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傑作良品

    關羽是何等人物啊?軍令狀對劉備關羽和張飛是無效的,他們桃園結義,同年同日死的,他們可以說是三個王牌,所謂無君不成國,特別是建國初期。免死王牌是底線,也是諸葛亮施計的基礎,不然諸葛亮也不會出這樣的計策,後面諸葛亮不是一直演戲要斬關羽嗎?所有的將士求都不依,盡最大演技表現軍令狀的權威性,同時也是等劉備這個王出來求情才能說得過去,君王和所有將士都求情,那份量也足以壓制住這個軍令狀了。另外諸葛亮也料到關羽必會放了曹操,這事不是錯誤,是讓關羽順勢把情義還回曹操,不拖欠曹操之前的人情,保全關羽忠義之名。最後拍板的還不是諸葛亮嗎?也就是說諸葛亮饒了關羽,相當於關羽又欠了他諸葛一個不殺之恩,便於後面聽從軍師指揮。這個計策相當完美!馬謖相比關羽,差太遠了,只是諸葛亮欣賞的謀士,本身丟了戰略地形,真犯了大錯。平時諸葛亮讚賞一下,小聰明就直接登上臉了,諸葛亮也不爽,再者馬謖本身就是光說不練,諸葛亮早就發現了,正好找個機會試試,結果真出乎諸葛亮意料之外了,差的太遠了,最關鍵是犯的錯足以斬掉了!

  • 2 # 泊圖泊途

    這個問題一定是來自《三國演義》,那麼我就來談談《三國演義》。

    關羽立下軍令狀是因為諸葛亮讓他去華容道堵截曹操,這本身就是個套路。當時諸葛亮認為曹操不該死,“命不該絕”,或許覺得曹操死了權力不好平衡。關羽忠義,曹操曾有恩於關羽,諸葛認為關羽必定放了曹操,想給關羽留個美名就讓他去了,而且關羽孤傲不好指揮,趁此機會正好挫一下他的銳氣 方便以後管理。

    馬謖立軍令狀的時候就完全不同了,街亭如果丟了,諸葛亮北伐就要被影響,所以街亭是萬萬不能丟掉的,馬謖理論強,諸葛認為他應該能勝任,況且那時候也沒有太多人能用了。

    街亭一丟,準備很久的北伐就要擱淺,劉備生前對諸葛說馬謖不能大用的事情更讓諸葛亮懊惱不已。所以為了軍律不得不殺了馬謖

  • 3 # 適情雅趣

    那是因為曹操兵敗,關羽在華容道圍堵曹操。關羽是放不放曹操,馬謖是守不守得住街亭。關羽放不放曹操劉備己然是大勝,馬謖守不住諸葛亮必敗。性質是截然不同的。就像遼瀋戰役我軍攻打錦州,塔山能不能守住從葫蘆島方面增援的國民黨部隊,是決定勝負的關健。

    諸葛亮放掉曹操是聰明之舉,赤壁之戰是孫權與劉備聯手打敗曹操的,東吳出力最多,劉備當時十分弱小。曹操雖然新敗,但是魏國還是十分強大的。如果殺掉曹操魏國必傾舉國之力復仇,這是劉備萬萬抵擋不了的。至於“曹操命不該絕”等話那諸葛亮欺騙人罷了。那麼讓誰去放掉曹操?關羽是最適合的人選了。關羽重義,曹操對關羽有恩,關羽又是劉備義弟,且桀驁不馴、孤傲自負。諸葛亮想長期經營,必須拿住關羽。關羽放走了曹操,不殺關羽即給了劉備的面子,也給了張飛等諸將的面子,讓關羽感激不盡。這一箭多雕的事何樂而不為呢?也體現了諸葛亮的高超智慧和政治藝術。

    馬謖可不同,當時街亭位置十分重要。街亭失守,如果諸葛亮不冒險採取“空城計”,諸葛亮及眾謀臣皆被曹軍擒矣!但是,諸葛亮責任最大,損兵折將、勞民傷財,退回蜀國沒法交待。所以諸葛亮把責任全部由馬謖來承擔,馬謖當然是必死了。

  • 4 # 清史宴

    為何同樣是立了軍令狀而關羽沒事,馬謖卻必死,因為他們倆的後臺和違抗軍令所帶來的後果不同。

    首先是他們之間的後臺不同,關羽何須人,他是劉備的結義兄弟,跟隨劉備征戰多年,與劉備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這不是僅憑諸葛亮的一紙軍令狀所能撼動的,曾經曹操為了收服關羽到其帳下效力,可謂是費勁了心思,侯也封了,金銀美女也給了,就連天下第一寶馬赤兔馬也一併賞給他了,可還是沒有感動關羽,由此可見劉關張三兄弟之間的情義何等深厚。

    而馬謖則不同,他的後臺就是諸葛亮,曾經在劉備時期,劉備對於馬謖的個人帶兵能力是很看不上了,認為其只能耍耍嘴皮子而已,可是諸葛亮不聽勸告,依然在關鍵時刻啟用了馬謖,並且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慎重行事,因為你的對手張郃司馬懿那都是一等一的大人物,可馬謖竟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堅持一意孤行,導致最後慘敗,至此就是諸葛亮想保他不死也很難了,因為此次北伐的失敗,必須要對朝廷和數十萬將士有一個交代,總不能他諸葛亮自己引頸就戮。

    其次是違抗軍令所帶來的後果不同,本身諸葛亮讓關羽去守華容道的目的,就是為了放走曹操,因為此時曹操活著對劉備集團更加有利,所以在關羽私放走曹操回來之後,諸葛亮也只是做做戲而已,並沒有較真。

    但是馬謖的違抗軍令的後果則大不同了,他直接導致了此次北伐的大敗,而且前期佔領的曹魏三郡之地,也被司馬懿給收回了,可謂是無功而返。最主要的是馬謖在臨行時,諸葛亮是一而再的叮囑其慎重,在到了街亭之時,副將王平也是一再的勸諫其以令行事,然而自以為是的馬謖把一切的忠告都視若罔聞,因為導致此戰慘敗,馬謖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因此他的死可謂咎由自取。

  • 5 # 歷史百家爭鳴

    在回答問題之前,現申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真正的歷史上,馬謖真的失街亭,而關羽並沒有在華容道上放走曹操,關羽放曹操這件事件根本就不存在。

    澄清了這個歷史問題,讓我們回到本題,既然這麼問了,我想只能從《三國演義》的角度回答下這個問題。

    同樣是裡軍令狀,馬謖被殺,關羽卻沒有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關羽放走了該放走的人

    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的時候,是在赤壁之戰之後,曹操失敗了逃走,劉備這邊一陣忙活,很多大將都被安排出去了,只有關羽沒有安排,關羽坐不住了,主動請纓,於是諸葛亮才讓關羽去守華容道,截住曹操,並表達了對關羽的不信任,關羽立了軍令狀,這才讓關羽去攔截曹操。

    關羽走後,劉備和諸葛亮的對話意味深長,玄德曰:“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這說明諸葛亮安是故意安排關羽去守華容道,目的就是為了放走曹操,而不是殺曹操,目的是為了三足鼎立,劉備有一席之地,再說了,關羽是劉備的兄弟,諸葛亮不會隨便殺關羽的。

    2、馬謖敗了不該敗的仗

    到了馬謖情況就不一樣了,諸葛連對待馬謖非常好,像自己的親兒子,追隨諸葛亮多年,一直出謀劃策,但是從來沒有獨自帶兵打仗。

    此次北伐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是形式最好的一次,只要守住街亭,北伐就成功了大半。

    諸葛亮派馬謖去,也是對馬謖的信任,想歷練下馬謖,諸葛亮大概不會想到馬謖會犯如此低階的錯誤。

    馬謖丟掉街亭,也就意味著北伐失敗了,諸葛亮也失去了局勢最好的北伐,而且在安排馬謖之前,眾多將士都勸過諸葛亮,諸葛亮如果不殺馬謖,諸葛亮的威信就不在了,所以馬謖必須得死,才能保持蜀軍的氣勢。

  • 6 # 貓眼觀史

    其實這是兩個問題,在同樣立了軍令狀的情況下,一是為什麼不殺關羽?二是為什麼要斬馬謖?只能說諸葛亮的唯物辯證法比我們學的好,諸葛亮根據客觀情況出發,以客觀條件為主,主觀因素為輔,相輔相成,同樣的條件不同的客觀情況,結果肯定不會相同!

    一:諸葛亮為什麼不殺關羽?

    劉備根基弱,如果曹操被關羽殺了,曹魏在赤壁之戰後其實損失並沒有太大,萬一進行反撲後果不堪設想,諸葛亮深知關羽性情,定不會殺曹操,所以派關羽出戰,還了人情。

    如果關羽殺了曹操,換句話說東吳做大,劉備同樣得不到絲毫的利益,再加上派關羽前去,特意讓關羽立下軍令狀,其實關羽心中所想,就算曹操被我抓到也不殺他,寧願自己被斬,結果關羽確實放了曹操,這樣諸葛亮就可以趁機打擊關羽的囂張氣焰,讓他有所收斂。

    關羽好歹是劉備的二弟,位高權重,人情社會古代就有,諸葛亮不可能真的傻了關羽,劉備能同意嗎?

    關羽放了曹操實則是成全了劉備集團,為大局著想,稍加懲罰就可以了。

    二:諸葛亮為什麼殺馬謖?

    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勝利在即,可馬謖一意孤行失街亭,直接導致諸葛亮腹背受敵,只有退軍,大罪!這是其一。

    諸葛亮一直叮囑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它不但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假以時日還可以北上進攻魏國,可馬謖不聽王平勸阻,在有人勸告的情況下還不聽,這是其二。

    軍中士兵將領都認為要殺馬謖,大家都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不殺馬謖難以平息眾怒,這是其三。

    馬謖沒有背景,說到底殺不殺還在於諸葛亮,諸葛亮前思後想,縱觀大局,還是殺了吧!於是就有了揮淚斬馬謖。

    政治原因,當時除了荊州,還有東州、蜀地等集團,不殺馬謖怕其他集團人說諸葛亮的壞話,本身他們就不同意北伐。

    劉備的遺言,諸葛亮這才想起來,確實不堪大用!

  • 7 # 青言論史

    我覺得這個問題,哎,怎麼說呢?題主大概是《三國演義》看多了吧?

    正史上,從沒有記載關羽在哪裡堵過橋,倒是曹操在走到華容道那裡時仰天大笑,說孫劉還是太菜啦,要是在這埋伏一支部隊我非玩完不可啊!但是關羽是真沒去狙擊他們,不然史書不大可能不寫。

    就算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關羽去堵橋但是放了曹操,他被赦免也情有可原。理由有這麼幾個:

    1.關羽去華容道只是去做做樣子,曹操絕不能死。有曹操這個強敵在,孫劉之間的聯盟才有存在下去的可能,一旦他死了,孫劉立刻就會翻臉。而馬謖丟街亭是戰略性的失誤,直接關係到北伐大計的成敗,不殺他不足以服眾。

    2.關係有親疏,權力有大小。就算諸葛亮沒有讓關羽去作秀的意思,他也不好殺關羽,因為關羽是劉備的人,他諸葛亮終究只是個謀臣。但是當殺馬謖的時候,諸葛亮已經成了蜀漢事實上的一把手,他有完完全全處死馬謖的權力。雖然諸葛亮和馬謖也是號稱恩猶父子,但是和劉關張還是差一截。

    3.政治目的不一樣。殺關羽,意味著劉備集團損失了最重要的一員戰將,這個對整個集團的發展都是不利的。而殺馬謖,是必須要立威,必須要給整個國家一個交代。畢竟華容道那裡只是錦上添花沒做好,而街亭卻是雪中沒有了炭。

  • 8 # 雲中飛呀飛

    這個問題,嗬嗬!簡單的人情事故。

    關羽是誰?劉備的結義兄弟,左膀右臂,殺之如斷臂,能殺麼?!

    軍令狀?還不是大老闆說了算,大老闆是劉備,關羽有人做主啊。劉備當時還未發跡,還需要紅臉二弟東征西戰,開疆闢土,作用大得哩。

    馬謖,諸葛亮所看好的人物,刻意栽培的物件。本想關鍵時期用一用,日後也好提撥提撥,結果大栽臉面,紙上談兵之人,敗得悽慘。孔明無顏面,責任有人擔,沒辦法,只能咔嚓了。

    事情不復雜,原因就這麼簡單。

  • 9 # 勇戰王聊歷史

    我來終結此話題。因為,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也要遵循真實的歷史。就如同現在熱播的《三國機密》,無論編劇腦洞多大,再怎麼誇張改寫,我也不信他最後敢讓劉備一統三國!

    歷史上,曹操是兵敗走了華容道,但是,沒有關羽什麼事。關羽放走曹操是羅貫中編的。他為了突出,關羽的義薄雲天,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有就是曹操的倒黴蛋形象。

    既然故事情節是假的,那麼參與其中的人,就都不能死。曹操和關羽,無論誰死了,羅貫中在後面也沒法圓回來。

    馬謖失街亭是真事,他是真的被諸葛亮殺了。所以,老羅讓他死也正常。

    總之,羅貫中編了很多故事。例如,諸葛亮火燒司馬懿於上方谷,姜維圍困司馬昭於鐵籠山。這兩個故事是假的,所以,司馬昭和司馬懿都不會死。司馬懿被天降大雨救了,司馬昭被地下泉水救了。

  • 10 # 融皓科技掃地僧

    易中天先生人文,諸葛亮殺馬謖是痛失臂膀,屬於壯士斷腕。關於諸葛亮殺馬謖的原因,易中天先生認為,主要是蜀漢政權內部不穩定,大致分為三個階層。

    第一階層是劉備的原班人馬,為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這些人,是劉備的創業班底,也是在蜀漢政權裡掌握實權的人物。

    第二階層就是劉璋從東洲帶來的那批人,如李嚴、吳壹、許靖等人,這些人算的上第二梯隊的,也是掌握一定權利的

    第三個就是益州本土的,像譙周、法正等這批人,在益州當地是具備一定影響力的人物,也能夠說的上話。

    為什麼要將蜀漢政權分為三個階層?

    劉備在世之時,憑藉其個人威望,能夠讓各方勢力誠心歸附。因為劉備死後,諸葛亮不具備統一蜀漢士人集團的能力。比如李嚴,他從心裡就是不服諸葛亮的。在三國裡之所以特別提到李嚴,並且講述李嚴是如何被諸葛亮扳倒的,是因為他和諸葛亮同樣屬於託孤大臣,地位相當。與他們等級低的,自然還有很多,無法一一說來。

    既然有這麼多人不服諸葛亮,也就是有很多人都在等待諸葛亮犯錯。而馬謖丟街亭,就是一個很好的爆發點。從根本上來講,馬謖是街亭,主要責任在諸葛亮用人不當。如果不殺馬謖,就得殺諸葛亮。

    但當時那個環境,諸葛亮無論如何是殺不得的,那就只能殺馬謖。馬謖實際上是替諸葛亮而死。

    同樣是立了軍令狀的關羽,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為什麼沒人追究其責任呢?這個就很好解釋了,因為當時劉備在世,劉備能夠協調各方勢力,況且劉備也不可能讓關羽死,自然就沒有人追究其過失了。

  • 11 # 石頭說歷史

    軍令狀就是保證書,如果立軍令狀之人沒有完成許諾的任務,必須接受相應的處罰,一般來說,這處罰就是付出生命。

    演義中有許多立軍令狀的情節,赤壁之戰時,周瑜要求諸葛亮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自立軍令狀,最終透過草船借箭完成了任務。另外,關羽和馬謖也向諸葛亮立過軍令狀,雖然他們都沒有完成任務,但諸葛亮對兩人的處理方式卻不盡相同,放過了關羽而殺掉了馬謖,這是為何呢?一、關羽立軍令狀時,諸葛亮剛剛出山輔佐劉備,雖然他在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赤壁之戰時表現出色,但從地位和資歷來說,是不如關羽的。如果硬要殺關羽,劉備肯定不同意,自己也沒法在劉備身邊混了。

    更重要的是,關羽立軍令狀的後果,完全在諸葛亮的掌控之中,是諸葛亮事先計算好的。在諸葛亮的三分天下計劃中,曹操是不能死在赤壁之戰中的,如果在華容道安排別的將領,曹操基本就完蛋了,只有關羽能夠完成這個特殊的任務。所以,他沒有殺關羽。結果和諸葛亮預料的一樣,關羽在華容道放過了曹操,而諸葛亮透過放過關羽既樹立了威信,又賣了個人情,還讓三分天下的計劃得以實現。一箭三雕,十分高明。

    二、馬謖的情況就和關羽大不一樣了。別看馬謖只是一個小小的參軍,但馬謖和諸葛亮的關係不一般。諸葛亮和馬謖的哥哥馬良私交甚好,諸葛亮待馬謖像親弟弟一樣。而且,馬謖有些本領,諸葛亮又很器重他,把他當做重點培養物件。所以諸葛亮才會讓一個沒有實戰經驗的參軍去作為前鋒,想讓馬謖在街亭展現才華,他認為馬謖可以做到。可是,馬謖卻辦砸了。街亭失守,讓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功虧一簣,只能放棄佔領的三郡退回漢中。行動失敗,總要有人負責。其實,馬謖是可殺可不殺的,但諸葛亮是蜀漢丞相,又賞罰分明,所以不殺馬謖難以服眾,不殺馬謖對戰敗沒有交代,馬謖就只能一死了。

  • 12 # 六甲番人

    謝友邀。關羽在領華容道攔截曹操任務時立了立軍令狀,馬謖在爭街亭防守任務時也立了軍令狀,這些軍令狀情節都是《三國演義》才出現的情節,所以唯有依據演義來分析其中緣由了。

    一、對全域性影響:

    赤壁之戰曹操輸給了一把火,此時符合劉備一方的最大利益絕對不是殺了曹操,而應該是放了曹操,讓曹操繼續牽制孫權,然後劉備迅速將荊州和南郡等佔為己有,以建立勢力根據地,所以事前諸葛亮已與劉備商議決定放了曹操,同時送給關羽人情。關羽在華容道放了曹操正好符合諸葛亮本次計劃目標,又怎麼會受到重罰?

    而街亭之戰卻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國的決定性戰事,這次失利造成本次北伐功敗垂成,從《三國演義》諸葛亮六出祁山看,第一次北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北伐,後來的五次都是以攻代守,所以馬謖犯下的錯誤讓蜀國從此沒有逐鹿中原的機會,這是關乎全域性的生死手,是不可原諒的。

    二、關羽和馬謖的地位不同:

    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是創業前輩,比諸葛亮資格更老,對於這樣位高權重威望無雙的元老,處罰一般都會很慎重,特別是當時劉備勢弱,尚無寸土之地,人才也嚴重不足,殺了關羽會丟了人心,隊伍也沒法帶了。

    團隊管理是必須因地制宜的,執法必嚴的教條主義是要不得的,此時的劉備團隊人少簡單,必須人治法治並用,執法是為了服眾,不能以自毀長城為代價。

    而馬謖是蜀國內部的荊州派系,屬於蜀國創業中期加入、後期才重用的後起之秀。劉備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誇不可委任大事,但諸葛亮還是違眾拔謖,讓他做參軍,這才算進入管理層,當時比馬謖資格老地位高的還有趙雲、魏延等人,而在先鋒人選方面,作戰經驗豐富的魏延和吳懿都是比馬謖更合適的人選。

    可以說,馬謖是沒有根基威望不足的人物,殺之不會導致團隊混亂。

    三、老闆的態度:

    赤壁之戰,諸葛亮只是軍師,暫時行使指揮權,絕對不是老闆,任何重要決策還是要請示劉備的,當時劉備的意見如下:“昔吾三人結義時,誓同生死。今雲長雖犯法,不不忍違卻前盟。望權記過,容將功贖罪。”老闆都說到“誓同生死”了,你還要逼死關羽,這是要讓老闆也一起去死嗎?這是要奪權嗎?

    實際上,就算關羽真讓團隊損失巨大,諸葛亮也不會殺了關羽,最多會參照曹操犯錯對自己的處罰,也就是割發代首。

    第一次北伐時,劉禪是君主,但諸葛亮是實際掌權者,握有軍事內政人事大權,尤其是行軍作戰時,麾下將士皆可生殺。對於馬謖街亭失利,諸葛亮用人不當也是有責任的,馬謖又和他一樣出身荊州,他如果不對馬謖重罰,益州派系會怎麼想?先主臨終已經預見馬謖不可大用了,這時馬謖自證如此,諸葛亮還要網開一面,這是想要做什麼?

    而這時的蜀國已不同於赤壁之戰時的劉備勢力,已經是擁有益州和漢中、兵多將廣的龐大勢力,嚴格執法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當前北伐失利,幾十萬軍隊人心向背,皆在對主要責任者的處罰,“若不明正軍律,何以服眾?”

  • 13 # 諸葛洞明

    首先,當時劉備實力很弱,如果殺了曹操,北方將會混亂,群雄逐鹿;或是曹家繼承問題爭執,再沒人能對東吳造成威脅,這樣東吳就會肆無忌憚的進攻荊州。劉備即使能拿下,也會很難發展。可以說劉備的發展正是抓住曹操和東吳相持。

    曹操不能死,但是怎麼放是個大問題,如果是諸葛亮放,就是他無能,怎麼也解釋不了。但也不能讓張飛和趙雲背這個鍋,他們背不起。曹操於關羽有恩,讓他放可以給曹操還個人情,將來戰爭相見,不必再顧慮。而且關羽地位高,在集團裡他地位僅次於劉備,這鍋他背得起。最主要的是他太高傲,瞧不起諸葛亮和士人,所以諸葛亮要殺下他的傲氣,也好立威,讓諸將知道他連主公的兄弟也敢殺,看誰不服,當然這只是演戲,諸葛亮是不可以殺得了關羽的。但是,這也給掉荊州埋下伏筆,因為關羽脾氣太傲了,這次諸葛亮滅了他的威風,他更加不服,表面上信服,暗地卻在較勁,以致大意失荊州(這裡按三國演義討論,不予正史說)。

    馬謖,是荊州大世家的五子,名士馬良之弟,跟隨諸葛亮處理軍務事,深得諸葛亮寵信,可以說是諸葛亮半個徒弟。他的失敗也是諸葛亮自己的過錯,不殺馬謖不能謝天下,更不能服眾,因為當時劉備,法正,馬良等人已經過世,沒有一個有威望的人可以救他,諸葛亮不殺就是徇私枉法。諸葛亮待馬謖如子,殺他也算是對自己過失的懲罰過。

    可以說砍關羽是諸葛亮在演戲,砍馬謖是痛心,是無奈。

  • 14 # 華哥雜談

    既然題目說的是《三國演義》的故事,回答也參照小說,不涉及歷史。同樣是立了軍令狀,諸葛亮殺了馬謖,卻沒有殺關羽,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時,之所以要把守華容道的任務分配給關羽,又與他立軍令狀,主要目的是殺一殺關羽的傲氣,並非真要殺他。

    諸葛亮初來乍到,受到劉備重用,讓一班跟隨劉備多年的荊州老臣不服氣,這裡面表現最為突出的當然是為人傲氣的關羽。如果諸葛亮不能收服關羽這個“刺頭”,就無法確立他在劉備集團的二把手地位。

    赤壁之戰,諸葛亮神機妙算,算好了曹操必從華容道逃命,這是整治關羽的最好時機,當然他也算準了只有關羽來守才能保住曹操性命,實現諸葛亮《隆中對》計劃的三國鼎立的局面。

    最後事實當然很明瞭,關羽無奈違令放了曹操,諸葛亮上演了要執行軍令的戲,在劉備和張飛、趙雲等人的求情下,關羽保住了性命。當然,除了關羽以外,還有其他人也都欠了諸葛亮的人情,今後自然不敢看不起諸葛亮了。

    二、諸葛亮與馬謖立軍令狀,主要是守住街亭對戰局太重要了,必須引起馬謖的高度重視。

    諸葛亮出祈山的目的是要“匡扶漢室”,而該戰的核心在於守住街亭,所以街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馬謖此時是諸葛亮眼中的能人,諸葛亮雖然聰明,但識人方面不如劉備。劉備在白帝託孤時早提醒過諸葛亮,說馬謖是紙上談兵、言過其實之輩,但諸葛亮後來並沒有聽進去,他認為馬謖能行。

    但因為街亭實在太重要了,為了引起馬謖的高度重視,諸葛亮慎重地要求馬謖簽了軍令狀。馬謖雖然也不敢大意,但畢竟因為實踐經驗不足,又過於自負,聽不進副手王平的意見,最後丟了街亭。

    三、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諸葛亮只有殺了馬謖才能樹立公正不阿的形象。

    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握朝政,但益州內部局面十分複雜,荊州勢力與劉璋的東州勢力、益州的本土勢力關係十分微妙,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起震動。

    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他十分清楚自已所面臨的情況,只有公正才能立威。馬謖是諸葛亮的紅人,也是他的親信,馬謖丟了街亭,犯了這麼大錯,大家都盯著看,諸葛亮只有揮淚斬馬謖才能服眾,所以馬謖之死也是必然的。

    四、關羽是劉備和張飛的結拜兄弟,在荊州集團內部有深厚的根基,諸葛亮想殺關羽,劉備和張飛也不同意,也會導致關羽手下軍心不穩。

    劉、關、張在桃園三結義,從此並肩走上“革命道路”,他們之間既有上下級的關係,也有合夥人的關係,除了工作聯絡十分密切外,個人感情也十分深厚。諸葛亮如果執意要殺關羽,張飛肯定先跳起來,劉備也不會同意。

    另外,關羽這人雖然傲氣,但他也重意氣,如果殺了關羽,他手下的一班人肯定也不會答應,勢必導致軍心不穩。劉備要做大事,當然也不會同意諸葛亮擅殺關羽。

  • 15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其實這是個偽命題,因為正史上不存在,關羽從來沒在華容道攔截過曹操,諸葛亮也不是能掐會算。

    現在就小說來說:

    其一,目的不一樣:關羽守華容道,本身就是諸葛亮故意下的一步棋,目的是讓曹操欠關羽一個人情。而馬謖的街亭的確關係重大,不能丟。

    其二,人物不一樣。關羽是劉備的兄弟,張飛的哥哥,在劉備手下地位崇高,劉關張三位一體,劉備如果取得天下,關羽張飛應有免死金牌,這一點其他人都沒有;馬謖不過一個謀士,雖然和諸葛亮關係好,但劉備很反感他,說馬謖這個人只會誇誇其談沒有大本事,勸諸葛亮不要重用。

    其三,諸葛亮如果敢對關羽動了殺機,劉備第一個不願意;但是殺馬謖,那是對劉備的交代。

    可見人與人不能比,諸葛亮也有動不了的人,比如關羽,人家地位真高。

  • 16 # 初心如舊

    同樣是立了軍令狀,為啥諸葛亮殺了馬謖,卻沒有殺關羽?

    這提問涉及的兩個問題,一個是歷史真實,一個是虛構;一個事關重大,自告奮勇;一個似乎無足輕重,可有可無。馬謖不聽諸葛亮安排,自作主張丟失街亭,儘管對於這件事,在史料中有多種說法,但大的基本事實,應該是真實的。而華容道關羽放曹操,卻把關羽曾經投誠曹操,受到曹操優厚待遇,不忘舊情返回劉備這些真實,與一個虛構橋段聯結起來,刻畫了精彩絕倫,義薄雲天的關羽人物形象,是一個虛實結合,有假有真,真假難辨的產物,這就是提問的根本答案。因為真實歷史是不能違背的,而虛構則可按情節,邏輯,理性來演繹。

    從當時的情節看,安排街亭守衛時,馬謖首先搶功請戰,諸葛亮叮囑重要性,馬謖答覆說:若有差失,祈斬全家!這種決心,這種表態,幾乎把臨場決策領導逼到絕境,難有再選擇。說明馬謖對街亭重要性很清楚,搶功心太強烈,也太輕率,把這件事看的太簡單。後世不少吐槽諸葛亮為啥不用魏延,不用趙雲?說實話,作為磨磨牙,耍耍嘴皮子的事後諸葛亮,是可以的,但要臨場決斷,本文沒有這魄力氣派,估計多數吐槽也難免落入俗套。

    再看華容道關羽放曹操,同輩的趙雲,張飛都領到重要任務,興沖沖帶兵殺敵去了,就連糜竺,糜芳,後輩的劉琦,劉封都派上用場,唯獨第一上將關羽,卻被冷在一邊,這種滋味只有真將軍才能體會。雖然關羽諸葛亮表面上,正兒八經立軍令狀,但倘若把劉備後面擔心的問:“吾弟義氣深重,若真把曹操放了,咋辦“?諸葛亮則打哈哈說:“亮夜觀天象,曹賊未合身死,留這人情叫雲長作了,亦是美事“!劉備趕緊送頂高帽:“先生神算,世所罕及“!若把這些結合起來,就恍然大悟。

    明白了吧?這本來就是局,是個套,主要作用是熱鬧,吸引眼球,和空城計是一個道理。不說關羽在蜀漢地位,在大老闆劉備心中的分量,就三國演義而言,關羽還有不少大事(比如著名的大意失荊州)八字沒一撇呢,羅貫中先生怎能輕易讓諸葛亮殺掉,白費口舌筆墨,自找麻煩?(1:16)

  • 17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兩個的性質不一樣,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其實他不是真想讓關羽擒殺曹操,而是想讓他做個順水人情,還曹操當年收留善待他的一個人情。

    但同時,他又不能讓曹操死去。因為曹操在赤壁大敗後,如果掛了,那麼本來就佔有江南根基,兵多將廣的東吳將一家獨大,當時劉備還沒佔據蜀川,實力根本無法東吳抗衡。如此這樣,東吳很可能一統天下,這是聰明的諸葛亮不可能做的事。

    因此,儘管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並立了軍令狀,但這是諸葛亮的政治手段的需要,既讓關羽還了人情,又讓關羽久他一個人情,因有不斬之恩,關羽只能對他更服從和聽命。

    而馬謖失謖失街亭的性質不一樣,當時諸葛亮出祁山北伐,令馬謖守軍事要地街亭,這關係到雙方的攻防向北的分水嶺,不容有失,因此,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前,立下軍令狀,以此來給馬謖施壓,不能丟失街亭。結果"紙上談兵"的馬謖因佈陣誤丟了街亭。諸葛亮被逼退軍,功虧一簣,為了給三軍將士及朝廷一個交代,他只好以軍法處置,揮淚斬馬謖。

  • 18 # 歷史冷鋪子

    1、兩次的戰略意義不同

    華容道和街亭的意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赤壁之戰之後,孔明本就無意讓曹操殞命在華容道,這樣的話全國諸侯的勢力就不能制衡,孫吳肯定一家獨大,那據荊州謀西川的戰略規劃就無從談起,所以孔明也對劉備說是為了成全關將軍忠義的美名。(當然也暗含打壓關羽自傲的氣焰)

    那街亭這邊,是孔明第一次北伐時的戰略糧道,第一次北伐是孔明最接近“還於舊都”理想的一次,這時候在《出師表》中我們知道,蜀國在夷陵之戰之後已經是存亡之秋的地步,國力最弱,人口最少,所以北伐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要慎之又慎。偏偏在關鍵時刻馬謖丟了街亭,所有的優勢轉化為劣勢,各路人馬均損兵折將,不殺不足以平憤。

    2、兩人的地位不同

    關羽是劉備集團最重要的大將之一,是三國時期頂級武將,不論是武藝還是個人名望都是劉備集團的一塊招牌,殺了關羽,不但皇叔以後弄死你,整個集團相當於自損一臂,以後也沒人敢跟皇叔了。

    馬謖則不同,一直以來只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行軍參謀,因為才華橫溢所以備受孔明的喜愛,有意傳道。街亭這樣一場硬仗正是預備轉正式的考試,結果慘敗。孔明不殺馬謖,旁人定會指指點點,我們清高的丞相怎麼可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 19 # 大風起兮雲飛揚y

    關羽與馬謖二人均向諸葛亮立過軍令狀,也都未完成的軍令,結果是:關羽不僅保住自己的項上人頭,還成全自己忠義、知恩圖報之名;馬謖大意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同樣是令過軍令狀,同樣是未完全軍令,為什麼諸葛亮不敢殺關羽?

    雖然關羽與馬謖均未完成軍令,但是他們各自產生的後果及影響不同。

    諸葛亮讓關羽去守華容道,目的不是為了殺了,或是擒住曹操,真正目的是為了放曹操,但又不能給東吳落下故意放跑曹操的把柄,讓關羽去守華容道,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與曹操的感情糾葛世人諧知,關羽千里尋兄,重情重義之名遠揚,放走曹操純屬意料之外,日後對東吳也好解釋,其次諸葛亮還有另外用意,是打壓關羽的囂張氣焰,假裝在劉備張飛及眾將求情下,暫留關羽項上人頭,讓關羽感恩,不敢小視諸葛亮。

    馬謖大意丟失街亭,街亭是北伐的戰略要道,戰略意義重大,街亭一失,後繼糧草兵馬供應被曹軍掐斷,諸葛亮不得不全軍撤退,可以說,馬謖失街亭,一招不慎,致使諸葛亮北伐滿盤諧輸,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是馬謖作為自已行軍高階參謀,出謀劃策還行,但缺乏實戰經驗,劉備在世時,曾囑咐過諸葛亮,馬謖不可重用,不可獨擋一面,深深自責與不捨,但致使整個北伐破產,總得有人承擔,對全軍有個交待,況且,馬謖接軍令時,曾立下過軍令狀,軍令如山,不得不斬馬謖。

    關羽與馬謖在劉備集團人脈不同、身份地位不同,關羽是劉備同生共死的結義兄、是劉備集團的左膀右臂、是蜀國的開國元勳、大將,手握重兵,人脈極廣,斬關羽,等於自斷右臂,自毀江山,斬不得,也不敢斬。而馬謖只是諸葛亮私人行軍參謀,僅是出謀劃策,最終決策是諸葛亮,而且馬謖不掌兵,手無實權,又無實力,斬一個馬謖,換一個行軍參謀而已。

  • 20 # 福之富也

    首先,馬謖地位怎可和關羽比之,關羽是大將又有劉備照著,馬謖不過帳前一參謀,再者諸葛亮本無斬關羽之心,就是想戳其銳氣,又剛赤壁大戰勝利,加上劉備眾將求情,也給了關羽報曹操當年之恩,關羽日後必定不會手下留情,自然關羽沒事。而馬謖就不同了,首出岐山第一戰就大敗,戳其軍威,他的一敗,影響了這個蜀漢,使得幾十萬大軍無功而返,何況諸葛亮北伐是蜀漢群臣極力反對的,又遇大敗。無法給蜀漢居民交代,也沒有君主的支援。劉備在,馬謖可不死,劉備不在,任何人犯軍規都不可饒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歷史上最可怕的女人是誰,她具體做了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