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武漢壹周

    在各種關於佛教的新聞報道中,經常可以看到記者們將佛教寺院稱為“寺廟”的。有時候和一些朋友聊天,也經常能聽到他們說:“我哪天哪天去廟裡燒香去了。”其實我知道他是說去寺院燒香了。“寺”和“廟”的區別其實是非常大的,但是現在的人絕大多數已經搞不清楚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了。

    “寺”在古代是專指皇帝的行政機構的,我們經常在文學作品中看到“大理寺”,大理寺是幹什麼的呢?大理寺在中國古代是掌管審讞平反刑獄的官署。最早是從北齊開始設立,以後歷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大理寺的主要職責是專門稽核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駁;事有冤枉者,推情詳明,務必刑歸有罪,不陷無辜。它與刑部、都察院合稱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糾察,大理寺駁正。稱為“寺”的機構還有:鴻臚寺(掌賓客及兇儀之事。領典客、司儀二署)、太常寺(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光祿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宮中膳羞的機構)、太僕寺(掌管皇家車馬儀仗的機構)。

    東漢永平十年,漢明帝派特使把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法師迎請到了中國,開始就是鴻臚寺負責接待的。後來因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歡迎,就把兩位法師留在了中國。第二年,漢明帝下令在洛陽城雍門西面,按天竺僧伽藍摩(該梵語的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樣式為這兩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這些房屋依照當時的習慣,也被東漢王朝稱為“寺”。因為寺內的經書是用白馬馱來的,朝廷便將其命名為“白馬寺”。這樣,洛陽的白馬寺就成為中國的第一座佛寺。白馬寺是當時朝廷直屬的行政機構。它的目的就是翻譯經典,再一個就是指導大眾共同修行。隋唐以後,寺作為官署的稱謂越來越少,而逐漸演變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用名詞。

    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裡面有藏經樓,起到了現在公共圖書館的作用。裡面不單單佛教經典,儒家道家的經典都有收藏。很多讀書人,象、范仲淹、朱熹、王陽明這些大儒,都曾長時間在寺院裡掛單讀書。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講座,當地老百姓都可以去聽,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眾共同修行的一個場所。

    寺院裡的出家人,相當於現在大學裡的專職教授。學佛選擇出家或者在家,這是分工的不同。出家只是選擇做專職弘揚佛法的工作而已。這就好比現在有人選擇在學校裡教書,也是專職做傳播知識的工作,這是一樣的道理。但是學佛不一定非要出家,就好像學知識不一定非要當老師。出家人也不一定比在家人高明,就好像當老師未見得一定比其他職業知識淵博,這是同樣的道理。

    “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廟”在中國的歷史可能比“寺”更長遠,象大家都知道的:孔廟、武侯廟、關帝廟、嶽王廟、龍王廟、孟姜女廟、屈原廟、媽祖廟、山神廟、土地廟、城隍廟等等。我們沒有聽說供關帝的叫“關帝寺”的。因為功能不一樣,所以稱謂也就不一樣。

  • 2 # Ziv御史TT官方撰文

    寺與廟簡單區別:

    1.寺的規模通常大於廟,建築宏大,佛像眾多

    2.寺裡供奉著佛像,廟裡通常供奉神像、神位

    3.寺通常受宗教約束管理,而廟則常是民間行為

    4.寺是通常是佛家,而廟可以是道、儒,包括土地廟、孔廟等

    5.寺裡燒香,廟裡燒香有的燒紙錢

    以上僅供參考

  • 3 # 道滅集苦

    總的來說寺是舶來品,是供奉菩薩的地方;廟是鄉土地,是敬仰神仙的場所。如法門寺供舍利子,土地廟敬土地爺。現在已無嚴格區分,求子求財,上香供奉,許願還願,唸經拜佛的地方,統稱為寺廟。

  • 4 # 建築女磚家

    “寺”和“廟”有區別!

    “寺”和“廟”這兩個字,從其原本的意思看,都是中國的國家機構,最初和佛教,道教都沒有關係。

    “寺”最初是指國家的某種部門!

    比如“鴻臚寺”相當於現代的國家外交部;

    又比如“大理寺”,好像相當於現代國家檢察院和國家紀委的結合體。

    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到了漢明帝時期,從印度來了幾個傳播佛教的信徒,自稱是印度的國師。

    漢明帝心想:

    既然是他們國師級別的,應該在讓他們在我國也受到同樣的待遇。

    於是為了讓他們留在我國,就給他們特意成立了一個新的國家部門,叫“白馬寺”。

    功能是傳播佛法思想,進行著作翻譯,組織佛教活動等。

    於是洛陽白馬寺就成了中國第一個佛寺。

    後來建立的佛寺,都取白馬寺的“寺”這個字,表面其佛教身份。

    逐漸“寺”這個字的主要意思,從國家機關變成了一種佛教的活動場所。

    “廟”的話本來是指“皇帝的權威,透過祭天的儀式,得到了上天認可”。

    所以自古皇帝都有“廟號”。

    逐漸人們用“廟”這個字形容國家建立的用於“祭天”,“祭地”,“祭神”的建築物。

    後來又引申為對祭拜各種“地區性神鬼靈”的建築物的稱呼,比如“城隍廟”,“龍王廟”,“土地廟”等。

  • 5 # LDH老李

    寺和廟的確區別很大,有網友已經回答的夠全面了,我就不重複了。不過現在在我們那裡,寺,觀,廟,已經不分了,佛教的,大型一點的叫寺,小型的也叫廟,比如有“來佛寺”,我們也叫它“王壇廟”,“泰山寺”,我們也叫“泰山廟”,道都大的叫觀,小的也叫廟,比如“東嶽觀”,我們叫“東嶽廟”,“玉皇觀”,我們叫“玉皇廟”,再小的就多了,也是佛道不分了,比如“佛爺廟”,“土地廟”……

  • 6 # 號角催人紅旗飄

    廟的主題很明顯,如東嶽廟,土地廟,五道廟,娘娘廟,藥王廟,紅廟(關帝廟),龍王廟,河神廟,媽祖廟,城隍廟,夫子廟等,而寺則規模要大,供奉的神靈比較多比較全,什麼少林寺,靈隱寺,淨慈寺,寒山寺,覺生寺,大慧寺,法海寺,廣濟寺,漩壇寺,名字古雅而有深意。而大昭寺,扎什倫布寺,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多稱為寺!承德的外八廟只是總稱分別指: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安遠寺,殊緣寺,廣緣寺,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只是藏文譯)

  • 7 # 待俺來也

    "寺″主要功能以人為主,用來安置住人,為某種特定的人提供生活工作學習的場所。“廟"主要功能以神為主,用來安置人們心目中值得敬昂的各種神(像),專供外人來參拜供奉祈福消災解難的。寺和廟的分別,說得俗些,就是一個是住人,一個是安鬼。

  • 8 # 鳳凰花兒開

    不說古代的區別,說現代的區別,寺是佛教活動場所。廟是祭祀的地方,如,祭祀祖先的叫家廟,祭祀各路神仙的關帝廟、土地廟等。有的時候,老百姓也不去很細緻地區分,會混用,如,觀音廟。這樣,你就會發現,民間信仰的多用廟,正統的佛教活動場所叫做寺,女尼呆的地方叫做庵,道教活動的地方叫做觀或宮。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如,很多藏傳佛教活動的地方也叫做宮。總之,他們的區別很是很複雜的,有很多通用的地方,區別並不是很嚴格。

  • 9 # 偶然客的空間

    寺廟有同有異。相同點,都屬於廟宇。區別點,在於寺是佛教場所,而廟則是祭祀祖先祭祀文武聖人祭祀土地城堭的場所。寺觀廟庵,是宗教和祭祀場所,樓堂館所,則是辦公活動場所,亭臺樓閣,則是風景建築物。寺,指佛教供佛修身的場所,如白馬寺,少林寺。觀,指道教修道的場所,一般供奉道教三清及諸神,如蘇州的玄妙觀。除了觀,道教的場所,有的也叫宮,如成都青羊宮。庵,則是比丘尼集中供佛的場所,習慣上也稱尼姑庵,是佛寺內的一個小支稱呼。而廟,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廟含寺庵廟觀。狹義的廟,如祭祀祖先的宗族祠堂,俗稱家廟。祭祀文武聖人的,俗稱文廟(孔廟)和關帝廟。祭祀地域神祇的,俗稱土地廟、山神廟、城堭廟和奶奶廟。許多村莊的小廟,更是不計其數,它不是宗教場所,只是破四舊時稱的封建迷信場所。宗教場所的寺,除了佛教的寺外,還有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基督教天主教的活動場所,則叫教堂。

  • 10 # 超哥75975082

    稍微有點這方面常識的人都知道寺和廟的區別,什麼什麼寺一聽就知道是和尚的窩,他和庵是相對的,什麼什麼庵一聽就知道住的是和尚的姐妹--尼姑,這都是信仰佛教的。 但是廟就不同了,廟裡住的可能是道士也可能是老百姓也可能是乞丐,廟是屬於道教的,或者是一些很有名氣很有影響力的人,或者是一些傳說中的神或物。 總之廟一類是信仰神靈的,只要廟中供奉的誰人們都相信誰有靈,能保佑人們夢想成真。(說實話,雖然中的這個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說明了秒殺傳家寶這個商家還是很道德很良心的,我以前也玩過很多別的奪寶,玩進去了幾千塊,連個毛線都沒中,很不給我信心,我知道就是沒有暗箱操作的話不中獎也很正常,畢竟和買彩票一樣,都有一定的機率,但是很長時間不中讓人很沒信心,不像秒殺傳家寶很不錯,玩了一個多星期,就中了幾次,其中免費的50元話費也中了兩次。我認為多參與便宜點的商品,最好幾萬人次以內的,這樣中獎率高點,像那些車啊什麼的,那中獎率很低的,多少參與一點就行了,別報太大希望。總之為大家推薦秒殺傳家寶,可以多多參與),這就是個夢想成真的人,很值得為他道喜

  • 11 # 首幫

    “寺”和“廟”不是表示同一個物體或同一個場所,有的在文字表述或口頭表述為“寺廟”,是無知、或錯誤的。從歷史學上講,中國的“廟”比“寺”長遠得多。在古代“廟”是祭祀天地鬼神的場所。如大家熟知的孔廟、武候廟、……關帝廟。因為祭祀的目的、功能不同,所以稱謂不同。

    而“寺”,也稱寺院。在佛教流入中國之前,它是指皇帝行政的專門機構,如:大理寺、光祿寺等。自佛教流入中國後,被皇帝推崇,如漢明帝下令建立的第一個“寺”白馬寺。隨著佛教的普及,“寺”做為官署的稱謂逐漸演變成佛教建築的代名詞。在這個演變過程中,寺院成為傳佛、教育的場所。因此,寺的出家人具傳播佛教、知識的教書人。去寺院的普眾也絕非是去拜天地鬼神的。“寺”和“廟”不僅在本質上的區別巨大,在功能上也大不相同。另外,還有祠、觀、庵的各不相同。

  • 12 # 度娘線上

    下面兩個是比較常見靠譜的解釋:

     寺 《說文》雲"廷也",即指宮廷的侍衛人員,以後寺人的官署亦即稱之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關,太常寺則為掌管宗廟禮儀的部門。西漢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之"寺",即所謂的"三府九寺"。漢代,九卿中有鴻臚卿,職掌布達皇命,應對賓客,其官署即"鴻臚寺",大致相當於後來的禮賓司。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最初住在洛陽"鴻臚寺"。後來鴻臚寺改建,取名"白馬寺"。於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稱。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隋唐以後,寺作為官署越來越少,而逐步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用名詞。   廟 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文人武士,如文廟——孔子廟,武廟——關羽廟。

  • 13 # 山裡人光津墨趣

    廟小,故云:廟小神仙大,塘淺王八多。供奉是中國蠻薩,文廟孔子,武廟關羽,土地公公廟,河神廟,山神廟,財神廟……

    寺大,供奉絕大部分是外國蠻薩,如來、觀音、嵩山少林寺,重慶羅漢寺,浙江普陀寺,山西懸空寺,洛陽白馬寺……有個共同特點:大雄寶殿。

    奄更小,尼姑(女和尚)主供觀音。世間寺廟不談情,唯有山西普救寺。(戲曲,西廂記,紅娘)北嶽恆山-懸空寺荊州關廟,襄陽古隆中

  • 14 # 歷史小組長

    “寺”在古代漢語裡有“持續,相續”的意義。意義是說,皇帝設立的這個機構是個永世性的機構不是暫時性的機構,是要國祚綿綿、代代持續下去的。這叫稱“寺”。

    “廟”是中國古代祭奠天地鬼神的中央“廟”在中國的歷史可能比“寺”更久遠,象大家都曉得的:孔廟、武侯廟、關帝廟、嶽王廟、龍王廟、孟姜女廟、屈原廟、媽祖廟、山神廟、土地廟、城隍廟等等。我們沒有聽說供關帝的叫“關帝寺” 由於功用不一樣,所以稱謂也就不一樣。

  • 15 # 玩布公

    要想了解區分寺與廟的區別,看你想知道多少。

    看見那些複製貼上過來的東西了嗎?(也不一定真實),各說東,西,沒有統一的說法,(相同那些是複製的)。

    我們只說當今的區分法。寺院主要是給出家人 佛門弟子修行和棲息的住所。當然也供奉“如來”“觀音”。女弟子住的地方叫“庵”尼姑庵,女弟子修行在禪院。

    現在有”佛學院”。一般寺院裡的“和尚”,都是佛學院畢業的學生,他們不住在寺院,因為他們不是真的出家人,他們是來上班的。他們研究佛學。

    廟,現在一般老百姓說的廟,是用來供奉神靈或者人們崇拜的偶像。什麼土地廟,龍王廟,財神廟。什麼張飛廟,關公廟……

    到此為止,才識能力有限,但___絕非抄襲,複製貼上的東西。

  • 16 # 小學群文閱讀

    《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廟”,在古代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帝王的宗廟叫“太廟”,諸侯貴族的叫“家廟”。

    我們在影視劇裡經常看見誰誰誰去“守太廟”的橋段,比如宇文懷被罰去守太廟、溫實初也自請守太廟。

    其實“太廟”最初並不叫“太廟”, 在夏朝時叫“世室”,殷商時叫“重屋”,周叫“明堂”,秦漢時才被稱為“太廟”。

    “家廟”,一般是官宦人家才有的,比如跟高菩薩私通的馮皇后就是在生病期間被皇帝下旨出宮,回自己“家廟”養病的。

    到後來,隨著時間的演變,廟的範圍逐漸擴大,從原來單純的祭祀死人,變成了鬼(人死曰鬼)神混合祭祀,於是就有了“山神廟”、“孔子廟”都稱“廟”。

    橋山附近的黃帝廟,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廟。

    足見廟跟代表佛教的佛寺是不同的。

  • 17 # 風言妄語

    寺廟寺廟,他們的區別在於等級不一樣,一個是官辦,一個是民辦。中國曆來是等級秩序森嚴的國家,寺廟是中國級別很高的建築物,因為他們是供奉仙佛的地方,但是他們之間又存在著嚴格的等級秩序,有寺的地方應該有廟,但它的配套設施是殿,如大雄寶殿,天王殿等等,而殿是什麼?殿是皇帝居住的宮殿,受過皇家官方認可的寺廟才可以用殿這種建築來供奉神袛,否則是僭越,有可能殺頭的。而寺這個概念在中國原本就是行政機構,如大理寺,鴻臚寺等等。

    廟看著字形就知道比較簡陋,只有一個房間也可以稱之為廟,廟裡面可以供奉神仙佛祖這些不存在於凡世的神袛,可以供奉山神土地龍王這些等級比較低的神袛,也可以供奉孔子孟子關羽岳飛這樣的聖人,還可以供奉自己的祖先父母,宗族祠廟可能只有先人的牌位畫像等裝置。並且廟這種建築不管是有錢的個人,還是一個村子的人,還是一個家族,都可以捐錢建立,並不存在什麼僭越的風險。而個人私自建立寺廟,可能面臨殺頭的風險。

  • 18 # 默默淺吻

    “寺”最早是官署的名稱,如在漢朝,御史大夫們辦公的地方叫御史大夫寺,管禮儀的部門叫太常寺,負責輿馬的部門叫太僕寺,專管外交事務的部門叫鴻臚寺。在佛教傳入我國後,寺才變成了僧院的稱呼。因朝代更換,“寺”的稱呼也曾經有過變化,北魏太武帝年間,寺院被改稱為“伽藍”,隋湯帝大業時改稱“道場”,唐朝又改稱“寺”,一直沿用至今。

    傳說,漢明帝劉莊不知道怎麼就知道了西方有佛,便派出以郎中蔡愔,博士帝子秦景為首的12人考察團,前往西方尋求佛法。他們歷經艱辛,來到了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開始蒐集佛像、抄寫佛經。期間認識了兩位來自天竺(印度)的高僧法藍和攝摩騰,隨邀請他們到東土傳法。

    永平九年(公元65年),蔡愔與秦景等12人,帶著兩位高僧回到了洛陽。漢明帝劉莊非常高興,親自接見了二高僧,並暫時安排他們下榻在鴻臚寺。為了有個較好的傳法處所,第二年,明帝下令在洛陽雍門外興工建造僧院。完工後,明帝親自己命名謂“寺院”,由於兩位高僧的經書是由兩匹白馬馱回的,故把這座新建的“寺院”取名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我國後建築的第一座僧寺。從此以後,“寺”就成了專指僧人藏經、講佛和生活居住的場所。

    中國十大名寺有:白馬寺、靈隱寺、少林寺、寒山寺、隆興寺、清淨寺、大相國寺、臥佛寺、塔爾寺、扎什倫布寺。 “廟”是我國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爾雅·釋名》載:“廟,貌也,先祖形貌在也。”

    “廟”雖然是供祭祖宗的地方,但不是任何人死後就可以入廟的。

    先秦之後規定:凡有功於國的,死後方可入廟,享受人們的祭祀禮拜。《後漢書》中梁統傳附梁竦傳說:“大丈夫居世,生當封侯,死當廟食......”。所以,“廟”是祭祀神靈、神話或傳說人物、歷代賢哲、歷史著名人物的場所,如關帝廟、張飛廟、岳飛廟、孔廟、孟姜女廟、瑪祖廟等。這些眾多的廟宇,成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中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

    我國的廟多,究竟有多少,恐怕沒有人能夠說的清楚。而在這些眾多的廟中,名氣最大的、數量最多的要數關帝廟和孔廟,“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這是我國關於祭拜孔子和關公的真實反映。特別是關公那“至忠”、“至義”、“至信”、“至勇”的形象,不僅受到我國民眾的崇拜,也受到了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人民的敬仰,“關公廟貌遍天下,五洲無處不焚香”,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關帝廟3萬餘座。 確切地講:

    “寺”是外來宗教的宣講所,供奉的是佛,而佛是超自然的。

    “廟”則是人們紀念國殤、忠孝、優秀人士的場所,祭祀的是神,而神是人的偶像化。

    人們去寺裡祈求,是精神空需虛的追求,在廟裡祭祀,是對功臣烈士的緬懷。

  • 19 # 鳳凰圖騰88原創

    寺:

    寺是佛教道場,下設院、庵、堂。中國第一個佛寺是洛陽的白馬寺。此前,寺是朝廷機構的名稱,如大理寺、鴻盧寺、太常寺等。寺意相當於現在的廳堂,朝廷的高階賓館。漢明帝派使從印度請法師帶經卷來時,這些法師被奉為上客,並建寺安置。由於僧侶都在寺居住,後將僧人住的地方和道場被統稱為寺。寺的建制有如大學,裡面的人事有如大學的校長、總務訓導等職務,只是名字叫法不同,改為方丈監院、住持等。並下設各院,分科教育。

    廟:

    中國本土一直對供奉祖先、神鬼、聖人的專門建築稱之為廟。如太廟、家廟、土地廟、山神廟、孔子廟、藥王廟等。那時,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禮記》中: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員,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士地廟)混在一起,蛻變為陰曹地府控轄江山河瀆,地望城池的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文人武士。武廟如關帝廟、文廟如孔子廟等。

    觀:

    道教的地方稱做“觀”、“院”、“宮”。如杭州西湖邊的“抱拙道院”、陝西西安東關的“萬壽八仙宮”、在1990年以前叫“八仙庵”,後慈禧逃難暫時居住,後改名叫“萬壽八仙宮”,由慈禧親手題匾。觀“觀者,於上觀望也”。觀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臺”,史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以後,建“觀”蔚然成風。據傳最早住在皇家“觀”中的道士是漢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漢武帝的頑疾而被引進皇宮內的“昆明觀”。從此,道教徒為感激皇恩,把道教的建築統稱為“觀”,另有說,道教始祖老子曾在陝西盩厔樓觀臺講道,故後世天下道教的建築稱作為“觀”。

    庵:

    古時是一種小草屋,即所謂“結草為庵”。舊時文人的書齋亦稱作“庵”,如“老學庵”、“影梅庵”。漢代以後建了一些專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於是“庵”成為佛教女性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築名稱。

    謝友邀作答,希滿意。

    鳳凰圖騰

  • 20 # 清良解毒

    寺與廟區別在於(寺)只是方寸區域,住的都是人。(廟)由於範圍廣泛,住的有神也有人,過去在朝庭當官的人可以稱做住廟堂之高,某一個官員在地方擔任執政可以稱座廟,由此可以得知寺與廟的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幾個下屬多次以封村、火車停運為由,現在還不返崗工作,我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