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夜思學
-
2 # 古典音樂評論
謝謝邀請,讀書,最大的收益不在知識點的獲取本身。而是在閱讀過程中,恢復專注力、思考能力,在獲得知識本身,提升判斷能力,這才是最大收穫。當讀書讀不下去時,硬著頭皮讀下去,突破瓶頸,就會成功。如果閱讀可以很舒服,那說明那些知識和思維方式你原來就有,這些書不必去讀。
-
3 # 記憶大師號
你看過《最強大腦》嗎?其實,你也可以學到像他們那樣快速記憶、快速閱讀的方法。
你讀了記不住,不單單是你沒有了解呢絨,還有就是沒有興趣來驅動你學習的慾望。
學習最好的催化劑就是興趣,那麼怎樣才能增加你的興趣呢?
那就是轉化一下學習的方法,譬如記憶大師的記憶力訓練,就是透過聯想能力來將記憶放進儲存室裡。
你還可以透過學習思維導圖來加深書本內容的理解,更容易牢記在腦海裡。
-
4 # 極客程式視界
很多同學有這種感覺:看書感覺很慢,看了一段內容感覺記不住,又不自覺的反覆閱讀。效率及其低下。究其原因主要需要解決如下問題:1. 保持專注
想一想我們上一次專注的做一件事的情形(解決一道數學題,亦或是LOL),是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事情中去,效率非常高效,全然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等到別人叫你吃飯的時候,你會情不自禁的說一句:時間太快了吧。
專注會高效的調動你的心智來處理你所做的事情。那麼如何做到專注呢?這裡給出幾個個人經常關注和使用的方法。處理掉所有懸而未決的事情任何沒有解決或者找到好的歸類的事情都會佔據你的大腦,在你不經意的思考過程中襲擾你。比如看書的時候,突然想起好像有個快遞還沒取,或者今天有一通電話還沒打等等。這些事情都會潛意識的干擾你的專注,讓你分心。在我們進入閱讀之前就把這些懸而未決的事情處理掉,或者按照時間管理來具體化這些事件,讓它們有歸屬(比如晚上6點取快遞,8點打電話等)。讓大腦清空這些未處理的事情,或者找到歸屬。沒有那些懸而未決的事來潛意識的影響你,你就很容易全神貫注。製造環境,培養儀式感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點來看書,這個點對你來說是很高效的,比如早晨或晚上且心情也很愉悅,然後看書之前手機靜音、關掉電腦,準備好紙筆,提前喝完水,上完廁所等。儘可能把所有在看書過程中有可能被中途打斷你的事情一次性解決掉。鄭重的對待所有你認為值得做的事情,去投入,去探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一貫認為那些在科學界,商業界,競技體育界等取得非同凡響的人物,是擁有非凡的天賦, 但是《刻意練習》告訴我們這些所謂的有“天賦”的人,他們只是經過適度的接觸和正確的訓練,才有這些成就的。 比如音樂家莫扎特擁有完美的音高,是因為他在孩提時期,早期曾接受過某種音樂訓練。 同樣的,如果我們想在閱讀這個領域裡取得“成就”,那麼刻意練習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有目的練習閱讀使這件事更有目的性,考慮更周全,更為專注。2. 思考理解排除語言或者專業術語障礙,對於閱讀內容難以理解主要是由於一段知識內容包含的資訊太過龐雜燒腦,無法短時間內消化理解,而在你大腦還沒有理解的時候,眼睛已經獲取了下一段文字的輸入。造成了處理速度跟不上你的接收速度,進而思維更加跟不上節奏。或者你跟隨作者的思維去探尋一個問題,但是你沒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大腦下意識的讓你回讀,以便再次尋求問題答案。 這個問題,有兩個解決辦法。放慢速度,細嚼慢嚥,必須邊讀邊思考,用時間來換取思考消化。繼續保持節奏快速閱讀,在讀完之後,總體回顧思考,然後針對不理解的地方,有針對性的再次重複讀第二遍、第三遍,每一遍的速度都相對之前較快。兩種方法,沒有孰是孰非,分人分書,看個人哪種方式最適合和高效。同等時間情況,反覆讀,可以加深對一本書籍的瞭解,也可以很快的抓主一本書的主旨,去粗取精。慢慢讀,可以有充分時間思考理解,但也會產生一些弊端,比如遺忘,比如拖延,比如一本書可能一直讀不完。 我個人是結合兩者長處,慢下來的同時,如果遇到問題還是解決不了也繼續讀下去。然後再反覆研讀。還有一招就是看別人的書評,也能一定程度幫助你對於知識的理解。
3. 功利性閱讀即我們說的帶著問題開展閱讀,除了陶冶情操外,我們讀書基本上都是想解決我們當下遇到的問題。所以在閱讀書籍之前,我們需要提出幾個問題點(如我需要解決什麼問題,作者如何闡述的這個主旨,有哪些具體的方法?如何有效的指導我的實際問題等等),然後抱著要從書中學習到解決我所遇到的問題的目的來讀書,這樣才能有目的,有重點。用問題來驅動讀書和思考,你的思維更專注,效率更高。你會下意識透過作者的思路去尋求問題的答案,不至於迷失在書海中。比如我閱讀《自控力》的時候初步想要從本書解決的問題:4. 善用筆記很多人在讀書的過程中不願意去記錄筆記,覺得太繁瑣,耽誤時間,效率低下。這是產生遺忘最大的症狀。不要試圖相信你的大腦記憶。人腦最擅長的本領不是記憶而是思考。人的短期記憶一次能記憶資料的數量有限,除非不斷重複,否則幾分鐘後會被其他資料取代而忘記。短期記憶並非萬能,一般而言能人腦短時間一次效能記住7項左右的事物。
所以閱讀過程我們一定要做筆記或者記錄重點。一方面記錄筆記的過程會調動你的手腦迫使你進行多方位思考,防止走神。另一方面,筆記也為後續我們快速的溫習一本書的重點提供很好的材料。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偶然會靈光乍現,就需要我們快速的記錄下來,方便後續快速的復原這個靈感場景。至於怎樣才能做好讀書筆記。網上也有很多好的方法。總之,讀書是一個主動性的過程,你越大的調動你身體的各個機能部位,參與性和互動性越強,記憶也就越發深刻。
-
5 # 到深
一定要看目錄!一定要看目錄!一定要看目錄!
重要的話說三遍。
除了一些小說等文學作品,大多分享知識的書籍,都有一個體系完善的目錄。這個目錄的價值有多大呢?
一整本厚厚的書,可以看作是為薄薄的幾頁目錄服務。
為什麼看了就忘?
排除記憶力缺陷,那就是因為,印象不夠深刻。
為什麼印象不夠深刻?
是因為沒有獲取到有用的資訊。
為什麼獲取不到呢?
看書沒有動機,純粹是為了看而看。
動機,就是我們看書的目的,我們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看書。
目錄,是動機的依憑。比如,查字典,就是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看到不認識的字了,產生動機,就去翻閱字典。但是,查字典也需要索引,需要從最前面的幾頁,找到想看的某個字。這就是目錄。
但是我們不可能總是懷抱目的去看書吧?很多時候只是看到某本書,突然產生了興趣,才去看,哪兒來的什麼動機。
目錄,也是動機的源頭。看到一本書了,感興趣,翻開看。頭等大事就是要翻開目錄瀏覽一遍。
首先,心裡知道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內容,側重在哪個方面。其次,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某一部分,並思考:
我為什麼會感興趣?
比如想知道某個體系是怎麼運作的、某個領域發生了什麼事等等等等,任何問題都可以。
找到了問題,那就好辦了。
問題就是動機。書的價值,就是給人帶來問題,和幫助人解決問題。
這種主動式閱讀和功利性閱讀,最能解決看書不專注。人完全不用把每本書從頭到尾全部看完,那些沒用的內容記得住才怪。
如果你記不住內容,只能說明這些內容對你的意義不大。
比如說高中生學習,記不住教材上的內容,證明他在被動學習,壓根不想學,坐不住冷板凳。一個人如果不想學,再多的外部方法也是徒勞。再比如說,爸媽教訓孩子,總是左耳進右耳出,不為什麼,就因為孩子壓根不想聽。
目錄是最簡單最直觀的書本框架,從目錄裡找到問題,在書本里把它解決,最後做上一點筆記。
豈不是
-
6 # 知常容
你的問題問的很廣泛,我仔細看了下,我覺得你是不是一個學生。
如果你是學生學東西的話,那麼有兩種記憶方法,一種叫做短時記憶也就是說還有兩個星期就考試了吧,這兩個星期就把書背起來,考完什麼東西都忘記了。
第二種叫做理解識記,這是你對這個東西理解了,那麼你就是考試的時候也會做,考完也能記得。
以後還能應用。理工科的話用這種方法。
文科的話用第一種方法,效果明顯。
把你自己的方法你去網上搜一搜,全是應用最多的,叫做聯想記憶。
比如,你在背古詩的時候,一邊背一邊拿著一支筆。揹著揹著,有時會看看這一支筆。把你考試的時候一拿到這支筆的時候,你那首古詩很容易能夠報出來。這叫外物聯想。
還有一種叫句子聯想,比如說你被這種自覺的又想到了一個別人說是橘子。
還有就是習慣,都把什麼文章跟你的習慣動作聯絡起來,當你想不出來的時候,忽然做這個動作,就會想回來了。
諸如等等。
但是不管哪一種方法,前提條件就是你必須得用心不用心,什麼方法對你來說都不管用。
-
7 # 花花大宇宙
1.多讀書
2.多思考
3.多記錄
4.多用
除去以上無他爾!
-
8 # 淡之
我們讀完一本書之後,合上書本,書中留在腦海中的內容已經所剩無幾了。這是我們讀書的常態。那麼到底該如何記住書中的內容呢?
其實以前我也有著同樣的困擾,總覺得讀了那麼多年書,可總覺得看了還是沒東西記住。
如何記住書中的內容呢?
1.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得讀書的時候,老師常跟我們說,你現在看了記得的都是一時的,只有你動筆記下來的才是永久的。
不過筆記還是要有所講究。不要看看這句覺得不錯,看看那句精彩,要是全記下,那也就起不到做筆記的作用。
研究下做筆記的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筆記方法,然後堅持記筆記,日後可以定期翻看筆記。
2.輸出
人需要呼吸,而讀書也一樣,不能只是“吸”,還要“呼”。讀書後經過自己的思考消化,然後寫讀後感,寫感悟,寫書評都可以,總之,要有所輸出。
經過自己思考消化,把書中的內容重新加工整合,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只有經過內化的讀書,才是真正的讀書,才會在向別人推薦這本書的時候,只能說,“這本書挺好的”。
3.溫故知新。對於個別優秀的書籍,你需要經常翻看,有些經典書甚至可以成為你的枕邊書。經常翻看,常讀常新。很多名人都會把自己認為經典的,重要的書反覆讀。像《好好學習》的作者成甲老師會把《窮查理寶典》放在枕邊反覆讀。是人都會忘,我們應該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經常重讀一些好書。就像《賣油翁》裡說的,“無它,唯手熟爾。”若你真要記住書中的內容,“無它,唯多讀之。”
-
9 # 悅思益明
想記住書上的內容,就要從讀書方法,筆記方法上下功夫。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從讀書方法上面來說:
可以採用尋讀的方法。
尋讀的目的是,在讀書的時候,主動尋找打動人心的內容。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有意義的學習”,這是一個和機械學習相對應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核心是說,只有與人的已有的觀念建立起實質性的聯絡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
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尋找打動人心的內容,就是主動的尋找書中,我們感興趣的,和我們已有的認知具有聯絡的內容。顯然,這樣的閱讀方法,更有利於我們牢牢記住書上的內容。
那我們要怎樣“尋讀”呢?
1,先通讀一遍書上的內容,在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地方做標記。比如,貼個小便籤,或者對書頁進行折角。
2,重讀一下我們在書上已經做標記的地方,在自己認為更重要的地方,再次做標記。
3,再次重讀做了兩次標記的地方,對最重要的地方,劃線做標記。
一本書,經過了這樣的處理,所剩下的內容,一般會佔到整本書的20%左右。相比記住整本書來說,我們的記憶壓力就會少了很多,自然,會更有利於記憶活動的進行。
其次,說說筆記方法。
經過了上面的挑選,我們已經找到了自己認為的,書上的重要的內容。剩下的就是把這些重要的內容,記錄到自己的筆記本上。
怎麼做筆記呢?
1,關鍵詞法。把一句話或者一個段落中,所有語句圍繞的中心詞,尋找出來,把這個關鍵詞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面,同時,記錄下自己看過這段話的感受。
2,如果想要記錄的內容太長,又找不到合適的關鍵詞,可以嘗試著把這段內容所對應的小標題找出來,記下小標題,記下相關的頁碼。同時,把自己對於這部分內容的想法和感悟記錄下來。
3,思維導圖法。把自己整理出來的重點,找到內在的聯絡,這個聯絡,可以是書中的邏輯順序,也可以是自己所理解的邏輯順序。同時,用思維導圖的方法,把這種邏輯展現出來。如果擅長畫畫,也可以採用類似的視覺筆記的方法。
一本書,經過了這樣的分解,消化,每個人都會對於書上的重點有詳細的瞭解了。理解越深,就越容易幫助我們去牢記書上的內容。
如果萬一我們對於讀過的內容有所遺忘,沒關係,重讀一下我們的筆記。由於在筆記中,我們記錄了自己在閱讀時,所產生的感想,就非常容易幫助我們記起那些遺忘的內容。
雖然這個方法有些麻煩,但是,一旦我們能夠堅持一段時間,就會收到很明顯的效果。
-
10 # 草笑霜
笨鳥先飛讀好書
人們要想獲取更多的知識,就必須多讀書。但是問題來了,書讀得再多記不住又有何用?這裡想介紹一種笨鳥先飛的讀書辦法。
首先對於要讀的書要反覆讀,多讀幾遍總比只讀一遍印象深刻得多。要捨得此別人多花時間。別人早上還在睡早覺,你可以的開啟書讀起來。別人晚上在看電視,你也可以開啟水繼續讀。其次,多讀以後可以根據書前目錄,一一回憶每一章每一節的具體內容。哪裡想不起來可以翻看書本檢視。第三,在以上兩個步驟的基礎上,不看書也不看目錄,讓整本書的內容在頭腦中過電影,特別是夜裡一覺醒來進行回憶,效果最佳。回憶的過程中發現哪裡記不得了,早上起來重點彌補。這三個步驟雖然廢時,但對於記憶力不太好的人有非常好的效果。
事實上記憶力特別好、過目不忘的人畢竟少之又少,絕大多數人要靠下苦功夫才能讀好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就是說的這個道理。何況天才也要加勤奮才能博覽群書。但是我們一般的普通人只要多花時間,多花精力,多用心思考,來個笨鳥先飛,我們同樣可以博覽群書,掌握更多的知識。
-
11 # 忘不掉的是過去一
要想記住看過書的內客。我想,應該是多讀丶多想、多用腦子記。
朗讀或者默讀都是很好的辦法。想忙住書的內容,沒有什麼捷經可走。就是死讀死記死背誦。反覆的去想,去記。熟能生巧
次數多了,也就把書背誦下來了。也就記住了看過書的內容了…
(圖片與內容無關)
-
12 # 一粒思想
人的記憶曲線整體上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下降的。
關於如何記住一本書的內容需要從三個方面下手:
其一:區分精讀書目和涉獵書目。梁啟超的中國書單裡特別提到這件事,就是選擇性閱讀的概念。
對於一些異趣類的書籍知識涉獵泛讀,忘了就忘了,讀此類書主要目的是怡情。
對於思想類或專業類的書則需要精讀,精讀的意思是先逐字逐句的過一遍,而後回過頭略略小結一下,把書裡沒明白的地方或查閱資料或求教旁人弄明白,掃清障礙,接著準備讀第二遍、第三遍、乃至更多遍。
其二,誦讀是加強記憶的好辦法。所謂誦讀,就是要讀出聲來。如果條件許可,就把你選擇精讀的書的內容大聲念出來。舊時的讀書人都有晨讀的好習慣。早上起來洗漱完畢上完茅房,收執書卷,在院落裡一邊踱步一邊誦讀,搖頭晃腦,不但讀,還將所讀內容合轍押韻。現在的中小學校有好多還保留著早課朗讀的教學模式。要知道誦讀和默讀其記憶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三,把讀過的書代謝一遍。代謝的方法有二,一是勤做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這些古訓不是說著玩的,確實管用。我父親六十年前的讀書筆記至今還在,且是用蠅頭小楷寫成的。二是把學到書裡的內容在與人閒聊時嘚瑟出去,聽者覺得有趣,但對你來說就是在代謝知識,在用知識,聊上幾回,聊過的那些內容就在你腦子紮根了。
-
13 # 霹靂火76228767
先談有效看書,之後再談有效記憶。
有效看書這方面,王國維的思想可借鑑。
“讀書三境界,是清代文學家王國維提出的讀書理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個人的想法是,書也是要區別對待的。王國維的讀書方法雖有大儒風範,但這畢竟是清朝的老黃曆了。當時的書有限,現代的書卻太多了!我就跟著湊熱鬧,寫了四本了。書看多了,自然就可以憋出來幾本了。
看書第一步先明確看書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為了消磨時間,那這就無所謂,一般喜好就好。網上的速食垃圾很豐富的。當然已經明確是禁書或者“壞書”的,最好不看。這些東西就如罌粟,誘人,更害人。看了不如不看。可是既然能流傳、傳播下來,其誘惑力並不是一般人能抵禦的,更不是沒有鑑別能力的人能抵制分辨的。沒有必要太自負自己擁有能看清真偽,判斷是非的素質,抬這個槓的結果,一般都是後悔的。我的選擇就是不浪費時間,不看。
如果是為了提高思想、提高能力,提供專業水平,真想學點什麼,那就得看點專業的書,“正經的”的書。當然,這一般都比較討厭,而且令人頭疼。上學時候討厭看書不愛看,結果工作了,就得補課,自己看書,自找討厭。沒辦法,人生就是如此矛盾。
找到這種“正經的”書了之後,再說看書。
現在是資訊時代,資訊爆炸,資訊量太大。書行也不甚景氣,也讓書沾上了銅臭氣。面對金錢的誘惑和要挾,書裡面現在也一樣有注水、一樣有垃圾。浪費時間在這上,得不償失。人生有限,又有多少可以看書的時間,奢侈不得。
因此看書第二步,最好先給予粗略的鑑別。那麼就是速覽,一目十行也無所謂的。同時,在頭腦中給自己提幾個小問題,第一,這書是不是自己需要的?第二,這書的水平如何?不要求太多,比自己高明就足矣。第三,快速越過兌水的部分。這個能力也需鍛鍊的。
當這個環節結束之後,那麼就需要進入第三步:攻堅狀態--“啃”書程式。拿出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吃透。這沒捷徑,必須練出一口好牙來。至於你說的記憶問題,都不要考慮。啃飽了之後,你會發現,一本書就變成了幾個章節,每個章節就是幾個主要的事情,而這事情已經在你腦海中了。若非應付考試,沒必要逐字背誦,理解就好。這樣一本書也就剩下一頁紙了,你已經記住了。
這是一種提高理解能力的讀書方式。
但人的記憶是有規律曲線的,忘卻才是人知識不斷更新提高的最好方法。當你被逐漸提高的新內容佔滿大腦的記憶體的時候,舊的、低階一些的,早就忘了,這是好事。免得記憶體不夠,學不了新東西了。當然,對於特別重要的書,是需要溫故而知新的。多年以後再看同一本重要的書,你會有驚喜的新發現的。
對於喜歡傳統文化的,喜歡看古書的,例如《周易》、《道德經》這種,當你的思想境界逐漸提高之後,每看一遍,你都會有新認識的。
-
14 # 繪潭成長
我自己個人的經驗大概是這樣:
帶著問題去看對於一本自己有明確問題需求的書,那就把自己的問題列出來就好。比方說,我想知道如何解決自卑的問題,那就看《情緒救急:應對各種日常心理傷害的策略和方法》裡的“自卑”這一章就好了。
對於一本沒有明確問題需求的書,比方說公認的經典,暢銷書。你雖然沒有明確的問題需求,但你可以根據黃金思維圈把問題列出來,黃金思維圈就是Why,What和How。比方說,我在看《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時候,我列出來三個問題:什麼是非暴力溝通?為什麼非暴力溝通有效果?非暴力溝通怎麼做?列出這些問題,就相當於在給自己的大腦定位,就是我要了解什麼,知道什麼,帶著問題去閱讀,就會變得非常有效。
聯絡個人經驗聯絡個人經驗,我覺得是有效記憶的一種方式。因為,我們不再是像讀書的時候,需要的知識點一字不落的背下來,然後透過考試,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我所用。
我們讀書的時候,可以利用趙周老師所倡導的“拆書法”,也就是先用自己的話解釋一下知識點,然後回想回想自己以前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以後我可以怎麼做。我覺得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稍微擴充套件下,比方說聯絡一下他人或者社會的例子,這樣我們的視野就不會單單地集中在自我這個範疇裡了,視野就會變得拓寬了。
比方說,如果你是一個文字工作者,那麼在《文案完全創作手冊》裡提到了標題的創作方法,我們就可以看看自己以前寫出的標題是否符合這些原則,再看看一些爆款文章,他們的標題是否遵循了這樣的創作手法,以後,要應該怎樣去寫標題等等。
-
15 # 伍鋅
推薦這個方法:
1.當你決定讀這本書的時候,先看它的前言部分和目錄部分。
看前言部分,是為了弄清楚作者的主旨、作者要闡述問題、他論證的方法是什麼、有哪些證據支援他的論點。這些都很容易在前言找到。
看目錄部分,是為了弄清楚整本書的結構,還有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同時,可以判斷哪一章應該重點讀,哪一章應該閱讀略讀,哪一章甚至可以不讀。
如果前言和目錄還沒有解決這些問題,可以繼續看推薦語、第一章和最後一章。
2.弄懂了上面的問題之後可以開始閱讀。
讀書的時候不要做筆記,以理解為主,保持自己思維的流暢性。
同時,帶著上面提到的問題來讀書,要驗證書上的內容是不是跟前言介紹的一樣,框架是不是跟你自己總結出來的一樣。
帶著問題讀書,你的頭腦會活躍很多,而且對內容的理解也更深刻。
3.讀完了書以後,試著合上書本,根據你的記憶,動手整理一份讀書筆記。
主要整理的要點就是作者的主旨,作者的論點論據,論證方法,論證的細節。用自己的語言來回憶這一步很重要,因為需要充分調動了你的知識儲備和記憶,是一次主動學習,是將書中知識內化的操作。
4.筆記做完以後再開啟書,將筆記和書本的內容對照檢查。
看看自己哪些地方是沒有回憶起來的,或者記憶模糊的,這些就是你沒讀懂的地方,重新再讀一遍,將筆記補充完整。
經過這個過程,你已經非常有效的消化了一本書的內容了。
-
16 # 記憶宮殿
聯想記憶就很簡單了,在這說下
先說說 知識點的快速聯想記憶,一看就會
ambitious adj.有雄心的;雄心勃勃的拆分:am“阿媽”的拼音首字母;biti“鼻涕”的拼音;o外形像雞蛋;us我們。
聯想:有雄心的阿媽把鼻涕滴在雞蛋上送給我們。
北宋四大家: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聯想:黃庭堅=皇挺賤 蘇軾=素食 安石=按時
記憶:北宋皇族挺賤的,非要帝王按時吃素食並毆打楊修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聯想:禮樂=里約 御射=預設
記憶:里約預設數學書
四關:(指關中的)函谷關、武關、散關、蕭關聯想:武=霧 蕭=消
記憶:函谷關中的霧消散了
杜甫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聯想記憶:杜甫無家辦新婚而錘老人
方法沒錯,聯想不當
公元1889 第二國際建立聯想記憶:一爸爸(88)救(9)下第二國際
schedule n.計劃表;日程安排表拆分:s外形像蛇;che“車”的拼音;du“讀”的拼音;le“了”的拼音
聯想記憶:蛇在車裡讀了計劃表.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 馬致遠 白樸 鄭光祖聯想:元曲=園區 白樸=擺譜 致遠=志遠 鄭光祖=正光祖 關漢卿=光棍漢親
記憶:園區裡 愛擺譜的馬志向遠大 正想光宗耀祖 卻給光棍漢親了
或 白關朕馬
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註、假借聯想:形聲=行僧 會意=回憶 指事=指使 轉註=莊主
記憶:行僧回憶指使大象假借莊主之名做壞事的人
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聯想:破城騎入其中後束手就擒
鴉片戰爭侵略國:英國
目的:開啟中國市場
不平等條約: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
反侵略事蹟:關天培等抗英
重大事件:1841英國侵佔香港島
戰役:廈門定海吳淞戰役
註釋:鴉片-鴉騙 英-鷹 184-一巴士 2-兒 南京-藍精靈 關天培-管天賠 吳淞-武松
聯想記憶:鴉騙鷹到中國市場買一巴士給兒的藍精靈開到香港找武松決戰 決戰造成的損失你管天賠
憲法的作用:指引和協調作用(指協:紙鞋)
確認和鞏固作用(確鞏:缺汞)
評價和宣傳作用(評宣:貧血)
限制和規範作用(限規:限歸)
(聯想記憶:紙鞋缺汞,貧血限歸)
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水平(主 收)
重要因素:物價水平(重 物)
根本因素:經濟發展水平(根 經)
(聯想記憶:主收重物的根莖)徐志摩《再別康橋》時,郁達夫正在北平感受《故都的秋》,朱自清則踏著《春》的腳步,享受著《荷塘月色》的美麗,來到《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找尋《綠》的《背影》,有幸觀看了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
四大名剎:靈巖寺、國清寺、玉泉寺、棲霞寺
聯想:靈巖=您演 國清=郭青 玉泉=羽泉 棲霞=旗下
記憶:您演羽泉旗下的郭青
或 鄰國玉溪
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聯想:戊己=無忌 庚=跟 辛壬=新人 癸=鬼
記憶:甲乙丙丁不用說,無忌跟新人做鬼臉
五等爵位: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聯想:候=猴 伯=脖 男=藍
記憶:公猴脖子發藍
春秋五霸: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秦穆公 宋襄公聯想:齊桓=桓齊=換氣 秦穆公=請木工
楚莊=出莊 宋襄公=送相公 晉文=經文
記憶:換氣工請木工出莊園送相公經文
hippo["hip?u]n.河馬拆分:hi—“嗨”的發音;pp—“屁屁”的拼音首字母;o—形狀像圓形;
聯想: 嗨,屁屁圓圓的是 河馬
-
17 # 陌上亦初
個人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摘抄。因為摘抄過程也是對書本內容進行消化和理解的過程。
那麼就如何記住書中內容,我來給你說說最簡單的方法——如何透過摘抄記住知識。
首先,摘抄有什麼好處1.促進記憶,是效果最好的記憶方法。正是因為寫過,所以才能夠記住。
2.加深理解,摘抄中會容易發現作者經過反覆思考、藏在文章裡的機鋒
其次,如何摘抄最順利1.抄寫時儘量減少視線的移動,書和筆記本不要離太遠
2.為防止寫序列,在抄寫的內容上面做標記
3.用東西固定書籍,預防書本突然合上
第三,什麼內容值得摘抄1.讓自己產生共鳴的語句,
2.能顛覆自己想法、震撼心靈的文章
最後,摘抄的內容太多怎麼辦1.嚴格篩選文章。找出文章中的關鍵詞
2.文章太長,找不出關鍵句,就只抄小標題。標題一般都凝練著作者的思想精華
3.內容太多,建議暫且擱置。等過幾天冷靜審視,再擇優抄寫。
-
18 # 認知框架
讀書要記住內容,還真是挺挑戰的。這裡分享的方法適用於讀那些比較經典的書,適合於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讀書。娛樂消遣的讀書不在此列。
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用的方法。
1:關鍵知識點要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簡單的表述,適合人的左腦邏輯去理解。
2:畫一張圖形來表述知識。醜一點也沒關係,自己看懂則行。一張圖形的知識容量其實比較大,適合人的右腦想象去記憶。
3:寫文章,把自己表述出來的語言與圖形變成一篇文章。在寫的過程中其實是再把知識重新又整理了一次。
4:使用,把表述出來的知識想辦法拿去使用一次,什麼做呢。方法極簡單,就是隨機找一個關注點,劃一個空間範圍或一個時間範圍內安排的任務,在這個範圍內,我可以把這個表述出來的知識應用在這裡嗎,
5:分享知識,跟周圍的人分享自己表述出來的知識,在自媒體上分享自己表述出來的知識。
6:隔三差五的拿出來複習一遍,花不了多長時間,因為理解的深度越深,書相應就讀得越快,最後基本是翻一些有針對性的帶有一些疑問的知識點。
最後分享自己畫的一張圖,我自己就是用這樣的一張圖來指導自己讀書的
-
19 # 泰迪抱枕
我們在一些綜藝訪談類節目中,經常看到一些文藝大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出口成章,侃侃而談。比如高曉松、老梁等,這些人常年保持著超高的閱讀量,並且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的各領域知識,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風格。那麼,你可能很疑惑:這些人為什麼能記住這麼龐大的資訊量呢?難道他們真的天賦異稟,記憶力超群嗎?
其實,說實話,我所接觸到的所有知識達人,沒有一個是憑藉異於常人的天賦,來記住書中內容的。都是靠著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精讀、重讀加主題閱讀的方式,掌握了大量的知識。而除了牢記書中內容以外,我們首先得把一本書讀懂,讀透,並且進行主動思考,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這是所有型別的書籍的閱讀基礎,我想這也是,題主所表達的“有效的看書”的準確含義。
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吸收一本書的內容,記得更牢呢。
先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我們之所以在一開始不講方法,而講習慣。是因為這一點太重要了,重要到沒有這個習慣,其他的方法都不會產生任何效果。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只有在養成了一種行為習慣以後,才有可能更加專注。換句話說,如果你好幾個月才想起來看一本書,那麼給你方法,你也用不上,也不知道怎麼用。而一旦我們把讀書視為了一種生活常態,就更願意去嘗試那些更加有效的閱讀方法,所以如果你一年看不了兩本書,那我的建議就是先養成習慣,再來學習方法。
帶著問題進行閱讀一旦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那我們就可以對自己提一些要求了。要知道,如果我們在讀書時,隨心所欲,信馬由韁,想怎麼讀就怎麼讀,那麼讀完的結果很可能是——一問三不知。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對自己提一些閱讀要求,比如給自己設定幾個問題,然後要求自己在讀書的過程中,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讀完一本書以後,要做出令自己滿意的解答。這些問題可以是:
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這本書的那幾個部分令我印象深刻?
透過這本書,我學到了什麼?
如果介紹給別人,我最想說的推薦詞是什麼?
這些都是比較有引導性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專注閱讀的過程,從而也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寫書評這個方法非常有效。記得我寫第一篇書評的時候,用了整整兩天的時間。因為寫書評的前提是你要完全理解一本書,而且要把這本書的核心內容,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幾個核心重點之間要有邏輯關係,而且還要加入你自己的觀點。最好還能用書中的知識,帶入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論證。這些就需要,你真的是讀懂了整本書,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陌生詞彙。
那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自動搜尋那些比較重要的內容,並且會主動將自己的瞭解和書中的觀點進行關聯對比。這樣一來,讀書記不住內容的情況,也就大大減少了。
重讀最近我開始重讀去年讀過的一些書,我發現很多內容就好像從來沒接觸過一樣,這說明了三點問題:一是,記憶的不牢固,二是一部分內容當時沒有理解,三是讀的不夠認真。
那些問題就是我們重讀的關鍵意義。我們的記憶並不十分可靠,所以有一些平時不常接觸的內容,會很快遺忘。而當初我們因為水平和閱歷有限,所以沒有深度理解的內容,可能我們在重讀的時候,因為自身的成長,對這一部分內容已經能夠完全領悟了。另外,我們在第一次閱讀時由於分心,走神錯過的內容,在重讀的時候,也可以把它挖掘出來。
-
20 # 淡然坦然怡然
怎樣有效的看書並記憶?
首先要為這個提問喝彩,因為現在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生活中到處充斥著毫無營養的文化快餐,能坐下來細細讀書,慢慢品味的人越來越少了,讀書變成了一種奢侈品。
本人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說一說怎樣有效的看書並記憶,與各位共勉。
記得培根在《論讀書》當中曾說: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淺嘗,有些可以吞嚥,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
在讀書過程中,我一般把要讀的書分成兩類:一類是專業的書籍,對自己的工作有用;第二類是娛樂性的,我統統把他歸為閒書。在這兩類書的閱讀上,我採用了不同的方法。
第一類專業的書籍:這類書籍我採用的讀書方式是朱熹在《訓學齋規》中所說的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我在後面又加了一個“手到”。為什麼加一個“手到”呢?我們不是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嗎?徐特立先生也曾經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話,所以,讀書要做筆記。把書中重要的內容,自己的所思、所感隨時記下來,對讀書和學習來說非常重要。閒暇時,還可以拿出來,一是溫習書中知識,二是重溫當時讀書的心情,生活瞬間就變得有滋有味了。
第二類書:也就是我說的“閒書”。讀這類書,我採用的是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所說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方法。一看書名,書的名字是文章精華的濃縮,是作者的點睛之處,從名字當中你可以大體判斷一下這本書是不是你的菜。二看目錄,在目錄中,你可以整體瞭解作者都寫了些什麼。三看章節,在看目錄的基礎上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章節,認真閱讀,把有用的內容迅速記憶下來。
最後說一點,讀書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豈不聞趙普曾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現代人中也不泛以讀一兩部書而成為大學問家的人,讀書質量很重要。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閒暇之餘就會看書。可是讀過很多書籍然而卻記不住!書中很多優美句子也曾寫下來背在腦海,但隨著時間流逝一點點忘卻!要怎麼樣才能記住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回覆列表
以下內容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讀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的興趣。那些被動的、強制的、內心很牴觸的閱讀,是很難留下印象的。只有那些真正發自內心感興趣的東西,才會上手快,而且記得牢。儘管如此,現代社會的讀書很難談得上興趣的問題,所以這裡刨除興趣的問題,談談一般性讀書怎樣才能記得住。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就是帶著問題讀,帶著筆桿子讀。
這裡舉個例子,假設我手頭拿了一本書,比如《人類簡史》,我本身對它也不是很感興趣,只是大家都說寫得好,那我也拿來翻翻,看看它到底好在哪裡。所以我的第一個問題就出來了:這本書為什麼這麼火?
這裡假設我已經讀過其他一些歷史方面的書籍,當我開啟這本書時,發現它所描述的歷史不是關乎具體哪個國家、哪個種族,而是整個人類!我就覺得有點意思了,當我讀到農業革命時,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說是小麥馴化了人類,因為從小麥的角度來講,人類對小麥的依賴程度遠遠大於小麥依賴於人的程度,人不種麥子就會餓死,這個觀點很新穎,我一下就記住了。
整部書沿著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的順序娓娓道來,它在提到是什麼在各民族的融合過程中起到了主導作用時回答說是金錢、宗教、帝國!這與我以往所看到的任何歷史書都完全不同,它站在了非常高的山頂上,以俯視的角度檢視整個人類歷史,在讀書的過程中,那些新穎的東西,不自覺的我就想提起筆記下來。經過這個過程,我瞭解了這本書,也記住了一些內容。到了現在,距看完這本書已經過了約有一年的時間了,它的內容我差不多也忘掉了,但拿起我當時的筆記,很多內容還是能回想起來。當時寫的字參考下圖,很醜,希望不要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