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比孩子自己都要著急,他們不能忍受孩子浪費時間,對待孩子的考試分數過於重視,常常壓得孩子和自己都喘不過氣來。為什麼現代的家長會這麼焦慮?怎麼樣才能進行緩解呢?
22
回覆列表
  • 1 # C咖啡豆子

    為什麼現代家長會有普遍的教育焦慮,應如何緩解?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比孩子自己都要著急,他們不能忍受孩子浪費時間,對待孩子的考試分數過分重視,私下四處蒐羅補習班資訊……等等,常常壓得自己和孩子都喘不過氣來。為什麼現代家長的教育焦慮會這麼普遍?應該怎樣才能緩解他們的焦慮情緒?

    這個過程有點像百度競價的競爭,在都想排在前列的動機驅使下,每個人都鉚足了勁要提高自己的排行。實際上是一種普遍的競爭意識造成了這種所有人都騎虎難下的局面。因為大家都不想墊底,所以每個人都往前挺近一點,再往前挺近一點,於是,總體水平越來越高,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終於大到連家長都倍感辛苦的時候。

    社會心理學有從眾的說法,其實教育上很多家長也是被裹挾著追求成績的,多少都會有一些身不由己的想法,因為別人都在怎樣,所以,我也不得不怎樣。這個從社會層面上來說,是一種商業宣傳啦。比如商業機構會給家長造成一種印象,別的孩子都上圍棋班,所以,家長面臨選擇時會感覺到壓力。而學校的策略就是:暗示家長其他的家長都做了多少。

    如何緩解教育焦慮

    原則:育兒即育己。

    你想要孩子什麼樣,就讓自己成為什麼樣,言傳身教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方式

    方法一:瞭解每個階段你的孩子自然的發展規律。

    比如,我孩子今年3歲了。在家裡塗鴉時,老爸就盯著要按照瓶子畫瓶子,按照頭像畫頭髮。實際上,這個階段的孩子,能畫畫圈圈點點線線就很好了,最主要是聽他講故事,他想畫的是什麼故事。 3歲是接受語言正規學習的最佳時期;4歲以後能接受美術的正規訓練;5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開始接受樂器類的學習;三年級以後才適合展開棋類的正規學習。

    比如,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在幼兒園上課坐不住,沒有專注力,沒有耐心。 我和我的三歲的孩子都非常喜歡托馬斯小火車的一系列教育衍生物,雖然不乏商業的產品,但是它將孩子的興趣延展至很多方面可以讓家長培養。它每集的時間就幾分鐘,其實孩子也就在這幾分鐘能夠集中注意力。3~4歲的孩子注意力在5分鐘左右,7歲的孩子注意力在10到15分鐘;11歲的孩子注意力在25分鐘左右;12歲孩子注意力在30分鐘左右。

    所以關鍵還是要了解孩子,不僅僅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更要理解孩子在這一階段的發展特性。

    方法二:瞭解下一個階段你的孩子預期發展或者培養的目標。

    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其自己的特性,也有共同的發展目標。

    比如,孩子在三歲時,自理能力已經發展的非常好了,可以自己穿衣服脫衣服,吃飯洗臉刷牙上廁所等等,那在此之前,就需要逐步發展他的自己動手能力。有比如,三歲的孩子,講話已經開始有邏輯性了,那家長在和孩子溝通,一起閱讀繪本時,就可以有意識的使用一些情景來表達邏輯關係,透過互動來鍛鍊孩子的邏輯關係表達。

    方法三:提高陪伴的質量。

    宜家有一句宣傳詞,我個人很推崇:陪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各位家長可能有經常出差的,經常加班的。。(誰讓我們都這麼苦逼)。沒有辦法每天都抽出時間來陪著孩子,但是,要陪伴的時候就全身心的陪伴。和他一起玩,一起聊天,你能知道他想什麼,喜歡什麼,行為上有什麼需要改正的,有什麼缺點。陪伴不僅僅是你陪著孩子玩這麼淺顯,而是隨著陪伴的時間和質量提高,你和孩子有共通的背景知識,更深入的互相瞭解,也是引導孩子的最好時機。 寓教於樂嘛!

    方法四:多看多瞭解

    自己一個人研究那是缺乏時間和精力的。可以透過其他的渠道來加深瞭解。

  • 2 # 麻麻滴超級宇宙無敵新小酒窩

    1、原則:育兒即育己。 你想要孩子什麼樣,就讓自己成為什麼樣,言傳身教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方式。2、方法一:瞭解每個階段你的孩子自然的發展規律。比如,我孩子今年3歲了。在家裡塗鴉時,老爸就盯著要按照瓶子畫瓶子,按照頭像畫頭髮。實際上,這個階段的孩子,能畫畫圈圈點點線線就很好了,最主要是聽他講故事,他想畫的是什麼故事。 3歲是接受語言正規學習的最佳時期;4歲以後能接受美術的正規訓練;5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開始接受樂器類的學習;三年級以後才適合展開棋類的正規學習。比如,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在幼兒園上課坐不住,沒有專注力,沒有耐心。 我和我的三歲的孩子都非常喜歡托馬斯小火車的一系列教育衍生物,雖然不乏商業的產品,但是它將孩子的興趣延展至很多方面可以讓家長培養。它每集的時間就幾分鐘,其實孩子也就在這幾分鐘能夠集中注意力。3~4歲的孩子注意力在5分鐘左右,7歲的孩子注意力在10到15分鐘;11歲的孩子注意力在25分鐘左右;12歲孩子注意力在30分鐘左右。所以關鍵還是要了解孩子,不僅僅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更要理解孩子在這一階段的發展特性。

  • 3 # 學習問題診療—陶勇

    1、父母學習育成長。只有如此,父母才能真正瞭解客觀世界,瞭解兒童的成長規律,就不會為孩子暫時的表現而焦慮。

    2、父母要學會思考。現在生存環境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只要一個靠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都能養活自己,所以不必再有以前窮困時期的擔憂。

    3、父母需要獲得心理支援。少一些計較,多一些朋友。

  • 4 # 陸妍如

    是的,這種焦慮我也有,我女兒今年上的小學,我曾經也為她的幼升小選擇什麼樣的學校而著急,去網上了解資訊,跟認識的家長了解情況。總想給女兒選擇一個我們能力範圍裡最好的學校。那一段時間整個人就是神經兮兮的。每天談話的主題就是擇校。感覺很累。

    現在整個社會的教育環境強迫你去考慮這些問題,社會競爭的加劇會讓我總擔心如果不給孩子打好基礎,她以後的怎麼面對那麼殘酷的社會。那段時間自己很累,而且從心裡感覺很乏力。就常跑去跟從事傳統國學的一位老師聊天,慢慢開始有了很多的感悟。孩子的路自有她自己去走,我只要給她把握好方向;我要學會相信她,陪著她給她愛,給她瞭解與鼓勵,讓她有充足的心理營養。其他就隨遇而安吧。人累就是欲求太多。知足常樂。

  • 5 # 笑笑孃親

    說實話,除非家裡特別有實力的,餘下家庭對於孩子教育都或多或少地有焦慮。因此矛盾不少。

    跟目前社會現狀一樣,大人在職場競爭。孩子在學校競爭。記得一個學校的開學講座,直接跟家長講的就是孩子是互相競爭的關係。有競爭就有輸贏。擔心孩子輸不起,當然就會想辦法贏。

    我的擔心是,孩子們打小就這麼心理。那集體主義精神怎麼鍛鍊。以後需要群體作戰的話,如何團結起來?

    還有人和人的關係如何和諧?我們在這個社會的幸福感如何產生?

    雖然說一介草民,有點操心過了。但是人生的幸福感不才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嘛?

    我覺得家長們應該從精神層面多想想這個問題,讓自己輕鬆下來,給孩子多一點時間玩中學,學習人生。

  • 6 # 尋她看影視

    在心理學裡,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時期,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和心理特徵。如果家長,太過於在某個年齡期逼迫孩子做他們不能做的或者壓力過大的事情,極有可能帶來不良影響。嚴重有固著可能。

    但是,如果家長正確看待孩子,正確看待他們在不同時期正常出現的心理特徵和能力範圍。並且學會對自我心理調控好,處理好親子關係。就不會有太大的焦慮感。改變觀念很重要。

  • 7 # Victoria女性力量

    源於社會的焦慮狀況吧!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甚至是焦躁的。呵呵

  • 8 # 問題寶寶

    實際上是一種普遍的競爭意識造成了這種所有人都騎虎難下的局面。因為大家都不想墊底,所以每個人都往前挺近一點,再往前挺近一點,於是,總體水平越來越高,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終於大到連家長都倍感辛苦的時候。

    其實在家庭裡,父母懷有正向的價值觀,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高品質的生活品質,營造一個和諧恩愛的家庭氛圍,比任何的家長焦慮都有用一萬倍。

    家長要花時間陪伴孩子,要蹲下來聽孩子給你講的每一句話,聽取孩子的意見,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焦慮確實讓很多家長在學習在進步,但是還是想很坦誠的告訴家長,孩子並沒有那麼脆弱,孩子還是有小小的能力給予父母犯錯改正的機會的。只要你想成為好父母,那你一定有機會,跟你是不是焦慮並沒有關係。

    孩子不是員工,家庭不是公司,生活不是市場,人生不是競爭。“生活是理想和興趣的演出”,而非做給別人看的。當知曉了這一點之後,自然就不會為外界的變化而焦慮了。

    想讓家長不焦慮是需要社會環境和自身條件的。不焦慮的家長往往擁有的更多,不僅僅是物質上還有精神上的。

  • 9 # 使用者8507398028719

    學校教育宏觀設計出了問題,形成人人看分數,而不是看理想,看行為等。這些問題將來都能夠被解決。只是需要一些時間。

  • 10 # 張旭語文

    今天在小區裡看到一隻剛出窩的小麻雀在草坪上蹦蹦跳跳,突然飛來一隻喜鵲,叼住了小麻雀,三隻老麻雀立即飛來,在喜鵲周圍飛來飛去,發出了焦急的鳴叫。喜鵲放下了小麻雀飛到了大樹上,三隻老麻雀也追到大樹上,憤怒的鳴叫久久不絕……麻雀尚且如此,我們面對教育孩子時出現的各種問題,能不焦慮嗎?

    家長面對孩子教育的焦慮,恰好反映了中國教育的迷茫,而這種大趨勢則不可逆轉地在普眾身上表現了出來。

  • 11 # 像個爺們一樣去戰鬥

    家境一般的娃都減負,沒事情幹,小孩子一心找手機過日子。中產家庭的孩子都在學習,哪怕是興趣班……你說不讓家長焦慮的,那是假的

  • 12 # 朱莉英語

    我一名英文老師,同時我也是一位孩子的母親,對這個父母教育焦慮的問題有一點自己淺薄的看法。分享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現代家長存在普遍的教育焦慮,這已經是一種社會問題了。能成為社會問題必然是具有多重原因造成的。

    第一,大家更加重視教育。

    從回覆高考以來,知識分子的地位得到提升。而且大家切實感受到了,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而且,透過學習、透過高考、考上大學改變命運,階層向上流動,相對其他方式來說也是一種更加公平和更加容易的途徑。

    而且現在很多家長自己本身就是透過學習、透過高考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就拿本人來說,從小在農村長大,如果不是透過學習考上大學可能一輩子就要待在農村了。正是因為現在的家長從學習教育中享受到實惠,才會更加重視對孩子的教育。

    重視的結果,就會時刻關注孩子,孩子寫作業慢了會吵孩子、孩子考試每考好會擔心孩子的成績……

    第二,教育資源分佈不均。

    家長對教育孩子教育重視的另外一個表現就是希望孩子上個好學校。幼兒園要上雙語的、小學最次也要上個區重點,中學轄區沒有好中學那就透過小升初考試上民辦的,考大學要考985、211的。

    但是,好的學校就那麼幾所,學位就那麼多。你家孩子向上,我家孩子也想上,怎麼辦?小學還好,劃片入學,只能從學區房下手。初中,家長的選擇餘地就比較大了,孩子可以參加小升初考試。考試的結果就是分數的高低、家長不重視分數能行嗎?

    雖說,現在為孩子減負、為家長減負,但是各種升學的標準並沒有變,那就是成績、就是分數。這種情況下,家長能不重視孩子的分數嗎?

    第三、各種輔導機構販賣焦慮。

    現在各種輔導機構遍地開花、競爭激烈,學習年齡不斷下探,3歲的多的孩子都開始學習英語,而且收費不菲。

    天天給家長洗腦,販賣焦慮,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3歲是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黃金時期,不上幼小銜接孩子上小學根本就跟不上,小升初考試很多考試知識都考到初中了,不進行提前學習根本就沒希望……一家機構給你這麼講你可以一笑而過,兩家機構這麼給你講不可以置之不理,三家這麼給你講你是不是會動搖以下,你見過的沒一家機構都給你講,你是不是會堅信不移?

    第四,別人的孩子都報了,我們也不能落下。

    你可以看看身邊,同事的孩子報了舞蹈班了、鄰居的孩子報了英語班、親戚家的孩子報了繪畫班,孩子的同學報了圍棋班……其他的孩子都在報班,我們不學點什麼是不是會被別人落下啊!

    在這種環境中,你能獨善其身,堅持不給孩子報班。

    第五、保持良好心態,緩解教育焦慮。

    ①孩子有其成長學習規律,家長要把握大方面不錯。讓孩子自然成長。

    ②保持良好心態,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不要遇到問題就吵孩子,要學會跟孩子正確的溝通。

  • 13 # 鄒智明微課堂

    網路上流傳著“教育焦慮症”的症狀。如果這些症狀出現一半及以上,說明已經出現焦慮,應當引起警惕。(圖片源於網路)

    1、每天晚上,都忍不住坐在孩子旁邊,生怕他浪費時間,自己又無能為力。

    2、常常忍不住一遍遍問孩子考了多少分,一聽到孩子沒考好就忍不住發脾氣。

    3、跟孩子交流學習問題時感覺恨鐵不成鋼,甚至要爆炸。

    4、聽說孩子要測驗考試,自己便坐立不安,覺得壓力比孩子還大,卻要裝得若無其事。

    5、不敢大聲講話,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驚動了他。

    6、無論幹什麼,心都掛在孩子那邊,坐臥不寧,有時候還會莫名其妙地抑鬱、痛苦、難過,悲傷得不想做任何事。

    為什麼家長們會這麼焦慮呢?

    1.焦慮源於自身無力。在當今的教育形勢下家長們面對女子教育通常感到無能為力,特別是孩子的作業輔導和性格塑造。

    2.焦慮源於教育不公平,教育評價體系單一。進入一所好大學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期望。明知道高考的種種弊端,卻找不到一種弊端更小的方法代替它,只能帶著孩子在千軍萬馬中闖過獨木橋。

    3.焦慮源於競爭激烈不進則退。中國的教育設計就是一層一層的篩選精英。老百姓普遍感覺“不上好的幼兒園,就上不了好小學;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中學;上不了好中學,就上不了北大清華”,每一步都在篩人,被篩下來,就意味著比別人低了一個層次。

    4.焦慮源於不放心。不放心社會,壞人太多;不放心老師,奉獻太少;不放心孩子,容易學壞。我們總是這麼擔心,那也擔心,根本停不下來。

    文章的最後,分享陳道明送給女兒的三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我對女兒的教育特別簡單,當時她出國留學時候,我送給女兒三句話,第一句話是要愉快,第二句話是身體要好,第三句話才是要儘量學習好。 我為什麼要把學習擱在最後呢?因為我覺得人的一生愉快最重要。”

  • 14 # 跳跳媽03

    現代社會本身就是個容易引發焦慮的社會,因為生活節奏太快,如果不注意調節的話,就很容易受人影響,把自己也變得焦慮了。

    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幾乎每個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相對來說要求也高,那就更容易產生焦慮心理了。

    具體來說,現代家長教育焦慮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如果一個人總是處於攀比焦慮的環境中,那這個人很難不受到影響,而家長也是一樣,別人家的孩子都去傷心去吧,別人家的孩子都不甘落後,那自己也很容易就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再加上學校和老師的壓力,有時候家長是被迫焦慮的。

    2.家長自身的定力不夠。

    不得不說現在有很多家長自己對孩子的定位不清,要求不明,雷同化比較嚴重,明明自己是個平凡的人卻不甘心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平凡。條件不一樣,出身不一樣,層次不一樣,對孩子的要求卻一樣,那能不焦慮嗎?

    3.對教育的理解比較片面。

    不管學校老師還是家長,大部分人對孩子成功成才的理解就是考上好大學。只有這樣才算是孩子成功了,家長熬出頭了,學校有升學率了。成績高於一切的觀念導致整個社會焦慮,家長和老師也焦慮。再加上有的家長和老師本身素質不高,能力不足,對如何做家長如何做老師沒有清醒的認識,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至於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焦慮的確讓我們的孩子很累,壓力很大,所以我們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緩解自己的焦慮,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家長自己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做家長是一場修行,不是生了孩子自動就會做父母了,做父母必須要學習。我們要理解孩子自身發展的規律,要去激發孩子對事物的興趣和潛力,讓孩子主動去學習,而不是我們逼迫他學習。我們要明白怎樣才是對孩子真正好的教育,才是真正地愛孩子。不是考了好大學才叫成功,不是高考才能決定人生的一切。當家長能夠端正自己的態度和認識的時候,焦慮也就會減少很多。

    第二,不要和別人攀比。

    做家長最忌諱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去比,因為每個孩子的基礎不一樣,基因不一樣,能力不一樣,家庭環境不一樣,所以沒有可比性。我們需要多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把自己的孩子縱向進行比較,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那就是很大的成功。如果總是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去和別人孩子的長處進行比較,那註定會焦慮。

    第三,放平心態,對孩子的期望要合理。

    精英畢竟是少數,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成為社會精英,大部分的孩子註定會成為一個跟我們一樣的平凡普通人,會做著平凡的工作,過著平凡的生活,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的幸福,我們要接受孩子最終會成為這樣的普通人。如果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要求孩子成為人中龍鳳,那孩子就會承受很大的壓力,一旦他不符合我們的期望,我們就會焦慮無比。

    適度的焦慮是可以的,但過分的焦慮就會阻礙孩子的成長,也會讓親子關係變得劍拔弩張,如果總是這樣,那不但孩子很累,家長自己也是壓力山大,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放下自己的焦慮,用平和的心態去看待一切,過好自己的生活,這樣,孩子也會以我們為榜樣,他可能成不了精英人才,但他會成為最好的自己。

  • 15 # 黃黃媽媽育兒

    為什麼現代社會父母會有這麼大的教育焦慮,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父母教育意識普遍提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於知識越來越重視,教育意識普遍提高。 正是因為經歷過生活的艱辛和困頓時刻,父母才更能體會到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事實。

    父母都希望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希望孩子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一代更比一代強。 於是,從孩子出生後的早教,到入學後的擇校以及興趣班的學習等各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過程中自然容易產生焦慮和壓力。

    二、社會大環境競爭激烈。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父母,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競爭壓力之大。我們對孩子當然有所期望,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加優秀,以適應未來激烈的競爭環境,幸福地生活。

    現在,孩子們的升學壓力非常大,從幼升小、小升初開始的各種考試、面談,到考高中、考大學的成績比拼,家長們常常會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父母們想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好學校的名額有限,競爭也激烈。父母不得不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讓他們學習更多的興趣特長,期望著他們能在競爭中博得自己的位置。期望越高,越容易產生焦慮,尤其是在孩子達不到要求時。

    三、經常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我們在生活中,總要接觸到很多人,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常常會談到各自的孩子,難免不互相比較。

    別人家的孩子成績考了第一,我家的孩子又落後了。 別人家的孩子學鋼琴了,我家的孩子也得趕緊學,不然又落後了。 別人家的孩子暑假還在上補習班,我家的孩子怎麼能一直玩呢?

    在與別人家孩子比較的過程中,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加重,這種情緒會直接導致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總是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比如過分關注考試成績,要求孩子上太多興趣班等。

    其實,父母對於教育的焦慮情緒對我們和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傷害的。 焦慮的產生是因為我們對於未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的擔憂。適度的焦慮是可以的,它可以幫助我們避開危險,更有上進心,擁有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過分焦慮,就會讓我們變得易怒、急躁,經常責罵孩子,讓孩子產生更大的壓力,適得其反。因此,我們父母急需緩解對於教育的焦慮和壓力。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一、改變固有想法,不過高要求孩子。

    父母對孩子有期望很正常,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樣樣都很優秀,但是樣樣優秀的孩子畢竟是少數。

    我們可以抽個時間,找個安靜的環境,一個人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我們對於孩子的所有要求是否都合適。

    孩子一定要考全班第一才行嗎?沒有考到第一,是否孩子以後就一定讀不到好的學校,未來找不到好工作?

    孩子對音樂不感興趣,不想學鋼琴,是否一定要逼他們學?如果孩子喜歡畫畫,也畫得很好,是不是也不錯呢?

    或許,有的時候是我們被社會潮流所主導,忘記了自己最初堅持的那些人生觀和價值觀。只要我們能夠改變想法,認清事實,想明白最壞的結果,坦然接受就好。

    二、先照顧好我們自己的情緒,緩解自我焦慮。

    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總是過分為孩子擔憂,或者容易緊張、易怒和失眠時,說明我們也累了,需要能量來補充。

    我們只有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有足夠的能量來教育孩子。緩解情緒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做做深呼吸或瑜伽放鬆術,在感覺到自己想對孩子發火時,趕緊離開,獨自一人冷靜冷靜,給自己充充電。

    三、做自己喜歡的事,分散注意力,不過分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我們的焦慮多半是因為過於關注孩子,大腦總是想著孩子的事。 最好的辦法是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比如:跳舞、唱歌、看書;去大自然中看看美麗的風景;哪怕是做飯、跑步都可以。人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才能心情愉悅,讓大腦得到放鬆,從而釋放焦慮情緒。 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要允許自己做得不夠好,照顧好自己,自己有了好心情和好身體,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四、尊重孩子,瞭解孩子,接納孩子。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多瞭解自己的孩子,發掘孩子的優點,根據孩子的特點去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

    父母不苛求孩子完美,要從內心裡真正接納孩子,並少拿孩子與別人比較,要比較也是與孩子的過去比較。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著自己的成長軌 跡,我們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身心健康、學會做人。

    結語:

    總之,緩解當下父母們的教育焦慮,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先照顧好自己,好好愛自己。

    我們要堅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原則,學會在浮躁的社會里,擁有平和的心態,而尊重孩子就是我們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 16 # 漫風說教育

    關於現代家長為什麼普遍焦慮的原因,我看別的答主說得都很多了,在此不再贅述。我來說點不一樣的吧。

    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洪蘭曾經說過:“

    經濟是個供求關係,當老人越來越多時,防止失智的藥就變成生意的賣點;當孩子越來越少時,讓孩子變聰明的書也變成生意的賣點“。

    就這一句話,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現在的家長,焦慮得多,淡定的少。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社會的選擇,是不可逆的潮流。

    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的民辦立新小學校舍房屋租約到期,800多名學生被臨時安排到附近的蘇州勤惜實驗小學就讀。不料此舉卻引發勤惜小學眾多家長的反對。校方表示,將用鐵柵欄設定隔離帶,讓兩個學校的孩子分開管理和教學。(源自2018年8月26日《揚子晚報》)

    隔離門的一端,是花了大價錢買了學區房的家長,他們不滿意學校接納外來務工人員子弟上學,所以頻頻“圍攻”學校。隔離門的另一端,是800多名外來打工人員的子女,也是懷揣著赤子之心來求學的孩子。

    家長們有錯嗎?學校有錯嗎?其實都沒錯,這只是在現有教育資源不對等的情況下,權衡利弊得出的結果。隨著教育資源傾斜的越發嚴重,類似的情況也只會更多,而不會消失。

    在這種情況下,想讓中國的家長放棄焦慮,是不可能的。

    對教育的定義,各國學者認識不同。美國的杜威說:“教育即生活。”

    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

    教育的本質,其實是將孩子培養成更好的人。但是在現有的情況下,教育是社會中層留住自己地位的唯一手段了。

    我們總是說國外孩子上學輕鬆,其實這完全是誤解。我之前在美國訪學時,曾經對做過調查,國外中產階級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絕對不亞於中國的家長。

    就美國而言,隨著社會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私立學校和好的公立學校絕大多數扎堆在富人區。教育資源正在日益走向“世代遺傳”,父母的社會地位基本上決定了後代的發展。美國大學有很多校友會,在選拔學生入學時,也會傾斜給校友的孩子,這簡直就是公開的秘密。

    所以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算是很平民化的了。雖然大家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是這條鯉魚躍龍門之路,還是給了很多普通家庭翻身的機會。和美國的教育壁壘相比,中國的教育資源尚沒有出現遺傳世代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緩解家長焦慮?我的建議只有一個:家長放平心態,與其重視學校教育,不如多關注家庭教育。

    我在學校接觸過太多優秀但是不快樂的學生了。好多孩子考上名校之後,反而得了抑鬱症,連生活和學習都沒辦法繼續,更有甚者直接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早知道這樣,當初就不應該…”這是我聽過最多的從這類家長中說的話了。

    好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長大之後仍然保持對世界的敬畏和好奇。好的家庭教育,會滋養孩子的理智腦,促進他們大腦發育和構建,也有助於他們將來能夠與他人建立深厚、持久的情感。

    被愛滋養長大的孩子,不僅學習能力強,而且懂得如何愛人、如何自愛。這才是我們家長,可以給與他們的最好禮物。

    最後,我也建議各位,為了讓孩子得到好的發展,你們也要好好照顧自己。自勉!

  • 17 # 花漫開

    我倒是認為焦慮源於認知侷限

    舉個例子,父母覺得孩子看電視玩手機浪費時間,要求孩子多看書,但自己並不看書,矛盾麼?

    多的是給孩子一堆要求,但不以身示範帶動孩子,無比焦慮的父母。

    考試和分數

    有人說教育現狀,不優秀的孩子很難快樂。但是這個優秀,是什麼標準呢?

    如果論成績,一個班級總有前幾名和倒數幾名,哪怕是名校的火箭班,一個班裡也總有考倒數的孩子。這個孩子不優秀麼?但他的父母很難不焦慮。

    所以,父母先要有預期,而這個預期不能以考試名次衡量,因為有第一必定有倒數第一

    初心,你希望有什麼樣的孩子

    我也是孩子母親,我希望孩子能在現行教育體制下,順利完成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課程。能在學校學到基本常識,學到與人相處,溝通合作。

    時間該花在哪裡

    題主說不能忍受孩子浪費時間,這個浪費,大致是家長眼中的浪費了。

    如果孩子蹲在地上看螞蟻,在樹林裡找昆蟲,花了時間,家長卻覺得這時間花的沒可見成效,是浪費。但對孩子而言,這些都是最值得的時間。

    所以,時間是否浪費,請換位思考

    如果孩子花大量時間看電視,玩遊戲,則需要家長做好引導。

    記住,你希望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先做好引導。

    例如看書,先佈置一個好的閱讀角,營造溫馨的閱讀氛圍,並且家長主動讀書,讓孩子習慣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自然水到渠成。

  • 18 # 超人爸爸說教育

    現代家長普遍焦慮,和課外培訓機構的大行其道,還有自媒體的發達分不開。

    ”贏在起跑線”,這一坑了多少家長和孩子的概念,就是教育培訓機構提出來的。

    作用?當然是給你製造焦慮,販賣焦慮,你不焦慮怎麼會買他的課呢?好的銷售人員就要抓住客戶的痛點,如果沒有痛點就製造痛點,孩子的教育問題,自然是所有家長的痛點。

    針對這一點做文章,事半功倍,而且幾乎所有家長都會中招。

    自媒體最關注的就是流量,即所謂眼球經濟。

    自媒體的發達降低了媒體的門檻,讓幾乎所有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競爭激烈了,就必然要想辦法脫穎而出,所以自媒體最愛乾的事兒就是抓人眼球。

    每天都給你發製造焦慮、販賣焦慮的文章,這樣最有流量,文章的閱讀量也就上去了,這和培訓機構乾的是一樣的事。

    網際網路的發達也讓家長焦慮不已。

    以前看到的,聽到的就是自己村兒裡學習最好的學生的事蹟,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考上省城的師範。

    網際網路的出現打破了資訊壁壘,讓所有人都在第一時間獲取到了最快的資訊,每位家長看到的,不再是自己村裡的第1名,每天在自己眼前晃悠的,是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的牛娃。

    今天這個上清華了,明天那個上北大了,再看看自己眼前這個不爭氣的娃,更恨不得多踹兩腳了。

    如何緩解焦慮?

    睜大眼睛,增強自己的分辨能力。

    哪些話是培訓機構吹牛的?哪些理念,不過是自媒體用來抓人眼球的?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力和分辨能力很重要。

    同時,承認自己是平凡的,孩子也是平凡的。這一點說起來簡單,但其實很難做到。因為人總是自命不凡的,特別容易高看自己。

    放低姿態,再放低一些。

    其實99%的人都是平凡的,承認這一點,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如果非要有期望,提高對自己的期望。如果你自己是富一代,孩子是富二代豈不是很輕鬆?

  • 19 # 清晨明露

    家長對於教育的普遍焦慮,很大程度上不是外因導致,更大的原因取決於家長本身:

    首先,現在的很多年輕家長自己對於教育本身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到自己有孩子的時候才意識到需要重視對孩子的啟蒙成長教育,或者對孩子太過於聽之任之,總覺得自己小時候沒有享受的東西要讓孩子通通享受完,於是孩子被寵上了天,在感情上是對孩子好,而實際在教育成長上則是害了孩子;

    其次,由於家長父母本身比較忙,沒有過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等孩子長得稍大一些,發現孩子更加任性,難以溝通,於是把對孩子的教育寄託於各類培訓機構上,希望專業的教育機構老師可以代替自己完成對孩子的教育。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家庭教育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表現會是孩子的榜樣和楷模,完全依託培訓機構也不敢保證教育質量沒問題,這也是焦慮的一個原因;

    一般教育孩子能做得好的父母,無一不是對孩子從小嚴格要求,定向培養孩子的興趣,不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是一味地寵著孩子肯定不是教育的方式。

    如果想要緩解父母對於教育的焦慮情況,需要在三個方面多做注意且多下功夫:

    第一是陪伴交流,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交流,教育不是一味的灌輸東西,而是相互交流,彼此溝通心聲,比如說讓孩子給自己講講今天發生的新鮮事,問問孩子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又是為什麼喜歡討厭,類似這樣的溝通,天真的孩子總會給你不一樣的回答,但是卻能很重要的反映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把孩子往正面積極的方向引導,是對孩子最基礎的教育;

    第二是分配任務,找一些小事情,教孩子獨立去做一些,比如洗衣服打掃衛生什麼的,並且給足對應的獎勵,能夠激發孩子對完成目標的習慣,也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如果孩子自己有想要的東西,也可以佈置任務,把孩子的願望當做獎勵給他,讓孩子知道願望是透過自己爭取實現的;

    第三是交朋友,讓孩子多和同齡孩子一起玩,有同齡人的童年才算是完整的童年,並且培養正確的交友觀,當孩子長大一些有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時候,健康的社交圈子也會形成。

    因此綜上所述,家長對教育焦慮主要是自己沒有對孩子完善的教育方法,也是對未來的不自信和不放心,須知車到山前必有路,孩子本身就能得到教育的最佳答案。

  • 20 # 山姆聊紐西蘭

    現代家長普遍有教育焦慮,這種教育分為外在焦慮和內在焦慮。這是因為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對於當代的教育資源的需求,都是非常強烈的。這種情況導致了遷移慕華地對於少量資源的競爭。比如:更好的小學,更好的初高中以及名牌大學。對於在校上課的孩子來說,比拼的也不光是從前的成績了,而變成了鋼琴、小提琴、馬術等附加專案。這些不但需要金錢的投入,更需要時間。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在學業上更加成功。這導致了外在的教育焦慮。

    那麼,內在的焦慮是什麼呢。我時常聽到有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或者自行教孩子(如小學數學,語文,甚至英語)。時常逼著孩子寫作業,寫到很晚,搞得身心疲憊。這種煎熬導致了內在的教育焦慮。

    如何緩解呢?

    無論對孩子本身還是家長,長時間的高強度學習和生活,都是對身心有很大挑戰的。緩解壓力的第一要素是,雙方在心理認同上得到減壓。改變教育目標的定位,從實際的學術名次調整為進步了多少。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改進計劃,針對明顯的弱項針對性的執行改進計劃。而不是所有都關,所有都學,但是都學不好。

    其次,注重綜合能力提升,而並非單一學術指標。多提供課外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在真實環境種提高綜合能力。比如在假期參加不同國家遊學,體會風土人情又能提高語言。

    最後,調整期望值。笨鳥先飛並沒有錯,但是先飛的就一定能先到終點嗎?不一定。這場競賽不是短距離的衝刺,而是長距離的慢跑。單一的追求短期效益,並不能確保孩子在這長期的競賽中獲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疫苗研發這麼快,可能有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