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成語(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由於各種原因以訛傳訛有些被誤傳了千年。你知道那些?
8
回覆列表
  • 1 # 三維世界投影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將“裨將”說成了“皮匠”。諸葛亮和皮匠沒有可比性。

    狗屁不通 :這個成語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狗要藉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指狗身體的這個特點。“屁”是汙濁的象徵,後來用於形容文理不通的東西。

    不見棺材不落淚 ; 本是“不見親棺不落淚“並不是見了任何棺材都要落淚;訛變之後有點莫名其妙了。

    不到黃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項羽自刎的地方。烏江訛變成黃河,真實讓人無從解釋了。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四川一帶方言中管鞋子叫hai子,因此被訛傳。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變成雞和狗了。

  • 2 # 暴走的餃子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老頭,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這是那個三從四德社會的產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俗語轉音成雞、成狗了。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皮匠”實際上是“裨將”

    “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在流傳過程中,人們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王八蛋

    原為“忘八端”,民間的一句罵人話。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後來卻被訛傳成“王八蛋”。

    狗屁不通

    原為“狗皮不通”,多用來指責說話或文章極不通順。

    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時,狗要藉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體這個特點。

    無毒不丈夫

    原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無毒不丈夫”,事實上與古人崇尚的價值觀念大大背離。大丈夫,自然是那些坦坦蕩蕩、胸懷寬廣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稱為男人,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說的就是度量大。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原為“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

    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責,庶人因忙於生計和沒有條件置辦行禮用的祭品,故而對庶人不作某些禮的要求。

    無奸不商

    原為“無尖不商”

    古時候開糧行的賣穀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賣穀米每次都把升和鬥堆得尖尖的,儘量讓利,以博得回頭客,所以叫無尖不商。而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這樣。

    兩肋插刀

    原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

    其來歷是隋唐時秦叔寶為救朋友,染面塗須去登州冒充響馬,路過兩肋莊時,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兒,猶豫片刻,一條路去歷城

  • 3 # 逸雲讓愛重生

    幾千年來,由於一些歷史原因,不少成語典故的意思被曲解,甚至與原本的意思截然相反。

    一,人盡可夫(原先並非貶義)

    春秋時,鄭厲公因祭仲專擅國家大權,害怕對自己的君位不利,於是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糾去殺祭仲。結果被祭仲的女兒,也就是雍糾的老婆雍姬預先得知。內心還沒想好站在哪邊的雍姬,回到孃家後先問了母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近?”母親說:“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父親卻只有一個,怎麼能夠相比呢?”於是雍姬便將丈夫的謀劃告訴了祭仲。此後,雍糾被殺,鄭厲公逃離鄭國。

    可見人盡可夫本意為:一個女子,丈夫可以很多選擇;至於父親,為天然骨血關係,只有一人,丈夫又怎能比?這裡算是從傳統孝道出發的,這個詞語本身也根本沒有奇淫的意思。

    現在卻為貶義,形容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產生不正當關係,當自己的丈夫看待。和原本的意思已相去極遠。

    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本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

    在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相對較低,在關於終身大事方面,基本都父母所決定,自由戀愛幾乎不可能,故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說法。在結婚之前,都不知道未婚夫長什麼樣子,甚至不知道他的年齡有多大,嫁過去之後,不管他是乞丐,還是年邁的老頭,都不能夠有怨言。

    所以,就留下了“嫁乞隨乞,嫁叟隨叟”的典故。不知為何,隨著時間的推移,“乞”就誤傳為“雞”,“叟”則成“狗”,整體就成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雖然表達的意思沒有太大區別,但總讓人感覺怪怪的。

    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裡的“為”,本讀作第二聲)

    現如今,大多數人對“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都有這樣的理解:“如果人不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連上天都會看不過去,老天都會誅殺他。”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原本典故中的“為”的第二聲,其意思是修養、修習,並未現在所理解的“為了”。所以,本來的整體意思是:“若是不好好修習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行為,天地都容不下他。”

    四、王八蛋(原本為“忘八端”)

    當我們對某人的行為看不慣,或者非常生氣時,都會罵他為“王八蛋”,以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怒。鮮為人知的是,以前並沒有“王八蛋”這個詞,它是“忘八端”諧音的諧音。在古代,所謂的八端分別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如果連“八端”都忘記了,說明此人就不配做人了。

    五、以德報怨(這並不是孔子的本意)

    在被別人欺負,或者受到委屈時,經常會有人用“以德報怨”來勸說他人,還說這是孔聖人的名言,如果孔子他老人家知道的話,肯定會覺得十分委屈,也不願意背這口大黑鍋。在《論語·憲問》中,孔子是這麼說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4 # 開著布加迪威航滅蟑螂

    1、無毒不丈夫:原話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大丈夫必須胸懷寬廣、坦坦蕩蕩,要有度量,不能小肚雞腸、斤斤計較,由於各個地方的方言不一樣,把無度不丈夫讀成了無毒不丈夫。

    2、王八蛋:原話是:忘八端,八端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指的是做人的根本,忘掉這八端就是忘掉做人的根本,後來被以訛傳訛成了王八蛋。

    3、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原話是: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由於我們對上、下的認識不全面,常把它們誤解,其實,上、下還有尊卑之意,這句話指的是:不會因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罰;也不會因為是平民,就將他們排除在文明社會之外。

    4、有眼不識金鑲玉:原話是:有眼不識荊山玉,荊指古代楚國,荊山玉指玉匠在荊山發現的玉。

    5、無奸不商:原話是:無尖不商,是說古代開糧行、賣穀米是用升或者斗量的。商人在賣穀米每次都把升或者鬥堆的尖尖的,儘量讓利,以博得回頭客,所以叫無尖不商。如果是奸,那麼,做生意的就沒一個好人了。

    6、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裡的“為”,讀作第二聲)

    現如今,大多數人對“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都有這樣的理解:“如果人不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連上天都會看不過去,老天都會誅殺他。”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原本典故中的“為”的第二聲,其意思是修養、修習,並未現在所理解的“為了”。所以,本來的整體意思是:“若是不好好修習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行為,天地都容不下他。”

    7、以德報怨

    在被別人欺負,或者受到委屈時,經常會有人用“以德報怨”來勸說他人,還說這是孔聖人的名言,如果孔子他老人家知道的話,肯定會覺得十分委屈,也不願意背這口大黑鍋。在《論語·憲問》中,孔子是這麼說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也就是說,孔子並不贊成以德報怨,而是以直報怨,此處的“直”可理解為理直氣壯、是非曲直等。如果別人打你的左臉,難道還把右臉伸過去給他打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8、“為朋友兩肋插刀”——其來歷是《隋唐演義》中秦叔寶為救朋友,染面塗須去登州冒充響馬,路過兩肋莊時,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兒,猶豫片刻,一條路去歷城,一條路去登州,一條路回家門,最終還是為朋友,視死如歸去了登州,兩肋莊岔道體現出秦瓊的深重義氣就被人們傳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而今卻因誤傳成了在肋上插刀。

    9、“空穴來風”——成語源自楚國人宋玉的《風賦》,文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句子。後來在白居易詩中準確使用過此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說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吹。按此解釋,“空穴”和“來風”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應比做說法有根據、有來由。結果,後來被篡改成了捕風捉影的意思。

    10、“打破沙鍋問到底”——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語。這一俗語原本為“打破砂鍋璺到底”,意為砂鍋被打破後其裂紋會一裂到底。後來被諧音訛傳為“打破砂鍋問到底”,表示遇事刨根問底、窮追不捨。

    11、“床第之私”——原為“床笫之私”。要注意,不是“第”而是“笫(zǐ)”。是指墊在床上的竹蓆。“床笫”也就是床鋪。引申為夫妻之間的語言或房事。

  • 5 # 公常隱聊文史習俗

    這裡有8個成語也是容易出錯的,被誤傳的。

      (1)七月流火

      本指“天氣轉涼”;後人竟望文生義,愣說成“盛夏時節,天上下火”--為啥天太熱?原來“太有柴”了。

      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曆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曆的五月黃昏,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曆的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

      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見,“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夏曆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豳風》裡這兩句話說:“天氣越來越涼了,該做棉衣服了。”

      (2)娑婆世界

      佛教名詞,常被生吞活剝 地改裝成“婆娑(suōpó)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根據佛教的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語sabā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

      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來風

      原指有根有據的事兒,結果被篡改成了捕風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說瞎話”。

      這個成語源自楚國人宋玉的《風賦》,文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句子。此語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師屈原的話:因為枳樹(枳)彎曲(句),樹枝上常招引鳥兒築巢;由於有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呢。

      白居易詩中準確使用過此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說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吹。按此解釋,“空穴”和“來風”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應比做說法有根據、有來由。

      所以,以“空穴來風”比喻不存在和沒影兒的事,是不夠妥當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確有來頭,則比較恰當。

      (4)床笫之私

      床笫(zǐ),是個迷人雙眼的“馬甲”,很容易誤作“床第”。雖然兩者模樣酷似,可惜,後者根本不是中國話--對不起,俺眼神兒不好。

      床,好解釋;笫(讀作“子”),指“墊在床上的竹蓆”。“床笫”也就是床鋪。引申為夫妻之間的語言或房事。但換上“床第”這套“馬甲”,就什麼“講兒”也沒有了。

      (5)明日黃花

      指“過時之物”。或許有人覺得,“明日”哪裡不過時?“昨日”才過時哩,便想當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黃花”--誰下的命令?憑啥愣改呀?

      這個成語的出處,源自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黃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訊息。

      (6)美輪美奐

      只形容建築之美,如今,被濫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電臺、電視臺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張嘴就來,出口成錯--錯了也不改,臉皮就是厚。

      這個成語出自《禮記 檀弓下》:晉文子趙武家裡新落成一所房屋,晉國大夫張老去祝賀說:“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輪,是古代的一種圓形高大的穀倉。

      這個成語指高大的意思,專門形容房建築屋高大華麗。現在?連唱歌跳舞、喝酒吃飯都“美輪美奐”了,上哪兒說理去?

      (7)振聾發聵

      本意是聲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誤作聽力下降,像個呆頭呆腦的聾子--把醉漢弄醒?把醒漢弄醉?甭官怎麼說,先把意圖鬧清楚;否則,幹完活兒,準挨大嘴巴。

      這個成語的出處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裡,他寫過《隨園詩話補遺》,卷一中有句話:“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聵,耳聾。“振聾發聵”,即發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的人。

      (8)始作俑者

      原指做壞事,引領歪風邪氣的“第一人”,現在,居然搖身一變,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英雄”,起碼也是開先河的任務--看來,“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腦袋上。嚐嚐鮮兒吧您吶。

      出處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製的俑人。

      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後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這是理所當然的“貶義詞”。

  • 6 # 大羊腿子

    1.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雞、成狗了。

    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3.有眼不識金鑲玉:原是“有眼不識荊山玉”。荊,指古代楚國;“荊山玉”,是玉匠在荊山發現的玉。

    4.不到黃河心不死:原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項羽自刎的地方。烏江訛變成黃河,真是讓人無從解釋了。

    5.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是“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不過這個還能理解,因為四川方言管“鞋子”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6.狗屁不通:這個成語原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時,狗要藉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體這個特點。“屁”是汙濁的象徵,對於文理不通的東西,以屁來喻,也將就吧!

    7.王八蛋:這是民間的一句罵人話。實際上,這句話的原來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後來卻被訛傳成“王八蛋”。

    8.無毒不丈夫:原句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而“無毒不丈夫”,與古人崇尚的價值觀念大大背離了,大丈夫,自然是那些坦坦蕩蕩、胸懷寬廣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稱為男人。國人以訛傳訛的功力真是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9.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原句是“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由於我們對“上”“下”的認識不全,常將它們誤解。其實“上”“下”還有尊卑之意,原意應為不會因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罰;也不會因為是平民,就將他們排除在文明社會之外。

    10.無奸不商:原是“無尖不商”,是說古時候開糧行、賣穀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賣穀米每次都把升和鬥堆得尖尖的,儘量讓利,以博得回頭客,所以叫無尖不商。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沒一個好人了。

  • 7 # 一芥草民任平生

    佛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這臺詞被誤傳為狂傲霸氣。

    佛的本意,世俗諦層面,世界沒有造物主,只有這個“我”會拉著你上天堂或者下地獄,誰都不能救贖你或者判你死刑,自己的事自己扛,自己的路自己走。勝義諦層面,“我”就是本性,天上天下,只有自己的清淨本性,也就是覺性可以作依靠。

  • 8 # 茅簷懶時光

    1.無毒不丈夫:原本是出自元代關漢卿《望江亭》的“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度(duó)的意思是:度量和決策大事的能力。後來訛傳為“毒”,意思就變成做大事的人要心狠手辣,完全扭曲了原意。

    2.無奸不商:原本是“無尖不商”,是一個褒義詞,意思是“米商在米筐裡多加點米,讓它冒尖。借指做生意的時候給客人讓一些利,贏得客人好感,以此博得回頭客。”,現在被誤傳成了貶義詞,意思就變成:商人都是奸詐的了。

    3.王八蛋:是“忘八德”的訛傳。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古人認為一個人如果八德不齊,就會被人所不齒,不忠不義不孝不講誠信和沒有禮義廉恥,就會被斥責為“忘八德”。可能是說著有些拗口,後來就逐漸誤傳成“王八蛋”,用來罵人了。

    4.空穴來風:出自宋玉的《風賦》“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穴:孔、洞,來:招致。意思是因為有洞穴才會招來風,藉以指訊息的傳播不是沒有根據。而現在多用來指訊息的傳播毫無根據,捕風捉影。

    5.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裡的“為”是修養,修為的意思。意思是人若不修養自己的品行,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 9 # 希望的冀

    現實中有很多成語和俗語,往往被人民當成指導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的不二準則,但這些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話被人刻意或無知地曲解,背離了話語者本身的意旨與初衷,迷惑了天下萬千受眾

    1、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

    2、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3、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民間俗語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絕對是中國眾多以訛傳訛的話中最搞笑的一個例子之一。

    4、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原句:“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民間俗語

    5、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要修為自己,提高自己,博學、明辨、審思、慎行,這樣才能被社會所接納;如果一個人不能修為,那就愧對天地良心,被社會所不齒。

  • 10 # 沙田56

    我來講一個成語:跳進黃河洗不淨。意思就是說,一個聰明人偶然犯下錯誤,無論在心理上也好,還是在生理上也罷,總是覺得不舒服不乾淨,感到內疚。再說,黃河的水本來就是渾濁的,不清不乾淨,何必還要跳進黃河去洗呢?不是越洗越骯髒嗎?

  • 11 # 源兒source1980

    辯證的來看問題,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包括語言,包括成語。如題主題目中所講的,有些成語到如今,意思已經與原來大相徑庭。筆者才疏學淺,試著分享給大家幾個這樣的成語。

    1.勾心鬥角

    這個不消多說,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鬥。在競爭激烈的職場,宮鬥劇紛爭的現今,大家對於勾心鬥角這種現象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

    可是“勾心鬥角”的原意可跟這個一點關係也沒有。勾心鬥角最早的出處是唐代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原是用來形容宮殿建築的結構交錯精緻,別具一格。

    這個筆者分析,就是把精美複雜的建築模式引申開來,用以形容人與人之間的爭鬥而流傳開來的。

    2.呆如木雞

    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完全的貶義。

    可是這個成語最早出現的時候,意思卻完全相反。“呆如木雞”出自《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是《莊子》中的一個寓言故事:

    古時候人們很喜歡鬥雞的遊戲,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專門為國王訓練鬥雞,準備參加搏鬥。過了十天,國王問紀渻子:雞已經訓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這隻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的,其實沒有什麼底氣。又過了十天,國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為它一看到別的雞的影子,馬上就緊張起來,說明還有好鬥的心理。又過了十天,國王去問但還是不行,因為紀渻子認為這隻雞還有些目光炯炯,氣勢未消。這樣再過了十天,紀省子終於說差不多了,它雖然偶爾還叫幾聲,已經有些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看上去就像木頭雞一樣,說明它已經進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國王於是把這隻雞放進鬥雞場,沒想到別的雞一看到這隻“呆若木雞”的鬥雞,還沒有交手就都掉頭逃走。

    打過架的同學都知道,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在武功之中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招,他已經忘記了一切,一切的招數都是發自內心發自本能而渾然天成,這種人你看著很呆,其實他的內心充滿了一種氣,這種氣能讓你不寒而慄。就像那隻眼中已經無雞的雞一樣,已經到了最高境界,無怪乎其他的雞,看見它就跑了。這在兵法中叫不戰而屈人之兵,我何必要和你動武呢?我只要嚇跑你就行了。

    這裡的“呆”,不是呆傻,而是把精神全部收斂的意思,是莊子哲學中所推崇的,是褒義的形容詞。古代形容軍隊軍容整齊,令行禁止,紀律嚴明,也常用呆若木雞來形容。

    3.人盡可夫

    現在“人盡可夫”被當作成語,用來形容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產生不正當關係,當自己的丈夫看待。

    其實這與原文出處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看了下面的故事,我想您一定會有自己的判斷。

    祭仲專權,鄭厲公對他很擔心,派祭仲的女婿雍糾去殺他。雍糾準備在郊外宴請祭仲。雍姬知道了,對她母親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近?”她母親說:“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父親卻只有一個,怎麼能夠相比呢?”於是雍姬就告訴祭仲說:“雍氏不在他家裡而在郊外宴請您,我懷疑這件事,所以告訴您。”祭仲就殺了雍糾,把屍體擺在周氏的池塘邊。鄭厲公裝載了屍體逃離鄭國,說:“大事和婦女商量,死得活該。”夏季,鄭厲公逃亡到蔡國。六月二十二日,鄭昭公進入鄭國。

    看完這段歷史故事,“人盡可夫”的意思就很明顯了,這是有上下文關係的,雍姬的丈夫要殺害她的父親,雍姬的母親對她說:“父親只有一個,而丈夫麼,可以有好多的選擇。”沒得選則,肯定要坑了老公,保護老爹。

    誠然,這些成語的原意到現如今是完全看不到蹤影了,而現在的應用也不能說與原意違背就是錯的,因為有些是引申開來而廣為流傳的,也有拋卻原來上下行文關係而斷章取其意的,還有就是古今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造成的。姑且作為一種溯根求源的瞭解吧。

  • 12 # 可口可樂大臉貓

    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到一些成語,但有些成語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其實是被誤傳了,有哪些呢?我總結了幾條,大家可以看一下。

    一:無毒不丈夫。原句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而“無毒不丈夫”卻和古代人們崇尚的價值觀完全背道而馳了。大丈夫,指的是那種坦坦蕩蕩、胸懷寬廣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以稱為男人,而不是指歹毒。

    二: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文是“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想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子。因為在四川、湖南等地的方言中“鞋子”和“孩子”是不分的,就這樣被誤傳成了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讓人覺得恐怖啦!

    三:有眼不識金鑲玉。原句是“有眼不識荊山玉”。荊,指古代楚國;而“荊山玉”,是玉匠在荊山發現的玉。

    四:無奸不商。原句是“無尖不商”,意思是古時候開糧行、賣穀米是用升或鬥來量的,商人們賣穀米每次都把升和鬥堆得尖尖的,儘量讓利來吸引回頭客,所以叫無尖不商。

  • 13 # 張簫楓

    1、“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雞成狗了。   

    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3、“不見棺材不落淚”,本是“不見親棺不落淚”,並不是見了任何棺材都落淚。訛變為“不見棺材不落淚”,如果不管誰的棺材,只要見到就落淚,那就有點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識金鑲玉”,本是“有眼不識荊山玉”。荊,指古代楚國;“荊山玉”,是玉匠在荊山發現的玉。   

    5、“不到黃河心不死”,本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項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烏江訛變成黃河,真是讓人無從解釋了。   

    6、“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不過這個我還能理解點,因為好像四川那邊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個漢語成語,此處“為”是“修養,修為”的意思。意思是,如果人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現代的人多數理解為人不為自己考慮,連老天都要誅滅他。   

    8、“王八蛋”這是民間的一句罵人話。實際上,這句話的原來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後來卻被訛變成“王八蛋”。

  • 14 # 金秋國學

    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咱開門見山先聊聊這句話原意:“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那些推崇這句話的陰謀家小壞蛋們,不舉兄就想說一句:臉痛不?嘿嘿!它的原意中根本沒有你們所需要的壓迫與歧視,卻恰恰相反,人家說的是一個公平的道理,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眾生在上天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2:“無尖不成商”—— 古代成語!

    商聖范蠡

    古代成語“無尖不商”是徹底的變了味兒成了 “無奸不商”。無尖的“尖”來源於我國古代用來度量的鬥,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做生意講究的信譽、實在,否則你根本沒有做商人的資格!(當今經商者著實應向前輩致敬!)

    3: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俺滴人生觀差點崩潰,這世界這麼殘酷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的“為”是“修習,修煉”的意思;那麼天誅地滅是一個並列結構,就是天地誅滅的意思。講通俗一點就是:“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那就是天理難容呀!”如今很多人卻將其解釋成:“人如果不為自己(謀私利),那麼老天都會誅殺他。”

    4:“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風賦》!

    我得給這成語道個歉,抱歉誤會你二十年,今兒個才明白“空穴來風”的準確含意含意出有因!成語來源於戰國時期楚國人宋玉的《風賦》裡的一句話“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因為枳樹(枳)彎曲(句),樹枝上常招引鳥兒築巢;由於有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再舉個例子唐朝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中也使用過這成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就是說啊這個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才容易引來風吹。按此解釋,“空穴”和“來風”是一因一果,所以諸位在用這成語作比喻的時候應比做說法有根據、有來由。

  • 15 # 與蝸牛賽跑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這個成語的意思其實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用來比喻要達到某一目的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其中孩子指的是有目的性地引人上鉤的食物。原為方言“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因為四川方言"鞋子"叫"孩子",於是在流傳過程中俗語變形為“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無毒不丈夫

    無毒不丈夫,其實是無度不丈夫,還有一個前置句子,連起來就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吧。

    狗屁不通

    這個成語其實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狗藉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是指狗的身體這一特點而言。

  • 16 # 天漢人家

    無奸不商,原是“無奸不商”是說古時候開糧行,賣穀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賣穀米每次都是把升和鬥堆的尖尖的,儘量讓利,博得回頭客,所以叫無尖不商。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豈不是沒有好人了!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本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在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相對都較低,在終身大事方面,都是父母所決定,故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說法。嫁過去之後,不管他是乞丐,還是年邁的老頭,都不能夠有怨言。所以,就有了“嫁乞隨乞,嫁叟隨叟”的典故。隨著時間的推移,“乞”就誤傳為“雞”,“叟”則成“狗”,整體就成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表達的意思沒有太大區別!

  • 17 # 落總一號

    1.“王八蛋”——民間俗得不能再俗的一句罵人話。實際上,這句話的原來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後來卻被訛變成“王八蛋”。

    2.“打破沙鍋問到底”——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語。這一俗語原本為“打破砂鍋璺到底”,意為砂鍋被打破後其裂紋會一裂到底。後來被諧音訛傳為“打破砂鍋問到底”,表示遇事刨根問底、窮追不捨。

    3.“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雞成狗了。

    4.“無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意指胸懷寬廣、有度量的男人才可稱為真正的男人。結果,“無度不丈夫”變成“無毒不丈夫”了,意思整個相反了。

    5.“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6.“床第之私”——原為“床笫之私”。要注意,不是“第”而是“笫(zǐ)”。是指墊在床上的竹蓆。“床笫”也就是床鋪。引申為夫妻之間的語言或房事。

    7.“不見棺材不落淚”——原是“不見親棺不落淚”,並不是見了任何棺材都落淚。

    8.“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句為“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因為好像四川那邊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豈不是太傻了!

    9.“有眼不識金鑲玉”——原是“有眼不識荊山玉”。荊,指古代楚國;“荊山玉”,是玉匠在荊山發現的玉,當時很名貴。

    10.“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原句:“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意思是:不會因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罰;也不會因為是平民,就將他們排除於文明社會之外。

    11.“不到黃河心不死”——原句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的地方。“烏江”訛變成“黃河”,真是讓人無從解釋了。

  • 18 # 立蘋君

    成語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衝完組成部分,是古代文人墨客引用歷史名人流傳下來的典故。

    在我們漫長的歷史中,由於口口相傳或者名家註解,一些成語逐漸偏離了本來的意思。那我們今天就來深究一下吧。

    一場春夢 --- , “依柱深思倍惆悵,一場春夢不分明”,這是五代詩人韋穀的《才調集.張泌詩》,它本來說的是過去的一切都已經成空了,現在想起來有些不真實。傳到現在就成了人們嘴裡那些少兒不宜的畫面。

    無中生有--- 這個成語出自《道德經》,是說世間萬物都是從虛到實,從無到有的存在變化過程。是道家理論的基礎,道家哲學的基礎。到現在就成了造謠生事,沒事找事的意思。

  • 19 # 姚曉

    我所知道的有六個,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揭秘是哪六個成語,以及被傳前的原句吧與句意吧!

    1:無奸不商

    原是“無尖不商”,是說古時候開糧行、賣穀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每次賣穀米,都會把升或鬥堆的尖尖的,儘量讓利,以博取回頭客,所以見無尖不商。如果是“奸”那麼世上做生意的,沒有一個好人了。

    2:三個臭皮匠 ,頂個諸葛亮。

    原是“皮匠”實際上是“裨將”得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3:有眼不識金鑲玉

    原是“有眼不識荊山玉”。荊,是指古代楚國,“荊山玉”是玉匠在荊山發現的玉。

    4:不到黃河心不死

    原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項羽自刎的地方。流傳時烏江變成了黃河,

  • 20 # 搞笑影片不笑你踹我

    一場春夢

    說到“春夢”二字,可能很多人的腦海中,都不自覺的播放起了《動物世界》的解說:“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又到了……的季節……”,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雖然春天代表著美好,但美好的事情有很多,並不一定非要扯上那些不健康的畫面。這個成語第一次出現,是五代詩人韋縠的《才調集·張泌詩》中,其中寫道:“倚柱尋思倍惆悵,一場春夢不分明”,意思是說,過去美好的一切轉眼成空,如今回想起來,竟有些不真實。

    暗通款曲

    對於“暗通款曲”的解釋,官方給出的說法是,為了隱瞞別人,私下裡進行溝通或接觸,如今一般引申為男女偷情。然而,其中的“款曲”二字,代指殷勤、忠誠的心意,其本義更偏向於官商勾結。只不過這個成語如今能找到的出早出處,是遼人所著的古本《焚椒錄》,其中寫道:“如是者,叄管齊下!終使可汗見疑猜忌,以蕭後與趙暗通款曲,遂成冤獄而殞歿!”意思是說,宰相等人透過三管齊下,讓可汗懷疑蕭後與伶人趙惟一私通,鑄成了冤獄,“暗通款曲”如今的引申義才這麼猥瑣。

    人盡可夫

    提到“人盡可夫”四個字,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潘金蓮等,應該被釘在恥辱柱上的女性,認為這個詞的含義就是,一個女子可以像對待自己的丈夫一樣對待任何男人,畢竟成語字典上就是這樣解釋的。甚至風月場所中,還衍生出了“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人嘗”的解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國的時候,各大軍閥割據一方,為何都沒有選擇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