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騰訊情報組織
-
2 # 唐一宸
道不同不相為謀,曹操把世事看的透徹,為統一天下不擇手段,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太在意世人看法,做法極端,不容易被多數人理解。劉備以仁為本而後又有三顧茅廬,從出師表也可看出孔明對劉備的知遇之恩情,曹操是愛才,但他也深知哪些人能為他所用哪些人與他勢不兩立。
-
3 # 雄觀歷史
曹操是很愛才,關於他愛才的故事也很多,比如當許攸來投奔他的時候,他激動的光著腳就出來迎接。關羽在他麾下的時候,他是極力拉攏,對關羽真是好的沒話說。他的一首《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道出了他的志向以及對人才的渴求。
曹操獲得人才有幾個途徑:
一是毛遂自薦,人才慕名主動來投奔,比如大謀士荀彧,許褚等
二是戰勝後吸納戰敗方的人才,比如程昱,張遼等
三是自己的家族親信和自己地盤招攬的,比如夏侯淵,夏侯惇,曹仁,曹休,司馬懿等
四是慕名主動招攬,比如徐庶。
我們再來看諸葛亮,諸葛亮是很有才的,而且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這樣的自命不凡的人怎麼肯久屈人下呢,他如果投奔曹操,只能是眾多謀士中的一員,所以諸葛亮肯定不會主動投奔曹操。諸葛亮出山沒多久就碰上了曹操南下的大軍,並且和東吳聯手擊敗了曹操。諸葛亮也沒有作為戰敗的一方等待曹操招攬。曹操知道諸葛亮有才,但是也明白他終究不能為自己所用,所以也就沒有費盡心思的去挖劉備的牆角。
-
4 # 阿呆夢話
曹操愛才,這是出了名的。陳琳那樣罵了他祖宗三代的人,作為俘虜,他都沒殺,留在身邊重用。還千方百計地把徐庶攬到營中。
武將就更多了,潼關、渭河差點要了他老命的龐德,也在漢中被設計抓住招降。龐德最後以死效忠。
諸葛亮,天下傳聞: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如此大的名頭,為何曹操不想辦法弄到手呢?
阿呆認為,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諸葛亮居住的地方是荊州地界,屬於劉表轄區。曹操不好下手。
第二,曹操手下謀士眾多,不缺。曹操是飽漢,不稀罕一塊肉骨頭。從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毛玠、陳群、鍾繇、滿寵、劉曄、華諳、崔琰……太多了。
第三,諸葛亮一直居住民間,未曾有過實際業績。文士之間相互吹捧的嫌疑很重。
第四,荊州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劉表為啥不招諸葛亮?這是個迷。劉表都不用,曹操就當然懷疑了。
其實,阿呆認為,諸葛亮出山之前,同崔州平等人到處造聲勢,讓“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類的話流傳出去,目的就是想引來個大魚。
其姨夫劉表沒心動,其哥哥也沒向孫權推薦他,曹操也沒有表示。
劉備是個餓漢啊,好不容易有了徐庶,一戰之後被曹操看上,逼走了。徐庶臨走時推薦了諸葛亮。劉備就撲過去了。
諸葛亮無奈,沒等來大買主,有人拿他當個寶,已經很不錯了。
諸葛亮確實有才,但不是《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麼神。但諸葛亮對劉備的知遇之恩是用畢生報答的,也算是鞠躬盡瘁了。
曹操自己就是個軍事家、文學家,出身官宦,接受傳統教育的。所以曹操對文人謀士,更看重世家出身的名士,他手下的謀士幾乎都是如此。對於出身於鄉村田野的,他是鄙視的,瞧不起的。這也是個重要原因。
-
5 # 傳統精粹說
諸葛亮為什麼不被曹操招攬?看三國志記載就知道。
亮身長八尺,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這不是很清楚嗎?諸葛亮長得高大帥氣,自視甚高,常自比管仲樂毅,當時的人都不認可。。。
-
6 # 春種夏漲秋收冬藏
可能是曹操家椅子不夠吧!
諸葛亮當時屌絲一個,無名無地位無人推薦,屬於三無產品。反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風頭正盛,手下也是謀士如雲,諸葛亮對於他是年三十晚上的鹹菜,有他不多無他不少。
-
7 # 鴻哥iouyh福小鋪
諸葛家的族內三兄弟,諸葛亮在蜀漢,諸葛瑾在東吳,諸葛誕在曹魏,非常有意思的分佈,各被稱為龍虎狗。
在魏國的諸葛誕並沒有沾諸葛亮多少光,似乎也沒被其牽累多少,總之是在司馬懿掌權時代才有仕途躍升,奈何又站錯隊,為曹家陪葬。
但魏國的諸葛誕和諸葛亮雖為族內兄弟,實在沒多少關係,畢竟人家諸葛亮和諸葛瑾才是親兄弟嘛,諸葛誕只能算遠親。
因此在曹魏幹活的諸葛誕與諸葛亮不熟,也沒什麼機會能向曹操舉薦族兄諸葛亮。
諸葛亮的祖父諸葛豐算是能和皇帝說上話的人,可惜,被貶為庶民;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努力了一把,遺憾,只能當個郡丞,差不多就是秘書之類的,和皇帝說上話與和刺史、太守說話,級別可是低很多了,甚至可以說家道中落,被驅逐出政治權力中心,只能在地方混口飯吃。
而且諸葛亮的父親又早早英年早逝,諸葛亮還未成年就缺乏父愛和關照,被叔叔諸葛玄照料。
這時候的歷史脈絡已經發展到了曹操崛起,覬覦徐州的階段,諸葛亮不到十歲,曹操自然不會向其伸出什麼所謂的橄欖枝。
悲催的諸葛玄啊,他的仕途就是一出悲劇,說好的太守位置,說讓人頂了就給頂了,而且還被迫流亡回到荊州,很快就掛了。
自此,諸葛家族的官路中斷,諸葛亮只能和弟妹們一起去山野林間蟄伏,當庶民。
本可依託祖蔭出人頭地的諸葛亮飽嘗變化,若是其祖不開罪皇帝,至少能為公卿一流,奈何被貶為庶民;
其父早夭,其叔仕途多舛,再度從地方顯貴淪為山野村夫,可謂是一代不如一代,一代比一代更破落。
但諸葛亮還是有辦法的,為了出人頭地,只能是利用身邊的資源,最好的資源就是同學關係和師生關係。
別小看了這種關係,非常可怕的,一個鐵哥們般的情誼圈子。
諸葛亮就是以此建造了他在荊州士子間的地位,換句話說,除了高官以外,荊州的知識分子圈內的人都是諸葛亮的哥們。
曹操強龍壓了官宦的地頭蛇,但壓不垮具有傲骨的荊州士子。
諸葛亮選擇劉備,因為劉備可以幫助他光耀祖上的門楣,發展確實也是如此,蜀漢丞相,託孤重臣,還不夠?
所以諸葛亮選擇劉備就是到了舉手無悔的階段,曹操也清楚知道,招攬諸葛亮幾乎就是等於招降劉備一樣。
因此只能罵幾句織履小兒,大耳賊,再唾幾聲諸葛村夫,過過乾癮罷了。
-
8 # 狼煙一九三一
不錯曹操確實重視人才,愛惜人才,史書對他的評價是:“王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陳,意思安閒,如不欲戰然;乃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豪不與。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赦。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刈群雄,幾平海內。”
可見曹操,愛才非是虛妄。
要說曹操與諸葛亮不交際的原因我認為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魏武帝文集》中曹操曾寫信給諸葛亮,這事應屬實,但當時天下,不但君擇臣,臣亦擇君,曹操當時志得意滿,文臣武將,爍爍生輝,諸葛亮到曹操那裡未必得到重用,再者兩人志向意趣不同,道不同,不與共謀,這是封建文人的道德標準,這是其一。
其二《三國演義》中描寫曹操知道諸葛亮是欲南下攻新野之時,在一次朝會上由徐庶介紹給曹操的。《三國演義》雖系小說家言,但七分屬實的情況下,也應是劉備三顧茅廬於諸葛亮後曹操才知諸葛亮這個人的。說明曹操也並非事事明瞭。
其三曹操生長事業在北方,對北方的風俗人物瞭如指掌,且他的勢力範圍也在這裡裡,對於北方的人知道的多,對生於南方,長期在南方計程車子並不十分清楚,而諸葛亮當時才二十幾歲,不見經傳,故曹操不知也理所應當,他們年齡又相差很多,不把諸葛亮放在眼裡,也是順理成章。
其四曹操當時己統一北方,而南方未定,依諸葛亮三分天下的理論來看,選擇勢力最弱的劉備,才是他正確的選擇,因為這樣諸葛亮可以大展宏圖,不負一生啊!
-
9 # 陳大舍
先說一下,這個“橄欖枝”是用詞不當。作為一個“舶來品”,橄欖枝是和平的象徵,如果說魏武帝曹阿瞞給漢丞相諸葛武侯拋橄欖枝,那就等於是說前者準備向後者投降,認熊服輸。但這是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歷史上曹操就壓根沒有和諸葛亮正面交過手。比如《三國演義》中曹操和諸葛亮的四次對陣都是藝術化的。
第一仗,博望坡之役,書裡面說諸葛亮用火燒了博望坡,但是這次戰役發生的時間是在建安七年,也就是202B.C.,而諸葛亮出山在五年以後。在歷史上這次戰爭的實際策劃者是徐庶;
第二次,有歷史轉折點之稱赤壁之役,是在建安的十三年發生的,而這一年的時候,諸葛亮剛剛出來輔佐劉皇叔,一直到這場仗結束了,曹操也就是知道有諸葛亮這個人,但是水平如何,其實鬧不清。但 是周瑜卻是實實在在的把曹操打怕了。
第三次,爭奪漢中的這場仗,打了兩個年頭,跟曹操正面交鋒的人,是他當年的老兄弟,如今的老對頭劉皇叔。而諸葛亮此時還在成都留守,而之前劉皇叔一派佔領益州時,軍中的謀主是龐統和法正,諸葛亮負責鎮守在荊州。後來龐統戰死,劉皇叔才調諸葛亮入川,所以諸葛亮也沒機會讓曹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本事。
最後一次,是關老爺從荊州向北伐曹,一度打得曹操準備遷都跑路。之後孫權背盟,偷襲荊州,關老爺敗走麥城後歸位。幾個月之後,曹操也就死。所以終曹操一生都沒有和諸葛亮都沒有直接打過交道,而諸葛亮在白帝託孤之前,一直是負責戰略和行政方面的工作,這都是曹操無法瞭解的層面。所以曹操也不會沒對諸葛亮有什麼評價。
曹操終其一生都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革命者。
其次,曹操愛才是不假,但是什麼是當時的人才?就是有根基有實力的大族子弟,曹操的《求賢令》是有一句:
“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
也就是說曹操用人只看能力不看“人品”,但是這個能力就是指的對曹操個人的“忠誠”程度和你有沒有足夠“基本盤”。說白了,曹操的這扇大門始終只是給類似司馬懿那些有才幹有野心但沒出路的世家子弟們開的。換而言之,曹操在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這些世族子弟的社會影響力和政治資本。而曹操一旦坐穩了以後也就立刻與世家大族們合作,比如只有像荀彧、崔琰、楊修、劉放這些人才能是曹操鐘意的“人才”。所以在曹操陣營身居要職的“股肱”之臣基本上都是累世簪纓。
曹操在早期雖然可以用武力或其它的手段使得一些世家大族暫時屈服,可到頭來仍舊要和這些人合作,因為世家大族已經發展了至少百年,樹大根深不是曹操一個人能對付的。所以越到後來,曹操就越需要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援,政策也就越需要向這些世家大族靠攏。曹操死了以後,曹丕為了稱帝,完全的向世族妥協,而九品官人法也就應運而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政治格局由此定型,而且這種官員選拔制度持續了近八百年,直到五代十國才結束。
諸葛亮的家族一直在上層社會的中下游苦苦掙扎,再加上根本沒有打進曹操一派的社交圈子。而且諸葛亮在山東老家時又差點被曹操屠徐州的軍事行動殺全家,兩個人的緣分正所謂風馬牛不相及也,怎麼可能有聯絡?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根本原因就是身為“第一家族”首領的漢獻帝實際上就是曹操要重用的“人才”。
像司馬懿這樣的官宦子弟,在曹操那裡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出身“寒門”了。
-
10 # 二曲人
這主要是曹操的出身和經歷所決定的。縱觀曹操一生,愛才如命、不計前嫌是真,但他基本是求才、遇才,幾乎沒有親自請過才,在他的意識裡,可能沒有登門求賢這回事。曹操祖父是有名的四朝宦官中常侍曹騰,其父曹嵩(騰養子)官至太尉,曹操是名付其實的官宦子弟。二十歲舉孝廉,進入官場。漢靈帝光和年間,參加鎮壓黃巾起義,此後或官或隱,名聲愈大。董卓進京,曹操認為不是同道,認同袁紹,起兵討伐。討伐失敗則自立門戶,迎漢獻帝,挾天子令諸侯,主當時之沉浮。實事求是地講,曹操手下,謀士雲集,猛將如林。就像1990年代的義大利足球隊,曹操每臨戰陣,都為聽誰謀,遣誰戰要平衡一番。而同期劉備陣營,則如阿根廷足球隊,雖有勇將謀臣可用,但人數上則差的很多,每每臨敵捉襟見肘。在這種情況下,劉備一個沒落貴族後裔,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去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是不會有什麼思想包袱的,而曹操這個被當時頂尖文武團隊包圍、長諸葛亮二十六歲、已經功成名就之人,應不可能去劉表的地盤訪賢。再者,曹操經常下求賢令,希望得到天下人才的響應,這在一定程度上,應該間接向諸葛亮發過邀請函。但可能因訊息閉塞或諸葛亮不願事事曹營我未能實現曹操、諸葛亮聯手。
-
11 # 瓊林夜話
蟹妖~~
諸葛亮出生於181年,這一年,曹操已經26歲了。建安六年,當諸葛亮躬耕南陽之時,曹操已經46歲了,並且已經擊敗了袁紹,基本統一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南征劉表。這個時候的曹操基本上是人才濟濟,文有荀彧、程昱、郭嘉、荀攸、毛玠、賈詡、司馬懿等。
而諸葛亮不過是一個還沒有任何建樹的小白。儘管他自比管仲、樂毅,但那是自比,不是別人對他的評價。並且,從劉備三顧茅廬來看,諸葛亮性情高傲,即便曹操向他丟擲橄欖枝,他也不會去。畢竟,他自詡高潔,而曹操是一個漢賊。
曹操的團隊已經不需要一個還沒有證明自己的小白,他的團隊已經配合的十分默契,所以,曹操沒必要再添一枚謀臣。
-
12 # 朵朵佬爺
曹操和諸葛亮在政治上是尖銳對立的,故諸葛亮不會投曹,估計也沒有人向曹操舉薦諸葛亮,那時候資訊不是很發達,加之戰亂,曹操對諸葛亮沒什麼印象,赤壁大敗,估計開始根本不知諸葛亮之厲害,後來知道了,巳鑄成大錯。
-
13 # 夏有涼風61
曹操雖愛才,但愛的是能為我所用之才,而曹操深知,但凡追隨劉備的人才不是好挖的,之前關羽被曹操俘獲就沒將其留住,何況諸葛亮,就徐庶進曹營也是以徐庶的老孃為餌騙過去的,曹操也想以收徐庶的辦法收了諸葛亮,可惜諸葛亮提前把家小轉移了,曹操也直能幹瞪眼,罵諸葛村夫想到他頭前去了。
要說曹操鄙視諸葛亮,那是曹操不瞭解諸葛亮,諸葛亮家諸葛氏是鋃琊望族,諸葛亮的祖父、父親、叔叔都是在漢朝做官的,所以諸葛亮受的教育也不比曹操差,要說曹操沒有向諸葛亮伸橄欖枝,只是曹操就沒機會,也深知諸葛亮作為劉備營中舉足輕重的核心人物,是不可能為他所用的。
-
14 # 昨事今史
謝邀,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小編覺得曹操之所以沒有招募臥龍諸葛亮,原因之一還是地域的問題,因為臥龍崗在荊州界內,這是劉表的地盤,除非諸葛亮自己來投,讓曹操去招募似乎有難度,其二曹操手下謀士眾多,類似於荀彧,程昱郭嘉之類,都是互相推薦的,這就有意思了,荀彧是世家大族,卻沒有推薦諸葛亮,真的是諸葛亮第一齣生太低,第二可能在世家大族眼裡鄉野村夫不入流吧,而劉備當時窘迫,自然不會嫌棄出生低的諸葛亮。
-
15 # 風林火山
我們今天都知道,諸葛亮是個軍政兩方面都有著突出能力的奇才,可曹操當時就一定知道麼?
如果有人在官渡之戰後向曹操推薦諸葛亮,曹操肯定會覺得這個人瘋了,因為這時候的諸葛亮不過是個南陽自耕農,天天沒什麼大本事還自比管仲樂毅,當地人都不信他,真他麼能吹。
如果赤壁之戰後,看完諸葛亮治理荊州的手段,曹操覺得諸葛亮是個不錯的人才,堪比鮑叔牙一般的人物,但是此時諸葛亮已經是劉備集團的班子成員,拉攏難度實在太大,而且自己手下謀臣眾多,論資排輩諸葛亮也排不上號。
可惜曹操沒能活到六出祁山,如果看到了諸葛亮治理蜀漢的能力,肯定會後悔沒早一步把諸葛亮招攬過來。
-
16 # 酒騎風
有一本小說叫《諸葛亮少年在陽都》,現在估計都買不到了,我20年前看的。
這裡面講了小時候諸葛亮和水鏡先生,以及曹操爹曹嵩之間的各種cp互動,還挺好玩的。如果按照這本書的視角看,曹操是見過諸葛亮的,甚至還很喜歡這個小傢伙。
但是:諸葛家人才濟濟,比如諸葛亮有個叔叔叫:諸葛玄。
在今天看,他最大的貢獻是撫養諸葛亮等人長大,但在當時,他可是豫章太守,也是一時風雲人物。
除了諸葛玄外,還有諸葛珪。總之,諸葛家人才濟濟,縱橫江湖的時候,諸葛亮還在曹操家裡光屁股跑,蹭肉串吃呢。
==================================================================
說回曆史。對曹操來說,最完美的狀態是,來一個謀士就是荀彧、賈詡、郭嘉,來了就能用,而且是大牛;
差一點的,陳琳。雖然不見得厲害,但名氣大。
這種制度可以籠絡牛人,但是培養不出來天才。
而諸葛亮,就是個天才。
諸葛亮27歲出山的時候,劉備還是喪家之犬呢。結果十年後,劉備已經入主四川了,諸葛亮位極人臣,曹操想挖也就沒機會了。
從另一個角度說,以諸葛亮、龐統、徐庶為代表的荊州士人集團,多少還是有點看不起曹操那個沒下限的求賢令的。所以不投奔曹操才是正常的。
-
17 # 感覺是錯的不改了
個人覺得 曹操很明智 諸葛亮是有政治抱負的 他是高於謀士的存在 劉備能給的 曹操給不了 也不能給 兩人內心都清楚 所以沒有必要做沒有結果的事情
-
18 # 方捲毛曹操一向惜才,為何從未向諸葛亮伸出橄欖枝?
相信瞭解過三國的人,都會對三國中曹操這個人印象深刻。
說到曹操這個人,他是一個有著天下抱負的人,很有才華,而且愛才如命。
例如:陳琳,罵了曹操祖宗三代,曹操都能忍受,還把他留在身邊重用了起來。
那麼一個如此愛才之人,為何不將諸葛亮招納進來呢?
曹操對於人才,那可是費盡心思招攬,但卻從未對諸葛亮跑出國橄欖枝!
諸葛亮名頭可不小,民間傳言,“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得天下”,可見諸葛亮的非凡之處。
一、諸葛亮的思想與曹操不合。
諸葛亮的家裡是沒落計程車族,他跟劉備的思想一樣就是興復漢室,剛好曹操是他願望的對立面,他又怎麼會去輔佐曹操呢?
二、曹操在最初很有可能不知道諸葛亮的存在。
諸葛亮的大名也就荊襄地區的人知道,小範圍內流傳,還沒有傳遍天下。甚至劉備還是在荊州那個地方帶了七年才從當地人的口中知道有諸葛亮這個人的存在!那離這裡更遠的曹操就更不知道此人的存在!
三、曹操即使想招納諸葛亮,也力不從心!
荊州當時是劉備的地盤,劉備當初三顧茅廬才請到諸葛亮輔佐,即使曹操想要此人,但人的能力畢竟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跑到人家的地盤大費周章去請一個謀士。再說了,曹操劉備性格不同,想讓曹操像劉備一樣三求諸葛亮,真的是想都不用想,說不定還直接把諸葛亮給殺了。
四、曹操手底下不缺人才。
對於愛才如命的曹操來說,手底下自認籠絡了不少的人才,例如:賈詡、陳郡、郭嘉…這些人才。已經能幫自己來搶奪天下,施展自己的抱負,對於一個還沒有任何才華還表現人來說,好像也沒必要為了諸葛亮大動干戈。
在火燒博望坡時,曹操自己曾經罵諸葛亮“諸葛村夫”,可見很不服諸葛亮,這二人在一起的話,不一定能夠互相看得上眼,如果真的把諸葛亮收到了他的帳下,估計也不會一帆風順。畢竟那麼多有才華的人,天下的局面也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了!
-
19 # 方圓論壇
第一,性格原因。曹操生性多疑信不著別人,除了對於他的本家曹家人和夏侯家人絕對的信任,其他任何人都是有所保留,而諸葛亮此人有本事是有本事。但也有缺點,那就是極度好權,諸葛亮總是希望可以掌控一切,從諸葛亮在劉備陣營就可以看出,諸葛亮以丞相之位掌管軍權,可以看出諸葛亮權欲心有多麼旺盛。而曹操這麼一個生性多疑的人,顯然不可能絕對的信任諸葛亮這樣的人,所以曹操也就不會招募諸葛亮了。
第二,理念原因。曹操從一開始的扶漢變成了最後的架空漢室。這中間我們不清楚經歷了什麼,但我們可以清楚的是,曹操既然有了架空漢室的念頭,那就不可能再讓手底下親漢臣子變多,權利變大。而諸葛亮此人之所以追隨劉備,很大程度上就是看準了劉備漢室皇叔的頭銜。所以對於心向漢室的諸葛亮,曹操提不起什麼興趣。
第三,兩人沒直接見過面。曹操貌似一直以來都沒有和諸葛亮見過面溝透過,所以曹操對於諸葛亮此人究竟如何沒有一個準確的判斷。所以才沒有招募諸葛亮。
第四,謀士太多,看不上諸葛亮。諸葛亮出現的時候,曹操已經是佔據了大半的漢室江山,手下謀士眾多,郭嘉,荀彧,賈詡,荀攸,程昱,司馬懿這六大謀士隨便拿出來一個都不比諸葛亮差,而且他也明白,他有下有了這麼多謀士,諸葛亮根本就不會在投奔他,諸葛亮投奔劉備的話,他就是劉備唯一的謀士,劉備只能聽他的,但諸葛亮投奔曹操的話,曹操手下謀士太多,而且個個不比他差,諸葛亮想要出頭很難。所以曹操也明白諸葛亮根本不可能再投奔他了,所以也就不費事招攬了。
-
2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因為諸葛亮是曹操永遠都得不到的那個人,既然得不到,曹操也不想別人得到,更不想因此而栽在諸葛亮手裡,因此只能罵諸葛亮為諸葛村夫了。
曹操是豫州沛國譙郡人,今天的安徽毫州人,諸葛亮是徐州琅琊郡陽都人,今天的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兩地相距並不是很遠,約有400公里左右。
公元189年,8歲的諸葛亮父親去世,諸葛亮與弟弟諸葛均跟隨叔父諸葛玄離開家鄉陽都去投靠荊州牧劉表,5年以後,身為兗州刺史的曹操,因為自已的父親被徐州牧陶謙手下人所害,因此兵發徐州,一路攻打徐州,一路屠城,弄得整個徐州雞犬不寧。
遠在荊州的諸葛亮聽聞自已的家鄉被曹操屠城,出於對家鄉親人的擔心,13歲的諸葛亮心中泛起一股對曹操莫名其妙的恨,至少在當時,曹操在少年諸葛亮心中就是一個殘暴的劊子手。
三年之後,叔父諸葛玄去世,16歲的諸葛亮一下子就成了孤兒,諸葛亮承擔起家族的責任,在襄陽隆中一邊耕讀,一邊結交豪傑,諸葛亮雖父母早亡,家道中落,但是仍然沒放棄救國救民、建功立業的雄心。
而公元197年的曹操時任兗州牧,剛剛從洛陽將大漢天子漢獻帝迎立到許昌不久,以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姿態,正處於事業的發展期,這一年,曹操已經有了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謀士,而且此時曹操的腳步最遠也就是到達荊州最北邊的南陽郡攻打張繡而已,並因為自已的好色而折損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
而公元197年的劉備,正因為在前線與袁術對峙,導致後方的呂布偷襲了下邳城,剛剛接手徐州牧沒多久的劉備,厚著臉皮投降了奪取他城池的呂布,並被呂布安置在小沛,很難想像劉備與呂布,位置來了個大顛倒。
十年後,27歲的諸葛亮已經荊州本地小有名氣,不僅熟讀經書,而且交際廣範,與荊州本地大大小小計程車族豪強都插上了一點點親戚關係,比如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蒯越和蒯良的兄長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長子龐山民,自已娶了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
諸葛亮不僅自比管仲、樂毅,而且還在襄陽隆中勾畫出他未來主公的三十年戰略規劃《隆中對》,並且如願以償的選擇了劉備作為主公,並以三顧茅廬的方式正式出山輔佐劉備。
而207年的曹操正忙著收拾北方的袁家殘餘勢力,並且長途跋涉,不遠千里對北方的烏桓進行最後的打擊,本來曹操北伐還擔心南方的劉表劉備等人攻擊後方,在郭嘉神一樣的判斷力及勸說下,曹操放心北伐,終於在當年年底徹底平定北方勢力,曹操終於雄據天下十三州中的八州。
可惜的是,最懂曹操的謀士郭嘉在回軍的路上染病身亡,曹操失去了他一生中最懂他心性的謀士,也同樣是在這一年回軍的路上,曹操揮筆寫下一首詩,這首詩的名字叫《龜雖壽》,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個時候的曹操,雄心萬丈,拿下整個北方,接下來就是南方,然後就是統一中國了,不過曹操還是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這一年,曹操已經52歲,他壓根就沒有想到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會在南方一個叫赤壁的地方大敗,更沒有想到南方還有一個叫諸葛亮的臥龍,將來會成為他最大的對手之一。
曹操第一次聽到諸葛亮這個名字,估計是在赤壁之戰,劉備征服荊南四郡後,按照歷史來說,赤壁之戰中壓根就沒有諸葛亮多大的事,唯一有關的就是在赤壁之戰前,是諸葛亮代表劉備到東吳與孫權談聯盟的事。
不過當時的曹操心中裝的是整個天下,他壓根就看不到諸葛亮的存在,即使他在收降荊州後,聽蔡瑁等人提起諸葛亮,也不過就是打個哈哈而已,畢竟當時的曹丞相,征服北方,拿下荊州,只要再進一步打敗劉備和孫權,天下就收入囊中。
而對於諸葛亮來說,曹操就是另一個世界的惡人,從諸葛亮記事起,曹操就是個屠城的惡人,與諸葛亮這個正人君子的楷模相差甚遠,諸葛亮敬佩的是管仲、樂毅這樣的將相,而不是曹操那樣的真小人。
所以,諸葛亮與曹操兩人,既是落花無意,又是流水無情,相當於一個世界的兩條平等線,永遠也沒有相交的可能。
回覆列表
赤壁之戰前夕,曹操酒酣 ,滿懷著橫掃天下的王霸之氣,作出《短歌行》,其意不但表達了自己的志向,還有惜人愛才之意。不正是勸孫劉一方的人才向自己投誠嗎?或者是曹操處於鼎盛之期,人才濟濟,不懼於天下四方,況且諸葛亮,周瑜又是敵人,而且是敵人的核心,根本不可能叛變。後來不是曹操還勸降魏延嗎?所以,曹操有眼光,有腦子,知道誰有可能被策反,誰根本不可能被策反,所以,綜上所述,曹操愛才,惜才,而且非常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