羽相見,劉邦軍隊中掌管軍政的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應有盡有。”項羽很生氣,說:“明天犒勞士兵,替我打敗劉邦的軍隊!”這時候,項羽的軍隊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十萬,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沛公在崤山以東的時候,對錢財貨物貪戀,喜愛美女。現在進了關,不掠取財物,不迷戀女色,這說明他的志向不在小處。我叫人觀望他那裡的雲氣,都是龍虎的形狀,呈現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呀!趕快攻打,不要錯過機會。”
楚軍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同張良交好。張良這時正跟隨著劉邦。項伯於是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他,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不要和他們一起死了。”張良說:“我替韓王護送沛公入關,現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義的,不能不告訴他。”於是張良進去,詳細地告訴了劉邦。劉邦大驚,說:“這件事怎麼辦?”張良說:“是誰給大王出這條計策的?”劉邦說:“一個淺陋無知的小人勸我說:‘守住函谷關,不要放諸侯進來,秦國的土地可以全部佔領而稱王。’所以就聽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足以比得上項王的嗎?”劉邦沉默了一會兒,說:“當然比不上啊。這又將怎麼辦呢?”張良說:“請您親自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張良說:“秦朝時,他和我交往,項伯殺了人,我使他活了下來;現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來告知我。”劉邦說:“他和你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請他進來,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就進去見劉邦。劉邦捧上一杯酒向項伯祝酒,和項伯約定結為兒女親家,說:“我進入關中,一點東西都不敢據為己有,登記了官吏、百姓,封閉了倉庫,等待將軍到來。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訴項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項伯答應了,告訴劉邦說:“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劉邦說:“好。”於是項伯又連夜離去,回到軍營裡,把劉邦的話報告了項羽,趁機說:“沛公不先攻破關中,你怎麼敢進關來呢?現在人家有了大功,卻要攻打他,這是不講信義。不如趁此好好對待他。”項羽答應了。
劉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騎著馬跟從他來見項羽,到了鴻門,向項羽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但是我自己沒有料到能先進入關中,滅掉秦朝,能夠在這裡又見到將軍。現在有小人的謠言,使您和我發生誤會。”項羽說:“這是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如果不是這樣,我怎麼會這麼生氣?”項羽當天就留下劉邦,和他飲酒。項羽、項伯朝東坐,亞父朝南坐,亞父就是范增;劉邦朝北坐,張良朝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項羽使眼色,再三舉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項羽,項羽沉默著沒有反應。范增起身,出去召來項莊,說:“君王對待他人仁慈。你進去上前為他敬酒,敬酒完畢,請求舞劍,趁機把沛公殺死在座位上。否則,你們都將被他俘虜!”項莊就進去敬酒。敬完酒,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裡沒有什麼可以用來作為娛樂的,請讓我舞劍。”項羽說:“好。”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也拔劍起舞,常常張開雙臂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用身體掩護沛公,項莊無法刺殺沛公。
於是張良到軍營門口找樊噲。樊噲問:“今天的事情怎麼樣?”張良說:“很危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意圖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噲說:“這太危急了,請讓我進去,跟他同生死。”於是樊噲拿著劍,持著盾牌,衝入軍門。持戟交叉守衛軍門的衛士想阻止他進去,樊噲側著盾牌撞去,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掀開帷帳朝西站著,瞪著眼睛看著項羽,頭髮直豎起來,眼角都裂開了。項羽握著劍挺起身問:“客人是幹什麼的?”張良說:“是沛公的參乘樊噲。”項羽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就遞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後,起身,站著把酒喝了。項羽又說:“賞他一條豬的前腿。”左右就給了他一條未煮熟的豬前腿。樊噲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上,拔出劍來切著吃。項羽說:“壯士!還能喝酒嗎?”樊噲說:“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麼可推辭的?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唯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懷王曾和諸將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封作關中王。’現在沛公先打敗秦軍進了咸陽,一點兒東西都不敢動用,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想殺有功的人,這是將已亡的秦朝的作為延續罷了。我私意認為大王不採取這種做法好。”項羽沒有話回答,說:“坐。”樊噲挨著張良坐下。坐了一會兒,劉邦以上廁所為由,趁機起身把樊噲叫了出來。
劉邦出去後,項羽派都尉陳平去叫劉邦。劉邦說:“現在出來,還沒有告辭,這該怎麼辦?”樊噲說:“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講大禮不需躲避小責備。現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好比是魚和肉,還辭別什麼呢?”於是就決定離去。劉邦就讓張良留下來道歉。張良問:“大王來時帶了什麼東西?”劉邦說:“我帶了一對玉璧,想獻給項羽;一雙玉斗,想送給亞父。正碰上他發怒,不敢親自獻上。您替我把它們獻上去吧。”張良說:“好。”這時候,項羽的軍隊駐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劉邦就留下車輛和隨從人馬,獨自騎馬脫身,和拿著劍和盾牌的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四人徒步逃跑,從酈山腳下,取道芷陽小路走。劉邦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估計我回到軍營裡,您就進去。”
劉邦離去後,從小路回到軍營裡。張良進去辭別,說:“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當面告辭。讓我奉上白璧一雙,拜兩拜敬獻給大王;玉斗一雙,拜兩拜獻給大將軍。”項羽說:“沛公在哪裡?”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要責備他,脫身獨自離開,已經回到軍營了。”項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亞父接過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劍來敲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事!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劉邦。我們都要被他俘虜了!”
劉邦回到軍中,立刻殺死了曹無傷
《鴻門宴》是《史記·項羽本紀》中一個相對獨立的片斷,它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後長達五年的鬥爭的開端。雖是開端,卻在某種程度上預示了這場鬥爭的終結。這樣說,是因為作者透過對這次宴會全過程(包括會前鬥爭和會後餘波)的描寫,生動地揭示了項羽的悲劇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婦人之仁”。這種性格不改變,他就必然以失敗告終。而劉邦在宴會上能化險為夷,跟善於利用對方性格弱點也是分不開的。從這段史實可以看出領袖人物的性格在歷史發展重要關頭上所起的作用。
這篇文章按照情節發展過程,即以劉邦赴項營請罪為核心,連同赴營以前和逃席以後,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項王許諾”,交代鴻門宴的由來。文章先指出劉、項兩軍的駐地及雙方兵力,表明項羽佔有絕對優勢,戰爭的主動權在他手中。下文所述人物活動均與這個背景有關。鬥爭起因是曹無傷告密。項羽聽說“沛公欲王關中”,冒犯了他的尊嚴,當即決定進攻劉邦;他的主要謀士范增乘機揭露劉邦的野心,也力主進攻。二人認識上的差異,預示著他們對劉邦將採取不同的態度。
戰爭似乎已經迫在眉睫,卻忽然出現了轉機。項伯為報私恩夜訪張良,勸他逃走,而張良反以“為韓王送沛公”為藉口,將訊息通知了劉邦。劉邦於是拉攏項伯,以謊言為自己辯護。項伯同意調停,並囑咐劉邦“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由是而有鴻門宴上的鬥爭。
第二部分從“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到“因招樊噲出”,寫鴻門宴上的鬥爭。節奏發展得快,氣氛的變化也快。開始很平和,劉邦卑詞“謝罪”,項羽說出告密人,可見怒氣全消,有和解意,且設宴招待劉邦。但范增蓄意殺死劉邦,始而“數目項王,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繼而命項莊舞劍,“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使氣氛越來越緊張。於是張良出招樊噲。樊噲是劉邦的參乘,有保護劉邦的責任,但無與會資格。項羽得知他的身份後,知其來意,於是借賜酒緩和一下氣氛。樊噲為了將眾人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來,不僅一切做得合乎禮法,而且忍辱吃了生彘肩。然後借項王“能復飲乎”之問慷慨陳詞:於“王關中”一事,言雖有懷王之約,猶不敢自專,必待大王來;又就席間舞劍一事指責項王“欲誅有功之人”。故“項王未有以應”,反而賜坐。至此氣氛又進一步緩和,但危機仍未解除。這是宴會鬥爭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從“沛公已出”到結尾,述鴻門宴後餘事,包括:劉邦逃席,間道至軍;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而范增破鬥;劉邦誅殺曹無傷。
《鴻門宴》故事情節首尾相應,以曹無傷告密、項羽決定進攻始,以項羽受璧、曹無傷被誅終,具有相對的完整性。文章情節按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能否安然逃席兩個問題逐層展開,波瀾橫生,矛盾迭出,扣人心絃。而情節起伏波瀾是人物性格發展所導致的。
-
19 # 知禹
一、鴻門宴比喻暗藏殺機、加害客人的宴會。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二、鴻門宴的簡介
公元前206年劉邦先入關滅秦,進駐咸陽,並派兵守函谷關,以拒項羽西進。項羽率40萬大軍至,破函谷關,進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準備襲擊劉邦。劉邦因勢力懸殊,採納張良建議,結交項羽叔父項伯,請予調解,以作緩兵計,並親至鴻門會見項羽。
在宴會上,項羽謀士范增令項莊舞劍,欲刺殺劉邦。項伯急拔劍起舞,以身掩護,後劉邦部將樊噲帶劍執盾闖入衛護,劉邦得以脫險。這次宴會史稱鴻門宴。後用以指暗藏殺機、加害客人的宴會。
擴充套件資料
鴻門宴的歷史背景
秦朝末年,秦二世昏庸無道,起義四起,實力最強的是項羽和劉邦兩支隊伍。天下約定,誰先入主咸陽,天下便尊他為王。
項羽破釜沉舟,殺宋義,引兵渡漳河,經過激戰,解鉅鹿之圍,大破秦軍主力,被推為諸侯上將軍。秦將章邯率二十萬人向他投降。
而劉邦趁著項羽牽制秦軍主力之際,引兵西進,伺機進攻關中,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沒有進攻堅固的函谷關,而是迂迴從南邊較易攻打的武關進入關中。
劉邦迂迴進入武關,到達咸陽附近。那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繼立的子嬰貶去帝號,稱秦王,向劉邦投降。劉邦攻佔咸陽,秦正式亡。
此時項羽聽說劉邦偷偷入主咸陽,勃然大怒。公元前208年,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咸陽,準備進攻函谷關,被劉邦的守軍擋住。項羽勢大,請劉邦到鴻門赴宴,意在誅殺劉邦。
-
20 # 達人放映室
這個是楚漢戰爭的事情,具體的故事是這樣的,秦朝末年,秦二世昏庸無道,起義四起,實力最強的是項羽和劉邦兩支隊伍。天下約定,誰先入主咸陽,天下便尊他為王。
項羽破釜沉舟,殺宋義,引兵渡漳河,經過激戰,解鉅鹿之圍,大破秦軍主力,被推為諸侯上將軍。秦將章邯率二十萬人向他投降。
而劉邦趁著項羽牽制秦軍主力之際,引兵西進,伺機進攻關中,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沒有進攻堅固的函谷關,而是迂迴從南邊較易攻打的武關進入關中。
劉邦迂迴進入武關,到達咸陽附近。那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繼立的子嬰貶去帝號,稱秦王,向劉邦投降。劉邦攻佔咸陽,秦正式亡。
此時項羽聽說劉邦偷偷入主咸陽,勃然大怒。公元前208年,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咸陽,準備進攻函谷關,被劉邦的守軍擋住。項羽勢大,請劉邦到鴻門赴宴,意在誅殺劉邦。
回覆列表
鴻門宴這個歷史事件發生於公元前206年(即陳涉起義後的第四年),地點在現在陝西省臨潼市新豐鎮附近的“項王營”,當時叫“鴻門”。這是劉邦、項羽在推翻秦王朝後,為了爭奪農民起義軍勝利果實而展開的第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當時劉弱項強,在雙方力量極為懸殊的情況下,劉邦冒險到項營,騙取項羽的信任,經過種種鬥智鬥勇的艱難曲折的鬥爭,終於脫險逃歸營地。文章描述了劉邦從被動中爭取主動,變劣勢為優勢,化險為夷的過程。故事情節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語言精當,文字傳神。
本文按情節的發展過程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鴻門宴的由來。
文章先交代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後活動。主要寫了五件事:一是曹無傷的告密,這是矛盾的“導火線”。二是范增分析劉邦的前後情況,說他有“欲王關中”的野心,再加上當時頗能蠱惑人心的“望氣”說法,說劉邦有“天子氣”,勸項羽急擊勿失,這是“火上澆油”,使矛盾進一步激化。三是項伯夜訪張良,緊張的形勢開始有了轉機。四是張良與劉邦商量對策,拉攏項伯。劉邦先“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再用一番謊言為自己的行為辯護。項伯被拉過去了,為下文替劉邦說情及項莊舞劍時“以身翼蔽沛公”張本。五是項伯勸說項羽勿擊劉邦。
第二部分(3~4段),寫鴻門宴上的鬥爭。
這一部分是課文重點,情節高潮所在。名為宴會,實為一場變幻莫測的心智較量。宴會上的情節可概括為“三起三落”。
三起:開始很和平,劉邦卑詞“謝罪”,項羽說出告密人,可見怒氣全消,有和解意,且設宴招待劉邦。但范增蓄意殺死劉邦,於是氣氛陡然緊張,“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項羽下決心除掉劉邦,這是一起;范增見項羽“默然不應”,怕失去時機,乃叫項莊以舞劍為由,趁機刺殺劉邦,宴席間充滿殺機,形勢極為嚴峻,這是二起;樊噲持劍盾闖帳,怒視項羽,並予以斥責,情節發展到高潮,緊張氣氛達到了極點,這是三起。
三落:一落是項羽對樊噲闖帳,不僅不怒,反而稱為“壯士”;二落是項羽讓樊噲喝酒,賜生彘肩,被樊斥責一頓後還賜坐;三落是劉邦以“如廁”為名,脫身回本營,項羽並沒有追究。
這一部分共寫了四件事:劉邦謝罪,范增舉玦,項莊舞劍,樊噲闖帳。這些事既反映了劉項雙方的矛盾,又反映了劉邦集團能上下一心,共同應對危機。矛盾錯綜交織,有張有弛,波瀾起伏,驚心動魄,扣人心絃。
第三部分(5~7段),述宴後餘事。
這一部分寫三件事: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奸。這是事件的尾聲。
本文情節按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能否安然逃脫兩個問題逐層展開,故事首尾相應。以曹無傷告密、項羽決定進攻始,以項羽受璧、曹無傷被誅終。雖是《項羽本紀》中的節選部分,而結構卻十分嚴謹,是一個動人的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