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atricken

    飛機在快速拉起時投擲,然後翻筋斗向相反方向逃離。一般來說核彈投擲之後需要幾分鐘才會爆炸,在核彈爆炸時飛機逃出去十幾公里是沒有問題的。不過核彈的輻射是逃不過的,因此投擲核彈的飛機都要安裝厚厚的鉛板把飛行員保護起來。

  • 2 # 白虎堂

    當時負責在廣島投擲原子彈的,是美軍的B-29轟炸機,這種轟炸機在投資原子彈之前,就已經多次在日本上空執行轟炸任務,由於對空力量不足,日本的防空火力無法有效威脅爬升高度達到10000米的B-29轟炸機,也因為如此,所以美軍選擇用該型轟炸機執行原子彈轟炸任務。這種轟炸機的另一個特點是飛行距離可以達到5663公里,彈倉能攜帶9072千克的炸彈,所以具備攜帶原子彈的條件。

    B-29轟炸機使用4臺萊特R-3350-23超級增壓星形發動機,功率為1600千瓦,最大飛行速度能夠達到每小時574千米左右,也就是說B-29轟炸機的飛行速度能夠達到每分鐘9公里以上,而當時原子彈從彈倉掉出之後,到爆炸經歷了45秒鐘,也就是3/4分鐘,此時足夠B-29轟炸機飛出大約7.0公里的距離,加上飛行高度與爆炸高度的差距,已經足夠B-29轟炸機逃出核心爆炸圈。

    另外,B-29轟炸機在投擲原子彈的同時,進行了一次155度的轉彎,並俯衝降低了300米以上的高度,這一飛行動作的目的在於儘可能遠離爆炸中心地點。隨後原子彈真正爆炸的時間在45秒之後,此時B-29轟炸機已經飛得儘可能遠,因此不會直接遭受原子彈爆炸的致命威脅。

    原子彈爆炸的時候,廣島市民並沒有警惕到即將發生的事情,因為在當時核武器還是一項絕密技術,美國所擁有的原子彈也不多,所以在當時對廣島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後果。廣島原子彈爆炸,也促成日本的投降過程,更早地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避免了更大範圍內的人員傷亡損失。

  • 3 # 魑魅涅磐

    我們大家都知道原子彈的爆炸威力是無法想象的,其對於戰爭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自美國在日本空投下2枚原子彈逼迫日本儘早投降後,原子彈的研製就成為了各國爭相發展的重中之重,且不說核武器的研發有多難,光是如何引爆和爆炸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美國再日本空投“小男孩”核彈時,從投放到爆炸僅僅45秒時間,在這45秒內投彈的飛機又是如何逃脫的呢?首先從原子彈的引爆方式來說主要有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兩種,在這兩種不同的爆炸方式中,地面爆炸對地表建築物摧毀能力強,但是受限於地形的影響,地爆輻射範圍並不大,而空中爆炸最大的優勢就是輻射範圍更廣,所以氫彈一般都會採用空爆。但是在實戰中就算是原子彈也不會等到落到地面才會爆炸,而是在低空爆炸,所以為了讓空投原子彈的轟炸機有足夠的逃離時間,所有空投的原子彈都是配備了降落傘來降低下降速度和增加逃離時間的。以當年美國的B29轟炸機投放小男孩原子彈為例:為了增加參與空投的B29轟炸機有足夠的逃離時間,B29轟炸機是在本機最大飛行高度下投放原子彈的,其次為了增加原子彈的殺傷力,原子彈被設定為距離地面560米爆炸,所以留給轟炸機逃離的時間大概就只有45秒左右的安全逃離時間。在這45秒的投彈過程中,由於慣性的緣故原子彈被釋放出去後,還會保持一定的前飛速度,所以對於投彈的B29轟炸機而言,就算是投放後以最快速度加速逃離,在45秒的時間裡也是逃離不出小男孩10公里的爆炸範圍的。所以B29轟炸機被設計為投彈後立即掉頭返航,這樣在原子彈下降到560米的起爆高度時,參與投彈的B29已經飛出了當初設計的安全距離,所以只是受到了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影響,而不會發生墜機事故。後來這種採用在最大飛行高度投放、採用降落傘減速、投彈後立即折返的投彈方式也成為了後期各國進行原子彈、氫彈空投的主要方式。比如蘇聯當年進行的“大伊萬”氫彈作為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氫彈,為了保護參與投彈的圖95轟炸機的安全,圖95轟炸機直接在1.5萬米高空投彈後以最快速度折返逃離,而大伊萬氫彈也配備了一張面積更大的降落傘來延緩下降速度、增加機組逃離時間。當然由於大伊萬的威力實在太大,所以在圖95轟炸機逃離到最外層時,巨大的衝擊波和耀眼的紅光仍然貫穿轟炸機,所幸飛行員提前配備了墨鏡和機身腹部塗裝成能夠反射衝擊波和各種電磁輻射的銀白色。

  • 4 # 一葉楓流

    投彈飛機要在投下原子彈後儘快遠離爆炸點。首先是掉頭,同時要加速。

    調頭就是轉彎,加速就要俯衝。調頭不是180度原路返回,而是轉到背向爆炸點的方向即可。

  • 5 # 小瘋瘋34

    投彈過後飛機基本都會“調頭”,除了脫離爆炸範圍以外,完成任務的轟炸機為什麼還要在第一線啊,肯定得回來啊。

    當然啦,是否180度調頭,這個看情況,作戰之前會詳細規劃路徑的

  • 6 # 東龍45

    據親歷的飛行員回憶說,瞄準投彈後,飛機猛然一輕,然後,油門到底,加速逃離,越遠越好,然後,後座機槍射擊員大聲驚呼,天那,我們幹了什麼,。巨大的爆炸衝擊波追上了逃跑的B一29飛機,飛機產生強烈的哆嗦和震顫,他們的感受應該是真實的,。地面上二十萬日本人交待了。

  • 7 # 追博青春

    根據物理學的慣性原理,原子彈離開飛機之後,因為慣性以及地球引力,一邊下降一邊往前飛的(往前飛的速度由於空氣阻力會越來越慢)。這樣的話,飛機就不是在爆炸點上空開始以45秒時間離開的。飛機投下原子彈後,飛機馬上拉昇並掉頭往原子彈飛行的反方向極速飛行的。所以是可以撤出原子彈爆炸波及的範圍的。爆炸時,飛行員戴著護目鏡,在很遠的高空,清晰的看見爆炸場景,並安全返航。

  • 8 # 歷史不能改寫

    為了加速日軍投降,也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能儘快落下帷幕,美軍決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彈。作為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殺傷性武器,日本有幸成為揭開它猙獰面目的“見證者”。

    1945年八月六日凌晨,美國派出了當時國內效能最優越的B-29戰鬥機執行轟炸任務,這架飛機在當時被稱為“空中堡壘”,此架飛機不僅擁有著強悍的載重量,更是美軍眾多轟炸機中速度最快的一架。

    在飛往日本廣島的路上,全體機組人員保持無線電緘默,並提前穿好了防護服戴好護目鏡。即使駕駛如此效能優越的轟炸機,並且配備如此周密的防護措施,機組仍然是提心吊膽。

    當時在美國本土試爆的時候,美國專家得出的結論是,至少得和爆炸中心保持十三公里的距離才能保證安全。在巨大陰影的籠罩下,誰也不知道能否在這短短的幾十秒內能躲過死神的追捕。

    在次日八時十分,飛機到達廣島上空,在萬米高空中,機長透過雲層看見了廣島,此刻人們正在進行著與往常一般無二的生活,卻不知道死神已經悄悄來了。八時十四分,這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炸彈——小男孩,脫離了機艙,優雅地、緩緩地向著它的目標城市廣島進發。與此同時,飛機迅速掉頭,向著遠方駛去。

    四十五秒後,飛機的尾部受到一股氣流的劇烈衝擊,整個機身頓時顫抖起來,幾乎無法掌控,機長几乎把飛機拉昇到最高躲避衝擊,所幸的是餘波並沒有持續很久,飛機最終安全的離開日本本土。

    據當時的飛行員回憶說,先是一個巨大的火球沖天而起,接著一股巨大的蘑菇雲隨之升起。爆炸的正中心除了留下一個巨大的彈坑,所有的物體均化為齏粉,慘狀一直持續到十公里的範圍,甚至能看見餘波過後人類屍身的殘骸。

    一些稍遠距離的人也不好受,雖然存活了下來,受到的灼傷卻很嚴重,有的雙目都被灼燒掉了,只剩下兩個空洞洞的眼窩。

    這麼強大的威力,飛機是如何躲避的呢?

    第一點呢,就是飛機的逃生距離和路線經過了精確的計算。

    當時小男孩的爆炸點被設定為離地面550米的高度,從萬米高空到下落到五百五十米的距離至少需要四十五秒的時間,這個時間是可以讓飛行員安全撤離的。也就是說飛機需要在四十五秒的時間內,飛離距爆炸點十三公里外的地方才能基本安全。而且美國還為飛機設定了最佳逃離路線,那就是投出原子彈後,B-29需要掉頭以155度的姿勢反方向飛行,因為當原子彈脫倉後,慣性使然,它會繼續保持一股原速度與飛機一起飛行。所以飛機必須反方向逃離。為何不是180度呢?倒是想,做不到,因為當時飛機最佳安全的轉角度數就是155度,超過了這個度不僅飛機的速度會受到影響,而且連飛機的安全都會受到影響,再就是飛機在高速情況下做出180度轉向容易發生解體。

    還有一點就是,在以155度飛行的狀態下,飛機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衝擊波首先席捲的是機尾,不至於損失機頭或者發動機。

    第三點就是,機組人員全都是萬里挑一的精英級別人物,無論在專業素養還是心理素質上都是出類拔萃。

    而且駕駛該飛機的機長,曾駕駛美國有名的轟炸機B-17多次參加歐洲和地中海戰區的轟炸行動,具備豐富的作戰經驗和突發事故處置技巧,被譽為當時美軍最優秀的飛行員,當然他也是一路過關斬將,透過層層訓練才終於被上層同意駕駛該飛機,並沒有因為他的王牌飛行員的身份而為他一路綠燈。

    第四就是B-29轟炸機效能卓越,儘管當時日軍的防空系統在美軍一番又一番的轟炸下淪為擺設,但是為何還是要派出如此效能優越的戰機執行該任務?B-29飛機在當時享有空中堡壘之稱,能擁有稱號,豈是浪得虛名。

    沒錯,它是當時美國最具科技成果,最先進的飛機,是全世界排得上名號的最快轟炸機,因此,為了這次任務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完成,最終派出B-29執行此任務。

    第一次原子彈的成功釋放,也為第二次原子彈的爆炸提供了足夠的資料,隨後的第三天,第二顆原子彈成功在長崎爆炸。

    他們非常堅定的回答:從來沒後悔過。此次執行任務的指揮官保羅.蒂貝茨也闢謠,別指望我會因為這次計劃感到內疚,生活在譴責裡,多想想南京大屠殺吧,這是因果關係。

    這兩枚原子彈,隨著保羅.蒂貝茨極度令人舒適的解讀,為二戰的落幕畫下了重重的句號。

  • 9 # 潛望鏡kangjixiang

    飛機在萬米高空投彈,已經是距地面有10多公里,再加上飛機的速度,約每分鐘50公里,加一起45秒鐘後,距爆炸中心約60多公里的距離,已經是相當安全的距離了,而且飛機還在加速駛離,對飛機來說太安全了。

  • 10 # 有初有終

    一般測算:一枚百萬噸級核彈地面爆炸時衝擊波對地下設施破壞半徑為4.8千米,而二戰時期投下的原子彈兩個“小男孩”和“胖子”當量都不大。

    在日本廣島上空、估計爆高550米的原子彈“小男孩”,重約4噸,當量1.25萬噸

    在日本長崎上空、估計爆高503米的原子彈“胖子”,重約4.9噸,當量2.2萬噸,

    雖然“胖子”的爆炸當量比“小男孩”大,但長崎地形三面環山,所以損失小於廣島。

    當時曼哈頓的科學家計算8英里即12.8公里已經是當時的原子彈的安全距離了。

    以“小男孩”為例,攜帶原子彈的飛機飛行高度大於9千米,在下達投彈命令後,立即調轉機頭飛離,當時設定的“引信”時間是43秒,但是到43秒時,原子彈並沒爆炸,在44.4秒時,大約550米的高度,攝影師看到地上騰起一個巨大的火球,伴隨著滾滾濃煙,飛機劇烈的震動了幾下,但是這時飛機已經飛離了18.5公里,已經超過12.8公里的安全距離。

  • 11 # 秉乾混凝土輸送泵

    根據物理學的慣性原理,原子彈離開飛機之後,因為慣性以及地球引力,一邊下降一邊往前飛的(往前飛的速度由於空氣阻力會越來越慢)。這樣的話,飛機就不是在爆炸點上空開始以45秒時間離開的。飛機投下原子彈後,飛機馬上拉昇並掉頭往原子彈飛行的反方向極速飛行的。所以是可以撤出原子彈爆炸波及的範圍的。

  • 12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廣島是8月6日美國第一次核打擊任務的主要目標,小倉和長崎是替代目標。埃諾拉·蓋伊(Enola Gay)號由飛行員蒂貝茨駕駛,從北马里亞納群島的北田機場起飛,飛行時間約為6小時,由另外兩架B- 29飛機伴隨,載有攝影師,埃諾拉·蓋伊號當時是一架名不見經傳的飛機,後來被世人稱為“必要的邪惡”,由喬治·馬夸特機長指揮拍攝。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萊斯利·小格羅夫斯少將希望這一事件能被後人記錄下來,所以飛機的起飛是由補光燈照亮的。當飛機起飛時,蒂貝茨探出窗外,給旁觀者指路。應要求,他友好地向攝像機揮手致意。

    離開蒂尼安基地後,飛機分別飛往硫磺島,在那裡他們在2440米處會合,並向日本飛去。飛機在9855米處清晰可見目標。指揮這次“阿爾伯塔計劃”任務的威廉·s·迪克·帕森斯上尉在飛行中檢查了原子彈,以儘量減少起飛時的風險。他的助手莫里斯·傑普森少尉在到達目標區域前30分鐘拆除了安全裝置。

    08:15(廣島時間)原子彈的投放按計劃進行,小男孩用了43秒從飛行在9470米的轟炸機上投落到城市上空約600米的預定爆炸高度。埃諾拉·蓋伊飛行了18.5公里,才感受到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儘管受到衝擊波的影響,但埃諾拉·蓋伊號和機組乘員及攝影師都沒有受傷。

    爆炸產生了相當於1.6萬噸梯恩梯的爆炸威力。鈾-235小男孩原子彈被認為效率很低,只有1.7%的裂變材料發生反應。完全破壞的半徑約為1.6公里,由此產生的火災覆蓋11平方公里。美國人估計這座城市有12平方公里被摧毀。日本確定廣島69%的建築被毀,另有6-7%受損。發生的爆炸和隨之而來的衝擊波造成約7萬至8萬人死亡,另有7萬人受傷。在遇難者中,有20000人是士兵。

  • 13 # 海研會

    所謂的原子彈扔下之後過了45秒鐘爆炸,應該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向日本城市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的事情。

    (陳列於美國空軍博物館的B-29轟炸機“博克斯卡”號,即執行向廣島投擲原子彈的飛機)

    首先要說明的是,45秒並不是航空炸彈式的原子彈從擲下到爆炸的必需時間,而只是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擲的原子彈所設定的引信時間。

    (用於投擲到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為2萬噸TNT當量)

    (美國轟炸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結構示意圖,航空炸彈的中部,是兩個呈半球狀分開的U235核裝藥,炸彈投擲後,引信引爆普通炸藥,在炸藥爆轟下,兩個半球狀的核裝藥裝置被壓迫到一起,達到臨界狀態,原本安裝在兩個半球狀核裝藥中間部分的中子源放射出大量中子,形成鏈式反應,大量釋放能量,產生核爆炸)

    和普通的航空炸彈一樣,當時投擲的原子彈內部也有普通炸藥,也有通常引信,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引信啟動後到達一定時間引爆雷管,雷管進而引爆炸藥,最終由炸藥使核裝藥進入臨界狀態迅速產生鏈式反應,實現核爆炸。

    之所以選擇45秒這個時間,當時是有非常科學的考量,一方面是要最大程度發揮原子彈的殺傷力。在原子彈的各種爆炸形式中,以在空中的爆炸對地面的破壞最大,尤其是在幾百米高度的中低空發生爆炸,對地面能夠產生面積極大的殺傷破壞,以美國投擲在廣島的原子彈為例,其威力是2萬噸TNT級,在600米左右高空爆炸後,其衝擊波的殺傷範圍是爆心周圍2400米,瞬時殺傷的時間非常短暫。

    (B-29轟炸機投彈後的脫離示意圖)

    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充分考慮執行投彈任務的飛機的安全性。當時,美軍用來執行投擲原子彈的是B-29型轟炸機(超級空中堡壘),於9000米高空投彈,這個範圍超出了原子彈爆炸後瞬間殺傷的2400米區域以外,而且在投擲原子彈之後,飛機立即進行150度轉向,向原子彈飛行方向(即幾十秒後的爆心方向)反方向飛行,雖然只是幾十秒的時間,也已經距離爆心區域更遠,所以不會受到原子彈爆炸的影響。

    (1945年8月6日,從廣島附近空中拍攝到的原子彈爆炸後蘑菇雲升起的情景)

  • 14 # 優己

    廣島原子彈的燃爆半徑是4公里,衝擊波殺傷半徑是8公里。廣島原子彈爆炸的高度是在600米,也就是說實際上在8600米的高度就已經可以躲過原子彈的衝擊波殺傷了,這也是當時美國科學家要求載機必須在9000米以上才能投彈。

    當時承擔投彈任務的載機是b29空中堡壘轟炸機。這種轟炸機在9000~10000米高度的飛行速度是760公里/小時,平均每秒可以飛行220米,45秒可以飛行9.5公里。所以呢,根據三角函式推算可以得知在原子彈爆炸的時候b29轟炸機距離原子彈爆炸的距離是14公里,這已經遠遠大於原子彈衝擊波的殺傷範圍了。

    其次,對於核輻射的防護。在當時的情況下空氣就是最好的防輻射措施,我們的大氣層厚度大約是20000~300000米,起主要過濾作用的是近地的10000米,當時的原子彈爆炸就在近地,14公里的距離足可以過濾掉大量的爆炸核輻射。

    原子彈除了爆炸會產生輻射殺傷之外,放射性塵埃也是一種殺傷武器,但是這種放射性塵埃主要是透過空氣中的粉塵來接觸面板或者呼吸道。而b29是全金屬外殼,這種外殼可以隔絕內部的成員不受核輻射傷害,當然這架飛機飛回去就不能再用了就是了。

  • 15 # 軍器戰位

    二戰時期威力最大的武器當屬原子彈莫屬,在二戰末期面對法西斯日本的瘋狂垂死掙扎,美國軍隊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大規模傷亡,決定使用剛剛研製成功的原子彈對日本展開核轟炸,以此加速日本軍國主義的全面戰敗投降。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日本也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

    面對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執行投擲任務的轟炸機如何逃離原子彈的波及範圍!

    原子彈爆炸產生的傷害力一般為:爆炸產生的強光、強輻射以及爆炸衝擊波,那麼在二戰時期美軍轟炸機像日本投擲原子彈時如何逃離原子彈爆炸的波及範圍呢?

    1945年執行向日本實施原子彈轟炸任務的是美國B29轟炸機,這一型的轟炸機無論在載重能力,飛行速度上都是當時數一數二的飛機,所以該型轟炸機在當時也被稱為空中堡壘。當時在向日本投擲原子彈時,機組人員想要避免原子彈爆炸產生的威力波及,首先只能是依靠B29強勁的飛行速度開足馬力盡可能的逃離原子彈的投放點。以廣島為例,當時為了能讓原子彈對日本造成更大的傷害,美軍研究人員將原子彈經過計算,設定投放後距離廣島地面500米左右的上空爆炸。當時原子彈從萬米高空被投擲降落到500米,這期間的時間只有區區的45秒,也就是說當時投擲原子彈的B29轟炸機必須要在45秒的時間逃離到投放點13公里以外,這樣才能避免原子彈爆炸時的衝擊波將轟炸機撕碎!根據二戰時期美軍的記載,執行廣島原子彈投放後的B29轟炸機,依靠強勁的飛行速度,在距離爆炸45秒的時間內足足逃離了投放點18公里以外,就算這樣的距離當時的B29轟炸機同樣還是遭受到了不小的衝擊波影響,整架轟炸機劇烈抖動。同時機組人員必須要戴上厚厚的護目墨鏡才能不被爆炸產生的強光刺瞎眼睛。

    而原子彈爆炸使產生的強輻射傳播速度是有時間限制的,面對一架已逃離18公里以外,並且還在加速逃離的B29轟炸機,原子彈爆炸的強輻射不足以對轟炸機與機組人員造成致命影響!

    釋出: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 16 # Global防尉

    題主說的應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這件事。對於飛機投下原子彈又順利逃脫這段佳話一直讓很多人疑惑不解,其實這些都是事先經過周密計算才得出的結果。

    執行此次任務的飛機效能卓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轟炸機之一——B-29,該款轟炸機是二戰時期各國空軍中體積最大的轟炸機,最大巡航速度可以達到550公里每小時,最大巡航高度為10200米,而且作戰半徑達到了驚人的2700公里。之所以派出該型轟炸機執行此任務主要得益於其強悍的效能。(B-29轟炸機)

    當然在執行此次艱鉅任務之前美國在本土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得出很多重要實驗資料,都為接下來轟炸日本本土做了鋪墊。比如飛機只有飛到距離炸彈爆炸中心地區13公里以上才會安全,原子彈在距離地面600米處爆炸才能產生最大效果。於是轟炸機按照最高升限高度以及速度進行飛行,在10200米的高空投下原子彈,然後飛機根據一定的角度轉彎掉頭返航,在最高速度的情況下沿著反方向飛去,由於炸彈投下去之後,轟炸機重量就會變輕很多,速度也就有所提升。(平拋運動)

    這期間炸彈會以一個很大的初速度向著轟炸機反方向做類平拋運動,在炸彈

  • 17 # 軍武小咖

    在二戰的最後階段,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放了一枚原子彈,這兩枚原子彈都成功的爆炸,而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也都幸運的逃脫。根據當時的資料記錄,美國轟炸機從9000米的高空投彈,原子彈降落到距離目標地點上空500多米的時候,爆炸引擎啟動引發核爆炸。而這個過程僅僅只有45秒的時間,因此飛行員想要逃生,就需要在這45秒的時間內躲過爆炸的衝擊波區域。在原子彈剛剛研發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成熟的導彈技術,因此想要把原子彈投放到日本的國土上,就必須要用轟炸機。杜魯門在高興之餘,也開始考慮投放原子彈對於自己支援率的影響。因為原子彈爆炸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衝擊波和輻射,美國一直宣傳人權至上,不能像日本那樣進行自殺式襲擊,假如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不能夠安全返回的話,對於杜魯門執政期的口碑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因此在確定投放原子彈之前,美國的軍事專家們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計算,他們必須要保證B29轟炸機飛行員的安全,才能夠放手的進行這次核攻擊。美國的軍事專家測算出原子彈的轟炸半徑大約在12英里左右,這樣美國的轟炸機需要在45秒內飛到投放點12英里之外的距離才行。這個距離對於B29轟炸機來說並不困難,不過這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假如轟炸機遇到襲擊,或者核彈的爆炸距離更廣,那麼轟炸機飛行員依然不能順利返回。

    在開始攻擊之前,攜帶原子彈的B29轟炸機上的戰鬥人員內心繃得非常緊,因為他們不知道投彈後究竟能否安全返回。在投彈的當天,這架B29轟炸機並沒有受到日本空軍戰鬥機的攔截,也沒有被高炮發現。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已經掌握了決定性的制空權,日本的戰鬥機和防空部隊,剩餘的戰鬥力已經不足以對B29轟炸機產生過大的威脅了。

    在完成投彈之後,B29轟炸機的駕駛員立刻猛踩油門加速逃離,因為內心緊張的原因,B29轟炸機的飛行員將油門踩到了底,這樣的操作激發了轟炸機的動力潛能,在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升起的時候,這架B29轟炸機已經逃出了18英里。不過根據機組人員的說法,B29轟炸機還是受到了衝擊波的影響,機組人員稱飛機像是被電杆狠狠地砸了一下。在兩次核武器攻擊成功後,想要頑抗到底的日本帝國主義最終低下了頭顱,原子彈投放不到十天,日本天皇就發表了投降宣言。

  • 18 # 花木童說史

    執行對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是美軍“509小組”,他們為了轟炸任務訓練了10個月,所以在投放了原子彈後,他們是神定氣閒地飛離了日本的上空,不存在逃脫一說。

    美國在羅斯福總統時期,愛因斯坦就在帶領團隊研製原子彈,1944年羅斯福總統得知大概在1945年7、8月份會研製成功的彙報後,就開始了轟炸日本的計劃。

    1944年12月,美國空軍首先改裝了一批B-29轟炸機,所有重武器被撤除。隨後從各飛行部隊抽調最優秀的飛行員,組成了“509小組”。

    小組中除了組長蒂貝斯上校知道任務外,其他人一無所知,也不準打聽。小組成立後,美軍在提尼安島北面劃了一塊禁地,供他們訓練。

    其實他們的訓練任務很簡單:每次飛機裝一顆10噸的炸彈,投擲這顆炸彈時,炸彈飛行距離要超過9000米,彈著點距目標必須在300米之內。但整個投彈過程不能超過一分鐘。

    蒂貝斯上校帶著士兵們日復一日的訓練,他們有時也參加對日本本土的轟炸,不過仍然是攜帶一顆炸彈。

    1945年8月初,蒂貝斯上校接到了執行任務的具體時間,承擔這次任務的飛機是82號B-29戰鬥機。蒂貝斯上校為了紀念他的母親,還將82號機臨時命名為“依諾阿蓋依”號。

    1945年8月5日,蒂貝斯上校召集“509小組”全體人員開會,並向他們宣佈了任務:要向日本投擲一顆炸彈,但它不是一顆普通炸彈,而是相當於兩萬噸TNT能量的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2:40,提前準備了十幾粒氰化物毒藥的蒂貝斯上校,帶著執行任務的小組成員整裝待發。接著柏森斯上校爬入彈艙,開啟原子彈的保險裝置,裝上引爆器。隨後飛機滑出了跑道,升上了天空。

    7點35分,護航的兩架戰鬥機返回提尼安島。8點16分,原子彈“小男孩”被投出彈艙。隨後82號戰鬥機立即偏轉159度飛行,離開了廣島的上空。

    45秒後,原子彈在離地面500米左右爆炸。頓時廣島上空升起一道漂亮的蘑菇雲。8月9日上午11時30分,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胖子”。6天后,日本宣佈投降。

    二戰後,日本人經常聲稱他們不是侵略者,他們也是受害者,並多次要求美國道歉。對此方面執行轟炸的飛行員是這樣迴應。

    蒂貝斯上校在85歲接受採訪時說:“我和同事們從不後悔,戰爭本就毫無道德可言,我從來沒把投放原子彈和道德等同起來,所以我每晚都睡得很香。”

    機組成員之一的範柯克曾說:“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不內疚也不後悔。老實講,我認為使用原子彈從長期講挽救了生命,挽救了不少生命,而絕大多數被挽救的生命是日本人。”

    機組成員之一的美國空軍退役少將查爾斯-斯韋尼,1995年在美國國會發表的演講,批評了對日本投擲原子彈,持各種愛心氾濫觀點的人,他表示:“向日本投擲原子彈是正義之舉,可以說原子彈下無冤魂。”

  • 19 # 瓜子爺的影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向日本成功投下兩顆原子彈。對於飛機投下原子彈又順利逃脫這段佳話一直讓很多人疑惑不解,其實這些都是事先經過周密計算才得出的結果。

    B-29

    當時執行任務的飛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轟炸機之一——B-29,該款轟炸機是二戰時期各國空軍中體積最大的轟炸機,最大巡航速度可以達到550公里每小時,最大巡航高度為10200米,而且作戰半徑達到了驚人的2700公里,之所以派出該型轟炸機執行此任務主要得益於其強悍的效能。

    當然在執行此次艱鉅任務之前美國在本土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得出很多重要實驗資料,都為接下來轟炸日本本土做了鋪墊。比如飛機只有飛到距離炸彈爆炸中心地區13公里以上才會安全,原子彈在距離地面600米處爆炸才能產生最大效果。於是轟炸機按照最高升限高度以及速度進行飛行,在10200米的高空投下原子彈,然後飛機根據一定的角度轉彎掉頭返航,在最高速度的情況下沿著反方向飛去,由於炸彈投下去之後,轟炸機重量就會變輕很多,速度也就有所提升。

    這期間炸彈會以一個很大的初速度向著轟炸機反方向做類平拋運動,在炸彈被丟下到引信被點著這之間的45秒鐘,炸彈在水平方向上以飛機投下時的速度前行了大約6875米,(550/3.6×45=6875)而飛機在此段時間內同樣飛行了約6875米,兩者由於方向相反,距離也就是兩者之和,當然這裡面還要考慮飛機轉向所消耗的時間,距離(理論值為13公里)可能會有所出入,因此飛機在飛出之後有劇烈的震感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原子彈威力也是越造越大,攜帶方式也多種多樣,飛機,導彈等就可以承擔任務。

  • 20 # 寶劍鋒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先後投下兩顆原子彈,為打敗日本法西斯和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出了突出貢獻。

    那麼如果逃脫呢?要從三方面來談:

    A 優異的飛機效能

    B29飛機效能十分優越,原子彈的重量大約在4000公斤左右,能滿足效能的飛機不多,但B29位列其中。

    B29效能引數:

    翼展:43.1米;空載重量:(33,800公斤) 最高起飛重量:(60,560公斤) 發動機:4超級增壓星形發動機,每個2,200匹馬力。

    B 投彈的時間是經過精確計算的

    投彈的時間在計算的時候是給了安全逃離留有足夠時間。這個逃離必須是155度的掉頭。不可以直線逃,因為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如果直線跑,原子彈會始終在飛機正下方,飛機無法逃。這個155度,是經過計算的。不要懷疑有愛因斯坦的美國的計算能力。

    C 飛行團隊出色的執行能力

    飛機不但要開的好,團隊投彈時間要準確。飛機投彈瞬間,原子彈離開飛機瞬間,由於升力遠大於飛機重力,飛機會受很大的升力往斜高處飛。飛行員要控制好飛機,掉頭逃跑。

    飛行員 保羅.蒂貝茨(1905-2007)

    以上三個條件都得到了很好的具備了,所以成功逃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有哪些著名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