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人甲談心

    俗語的背景是在古代,多少有點實踐出真知。古代讀書是一個耗時耗力耗錢的職業,往往是一人讀書,全家供應,父母、兄弟、妻子、兒女節衣縮食,全部圍著這個主軸轉,很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子。而且人到老年還考不中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寒窗苦讀數十載,又沒有日常娛樂,很容易壓抑到變態,到為官為宰,一朝膨脹也是有的。就像現在好多學生剛畢業的時候,花錢沒有節制。不是常是,而是比普通人機率高一些吧。

    屠狗輩也未必多仗義。屠狗之流的,都是社會的底層,肯定比讀書人多很多,當然就更容易出好人或者壞人。但是他們能力有限,即使危害社會,也不過是殺一個、兩個人,不比讀書人傷害性大,所以沒有流傳下來罷了。不然那麼多屠狗輩,為什麼歷史上就這麼幾個好人名垂青史。

    對現在參考性不大,一是一個機率問題,碰到了就是100%,二是現在大學生比比皆是,都是讀書人,相對而言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包容,眼界更廣。

  • 2 # 李子樹下李子觴

    意思大概是:講義氣的大多是從事低下卑賤行業的普通人,而虛偽負心的大多是讀書人、知識分子。

    普通人眼界所限,懂得不是很多,只想守著一畝三分地,而讀書人花花心思就多了,擁有的多,害怕失去的就更多,所以經常會做出一些違背良心,不講仗義的事情來。當然不能一概而論。

    相傳明朝時期皇帝的家奴放出鬥犬咬人,一秀才避之不及,被犬撲倒在地,眼看就要命喪狗嘴,這時一個殺豬的衝出來,殺了這條鬥犬,皇帝的家奴一看很生氣,把殺豬這個人綁去見官。

    曹學佺正好審理此案,但是其不懼權勢,判屠夫無罪,並讓皇帝給秀才醫藥費,皇上肯定不同意,但又不能強來,於是威逼利誘秀才改口供,冤枉屠夫故意殺狗,再審時秀才貪圖權勢誣陷屠夫,曹學佺非常憤怒,仗打秀才,秀才終於說出真相。

    其後,曹學佺感慨的寫出了:“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流傳至今。

    縱觀古代歷史,有多少讀書人拋妻棄子,又有多少士大夫賣國求榮。

    雖然此話以偏概全,但也有幾分道理。

  • 3 # 森之言

    原文為“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是明代詩人曹學佺的著名對聯,釋義大家可以去網上查詢,這裡不做解釋。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一定準確。我認為這是一種偏見,“仗不仗義,負不負心”應該和家庭教育,自身修養是離不開關係的。

    “屠狗輩”即傳統意義上的底層人物。這類人因家庭困難,讀不了書,只能靠一點小手藝掙錢養活全家老小,亦或無牽無掛,他們中的大多人“一諾千金,仗義疏財”,但經常無視法律,遊走於法律邊緣,無論官府還是民眾對他們也是無可奈何,他們考慮問題的方式偏情緒化,重情、重義、重信、江湖意濃,但是他們之中也有禍害鄉里、欺男霸女的社會敗類。

    “讀書人”則不同,因為他們可能要步入仕途,要考慮各種勢力的取向,他們對義的理解是不相同的,他們所代表的是官方的主流價值觀,還有社會地位,他們考慮問題的方式偏政治化,但是他們之中也有不懼權貴、不惜性命的英雄好漢。

    從古至今,任何行業,有好人就有壞人,有黑就有白,這是亙古不變的。

  • 4 # 司徒伯雷

    這其實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道理很簡單,讀書人負心才值得記錄,屠狗輩做了講義氣的事才值得宣揚。

    從最簡單的新聞傳播角度而言,一個讀書人,如果做了講義氣的事兒,那是他的職責所在,曾子說日三省吾身,其中有一條就是“為人謀而不忠乎”,這裡忠就是說要信守承諾,按民間的理解就是講義氣。讀書人理應信守承諾,做了信守承諾的事情,不值得宣揚。

    屠狗輩則沒有這樣的要求,甚至說屠狗輩蠅營狗苟,大家也不覺得奇怪,畢竟身處社會底層,為生活奔波,做出一些有違道德的事情,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所以當屠狗輩做了一些講義氣,甚至是講大義的事,就值得鼓勵和宣揚。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關於屠狗輩做仗義事的記載,也看到很多讀書人做虧心事的記錄,於是有人就說了:“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

    但事實並非如此,真正能被史書銘記,作出驚世動人的事情的人,常常都是真正的讀書人,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列舉的那些人,無一不具有讀書人身份: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這裡面,無論是齊太史,還是漢蘇武,亦或是諸葛亮,都是文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們做的事情,是真正能代表中華民族脊樑的事情,也是樹立起這個民族精神的關鍵。

    這樣說,並不是否認屠狗輩做仗義的事不值得鼓勵,相反,屠狗輩做仗義事絕對值得讚揚。這樣說只是在說明,讀書人更具代表性,天然具有更大的影響力,他們更應該去樹立光輝的形象,更應該去引導一個民族的價值觀。

    所以,做了負心事的讀書人,絕對值得大家聲討唾棄,因為他們違背了讀書人的真正追求。

  • 5 # 哥不猜想

    曾經有一位文思枯竭,想來西北看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南方網路作家,以期借西域風情激發靈感。我和她溜達於冬季蕭條的五泉山小道,遇見一個道邊乞討的人,我給點零錢於乞討者,而她沒有反應。事後她敏銳的感覺到了我的不自在,她一臉深沉,痛心疾首的向我解釋道:“我不能給別人的人格定價,因為他們在出賣自己的人格尊嚴!”

    誰敢給別人的人格定價?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誰也不敢戴這頂買賣人格的帽子,於是誰也不敢反駁這種高大上的觀點。這就是文人的能言善辯:能把好端端的救助行為,被解說意思截然成相反的帶有罪惡感的行徑了。

    以屠狗殺豬為職業的人,根本說不出來這種讓人無法反駁,而又明明知道是錯誤的言辭。

    讀書可以讓人的思想變得非常複雜,可以誕生使人耳目一新的精彩佳句,可以誕生讓人醍醐灌頂的至理名言,也可以說出讓人難以言說的堂而皇之的拒絕理由。

    有關讀書人的各種理由,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因為愛結婚,也是因為愛離婚。”大家看看,不管是靠近或是離開,都是以崇高純潔的”愛”的名義,誰敢反駁?也無從下嘴:什麼是愛,為什麼因為愛而結婚,同樣又是為了愛而離婚?

    不讀書的人,思想很單純,和誰過,都是吃喝拉撒,都是油鹽醬醋,都是生老病死,不可能換一個人,就可以免除這些人間煙火吧?!因此,離婚在不讀書的人群中,一直都是低發率事件。但是在讀書人的世界裡,就可以以”愛”的名義,同時進行兩個相反的動作。離婚的高發生率也在這個群體。

  • 6 # 使用者57022657368

    沒錯!我們的老祖先最開始也鑽木取火,捕獵為生,穿的是樹葉,住的是巖洞,以後能用工具了就屠豬屠雞屠狗屠牛!那時稱之英雄不為過!到民國屠夫妓女戲子小偷統稱小九流!如今,時代日新月異,你還搬出什麼俗話,那可真的俗了!估計你也只是山旮旯人!我們這裡的小朋友都知道貓狗是國際上公認的伴侶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和助手,不能食用和虐待!

  • 7 # 牛馬走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就是這樣的意思:講義氣,大公無私的人,多是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他們一般沒多少文化,沒有聆聽過聖賢的教誨,沒有讀過太多書。

    而那些負心漢或自私鬼多是有文化的讀書人他們,讀過很多書,見過很多事。學習了很多道理,大多數成為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往往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不道義的事情來。

    這句話也不是絕對的,這句話用職業來定義,人的道義,難免有所武斷。所以以上的解釋參考一下。

  • 8 # 楓葉173

    所謂屠狗輩是指平常的老百姓,沒有受過太多的教化,還保持原來的本真,很熱心腸,考慮問題不是那麼的全面,也沒有那麼多的心眼兒為自己著想,做起事來也不是那麼前怕狼後怕虎的膽怯。

    他們見到別人有難處就想出手相助,甚至於傾其所有。當然也有在不分青紅皂白的情況下做壞人的幫兇的可能。總之是說他們說話輕易不反悔,講義氣,肯兩肋插刀為朋友。

    而讀書的人,隨著接受新事物的不斷增多,自己的思想也會不斷的起著變化。因此對以前海誓山盟過的事開始動搖,權衡利弊最後改變了初衷,因此而傷害對方的感情或者損害了對方的利益。比如家喻戶曉的陳世美,在貧妻貴貴的選擇中最終昧了良心。

    但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對廣大的知識分子來說是不公平的,拿幾條魚腥了一鍋湯來比喻一點而都不為過。

    必竟負心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必竟讀書是要明事理的,必竟知道良心被譴責的滋味不好受。

    只是百姓對讀書人的期望值比不讀書的人的更高一些,因為讀書人改變命運的機會要比不讀書的人多得多,改變就要牽扯到身邊的人的處境,稍微處理不當就有可能被人說成忘恩負義。

  • 9 # 儘可能的優秀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兩句話雖不多,卻闡述了,兩種人對事物做出決斷時,不同的出發點,前者用心,後者用腦。前者意氣用事,後者盤算得失。

    為什麼說前者做人用心呢?讀書少,學問淺,處於社會的底層,他們受的最基本教育,就是做人的最基本準則,老一輩說的,就是對的,從來不問為什麼,性情使然不計後果,不問得失,傻得可愛。所以這種人大多數很仗義,很豪爽。也有好多人因為頭腦一熱,做了不好的事。所以有時候還是要動動腦子。

    後者呢,書讀得多,見識廣,頭腦靈活,自認高於前者,有很大的優越感。所以在他心裡即便有負與前者,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虧負。也沒有違和感。因為他高人一等嘛。

    你看吧,那些什麼要自由的,要人權的,要打破世俗的,那些批判先賢上位的,把我們的文化傳承批的一錢不值的,有幾個是普通老百姓?祖宗都可以不認的人,你還期望他能有多大的素質?

    當然這也是個別人,所以不能說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誰優誰劣。要因情而定,就事論事,不能說所有,有文化的人都不好。別利用自己的文化做壞事就好。

  • 10 # 九芷and穎火

    我覺得這個問題呢就更我們小孩成長為大人的過程一樣。

    你還是孩童時期,知道的懂得的不多。但心性善良單純。許多醜惡的東西你都還沒遇見,當然以為自己生活在快樂陽光之中。

    當你慢慢成長接觸這個社會時,許多人情世故逼迫的你放下天真,不得不學會某些須臾奉承。而你當然也不復孩提時光。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你想,屠夫他們只需勤勤懇懇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平時接觸的也都是小百姓。大家相互幫助,在最平凡的生活裡也能活的很幸福。哪怕沒有那些很高的追求,但是有著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也很知足。

    而如果你一直往上走,接觸的權利已經其他東西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

    人心不足蛇吞象,慾望只會越來越多。

    不安於現狀是好的,但當被利益燻心後人肯定是會變的。

    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11 # 斌比冰水冰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應該就是一個讀書人說出來的吧。但是這句話能流傳說明這種現象在我們普通人中是深得人心的。現在還流傳一句話男人無所謂忠誠,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砝碼太低,女人無所謂正派,正派是因為受到的誘惑不夠。在以前讀書人是有很大機會改變自身境遇的人,所面對的誘惑自然更多,負心的機會也就更多,而人性自古以來能有多大改變?所以形成了負心多是讀書人這種現象。

    舊社會階層固化,普通勞動人民極少有改變自身境遇的情況。除了當兵讀書也沒多少出路,自然能遇到的誘惑少。而且各種禮法教育,樸素的觀念深入人心,所以屠狗輩多仗義之人,因為環境如此,容易將心比心。而且確實世界好人多,普通人都面臨生活不易,能如此做有其必然性,只有互相幫助生活才能好過點,也有我們這些普通勞動人民善良的好品質在其中影響。

    以前讀科舉,讀書人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相對多很多。但是這些人在普通人看起來是出息了,可是他到了新的環境中,依然什麼都算不上。就像我們農村讀書出來的大學生,好不容易來到城市,可是城市的生活壓力多大呀,不說照顧家鄉人,便是自身也常難保。所以可以想見,這些讀書人也會拼命的想要抓住這個機會爬上去,很多時候做的事情違背了初心也是很有可能的。負心多是讀書人也不算罵錯。

    其實呢,我們讚揚仗義每多屠狗輩也好,責罵負心多是讀書人也罷。最重要的還是一點,自己能做好,起碼做到能幫助人,不去負心,對人也有實力仗義相助,才是真的。若除去自己的努力,所有一切不過一句空話而已。

    只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行事能不忘初心,對幫過自己的人盡心報答,能助人時且助人,要不然啊,總有一天回首往事,你就是個渣渣啊。

  • 12 # 若愚剪輯

    你好

    這種非黑即白的句子,說白了只是某一部分人的抱團。

    現在2019年了,反讀書論調還要繼續的話,未免不難太難看。

    仗義的人不一定是屠狗輩,負心的也不一定是讀書人。

    你只能說屠狗輩思想簡單了些,只懂恩將仇報,而讀書人思想則想多了些,但也不能說其是負心之人。

    事實上,世界上讀書人多了,屠狗輩也自然而然少了。

    現在也有讀書人在暗地裡做著屠狗輩的事情,這是不可否認的,不過這也不能稱之為讀書人了,這就是道德敗壞分子。

    這句話我覺得本來就有駁論。

    有些屠狗輩讀了書了,但就能改變他是屠狗輩的事實了嗎?

    顯然是不能的。

    書讀的多了,心境也就廣闊,也只有這樣你才會有仗義的一種思想在腦海中,換句話說讀書是為了讓人不那麼負心。

    而且屠狗輩(沒其他意思單純舉列子)欺負一個人的時候,另一個屠狗輩(沒其他意思)來仗義,這簡直是互相矛盾。

    還不如多讀點書,讓屠狗輩少一點,或許需要你仗義的事件就會少一點了。

    多讀書,多看書,仗義就會越來越多。

  • 13 # 瀟湘竹淚

    這句話的背後,其實是有一個故事的。相傳明朝年間的桂林,皇親驕縱,喜養鬥犬,用以賭博作樂。皇親的家奴也驕橫跋扈,欺壓百姓,無視官府。

    某日,家奴縱犬行兇,一秀才躲避不及,被撲倒在地,眼看就要喪命犬口。這時衝出一個屠夫,手起刀落,殺了鬥犬,救了秀才。家奴一看主人愛犬被殺,這還了得?仗著人多勢眾,綁了屠夫告到了衙門,要讓屠夫為狗償命。

    審理此案的,是時任廣西右參議的曹學佺。曹學佺是何人?曹學佺是萬曆二十三年進士,閩中十子之首,當時有名的學者、詩人、藏書家,歷任四川右參政、按察使、廣西參議。清軍攻入閩中,曹學佺自縊殉節,並留下絕命聯:“生前單管筆,死後一條繩。”曹學佺是一個很正義很有氣節的人。看過狀紙後,判了屠夫無罪,更判皇親賠償秀才醫藥費。如此,皇親臉面不保,自然不願,於是要求重審,並對秀才威逼利誘,迫使其更改口供。重審時,秀才出賣屠夫,稱那天是在跟斗犬玩耍。曹學佺聽後勃然大怒,大罵秀才忘恩負義,並準備讓衙役重打秀才30杖。秀才害怕,說出了實情。至此,真相大白,曹學佺判屠夫無罪,秀才與狗為友,恩將仇報,革去功名,給皇親當狗。然後憤然在案卷上寫下“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千古名聯。

    當然,這句話有些片面。是仗義還是負心,與屠狗或是讀書並沒有必然的關係。這只是同為讀書人的曹學佺,看到熟讀儒家經典的秀才,在品德上還不如一個沒什麼學識的屠夫後的失望之語。

  • 14 # 易忘01

    這個話有一點的道理,但是並不是十分準確。

    首先仗義的人,肯定憑感情用事的人,遇到突發情況,憑個人情感,熱血上頭,才會有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仗義行為。生活在社會下層的苦力和勞工,有時生存全憑親朋關係才能苟全與維持生活,碰到事為人仗義出頭就不奇怪,不然沒了親朋這一層關係,留下不仗義的罵名,以後生活就艱難了。

    而說“負心多為讀書人”則有點片面。讀了點書,看了點歷史典故,生存的方式方法就會多一些,遇到事先會考慮苟全性命,只要遇見危及性命或重大利益時,就會自保。

    但是,這說的是那些讀了一點書,識得幾個字的人。真正的文人,生死當頭,也絕對會堅守名節。有如: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遠出邊塞的張九齡,視死如歸的文天祥,近代寧願餓死也不低頭聞一多等等,不勝數。

    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封建社會,下層人沒有基本人權,更談不上平等。生死關頭,損失名節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這兩句話只是對舊社會的批判,如今,也就用不上羅。

  • 15 # 良知修行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可以說是對現實社會最全面的總結。屠狗之輩,在古代社會里,都是底下層的人民。大多沒有文化,讀書較少,大部分都是勇猛好鬥,爭強好勝之輩。遠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很多刺客,漢朝開國著名將領樊噲,桃園三結義之一的張飛,這些都是屠狗殺豬之輩。還有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裡面,也有很多是屠狗殺豬之輩。這一型別的人都容易意氣用事,非常仗義。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就會拔刀而起,而不會有過多的思慮,有過多的計劃,更談不上運籌帷幄,深思熟慮。

    負心都是讀書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千古以來最容易負別人之心的大多都是讀書的人。這是因為讀書的人書讀多了,他就會有一些理性的思考,就會對後果作出理智的思索,就會對結果進行對比。負心一般都是負女人之心,很多讀過書的人在出人頭地之前一般都因為生活的困難,會有一個相知的、樸實的女人在後面做後盾。可是一旦出人頭地之後就會礙於面子,礙於讀書人的臉面,會喜新厭舊。或者是因為把舊愛與新歡進行對比會在理性的基礎上喜歡上新的人。容易做出忘恩負義的事。這種只注重理性的思考而不注重感情方面的事情在古代非常的多。

  • 16 # 漫山紅遍1層林盡染

    我理解這裡的讀書人說的不是普通讀書人,而是做了高官和巨賈的讀書人中的“精英”,宋秦檜啦,明東林黨什麼的大批文人就是這種負心人了,讀書到後來就和權力混在了一起,權力和金錢也是一對孿生兄弟,這三樣一結合,就形成了讀書人為了自己派別的利益,為了財閥集團的利益可以出賣國家,出賣民族,可以說他們已經忘記了讀書時的初衷,當官牧民,光宗耀祖,他們可以換掉國家元首,一切都是因為不合他們利益,敵人入侵他們畏戰言和,百姓民變他們血腥鎮壓,土地兼併是一把好手,為了私人集團利益可以出賣武官將士,軍事情報,其實說白了就是利慾薰心,已經變質了,在大是大非面前甚至不如一個升斗小民,比如我們普通人,哪怕對社會再不滿,可是別人說我們國家黑我們侵略我們我們就是不願意,但是有錢人呢,他們會移民,會出國,會找到各種理由藉口來支撐自己這種行為,還編造出“良禽擇木而棲”,“識時務者為俊傑”什麼的,說那些還在堅守的人是傻子,是五毛,是愛國賊(當然不能打著愛國的旗號違法犯罪),等等等等,而大多數普通讀書人還是好的,就是沒有利益來迷濛內心

  • 17 # 閒雲島

    題主的提問既有合理的核心,也有題外的偏見。自古以來,的確有一些負心的讀書人,最著名的就是陳世美貪慕“高中狀元,被招駙馬”的榮華富貴,從“負心拋妻棄子”到“狠心殺妻滅子”;也有本故事中主人公中的秀才,被屠夫從桂林皇親鬥犬中撕咬下救出,秀才被物質利誘和皇親勢力所迫,忘恩負義,出賣恩人屠夫,以至於清官曹學佺在維繫正義判處“屠夫無罪;秀才革去功名,給皇親當狗”的背景下,憤然在案卷上寫下:“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千古名聯……這就是題主提問的合理核心所在。但是,題主沒有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法,而是斷章取義,曲解了清官曹公的本意,一是“就事論事,曹公為此讀書人感到羞恥”;二是“義憤填膺,曹公因感而發”——“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應該僅對此情此景,絕無咒罵讀書人乃“負心多是讀書人”的歪念;三是,“學富滿車,曹公若咒罵讀書人,那豈不是咒罵自己”……可見,題主提問用意出現了嚴重的偏差。——題記。

    千古名聯背後的典故,發人深省:義不在位高,德不在書多。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中國古代皇權至高無上,皇親貴胄也素來驕橫。相傳,明朝桂林皇親宗室好養鬥犬,用做宮廷賭博娛樂,因此,連家奴們也驕橫跋扈,欺壓百姓,蔑視官府。每當無聊時,就牽出鬥犬,任意讓其撕咬路人,以此取樂。百姓自然都敢怒不敢言。

    那麼,官府呢?“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官員大都趨炎附勢、阿諛奉承,對於皇親國戚及其奴才和惡犬的為所欲為、作惡多端,大部分官員都是聽之任之,“開一隻眼閉一隻眼”,從而,助長了歪風邪氣;也有少部分官員敢怒不敢言,力所不及……如此官員走馬上任、走馬觀花、川流不息,官員換了一茬又一茬,官府衙門只不過是擺設罷了,正所謂“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

    後來 ,天啟二年(1622年),“閩中十才子”之首曹學佺任廣西右參議。他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到任前,他就對此早已有所耳聞;赴任後,經過調查,果然名不虛傳,於是暗下決心,一定要殺殺這幫惡棍的威風。一天,皇親的奴才,故技重施,放出鬥犬,讓其任意撕咬路人……一 秀才奔跑不及,撲倒在地,秀才本無縛雞之力,鬥犬騎在秀才身上任意撕咬,嚇得秀才魂飛魄散,眼看秀才就要命喪犬口,說時遲,那時快,路邊突然衝出一殺豬佬,手起刀落,剁了狗頭,救下秀才。皇親的奴才一看,區區賤民,竟然把主子心愛的鬥犬殺了,那還了得!他們把殺豬佬捆綁送到官府,要官府判他死罪給狗償命。

    說來也巧,曹學佺正好審理此案,詳細看過狀紙後,不畏懼皇親宗室,判屠夫無罪,更判皇親要賠償給秀才醫藥費。皇親急了,如此判決,不但自己臉面不保,而且有損皇家威望,但在法理上,自己又是理虧且又不合法,曹學佺又是嫉惡如仇、剛正不阿之清官,如何拗得過他呢?但皇親國戚的臉面還是要保住的……於是,心生一計,要求重審,並暗中威逼利誘,重金賄賂外加恐嚇,要秀才改口供——“說他自己和鬥犬相好,是朋友,那天是鬥犬和其在玩鬧嬉戲……”,是屠夫惡從膽邊生殺了鬥犬,要屠夫給鬥犬償命。再審時,秀才貪圖財物又懼怕皇親勢力,就出賣了屠夫,更改了口供。曹學佺聽完秀才改的口供後,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罵道:“人證,物證具在,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圖報,反要置其於死地,與狗相好,認狗為友,傷天害理!就算天容你,我容不得你”!說完就要衙役杖擊秀才,秀才挨不過打,終於招了是皇親如何用重金和威逼要他更改口供。真相大白於天下。真正的忘恩負義,翻臉比翻書還快,說變就變,丟盡天下讀書人的臉,為天下讀書人臉上抹黑,真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啊!

    曹學佺重判:屠夫無罪;秀才,與狗相好、認狗做友、恩將仇報,革去功名,給皇親當狗!並憤然在案卷上寫下:“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千古名聯。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折射道出人的自然屬性:義不在位高,德不在書多。

    “義不在位高,德不在書多”。人的自然屬性就是如此,看看“義”的代名詞“忠犬”“義犬”的故事,就會坦然釋懷。

    “忠犬八公”。‖ 有一個馳名中外的忠犬忠主的故事,感天動地,發人深思。在東京澀谷車站北口,有一尊狗的銅像:它昂首翹望,好像總在等待著什麼。它就是日本著名的“忠犬八公”:1923年11月10日,“八公”出生於日本秋田縣大館市,隨即被送到上野英三郎教授家,取名“八公”(與John和S住在一起)……1925年5月21日,上野教授於大學因急病逝世,“八公”因未等到主人歸來,三日三夜,滴水未進,粒糧未食;1925年5月25日,與John和S一起到澀谷車站迎接主人上野教授……十年如一日,每逢上野博士放學回家的時間,“八公”都會獨自前往澀谷車站,等候主人歸來;然而,主人是永遠也等不回來了,只留下忠犬的永遠的無限思念與憂傷,還有無限的忠誠。1932年,“八公”的故事被推介至《朝日新聞》,“八公”一舉成名,獲“忠犬八公”美名;1934年4月,“八公”像在澀谷車站前建立,揭幕儀式有300位名人參加;1935年3月8日,“八公”在瀧澤酒店北側路地入口死去,享年11歲,“八公”告別儀式在澀谷車站盛大舉行,最後與上野教授同葬於青山靈園。

    “八公”遠眺,期待主人歸來。

    同樣是狗,但有惡犬和忠犬之分,桂林皇親的鬥犬,狗仗人勢,經常撕咬、欺壓路人,兇性畢露;而“忠犬八公”卻十年如一日,等待主人,思念主人,忠於主人,此情此景,感人肺腑,詮釋了“忠犬”的至情至性的“忠”性,昭告人們,忠犬永遠是人類的好朋友。

    “湘江義犬”。‖ 據中國園林資材網2012年5月17日訊息:湘江義犬“三多”的救人故事,在湘江兩岸廣為傳頌,驚動了政府,打動了市民,給它塑了雕像,就是要將此故事傳承下去,雕像已成為湘江風光帶標誌性景點。 “湘江義犬”的故事:2011年6月12日下午,楊小姐與老公帶著“三多”來到株洲天元大橋北邊30多米處的沙灘上游玩,下午4時許,突然聽到有人在湘江上喊救命,她老公隨即跳入水中救人,不料被溺水者纏住……危急關頭,只見“三多”也飛快跳入水中,游到主人身邊,主人一手拉住“三多”的尾巴,一手拽住溺水者,成功將溺水者救上岸。主人救人和“三多”救主人的故事經媒體報道後,“英名”一下傳遍湘江兩岸。

    義犬救主,傳頌湘江兩岸。

    同樣是犬,亦有惡犬和義犬之分,桂林皇親的鬥犬,狗仗人勢,經常撕咬、欺壓路人,兇性畢露;而“湘江義犬”,見主人救人被纏,很有可能救人的主人和被救者會同歸於盡,那想到,“湘江義犬”既有靈性,更通人性,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將主人搭救上岸,與主人共同完成湘江救人的義舉……“路人有險,敢於搭救;主人有難,勇於赴死”,“湘江義犬”,詮釋了“義犬”的至情至性的“義”性,演繹出“犬”是“忠義”的代名詞;昭告人們,義犬永遠是人類的好朋友。

    義犬忠主、義犬救主,至情至性,義舉感天動地,也在昭示人們:動物尚且有義,何況人呢?因此,“義不在位高,德不在書多”,有其規律性的自然屬性一面,也就是說“仗義每從屠狗輩”也符合自然規律的規律性。一般來說,在古代,沒有讀書或讀書少的人,一般都是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們往往最坦誠,思想一般比讀書人厚道、單純得多,遇事講義氣、有擔當,敢作敢當,像桂林皇親鬥犬危害秀才,危機關口,屠夫挺身而出剁下狗頭,救了秀才,也根本顧不上“皇親不皇親了”,因為,他只知道,“生命至高無上”、“人命關天”……然而,屠夫仗義救秀才,秀才因承受不了壓力而“翻供”、反咬一口,清官曹學佺在維繫正義的前提下,義憤填膺,寫下“仗義每從屠狗輩”的名句,在這種特定的環境,是合情合理的,也非常正確的;也在昭示人們,“義不在位高,德不在書多”。

    然而,人之所以是高階動物,其標誌性的區別就在於——人的社會屬性,即人有思想,看問題、做事情,有立場,有觀點,有方法。讀書人的思想更復雜,左右搖擺,往往是其最致命的弱點。

    黑包公怒鍘陳世美。‖ 北宋年間,陳世美經過十年寒窗,辭別父母妻兒,上京赴考,高中狀元。環境的變化、地位的升遷,他忘記糟糠之妻,於是,貪圖前程,隱瞞婚史,被招為駙馬,在京城中享盡榮華富貴……然而,樂極生悲,糟糠之妻秦香蓮,在家鄉大旱、陳世美雙親病故,生計難以為繼的情況下,帶著一雙兒女,孤苦無依,千里迢迢來到京城尋找丈夫。誰知陳世美翻臉不認人,當著丞相王廷齡的面拒不認親,而且派家將韓琦去追殺妻兒。當韓琦得知真相,善心大發,無法下手,舉刀自殺。香蓮悲憤萬分,到開封府告狀,包拯不畏權貴,為天下主持正義,秉公執法,用龍頭鍘將陳世美的腦袋鍘了。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錢學森,憂國憂民,心繫祖國,將個人理想與家國情懷結合起來,一心想將自己所學報效新中國,但是,美國設定了重重障礙阻擾錢學森歸國路。據說,美國在錢學森住處派了暗探、暗警乃至特務,時刻掌握甚至阻擾錢學森的行蹤,還美其名曰“保護錢學森安全”,這種特殊的“關愛”,說穿了就是“軟禁”……但是,錢學森衝破美國重重障礙(美國認為錢學森抵得上五個師),在周總理的幫助下,放棄美國優越的生活待遇,最終回到祖國的懷抱。錢學森歸國後,在一切“為零”起跑線上,領導並親自參與“兩彈一星”的偉大工程,使中國進入世界“核大國俱樂部”,成為世界航天工業強國。錢學森不僅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在航天領域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

    錢學森給中國航天事業打了足夠的底勁,也成為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一代名臣范仲淹,少年時,曾問算命大師:“我將來能不能做宰相”?算命大師非常驚奇:“為什麼要做宰相”?范仲淹似乎感覺問得太唐突,就改口問:“不做宰相,那能否做醫生嗎”?算命大師更驚奇的問:“為什麼你的理想,不是做宰相,就是做醫生啊”?范仲淹嘆口氣說:“能為天下百姓謀福利的,莫過於做宰相;既然做不了宰相,莫過於做醫生。好醫生,上可以療治君王和父母的疾病,下可以救治天下蒼生,中可以教人保健養生,益壽延年”。算命大師高興的告訴范仲淹:“你有大善,必成大器”。後來,范仲淹果然做了宰相,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很多讀書人“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崇高理想的根源。不管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范仲淹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心繫天下,胸懷臣民,而絕非為一己私利,而悲悲慼慼,把天下憂樂放在個人悲喜之前,是為儒家知識分子之典範。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一代詩聖杜甫,安居時雖然蝸居在草廬陋室,到了晚年,戰禍連連,更是到處躲避戰禍,顛沛流離時雖然客死湘江,但許下的宏願居然不是自己得華廈闊宅,而殷殷期盼的竟然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天下俱歡顏,則“大中有小,有你有我”。 這就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心志,憂心的絕不僅僅是自我貧富,放眼的則是國家興旺、天下安寧。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知識分子有敗類,但絕大多數都胸懷天下、報效國家,知識分子是國家富強、社會進步的中流砥柱。清官曹學佺在維繫正義的前提下,憤然寫下“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並非咒罵天下讀書人,因為,觸景生情(恨),就事論事,為哪個讀書人感到羞恥,曹公僅此而已,因為他自己本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咒罵讀書人,不也是等於咒罵自己,因此,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大可不必斷章取義,拿“負心多是讀書人”奚落讀書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管時代怎麼變遷,都有其真理性因子,鞭撻讀書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 18 # 醉哪吒

    其實,屠狗輩跟讀書人,負心也一樣多、仗義的一樣多。只是民眾心裡,覺得讀書人,更應該仗義些、屠狗輩負心些也無所謂,造成了心理落差。

    如果能夠摒棄情緒、平等看人,就不會有這樣的落差。畢竟,讀書人也是人,被窩裡該乾的事、也不能免俗。

    心理先設定讀書人該怎樣,就會有不必要的、多餘的落差,屬於庸人自擾、鄉巴佬、少見多怪。

  • 19 # 易行者張軒寧

    首先要說的是這句話未免有些以偏概全,有一棒子打死一群人之嫌。

    文字角度進行理解:

    仗義每多屠狗輩

    這句話所指向的是那些思維簡單、性情直爽、為人耿直的人群,因為他們沒有過多的複雜思維與情緒,接觸的市面與眼界不足,所以則理解為一種仗義。

    負心多是讀書人

    其字面理解則是一些飽讀詩書之者,懂得三綱五常,懂得倫理道德,懂得是非曲直的人,所行為、言行都有著獨立或深遠的想法,或者有著較強的主見,“負心”的形成在於自我意識強烈,而產生的某些令他人覺得不合理的舉動。

    而我個人對這段話並不認同,對於此話的理解是:

    負心與否不在學識、地位、身份,是否仗義也也不能凌駕於道德保準之上。

    比如:

    因為你強硬無理,遷怒他人,而被揍了,有兩個朋友,一個是屠夫,一個是書生,你先跟書生說了此時,書生批評了你,並遠離你,你就可以理解為是負心。

    而另外一個屠夫的朋友幫你拿到都砍傷了那個人,你就理解為是仗義嗎?

    有的我們喜歡拿自己評斷標準來斷定事物的是非曲直,往往忽略了背後的長遠道理,甚至會進行道德綁架,如果你不幫我便是不道德的,便是負了我。回到舉例這個書生遠離你,是因為勸阻不了你,覺得志不同、道不合不能為朋友了,另外一個屠夫覺得與你志同道德,幫你砍人、殺人,最後被扭送官府定罪,作為惹事的你又會如何?是跟他一起住牢獄,還是遠離這個屠夫呢?

    有魯智深打死鎮關西,而鎮關西欺負的人誰站出來了?

    大詩人辛棄疾行俠仗義,又可曾負心與誰呢?

    萬不可以偏概全,也不可人云亦云!

  • 20 # 愚昧人之一

    這句話不知是古代哪個時代出現的,但許多人傳播之後,彷彿成了社會共識。在古代,影響社會文化的是小說、戲曲,民間的評書等文藝作品。大概人們是看了戲曲"秦香蓮","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之類的作品,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這樣的結論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都是無根據的論斷。今天要有準確的結論,樣本資料要大,才叫科學,單從幾個人的事實中得出的結論,往往誤導大眾。且不說古代的文天祥、于謙等巨星,就是清末率先為推翻封建帝制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都是讀書人。建立新中國的大人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丶鄧小平、劉少奇、林彪丶陳雲、陳毅、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等,哪個不是讀書人。即使像彭德懷、賀龍等元帥,他們的書也讀得不少。從條件優越的外國回來工作的高科技人材,以及文學家等,哪一個不是學富五車的讀書人?

    在我身邊看到的好多40多歲,30多歲的夫妻,文化水平越高的家庭越穩定,文化水平越低的家庭越不穩定。

    所以,上面的那個結論,基本上是錯誤的,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當然,也不排除有無德的文人,無德的知識份子,但畢竟是極少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痘痘肌膚怎麼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