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閆秀明手機使用者
-
2 # 盒子魚英語
讓孩子自主學習,並非那麼容易。回頭看看自己,一路跌跌撞撞走過的學生時代,填鴨式教學、唯分數至上、毫無樂趣可言,怎麼可能會愛上學習。就拿英語舉例來說:
1
我們並不愛學英語
如果一個技能或知識短時間之內用不到,它又不好玩,我們肯定不願意學習它。比如開拖拉機和學英語
-
3 # 王為願
如何愛上學習,需要從小事做起一定一定的形成:
1:保護孩子好奇心,永遠熱情,不急不躁的回答孩子的問題,不會的一起尋找答案,年齡不夠無法認知的內容,要擱置,在合適的時間再答覆。
2:給孩子思想的空間大一點,容許孩子犯錯誤,面對錯誤的時候,分析原因,尋找方法,簡單粗暴要不得。
4:讀哲學起碼的書,讀經典厚重的書。
5:行萬里路,閱眾生無數。多走多看,多與人相處,尤其是值得自己學習的人,挖掘他們為你所用的特點。
6:童子不可戲,不要戲弄和沒有邊際的撩逗孩子。
7:多去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
8:擇校,報班,補課是選擇那些帶著孩子快樂成長屢見成效的老師。充滿趣味的老師。
-
4 # 鐵蛋媽媽親子溝通
首先,家長的言傳身教很重要,父母給到的生活環境,父母的學習狀態,父母的格局影響到孩子很深,如果說有起跑線,那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其次,父母要充分的尊重孩子,不過分的限制孩子,相信孩子,用對好方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創造環境培養孩子的社交情感。
最後,要知道還是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問題,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學習先進的育兒理念,父母改變孩子一定改變
-
5 # 奇堯最棒
謝邀。實話說,我不是這方面專家,只能談點個人建議。(一)做為家長,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事,去書店購一些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教育書籍,針對你的孩子施教。(二)引導,鼓勵,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建議你讀一下樑啟超教育他九個孩子的秘籍,如何做到“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這個家庭是我見到的“最強爹爹”梁啟超,令世人驚訝梁氏九個子女傑出成就,造就了一個群星閃耀的家庭。
-
6 # 鬱滿芳華
怎麼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這是一個擺在家長面前的重要課題,值得每個人深思和探討。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1.學做事之前要先學做人
教孩子做個懂文明、講道理、具有良好的家教與修養的人,品學兼優也是把“品”字放在前面,如果好的人品,何談“優”啊!孩子的人生道路不會平坦。
2.家庭具有濃厚的學習氛圍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上行下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具有學無止境的觀念,就會堅持不懈地拼搏進取,孩子也會受到濃厚的學習氣氛的感染,如果家長下班回家,主旋律是吃喝玩樂,卻希望孩子做個刻苦用功,努力學習的人,可能性不是很大,即使有,也是個別現象。
3.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引導孩子預習功課,將疑問記錄下來,使孩子能夠帶著問題聽課,效率極高,課後複習消化理解所學的知識,獨立完成作業,做到溫故而知新,循序漸進,良性迴圈。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後,再鼓勵孩子克服畏難情緒,攻克難題,家長要及時給予讚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專注力。
4.制訂學習規劃
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出學習計劃後,家長要適當放手,培養孩子獨立按著計劃去學習,只要孩子用心去做,及時不如人意也不要去指責,一定要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認可,會倍受鼓舞,一定會盡最大努力交上一分令人滿意的答卷。
-
7 # 凡人繁語
我家孩子現在讀四年級了,已經會主動,自覺去學習了。剛讀一年級的時候,小孩也不會主動去學習,經常回家都要先玩一會兒,抱抱她最心愛的布娃娃。在我的軟硬兼施下才肯坐下來寫作業。一年級的時候每次寫作業都是我要讀題給她聽,有時一遍不理解還要讀幾遍,甚至有時拿一家人來做例子。直到讓小孩明白題目才解決問題,寫出答案。
在一年級漫長艱辛的陪伴下,孩子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了。到了二年級後基本不用我念題目了,每天放學來到我的辦公室第一時間就是寫作業。寫好後會主動給我檢查簽名。有時發現錯題我會及時讓她訂正,有時小孩不明白的題目慢慢解釋給她聽。後來碰到類似題目她就會自己去解決了。在四年的陪伴中,孩子逐漸養成的按時完成作業,主動學習,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我也沒有要求孩子一定要考班級前幾名,每次考試也不會嘮嘮叨叨說很多施加壓力的話,也不說太多虛假的鼓勵語言。在四年級上冊期末考試時,孩子跟我說有點緊張,我跟孩子說你就把它當成平時單元測試就行了。雖然孩子只考了第三名,我覺得小學這樣可以了。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學習的態度和良好的習慣就行了。小學階段需要家長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學習習慣,中學階段需要孩子對學習的認可態度,高中階段需要孩子在學習中找到目標,認準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學習沒有捷徑,只有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去對待,才能學習的道路上走的遠,才能圓自己的未來夢!
-
8 # 東哥歷史
先說說我家孩子吧,孩子都是天生活潑好動,不會安安穩穩坐那兒讀課本知識的,那麼如何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呢?
首先,先“利誘”,讓孩子們養成習慣。靠講道理以孩子的理解能力是理解不了的,如果打罵孩子又會引起她的逆反心理,甚至可能會以你的意思去幹某件事,以後發展會受到一定影響。可以說你認真完成作業,這週六爸爸帶你去玩之類的,可以選擇一些博物館、科技館之類的,在有意思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增長他們的知識,但是一定要言出必行。
其次,多買一些有趣味的學習書,孩子們都很喜歡有意思的東西,如果只看那些枯燥無味的公式,大人都受不了,更何況孩子呢。
至於要不要陪讀,那得看您的孩子了。
-
9 # 光哥閱讀
主觀能動性,不但對一個人的學習,工作,而且對人際交往,以及家庭生活,都是既重要,又難得的一項技能。所以題主這個問題,問的相當好!
如果這個問題能完美解決,這個自主的習慣能培養到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僅是學習會進步這一方面,對其一生都有重大意義,甚至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首先,是家長的心態,以及對這件事的態度問題。一,心態方面,不能急於求成,試想作為成人的自己,改掉一個壞習慣,比如戒菸或者控制玩兒手機的時間,都需要極大的毅力和強大的精神支柱,更何況孩子們呢?他們正處於對世界好奇探索的階段,養成一個自主的習慣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宜緩不宜急。二,對這件事的態度上,要本著尊重孩子的觀念。想一下自己是孩子的時候,希望家長如何引導?是命令式的?還是引導式的?是希望家長以身作則?還是爸媽扣手機卻讓孩子去看書讀報?換位思考,徹底的站到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一下,引導的方式方法。
其次,人都喜歡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事。孩子也一樣,養成自主性學習,是需要一定持久力的。《自控力》這本書中有一個理念:堅持會消耗毅力值。如果本身對一件事的興趣值不高,自主性和永續性會很快消耗殆盡。所以我們引導孩子,需要從他們各自特點出發,找他們感興趣且擅長的領域,來作為第一次,培養他們的自主性。有一句話叫“經歷不能帶來自信,一次成功才可以”。當孩子感興趣的方面有進展,他覺得努力有回報,自然會報以更大的熱情繼續下去,而且不再用人逼迫著,催著去做。正所謂,真理是無窮的,但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再次,當孩子遇到失敗,挫折,懷疑自己的時候,不能責罵,要讓他們感受到家庭支援的力量。因為凡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建立自主性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有自我否定的階段。這個階段,既是親子關係加深的階段,又是自主學習會不會失敗的關鍵時刻,所以,鼓勵支援,積極引領,是這時該做的。
最後,要把自主性從孩子擅長的,感興趣的領域,引導到學習文化知識的方向上。這個階段,孩子在其它方向上已經收穫了成果,建立了自信心。家長要以身作則,得讓孩子看到,學習知識是有用的,因為我爸媽也在學,學習知識是終身的,因為我爸媽也在學,學習知識是快樂的,因為我爸媽學習的時候就沒有痛苦的表現。
題外講一點,孩子是家長的對映,自主能動性強的家長,孩子也不會太差。打鐵還需自身硬,育兒還需親躬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想教出好子女,請先做好家長!
-
10 # 佳話童心
讓孩子具備學習的主動性必須要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部驅力,讓他們有熱情地堅持學習這件事,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有愛存在,才能讓熱情不減,堅持不懈。
要做好這件事情,需要從家長和孩子的心態、行為和目標方面做起。
對待學習,家長首先要去除功利性的目的,學習就是為了成長,不是為了考試和成績。
對待學習,家長不能僅僅引導孩子學習學校教學的內容,要認識到生活中的所有活動和事情都能夠讓孩子得到學習,要勇於涉獵更廣泛的東西,尋找刺激孩子內在興趣的知識點。
對待學習,要引導孩子學會學習,學習無處不在,但是更要學會利用身邊的資源,讓學習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一個人需要呼吸新鮮空氣一樣自然。
當然家長除了把握好自己和孩子的心態和引導方式方法之後還需要培養好孩子的好的學習習慣、高效做事的方式、開放靈活的思維方式,需要培養孩子好的人際交往方式,當然也離不開孩子自信心、自尊心和責任心的培養。
面對這個大問題,我只能簡單列述我們家庭教育輔導中心的某一些輔導理念和方法,看起來似乎需要做很多事情,可是每件事情都在生活細節之中,能夠掌握其中方式方法就會覺得學習這件事就像生活一樣自然簡單,只是家長需要有長期的配合,才能真正培養好孩子的自主能動的學習習慣。
-
11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主動學習,需要有內驅力。那麼我們來看看內驅力主要是受什麼影響呢?
美國有個教育理論叫作《自我決定論》,裡面提到3個要點:
歸屬感,自主感,勝任感。
歸屬感:讓孩子感覺自己在學習中不被排斥,獲得支援。這一點就很難了,因為我們的教育模式是競爭性的,需要透過考試分數的比較,透過排名來評定孩子的優劣。所以很多孩子會因為分數問題,被批評指責。這不單是學校老師,同時也包括家長。
另外,能否得到老師認可也是影響孩子學習情緒的一個因素。有些孩子坐不住,精神不集中,自然免不了被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但是這部分孩子,因為沒有培養出安靜聽課的能力,往往經常做出讓老師頭疼的事情。
一開始,老師可能可以慢慢引導,但是如果孩子長期處於無法管理自己的狀態,老師也會逐漸失去耐心。最後就變成孩子感覺自己得不到老師的認可,變得厭惡老師,最終厭惡學習。
解決之道:
儘快讓孩子適應學校的授課模式,在家裡培養孩子安靜聽課的習慣。在做作業是不要中途打擾孩子,對於坐不住的孩子,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孩子連貫地做完作業。
多擁抱一下孩子,多和孩子做一些親密接觸,讓孩子感覺到你愛他。
自主感現在的孩子缺乏自主感,很多家長給孩子安排過多了,讓孩子感覺不到自我決定的感覺。
試著讓孩子自己做些決定,比如和孩子商量回家做作業時,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做完作業適當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勝任感學習是一項非常消耗腦力的活動,必須一個階梯一個階梯來。同時,孩子剛開始的學習能力主要是模仿。老師和家長的示範非常重要,因為孩子的發展情況不同,所以學校的老師可能無法照顧到每個孩子。
這就要求家長自己耐下心來,給孩子弄不清楚的題目講透。講解的過程,最好是用一個例子,而不是用孩子的習題,否則你會發現,你講完了,孩子把答案寫上去。然後你問孩子,懂了沒有?孩子往往就會說懂了,但是實際上她是不開心的,而且不一定真懂。
她之所以會說懂了,只是因為聽得一頭霧水,但是又不想繼續動腦而已。
所以我們給孩子講題時,儘量不要講原題,需要稍微改編一下,然後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作業。這個態度必須要有,作業是自己完成的。
現在家長花了很多時間來教育孩子,但是並不是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顧及到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
試著問幾個問題:
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有選擇權嗎?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意識嗎?孩子感覺自己能夠完成學習的任務嗎?孩子在學習中感覺到自己能行嗎?
也許你會說:我的孩子精力不集中,不愛學習,總是學不會,做事粗心,老想著玩.....
這些都是表象,實際的原因是:學習不是孩子覺得有成就感的事情,剛上學的新鮮感過了之後,孩子開始厭惡學習。
試著和孩子一起做決定,不要自己一直規定孩子怎麼做;
試著給孩子做正確的示範,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作業;
試著鼓勵、肯定孩子進步的地方;
試著不要拿孩子跟別人對比;
試著以今天為起點來給孩子制定計劃,你會發現,孩子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12 # 一學堂王老師
好勝 → 勇於去挑戰
你就看一個學生的眼神就可以了,簡直放著光,思路很活躍。我記得有個學生,自從我教會他排列數和組合數以及分類分步的解題思想。那傢伙,簡直是如獲至寶,瞬間覺得計數類題目都變簡單了。要刺激孩子去挑戰,好勝絕對是主動學習的一個動力。
授之以漁 → 建立自信
舉以上例子,可能很多人問,你教小學生排列組合,能學會嗎?首先作為一種方法,跟方程一個道理。第二方法有了,啟迪孩子解題思想策略才是重要的。授之以漁,讓他自己去思考,建立自信。正是一步步的成功的累積帶給他好勝的性格。我做問答的初衷就是想幫助家長用更好的方法去啟迪孩子。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愛上學習。
鼓勵相伴 → 成就感我印象很深的一個二年級女孩子,在一次測試中錯了一道題,很傷心,說得不到王老師的紅花獎勵了。我的做法是:只要孩子把錯題寫在本子上,認真訂正,老師會補上這個紅花給她。
孩子需要鼓勵,認可。學習新知識本來就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讚揚和鼓勵非常重要。
家庭紅花獎勵制度
不妨和孩子建立一個規則,小小的一朵紅花認可,激勵著孩子在困難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小傢伙真的需要的不多,只是需要您的讚美和陪伴!
與君共勉!
-
13 # MrXu徐老師
你好,我是徐老師,一個喜歡鑽研趣味背單詞以及簡單英語教學法的斜槓青年。平時的愛好就是喜歡看看美劇,聽聽英文歌。作為一名資深的英語老師,如果你有一顆想學習英語的心,一定要關注我,我會隨時分享有關學習英語方面的各種小知識以及小妙招給大家,歡迎評論,轉發,留言。
孩子最反感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XXXX。所以記住千萬不要在孩子們面前說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你為什麼不能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什麼的。其實在這些話無疑在孩子心上造成了無形的壓力。所以提高孩子的自己學習能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處理。
(1)當孩子考試成績比較理想的時候,你應該對他說,你這次表現非常好,然後給一定程度上的物質獎勵,不要給錢。應該把這些東西換成是買些他平時感興趣的東西,舉個例子,如果他比較喜歡哪個明星,最近有來開演唱會,那你就可以給他買張演唱會的票(當然這個量力而行,你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喜好。我只是舉個例子)。如果他成績這些時間上不去,考試考不好了,你不應該去責罵他,你應該耐心地去分析為什麼會考得這麼差,耐心地去和他分析,不要給他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讓他知道你很關心他,努力就可以。然後你要安慰他,不要一味地責罵。
(2)你想讓孩子主動學習,作為家長你應該在家裡表現出你對他的學習關心。要營造出學習的氛圍,不要作為家長,你自己麼喜歡打麻將,然後天天飯局,從來不關心他的學習,如果成績不好,就大罵。那就難辦了。
-
14 # 媽咪老師
我帶的這一屆家長比較放手,所以我可以大膽進行各種教育教學嘗試。孩子們在小班時主動閱讀習慣已經形成,中班上學期想帶著孩子們識字玩,結果只有不到一半的孩子有興趣,後來放棄了。我們用一個學期的時間讓孩子們先熟悉漢字:在黑板上漢字記錄天氣、孩子們的名字、書寫詞語……
這學期再嘗試,孩子們認字速度超級快,全班四十多個孩子只有幾個孩子不感興趣的。如果讓他們選擇玩什麼遊戲,都會異口同聲:玩識字!
所以說想讓孩子主動學習。必須:
1、建立學習興趣。孩子有了興趣,才會有求知慾望;有了求知慾望,才會主動學習。
2、要有責任意識、任務意識。當感覺到學習辛苦的時候,有這種意思的孩子才會願意堅持學習。
3、明白學習的意義。現在孩子自我意識較強,如果孩子不明白自己辛苦學習的意義,肯定也很難主動學習。
-
15 # 數學老陳
第一,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見過許多優秀的學生,也和家長進行過溝通,基本上他們的家庭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特徵,重視家庭環境對於學習的影響!家裡很少會有吵鬧,也很少會在孩子學習時看電視,更不會當著孩子面打麻將等等!孩子學習時,當父母的可能也在做自己的工作,或者學習!孩子玩耍時,可能會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等等!總之家長會盡一切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二,正確的選擇我們必須承認每個孩子的差異性,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考入清華北大,也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成長為科學家,我們必須尊重和適應孩子的差異,不能一味地追求孩子的文化科目的成績,也不能把家長的訴求轉嫁到孩子身上,最好在小時候多讓孩子參與不同的活動,最後選擇孩子最有興趣的!當然也有孩子都不感興趣怎麼辦?不妨動用權威逼迫孩子堅持下來,當孩子收穫成績時,自然而然也就有了興趣!
第三,認同感,歸宿感,使命感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如果是在一個班級體的話,最好讓孩子認同自己屬於這裡的一部分,在這裡能享受到一種溫馨的感覺,還有就是願意為了這個班級體拼勁自己最大的努力!
自覺主動的去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如果孩子還小,我贊同使用家長的權威,但同時一定要讓孩子在這種“逼迫”中體驗到收穫的快樂,進步的喜悅。如果沒有這些,逼迫下去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反感!
-
16 # 寒石冷月
讓孩子自主管理學習,這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結果,需要家長花時間和精力,講究技巧和方法去堅持長期去做,才能看到孩子樂於去完成學習這件事,下面我給家長一些建議供參考。
第一,讓孩子清楚每天放學後到睡學前必須要乾的事。一般來說,如果家長不往這方面考慮,孩子是絕對不會想必乾的事是什麼。因此,家長可以抽專門的時間和孩子聊,比如微笑地問孩子:親愛的寶貝,媽媽考考你夠不夠聰明好不好?孩子自然會答:媽媽你說吧。媽媽:你說一個好孩子每天放學後到睡覺前必須要乾的重要事有幾件啊?孩子:吃飯,玩兒,睡覺,寫作業,看電視。當然可能會說出這些來,也可能說不出來,不要緊,都正常。媽媽:那你能把最最重要的兩件事挑出來嗎?孩子:吃飯和玩兒(吃飯和寫作業)(吃飯和看電視)。媽媽:那你知道最重要的事應該先玩再去做,還是做完再去玩兒呢?孩子:先玩(先做)。這樣去問,家長就能清楚孩子心裡怎麼想了。媽媽:你知道好孩子應該怎樣安排做最重要的事嗎?孩子:不知道。媽媽:肯定是先把最重要的事做完,然後才可以輕輕鬆鬆去玩兒啊,否則,你事沒做完,玩時也會惦記著,那玩兒不就不得輕鬆了嗎?瞧,如此有邏輯層次去引導孩子,既培養了認知和分辨力,同時又讓孩子清楚,重要的事優先完成。
第二,教孩子識認時間,並佩戴腕錶。想讓孩子自主管理學習,如果孩子沒有時間管理意識,那不還得家長每天催促著嘛。催促多了,孩子特別容易煩躁,有時會特別不情願去學習,帶著不良情緒進入學習中的孩子,很容易學習態度消極,並且糊弄應付。不僅書寫亂,錯題還多。另外,在改正這個環節上,更容易引發孩子的情緒反抗,認為媽媽(爸爸)多管閒事,一旦把大人惹火了,指責與打罵都會傷害孩子學習的興趣,認為學習是很討厭的事。瞧,培養孩子時間管理意識非常重要吧?有經驗的家長,一般都會結合一日生活,與孩子一起制定生活作息時間表,把一天分成幾段時間,然後再逐漸去培養孩子建立事件排序,分別去做的好習慣。其實這就是建立生活節奏的問題。當孩子生活節奏建立起來後,再往學習管理上重點去抓,孩子自然就願意自覺去完成學習任務了。
第三,借老師之口,誇讚孩子學習特別自覺。很多孩子特別再意老師怎樣評價他(她),如果能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心裡可美呢。一般的家長常會忽略這個技巧和策略。比如可以對孩子說:寶貝,今天媽媽和你的班主任老師通電話了,你猜老師說什麼了?孩子:媽媽,老師說什麼了?媽媽:老師對你特別欣賞,說你在班級表現很好,特別自覺,很多事你都能自覺做好,不像別的同學非得老師反覆催促才去做。老師說你這樣的好孩子真不多見,希望你在家裡也一樣,不管做事還是課外學習,如果都像在班級裡那樣自覺,老師會特別開心,特別喜歡你。瞧,如果媽媽假借老師之口去誇孩子,會不會激發孩子內心的自豪感啊。然後再順勢和孩子聊怎樣在家做自覺做事的好孩子,這樣媽媽省心,你也避免被催促被嘮叨了,這不正是愛媽媽的表現嗎?爸爸和媽媽就喜歡你做自覺的好孩子。
第四,和孩子做時間效率的對比分析,激發孩子做事效率。很多家長以為透過上述三步就可以萬事大吉了,不,你還需要繼續努力呢。當孩子自覺做事或學習一週後,不妨做一份量化統計表,媽媽(爸爸)把孩子每天需要必做的事列為主要統計目標,透過時間資料統計,你會發現孩子時間管理落實進展情況。再抽出專門的時間,和孩子一起來分析這份時間量化統計表,讓孩子看到他做事所花時間,引導孩子做對比觀察,看哪一天做同樣的事花的時間最少,哪一天花的時間最多。然後分析為什麼做同樣一件事用時不一樣呢?如果認真去做,講究效率,是不是花的時間就少?如果磨蹭拖拉,心不在焉是不是花的時間就多?如果你在學習中能夠減少磨蹭拖拉現象,是不是就可以節省出很多時間用來玩兒或自由支配啊?透過耐心細緻的分析,直到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時間主人,聰明的好孩子一定是擅長管理時間的高手!
韓老師總結出的這幾步,是多年研究家庭教育中好習慣培養的經驗總結,應用在很多家庭和孩子身上,只要家長耐心細緻,有毅力去堅持,並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有一年的時間你再看孩子,基本上就能夠做事和學習特別自覺了。但是切忌:千萬別隨意中斷喲,否則,再重新培養孩子做事和學習的好習慣,孩子就更容易懶散了。
-
17 # 超級育兒師蘭海
關於主動學習,是個很大的話題,我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一、學齡期孩子不主動學習,父母該怎麼辦?二、孩子沒有上學之前,父母怎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上了小學的孩子,需要父母時刻提醒和督促,否則就拖拉磨蹭,這時候父母該怎麼辦呢?一般來說,孩子不主動學習有兩方面的原因:1、沒有養成學習習慣,2、在學習上遇到了具體困難。
為了解決這兩方面的原因,我的方法建議是:
1、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父母在家裡制定規則來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習慣,比如:“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後吃飯”、“如果每天能在一小時之內寫完作業,週末爸媽帶去公園踢足球”、等等。這個規則的制定需要根據每個家庭不同的情況和孩子的特點來進行,是需要父母花一些心思的。
2、一年級的孩子剛進入小學,在學習上有困難是很正常的,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這時候希望孩子能夠主動學習是不現實的。其次,我建議父母在孩子回家做作業的時候,先陪伴一段時間再離開。在陪伴孩子做作業的時間裡,父母可以先詢問孩子有沒有上課聽不懂的地方?告訴孩子寫作業時遇到不會的,可以直接告訴父母。當孩子提出問題時,父母一定不要有指責孩子上課沒有認真聽、說孩子笨等挫傷孩子學習信心的言行。父母要理解孩子,學習知識要經歷一個從不會到會再到熟練的過程,經歷這個過程每個孩子需要的時間不一樣,父母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最需要做的就是給予幫助和肯定,其實這個大家都會。
我們再來說一說學齡前怎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個為什麼重要呢?因為我們能夠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培養出學習興趣,進入小學,孩子自己知道主動學,困擾父母的問題就不會出現。
培養孩子學習興趣,首先父母要避免做錯事,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怎麼理解呢?從廣義上來理解學習這個概念的話,孩子從出生開始,長大的過程中對事物的探索、對人的探索、對環境的探索等都是學習的過程。孩子天生有好奇心,有學習的本能,之所以在上學之後不再熱愛學習,是因為父母無意地做錯了一些事情,破壞了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嬰兒喜歡把見到的東西放到嘴裡品嚐,父母如果不知道孩子是透過“吃”這個動作來探索學習認識事物,就會簡單粗暴地制止孩子,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的好奇心,影響未來的學習興趣。當然,這是舉了一個例子,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父母們也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很多事,但是針對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怎麼規避錯誤做法?怎麼做才是順應孩子成長需要的、對的做法呢?這需要父母花點時間來系統瞭解孩子科學的成長規律,比較直觀的途徑可以看《蘭海說成長》APP裡面的影片,有一集就是專門說孩子不主動學習怎麼辦的,還有我親自示範的方法。
-
18 # Annie媽媽育兒
要讓孩子主動去學習,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興趣,其次要培養孩子對這件事情的動力。最後,如果希望孩子在這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必須要堅持以恆。
培養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興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卻有一些方法可循。
首先家長應該瞭解孩子的天生氣質型別,比如孩子是活潑好動的,還是偏向內向的?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讓他長時間的靜坐,可能並不太合適,而偏於內向的孩子,如果讓他去學習在大眾面前溝通演講等,可能會有更多的障礙需要克服。當然並不是說不可以,只是說,障礙比較多,孩子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更長的時間。
符合孩子天生氣質型別的興趣愛好,孩子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其次,孩子對某些事物的興趣是孩子成長髮展中必不可少的經歷。比如說,孩子某一個階段是語言敏感期,這時候他對語言的興趣愛好是自我成長髮展中必經的歷程,孩子會很刻意,很努力的去學習,注意家長在說什麼,甚至注意家長每一個發音的嘴型。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家長髮現孩子對畫畫或音樂感興趣的時候,就可以緊緊抓住孩子這些興趣,讓孩子去更加深入的學習,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細緻的觀察孩子。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興趣形成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讓孩子過多的去學習技能,而是讓孩子去感受到,這門學習真的很有趣,讓興趣不斷的激發興趣,越來越濃厚,孩子學習的動力就會不斷增加。
培養孩子的動力。培養孩子的動力,最重要的在於鼓勵,以及讓孩子感受到做這件事情確實有成就感、有價值感。
所以當家長在給孩子培養學習興趣的時候,每當孩子有一點進步,就要注意到,並及時的給孩子以鼓勵。
而當孩子感受到挫折,學習上有些駐足不前的時候,也需要去鼓勵孩子。
有一位媽媽曾經分享過她鼓勵孩子學習鋼琴的例子,最開始的時候,孩子確實很有興趣,但是隨著練習難度的不斷加深,孩子害怕困難,就不再願意學習了。但是這位媽媽就不斷的採取鼓勵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每一個進步。如果孩子在技能上沒有提升,媽媽就會在其他方面找到孩子的優點,比如他會對孩子說:“你今天的練習非常認真”、“你今天的練習時間比平時都長”等等。從而讓孩子在不斷的練習中,重新又找回自信。
持之以恆。當然,如果想要孩子在一門學習上不斷的深入,真正掌握一門技術,那麼就需要持之以恆,以及不斷練習。
持之以恆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需要家長的監督和促進。
有時候學習了一門技能,但是因為沒有持之以恆放棄了,等年紀大了,回想起來的時候會覺得很可惜。
所以當孩子學習一門技術的時候,首先最好跟孩子做好約定,讓孩子能夠堅持下來,在孩子努力的過程中,就算遇到困難也不要詢問孩子是不是想放棄,或者是讓他選擇別的班,除非孩子確實不適合。
因為當家長說“如果不想學了,媽媽給你報別的班”的時候,就給孩子植入了一個想法,表示孩子可以放棄,所以,既然學了,就不要給孩子提可以放棄的想法。
-
19 # 比肩教育
孩子上學後,大部分家長都開始建立起另一個習慣,那就是陪伴孩子一起學習,替孩子安排好除學習外的一切事情,但這種看似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的善意會導致孩子無法建立自我學習的習慣,更不利於孩子自我成長,同時,父母也會感覺筋疲力盡。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已的經驗與閱歷比孩子要多得多,替孩子可以做出最好的決定,如果孩子自己決定,很容易出現錯誤,而只要有一個決定出了錯,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暫且不論家長給孩子獨立空間是否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主導了孩子的絕大多數生活與學習,在某種程度上,如果家長逼孩子去學不喜歡的東西,或者去做強迫性的學習任務,即使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付出了代價,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會變得緊張,孩子被剝奪了對自我學習的控制感,依賴性會增強,自主意識會降低,自我驅動力不足,學習自然無法,或者不願意自己獨立完成。
如何才能讓孩子建立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呢?
首先是孩子玩得太少,學的太死。
剛上學的孩子並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學習意識,對於學習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並沒有概念,而是依然沉浸在對自我世界的幻想中,以及對客觀世界的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的探索中,這也許才是孩子意識中最重要的事情。
減少孩子玩的時間與機會,讓他們把所有精力強制用到學習上,就算孩子喜歡學習,也會因為降低他們的自我控制感,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的空間與興趣被家長左右,反而容易失去自己探索世界的自由與動力。
如果孩子能在學習之前或之後有自己的娛樂空間,他們可以選擇玩什麼和如何玩,就會擁有更多的自主意識,學習起來也會更加專注。
其次,現在的孩子普遍缺少對自身價值的探尋。
隨著孩子對物質生活條件要求的越來越高,孩子變得越來越重視外在與金錢,忽視了對生活意義的探尋。孩子一直拼命往前趕,卻很可能並不清楚生活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學習的目的到底為了什麼,就會導致之後的迷茫和失控感。
替換高畫質大圖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孩子重新獲得學習的主動性呢?
1.成為孩子的顧問,而不是監督者。
孩子做作業時遇到困難,家長要告訴孩子自己願意提供幫助或者給出建議,但是孩子的任務還得要他自己完成。“成為顧問就意味著彼此是合作的關係,為對方塑造安全感,培養主動性,而不是事無鉅細地管控。”
2.鼓勵孩子自己做選擇和決定。
讓孩子對學習計劃與內容進行自我制定、選擇和決定,讓孩子自主自己的時間,接受孩子的決定,有利於讓孩子為了回報家長對自己尊重感,更會主動的遵守自己規定的學習計劃與內容。
3.在孩子提出需求時提供幫助?
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家長不要輕易給出答案,而是讓他們儘可能自己進行思考,真正的學習往往來自於解決問題,而不是完美地做好一件事情。只有當孩子提出需求時,再介入孩子遇到的困難中,帶著同情心去傾聽,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協助,諸如提供更多的資訊來源,出現困難的原因與瓶頸等,而不是直接進行幫忙。
4.不要給孩子製造焦慮。
孩子們在輕鬆的狀態下會有很強的自主性,自主性正是形成主動學習的關鍵因素。因此,家長要處理好自己的焦慮、內疚或憤怒,不要過於情緒化。當孩子學習表現的不夠積極的時候,不要表現得比他們更煩躁,更苦惱,一味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建議。
5.讓孩子感受“心流”。
在真正喜歡的事情上做到最好,並將這種積極的體驗延續到學習中,這就是心流。孩子可以透過積極參與自己喜歡的事情來產生自我激勵,家長需要支援孩子對興趣愛好的深層次追求,孩子的自信度提高,自然對學習也會產生相應的興趣。
-
20 # 鳳鳴乾坤
家長問:鳳伯老師,你總是不讓我們家長管孩子、說孩子,可我們天天都嚴格地、認真地管著,他都不聽話,要是不管,那他會變成什麼樣了?
我們家長為什麼總是那麼愛管自己的孩子、愛說孩子?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因為太愛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心思太重,總想讓孩子早早就知道這知識那知識,掌握這技術那技術,結果卻適得其反。
其實教育孩子,跟養花一樣,都需要注入愛,但不停地給它澆水施肥,最後這個花肯定會被澆死。
我有個學生叫毛毛,他的父親是一位公務員,對孩子要求特別嚴,每天在家就不停地催孩子學習做作業,顯得非常忙,但孩子的成績卻始終排在全班60名同學中倒數第二名。他也非常苦惱,最後我就給他講:“是你管得太多了”。後來有一個學期,毛毛的父親去北京學習,結果這個孩子在沒有家長嚴管的情況下,學習成績一下子考到全班30多名。可見,你總是管他,但你的愛、你的做法並沒有在他身上起到作用。
我還有個學生叫萍萍,她的父母上學期間都是學霸級的,都是重點大學畢業。尤其是父親對萍萍的小學課本研究很透,就經常輔導她的學習,所以萍萍在小學期間一直學習都很好。但上了初中,萍萍開始不聽她爸爸的了,拒絕聽爸爸的課。這就是家長跟孩子靠得太近,孩子形成了特別明顯地牴觸情緒,你越要管她,她越不聽你的,她甚至不考慮學習成績,只考慮如何與你較量。
我為什麼不讓家長去管自己的孩子,不是我們說的不對,而是因為我們透過長期跟孩子的接觸,長期跟孩子的較量,我們在孩子的心目中失去了信任,失去了尊重,孩子不尊重我們了,也不相信我們了,他們要的和我們給的不是同一回事了。
那我們不管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就是透過與孩子之間慢慢地拉開距離,時間長了以後,家長跟孩子之間地較量就會減少減弱直至沒有,最後又逐漸贏得孩子對我們的尊重,甚至到最後贏得信任。孩子尊重我們了,信任我們了,這個時候我們再去管他,再去說他,他才會聽,所以我們不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管。
總之,我反覆強調讓家長少管孩子並不是不讓管,而是管的方式可能出現了問題,導致我們家長在孩子的心目中已經失去了尊重,失去了信任。不管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找回尊嚴,找回信任,而更好地管理我們自己的孩子。
回覆列表
一、使孩子明確學習目的。
透過觀察、談心、溝通、瞭解、調查……得出一個結論:中下生(弱智的除外)之所以會落後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學習目的性不明確,不知道為什麼讀書?看看他們的回答吧:(1)爸爸媽媽要我讀(2)同伴們都讀,我也就讀吧。(3)老師說要認真讀書呀。(4)……不知道(5)……而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的孩子則會學得主動、認真。即使反應比其他同學慢一點的,也能學得較好。這些孩子在調查中是這樣回答的:“我長大想當老師,當老師就要學得好。”“我想當經理。”“我想當科學家,探索 星球的奧秘。”“我想當宇航員。”“我想當醫生,如果學得不好,醫術不高,就不能醫好病人,做手術出現錯誤。”……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的智力差異並不大,但為什麼在同一個班裡,同樣的老師教,為什麼有的同學能學得很好,而有的學習的效果卻相差那麼遠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學習目標是否明確,有沒有長遠的理想和目標。學習目的不明確,不夠刻苦,懶懶散散混混沌沌地過日子,不用功學,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當然提不上去。久而久還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造成惡性迴圈。所以,想孩子學得好,首先要使孩子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二、多與孩子溝通,做孩子的好朋友。21世紀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沒有同年的夥伴,其實很孤獨,家長和老師要特別注意多與孩子溝通,做孩子的好朋友,引導孩子正確地交友。關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長,作好正確的引導。特別要了解孩子的困難,幫助他們克服這些困難,教給孩子解決困難的方法,建立其信心。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使孩子樂於親近老師,聽從老師的教導,形成“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的良好氣氛,從而最佳化教學的質量。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
三、多給孩子信心。常言道:充滿信心做事能事半功倍。可見信心的作用是多麼大。要給孩子信心就必須不斷給學生以正確的評價、肯定與鼓勵,以正面教育為主要手段,多表揚、鼓勵孩子,使他們有成功感,愉悅感,看到自己的發光點,特別是中下生,更要激勵他們沿著自己的亮點前進,發展自己的長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不同層次上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提高。達到全面提高,整體進步的目的。這就是因材施教,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了。
四、培養競爭意識。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已成為了社會的現實。挑戰與機遇並存,競爭與成功同在。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活躍其思維,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有競爭才有進步。”只有力爭上游,不斷地修正自己,不斷地學習、探索,不懂就問,才能學得更多,更好,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五、教育孩子,家長要有自信。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影響力遠沒有對孩子要求那麼“理直氣壯”,缺少一份應有的自信。有好多的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近僅排在第三位,落後於老師、同學或者卡通片。同時家長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條家庭教育的明言,在家長身上卻遠沒有這份自信和豪邁,也許這也難怪家長。現在的孩子是喝著牛奶、伴著網路成長起來的,優越的物質條件和便利的資訊渠道,已使他們更願意接近新事物。有許多在家長看來是時新的東西,在他們那兒已玩得十分諳熟,如計算機、MP3,等等。另外,即使是一些有相當文化和能耐的家長,卻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表現出一臉無奈。一位在中外合資企業擔任部門主管的家長道:“我在單位是‘人上人’,而在我兒子那兒是‘人下人’,我對他一點兒也沒辦法。”
自信的父母常常這樣對孩子說:“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不是為了要獎勵。只是因為你必須聽大人的話。”有些父母或許會以為這樣會使孩子覺得壓抑,甚至給他們帶來某些潛在的傷害。但事實上,自信的父母不會堵住孩子的嘴巴,導致他們無法發表意見,而是隨時準備接受孩子的挑戰。他們清楚許多決定肯定會遭到孩子的反對,但他們願意和孩子一起討論,而不是爭論這些規矩和期望。一旦所有該說的都說了,該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父母做的決定,定的規矩,孩子毫無條件地遵守。
如果父母無法樹立這樣的自信心,教育孩子時肯定會碰到問題。在某一段時間、一個玩具、一包糖、一頓訓斥可能會使孩子暫時放棄他的不良習慣,但是聰明的孩子遲早會發現這一切都沒什麼誘惑力,也沒什麼可怕,家長也會有黔驢技窮的時候。如果你充滿自學,只須要在特別的場合偶爾地使用一些方法,但大多數的時候,一兩個簡單的單詞,甚至是一個眼神,就足夠解決問題,讓孩子乖乖地照你的話去做。家庭的親情是教育孩子的最大資源。家長對孩子影響力的自信缺失,這是一種“戰略性”的“敗退”,是萬萬不能原諒的。即使對再調皮的孩子,家長也要拿出自信威風來,不因為什麼,就因為你是“第一責任人”。當然,這種威風是有多種底蘊的自信,也是要鍛鍊、培養的。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應該持之以恆,在一開始時就立下規矩,並嚴格按照規矩行事,軟硬兼施,獎懲結合,慢慢地就會使孩子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後,不需要家長催就會主動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