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富子348
-
2 # 邁克爾與貓
其實歷史上被封為滕王的有好幾個人,像隋朝的楊綸,楊詵和楊瓚;宋朝的滕王趙德秀,趙宗旦;還有金朝和北周……
但是最有名的也是滕王閣的修建者是李元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九歲封王——滕王,這裡的滕王屬地是山東滕州。在滕州築一閣樓,謂之“滕王閣”。
滕王李元嬰後因驕縱失度,貶蘇州刺史,之後又任洪州都督,到南昌臨江畔又建一樓,仍冠之“滕王閣”——這是後來人熟知的滕王閣。
-
3 # 微史春秋
初唐才子王勃的一首《滕王閣序》流傳千古,李元嬰便是滕王閣的修造者。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子,貞觀十三年被兄長李世民封為滕王。
作為帝子,李元嬰一生的行為是紈絝子弟的最好詮釋。
貞觀十三年李元嬰受封為滕王,食祿在山東滕縣。他初到山東封邑時,驕奢淫逸,大興土木修造亭臺行宮,在當地百姓眼中就是一個無法無天的二世祖。唐太宗很縱容他由他胡鬧,但到了唐高宗時李治實在受不了這位皇叔的行為了。
因為李元嬰實在不像話。
他“不遵軌轍,逾越典章”,他常糾集手下觀賞舞樂雜技,無視城禁制度,夜裡城門不關以方便自己隨時出入。他經常下基層“巡省百姓”,不過他的“巡省百姓”不是去體察民情而是帶人到處徵借獵狗和禽網來打獵遊玩。更是在農忙時節,拿著彈弓肆意射打農民,以觀看農人四散躲避逃跑為樂。他還不顧皇家帝子身份,與府中的倡優賤隸一起摔跤搏鬥,且縱容奴僕戲侮前來辦事的官員。他甚至在唐太宗喪期中,不知法度繼續以歌舞為樂。
唐高宗李治下旨嚴厲指出他的罪行,希望他能改正,但他仍我行我素。實在沒辦法唐高宗將他趕到蘇州當刺史,不久又趕到更偏遠的南昌任都督。從山東到蘇州再到南昌,他一路走來沒有忘記把歌舞樂伎帶著。到了南昌之後他終日在府中飲酒作樂,後來更是臨江修建了舉世聞名的滕王閣,專供他玩樂。
不僅如此,在南昌他還經常強搶下屬妻子,有一次遇到一個下屬妻子寧死不從,被她用鞋打破了臉,弄得狼狽不堪。此舉大傷皇家顏面,被唐高宗治罪貶斥滁州,不過他仍不知收斂。
李元嬰上述的這些行為,完全就是一幅“惡少”的形象,仗著皇子身份為非作歹,作奸犯科。
在正常人的眼中,李元嬰絕對是一個混蛋,他的行徑是催命符,恨不得他早死。
但在帝王眼中,李元嬰只不過是一個毫無威脅的無能之輩,他的行徑卻是保命符了。
真正的催命符不是他的行為,而是他帝子的身份。身為帝子,卻行為放蕩煩擾百姓,這行為反倒是保命符了。
看看李唐宗室那些王爺的下場,你就知道滕王李元嬰是多麼走運了。
唐太宗的十四個兒子中,三個早夭,第九子李治繼位,剩餘十個兒子中有九個死於非命,只有第十三子趙王李福因庸碌善終。
而唐高祖的二十二個兒子中,五個早死六個病死,除了二哥李世民,只有他一人得以善終。
到武則天時期,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兒子很多被以謀反罪殺害,而一生品行不端,違法亂紀的滕王李元嬰卻被武則天加開府儀同三司兼梁州都督,他不但沒有被打擊迫害而且被升官重用。壽終正寢後被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
李元嬰是真的品性敗壞,還是有意如此?恐怕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唐高祖和唐太宗的皇子中不乏有像李元嬰一樣行為頑劣,放蕩不羈的,但只有他一人沒有被牽連進謀反大案,可見他放蕩的背後透著智慧。
從李元嬰的兄長和侄子的下場來看,李元嬰無疑是最幸運的,至少沒有死於非命和禍及子孫。
-
4 # 臨軒望月空
若問滕王事,平生我不知。
歸鴻傳故友,度姐作良師。
帝子今何在?高樓獨自遺。
長天秋水共,名士暗迷離。
-
5 # 建章未央
《滕王閣序》中的滕王閣,在今天的江西南昌。初唐詩人王勃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滕王閣流放萬世。滕王閣的建造者,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李元嬰所建,李元嬰被封為滕王,故因此得名。
但是我們知道,李元嬰獲封的滕州位於山東,滕王閣為什麼會在江西南昌呢?這就要從李元嬰這個人說起了。
李元嬰生於公元630年,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子。李元嬰出生的時候,李淵已經做了4年的太上皇了。李淵老來得子,對這個老兒子還是非常寵愛的,唐太宗李世民對這個弟弟同樣恩寵有加,小小年紀就封為滕王。李元嬰自幼在宮廷當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特別是藝術方面的造詣相當高超。
李元嬰由於生在宮廷,長在宮廷,對民間的疾苦沒有任何概念,到了封地之後大興土木,驕奢淫逸,在地方引起很大的民憤。到了高宗時期,高宗李治無意繼續袒護這個皇叔,將他貶至蘇州任刺史。繼而任洪州都督,即今天的南昌。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李元嬰在贛江之濱,營建了一座樓閣,這就是王勃筆下的滕王閣。不務政事的李元嬰經常與一些文人墨客在樓閣之上遠眺江天一色,操練筆墨丹青。高宗聞之龍顏大怒,下旨拆掉了滕王閣,將李元嬰再貶至滁州,李元嬰依舊寄情山水,無意俗務。
679年,李元嬰任隆州刺史,即今天的四川閬中。在山清水秀,風景迷人的閬中,遠離了權利核心的爭鬥,看不到繁雜的是事務,李元嬰更加逍遙地沉溺於山水之間。他以皇子的氣派,在嘉陵江邊建起一處宏偉的行宮,這就是杜甫詩中的閬中滕王閣。
因此,除了最著名的南昌滕王閣之外,在山東滕州,四川閬中兩處。
684年,54歲的李元嬰走完了荒唐任性的一生,陪葬獻陵。
縱觀李元嬰一生,歷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武則天三朝,能夠自保且得以善終。不外乎是因為他本人無意於皇權和江山的爭奪,而是寄情山水,女色和藝術之間。因此儘管他本人驕奢淫逸,行止荒唐,卻不會對皇帝造成任何威脅,皇帝對他也不必防範,不加過問,任由其自生自滅。因此雖然一再被貶斥,卻沒有性命之憂。就連武則天稱帝后,大肆殺戮李唐宗室,李元嬰也能倖免於難,甚至被多次封賞。
從人性角度講,李元嬰或許比那些爭名奪利,迷失於權利漩渦當中,最後成了政治角逐的犧牲品的皇族要幸運的多。
-
6 # 仁勇校尉
滕王閣序中的滕王,是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的弟弟。
滕王李元嬰,是李淵第二十二個兒子,李淵最小的兒子。李元嬰生於貞觀四年,當時李淵已經被李世民在玄武門之後逼迫退位四年。李元嬰的年紀,比李世民的多數子女都還小。
(滕王李元嬰)
唐朝初年,皇子成年後一般會出任州刺史。接任不了皇位的皇子,一生的主要職業經歷就是做幾個地方的州刺史。李元嬰的人生軌跡也如此。
李元嬰年齡大點後被封為滕王,封地在山東滕州。李元嬰驕縱不法在滕州民憤很大,被唐高宗李治調任過蘇州,擔任蘇州刺史,後來又轉任洪州都督。洪州就是現在的江西南昌,滕王閣就是李元嬰在洪州都督任上修建的。
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就是為滕王李元嬰在南昌修建的滕王閣所做。
在當時的唐朝王爺中,李元嬰是名聲很差的一個。李元嬰貪財好色還經常大興土木,給當地人民造成很大復旦。除了南昌,李元嬰任職過的其它地方,也大興土木修建亭臺樓閣。李元嬰後來擔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在嘉陵江邊修建了規模很大的行宮,被稱為閬中滕王閣。李元嬰最初的封地滕州,自然也有規模很大的修建。
李元嬰非常好色,妻妾眾多。李元嬰見到下屬妻子漂亮時,常以王妃召見的名義逼迫發生關係。有位下屬的妻子誓死不從,用鞋子打的李元嬰血流滿面。
唐高宗李治對這位比自己年紀還小的叔叔也非常不滿,多次下詔斥責。
-
7 # 寶藏收集Sole
李元嬰(?-684),〔唐〕(?―六八四)高祖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貞觀十三年(六三九)封滕王。因從小受寵,驕縱失度,屢犯憲章。
-
8 #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題主的問題問的非常好,王勃的《滕王閣序》盡人皆知,但滕王閣背後的故事大家卻知之甚少。今天借這個問題,我們來梳理一下。首先說第一個問題,究竟有幾座滕王閣?
王勃同志那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在洪州(今江西南昌)贛江之畔。
但除此之外,國內還有兩座名叫滕王閣建築,分別在山東滕州和四川閬中(隆州)。
這就有點奇怪了,滕州可是自古以來就在山東,從來沒挪過地方,要是使勁兒往上捯飭,能一直捋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滕國。
北周武帝宇文邕封了第一代滕王,之後歷朝歷代滕王封地都在山東滕州。
按道理說,人家山東這地方都叫滕州了,滕王也受封於此,第一座滕王閣還在滕州,南昌和閬中跟著瞎摻和什麼?和你們有一毛錢關係嗎?
您還別說,這關係呀,還真不止一毛錢那麼簡單!
因為,這三座樓都是一個人建的,這個腦袋上頂著滕王名號的兄弟,有點像建林哥,到處溜達蓋房子,不過他開發的樓盤不叫萬達廣場,叫“滕王閣”。
他就是李淵最小的兒子,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李元嬰。要說到李元嬰,那就得說說玄武門之變了。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淵的三個兒子聊天聊得不太愉快,二兒子李世民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給咔嚓了。
老爸李淵一看火了,“你敢殺我兒子!?我不幹了!!”
然後就回後宮做太上皇去了,平常時候每天處理國事忙的要死,現在一旦閒來還真有點難受,也架著以前身體打下了好底子,既然閒著也是閒著,那就釘釘咣咣造小人吧!
就這麼著,李淵又造了三個兒子,算是補上了玄武門之變的損失。其中,最小的一個就是李元嬰。
他出生時(貞觀四年,630年),老爸已經65歲了。你看老爺子這身體,我65歲的時候估計上床都費勁,人家還能造小人,嘖嘖!
這老爺子就是能造小人的李淵
從年齡差距就能看出來,李元嬰的教育基本指望不上老爸了。也確實,他剛五歲,老爸就去了一個叫獻陵的神秘所在遊玩,然後就再也沒回來。
不過,這到也沒影響什麼,李元嬰一直都過得錦衣玉食,大白菜都吃一顆扔一顆,誰讓人家哥哥混得開,有勢力呢?!
唐貞觀十三年(639年),九歲的李元嬰被皇帝哥哥封為滕王,到滕州就藩,食邑千戶。(“皇弟元嬰封滕王”)據說,這位九歲的小盆友在山東好頓折騰,大肆興建樓堂館所,將當地搞得雞飛狗跳,第一座“滕王閣”便建於此時。
應該這麼說,李元嬰從小受的良好教育算是被白費,他在音樂、舞蹈、繪畫上都有些造詣。至少有足夠的審美能力,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這從三座滕王閣建築便可見一斑,屬於“豪而不土”的一個典型案例。
但估計是折騰的有點過了,破壞了皇帝哥哥“與民休息”的大政方針,屢次被降旨訓斥,為以儆效尤李世民把他貶為金州(今陝西安康市)刺史,食邑也砍掉了二百戶。
等到年底朝廷賞賜宗王時,李元嬰的額度卻最高。當時的太子李治有點懵了,問道:“(元嬰)驕奢如故,為何卻賞賜最多?”
李世民微微一笑說道:“恐其用度不足,而擾民也!”
皇帝哥哥掛了以後,唐高宗李治繼位,李元嬰在服喪期間大肆歌舞宴樂,被御史彈劾。
李治也覺得這位叔叔實在是個惹禍精,讓他天天在眼前晃悠實在鬧騰的慌,乾脆安排遠點眼不見心不煩。
就這麼,李元嬰成了蘇州刺史,又過不到一年,再次被貶到了洪州(今江西南昌)。被貶到洪州,李元嬰反倒高興了,他來到贛江之畔一看,唉媽呀!這地方好呀!襟三江而帶五湖呀!控蠻荊而引甌越呀!建個樓吧!
永徽四年(653年),第二座滕王閣開建,數年後閣樓建成,李元嬰每日在樓中與文人墨客吟詩作賦、觀花品畫,日子過得好不快哉。
不成想,他在樓中高談闊論的事兒,引得高宗大怒,降旨削其食邑,再貶滁州。
滁州可是是個風景優美之地,歐陽修和黃庭堅都寫過:“環滁皆山也。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心大的李元嬰來到滁州後,秒變戶外驢友,每日登山臨水,逸興橫飛,頗為逍遙。高宗一看,你身體練得挺好呀,去蜀中煙瘴之地鍛鍊鍛鍊吧。於是,李元嬰又來到了隆州(今閬中)。
到了閬中,他發現這地方蝴蝶不錯,圍著人翩翩飛舞很有意境,於是日夜揣摩,苦練畫蝶之法。
但畫畫得有一個能靜心的好環境呀!那再建個樓吧!
中華大地上,第三座滕王閣出現了!
閬中滕王閣
據說,李元嬰在閬中苦練丹青之筆,數載之後終得大成,有“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之譽,成為滕派蝶畫的鼻祖。
李元嬰被貶隆州時,已是高宗調露元年(679年),這離他人生的終點已不算太遠了。
公元684年,折騰了一生的李元嬰病倒了,躺在床上直倒氣兒。朋友們紛紛自責說若不是他們滋擾,李元嬰也不至於失去滕王之位。
沒想到眼瞅著就不行了的李元嬰嘿嘿一笑,悠悠的擠出一句:“‘滕’為何意?”
盡皆啞然!
古文中,“滕”是水向上翻滾之意,古文中的“沸騰”一定要寫“滕”,而不是“騰”。
這個詞引申一下就是“恣意放言”,所以,李元嬰才是真正活明白的那個。
縱觀滕王李元嬰的一生,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想要成為一個富貴王爺,實現“活到死”的偉大目標,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得活明白,知道鹽從哪兒鹹,醋從哪兒酸!
2、心得大,但不能大的不是地方!
好啦!講到這兒,滕王閣和它背後那個滕王的故事,就算是講完啦!
下面有兩個相關的小貼士送給大家:一、王勃和李元嬰可沒什麼交集,李元嬰修南昌滕王閣時,王勃才生下來沒幾天。
聞名遐邇的《滕王閣序》是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南下交趾(今越南)省親時,新任洪州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後,大宴賓朋時所作。這時候,李元嬰還在滁州玩戶外。
二、裴聿和“八拓將軍”
李元嬰閬中時,手下參軍裴聿曾多次勸諫,結果被李元嬰命人用竹板抽打。等到裴聿入京述職,越想越憋屈,就跑到皇帝面前告御狀。
高宗皇帝對這個不著調的叔叔也沒什麼辦法,王爵、食邑都削了,總不能抓起來砍頭吧?!
皇上就問,“打了幾下呀?”
“八下,老疼了!”
“那這麼辦吧,打你幾下,給你升幾級!”
裴聿當時就蒙圈了,等明白過來,他已經成了六品官。
回隆州後,裴聿咋吧著嘴說:“我命真薄呀!若是多說一板,不就升五品了嗎?”
聞者爆笑,皆戲稱其為“八拓將軍”。
所以,做人吶!不能太老實!! -
9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初唐才子王勃以一篇《滕王閣序》流傳千古。
雖然王勃的《滕王閣序》廣為流傳,但後人卻似乎總是沉醉於王勃的精彩詞章,反而很少去關心這位所謂的“滕王”。這個滕王究竟是誰呢?
(滕王閣實景)
其實,這個滕王的故事,不只是精彩,簡直可以稱得上是驚險。
當時的唐朝國內,總共有三座名叫滕王閣的建築。其中有兩座分別修建在四川閬中和山東滕州。王勃所描繪的滕王閣,則坐落於唐朝洪州的贛江河畔,也就是現在的江西南昌境內。
這三座建築的主人都是同一人,也就是唐朝的滕王李元嬰。
李元嬰是李淵的第二十二個兒子,是李淵在65歲時所生,也是年齡最小的一個。李淵之所以在花甲之年,還要生育後代,和李世民是脫不了干係的。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看到自己的兒子手足相殘,李淵悲痛萬分,傷透了心的李淵傳位給李世民,不再摻和朝廷政事。
由於損失了幾位寵愛的兒子,再加上李淵退位後落得清閒,李元嬰就被生了下來。
(李元嬰劇照)
貞觀十三年,李元嬰被封為滕王,到滕州上任。到了滕州之後,這位小王爺決定替自己修建一座專屬於自己的亭臺行宮。為此他大興土木,搞得當地烏煙瘴氣。雖然李元嬰只有9歲,但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詩畫、音樂、舞蹈方面都頗有造詣,因此修建的滕王閣雖然鋪張浪費,但卻頗有一番風景。
在滕州的那些年,李元嬰長期糾集手下觀賞歌舞雜技表演。為了方便自己半夜外出,他下令手下不得在夜間關閉城門,搞得百姓怨聲載道。
不僅如此,李元嬰還尤其喜歡親自下鄉,美其名曰“體察民情”。每次下鄉他都帶著獵狗和彈弓,見人就射。看到農民們四處逃竄的狼狽景象,他覺得非常過癮。
對於李元嬰的紈絝行徑,李世民一向主張寬仁以待,不予追究。
但在李世民死後的服喪時期,李元嬰依然在行宮中夜夜笙歌,絲毫不將哥哥的死放在心上。這一點,最終激怒了唐高宗李治,李治對這位叔叔毫不留情,直接把他貶到了蘇州。沒過多久,又把他貶到了南昌。
(李治劇照)
雖然被貶,但李元嬰卻絲毫不氣餒,相反他還頗有雅興地下令修建了第二座滕王閣,整天和文人墨客吟詩作對,賞景觀花。
除此之外,李元嬰在南昌還多次強搶下屬妻子。有一次,遇到一位烈女誓死不從,李元嬰被女子用鞋打破了臉,鬧得滿城風雨,丟盡了皇家的名譽。
李元嬰在南昌的所作所為,很快傳到了李治的耳朵裡。李治對於這位不成器的叔叔十分惱火,只得又一次降旨,將他貶到了更遠的滁州。之後又將他追貶到四川閬中。
到了閬中後,李元嬰覺得此處的景色別有一番風味,因此又下令手下建造了第三座滕王閣。
到了武則天時期,唐高宗和唐太宗的很多兒子都被判處了叛國謀反的罪名。李元嬰因為紈絝了一輩子,武則天反而放過了他,還加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兼任梁州都督。李元嬰死後,還被獲追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
684年,李元嬰在臨死之際露出了釋然的微笑。他終身不行正當之事,但他卻是李唐子弟中極少數能安然度過一生的人,這算不算一種大智若愚呢?
(參考資料:《唐史十二講》)
-
10 # 熱怕熱土豆
其實說起滕王有可能很多人不懂得是誰,但是他哥哥說起來那可謂是響徹古今,他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在位沒多久,便把山東的滕州分封給了自己的弟弟。後來其李元嬰就命人給他修建了一座滕王閣。不過因為他非常紈絝,在來到山東之後,就所封王的這個地方又換了兩處。之所以會換,都是因為他在當地總是搞出一些么蛾子,所以當時的皇帝不得不給他換了幾個地方,這才導致滕王閣有幾個。
李元嬰非常迷戀酒色和美色,對於一些有姿色的女子,不管她願不願意,甚至不管那名女子是否已經嫁人,有了丈夫,都會被搶佔。他一直貪圖享樂,並且他還搶佔別人的妻子和女兒。他這種沉迷於酒色的做法對於當時變亂也算是一種自保手段,不然李元嬰也許會死在李世民的變亂刀下!
-
11 # 歷史簡單說
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另外三位是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的得意之作就是《滕王閣序》,這篇文章譽滿天下,也使得滕王閣聞名於世,那麼這個閣為什麼叫滕王閣呢?而滕王又是誰呢?
滕王又叫李元嬰,是李淵的第二十二子,也是最小的那個,李元嬰生於貞觀四年,也就是公元630年,也就是說李淵這個時候已經是太上皇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還沒有李元嬰呢。
李淵生於公元566年,也就是說李淵這個時候已經是六十五歲了,看來李淵還是比較厲害的,也正因為李元嬰是幼子,所以李淵對李元嬰還是比較疼愛的,而此時做為兄長的李世民對李元嬰也是如此。
其實一共有三處滕王閣,分別在滕州(山東滕州),洪州(江西南昌),隆州(四川閬中),《滕王閣序》裡面的滕王閣是在洪州,而杜甫也寫過一篇《滕王亭子》,指的是閬中的滕王閣。
現存的是南昌與閬中的,滕州的早就不在了,不過,很多滕州人希望重建滕州滕王閣,畢竟李元嬰的滕王就是因為封在滕州。
李元嬰是在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封為滕王,然後封在滕州的。不過李元嬰這個人在滕州大興土木,橫徵暴斂,生活奢靡,引起當地民憤,唐高宗李治就給他換了個地方,將他貶到蘇州去。
沒多久之後,又將李元嬰轉為洪州都督(江西南昌),李元嬰依舊喜歡亭臺樓榭,所以在公元653年,在贛江邊上又修起了滕王閣。公元679年,李元嬰調任至隆州(四川閬中)擔任刺史,李元嬰又在嘉陵江邊又修起了滕王閣,李元嬰病逝於公元684年。
不過李元嬰也是十分富有才華的,他在音樂,舞蹈,繪畫上面特別有天賦。根據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還有唐代張懷瓘的《畫斷》都記載,李元嬰特別會畫蝴蝶,他將他的畫技傳給了他的兒子李湛然,而梁太尉經常陪李湛然畫蝴蝶,所以就創立了“滕派蝶畫”,一直傳到了現在。
-
12 # 歷史漫談君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上面是滕王閣詩。作者是王勃。當然比滕王閣詩更出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了。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可謂是婦孺皆知的名句。江西南昌滕王閣,也因王勃的一篇文章而名滿天下。
當然一同出名的,還有滕王閣的建築者,滕王李元嬰。
李元嬰(630年―684年)是唐高祖與柳寶林所生。是李淵的最小的兒子,生於貞觀四年。
李淵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就這樣白白拱手送給兒子了。 可是李世民在玄武門幹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就派尉遲敬德全副武裝地去逼宮。
李淵強行鎮定,誇獎了李世民幾句。當然如果他當慌了,他就game over了。在這之後不久,李世民就被立為太子,很快之後他又當上了皇帝。
李世民對他老爹李淵可不厚道。不僅把他老爹趕出原來的寢宮,還在夏天丟下他老爹自己出去避暑。
而且還在宴會上陰陽怪氣地調侃的老爹。所以當我們都稱李世民是一個賢君的時候,也應該全面的看問題。
好了我們回到李元嬰。 滕王李元嬰先後派駐金州(今陝西安康)、滕州(今山東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閬中)。
在滕州、洪州、隆州三處築有滕王閣 !李元嬰是因為被封於滕州才叫滕王,那他為何會輾轉遷徙各地呢?
原來李元嬰是一個貴族公子哥,擅長過奢侈生活。但是你要真把他分到一個地方,讓他管理民政,這就不是他的特長。
唐貞觀十三年(639年)李元嬰受封為滕王,食祿滕州。李元嬰到山東封邑後,就開始了嗨皮的生活,驕奢淫逸,大興土木 ,當地民憤極大。
他還是個建築學家,蓋了不少精美的亭臺樓閣。這也給當地的百姓們增加了不少的負擔。
李元嬰還很會斂財。當時他和蔣王李惲以能斂財而著稱。唐高宗李治賞賜諸王時,唯獨沒有賞賜他倆。
而是賞給他倆兩車麻,並對他倆說,滕叔蔣兄能自經紀(指善於斂財),我就不賜給你們東西了,給你們兩車麻,留著作穿錢的繩子吧!
老百姓不買他的賬,無奈之下,高宗李治只好將他貶到蘇州。李元嬰到蘇州後,很快又調任為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生活安定之後,李元嬰就又想建房子了。永徽四年(653年),他又選址贛江之濱,廣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雲天,莊嚴大氣的樓閣,這就是王勃筆下的滕王閣了。
高宗調露元年(679年),李元嬰改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李元嬰到任之後,按宮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臺山腰建起了一處規模宏大的行宮。
之後,他又在閬中玉臺山建玉臺觀和滕王亭。在閬中五年,樂不思長安。
李元嬰作為“龍子龍孫”,生長在帝王之家,受到良好的宗室教育是肯定的。他瀟灑倜儻,喜愛音樂、舞蹈、能畫一手好畫。
在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言李元嬰“亦善畫”。唐張懷瓘《畫斷》則稱他“工於蛺蝶”。李元嬰善畫蝴蝶之事,在民間亦廣有盛傳。
明代陳文燭在其撰寫的《重修滕王閣記》中,言李元嬰:“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並傳其所畫蛺蝶,或飛或立,姿態翩翩,栩栩如生,世人莫不爭之如寶。
看來李元嬰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呢。而且他的一生是幸運的,首先躲過了血腥的玄武門之變,一生之中大多居於外地,不牽涉政治鬥爭,生活的很瀟灑。
而且,由於他幸運的在684年去世,因而躲過了武后的多次血腥大屠殺。不然以元嬰的高貴身份,自然也逃不過和他的兄弟子侄們一樣的慘死命運。
何苦生在帝王家呀!
-
13 # 傅斯鴻
王勃的《滕王閣詩》中有兩句: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所謂的閣中帝子,指的就是唐高祖李淵的最小的一個兒子,李元嬰。李元嬰早期的封地在山東滕州,因此被稱為滕王。
後來,唐太宗李世民將他的封地從山東滕州封到了江西的洪州。李元嬰本人是一位建築家和繪畫家,他自己設計建設了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李元嬰作為總設計師,在整個滕王閣的建造和設計上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到了唐太宗時代,滕王由於是高祖的小兒子而不受待見,因此,除了在其封地之外,滕王長期沒有自己的等地。即是他的爵位是滕王,但他的派駐地方卻縷縷搬遷。
李元嬰先是被遷為洪州都督,後又被封為隆州都督,被從江西的南昌遷到了四川的閬中,從一個開闊之地被封到了川北閉塞之地。滕王閣也從江西南昌的贛江邊遷至了閬中的嘉陵江邊。
其實,王勃所寫的滕王閣早在武則天的時代就早已坍塌。後來的滕王閣是在是1989年才重新被修復的。而閬中的滕王閣則從嘉陵江邊被移至了鳳凰山上。
所以,閣中弟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樣的疑問本就是王勃所發出來的,因而,滕王所給洪州就下滕王閣,也成為了南昌城的標誌。
-
14 # 一往文學
滕王閣其實就是因滕王李元嬰而得名的。李元嬰何許人?他是唐高祖李淵最小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的親弟弟。653年,李元嬰做洪州都督時,在贛江邊建樓閣,以自己封號命名,叫滕王閣。675年,洪州牧閻伯嶼在滕王閣宴飲群僚,王勃正好路過,也參加了此次宴會。王勃即席作《滕三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也因此成為千古名閣。
歷史上滕王閣先後共重建了29次之多,現在的滕王閣是根據梁思成繪製的草圖於1989年建成的。
驕奢淫逸、品行不端史書上記載李元嬰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正因為如此,李世民對他不加防備,還封他為滕王,他也因此過了一段逍遙日子。
然而,唐太宗駕崩之後,唐高宗李治繼位,他對這位皇叔的行為很看不慣。一次,唐高宗對王公貴族們給予恩賜,賞給各位親王綵綢 500 匹,卻只賞給滕王兩車麻繩,說:“滕王錢帛已很多了,不需要賞賜,兩車麻繩就讓他做穿錢的繩子吧!”
不久,唐高宗找了個理由把李元嬰貶到南昌做都督。李元嬰依舊帶著一班幕僚及歌伎終日尋歡作樂,還在贛江左岸的丘岡之上建了一座樓閣,此樓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滕王閣。
唐高宗得知修建閣樓之事後勃然大怒,下旨立馬拆除滕王閣,並削去李元嬰的封地,將他再貶滁州。
不過正是因為愚蠢,武則天反而在位時沒有對滕王動手。
李元嬰的地位在唐朝歷史中是頗為特殊的,他生性喜遊樂,驕縱失度,非議甚多。在多事的初唐,滕王能保首領以終,經歷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代也算是一個奇蹟。
後來也有史家認為,滕王這些行為都是他在皇位爭奪漩渦中採取的“韜晦之計”,使人們認為他對皇權不感興趣,從而躲過了李世民、李治對他的注意,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
15 # 小小嬴政
王勃是何等天縱英才,《滕王閣序》又是何等的傳世名篇,這些我們都在語文課上聽過。
但似乎老師卻從來沒有提起,詩中所寫的風景如畫的滕王閣在何地方?而“滕王”又是何許人也。
▲:滕王李元嬰塑像所以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滕王李元嬰,他本人不是很出名,但是他全家非常出名,幾乎都是皇帝,他爸爸是開國皇帝李淵,他哥哥是一代明君李世民,他的嫂子更是中國第一任女皇帝武則天,他的侄子李治也是皇帝。
出身皇族,幼子受寵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王室間骨肉相殘,兄弟鬩牆。太子兼大兒子李建成棋差一著被殺,二兒子李世民大權在握,李淵被迫退居太上皇,成了富貴閒人。
沒了權力,該有的尊貴還是有的,所以李淵在頤養天年之餘,還不忘綿延子嗣,退位4年後李元嬰出生了。
李元嬰是李淵的第22個兒子,作為最小的老來子,李淵自然疼愛非常。
年幼喪父,富貴閒人可惜的是,疼愛他的老父親又沒有實權,更悲哀的是,在李元嬰5歲那年便駕鶴西去了,他頂頭還有一個羽翼已豐的皇帝兄長李世民,所以李元嬰雖出身皇族,卻註定了他與皇位無緣,只能當一個閒散王爺。
公元639年,年僅9歲的李元嬰被封滕王,管轄今山東滕州一帶,李世民作為李元嬰的二哥,對待李元嬰算得上如沐春風,仁至義盡。
李世民與之年歲差了一個輩分,他的兒子李治都要比李元嬰大上兩歲,加上憐惜李元嬰五歲失親,對其有亦兄亦父的感情在。
但李元嬰自身醉心風花雪月,無心皇權,無論是出於兄弟情還是政治名聲,李世民對於這個沒有利益糾葛的弟弟還是願意給予一些關愛放縱的。
年少風流,荒淫無度李元嬰背靠唐太宗這座大山,而李世民也樂得養一個沒有危害的弟弟,所以沒有管教約束,只有縱容溺愛。
而李元嬰身為皇族,自然不用為生計煩憂,他自然是要為長日無聊的日子找一下樂子,所以,他便成了京城的出名的紈絝子弟,好事沒幾件,壞事幹不少。
李元嬰最為受人詬病的有兩點:其一,荒淫無度、強搶民女、羞辱臣妻都是常事;其二,農忙時節,用彈弓射擊農民,以農民倉皇躲避為樂。
靠山倒塌,玩樂不休李元嬰掙了個好出身,但一生都依附在旁人的身上,所謂“靠山山會倒”,他的命運每每都以他的支柱倒下為轉折點:李淵在世,他靠他爸;李淵死了,他靠他哥。
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他想靠侄子,可他的侄子李治卻早就看不慣作為大米蟲的皇叔。
唐高宗李治上臺後,找了個理由,就把這個不務正業的皇叔李元嬰遠遠地貶謫到了洪州,眼不見心不煩。
遠離京闕的李元嬰更加沒了約束,山高皇帝遠,所以他就更加地肆無忌憚,在滕州乾的壞事在洪州繼續做。
李元嬰千百般不好,也飽受宮廷文化的薰陶,是個愛音樂懂藝術的好苗子,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好地享受人間風花雪月,於是在洪州臨江邊上建起了一座無處不精,無處不美的樓宇,命名為“滕王閣”。李元嬰,出身顯貴,卻處處受制於人;醉心荒唐,何嘗又不是一種明哲保身的法子。富貴出身,也被富貴誤了終身。 -
16 # 煮酒君
江西的滕王閣,又名江西第一樓,它因王勃的《滕王閣序》一文而名滿天下,和武昌的黃鶴樓、岳陽的岳陽樓,號稱江南三大樓閣,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都曾登臨遊覽過,留下了無數名篇鉅作,滕王閣雖然名揚四海,它的來歷以及滕王的生平卻很少有人提起。
歷史上的滕王李元嬰名聲並不好,他是唐高祖李淵最小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的親弟弟,史書上記載他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是個典型的花花公子,只知道尋歡作樂,甚至在為李世民居喪期間,他還"集官屬燕飲歌舞,狎暱廝養",但他精通音律,擅長畫蝴蝶,頗有藝術天分,著有《滕王蛺蝶圖》傳世。
唐太宗去世後,唐高宗李治繼位,他對皇叔李元嬰的行為看不慣,把他貶到了南昌做都督,後來李元嬰在贛江邊建了一座樓閣以供遊樂,此樓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滕王閣。唐高宗得知後勃然大怒,把他又貶到了滁州,李元嬰照樣遊山玩水,逍遙自在,唐高宗再把他貶到條件艱苦的隆州,李元嬰對此習以為常,還建了一座滕王亭,每日在亭中讀書寫字,苦畫蝴蝶,後世有人稱他"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他由此成為"藤派蝶畫"的鼻祖。
李元嬰在貞觀十三年(639)被封為滕王,他的一生遍歷金州刺史、蘇州刺史、洪州都督、壽州刺史及隆州刺史,但卻聲名狼藉,毫無政績可言,因此史書上多對其堙沒不彰,他建造滕王閣,不過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騁遊觀,供宴嘗已爾",滕王閣初建時的名氣並不大,但隨著王勃、王緒、王仲舒、韓愈等一批文人墨客相繼為它寫文傳誦,滕王閣的名氣逐漸流傳開來,滕王李元嬰有幸沾了它的運氣,一併名垂千古。
滕王閣建造的時間,如果從永徽年間(650-655)算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但在歷史上滕王閣屢廢屢建的次數多達28次,現在的滕王閣是於1985年重建的,共有9層,高57.5米。唐貞元六年(790),滕王閣第三次新修完成時,王緒寫了《滕王閣賦》,王仲舒寫了《滕王閣記》,後世將它們和王勃所作的《滕王閣序》並稱,但記和賦現在都已散佚,元和十五年(820),滕王閣第四次重修時,時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市)刺史的韓愈寫了《新修滕王閣記》道:"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江之美,而滕王閣獨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往吾憂。"韓愈雖然一直渴望登臨滕王閣,卻未能如願,最終寫下了這篇記以傳世,滕王閣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前來登臨遊覽。
作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對滕王閣的名氣傳播貢獻尤大,王勃是中國第一神童,他"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顏師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後來,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罪,躲在他家中,他害怕事情洩露,就把曹達殺了,不久事發,他因此被判了死罪,剛好遇到大赦,才免了一死,但卻被削職為平民,他的父親王福疇也因此受到牽連,從雍州(今陝西秦嶺)司功參軍被扁為交趾令,《滕王閣序》便是寫於他去探望父親的路上,寫完序後,他前往交趾省親,卻"渡海溺水,浮而卒,年二十九(一說二十六)。"
關於滕王閣的命名,《江西通志》中記載道:"顯慶年間(唐高宗656-660),李元嬰任洪州都督,築閣於章江、廣潤門之間,落成之日,詔封滕王,因名為滕王閣,後來閻伯璵接任都督,重九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閻有婿吳子章能文章,驕傲先期撰好序文,以便當眾誇耀。"關於王勃寫作《滕王閣序》時的年齡,後世多有爭論,有人附會王勃"十三作滕王閣序",《江城舊事》中寫道:"勃對策,麟德初(664)第進士,授朝散郎,年未及冠,是當得十九歲。上溯龍朔三年(663)至顯慶三年(658)前,當得十三歲,作序應在是年。故勃自序有童子何如之語"。
王勃寫《滕王閣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然而此處的童子應該作謙辭理解,參照王勃二十六歲溺水而亡,《滕王閣序》當作於他二十幾歲之時。也因這篇名序,王勃的名字和滕王閣一起"霞鶩齊飛",名垂千古了。
-
17 # 大國布衣
位於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寫的一首“滕王閣序”而躋身“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早已名聲在外,可修建滕王閣的滕王何許人也卻知之者甚少,今天我就簡單介紹一下他的生平。
滕王閣的修建者滕王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最小的兒子,是他的第22子。生於貞觀四年(630年),這一年李淵已經做了四年的太上皇。李元嬰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好,他於貞觀十三年(639年)被封為滕王,分封在滕州。李元嬰年紀漸長後,在封邑驕奢淫逸、橫徵暴斂、大興土木橫行無忌,成為滕州一霸,幹盡了不少壞事,搞的當地百姓對他是怨聲載道,引起了極大的民憤。
都說人具有兩面性,滕王李元嬰一邊幹了許多荒唐不法之事成為眾矢之的,另一邊他卻也是一個天才的藝術家。李元嬰恃才傲物,無心政治,終日以詩酒為伴。他精通音律,談的一手好琴,善畫蝴蝶,筆下的蝴蝶栩栩如生,傳世畫作《滕王蛺蝶圖》乃蝴蝶畫中上品。李元嬰對政治毫無興趣,一生醉心於悠遊山水,飲酒做畫,所以,李世民對這個最小的弟弟也是放之任之,只要不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他想幹嘛就幹嘛去。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繼位的高宗對這個皇叔顯然就沒那麼客氣了。李元嬰先是被放到蘇州任刺史,後又轉任洪州(即今江西南昌)都督,不過,他在洪州依然惡習不改,醉心於大興土木大建樓宇。永徽四年(653年),他在贛江左岸的丘崗之上,廣聘天下能工巧匠,修起一座高插雲天,壯麗恢宏的閣樓,這就是王勃筆下的滕王閣,此閣樓是當時洪州的最高建築,登樓視野開闊,可賞盡贛江兩岸的千里風光。李元嬰把這裡辦成自己的私人會所,經常在閣中與四方的文人墨客們高談闊論,飲酒作賦。
調露元年(679年),李元嬰再一次被貶到偏遠的隆州(今四川閬中)任刺史,他在隆州依然不改初衷,廣羅蜀中能工巧匠,在嘉陵江畔的玉臺山模仿長安宮殿樣式修建起一處規模宏大的行宮,這就是杜甫筆下的閬中滕王閣。加上洪州滕王閣和滕州滕王閣,李元嬰在被下放地方的十幾年裡竟建起了三座規模宏大,氣勢恢宏的閣樓,而名氣流傳到今天的,就只剩下了南昌滕王閣。
唐高宗調露四年(684年),一生瀟遊自在,荒唐之至,大部分人生都在地方度過的滕王李元嬰病逝於隆州。
-
18 # 西府趙王爺
作為殺兄狂魔李世民的親弟弟,混吃混喝的滕王,連李治也治不了他,更別提其他人了 !
多數人在讀這篇《滕王閣序》的時候,並沒有將關注的重心放在滕王的身上,而是將重心放在作者的身上,當然,這是極為合理的事情,也是課堂上會有的場景。
不過,對於那些有鑽研興致的人而言,把滕王這個人看透以後,會更有利於自己去看這段歷史。
滕王,原名李元嬰,他是唐高祖的兒子,也是李世民的弟弟。當時李世民爭搶帝位之時,李元嬰在他的眼中,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而且還是那種完全不會造成威脅的小孩子,所以,他並沒有將李元嬰扼殺於自己的手掌之下,而是將李元嬰送到了滕州。
對於當時的李世民而言,他眼中的李元嬰只是一個混吃等死的人,所以用不著自己動手,只需要給他一個安逸的環境,讓這個弟弟自生自滅。
當然,滕王果然沒有讓李世民失望,他到了滕州之後,以為自己是非常霸氣的皇族王爺,所以不管是臭毛病,還是生活上的糜爛,在他看來,都是很應該要擁有的,並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的哥哥讓他享用的。
李治上臺的時候,對這個叔叔的觀感,除了無語之外,剩下的就是極其地不喜歡這個叔叔。不過,那個時候的滕王,雖說日子過得相當地荒唐,但並沒有犯下什麼嚴重的過錯。
所以,李治就算有千百個不喜歡,也是拿他沒轍,只能是將自己的這個叔叔,從這個地方趕到下一個地方。
當然,對於當時的滕王而言,一次又一次的貶謫,他老早就習慣了,也沒有覺得自己很委屈,因為依然可以有享受的日子,自己可以繼續地混吃混吃,偶爾玩弄一下當地的百姓,也算是過得很順心。
滕王算是比較幸運的,從他的善終就可以看得出來,他這種混吃混喝的人生態度,反倒是讓他身處比較安全的環境之中,如果他的一些行為讓李世民感受到威脅的話,老早就已經被處理掉了,哪有什麼糜爛的日子可以混的。
至於所謂的壞名聲,對於李元嬰而言,性命也好,安逸日子也好,都比那些狗屁的名聲強多了,這才是聰明人!
-
19 # 民國年間那些事
初唐詩人王勃寫過一篇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相信許多朋友一定還能倒背如流。那麼,問題來了,《滕王閣序》中的這個滕王究竟是誰?
這個滕王說起來赫赫有名,他的父親就是唐高祖李淵,哥哥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名字叫李元嬰。李元嬰是李淵最小的兒子,玄武門兵變後,李世民在李淵面前嚎啕大哭,李淵明白兒子的心思,主動退位當了太上皇,李元嬰就是李淵退位以後的產物。
滕王李元嬰
李元嬰很小李淵便已去世,李世民對這個小弟弟很寵愛,這也養成了李元嬰的公子哥脾氣。後來李世民封李元嬰為滕王,滕王的封地就是今天的山東省滕州市,是鐵道游擊隊故鄉棗莊市屬下的一個縣級市,這個滕州有兩個特點,一是人口多,在山東省數得著;二是經濟發展好,棗莊主要依靠它。
李元嬰在滕州建了一座滕王閣,後來李世民兒子李治即位後,很討厭這個小叔叔,於是削去了他的王爵,調離了滕州;後來李元嬰到今南昌任職,又建了一座滕王閣,就是王勃文章中的那座;李元嬰後來被調到四川閬中任職,在閬中建了一座滕王閣,所以說,在中國有三座滕王閣。
李元嬰雖然對政治不感興趣,卻很有藝術教養,這與北宋徽宗趙佶有些類似。據史料記載,李元嬰"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在藝術上造詣頗深。
李元嬰吃喝玩樂過了一輩子,至54歲去世,是個幸福的人。
-
20 # 木鐸人
滕王李元嬰,李淵第二十二個兒子。李世民的弟弟,唐高宗李治的叔叔。也是李淵所有兒子中年紀最小的,所以活的久一點,公元684才逝世。這時候高宗李治都去世,是武則天耀武揚威的時候。
滕王李元嬰,從小就深得寵愛,也可憐李淵過了花甲之年還能生的下兒子。可是縱觀滕王的一生沒有什麼大的作為,甚至可以說是一貶再貶,被唐皇室批評和不恥因為他做出的行為。李元嬰出生後被封為滕王,封邑在山東滕州。這也就是為什麼叫滕王閣了。但是由於李元嬰從小恃寵而驕的性格,並且貪圖玩樂,所以並沒有把滕州治理的很好,反而搞得烏煙瘴氣。再加上他個人的所作所為,品行不端,被唐皇室批評訓斥後貶往洪州,即現在的南昌。
李元嬰這個人,政治能力可能不高,但搞藝術的能力還是可以的。相傳他的繪畫技術高超,善於畫蝶,以至現在還有滕派蝶畫流傳。而且李元嬰本人從小深受宮廷藝術的薰陶,還特別喜歡建樓建自己的行宮。所以也就有了那麼多的滕王閣了。
最先的滕王閣是在山東滕州,現在被毀了。南昌的滕王閣是李元嬰在南昌時候修建的,也是因為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聞名於世。不然可能這個樓也和滕州那個差不多的下場吧。還有一個滕王閣是在四川閬中,因為在南昌舒服後,唐皇室又把滕王趕到了四川,而滕王也沒有絲毫悔改,又在閬中修行宮建閣樓。
其實在我看來,滕王這種閒散王爺過得日子才是許多人羨慕的啊!雖然一貶再貶,但依然縱情山水好嘛,建我的豪華閣樓去,一心弄我的藝術去。相反要是有點作為和爭一點權勢的話,有可能還活不到這種模樣和活到那麼久呢!
回覆列表
確是李元嬰,李元嬰在政治上無所做為,整日歌舞昇平,揮霍無度,醉生夢死,橫行霸道,也是以上種種行為,才得以使其是兄弟當中唯一一個壽終正寢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