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翻雲66368398

    那年的冬天實在太冷,而德軍在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時,一廂情願地認為冬天來臨前一定能攻佔莫斯科,擊敗蘇聯,所以,一應冬季作戰的物資統統沒有到位。

    就地掠奪,不能說沒有,但相對於一百多萬大軍的軍需,掠奪無異於杯水車薪。更何況,對於機械化軍隊而言,像防凍劑,潤滑油這樣的東東,到哪裡去掠奪?更何況,蘇軍每次撤退,都是奉行的焦土政策,一根毛都儘量不給德軍留下,德軍又到哪裡去掠奪呢?

    蘇聯本就地廣人稀,把主要的城市焦土之後,在廣闊的土地上,幾乎無處可以提供補給。所以,德軍的後勤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自己。而漫長的交通線,運輸車輛和燃油的缺乏,一直都是德軍致命的詛咒。德軍之敗,大半敗於後勤不力,並不是誇張的說法。

  • 2 # 黑貓40994931

    這種愚蠢問題近年乃至近期出現多次了。因果關係倒置! 不是因為凍死大批德軍導致失敗,而是失敗後被圍困導致凍死大批德軍。

    蘇聯也因為初期失敗,導致列寧格勒被圍困,凍死餓死近百萬人。失敗導致圍困,圍困導致給養短缺。德軍在1941年冬季都是順風順水長驅直入,棉衣不夠禦寒,但因為採取攻勢,有充足取暖禦寒的燃料和熱食,寒冷只是推卸失敗責任的藉口,因為蘇軍失敗凍死餓死的人更多。蘇聯並非酒足飯飽穿得熱氣騰騰的戰勝納粹,實際條件比德軍還艱難,朱德的女兒在蘇聯後方,因為食物要優先保證前線,因食物短缺曾經得夜盲症,可見蘇後方百姓生活非常艱難,煎熬過冬季,而被圍困、被佔領地區的蘇聯軍民的生存條件則更加悲慘。

  • 3 # 照影吹笙

    蘇聯當時實行“焦土抗戰”,把能搬走的全部搬走,搬不走的一把火燒掉,扔條死狗或屍體在水井裡,“就地獲取”是不可能的事情。

  • 4 # 光明啟

    德軍所有的冬季物資沒有運輸上來。冰天雪地,連打仗的軍需物資都沒有供應保障。像大炮的防護罩,槍蹚的防凍油,軍人的棉衣棉鞋手套都沒有。這是德國計劃的嚴重失誤~只預計了冬季前很快拿下。

    至於當地,一是百姓能逃的逃了,剩下的自己也緊缺(整個蘇聯一切生活的生產的打仗的靠美國援助)。二是德軍紀律嚴明,不準搶掠姦淫。

  • 5 # 立志成蟲

    二戰期間的莫斯科戰役在冬天的氣溫驟降到來之前就已經打響了,蘇軍和德軍在莫斯科郊外反覆拉鋸爭奪打成了對峙戰。在這期間雙方直接交火的地區逐漸變成了廢墟當地的蘇聯民眾早已死的死逃的逃。當莫斯科的冬天氣溫驟降時,缺乏冬裝和取暖材料的德軍陷入了可怕的困境,想就地解決保暖和取暖根本不可能,“就地取材”實際上是無材可取的。德軍幹過從蘇軍的俘虜和屍體上扒下棉衣,可終究數量太有限,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冬裝匱乏的尖銳問題

  • 6 # 使用者聽松閒人

    莫斯科保衛戰是從1941年的9月30日一直延續到1942年的1月5日。

    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戰場歷來都是採取的突襲手段,而且屢屢得手,特別在進攻蘇聯的時候也是釆用突然襲擊的方法;希特勒又得手了。這就造成了德軍驕傲自滿的情緒,然而希特勒在莫斯科會戰時怯怯犯了一次經驗主義的錯誤。

    莫斯科是蘇聯的發展性城市,也是蘇聯的領導中心即中央所在地,如果中央政府被德軍佔領,也就意味著整個國家的指揮中心被摧毀,同時也會給前線的戰士帶來戰鬥力的削弱,因為戰爭靠的是軍人計程車氣。

    於是,希特勒勢在必得,而蘇聯的斯大林此時已啟用了朱可夫將軍,蘇聯當然寸土不讓,誓死要保住莫斯科。

    我們放下希特勒的經驗之淡;在這裡,朱可夫早已判斷出德軍的突襲意圖,朱可夫早在41年10月之前就在莫斯科外圍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程,同時一些相關的物資也早已作了轉移。

    莫斯科會戰發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天氣事件,那就是寒冬比起歷史規律提早了1個月。這一年寒雪來得特別早,連綿的雨雪下個不斷,這就造成了德軍坦克發揮不了作用,雨雪中還下著冰苞,德軍士兵已是凍得失去了戰鬥力。有人是這樣說的:“似乎冥冥之中老天保佑,蒼天也在懲罰法西斯”。由於德軍的戰線太長,而莫斯科離德國境內又特別遠,德國國內的西線又給英美盟軍拖住,而英美攻擊的主要目標就是德國的軍用工業的建築和基地。

    希特勒萬萬沒想到莫斯科會戰會如此難啃,可他放棄又不甘心,然而氣候已在1941年的11月下旬已急劇轉冷,德軍180萬士兵身上還是秋裝,而此時要讓國內迅速趕製已是不可能的了,首先國內人員都在應付戰場,根本組織不起來製衣的人員。再者,德國缺乏大型的運輸飛機,那些飛機還缺著燃料和司機。這樣靠國內救急等於就是一句空話。

    此外,希特勒不會不想到就地取材,靠掠奪來解決士兵的禦寒問題,可去哪兒搶呢?眼下莫斯科還沒奪下來,戰爭還在殘酷地進行著,而外圍又是如此地廣闊荒蕪,哪裡又有棉衣呢?看來希特勒那時肯定是一頭霧水吧!於是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20萬士兵給凍斃。

    希特勒其實一進入烏克蘭已經感到力不從心,擺在他面前的是困難重重,烏克蘭反覆的膠著狀態已給德國法西斯敲響了喪鐘。

  • 7 # 無言l無語

    德軍確實不是被俄羅斯的嚴寒打敗的,而是被希特勒的狂妄打敗的!德國的生產能力和後勤運輸能力的卻很強,但正因為希特勒聖誕節前結束戰爭讓德軍措手不及。冬季作戰衣服只是物資準備中很小的一部分,技術兵器的防凍潤滑,冬季油料的準備,取暖物資,槍械保養等等,涉及面太廣了。要命的是德國國內因為希特勒的原因根本沒有儲備這些物資,就算馬上生產,這麼大的量也不是短期能生產出來的!所以為什麼德軍前期勢如破竹,但冬季來臨時所有攻擊箭頭都疲軟停滯下來的原因!德軍是高度依靠技術兵器的,當這些兵器出問題了,戰鬥力自然大受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德軍還能圍攻莫斯科足以說明德軍的精銳了。

    還有搶的問題,太幼稚了,戰爭不是意淫,不是“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沒有後勤支援的軍隊基本沒有贏得可能,特別是現代戰爭!前面說過了,德軍最缺的是冬季作戰物資,而不僅僅是吃的和穿的!莫斯科附近能搶到什麼?除了吃的和穿的還有什麼可搶的?

  • 8 # 狐狸傷心_zwb

    你以為德國人是毛俄?德國國防軍是二戰期間軍紀最好的部隊,黨衛軍才有虐待戰俘的行為,但也主要針對蘇聯紅軍,也不知道兩個意識形態那麼接近的軍隊為什麼這麼相互仇視對方。只有俄國人和中國人會把對手描繪成土匪,惡魔,燒殺搶掠的惡魔,那是日本人,絕對不是德意志軍人,醜化敵人就是醜化自己

  • 9 # 故事老男孩

    德國於1941年6月22日,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月約》。夥同同盟國義大利好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芬蘭以事先擬定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計劃,出動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 47000萬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和西方以閃電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希特勒在發動戰爭之前揚言在六個月之內拿下勝利。一開始蘇聯被德國打得昏頭轉向。節節敗退。大規模的殺傷蘇聯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蘇聯六百公里。換做任何一箇中小等的國家,早就被全面侵佔了。

    蘇聯強大的樅深國土面積,為蘇聯換來了時間和空間。1942年6月,爆發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進攻受挫,雙方在烏克蘭東部陷入焦灼,互有勝負。在1943年8有,在庫爾斯柯會戰在挫敗德軍東線最後一次戰略攻勢,自此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此後,蘇聯收腹絕大部分國土進而佔領東歐多國,最終於1945年4月30人首都柏林。

    希特勒在1939年發動戰爭,短短兩年侵佔了大半個歐洲。他的閃電戰確實威力很大,可以說所向披靡。所以,他就自信過了頭 ,想在六個月攻下蘇聯。所以,他根本沒有準備過冬物質。德國會失敗,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最後,很多德軍士兵不是凍死就是餓死。

  • 10 # 五味社

    莫斯科保衛戰中,德軍的失敗並非是因為“嚴冬”。

    一,莫斯科保衛戰中,德軍遭遇的嚴冬考驗是在蘇軍反攻之時。在莫斯科阻擊戰中,莫斯科的氣溫為零度或者零下七度之間徘徊,這樣的溫度算不上嚴冬。蘇軍反攻之時,莫斯科的氣溫為零下四十度。

    二,莫斯科保衛戰中,莫斯科城為精心佈防。因此有人推測,如果德軍攻入莫斯科,那麼他們將深陷於此,就像“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國也許會提前至1943年投降。

    在這場戰爭中,德軍能否“取食於敵”呢?答案是很困難。

    首先,莫斯科保衛戰之處,蘇聯把莫斯科城中的一些工廠遷出,因此蘇軍在保衛戰中遇到資源不足的窘境。連蘇軍自己都缺乏武器燃料,德軍如何能“取食於敵”。

    其次,莫斯科保衛戰中,糧食嚴重匱乏,連蘇軍自己都吃不飽,更何況德軍。而且蘇聯“糧倉”烏克蘭已經被德軍佔領。

  • 11 # 歷史雜貨鋪

    好多人說德軍的軍紀好,所以不會去就地掠奪資源,說這個的真的不是出來搞笑的嗎?就好比告訴大家狼不吃肉,只吃素一樣。德軍當時的想法是迅速取得戰爭的勝利,德軍在制定著名的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同樣如此,他們非常的自信,他們認為在寒冬來臨的時候一定能夠全面佔領莫斯科,在此之前的德軍的閃電戰也的確都很有效。

    他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莫斯科對於蘇聯的意義,如果莫斯科淪陷,那就意味這個國家的指揮中心被摧毀,這都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莫斯科陷落,這個國家計程車兵會因為這件事徹底喪失鬥志,所以蘇聯自然不會讓他們輕易得逞。

    中國歷史上有句話叫做,天時地利人和,令德軍萬萬沒想到的時候,那一年寒冬提前到來,莫斯科的冬天可不是開玩笑的,當地人或許習慣了,穿厚就可以,其他人種到來,就算是穿厚恐怕都受不了,更何況德軍還根本沒有準備過冬的衣服。

    德軍當時有一百萬大軍,臨時給他們做,完全就是天方夜譚,那麼他們怎麼不就地掠奪呢?毫無疑問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趕緊做過冬的衣服,有什麼比搶更快呢?可惜的是蘇聯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蘇聯人也不是傻子,他們每次放棄一個重要城市後退的時候,指揮官都會下令摧毀一切資源,不給德軍留下任何東西。

    重要城市的資源全部被蘇軍帶走或者摧毀,德軍去哪搶?各大城市啥都沒有,去小村莊裡面搶資源嗎?即使去了也是杯水車薪,德軍還將死去的蘇聯士兵的衣服全部給扒了,可是即便是這樣也無法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失敗是必然的,可見打仗的時候做好後勤準備有多麼的重要。

  • 12 # 千佛山車神

    軍用物資靠搶是根本不夠用的

    首先跟大家交代一下,軍用物資和民用物資的差別很大,舉個例子:咱們在冬季穿的大衣通常都是棉質的或者是羽絨的,好一點的是皮子製作的,但皮子的價格很貴。

    但新疆邊防部隊配備的很多軍大衣都是皮子加絨的,這樣才能抵抗住當地零下三四度的低溫。而二戰時莫斯科冬季的氣溫跟新疆地區差不多,一般的棉大衣根本吼不住。

    (我軍的邊防官兵冬季可是全副武裝,從上到下就只露一雙眼睛,邊防士兵的衣服必須絕對保暖,用的都是好料子)

    當年德軍在前線可是幾十萬、上百萬的大軍,這麼多士兵每一個人都需要禦寒的衣物,如此多的衣服、鞋子、手套、帽子,單靠就地徵集肯定也是湊不出來的。

    別的不說,如果沒有手套,在冬季的莫斯科郊外你根本扣不動扳機,紛紛鍾給你凍僵。而“以戰養戰”戰略必須是在佔領區建立穩固統治之後才能夠施行,但德軍的佔領區都經過了激烈地激戰,所有的工廠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使用。

    所以近現代戰爭打得是後勤支援,打得是生產力,這些軍用物資都需要提前準備好,你指望著在戰爭開始後去搶是不切實際的。

    那麼德軍在戰前準備好這些物資了嗎?

    答案是沒準備好。

    因為按照原定計劃,德軍會在1941年年底之前拿下莫斯科,所以這些禦寒的物資沒有完全準備好。然而德國的豬隊友義大利在關鍵時刻又脫了德軍的後腿,由於義大利在與希臘的戰爭中失敗,導致希特勒不得不抽調軍隊進攻巴爾幹半島,從而致使對蘇戰爭被推遲了三個月,沒能按時在春天進攻蘇聯。

    而在蘇德戰爭打響之後,古德里安建議中央集團軍應該率先直取莫斯科,但希特勒擔心孤軍深入會出現危險,於是拒絕了古德里安的提議。

    平心而論,希特勒的想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等到德軍推進至莫斯科時,蘇聯已經進入了冬天,而德軍卻完全沒有準備好在冬季與蘇軍決戰。並且蘇軍在撤退時拆毀了大量的鐵路,並對公路進行了破壞,這使得德軍在前線的補給越發的困難,而蘇聯冬季的大雪也加劇了運輸的困難。

    (擋住德軍的不僅僅是英勇頑強的蘇聯戰士,還是蘇聯一塌糊塗的交通)

    除了陸路運輸外,德軍也透過空運向前線運送軍事物資。

    但當時的空運能力是不可能滿足幾十萬人全部的物資需求的,只能作為後勤保障的一種輔助方式。即便是今天美軍,也不可能單靠空軍補給完成一場戰爭。除非是小股部隊作戰,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依舊需要地面運輸。

    因此當年打到莫斯科郊外的德軍已是強弩之末了,而後勤保障的缺失成為德軍失敗的重要原因。

  • 13 # 紅小豆綠小豆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但還是孩子沒娘,說來話長!

    二戰時納粹德國最常用的戰術就是“閃電戰”,打你個措手不及,迅速佔領了歐洲大部分地區,而且這一招還屢試不爽。而且1939年的納粹德國還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麻痺了蘇聯。再加上蘇聯內部的大清洗,許多軍事將領都蒙冤被殺。在1941年,納粹德國覺得,和蘇聯決戰的時候到了。

    當然,納粹德國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實力,也小看了蘇聯的決心。德國依然選擇了閃電戰,可是他忘了,蘇聯領土比西歐各國領土加起來還多,巨大的戰略縱深使得閃電戰雖然前期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但遠未動搖蘇聯的根基。這些話我們以後再說。

    話說莫斯科保衛戰的那個冬天,對於俄國人來說都很寒冷了,更何況是德國人。回到問題上,為什麼德國人不搶,不是不搶,而是沒得搶,沒能力搶。戰鬥開始時,蘇軍後撤都進行堅壁清野,什麼都沒給德軍留下。雖然納粹德國是有後勤補給的,但面對一兩百萬被包圍的納粹士兵,還有蘇聯的防空火力壓制,補給相當困難。而且當時的莫斯科及周圍的城市村莊,人民的生活條件相當艱苦,凍餓而死的人大有人在。什麼都沒有搶什麼?只能將凍死戰友的衣物搶走,可是天實在是太冷了,首先凍傷的就是手腳,手腳凍上,遇上蘇聯紅軍的強大火力,納粹德國當然就悲劇了。

  • 14 # 夢竹62142066

    怎麼擄掠?擄掠什麼?蘇聯人的堅壁清野做的徹底到甚至連自己人都收拾的程度。他能掠到什麼?另外提醒你下千萬不要把德國人想的太好了,照樣是燒殺搶掠!

  • 15 # 薦商12345678

    從法國拿破倫率領法軍橫掃歐洲大陸,戰馬踏進俄羅斯土地開始,俄羅斯為扺御法軍進攻,全國上下就實行了“堅壁清野,焦土抗戰”的抵抗戰略,房子、村莊全部燒掉,糧食隨軍民撤退帶走,帶不走的就地燒燬!二次大戰前蘇聯也基本沿襲這套戰法,不給德軍留下一顆糧食,一口水井(投毒)、一座房屋(凍死德軍)。德軍從哪裡去槍糧食?飲用水源都投了毒,牛羊豬全部趕走,這是一個國家抵抗外敵入侵最基本的扺抗方式。德軍進攻莫斯科時,蘇軍已在其周圍建立了幾百公里多層防線,動員莫斯科百萬市民不論男女老少全部參加開挖反坦克壕溝,修築防坦克水泥路障,埋藏幾百萬顆反坦克地雷和陷井,早已森嚴僻壘,更加眾志成城!進攻德軍在零大四十度荒郊野嶺,天寒地凍,到處找不倒一處遮風僻雪的房屋,到處是地雪陣、坦克陷井,天上還有蘇軍輔天蓋地的榴彈炮、卡秋莎火箭炮襲擊,其實一點也不好玩!

  • 16 # 優己

    因為蘇聯自己更慘,德軍想搶也得有地方!當時德軍被凍死凍傷人數在11萬人左右,而蘇聯軍隊則大約有33.4萬人凍死凍傷,大約是德軍的三倍,包括百姓則高達100多萬人。當時蘇德雙方都對抓俘虜毫無興趣,要麼直接斃了,要麼是能逃哪裡趕緊逃吧,就是不要在跟著吃糧了。

    當時由於德國犯下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對烏克蘭的進攻導致了莫斯科戰役的延後兩個月,這種失誤是致命的,這使得蘇聯可以做有效的防禦措施,當時蘇聯除了做好莫斯科的防禦工事外也做好了莫斯科失守的準備,大量工廠裝置、物資、人口被及時轉移到後方,整個蘇聯莫斯科往東的撤退路線高達400公里,這都是由蘇聯西部遷來的。而整個莫斯科西部地區已經變成了無人區,德軍在莫斯科西部根本沒法找到蘇聯群眾。

    其次,莫斯科實際上已經變成一個堡壘了,除了蘇聯軍隊跟斯大林,所有非戰鬥人員都撤離了。德軍要想搶首先要從蘇軍手裡搶,可是德軍並沒有攻破蘇聯軍隊的防線,想搶也搶不到。

  • 17 # 東方評史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大約550萬的希特勒德國軍隊兵分三路:北方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

    北方集團軍群由萊布元帥指揮,目標是掃清波羅的海沿岸一代的蘇軍,然後再揮軍北上拿下列寧格勒!

    龍德施泰特元帥

    南方集團軍群有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目標是拿下烏克蘭的頓巴斯煤礦和糧倉。

    中央集團軍群的目標非常明確,直取蘇聯的中央樞紐莫斯科。

    博克元帥

    在由德國將軍古德里安寫的回憶錄當中,以及後世的很多文學作家,把德軍沒有攻佔莫斯科的原因歸咎於蘇聯那一場寒冷的天氣挽救了蘇聯。

    天氣的寒冷的確實給德軍的行動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而且有大批的德軍在這場嚴寒中喪生,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天氣寒冷是真的,但我歷來不同意說德國士兵沒有冬衣的說法。

    第一大家可以看看蘇聯電影《莫斯科保衛戰》,裡面的德軍是有冬衣的:呢子大衣和高筒軍靴。

    如果你覺得蘇聯電影有捏造成分的話,你也可以看看二戰的紀錄片,兩者之間是相符的。

    第二,如果按傳統的說法,說德軍沒有冬衣而穿著夏天的衣服在作戰,那麼我就敢說,不出三天的時間,180萬德國大軍就會凍得一個不剩!

    第三,中央集團軍群沒有攻佔莫斯科是因為沒有冬衣,那麼北路集團軍群呢,他們不是也沒有攻佔列寧格勒麼,是不是也是因為沒有冬衣的緣故?而後世的學者卻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第四,但凡當過兵的人都應該知道,冬衣是每一個士兵的標準配置,德國的後勤供應一向都很充足,、連防毒面具都必不可少的配備給每一名士兵,難道就不配備冬衣?

    真是的事實應該是這樣的,德軍配備的冬衣不足以抵擋蘇聯那冬天的嚴寒,而且德國軍服一向是講求美觀,從而忽視了對禦寒的效能。

    而反觀蘇軍,冬季服裝是五花八門,這從電影之中的閱兵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服裝的確是雜七雜八的亂七八糟,但對抵禦蘇聯地區那特有的寒冷卻很管用!

    真是的事實是,即便是蘇聯軍人和當地百姓也有很多的凍傷問題,在蘇聯當地的百姓,冬天幾乎是足不出戶。

    換做野外作戰,即便是蘇軍士兵穿的如此暖和,仍不免出現凍死和凍傷問題,更何況是德國士兵!

    那麼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之下,德國士兵為何不去搶當地百姓的冬衣?

    不是沒有去搶,而是遠遠的不夠。

    蘇聯本來就地廣人稀,一望無際的冰天雪地難得見幾家人家,而且180萬大軍那可是一支龐大的隊伍,能有幾個人搶得到?

    蘇聯百姓本省並不富裕,而且在戰爭爆發後有很多的百姓遷徙到了蘇聯的東部地區,蘇聯最高統帥部曾對全體蘇聯人民發出號召:不給敵人留下一粒糧食!

    現在明白了吧,德軍是搶無可搶。

    其實,德軍之所以沒有拿下莫斯科,不僅僅是因為寒冷的原因,而是全體蘇聯人民那頑強的抵抗意志和民族那強大的凝聚力,以及為祖國甘願犧牲的戰鬥精神!

  • 18 # 浩渺空明

    我不明白,一、首先,莫斯科最冷1月均溫-11度,比瀋陽一月-13度還暖和,且風力不大,儘管溼度比瀋陽大些,但以德國軍人的體質,不至於出現那麼多冬死、凍傷。二、再說有之前拿破崙的教訓,這麼大的軍事行動,竟沒有為人員、武器配備冬季必需品,即使納粹按計劃,冬季之前佔領了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斯大林格勒等城市,那麼冬天來臨後,這些德軍冬需品怎麼辦?難道讓這些德軍躲進有暖氣的莫斯科高樓大廈裡開part嗎?難道不怕蘇軍反攻和游擊隊騷擾嗎?國內那麼多國人狂吹,德國人思維嚴謹、做事認真,我看從巴巴羅薩行動之前,德軍就準備不足,這麼大的失誤,怎麼能不敗?打仗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就是我天時,這點連中國古人都明白,然而具有現代戰爭理念和經驗的德軍統帥們,卻如此疏忽,簡直連國軍都不如,但從軍事來講,沒有任何理由,必敗無疑!

  • 19 # 戰略論

    整個莫斯科會戰期間德軍的凍傷人數在11萬人左右,總得來看活活凍死的情況還是很少的,普遍的是不同程度的凍傷,尤其是腳部的凍傷最為普遍。至於擄掠,並不是德軍不想擄掠,實在是可擄掠的東西太少了,蘇聯採取了德軍在1943年大撤退所採取的一樣的“焦土”政策,所以可以利用的一切東西要麼帶走,要麼燒燬,什麼都不留給德軍,以儘量拖延德軍的進攻速度。

    蘇軍對於即將淪陷的地區採取了殘酷的破壞行動,老百姓、牲畜被強行遷走,各種物資被搬運走或者燒燬,連房子也不給德軍留,他們想讓德軍在冰天雪地中凍死。甚至在來不及燒燬那些房子的情況下,出動轟炸機和炮兵予以摧毀。在寒冷的夜間無論是德軍還是蘇軍都會在村落裡的房屋中過夜,在外面的野戰工事中待一夜只能活活凍死。所以對於連房子都不放過的蘇軍來說,怎麼可能會給德軍留下大量的冬裝、毛毯等禦寒物資呢?顯然靠擄掠不可能滿足上百萬德軍的需求。

    另一個致命的因素在於德軍的軍靴上,德軍仍舊穿著帶有鋼釘的軍靴,而在嚴寒中鋼釘是寒氣良好的導體,除非穿上厚厚的襪子隔開,可是德軍的軍靴都是緊貼腳身的。而蘇軍則是穿戴著大一碼的軍靴,這樣他們就可以往腳裡塞乾草、報紙等乾燥物來隔絕寒氣,保護自己的雙腳。德軍既沒有足夠的羊毛襪子,也塞不進去幹草,他們甚至連薄襪都沒有,只有一雙軍靴,大量的凍傷也就不可避免了,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經驗,只要腳暖和了,全身也就不冷了,而一旦腳冷,哪怕上邊穿的再厚也還是瑟瑟發抖。

    所以說德軍士兵可以擄掠到一些破衣爛布來穿在身上,可是大量的靴子可是無處可掠,德軍的禦寒裝備的缺口實在是太大了,就地尋求補給只能滿足很小的一部分人,不可能彌補幾十萬人的巨大缺口。

  • 20 # 不正經的軍棍

    掠奪,你也要有掠奪的物件。蘇德戰爭中,德軍經常有凍死餓死的,蘇聯的嚴寒中,德軍彷彿在地獄。

    參考日本,日本是什麼沒了搶什麼,沒糧食就去搶。而德國不同,德國面臨的情況是,沒地方搶,而且搶不到那麼多。

    德軍入侵後,很多房子是蘇聯人自己燒的,物資也是蘇聯人自己摧毀的,目的就是不給鬼子留。侵略者補給的時候,要麼從本國運,要麼就地掠奪。而德軍根本沒有從本土到莫斯科大量運送物資的能力,也沒有做好過冬的準備,國內也很難一次籌備那麼多物資,就算籌到了,冬天也過去了。

    至於就地取材,蘇聯堅決執行堅壁清野的政策,任何物資都不給敵人留,讓敵人凍死餓死。幾代俄國人都擅長堅壁清野,拿破崙入侵沙俄的時候,庫圖佐夫同樣玩了個堅壁清野,拿破崙的軍隊同樣在冰天雪地裡遭到慘敗。

    幾乎所有侵略者都想就地取材,德軍不光是沒有棉衣,而且沒有糧食,德軍想搶,找不到糧倉,更找不到人,能找到的就是端著槍的蘇軍了。很難想象,蘇聯人在一大塊空地上留下幾車糧食和棉衣。

    不可否認,天氣幫了蘇聯大忙,而這種天時地利,德軍氣都不打一處來,誰讓你跑到人家地盤打仗來了。大冷天,在家喝點燒酒不好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兩漢、隋、唐、宋、明七朝開國第一將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