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門太守

    街亭之戰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此次北伐諸葛亮出人意料地西出隴右地區的祁山,對突然到來的蜀漢大軍,曹魏隴右地區的官員和少量駐軍竟然毫無防備,曹魏“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應亮”,開始進展如此順利,諸葛亮自己都認為這一戰“十全必克”。

    南安郡在天水郡的西面,天水郡告急南安郡肯定也不保,但安定郡也響應了蜀軍,問題就嚴重了。安定郡在天水郡的東北方向,今寧夏固原和甘肅平涼都在該郡範圍內,這裡不僅與天水郡相隔較遠,而且兩郡並不相鄰,中間還有一個廣魏郡。如果史書記載屬實,那麼曹魏雍州刺史部西部的地區幾乎都淪陷了。

    雍州刺史部的西邊還有一個涼州刺史部,設有金城、武威、張掖、西平、敦煌等5個郡,這幾個郡一下子就與關中失去了聯絡,蜀軍如果徹底佔領了隴右地區,下一步攻取涼州刺史部就易如反掌。

    所以諸葛亮兵出祁山這一招很厲害,如果一切順利,那麼就以最小的代價拿下了曹魏一個半州的地盤。離祁山最近的縣城是其東北方向的天水郡西縣,屬今甘肅省禮縣,蜀軍佔領祁山後又攻下該縣,諸葛亮把總指揮部設在了這裡。

    諸葛亮此次北伐的目標就是取隴右,而不是取長安,更不是取洛陽,諸葛亮原本認為“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但蜀軍很快在這裡遇到麻煩,“十全必克”並未如期達成。

    給蜀軍制造麻煩的是兩個人:一個叫徐邈,是曹魏的涼州刺史;一個叫遊楚,是曹操的隴西郡太守。曹操當丞相時徐邈是丞相府的軍謀掾,相當於參謀處長,後出任隴西郡、南安郡太守、涼州刺史,兼護羌校尉。諸葛亮出祁山,徐邈在涼州臨危受命,趕緊組織手下進行反擊,他們首先攻擊了已被蜀軍佔領的南安郡,取得了一些勝利。

    蜀軍不僅在南安郡遇阻,在隴西郡方向也遇到了頑強抵抗。隴西郡太守遊楚面對蜀漢大軍毫不懼怕,召集吏民說:“我素無恩德給大家,今蜀國大軍已至,其他幾個郡已經叛降,我看這是諸位取得富貴的好機會。我為朝廷守郡,義在必死,諸位可以拿我的人頭去換富貴!”

    大家聽完深受感動,一致表示:“願與明府同生死,絕無二心!”

    遊楚說:“既然如此,我有一個想法。現在我們東面的兩個郡已經丟了,敵人馬上就來,我們在此堅守,如果朝廷的救兵到了,蜀兵必退去,到時候咱們一郡之人都堅守了大義,人人都將獲得獎賞。如果救兵沒來,而蜀軍攻勢又急,你們可以取我的人頭去投降,到時候也不算晚!”

    於是大家都去守城,蜀軍到了,遊楚派遣長史馬顒出門設陣,自己站在城上對蜀將說:“你們能斷絕秦隴大道,讓東來的援軍無法到達,只需要一個月,隴西郡的百姓不攻自降,如果做不到,你們只會白費力氣!”

    遊楚命馬顒鳴鼓出擊,魏兵士氣高昂,將蜀軍打敗。在這場曹魏隴右保衛戰中渡遊楚是個立下大功的人,魏明帝后來聽說了他的事蹟,專門召他到洛陽相見,後任命他為駙馬都尉。

    徐邈、遊楚等人的“絕地反擊”對諸葛亮此次北伐影響巨大,諸葛亮短期內完全佔領隴右並進而徐圖涼州的計劃難以達成了,雙方事實上陷入焦著戰,雖然蜀軍佔據上風,但時間不在蜀軍一邊,待曹魏的大批援軍開到,蜀軍敗退是遲早的事。

    馬謖去守街亭,只是遲滯曹魏援軍的一項部署,為諸葛亮搶戰隴右、做好與曹魏援軍在此決戰進行準備,對曹魏來說,不可能放棄隴右和涼州,所以源源不斷地抽調各地兵馬前來支援,到那時就成了魏、蜀兩國綜合國力的較量,顯然蜀軍處於劣勢。

    即使馬謖在街亭能多守幾天,或者一直把街亭守住,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雙方以上的戰略格局,因為除街亭之外還有另外的通道,只是不如街亭所在的關隴大道那樣更利於大部隊、尤其是騎兵的行進而已。

    魏軍如果無法在街亭透過,也會另外開闢新的進軍路線,或者同時向漢中方向發起猛攻,迫使諸葛亮回師,無論哪一種情況出現,諸葛亮快速佔據隴右的作戰目標都無法達成,後來街亭的迅速陷落,導致的也只是諸葛亮撤退速度更快而已。

  • 2 # 蘇沉船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略思路很大,他是跟孫權達成默契的情況下所出兵,並有孟達為新城舉兵,對曹魏三路造成威逼。但諸葛亮第一路奇兵孟達很快就因為司馬懿而失敗,儘管諸葛亮和孫權都曾給孟達派出增援,卻沒能挽回敗局,給曹魏南部造成壓力。

    諸葛亮在春天出兵,春天未結束就已經撤退。孫權的鄱陽太守周魴六、七月份才跟曹休勾結,陸遜與曹休交戰已時八月。如果街亭能夠守住,可以延長諸葛亮北伐的時間,等到孫權舉兵北伐之際就能加強對曹魏的威逼。當年劉備和孫權就是用這樣的戰術打到曹操從漢中到濡須來回的跑。

    以蜀漢的國力跟曹魏交戰,哪怕能把曹真擊敗,要進取中原也根本不現實,諸葛亮的北伐通常都建立在外交戰略之上。曹魏除了要防範諸葛亮和孫權外,還要派兵駐守幷州、幽州,防備軻比能和公孫淵,此消彼長,蜀漢才能在交戰時跟曹魏的兵力大致相等。

    街亭的重要性不在於守住又怎麼樣,而在於街亭的地理位置是隴中高原一條通道,也很適合防守,才決定了其戰略意義。曹魏除了派往街亭的張郃,曹真也會在擊敗趙雲後沿著渭水抵達天水,諸葛亮也必須要在上邽一帶佈置兵力阻擊曹真。

    另一方面,郭淮又進攻柳城的高翔,一樣能聯合張郃、曹真對諸葛亮發動進攻。趙雲這一路疑兵也很重要,但只能拖延曹真進軍的時間。

    隴西太守遊楚出兵抵抗蜀軍,涼州刺史徐邈派部隊反擊南安。諸葛亮如果不能把張郃、操著攔截在隴中高原之外,那麼就不可避免跟曹真、張郃的主力部隊決戰,還要面臨東西夾擊。失去街亭以後,諸葛亮的部隊還具有很強戰鬥力,但在戰略上已經沒有交戰的意義。

    除非孟達能在新城堅持至少三個月,把司馬懿牽制著,這樣蜀、吳都能開啟新格局,可以從西部和南部同時夾擊襄陽,開啟中原的門戶。諸葛亮在隴西作戰的時間也能夠延長,接著陸遜也就率軍北伐。

    當曹魏南線和東線受到威脅時,曹叡最可能考慮的就是放棄隴西,諸葛亮就能夠割據涼州,蜀軍可以從西部和南部夾擊長安。

    諸葛亮的戰略可以說環環相扣,無奈當時的通訊太差,諸葛亮、孟達、陸遜沒能協調好作戰時間。

  • 3 # 路衛兵

    馬謖不失街亭諸葛亮可以暫時保住隴右,保住隴右蜀漢就有了和曹魏一較高低的資本,算是北伐的重大勝利和重大突破,但離期待的成功還很遠。不過這一切都建立在假設基礎上,事實上街亭很難守住,北伐成功也是小機率事件。

    蜀國不具備滅魏的實力,這點諸葛亮心知肚明,所以他才會拒絕魏延出子午谷取長安之計,將軍事重點放在曹魏相對偏遠薄弱的隴右。諸葛亮穩步推進的戰略是符合當時形勢的,作為一個成熟的軍事家,他深知蜀漢力量的懸殊,以及遠途行軍、客場作戰、糧草不濟的事實,不會寄希望於奇蹟。隴右是漢中、關中和西域的樞紐,又有秦嶺、六盤山和隴山的山險防護,肥沃的農牧區還可以為蜀軍提供糧草和馬匹,解決讓人頭疼的補給問題,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諸葛亮佔據隴右就有了根據地,有了與曹魏對陣的前沿,有了未來可能滅魏的突破口。

    不過諸葛亮在隴右的軍事順利,是在此前蜀漢8年無戰事的背景下突襲的結果,是避開曹魏主力之下的勝利,離建成根據地還差很遠,絕不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響應那麼簡單——諸葛亮退兵後曹真收回三郡也沒費什麼事,說明這種倒戈具有不確定性。也不只是單純的軍事佔領那麼簡單,還需軍事佈防、生產經營、行政管理,以及消除不穩定因素,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而且當時諸葛亮還沒完全佔據隴右,隴西郡仍在誓死頑抗,給北伐軍帶來不小麻煩。

    諸葛亮聲東擊西最理想的狀況是策反新城的孟達,可以遠距離牽制和引流曹魏主力。然而計劃沒成功,諸葛亮只能讓趙雲、鄧芝在箕谷設疑兵,效果大打折扣,導致曹魏主力源源不斷地向隴右施壓。守街亭其實就是為了保隴右,街亭是關中突進隴右最便捷的一條路,所以諸葛亮非常重視。然而當時雙方軍力對比太過懸殊,曹魏方面光張郃的先遣軍有2萬之眾,後面還有魏明帝曹叡親統的3萬精兵坐鎮長安。而諸葛亮挺進隴右的部隊總共只有2萬來人,至此還分成了四個部分:一部繼續打隴西;兩部分駐清水和街亭;自己率主力守上邽。這種情況下,即便馬謖遵從諸葛亮的指揮排程也不一定守得住街亭。

    當然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的目標應該不是長期堅守,而是為了爭取時間,以便彙集主力與曹魏一決雌雄,決定隴右的歸屬。然而馬謖敗得太快,諸葛亮的佈局被打亂,隴右局勢也急轉直下,無險可依、糧草也接濟不上的蜀軍就只有撤兵這一條路了。

  • 4 # 歷史簡單說

    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隴西三郡,天水,安定,南安紛紛投降,但是因為街亭之失,這三郡又失去了,那我們來重新做個假定,如果街亭不失,那麼後面的戰局應該往哪邊走呢?

    我覺得,那麼諸葛亮就能夠將涼州拿下,那麼之後他的用兵都可以從涼州開始,這樣就不用在後來的每次北伐的時候,都從益州出來了,這樣可以減少很多後勤成本。

    還有另外一個角度,那個就是從士氣還有民心的角度來看,為什麼諸葛亮一定要殺掉馬謖,馬謖不只是街亭丟了,損兵折將這麼簡單,而是將一手好牌打爛了,否則這次北伐的成果將是空前絕後的。而且,最致命的一點,那就是會嚴重打擊整個蜀軍計程車氣,還有兩國交界的百姓的想法。

    街亭之失,對後面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所以,我覺得如果馬謖沒有丟掉街亭,那麼北伐的機會將大大提高,雖然魏蜀的差距還很大,但畢竟還有東吳,畢竟還有很多不可遇知的因素,北伐還是有機會成功的。

  • 5 # 知常容

    不會成功的,諸葛亮北伐不是佔領魏國,他是以攻代守,同時他還抱有其他目的,具體的我寫過專門的一篇文章。

  • 6 # 小鎮月明

    馬謖失街亭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街亭失守,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轉折點。沒有了街亭,諸葛亮大軍的後方就沒有了屏障,導致了腹背受敵,諸葛亮不得不放棄繼續北伐,倉庫退兵,以至於揮淚斬馬謖。但實際上,如果馬謖不失街亭,諸葛亮的北伐同樣無法取得成功。原因有三:

    其一: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蜀漢初年,蜀國人口20萬戶,約90萬人,東吳人口60萬戶,約300萬人,曹魏人口66萬戶,約450萬人,。由此看來蜀國人口只有魏國人口的五分一,據人口可以推算蜀魏之間的兵力差距。諸葛亮北伐,孤軍深入,因為兵力的原因,並不能對攻陷的城池分兵去佔領,一旦分兵,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兵力分散,非常容易被優勢兵力的曹魏吃掉。當時的曹魏可不傻,朝中能人輩出,比如司馬懿,謀略不在諸葛亮之下。以司馬懿之能,必然能夠明白這樣的道理。

    其二:諸葛亮北伐,並不是為了要進攻曹魏,一統三國,而是為了以攻代守。諸葛亮自己也明白,以蜀國的國力,斷不能戰勝魏國,倒是蜀國隨時都有被魏國的進攻的可能性。因此諸葛亮乾脆來個先發制人,自己主動進攻,以壯聲勢,讓曹魏疲於應付,無暇進攻。所有我們看諸葛亮北伐,每次都是小勝即退,並不深入就是這個道理。

    其三:當時天下三分格局已成,魏蜀吳三國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三國之中並沒有哪一方可以吞併其他兩國。這一點魏蜀吳三國的領導人都非常清楚,所有你看三國前期大家都打得不可開交,其實都是以試探性進攻為主。三國之只要有一方佔到了優勢,其餘兩國肯定會聯手對抗,畢竟那時三國的領導人都不昏庸,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

    綜合以上三個原因,街亭不論是否失守,諸葛亮的北伐都不可能取的決定性的勝利。

  • 7 # 適情雅趣

    如果馬謖鎮守住了街亭,諸葛亮匡扶漢室的願望就有可能成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227年),是劉備兵敗東吳逝於白帝城(223年)後,經過了4年的國力恢復和兵甲物資儲備,具備了北伐的條件。當時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蜀國,陳震、鄧芝出使東吳重新和好結盟。曹叡又中馬謖的離間計,把司馬懿貶為庶人。即無內憂又無外患,諸葛亮上書《出師表》於劉禪,開始北伐。北伐的路線有4條,諸葛亮選擇了最佳一條路線:西出祁山,進攻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並與羌人取得聯絡,佔據涼州。北伐開始趙雲、鄧芝為先鋒,斬了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陣前罵死魏國司徒王朗,天水收服姜維,南安、安定等郡望風歸降。大軍一路高歌直逼長安。又有上庸孟達準備反叛魏國投蜀,可以說,諸葛亮北伐幾近成功。諸葛亮沒曾想到,就在魏國岌岌可危時,曹叡又重新啟用司馬懿,並掌握軍中大權。司馬懿得到孟達反叛密報,便率軍星夜極奔孟達,擒後直奔蜀軍咽喉街亭。

    諸葛亮調25000人馬,任馬謖為主將、王平為副將去鎮守街亭。司馬懿遣張郃領5000人馬為前鋒,親率15萬大軍湧向街亭。不幾日馬謖街亭失守,諸葛亮無耐使用“空城計”嚇退魏軍,蜀國大軍不得己徐徐退入漢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街亭之戰,蜀軍兵敗。其實馬謖雖有過錯,但諸葛亮應承擔最大責任。馬謖屬於參謀,跟隨諸葛亮身邊從未率軍打仗過,熟讀兵法且不懂戰場上瞬息萬變“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道理。諸葛亮屬於用人不當。

    其次,諸葛亮明知街亭是蜀軍咽喉,為什麼不早早派兵駐守?司馬懿被貶後,諸葛亮欺魏國無人,忽視了街亭。以致於馬謖兵至街亭,張郃緊接著率兵前來,其實這是一場遭遇戰。沒有參加過打仗的馬謖束手無策,只能按兵法“居高臨下,勢如破竹”死搬硬套,焉能不敗?長期被諸葛亮寵愛誇其才能,馬謖變得又極其自負,副將王平的建議又如何能聽得進去?

    再次,諸葛亮知道司馬懿被重新啟用後,應馬上調整戰略部署,或親自率軍鎮守街亭。蜀軍主力離街亭只有300裡左右,守住街亭,調大軍與司馬懿在街亭決戰。一戰定魏國。

    可惜大好形勢被諸葛亮的自負和用人不當功虧一簣。否則的話,諸葛亮就可以匡扶漢室。

  • 8 # 燭光一點

    東漢十三州中,

    蜀國只佔據一州——益州,吳國只佔據三州——揚州荊州交州,而魏國佔據其餘的九州。

    單從實力上來講,蜀吳都無法幹掉魏國。

    所以即使是不丟失街亭,北伐也不會成功。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優勢。

    跟楚漢爭霸時期劉邦出川沒有可比性了!

  • 9 # 依然是我

    蜀國丞相諸葛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於公元228年兵出祁山。相繼收復天水、南安等郡,一時軍心大振。然而,大將馬謖不聽勸告而貽誤軍機,以至於街亭失守。害的諸葛亮不得不於空城之計才得以脫身,一出祁山就此作吧。接著,諸葛亮又相繼五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

    假如當初馬謖不失街亭,我想:北伐也不會成功。

    首先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當初劉備選擇漢中就因如此,可別人去你那費勁,那你出來就容易嗎?所以,諸葛亮兵出祁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其次,是軍事實力。以諸葛亮那十幾萬兵馬對陣曹魏近百萬大軍本身就不可想象。即使一城一城的打,恐怕累也累死了。

    再有就是:“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前方將士浴血奮戰後方糧草接濟不上乃是兵家大忌。諸葛亮長途跋涉討伐曹魏不可能帶很多糧草,如不能短時間結束戰爭北伐就會必敗。

    因此,即使馬謖不失街亭,諸葛亮北伐也不會成功。

  • 10 # 史海爛柯人

    不會。無論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史書《三國志》,諸葛亮的幾次北伐,都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傳奇,不過是被影視劇誇大了而已。按照羅貫中在小說中的描述,諸葛亮曾六出祁山,討伐曹魏,其中最為令人可惜的便是發生於公元228年的第一次北伐。

    在第一次北伐時,蜀漢對外宣稱出兵三十萬,但實際上當時傾盡蜀地全部兵力,也不足十萬,所以諸葛亮所率軍隊也不過數萬而已。無論在軍隊數量還是在後勤補給方面,蜀軍都難以同曹魏相抗衡。

    但是,由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準備比較充分,而且動作迅速,因而最初比較順利,很快攻下了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可是,隨後曹魏援軍趕到,分別由曹真和張郃對抗趙雲和馬謖。

    至於馬謖失街亭的故事,大家都已十分熟悉,我也不必多言。但據史書《三國志》的記載,當時馬謖戍守街亭的情節與《三國演義》存在較大出入。如在選任將領時,《三國演義》稱繫馬謖自薦,並主動立下軍令狀,而《三國志》卻明確指出: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

    也就是說,當時可供選任的將領,本來有魏延和吳壹等人,但諸葛亮卻力排眾議,決定派馬謖駐守街亭。此後馬謖大敗,痛失街亭,也喪失了繼續北伐的時機。因此,諸葛亮率眾歸還漢中。但街亭之失,卻實屬馬謖之過。因此,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也明確記載稱:“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進而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經過第一次北伐的失敗,諸葛亮上疏請求自貶三等,作為處罰。最終,後主以諸葛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繼續掌管之前的各項事務。

    儘管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利非常可惜,但其實即便街亭不失,憑藉蜀漢的軍事實力和後勤補給,也很難一路長驅直入,與曹魏長期抗衡。正如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所說,蜀軍不乏,一方面是為了佔據政治輿論的高地,另一方面則是以進為退,透過騷擾曹魏來求得自保。

  • 11 # 鐵馬冰河wu

    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正月,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前在南鄭(今漢中)與眾將商討北伐進兵路線和策略,魏延建議由褒中出,沿秦嶺往東,再出子午谷往北直搗長安,可顯事半功倍之奇效,用兵一貫謹慎的諸葛亮卻認為此計太過冒險,不如先取隴右,再向關中,可“十全必克而無虞”。

    從漢中北進關中,中間橫亙著5、6百里的高山深壑(秦嶺)。諸葛亮認為從秦嶺入關中的3條通道子午、儻駱、褒斜雖都有棧道,但都是崎嶇難行的羊腸小道,谷深路險,不利於大部隊行動。而從西北方向經陽平關(今陝西勉縣)、武興(陝西略陽)、建威(今甘肅西和)、祁山(陝西禮縣東北)進入天水(甘肅甘谷),雖然路途遙遠,但沿途地形較為平緩,有利於大軍行進與糧草轉運。諸葛亮制定的北伐戰略方針是:穩紮穩打,先攻取隴右,再進擊關中,最終相機攻伐中原,興復漢室,一統天下。

    諸葛亮遣趙雲、鄧芝率一支偏師作疑兵,大張旗鼓的進據箕谷(陝西褒城北),揚言要由斜谷(陝西眉縣)北攻郿城(陝西郿縣),以吸引魏軍主力。諸葛亮自己則親率蜀國北伐軍主力向西北出祁山,目的是奪取隴右。

    彼時,魏、蜀間偃旗息鼓、相安無事已經很多年了。對蜀漢突然大舉進攻準備不足的魏明帝曹睿有些措手不及,他急令大將軍曹真調集駐守關中的魏軍移防郿城,以阻擊趙雲、鄧芝。魏軍的注意力大都被虛張聲勢的趙雲、鄧芝給吸引了,諸葛亮指揮的蜀國北伐大軍得以從容進軍,並連戰連捷。在蜀軍出其不意的攻擊下,魏屬隴西涼州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相繼“叛魏降蜀”,蜀軍兵鋒所指,無不望風披靡,一時間“關中大震” 。被譽為“隴西奇才”的魏將姜維也來到諸葛亮的軍前歸降。

    魏明帝終於發現屯紮在箕谷的蜀軍不過是一支疑兵而已,深感自己發生戰略誤判責任重大,因此他立即御駕親征,到長安坐鎮指揮。他一方面令曹真繼續攻打據守箕谷的趙雲、鄧芝軍,另一方面調遣5萬馬步精銳,由左將軍張郃率領,火速趕往西部隴右前線,以堵截蜀軍主力的凌厲攻勢。

    2月,諸葛亮一面部署、分撥兵力,準備攻取隴右尚未歸降的隴西、廣魏二郡,同時集結重兵,準備迎擊正洶洶而至的魏國援軍。當魏國名將張郃率大軍直趨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時,諸葛亮不用久經沙場、智勇雙全的宿將魏延、吳懿、張嶷,而“違眾拔謖”,選用自己一向器重的弟子、以只善誇誇其談、“言過其實”而著稱的參軍長馬謖去把守街亭這一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咽喉要地,以阻截魏軍,保障主力進軍,全取隴右。

    只善“紙上談兵”、缺乏實際軍事經驗的馬謖既不遵循諸葛亮的戰前部署,又不採納副將王平的幾次規勸,他棄城不守,還遠離水源率軍上山據險堅守。張郃率魏國援軍一到,立馬就窺破了蜀軍的軟肋。

    他指揮大軍將蜀軍圍困在街亭四周的山上,先斷絕其水源,然後發起猛攻,馬謖缺糧斷水,士氣低落,被殺的大敗虧輸,幸虧作戰經驗豐富的王平率1千人馬疾馳趕來救援,並擂鼓對峙,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進逼。馬謖這才得以逃出生天,並收拾殘兵敗將狼狽不堪地退回祁山大營。魏國援軍佔領街亭,順利地進軍隴右。文獻記載:街亭是漢代的略陽古城,緊挨龍山、 清水河,處於一處寬3——4裡,長約數十里的峽谷中。街亭地勢險要,地理位置亦十分重要,是扼守長安到天水的門戶,街亭一失,魏國的援軍和糧草物資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從長安直抵隴右,蜀軍的第一次北伐已經功虧一簣。

    街亭失守,折了蜀軍的銳氣,使蜀國北伐主力“進無所據”,頓成強弩之末,繼續揮師奪取隴右的戰機已經失去,諸葛亮被迫放棄已經到手的涼州三郡,下令裹挾西縣(甘肅天水西)民戶千餘家緩緩退回漢中。幾乎與此同時,曹真在東南部也率軍猛攻箕谷,蜀軍兵弱不敵,趙雲聚眾固守,自己又親自斷後,才得以避免重大損失,安全撤退。

    街亭之敗,本來佔有優勢的蜀軍一下子就處於不利境地:西有隴西、廣魏二郡據城堅守,抵死不降,東有曹魏援軍透過街亭進逼隴右,蜀軍處於被魏軍東西夾擊的危險之中。假如此前諸葛亮派軍事經驗豐富且善於謀略的魏延或張嶷去把守街亭,定能守住這處攸關生死的戰略要地,阻住數萬曹魏援軍,那麼,蜀國北伐主力就能心無旁騖地攻取或逼降隴西、廣魏二郡,全取隴右之地,進而進軍關中,直搗長安,再揮師攻伐中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或許就能畢其功於一役......回漢中後,諸葛亮為嚴明軍紀 ,揮淚斬了愛徒馬謖(似有卸責之嫌?),後又引咎自責,上疏後主請求自貶三級。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路】

  • 12 # 隴右釋家

    被發現是不會成功的。這是因為跟民生,跟環境有關。諸葛孔明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是無奈之事。只是一人之懂的道理未必人人都懂。土地貧瘠加之劉備兵敗之後國內具有沮喪之情。雖經過幾年的恢復之氣。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會使很多人有一種尋求安逸的情緒。所以北伐也是在給大家提個醒。所以諸葛孔明介意恢復漢室還劉備一個心願的態度去做這件事。所以在早期三顧茅廬之前水鏡先生有說:諸葛先生大才也但生不逢時。可憐之極。

  • 13 # 顏東

    即使不成功,肯定會奪取魏國的大片領土,很可能曹操會被趕出關外。然後修養生息一段時間,就會一舉殲滅曹賊。在然後滅掉東吳就是小菜一碟了。

  • 14 # 良人執戟2

    "失街亭"並不是整個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關鍵之戰,一城一池的得失在頻繁的征戰中十分平常。

    戰爭的勝負,倚仗的是國家的實力。

    這一仗是諸葛亮在劉備逝世後的第一次北伐,準備也十分充足,並且帶上了五虎將中"渾身是膽"的趙雲,率兵馬八萬,開始倒也順利,隴右有三個郡投誠,沒有西顧之憂,諸葛亮的順利發展,兵鋒將東指長安,洛陽震撼,魏明帝西移至長安指揮名將張郃增援,不知道諸葛亮為什麼要派只有嘴上功夫的馬謖守街亭,而將蜀軍穩重、多謀的王平列為副手,看來諸葛丞相在關鍵時刻用了能說會道卻求經不懂的庸將,偉人一旦犯錯,那可是"失之千里"的大事。

    張郃利用馬謖的無知,輕易擊垮蜀軍,諸葛丞相含淚撤了。

    雖然斬了馬謖,但於事無䃼。

    即使沒有街亭之敗,諸葛亮即使打到長安近郊,蜀國將面對曹魏的傾國反包圍,此時的曹魏北方早己統一,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兵糧糧足,人才濟濟。

    而南方的吳國早就規矩得很,因為吳國早己對曹魏俯首稱臣,曹魏稍微使個眼色,給點想頭,吳國立刻對蜀漢政權騷擾,那位劉後主有啥子辦法抵抗?兵力從何而來?

    所以,蜀漢政權北伐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 15 # 上將噯福斯

    當然能成功了。

    如果蜀軍在街亭之戰獲勝,將對魏國造成重大打擊。

    獲勝有兩種情況。

    第一,蜀軍擊潰張郃軍。或者殲滅張郃軍。

    潼關以西,曹魏只有兩支大軍,一支由曹真率領在萁谷對抗趙雲的疑兵。另一支就是張郃的隊伍,在街亭。

    如果張郃大敗。那麼,整個涼州隴右將沒有魏國成建制的防禦力量。蜀軍不但能佔領涼州全境,而且能夠從街亭繼續向東進攻攻佔現在的甘肅、寧夏全境,然後南下,直接進攻長安,或者從背後切斷曹真的退路和補給線。在關中平原圍殲曹真軍。

    如果一切順利,潼關以西沒有任何魏軍,雍州、涼州將被蜀軍佔領。諸葛亮“還於舊都”的目標就能實現。

    第二種可能,蜀軍守住了街亭,與張郃打了個平手。

    那麼對蜀軍也是極為有利,守住了街亭,就相當於堵住了魏軍西進的大門,蜀軍能夠從容分兵控制涼州諸郡。然後用一年時間,把涼州變成前進的基地和大本營,徹底解決後勤補給困難的老大難問題。

    而不被軍糧問題困擾的諸葛亮,是無敵的。

  • 16 # 歷史微探索

    如果馬謖沒有失守街亭,那麼對於諸葛亮的北伐事業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不能說就會使他成功,為什麼這麼說呢?

    諸葛亮曾在隆中對中說過,劉備集團想要奪取天下,首先得佔據益州荊州兩地,與東吳修好,發展自己,壯大自己,靜待天下有變,再聯合天下向漢之士一統天下。

    但是我們看到諸葛亮在實際的北伐中,這幾個條件其實都不是很具備,首先天下未變,曹魏形式依舊穩固,其次與東吳關係不算太好,畢竟有了血海深仇了,而自己內部的發展也只能說彌補了夷陵之戰帶來的損耗罷了,未有多大的進步性發展。最後,荊州已失,無論對人口,人才,糧草錢財等等方面來說對劉備集團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所以說諸葛亮的北伐只是一種迫於曹魏壓力之下的一種無奈選擇,而不是時機成熟的主動出擊。

    那麼我們再來來看,若是街亭不失,諸葛亮有機會拿下雍涼二州,得到周旋空間,和戰馬資源,從而與曹魏抗衡甚至推翻曹魏政權嗎?其實這也是非常艱難的,首先糧草問題,諸葛亮北伐的糧草之多支援一兩個月使用,這也是為什麼數次北伐都是大概這個時間就退回來的原因了,其次面對曹魏的強力反攻,固守艱難,雖然說涼州能夠有地堅守,但是一旦被圍,可能就面臨糧草不濟,被活活困死的局面,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說天下有變才是北伐的最好時機的原因了,因為天下有變那曹魏的精力就無法全部放在諸葛亮身上了,那樣諸葛亮也能扛得住,等到諸葛亮經營好涼州,那時候便有了奪取天下的跳板才是真正的有可能。

    所以說,即便不失街亭,即便諸葛亮打下曹魏城池,卻也很難守住,畢竟曹魏的全力反撲之下,諸葛亮也是很難抵擋的。

  • 17 # 孫子兵法與商戰兵法

    四川乃天府之國,一年豐收,可資三年糧草。如果街亭能守住,那諸葛亮進可攻、退可守。既使攻不下魏的城池,也可守。只要糧草不斷,就守得起、耗得起,但街亭一失,糧道被切斷,糧草再多運不進來,守不起、耗不起。只有在能守得起的基礎上再談進攻,守都成問題,還談什麼進攻。如果街亭不失,諸葛亮勝算還是相當大的。

  • 18 # 噴子都是玻璃心

    要想和曹魏正面一戰,諸葛就必須佔領長安和肥沃的關中平原。透過因糧於敵,才能保證蜀軍擁有與敵人決戰的實力和底氣。長安和關中平原到了手,諸葛滅魏才有五成勝算(至少實力扯平)。而只有拿下易守難攻的街亭,才能保證有一個攻佔長安的前哨陣地。

    街亭失守,魏軍必定重兵鎮守,決不會讓諸葛再鑽這個空子。此後,諸葛亮的北伐不管走哪條路翻越秦川,就始終只能依靠蜀中運糧來打仗。

    後援保障一直是諸葛亮北伐的最大弱點和噩夢。八百里秦川浩浩蕩蕩,從後方運糧成本巨大,效率低下。縱然諸葛用兵如神,人家堅決不出戰,就能把你耗死。

    曹魏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所以諸葛北伐時,司馬懿和曹真在前線以守為攻,魏明帝曹睿則御駕親臨長安坐鎮。鐵了心不惜代價守住長安和關中平原。對於諸葛來說,只要街亭不在他手裡,戰爭發起後,相持局面一旦形成,他就一定陷入被動。

    兵家說:“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所以諸葛的幾次北伐都有點打偷襲的味道,就是“敵不知其所攻”的路數,讓你摸不到我的主力從哪條路來,在敵人反應過來,進行大兵團集結之前,先利用蜀軍暫時的優勢兵力攻下幾個重要的戰略要點,然後步步為營,圖取長安。但最後都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出問題,無功而返。

    本來,先把街亭變成蜀、魏的實控邊界,然後再以街亭為樞紐,打下並經略南安、天水、永安三郡,進而佔領關中和長安,是最保險、最佔據主動性的一個戰略。可惜失去了街亭,就註定了諸葛難以逆轉這種劣勢。

    對蜀漢政權來說,北伐既是為了統一,也是為了自保。以攻為守,勉力維持。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裡說:“……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諸葛一死,蜀漢再也沒有了這種不世出的治國能臣和軍事天才,只能依靠孫劉聯盟和千里蜀道作為屏障,苟延殘喘。主昏於上,政亂於下。到最後,成了吳國使臣所說的“入其朝不聞其言,經其野民有菜色”的模樣,等著挨宰了。

  • 19 # 楊永湘203

    馬謖就算守住街亭,孔明也不會有北伐之功。孔明大智,但在當時最多排名第三。操有一謀士早亡,其智不在孔明之下,水鏡說孔明生不逢時,說明水鏡早料三國終局。司馬懿在操家若與孔明同等地位,面對孔明無奈之下的空城計,懿則斷然不會藉故退兵而留下孔明活路用以保已,孔明將斃於空城計。意外的僅僅是歸晉,但也並不很意外。這只是按演義說事。

  • 20 # 薩沙

    街亭的丟失決定了蜀漢的滅亡?此地丟失後諸葛亮為何不反攻?

    “失街亭”,是蜀漢北伐戰爭中的一場決定性戰事。在這場戰鬥中,諸葛亮任命的主將馬謖自作主張,棄水源而登上南山據守,導致被魏將張郃大敗,丟掉了街亭這個重要的戰略據點。導致諸葛亮進退無據,只得鳴金收兵,第一次北伐就這麼無果而終了……

    讓人有些不解的是,街亭這個據點真的就這麼重要?沒有它,諸葛亮就無法北上作戰?而且既然街亭這麼重要,諸葛亮為什麼又不能舉兵反攻街亭,然後繼續北伐戰爭?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還是翻開史料記載,先搞清楚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再結合當時的戰略地圖,才能找到答案。

    首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間,是在公元228年。應該說,諸葛亮對這個戰略時機的把握,還是非常高明的。自從數年前夷陵大敗,劉備亡故之後,元氣大傷的蜀漢失去了主動進攻曹魏的能力。而曹魏也對蜀國放鬆了警惕,將主要兵力都部署在東線,用於防範孫權,在西線的守備,則一直比較鬆懈。

    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在主持蜀漢國政以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結東吳重訂盟約,二平南中以安後方,三安內政恢復生產,四則儲備物資操練三軍……原本一蹶不振的蜀國逐漸恢復了生機,有了主動進攻的資本。

    這時候,諸葛亮給劉禪上書了一篇流傳千古的《出師表》,分析天下大勢並明確指出,北伐曹魏、問鼎中原的良機已到。接著就傾蜀漢全國之力,發動了第一次北伐戰爭。

    此次北伐的戰略目的是什麼呢?總共有三個,第一步為攻下隴右和扶風之地,為蜀國拓展領土,增加人口;第二步是拿下涼州和雍州西面的地盤,和益州連成一片,大大拓展版圖;最後一步,就是佔領長安,將整個關中和咸陽以西的地盤,都收入蜀漢的囊中……

    計劃是美好的,現實卻是無情的,蜀漢傾國動員之下,也僅能調集不足十萬人馬。

    而且蜀道艱險,後勤補給困難,那個年代沒有燒煤炭石油的運輸工具,全靠吃糧的人和吃草的牛馬來運輸糧草,壓力可想而知。

    更何況,就算能擊潰曹魏的邊防部隊,順利拿下長安。面對蜂擁而至的曹魏主力,兵力不足的蜀軍又有幾成勝算?

    這一切,諸葛亮心知肚明,所以他否定了魏延“兵出子午谷,偷襲長安”的冒險計劃。而是先立足於前兩個戰略目的,先拿隴右扶風,再取涼州,然後守住這些地方,並消化之。這樣一來,蜀漢人口和領土增加一倍,雖然在實力上還是弱於曹魏,但相較於之前僅有益州一地的境況來說,已經好了太多。

    由於戰機上的突然性,和曹魏邊防部隊的猝不及防,戰爭一開始進行非常順利。天水、南安等地的太守棄城而逃,守將姜維、梁緒等率部投降,隴右五郡頃刻間有三郡投降,僅有廣魏和隴西還在頑抗……可以說,諸葛亮此行的第一步戰略目的,增加領土和人口,已經基本達成。

    隨著曹魏主力精銳的陸續趕到,戰局慢慢穩定了下來,雙方呈對峙之勢。

    這時候,蜀軍兵少的劣勢就表現出來了。一共才7,8萬人馬,還要分兵去應對幾個方向上的戰事,以維持整個戰局的均衡態勢,兵力捉襟見肘……

    諸葛亮讓一部分蜀軍駐守街亭,掐住隴山道;另一部分則由自己親自率領,頂住上邽。至於其餘的蜀軍,則是在收降南安、天水等已得之地,並繼續攻打依然在頑強抵抗的隴西、廣魏等郡……看得出,諸葛亮深知己方的劣勢所在,他的佈置是將有限的兵力盡量機動使用,先重點拿下隴西、廣魏,再抽出兵力去支援街亭和攻打上邽。

    這個時候,街亭這個據點的得失,就成為了整個戰局成敗的關鍵。

    為什麼說街亭重要呢?

    我們看看地圖就知道,它不僅處在曹魏通往西涼諸地的咽喉要道上,更有一條大道可以穿過祁山,南下入蜀。

    只要街亭在蜀軍手中,就等於是切斷了曹魏與涼州的聯絡,而且不用擔心被魏軍南下,抄了自身的後路。

    諸葛亮的計劃是,街亭的蜀軍只需堅守,儘量支撐上一段時間,當然是越久越好。等到自己這邊抽出了兵力,一方面增援街亭,繼續掐斷隴山道,就是中原通往西涼的主幹道;另一方面則攻下上邽,控制住陳倉水道,這是西涼與中原相連的另一條通道……

    也就是說,一旦守住了街亭,又拿下了上邽,就等於是將曹魏與西涼的聯絡,徹底切斷。而此次北伐的第二步戰略目的,也就是拿下涼州,也已經基本達成。

    蜀國從此可以將西南西北連成一片,雄踞西部,天下也將形成新的戰略平衡態勢……

    然而,街亭這個極其重要的戰略據點,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馬謖,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弄丟。這無疑是在最大程度上破壞了諸葛亮的戰略,也使得蜀國大軍處於極度的戰略被動之中。

    為什麼呢?因為街亭的丟失,不僅使諸葛亮失去了圖謀涼州的最重要支點,還令蜀軍原本完整的戰線上,被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曹真已經率領魏軍的主力,從斜谷道進軍,而且在箕谷打敗了趙雲(趙雲這路是疑兵,兵力不多),從東北方向上帶來了巨大的軍事壓力。

    而佔領了街亭的張郃,還隨時可以從街亭出兵,經祁山南下,分分鐘包抄蜀軍的後路。

    試問,在街亭新敗的不利影響下,士氣受挫的蜀軍一邊繼續攻打隴西、廣魏,一邊還要和曹真大軍硬碰硬,能有幾成勝算?一旦被張郃截斷退路,就可能陷入進退維谷的危險境地,到時候別說是繼續作戰,就連想撤都撤不回去,只能是全軍覆沒的結局……

    那要是收攏主力,西出祁山,反攻街亭呢?這也不可能,甚至更加危險。張郃久經戰陣,絕非馬謖這種菜鳥可比。

    想要攻下張郃率數萬人駐守的街亭,唯一的辦法就是硬碰硬,在士兵和物資的巨大損失代價下,蜀軍才有可能(僅僅是有可能)取勝。而在蜀軍全力反攻街亭的時候,曹真大軍會像觀眾一樣,按兵不動?

    就算再沒有戰略眼光,曹真也知道趁蜀軍西進的機會,趕緊收復之前丟掉的隴右天水等地,再分兵一部截住蜀軍後路,斷其糧道。

    而曹魏大軍主力,完全可以沿著諸葛亮出川的路線,直接殺向蜀中……

    試問,已經傾國而出的蜀漢,國內兵力形同真空,難不成扎一堆草人出來抵擋曹真的精銳大軍?

    所以,諸葛亮只能選擇退兵,因為他知道,街亭一丟,自己佔領涼州的戰略計劃就已經不可能實現。繼續打下去的話,不但十分被動,而且有巨大的風險,即便打贏了,也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消耗戰,這對於本錢不足的蜀漢來說,並不可取。至少,本次北伐的最基本目的已經實現,現在撤退,好歹能保住之前的一部分戰果。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記載,“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也就是說,這次北伐至少為蜀國增加了一千多戶人口。古代的戶不是現在的三口五口小戶人家,一般都是祖孫幾代,人數從數人到數十人不等。算下來,一千多戶至少有一兩萬人,這對於總人口不足百萬的蜀漢來說,也算是一定的補充……

    一句話,街亭已失,涼州遙不可及,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與蜂擁而至的曹魏大軍主力,硬碰硬拼消耗,還不如撤兵,儲存實力,以徐圖將來……

    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在街亭丟失以後,不去反攻街亭,而是選擇了退兵的原因。

    總結下來其實就兩條,一是實力上做不到,二是做起來太冒險。

    諸葛亮深知蜀漢與曹魏實力相距甚遠,故用兵不得不謹慎,不敢做賠本的買賣。

    說白了,這都是蜀漢本錢有限的無奈,諸葛亮在作出任何決策的時候都不得不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因為他手中掌握的是不僅是全蜀的軍隊,更是蜀漢帝國的國運,一旦有失,便是全滅的結局……

    就此,我們可以來總結一下,蜀漢的第一次北伐。應該說諸葛亮從戰役時間的把握,到戰略計劃的擬定,再到戰術上的的執行和實施,都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結果卻很令人遺憾,因為在街亭這個最關鍵的點上,諸葛亮犯了用人不慎的錯誤。要是守街亭的人不是馬謖,而是趙雲,魏延,王平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將,最低程度也能守住一段時間。而菜鳥馬謖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讓街亭失守,一觸即潰……

    只不過,這世上什麼藥都有得賣,唯獨就是沒有後悔藥。原本距拿下涼州,雄踞西陲只有一步之遙的蜀漢帝國,只能接受無功而返的結局。

    更嚴重的後果是,吃了教訓的曹魏,從此將防禦的重點從東部的長江防線,轉移到了西面的長安一線,並加強對涼州的控制。使得諸葛亮後來的四次北伐,形勢更加困難險峻,也再沒能取得像第一次這樣的戰果……

    可以說,馬謖丟了街亭,對於蜀國的未來是有巨大負面影響的。馬謖因此被殺,也是咎由自取。

    而諸葛亮將這種菜鳥用於如此關鍵的崗位,也有一定的領導責任。

    PS:如果在第一次北伐中,街亭沒有丟失,諸葛亮也成功拿下了涼州,外加雍州的部分地盤,那麼蜀漢是否能有機會問鼎中原,中興漢室?

    客觀來說,其實希望也不大,因為曹魏不會坐視諸葛亮吞併涼州,更不會給他足夠的時間去消化。涼州雍州不是蜀中,沒有險要的地形作為掩護,幾乎是清一色山地步兵的蜀國軍隊,很難在這種地形之下,抵擋住曹魏的精銳騎兵。

    不過,如果諸葛亮真的能擋住曹魏反攻,又能在短時間內吞併並消化涼州,那情況確實會大不一樣。這樣等於是蜀國雄踞西陲,坐擁益州+涼州+半個雍州,國土和人口都增加一倍以上,幾乎能與東吳平起平坐。

    佔據了涼州也意味著,今後蜀漢進攻中原的方向又多了一個,能帶來更加靈活的戰略戰術。

    涼州民風彪悍,又是產馬之地,蜀漢可以在這裡組建一支騎兵部隊,重振當年馬超西涼鐵騎的聲威,配合蜀中步兵,從兩個方向上分別進攻……

    當然,這些都只能是我們的想象和猜測了。

    歷史就是歷史,是沒法假設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常因後悔之前浪費的時間而焦慮,如何克服這種情緒重新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