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西安—豐鎬遺子

    小時候看了一個影視劇《李信與紅娘子》,看到李自成拿著虎頭鞋,做出殺害李信的決定,心裡面還曾義憤填膺。

    李信又名李巖,河南開封府杞縣人,明朝的舉人。其父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崇禎初年被劃入魏忠賢“閹黨”削職為民。清初無錫計六奇所著《明季北略》上說李巖"有文武才"。李巖加入李自成義軍,李自成用李巖之策而收拾民心,得以建號大順,傳說“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民謠就是出自李巖之口。李自成進京後,軍紀大壞,不用李巖建言以安撫前明官紳,招致根基難固。在清兵與吳三桂夾擊下,李自成退出京師。

    關於李巖被殺,《綏寇紀略》記載:定州失敗後,河南異動,李巖主動請纓,願意親率兩萬精兵,趕到中州,平定叛亂。宰相牛金星進言,說李巖恐有異志,需尋找機會除掉李巖,得到李自成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義召李巖到軍營中飲酒,李巖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時被擒殺。

  • 2 # 木有同學

    從史料記載看,李巖出身於顯赫的家族,與農民起義軍本來就是不同的階級出身。開始時他可能因為才能而得到李自成賞識,但李自成終究是農民出身,有其階級保守性。後來李巖越是顯露才華,他越是不高興,甚至懷疑有一天李巖會取自己而代之,因而動了殺機。

    從李巖身上,我們可以找到歷史上一個和他很相似的人,那就是楊修。兩個人都是有驚世之才,但都因才華而死。

  • 3 # 歷史知事

    李自成並沒有殺李巖,李巖不存在,這個故事完全是投靠清廷的漢人的惡意抹黑。記載李巖故事的《綏寇紀略》,完全是站在明清正統的角度批評農民起義軍,對楊嗣昌,左良玉等人的罪行閉口不言。

    該書作者,吳偉業(1609~1671)。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入清後官至國子監祭酒。

    按照《綏寇紀略》記載,定州失敗後,有人說河南全境都向明朝軍隊投降了。李自成大驚失色,同部下商議對策。李巖主動請纓,願意親率兩萬精兵,趕到中州,附近的郡縣一定不敢再輕舉妄動,就是有敢暴亂者,也能及早平定它。另一謀士牛金星要闖王答應李巖的請求,闖王當時沒有回答。不久,闖王恐怕李巖另有所圖,這時牛金星向闖王進言,要尋找機會除掉李巖,得到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義召李巖到軍營中飲酒,安排伏兵在營中隱蔽處,李巖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時被擒殺。很可疑的是,李自成被清軍多次打敗,著急忙慌逃命之際居然要殺李巖。這樣的邏輯完全讓人搞不懂!

    首先紅娘子是虛構的。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彭孫貽的《平寇志》、計六奇的《明季北略》皆未提及紅娘子。

    有的學者認為,李巖也是虛構人物,曾親身參加大順軍的河南人鄭廉在《豫變紀略》中否認杞縣有李巖其人,康熙《杞縣誌》中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認李巖是李精白之子,更否認有舉人李巖的存在。

    因此,李巖應為一位後人杜撰的歷史人物,並沒有真實存在。

  • 4 # 橡樹童年

    歷史需要考證,特別是明朝的歷史,看看《永樂大典》與《四庫全書》的對比就可以明白了?這個人的存在性具有虛假成分,所以你這個問題可能是一個假命題。就像《三國演義》裡的貂蟬一樣,到底有沒有這個人,值得推敲。當然,我們也可以做一個假設,一個有才幹的屬下,你為什麼要殺了他呢?

    第一,功高震主,你感到地位受到威脅,自己這個手下已經不受到掌控了

    第二,利益驅使,當你與你的手下在利益上產生了不可化解的矛盾時,為了安定整個團隊的利益,不得不捨棄這個得力干將

    第三,他有不臣之心,真的想要謀反,或者你被其他手下蠱惑認為他謀反,最基本的信任喪失了,於是你把他除之而後快。

  • 5 # 錦翼

    李自成為什麼要殺李巖?

    按照最喜聞樂見的原因,他妒賢嫉能。

    要我說是他的敵人要他殺的。

    咱們先看喜聞樂見的原因。

    因為李巖比他本事大,他能從一個流寇力量越來越大,最終勝出,佔領北京城,正因為有了李巖這個戰略家和謀劃家。

    李巖還給李自成寫流行歌曲:

    “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大大宣傳了李自成的影響力。

    但是進了北京城,李自成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再聽李巖的話就有點煩了。

    我為什麼要聽你的?

    你是老大我是老大?

    李巖居然要請命帶領軍隊去守衛河南。

    這不是分裂嗎?

    加上一群李自成的豬隊友在李自成耳朵邊嗶嗶嗶嗶。

    李自成一狠心,就幹掉了李巖。

    主流的觀點裡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但是這個故事不是太俗套了嗎?

    不就是飛鳥盡良弓藏嗎?

    不就是狡兔死走狗烹嗎?

    李巖如果像傳說裡那樣聰明,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個故事。

    他如果熟讀史書,怎麼會傻乎乎地提出自己帶兵出走。

    這個故事充滿了漏洞。

    所以我認為是他的敵人讓他殺的。

    我們先看看李巖這個從哪兒來的。

    這個人最早出現在趙士錦的私人日記《甲申紀事》。趙是崇禎年間的工部主事,他在日記裡寥寥幾筆寫了李巖這個,估計是道聽途說。

    西吳懶道人的《剿闖小史》,這本書又名《剿闖小說》,是個演義的故事。

    明朝文人熱愛創作,利用實際來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和金瓶梅等等,四大名著有三大名著可都是這個時候成型的。

    所以這本書又叫《新編剿闖通俗小說》,還一版再版。

    就在這本書裡詳細介紹了李巖的故事。

    後來的《定鼎奇聞》正是以這本書為藍本的。

    而《定鼎奇聞》又名《新世弘勳》、《新世鴻勳大明崇禎定鼎奇聞》、《新史奇觀演義全傳》。

    很顯然這又是一本小說。

    就這麼一本小說,到了明末清初,計六奇寫《明季北略》又打量引用這裡的材料,或者叫抄。後來的學者添磚加瓦,到了明史裡,李巖的形象就鮮明瞭,他的故事就成型了。基本上就是我們看到了的。

    李巖原來叫李信,河南杞縣人,舉人,父親是天啟年間兵部尚書李精白。 為民請命卻被抓起來,然後紅娘子營救,投奔李自成。然後李自成妒賢嫉能,被殺了。

    顧城先生經過經過考證,認定李巖是個小說裡的人物,見《李巖質疑》。

    但是近年有人拿出家譜說李自成軍隊的確有李巖,李自成的軍隊有這麼個名字不稀奇,但問題他可不是明史裡的李巖啊,也沒有那麼大本領。

    為什麼大家十分容易相信有這麼一號人呢。

    第一這是小說家言,寫書的都是不稱心的文人們,他們塑造這麼一個形象,容易有代入感,就跟現在的YY小說一樣。

    第二當時小說都是這麼一個套路啊,劉備搭配諸葛亮,宋江身邊有吳用。李自成身邊肯定有這麼一號人。

    清軍一看這個人不錯,正好反襯出李自成的愚蠢。

    就有選擇的相信了。

    特別殺死李巖充分說明李自成本身就是一個土匪,一個流寇。

    他妒賢嫉能,這種人就算勝利了,也不會對你們讀書人好的,你們讀書人不要跟著他幹。

    跟著我來吧。

    用現在的話說,這叫抹黑李自成。

  • 6 # 指動濟南

    對於李巖之死,計六奇所著的《明季北略》中有如下的記載:

    1、李巖是怎麼死的

    吳三桂降清後率兵直逼北京城,李自成初戰不利。5月5日,李自成率兵進攻吳軍大營。從上午9點戰至晚上7點,互有殺傷。突然狂風大起,李自成軍中旗幟被吹斷,李自成中箭落馬敗退。

    此後李自成敗走北京,吳三桂並不急追。牛金星見大勢已去產生異心,同時嫉妒李巖、李牟深得軍心和民心,想殺掉他們。這時有人來報陳奇、賈士俊,許承蔭、孫澄、範雋、郭經邦和尚國俊,被明朝兵部尚書丁啟睿的參將丁啟光活捉,準備押往南京。

    李巖請命率兵去救援。李自成答應了。牛金星卻說:“李巖此去一定不會再回來,早有叛心,不如殺掉。”李自成相信了這番話,令牛金星設酒宴在席上殺掉了李巖、李牟。宋獻策向來與李巖交好,聞訊後去見劉宗敏,用言語激怒劉宗敏。

    劉宗敏說:“牛金星沒有立過一件戰功,擅長殺掉兩員大將,必須誅殺”。此後,李自成和部領離心離德,宋獻策出走,劉宗敏率兵去了河南,李自成和李過等人率兵十餘萬,從河南奔向湖廣,想去和張獻忠匯合,渡江後才知道張獻忠已入川。

    這就是李巖之死的過程,後人對這一記載多取採信的態度。這裡要講明的是李巖為何深得軍心和民心,從而引起了牛金星的嫉妒呢?

    2、李巖實是李自成的重要謀士

    李巖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父曾做過山東巡撫,後受魏忠賢逆案的牽連丟官。李巖少有才氣,年紀輕輕就鄉試中舉,又樂善好施頗有人緣。史載,李巖是半路跟隨李自成的,很在一群草莽粗漢中憑獨到的戰略眼光、謀略成為李自成的心腹。

    《明季北略》中記述了李巖的若干謀略,其中流傳的最廣的一則是:“李巖復私作民謠,令黨誦之雲:穿他娘,吃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以故所至風靡……”

    要說起來,牛金星還是被李巖引見加入李自成大軍的。“河南府盧氏縣貢生牛金星,向有罪當戍邊,李巖薦其有計略,金星遂歸自成。自成以女妻之,授以右相。或雲金星。天啟丁卯舉人,與巖同年,故薦之。金星引故知劉宗敏為將軍。又薦術士宋獻策。”

    牛金星本是河南府盧氏縣的貢生,因罪被罰戍邊,因為有計謀被李巖推薦,李自成把女兒許給他當妻子,授予他右丞相。有人說牛金星也是天啟丁卯年間的舉人,和李巖同榜中舉,所以受到李巖推薦。牛金星找到軍中的老朋友劉宗敏,又推薦術士宋獻策加入。

    3、李巖曾試圖阻止李自成的敗亡

    李自成進北京後,對明朝官紳極盡殺戮羞辱之事,拷打官員,抄家助餉,士卒搶掠,軍紀極差。對此李巖意識到如此下去將導致敗亡,因此給李自成上書提出四件事。大體意思是:

      一、修葺城牆,灑掃大內,選定吉日,百官迎請,舉辦登基大禮。

      二、在文官追贓中,除了死亡、歸降的,可分為三類人:貪汙的交給刑官嚴追,家產全部沒收;抗命不降的,在追贓完成後還要定罪;為官清廉的,免於刑事,可自由選擇“助餉”的數量。

      三、各營的兵馬,退到城外安營紮寨,聽候調遣出征。主上(指李自成)登基後要心懷堯舜的仁心,以堯舜的德政治理天下。一切軍兵不宜借住民房,失去民心。

      四、目前明朝各鎮都備兵入京復仇,邊報很急。主上登基後不必興師征討,向各處派遣使官招降安撫,給各鎮將軍許諾侯封。讓明朝的太子奉祀自己的宗廟,“與國同休,則一統之基可成,而干戈之亂可息矣”。

    應該說,如果李巖的上書能得到重視,李自成的大順朝可迅速進入正軌,穩定了民心,也使明朝投降的官吏心安,實在是安定江山的良策。但是李自成見到上書後,很不高興,批示了3個字“知道了”,四件事都不執行。

    後世推測,也正是這四件事埋下了李巖被殺的導火索。因為李自成的軍隊多為草莽粗漢,過去每攻下一城就“打土豪”,搶掠一番,輕者混幾口美食,重者搶些金銀珠寶,實無明確的戰略目標和眼光。

    在一不留神打下北京城後,沒能及時轉變戰略目標,仍然抱有“流寇”思維。而李巖敏銳發現後進行阻止,但是這勢必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好不容易進了京城,不好好撈一把怎麼行?就你能耐?說三道四的……也許李巖的此舉也得罪了牛金星。

    《明史》曾記載:“會繩伎紅娘子反,擄信,強委身焉。”是說李巖在家鄉時,有靠耍雜賣藝的“紅娘子”造反,相中樂善好施的李巖,把李巖劫走,李巖最後只好娶紅娘子為妻。民間還有關於此事的其他版本,這也給李巖的人生增加了許多傳奇色彩。

  • 7 # 海天客3

    李自成本身想回老家,不是當皇帝,估計他不敢,興兵只是四處劫掠!李巖以安天下的心胸處理問題,主張安撫百姓贏得民心!在李自成佔領北京之後二人道路分化,結果被肖小利用而殺害李嚴,本質上是道不同,行動上再也無法苟同!

  • 8 # 咆哮萬里撲龍門

    李巖(李信)據姚雪垠小說【李自成】交代是奸臣李精白之子,但是李精白那麼有名的人物家譜裡卻沒有任何記載,所以學術界認為李巖李伯言非李精白之子,甚至有人推斷李巖是虛構的,至於小說裡李巖續絃繩妓紅娘子也沒有同時期文獻記載。

    總得來說,李自成威望不足,自信不足,它建立的大順王朝根本沒有合法性,唯一能讓李自成自信的就是讖言【十八孩兒主神器】,所以一旦受到打擊處於劣勢,李自成威望下降,李巖威望日盛並且提出離開李自成,猜忌之心使得李自成下死手。

  • 9 # 史論縱橫

    李自成能夠得天下,並不是他能力有多強,在遇見李巖之前,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屢屢受挫,遇到李巖之後,也是李自成快速發展壯大的時期,李自成殺了李巖之後,也是李自成徹底走向滅亡的過程。

    所以,李自成殺李巖是李自成自取滅亡,也是農民起義自身的侷限性所導致的。

    李自成的崇禎二年開始起義,後來加入闖王高迎祥的隊伍,雖然也創造過一些聲勢,但是在明軍的打擊下,多數都是被打的痛哭流涕,前面還有詐降等手段,在崇禎十年的時候,更是被洪承疇和孫傳庭的隊伍伏擊,只剩下十七人逃入山中。

    這是李自成沒有遇到李巖的時候。

    崇禎十三年,李巖參加起義軍,當時二人還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李巖用自己的知識才華,輔助李自成,還為李自成量身打造“迎闖王,不納糧”的宣傳口號,正是在這句口號的宣傳下,李自成所到之處,人心歸服,隊伍迅速壯大,並且打入北京。

    李巖勸告李自成安撫前明官紳,並且嚴肅軍紀,前期,農民軍還能安分守己,後來劉宗敏乾脆不聽指揮,幹出了“追髒助餉”的行為,並且擴大到老百姓頭上,要知道就是惡如魏忠賢,都只是對官員下手,不涉及百姓,李自成的部下乾的也是夠可以的。果然是從群眾中來,回到群眾中去。

    後來,李自成被山海關大敗而歸,最終聽信了牛金星的讒言,殺害了李巖,使部眾離心離德,成為一片散沙,農民軍又變回了原來的狀態。

    其實,我認為這裡面主要原因還是李巖是地主階級的人物,李自成不是朱元璋,能夠任用像劉基這樣的謀士,誰有能說,李自成成功後,李巖就不是劉基!

    正是這種對地主階級天然的鄙視,讓李自成沒有足夠重視吳三桂,沒有足夠重視官僚士紳,所以,才最終走向失敗。

  • 10 # QQ空間使用者8810429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因為李巖是個虛構出來的人物。他是明末清初時計六奇的《明季北略》、吳偉業的《綬寇紀略》和現代姚雪垠小說《李自成》中杜撰的。而人們自所以相信李巖是真實人物大都是根據《明史》,而《明史》中的《流寇傳》是由毛奇齡主稿的,他根據《綬寇紀略》等書,將這一故事編入《明史·李自成傳》。由於一般認為能進入官修史書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是可靠的,因而李巖在官修史書中受到推崇。而經後來的考證在自認為是李巖家鄉的河南杞縣等地資料都是後期編上去的。至少李巖是否真實存在還值得商榷,因而問“李自成為什麼要殺了李巖”的問題偽命題,就好比問三國時貂蟬為什麼要幫王允設計對付董卓呂布一樣可笑。

  • 11 # 大福讀史

    金庸武俠小說《碧血劍》曾有關於李巖的人物描寫,雖然是虛構的故事情節,但是他卻是歷史真實存在的人物!而他的結局也很悲慘!

    通觀《明史》、《平寇志》、《綏寇紀略》、《明史紀事本末》、《鹿樵紀聞》、《明季北略》、《陝西通志》和《米脂縣誌》等史籍,對於李自成殺李巖一節,一致肯定李自成是採用莫須有的罪名指使牛金星以突然襲擊的手段斬殺李巖的。而且李自成殺李巖時,大順軍正處在山海關戰敗後的狼狽與連續遭逢挫敗的危局之中!那麼為什麼李自成要在自己不利的境地斬殺李巖呢?僅僅是受到了牛金星的讒言嗎?

    且看李巖如何幫李自成成就大業的!當李巖率眾歸附李自成的時候,那時正是明末起義軍陷入低潮正待崛起的時候!

    公元1636年七月,義軍主要人物高迎祥被孫傳庭設伏活擒。緊接著明朝兵部尚書楊嗣昌用“四正六隅十面網”的戰略進一步打擊了起義軍!公元1638年,李自成被擊敗於潼關,逃奔商洛大山匿藏。公元1640年,李自成又被楊嗣昌圍困於巴西魚腹山。此時的李自成僅剩50餘騎跟隨,可謂是窮途末路!而另外一個起義軍大頭目張獻忠也詐降了明朝,蟄伏在谷城等待時局變化!同年,張獻忠重新叛亂,狼奔豚突於湖北、四川,牽制了楊嗣昌主力。李自成趁機逃出楊嗣昌包圍圈,竄進了餓殍遍野的河南!此時的河南因為朝廷的連年派餉徵稅以及旱災,大量饑民與難民揭竿而起!李自成一到河南,立即吸收當地有名的數十股義軍,開始壯大起來。

    馬克思曾說過,“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眾所周知,因為農民起義本身存在的侷限性,他們一般都是組織鬆散、紀律不良、缺乏戰鬥訓練、力量分散與互不聯絡,有的還在彼此互相攻伐兼併!雖然他們對抗朝廷的決心是堅定的,但是一般都難以持久對抗朝廷的正規部隊,有時對戰地方武裝亦是十分吃力!李巖的到來,為李自成義軍制定了大方向的軍事與政治策略!李自成從此再也不是沒頭亂撞的蒼蠅了!

    李巖為李自成搭了一個大體的框架:(一)均田免糧。(二)賑濟百姓。(三)嚴格軍紀。(四)禮賢下士。

    其中,李巖提出的口號最著名的一個就是“均田免糧”,此項舉措被李巖用朗朗上口的口號諸如“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等廣為傳播,紮根到了老百姓的心裡。

    一般王朝末期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根本原因是土地的高度集中與賦役的繁重。而均田免糧這一口號正好戳中了明朝的死穴!回顧李自成的戰鬥歷程,對比初期的大起大落而言,在提出“均田免糧”之後“從自成者日眾”,很快發展到了百萬之師,並且戰則多勝!

    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陽,殺死福王朱常洵。同年項城一戰,明朝陝督傅宗龍全軍就殲!次年再戰襄城,又活捉了新任陝督汪喬年!開封一戰,明朝悍將左良玉不戰而潰!從此明朝河南東部軍事力量被李自成摧毀殆盡!1643年,郟縣之戰,明朝陝督孫傳庭大敗逃回潼關,其部下將官七八十人被起義軍斬殺,士卒陣亡數以萬計!此後,明朝河南西部直到潼關的軍事力量亦被摧毀!這年四月,李自成於襄城自稱“新順王”,隨後發兵攻破潼關,佔領西安稱帝!1644年二月,李自成發兵百萬,渡黃河,破汾城、下太原、收大同,一路直逼北京。沿途李巖又為李自成制定文告,宣佈“三年不徵,一民不殺”,“平買平賣”,百姓聽聞闖王大軍不徵糧,不殺人,不淫擄的告示,日夜盼望闖王到來,取代明朝!

    攻破京城後,李自成大軍開始顯露流寇做派。為了支撐軍用財政,大順軍以劉宗敏為首開始實行“追贓助餉”,受刑官員上千人,數以萬計的宦官被驅逐出宮。同時,大順軍各級軍士以為王朝已經定鼎,大功告成,人人相繼宴賓客,請同鄉。而李自成也忙於改官制、設內閣。而且農民軍紀律也開始返本!史載“初賊入城,雲不殺不淫,三日而殺淫如故,民之怨賊而思先帝”。

    對於以上問題,洞若觀火的李巖立即給李自成上疏,提出了四條建議。

    (一)“擇吉期率百官迎請大內,次議登極大禮,選定吉期,先命禮政府定儀制,頒示群臣演禮。”做好建立新王朝的準備,明示天下歸屬,最大程度收攬觀望不從者的人心。

    (二)“文臣追贓,除死難歸降外,宜分三等:有貪汙者發刑官嚴追,盡產入官;抗命不降者刑官追贓既定,仍定其罪;其清廉者,免刑,聽其自輸助餉。”

    對明朝官員區別對待,分情節輕重實行拷掠。避免一棍子打死一群人,以免將各方面潛在的支援力量推向敵人一方!

    (三)“各營兵馬仍令退居城外守寨,聽候調遣出征,一切軍民不宜借宿民房,恐失民望。”

    李巖提出各營人馬退居城外,一是便於出征,二是借住民房恐失民望。因為大順軍沒有完全平定天下,如此做派必定會迅速腐蝕軍隊的戰鬥力!李巖整肅軍紀的建議有助於軍隊保持嚴明軍紀,時刻保持戒備狀態!

    (四)“吳鎮興兵復仇,邊報甚急。主上不必興師,但遣官招撫吳鎮許以侯封吳鎮父子,則一統之基可成,干戈之亂可息矣。”

    關於收服吳三桂的問題。勸諫李自成最好對吳三桂實行招撫,以免吳三桂狗急跳牆勾結滿清。

    對於前面三條建議,李自成沒有什麼明確的表示,但是對於如何處理吳三桂,李自成卻早已打定主意親征剿滅!對於李巖招撫吳三桂的建議,李自成“不甚喜”,對於前面三項建議也一併抹殺,只是批了一句“知道了”,不聽!此時,李自成與李巖政見不合的已經初漏端倪!

    公元1644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東征吳三桂,李巖留守京師。二十六日李自成戰敗,吳三桂追蹤而來,李巖聯合劉宗敏以十八個營的兵力反擊吳三桂。李巖所部最遠推進至天津一帶阻擊吳三桂與清朝聯軍。此時的大順軍已經敗局已定,李自成的勢力也連續退出北京周邊地區。從此,山東、河南、河北地區反抗李自成者趁機而起!此時李巖主動提出率兵兩萬,出守河南,與李自成所守的關中之地呼應互防!歷來妒忌李巖才能的牛金星趁機向李自成進讒言,“巖雄武有大略,非能久居人下者。河南,巖故鄉,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讖,得非巖乎?”隨後,李自成派遣牛金星斬殺李巖和李牟兄弟,絲毫不給李巖辯解的機會!史載牛金星“置酒餞之,伏壯士殺之席上,巖、牟俱死”。

    李巖才略超群是有目共睹的!他從參軍以來的見解高出李自成不止一籌!同時,李巖從不曲意逢迎,總是讓李自成感覺李巖端著正統讀書人的臭架子,與其有距離感!而且百姓中李巖威信很高,說“二李同存”亦絲毫不為過!“一聞童謠,鹹望李公子至亦。均以李公子為闖王,不知闖王乃自成也”。

    一句十八子之讖,對於李自成來說太扎心了!而且李巖和李自成都姓李,李自成在如此大好局勢居然連續敗北,不得不讓李自成思索:“莫非主神器的這個李是李巖的李,而不是我李自成的李?”如此,功高震主,且其主心胸狹隘而好猜忌,即使沒有牛金星的讒言,李巖也是必死的!這一點透過李自成兼併斬殺同為義軍的老搭檔羅汝才、賀一龍、袁時中等農民軍將領,派兵擠兌張獻忠到四川等“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的做法就可看出。

    李巖被殺,立即引起了營中高階官員的強烈不滿。軍師宋獻策直到牛金星斬殺李巖的訊息後,“扼腕長嘆”,對李自成失望透頂之下,於深夜離開!

    大順軍中威信僅次於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聽聞,切齒大罵牛金星,“彼無一箭功,敢擅殺兩大將,須誅之”,隨後劉宗敏率部離開李自成。

    1645年二月,潼關被清軍攻破,李自成棄守西安。之後,李自成與其侄李過經商洛山龍駒寨入襄陽,奔武昌。這年九月,李自成戰死九宮山!

  • 12 # 不書

    俗話說得好,帶會徒弟,餓死師傅,李巖無疑就是這中悲劇典範,被自己一手提點的白眼狼牛金星給咬死了。

    縱觀李自成大順政權,還是吳三桂目光如炬“軍紀渙散,不容士族,燒殺劫掠,雖央央百萬,不過烏合之眾,難成氣候,非可棲之主!”

    李自成政權,馬上將軍多,馬下良臣少,唯有李巖堪稱中流砥柱,一直扶持著大順政權,籠絡軍心,結果還被李自成猜忌殺了,而向李自成進獻上讒言的不是別人,正是曾經自己曾經引見李自成的牛金星。牛金星這人,本事不大,小肚雞腸。

    《綏寇紀略》載“有使來報,河南皆反,李自成大驚,召眾臣議,李巖表示願意率兵2萬鎮壓河南,必無人敢亂。牛金星當著李巖面讓李自成答應李巖請求,李自成因為早已對李岩心存猜忌,未應。待李巖走,牛金星洞察李自成心思,以自己觀天像,天象大變,將“有十八子,得天下”,讒言李自成留意李巖,李巖此人早已經背心離德,此去河南必定一去不復返,與我為敵,恐成大患。”李自成以十八子為李,懷疑牛金星所言不虛,暗中令牛金星皆己名義軍中設宴借送行誘殺了李巖兄弟。

    想當初,李自成起義之初民為義軍,實為亂民,是李巖以“迎闖王,不納糧!”為口號,一針見血籠絡了天下百姓的心,搖身一變為義軍。此後,也是李巖兄弟為義軍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可以說大順政權建立,李巖當居首功。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也許是李巖過於優秀,致使軍中大將不知闖王,只知李巖,過於功高蓋主才招致李自成猜忌落了個兔死狗烹的地步。只是與韓信之徒不同,李自成大順政權弊病眾多,江山也為穩固,位子還沒坐穩就殺了李巖也是過於昏庸愚蠢了些。

    果然,李巖一死,朝野震驚,軍中譁變,大順最能征善戰的眾多將領能臣不滿李自成偏信重用未建寸功的小人牛金星害死李巖,一氣之下紛紛叛離大順,李自成所剩不過一群只知讒言獻媚,貪贓枉法的糟粕烏合之眾,大順政權頹勢難挽。

    就連那個讒言的牛金星也是蛇鼠兩端,不久就降了滿清,但是滿清卻看不上他的小人行徑,終生未予重用,老死家中。

    其實,李巖之死乃環境使然,李自成也是過於昏庸了,把當初的雄心壯志拋到了九霄雲外,將忠臣良將置之不理,卻偏愛諂媚小人,李巖儼然成為了大順政權標新立異,阻礙小人升官發財的絆腳石,且又處處對李自成耳提面命,又怎麼能長久呢?到最後卻讓大家口中那個無道的吳三桂撿了個先見之明。

    可悲,可嘆,更可氣!

  • 13 # 談古論金

    最早提到李自成麾下重要謀士的李巖的是順治二年(1645)署名西吳懶道人所著《剿闖小說》(又名《剿闖小史》、《剿闖孤忠小說》、《馘闖小說》、《忠孝傳》)。順治八年,又有題名蓬蒿子編的《定鼎奇聞》(又名《新世弘勳》、《新世鴻勳大明崇禎定鼎奇聞》、《新史奇觀演義全傳》、《順治過江全傳》等)。這兩本書都描寫了李巖,但既然這兩本著作本身就是小說,這些小說家言的真實性雖然不能徑直斷言絕不存在,至少也是存疑的。

    但是,清初無錫計六奇(1622—?)很可能就是根據上述兩書中的情節,將李巖寫入了自己記載明萬曆至崇禎時期(萬曆二十三年1595到崇禎十七年1644)北方地區史實的史書《明季北略》。谷應泰(1620—1690)於順治十三年(1656)編成的《明史紀事本末》也提到:“杞縣諸生李巖為之謀主。”此外,《綏寇紀略》、《國榷》、《明季遺聞》、《石匱書後集》、《懷流寇始終錄》、《罪惟錄》、《平寇志》、《後鑑》、《甲申紀事》、《鹿樵紀聞》、《爝火錄》等野史都有關於李巖的記載。《明史稿》、《明史》極大可能就在上述史書的基礎上,認同了李巖的存在,也記載了李巖在歷史上的活動,正史也如此,因而,後人就比較相信李巖之存在了。

    康熙年間編訂的《杞縣誌》中針對《明季北略》和《明史紀事本末》認為的“李巖乃杞縣人”的說法,批駁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將本無所據的詬誶謠諑之言輕率採納。

    與傳說中的李巖同屬河南開封府的商丘人鄭廉寫的《豫變紀略》中更以親身見聞為依據指出反詰:

    如杞縣李巖則並無其人矣。予家距杞僅百餘里,知交甚夥,豈無可聞?而不幸而陷賊亦未聞賊中有李將軍杞縣人。不知《明季遺聞》何所據而為此也。而《流寇志》諸書皆載之,不知其為烏有先生也。

    還有學者更針對傳言中李巖是明兵部尚書李精白之子的說法,指出李精白是安徽阜陽人,而同在康熙年間編訂的《阜陽縣誌》中對李精白家世作過一番考證,李精白生二子一女,長子李麟孫,次子李鶴孫,女嫁與沈丘人明左布政使劉漢儒之子,李鶴孫早死,李麟孫後改名李栩,於崇禎元年(1628)拔貢,十五年被起義軍袁時中所殺,根本不可能去參加什麼起義軍。

    當然,肯定李巖存在的歷史學家一直以來也大有人在,近年更據說有康熙年間編撰的李氏家譜證明了明末有寄居杞縣的名叫李巖的人物存在(其叔父姓名為李春玉,字精白)。

    一個邊緣化的(傳說中李巖的父親李精白是被東林黨彈劾的“遭到徒三年,輸贖為民 ”處罰的閹黨)知識分子(士人),用自己的謀略智慧“改造 ”了本來只是以劫掠為務的“流寇 ”,使得其在政策改變和文宣的包裝下成為“義軍 ”,贏得了民心支援,打下了天下,而最大的獲益者李自成卻鳥盡弓藏,自斷臂膀殺害了這個謀士。

    在這個故事框架裡,李自成在李巖的謀略幫助下壯大最後卻殺死可能讓自己定鼎天下的人才的情形似乎足以說明李自成“爛泥扶不上牆”,“望之不似人君”,帶有很強的傾向性。

  • 14 # 風輕雲淡HLJ

    主要是不會用人吧,山海關戰敗退出北京後李巖提出他帶部門兵去河南發展,李自成懷疑李巖有其它想法,這才聽了牛金星的主意殺了李巖,不過後果也很嚴重,一批不滿李自成作法的將領離開了李自成。如果李自成用李巖為丞相也不至於失敗,甚至在李巖的輔佐下大順朝統一中原擊敗後金也不是不可能的。

  • 15 # 海鏡清

    李巖不過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罷了,當時的無知文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李自成會在極盛時期突然冰消瓦解,按照傳統的昏君聽信奸臣讒言殺害忠臣良將的套路,就編成了這麼一個流傳數百年的謠言。也就是李自成當年能奇蹟翻身,全靠這忠臣良將幫忙,後來被活活追殺到死,也是因為他磨沒拉完就殺驢,把這忠臣良將害死,一生成敗,全系此人。

    最早編造出李巖的,是一部以懶道人這個筆名編寫的小說《剿闖小史》。作者對李自成農民軍沒有什麼瞭解,連李自成的綽號先為闖將、後為闖王都不知道,把另一個農民軍首領劉國能的綽號闖塌天安在了李自成身上。

    第二個豐富李巖身份的,是以蓬蒿子這個筆名寫的小說《定鼎奇聞》。這部小說同樣也是胡編亂造,連劉宗敏這樣大將的名字都是錯的。不過由於情節離奇,對正在收集材料寫野史的計六奇來說如獲至寶,於是把小說中明顯的錯誤更正,同時進一步胡編亂造,把李自成寫成了財主子弟,李巖的所謂歷史事蹟,也都是計六奇編出來的,成書後就是著名的《明季北略》。

    隨著《明季北略》在學術界的聲譽鵲起,開始成了史學界眼裡的紅人,其他的野史寫作者,也跟著增磚添瓦。談遷寫《國榷》時,特意編造了李巖的身世,說他是河南杞縣生員,崇禎十四年投奔李自成,崇禎十七年死在李自成敗退山西的路上。

    大詩人吳偉業,又補充了他的家世,說他父親是閹黨成員,明朝兵部尚書李精白,後來因為愛上了賣藝女子紅娘子,從此因為愛情而受感召,毅然追隨李自成,走上造反之路。這個情節太符合文人們美女配才子的口味了,因此流傳甚廣,於是紅娘子這位虛構人物也開始大紅大紫。

    等到乾隆皇帝編《明史》時,以上幾種說法,經過照單全收後的加工,終於形成了完整故事,既然是正史,那麼這位本來不存在的人物,自然也就成功成為了歷史著名人物了。

    真正參加了農民軍的文人鄭廉,在著作《豫變紀略》中毫不客氣地指出:所謂李巖是杞縣人的說法,完全瞎掰,自己家就離那裡百餘里,朋友也很多,從沒聽說有這號人。混了那麼多年農民軍,更沒聽說李自成麾下有這麼個人。

    清朝康熙年間修成的杞縣地方誌。裡面不但沒有李巖這個人,甚至連李巖傳說中的老爹,號稱兵部尚書的李精白也沒有。李精白實際上是安徽阜陽人,而且兩個兒子一個叫李麟孫一個叫李鶴孫,兩個人都死在農民軍手裡,一個是崇禎八年,一個是崇禎十五年。

    更荒唐的是,那個不作不死抓李巖後被打死的宋縣官,在地方誌裡也沒這人,李巖鬧出砸縣衙風波那年,杞縣的兩任縣令一個姓蘇一個姓呂,就是不姓宋。

    實際上李自成的迅速失敗,是因為以一己之力,面對掌握北方的漢人士紳勢力和兇悍的少數民族軍隊的共同絞殺,和殺什麼忠臣良將並無關係。

  • 16 # 秉燭讀春秋

    李自成殺死他的謀士李巖,無異於崇禎殺死他的薊遼總督袁崇煥,都屬於自毀長城。那麼,李自成為什麼殺死李巖呢?

    說起李巖,歷史上對他的存在有爭議,有的人說沒有此人,他不過是一個虛構的人物,而河南祁縣這個地方的人,明確表示自己是李巖的後代。我的觀點是有這個人,畢竟一些史書有他的零星記載。

    ▲李巖

    李巖,原名李信,河南開封府杞縣青龍崗(今開封杞縣黃土崗)人。李巖出身官宦之家,是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親是山東巡撫李精白。李巖雖是官二代,但沒有官二代頤指氣使,財大氣粗盛氣凌人的樣子,而是一個平易近人,仗義疏財的謙謙公子,當地人們親切的稱他為“李公子”。

    李巖是天啟丁卯年舉人。18歲時娶了祁縣豪門大戶之女湯氏為妻。李巖家庭富裕又是官宦子弟,本來有個很好的前途。但是他父親不滿明朝的黑暗統治和對百姓的橫徵暴斂。尤其是對太監魏忠賢殘害忠良的行為深惡痛絕,因而憤而辭官。李巖因此一直拒絕做明朝的官員。

    話說崇禎十三年,李自成帶領著義軍經過李巖的家鄉祁縣時,聽說李巖是當地的“名人”,有“賽孟嘗”之稱,周圍的百姓都信服他,李自成有心結交李巖。而李巖也久聞李自成義軍的威名,兩人心心相惜,彼此被對方的魅力所吸引。

    ▲李自成

    李巖和李自成見面了,透過交談,彼此相見恨晚。就像當初劉備“三顧茅廬”見到諸葛亮一樣。李自成對李巖說:“李公子文武全才,何不助李某一臂之力,共創江山?”“一筆寫不出兩個李來,天下姓李的本是一家,來做我的謀士吧?”李自成誠懇的說道。李巖有感於李自成的禮賢下士,於是就答應了請求。

    李巖不愧為知識分子,他一眼看穿了農民起義軍的劣根,沒有嚴格的紀律,無異於流寇。於是他勸李自成制定軍隊紀律,不許義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李自成一一採納了。

    隨後李巖提出了那句“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著名的口號,這無異於義軍的政治綱領。這在當時起了穩定和團結人心的作用。 講真崇禎十三年後農民起義軍輝煌戰績,李巖功勞最大。

    我們都知道,李自成有三個著名的軍師或謀士,就好似他的三駕馬車。他們分別是李巖、宋獻策和牛金星。

    ▲牛金星

    宋獻策,明末永城人。曾經是個相面算卦之人,是個落魄的書生。他曾利用自己的特長為李自成做出了“十八子主神器”的預言或者說是讖語。“十八子”乃“李”字,言外之意就是說,李自成將來當皇帝,這句話在當初起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然而,當李自成帶領起義軍攻進北京後,他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消磨了鬥志,逐漸疏遠了李巖。主要原因還是李巖屢次苦勸李自成要嚴肅軍紀,不要強迫明朝官員納銀,要團結大多數,還建議招撫吳三桂父子。 可是李自成拒絕採納。

    假如李自成採納李巖的這些建議,我覺得他不會失敗。但是李自成聽信劉宗敏之言,激化矛盾,把明朝官員逼向了對手陣營,再加上劉宗敏搶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一怒為紅顏,投降了清朝。 李自成隨後的日子不好過了。

    李自成最終和吳三桂在山海關一片石決一死戰,吳三桂引來清軍,一舉擊敗了李自成。李自成退回了北京城。此時義軍上下人心惶惶,感到窮途末路的來臨。

    此時李自成的軍師宋獻策見李巖失寵,逐漸起了謀害李巖的心思。原來李巖和宋獻策一直明和暗不和,李巖瞧不起宋獻策這些彎門邪道之術,二人立場也不同,李巖標榜自己是正統的知識分子,而宋獻策充其量也就是個江湖文人,有道是“文人相輕”,宋獻策一直 對李巖嫉賢妒能,一直想除掉他,只是時機不成熟,所以一直隱忍不發。

    宋獻策看準機會,他要用自己的特長殺死李巖。

    宋獻策和軍師牛金星關係很鐵,有一天,他找到牛金星喝茶,裝作很神秘的對他說:“昨晚我掐指一算,闖王的皇位有點不保,也許是“十八子”另有其人吧!”

    牛金星不解的問,怎麼會呢?宋獻策說,難道你沒懷疑是李巖嗎? 牛金星恍然大悟,確實李巖在軍中威望很高,和闖王能叫板的除了他沒有第二個人了! 宋獻策見牛金星上鉤了,故意說道:“李巖也許不會做對不起闖王的事吧?。宋獻策裝作說者無意的樣子,而牛金星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第二天,牛金星向闖王說起了宋獻策說的話,闖王大驚失色。原來李巖多次犯顏直諫,李自成屢次不採納,李巖請示回家鄉河南搶佔地盤。李自成准許。昨天剛傳來捷報,李巖所在河南境內的明軍投降了李巖。假如李巖此時傭兵自立,得天下的“十八子”有可能是他。難道讖語有誤?難道李巖才是真命天子?

    李自成越想越怕,次日他命牛金星急令李巖回京,李巖到京當晚,牛金星假意擺酒為李巖接風洗塵。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巖被牛金星用毒酒毒死,時年三十二歲。

  • 17 # 阿斗不傻

    如果說李自成有奪取政權的機會的話,那麼重用李巖就是基礎,作為以小農為主導的起義軍,李巖無疑是農民起義軍中唯一擁有謀略和天下觀還有政治手腕的人。

    崇禎二年,快遞員李自成失業了。

    沒辦法的他,無奈下,參與紅色革命加入老闖王高迎祥隊伍,後來靠著不斷經營和努力,李自成成闖將,這說明李自成還是混的不錯。後來老闖王高迎祥被名將孫傳庭擊敗,最後被殺,潰不成軍的隊伍節節敗退,農民軍推舉闖將李自成成為新闖王。

    原因嗎也許是因為能闖啊,接過闖王大旗的李自成,也算做的有聲有色,在明朝對付女真空檔期,很是佔領啦一些郡縣,做了段時間土皇帝。但好景不長,滿清的消停給了明朝喘息機會,於是乎,明朝開始四面佈網,集中全力剿滅農民軍,就這樣李自成一敗再敗,最後被洪承疇和孫傳庭伏擊,只剩十七人逃入山中。

    逃跑到深山之後的李自成,每天除了打野果,燒烤肉之外。就是在反思自己為何失敗。就這樣在反思的李自成和李巖相遇啦。

    原本一段如魚得水的故事開始啦,李自成遇李巖,就如諸葛亮見劉備一樣。

    李自成從17人的破落戶,成為名副其實的闖王。這不是和劉備遇見諸葛亮之後的際遇一樣嗎?

    從此以後農民軍終於有了革命綱領那就是“迎闖王,不納糧”。

    別小看這短短六個字,這六個字表達了所有人心聲,那就是賦稅太重,活不下去了,就此闖王李自成被人們當做救世主看待,這就是政治綱領重要性,和隆中對一樣至關重要。

    那麼李巖為何會被殺?著要先看李巖被殺的過程。

    根據《綏寇紀略》記載:定州失敗後,有人說河南全境都向明朝軍隊投降了。

    李自成大驚失色,同部下商議對策。

    李巖主動請纓,願率兩萬精兵,趕到中州,附近郡縣一定不敢再輕舉妄動,就是有暴亂者,也能及早收拾,而另一謀士牛金星要闖王答應李巖的請求,闖王當時沒有回答。

    不久,闖王恐怕李巖另有所圖,這時牛金星向闖王進言,要尋找機會除掉李巖,得到闖王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義召李巖到軍營中飲酒,安排伏兵在營中隱蔽處,李巖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時被擒殺。

    這段記載雖有首有尾,但對李自成殺害李巖的原因交待得並不清楚,那就需要繼續分析。

    最關鍵點就是“恐怕李巖另有所圖”究竟是何意?

    另有所圖一般指的是,別有用心,這就不得了啦,要造反嗎?

    何以見得,如果我們站在李自成角度才能看出問題。

    在李自成看來,李巖和自己一直不是一路人,李巖出生和他們太不一樣了,李巖原名李信,河南杞縣人,明朝兵部尚書李精白之子,參加科舉考試得中舉人。

    這就是他的出生,世代官僚家庭子弟,而李自成什麼出生,八輩子貧農,快遞員出生。

    也因為這出生問題,李自成一直都對李巖懷有戒心。

    這是李巖被殺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就是謀士“牛金星”的嫉妒。

    同樣是謀士“牛金星”為何如此嫉妒李巖,文人相輕而已,如果說李巖是本科生,那麼牛金星就是小學生,因為他們一個舉人出生時代官僚,一個秀才出生,普通讀書人。

    這就是牛金星嫉妒的由來,在加上李巖的才華還有無數功勳,這無疑讓嫉妒之火熊熊燃燒。那麼找機會攻擊李巖就成了牛金星必然的選擇。

    而能做出決策的還是李自成,雖然很欣賞李巖,但是李自成終究是農民出身,有其階級保守性。而且他也不是如劉邦一樣的大氣英雄人物,不過一個時代應運而生的幸運兒。

    他的見識就決定了他的高度,李巖越是顯露才華,他就越是不高興,甚至懷疑有一天李巖會取自己而代之,因而動了殺機。

    這就是李自成的動機。他害怕被功高震主。

    說是牛金星和李自成的動機殺了李巖,還是有點片面,殺死李巖的還有一個群體,那就是農民起義軍本身,李巖是中國傳統文人的代表人物,在他指導下的農民軍,被約束的太厲害。

    他要求李自成,安撫官紳,嚴肅軍紀,這對於無法無天的農民軍來說無異於緊箍咒。

    於是軍隊裡面開始出現李巖的反對者,其中以大將劉宗敏為主,他開始不聽指揮,什麼追髒助餉,劫奪百姓,啥事情都敢做。

    李巖當然看不下去,就勸誡,可是如果勸誡有用,要規矩幹嘛?就這樣李巖被殺的群眾基礎也有了。

    原本就是由農民組成的起義軍,最後拋棄啦農民,那麼離滅亡還遠嗎?

    李巖被殺,不過是李自成的私心,他的私心來自根深蒂固的小農思想。

    李巖被殺,不過是牛金星的嫉妒,他的嫉妒來自根深蒂固的底層自卑。

    李巖被殺,不過是農民軍的慾望。他的慾望來自為所欲為的燒殺搶掠。

    於是,一個本可以將農民軍引向正軌的人,成為私心,嫉妒,和慾望的犧牲品。最後農民軍在私心,嫉妒和慾望的詛咒之下走向滅亡,就是理所應當的啦。

    老天是公平的給了李自成機會,給了他如諸葛亮,張良,劉伯溫一樣的人物,但是李自成不是劉備不是劉邦不是朱元璋,由此可見領導者的個人素質,真的很重要,其實這也是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原因,那就是沒有拉攏重用有學識的地主階級。

  • 18 # 世界人文通史

    李巖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最重要的謀士之一,原名叫做李信。可以說,農民出身的李自成能夠反敗為勝,並最終攻破北京離不開李巖在旁邊出謀劃策。李巖被殺的原因是由於他功高震主,再加上與李自成麾下的牛金星不和,因此被牛金星等人陷害,最終被李自成冤殺。如果李自成當年能聽取謀士李巖的話,斷然不會這麼快就走向覆滅。

    那麼,這個李巖是何許人也呢?李巖的父親李精白在明朝天啟年間是山東巡撫,因此李巖也算是生活在一個官宦之家。不過,李精白因為魏忠賢案的牽連,被削職為民、家道中落。因此,李巖在崇禎年間參加了李自成的起義軍。

    最初,他與李自成相談甚歡。當時的李自成求賢若渴,因此李巖的建議逐漸得到李自成的重用,並給李自成規劃了進軍北京的霸業藍圖。在起義軍所過之處,李巖也勸李自成減少殺戮、收服民心,因此才得到了諸多百姓的擁護。在李巖的出謀劃策下,李自成最終得以建立大順朝,並在1644年挺進京師消滅了明朝。

    不過李自成的農民軍在進入北京後不久,便一改昔日的作風,在城中四處劫掠、占人妻女。忠心耿耿的李巖再三向李自成進言,希望他能收斂作風、整頓軍紀,均未能奏效,而且還被牛金星等人誣陷為懷有異心。

    同年,李自成便在清軍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的夾擊下,敗退出北京。清軍沿路追擊,李自成兵敗如山。在撤退的途中,昏庸的李自成依然懷疑李巖有反心,於是在軍營裡下令將李巖殺害。而在李巖死後,農民軍部隊更加部眾離心,士氣低落。而失去了重要謀士的李自成,很快就兵敗被殺。

  • 19 # 民國年間那些事

    據明末清初史學家計六奇編撰的《明季北略》記載,李巖是河南杞縣人,出身官僚世家,其父李精白曾任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崇禎初年因結交魏忠賢一黨而獲罪免官。

    計六奇編撰的這部《明季北略》,詳盡記載了崇禎年間中國北方的歷史史實,對李自成部隊活動記述尤其詳細。他在書中稱李巖其人文武全才,在杞縣一帶名聲很好,人稱李公子;李自成大軍進入河南時,李巖帶領族人加入了李闖王隊伍。據計六奇記述,二李相見,分外高興,李巖稱:"將軍恩德在人,願效前驅。"李自成則說:"足下龍虎鴻韜,英雄偉略,必能與孤共圖義舉,創業開基者也。"今天看來,姚雪垠小說中對李巖的描述基本來自計六奇的這部著作。

    但李自成兵敗山海關退往陝西時,卻令宰相牛金星將李巖誘殺。這對相濡以沫的君臣為何反目成仇呢?

    李自成畫像

    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李巖出身高貴,與李自成等人不是一路人。李巖世代高官出身,本人又是舉人,不論是出身還是文化水平都遠遠高於以李自成為代表的陝西農民將領。這一切決定了他們之間存在著天然的隔閡和矛盾,話雖投機,遠非知心。

    二、李自成兵敗後,李巖數次提出要回河南經營,引起了李自成懷疑和顧忌。李巖是河南人,在當地威望極高,李自成懷疑他藉機回鄉自立,另謀出路。

    三、進京前後,李巖提出了不同意見,引起李自成不滿和猜忌。佔領西安後,李巖勸李自成不要急著進攻北京,最好先將關中經營穩固再率師北上,則天下可傳檄而定;進京後,面對李自成部隊的燒殺奸掠和劉宗敏對京中官員的嚴刑拷打,李巖提出嚴肅軍紀和安撫吳三桂父子等建議,但為李自成所“不喜”。

    四、讖言之禍。江湖術士宋獻策向李自成獻上“十八子主神器”之讖,表示李自成上應天意,是真龍天子;但隨著山海關兵敗,李自成疑心愈來愈重,並且軍中也流傳著"十八孩兒另有其人" 的傳言。在這種背景下,李自成認為李巖是自己最大的對手,所以必欲除之而後快。

    收官之際,再說一句不算多餘的話。學界對於李巖其人,目前還存在著不同看法,有學者認為歷史上並無此人。此說出自明末鄭廉的《豫變紀略》,鄭廉是河南商丘人,李自成進攻河南時被擄到軍中,在農民軍中待了多年。鄭廉晚年編纂了《豫變紀略》一書,他在書中稱李自成軍中並無李巖其人。鄭廉系明末亂局的親身經歷者,他的話應該說可信度比較高。

  • 20 # 手機使用者61959222822

    李自成私心作怪了。有李巖在,統兵在河南對抗,分散清兵進攻,李自成還有一絲分庭抗爭的希望。殺了李巖,這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美股大跌,特朗普會“出推”安撫股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