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公元
-
2 # 開著皮卡打坦克
因為從理論上來說罐頭食品放多久都不會變質。
食物變質無非兩種途徑,一是腐爛說簡單點就是食物被細菌搶先吃了,二是氧化即有機物在氧氣作用下緩慢的發生化學反應。但這兩種途徑對於罐頭來說都不純在,首先罐頭在製備的時候往往會將固體食物泡在液體之中(可能是油也可能是水),這就逼走了大量的空氣,即使還殘留一點氧氣這種程度的氧化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次罐頭食品在密封之後往往會做殺菌處理,比較傳統的方式是用開水煮,現在先進點的方式使用紫外線照射玻璃罐頭,在這個過程之中罐頭內部的細菌也都被殺死,這就使得食物失去了腐敗的途徑。
所以製作好的罐頭只要保證密封,不引入外界新的細菌和氧氣,內部儲存的食物就永遠不會壞。
-
3 # 軍武視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俗語相信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從古代戰爭開始,糧草就是行軍打仗期間,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同樣,即便是在現代戰爭中,也並不例外。
二戰期間,日本隨著原子彈的爆炸,宣佈投降後,其兩座城市在多年以來,也一直被劃為人類禁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座城市開始漸漸有了生機。並且,此前有人在其中一座城市發現二戰期間的日軍罐頭。
其次,也有人表示,當時日本身為軍事強國,其工業同樣也是領先世界各國的,即便是發現幾十年前的罐頭,並且可以使用也是可以理解的。
要知道,通常情況下食物之所以會在短時間內變質,是因為外界溫度適宜微生物繁殖,致使微生物出現變異,近而同食物發生化學反應,最終經過這個流程導致食物變質。
也就是說,反之只要在包裝前對食物以及包裝器皿進行消毒之後,在分裝過程中再次對食物進行一次殺菌。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不使用防腐劑也同樣能夠做到。由此可見,想要做到這點,並沒有那麼困難。
-
4 # 軍武小咖
在《亮劍》中,張大彪為了炫耀自己繳獲的物資多,吹噓自己天天能夠吃日本牛肉罐頭。罐頭是二戰時期日本軍隊中的主要食物之一,由於戰場上補給比較困難,攜帶新鮮的肉又容易腐敗變質,因此日本軍隊才會大量的儲備罐頭。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後,有很多地方因為輻射的原因被廢棄了,其中就包扣一個儲備罐頭的物資倉庫,到了上世紀末的時候,一些日本人來到了當年的物資倉庫,發現裡面還有很多密封的罐頭。當日本人開啟罐頭的時候發現,罐頭裡面的肉竟然仍然新鮮,化驗過後發現,這些肉根本沒有變質,依然還可食用。這些日本罐頭是1944年生產的,距離現在已經70多年的時間了。經過這麼多年還依然沒有變質,主要是因為罐頭的製造原理決定的。現在的罐頭都是先進行真空處理,然後再進行高溫滅菌,最後才投入市場的。當時的科技水平沒有現在發達,罐頭只能進行密封包裝和高溫滅菌兩項工序。高溫滅菌的作用是殺死罐頭裡面的細菌,密封處理讓罐頭不能和外面的細菌接觸,這樣就讓罐頭內部形成了無菌環境,不會接觸到讓食物腐敗的細菌。
其實這兩項工序只要做的完美,對於防備細菌也已經足夠了。有人要問,現在的罐頭已經能夠達到真空技術為什麼還會出現腐敗的現象呢?這主要還是密封的工藝差距,現在的罐頭保質期都比較短,對於密封的技術要求比較低。當時的罐頭在戰場上需要長期攜帶,甚至可能使用一兩年的時間,密封的時候要求非常高。
不僅日本本土發現的罐頭這樣,在國內曾經出土過日本1942年的罐頭,開啟之後依然還是新鮮如初。由於長期在地底下掩埋,罐頭的外殼已經損毀嚴重,卻依然保持極好的密封性。一些專家也表示,這些罐頭裡面的肉,依然還是能夠正常食用的。不過對於這種來自於七十多年前的美味,大部分朋友還是不能接受的。
-
5 # 戰情解碼
提到罐頭,我心裡就有一種美滋滋的感覺。記得小時候經濟比較落後,物資也比較缺乏,最盼望的就是自己能生一場病,因為生病了父母通常會給買瓶罐頭補充營養。在我的童年記憶裡,罐頭裡那美味的食物成了我內心深處最珍貴、最美好的一分回憶。
由於物資匱乏的原因,日軍士兵的伙食也不能得到很好保障。為了保證士兵營養,日軍就將新鮮蔬菜肉類等食材做成了各種形式的罐頭。罐頭攜帶方便,還能長時間儲存,食用也便捷,取出罐頭後只需簡單加熱便可以食用,這不僅免去了生火做飯的步驟,還減少了暴露目標的危險。另一方面,罐頭的營養相對豐富,能快速補充能量,是一款絕佳的軍需物資。
日軍為了讓士兵吃好,曾生產了不同種類的罐頭。第一種就是牛肉罐頭,牛肉含有豐富氨基酸,能快速補充體力。第二種就是純米飯類,比如各種米飯和炒飯等,其中以一種“紅小豆糯米飯”的罐頭最為出名。近幾年,日本一個紀念館曾經展出了一個日軍於1944年生產的“紅小豆糯米飯”罐頭,這個罐頭經過簡單加熱,開啟后里面的紅小豆還呈現著鮮豔的顏色,甚至還能聞到了米飯的香味。日本專家檢測後還表示,罐頭儲存完好,依然可以食用。第三種就是後期生產的魚類罐頭。在戰爭後期,隨著美軍封鎖加劇,日軍的後勤供應越來越差,迫不得已日軍開始使用魚肉或其他肉類(甚至牛血)代替牛肉生產了一種特殊的罐頭。
為了罐頭能夠長久儲存罐頭內的食材,日軍使用了很多方法。食物之所以會腐壞變質,主要是因為正常環境中細菌微生物會在食材表面大量繁殖,進而導致食物腐壞變質。基於這個原因,日軍在生產罐頭時,採取了先高溫殺菌,再將罐頭抽真空的方式,達到了殺菌滅菌、隔絕空氣的目的,進而阻止了細菌的繁殖,於是這種罐頭也就可以長期儲存。
-
6 # 不沉的經遠
大家可能覺得70多年前的罐頭還可以食用有些誇張,不過去年有個新聞,有個美國軍迷小夥勇敢的嘗試了1899年布林戰爭時期出產的一個罐頭,雖然這玩意已經有了118年的歷史,小夥還是勇敢的吃了下去,表示味道像劣質的牛肉和豆子,大概因為時間太長,吃起來已經有啃木屑和泥土的感覺。說起來,1944年出產的罐頭相比這位美國小夥所吃的要晚生產45年,生產技術也有進步,那麼可食用也就不奇怪了,當然味道可能不大好。
罐頭食品發明於拿破崙時期,當時拿破崙為了解決軍隊長期在外作戰的伙食問題而頒佈了懸賞,最後有人就發明了罐頭食品。罐頭食品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先將食物高溫消毒,然後加以密封,避免食物和空氣接觸。這樣罐子內的食物因為不與外界細菌接觸,保質時間自然就長了。
而且軍用罐頭在製作時因為考慮士兵體力消耗一般要比常人大,所以通常高油高鹽,而高油高鹽的食物本身就可以抑制細菌的滋生。二戰時也沒有什麼食品健康概念,防腐劑之類的東西新增要比現在寬鬆的多,加上軍用食品一般存放環境也要比家庭條件更好,所以保質時期相應也會長一些。
當然,罐頭食品保質時期雖然長,但是也有一定的期限,並不是說可以無限期儲存,時間久了一樣會變質,或者只剩下理論上可食用的可能,但是真心不建議去嘗試。
-
7 # 瀚海說史
任何食用的物品都有一定的保鮮保質的儲存期限。而食物儲存不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外界溫度適宜微生物繁殖,微生物繁殖變異的同時,同食物發生化學反應最終導致食物變質。也就是說把食物與外界隔絕就能最大程度的延遲食物的保質期限!
二戰遺址發現日本罐頭,1944年出產仍可食用,說明當時的日本的保鮮保質水平就非常牛逼了,也就間接說明食品的保質期限沒有最久,只有更久!隨著時代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食品能永久儲存或許都不是夢想!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侵略他國,實行的長期作戰政策,妄想建立法西斯共榮圈!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日本就需要保證軍隊的後勤補給,而日本就把罐頭儲存工藝做到了極致!軍用罐頭高油高鹽,與士兵高耗體能完美搭配,採用大豆牛肉作為原料,真空包裝,行軍必備!
我們再細摳一下!以當時日軍無惡不作的尿性,對待老百姓都那麼殘忍,對自己亦好不到哪裡去吧!高層哪管士兵死活,可能一罐罐頭裡,防腐劑的含量嚴重超標都有可能,能儲存長久解決士兵的一時飢餓即可!罐頭口味也就那樣,吃過壓縮餅乾的人應該知道其口感吧,軍用罐頭也就是那樣,唯一的好處就是在戰爭時的惡劣狀態下,軍用罐頭可是肉製品!
再則,就事論事,保質期那麼久的食品你能下得去口嗎?相信正常人都是做不到的,拆開蓋子雖說罐頭仍秀色可餐,轉念想一想,這個罐頭存在的時間可能比你的年齡還要大上兩三倍,你還有吃下去的慾望嗎?嘿嘿,沒有!
所以說,食品保質期無需太久,二戰的這個儲存這麼久的軍用罐頭也僅僅是一個噱頭,譁眾取寵,並無多少實際意義!
-
8 # 大小王攬天下
這個訊息哪來的?回答這個問題的前提是70多年還能吃,還新鮮如初,居然沒有人懷疑。密閉再好,沒有細菌促成腐敗,本身也會變質。可能能吃,絕不會新鮮如初。舉一例。1990年代,從石家莊保定附近一條大河河沙裡撈出一輛日本小豆坦克(94式還是97式?應是2個乘員,裝備1挺機槍),車內已無乘員遺駭,但所有物品儲存完好,有紙質的行車檔案等。其中有一未開啟的鐵皮罐頭,開啟后里面基本上看不出什麼食品,只有蛋花一樣的濃水樣物質。離抗戰才50年。自己獨立判斷這個問題吧。
-
9 # 兵說
日本廣島在二戰時受到原子彈的破壞,70多年過後,有人居然在這裡的一間日本海軍秘密倉庫裡找到了幾箱罐頭,罐頭上的生產日期居然是1944年,後來專家用熱水將罐頭加熱,開啟後發現裡面是紅豆糯米飯,紅豆和米粒都儲存完好,經過進一步檢查,專家發現糯米飯仍可食用。罐頭放了那麼久居然不變質,難道是加了防腐劑?
其實日本罐頭不變質,是因為他們密封和消毒做的非常好,跟防腐劑無關。19世紀中後期,人們知道了食物腐爛就由微生物繁殖和食物發生化學反應所致,故而要想讓食物在短期內不變質,就必須將其與外界隔絕。
日本在製作罐頭的時候經過了高溫滅菌處理,製作結束後又經過密封,再加上這些罐頭都是軍用品,非常重視這兩項加工,這樣才使得罐頭內部長期處於無菌環境,所以罐頭至今完好,日本這種做事一絲不苟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軍用罐頭體積小,便於運輸和攜帶,又有良好的營養結構,在軍用食品領域有著重要地位。二戰期間美國的罐頭製作技術相當成熟,再加上他們畜牧業發達,士兵們都能吃到最好的肉罐頭,而日本雖然有罐頭製作技術,但其畜牧業落後,魚類資源豐富,只能自產魚罐頭,肉罐頭只能依賴進口,日美開戰後,日本也進口不了高質量的肉罐頭了,取而代之的是粗糧和豬血。
-
10 # 國平軍史
關於1944年廣島聯合罐頭有限公司出產,存放在日本海軍軍需物資倉庫裡的一箱罐頭,經過原子彈的洗禮,依然還可以食用,2016年開始在國內網路上流傳開來,有影片也有自媒體推送的文章。
70餘年前製作的紅小豆糯米罐頭,不僅完好無損,甚至沒有變質,其顏色也是正常的鮮紅色,絲毫沒有因為時間發生變化,看起來貌似都能食用,真的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聯想到當下的罐頭實物,保質期最長的也就18個月,也即一年半時間,因為時間太長的食物,人們都是不敢也不願食用的,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所以都非常寶貴。
日本廣島聯合罐頭有限公司製作的罐頭,包裝完全阻隔了空氣,讓其中的食物免受細菌侵襲,才能完好無損,一直儲存到當下,紅小豆糯米罐頭雖然貌似新鮮,但畢竟是70餘年前的食物,沒有人敢去試吃。
罐頭的發明,最初就是為戰爭服務的,為了更好地儲存食物,罐頭製作的技術越精良,食物儲存的時間就越長,巴氏滅菌法制作的罐頭,能讓食物儲存的時間越久。
二戰時期,日本人就能將糯米飯罐頭做得如此精密,70餘年以後還不腐爛變質,真的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也讓人驚歎不已,日本人對技術的專心致志和精益求精,才能讓戰後的日本成為發達國家,日本人確實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但是,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日本人為什麼要將罐頭的保質期搞那麼長時間,而不易腐爛變質,顯然日本人是花了大心思,製作保質期如此之長罐頭的目的,只能是儘可能地吃足夠長的時間。
1944年的日本,其實,早就聞到了戰敗的氣息,但依然不死心,決定苟延殘喘,期盼出現轉機。
日本自然災害頻發,本土資源匱乏,就將掠奪來的物資,儘可能長久儲存,以備不時之需。
紅小豆糯米飯罐頭,就是很好的實證,日本在本土極有可能儲備了大量的罐頭物資,只是在等待一個時機
-
11 # 瘋狗的輕武
對於一些網文,我們不妨先看出處。我特意去搜了一下這個題目,按照時間排序來說,44年出產,並且依舊可以食用的說法最早出自2018年3月的自媒體文章:
《二戰時期,日本軍用罐頭70多年仍然可以食用!原因讓人驚訝!》
這個標題可以說是很標準的“吃驚體”了
然後他文中的配圖
這個圖是2015年7月31日釋出於twitter上的一則推文,推文內容來自日本產經新聞,但是原連結已經失效。
我直接用自帶的翻譯機翻譯了一下,他並沒有說被人吃掉....(這裡說的紅米應該是赤豆飯)
然後這則被自媒體誇大的標題,傳到現在變成了
講道理我見過人家吃二戰的餅乾糖果罐頭的...但沒見過別人吃這種二戰熟食罐頭的。
所以...結論是這個日本二戰罐頭壓根沒人敢吃,雖然說當時的新聞中表示還能聞到些許香味。但並不能得出他還能吃的結論。
-
12 # 夏季的貓
罐頭食品這方面我不知道,但是日本的確在很多東西都質量非常的好,好比我朋友他家, 是早期到深圳的一批人,他們那小區,有20多年左右了吧,是當時日企的物業,裡面的構造和裝置到現在都特別牢固,看不出有20多年,防火門都特別厚重,推開都特別費勁,而且經常要推開去倒垃圾,20多年那道門還特別新,沒有什麼大磨損的痕跡…
-
13 # 司馬長史
日本某些專家說可以食用,但是沒有人敢食用,專家自己也不食用,到底能不能食用還是個謎,食用有可能能食用,但是吃之後,人會不會出問題就沒有人知道了,雖然是真空包裝和高溫消毒的,但是都七十餘年了。
這批日軍罐頭是在日軍的某個倉庫遺址發現的,這批罐頭的生產日期寫的是1944年。人們開啟罐頭髮現裡面的米飯和綠豆都很新鮮,經過加熱後,看著更加新鮮。專家將其拿去鑑定,發現這批罐頭裡的食物還沒變質,理論上還能食用。
他們講罐頭展示出來,還請人挑戰,但是由於儲存時間太長了,沒有人敢賭命。相關專家還一本正經的為大家保證,但是還是沒人敢適。
罐頭是一種包裝食物的方法,是由一對法國夫婦發明的。在19世紀初期,長期生活在海上的船員由於吃不到新鮮的蔬菜、水果,得了壞血病。法國政府於是向民間徵求長期儲存食物的方法,經營蜜餞食品的阿佩爾夫婦將食品裝進玻璃瓶中,用木塞塞住,再打上蠟,這就是最早的罐頭,後來他又將其改進,現代罐頭的雛形出現。
後來法國的生物學家巴斯德發表了食品腐敗的原因是因為細菌,罐頭廠便對罐頭進行滅菌處理,現代意義的罐頭出現。
這些罐頭是先對食品進行密封,再進行殺菌,達到商業無菌,並非真空。
所以說罐頭還是會壞的,只是保質的時間變長。
-
14 # 太陽125933863
罐頭製作工藝決定的,罐頭內容物製成半熟後裝罐密封,然後放入高壓釜中加壓加熱到121度,持續約20分鐘,這工藝叫高溫滅活,只要罐頭不破裂,腐蝕,胖聽,可以一直儲存下去。罐頭食品普遍口味欠佳,因加熱到了120度以上,太酥爛了
-
15 # 軍迷巴士
在二戰的時候,日本廣島遭到原子彈的打擊,至今已經過去了73年的時間,而有人居然在一處日本海軍的秘密倉庫當中,找到了幾箱子日本當時打仗時,攜帶的軍用罐頭。而看到罐頭後發現,這些罐頭的生產時期居然是1944年的,後來發現的專家用熱水將這些罐頭加熱,開啟後,居然是紅豆糯米飯,罐頭當中的紅豆和糯米都儲存的非常的完好,經過一系列的研究和檢查發現,這些罐頭,居然還可以食用,那為什麼這些1944的罐頭至今還依舊可以食用呢,難道是加入了大量的防腐劑?
首先在打仗的時候,休息下來吃飯的時候,點火做飯當然是不現實的,所以就需要一種方面儲存食物的東西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就有了罐頭,但是在打仗的時候,誰也不知道這個仗啥時候能夠打完,所以吃飯的時間肯定是沒準的,而在戰爭中,好不好吃根本不重要,活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只要是能夠吃飽,對於食物的味道,軍人並沒有要求。而這種裝有飯的罐頭就變成了非常好的選擇。
在二戰的時候,日本的罐頭準備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是相當的過關的,在日本的很多博物館當中,都陳列這這樣的東西,日本人表示,這些真的是可以吃的,能夠放心的吃,我們都知道啊,一個食物如果放的時間長了就會有微生物影響到食物的質量,並且如果是溫度和環境都不要是極端惡劣的情況下,微生物就是迅速的繁殖,食物就會引起變質。
而罐頭在製作的過程當中,分別是食物處理,裝罐和預封口,然後到排氣,將裡面的所有空氣都排除,然後在進行密封,這樣的一系列操作,就能夠讓罐頭裡面保持一種密閉的環境,最後密封之後,即使是微生物也沒有辦法進入到罐頭當中,就能夠將罐頭儲存下來了,這樣的罐頭自然就不會被汙染了。
因為在二戰時期,人們已經知道了,微生物會影響食物的變質和腐化,就不能夠在食用了,所以用罐頭這樣的方式來,解決戰爭時期吃飯的準備,而是日本但是對於戰爭當中需要吃的罐頭食物都是有著非常嚴格的標準的,所以這幾箱子罐頭才得以儲存到現在。
-
16 # 貓眼觀史
日本軍隊在二戰初期能夠爆發出這麼驚人的戰鬥力,主要是他們的軍隊體制非常先進,再加上他們的裝備非常好,在亞洲境內,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比他們更強。
因此在戰場初期,他們的軍隊如秋風掃落葉般,很快日本人把目標放在中國,曾經他們一直都是以中國為自己的宗主國,不過隨著他們的實力增強,野心也越來越大,從東北開始,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當時的軍隊和他們的實力不是一個等級。
可日本存在著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他們的軍隊實力足夠強大,卻沒有辦法保障自己的後勤,日本這個國家相對狹小一些,和其他的大國不一樣,資源等各方面都非常匱乏,想要支撐起龐大的戰爭,必然是要保障好後勤,否則是沒有辦法讓他們在戰爭中打得更好。
日本也非常清楚自己的情況,因此他們在發動戰爭之前,都是準備要速戰速決,畢竟以他們現有的力量,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戰鬥,這是日本和德國共同的特點。
畢竟一個國家的資源是有限的,指望他們去發動一場世界大戰,還真的是很困難。日本沒有想到,他們在中國的戰場上越陷越深,日本軍隊也不得不投入巨資到自己的軍隊後勤中,一般日本軍隊打仗的時候,主要是攜帶著軍用物資,其中最常見的一類食品,就是軍用罐頭。
罐頭的出現,讓各國軍隊的後勤保障更加順利,日本軍隊也非常喜歡一些軍用罐頭,他們的軍隊罐頭質量還是非常好,為了讓軍隊在戰場上打得更好,日本也是給他們計程車兵提供大魚大肉。
在後來人們在廣島的一個廢棄倉庫裡面,意外發現了封存在這裡的一些軍用罐頭。當時廣島遭遇了原子彈的攻擊,整個城市都被毀掉了,不過這些罐頭運氣就好不少,沒有被爆炸波及到,就這樣一直在倉庫裡面封存到現在。
在後來的遺址中,人們就發現這些封存的罐頭,當時這些罐頭是在1944年出產的,裡面主要是紅豆糯米,隨著戰爭的持續,日本的物資嚴重缺乏,指望著頓頓大魚大肉是不太可能的,那麼這些罐頭被發現的時候,距離他們出產已經過去70多年了。
可一些專家在檢測之後,也發現這些罐頭在此時還能夠食用,當時罐頭被開啟的時候,裡面的紅豆糯米這些都還新鮮的,完全沒有變質的跡象。
後來在經過專家檢測了之後,表示這些材質是沒有變質,還是能夠繼續食用。這就令人非常驚訝,這麼長時間過去,這些罐頭還能夠食用,按理說這麼多年過去,罐頭早就應該變質。
我認為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這些罐頭是長時間處在封閉的狀態中,和空氣隔絕接觸,沒有接觸到外界環境,自然就能夠一直儲存下來。
此外,日本軍隊當時的罐頭生產技術還是非常到位的,打仗的時候,軍隊物資保障是非常到位的,什麼事情都要優先把最好的物資供應給軍隊,這些罐頭的生產水平也非常高。
這就是一個最好的體現,不過雖然這些罐頭是能夠食用,可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這些罐頭是不能吃的,當然也沒有人敢隨便去嘗試,畢竟沒有人會相信這些罐頭是能夠食用的。
從其他地方,就很少發現這類的罐頭食品,那個時候的罐頭放到現在也算是古董。不過這類的罐頭並不完全是能夠保質這麼長時間的,廣島的這批罐頭剛剛出產,其他的罐頭還沒有儲存下來。
因此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可日本生產罐頭的工藝,還是值得人們學習的,這也反映出他們當時發達的軍工生產水平,正是這樣先進發達的軍工技術,才能讓他們在二戰中展現出這麼強的力量。
-
17 # 憤怒的尼采
打仗,糧草是很重要的,一個軍隊的後勤決定了此仗的勝負,飲食是特別重要的一環,日本人向來比較謹慎,我覺得他們選擇罐裝食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罐裝食品不易被下毒:我們在作戰時候,敵方的計謀是無法預知的,有用美人計、也有用下毒。所謂兵不厭詐,所以行兵打仗,食物這個關節日本人怎麼會放心?而且是在中國的土地上,當然不能在敵人的土地上取材做飯這對於他們而言是非常不放心的。
2.日本人的習慣:就是認真過頭,他們反對奢侈和無畏的浪費,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他們不會大魚大肉的燒一大鍋,你會發現他們吃飯的碗碟都比咱們國內的小很多,量也很少。他們一般會光碟,燒多少就吃光。而一個罐頭的量也是根據罐頭大小分門別類安裝的。然後按照士兵的飯量自己選擇不同大小的罐頭。還有罐裝食物種類就比較多,不同食物的營養成分也不同,打仗營養跟不上怎麼行呢。
回過來我們看看罐裝食品,據我所知,有些東西儲存再久也可以食用。
第一個就是大米,稻米的最佳儲存溫度應該在4.5°C及以下,一項實驗研究表明,在適宜的條件下,稻米的儲存時間長達30年,並且它的香味和營養價值都不會丟失。但是實驗過程中使用了兩種米—蒸穀米和拋光米,並沒有對糯米進行實驗,說不定糯米儲存時間更長。再者就是糖鹽醬醋酒也是可以儲存很久時間的。
但是遺址裡面發現的罐頭不知道是何種罐頭?也沒說明具體,專家是對每個罐頭都檢測過了呢?還是恰好檢測到其中一個罐頭是可以食用就認為這些都可以。再者是根據檢測什麼就斷定了這個是沒有變質呢?
引起食物變質的三個因素:微生物、酶的發酵、氧化了的油脂,罐頭封閉性再好也不能阻擋來自食物內部的化學反應,比如餿了的米飯(已經燒熟的),以及動物的肉製品是很容易變質的。當然有些從外表就可以知道是否變質,所以我對於專家檢測得出沒變質保持高度懷疑,或許這是日本人對自己的罐裝食品的變相廣告宣傳。
-
18 # 剛日讀史
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為了發動戰爭,他們準備了很久。
我們知道打仗拼的就是消耗,其中部隊的後勤補給是保證勝利十分重要的一環。
戰場上的日軍,都吃些什麼呢?
日軍是一支等級森嚴的部隊,不同級別的日軍吃的伙食也不一樣。普通士兵吃的是飯糰搭配醬菜,高階軍官才有資格吃到好伙食。
所以日軍對分配到手的罐頭,還是比較期待的,起碼能改善一下他們的伙食。
日軍的軍用口糧最初只是飯糰加醃菜的行動式便當,沒什麼營養,對士兵體力上的補充也有限。
1892年伊谷以二郎開發出用鯨魚肉製作的罐頭。
甲午戰爭中,他向陸軍捐獻了兩千八百罐鯨肉罐頭,稱之為“勇者大和煮”。
這是最早裝備日本部隊的罐頭。 此後,日軍慢慢採購了各類魚乾罐頭和牛肉罐頭。
罐頭裡面有肉類、蔬菜和米飯,能提供人體必需的營養,有可以長期儲存,還能滿足士兵的口感。
在侵華戰場初期,日軍士兵隨身攜帶的野戰口糧包括“牛肉大和煮”罐頭一罐(二百五十克左右),加上六百五十克米飯或者餅乾。
還有幹蔬菜、醃製的魚肉、魚乾、幹蘿蔔絲、福神漬、幹海帶,以及醬油、味噌、清酒等,可以說相當豐富了。
戰爭後期,由於日本國內資源的匱乏,牛肉罐頭換成了素罐頭,比如最常見的日軍紅豆糯米罐頭和黃豆米飯罐頭。 美軍在戰場吃的大多數是午餐肉罐頭。
這種罐頭是將豬肉打碎後混合澱粉,加上鹽類,裝入金屬盒子裡。
這種罐頭剛開始吃口感還可以,但美軍後來吃多了,對午餐肉罐頭特別反感。
美軍厭惡的午餐肉罐頭在其他國家士兵看來都是上等食物。特別是在缺少給予養的中國士兵看來,午餐肉罐頭乃是人間美味。
近為在廣島的一個廢棄倉庫裡面,人們發現了二戰時封存在這裡的一些日軍軍用罐頭,主要是在1944年出產的紅豆糯米罐頭。
(發現的日軍罐頭)
開啟之後,發現裡面的紅豆糯米還保佑完好,甚至可以直接食用。
罐頭上貼著的商標顯示是由“廣島縣廣島市聯合罐頭有限公司社尾道工場”生產的,由海軍軍需部採購後存放在這個倉庫中。
這些罐頭開啟時散發出一種特別的酸味,但並沒有變質。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有個特點,就是做事很認真。他們當年生產這批罐頭的時候,知道是供應“大日本聖戰”的“天皇武士”食用的,所以在加工方面做得特別到位,利用高溫將罐頭中的細菌基本上殺光了,封罐也很仔細,保證裡面的食物與空氣不接觸,大大提高了保持期。
加上這批罐頭的儲存地點是倉庫的地下室,是一個比較涼爽的恆溫環境,也有利於罐頭的儲存。
日本雖然是個好戰的民族,但他們身上還是有一些值得借鑑的地方,比如他們的認真和執著就值得學習。
當然,如果他們還有什麼別的想法,那咱們也不用客氣,大家說對不對?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馮生
-
19 # 電視劇裡看歷史
為何日軍罐頭幾十年後還能食用?這說明人家質量好啊。
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爆發的最大一次戰爭,從上個世界30年代開始,相繼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2億人捲入了這次戰爭,人員傷亡近5000萬,財產損失更是無法估量,這次戰爭中日本和德國是軸心國的主角,日本的裝備雖然遠不如英美,但是對付東亞這些國家還是夠了的。
拋開戰爭的對錯不談,日本人制造罐頭的質量那真是沒說的罐頭是美國人發明的,因為其方便儲存,保質期長,這樣的產品受到了世界各國軍方的認可,日本人很快也學習到了這個技術,一開始罐頭裡麵包的都是午餐肉,後來裡面也有巧克力奶糖咖啡之類的。據說有一次在某個遺址發現了罐頭,考古學家把這些罐頭放在熱水中浸泡後再翻開,居然發現糯米飯裡邊的紅小豆依然是鮮豔的桃紅色,宛如新鮮的食品。不過其滋味像菠蘿那樣有點酸酸甜甜的滋味,很可能是紅小豆已經變質,不過質量也是真的很不錯了
-
20 # 自然風57778401306
曰寇1944年的罐頭,存放70多年不變質仍可食用,這不足為怪。罐頭製作工藝是密封的金屬罐,是經過高溫消毒處理的,食物沒有其它新增劑,保持原質原味的,是不容易變壞的。70年時間並不算長,只要罐頭不生鏽腐爛,裡面保持真空狀態,存放幾百年也不會變壞的,仍可食用。
回覆列表
罐頭的發明與拿破崙·波拿巴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可以說罐頭就是在拿破崙的高額懸賞下才被髮明出來的。
拿破崙一生之中歷經50多場大戰,終於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但是在拿破崙征戰四方的過程之中,經常因為軍糧儲存時間過短的問題而苦惱。為此拿破崙拿出了整整12000法郎懸賞,希望有人能夠發明出有效儲存軍糧的方法。
終於有了最原始的,使用軟木塞和蠟密封的罐頭,從此罐頭就成為了軍隊和水手最為喜歡的食物。
而罐頭的製作技術越來越先進。在擁有了廣口瓶、軟木塞罐頭以後,人們並沒有滿足於現有技術。逐漸發展出來了鐵皮罐頭、鋁箔包裝罐頭。
而在1862年,路易斯·巴斯德發明了“巴氏消毒法”以後,人們逐漸明白了食物腐爛的根本原因,罐頭製作的技術越來越精良,食物儲存時間越來越長。
那麼,罐裝食品到底能儲存多久?現代的罐裝食品都有保質期,而保質期都是由生產廠家制定的,只要是在保質期之內出現問題,都是由生產廠家負責。
所以罐裝食品的保質期,距離極限儲存時間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具體時間很難得知。
然而日本軍用罐頭的出現似乎回答了這個問題。日本投降與原子彈的關係,在這裡就不多贅述了,日本廣島在原子彈的襲擊下成為了一片廢墟。
在70年後的今天,日本人在廣島廢墟發現了一批儲存完好的、生產日期為1944年的軍用罐頭。人們將罐頭開啟以後竟然有香味兒,並且經過科學家的化驗營養成分儲存完好,完全滿足使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