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道183
-
2 # 春光寧美
一朝天子一朝臣,關公不援原數奇?張飛為此橫禍去!魏延本是小關羽,李嚴智勇是名將,劉鋒百戰也非敵?鍾情馬謖書生將,寵溺楊儀小槓痞!自負奇才伐中原,嘔心瀝血枉費機。魏延傲慢不順心,姜維忠孝正如意。可嘆單臂難撐天,強弩之末沒了戲!
-
3 # 薌江釣叟老林
歷史以來任何那一個領導的用人方式大部份都一樣的,用人要聽話的,異已不聽話的再有能力有何用呢,諸葛亮也不例外。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無論武藝還是領兵做戰的指揮才能,姜維並不比魏延差,兩人都具備獨當一面的軍事才能。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對姜維和魏延都很倚重,事實上,諸葛亮對魏延的使用更多一些,在很多關鍵戰役中,都賦予了重任。
咱們從兩個方面將姜維與魏延兩人進行一下對比。
武藝對比,主要依據是《三國演義》。
魏延的戰績:分析:魏延共參加戰鬥11次,共取勝6次,斬殺敵將2人,擒拿2人。
魏延詐敗次數挺多,共3次,甚至遇到司馬懿也詐敗,還騙得司馬懿信以為真,追了上來。說明魏延表演天賦不錯。
再看姜維的戰績:
姜維也參與過11次打鬥,其中取勝了7次,斬殺有名有姓將領2人。沒有擒拿戰例。
從兩人的戰績對比,姜維和魏延的武藝很接近,都斬殺過敵軍前鋒大將,都是後三國時代的佼佼者。
再比較一下兩人的指揮才能,主要依據就是《三國志》了。
魏延的領兵戰績:另外,魏延還提出過一個子午谷奇計。
分析:魏延很有軍事才華,有戰略思想,具備獨當一面的領軍能力。他對付起郭淮、費曜、張郃這些魏軍宿將還是頗有心得的。
再看看姜維的領兵戰績:
戰績分析: 姜維共領兵進行大小戰役12次。 勝利5次:大勝3次,小勝2次。 平手4次 失敗3次:大敗1次,小敗2次。 姜維失敗的3次戰役中,對方的將領中都有一個人――鄧艾,可以推斷這個鄧艾對姜維的戰術特點是做過專門而系統的研究。
從魏延與姜維兩人的作戰風格上來看,其實非常相似,都有戰略思想,意志堅定,都膽大包天,敢於用奇弄險。
如果說兩人在鎮守漢中時所採取的策略不同,那是因為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兩人面對的局面完全不同。
魏延鎮守漢中時,前期有劉備在後方支援,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還繼續做為強大的後盾,國內兵馬充足,後援強大,曹魏戰略上主守勢,主要精力是防禦蜀漢的進攻。魏延“禦敵於外”是有良好條件的,能夠保持一種攻勢防禦的態勢。
姜維鎮守漢中時,形勢鉅變。魏國三路出兵,傾巢出動,以覆滅蜀漢為主要戰略,而姜維缺兵少將,人才凋零,糧草轉運困難,主要靠軍隊屯田。各個方向上都缺乏可以獨當一面的將才,而且,國內朝局內鬥不斷,姜維也從來就沒有得到蜀國後方強有力的支援,反而頗多掣肘和猜忌。姜維“斂兵聚谷”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儲存有生力量,將兵力凝聚在一處。而內部的叛徒開城投降,也是誰也想不到的事情。
總結:
在後三國時期,姜維和魏延都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明星,蜀國人才凋零,國力衰弱,他們的肩上卻承擔著與國力不相匹配的理想和重任。
魏延性格矜高,居功自傲,不肯容讓別人,良好的軍事素質並不能代替政治眼光的極度短淺。雖然諸葛亮死後,並沒有交待由他來主持軍事大權,但如果他能夠顧全大局,以國事為重,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以他當時的能力和威望,必然是未來蜀國軍隊中的第一人。
姜維外柔內剛,意志堅定,忠心耿耿。他勝利過也失敗過,他的敵人是憑藉了強大得多的國力和軍力。如果把鄧艾和鍾會放在姜維的位置上,真能夠比姜維幹得更出色嗎?
姜維忠誠於國家,忠誠於君主,繼承了先師的遺志,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不顧委屈,冒著生命危險去策劃和實施復辟的計劃,耗盡自己的心力和生命,最終天意弄人,功敗垂成。
姜維和魏延都是優秀的將領,都對得起他們做為軍人的榮譽和尊嚴。
-
5 # 杏林帥哥
諸葛亮選定姜維作自己的接班人而不選魏延,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軍事謀略方面,諸葛亮一出祁山時,一路上順風順水,本想略施小計拿下天水關,卻不想被姜維識破了。連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也誇姜維槍法,與他人大不相同,如此文武雙全、智勇兼備的人才,誰不喜歡啊!
反觀魏延,雖然也是驍勇善戰,謀略方面略顯不足,他曾多次請令帶兵攻取長安,一向謹慎的諸葛亮認為太過冒險,沒有采用。
二、人品方面:諸葛亮初見魏延,就給他來了個下馬威,原因是: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在沒有見到姜維之前,就有人對諸葛亮說:“(姜維)事母至孝……”
一個不忠不義,一個事母至孝,人品境界,高下立判。
三、年齡:諸葛亮出山時二十七歲,之後不久魏延投靠劉備,想來也是正當壯年,一出祁山時,諸葛亮年近半百,魏延也應該不再年輕了,此時的姜維風華正茂,妥妥的一枚小鮮肉啊!
所以,當姜維下馬投降時,諸葛亮慌忙下車相迎並且拉著姜維的手,高興地說:“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所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
諸葛亮曾經自豪地對部下講:“今得伯約,得一鳳也”。要知道,諸葛亮道號
“臥龍”,他在隆中為自己打的廣告詞是“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鳳雛龐統過早地死去了,那必竟是“雛”啊,如今的姜維,卻是“一鳳”,足可以抵上當年的龐統了。
-
6 # 老崔65347117
姜維能夠忠實的執行諸葛亮的戰略而魏延並不十分信服諸葛亮,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會選誰?做為首腦人物大多認為自己是最英明,選擇自己的繼承者的時候會看誰更能延續自己的政策而不是光大自己的事業,他們不相信還有比自己更高明的人。
-
7 # 張永科38
人們常說,瞭解你的過去,就會知道你的現在。瞭解你的過去和現在,就會預知你的未來!這話確有一定的道理!當你看看諸葛亮死後兩個人的表現,答案就出來了。諸葛亮剛死,魏延就認為他不僅是蜀中第一人,同時他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人!從當時來看,他不可能像當年殺韓玄投劉備那樣立即造反,他很可能認為老子天下第一,取代孔明徵討魏國,以他的能力能勝司馬懿嗎?根本不可能!其結果是必然兵敗!然後一看蜀國大勢已去,進而投魏!O再看姜維,繼孔明之志九伐中原,在不得勢時,仍沓中屯兵避難保衛蜀國,最後還來個假投降,欲恢復漢室!雖因心病發作此計未成,但足見姜維忠心不二之品格!兩個人一對比,諸葛亮用姜維而不用魏延的原因就一目瞭然了!
-
8 # 時空139324940
姜維確實不如魏延,這是諸葛亮用人不當的又一個證明!諸葛亮假如能重用魏延,結局可能不會是這樣。正因為諸葛亮的過於謹慎和對魏延一貫的不信任,才沒有聽取魏延的抄小路走子午谷偷襲魏國的計謀,才會七出岐山而不勝!魏延可能是蜀國最有勇有謀的將軍,但因為諸葛亮的壓制,魏延才沒有更加的有名氣,結局也才這樣悲慘!
-
9 # 天山月3
姜維除年齡和資歷比魏延差,其他那一點也比他強。講忠義人品比他強,講謀略武藝比他強,講人際關係情商比他強,因此諸葛亮把所學及兵法傳給了姜維,期望他能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恢復漢室天下。魏延歷來並不被主流人士所看好,上世紀八0年代,川劇作家魏明倫掀起為魏延翻案之劇作《祁山夕照》,隨後有一些跟風者大反傳統,標新立異。易中天《品三國》又把魏延標榜一翻,才使得魏延成了人物。
-
10 # 獨孤29262905
魏延執行的是劉備路線,姜維執行的是諸葛亮路線,你說諸葛亮會把繼承人給誰?如果魏延得勢,也許會清算諸葛亮,而姜維無論成敗,都會維護諸葛亮的生前身後名。諸葛亮不善於軍事,魏延的長項緊緊是軍事,而姜維內政不如諸葛亮但是好過魏延,軍事不如魏延,也不如諸葛亮。這樣一個人可以完美詮釋諸葛亮的高大全。諸葛亮還是有私心的,畢竟魏延很危險,如果魏延掌握蜀漢軍政,那麼,會不會篡位不保證,起碼蜀漢政權矛盾就會暴露出來。蜀漢滅亡的會更快,就算劉禪才比劉備,可以和魏延配合的很默契,但是,魏延冒險的軍事路線如果失敗,蜀漢亡國指日可待,就算成功了,諸葛亮的臉往哪擺?還會有千年傳奇諸葛孔明嗎?諸葛亮那麼聰明的人會想不到這?
-
11 # 君山話史
說姜維比魏延差,大概是說軍事能力吧。姜維與魏延的軍事能力孰高孰低,這裡我暫不討論,但是從全面素質來看,我認為姜維是強過魏延的,因為他文武雙全,而且“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品行端正,嚴於律己,是個全面型的人才。姜維為什麼能後來居上,成為蜀國軍政一把手呢?難道是因為諸葛亮內定的麼?
第一,姜維並不是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在諸葛亮臨死前,皇帝劉禪派尚書僕射李福前去探望丞相,並且詢問國家的大政方針,實際上是確定接班人選。
諸葛亮說的第一個人選是蔣琬。李福問:“蔣琬之後,誰可擔任呢?”諸葛亮答說:“費禕可以。”李福又問:“費禕之後呢?”諸葛亮沒有再回答了。
後來,在蔣琬、費禕之後,姜維成為新的接班人,加上諸葛亮生前十分器重姜維,故而以為姜維也是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其實不然。直到諸葛亮去世十三年後,即公元247年(蜀延熙十年),姜維升遷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執掌中樞大權,才在實際上確認他作為接班人的地位。
當然,姜維能在蜀國軍界、政壇崛起,多多少少也是沾了諸葛亮的光。
第二,姜維是諸葛亮欣賞的儒將諸葛亮初伐魏國,時任天水參軍的姜維前來投誠,深受其器重。諸葛亮稱他為“涼州上士”,“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諸葛亮並不喜歡只知打打殺殺的武將,一名優秀的軍官,比砍殺更重要的是要有知識,有信義,有謀略。簡單地說,諸葛亮心中完美將領的形象就是儒將,像樂毅那樣將軍,仁、義、禮、智、信一樣不缺。
能達到諸葛亮標準的,或許只有姜維一人。楊儀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但心胸狹隘;魏延極具軍事天才,卻沒有大局觀,為報私仇差點令蜀軍陷入滅頂之災。這兩個人,在人品上都有欠缺。另一名重要將領、無當軍首領王平有勇有謀,也有責任心,但文化水平太低,認得的字不超過十個,沒辦法成為一把手。
第三,姜維在個人品行上無可指摘我們來看看時人對姜維的評價。
郤正曾在蜀國為官,對姜維是比較瞭解的,他這樣說:“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
伯約是姜維的字,他說姜維位居上將軍,地位比群臣要高,但是他從不斂財,既不貪財,也不好色,著實非常難得。那麼他就沒什麼興趣愛好嗎?他愛好讀書。郤正還有一句話:“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他好學不倦,生活上又很簡單,所以他的口碑是相當好的,你想在品行上找他的缺點,還是不容易找到。
諸葛亮十分器重姜維,正是因為他文武雙全兼品行端正,在蜀軍將領中,沒有一個人像姜維那樣在各方面都無懈可擊。諸葛亮去世後,蜀軍兩大將領楊儀與魏延內訌最終都死於非命,姜維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為後來掌權奠定基礎。
-
12 # 八爺59708646
諸葛亮找個接班人比自己還牛逼,豈不是顯得自己太無能,就是要找一個看著牛逼實際是個菜鳥,這樣方能顯得自己驚世駭俗獨一無二。政治權謀
-
13 # Andaylee
先要說明一點,諸葛亮並沒有“選擇”姜維為“接班人”。
諸葛亮在最後時刻推薦的是蔣琬和費禕,並非姜維。諸葛亮對姜維所做的是培養和栽培,原因很簡單,姜維在當時,資歷、威望都達不到大將軍這個職務所需的能力。在經歷了蔣、費兩代之後,姜維在蜀漢軍隊取得了足夠的威望後才就任大將軍。
很多人受三國演義影響,認為魏延被殺從頭到尾都是諸葛亮規劃好的。但在下並不這麼認為。陳壽在三國志中並沒有點名魏延謀反,魏延反對的只是楊儀,並在走投無路之時從未想過要投敵,要知道魏延事發時所在是前線,真要謀反就是三族之罪明知後果如此險惡,不可能還引頸就戮。且諸葛亮真要殺魏延,在活著的時候,哪怕是最後時刻依然有能力逮捕、殺害魏延,但這常理最合理的做法並沒有出現。真相是什麼,沒人知道,但諸葛亮不可能是魏延案的始作俑者。
魏延和姜維都是蜀漢傑出的軍事將領,兩人有不少相同點,都對蜀漢政權忠心耿耿,都有傑出的軍事能力,都有很強的冒險精神,都善對軍士,都有宏大的志向,但兩人也都不善朝堂政治鬥爭。兩人的不同點更加鮮明,魏延戰略和戰術上的謀略並不差,並在漢中防禦方略上實施得當成為拱衛蜀漢政權北部的重要將領。姜維善養死士,但在軍事上過於求功,望過於實。多次在國內準備並不充分的情況下出兵進攻,雖能取得一定戰役優勢,但戰略上沒有任何收穫。諸葛亮的北伐是全盤控制全國軍事、後勤的戰爭,每次北伐的目的都很明確,先期目標都是隴右,中期目標都是長安,而姜維的北伐更多的是一種邊境騷擾,缺乏明確的階段性戰略目的。雖然姜維的整體戰功、後世名氣都要強於魏延,但姜維的能力其實並不比魏延強。大多數喜歡姜維的人其實喜歡的是那個三國演義中的姜維、眾多三國遊戲中的姜維。
-
1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嚴格來說,諸葛亮沒有接班人,也不允許自己有接班人。正因如此,他必須選擇比姜維作為自己在軍事上的接班人。
諸葛亮是”副皇帝“,這個角色不允許後人繼承劉備去世時,劉禪還很年輕,在這種背景下,諸葛亮承擔起了”名為漢相,實為漢君“的職責。
諸葛亮是相父。雖然只是諸葛丞相,但實際上,政治軍事外交他一把抓了。
而這樣的角色,不管是劉禪,還是諸葛亮本人,都不可能允許再出現了。
因此,諸葛亮之後,他的角色需要多人分擔,蔣琬、姜維等人各自分擔,另外,好歹要還一些給劉禪,畢竟是當老闆的,總是要用一些自己人。
因此,此時選擇軍事指揮方面的繼承人時,最關鍵的是:這個人要能夠服從政治的需要。
諸葛亮選擇姜維為軍事指揮上的接班人,延續著跌宕起伏的北伐故事姜維更能保持”軍事服從政治“的原則魏延、姜維這個級別的人物,能力都不需要質疑了。關鍵是:能否保證軍事服從政治。
在政治權力力和軍事權力分開以後,當然是要求軍事服從政治了。
魏延性格比較驕傲,看不起文官。不僅僅是與楊儀不合,實際上,是與文官集團都不合。因此,在魏延與楊儀矛盾時,蔣琬等人都力保楊儀。
這樣的魏延,日後怎麼甘居人下,服從文官集團的安排呢?
魏延,桀驁的性格決定了不可能服從文官的安排。甚至,他們之間幾乎沒法好好相處。而姜維呢?諸葛亮曾經和蔣琬說:這個人“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慮其所有”。也就是說,這個人能忠勤於自己的事務,考慮周全,不至於與人處理不好關係。
實際上,姜維也基本上做到了諸葛亮的要求。
在蔣琬、費禕主政期間。姜維基本上能服從他們的安排。每次北伐,都不滿萬人,只帶偏師出征。
知道蔣琬、費禕、董允諸位諸葛亮留下的政治接班人離開後,姜維才開始較大規模北伐。除了後期與黃皓、諸葛瞻不合,基本上沒有傳出同僚關係的問題。(話說,和黃皓關係如果好的話,那姜維的問題不是更嚴重嗎?)
可見,姜維是基本能處理好與文官集團關係的人。
姜維基本能服從文官集團的安排。諸葛亮的風格是”穩定壓倒一切“穩定壓倒一切的風格,決定了諸葛亮在選擇軍事接班人時,絕對不允許軍事接班人的資歷、威望高於行政人員。
魏延,侍蜀已久,多有戰功。不論資歷、威望,都不弱於蔣琬、費禕。加之性格桀驁,如果他來擔任軍事接班人,對文官集團,甚至蜀漢政權都可能構成威脅。
相比之下,”涼州上士“的姜維。外來引進人才的他,在蜀漢幾乎沒有自己的勢力基礎。即使領軍出征,也只能是一個職業經理人的角色,完全不可能威脅蜀漢政權的穩定。
因此,諸葛亮要選擇姜維作為軍事接班人。
-
15 # 泊圖泊途
“小趙雲”姜維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確是把姜維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姜維初次露面就展現出不同尋常的氣場,頗有青年趙雲的風采。諸葛亮用計想攻下天水郡,但是計謀被姜維識破,趙雲在同姜維交戰中亦發現其槍法與眾不同。一個魏國小將能被蜀漢的文、武兩個巨臣同時誇獎實在非比尋常。
(《三國演義》中的形象)
諸葛亮在賺姜維時用了“孝心”二字,虛張聲勢的派魏延攻取姜維老母的小城,姜維只得去周全。在看到姜維調兵遣將有節次後,感嘆“真將才”。諸葛亮發現姜維這樣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大喜過望,再加之他非常孝順——孝順的人方能忠誠——所以在姜維投降後,諸葛亮說:“我從出茅廬開始就尋找能傳授本事的人,一直沒有得到,如今才終於實現了願望!”
(《三國》中的魏延)
姜維能用智是區別於其他將領的地方。魏延的確非常勇猛,但是諸葛亮卻不看好他,從見到他的第一面起就說他有“反骨”,這樣一個基調定下來,諸葛亮就不可能把他作為接班人培養,當然也不能從五虎將中選擇(這將是同帶人的恥辱)。姜維年輕,諸葛亮年事已高,為了偏安政權的長久穩定,是時候提拔新人了!
而《三國志》中記載姜維也的確是個“少年將軍”,魏太守懷疑姜維有二心,姜維不得已而投降蜀國。是時二十七歲。這個年紀是不是有點熟悉,諸葛亮也是大約這個年紀赤壁作為的。
(《三國》姜維)
諸葛亮在給蔣琬的信中說道,此人比馬良還要厲害,是涼州的上等人士,應該委以重任。姜維先後被任命奉義將軍、徵西將軍、鎮西將軍、衛將軍、督中外軍事、大將軍。
姜維也沒有辜負諸葛亮(或者他自認為是),一直在出兵北伐,由於受到猜忌,內外不和,蜀漢軍力也是強弩之末,民力枯竭,再也沒有太大作為。魏延則早死於內部爭鬥中,被劉禪、蔣琬決策而死。
-
16 # 五星平凡
那是你說的!!姜維的武功趙雲都不勝!何況魏延!!匡太公後代資質也全!!魏延智慧比嗎???不要用你的意念主觀!!個人好惡來評價一個人!
-
17 # 淡看天上月
要回答這個問題,一個關鍵點就在於諸葛亮有沒有培養接班人?諸葛亮掛的時候,如果培養的接班人會如何,沒有培養接班人又是如何?
培養了接班人諸葛亮是一個做事很嚴謹的人,若是他培養了接班人,這個接班人是姜維的話。在諸葛亮病亡五丈原之後,不說政事起碼軍事的指揮權會在死之前交到姜維手中。既然群龍有首,那麼北伐的事業還會繼續,因為諸葛亮知道當時蜀國能北伐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既然有接班人,那麼就繼續北伐,這樣可以減少很多成本。
沒有培養接班人若是諸葛亮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身體會不行,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掛,所以沒有培養接班人,也沒有安排遺命。那麼前線突然群龍無首,當然就是撤軍再作商議,這時候就會有人願意撤軍,有人不願意撤軍,因此引發爭議,甚至兵戎相見。在蜀國相位上,新上任的丞相也會讓人短期不服他。這就是沒有培養接班人會出現的一些狀況。
我們再來結合一下史書記載,諸葛亮死後,前線的將領的確出現了有些願意退兵,有些不願意退兵的情況。主張繼續對敵的是魏延,楊儀等人主張退兵。楊儀和魏延本來就有著矛盾,諸葛亮掛了,沒有人壓住他們的矛盾,所以最終兵戎相見。
而且諸葛亮死後,姜維連軍事大權都沒有掌握,何況丞相之位。姜維獨掌軍權是在費禕死後的事情,這時候諸葛亮掛了已經有些年了。姜維獨掌軍權之後,還怕宦官黃皓,這是一個諸葛亮的接班人應有的表現嗎?若姜維真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只會丟了他的臉。
經過推理,我們就能得知,諸葛亮並沒有培養任何接班人,因為他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掛。魏延當時也衝動了,認為諸葛亮死後,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但畢竟當時大夥都想著是退兵,寡不敵眾所以魏延掛了。
這並不是小說寫的那樣魏延要謀反,諸葛亮設計幹掉了他。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後期確實很看重姜維,但是小說是小說,不是真實的歷史。在真實歷史中,姜維都不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又何來的為什麼之說呢?
-
18 # 孤寡老人講歷史
從陰謀論上來說,如果諸葛亮有在統一中原後廢掉劉禪自立的想法,那麼就需要培植屬於自己的勢力,姜維在蜀漢無根無基的顯然比魏延合適的多,因為魏延的資歷太老,不比諸葛亮差。
諸葛亮北伐時,軍中除了趙雲外幾乎沒有比魏延資格更老的領軍人物,趙雲死後,魏延已經是唯一的軍中元老派,而且魏延是劉備的家丁出身,是劉備一手提拔上來的親信將領,對於劉禪的忠心是相當有保障的,算是軍中唯一能抗衡諸葛亮的劉禪親信。所以,諸葛亮無論是從強化軍權來說,還是有謀奪劉家江山的想法,都是不可能重用魏延的,更不要說是培養其做軍中二把手了。
從正常角度來說,魏延的年齡不適合當接班人,史書上沒有記載魏延的出生年月,但估計和諸葛亮差不多年紀,要培養下一任接班人當然是要找更年輕一些的,因此諸葛亮選擇小字輩的姜維做接班人也是正常的。
-
19 # 這個世界套路深2006
首先蜀漢這個大集團,又有幾個小集團,其一是關羽張飛等老牌,姑且叫做老派吧,其次是諸葛亮所代表的荊州派,再一個就是劉備入川后,益州集團,最後就是中立派。我們先看看劉備死後情況如何,自關羽張飛相繼死去,劉備也於白帝城死去,老派基本上沒有了,主要矛盾是荊州派與益州派矛盾,歷史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大權獨攬,荊州派佔上風,我們看看荊州派有那些人,我覺得領袖人物毋庸置疑,諸葛亮,骨幹人物主要是趙雲,費禕,董允,蔣琬,馬謖,楊儀,鄧芝等等,後來姜維也屬於這個集團,趙雲已經老了,費禕,董允,蔣琬,楊儀等均無帶兵之才,諸葛亮是想主要培養馬謖的,可惜馬謖不如人意,真就如劉備所說,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那麼諸葛亮就想找一個繼承者,那麼他為什麼不選擇魏延呢,原因很簡單,魏延不屬於他的集團,魏延屬於中立一派,傾向於老派,中國自古就有朋黨,諸葛亮當然覺得選擇自己集團人更穩妥些。而且根據三國志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這說明什麼,諸葛亮對於魏延是不信任的,而且魏延這個人確實有缺點,高傲了,當時人敬而遠之,由此可見魏延處理不好關係,這也許也是諸葛亮不選擇他的原因之一。魏延是劉備喜歡的將領,但不代表諸葛亮喜歡啊,諸葛亮還是從自己派系選擇繼承者,最後諸葛亮認為,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所以姜維哪怕不如魏延,諸葛亮也不可能選擇魏延,至於魏延後來死因之謎,就不在這裡探討了。
-
20 # 心靈捕手23號
今天來談談的諸葛亮在接班人的問題上為何選姜維不選魏延,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 姜維年幼時喪父,和母親長大,喜好鄭玄的經學。他出仕任本郡上計掾,州里徵召他為州從事。姜維的父親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時逢羌、戎叛亂,姜囧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故此姜維受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魏延 那年生的書上沒題,那年死的這個知道字,魏延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深受劉備器重。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川幫助劉璋抵禦張魯,魏延以部曲隨劉備入蜀作戰,劉備軍北上抵抗張魯,駐守葭萌關。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起兵攻打劉璋,派遣與卓膺、黃忠一起佔據涪城,當時劉備軍兵不滿萬,孤軍無糧,而劉璋拒絕堅壁清野的戰術,派遣劉璝、張任、泠苞、鄧賢、吳懿等將領率領精銳前去阻擊劉備軍,劉備軍大破劉璋軍,後來派遣黃忠、魏延等分統軍隊平定廣漢郡,數有戰功,遷升為牙門將軍。 建安十九年(214年),魏延隨劉備攻克重鎮雒城,並與諸葛亮、張飛等人一起包圍成都。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對魏延這個人就很不喜歡,在影視劇裡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就要斬殺於他,諸葛亮何許人也,當他看到魏延時就認定此人是個小人,天生反骨,後經劉備,關羽等人求情魏延才免於一死,諸葛亮為什麼討厭魏延呢?此人看到大勢已去賣主求榮,投靠劉備這在古代是個大忌,此人心狠手辣,心胸狹窄,雖有萬夫不擋之勇,諸葛亮怕他日後必反,所以在後三國時代諸葛亮對魏延是既用之也防之。對於姜維諸葛亮是打心底喜歡,姜維文武雙全,聰明伶俐,其所作所為很像年輕時的諸葛亮,諸葛亮把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傳給姜維,又領姜維南征北戰讓其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日後執掌兵權所鋪路。要說姜維能力不如魏延之事還需細細考量論謀略魏延隨能出一些奇謀但依我看都些野路子,姜維在和諸葛亮第一次交手之際就破了諸葛亮的計謀,可見此人之才不亞於諸葛亮,論武力姜維出生太晚沒機會和什麼呂布,關羽交手,如果真和魏延比試一場我看二人五五開,但是諸葛亮為何傳位給姜維不給魏延,前面已經說了魏延這人不忠不義,有奶就是娘,單憑這一點慧眼獨具的諸葛亮早就看到了,斷定他死之後魏延必反,於是在彌留之際傳計於眾人,並叫馬岱跟隨魏延,乘機將其斬殺,果不其然魏延打叫完三聲誰敢殺我之後。人頭落地。魏延之死是他自作自受,終其一生更隨諸葛亮南征北戰,但是他心中不服,此人心高氣傲,對姜維的嫉妒演變成仇恨深深埋在心底,對諸葛亮的怨氣就想火山一樣隨時爆發,魏延此人過於自私自利對忠義不屑一顧。如果他能在諸葛亮死後中規中矩,或許能落個好下場,魏延這樣的人現實中很多,最終都是被排擠的物件,人品有問題,就衝這一點諸葛亮怎麼敢將兵權交予魏延。
回覆列表
姜維和魏延各有善長,不存在誰比誰差,關鍵在主帥如何調派,揚長避短,加以善用發揮所長。諸葛亮選姜維作為接班人培養的原因是他們的三觀相合,而與魏延明顯是三觀不對付。對識人、用人的高度劉備才是箇中高手,諸葛亮與之相比就差得遠了,魏延在劉備手上用得得心應手,而到諸葛亮手上就變得到處都是問題,包括在馬謖的問題上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