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有的熊孩子真的讓人頭疼。我經常帶孩子去遊樂園看到的有的孩子不是搶東西就是打人,最重要的家長看了還得意的笑笑。就如之前很火的孩子媽媽在遊樂場打了別的孩子,有說不好的,也有說乾的好的,之前親身經歷我孩子在超市好好的,一個男孩子突然衝過來打了我閨女,當時我都蒙了看了他媽和他奶,竟然是笑笑,當時我沒爭論什麼就走了。
3
回覆列表
  • 1 # 王麗霞

    孩子被打,家長怎麼教育他?想必這是許多家長遇到,並感到相當棘手的問題。

    我們先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一下。當一個孩子被無故欺負時,他最想得到的是什麼?您可以假想一下,您現在就是這個孩子,您被打了,您的父母在您身邊,您最想得到的是什麼?

    是被教育?還是被安撫?是被冷漠地擱置?還是被踏實地擁抱在懷裡?是告訴他“要強大、要反擊”?還是要告訴他“別怕,媽媽(爸爸)在這兒”?

    我們可以再來看一下孩子的“強大”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強大,不是凌駕於別人之上。凌駕於別人之上的,不是強大,是懦弱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我們這裡討論那種中性且平和的強大。孩子的強大,是經由父母對其背後的支撐而來的。孩子從小感受到來自父母給予的安全感,知道困難、失敗、挫折之處都有堅強的父母支撐自己,這是其強大的精神支柱。在這種力量的支援之下,孩子會不畏艱難、不怕強勢、充滿智慧、保持中正,堅持做自己。這是真正的強大。所以,在一個強大的孩子背後,一定至少有一個堅強的爸爸或媽媽。所以,想要自己的孩子強大,父母需以身作則,從各個方面展示給孩子自己中正中和的力量。

    在面臨衝突的時候,我們很多的家長會選擇逃避。而正是因為逃避,不敢面對,才使得熊孩子、熊家長不知收斂,要我看,這不是“熊”之錯,是允許者之錯。當家長不能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能保護自己利益的時候,那麼就等於您在默許他人對您和您家人的侵犯。

    當我說面對的時候,我並不是在說爭吵、說理、辯解、辯護、爭取同情,我說的是,要對不合理的行為說“不”!“不可以”!不需要面紅耳赤、不需要咒罵跺腳,重複一下,只需要簡單地幾個字“不”!“不可以”!

    就以您在超市遇到的情況,您完全可以對那個孩子說“不可以這樣做!”僅此一句,這個傷害人的孩子以後便會懂得收斂,而您可以將您的孩子緊緊抱在懷裡,給她撫慰,您的孩子就會知道:“哦,原來我很重要,原來我很安全,原來有人是保護我的,原來我是可以這樣保護我自己的。”您的孩子會因此變得有力量。

    當您變得有力量,中正中和之後,您就不會再怪那些“熊”了,因為您知道,每一個“熊”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怕“熊”的心理。當人們不再怕“熊”之後,“熊”便會自然消失。

  • 2 # 與倆寶共成長

    這種情況下,換了是我,我會帶著孩子走到這個男孩子的面前,問他:“你為什麼要打小弟弟呢?你是想用這種方式和弟弟打招呼,和弟弟玩嗎?”

    如果孩子點頭,我會說:“可是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弟弟可不喜歡哦,你要換一種方式,你得先和他道歉,他才願意跟你玩。”

    如果孩子答應了,事情順利解決。如果不搭理,那麼採取第二種方式。繼續走到孩子家長面前,告訴他們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希望她們能說服孩子道歉。

    如果對方讓孩子道歉了,我會讓孩子接受對方的道歉,告訴他雖然哥哥打人不對,但是他已經意識到錯誤了,那麼我們就要應該原諒別人,給別人改正錯誤的機會。

    如果對方和稀泥,覺得這件事無關緊要不讓孩子道歉,或者說自己跟孩子道歉,我會直言對方教育方式的錯誤,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庇護,但絕對不是毫無原則的溺愛。你今天讓孩子攻擊別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訓,但遲早有一天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最後我會告訴我的孩子,任何時候遇到欺凌,都請不要軟弱,我們可以先用智慧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我們再用其他方式,比如呼救,報警等等。會讓他知道,不管在哪裡,媽媽都會是他的港灣,讓孩子的童年不恐懼,有智慧,充滿安全感。

  • 3 # 子謙媽媽育兒經

    如果真如你所說就是打了,如果是我,會這樣做。

    一、維護孩子。

    當著我的面,孩子被打了。我不能讓孩子認為我是個懦弱的人,別人欺負了她,我卻什麼都不做,讓她覺得自己沒有依靠。我會揉揉孩子被打的地方,關切的問孩子,疼不疼。不管答案疼還是不疼。下一步,我會拉著女兒的手,讓她過去問問男孩,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舉動。孩子們的事,希望孩子可以自己去解決。她不敢的情況下 ,那我會帶著孩子過去問他為什麼要打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孩。不管答案是什麼,都要告訴他,大人是不對的,阿姨希望你能和妹妹道歉。

    二、讓孩子學會包容。

    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著不公平的事情,很多事情並無道理可講。我會告訴孩子,不要委屈,或許你心情正好,可是卻意外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不管怎麼樣,媽媽希望你不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我們要做一個大度的好孩子,原諒他,同時,我們以後也不能隨便打別人,因為別人會像你現在這樣難過。

    三、讓孩子學會以後自己處理這些事情。

    這樣的事情雖然不願意發生,可是難免會發生,今天是媽媽在身邊,那也會有不在身邊的時候,家長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保護孩子。希望透過今天的事情,讓她學會以後遇到這類事要怎麼處理。畢竟家長不可能一直陪在身邊,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會出現類似的事情,讓孩子從小學會面對這些事情,對孩子的未來也有幫助。

  • 4 # 軍官變奶爸

    如果我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 ,我想應該區分以下三種情況處理:

    一、查清孩子被打的原因

    瞭解情況,看看孩子被打的原因 。一方面,如果問題出在自己孩子身上。由於自己的孩子因故影響了別的孩子,或者自己的孩子喜歡別人的玩具,而強搶別人的玩具造成的,那就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告訴他這樣做的壞處,讓他以後不要這樣了。

    另一方面,如果問題出在別的孩子身上。看看此孩子是否故意找茬?看看此孩子態度是否惡劣?看看兩個孩子的傷勢如何?如果那孩子強詞奪理,不可理喻,仗勢欺人地話,那就得教育教育那孩子,告訴他打人不對。如果那孩子態度好,主動道歉,知錯就改,還得表揚他。

    二、把打人孩子交給家長

    應該當著雙方孩子家長的面,把孩子之間發生的事件進行必要的說明 ,公平闡述事件的對錯 ,誰是誰非 ,讓雙方父母知道。

    一方面,如何對方父母過分包庇,不懂事理,胡謅難纏,可確保事態不惡化的前提下,連同孩子父母一併教育 ,決不能讓這種橫行霸道行為,在孩子心中紮根生芽。

    另一方面,如果情況不可控制,可在眾目睽睽之下,說清因果 ,贏得群眾們的支援。

    再者,可視情而報警。

    三、教育要敢於保護自己

    一方面,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分清是非曲直,孬好對錯,不可沒有立場,不可沒有原則,不可仗勢欺人,不可無理取鬧。

    另一方面,面對是非不要怕,敢作敢為,主動解決。面對正義,要大義凜然,挺身而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此乃為大丈夫也。

    總之,孩子打架本實屬正常,可主動道歉,化敵為友。但遇到刁鑽、刻薄、野蠻、霸道行為,一定仗義執言,拔刀相助,決不能壞了規矩,助長歪風,玷汙心靈,危害社會,影響孩子健康發展和人生觀的形成。(圖片來自苑光豔)

  • 5 # 萌芽研究所BUD

    孩子被打,當媽的難免會心痛加憤怒。把握好一個合適的處理尺度,確實能給孩子起到一個很好的正面示範作用。作為父母,我建議大家在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這樣做:

    首先,我們要給自己一些有助於解決問題的心理暗示。

    當遇到孩子被打的情況,別說是容易情緒化的媽媽了,就算是平時脾氣好的媽媽都很難忍住不去斥責對方的孩子;而即使像您說的,能夠做到不和對方爭論,很多媽媽也會擔心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負面影響。

    這時,我們可以假設這個不是我們自己的孩子,而是親戚朋友家的。雖然這並不容易辦到,但這樣想的確有助於我們更理智和客觀地去解決問題,所以我建議大家都儘量去嘗試一下。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被打,我們會怎麼處理呢?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先安慰被打的一方,然後瞭解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告訴打人方這是不對的行為,最後鼓勵雙方握手言和。如果我們一直給自己強調被打的是自己的孩子,那其實就會很容易忽略了平時可以隨手沾來的處理方案,相反可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

    而不做出過激行為並不代表可以不作為,我們一定要及時地把事情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要及時地安慰孩子,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我們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不管發生什麼事,爸爸媽媽都一直在身邊支撐和支援著我”。被打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能及時給予他們安慰,他們就不會感到那麼無助和委屈了。

    不管孩子是打人還是被打的那個,第一步要做的都是要認可他們的情緒。

    像您在超市遇到的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馬上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在感到很委屈,因為哥哥打了你,對嗎?”

    接著,要對打人的孩子明確表明——“打人是不對的”。

    除了要及時安慰孩子,我們還應該及時跟打人者說明“你打了妹妹是不對的哦,請你向她道個歉”。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讓打人的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更重要的是要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瞭解到了他的委屈,並且一直在理解、幫助和支援他。

    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孩子很可能就會認為“噢,原來隨便打人也是可以的,並沒有什麼不對”,甚至他很還會因此以為反而是自己做錯了。我們的不作為會給孩子傳達一個錯誤的是非觀,孩子很有可能會效仿打人的行為——因為是我們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孩子,這並沒有什麼不對;孩子也很有可能會把委屈憋在心裡,或透過其他不恰當的方式去發洩——因為連爸爸媽媽都不支援孩子,他將孤立無援。

    所以,當孩子被打時,我們一定要有所行動。當然,我們也要努力剋制自己的行為,儘量保持理智,而不是一上去就是一頓開罵甚至動手,這樣其實也是在給孩子做一個不好的示範——下次遇到相同情況他也只會透過暴力來解決問題,不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

    即使對方跟孩子說了“對不起”,也不應強迫孩子去原諒。

    打人的孩子需要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負責,不是每次都只要說一句“對不起”,下一次又可以繼續打人了。接受對方的“不原諒”,也是打人者承擔責任的其中一部分。請把選擇的權利留給孩子,原諒或是不原諒,都是合情合理的。可以鼓勵,但請不要強迫。

    最後,從小教孩子學會保護好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1. 當遇到侵犯自己的行為,兩歲左右的孩子完全可以大聲說不,或者大叫,及時向爸爸媽媽或老師求助。

    2. 孩子到了三、四歲的時候就基本具備明確表達意願的能力,可以迴避對方的不恰當行為,並提出抗議。

    3. 到了五歲左右,孩子就應該要學會保護好自己的頭、眼等重要部位,必要時可以採取恰當的自衛方式。

    4. 要教孩子遠離粗魯野蠻又不講道理的人,更不要故意去撩撥他們。

    適當的安慰、傳達正確的是非觀、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式捍衛自己的權益,這就是我們能做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 6 # 米唐育兒日記

    你家孩子被別人打了?大部分的家長第一反應就是"打回去!"其實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絕對不是簡單粗暴的"打回去"就能解決問題。

    簡單粗暴地教孩子打回去,不僅減少了孩子解決問題的選擇,影響孩子之間的友誼和社交,還會讓孩子形成牙呲必報的性格,萬一矛盾升級,孩子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威脅。

    其實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磕磕碰碰再正常不過了,有時候大人覺得孩子虧了,可是孩子自己並不覺得,孩子們的世界和成人不同,沒有那麼功利。今天鬧了矛盾,可能明天就和好了。

    那麼孩子被打了父母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要問明原因,安撫孩子的情緒,切勿無端責罵孩子。

    孩子被打,有的家長會不問情由斥責他人,有的家長會不分青紅皂白責罵孩子,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會對孩子帶來不少的負面影響。

    無論當時孩子哭得有多麼慘烈,家長首先應該冷靜地文明原由,再做定奪。

    是自己孩子的問題,就要勇於承擔責任,是對方的問題,就要堅定維護孩子的立場。

    有些家長還會在事後責怪孩子沒出息,沒有打回去。

    殊不知,這種拒絕孩子的態度比孩子被打的傷害更大。

    此時的孩子無助委屈,渴望得到父母的庇護,父母若是拒絕,反而責罵,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接納與支援,只會愈來愈膽小怕事。孩子如若再次被打,不僅學不會如何處理矛盾,還會變得懦弱,並且不敢告訴父母,尋求外界幫助。久而久之,容易釀成悲劇。

    如果父母能接納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感受,那麼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會得到緩解,然後再一起解決問題。日後如果再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就不再懼怕,有父母的接納和支援,孩子的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

    面對衝突,家長的作用是引導,而不是幫架

    當孩子之間出現肢體衝突,有些家長會二話不說,上前就對打人的孩子或家長一頓指責,最終由孩子之間的矛盾演變成家長之間的矛盾。

    其實孩子被欺負,是孩子的一次成長的機會,在解決衝突的過程中,會強化孩子的社會能力。家長如此干預,孩子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不到鍛鍊,那麼孩子將來走上社會,便很難應對更復雜的成人關係

    最好的家長,是那些冷眼旁觀的,只在一旁引導、調解,卻不參與孩子之間衝突的家長。他們把選擇權交給了孩子,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無論孩子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他們都會支援。

    如此,孩子便得到了寶貴的實戰經驗,這些經驗,便是他們未來的財富。

    教孩子如何保護好自己,學會安全反擊。

    孩子被打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保護自己。

    如果對方比自己強壯,就及時保護好自己的要害,比如自己的頭部、腹部,呼救,想辦法逃跑,尋求大人幫助等等,切勿逞一時之強。

    如果對方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更弱,可以先警告,講道理,若對方欺人太甚,可以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適當反擊,比如不打對方的頭部,腹部,適可而止。

    這些技能可以在父母與孩子平時的玩鬧中練習,比如可以情景演練,父母"欺負"孩子,再教孩子如何反擊。

    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

    相比較身體強壯的孩子,身體弱小的孩子受欺負的機率會更大。這是由人的劣根性決定的。

    因此家長讓孩子多去戶外運動,鍛鍊,孩子的身體素質提高了,不僅最大程度地避免孩子被欺負,而且給了孩子面對欺負的信心與底氣。

    教授孩子人際交往技能,減少受傷害的機率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對此父母需根據孩子的特性,對孩子的人際關係上多加引導,讓孩子融入到集體中,也讓孩子儘快獨立,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被打,從某些方面來看,並不是壞事,家長也不要緊盯著"有沒有吃虧"這一點上。這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的一課,孩子將來會怎麼樣,關鍵是看家長怎麼引導,怎麼教。

  • 7 # 蕾蕾老師話數學啟蒙

    在我的孩子將要上幼兒園時,我特別擔心這個問題,因為我的孩子性格相對內向一些,做為母親的心,總擔心他吃虧。

    於是也在網路上尋找了很多資料,然後摸索著前進,現在我孩子已經讀大班了。

    首先,教會孩子防禦。我在家裡和孩子模擬過如果遇到小朋友的拳頭或者巴掌打過來,該如何躲閃。小朋友的反應可能沒有那麼快,但是人的本能有個推開的動作,強化孩子的這個動作,如果遇到威脅他才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第二,如果已經被打到了,那麼我們應該不應該還手呢?很多家長教自己的孩子,不能打小朋友,但是如果被打了,一定要還手。我對這種觀點很不贊同。如果對方強大很多,那麼你的孩子就一定要受傷了。等孩子長大以後,現在的社會上有很多垃圾人,如果再抱著這種不能吃虧的思想,那麼最後受傷的也是自己。

    我都是教我的孩子,如果第一次沒有躲開,那麼接下來就一定要跑走了。如果是在幼兒園,那麼就要馬上去找老師了。這才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光光教孩子躲和跑,也許會讓孩子變得很儒弱。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崇尚暴力的方法。

    如果只是不認識的小朋友,我會告訴他,大家的家庭教育是不一樣的,有的小朋友可能喜歡用動手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如果你不喜歡,我們可以遠離他。

    如果是幼兒園的同學,或者是自己的朋友,我就會幫助他,一起去尋找,如何,跟這樣的同學和朋友相處。等他長大以後,不得不去面對各式各樣的人,要學會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如何相處。

    我的孩子上幼兒園以來,有遇到衝突,因為他及時離開現場,所以並沒有造成雙方的傷害,慢慢的,班裡的小朋友都把他當作好朋友,捱打這種事情再也沒有發生在他的身上。

  • 8 # 諾媽諾爸育兒說

    昨天剛處理完這個問題,今天就看到了這個,必須回答!我女兒四歲半,性格超好,很少跟別人發脾氣,昨天晚上她在幼兒園跟好夥伴分享糖果,其中有個小女孩沒得到,就打了她兩下。她大聲的說:不許打人!然後那個小女孩沒有理她,又繼續很用力的打了她三下,女兒竟然只是瞪瞪眼走開了…遇到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呢?

    首先,我是不贊成打回去!動手是最沒有智慧的解決方式!施暴或者大發雷霆的人,必定是智商有限想不出更好的解決方式。非暴力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畢竟誰也不是出生來這個世界上就為了跟別人打架到兩敗俱傷!不過當媽的看到女兒捱打了,沒有還手,心裡也是擔心的,怕下次發生更嚴重的事情會導致她受傷。畢竟我們不可能時刻保護她!

    因此最重要的是她自己學會遇到這種事情如何解決。於是出現了我們下面的談話:

    “今天媽媽看到某某打你了,是嗎?”

    “嗯,是因為我沒給她分享糖果。”

    “那下次如果再發生這種事情,怎麼辦呢?”

    “今天我忘了,下次我會給她帶個糖的。”

    “所以即使她打你了,你也並不生氣是嗎?”

    “對啊,她打我是因為她著急要吃糖”(這脾氣也太好,太善解人意了吧)

    “好吧,我覺得你非常善解人意,能理解小朋友著急的心情。但是下次如果她更用力的打你,或者是別的陌生的小朋友動手,媽媽很擔心你會很疼或者受傷。你覺得怎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媽媽,你知道嗎?她在生氣打我的時候,我沒說話是因為我心裡在想我可以把我的山楂片分給她先一半,可能她就不生氣了,幸虧她是我的好朋友。”(其實她心裡也在想著解決辦法,因為是好朋友所以沒有很害怕)

    “好吧,原來你自己已經想到了解決辦法,只不過媽媽還是擔心你受傷,所以你得先想辦法保護自己,再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不對?”

    “那下次有小朋友,或者陌生人打我,我就迅速閃開!”

    “嗯,這是個好辦法!還有嗎?”

    “我還可以跑到你那找你啊!”

    “嗯對,但是如果媽媽不在,你可以找幼兒園老師,不在幼兒園就找其他工作人員或者警察叔叔,反正你覺得可以幫助你的人!”

    “還可以叫我其他的好朋友幫忙!一起告訴她不能打人!”

    “好,看到你有這麼多解決辦法,媽媽就放心了,相信你肯定能保護好自己!”

    其實只要我們信任孩子,她們會想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只有她們自己思考了,經歷了,得出的辦法才是他們自己的!如果我們因為焦慮,給了過多的干涉,其實反而是扼殺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後真遇到事情可能一下就慌亂了,永遠要靠父母幫助。

  • 9 # 90後媽媽米米

    “我孩子在超市好好的,一個男孩突然跑過來打了我閨女,當時我都蒙了看了他媽和他奶,竟然是笑笑,當時我沒爭論什麼就走了。”看到樓主寫出了這樣一段話,恕我直言,不能苟同。

    分兩種情況來說,第一種是閨女直接也回敬了男孩,對方還吃虧了;第二種是閨女哭了,男孩得意,男孩家人也得意。

    先說說第一種情況,在正當防衛的基礎上閨女也打了男孩,那就用不著寶媽出馬了,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對方家長理論,一起理論就好了。

    再說說第二種情況,閨女沒有反抗,對方還這麼得意笑笑,沒有任何抱歉的舉動。我會讓男孩給閨女倒欠,告訴他不可以沒有任何理由地隨便打人,打了人就應該道歉。如果家長來幫忙,可以家人孩子一起教育。這種時候,沒有必要教孩子謙讓。

    孩子難念和外面孩子起衝突,教孩子三個原則。

    1、絕不允許無厘頭打別人。讓孩子明白,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無厘頭去打人。

    2、別人無厘頭打你,直接正當回敬;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不是這種時候。一味讓孩子謙讓只會讓孩子變得懦弱。

    3、學會保護自己。不是所有打架情況父母都在身邊,所以教孩子保護自己。自己不能解決時,學會求助。

  • 10 # 小小的育兒空間

    我的孩子4歲了,4年來,也遇到過別的孩子打他的事情,但是據我觀察,大多數孩子並沒有惡意,而且他們的家長也都及時阻止,所以倒沒有出現什麼衝突。一般我都是告訴孩子,別人打你,你要大聲地說“不可以!”如果他還要打你,你推開他,推不過就跑。然後告訴大人。不過,其實孩子也很聰明,看到那些不好惹的,他一般都不跟他們玩,離得遠遠的。

  • 11 # 愛笑寶媽歐丹丹

    第一,如果是陌生人的小孩無緣無故打了我家寶寶,不管對方如何強勢,如何不講理,我都會告訴那個熊孩子和熊孩子的家長,讓對方道歉,因為這是告訴孩子,我們不能隨意被欺負,隨便打人,是特別不尊重人的行為,我相信大部分孩子和家長都是講理的,亂來的現象應該比較少。

    第二,如果是自己家親戚的小孩打了我的寶寶,我會先問明緣由,搞清楚兩個人之間的因果關係,打得重不重,全部搞明白之後,再讓對方道歉,不要因為孩子之間的打鬧,傷了一家人的和氣。

    總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給孩子做好榜樣,這才是最重要的。

  • 12 # 孩子王育兒顧問

    關於這個問題,我來分享一位孩子王會員媽咪的真實體會吧!

    想著鄉里鄉親不想說太多,可是我今天真的是忍不住想要吐槽一下。

    離我家比較近的有一家,她家是個雙胞胎男孩,比我家女兒大一歲。

    男孩子本來就比較淘氣,更別說是兩個男孩了,他們經常來我家裡玩,總是搶我女兒的玩具,每次來都讓女兒讓給他們,而他的媽媽也不制止,我也無語,別人來我家我也不好說什麼。

    兩個孩子總是打架,互相打就算了,還打我的女兒。如果我女兒理他,他打我女兒我也就認了,但是關鍵是我女兒理都沒理他們,照我女兒就打。

    剛開始的時候他媽媽就只會說別打妹妹,然而沒有別的動作。

    有一次,我一個沒注意,他兒子拿著鐵鏟照我女兒頭上就是一鏟,當時我女兒就嚇哭了。我一看頭流血了,然而他媽媽還是那句:“不能打妹妹”。我都醉了,要是我兒子平白無故打別人,說已經不管用,我會打我自己的孩子,肯定不會只是嘴裡說說不能打人。

    今天,我真的是忍不住了。他倆兒子來我家玩,看見我女兒拿什麼都要來搶,從我女兒手裡搶過去了,他兒子彼此搶,誰搶不過就開始打架。

    我心裡想著不讓他們打架最好的辦法就是要過來誰也不讓玩,兩兒子搶的不可開膠,我就說給我吧,誰也不讓玩。

    兩孩子都在哭,在爭我女兒的一個玩具,我要過來之後就收起來了,主要怕他倆看見了再搶、再打架。

    整個過程中,雙胞胎的媽媽全程看著,當老大向她告狀,說我不讓他玩玩具,他的媽媽竟然讓他兒子來求我。我當時好無語,家長能這樣教孩子嗎?

    之後更可氣的是,我女兒自己去玩沙子了,我在旁邊看著。忽然,他兒子拿著汽車就朝我女兒頭上砸過來。我女兒哭得撕心裂肺,頭上起了個包,我的心都碎了!

    然而,他媽媽還是那句:“誰讓你打妹妹的”!

    我當時幾乎被氣瘋了,拉著女兒的手讓女兒打他兒子,他兒子要還手,我拉著不讓還,就讓女兒打他。女兒打了他幾下,可能也感覺解氣了,哭得不太厲害了,我就和女兒說:“以後哥哥再打你,你就打他,不能老是受欺負,但是別人不理你的時候你不能去打別人”。

    男孩的媽媽拉著他們走了,沒有一句道歉,我也沒理她。

    作為媽媽,沒人願意看著自己的孩子受欺負,受委屈。你的孩子是你的心頭肉,我的孩子也是我的心頭肉!

    孩子被打,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在電影《美國狙擊手》裡,在大兒子揍了欺負弟弟的人後,父親對兩個孩子說了如下一段話:

    在我們通常接受的教育裡,“打人”似乎十之八九是錯,在教育孩子時也只是一味灌輸“不要動手打人”、“打人是不對的”,而忽視了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當受到欺負時,孩子變得手足無措,繼而淪為電影裡父親口中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羊”。

    不要做第一個動手的人,更別讓自己被同一個人欺負兩次。你可以不動手,但是,一定要讓對方知道你會反抗而不是逃避。更重要的是,保護好自己。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一個育兒顧問=一個營養師+一個母嬰護理師+一個兒童成長培育師,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13 # 創新教育者叢叢

    無獨有偶,上週末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我家孩子小平安同樣被大他兩三歲的男孩子給打哭了。起初男孩子只是過來搶走了小平安正在玩著的彈力球,沒幾分鐘,猛的一下將球拋向小平安,身子被撞的晃盪一下,愣愣的不知所措。見狀,我看到平安沒有受到傷害,說了句男孩“ 這樣拋彈力球是很危險的,要小心一點。”然後把小平安帶離開了。

    沒想到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男孩子又出現在滑滑梯的上方,把還沒有準備好向下滑的小平安連推帶踢地給弄哭了。看著驚恐又委屈的孩子,我白了男孩子一個生氣的面龐。講真,雖然看過一些育兒理論和情緒管理,但看見孩子被欺負的那刻也會擔心、緊張自己,下意識地厲聲地說了句“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壞,你要是傷害到弟弟,事情就大了。” 男孩子悻悻地跑開了,時不時還轉頭做個鬼臉。“真沒家教,”我想,“這樣的孩子遲早也是要吃虧的。”

    後來陪小平安玩沙漏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剛才的言語行為有所不妥,遊樂場裡的孩子玩耍打鬧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那個男孩子的表現明顯是有意而為之,那麼他的錯誤行為背後有著怎樣的原因和目的呢?

    準備帶平安回家的時候,剛要在入口處進行換衣穿鞋,又聽到外面傳來的吵鬧聲,一看卻是打了小平安的那個男孩子被遊樂場管理員阿姨拖拽著身體,爭執的話語是“你家人沒來接你,你不能離開,快點聽話。再不回來就打你了,把你留在這兒永遠都不給你走!” 那瞬間竟是很心疼男孩子,因為同時聽到了其他人的議論:“ 單親爸爸的孩子,平時交給父母照顧,也經常到在遊樂場工作的姑姑這裡來玩。” 那麼他的“類似打人、執拗要自行離開”等不良行為表現就很好理解了,他想要表達的是需要被關注和愛護,透過搶球、故意“招惹”來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也只是希望有媽媽陪伴著他一起玩罷了。

    想到在我們正面管教家長課上,每次說到來自孩子的挑戰時,家長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到“打人”。“打人”是很多孩子成長、發展過程中都有的行為和特點,很多時候他們可能並無傷害性的心理,而是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那麼我們家長的引導和正確處理就很關鍵。

    對於習慣性會“打人”的孩子來說,注意這幾個引導的方面:

    1.冷靜的態度,理性分析孩子打人的行為背後目的是什麼

    如前面所說,並無惡意的心理,但不恰當的方式帶來了不好的結果,我們要做的是分析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孩子出於怎樣的目的以及有沒有受到周圍人、事、物的影響。我們若能看到他行為背後的目的是為了引起關注、挑戰他人的權利、是報復還是自暴自棄,就不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反擊回去。

    行為不良的孩子是喪失信心的孩子,我們若想讓他變得更好,在糟糕的狀態下也要給予尊重,孩子感覺好了才能做的更好。

    2.明確告知“打人是不對的”

    既然是錯誤的行為,那麼要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並從錯誤中學習道歉和改進的方式 。文明禮貌是每個人基本的修養,父母也應該從小幫助孩子遵守和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不是在孩子打人以後仍然不在意甚至引以為傲。

    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及早告訴孩子不能打人的認知,我想孩子被打事件的頻率也會大大降低。

    3.給孩子犯錯、認錯和改正的時間

    縱使我們知道了孩子想要表達的真實感受和目的,孩子也認識到了錯誤,但也不一定立馬、下一次就改正過來,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陪著孩子改正,切不能在孩子第二次、第三次仍犯同樣錯誤時候進行類似“你怎麼就是不改、還是那樣不討人喜歡、再打人的話連爸爸媽媽多不要你了”的負面情緒的批評。孩子越是犯錯誤,越是需要我們父母的時候,請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線,讓他在最糟糕的時候感覺好起來。

    對於被打的孩子來說,不管拳頭落在誰身上都會疼,但是比打回去更好的“反擊”是幫助他的內心強大起來,讓他從中學會如何保護和解決問題。引導的原則有以下幾點:

    1.關注孩子的情緒,給予及時的安撫和保護

    出於本能反應,孩子受了欺負,父母會立馬進行保護和安撫,理智的情況下不會讓孩子再打回去。因為關注受到欺負的孩子的情緒、感受他的感受更重要,孩子是害怕驚恐的、是疼痛哭鬧的還是不知所措、淡定自若的。要讓孩子知道不管是發生了什麼,他是安全的狀態,會有來自父母的關愛。

    通常來說,遊樂場裡因為爭搶玩具等發生的打鬧再不會帶來身體傷害的情況下,沒必要過度的大人介入,孩子們會重新和好再次玩到一起去的。

    2.嘗試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與對方家長溝通

    孩子終歸要長大獨立,在他與同齡夥伴發生爭執、矛盾的時候讓其學著自己去處理,各自講明事件的緣由、合適的解決方式等等,讓孩子們自己去溝通,必要的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友好的溝通能力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和提高,這也是比較好的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3.教會孩子必要的自我保護和適當地反擊

    難免遇到霸王型的孩子,要告訴孩子在被欺負時首先進行自我保護,想辦法不讓自己受到傷害,尤其是頭部。適當地反擊可以是孩子在被打第一下時要告訴對方“你不可以打我,”再打的話讓他知道自己是會還手的,若還是繼續,保護自己同時給予對方非要害的回擊,這些可以在爸爸與孩子玩的“打架”遊戲中進行指導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信心和勇氣。

    4.事後再次和孩子進行情感連線和修復

    比如吃飯時或睡覺前,和孩子聊聊白天發生的事情,他是怎樣的感受、想法和理解的呢? 如果孩子說說笑笑,三言兩語就略過了,說明事情沒有對孩子造成心理影響,孩子也沒在意此事。但若是吞吞吐吐,眼裡藏著淚花,甚至極力迴避來自父母的談心,那麼可能需要多花點心思和時間來幫助孩子度過這一關,與他產生新的情感連線。

    拳頭有力量,但不一定起作用。每個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都需要擁有一顆強大的有力量的內心!

  • 14 # 大眼媽媽

    自家孩子被打了真的上件很無奈的事,在我就碰到過很多次(因為男孩比較調皮),最早的一次是在機場的麥當勞裡,兒童遊樂場地不準大人進去,可當時我家寶寶只有一歲多,還不會說話,我當然得多看著。別的父母都是坐很遠玩手機。

    玩著玩著,就有一個3歲大的女孩,把我兒子從臺階上推了下來,我當場就大叫:小朋友,你不能推弟弟哦!結果一旁的家長就冷冷的望了一眼,就沒管了,我當時都氣炸了!覺得孩子大人,父母就該管管。

    可後來一次的經歷讓我的觀念180°大改變:

    有次帶娃在附近幼兒園轉悠的時候,看到一個壯壯的孩子(大概5/6歲,就教他壯壯吧)在努力甩開一個小點的(大概4歲,就叫他點點吧)孩子,點點手裡使勁拽著壯壯脖子上的掛的鑰匙,僵持了大概有5分鐘,壯壯終於把點點甩開了,點點直接摔在了地上。這時候壯壯的爺爺把他拽開了,一路教訓孩子。

    而點點站起來後,徑直跑到一旁的媽媽身邊,我才發現他媽媽全程都在看著。我問她你孩子被摔了你怎麼不氣?她回答我:“孩子間的事情,讓他自己解決吧,我去幫忙會越幫越亂,到時候和別人吵起來就不好了。”

    我才發現解決問題居然這麼簡單。後來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把問題交給孩子解決”有很多好處:

    1.少依靠父母

    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摔倒時如果發現父母看到了,就會哇哇大哭,如果發現沒看見,就啥事也沒有的自己起來。這都是因為對大人的依賴。如果父母保護過多,孩子就會什麼事都等著大人來解決。

    2.養成獨自解決問題的習慣

    很多孩子一遇到問題就找父母,都是因為父母什麼事都為孩子準備好,照顧得面面俱到,久而久之,孩子當然就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了。反過來,每次遇到難題時,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讓他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解決,對孩子未來是很有幫助的。

    3.情商變更高

    孩子在解決自己“人際糾紛”問題的時候,不由自主的會考慮到:我這樣做他會不會討厭我?我該怎麼做才能達到目的?怎麼樣才能不受傷的解決問題?等等很多問題。不知不覺中會越來越懂得人際交往。這可是大人介入後,孩子不能獲得的經歷哦。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受傷了怎麼辦?

    很簡單,當然是在一邊觀察啊。孩子間磕磕碰碰是難免的,一點小打小鬧孩子沒問題的,他自己一個人屎還經常摔跤呢。只要不是太嚴重的,隨他們鬧吧(當然,情況嚴重時還是得幫孩子躲開)。孩子總歸是要長大的,也不可能一輩子活在你的身後。

  • 15 # 媽咪寶貝傳媒

    儘量只做旁觀者

    寶貝爭吵時,你可以注意觀察態勢,不要讓寶貝出現肢體衝突或情緒激化。要讓他們知道,你希望他們自己解決矛盾,當然,如果需要,你也樂意“管管閒事”。

    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說出的話帶有人身攻擊(“你是個廢物,誰都討厭你”),或者動起了手,你就應該出面干預。

    你要保持冷靜

    誰都不願聽著孩子打架,也難以壓抑心頭的怒火,一是生孩子打架的氣,也是生自己管不了孩子的氣。但是在衝過去之前,你最好先從1數到10。

    給寶貝當顧問,而不是裁判

    如果你需要干預,你的任務不是評判誰對誰錯,更不能厚此薄彼。如果他們需要更多一些引導,可以提出你的建議記住,寶貝透過爭吵學習瞭解決矛盾的藝術:平靜地表達想法、傾聽、明確對方的看法、最後達成協議。完成這一過程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但是值得。克萊默教授說:“你可能覺得難以做到寶貝每次吵架都這樣做,但是如果你堅持幾次採用了這一策略,寶貝就會銘記在心。久而久之,他們就不需要你幫助,能夠自己解決矛盾了,這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 16 # 積木育兒

    被別的孩子打了,要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對待。

    第一種是年齡比較小的時候,孩子不知道怎麼跟他人社交,建立關係的,在一起玩得時候,會有肢體的碰撞,甚至爭搶玩具,大聲哭鬧。其實這在孩子建立社交關係的初期都是正常的。如果我們剛開始帶孩子出門,看到同齡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要一等二看三引導。

    等,就是我們要先讓孩子們自己去磨合,剛開始他們會有自己的興趣,有些孩子選擇先觀察、有些孩子衝上去就去拿別人手裡的玩具,有些孩子可以禮貌的先打招呼,我們這個時候不要說話,不要干涉,先讓孩子看到他發出動作的自然後果。然後是看,要求父母不是光等,或者自己去玩自己的了,而是注意觀察,孩子和對方互動的整個過程,最重要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發光點,比方注意觀察細節、有禮貌、非常主動等等。在後面引導的地方,要注意告訴孩子,引導的時候還需要告訴孩子你看到的這個整個過程,“你直接去跟小朋友搶玩具,他用手打了你,然後你大哭起來。媽媽看到你特別喜歡小朋友手裡的玩具對吧?但是他也很喜歡,他正在玩呢,這時候如果你去直接搶,是不是對方會很生氣?”“我們想個別的辦法,既能讓小朋友都很開心,也能玩到他手裡的玩具,是不是更好?”讓寶貝認真想一想,然後父母可以給出建議,比方可以去詢問請求,可以用自己的禮物交換,可以一起用對方的玩具做遊戲等等。

    另外一種社交中的打人行為可能是蓄意傷害,故意傷人,這個要讓孩子有區分,知道怎麼自保和反擊,此處不做詳談。

  • 17 # 媽媽老師王小嘴

    看了您的問題補充說明,我覺得您一定被這“熊家長”氣的不行!

    我們一直在幼兒園裡給孩子們講規則:

    不傷害自己

    不傷害別人

    不傷害環境

    我們告訴孩子:“我是我身體的主人,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別人不可以觸碰。不論是怎樣的原因,不小心或者故意,當我感覺這樣的接觸令我不舒服的時候,我都有權利要求對方向我道歉!”

    可是,面對熊家長帶出來的熊孩子,這一招恐怕放之四海就不準啦。那怎麼辦呢?

    幼兒園裡孩子被欺負了,孩子到底該不該還手?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31022911569527041/

    5歲男孩經常被同學欺負還不會還手,怎麼辦?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07919781067882753/

  • 18 # 藍子故事坊

    有一天我帶著孩子出去玩,回來的時候,我是牽著他走的路上遇見一個比我們家孩子小一歲多的小朋友,那個小朋友在我們家孩子過的時候,伸出手就打了一兩下我們家的孩子。

    孩子很委屈,我牽著她趕緊走,一邊走一邊他就很委屈的說,媽媽,他為什麼打我呀?我跟他說,他還比你小,他還不懂事,我們原諒他好不好?幸好那個小朋友的媽媽比較明事理,他一看見他們家的孩子在打我們家的孩子,趕緊跑過來,就說,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呢?快點跟姐姐道歉。不然的話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留在這裡了。因為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家的孩子離媽媽大概有個四五米左右的距離。

    我聽見了,趕緊扭頭回答說沒有關係,他是不是故意的,我們原諒他了。

    孩子還是有點不開心,但是我一直跟他說小朋友這樣打人是不對的,他還太小了,還不明事理,我們要原諒他,因為你自己小時候可能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爸爸媽媽別的小朋友哥哥姐姐也原諒你了。所以我們也原諒他,好不好呀?

    好像孩子暫時沒有遇到過比他大的小朋友來打他的事情吧。

  • 19 # 淅爸育兒記

    在校園暴力裡,最好的方式是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小治女兒上幼兒園,從小就教育她要和同學友好相處,不能打架

    有一天我接孩子放學,結果在車上的時候,問女兒今天有沒有什麼開心的事

    女兒一臉認真的告訴我,說不開心,因為學校裡面一個小男生總是打她,還打她的頭

    問女兒告訴了老師沒有,說老師已經批評了那個小男生,可是批評完對方卻是變本加厲

    回到家我問女兒:“為什麼他打你的時候你不還手?”

    女兒很委屈的和我說:“爸爸,是你不讓我還手的。你說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我告訴了老師。老師批評了他,結果他卻經常打我,我再去告訴老師的時候,老師就不管了。”

    說著說著,豆大的眼淚就落了下來,看著委屈的女兒,我不禁自責

    把她抱了起來之後,擦乾眼淚,很鄭重的告訴她:“wuli女兒,下次如果有人先動手打你,一定要打回來!”

    “那老師批評我怎麼辦?老師說打人的是壞孩子...”

    “先動手打人的才是壞孩子,被人打只會傻傻哭的,那是傻孩子,你是隻小笨豬嗎?”

    “不是!爸爸是大笨豬!”女兒咯咯的笑了起來

    “記著,如果是別人先動手,一定要打回來,爸爸支援你的,不要害怕老師批評。但是,只能打人家的手腳這些地方!記住了!”

    過了幾天,去接孩子的時候,透過柵欄看到孩子們在練習舞蹈

    那小男生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跑過去拍了女兒的頭

    結果這次,女兒一把夾著人家的脖子(這彪悍的女漢子),使勁的打人家的手,還一臉臭屁的和對方說:“你不能再打我!我會還手的!”,留下一臉懵的小男生

    從這以後,再沒有聽女兒說有人欺負她了

    父母總終會老去,你也會走向社會,承擔責任

    父母不能照顧你一輩子的,所以只能教你保護自己的正確方式,從現在開始,別人傷害你時,一定要勇敢出擊,只有手中有劍,別人才不敢輕易冒犯

  • 20 # 朵媽是大王

    孩子被欺負一定要平常心對待,做到這幾點能讓孩子情商更高。

    1

    孩子不在意,你無需小題大做

    0~3歲孩子本身沒太多欺負與被欺負的感覺,有時你覺得孩子受到欺負可能僅僅是你自己的感覺,而孩子並不這麼覺得。如果在遊樂場,有小朋友搶了孩子的玩具,你家孩子根本就沒當回事,或者你孩子看了後表現很鎮定,你就無需把兩個孩子都拉到一邊說教一通。

    2

    平常心對待本無惡意的打鬧

    在外遇到孩子受欺負時,家長需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將0~3歲間孩子的打鬧看做成人間的打鬥,完全不是一個性質。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動手戳一下,打一下,原本就沒惡意,只是表達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表達完就結束了,也無所謂記仇,下次繼續是好朋友。

    3

    動手孩子父母不作為,怎麼辦?

    朵媽在此和大家分享個方法,你可以笑呵呵的嚇唬打人的孩子,說什麼晚上有小動物來吃打人的小手,如果你道歉了他就不來吃了之類的話。

    4

    治標更需治本,以暴制暴不明智

    自己孩子受欺負,非要還手才覺得解氣,事實上還手並不能解決問題,只不過是你覺得解氣了。可孩子間打鬧就是普通的調皮,前一分鐘有過節,下一分鐘就手拉手一起玩了,父母遇到孩子間有矛盾時,要教導孩子怎麼去進行正常的人際關係,而不是以暴制暴。

    5

    教會孩子大聲斥喝,培養勇氣和信心

    有些調皮孩子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來挑戰,作為父母你不可能動手,但你可是事先教導孩子,如果小朋友老欺負你,可直接還手,還大聲斥責:你走開,我不喜歡你跟著我,再不走開我就揍你了。培養孩子的勇氣和與人交往中的信心,而不是一味的退讓。

    6

    事情有兩面性,適當放手

    作為父母,害怕孩子受欺負,我很理解,因為我正是如此,但也不要過於擔心,我們不可能保護他們一輩子,有時候適當的放手也不是孩子成長的方式。不要只看到自家孩子受欺負,正是在這種打鬧中,孩子慢慢成長,在與人相處中學會保護自己。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老闆不願招40歲到55歲的健康、實幹中年人做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