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車輪滾滾東逝水
-
2 # 宋安之
歷史上明清革鼎之際,出現了一個攪屎棍一般的人物,他靠著當時延綿的天災滾雪球式的將上百萬流民化為所謂的百萬雄兵,運氣也好實力也罷,他最終打破了明朝這個舊世界,卻沒有維持新世界的能力,一片石之戰一蹶不起,成全了滿清入關,完成了這個歷史上最大偶然後就消聲滅跡了,他就是李自成。
李自成所謂的百萬大軍,其實大多都是當時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加入湊數的,直白來說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真正的可戰之兵也就是老營人馬,經歷過戰火的洗禮,屬於農民起義軍中的精銳人馬,參考多方資料,老營的人馬大概在6至10萬。
李自成進入北京後招降吳三桂,結果因為屬下扣押拷打吳三桂家屬等原因,吳三桂選擇了拒絕,同時暗中聯絡滿清多爾袞,李自成見招降不成功就率領老營精銳部隊攻打吳三桂,這些可以說是他壓箱底的兵力了,雙方在山海關爆發大戰,又稱一片石之戰。
李自成的老營精銳部隊的確戰力不俗,與鎮守邊關抵禦清軍多年的吳三桂部隊戰的難分難解,這時候滿清多爾袞看見雙方激戰出其不意殺出來,才打敗李自成,李自成蒼惶逃回北京,精銳部隊也大部折損於此。
李自成看似擁兵百萬,但精銳也就最多十萬,還大多折損在山海關,其他兵力還要留下一部分鎮守其他軍事要地,而且以當時北京的城市規模,是容納不了百萬軍隊的,所以山海關一片石之戰後其實北京守兵已經很空虛了。
雖說精銳兵力大多折損在山海關,但是調集其他部隊前來北京,固守北京也未嘗不可,但是李自成這時候就暴露出他的流寇本質,十幾年的農民起義生涯並沒有讓他越戰越勇,而是遇到失敗了就想逃跑。
李自成還有一個要命原因,同樣十幾年打天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元朝時已經大致擁有南方作為根基之地,而李自成十幾年時間中沒有建立過一塊根基之地,一直被明軍打的到處逃竄,甚至有幾次就要被剿滅,關外清軍入侵明軍北調,李自成才有喘息機會,李自成崇禎十二年才徹底崛起,靠著開倉而賑饑民短短時間內擁兵百萬,用了五年時間就攻進了北京城,雖然在西安稱過帝,正式建立大西政權,也並非他的根基之地,雖然看似李自成當時擁有中國北方大部,其實根基根本不穩,這也是他逃離北京後一蹶不起的原因。
李自成也根本獲得不了當時地主階級的支援,他提出的均田免賦何止是觸犯了地主階級的利益,簡直要了他們的命,又豈能被地主階級支援。
李自成看似擁兵上百萬,其實真正可戰之兵的精銳最多十萬,大部分還折損在山海關一片石之戰中,十幾年起義中也沒有建立過一塊根基之地,太過虛浮,李自成本人也沒有什麼雄才大略,最後一蹶不起也是正常。
補充一下,李自成的上百萬兵源是因為明末遇上了小冰河時期,自崇禎元年起,十七年中每一年都有大規模的天災,尤以北方為嚴重,加之明庭與東北滿清的延綿戰爭,國庫空虛,朝廷機構的貪汙不作為,賑災不力,崇禎帝數下罪己詔也無用,造成北方大地百姓流離失所,甚至易子而食,一派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景象,也造成了李自成這種流寇的崛起。
-
3 # 史說新傳
1644年4月13日,李自成率領十萬大軍,押著明太子還有吳三桂的父親為人質,親征山海關,欲以泰山壓頂之勢迫降吳三桂。
不過此時的李自成也犯了個錯誤,自己的軍隊連日征戰,行程千里攻下京城,待了20多天又再出征討吳,此時的李自成軍已是疲憊之師。而且身邊的將領們還在貪戀著京城裡的花天酒地,戰鬥還未打響,隱患就已埋下。
這次李自成的出兵促成了吳三桂倒向清軍,本來是李吳之間的對抗,變成了李自成與清軍的對抗。吳三桂的舉動讓本打算繞道山海關的多爾袞大喜,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加快調整軍事部署。
另一邊的李自成確是出兵急行動慢,京城山海關700裡之遙,走走停停用了8天,4月21日到達山海關時,還不知道清軍吳三桂已成聯軍,徹底貽誤了單獨與吳決戰的戰機。從後來的4月22日其與清、吳聯軍交戰失敗,26日就跑回了北京,可以看出,他之前的進兵行程是4天完全可以到達的。
在與吳三桂苦戰一天久攻不下後,沒有心理準備的李自成再去與清、吳聯軍作戰,是完全不在狀態,可以說李自成是打了一場糊塗仗。面對意外殺出的八旗兵,李自成驅馬而去,脫離了戰場,這讓農民軍陣腳大亂,無心戀戰。
李自成敗到河北後還打算勸降吳三桂,被拒後殺掉吳三桂的父親,後退京城,匆忙登基,然後燒了內城九門城樓,挾持著陳圓圓離京西撤,前後在京城待了41天。
-
4 # 青言論史
說李自成有雄兵百萬、上將千員的,我只能說,題主大概是姚雪垠先生的小說或者連環畫看多了。且不要說他根本沒有雄兵百萬、上將千員,就是有,此時在北京城裡面的,也就十幾萬人左右。而且,不能忽視的是,此時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籠罩在整個北方大地上空,那就是鼠疫。
之所以北京城能被李自成那麼容易的打下來,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北京此時正在流行鼠疫,城防軍的戰鬥力已經基本降到了最低點,達到了“鞭一人起,另一人復臥”的悲愴境地。正是因為如此,大順軍方能長驅直入,幾乎不遭遇任何抵抗的進駐京師。
但是鼠疫不會只傳染百姓不傳染李自成的兵,所以在進城後不久,大順軍的戰鬥力呈現了斷崖式的下滑。不要說幾十天的腐化生活,就能讓一支百戰之師變得一觸即潰,那不可能。
(在京虎子老師的《上帝的跳蚤》裡,已經對此考證得很詳細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而且,山海關之戰裡,李自成也並沒有一開始就兵敗如山倒,而是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鬥了個難分伯仲,大順軍還稍占上風。只是他沒想到啊沒想到,幾十年來都沒有被後金/滿清開啟過的山海關,居然就被吳三桂無償的給女真人打開了。已經打得筋疲力竭的大順軍,實在無力招架前後夾擊,自然也就只能飲恨山海關了,時也命也。
-
5 # 城頭鐵鼓匣裡金刀
百萬雄兵從哪來的?
李自成對外宣傳極力誇大自己的兵力,是為了嚇住明庭的軍鎮、地方武裝,也是為了給想要投靠的各股農民軍集團信心。普通民眾很容易相信這種宣傳,但是帶過兵打過仗的那些名臣宿將不可能真的相信這一套。百萬軍隊要多大的人口數量供養??關寧軍八萬兵歲費銀兩百萬兩、糧幾百萬石,就幾乎抽空了北方四省的出產。那為啥還在史書中如是記錄?無他,為失敗找藉口遮羞耳!
闖軍後期一路順風順水進軍北京,沿途不斷有成建制明軍投降,投誠軍幾乎二十萬,李自成頭疼欲裂,這些部隊不堪使用,為安撫降軍還要無數錢糧。這些紙面上的降軍也被算進了闖軍總兵力中。闖軍本部極有可能被誇大了近二十倍,而且是連續作戰得不到調整喘息的疲兵,仗著士氣較高打著順風戰,不能遇挫。至於史料記載一片石闖軍身攜重寶財物野戰,應該是誣陷或誤解。軍士們頂盔掛甲持槍列陣,每人負重在三十斤左右,而明代的硬通貨可不是紙片子而是沉甸甸的銀子(以及絲、綢、錦等織物),這些勞什子帶在身上作戰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這些參與一片石大戰的都是最精銳可靠的闖軍嫡系、百戰老兵,會不懂輕裝上陣這麼簡單的道理嗎?所以沒經過戰陣的記載者,可能憑空想象攻佔北京後闖軍縱兵劫掠,之後又守財奴般負寶北進成為戰敗的原因。也可能闖軍確實攜帶大量財物,但不應該是士兵個人私有物,而是中軍輜重隊押運的,戰後犒賞將士、安撫降軍用銀。吳三桂寫給李自成的書信中提出投降的條件之一是請餉以撫遼軍,雖然最後李自成看出吳三桂所謂倒戈是拖延時間,但還抱著一絲幻想,希望吳像姜襄那樣看到自己的大軍嚇慫投降,所以攜帶了可觀的財物打算徹底收服吳部。對闖營而言,攻佔北京代表天下已經易主,隨後就應解甲歸田享受和平了,誰也不願意戰死在勝利前夜,能花錢搞定儘量別動刀兵嘛。
-
6 # 每天來罐正能量
入關前
李自成在明末先是在銀川做驛卒,後被裁員後加入“闖王”高迎祥的隊伍。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李自成從普通小兵一步步晉升為將官的序列。憑藉的是智慧和勇敢,在高迎祥戰死後,李自成從眾多人選中成功接過闖王的衣缽,成為新闖王。
此時的陝北,天氣大旱。流民四起,起義的部隊有十幾股之多。高迎祥的隊伍是其中比較大的一支,並沒有統一全部的義軍,他可以說是他們中精神領袖。
李自成憑藉過人的謀略,一步步艱難的與明軍做戰。在作戰時自己的隊伍一步步的在壯大。如滾雪球一樣,慢慢的其它小的隊伍相繼投奔而來。
招安
崇禎皇帝疑心較重,明朝鎮壓流民的總督像走馬燈一樣的換掉。這些總督們剛熟悉些敵情就讓心急的皇帝嫌平叛過於遲緩,調回京城。降職的降職,殺頭的殺頭。
但其中的狠角色也是不少,明軍在與農民軍的作戰中重創了李自成無數次。這哥們就如不死鳥一體附體,就可以打敗我,但你打不倒我。大不了繼續重來,李自成站起來的速度比倒下的速度還快,這讓明軍頭疼不已。
無數次的失敗讓李自成的隊伍銳減,終於有一次玩了個大的讓明軍在車箱峽圍住。僅僅幾十騎的兵力,在統兵四省總督洪承籌的重兵包圍下,久久脫不了身。
眼看就要深陷絕地,兄弟們就要喂烏鴉了。闖王此時就如辟穀一樣,在山谷中與大自然的接觸中一下子來了靈感。與明軍達成接受招安的意向。
這是相當明智的舉措,好在當時李自成的勢力尚未壯大,沒有引起明軍足夠的重視。
脫了身的幾十騎農民軍,假意歸順了明軍。在合適的時機就隨著李自成以閃電的速度跑到了河南。
進北京
在成功脫離了明軍的包圍後,李自成和這些兄弟們靜靜等待機會。
其時,河南也是年景不好。快和陝北一樣了過著人吃人的生活了。
李自成此時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方法對路,加上老油條忽悠的本領見長。隊伍的人數呈幾何級增長,沒有多長的時間就達萬人。
這支隊伍越來越壯大,從開始純粹的農民軍。到後來許多明軍相繼加入,完成了從業餘到專業的過度。一路攻下洛陽,大同,宣化。
此時,北京城已是近在眼前了。這樣的驚人的速度,闖王都不敢想。
兵敗如山倒,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明朝的太監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偷偷的打開了北京的城門。
不會打感情牌
崇禎皇帝在國破家亡下於景山自溢。他的胸懷不夠寬廣。多疑。殺了忠臣袁崇煥,造成了千古奇冤。
崇禎皇帝想勵精圖治,可惜他沒有扭轉乾坤的能力。他的命不好,接手的是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一繼位“119”的熱線就打不停,帝國的“消防車”顧此失彼,疲於奔命。崇禎也是拿著“滅火器“衝入火海里猛噴,可帝國的“火勢太大,火星子都快把鬍子燒著了。
崇禎沒有過上幾天好日子。
崇禎的腦海裡就是想挽救帝國,連陳圓圓這樣絕色的美女都不感興趣。
崇禎日夜批閱奏章,甚至於把自己的私房錢都用上了。連他老丈人皇后的父親都是糖公雞一毛不拔。那些自私的大臣寧可日後讓劉宗敏酷刑烤打下把財產吐出,也不肯救國。那時腸子都悔青了,對不起後悔藥沒有賣的了。
這些貴族飽讀詩書,他們的書都喂到狗肚子裡了,有句話他們忘記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就知道打口水仗,玩口活。書生誤國啊!現在有種觀點是如果魏忠賢沒有被幹掉,也許明朝不會亡命
看似很荒唐的論調,仔細想想也有些道理。東林黨玩口活救國,天天彈劾別人。崇禎想和敵人談判,他們天天上書。既然四處起火就要有些策略啊,他們認為這是喪權辱國。
這些儒生大概把崇禎當做他們的老公了,拿出女人對付男人的絕招,一哭二鬧三上吊。還打著救國的旗號。
要不你就用行動帶兵,學曾國藩書生帶兵啊。他們沒有這些本事。
崇禎在兵臨城下時,敲響了鐘聲,可明朝的那些大臣竟然無一人前來。
現實有時很詭異,魏忠賢雖然很壞。但是,這隻帝國之鷹對付愛噴的麻雀是特效藥。至少,能封住他們的嘴,不會給敵人加油,增加負能量。
景山上崇禎的屍體吊在一棵海棠樹上,長髮負面,腳上的一隻襪子也沒有了。旁邊忠僕王承恩在另一棵樹上陪著崇禎自溢而亡。
在崇禎的衣服裡留著寫給李自成的信,大意是:“在如此情形下,是這些大臣耽誤了國家,誤我。你們進了北京城。可以毀壞我的屍體,你們隨便。但是,不要傷害老百姓。”
這就是純爺們崇禎皇帝,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氣節的皇帝。雖然他有時糊塗,但大節絕對是讓人豎起大拇指的。
為了避免受辱,在敵人入宮前。崇禎親手揮劍將刺向了皇后和公主。
崇禎是中國幾千年來,在最後時刻絕不投降最徹底最堅決的皇帝。這種風骨讓人敬佩!
連李自成也說他不是個壞皇帝,是大臣們誤國。可李自成就是說說而已。草草的就將這位九五至尊的皇帝以一口普通棺材入殮
明朝遺臣和百姓看到他們的皇帝在死後是這樣的悽慘,是什麼樣的心情?
反觀滿清入關後,以金絲楠木重新將崇禎遺體入殮。以隆重的天子禮儀將崇禎的棺槨重新下葬。
清朝這一舉措一下子贏得了明朝無數遺臣和百姓的心,粉絲如股市猛牛一下子爆表。
得人心者得天心,此話有理!清朝這張感情牌打的相當專業,是情商高的極致表現。而反觀大順軍呢?就是鬥地主中傳說中的兩王四個二還會輸的奇才,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如此收買人心的機會沒有抓住,一手好牌打得好爛。
軍紀渙散,享樂主義。沒有重視整軍
“迎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句廣告詞沒毛病,並且策劃的相當專業。在前期老百姓心目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可是,進了北京之後呢。大順軍以為萬事大吉,忘記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訓。
天天過年,殺雞宰羊。刀槍入庫,馬入南山的生活就在眼前了。腐敗的有些迅速了。
一開始大順軍軍紀良好。可是,後來和土匪差不多了。上至明朝遺臣日夜拷打,按官員級別大小向大順軍提供贊助。否則,大將軍劉宗敏準備了好幾百套夾棍,無償使用。
這些,在崇禎面前聲稱無力助國的大臣,在酷刑下損的銀子成千上萬。可就是這樣也沒有落下好,死於刑罰下的大臣何止數人。錢也花了,命也沒了。前任老闆對你們怎麼樣在閻王那反思吧!
對於老百姓,大順軍也出現了劫掠,姦淫婦女的亂象。且沒有受到軍紀的懲罰。而李自成對於軍隊的思想工作早已是扔到爪哇國去了。
順軍的人氣指數在急速下滑。
打仗打的是錢糧,後勤很關鍵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有道理的。再厲害的部隊也要吃飯,沒有足夠的後勤補給部隊是很難前進的。說道底是錢糧。
劉宗敏奉命用大棒不加胡蘿蔔的方法,在明朝的大臣身上榨出鉅額財富。這對緩解軍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歷朝歷代,後勤都是大事。為了長治久安,都是想盡辦法,優中先優。像大順軍這樣暴力,不講方法的絕對是臭棋婁子。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是古代心理戰的典範。有很強的實用性,可是,李自成不聽忠臣李巖的勸諫。重用奸佞牛金星,昏招頻出。
在大順軍享樂主義盛行的形勢下,士氣和他們的信仰都讓糖衣炮彈給瓦解了。
而李自成感覺他的號稱百萬部隊,戰將千員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
再看看清軍入關後,對明朝的官員有才能的人士多方拉攏,禮遇有加,懷柔的讓許多人心甘情願的為清朝賣命。至少,這些人受到了尊嚴。
將帥失和
劉宗敏是李自成手下第一悍將,也是地位僅次於他的二號人物。當時位居大將軍之職。
李自成對於劉宗敏是能用而不能御。打仗對於劉宗敏比較倚重,可是,劉宗敏是相當跋扈的人,進北京後,對於李自成的規勸根本不聽。連稱帝后的李自成也當面頂撞。
對於處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他是先關後打,還讓人家給兒子寫信勸降。而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也讓李宗敏給霸佔了。
李自成規勸,劉宗敏不聽。為了大局李自成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此時,如果再強烈些的反對。很可能就內鬨而起。
但李自成對於主宗敏的控制,就是日後假設他稱帝,這也是個巨大的矛盾。不排除像太平天國洪秀全與楊秀清自相殘殺的局面,而且很有可能。
衝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是明朝最為強悍的部隊,戰鬥力相當的彪悍。這支隊伍的班底是袁崇煥任薊遼督師時所組建的生力軍,後金那麼強大,幾次入關。可沒有一次突破關寧鐵騎的防線攻下山海關。而是迂迴繞道進入中原。
這支幾十萬的部隊,是不可小視的隊伍。
當李自成攻下北京後,不時的讓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給兒子寫勸降信。再加上自己的愛妾陳圓圓也在北京。
經驗激烈的思想鬥爭,吳三桂交出山海關給大順軍。當他的部隊向北京行進時。家人來報,老你吳襄被關入牢,愛妾陳圓圓已讓劉宗敏霸佔。
歷史上著名的故事終於發生了。
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立即掉轉部隊,復奪山海關,殺死李自成的部將。
決戰
在得知吳三桂反水後,李自成並沒有立即殺向山海關。兵貴神速的竅門他沒有執行,這給了吳三桂和後金聯盟提供了時間。
而當大順軍不情願的離開溫柔之鄉時,後金的部隊得到吳三桂伸來的橄欖枝。吳三桂準備和後金聯盟,事後臣服於後金。
當大順軍和關寧鐵騎激戰了一天眼前吳三桂的軍隊就要支援不住時。
“辮子軍來了”大順軍隊伍出現了驚慌的喊聲,不知是發 自內心的驚懼,還是間諜在此時作亂。大順軍聽到這喊聲,士氣一下子瓦解了。在敵人前後夾擊的情形下潰不成軍。
-
7 # 橡樹童年
第一,李自成帶去北京城的軍隊沒有那麼多,最多10來萬。和吳三桂的軍隊差不多,其實李自成一開始就沒準備攻入北京城的,奈何自潼關開始,明軍就一路望風而降,這也導致了大順派系的飄飄然,也自然而然的把關外的滿清勢力忽視了。
第二,北京雖然是明朝首都,但是,明末以來,北方天災人禍,京畿之地根本無法自給自足,也根本無法支撐所謂的百萬大軍,怎麼來看,李自成在今一個月的時間裡,沒有恢復生產和建立一個新王朝的制度,而在搜刮財富,也就是說,李自成自一開始就沒有堅守北京城,繼承天子守國門的政策。
第三,李自成在完全,沒有了解吳三桂及關外後金勢力的情況冒然出兵,結果不言而喻。山海關大敗後,李自成根本無法有效組織起分散在北方各省的軍事力量,以及李自成與當時任然掌握著國家命脈的地主階級的矛盾下。最後,李自成被同時貧農階級的老農用鋤頭砸死,不得不諷刺。
-
8 # 米南德王問道
李自成在從山西和河南發起東征後,一路上並沒有遇到什麼強烈的抵抗。由於明朝的財政基本上已經崩潰,皇帝的權威基本上出不了紫禁城,所以各地的明朝駐軍實際上紛紛主動投降。
很多人認為當時崇禎只能依靠的軍隊,是山海關的吳三桂那些關寧軍。但實際上,崇禎一直在前期沒有掉吳三桂到北京救自己,是因為他至少覺得還有兩支部隊可以援助他。一支是唐通在山西一帶的部隊,一支是南面劉良佐的山東部隊。結果前者投誠李自成,後者自稱騎馬時受傷,不能及時趕到。
李自成在佔據北京後,其軍隊主要的構成基本上是三個部分。大量直接投降的前明軍隊,在維持低位和待遇不變的情況下,駐紮在原地。大量農民武裝則成為流動的炮灰部隊,是李自成作戰的主力之一。李自成自己有數萬人的核心部隊,是早期農民戰爭中歷練出來的老兵和關中的大明朝西軍軍戶組成的。
由於李自成沒有能力立即恢復北方各地的生產能力,所以他必須不斷戰勝來保證自己的勝利果實。所以,面對突然又叛的吳三桂,他不僅拖不起,而且必須速戰速決。但來源複雜的軍隊,尤其是大量農民軍的炮灰,嚴重拖累了他的後勤與進軍速度。這就給了清軍及時趕到的機會。
山海關本身是明朝花大力氣營建的重要軍事防禦設施。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山海關,李自成在發起進攻後,幾乎派出了所有部隊去進行強攻。也就是說連一點成規模的預備隊都沒有留下。結果,在清軍的先頭騎兵趕到後,幾乎沒有阻攔的就擊潰了唐通的前明叛軍。後者也非常習慣性的直接投靠了滿清。
在後來的一片石戰役中,李自成認為清軍只是一些騎兵而非全軍抵達,所以義無反顧的對吳三桂的關寧軍進行猛攻。清軍則在關鍵時候,發起了無人阻擋的側翼攻擊,讓李自成的部隊全軍覆沒。這些在山海關損失掉的部隊,也是李自成這邊最有戰鬥力的那些。之後他雖然還能進行反擊和防禦,卻已經無法集中力量進行大規模決戰了。
可以說,李自成內部勢力的混雜和不穩定,造成了他在山海關的戰敗。也是在山海關的失敗,讓他很快就失去了控制中國北方的機會。
-
9 # 庭州行者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必須明確一點,正史和小說的區別。李自成率領百萬雄兵的說法,似在明史中出現在《流賊》之中,原文如下:“籍步兵四十萬、馬兵六十萬。”這是李自成在崇禎十七年從西安出兵進攻北京時的人數,加起來剛好一百萬。
但這個數字是存在問題的。明末人口據《中國人口史》的記載,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人口為51,655,459人(資料來源為《明熹宗實錄卷4》),明熹宗,明思宗時期因為戰亂等原因人口應減少不少,暫時就算減少100萬,而南方人口又多於北方,暫時算北方人口為2000萬,若是算李自成有100萬軍隊,則軍民比例為19:1,而且此時李自成僅僅佔領了陝西一省,陝西的農業人口不可能供養得起如此龐大的軍隊。
所以,合理的解釋只有兩種,一是李自成把能夠成為戰鬥力的男丁全部算上了,二是他在虛報人數,而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所以說,李自成真實的軍隊數量,根本沒有100萬。
在山海關潰敗的原因如下:
其一,李自成軍隊質量不行,但吳三桂和清軍都是精銳。李自成的軍隊基本上是烏合之眾,他之所以能打敗明軍,主要原因在於明朝軍隊自身的腐敗,明軍沒有足夠的軍餉,軍心渙散,毫無鬥志,所以明軍失敗,並不能說明李自成軍隊戰鬥力強。而清軍和吳三桂的軍隊,都是絕對的精銳,尤其是八旗軍隊,當時在山海關外野戰,農民軍根本不是對手。
其二,李自成沒有帶來全部主力。當時李自成完全佔領了中國北方,所以他需要分兵去鎮守各地的城池關隘,所以明史記載 “自成怒,親部賊十餘萬,執吳襄于軍,東攻山海關,以別將從一片石越關外。” “自成兵二十萬,陣於關內,自北山亙海。”所以,李自成能夠調動的人馬只有二十萬,而吳三桂的人馬有三萬,再加上清軍約十萬人(幾乎傾巢出動),人數上吳三桂和清軍與李自成相差大概9萬,而戰鬥力則是吳清雙方遠勝李自成,所以李自成的失敗是必然的。
其三,李自成沒有想到清軍的突然出現,其軍隊亂了陣腳。《明史》記載當時情況如下
戰良久,我兵從三桂陣右突出,衝賊中堅,萬馬奔躍,飛矢雨墮,天大風,沙石飛走,擊賊如雹。自成方挾太子登高岡觀戰,知為我兵,急策馬下岡走。這說明李自成根本沒有預料到清軍會參戰,也沒有預料到清軍戰鬥力如此強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李自成對於情報掌握的失誤,導致其最後的失敗。
綜上,就是李自成在山海關大潰敗的原因。
-
10 # 豬痴豬
百萬雄兵就是扯淡。李自成的嫡系精銳最巔峰的時候是三開啟封,還不足20萬人,被一場大水就衝去一半,之後一直沒有大的補充。李自成佔領西安後之所以東征山西就是因為實力不足,想從山西取得繳獲。出征的兵力不足十萬人,一開始也沒有計劃進攻北京。不過沒想到山西明軍根本就不抵抗,幾乎全都投降了。結果李自成就收不住腳最後到了北京。從李自成的多次檄文就可以看出順軍的虛弱,從一開始大義凜然要推翻崇禎,到了最後在北京城下要求被收編世鎮陝西。山海關一戰時順軍在北京雖然有十幾二十萬人,但有過半數是降軍。真正可用的兵力雖然比吳三桂強,但比清軍和吳三桂的聯盟差的遠。吳三桂三次反叛又消耗了順軍的寶貴兵力和時間,所以李自成從北京出征的時候已經是盡人事的局面了
-
11 # 吃飯不刷碗1
早期明朝清剿農民軍的時候,幾千的關寧軍在“曹閻王”的帶領之下就打散了數十倍的農民軍。
明末農民造反的原因就是因為北方連年大旱,自己吃不飽不說,還要與南方農民交一樣的稅。南方土地量產是高於北方至少三倍的,還能勉強維持,而北方要倒貼,根本活不下去,因此才有大量面黃肌瘦的農民參與造反,但真實的戰鬥力,根本就是打同樣很菜的衛所軍戶還能靠人多打心理,遇到明朝稍好一些的就跑路。
那些毫無軍事訓練和紀律的烏合之眾,根本不瞭解後金的實力,而在攻破北京時,南方也沒有援軍來,所以安心的享樂搜刮了許久,已經開始狂妄不自量力了,遇到後金,仍妄圖靠著人多衝陣,打得贏就一哄而上的方法根本就行不通了,失敗才是符合邏輯的事。
-
12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李自成手握百萬雄兵還有上將千員,為何在山海關一戰而潰? 我們知道在1640年,李自成率領1千人重新起義,當時中原大旱,李自成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到1644年,李自成已經擁兵百萬:“籍步兵四十萬、馬兵六十萬。”在4年時間,李自成大軍就從1千人,急速擴張到100萬大軍。基本上來說,除了少數精銳部隊以外,就都是各地災民為了討口飯吃組成的烏合之眾了。
他們隨著李自成也是希望,可以到有糧食的地方去。在與明軍戰鬥當中,李自成大軍人多勢眾,一般明軍確實打不過,畢竟100萬人要活命的人,而且已經武裝起來的人。真打起來,雖然是烏合之眾,但是,也不是隨便誰都可以擋得住的。
因為李自成軍隊擴張太快,在訓練,組織,足夠數量的合格中低階軍官上必然存在著很大問題。而明朝本身武器配備就比較差,在薩爾滸大戰,半島人就多次直言不諱“天兵”缺員嚴重,兵器窳朽。
李自成靠繳獲明軍武器庫得到了裝備,可想李自成大軍在武器裝備上,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因此,李自成部隊的真實戰鬥力並不強,在李自成1640年重新起義的時候只有700士兵,300孩兒兵,還有一些家屬。到了河南以後,數萬災民加入李自成,隨後到了洛陽。
洛陽明軍是缺乏軍餉譁變,這才讓李自成進了洛陽,受降明軍數千人,所謂,“精兵不過三千,脅從之眾不過三萬”。特別是得到了明軍在洛陽的各個武器庫。隨後李自成聯合羅汝才打敗了明朝傅宗龍,楊文嶽的數萬官兵。
這期間,李自成、羅汝才聯軍每次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殲滅官兵少數部隊的辦法,又陸續收編了大量明軍。戰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直到朱仙鎮大捷,受降明軍數萬人,但是這些主要是明軍的衛所兵。
連同不斷投靠的災民,到1642年,李自成已經有40萬大軍。隨後李自成殺死了自己的盟友羅汝才等人,吞併了他的部隊。終於在1644年,李自成的大軍來到了山海關,“自成怒,親部賊十餘萬,執吳襄于軍,東攻山海關,以別將從一片石越關外。”
這些部隊已經是李自成的核心精銳力量,但是主要是明朝衛所兵,農民軍老兵,特別是吞併的羅汝才所部老兵居多。結果就是清軍一個衝鋒,全垮,戰良久,我兵從三桂陣右突出,衝賊中堅,萬馬奔躍,飛矢雨墮,天大風,沙石飛走,擊賊如雹。自成方挾太子登高岡觀戰,知為我兵,急策馬下岡走。
要知道,明軍邊軍強於明朝衛所兵,明朝關寧軍又是邊軍最強,八旗軍又強於關寧軍。而過去,在關內關寧軍打農民軍是百戰百勝的,經常是千把關寧軍追著上萬農民軍跑。現在,農民軍精銳十多萬,對關寧軍和八旗軍十萬,是一對一,戰鬥力差距太大,必然農民軍是瞬間崩潰。
-
13 # 足球時光影像志
中國歷史都喜歡吹噓,戰爭也是一樣的。一萬人可以吹噓到十萬人。
李自成的核心兵力根本沒有那麼多,說白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要不是明朝自己腐敗加上外患,李自成這股流寇早滅了。
遇到滿清搭子兵人家都是騎兵,戰鬥力連朝廷正規軍都打不過何況李自成的流寇。
-
14 # 歷史扳道工
說李自成手握雄兵百萬,戰將千員,純粹是扯淡。李自成農民軍進京城有多少人,見李天根《爝火錄》卷一,“賊破京城,兵不滿二萬,而孩子居其半,京師自守不固,非賊之能攻也。合料賊眾並唐通,白廣恩,陳永福之兵不過五六萬耳”,說明李自成農民軍經山西一路作戰損失很大,進京人數其實並不多。
在冷兵器作戰時代,士兵相互對殺,雙方傷亡率都很大,限於當時醫療條件,傷兵治癒率也很低,李自成率軍自西安出發,攻太原,巡撫蔡懋德等以五千人困守二晝夜,全部戰死,農民軍死亡至少也應在五千人以上,代州和寧武關與周遇吉作戰,農民軍戰死近十萬人,通常受傷者應比戰死計程車兵更多,《罪惟錄》有記“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小腆紀年》中也有記載:“進入京師,有半面失手足者,皆寧武所砍傷”。進軍京師後還有其它另星的戰鬥,減員至少有半數以上,加上進入京城後的各種因素,非戰鬥減員亦不在少數。
至於李自成農民軍集中多少戰鬥兵力參加一片石大戰,查繼佐《罪惟錄》卷三十一說李自成率兵六萬,陳濟生《再生傳略(下),燕都日記》說率兵五萬,唯《明史》流賊列傳稱率兵二十萬。看來明史估算多了一些,如確有二十萬兵馬,即使吳三桂有“關寧鐵騎”,又向多爾袞借兵十萬,也不致於如此輕易戰敗。由此統計李自成最後能集中有戰鬥力計程車兵,大約也就是五六萬人。
李自成農民軍的戰鬥力本來就不怎麼樣。李自成在中原與明軍作戰時主要靠人多取勝,都是裹挾來的饑民,就是烏合之眾,真正有戰鬥力的核心部隊也就那麼幾支。明軍打仗主要靠拿軍餉的營兵和親兵,可養不起那麼多人。衛、所軍戶組成的部隊人數不少,戰鬥力很差,因而後來大投“賊”了。崇禎皇帝其實就是憋死在“缺錢”這兩字上。明末的皇親國戚、官僚、大地主、富商手裡有大把銀子,但朝廷手裡就是沒錢來養兵剿匪、抗擊“建奴”。是以李自成在中原取勝後,進軍北京的路上再難遇到有力抵抗,出乎意料地順利。但李自成在山海關遇到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卻是明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而清軍戰鬥力更是比吳三桂部高很多,是以一片石大戰失利後,李自成軍元氣大傷,士氣更是低落至極,因而戰敗返回北京,不可能再組織兵力作戰,自此一蹶不振,走向末路窮途也就可以理解了。
-
15 # 漩渦鳴人yy
硬要說這事情,只能夠說崇禎這個人有點慘。
事實上,李自成跑到北京城也只不過是去搶點東西,結果沒想到城門打開了,然後也沒想到軍隊能夠順利進入北京城,更加沒想到,崇禎他啥事兒都沒做,然後直接上吊自殺。
北京城被圍困這件事情不是一兩次,自從朱棣將大明王朝的首府,從南京遷到了北京。事實上,天子守邊關,這種怪現象就已經存在好幾百年了,北京城由於在土木堡事變裡,大明王朝軍事實力遭到削弱以後被滿足,尤其是北方的遊牧民族為會也不是一兩次,你包括明朝的名將戚繼光,當時去北京參加武考的時候就遭到過一次,當時遊牧民族向北京圍困,結果怎麼樣?還不是自己乖乖退下去了,但是這一次李自成是想都沒想到,哇,我的軍隊竟然打下北京城了。
然後一幫沒有打過硬仗的人就開始互相的吹捧,互相的開始炫耀,大明王朝被我們打下來了,我們經歷過血戰,將大明王朝給擊敗了,你看我們多強,但是是上大明王朝真正的軍隊,他沒有遇見過。
大明王朝真正的軍隊在哪裡?在邊關駐守在北方邊關計程車兵,這才是大明王朝所有軍隊的精華。長期與遊牧民族之間的對戰,使得這支軍隊戰鬥意志強烈,而且戰鬥力強悍,並且大明王朝不斷地派遣自己國家內部優良計程車兵補充這裡比如說。比較著名的大明王朝名將戚繼光在南方抗倭抗的比較成功以後,大明王朝二話沒說,將這支軍隊直接補充到了北方。
這就軍隊戰鬥力強悍到什麼地步?日本派出士兵侵略朝鮮。當時出去迎接日本軍隊的就是這一支部隊,以數萬人將20萬日本軍隊給打的片甲不留的,也就是邊關守軍,最重要的是當時與八旗子弟作鬥爭的也是這一支軍隊。
就這樣一隻軍隊,李自成的部隊沒有跟他們打過任何一次戰鬥,這支精銳中的精銳,除了八旗子弟越過邊關,圍困北京城的時候,讓他們南下以外,其他時候都一直讓他們待在原地不要動,為什麼?防備的就是你八旗直接越過山海關攻擊北京城,闖王李自成的部隊圍困北京城以後,命令都還沒來得及發呢,北京城城門自己打開了,北京城破了。
然後兩隻軍隊迷茫了,這首先第一次軍隊就是闖王李自成的部隊,你說我現在把北京城拿下來了,我還需要去奮鬥什麼?大把的美女,大把的金錢都在我手裡,我還去戰鬥什麼?人就是這樣,有了束縛,有了想法之後,戰鬥意志就不純粹了,闖入北京城的是冰燒殺掠搶,無惡不作,腰間的盤纏也變多了,這個時候大多數人想的並不是打仗了,而是如何享受。
並且我們要說,雖然李自成號稱有百萬大軍,但事實上真正從屬於他的軍隊最多不過數萬人,其他的跟逃難的難民沒有兩樣,這種軍隊打順風仗,就像野狼一旦打逆風仗淘的就跟豬一樣,不把自己人給拱翻了,就已經算不錯了。
第二支軍隊就是駐守在山海關屬於吳三桂的大明王朝的邊軍,他們又感到迷茫了,主帥已經死啦,我們為什麼還要打仗呢,能不能投降,後面的農民軍,好讓我們回家呢?
結果還需要我說嗎?有血性的漢子會允許這樣的侮辱嗎?大家都是憑著一股血性跟邊關那幫野獸進行作戰,這個時候有人侮辱你你能幹嘛,拿起刀跟人拼命啊!
驕兵必敗,何況是一幫烏合之眾的面對一群已經被複仇的火焰給燒的腦子都快燒糊的野獸,他們有力氣去阻止嗎?歷史上面記載能打個平手就已經算是讓人感到驚訝了。
李自成的失敗,天註定,只會打天下不會治天下,天下就算掉在你手裡,你也拿不起來。
-
16 # lin104
山海關一戰,李自成忽略了清兵,他犯了戰略和戰術上的錯誤,戰略上他沒有團結起明朝的降將降臣和人民,只顧燒殺掠搶。戰術上他沒有留下足夠的預備隊和後援力量,當他和吳三桂戰之最後關頭,快將吳三桂打敗,而他也是強弩之末,而清兵以逸待勞,突然進攻,這樣李自成在戰術也輸了。
-
17 # 億林86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在以勇武論輸贏的冷兵器時代,以一當十、以一敵百的勇士格殺弱者的血腥場景,給一群人數佔優,但武力功擊值低的一方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也不是現代人所能理解的。就象我們很難理解三個日本兵能屠殺上千箇中國降兵一樣。一萬滿人騎兵奔騰而下,弓矢飛石滿天,連河灘的石頭都飛濺起來,馬刀高舉閃亮的光芒刺眼,連同萬人殺聲巨吼,擋之者瞬間倒下幾百米、上千米,十幾萬人的隊伍瞬間倒下一大多半,連久經大陣仗的李自成本人都懵了,做出來人求生的本能動作~逃跑!更不用說其他人了。吳三桂正是這場戰仗的親歷者,心裡的震撼也是巨大,在後來投清滅李滅明鼎盛時,雖手握重兵卻不敢反,後削藩反時,是看到滿朝對蒙戰爭消耗和牽制了滿八旗大量精銳,才聯三藩和王輔臣以絕對兵力優勢反叛,但也終歸失敗!
-
18 # 晚自習
李自成雖然擁兵百萬,但在山海關參戰的兵卻連百萬的一半兒都不到,大概也只有四十萬左右。且大多都是農民,還有一些投降的明軍。士兵和將領的作戰素質也比較差,裝備可能也不足,李自成軍隊的裝備大多來自繳獲,明朝的武器庫也不可能存有幾十萬的武器裝備。
而吳三桂的軍隊,是明朝邊防軍,戰鬥力強,屬於明朝正規軍中的精銳。
入關的清軍則是在關外與明朝軍隊打了十幾年仗的老兵了,不論是士兵還是將領,作戰經驗都是十分的豐富,清軍又多為騎兵,而且以逸待勞。冷不丁衝出來,一陣猛衝,打了李自成軍一個措手不及。
-
19 # 使用者18177028401
是在與吳三桂兵相持時,他們發現辮子兵出現了,就潰敗了。
辮子兵一開始沒有投入戰鬥。
我在很久以前看過學者的一篇文章,但是我只記得這麼多了。
-
20 # 咬鐵
哪來的上將千員,手下掛名的將軍不過幾十個,還有一半是剛投降的明將。要說有百萬大軍倒是真的,不過這百萬大軍包括軍屬老幼婦孺,青壯年只有十餘萬,大多是趁著勝利投軍的流浪難民,真正能打的核心力量也就是從陝西出發時的老營將士三萬多人,即使是這能打的三萬多人也不過是熬過了幾場大仗劫後餘生的老兵油子,這些人經歷了北京城的劫掠後已經心無鬥志,只打算回老家享福,誰也不想白白送命,就是這樣一支隊伍能打得過如狼似虎的辮子兵嗎
回覆列表
闖王只是流寇而已,沒有國家天下的概念,也沒有天子守城門的責任感說山海關丟了北京無險可守
自成至,悉鎔所拷索金及宮中帑藏、器皿,鑄為餅,每餅千金,約數萬餅,騾車載歸西安。二十九日丙戌僭帝號於武英殿,追尊七代皆為帝后,立妻高氏為皇后。自成被冠冕,列仗受朝。金星代行郊天禮。是夕焚宮殿及九門城樓。詰旦,挾太子、二王西走,而使偽將軍左光先、谷可成殿。
兩兵相接,稍不利則走,掠黃金貴器,匆忙建號自立,焚城而走,哪有帝王之相?北京本來就是一座巨大的軍事要塞,金兵入關勢不能久,如何不能守?闖王棄守北京,跟黃巢遁走洛陽一樣,流寇氣息而已某位滿吹真是過分,萬曆47年那場薩爾滸之戰,史家公認是明軍過於輕敵所致,這場戰役算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卑勝嬌的名局,但你這麼吹滿軍戰鬥力就絕對是招黑了薩爾滸之戰明軍輕敵冒進,原本16W(維基說是8W)對6W明軍擁有兵力優勢,但由於指揮官過於輕敵,分兵為四,結果努爾哈赤合兵一處,四天三戰,處處以強擊弱,努爾哈赤的指揮藝術確實讓人讚歎,但是硬要說金軍戰鬥力如何之強,未免扯淡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