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面前紅人,為何山東巡撫丁寶楨敢殺他?
7
回覆列表
  • 1 # 一點點歷史

    關於丁寶楨誅殺安德海一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演繹出很多版本,比如安德海的慈禧的不正當關係,比如慈禧曾經下旨“刀下留人”,丁寶楨抗旨而行等等。

    先介紹下事情的兩個主人公

    丁寶楨擔任山東巡撫期間,因勤王剿滅“捻軍”而得到皇帝的信任,並被授予太子太保銜,得到重用的丁寶楨,第二年就將安德海誅殺。

    安德海,“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頗用事”。由於安德海在“辛酉政變”中立功,所以頗受重用,安德海被抓時才26歲。

    再看一下事情的大概經過

    同治八年,安德海藉口採購同治大婚典禮所用之物出京,不僅沒有攜帶任何公文,反而招搖過市,排場頗大,行至山東,被巡撫丁寶楨捕獲,旋即將其誅殺。

    丁寶楨為什麼敢殺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

    最主要的原因是殺安德海有制可循,有法可依,安德海在沒有公文的情況下擅自出宮,違反了祖制,按律當殺。

    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難道丁寶楨真的敢“前門接旨,後門斬首”嗎?

    事情顯然沒有這麼簡單,誅殺安德海恐怕是一場密謀已久的計劃。

    “辛酉政變”後,成為總管大太監的安德海依附於慈禧,利用手中的權利干預朝政,恭親王奕訢被革職就與安德海與慈禧的密謀有關。

    不僅和奕訢關係不好,安德海和小皇帝同治的關係也搞的很僵,他時常向慈禧打皇帝的小報告,致使同治經常受到責罰。

    所以殺安德海應該是同治,奕訢密謀的結果,而丁寶楨只是實際執行者。

    由於當時處於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之時,慈禧還沒有大權獨攬,而安德海所犯之罪又確實該殺,所以慈禧只能吃了啞巴虧。

  • 2 # 最強鍵盤手1

    安德海被殺也是在是罪有應得,安德海憑藉自己在慈禧這裡得寵,一直無法無天,目中無人,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在慈禧太后這邊紅的發紫的人物,丁寶楨怎麼說殺就殺呢?

    第一,得到了同治皇帝的默許。

    在同治還小的時候,安德海就憑藉自己得寵,一直欺負並且故意找同治的茬,那個時候同治皇帝就恨透了安德海。後來同治年紀稍微大了一點點,有一次安德海插了同治和慈禧的對話,同治也就賜了安德海一百巴掌。

    咸豐死的時候,同治問身邊的人,如果我做皇上了可以想殺誰就殺誰嗎,他身邊的人問想殺誰,他在手上寫道小安子。後來同治做了皇帝,一直感覺安德海威脅太大,想要將其除掉,便找慈安太后商量,慈安太后以熟悉政務為名讓慈禧暫許同治代理朝政。

    機會終於來了,安德海以出宮購置龍袍為名,但是同治不予理睬,什麼也沒說。安德海沿京杭大運河而下,一路上旌旗飄飄,載歌載舞,魚肉沿路官員百姓。丁寶楨聽說以後將其抓下,並八百里加急稟報皇上,同治知道後很是開心,秘密召見恭親王和軍機處大臣,瞞著慈禧太后,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第二,安德海的罪過丁寶楨

    就這樣一位無法無天的人物,說他沒有得罪人那都是假的。有一次,丁寶楨入宮覲見慈禧太后,一扣頭 帽子掉了,古代這樣是對皇上大不敬,然而慈禧都沒有說什麼,安德海對著丁寶楨就是一頓羞辱,並要求治罪,於是從此之後這二位便結下了樑子,所以丁寶楨逮著機會就將安德海殺掉。

  • 3 # 大獅

    話說同治八年,此時正值捻軍回亂漸次平定之時,慈禧太后也正是人生順風順水的時候,但突然一件事兒的發生,令她大丟顏面。

    說起這事兒,說大不大,但說小也不小,說“不大”,是因為不過殺了個太監;說“不小”,則是因為被殺的這個太監正是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安德海,如今他正是被太后恩寵之時,卻被殺了!

    這個安德海,在宮內被慈禧喚作“小安子”,他模樣長得也算清秀,加上從小就聰明伶俐,又善於傻眼觀色,因此從那些木訥太監之中脫穎而出,討的老佛爺歡心,成了她身邊的紅人,受到慈禧重用。

    朝臣怕慈禧,但也挺憷安德海,安德海藉此沒少撈錢,朝臣想要見慈禧或者想私下打聽點宮中的事兒,都會找到安德海,使些銀子換點訊息啥的。很多大臣自甘墮落,利用各種機會勾結安德海,並且對他畢恭畢敬。這令安德海越發的囂張跋扈,依仗太后寵愛日漸猖狂起來,漸漸忘了自己的斤兩了。

    這時間一長,安德海以權謀私,勾結大臣的事兒弄得滿城風雨,就連經常人宮的恭親王奕訢也曾受過他的算計。一次奕訢對眾臣說道:“我要是不殺了安德海這條狗,就對不起祖宗,對不起朝廷綱紀!”

    安德海得知後奕訢發怒的事兒後,也感到有些恐懼,畢竟奕訢是王爺,自己是奴才。他知道奕訢不會放過自己,於是經常藉著各種機會在慈禧面前說奕訢的壞話,以挑撥兩人關係,據說奕訢被摘掉“議政王”的帽子,便是安德海從中作梗。

    就連年幼的同治小皇帝對安德海和母親這種曖昧不清的事情有所記恨。據出宮後的老太監回憶,小皇帝親手做了一個小泥人,背後刻有安德海的名字,並用小刀削泥人的頭。這老太監問他這是幹啥,小皇帝怒氣衝衝地說:“殺狗賊小安子!”

    這安德海也是個死催的貨,不知道是不是活膩歪了,老想著出宮玩玩,順道撈點銀子。於是便央求慈禧給他一個差事,讓自己出宮耍上些日子。慈禧寵愛他,趕巧宮中要置辦置辦宮廷織物,於是就把這差事交給了他。這下安德海可算是得償所願了,帶著一幫子奴才從京城出來,沿運河南下。這一路之上,窮奢極欲,強拿強索,兇著呢。

    安德海與眾奴才分乘兩艘大船前行,船頭掛三頭烏旗,船尾掛龍風旗,四周插滿彩旗,船前一隊士兵,船艙中還有僧人、女樂等幾十人伺候他和那些大小太監,一路上又敲又打,生怕別人不知道是他安德海。所經之處,官員親自迎接,好吃好喝,另行還要送份大禮。安德海自稱朝廷欽差,作威作福,稍有不滿,便破口大罵,摔鍋砸碗,嚇得那些官老爺畏他如虎。那些小太監也不饒人,仗著安德海威風,欺壓他人,弄得縣衙叫苦不迭。

    等到了山東地面之時,安德海依舊如此囂張,但卻不知道這山東便是他葬身之處。山東巡撫丁寶楨早就知道他出宮的訊息,因此十分震怒。他早就對安德海這個閹人有殺意,如今正好到了自己管轄地盤上,他要讓安德海有來無回。

    各位看官,或許不知道丁寶楨是個什麼人物,這位丁老爺可了不起,他乃咸豐三年進士出身,為人剛正不阿。當年僧格林沁在山東剿捻之時,對官員十分不敬,官員懾僧王威勢,都懼怕他。唯獨當時身為按察使的丁寶楨不懼怕,並且當眾與僧格林沁發生爭執,最後僧格林沁對他刮目相看。

    如今安德海送到自己口邊,焉能放過,於是丁巡撫傳令德州知府趙新,要求他將安德海招搖情形查錄在案,如有不法,立即擒拿。但趙新不敢,只是將安德海過境之事彙報。丁寶楨一面向朝廷參奏,一面派東昌府知府程繩武追趕捉拿,但程繩武依舊不敢,他只追了三天三夜,但不敢動手。丁寶楨大怒,拍下總兵王正起率騎兵追趕,要求務必拿獲安德海,拿獲不住便提頭來見。王正起是悍將出身,果然將安德海於泰安拿獲,而後押赴濟南。

    一路之上,安德海十分囂張,到了濟南依舊囂張不減,見到丁寶楨不但不跪,而且對著丁寶楨破口大罵,聲稱自己是朝廷欽差,要給丁寶楨好看。丁寶楨讓左右用令牌抽他嘴,把他打得滿嘴血沫。丁寶楨知道如果留下安德海會夜長夢多,於是不等朝廷命令,以“大清祖制,太監不許出都門,違者就地正法”為由,下令將安德海等人押赴街市處死。

    此時很多官員前來見丁寶楨,要求不要殺安德海,因為他是太后身邊的紅人,殺了他會令太后震怒和難堪。為此,不但會丟了頂戴花翎,還可能導致全家受連累。但丁寶楨不為所動,他知道自己此時不殺安德海,就很難有機會了,也正是因為怕慈禧袒護安德海,所以要在諭旨到達之前,殺了這閹貨,為朝廷除一大害。安德海本以為丁寶楨不敢對他怎樣,但沒先到還是被咔嚓了。

    再說慈禧這邊,接到奏摺後,知道安德海不妙,於是趕忙找到慈安太后,要求一同去找恭親王奕訢求情,讓他出面幫著調停。沒想到慈安不肯,說太監出宮不合祖制。慈禧硬著頭皮去找奕訢,奕訢拿出順治年間由多爾袞鑄造的太監不可干政的鐵牌,告訴她這是祖宗留下的,你敢救安德海,就要把這交泰殿中的祖宗鐵牌給熔了,看到時候各八旗王爺答不答應。並且要求將安德海凌遲處死。

    慈禧欲救下安德海之事最終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同意,她不得不默認了此事,但為了能有所轉機,還是扣留了諭旨兩天,希望這兩天能想出法子救小安子。但萬沒想到,丁寶楨竟然在沒有諭旨同意的情況下,先行斬殺了安德海。慈禧如五雷轟頂,心中不禁悲傷而且憤怒,但又不能發作,只能強忍。朝中大臣紛紛讚揚丁寶楨,令慈禧對丁寶楨也無可奈何。為了彰顯自己英明,她連發兩道聖諭,說:“我家法森嚴,有犯必懲,安德海膽大妄為,有負皇恩,種種不法,實罪有應得!”因此丁寶楨因此事併為受懲處。

    慈禧也是個女中丈夫,這件事情,她自知理虧,更沒想到慈安會站在奕訢一邊,朝廷會這麼恨安德海,自己如果一意孤行,會對自己不利,為了一個奴才不值得。也怪這個奴才太忘乎所以,因此也是活該。

    丁寶楨殺安德海一事,大快人心,就連曾國藩也在日記中寫道:“我患眼疾已數月,在聽聞此事,積翳為之一開!稚璜(丁寶楨的字)真豪傑也!”

  • 4 # 我是越關

    安德海是非常受慈禧喜歡的太監,在慈禧發動辛酉政變中,由於充當了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之間的秘密聯絡人,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被晉升為總管大太監,成了朝中顯赫的人物。

    安德海被殺事情經過

    1869年,安德海借同治皇帝即將舉辦大婚典禮之機,請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一帶採購龍袍和婚禮所用之物,慈禧同意之後,他坐著豪華樓船,擁著女優名伶,懸著龍鳳旗幟,沿大運河一路招搖南下,直奔江南而去。安德海卻一路上敲詐勒索,公然向地方上索取賄賂,“所過招納權賄,無敢發者”。地方官考慮到他慈禧太后的關係,也不敢把他怎麼樣。

    結果碰到了丁寶楨,然後被丁寶枕扣下,呈送密摺送交軍機處,列舉了安德海的罪狀;

    一;未經差遣,宦官不許擅出皇城,安德海出城未攜帶任何文書

    二;清朝祖制,宦官不許與外人接觸

    三;龍鳳旗幟,是帝王御用物品,安德海違制妄用,有僭越之舉

    四;太監往返照例應該有傳牌勘合,不能隨意暢遊

    最後因為慈禧正在生病,在慈安太后授意下,於是同治皇帝讓恭親王奕訢馬上趕到軍機處擬定密旨,以六百里加急送往山東,要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丁寶楨未受處罰原因

    首先來說;丁寶楨這件事沒有任何過錯,殺安德海完全是合理合法的執行。

    其次;丁寶楨已經上書了軍機處,通過了軍機處的同意。

    第三;安德海完全是自作自受,安德海乘著為慈禧傳令的機會,干預朝政,打壓恭親王,甚至教訓年幼的同治皇帝,可以說宮廷之中,除了慈禧之外,安德海已經得罪了所有的重要人物。

    第四;我認為慈禧既然想著把持朝政,就需要朝廷重要人物的支援,安德海囂張跋扈,得罪滿朝權貴,就算是喜歡他,也不能縱容他胡作非為。

    所以綜合所有原因,安德海必死無疑。據說安德海的這次出行,就是別人給他下的套,宮廷鬥爭激烈,像是安德海這樣可以說是死有餘辜。

    關於丁寶楨,更出名的是宮保雞丁,大家知道為什麼嗎?

  • 5 # 吉月文

    首先是因為安德海破壞了清廷的祖制。為了防止太監專權,清代有祖訓,不允許太監隨意出宮。如果特殊情況必須出宮辦事,必須以聖旨為憑介。安德海出宮到外地打秋風並沒有請到聖旨。慈禧心裡也明白這一點。所以當丁寶楨以這個為理由將安德海誅殺,慈禧也不能因此表示反對。

    其次是因為安德海就算再得寵,本質上也是個太監。慈禧作為一個政治家,孰輕孰重自然心裡有數。我們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對慈禧有一種妖魔化的印象。但是不要忘了,慈禧是一個有政治能力的人。否則她也不能一個人支撐晚清政局近半個世紀。

    最後說一個野史中的解釋。有野史記載,安德海淨身不徹底,與慈禧有男女之情。而丁寶楨在誅殺安德海之前,因為要驗明正身,所以知道了這件事情。丁寶楨很識相,沒有將這件事情公佈出來。慈禧因此不但不記恨丁寶楨,反而很感激他。丁寶楨在事後不但沒有受到打擊,官反而越做越大。因為是野史,可信度不高。但也不能完全否認這種可能性。

  • 6 # 任頭馬12

    我們這位丁寶楨不光剛直不阿官做得很大,而且是位著名的吃貨。丁寶楨後來被加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在總督四川期間以雞肉和花生米加辣椒發明了一道菜,原本是他家的私房菜,但後來廣為流傳,就是現在天下聞名的宮保雞丁。

  • 7 # 龍雲思鄉

    丁為人正直,敢作敢為,風行決斷,又得到整個統治上層支援庇護,尤其是恭親王,皇帝等暗中旨意密令!奉命殺安且合乎清朝祖訓制度:閹人不得干政!不許出宮門!合法合禮!慈禧對此也無可奈何!

  • 8 # 紅黑聖西羅

    說起大太監安德海,都知道他是慈禧的絕對心腹,也是頭號大紅人!

    但就是這麼一個“權傾朝野”的大人物竟然死在了一個巡撫的刀下,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慈禧非但沒有降罪於他,還嘉獎和提拔了他,在他死後還給了“文誠”的高等級諡號,這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巡撫就是丁寶楨。

    安德海死的原因其實也很乾脆,他假借為同治採辦龍袍材料為由南下,一路招搖囂張,無人可擋。到了山東丁寶楨的地界,丁巡撫知道了他是私自出京,向朝廷確認後直接拿下,然後迅速處決。

    清朝有個祖訓“太監不得私自出宮”,丁寶楨正是拿了這個“尚方寶劍”直接斬了安德海,而慈禧也是無可奈何,自己完全佔不到理,只能“啞巴吃黃連”。

    要說慈禧也的確是個人物,在她掌權後竟然沒有治丁寶楨的罪,還繼續重用他,並表彰其“國之寶禎”,這種做法也得到了天下的讚譽。

  • 9 # 洛水清風

    同治年間,大太監安德海可是慈溪身邊紅的發紫的人物。由於他乖巧玲瓏,善於阿諛奉承,深受慈禧的寵信。這個傢伙就藉著慈禧的寵信,廣交朝臣,培植黨羽,禍亂朝綱,暗中欲效仿明朝的魏忠賢。就連恭親王奕訢的位置他都敢窺視,據說,奕訢攝政王被免,與安德海有很大關係。

    統治8年,久在宮中的安德海,想到外面遊山玩水,趁機耍耍威風,斂些錢財,於是,藉口同治帝大婚,再三懇求慈禧讓他去南方置辦龍袍,預備婚禮所用之物。得到慈禧同意後,這個傢伙就忘了“不奉詔,太監不許出京城”的祖制,帶領一幫隨從,風風光光、前呼後擁地出了北京城。

    安德海出北京城,乘兩條大船,沿運河南下。一路上,所過州縣,大小官員無不親自迎接,山珍海味自不用多提。尤其是那些善於投機的官員,當然不肯放過這麼好的機會,真金白銀沒少笑納安德海。

    8月2日,安德海一行到了泰安縣境內。泰安知縣何毓福,頗感意外。以往凡有欽差下來,軍機處必會發下文書,曉諭各地方官員務必保證欽差大人的安全與膳食。今日不見軍機處的文書,莫非這安德海是冒牌的欽差!於是,他就把此事上報山東巡撫丁寶楨。

    這個丁寶楨38歲中進士 ,為官清廉正直,從不曲意逢迎。對安德海在京城飛揚跋扈,結黨營私早有耳聞,今日來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豈能任由安德海囂張。他當即命令將安德海一行人拿下,押往濟南,並親自審訊。安德海哪把丁寶楨放在眼裡,非但不配合,還破口大罵。丁寶楨立刻命人掌嘴,打的安德海滿口流血,哭爹喊娘。

    丁寶楨發現安德海所謂的欽差,手中既無皇帝聖旨,又無兩宮太后的手諭,完全是擅自離京。於是,丁寶楨上書軍機處說:安德海沿路擾民擾官,招搖撞騙,餘不得不截拿審辦,以昭慎重。並指出,安德海不奉詔離京,按祖制當斬。

    8月六日,丁寶楨接到軍處寄發的密諭,內稱: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儆效尤。

    拿著軍機處的密諭,丁寶楨算是吃了顆定心丸。恭親王是軍機處的當家人,這等於是恭親王同意他斬殺安德海。為了防止夜長夢多,慈禧從中作梗,丁寶楨當天就把安德海押往法場,斬首示眾。

    慈禧聞知安德海被丁寶楨處死,氣的火冒三丈。打狗還得看主人,丁寶楨明擺著是不她放在眼裡,她明白丁寶楨敢殺安德海,肯定是得到恭親王與慈安太后的支援 。再說,丁寶楨口碑一向很好,自己若是冒然問罪丁寶楨,不僅受到恭親王與慈安的反對,還會讓百官與自己離心離德。

    慈禧不得不暫時嚥下這口惡氣,後來慈安暴死與恭親王被罷免,無不與安德海的死有千絲萬縷的聯絡。至於丁寶楨還是得到了善終,他死後,慈禧手書四個字:國之寶楨相送。由此可見,慈禧的確是個不簡單的女人。

  • 10 # 薛白袍

    1

    殺安德海這事兒,丁寶楨其實是請示了同治,得到同治首肯才動手的。

    安德海出京名義上是為大婚的同治採買大婚用品,但是一路上很招搖,惹惱了很多地方督撫,不過大多都是敢怒不敢言。

    小安子還是很單純的,藉著辛酉政變時,對兩宮太后有扶掖之恩,越發的驕橫。

    甚至不太把小皇帝同治放在眼裡,大約,安德海把自己當做慈禧家裡的老奴,對同治多有指手畫腳,被同治暗恨。

    所以,他一出京城,就算違反了康熙定下的太監不得離京的祖訓,同治藉著地方勢力,弄死了安德海。

    同治給丁寶楨等人的命令是:無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

    在同治的命令中還說,如果安德海聽到風聲,想返回京城,那麼就會讓曾國藩在直隸境內把他抓住,正法。

    皇帝恨安德海恨瘋了。

    2

    有了皇帝的諭旨,丁寶楨動起手來也就沒有太多顧慮。

    況且當時大清其實是有三股勢力的,慈禧,慈安,和同治皇帝。

    慈禧雖然是同治的親媽,但是同治和這親媽不親,卻和慈安更親近些。

    所以同治下令殺死安德海,慈安對他的決定不會反對只會支援,剩下慈禧孤掌難鳴,這筆買賣丁寶楨大約怎麼都不賠。

    所以他殺了安德海,慈禧吃了啞巴虧,還得下旨表彰他。

    丁寶楨想殺安德海的另一個原因是,清末天平軍作亂,漢人地方督撫趁機做大,如果太監出京成為成例,這些撈到好處的地方大員很擔心像唐末一樣,太監掣肘地方。

    既然皇帝有旨意,那麼丁寶楨藉機殺了安德海以儆效尤,即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有皇帝這面大旗來替自己擋災消難。

    何樂而不為?

    曾國藩聽說丁寶楨殺了安德海,高興的眼疾都好了

    “我患眼疾已數月,在聽聞此事,積翳為之一開!稚璜真豪傑也!”3

    這種事後來丁寶楨還幹過一次。

    這就是在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件中,慈禧想借著這個案子敲打一下日漸做大的地方督撫勢力。

    所以,慈禧命令刑部主理這件案子,刑部把葛小大的屍體從杭州運來京城進行復檢。

    這時候丁寶楨出場了,大鬧刑部衙門,不讓複檢屍體,不讓給楊乃武小白菜翻案。

    他的理由也很簡單,兩個草民,死就死了,冤點有什麼,如果查實這倆人真的冤枉,翻案了,那麼浙江100多官員的頂子就將不保。

    為了兩個賤民犧牲這麼多官員,不值得。

    這時候慈安已經死了,同治也死了,光緒皇帝只是個擺設,老佛爺慈禧一言九鼎。

    老佛爺想整飭官場,誰又能檔她,丁寶楨也不行。

    後來楊乃武這案子牽連的官員有一百多,大都是湘軍舊部。

    4

    官場上人都有七巧玲瓏心,做的事情必定思慮周全,言在此而意在彼。

    丁寶楨混跡官場多年而不倒,深諳此道。

    =======

  • 11 # 飲水君

    殺就殺了,怎麼著吧?

    丁寶楨是誰,你可能並不十分清楚,但是,“宮保雞丁”你肯定知道,並且吃過,這個“宮保”就是丁大人(他被追贈“太子太保”榮譽頭銜),他在四川總督任上發明了這個流傳大江南北的私家菜。

    丁大人是晚清名臣,官做得很大,而且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誅殺安德海,發生在他做山東巡撫的時候。

    安德海可是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紅人,他在辛酉政變中秘密回京搬來了恭親王奕訢,搞垮了顧命八大臣,立下了大功。所以,丁寶楨敢打狗不看主人,也是夠楞的。但人家丁大人非但沒有受到處分,反而更紅更火了,7年之後,升任四川總督,躋身封疆大吏之列。

    丁寶楨不僅敢在慈禧太后頭上動土,還給慈禧挖了個大坑,狠狠抽了老佛爺一個耳光。

    丁不是愣頭小子,他敢這麼幹,原因有三:

    一是站位高。

    子曾經曰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安德海沒有聽從聖人教誨,他出宮卻沒有攜帶任何公文,屬於擅自出宮,這就是名不順。而更可氣的是,他還橫行不法,到處招權納賄,作威作福。丁寶楨牢牢抓住他擅出宮禁這一點,搬出了祖訓,認定這廝違反祖制,大大的該殺!

    二是借刀殺人。

    晚清時期,該殺的人多了,大部分還不是不了了之。為啥丁能殺得了安德海呢?丁還是很聰明,他不敢擅殺安德海,而是,秘密上奏摺給恨死安德海的同治皇帝。同治為啥恨安德海呢?這老安仗著慈禧寵他,有點翹尾巴,竟然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同治早就想收拾他,一接到密奏,立馬批准。

    三是官官皆曰可殺。

    安德海做人有點太高調,貪汙受賄就不用說了,一個大太監居然還大張旗鼓的娶女明星(臨死前一年,娶了徽班名角九歲紅為妻)。更要命的是,這哥們還干預朝政,替慈禧太后密謀奪了恭親王奕訢的權。對於奕訢而言,真是成也老安,敗也老安。朝堂上下,大小官員特別是有點責任感的官員都不喜歡安德海。丁寶楨殺了安德海後,很多官員都拍手叫好,曾國藩就稱丁為“真豪傑”。群眾基礎還是很重要的。

    所以,還是得記住那句“網話”:不作就不會死!

  • 12 # 夢露居士

    安德海是晚清一位著名太監。他自幼自閹入宮,在辛酉政變中,安德海把遺詔密報慈禧太后,因此深得慈禧太后的歡心,升為總管太監,是慈禧身邊的紅人。

    同治八年,安德海出京為同治採辦大婚的龍袍。他可能沒出過京城,所以想顯擺顯擺,一路招搖過市,橫行不法,囂張跋扈。七月二十日,安德海的船隊駛入山東境內,山東巡撫丁寶楨將安德海一行人抓住,全部處死。

    俗話說:“打狗還要看主人”,安德海就是慈禧的一條狗。丁寶楨為什麼膽子這麼大,敢殺慈禧的紅人?

    其實,有四點理由,讓丁寶楨底氣這麼足:

    第一,安德海出京,有違清朝祖訓。

    當年順治皇帝曾立下祖訓“宦豎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也就是說,太監必須奉聖旨才能出皇朝。清朝非常重視祖訓,而安德海只是奉了慈禧的命令出京,無疑違背了祖訓。

    丁寶楨因此表示:“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

    第二,丁寶楨殺安德海得到了慈安太后的首肯。

    丁寶楨抓住安德海後,秘密向慈安太后請示。慈安命軍機處迴文,給安德海定性為擅離京城,而且有種種不法之事。慈安指示丁寶楨將安德海及隨行人員就地正法。

    慈安本是咸豐的皇后,咸豐死後成為東宮太后,而慈禧則因為生了同治,才成為西宮太后。慈安身份比慈禧高,丁寶楨奉了他的命令,自然不怕慈禧。

    第三,同治皇帝也想殺安德海。

    安德海得寵於慈禧太后,因此目中無人,甚至對同治小皇帝都十分傲慢,以至於同治帝早都想殺死他了。接到丁寶楨的密摺後,同治立即表示安德海十分該死,並迅速給丁寶楨下了密旨,讓他把安德海就地正法。

    第四,殺安德海受到了朝中大員們的支援。

    當時的官員們也早已對安德海不滿。當丁寶楨殺安德海的訊息傳入朝中,曾國藩讚歎丁寶楨為“豪傑士”;李鴻章拿著這則訊息,興奮地對幕僚們說:“稚璜(丁寶楨的字)自此成名矣!”

    當時清政府正要依仗曾國藩、李鴻章這些漢人官員,有他們的支援,丁寶楨自然底氣十足。

    丁寶楨有這四點理由,所以敢殺死安德海,他這一舉動合情合理合法合勢。慈禧只能默默嚥下苦果,有苦難言。安德海的死,也警示了太監們,所以後來李蓮英雖然得寵,但也不敢太過囂張,一直夾著尾巴做人。

  • 13 # 戰塲YOK1942419

    丁是接到密旨,為皇帝除去眼中釘而已。他也知道安德海是慈禧心腹,太監出京是死罪,丁就裝作不知安是奉旨出京,慈禧當然不會有白紙黑字給安,她認為什麼人都會看她面子,不敢得罪她的人,更不敢對安動手,但丁寶禎奉密旨辦事,也有對應的方法,就以安私自出京,犯了死罪處決,又把他的屍體公示,證明安是真太監,因為當時有傳言說他不是太監,和慈禧也不清不楚,丁就拿這件事作藉口,說是為太后闢謠,所以慈禧雖然生氣,也不好對丁責備了。

  • 14 # 圖文繪歷史

    安德海(1844-1869年)本是咸豐身邊一名小太監,只因在擁戴慈禧垂簾聽政中恃功邀寵,成為慈禧身邊第一紅人,並晉升總管大太監。幫助慈禧奪權的恭親王奕訢擔任議政王,掌管軍機處,因權力太大,已經受到慈禧的疑忌,安德海又從中播弄事非,宮廷鬥爭十分尖銳。

    安德海比李蓮英早入宮幾年,他倆都是老太監劉多生的徒弟,圖為安德海。

    而奴才安德海因主子慈禧的關係,越來越專橫跋扈,他挑撥兩宮關係,打擊東太后,目無小皇上,汙衊恭親王奕訢,引得皇宮上下憤恨。1869年安德海經過慈禧的默許,以採辦同治皇帝大婚禮品為由,離開皇宮下江南。

    圖為清朝太監門照,類似於工作證。

    安德海帶著隨從、家眷一路招搖勒索地方錢財,進到山東後,德州知府趙新接差時,因拿不出安德海勒索的“補漏銀”而遭到毆打。知府趙新幾番讓步後將此事報告了上級也是自己老丈人的山東巡撫丁寶楨。

    丁寶楨殺安德海,合法合理合情,得到眾多人支援,慈禧挑不出毛病來,丁寶楨也相安無事,安德海自作自受,後來的丁寶楨官至從一品四川總督,圖為丁寶楨。

    丁寶楨為官剛正廉潔,發現安德海此行有眾多問題:清朝祖制太監不得擅出皇城,安德海雖有口頭默許但沒有任何通關文書,清宮行例還規定太監不得結交外官,擾害百姓,這幾條有違者,都是殺頭的罪。於是丁寶楨先令抓捕安德海,關起來再說。

    隨後立即將安德海的所做所為密報給了小皇上,同治接到丁巡撫參奏安德海的奏摺後,找到恭親王奕訢、軍機大臣寶鋆、李鴻藻等人商量,最後一致贊同下詔書殺小安子。600里加急詔書到濟南後,丁寶楨親自審問,宣佈安德海五大罪狀後連夜斬了安德海。

    1886年同樣是出宮辦差檢閱新軍的李蓮英,對比安德海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圖為慈禧乘輿圖,右一為李蓮英。

    這裡多說一句,其實安德海在慈禧身邊得罪了很多人,樹敵太多對慈禧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這次安德海請求出宮慈禧明知不妥,但也沒阻攔,就看安德海怎麼行事了。後來安德海出事了,慈禧藉口身體不適不理會,這也是小皇帝和大臣們能很順利發出斬首詔書的原因,說白了,安德海太嫩了,遠不如他師兄李蓮英。

  • 15 # 辰州觀海

    【1】

    清朝的太監,最有名的,大多集中在晚清,甚至還都具備劃時代意義——比如說同治帝那會兒,最有名的太監是安德海,到了光緒帝那會兒,則是李蓮英,最末宣統帝那會兒,則是小德張——這小德張要說也算高壽,從晚清時候起家,一直活到新中國建立,可以說見證滄桑了。

    【2】

    說實話,安德海能出人頭地,說明安德海為人圓滑,做事精明,否則,在那麼多太監裡面,也很難脫穎而出,不過,安德海比起後來的李蓮英、小德張,差距也是有的,那就是,不知道收斂。

    要知道,光緒帝在位三十四年,而李蓮英,從同治八年,安德海被殺開始,到光緒帝和慈禧太后雙雙駕崩為止,這幾十年來,一直順利的做太監總管,沒招惹任何實權人物。

    而安德海則不同,安德海當了太監總管以後,不知怎麼混的,到處拉仇恨,甚至恭親王,都對這個死太監一肚子怒火,只不過礙於慈禧太后情面,不好動手就是了。

    【3】

    有一次,慈禧太后派遣安德海出去辦事兒,結果安德海返回途中,到山東境內,依舊作威作福,這可惹惱了山東巡撫丁寶楨。

    要說這丁寶楨,別的沒有,一腔正氣倒是不缺,堪稱剛正不阿的典範,他聞聽安德海在自己地盤上還無事生非作威作福,還把地方攪得雞犬不寧,於是怒了。

    而大清國恰好有祖宗規矩,太監不能離開京城,慈禧太后說的話再大,可也不敢和祖宗規矩對抗。

    於是,丁寶楨殺了安德海。

    要說丁寶楨殺了安德海那一刻,丁寶楨怕不怕?

    我覺得不怕。

    因為有理想有信念,尤其一腔正氣的人,只要理直,氣就壯,是寧死不屈的。

    而安德海也確實太招人恨了,被殺以後,大清朝朝野上下叫好聲不斷,這也讓慈禧太后不得不放棄修理丁寶楨的念頭。

    說到最後,還得說,做人不能像安德海那樣,否則遲早是禍害。

  • 16 # 鞍山貓王

    安德海依仗慈禧的信任和寵愛。屢次在慈禧和同治皇帝。恭親王奕忻之間進言挑撥。清祖制太監出宮即死罪。安德海借去江南給宮裡採購絲綢。大張旗鼓。恭親王獲悉後和同治皇帝商量後並徵得慈安皇太后的同意。密令丁寶禎在山東境內截獲安德海並就地正法。因為祖制的原因。慈禧沒敢和丁寶禎糾纏。

  • 17 # 青年史學家

    安德海是晚清紅人,堪稱清宮最紅大太監曾經是慈禧的紅人,也正因為慈禧對他的寵愛,安德海囂張跋扈得罪了很多不該得罪的人,但是奴才終究是奴才,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丁寶禎捕殺安德海與晚清獨特的政治局勢有著莫大的關係

    晚清時期的政治格局特別奇特,朝中可以算是三聖臨朝,三聖分別指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不過同治沒啥權力,全靠兩位太后垂簾聽政,朝堂之上又有恭親王這樣的議政王大臣,所以當時晚清宮廷內部矛盾比較激烈,安德海作為慈禧的走狗,不僅未能處理好這裡的關係,反倒頤指氣使、各種打小報告,得罪了很多朝廷猛人!

    丁寶禎捕殺安德海不是其個人行為,而是接受了來自權力頂峰的旨意

    如果丁寶禎身後沒有人撐腰,那他作為小小督撫還是沒有膽量殺慈禧太后的大紅人的,丁寶禎身後站著的是慈安太后和當朝議政王大臣恭親王,這兩位朝中大佬要安德海死!而丁寶禎只是一個具體的執行人罷了,不過有兩位猛人站臺,丁寶禎自然有膽子殺了安德海!

  • 18 # 鐵馬冰河wu

    與其說是山東巡撫丁寶楨敢於太歲頭上動土、誅殺慈禧情人安德海,還不如說是恭親王奕訢為報復慈禧而策劃了這一出“打狗虐主” 的好戲。

    同治四年(1865年),紫禁城裡上演了慈禧、奕訢叔嫂權斗的一幕文武大戲。自“辛酉政變”以後,慈禧和其曾經的“親密戰友”奕訢明爭暗鬥了20餘年,結果慈禧以不遜鬚眉的狠辣權謀, 一舉罷黜了奕訢的軍機大臣重職,還將由他領銜的全體軍機大臣一概革職。之後,慈禧已經沒有任何顧忌了,廟堂上實無一人可以掣其遮天之手,她可以隨心所欲的行使其獨攬朝政、生殺予奪的大權了。

    摧折了“才力聰明,舉朝無出其右”的恭王奕訢後,素來懦弱、一向唯太后之命是從的光緒帝更不在話下,西太后成了清王朝的實際掌權者 。

    權位穩固後,盛年孀居的慈禧寂寞難耐,俗話說:權力是一劑最好的春藥,不論男女,大權在握、富貴優裕之下便思淫慾,都會千方百計的尋歡作樂。慈禧太后大多生活在深宮中,宮禁森嚴,她在裡面的尋歡場景,外人是無由得知的。但史料中還是有意無意地露出些許蛛絲馬跡,讓後世多少能瞭解一些。

    因為身份特殊又深居後宮,慈溪淫亂的首選物件只能是宦官( 據說她和小叔子奕訢、蒙古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也傳過緋聞 )。宦官頭子安德海和李蓮英先後得寵、走紅。文獻記載,安德海雖是一太監,但長於媚術,以“娘炮”式的陰柔嫵媚、善解人意取悅於寡居的慈禧太后。西太后對他寵溺無比,乃至有求必應,歡情勝過平常夫妻。此後,安德海獨霸後宮,狐假虎威,逐漸忘乎所以。

    清代宮中嚴禁太監擅自出宮。然而,被慈禧太后寵壞了的安德海卻恃寵生嬌,他無視宮中禁令,再三請求慈禧允許他出宮辦事。西太后當然疼愛自己的“小鮮肉”情人,同意他南下采購 ,順便遊歷、炫耀一番。

    太監私自出宮,違反了大清律令,在當時是重罪。安德海是西太后跟前的紅人,他奉太后之命南下采購,本可以低調一些,偷偷辦完事後立即回京即可無事,可他偏不,在宮中壓抑太久,好不容易出來一次,怎麼能夠不大肆釋放、張揚、任性一番?

    史載,安德海出京後沿大運河南行時帶著樂班,船上還懸掛著龍旗,儼然是皇帝出巡的架勢。對慈禧淫亂後宮早有不滿的年輕同治帝得知此事後迅速找賦閒在家的恭王奕訢商量,奕訢知道報復的良機已到,他立即馳函山東巡撫丁寶楨,讓他密切監視安德海一路的情況,並隨時報告。他還授意丁寶楨,如果小安子在山東有任何不法之事,立即將其逮捕拘押。如果其罪行嚴重,可先斬後奏。

    丁寶楨是林則徐的女婿,為人行事大有岳丈剛直不阿的遺風,他敢於任事,執法嚴厲,不避權貴,據說就連曾國藩都曾怵他幾分。

    安德海大搖大擺的進入山東境內,乘坐兩艘太平船,並明目張膽的在船頭懸掛著龍鳳旗幟,船上還帶著一班絲竹女樂和許多紅男綠女,一路吹吹打打,嘰嘰喳喳,好不熱鬧。某日,是安德海生日,他竟忘乎所以,命人擺設龍衣,令隨行人員跪地參拜。好個丁寶楨,他偵悉詳情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擒殺了不知死活的安德海,並暴屍三日,讓大家見識見識這位與當今垂簾視政的西太后尋歡的太監面首之真面目。數日後,丁寶楨才奏呈慈禧,說有人假冒安德海出京,還一路招搖弄權,臣已將其捕獲處死。慈禧吃了個啞巴虧,只好承認現實。還有一種說法,是丁寶楨在馳函裡陳奏小安子在山東的種種不法行為,尤其是私曬龍袍“僭越” 一條就夠殺頭的了,西太后想救又找不到理由,又正臥病在床,無奈之下,只好忍痛命丁寶楨將其就地正法。在叔嫂鬥法中幾無還手之力的奕訢總算勝了一局,狠狠出了口鳥氣。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

    【網路配圖】

  • 19 # 歷史三日談

    丁寶楨又不是掘了慈禧太后的墳,何談動土不動土一說呢?

    如果說前面是不得不用他,那麼後面則屬於尾大不掉,被慈禧太后耍弄了一手“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套路,安德海不明就裡不知厲害,到死都覺得是下面人嫌自己太能折騰,矯召聖旨弄死了自己,殊不知,安德海的死,也是頗合“上”(慈禧太后)意。

    辛酉政變前後,身居承德避暑山莊的慈禧太后與北京中樞奕訢的聯絡中斷,是安德海不辭辛勞,以累死狗的狀態來回跑,協調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的意見,制訂了發動辛酉政變,剷除肅順等輔政八大臣的周密意見。

    辛酉政變成功,安德海不說有開國功臣的功勞,也有“辛苦之勞”,擢升內務府總管之外,搖身一變成了慈禧太后最信任的紅人,什麼這王公那大臣,都得唯安德海馬首是瞻,看他臉色行事。

    慈禧太后想拿捏恭親王奕訢,又是安德海出主意,最後打掉奕訢以慈禧太后爭鋒的實權,只有給慈禧太后打工的地位,安德海又立一功。

    這時候的安德海已經衝破了順治帝制定的“太監不許干政”的鐵律,在諸多政務上,安德海的意見都很重要,慈禧太后一生之敵,除掉了肅順、征服了奕訢。

    草除完了,鋤頭也就得被收起來,放進倉庫了,但是安德海不消停,一句話形容,狗仗人勢,慈禧太后雖是女人,婦人之仁,但卻也知道“走狗烹”的道理,太監不能幹政,不是她不認可,只是還沒到了行用的時候。

    當安德海申請出宮時,慈禧太后欣然應允,這又違反了祖制――太監輕易不能外出的禁令,違著斬立決,當丁寶楨抓住安德海看腦袋的時候。

    有人說丁寶楨留了一手,來了個“前門接旨,後門開斬”,還有人說這是東宮太后和奕訢的意見,慈禧太后不知道,她豈是不知,紫禁城是她的地盤,東宮太后每天說幾句話,說了什麼她都能知道,她能不知道自己的狗狗要被殺了。

    當所有的敵人都消失了,慈禧太后還有必要留一條野心勃勃不知天高地厚的狗嗎?

  • 20 # 歷史簡單說

    慈禧太后先後有兩個很寵愛的太監,分別是安德海和李蓮英,那丁寶楨為什麼要殺安德海?丁寶楨為什麼敢殺安德海?我們一一說來。我們先來看看安德海和丁寶楨分別是怎麼樣的人。

    安德海開始是咸豐帝的御前太監,咸豐帝死後就成為慈禧的貼身太監。咸豐十一年,咸豐帝在承德行宮病逝,讓載淳繼位,也就是同治帝,而且還任命了肅順、端華等八人為顧命大臣。

    慈禧與慈安太后想要從顧命大臣那邊奪取權力,就讓安德海偷偷的跑回京城,將她們的想法告訴恭親王奕訢。奕訢就上了一道摺子,想要到承德行宮奔喪,但是肅順知道奕訢必有所圖謀,就拒絕了,命奕訢必須留在京城。

    慈禧與慈安寫了一道密詔,讓安德海再次到京城找奕訢,把密詔給了奕訢,奕訢接到密詔之後去了承德行宮,又在安德海的安排之下,見到了兩宮皇太后,最後一起發動了“辛酉政變”,可以看出安德海在其中的功勞不小。

    丁寶楨是咸豐三年中的進士,咸豐十年擔任嶽州知府,同治元年擔任長沙知府。同治二年,丁寶楨擔任山東按察使。同治三年,丁寶楨擔任山東布政使。同治五年,丁寶楨擔任山東巡撫。同治七年,捻軍奔赴定州,丁寶楨率一千騎兵,三千步兵,前來勤王。捻軍聽說之後,往南逃跑,同治帝覺得丁寶楨功勞大,加太子太保銜。

    清朝以明朝太監亂政的教訓,對太監干政做了嚴格的規定,有一條就是規定四品以下的太監只有在御命在身,才能出皇城,否則就殺無赦,而安德海當時只有六品,但是恃寵而驕,連同治帝和恭親王都不放在眼裡,自然就遭到很多的嫉恨。

    同治八年,安德海想出宮遊玩並想到地方去收好處,就以為同治帝準備大婚用品為由到江南去採辦,獲得了慈禧太后的批准,就這樣安德海一路大搖大擺到了山東的德州,丁寶楨本來對安德海的所作所為十分的氣憤,就在八月二日直接把安德海給抓了起來。

    丁寶楨向同治帝上了一道密奏,八月六日,丁寶楨接到了軍機處的密諭,命丁寶楨嚴辦安德海,八月七日,安德海在濟南被正法。此事一出,朝野上下十分震驚,但是大快人心,連曾國藩也稱讚丁寶楨是豪傑士。

    從這個事情的經過,丁寶楨之所以敢殺安德海,首先是因為丁寶楨的剛正不阿和安德海的囂張跋扈,再者就是得到了軍處機的密諭,而這個密諭顯然是恭親王和同治帝的意思,也就是說真正殺安德海的這兩個。

    光緒二年,丁寶楨擔任四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和加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光緒十二年,丁寶楨在四川總督的任上去世,終年六十六歲,諡號文誠,追贈太子太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子罵了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卻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你知道是哪一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