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統文化大使

    孫權繼承孫策的權位後對他哥哥的子女還算不錯。孫策只有一個兒子——孫紹,先是被孫權封為吳侯,後來由於皇太子孫登的兒子孫英被封為吳侯,孫紹被改封為上虞侯,看來孫權對他的這個侄子還是有所防備。

    孫紹死後,他的兒子孫奉繼承了他的爵位,據傳吳國末帝孫皓在位期間,有傳言說孫奉會奪取帝位,所以孫奉被暴君孫皓所殺害。

    孫策還有兩個女兒(也有人說是三個),孫權對他的這幾個侄女也不錯,將其中一個嫁給了豫章太守顧邵,顧邵死後改嫁給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及軍事家陸遜。另一個被孫權許配給毗陵侯朱治的兒子朱紀。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不妥之處,敬請雅正。

  • 2 # 日慕鄉關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年僅26歲,此前他已經掃平江東,建立了基業,正想趁著官渡之戰的機會偷襲許昌擴大地盤,不想天不假年,撒手歸西。

    孫策留下三女一子,其中兒子叫做孫紹,由於當時孫紹年僅十歲,孫策不得已把打下的江山交給弟弟孫權,《三國志》記載: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當年孫權年僅十七歲,但已經隱隱有明君的跡象,孫策傳位給他既是不得已,也是知人善任,孫權後來的表現十分給力,就連視天下英雄與無物的曹操也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上位以後對哥哥的子女還可以,三個侄女:

    老大陸孫氏,嫁給了東吳名將陸遜。

    老二顧孫氏,嫁給了吳國重臣顧雍的兒子顧邵

    老三朱孫氏,嫁給了吳國武將朱冶的兒子朱紀。

    孫紹,被封為吳侯,之後因孫登(孫權皇太子)之子孫英被封吳侯而改封上虞侯,死後由其子孫奉繼承爵位,孫皓主政期間,孫奉因遭到猜忌被殺!

  • 3 # 歷史簡單說

    史載的孫策共有一兒兩女。

    孫策的兒子叫孫紹,在孫權229年稱帝的時候,被封為吳侯,後來改封為上虞侯,因為這個吳侯被孫權收回,給了孫權長子也是太子孫登的兒子孫英。

    這個訊號很明確,因為孫策就是原來的吳侯,孫策最開始是繼承孫堅的烏桓侯,後來被曹操表為吳侯,而如今孫紹的吳侯被拿掉之後,給的是自家的一系,就代表,整個吳國沒有孫策一傢什麼事了。

    不過孫紹倒得以善終,但是孫紹的兒子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在公元270年,當時的吳帝是孫皓,他因為左夫人去世而悲傷不已,閉門幾個月不出去,民間都在傳這個皇帝已死了。

    說孫權的五子孫奮,還有孫奉其中一個會來繼位,有一個太守叫張俊,還給孫奮的母親掃墓,孫奮與孫奉就被孫皓一併誅殺了。

    孫策的長女嫁給了顧邵,這是吳郡四大家的顧家顧雍的長子,不過顧邵三十一歲就死了,後來就改嫁給了陸遜。東吳一直有這個改嫁的傳統,比如孫權的長女孫魯班先是嫁給了周瑜的長子周循,周循死之後,就改嫁給了全琮。

    孫權的次女孫魯育,孫魯班的妹妹,先是嫁給了朱據,朱據死後,嫁給了劉纂。

    孫策的次女嫁給了朱治的兒子朱紀,而朱治是朱然的養父。

    孫氏是都通聯姻的關係來穩固江東幾個大族的關係,比如顧陸朱張全。

    孫權對待孫策一族,還是不如司馬炎對待司馬師的,孫策只被封作了長沙桓王,而司馬師是被封為晉景帝的,而到了孫皓時代,還有孫策的孫子來繼位的說法,就說明孫權一系一直很防範著孫策一系的。所以,孫權是比較薄情的。

  • 4 # 桂西散人

    上個月寫了一篇孫策的文章,意外的得到了幾十萬的閱讀,看見這個問題,忍不住想來答一下。

    孫策是三國時有名的豪傑,他的父親也是漢末猛將,被稱為江東猛虎,可惜英年早逝。當時孫策只有17歲,挑起家族的重擔,葬父遷母,自己投奔袁術。

    20多歲的孫策在眾多諸侯中很快聲名鵲起,憑藉幾千人馬,佔據江東六郡,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諸侯之一,被稱為小霸王。但是和項羽不同,他知人善任,有功必賞,手下匯聚了大批的人才。

    但是他的缺點也很明顯,郭嘉的評價是“輕而無備“。孫策最終也死在這上面,被刺客殺死。死前孫策將江東的權力交到孫權手裡,絲毫不提自己的孩子。

    很多人很奇怪為什麼孫策會把權力交給孫權,不是交給自己的兒子。其實這正是孫策聰明的地方,這樣做對江東、對家族、對自己的兒子都好。

    後來的發展也證明了孫策的眼光不錯,江東被孫權治理得很好,孫策的兩個女兒和兒子也得到很好的照顧。

    大女兒先後嫁給了顧邵、陸遜,小女兒嫁給了朱紀,都是江東豪族、東吳政權的實權人物。

    兒子孫紹被封為吳侯,後來改封為上虞侯,富貴一生。他死後,兒子孫奉繼承了他的爵位,但是在孫皓當政時,有傳言”孫奉當立“,被誅殺。

  • 5 # 納蘭談史

    歷史讀多了,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孫權當政後會對哥哥的子孫下毒手,以保證自己政權的穩定,這種猜想根據正史來看是錯誤的,孫權並沒有傷害孫策的家眷反而照顧的很好。

    孫策可以說是三國裡最完美的英雄人物之一。不僅人長得帥,本領也很大,作為十八路諸侯之一孫堅的長子,他在父親死後招募兵勇以圖在三國亂世裡有所作為,之後打敗揚州刺史劉繇、活捉會稽太守王朗、襲取廬江大敗黃祖,坐擁江東六郡,成為東漢末年江東地區最大的割據軍閥。

    打下來那麼大的地盤,自然讓那些舊軍閥心生嫉恨,所以就派刺客去殺掉孫策,孫策被弓箭射中而亡,一代豪傑就此隕落。死後把大權交付給了自己的弟弟,17歲的孫權,當時孫策的兒子孫紹才10歲,認為兒子年紀太小不懂政治,而且沒孫權那麼聰明,就把自己打下的江山交給孫權了。孫策大女兒陸孫氏,後來嫁給了東吳名將陸遜。二女兒顧孫氏,後來嫁給了吳國重臣顧雍的兒子顧邵。兒子孫紹被封為吳侯,死後由其子孫奉沿襲爵位。

  • 6 # 謝金澎

    相信很大一部分人都只知道孫權而不知道孫策,那是因為三分天下時一直是孫權在當家。

    其實如果沒有孫策,根本就不會有江東孫吳,也就沒有三分天下。孫策勇武睿智,戰鬥力強悍,史有小霸王之稱。也就是拿他跟項羽類比,可見其武力強悍和勇猛,但是孫策不同於項羽之處在於他比較有頭腦,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

    他用了六年時間就打下了江東吳國一片富饒的天下,如果不是天妒英才,東漢末年的歷史要怎樣發展,還很難說。當時的牛人曹操最忌憚的人便是孫策。

    可惜孫策跟後來的軍事天才霍去病一樣,年方二十六歲便打獵遇刺,不治身亡。他死前,朝中意見是擁立三弟孫詡,他卻力排眾議,把孫權叫到病榻前,親自把印綬給孫權戴在胸前,叫孫權照顧好江東、照顧好父老,並說道論衝鋒陷陣、征伐掠地,弟不如我,但是論識人用人,守土經營,我不如弟。可見孫策對孫權情深義重,並且很賞識。

    孫策沒有看錯人,孫權穩住了江東局面,三分天下,最後還面南稱帝。但是孫權稱帝后卻沒有追封孫策為帝,其實就是一個榮譽、虛名而已,他都沒有捨得給,只是給孫策封了一個長沙王。而孫策的兒子孫紹連父親的長沙王都沒能繼承,可見孫權多麼小氣,陳壽都說孫權“於義儉矣”。

    孫紹被封為吳侯,吳侯就吳侯唄,孫權還反悔了,一琢磨吳侯是自己以前的封號,不能給哥哥的兒子,轉而將吳侯的封號封給了自己的孫子孫英,將孫紹改封為上虞侯。

    孫紹也沒能參與國政,就落了個編撰的工作,到也活得自在,遠離孫權末年的政治漩渦,壽終正寢。其子孫奉繼承上虞侯的爵位,此時東吳的國君已經三易其主(孫權幼子孫亮→孫權六子孫休→孫權三子孫和之子孫皓)。東吳江山到了混世魔王孫皓的手裡,孫皓沉溺酒色,專於殺戮,昏庸暴虐。 孫皓的左夫人王氏去世後,一連數月不出門,民間傳言孫皓已死,並謠傳孫奮與上虞侯孫奉必有一人會成為皇帝。這下觸怒了孫皓,於是孫奮和孫奉全家被處死,孫策一脈的直系子孫至此斷絕。

    孫策的兩個女兒怎樣呢?都被孫權做了政治婚姻,一個嫁給了陸遜,一個嫁給了世族朱家,史書沒有具體描寫後來怎樣,但是既然是政治婚姻又能幸福到哪裡去?

    所以史評孫權厚道,從他對孫策的做法來看,實在有些不厚道。對孫策子女都是薄待且極盡利用之能事,以至於他的子孫也越來越不厚道,最後東吳還是落了一個亡國滅種的下場。

  • 7 # 九州歷史

    孫策是三國時最有魅力的人物,短短几年時間,幾乎從零開始奠定江東基業。這麼一位有為青年,又容貌俊美,氣質超群,時稱“孫郎”。郎在當時是“小夥子”的意思,有才有貌稱為郎,並不是長得帥就行。

    孫堅遇刺身亡,孫策年僅十七歲,尚無戰場經驗。他是孫堅長子,按說可以繼承孫堅烏程侯的爵位,但他讓給了最小的弟弟孫匡。

    孫策創業異常艱難

    孫堅安葬父親後居住江都,名士張紘在江都避難,正替母親服喪,孫策多次去請教對時局的看法,他一再表示無可奉告。孫策下跪道:“先生大名遠播,眾望所歸,求你裁決,何不指點一二?若成功,得報父仇,全是先生之力呀!”就這樣,孫策有了第一位重量級的謀士。

    當時孫策20歲,無一兵一卒。他向袁術求情,袁術沒有交還他父親舊部,讓他自己到丹陽募兵。孫策帶著呂範、孫河,在丹陽招募了幾百人,在涇縣遭到當地豪強襲擊,人馬損失殆盡。孫策回到壽春求袁術,袁術把孫堅舊部一千多人交給孫策,孫策才正式成為一名將軍。

    孫策把政權交給孫權,源於江東現實

    孫策去世時,江東不僅時局不穩,連家族勢力都在搗亂。一方面深山老林裡的宗部不服從,地方豪強借機想要驅逐孫氏集團;另外世家大族們為自身榮華富貴,都想脫離孫氏集團投靠曹操的中央。

    孫權的堂兄、孫靜之子孫暠,時任定武中郎將,駐紮在烏程(今浙江湖州),他整頓軍隊,欲南下襲佔會稽。孫策嫡系、會稽郡功曹虞翻聽聞,遣人對孫暠說:“討逆大人(孫策)英年早逝,我等當然要支援孝廉(指孫權),我已經率全城將士登城固守,下定了替孝廉除害的決心,望你三思!”孫暠知難而退。

    孫暠明目張膽搞分裂,還有暗中跟曹操勾結的,此人就是孫權堂兄、孫賁的弟弟廬陵太守孫輔。孫輔給曹操寫信,請求曹操率軍南下,送信的人轉而向孫權報告,孫權大怒,將孫輔的心腹全部斬殺,將孫輔軟禁。

    孫權還有個庶弟孫朗,後做到定武中郎將,與曹魏作戰時故意燒燬己方茅草,致使軍資短缺。孫權大怒,將其革除宗室戶籍,並禁錮終身。

    託孤孫權,是正確選擇

    孫策臨終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策也看出來,孫權是守業型的人物。孫權的軍事能力一般,五次親征合肥都失敗。又囑託到:“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赤壁之戰,聽了周瑜的,果然取勝;但是在荊州、劉備的問題上,孫權一直不信周瑜,而是信任主張孫劉聯合的魯肅,果然得不到荊州。

    孫權並未加害孫策後人。孫策有二女一子,長女嫁給江東四大家族之一顧氏的顧邵,次女嫁給朱紀。兒子孫紹,表現不算突出,孫子孫奉因捲入謀反被孫皓誅殺,至此孫策絕後。

  • 8 # 關東俠客

    孫策,孫伯服少年英才,以國寶御璽為抵押,從袁術那裡借三千精兵,過江東掃平割據勢力盡得江東之地,被曹操封吳侯,討逆將軍。孫策治軍嚴明,軍紀嚴明,後被仇人所傷,死時只有二十六歲。孫權臨死時,他的兒子孫紹年幼,無力主管國家事務,身逢亂世為避免出現大權旁落,打下江東被他人佔據的局面,決意把位子傳給兄弟孫權。兄終弟及是古代權力接替的傳統。夏,商,周,春秋戰國時代經常出現。如夏朝共歷十四世,而十七後。孫權的確少年英物繼承父兄之基業領有江東之地,208年赤壁之戰孫劉聯軍打敗曹操,夷陵之戰打敗劉備七十萬軍隊,後來還當了皇帝,曹操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兄終弟及的缺點是哥哥和弟弟的後代為了皇位會發生衝突,甚至出現兄弟相殘的不幸。孫策和孫權的後代也不可避勉這種不幸發生。孫策有一子孫紹,孫權對這個侄子還箅不錯,229年,孫權當上皇帝后封孫紹為吳侯。後來太子孫登子孫英受封吳候以後,孫紹改封上虞候。孫權的孫子孫皓當上皇帝以後,孫第的孫子孫奉也繼承了上虞候。孫皓沉弱酒色,專於殺戳,變得昏庸殘暴,非常不得民心,而孫奉為人豁達深浮眾望。有一段時問傳說孫皓病故了,,當時民心都歸向孫奉有立主之意,後來孫皓知道了這件事,非常憤怒把孫奉給殺了。

  • 9 # 錘吻鏡

    據史料記載,孫策死後,孫權後來封他為王爵,而不是帝,有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在保護孫策子孫。

    孫策的孫子死的很慘,因為當時執政的是暴君孫皓,但是孫策的子孫在孫權時期活的還是挺好的。

    你覺得孫權對孫策的子孫怎麼樣?

  • 10 # 太乙超人

    孫權當政時,對待孫策的追封和孫策的子女確實有點不太厚道,但是至少保證他們得以善終。

    孫權稱帝后,並未追封兄長孫策為帝,而僅僅是追諡為長沙王。孫策長女先許配給顧雍的兒子顧劭為妻,顧劭死後改嫁陸遜,吳國“長公主”的兩次婚姻都是孫權許配的,長沙王的女兒儼然成為“大帝”籠絡東吳士族最好的政治籌碼;小女兒許配給朱紀,朱紀是東吳開國元勳朱治的兒子,大將軍朱然的弟弟,僅官至校尉(三國時期相當於低階軍官)。

    而對待唯一的侄子孫紹,孫權始終沒有放棄防備過,僅僅封吳侯了事,而且還因孫權太子孫登之子孫英被封吳侯,孫紹被改封上虞侯。死後由其子孫奉繼承爵位,此後事蹟不詳。孫奉在孫皓在位時被誅殺,而那個時候孫吳都快亡國了,孫奉仍死於帝位流言,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終孫權一朝,孫權對孫策的身後事處理和對待孫策子女的處置上面確實不太厚道,始終無法讓人信服。

  • 11 # 逆風飛翔1538

    建安五年,孫策在打獵的途中讓侍衛退下去,白已去密林深處打獵,隨後被跟蹤的刺客射中面頰。頓時陣角大亂,被刺客襲刺中腰部。最後孫策被送回東吳,交代後事和東吳的掌權人,是孫權。孫權一開始表現出極大的不情願,競想把權力讓給周瑜,周瑜不解,向吳國太請教。知子莫若母。吳國太說,那是欲擒故縱。如今你的威望高於他。他若貿然掌權,他怕你到時會逼他交出權力。還不如給你個恩賜,讓你對他絕對忠心。後來孫權當政,孫策的兒子接替了孫策的官職。待遇算是不錯。但大喬被孫權逼的退隱山林。大喬最後含恨而終。孫策的死肯定和孫權有關係

  • 1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孫權、孫策與江東

    孫權是吳國太祖,諡號是不是文,也不是武,是“大”,是千古大帝唯一人。

    他有兄弟五人,其他4人年壽不永,好像好運氣都被他佔了,他一口氣活了71歲——古代的71歲,人生七十古來稀。他執掌吳國政權52年,是三國風流人物中活的最久,掌權時間最久的人。

    他的大哥,孫策是奠基江東的重要人物,在父親孫堅死後,孫氏部眾都被袁術吞併。孫策在安葬好父親,將家庭安頓好,在守喪期過後,就來到袁術處,以傳國玉璽討還部分父親舊部,以此為基礎,經略江東。不幾年,江東六郡之地都為其所有。袁術已因利令智昏,擅自稱帝,遭到群雄打擊,孫策也發表了討袁宣告,正式脫離了袁術。獨立的江東孫氏勢力,在孫策的治下,已經成型了。

    不過孫策為人剛烈,好俠任性,在一次外出打獵時,被之前的仇家許貢的門客刺殺,受重傷,不久去世。臨死前,傳位於孫權,並說: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對孫權,寄予厚望。

    所以,《三國志》陳壽說:(孫氏)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

    孫權建政追尊父兄

    孫權當政時,年僅18歲,他的對手是曹操和劉備這樣的江湖老手,一開始曹操和劉備也欺負孫權是個生瓜蛋子,以叔叔(他們都是孫堅輩的)的名義頤指氣使,比如曹操寫信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開玩笑似的威脅孫權。

    孫權內有張昭,外有周瑜,曹操、劉備都沒有能佔多大便宜。如此勉力經營近30年,在曹操死了、劉備死了、曹丕死了,到了曹睿時代,孫權終於熬成了叔叔級,這才稱皇帝,建立吳國政權。

    在建立吳國政權時,孫權按照禮儀,需要追尊自己的祖先為皇帝。一般皇帝都會追尊至少三代,像司馬炎就追尊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立了三廟,而孫權因為孫堅和孫策在漢朝都只是校尉級的小軍官,因此就隻立了他父親孫堅一廟。至於孫策,也只追封一個王爵。

    孫策都只是王爵,那麼孫策的兒子孫紹,也就只能降低一等,被封為侯爵,連個世襲罔替的待遇都沒有。

    《三國志》評價:(對孫策)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

    孫權認為他兢兢業業做了30年,才把江東基業從6個郡擴大成4個州,江東的帝王基業是自己打下來的。對於他的父親孫堅,孫權也只是出於禮法,追尊為帝。他對自己的祖先都很“儉”省,又何況對兄長呢?

    真相:兩可之間

    陳壽生活在晉代,他還沒有看到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的慘象,一場讓人觸目驚心的王室成員大屠殺,其原因也多少也與司馬炎追尊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位先祖有關。司馬懿倒還好,司馬師是伯父,如果追尊司馬師是皇帝,是否意味著司馬昭的皇帝是兄終弟及?那麼司馬炎的叔伯兄弟子侄都有資格來要求皇位了。由此,造成了綿延1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直接將西晉王朝好不容易恢復的一點元氣精神給打散了,司馬王室自相殘殺殆盡。

    孫權只追尊孫策為桓王,那麼就意味著,孫策的後代沒有資格要求皇位,對孫策的子孫後代也不失為一種保護。孫權忍受了罵名,成全了兄弟之義。

    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70年後,他的孫子,孫皓當政時,因為民間謠傳孫策的孫子孫奉當為皇帝(民間謠言也能害死人),僅僅因為一句謠言,孫皓即以謀反的罪名殺掉了孫奉。

    孫權對孫策的子孫,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皇室的事情,涉及到權利爭奪,不像平民老百姓那麼簡單,說不上好壞。生在皇室,做不了皇帝,能平平安安地活著也不錯(奧斯曼土耳其有一個制度,蘇丹選定了一個皇子繼承皇位,就會殺掉其他皇子)。

    對孫策的女兒,孫權倒是不錯,都許配給了江東大族的公子。皇室公主,也是皇帝們姻親的一種手段,因此也說不上好壞。

    姑且聽陳壽的把,孫權,於義儉矣!反正孫權也被指摘了2000年,也不差今天吧。

  • 13 # 林夕瀟瑤2017

    這是一個帝王登基後如何對待皇位競爭者的問題,這裡想說的是,儘管歷代帝王家族為了皇位血雨腥風的比比皆是,但東吳這一點還是不錯的。

    孫權稱帝后顧慮到自身後代是否能享有帝業,僅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並與國家象徵的皇帝宗廟有所區隔,另外為孫策立廟於建業,為了淡化孫策之子孫紹年長於孫權長子孫登的太子策立問題,對於孫紹及其後繼者孫奉的冊封也僅止於侯爵,起初孫紹被封為吳侯,後其爵位為太子之子孫英取代,孫紹改封為上虞侯。暫時未查到孫紹之死與孫權直接相關的證據。 但是孫紹之子孫奉死於孫權之孫、孫和之子孫皓之手確是事實。孫奉在父親孫紹死後,繼承上虞侯爵位。吳末帝建衡二年(270年),民間有傳聞孫皓已死,說孫奉或章安侯孫奮其中一個會當上皇帝,孫皓知道後誅殺孫奉。

  • 14 # 平凡2850
    孫策一子

    《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封子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

    孫權登基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封孫策的兒子孫紹為吳侯,後改封為上虞侯。

    孫策三女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權以兄策女配遜。”

    一女由孫權許配陸遜為妻。

    《三國志·吳書·張顧諸葛步傳》:“權妻以策女。”

    一女由孫權許配顧雍之子顧邵為妻。另有一說顧邵死後,孫策之女轉嫁陸遜,不過未找到正史記載,顧不予採信。

    《三國志·吳書·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 》:“才弟紀,權以策女妻之,亦以校尉領兵。”

    一女由孫權許配朱治之子朱紀為妻。

    孫策孫

    《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紹卒,子奉嗣。孫皓時,訛言謂奉當立,誅死。”

    孫紹死後,他的兒子孫奉繼承爵位。孫皓為帝時,謠傳孫奉應為皇帝,於是孫皓將其誅殺。

  • 15 # 洛陽商務車隊

    孫權在繼承孫策的江東基業後,對待孫策的子女還算不錯,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江東大家族。但是對於唯一的侄子孫紹就有所防備,僅僅封侯了事,後來因孫登之子孫英被封吳侯而改封上虞侯,原爵位為太子孫登之子孫英所取代。死後由其子孫奉繼承爵位。此後事蹟不詳。 擴充套件閱讀: 1 孫策子女:陸孫氏(陸遜妻),顧孫氏(顧雍子顧邵妻),朱孫氏(朱冶子朱紀妻), 孫紹封為吳候。 2《三國志》陳壽對此的評價:“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也認為孫權對待孫策後代不夠厚道。

  • 16 # 徙木立信

    孫策遇刺身亡後,為江東大計不得已把江東大權交給了孫權。孫策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大女兒陸孫氏,嫁給了東吳名將陸遜。 二女兒顧孫氏,嫁給了吳國重臣顧雍的兒子顧邵。三女兒朱孫氏,嫁給了吳國武將朱冶的兒子朱紀。 兒子孫紹被封為吳侯,之後因孫登之子孫英被封吳侯而改封上虞侯,死後由其子孫奉繼承爵位,孫皓主政期間,孫奉因遭到猜忌被殺!

  • 17 # 易水不寒

    從古至今,權力和地位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有的統治者和宗室後代甚至為了它不顧一些相應的感情關係而同室操戈,相煎太急,拼的魚死網破,最終兩敗俱傷。

    比如三國時期曹操的兩兒子曹丕曹植,袁紹、劉表的兩兒子。為了奪得大權,不惜反目成仇,斗的你死我活,但在其中卻出現了一枝獨秀,出現了政權界的一股清流,那就是孫堅的兩兒子孫策和孫權。

    這兩兄弟並不像以上幾者那樣窩裡鬥,反而是互相珍重對方,相處和睦,尤其是孫策對孫權可謂是寵愛有加。在孫策花費幾年時間將東吳發展成一定的規模之後,卻不幸慘遭仇家報復,被毒箭射中臉部,身有重傷,不久就病危而亡。但在快要斷氣的時候,富有聲譽的江東小霸王孫權將其帥印授予給了年僅十八的小弟孫仲謀。

    本來孫策可以將其位置傳給其子孫紹,但這一做法使得大家不得不讚嘆孫策的廣闊心胸,賢明之處,其母也言道:“其弟太小,不能將此重任賦予給他。”他便答道:“母親放心,弟才勝兒十倍,定能治理好江東。”

    並且孫策對仲謀言:“帶兵打仗,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運籌帷幄,治理江東,守住這份基業,我不如你。”句句在理,評價中肯。當時的張昭和周瑜如同孫權的左右手,輔佐東吳的內外事務。

    孫策可謂替孫權鋪好了路,就等著仲謀在其上自由馳騁了,或許是孫權也想要有一番大作為,不想被說是吃著父親和哥哥為其打下的老本,於是在管理好江東的同時,不乏將戰略眼光望向遠處,比如據地自守的同時,在察覺到關羽勢如破竹差點逼得曹操遷都的關鍵時刻,仲謀處在溫水煮青蛙的環境,其也料想到如若曹操敗北,下一步就是東吳慘遭蹂躪。

    說時遲那時快,仲謀與曹操取得交流結成孫曹聯盟,關羽迫於包圍之勢不得不退兵自守,不料荊州也被攻佔,二爺只能退守麥城在逃亡途中遭受孫權手下的呂蒙絞殺,命喪黃泉。

    可見孫權實有攻城掠地之能,其才不可小覷。

    我們回到題主問題上來,對於孫權如何對待親哥的後代,在當時來講也稱得上是仁義了,至少沒有因其的存在威脅皇權而將皇室子嗣趕盡殺絕,這就稱得上是仁至義盡了。

    在孫權稱帝以後,仲謀將孫策追為長沙恆王,按照慣例,其應被追為帝名,但仲謀這樣做可能是為了突顯自己為江東立下的汗馬功勞,不被後人所遺忘。對孫策兒孫紹也是給予虛位並沒有實際權力。當時這樣做也是合乎邏輯的。權力也應集中於一身,便於發號施令。

    但在其後幾世子孫,感情也拉遠生疏,基本上是無多大血緣關係,相互之間權力的爭奪也是比較激烈,甚至出現了同室操戈,自相殘殺的情況,比如孫紹死後,他唯一的兒子孫奉繼承了爵位,當時東吳的執政者是孫權的孫子孫皓,也是東吳的最後一位統治者。 孫皓隨便找了個理由,便把孫奉給除掉了,令人唏噓不已。

  • 18 # 世界歷史唯物觀

    《孫策傳位於孫權之後,只因為一句謠言,其孫子將孫策後代趕盡殺絕》:

    三國時期的東吳,雖然歷史上對其評價並不高,但是東吳卻是當時實力非常強大的一方,東吳實力是遠遠超過蜀漢的。並且東吳的人才也有多於蜀漢,東吳數次以少勝多都是依靠人才做到了。而這一切都離開孫權和孫策兩兄弟,孫策打下來了江東的基業,孫權則負責守住孫策的基業。

    當年孫堅死後,孫策只得投靠袁術,最後不堪屈辱的孫策用玉璽換來兵力,透過自己的神勇打下了這江東基業,被稱為小霸王孫策。而孫策起家僅僅可以說是依靠幾副鎧甲,沒有孫策的身先士卒,就沒有孫家的江東天下。所以孫策算得上是真英雄,而不像曹操所說的繼承父親基業,非英雄也。

    而具有俠客風氣的孫策,卻在一次打獵的過程中被仇家刺殺,重傷的孫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便臨終前將江東交給了其弟孫權。臨終前還對孫權說:“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從這段話中就可以知道,孫策對孫權寄予厚望,而孫權也確實是做到了。

    但是對待孫策後代的問題上,孫權卻是非常不厚道的,孫權稱帝之後,只是給了孫策兒子一個爵位,而且還是不能世襲的。雖然這其中的考慮又很多,但是根本就是孫權要防止出現同室操戈的悲劇,也就是孫權再為自己的兒子派出障礙。透過封爵這種方式,使得孫策的後代遠離皇位,這其實也是害怕出現權臣,一旦如此那麼孫策的後代就是最好利用的。

    而孫權對待孫策的女兒,則是透過嫁給江東大族來拉攏人心,比較聯姻這種方式是當時拉攏人心最重要的手段。所以孫策的女兒就被嫁給東吳的大族,但是這個結果還算是比較不錯的,畢竟沒有將其遠嫁給偏遠地區。不過這一切都是孫權在的時候,孫權對於孫策後代是缺乏保護的,明明知道他們容易捲入政治鬥爭。

    在孫權死後,同室操戈的局面還是上演了。孫權的孫子孫皓當政期間,由於孫皓的昏庸,導致了民間傳出了謠言,稱天命要求孫奉為東吳之主,而這則謠言被孫皓聽到之後,直接以謀反罪誅殺了孫奉一族,而孫奉正是孫策的後代。可憐孫策一生為東吳開疆拓土,後代卻是如此下場。

  • 19 # 沉140769451

    孫權對其兄孫策子孫的處置並沒不厚道的地方。這是維持政權穩定的必然措施。如果孫權真想把他們保護的更好,反而應該在晚年時,剝奪他們的爵位,給他們大筆錢,將他們送出東吳,讓他們去隱世居住。古代的王室內部鬥爭,是很難避免的,往往都是血淋淋的,離的越遠越好。生在帝王家,終只有一人得享尊榮,其他人都是不幸的,遠離它,偏僻處隱姓埋名,衣食無憂,逍遙自在才是美事。

  • 20 # 沅汰

    吳大帝孫權在親情方面可能比較淡薄,對長兄孫策的子孫沒有怎麼優渥加恩。

    孫權稱帝以後追尊自己的父親破虜將軍孫堅為武烈皇帝,追尊長兄孫策為長沙桓王。按理說孫策對江東的功績,足可以追諡為帝。孫堅死後繼承父業,教導幼弟都是孫策的功勞。如果沒有孫策,江東很可能在孫堅死後就分崩離析了。孫策死的時候也許是考慮到自己的兒子年齡小,不適合繼位;另一個弟弟孫翊又喜怒不形於色而不而託付重任,所以選擇了孫權做繼承人。這對孫權也算是知遇之恩。

    孫策唯一的兒子孫紹在孫權稱帝后被封為吳侯,這是他的父親孫策曾經的爵位。但是後來孫紹又被改封為上虞侯。孫紹在《三國志》裡沒有什麼太多記載,可見也並沒有得到叔父孫權的格外培養。和當年孫策對孫權的器重不同。

    孫紹死了以後兒子孫奉繼承了他的爵位。孫奉曾被捲入一樁謠言事件。東吳最後一個皇帝孫皓是孫權之孫,廢太子孫和之子。孫皓曾經因為其左夫人之死過度悲傷以至於數月不能出門。這時便有流言說皇帝已死,長沙桓王之孫孫奉要奪回帝位。這事最後以孫奉被誅而了結。孫奉雖死,但是從這件事也能看出來,孫權一系有意防範孫策一系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正因為孫策對於江東的功績太大了,所以如果孫權過於尊奉兄長,優待侄輩可能更會讓江東官吏民眾覺得應該擁戴孫策子孫。而即便冷待如此,孫策的子孫還是免不了被疑最後被賜死,可見孫權及其子孫的防範也一直沒有放鬆。事情到了這個程度,已經不是孫策和孫權兄弟親情的問題。

    孫策還有兩個女兒:長女被孫權嫁給顧雍的長子顧劭,但是給顧劭做繼室的,不是元配嫡妻。顧劭的元配妻子是陸遜的姐妹。顧劭這個人非常有才華,只可惜很早夭亡。孫策的長女後來又退給了陸遜。孫策的次女被孫權嫁給了朱治的次女朱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