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魂的感觸
-
2 # 鹹魚閒聊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也頗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二人都是三國時代非常有才能的名士,他們各為其主,在那三年多的時間裡頻繁交手,但司馬懿總會被諸葛亮所壓制所算計,因而多次敗於諸葛亮之手,甚至在上方谷還曾險些送了命(當然了這只是小說演繹而已),更可笑的是諸葛亮死後還出現了“死孔明嚇退活仲達”一幕。所以在世人看來,司馬懿總是輸給諸葛亮,其人也不過爾爾。
據記載,司馬懿臨終前曾留有遺囑,喪禮從簡,葬入首陽山,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墳墓地表不留任何痕跡。
大概司馬懿出於怕自己的墳墓被盜或者被仇家報復等原因,他不想讓自己的墳墓為世人所知曉,所以才有了上面的遺囑。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時代士族大家都比較傾向於陵墓“不封不樹不墳”,像曹操,曹丕等都是如此,可能那個時代盜墓橫行,為了不被後人打擾他們才會想出這種墓葬方式吧。
司馬懿死後,他的後人也完全遵照其遺囑,將他的棺槨葬在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而且當時出殯時一共有七口棺材同時出發,這也是為了掩人耳目,讓別人不知道哪口棺材才是真的,也許七口棺材都不是真的,但毫無疑問的是,抬棺之人都被強制服下毒藥最後死去了,所以司馬懿的墓地真的一直沒有被人找到,他就這樣安安穩穩的在地下長眠了一千七百多年。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位農民在田間勞作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塊墓碑,墓碑上依稀刻有古文,雖然這位農民不識字,但他隱約覺得這塊墓碑年代應該很久遠了,於是將這件事彙報到了村裡,後經專家學者研究認定,這塊墓碑就是司馬懿的墓碑,最終司馬懿的埋葬之地被確定了下來。
沒想到司馬懿生前為了保證自己死後不被打擾想的那麼周全竟然還是被後人所識破,更諷刺的是還是被一位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所破。再對比自己曾經的對手諸葛亮,諸葛亮當年臨終前也留下遺囑,死後讓四個人抬著他的棺槨,出南門一路向南走,繩子斷裂的地方就是他最終被埋葬的地方,而至今諸葛亮具體埋葬地點還是沒人知道。
所以也難怪有人會嘲笑司馬懿死前鬥不過諸葛亮,死後依然鬥不過他,可能司馬懿唯一能勝過諸葛亮的地方就是活得更久一些吧……
-
3 # 厚德載物35537
司馬懿臨終遺言而已,說成計謀不妥。說司馬懿輸諸葛亮更是片面化。可能都被三國演義定型了。司馬懿代表士大夫家族,利益驅使,無可厚非,流血再平常不過了。仇人多如牛馬。自然怕人報復,所以不樹不墳也正常。不讓後人祭拜也是出於安全考慮。怕人破壞風水。
-
4 # 大秦鐵鷹劍士
司馬懿是三國時代的最終贏家,曹孟德、劉備、孫權等梟雄爭奪一世,最終卻讓司馬家撿了一個大便宜,不得不說司馬懿心機深沉,韜略過人。司馬懿死前怕自己的陵寢遭後來者打擾,於是他留下一計,讓別人無法找到他的葬身之處;這跟諸葛亮的繩斷即葬,曹孟德的七十二疑冢有異曲同功之妙。但是一千七百多年後,一位農民無意中挖出司馬懿的墓,根據墓碑上的記載,專家學者們推測這就是司馬懿的墓。人們認為諸葛亮的墓一直沒有找到,但是司馬懿的墓卻找到了,由此可見身後之事孔明還是強於仲達!
《晉書》中記載:九月庚申,葬於河陰,諡曰文貞,後改諡文宣。先是,預作終制,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也就是說司馬懿為了防止死後不清靜,陵寢被後人惦記,所以他立下三條規矩:其一、不墳不樹,也就是深埋陵寢,地面不作任何標誌,不造墳,不植樹;其二、後終者不得合葬,也就是司馬家族的人各葬一處,不得將其他人跟他合葬,他的老婆死後都是葬在其它地方的,沒有夫妻合葬;其三、不謁陵,也就是後人不準給他上墳,但是可以在假墳上祭奠他。司馬懿生前隱藏得深,死後埋得更深,千年來他的墓一直沒有人打擾,不想最終被一個農民給發現了。
司馬懿是一位不出世的奇才,他成功的秘訣在於隱忍,他熬過了雄才大略的曹操,熬過了帝王之術高明的曹丕,又熬過了曹睿、曹芳、曹髦三代皇帝,可以說司馬懿的生命力十分的悠長綿久。當時盜墓之風盛行,漢朝的皇陵都被大規模盜過,漢武帝的屍體都被扔出陵外,呂后的屍體也被侮辱過。因此三國時代流行薄葬,也就是殉葬品十分的少,金銀珠寶基本不會殉葬;帝王將相除了薄葬外,還喜歡隱藏自己的墓,以免被後人惦記。諸葛亮死前讓三名壯士抬著他的棺木前行,繩斷即葬;又用四塊黃金誘使三名壯士相互殘殺,最終無人知道諸葛亮到底葬在何處,因此諸葛亮死後得以清淨。
司馬懿一生樹敵甚多,就算有晉朝保護他的陵寢,百年之後晉朝亡了,他的陵寢一樣會被騷擾。因此司馬懿死前也留下計策,以確保他的陵寢不會被後人知道;不得不說司馬懿的身後三計十分高明,也確保了他的陵寢千年無人能進。奈何天意弄人,一名農民無意見挖開了他的陵寢,根據墓碑的記載,人們確認這就是司馬懿的真墓。洛陽蔡莊的司馬懿墓規模宏大,防盜措施齊全,司馬仲達被雕刻成一個武將的形象,威武霸氣!
-
5 # 我是越關
司馬懿出生於公元179年,因為自幼博學多才,所以得到了曹操的關注。公元201年,曹操曾經徵辟司馬懿為官,但當時的司馬懿認為曹操為閹宦之後,所以裝病躲過了曹操的徵辟。
公元208年,曹操以武力脅迫司馬懿出仕為官,29歲的司馬懿出任文學掾,從此成為了曹魏集團重要的謀士,經常陪伴於曹操身邊南征北戰,學會了曹操太多的機謀權變。
公元220年,曹操感覺自己壽數將近,便開始安排自己的身後事。因為生前盜墓無數,而且亂世尚未終結,所以曹操在去世之前交代曹丕等人。自己的墓葬一定要選在土地貧瘠的地方,而且還要“不封不樹”,墓內不得陪葬金玉寶器,只需穿著平時的衣服下葬即可。也因此,後世根本找不到曹操的陵墓,甚至出現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傳聞。
公元251年,72歲的司馬懿已經取得了曹魏所有的軍政大權,奠定了司馬家將來取代曹魏的基礎。這一年司馬懿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臨終前,司馬懿仿效曹操設下一計,《晉書·宣帝紀》中記載
先是,[司馬懿]預作終制,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這也就是說,司馬懿也選擇了薄葬,並且仿效曹操葬在了土地貧瘠的山上。同樣不立墳丘,墓內捨棄金玉寶器等陪葬品,後來的死者也不得合葬。
除薄葬之外,司馬懿還有一招比曹操玩的更絕,甚至達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其臨終遺命;“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這也就是說為了防止盜墓,司馬懿連子孫拜謁祭奠也省下了。
司馬懿薄葬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盜。然而千算萬算,司馬懿沒有算到,上世紀末,一位農民在田間鋤地的時候,發現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一個栩栩如生的武將。後來經過發掘鑑定,司馬懿的墓葬最終被發現。
反過來再看諸葛亮,諸葛亮臨終時同樣選擇了薄葬,《三國志》記載;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諸葛亮的陵墓因山為冢,墓穴僅僅能夠容納棺槨,且沒有陪葬品。這也導致了諸葛亮的陵墓更難被發現,所以直到今天諸葛亮的陵墓依然是一個謎。
當然民間也有傳聞,諸葛亮死前遺命5個人抬棺向南,其中4個人負責抬棺,1個人負責做飯,直到繩子自然斷裂之後,就地掩埋即可。
不過在這個事件中,諸葛亮僅僅給了5個人4兩銀子,最終4個抬棺的人殺死廚子,企圖每人分一兩。而廚子想獨吞,在飯食中下了毒藥。5個人一起斃命,從此再也沒有了諸葛亮墓葬的訊息。
正因如此,後世傳聞諸葛亮臨終計謀,確實高於司馬懿一籌。
-
6 # 小小看歷史
司馬懿這個人還是很聰明的,不然笑到最後的也不會是他了,但是這個贏家當的也不容易,好不容易把曹操給熬死了,又開始熬曹丕,把曹丕熬死了之後又開始熬諸葛亮,把諸葛亮熬死了之後又開始熬曹叡,等到曹叡死了司馬懿才真正的蛇出洞一把就把權力奪到了自己的手上,在司馬懿熬死的這四個人中間,三個都是司馬懿的主子,唯獨諸葛亮是司馬懿的對手。
諸葛亮在三國中也是很厲害的一個人,被稱之為會神機妙算,但是多次北伐卻無功而返,最後病死在了五丈原,而當時諸葛亮的對手就是司馬懿,很多次諸葛亮都已經快要接近成功了,但是天意似乎更加想讓司馬懿贏,在上方谷的一場大火中,原本司馬懿已經是死路一條的,但是天氣驟變降起了大雨,把甚至想要的自殺的司馬懿給救了。
當然除了上方谷的大火,諸葛亮多次用計把司馬懿可以說是耍的團團轉,比如在諸葛亮死後,諸葛亮為了保住自己的大軍安全的撤離,就讓自己的部下做了自己的木像在大軍撤走之前還要嚇一嚇這個司馬懿,結果看到諸葛亮木像的司馬懿嚇得騎著馬趕快跑,甚至回到營地之後還問自己的是不是還活著,所以就又很人笑話司馬懿,說是死諸葛嚇走了活司馬。
當然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有點像是當年諸葛亮氣死周瑜的感覺,但是在歷史上周瑜並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而是病死的,所以在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事情上,很多也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聰明而有很大的虛假成分在裡面的,但是至少在人們的印象中司馬懿和諸葛亮交手是司馬懿輸了無數次,這是一個背景條件,在三國時期盜墓的人縱橫天下,所以在一些有地位的人死後都會安置在人們不知道的地方。
比如曹操死後居然設定了72處疑冢,而諸葛亮也有生前最後一計,那就是讓人抬著棺材一直走直到繩子斷了便下葬,所以現在都沒有人找到諸葛亮到底葬在了哪裡,而司馬懿也是聰明人,畢竟也不想在自己死後墓被人盜了,所以也交代自己的後人一定要從簡隱蔽,所以在司馬懿死後也設定多處疑冢,甚至在抬出城的時候還有七個棺材同時出城。
很多人就一位司馬懿的真墓估計沒有人找得到了,但是不想千年之後一個農民在務農就發現了一個墓碑,老農就覺得八成是個古代的東西,後來上報之後有專家鑑定之後就認為是司馬懿的墓碑,而司馬懿所埋葬的地方也就被人知道了,沒想到當年司馬懿還故意從簡隱蔽,但是最後居然被一個老農發現了,於是很多人就想到了諸葛亮,為啥諸葛亮的墓還沒有被發現呢?這司馬懿不是又輸給了諸葛亮嗎?於是很多人笑著說終於知道為啥當年司馬懿會輸給諸葛亮了。
-
7 # 藍風破曉
三國往事,一千多年以來總是中國人的熱門話題。其中,對於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鬥智鬥勇,更是被人津津樂道。
這兩人不僅在生前鬥得死去活來,關於死後的墓葬安排,也是各顯智慧。
迄今為止,司馬懿的墓葬已被發現,而諸葛亮的墓地還是在定軍山中,無人能夠找到。
司馬懿的墓地是如何被找到的?漢朝後期,盜墓頻繁,凡是厚葬明葬的墓地,被盜墓者們整得一片狼藉,不忍直視。連一代梟雄曹操,手下也有專門的盜墓戰隊,可見盜墓的普遍性。
於是,達官貴人們之間,開始流行薄葬、隱葬。曹操為了防範後面的盜墓者們,設定了七十二疑冢,雖然目前發現了很多處,但對於哪個是真墓,到現在還不能完全定性。
作為曹操最親密的謀士司馬懿,在死前也開始有意安排,讓弟弟司馬孚整體進行負責,葬在河南首陽山。
司馬懿要求簡葬,不樹不墳,不設明器,不合葬。什麼意思呢?就是墳上不種樹,不做顯露在外的墳,墓裡不放貴重物品,各位老婆也不得合葬,死後各睡各的。
除此之外,司馬懿還要求後代,不得前來祭拜(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
這下子,司馬懿的墓地就成了一個秘密了。都知道葬在了首陽山,但具體位置誰也不知道。
司馬懿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防止盜墓賊,防止被幹擾。但,千算萬算,終於還是被人發現了墓葬地。
那是上世紀末,一個種地的老農無意發現了一座古墓,後來經過考古專家的鑑定,確認是司馬懿的墓地。
諸葛亮的墓地頗為傳奇,至今還未找到諸葛亮隕落五丈原,臨終之際,最後留下遺囑,讓人把他安葬在定軍山。
為了提高保密性,根據諸葛亮的安排,有四個人抬棺往定軍山深處走去,要求繩斷而埋。繩子不粗不細,當繩子斷時,人也走遠了。
諸葛亮要求自己的墓地不要太大,能埋下一個棺材就可以,不放任何陪葬品,不種樹,不立墳頭。
原話是這樣:《三國志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報,不需器物。有民間傳言,說諸葛亮設計讓四五個抬棺者互相鬥,最後全部慘死。其實,這個只是傳言而已。
四五個人按要求埋完諸葛亮,再次來時,偌大的定軍山,很難找到諸葛亮墓地。關鍵是沒有意義,墓裡除了一具屍首,沒有任何財物。另外,諸葛亮在蜀軍中彷彿神一樣的存在,大家尊敬還來不及,誰還會再次出力不討好地來挖呢?
其實,兩座墓地的安排,並不能真實反映雙方的智慧,從《三國志》來看,司馬懿不輸諸葛亮;從《三國演義》來看,諸葛亮是半人半神的存在,司馬懿難以比肩。
遠在定軍山深處的諸葛亮墓,迄今沒有發現,但就算髮現了,除了一堆白骨,還有什麼呢?還是不被發現的好,讓孔明繼續安寧下去吧!
-
8 # 雲中史記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司馬懿的陵墓高原陵設在首陽山,但陵墓的具體位置,已經無法考證,除了一些沒被證實的傳聞和假說,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司馬懿的墓已經被找到了。
公元251年,這也是司馬懿人生最後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尉王凌密謀推翻司馬懿統治的未遂政變,司馬懿透過剪滅這次政變,進一步削弱了曹魏宗室和其他大臣的勢力,進一步鞏固了司
馬家族在曹魏呼風喚雨的地位。
當時,王凌身居太尉高位,進爵為南鄉侯,在司馬懿誅殺曹爽之後,王凌對如日中天的司馬家族勢力愈加不滿,便聯絡一幫朋友打算找機會廢了皇帝曹芳,謀立楚王曹彪為帝,順便徹底消滅
司馬懿的勢力。
但此時曹魏上下到處都是司馬懿的人或者準備討好司馬懿的人,王凌派自己的心腹楊弘去找兗州刺史黃華商量造反的事情,而他不知道的是,黃華本身就是司馬懿的心腹。
結果,楊弘和黃華雙雙向司馬懿密奏:王凌要造反。
司馬懿耐心等到春暖花開的四月,就迅速集結數萬大軍,直逼壽春(今安徽壽縣),準備緝拿王凌,為了麻痺王凌,在路上,他還下令赦免王凌之罪,並親自給王凌寫信安慰。
結果,王凌以為司馬懿不知情,還被天真的矇在鼓裡,直到忽然在壽春城頭髮現司馬懿的數萬大軍,才知為時已晚,他已經來不及了。
由於沒有及時搞到虎符,以壽春駐兵以及王凌身邊的人馬,根本不足以抗拒司馬懿的大軍,沒辦法,王凌只能孤身前往司馬懿軍前投降,他讓自己的部下綁縛了自己,然後到司馬懿乘坐的大
船前投降。
王凌問司馬懿:如果我有罪,你直接下命令把我召回就是,沒必要親自帶著大軍前來啊。
司馬懿說:我寧可對不起你,也不能對不起陛下,隨即命令士兵逮捕了王凌。
到了5月,王凌被押送到了項城,自知自己必死無疑,王凌找了個機會就服毒自盡了。
但即使如此,司馬懿也沒放過王凌的同夥以及他們的家族,所有參與王凌密謀的人都被逮捕處死、並誅滅三族,王凌的兒子和家族裡的人有許多都被殺了。
對於已經死了的王凌,司馬懿還派人將他的屍首連同棺木運到集市上,暴屍三天,隨後,燒掉他們的一切,並埋入土裡。
司馬懿藉助這次“未遂政變”,將鎮壓的打擊面大大地擴大,王凌等人企圖擁立的楚王曹彪也被迫自殺,魏國宗室的大量男性成員被拘捕, 並統一發配到鄴城由朝廷官員統一看管。
之位不受。
從6月開始,司馬懿就開始病重,並不斷夢見王凌在作祟,再加上他已經70多歲的高齡,沒多久,他就受驚嚇而已。
司馬懿死了,享年73歲,皇帝曹芳親自身穿素衣前來弔唁,並下旨將其安葬在首陽山,諡文貞,追封相國、郡公。
鑑於司馬懿一輩子都非常低調和不事張揚的性格,臨死前,他下令不得舉行特殊的禮儀,並以最簡單的方式下葬,也不用墳頭,更不數目,而且任何人不得和他合葬……
很快,司馬懿的墳墓就成了千古之謎,即使歷經千年,也沒找到。
這樣也很好,避免了很多盜墓賊的光顧,
但有一點是肯定,司馬懿的墓在首陽山上。
-
9 # 夏目歷史君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其實在這件事上司馬懿並不能說是輸給了諸葛亮,若真存在這樣的事也只能說明司馬懿運氣不好,僅此而已!
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73歲,而在死前他曾留下遺言,遺言是關於自己後事的,也就是題主說的一計,即“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
這個遺言可以說是一目瞭然,就是讓後人不要對自己進行厚葬,不需要像弄的多豪華,而是以山為體,簡簡單單的把自己給葬了,即薄葬。薄葬在當時很流行,其實很多人都做過,並不單是司馬懿一個,曹操、曹丕、諸葛亮等大佬都是薄葬,其中曹丕是薄葬的最有力倡導者,他曾在終制中明確提出自己一定要薄葬。
薄葬的好處多多,不僅省錢省力,而且還能防止陵墓被盜,畢竟薄葬的墓平淡無奇,加上財寶不多,盜墓賊難以發掘,也不願意去發掘,防盜墓賊也是大佬們選擇薄葬最為主要的原因。
司馬懿的這個“遺計”其實就是完全學的曹丕的,他與曹丕的薄葬可以說是完全一樣,就連葬的地方都一樣,兩人都是首陽山。
司馬懿的墓葬在首陽山,由於是薄葬,即便人們都知道他葬在首陽山,也一直不能被髮掘,因為不知道在首陽山具體哪個位置。
但司馬懿似乎運氣不太好,他的墓在千年後一個偶然的情況下似乎是被人給發現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首陽山的一個農民在鋤地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古墓,考古學家考證這是一座三國末期的貴胄之墓,但是墓主人尚不能確定,不過根據墓內出土物上有出現仲達、宣、司馬,初步判斷可能為司馬懿之墓,僅是可能。
而相比司馬懿,同樣薄葬於定軍山,也是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的諸葛亮如今真實的陵墓所在還未被發現。
因此很多人說司馬懿輸給了諸葛亮,因為諸葛亮墓沒被髮掘,而司馬懿墓已然被髮掘。
我個人是很喜歡諸葛亮的,但在這件事讓我認為並不能明司馬懿是輸給了諸葛亮,首先司馬懿的墓如今還沒有完全確定是不是農民發掘的那個,其次如果那墓真是司馬懿的,司馬懿也純粹屬於是運氣不佳。
-
10 # 貓眼觀史
都說司馬懿時三國最大的贏家,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更是西晉朝代的奠基人,和諸葛亮一樣,在演義中也被神話,為人能忍,善謀奇策,從他的功績來看,曾率領大軍成功抵擋諸葛亮北伐,之後又遠征平定遼東。
因此很多人都認為司馬懿時諸葛亮的剋星,諸葛亮每每遇到司馬懿,總是顯得更加小心謹慎,唯獨使用離間計使得司馬懿失去兵權,但是之後雙方也都是相持,司馬懿認為防守才是最好的策略,所以最後將諸葛亮給熬死了。
不僅如此,司馬懿還成功的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公元239年,曹芳繼位,司馬懿和曹爽同為輔臣,之後司馬懿兵權被奪,在家中稱病,使得曹爽大意,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出城祭祖時,直接發動兵變,攻陷洛陽,隨後還滅了曹爽三族。
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時年73歲,據說司馬懿病逝前數月,經常做噩夢,根據《晉書·宣帝本紀》記載:“司馬懿,寢疾,夢賈逵、王凌為祟,甚惡之”。
司馬懿臨終一計於是司馬懿在臨終前反覆叮囑後人,在自己去世之後,千萬不要給他厚葬,就連石碑也不立,更不需要將墓地規格擴大,也不需要任何陪葬品,就連子孫後代都不要去祭奠、掃墓。
司馬懿之所以這樣做無非就是和諸葛亮一樣,當時諸葛亮去世時也曾這樣叮囑姜維,不厚葬、不要陪葬品,還特意吩咐在其死後用4個人抬棺,直到繩斷之處便葬於此,這四人回去之後便被劉禪所殺,從此無人知曉諸葛亮的墓地。
司馬懿也是如此,他用多副棺材,分別從不同的方向出發,事先讓這些抬棺之人服下毒藥,算準時間,下葬完後不久便會去世。原本這一做法比諸葛亮還高超,可是為何還會有人說司馬懿最終還是輸給了諸葛亮?
原來司馬懿千算萬算,為了防止盜墓賊的挖掘,最終卻逃不過一個農民之手,有日,一農民在地裡幹活,拿著鋤頭刨地,結果一鋤頭下去,發現裡面有些不對勁,於是一直挖,最後挖出了司馬懿墓,再將裡面的石碑拿出,這才得知墓主人竟然是司馬懿,司馬懿怕是在地底下也不知道,自己的這個臨終一計最後卻被一老農還“破解”了。
然而諸葛亮的墓地卻依然完好無損,據說盜墓界有個規定,就是諸葛亮的墳墓不挖,所以很多盜墓賊即使知道諸葛亮墓的位置也不會去盜,這也就是司馬懿輸給了諸葛亮。
-
11 # 狄飛驚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被塑造成一個陰險狡詐的人,他和諸葛亮鬥智鬥勇,每次都落於下風,靠著熬死諸葛亮才笑到最後,就是在死後墓葬的安排上,司馬懿仍不敵諸葛亮。
但這不過是民間對諸葛亮的又一次神話,對司馬懿的貶低,真正神秘的是司馬懿墓。
諸葛亮的墓葬之謎傳說諸葛亮臨終前留下遺言,讓後主劉禪派4個強壯的軍士抬著自己的棺材一直往南走,一直走到“槓斷繩爛”處,便把自己就地安葬,劉禪雖然奇怪,卻還是依計而行。
4個軍士抬著諸葛亮的棺材走啊走,走了三天三夜,不知走到了哪裡,卻發現沒有一點“槓斷繩爛”的跡象,這樣下去就是一年半載也完成不了任務,回不了家。四個人一商量,決定乾脆就在這裡把丞相給埋了,反正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別人都不知道。
4個軍士回去覆命,劉禪問他們把丞相葬在何處,四人回答不上來,劉禪起了疑心,準備動刑,四人害怕受刑,終於說出真相,可他們卻找不到埋葬諸葛亮的地方了。
這或許就是諸葛亮最後一出“錦囊妙計”——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的葬身之地,蜀國不知道,魏國也不知道,吳國更不知道,自己可以安心休息,不怕任何人打擾,不怕仇人報復了。
但實際上,諸葛亮並沒留下這樣神機妙算的遺囑,因為《三國志·諸葛亮傳》明確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也在《水經注》中記載諸葛亮“葬於其山,因即地勢,不起墳壟。”諸葛亮墓完全沒有曹操“七十二疑冢”的神秘,因為他的後人打破遺囑,為其起封建冢,後世歷朝歷代仰慕其高風亮節,也不斷投資擴建他的墓區,形成了相當規模,如今的諸葛亮墓區被稱為武侯墓,位於漢中市勉縣定軍山腳下,系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司馬懿的墓葬之謎無獨有偶,司馬懿臨終前也要求子孫薄葬自己,並且“不墳”、“不樹”、“不謁”。
與諸葛亮深受蜀國信任不同,司馬懿及其家族在魏國已是功高震主,引起曹魏帝王的猜忌,司馬懿生前能靠著權謀老道自保,但一旦去世,難保皇帝不會跟自己秋後算賬,甚至掘墳鞭屍,連累整個司馬家族,所以他必須考慮身後之事,做出妥善安排。
另外,當時北方盜墓成風,前朝王陵屢遭破壞,司馬懿擔心自己的墓地遲早會被盜墓光顧,為避免暴屍荒野,他才立下“三不”遺囑,讓後人對自己墓葬地點一無所知。
《晉書》記載:“先是,預作終制,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一如遺命。”
司馬懿這個“三不”遺囑十分奏效,同在首陽山的西晉皇陵在十六國時遭到毀滅性破壞,但司馬懿墓始終未被發現,即便是最專業的的盜墓賊也沒有發現“不墳不樹”的司馬懿墓。
據傳上世紀80年代,當地一位老農在田裡幹活時,一鋤頭下去挖到一塊石碑,後引來一批考古專家,專家發掘發現一處漢末墓穴,並根據墓內刻有“仲達”“司馬”等字樣的器具,推測此處即為司馬懿墓——僅僅是推測,但迄今為止,司馬懿墓仍然是個謎。
-
12 # 史之策
說起三國,怕是無人不知諸葛亮和司馬懿了。關於諸葛亮的傳說有不少,總之就是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後人已將其神化為“先知”。而司馬懿卻在民間的流傳中,成了膽小怕諸葛的小聰明之人。
其實不然,司馬懿在三國這樣一個動盪的時代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英雄。
在實現統一的路上也是至關重要的角色,也是三國時期唯一一個能和諸葛亮較量媲美的人。
可是為什麼二者留給世人的印象相差這麼懸殊呢?這還要從他們倆的後期說起。
諸葛亮的一生,“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也就是他的一輩子都在為天下謀算,為君主出謀劃策,哪怕到劉備的兒子之際,也是鞠躬盡瘁,有《出師表》為證。
而司馬懿,也是足智多謀的英雄,比起諸葛亮的忠和義,更有野心和陰謀。
影視劇中“諸葛木像嚇退匹馬”的描寫已被證實是偽史。他被醜化的形象主要源於司馬懿的一大敗筆“謀朝篡位,大殺曹魏宗族”。這使得其為後人所詬病。
司馬懿奪權後,司馬家族在最後甚至還一統三國,然得民心者得天下。
雖然司馬家族對結束動亂做出了貢獻,但不可否認,他們陰險狡詐還是失了民心。也就有了後來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諸葛亮和司馬懿鬥了一輩子,最後司馬懿在青史上輸了高風亮節。
有史傳聞,二人死後還曾留計而鬥。到底是哪一計呢?就是這棺槨埋在何地。
盜墓一直是一個從古至今的惡習,古有盜墓,今有考古。
前者為了錢財陪葬品,後者為了歷史研究。而對於早已仙逝的人,誰也不想死後還沒有個安穩。所以,諸葛亮死後,為避免自己的墓穴被盜,便留下了一個關於下葬的遺囑:
其一便是要求葬於定軍山,無需任何陪葬,一切從簡,衣服也只著便衣。
這其二,則是讓後主劉禪派4個軍士抬著棺材一路向南,走到“槓斷繩爛”處,便把自己就地安葬。
而後來由於軍士偷懶,最後確實無人知曉,將諸葛亮葬在了何處。這就是諸葛亮的最後一計。
同理,司馬懿也想要死後安逸一些,便也有一計。雖然司馬懿生前只是奪權未能稱帝,但他的孫子司馬炎後來追封他為皇帝。
由於生前已掌大權,所以死後自然少不了厚葬,為避免被盜,留下遺訓:嚴禁子孫給自己掃墓上墳,也不留下任何墓碑標識。
並規定不封墓冢,不建陵寢,地表不留任何痕跡。所以多年以來,一直無人知曉兩人的墓地所在何處。但是造化弄人,巧的是千年之後的現代,被一位老農誤打誤撞發現了一塊墓碑。
老農一看不是現代的玩意兒,立馬報告給了國家,後來經專家考證,證實這確實是司馬懿之墓。
這也使司馬懿的墳墓先於諸葛亮曝光,為世人所知。所以這才有後人所笑的:到頭來,司馬懿還是輸給了諸葛亮。
歷史早已是歷史,今天的我們也僅僅能透過史料追憶。文學壇上,向來百家爭鳴。二者的功過是非,也無法統一口徑,誰是英雄,誰是狗熊,也就看你如何去想了。
-
13 # 秉燭讀春秋
司馬懿和諸葛亮活著時鬥,死了依然在鬥,有人問了,死了還咋鬥呢?
原來二人死前都留了一計,結果司馬懿的計謀被一個老農無意中破解,而諸葛亮的遺計至今無人能破,所以當時人們笑稱司馬懿又輸給諸葛亮了。
司馬懿和諸葛亮死前各留了怎樣的計策?為何司馬懿的計策被一個老農破解了?話說2010年6月某一天,河南偃師市南蔡莊楊老伯(化名)正在首陽山上開荒,一撅頭下去他刨出了五六枚錢幣,老伯知道首陽山上埋葬著許多名人,比如西晉的五位皇帝都葬在這裡,陸陸續續也發掘了一些陵墓,但晉宣帝司馬懿的陵墓一直沒有發現,千百年來始終是個謎。
楊老伯心想,難不成我挖到了司馬懿的墓了?隨後他笑了,笑自己痴人說夢,司馬懿的墓專家、盜墓賊都找不到,我一個老農哪有這福氣啊!
楊老伯想的沒錯,千百年來司馬懿的墓讓人魂牽夢繞,尤其是盜賊對它情有獨鍾。
盜賊想:司馬懿是西晉的開創者,他的陵墓裡陪葬品一定很多,能找到就發財了……。
然而現實是,司馬懿的陵墓和盜賊玩起了捉迷藏。
司馬懿陵墓千年找不到,是司馬懿臨終留下的計謀起了作用。司馬懿早就料到自己死後會被盜賊惦記,臨死前把大兒子、二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叫到床前:“兒啊,我死後千萬別起墳頭,不要立碑,不要燒紙祭祀,埋了後不要讓人看出和周圍環境有何區別”。
遺命簡葬,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引自《晉宣帝.司馬懿傳》司馬師和司馬昭很詫異,心想老爸為何要這樣做呢?
司馬懿看出了他們的疑惑,隨後說:“魏王曹操死前佈下了七十二疑冢,就是防止盜墓賊盜墓。”
“魏王可是盜墓高手,他曾盜掘漢梁王墓,據說得金百萬,一下子解決了軍隊缺資金的燃眉之急”。司馬懿說罷看了看兩個兒子,見他倆垂首跪在床前。
司馬懿沒有底氣,喘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曹操有鑑於此,為了防止別人打他墓中的寶貝主意,也為了自己身後安定,於是絞盡腦汁想出了四門出殯,八方分散開來埋了72個假墳計謀。這就是曹操的“72”疑冢之計。
兩個兒子聽的仔細,不由而同的說道:“計策雖好,但有個弊端,假如盡掘72疑冢,不是同樣能找到曹操埋的地方嗎?”
司馬懿聽後露出了一絲微笑,一陣喘息過後,司馬懿說:“看來我兒沒有曹操奸詐,你倆怎麼會被曹操的障眼法騙過?”
司馬懿臨死前為兩個兒子上了一堂謀略課。
司馬懿斷斷續續說道:“曹操佈置的72疑冢里根本沒有他的真身,實際在出殯的同時,早就遺計兒子埋到了一個無人知道的地方了”。
司馬師和司馬昭恍然大悟。
“兒啊,蜀國丞相諸葛亮和我鬥了一輩子,可是他短命,54歲就死在了五丈原,聽說他臨死前遺計劉禪,佈下了疑陣,到目前沒人知道他埋在什麼地方。
司馬懿憤然說道:“顯然諸葛亮和我叫板,他有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之能,肯定預測到將來咱司馬家要得天下,為了防止咱們清算他的過去,和咱們玩起了躲貓貓。”
講真司馬懿果然是百年不遇的奇才,諸葛亮的所作所為沒逃出他的研判。
司馬懿於嘉平三年(251年)病逝,享年73歲。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二人,遵照遺囑“不樹不墳”埋葬了老爸,然後按照老爸留下的錦囊妙計,用毒酒毒死了所有下葬計程車兵,除了兄弟二人知道墓址外,沒有第三個人知道。
時光如白駒過隙,千百年悠乎過去了。時間來到了楊老伯開荒的這一天,奇異的事情發生了。
楊老伯刨到的恰恰是司馬懿的陵墓,他刨出的五六枚錢幣經專家鑑定,是魏國錢幣,這時還不能斷定是司馬懿的墓,經過考古人員進一步的挖掘,發現墓中有宣帝、仲達等刻文。
這些出土文物無疑證明這就是司馬懿埋葬的地方,千百年司馬懿墓葬之謎被楊老伯無意破解。
訊息很快傳開,當時人們笑稱,司馬懿又輸給了諸葛亮。因為到發現司馬懿墓時,諸葛亮的真身埋葬的地方依然是個謎。(定軍山上武侯祠是衣冠冢,其他諸葛亮的墓都是為紀念他而修建的)。
司馬懿始終沒鬥過諸葛亮,他永遠想不到諸葛亮的計策更高一籌。原來在魏、蜀交戰的前沿陣地五丈原,司馬懿和諸葛亮死磕,由於諸葛丞相事必躬親,長期超負荷工作讓他身心交瘁,最終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當時司馬懿56歲。
司馬懿得到訊息後,總算長出了一口氣,假如諸葛亮不死魏國興許就滅了。
據說諸葛亮臨死前為劉禪留下了一條錦囊妙計:“他讓劉禪派四個壯漢抬著裝著自己屍體的棺材一直往南走,繩斷處就是他的葬身之地。”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敢有違丞相遺命,於是依計而行。
卻說四個壯漢抬著棺材走了兩天後,看繩子完好無損,四人為了偷懶就把諸葛亮的屍體下葬了。打算回去騙劉禪說繩子斷了。
埋葬了諸葛亮,四個人打道回府領賞,等四個人說兩天後繩子斷了就地埋葬了丞相,劉禪覺得不可能,繩子怎麼會這麼快就斷了,經過審問,四個壯漢如實招供了,劉禪大怒殺了四人。
等劉禪平靜後,一想壞了,忘記問四個人把丞相到底埋在哪裡了。後悔也來不及了,從此後諸葛亮到底埋在哪裡無人知道,到現在都找不到真身的埋葬地。
結語:諸葛亮的真身埋在哪裡無從知道,四個壯漢把資訊帶到了陰間地府,司馬懿沒料到諸葛亮能想出如此妙計,司馬懿最終沒鬥過諸葛亮。
-
14 # 三叔小記
諸葛亮和司馬懿生前是對冤家,冤家路窄,誰也奈何不了誰,鬥得不亦樂乎,精彩絕倫,讓人拍案叫好。
但是沒多久,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在了五丈原。世上再也沒有棋逢對手的對決。所以,延續兩人的風格,又安排了一場死後的對決。
也就是誰的陵墓最先被人找到。
當時,世人揭起一股薄葬之風。在厚葬流傳久遠成了固定喪葬模式下,這無疑是不被人理解的,不被支援的。
所以,這也給兩人的對決增添了幾抹神秘色彩。
作為梟雄,曹操率先吃螃蟹。他留下遺命,
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穿著平常的衣服下葬,不要什麼貴重珠寶字畫老古董的陪伴,陵墓不堆積封土,不種樹木。一切從簡,如同普通人。
後來人們演義三國,曹操讓人抬七十二口棺材從四個城門風光熱鬧地出去,往不同的方向下葬,如此設下七十二疑冢。另外還有一口,之內就是曹操。
曹操不缺珠寶財物,孫殿英為了軍費掘慈溪的定東陵和乾隆的裕陵。東漢末年,手底下養幾個人不容易,曹操為此設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專門掘墓籌措軍費。
另外,曹操仇人多。忌諱人求財,忌諱仇人報仇,所以,薄葬。不想死後被人惦記上,破壞自己的萬年休眠。
司馬懿通隱忍之術,憑藉驚人的長壽,熬死一切對手。為紛爭的三國畫上句號。臨終之前,效仿曹操,叮囑:
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比起曹操,司馬懿多了一項,不和遺孀一起合葬。也就是單獨的沉睡。更甚者,不准許子孫後人前來祭奠。為了墓地的隱秘性,司馬懿無所不用其極,機關算盡。
一廂情願總是好,最終司馬懿被驚醒出一身的冷汗。一千多年後,某天某老農拿著自家的鋤頭,胳膊肘使勁,一鋤掘到地下,鋤頭碰到一塊硬東西。拋開一看,原來是塊石碑。老農不識字,但知道石碑不同尋常,忙上報。經過研究確定,這就是司馬懿的陵墓。
所以,就有人笑話司馬懿,千算萬算算漏了老農……機關算盡太聰明,反倒是失敗在老農的鋤頭下。
諸葛亮呢?技高一籌。
諸葛亮彌留之際遺書囑託劉禪一切從簡,讓四個人將他抬往南方,繩子斷的地方,就將他下葬。劉禪這樣做了,四個人也早早的回來覆命領賞。劉禪發現,不對啊!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審問才知道,四個人偷了懶,走了兩天,精疲力竭,草草了事。劉禪一怒之下,殺了他們。從此再沒有人知道諸葛亮藏在哪裡。
另外一個故事版本說是五個人。一個廚師,四個抬棺匠。一起下葬諸葛亮,事情完成後一起寡分遺產。只有四份……抬棺匠組成一夥,除掉廚師。廚師又想一個人得財產。最後,五個人死了。
結局:諸葛亮贏,司馬懿輸了。yy著,所以時人都意猶未盡地笑了。都說:“我就說嘛,諸葛亮是勝出的,要不是諸葛亮勞累過度,司馬懿早就輸了。”
實際上,在《三國志》裡記載,諸葛亮留下遺囑: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草盛成林,墓地無人知,這就是薄葬的精髓之處。這不為人理解,加上傳奇的故事,所以才有一番yy。
-
15 # 小姐姐講史
2010年的一個夏天,河南偃師縣南蔡莊有個老農在首陽山上勞作,結果用鋤頭刨出了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一名手拿戰斧的武士。經專家研究、挖掘、考證此處正是司馬懿墓。
而諸葛亮的墓葬至今仍未找到,司馬懿千算萬算卻沒有躲過老農的鋤頭。以此來看諸葛亮之計更高明。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主要謀士,他是曹魏的四朝元老,司馬懿長期執掌曹魏大權,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一生將隱忍發揮到極致計謀無數。他活的年紀挺長,熬死曹操祖孫三代和諸葛亮。他一輩子都在算計,有人稱他是老狐狸。五丈原和諸葛亮鬥智鬥勇,勝出。公元234年春天,諸葛亮帶兵35萬在祁山,司馬懿帶兵40萬在渭水,兩方擺開陣勢,一決死戰。諸葛亮利用上方谷特別地形定計。 上方谷地處兩山之間,地勢低窪,入口處狹窄,僅容一人一馬透過,而谷內寬敞,能容千人。於是,諸葛亮令人把火 藥、乾柴等易燃物藏於谷中,準備火燒司馬懿,他在山上安排埋伏數千名精兵。
諸葛亮讓魏延誘敵深入,甕中捉鱉。果然 司馬懿上當入谷,谷口被堵。諸葛亮命人將火投入谷內,引燃一切易燃物,一時間火光沖天,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眼看就要化身火海,忽然天空烏雲密佈,大雨傾盆,澆滅了烈火。
天助司馬懿父子,他們突破重圍死裡逃生。諸葛亮此計失敗,從此在五丈原一病不起,54歲終於五丈原,人算不如天算,司馬懿熬死諸葛亮。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73歲,被葬於河陰首陽山。他臨死時還有個“臨終之計”,此計的目的就是保障自己的墳墓不被人挖掘。據《晉書》記載,司馬懿對自己的身後事做了這樣的安排:
“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不起墳頭,不在葬身處種樹,不立墓碑,不要陪葬器物,不做任何標記。另外也不和遺孀合葬。另外司馬懿還安置後人下屬:“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不許掃墓祭拜。司馬懿下葬的當天多副棺材同時出城,葬畢讓抬棺之人服下毒藥,司馬懿的墓葬處成為千年秘密。期間也有好多人尋找司馬懿的墓穴,清朝年間有個洛陽的知縣叫龔松林是司馬懿的崇拜者,為司馬懿墓痴狂,潛心研究司馬懿的墓葬。經過多方面蒐集材料他認定洛陽老城北的青菜冢是司馬懿的墓葬,並且經常去祭拜,崇拜司馬懿的人包括文人、學者、市民百姓也紛紛效仿。青菜冢一時名聲大噪,引起摸金校尉們的注意,1948被盜挖。1965年專家進行搶救性挖掘,確認這是北魏清河王的墓葬,那麼多人才知拜錯了墓主。誰也沒想到司馬懿的密葬處竟被一老農發現。
司馬懿的“臨終計”其實來自於曹操和諸葛亮。據史書記載,曹操設立摸金校尉等軍銜,專業盜墓取財,貼補軍餉,對前朝墓穴大盜特盜。以至於考古界無奈感嘆“漢墓十室九空”,“漢墓考古靠運氣”。曹操當然不想讓自己死後落個被盜的下場,臨終安排薄葬,用障眼法安排72個墓穴,真身密葬。根據史書的記載,曹操一共有72個墓穴,被稱為“72個疑冢”。直到2009年12月27日,經考古隊才發現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就是曹操。
諸葛亮在五丈原病死後,也對自己的身後事做了一番安排,據《三國志》記載: “死後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據說當年諸葛亮遺言讓劉禪叫四個大漢抬著自己的棺材往南行走,一直到繩子磨斷為止,斷繩之處就是埋葬之處。但是當時四個大漢抬了很久繩子都沒斷,累的受不了就商議不再往前抬了,乾脆直接掩埋。回去後領賞時遭到劉禪懷疑,劉禪斷定那麼粗的繩子不會很快磨斷,於是就審訊四人,他們招供後被賜死。諸葛亮的葬身處成了千年之謎,直到今天未解。司馬懿和諸葛亮鬥智鬥勇,千年後還是甘拜下風。
-
16 # 一半秋色
盜墓一事,古已有之。中國古代講究“事死如生”,生前享用不完的榮華富貴,死後要帶入地宮繼續享用,這無疑給了盜墓者諸多發財致富的機會。諸侯割據,群雄並起的戰亂年代,往往盜墓最為猖獗,有大規模掃蕩式盜墓,也有三五成群的零星盜墓。
盜墓是有派別的,根據盜墓手法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技術型路線,一類是非技術型路線。技術型的就是摸金校尉,這一派敬鬼神懂技術,往往先用陰陽風水秘術找到盜墓之所在,然後用洛陽鏟直接挖出洞門,後再用四根蠟燭放在墓葬四角,蠟燭滅盜墓者速退出,蠟燭不滅取部分珍寶帶出。
非技術型的就沒這麼多講究了,既沒有任何入門門檻,也不講究門派傳承,一般均使用蠻力,早期使用鋤頭或者鏟子,或刨或挖,後來使用炸藥或者大炮,一傢伙將整個山頭翻了過來,這種盜墓法對文物破壞性十分嚴重,陪葬品毀壞極多,屬斷子絕孫式挖法。一般土匪軍閥喜歡使用這種挖法。
最早的盜墓賊是項羽。司馬遷《史記》中有相關記載,據說項羽攻破咸陽後,將城內男女老幼屠殺殆盡後,又一把火將咸陽城燒成灰燼,這還沒完,他又把目光瞄準了秦始皇陵,下令士兵晝夜挖掘,挖出奇珍異寶無數,運了三十天都沒運完。
名氣最響的盜墓賊是曹操。曹操是摸金校尉鼻祖,據說曹操在民間網羅一批盜墓高手,組建成一隻盜墓小分隊,專門負責給曹操盜寶。起初,三國知道此事的並不多,但後來陳琳的一篇討曹操檄文,將曹操挖人祖墳的事情大告天下,曹操摸金校尉的名氣這才響了起來。
因為擔心死後墓葬被盜,歷代皇族可沒少花心思,或用機關,或布疑冢。說布疑冢,曹操算是行家裡手,他生前挖了不少別人的祖墳,擔心死後別人如法炮製,於是讓人設了七十二個疑冢,後代盜墓賊根本沒法找到曹操墓葬處,直到2009年,一個河南徐姓農民田裡灌水,這才偶然發現了曹操墓。
司馬懿和諸葛亮作為三國最聰明的兩個人,對各自身後事是如何安排的呢?
據史書記載,司馬懿採取的“四不策略”,即不墳、不樹、不設名器、不合葬。司馬懿真夠奸滑的,這“四不策略”效果奇佳,晉朝滅國後,無數盜墓者尋尋覓覓,始終無法找到墓葬之所在,但人算不如天算,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農民偶然間發現晉朝墓穴,發現器具上刻有仲達字樣,於是司馬懿墓葬才得以發現。
諸葛亮的方法更高明瞭。據說,他生前特意請求劉禪批准,他死後棺槨將由四名壯漢抬著,一直向南走,繩斷處便為其墓葬處。
諸葛亮死後,四個壯漢抬著棺槨,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發現繩子完好如初,絲毫沒有要斷的意思,於是四個人私底下商量,決定將繩子剪斷就地掩埋。
事情做完之後,回去領賞,劉禪詳細問了諸葛亮掩埋處,發現四個人支支吾吾,一審才知道四個人作弊,一氣之下將四個人都砍了頭。
其實這是諸葛亮的妙計精髓,故意讓劉禪砍了四個抬棺人的頭,如此再也沒人知道他墓葬真正的所在了!
-
17 # 江上孤舟
三國時期,司馬懿臨終留下一計,千年後竟被老農破解,為何時人笑司馬懿輸給了諸葛亮?
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期。在這期間,有不少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墨筆的謀士們。最出名的應該就有諸葛亮,姜維,司馬懿等人。他們都才學過人,謀略過人,都是無數人敬仰的英雄人物。在當時,他們的名氣之大,可謂是名滿天下。在三國這麼多有名的謀士中,我們今天就只談論兩個人,一個就是諸葛亮,一個就是司馬懿。這兩個人,大家對他們的看法還是不一的。有人說司馬懿贏了諸葛亮,但也有人說司馬懿輸給了諸葛亮。為何有這兩種不同看法?
司馬懿、諸葛亮兩個人的鬥爭,可以看作是一場龍虎鬥。兩人鬥得相當激烈,卻又差不多勢均力敵。但最後,勝利的是司馬懿。因為他成功的將諸葛亮給耗死。既然如此,為何又會說諸葛亮勝於司馬懿呢?主要是因為在這千年後,諸葛亮的墓穴位置還是成迷,但司馬懿的寢陵位置最後卻被找出來了。他當初在設計墓穴時留下的這一計謀,雖欺騙了世人上千年的時間,但最後還是被一位老農破解了。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諸葛亮的才智要更勝司馬懿一籌。
司馬懿這一生也算是很輝煌,他總共輔佐了4代君王。可這樣一位權傾天下的大臣,在面對他最後輔佐的那一位幼帝之時,內心還是生出了野心。因此他最後還是動手,徹底掌握了天下大權。但當他做完這些事情之後,他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他自己也感覺自己的大限快到了,就將後代子孫叫來,向他們交代了自己死後的安排。誰都希望自己死後不被打擾,再者來說,司馬懿這一生樹敵也太多了。他怕自己死後也死得不安寧,所以就想了一個計謀,並且還牢牢的囑咐後人:在他下葬的當天,要設定很多棺材同時出城,事後還要將所有抬棺之人通通殺掉。另外,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準有人去祭拜他,也不準將他墓穴的位置給暴露出來。
他這一計謀的確是好,欺騙了世人上千百年。一直以來,沒人知道他的墓穴在哪,就連盜墓者們也沒有找到。但是,他這一計謀終究是被人破解了。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洛陽有一位老人在耕種自己的田地時,意外的挖出了一塊石碑,這石碑一看就是有點年齡的東西。於是老農就將這個發現報告給了當地的政府,他們去請了專家來檢測,並且還對當地周圍又進行了一番挖掘。
最後居然發現,這是一塊在三國時期的墓穴,雖然這個墓穴並沒有任何的名字。但是根據裡面的文物就能發現,這是三國時期的東西。這一下子,再結合書來研究一下就能發現,這就是司馬懿的墓穴。看來這聰明一世的司馬懿,終究沒有保住自己墓穴的位置。反觀諸葛亮,到現如今大家都沒能找到任何有關他墓穴位置的訊息。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諸葛亮的確是勝了司馬懿一籌。
-
18 # 瀚海說史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司馬懿鬥智鬥勇,沒曾想死了也要鬥上一番,真是天生的冤家!不過也正是二人的襯托,讓三國這個時期在歷史上有了眾彩一筆!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離世先於司馬懿!諸葛亮一生操勞,鞠躬盡瘁,活生生掏空了身體,在五丈原病逝,年僅54歲,北伐大業也就隨之失敗!按諸葛亮生前囑託,死後需安葬在漢中的定軍山,由於戰事,也就不了了之,用了另一種方式下葬!而也正是由於此事,司馬懿一直耿耿於懷,其與諸葛亮爭鬥了一生,各有勝負,但是在死後下葬一事上,他決定一定要技高一籌,也就引來了題目所說內容!
司馬懿臨死前,交代自己的大兒子司馬師、二兒子司馬昭:
遺命簡葬,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晉宣帝.司馬懿傳》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司馬懿下葬一切從簡,不挖墳,不立碑,要讓人看不出來此處有過動土!
司馬懿做的絕不絕?絕,為了防止死後葬身之地被人挖掘,真是想的太周到了!直接把目標設立到最小,甚至讓人無跡可尋!司馬懿也確實成功了,而後的歷史歲月裡,曹操的七十二疑冢陸續造盜墓賊光顧,其後代的陵墓也成為了盜墓賊的樂園,而司馬懿的墓穴卻是成為了一個迷,無人得知具體位置!如果司馬懿泉下有知的話,他一定要大笑,我還是不比諸葛亮差啊!
然而,現實就是用來打臉的!司馬懿萬萬沒想到,自己死之前的千防萬防,防住了盜墓賊,卻沒有抵擋住時間的殘酷,一個老農的钁頭讓自己最終還是輸給了諸葛亮!
某天,首陽山上一個老農用钁頭開荒種地,一钁頭下去,挖出來五六個古代錢幣!踏踏實實務農一輩子的老農害怕了,怕惹禍上身,急忙跑回村子告給了相關部門!經挖掘,發現是一個墓穴,在裡面發現刻有“仲達”“司馬”等字樣的器具,還有一個石碑,不過上面的字型已模糊不清!後據相關磚家推測,這就是司馬懿墓!
接著說諸葛亮的葬身之處!上文說到,諸葛亮在很早以前就為自己謀劃了身後事,不過由於諸葛亮病發突然又處於戰事期間,無法按計劃安置,便在臨死前交代了部下如何處置自己的屍身!
諸葛亮留下的遺言是什麼呢,能讓司馬懿在諸葛亮死了還要一較高下?原來,諸葛亮僅僅是叫四個大漢抬著自己的棺材一路向南,繩斷處便是自己的葬身之處,頗有聽天由命的意思!想必諸葛亮作為一代丞相,繫結棺材的繩索一定會很結實,能埋到很遠處!可老天偏愛作弄人,四個大漢抬得太久太久,繩子仍沒有斷裂的跡象!四人便想著取巧,就把棺材就地掩埋,回去領取獎勵了!
作為皇帝的劉禪自然不是傻子,那麼粗的繩子哪能很快磨斷,四人認罪,憤怒之下的劉禪讓人將其拉出去砍了頭!待劉禪冷靜下來,才發掘沒有詢問諸葛亮的葬身處,自此,諸葛亮墓成為了永久的謎,至今無影蹤!
小結:司馬懿輸給了諸葛亮嗎?未必!我們也沒有必要笑話司馬懿!諸葛亮一直被塑造為正義之士、天妒之才,司馬懿則成了竊國者,但是成者王敗者寇,作為後世人來說,誰是誰非,我們自己評判即可!
另注:現定軍山腳下的武侯墓,即諸葛亮墓,為後人所立,為衣冠冢!
-
19 # 有書共讀
三國時期的故事永遠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比如說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鬥智鬥勇,死了還在鬥。司馬懿臨終到底留下一條什麼計謀,讓千年後的人們還說他不如諸葛亮的呢?
從古自今,盜墓賊都很猖狂。盜墓,目的就是墓中的奇珍玉寶,金銀錢財。為此,那些皇家、名人的墓,這些盜墓賊更不願放過。
歷史上盜墓賊曹操有摸金校尉,組成的有盜墓部隊,專門盜各種古墓,用了補充軍飯餉;孫殿英為了盜慈禧太后的墓,竟然用炸藥炸開墓室。可以說,盜墓賊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有盜就有防。歷史上墓穴的防範措施做的也是各有千秋。
曹操作為資深盜墓賊,當然懂得其中的厲害關係,作為有實權的沒名份的皇帝,他的墓中陪葬品不會少,更是盜墓賊眼中大餐。所以,在他臨死前,絞盡腦汁想出了四門出殯,八方分散開來埋了72個假墳的計謀。這就是曹操的“72”疑冢之計。
有人會說了,我把72座墳全挖了不就行了。一是當時曹魏仍由曹氏掌握,沒人敢動;二是年代久遠後,標誌性建築遭到毀滅,無法查詢;三是一代嫋雄曹操沒這麼蠢,這72座全是假的你能奈何,真墳不知所蹤。現代發現的曹操墓也不能肯定是真的。
後來,諸葛亮由於事必躬親,長期超負荷工作,讓他心力交瘁,最終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
據說諸葛亮臨死前為劉禪留下了一條錦囊妙計:“他讓劉禪派四個壯漢抬著裝著自己屍體的棺材一直往南走,繩斷處就是他的葬身之地。”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敢有違丞相遺命,於是依計而行。
卻說四個壯漢抬著棺材走了兩天後,看繩子完好無損,四人為了偷懶就把繩子割斷了。隨便找個地方埋葬了諸葛亮,反正遺囑說了不起墳的,隨便土一堆,四個人打道回府領賞。
等他們回去說兩天後繩子斷了就地埋葬了丞相,劉禪覺得不可能,這麼粗的繩子怎麼會這麼容易就斷了,肯定有假,經不住審問,四個壯漢如實招供了實情。於是,劉禪大怒殺了四人。
等劉禪平靜後,一想壞了,忘記問四個人把丞相到底埋在哪裡了。後悔也來不及了,從此後諸葛亮到底埋在哪裡無人知道。神算諸葛亮算準埋葬他的人會被處死啊。定軍山上武侯祠是衣冠冢,其他諸葛亮的墓都是為紀念他而修建的。
傳說只是傳說,事情真相不知道了,反正到現在都找不到諸葛亮真身的埋葬地。
千年老龜司馬懿自知得罪人無數,怕人報復,同時作為權力最大者,陪葬品也是盜墓者所窺於的。當然司馬懿會對自己身後事作周詳考慮。畢竟古人講“入土為安”,他可不想死後被人打擾。
臨死前,他心生一計,把大兒子、二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叫到床前:“兒啊,我死後千萬別起墳頭,不要立碑,不要燒紙祭祀,埋了後不要讓人看出和周圍環境有何區別。”來個“三不主義”。
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二人對這個老子還是很孝順的,遵照遺囑“不樹不墳不祭”的遺囑埋葬了老爸,然後按照老爸留下的錦囊妙計,用毒酒毒死了所有下葬計程車兵,也不用每年到墳頭祭拜。世上再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所在了。司馬懿這下睡安逸了。而且從司馬懿開始,晉朝皇帝都採取了這種埋葬方式,不樹不墳不祭,極簡主義色彩濃厚。
雖說司馬懿作了這麼多防範,盜墓賊也沒有放棄過尋找他的墳墓,聽說他臨走時帶走了最重要的兵書,這可比黃金萬兩更值錢。時光如白駒過隙,千百年過去了,盜墓賊失望了。
時間來到了老伯開荒的這一天,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2010年6月某一天,河南偃師市南蔡莊一老伯正在首陽山上開荒,一撅頭下去他刨出了五六枚錢幣,老伯知道首陽山上埋葬著許多名人,比如西晉的五位皇帝都葬在這裡,陸陸續續被人發現,但怎麼也不敢想是司馬懿的陵墓啊。
命運就這樣跟老伯開了個大玩笑。老伯刨到的正是司馬懿的陵墓。他刨出的五六枚錢幣經專家鑑定,是魏國錢幣,後經過考古人員進一步的挖掘,發現墓中有宣帝、仲達等刻文。
這些出土文物無疑證明這就是司馬懿埋葬的地方,千百年司馬懿墓葬之謎被楊老伯無意破解。
訊息很快傳開,當時人們笑稱,司馬懿又輸給了諸葛亮。因為在當時諸葛亮的真身埋葬的地方依然是個謎。由此可見,諸葛亮還是棋高一著啊。不過發現的陵墓也只是疑似司馬懿的,並不能肯定。事到如今,孰輸孰贏已不重要,往事已隨煙飄散。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20 # 汾陽順口溜
司馬懿和諸葛亮,活著在鬥死還戰。要說智謀跟手段,司馬懿差沒懸念。
可嘆老天說了算,孔明沒有能力變。病死軍中很遺憾,死也要把司馬騙。
回覆列表
司馬懿何許人也,“厚黑學”的集大成者,漢末亂世的最終贏家!想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到後來曹孫劉三足鼎立,當時的司馬懿不過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吏,然曹孫劉三家相鬥了半個多世紀,最終卻是成就了“三分歸晉”的結局,不得不說蟄伏了半生的司馬懿確實是一位奇才。
有人說司馬懿一輩子都在算計,連臨終前都不忘算計,當然這還是說得玄乎了。古人特別看重自己的身後事,據史料記載,司馬懿臨終前也確實對自己的身後事作出了一番交代,而這便是後人所說的司馬懿的“臨終之計”。
那麼司馬懿究竟對自己身後事作出了怎樣的交代呢?千年之後被一老農破解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此事又是如何與諸葛亮扯上了關係呢?下面我和大家一一解答。
臨終“遺計”據《晉書》記載,司馬懿對自己的身後事做了這樣的安排:
“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
不立墓碑,不要陪葬器物,司馬懿的喪葬可謂是極其簡單,然更令人驚訝的便是司馬懿還有一道遺令:
“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
作為曹魏政權的實際掌權者,司馬懿的身後事確實簡陋得有些“過分了”,不設器物,不立墳頭也就罷了,竟都不讓自己的後世子孫拜謁,那麼司馬懿為何要如此行事呢?在我看來,其因無外乎兩點:
其一:受大環境的影響。三國時期薄葬之風盛行,特別是曹操曾大力推行,故在魏國體現得尤為突出。曹操,曹丕的墓葬就比較簡單,時許多曹魏名臣也紛紛效仿,如曹植,徐晃,王觀等等皆有遺令薄葬,故司馬懿亦如此倒也不奇怪。
其二:三國時期盜墓之風盛行,而這一風氣也一直延續到了後來的兩晉南北朝。盜墓的目的最常見的便是兩種,一是求財,二是報復。那司馬懿擔心別人報復嗎?想必瞭解司馬懿血腥的奪權之路,我們不會再有疑問。據《晉書》記載,司馬懿誅滅曹爽及其黨羽時手段是極其殘酷的:
“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
司馬懿“斂以時服,不設明器”或效仿前人,然像司馬懿這般不讓後人拜謁的卻是不多,為何如此呢?無非是想圖個死後清淨,不讓仇人找到他的墓葬所在罷了。
料定後世,司馬真不如諸葛司馬懿不想讓後人找到他的陵墓所在,千年以來,司馬懿陵墓也確確實實不為世人所知,故關於司馬懿的陵墓所在成為了一個千年之謎。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位河南老農在田間勞作時卻無意挖出了一塊年代久遠的石碑,後經考古人員在那一帶發掘,果然發現了一座墓葬,經考證,該墓葬正是司馬懿之墓。
現今司馬懿之墓已確定位於河南省孟津縣平樂鎮西北,曹凹,郭墳兩村東北的首陽山上。而諸葛亮的墓葬至今卻任然沒有一個確定的位置,諸葛亮當年對自己的身後事也曾做了一番安排,據《三國志》記載:
“死後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
亦有傳言說諸葛亮當年曾令四位強壯的軍士抬著他的棺槨一直南行,繩斷便葬,故直到今日,世人只知諸葛亮葬於漢中定軍山,但具體在哪個位置卻是無人得知。
故有感言:“司馬懿還是輸給了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