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雨說歷史

    一想到八阿哥,很多人想到《雍正王朝》八爺胤禩帶領一群鐵帽子王逼宮失敗,雍正在朝堂上罵胤禩和胤禟,說“他們是豬,他們是狗,他們是阿其那,他們是塞思黑”“允禩,你這真要自絕於朕前,自絕於列祖列宗嗎”。

    我們在《清史稿》中可以看到相關記載:八阿哥胤禩性格沉穩又有才華,在九子奪嫡中長時間佔據主導。康熙第一次廢太子是,諸多阿哥,大臣上書請立胤禩為太子。康熙晚年疑心重,因此事而大怒,囚禁了八阿哥。因為此事也給了四阿哥胤禛機會。胤禛在不顯山不露水的不讓康熙起疑心的同時,又做出一些貢獻展現才能,最後被確定為繼承人。八爺黨自然是不服的。

    所以雍正在搞定了羅布臧丹津,年羹堯等以後,雍正慢慢剪掉了胤禩的羽翼。將其削去皇籍改名為阿其那,這個名字有人說是“豬”這樣的惡語,也有說這是“令人討厭的人”。胤禩被貶為民王,後來胤禩又被圈禁。大臣上書請求將胤禩正法,雍正沒答應。後來,胤禩在宗人府的囚禁下,鬱鬱而終。乾隆皇帝四十三年為八爺胤禩平反主要原因有二(據《清史稿》)。

    一,八爺,九爺結黨營私,都是咎由自取,但是他們沒有顯出明顯的謀逆之舉,所以予以寬恕。

    二,乾隆說:“皇考晚年,意頗悔”。雍正晚年提到“削去兩個弟弟胤禩,胤禟的皇籍,貶為平民,賜予阿其那,塞思黑的名字。”這件事時,有一些後悔的意向。所以乾隆也算滿足父親雍正的一個遺憾。

  • 2 # 飄逸的逗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乾隆為其叔叔八阿哥平反是有其用意的。

    一、彰顯他氣量大度,讓世人認為他是個仁慈的君主。

    乾隆的八叔九叔因為參與了八王議政、唆使弘時暗害乾隆,這一切的事情是有的,當然這和雍正為了加固手中的皇權所使用的手段也有很大的關係,皇位自古便是勝者為王敗者寇,乾隆作為雍正的兒子,皇位的勝出者,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對他的影響已經是微乎其微了,所以他為阿奇那(他八叔)塞斯黑(他九叔)恢復名譽,人都已經死了,政治也穩定了,現在的平反就給世人的映像是他是個氣量大度、仁慈的君王。所謂帝王心性就是這樣了。

    二、為了皇室的團結,也是給自己的後代子孫的權位爭奪敲響警鐘的同時,做一個榜樣。

    乾隆登基以後,不光是給他的八叔和九叔平反,還給多爾袞、多鐸、豪格等人也進行了平反。

    乾隆在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正月時釋出諭旨,其中說,就“心術而論”,允禩與允禟“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再次肯定了雍正對允禩和允禟的處理是正確的。但是,乾隆說到這裡時,突然口氣轉緩,說允禩與允禟“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因此,“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

    乾隆的這些話表達了什麼意思,他的父親雍正的做法是正確的,不過皇室相殘他的父親也是有悔意的,只不過不得不做,我作為他的兒子幫他做。允禩和允禟其實最後就是讓雍正暗中給殘害了,這一點能瞞過老百姓,但是瞞不過朝廷和皇室的人。他這樣說既表達了他父親的悔意又表達了自己的仁慈,

    現在已到晚年的乾隆深深的懂得當時鬥爭的殘酷,因為他就是親歷者,這種毫無親情可言的兄弟關係的冷漠,自己的後代之間也會發生,他現在的平反不但能給自己的兒子們敲響警鐘,還能維護皇室進一步的團結。況且阿奇那塞斯黑的意思是豬、狗。做為皇室的象徵龍,怎麼會跟這種稱謂聯絡在一起呢?皇室的正統與威嚴也是需要維護的,他們之間再怎麼鬥爭那是家事,是不能跟豬狗扯上關係的。試想如果長久這麼下去,是否會淡化百姓中皇室的威嚴呢?所以說乾隆為允禩和允禟的平反是有原因的,既能表達自己的仁慈、父親的悔意,還能維護皇室的團結與威嚴,這一切的平反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權威已經鞏固,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 3 # 頑主848

    這種事在歷史上經常有的。八阿哥胤禩(後來被改名為允禩)在雍正上位之後除了被免除爵位、抄沒家產、終身監禁,更侮辱性的是老八被賜名“阿其那”(滿語是狗的意思),雍正的另一個兄弟被他賜名為“塞思黑”(意思是豬)。這就很過分了,同是聖祖皇帝的兒子,一個是皇上,一個是狗,一個是豬,明眼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政治鬥爭的結局。雍正之所以對自己的兄弟這麼狠,也是這股情緒憋在心中太久了。康熙生前,對太子胤礽、對老八、對老十四、對小十九很是寵愛,其他的兒子就沒有那麼上心,也是有心無力,孩子太多。所以雍正(當時還不是)從小就缺父愛,羨慕那些被父皇寵愛的兄弟。慢慢地這種羨慕就有些變質了,變成了嫉妒恨。而這些兄弟中最數老八飛揚跋扈,根本不把四哥放在眼裡。等到雍正正式登基後,老八還是本性不改,不僅經常不給皇帝面子,還在背後陰謀搞反對集團,經過幾年的佈局之後,雍正一舉拿下,復仇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枝繁葉茂,所以才對自己的兄弟做出了這種事,雖然沒有處死他們,卻讓他們揹著侮辱到死。

    到了乾隆時期,一是本來對八叔沒有仇恨,二是八叔的勢力早就煙消雲散了,對自己的地位不會有任何影響。所以也算是彌補當年父皇一氣之下做出的錯誤決定,就為八叔平反了。

    這種事在歷史上很多,後世的人為前朝的人平反。比如蘇聯時期為托洛茨基平反,韓國後來為金大中平反,大概原因都是當年政治鬥爭中倒下的人其實並沒有真的做出危害國家的行為,只是危害到了當時的統治者。現在當年的勝利者、失敗者都已經逝去了,作為後人來說,他們都是開疆拓土的前輩,也就沒有必要讓在內鬥中失敗的那一部分前輩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 4 # 峰子奇觀

    在康熙帝晚年的“九子奪嫡”中,以失敗而告終的“八爺黨”首領八阿哥允禩,最終遭到了勝利者雍正帝(四阿哥)的瘋狂清算……

    雍正帝 大清算“死敵”八阿哥

    在羅卜藏丹津、年羹堯擺平之後,騰出手來的雍正帝,要開始對八爺黨算總賬了!

    氣急敗壞的雍正帝說:“允禩既自絕於天、自絕於祖宗、自絕於朕,宗姓內豈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惡之人?"

    隨後,削去八阿哥允禩一切爵位和封號,革除親王爵,開除宗室籍(開除愛新覺羅族譜了),貶為一介庶民,囚禁於高牆之內,還將其改名為“阿其那”(滿語“豬”或“俎上凍魚”)。同黨九阿哥允禟,也被改名為“塞思黑”(滿語“狗”),大致意思是罵老八老九是豬!是狗!

    八阿哥被清算的這年九月十四日,沒熬過多少時日就在獄死了。46歲的胤禩,禁不住百般折磨,加之身患嘔吐之症,不進飲食,死於獄中。

    50年後,也就是乾隆帝四十三年,乾隆帝給這位八叔平反了,恢復已死去的八阿哥親王身份,拉回族譜,並將其諸多事宜,妥善安之。

    乾隆帝為什麼給父親的仇敵八阿哥平反?

    主要有2大方面原因:一個是政治需要,二是不乏情感因素。

    1、政 治需要

    後繼之君,給前任皇帝在位時治罪的人平反,大多出於政 治需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為了撈政 治資本。

    這是一個歷代統治者都百玩不厭的政 治套路:就是老皇帝在位時越是施威,而新皇繼位後就越要施恩,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張弛有度,這樣新皇既能收買人心,又能彰顯新皇仁德,進而撈足了政治資本(名譽、人心、功德、仁慈等等)。畢竟,勝利者總是有足夠的話語權講寬容,而失敗者連恨的機會都沒有。乾隆帝作為勝利者雍正帝的繼承人,也是這樣做的。

    二是為了 安撫世人心。

    畢竟,對乾隆帝來說,八叔(八阿哥)與父親雍正的恩恩怨怨,那已經是上一輩的事了,況且當年的八阿哥及八爺黨,已灰飛煙滅了,早不能對乾隆帝構成任何威脅。乾隆帝四十三年時他的八叔,已經死去50年了,給這個昔日的“八賢王”平反,也可藉此安撫世人之心。

    2、情感原因

    史載,雍正帝晚年,多次提及當年對待兄弟的做法,頗有後悔之意,希望乾隆帝予以改正。所以呢,出於盡孝,乾隆帝就只好圓了老爸雍正帝生前的這個願。

    (這一點存疑,我個人認為這更像是乾隆帝的自編之詞,借老爸雍正帝的口吻說有悔意、良心發現爾爾,似有替老爸雍正帝臉上“貼金”之嫌,但以此名義乾隆帝也正好行自己之需。反正這種對先帝有利的事兒,不管真假,自然會被寫進清史裡,被大書特書。)

    另外,乾隆皇帝還發布了一道上諭說:胤禩、胤禟獲罪雖是咎由自取,但並無明顯的悖逆之跡。(其實這一點就太牽強了,八爺黨當年都和他老爸雍正爭的頭破血流了,還叫“無明顯悖逆之跡”?好吧,你是皇帝,你說什麼都是對的。)

    其實,說到底是乾隆帝想給八阿哥平反了。給已沒有任何威脅的八叔平反,對後繼之君的乾隆帝來說,反正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所以,乾隆帝要平反,總是要找到各種堂而皇之的理由或名義,才好給八阿哥平反。但找來找去,才發現沒法美化,只能找到幾條似是而非的牽強理由,還算比較說的過去。(其實若深究,也說不過去。)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畢竟,八阿哥胤禩,也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員,老爸雍正帝之前搞的是有點太絕情了,但說到底還是打斷骨頭連著筋,血濃於水,所以乾隆帝也有出於同宗同祖的幾分感情在。在外人看來,侄子給叔叔平反,厚待罪人叔叔,也會讚揚乾隆帝顧及同宗之義。

    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時機,乾隆帝並不是一繼位就給八叔平反,而是等到了自己在位43後。那時一切風輕雲淡,恩怨淡化,當年的很多當事人已不在世了(或老去了),此時平反時機成熟了,幾乎沒人再反對,給八阿哥平反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了。

  • 5 # 心經88514111

    “前有車後有轍”,唐朝李世民玄武門事件之後,唐太宗李世民對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建吉降級安葬,後來又下詔提升李建成和李建吉為親王禮遇;所以同胞相殘後做為勝利一方的雍正,四十多年後為“八賢王”平反也不足為奇了。

  • 6 # 炒米視角

    謝邀@日堯居k古史 。乾隆四十三年,其實乾隆不單單給雍正朝矯枉過正的“阿其那”平反,還給很多宗室平反,包括連康熙都未翻案的多爾袞平反,對之前宗室因故削爵和罷出“玉牒”的多鐸、豪格、允禩等人進行平反。代善配享太廟,恢復多爾袞睿親王封號,多鐸、豪格恢復親王封號配享太廟,允禩恢復宗室。

    這麼大規模的翻案,其實背後有著深刻原因的。

    乾隆43年,乾隆第三次出巡盛京,收到了一個叫金從善的秀才的請願書,請求他立皇后和太子。這本來也沒啥,歷朝歷代文官”爭國本”的事多了,但觸怒乾隆的一句話是“以不正之運自待”。這句話的意思大致是不拿自己當“天下之君”、合法政權。

    這事放在一個漢人政權下,即便皇帝再昏庸,至少會有一幫言官站出來說話。而對於一個滿清皇帝而言,這絕對是挑釁。於是一怒之下,將金從善殺了。

    但是這事讓乾隆深刻認識到一個問題,原來雍正欽定的太子永連死後,自己一直未立太子。原因很奇葩,就是沒想到自己能活這麼久。

    而拿什麼抗拒中原王朝“法統”的這一套?乾隆三步走。

    第一步,給承諾,重申自己當初繼位時的承諾,不超過康熙的在位年數;

    第二步,拉攏滿洲宗室,大規模翻案。這裡也就是為什麼連多爾袞、胤禩也被翻案的原因。

    第三步,加強文字獄控制,同年年底,終於對徐述夔案進行“宣判”,這個徐述夔因為寫了一首詩《一柱樓》,被認為影射。結果,將已死的徐述夔及其子徐懷祖戳屍,其孫徐食田論斬。失察的江蘇布政使陶易、列名校對徐首發俱斬監候。已故的禮部尚書沈德潛曾為徐述夔寫傳,內有讚揚徐述夔“品行文章皆可法”的內容,乾隆帝便也命將其御賜碑仆倒,磨毀碑文,並撤出鄉賢祠。

    如此看來乾隆還有頗有手段的。至於八阿哥胤禩其實還是蠻可憐的,生前拿命被雍正作了把秀,死後被乾隆拿名作了把秀。

  • 7 # 日堯居zr

    康熙大帝,天之驕子;一生的偉業幾百年來被人們讚賞,偏偏在兒子們的身上栽了個大跟頭,留下來很多麻煩,單單就說當時的皇八子胤禩被雍正帝開了宗籍、改了姓,一直到了第三代乾隆皇帝才有了結果,乾隆帝了給他八叔“胤禩”平反,頗費了一番功夫。

    康熙帝的以仁治天下,的確仁到了極致,就為一個“燙屁股”的皇位把兒子們弄的雞飛狗跳,你死我活,這事在康熙的晚年自己也做了檢討。

    皇四阿哥胤禛棋高一籌,在那場奪嫡中完美勝出,是為雍正帝,雍正帝登基後,念念不忘那場兄弟之間的爭鬥,對八爺黨採取了高壓式的專政,特別是對“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塘、十阿哥胤鵝”予以嚴厲的打擊,為什麼對親兄弟這麼狠?

    老八胤禩至死不服的後果

    雍正帝登基初期,有很多因素對雍正帝不利,包括“皇權”受到威脅、國庫空虛、吏治腐敗等等。

    在對待這位“八弟胤禩”,雍正帝開始還是比較寬容的,原因是初期的西北軍事吃緊等諸多因素,給八阿哥胤禩晉封了王位“廉親王胤禩”。

    可是這位“八弟廉親王胤禩”並不買雍正帝的賬,原因自不必說,就是認為這個皇位應該是自己坐天下,他要一爭到底,至死不渝。

    處處與雍正帝作對的廉親王胤禩開始倒黴了,雍正帝要徹底整治他!

    罪名僅次於年羹堯

    雍正四年,徹底整治“八阿哥胤禩”開始了,胤禩的罪名僅次於年羹堯,重要的是開除宗籍,收回玉牒,改名改姓,將胤禩改名“阿其那”(豬),將九阿哥胤塘改名為“塞思黑”(狗),定為鐵案。

    這就意味著開除了愛新覺羅氏家族成員。罪名“陰謀刺殺胤礽、希圖皇儲,府邸暗養刺客、謀為不軌、詭孝矯廉等等大罪幾十條”。

    最終胤禩、胤塘相繼囚死,雍正帝的定罪已經成為事實,無可反轉。

    乾隆帝頗費心思的平反

    單說乾隆登基後為各位叔伯平反一事,特別是乾隆帝這位“八叔胤禩”的平反非常難以找出理由,因為八叔胤禩與九叔胤塘已經由自己的父皇把罪名定的死死的,給他們二位平反,難道自己的父親錯了嗎?

    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把大部分責任推到“朝臣”身上,為自己的父親開脫責任並給他的“八叔胤禩”平反找到了藉口。

    乾隆帝是一位聰明的皇帝,對雍正前朝父親的執政期間所指定的國策的偏差給予了糾正,雖然“雍正朝”的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對康熙朝留下的好多弊政進行了改制創新,為乾隆朝的盛世打下了夯實的基礎,乾隆帝還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大膽的處理了一大部分前朝遺留問題。

  • 8 # 鐵馬冰河wu

    文獻記載,胤禩自幼聰明,因此備受康熙喜愛,他17歲就被封為貝勒(宗室爵位,相當於親王),是當時所有受封皇子中最年輕的一位。胤禩很能幹,康熙曾任他管理廣善庫(八旗銀庫,分掌左、右翼、宗室、覺羅的承襲、文武官員俸級、升遷、降革、教養、撫卹及戶口、田土、刑名案件等事),並命他主持重修東嶽廟,後委其署理內務府總管要職。

    康熙第一次廢黜太子胤礽時,八阿哥胤禩和他的心腹們蠢蠢欲動並躍躍欲試。但康熙對他利用江湖術士張明德為其相面後悍然為自己立嗣一事極度反感並深惡痛絕,使他在父皇心目中的印象大打折扣。之後,因遭康熙冷遇,胤禩以及他的黨羽們元氣大傷,一蹶不振,但他並未死心,也亦不肯認輸,在康熙執政的最後10年裡,他一直沒有放棄對太子位的角逐與爭奪。

    1722年(康熙60年)11月13日,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崩逝,胤禩本以為和自己最親近並獲自立力挺的老十四胤禵能繼承大統,誰知步軍統領隆科多宣讀康熙遺詔卻是由四阿哥胤禛繼位,他聽後目瞪口呆,如遭雷擊,雖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

    雍正登基後,為穩定人心,對那幾個與自己爭過位的阿哥們採取了先禮後兵的策略,他下旨封胤禩(為避雍正名諱改為允禩)為和碩廉親王,任工部大臣,兼理藩院(外交)尚書。雍正四年(1726年),已經夯實了根基、穩固了皇位的雍正開始變臉,他找各種藉口削奪了允禩的王爵,並革去了他的官位,還開除了他和允禟二人的宗籍,並給允禩、允禟二人改名為“阿其那”、“塞斯黑”(滿語豬、狗之意),之後又下令將二人圈禁起來。同年9月,允禩不明不白死於禁所。不久,允禟也死掉了。

    一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弘曆以胤禩並無悖逆、奪位之實,為他平了反並恢復了名譽, 頒旨給他恢復了愛新覺羅氏宗室身份以及世襲爵祿,並撤除那個帶有侮辱性的“阿其那”惡名,改回本名愛新覺羅·胤禩,並錄入玉牒(皇室族譜)。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插圖源於網路】

  • 9 # 吾乃常山王子蟲

    乾隆為其叔叔八阿哥允祀平反是有原因的,不僅是他的叔叔,他為很多清朝宗室都平反了。原因有三;

    一,為了顯示自己的氣度,挽回滿清貴族的支援。

    畢竟許多政治鬥爭離他已經很多年了,對他的統治也構不成任何威脅,比如多爾袞,比如他八叔,為他們平反,既能顯示自己氣度,還能挽回滿清貴族的支援。安撫民心。而且在乾隆的晚年平反,基本上一代沒什麼人了,沒人反對,故而水到渠成。

    二、團結宗室,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畢竟在他之前,清朝爭奪皇帝位的鬥爭太多了,什麼兄友弟恭、父慈子孝都拋在腦後了,乾隆此舉也是想給後世子孫做個榜樣,也算一種警示。

    三、圓了父親的心願:皇考晚年意頗悔之

    乾隆四十三年釋出諭旨:就“心術而論”,允禩與允禟“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意思是雍正對允禩和允禟的處理是正確的。但是,乾隆說到這裡時,突然口氣轉緩,說允禩與允禟“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因此,“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意思是八叔和九叔沒有篡逆的跡象,他爸爸晚年也很後悔。我今年親政四十三年了,這件事很重大,我如果不說,後世的子孫就沒人敢說了。故而,也是圓了其父雍正的心願。

    所以,他才會為這些人一一平反,既樹立了自己的形象,又沒什麼損害,何樂而不為?

  • 10 # 沅汰

    乾隆並沒有為胤禩平反。胤禩只是乾隆在處理宗族關係時所利用的一顆棋子。在處理複雜的宗族關係時乾隆情商比較高,對於不同的人用了不同的手段或打壓或安撫,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穩固自己的統治。

    在寶親王弘曆繼位為皇帝的第二天,他的同輩兄弟就奏請改名避諱,把排行的“弘”字改掉。乾隆沒同意,說是名字都是皇祖所賜,載在玉牒,不忍心讓兄弟改名。

    對於叔輩,乾隆總體比較寬和。如對父親雍正時就厚待的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等乾隆都賜雙俸,除大的升殿朝賀及典禮並時都不必行君臣叩拜大禮等。

    在這之後,乾隆四年的時候發生了弘晳結黨營私案。弘晳是廢太子允礽的兒子,常以東宮嫡子自居,籠絡了一些失意的宗族子弟,比如康熙五阿哥允祺的兒子弘升、康熙十三阿哥允祥的兒子弘昌、弘晈等。這其中還有乾隆優待的莊親王允祿的兒子弘普。而莊親王允祿本人正是弘晳的支持者。弘晳最後被革爵圈禁,子孫除籍。莊親王允祿也因此被沒收雙俸,革除職位,只保留了爵位算是給面子了。

    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給允禩恢復原名,不再叫“阿其那”,恢復宗籍錄入玉牒。

    面對這樣錯宗複雜的關係以及暗流湧動,乾隆對允禩黨的態度是康、雍年間宗室內鬥的尾聲,因為此時的允禩黨已經式微,不可能再對乾隆的統治形成威脅。因此乾隆對他採取了安撫態度,並以此換得了更多親貴對他的支援擁戴。

  • 11 # 五味社

    一方面乾隆對雍正當年的做法不認可,另一方面此時不平反,以後就沒機會了。

    乾隆四十三年對雍正當年的做法曾說:“皇考晚年意頗悔之”和“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可見乾隆對雍正當年骨肉相殘的做法並不認可,更何況都是血脈宗親,相煎何太急。乾隆四十三年,還為多爾袞平反。這一系列的平反舉措,可能是乾隆標榜自己的仁義之舉吧。

  • 12 # Dark83805947

    雍正被黑,其子乾隆逃不了干係!或者說,雍正就是被乾隆支援默許下不斷被黑的!乾隆以此來抬高自己!所以說乾隆是皇帝界的不孝子。但行孝可以有兩條路,對父親他極為不孝,但對母親卻極為孝道。因為父親是已故的,而母親是現活的,世人可以實實在在的看到他對皇太后的行孝。這種對父母分開行孝的做法也造就世人沒把他列入不孝子的行列。但,他對雍正真的極為不孝!!!

  • 1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乾隆不僅為胤禩平反,還恢復了所有遭到雍正嚴懲的皇叔們的爵位和宗籍,有人說,乾隆這樣做是否定雍正的決策,是大不孝行為,其實乾隆這樣做,和當時的政治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

    (乾隆繼位)

    說起來,清朝經過康熙和雍正兩朝皇帝的勵精圖治,到乾隆接手的時候,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再加上在交接王位的問題上,得到雍正很好的安排,因此比之前幾朝皇權交接都要順利。

    乾隆在年少時與康熙有過一年的交集,可以說在他心目中,康熙是他的偶像,康熙的仁政也讓他深受影響。

    乾隆繼位之前,由於得到雍正的保護,沒有發生與前朝大臣互通往來的問題,因此在他繼位後,沒有可以用的心腹,只能遵雍正遺詔,任命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為總理事務大臣。

    乾隆在幾位大臣的輔佐下,對雍正的鐵腕政權進行了一些反思,並整改了一些嚴厲的政策。

    乾隆的舉措立刻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擁護,據清人袁枚記載,乾隆元年,乾隆每下達一個詔令,都會受到朝臣和百姓的歡呼,甚至在民間將乾隆比作堯舜之君。

    (康乾盛世)

    乾隆想做一個仁政愛民的明君,也想做好愛新覺羅家的當家人。

    他不光要得到民心,還要得到宗族的支援,這樣他的皇權才能更加穩固。因此,他本著“親親睦族”的態度,為曾經被雍正圈禁的皇叔允䄉、允禵等人一一翻案,並解除圈禁,恢復了他們的爵位,部分人甚至還恢復了官職。

    此舉不光緩和了皇室成員為爭奪儲位產生的歷史矛盾,還安撫了宗室人心,乾隆的皇權得到了穩固。

    不過皇叔允禩和允禟兩人卻遲遲沒有翻案。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才下諭旨恢復了允禩和允禟的原名,併入宗籍。

    乾隆為何要拖這麼久才為允禩和允禟翻案呢?

    其實早在乾隆初年,乾隆本來想一併翻案,但是新帝繼位,便不斷地推翻先帝的決策,是極為不孝的行為。

    (胤禩)

    胤禩與胤禟當初和雍正爭儲時,是最為針鋒相對的兩個人,雍正恨他們恨到無以復加,不僅削除了他們的爵位和宗籍,還給他們改名“阿奇那”和“塞思黑”(豬和狗的意思),最後將他們永久圈禁在高牆之內。

    如果乾隆在這件事上也否定了雍正的決策,那就相當於是當著天下人打雍正的臉,這事他不能做。

    因此他一直在考慮怎麼找一個藉口既能維護雍正的顏面,又能為允禩和允禟兩位皇叔翻案。

    乾隆四十三年,老一輩也死得差不多了,歷史傷痕也漸漸癒合。

    乾隆適時地下了一道諭旨,先是說胤禩與胤禟就“心術而論”,“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以此肯定了雍正處理二人是正確的。

    (雍正劇照)

    然後又說胤禩與胤禟“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意思是說雖然這二人有怨尤誹謗,但沒有大逆不道的行為,因此雍正到了晚年,也曾對此頗有悔意。

    最後乾隆說:“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意思是說自己已經親政四十三年,這件事情非常重大,我要是再不說,後世的人就更不敢說了,因此他為胤禩與胤禟翻了案,不光恢復了他們的名譽,還一併收入宗籍。

    乾隆這樣做,一方面也維護了雍正的顏面;另一方面,藉口雍正晚年後悔當初對兄弟太過嚴厲,圓了他的心願;最後也是顯示自己“親親睦族”的寬大氣度,為自己博個明君的好名聲。

    不過,憑心而論,乾隆在處理這件事上,的確是值得稱讚的,畢竟在雍正及以前,宗室兄弟之間心狠手辣有之,爾虞我詐有之,唯獨缺少一絲溫情,乾隆這樣做也是為愛新覺羅後世做出了表率。

  • 14 # 威海紀事兒

    乾隆以腐敗治國,以呈一己之私心;搏一時之名,以填好大喜功之慾壑;雖是人情練達,難掩昏君之實。是以,誤國莫過乾隆;害人還留賢名。看似厚道,實則其狡詐天下無出其右者。

    就其人性而言,與八爺小異大同,豈能不惺惺相惜?蓋,大清是滿人之國,至貪至腐在乾隆眼中亦不過如取江河瓢飲,算不得罪過。如此,赦免八爺也就不為過了。

  • 15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很明顯乾隆是認為自己父親對自己的叔叔的所作所為有欠公允,而他作為最接近真相的當事人,往往最清楚事情的本來面目究竟是怎樣的,所以他在做出任何一項決定時史比都經過仔細的斟酌,在權衡和綜合了多重的利弊之下,乾隆最終做出了為八阿哥胤禩平反的決定。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16 # 讀歷見聞

    恩威賞罰都是帝王術,老皇帝整人立威是為了坐穩皇位,新皇帝施恩平反也是為了更好掌控龍椅。宋高宗冤殺岳飛,20年後宋孝宗給他平反。明英宗冤殺于謙,數年後明憲宗給他平反。

    一個人的生前命與身後名,可以給父子兩代皇帝的皇位鞏固做貢獻。

    公元1778年是乾隆大興翻案風的一年,除了早已得到平反的允䄉、允禵等人,他不僅在這一年給允禩、允禟平反,還給清朝立國之初的多爾袞、多鐸、豪格等人平反,給他們恢復宗籍、爵位,重新錄入玉牒。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對於乾隆皇帝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邊疆平定,內外賓服,清王朝迎來最後的無上榮光。

    “十全老人”在這一年幹了很多事,比如編修《貳臣傳》,編成《四庫全書薈要》,浩瀚的《四庫全書》也已接近完工……可見,乾隆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志得意滿後,選擇在人文方面發力。

    乾隆編《貳臣傳》來解決明朝降臣的身份定位問題,平反多爾袞、允禩等人則是要解決本朝人物的紛爭,尤其是圍繞皇位問題的紛爭。

    乾隆在如日中天之時,做這些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政治上不僅毫無風險,對內對外更能博得一份親和感。對國家則能營造一種昇平氣象,他的做法無疑是在告訴國人:圍繞順治繼位、雍正繼位的所有紛爭都已風輕雲淡,國家在他的治理下已是一片祥和!

  • 17 # 辰州觀海

    乾隆為八阿哥翻案那會兒,題主也知道,乾隆帝已經登基四十三年了。

    四十三年是什麼概念?和半個世紀差不多了。

    經過半個世紀,一切都變的物是人非了,因此,即便是翻案,也不會給乾隆的統治,帶來任何的波瀾,畢竟當事人,也死得差不多了。

    說白了,這就好比明朝永樂帝在位時期,關於建文帝的話題,誰敢提誰就會有可能掉腦袋,但是,到了張居正時代,關於建文帝的話題,任何人都可以提了。

    因為,到了張居正那會兒,靖難之役都過去一百多年了,建文帝作古百年不說,也不會有勢力為建文帝進行復闢了,因此,怎麼提都可以。

  • 18 # 酒翁

    說到乾隆平反,這人可就不止胤禩和胤禟了,乾隆還恢復了其他遭到雍正嚴懲的人的爵位和宗籍,只是胤禩和胤禟太出名了。人們只記得這兩人。

    說到乾隆給這些舊人們平反,其實也有歷史背景的,我們都知道乾隆的即位可以堪稱最順利的一位,擋在面前的攔路虎都不用自己的出面解決,全部由自己的父親一一除掉,更為霸氣的是,自己的父親在除掉這些攔路虎時,原因非常直接:為弘曆的登基掃清障礙。由此可見,乾隆的上位,可謂一帆風順。

    我們都知道乾隆一直想做一個明君,也知道他的學習物件不是父親雍正,而是自己的爺爺康熙,乾隆曾不止一次的公開表明自己對爺爺康熙的尊敬,並決定效仿爺爺康熙來治理國家。所以,當乾隆上位之後,與雍正時期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乾隆更改了一些雍正時期的政策,更改的宗旨就是將嚴厲改為柔和。因為乾隆想做一個仁愛的明君,而不是想做像雍正那樣的苛刻皇帝。

    乾隆的明君可不僅僅是體現在百姓中間,他還希望他所做的一切都能得到皇室宗親的支援,因為只有得到了皇室宗親的支援,自己的皇位才會越來越堅固,為其,乾隆對皇室宗親做出了一系列的舉動,而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則是對曾經的“八爺黨”成員的翻案。

    乾隆的第一步則是對還在世的胤俄和胤禵進行翻案,解除圈禁,恢復爵位,恢復其的自由。但乾隆深知,恢復胤俄和胤禵是遠遠不顧的,想要得到皇室宗親們的支援,最重要的還有兩人,準確的說是一人,雖說這兩人都已去世,這兩人就是曾經的八爺胤禩和九爺胤禟,只是在當時叫阿其那,塞思黑。

    從給胤禩和胤禟的翻案,我們可以看出,乾隆在這件事上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給這兩人翻案之時,已經是在乾隆四十三年了,為什麼乾隆要等到執政四十三年之久呢?

    其最大的原因就是不希望給世人一種錯覺:乾隆登基久推翻先帝爺的決策,乾隆不想落下一個不孝的惡名,這與他想做一個明君是相反的。

    所以,乾隆等了四十三年,在這四十三之間,乾隆可謂為其做足了準備,想足了理由。終於在四十三年的這一天,乾隆下了一道諭旨,內容大概為胤禩和胤禟對於先帝確實有大不敬。這一點,一是承認了胤禩和胤禟確實有錯在先,二是肯定了先帝雍正對這兩位的處置是正確的。

    可接下來乾隆話鋒一轉說道,雖然如此,但先帝在晚年在對這兩人的處置上,還是產生過悔意。沒錯,乾隆給這兩人翻案的源頭終於找到了:先帝早有悔意,我乾隆這麼做,只是順應先帝的心思,這不算不孝。因此,才有了後來乾隆的一段話:自己親政四十三年,這件事對於自己來說非常的重要,我要是不說出來,後人恐怕更不敢說了,因為我乾隆要給他們倆翻案,不光恢復他們的名字,還要將他們及他們的子孫都收入宗籍。

    瞧瞧乾隆的這番話,不僅為自己給胤禩和胤禟翻案找足了藉口,更為關鍵的是,這藉口找的,讓人說不出乾隆的不好了,因為這是先帝爺的意思啊。相反,乾隆這一下子反而為自己這個明君找到了一個好的名聲。

    所以,乾隆給胤禩和胤禟以及其他人員翻案,歸根結底還是在於給自己做一個明君增添一個不小的砝碼,當然,這件事確實為子孫後代們做了一個比較好的榜樣,所以說,乾隆還是一個有頭腦的人。

  • 19 # 青言論史

    有關這件事,不妨先看看乾隆四十三年,他為胤禩頒佈的平反詔書:

    “聖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結黨妄行,罪皆自取。皇考僅令削籍更名,以示愧辱。就兩人心術而論,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皇考晚年屢向朕諭及,愀然不樂,意頗悔之,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若將有待。

    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復入。此實仰體皇考仁心,申未竟之緒,想在天之靈亦當愉慰也。”

    這份詔書主要有三層意思:

    1、八阿哥和九阿哥結黨妄行,獲罪是咎由自取,皇考(也就是雍正)僅僅革除他們的宗室身份並讓他們改名,已經是皇恩浩蕩。

    2、儘管這麼仁慈,但是皇考還是悶悶不樂,因為他自己也都承認,“未有顯然悖逆之”。就是說這兩個弟弟,並沒幹什麼明顯的悖逆之事。

    3、自己已經登基四十三年,如果不公佈皇考的仁慈之心,後世子孫不明白的就更不敢說了。所以自己把八叔和九叔一起抬進來,以告慰皇考的在天之靈。

    這是乾隆自己給出來的官方解釋。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我的看法是,告訴你的都是真的,但真的未必都告訴你。

    人心都是肉長的,雍正雖然對於和自己奪嫡的兄弟手段很硬,但未必就真的一點不後悔。在他生前,也許他確實和兒子弘曆表達過自己的悔恨之情。但是你要說乾隆就單純為了給自己老爹還願,那不可能。

    因為與此同時,乾隆還為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克勤郡王嶽託恢復了原來的爵位,並配享太廟。這些開國的王爺,總和他爹沒啥關係了吧?

    還有,這些事早不幹晚不幹,為什麼要在自己都一把年紀了才幹呢?要知道,乾隆剛繼位就改革了很多他爹當年的苛政,他不是個守孝三年不易父法的人。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需要表達自己的仁慈而已。此時的清朝剛剛經過了他大刀闊斧的文字獄,氣氛極其壓抑。而已經年近古稀的皇帝此時也無需再用大棒來安定國家,因此,從這一年開始,乾隆朝的政策又恢復了登基之初的寬厚,恢復王爺們的名譽就是一例。

  • 20 #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腦中

    恩出於上,皇帝必須考慮統治根基,清有兩大根基:1.旗人,特別是皇族,泛指八旗。2.漢人納入統治既得利益者:漢旗綠營、舉人以上的老爺。雍正搞了這十三年,攤丁入畝,官紳一體。損害所有既得利益者。大清洗皇族。幸好他幹了才13年,否則清早亡了。不過他也明白,恩出於上,他死了,土地兼併死灰復燃更烈,貪汙更盛,皇族有可能奪他家天下,但那就由乾隆安撫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義大利,日本,韓國,伊朗,美國哪個國家感染人數會首先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