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炒米視角

    在《康熙王朝》裡把班布林善描寫成一個及其腹黑的陰謀家。

    他不但是鰲拜的智囊,而且在最後慫恿鰲拜謀反的時候,還留了一個無比惡毒的殺招。就是借鰲拜謀反之名,借鰲拜的手殺康熙,然後自己再以自己領侍衛內大臣的身份率領親軍營平叛,誅殺鰲拜。

    好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心思縝密,謀劃細緻,幾乎不成功沒天理。然而還是出紕漏了。那就是康熙先下手為強,在九門提督這個關鍵位置上,成功地俘獲了“鐵丐”吳六一的忠心。

    而在凌晨密謀之時,班布林善事實上並沒有能夠解決吳六一的事情。這是他最大的紕漏。這主要在於鰲拜在謀逆這件事情上,舉棋不定導致的。鰲拜雖然感受到了來自於康熙這邊的危險,但是在班布林善等人慫恿謀逆這件事情上,他並沒有思想準備。因為他受順治恩惠甚重,他原本也是一心做一個忠臣的。

    只是適逢“主幼國疑”的良機之下,自身慾望的膨脹,另外底下欲進者的慫恿,他難免迷失。所以在他內心掙扎的時候,自己就成了班布林善這類陰謀家的傀儡。只是他自己並不自知。

    這就是最終為什麼康熙要殺班布林善,而並沒有殺鰲拜的原因所在。

    但是真實歷史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班布林善的確屬於皇族,但是出身較低,其實並不是他自己出身低,而是他老爹出身低。一個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幾輩子連個貝勒都沒混到,只混到一個輔國公。

    崇德4年(1639年),班布林善老爹輔國公塔拜死的時候,他更悲催,不過承襲了一個三等奉國將軍。雖然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到了順治8年(1651)成功坐回他老爹輔國公的爵位。

    但是仍然對於一個皇族庶支的奮鬥青年(此刻已經中年)而言,道阻且長。關鍵是索尼死後,面對已經徹底失衡的朝局,他最終站錯了隊。

    其實在那種形勢之下站錯隊的人很多,但大多數都為遭到太過苛刻的清算。那麼為何唯獨是班布林善呢?

    炒米竊以為兩點原因:

    第一,他的皇族身份,這讓康熙嫉恨,自己人都不幫自己,反而去幫鰲拜,罪不可恕;

    第二,也是最最重要的原因,班布林善於康熙6年(1667年)以領侍衛內大臣拜秘書院大學士。沒錯,領侍衛內大臣這個關鍵身份。這本來理論上是保護康熙的最後一道防線。

    如果真發生電視劇裡那種謀逆暴亂,康熙其實是沒有反制機會的,畢竟連內城的親軍營都掌握在鰲拜一黨手裡,是不可能留個“九門提督”的bug給你的。

  • 2 # 愛看愛思考

    因為他班布林善的身上有愛新.覺羅家族的血統,也就是對皇帝位置最大的威脅。所以必須得死!而鰲拜的身上並沒有皇家血統,所以對於皇帝的位置威脅相對比較小,也是因此得以活命。雖然說,鰲拜的權力要比班布林善大,但是權利是來自於皇帝那裡,皇帝同樣也可以收回來的。只要是沒有了權利,鰲拜能翻出多大的浪花?僅僅憑藉自己的武力值,那是個屁而已。

  • 3 # 一點點歷史

    班布林善全名為愛新覺羅.班布林善,他爹是愛新覺羅·塔拜,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六個兒子,愛新覺羅·班布林善也是努爾哈赤的親孫子,標準的“黃帶子”,從輩分上排班布林善是康熙的親叔叔。

    其實在歷史上關於班布林善的記錄並不多:

    “鰲拜入見時,侍衛以撲擊之戲抓捕之。自此,設善撲營,以近臣領之。王大臣議鰲拜三十大罪,當誅族。康熙帝詔令以其屢立戰功,免死拘禁,其黨班布林善等伏誅。"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班布林善因為是鰲拜同黨所以被殺。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將班布林善描寫成陰險小人,甚至鰲拜準備行廢立之事都是班布林善的慫恿,但是在歷史上卻沒有相關的記載。

    班布林善雖為清太祖之孫,但是由於其父塔拜是庶妃所生,又沒有戰功所以地位並不高生前僅是輔國將軍,死後追封為輔國公,班布林善能夠在康熙六年成為領侍衛內大臣,負責宿衛皇宮得到皇帝的信任著實不容易。

    在《清史稿.太祖諸子傳》中是這樣說的“班布林善,累進封輔國公。以附鰲拜,譴死”。為什麼權傾朝野的鰲拜免死拘禁,而身為皇室成員又非主謀的班布林善伏誅呢,我個人覺得其中有兩個主要因素。

    首先,康熙之所以不殺鰲拜是不僅僅因為鰲拜戰功顯赫為大清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更重要的原因是鰲拜的三十條罪狀中並沒有謀逆這種不可寬恕的罪名,康熙懲治鰲拜立威的目的已經達到沒必要趕盡殺絕。當然鰲拜雖然免死,但是不久就在禁所死去,既全了康熙的寬仁之名,又沒有了後顧之憂。

    其次,班布林善身為皇室成員吃裡爬外依附鰲拜,這是讓康熙最無法接受的,如不嚴懲如何保證宗室一心。

    最後,嚴懲班布林善很可能他確實有大逆不道之舉,只不過家醜不能外揚。

  • 4 # 五味社

    康熙最不能容忍的便是宗室背叛。

    鰲拜是權臣,康熙智擒鰲拜後,清算鰲拜黨羽。

    因此,鰲拜對康熙已經構不成威脅,加上康熙為“仁義之君”,念及到鰲拜為大清的開國元勳,圈禁鰲拜即可,還能為自己留下好名聲。

    但班布林善則不同,他為清朝宗室,是努爾哈赤之孫。

    關於班布林善之死,《清史稿》記載為:以附鰲拜,譴死。

    雖然依附鰲拜,但出謀劃策的基本是他,充當鰲拜師爺一角色。甚至最後希望透過“勤王”進而控制大清朝,其心險惡甚於鰲拜。處死班布林善,可起到震懾宗室。

    從康熙對胤礽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康熙即為重視宗室之情,講究“忠孝”。

    更何況,班布林善雖為宗室,但地位很低,僅為“三等奉國將軍”。

  • 5 # 依稀似夢

    《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小說《康熙大帝》。看過電視劇的都知道,康熙在扳倒鰲拜一黨之後,只是將鰲拜關押,反而將班布林善誅殺,原因何在?原因如下:

    第一、假設吧鰲拜殺了的話,可能出現的結果:

    1、鰲拜背後的勢力很大,而且,勢力主要遍及軍方,鰲拜的很多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很多地區的守將,甚至京城周圍的很多將領都是鰲拜的手下。一旦鰲拜被殺,勢必會有“兔死狗烹”的感覺,其餘的鰲拜一黨雖然不一定造反,但是,勢必人人自危,這個對於康熙來說是不想看到的,畢竟東南沿海還有臺灣沒有統一,南邊、西南的三個藩王也是康熙心病,中原漢人不服從滿人的統治,西北方向蒙古各部落也在蠢蠢欲動,北方的俄羅斯也不甘寂寞。如果鰲拜殘餘勢力全部清除,勢必造成內亂,而且清除之後自己有這麼可用之人嗎?沒有!這是一不可殺。留著的目的是為了告訴鰲拜殘餘一黨,我康熙連鰲拜都不殺,你們我更不會追究,你們可以安心為朝廷效力。

    2、鰲拜可是順治皇帝留下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索尼病死,蘇克薩哈被殺,遏必隆被貶,加上鰲拜被殺,是否會造成順治朝遺留人員的人人自危呢?而且,自己也會背上不仁的罵名,這也是康熙不殺鰲拜的原因之一。

    第二,殺了班布林善不僅沒有上面的結果,反而可以震懾那些心懷不軌的人。而且班布林善是領內侍衛大臣(相當於首長身邊的警衛員的領導之一)。

    所以,鰲拜活著比殺了有用,班布林善必須死。

  • 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班布林善,清太祖努爾哈赤的親孫子,輔國愨厚公塔拜第四子,嫡出,生母為塔拜嫡福晉烏蘇氏,塔拜死後承襲了父親的爵位——三等奉國將軍。換句話說,班布林善是清太宗皇太極的親侄子、清世祖福臨同祖父的堂兄弟,是清聖祖玄燁同曾祖父的堂叔,皆未出五服。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作為清太祖的親孫子,按理說血緣不算太遠支,為什麼班布林善起步的爵位這麼低?這還得從他的父親塔拜說起。

    塔拜,清太祖第六子,按說齒序不算太靠後,相對於多爾袞、多鐸等人要靠前許多。但是,齒序靠前並沒有用,塔拜屬於庶出中的庶出。後金時期,努爾哈赤的後宮雖然沒有後來分級那麼細化,但是還是粗分為了幾個等級,即福晉(清太祖稱汗後也稱為大妃)、側福晉、妾、格格。通俗點說就是大老婆、有名分的高階小老婆、有名分的低階小老婆、沒名分的小老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兄弟的生母就是大妃身份,也就是大老婆,因此後來者居上。而塔拜恰恰相反,雖然年長,但其生母卻只是妾。後金時期,皇(汗)家妻妾所生之子的待遇要比後來差別大很多。因此,出身限制了塔拜的發展,加之塔拜自身能力也確實一般,無法與皇太極、多爾袞等兄弟相比。終其一生,只得了一個三等輔國將軍的爵位,之後於崇德四年去世,在清太祖眾多兒子中可謂默默無聞。塔拜死後多年,直到順治十年才被侄子清世祖福臨追封了一個輔國公爵位,諡“愨厚”,從其諡號也能看出一二。

    因此,崇德四年塔拜去世後,嫡子班布林善能夠承襲的爵位只有三等輔國將軍,降等後到手的就只剩三等奉國將軍了。這種情況在清太祖的兒孫中其實並不少見。不過,班布林善並不像父親那麼甘於平庸,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經營,一步步升到了輔國公的爵位。後來黨附鰲拜,在索尼病逝之後,更是做到了秘書院大學士兼領侍衛內大臣的高位。

    但是,班布林善在政治上卻似乎並不太精明,最終還是錯了隊。以皇叔、“主子”之尊去黨附鰲拜一個“奴才”,最終鰲拜被擒後受到株連。康熙八年,班布林善被諸王、大臣劾奏二十一條大罪,判處絞刑,子孫皆被廢黜宗室資格。雖然後來子孫恢復了宗籍,但最終全部淪為閒散宗室。

    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將班布林善描繪成了一個腹黑BOSS,攛掇鰲拜謀反繼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想取皇帝而代之,個人覺得,有些誇大了。且不說班布林善之父塔拜的庶出身份,清初的王公們可不是晚清的酒囊飯袋,都不是吃素的,雖然經過了皇太極和多爾袞的限制、清洗,實力大不如前,但不少還是手握實權的。即便皇帝不在了,怎麼輪也輪不上他班布林善。說到底,班布林善無非就是為了自身利益放下皇叔、“主子”的身段,黨附“奴才”鰲拜,以期獲取更大的利益罷了。

    清聖祖之所以對其處以比“主犯”鰲拜還要重的絞刑,可能還是和其身份有關。

    首先是氣。作為清太祖的親孫子,清聖祖本人未出五服的堂叔,高貴的“主子”,居然自甘墮落,放下身段去黨附一個旗下的“奴才”與自家人清聖祖爭權。既丟盡了愛新覺羅家族的顏面,也傷害了清聖祖的心。

    其次是懼。班布林善本身並不足懼,但是,他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即宗室勾結權臣。這股歪風如果不被剎住,後患無窮。清聖祖絞殺班布林善與其說是懲罰和洩憤,不如說是做給活人看的。讓家裡的大爺、叔叔、兄弟們看看,以後宗室膽敢勾結外臣, 我這位大爺班布林善就是下場。

    再者是立威。清聖祖擒拿鰲拜之後,對於外臣來說是個不小的震撼。但是,對於自家的大爺、叔叔、兄弟,也就是清朝的宗室王公們而言,鰲拜畢竟是“奴才”,不足以引起驚恐、重視。清聖祖殺了堂叔班布林善,等於是明確告訴這些人,我不單隻對外人,對自家人同樣不手軟,太祖的親孫子也不例外!各位大爺、叔叔,你們自己掂量著辦……

    除此之外,也是做給官員和普通百姓看的。作為皇帝,清聖祖對於犯罪、乃至謀反之人一視同仁,沒有例外。就算是太祖的親孫子,自己的大爺,只要犯了事,照殺不誤。

  • 7 # 使用者7702005350460

    鰲拜威望很高,勢力很強,留著他遠比殺了他更有利,可以穩定人心,不至於造成大的動亂。而班布林善相比之下威望不是很高,勢力也不是很大,原本就是想借鰲拜和康熙斗的兩敗俱傷,然後他出來收拾殘局,加上班布林善又是皇族,雖然是旁支,但不殺他不足以威懾其他懷有異心的人,所以康熙為了更快的穩定局面,留著鰲拜,殺了班布林善。

  • 8 # 美麗青春您真痘

    班布林善他爹塔拜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六個兒子,在清太祖眾多兒子中可謂默默無聞。塔拜死後多年,直到順治十年才被侄子清世祖福臨追封了一個輔國公爵位。

    班布林善是努爾哈赤的親孫子,清太宗皇太極的親侄子,康熙的親叔叔,他與父親不同,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經營,一步步升到了輔國公的爵位,後來依附鰲拜,做到了秘書院大學士兼領侍衛內大臣的高位。領侍衛內大臣是保護康熙的最後一道防線。

    班布林善極有野心,總想尋機翻身。於是投靠四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後見蘇失勢,投靠鰲拜。鰲拜獨大後,鼓動鰲拜造反,併為其的造反做準備。而且在最後慫恿鰲拜謀反的時候,還惡毒的設計借鰲拜的手殺康熙,然後自己再以自己領侍衛內大臣的身份率領親軍營平叛,誅殺鰲拜。

    康熙智擒鰲拜後,清算鰲拜黨羽,只將鰲拜關押,反而將班布林善誅殺,原因主要有三:

    1、當時外部環境不穩,東南沿海臺灣尚未統一,吳三桂等三藩王蠢蠢欲動,中原漢人對滿人心中滿,西北蒙古各部落伺機而動,北方的毛子侵我之心大長。

    鰲拜門生遍天下,軍機重要守將都是其總下。一旦鰲拜被殺,勢必會有“兔死狗烹”的感覺,勢必造成內亂,而不殺鰲拜就等於公開喊話:鰲拜都可不殺,更不會誅連你們,你們儘可安心效力。

    2、康熙最不能容忍的便是宗室背叛。班布林善身為皇室成員吃裡爬外依附鰲拜, 殺一警百。

    3、殺雞駭猴,做給天下人看的,作為皇帝,對於所有犯罪一視同仁,就算是太祖的親孫子,自己的大爺,只要犯了事,照殺不誤。

  • 9 # 月光侃歷史

    在《康熙王朝》中,這個班布林善是個十分有心機的人。

    他攛掇鰲拜造反:自古以來為臣者有三大險境,其一是功高蓋主,功高蓋主的大臣威脅皇權只能是死路一條。二是臣子勢力大,可以震懾朝廷,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所以鰲拜也是必死無疑。三則是臣強主弱,為了削減臣子的勢力,所以鰲拜也難逃一死,這樣說的鰲拜可能是怕了,怎麼說鰲拜只是一介武夫,只能請求班布林善來尋求自救之法。班布林善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就想方設法讓鰲拜造反:禪讓,廢立或者毒斃,讓他廢掉康熙,另立新君。

    而鰲拜什麼反應呢,鰲拜其實並無反心,也算是一屆忠臣,他說寧可死也不願意做千古罪人。他想的只是權力,並無反心。而班布林善作為康熙的親堂叔卻想著攛掇著鰲拜廢掉康熙另立新君,他意欲何為呢?就是想借鰲拜之手殺掉或者是廢掉康熙,自己藉此上位而已。

    而這只是電視劇杜撰的,有一定的虛構意義在。在史實之中班布林善是努爾哈赤的親孫子,是康熙的堂叔,算是一家人卻幫助外人鰲拜來反對自己的侄子。但是史實中沒有在《康熙王朝》中這麼腹黑,只是說鰲拜入朝見皇上的時候,侍衛將他捉住,王公大臣建議康熙,鰲拜其罪當誅,康熙看在鰲拜是功臣的份上只是=將他拘禁“其黨班布林善等伏誅”

    班布林善只是作為鰲拜的同黨,並且還是大清皇族,康熙皇帝的堂叔,而鰲拜只是一個大臣,為什麼鰲拜只是被拘禁,班布林善卻被殺呢?

    鰲拜雖然算是功高蓋主,但無謀逆之心,只是依傍自己的權利,但是這已經對康熙造成了威脅。康熙欲除掉他,但是鰲拜終究對大清是忠心耿耿,如果殺了他難堵悠悠之口。這樣將他囚禁合著算是被判了無期徒刑,算是對他的處罰吧。

    但是班布林善就不一樣了,作為愛新覺羅家族的人,他卻一心向著外人,結黨營私,一定要殺雞儆猴,也許班布林善就和《康熙王朝》之中演的那樣,借鰲拜之手出掉康熙,藉此上位也說不定呢。

  • 10 # 貓眼觀史

    康熙殺班布林善意圖很明顯,一是為了震懾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告訴他們,即使是自家人,誰要是忤逆犯上照樣處死,絕不手軟;二是為了昭告天下,自己一視同仁,即使是皇親國戚,犯罪了依然要處死。

    班布林善是康熙的叔父,其實班布林善的出身並不好,是庶妃所生,所以地位不高,長大之後連個基本的貝勒都不是,後來立了幾次戰功,在順治八年的時候被封為輔國公,可能是因為和孝莊太后有矛盾,孝莊並不待見他,康熙從小就聽孝莊的話,執政之後也不喜歡班布林善這個叔父。

    班布林善也是自己作死,非常有野心,一直向等機會翻身,當時的康熙身邊有四大輔臣,他權衡利弊,原本是跟著蘇克薩哈,可是他沒有想到鰲拜的實力越來越強,隨後又倒戈投了鰲拜,蘇克薩哈也招到班布林善的彈劾,最後被處死。

    後來看見鰲拜權傾朝野,就連康熙也不放在眼裡,整個朝堂也只有鰲拜趾高氣昂,班布林認為時機已到,所以就鼓動慫恿鰲拜謀反,其實鰲拜並沒有謀反的野心,他認為自己的勢力權力都很大,應該知足,幹嘛非要造反。班布林善聽後也沒有苦勸,只是是不是的在康熙和鰲拜之間挑撥。

    班布林善看見鰲拜一直優柔寡斷,止步不前,於是說鰲拜已經是身臨險境,一是功高震主,,康熙已經賞賜不了你什麼,只能賜死;二是鰲拜權傾朝野,一山不容二虎;三是鰲拜強悍,康熙處於弱勢,君臣之間勢必互相猜忌。只是班布林善還是太小看康熙了,在他一心為鰲拜謀劃的時候,康熙已經在籌劃怎麼處置鰲拜。

    康熙八年,鰲拜被康熙制服,康熙頒佈了鰲拜三十條罪證,因為念在鰲拜勞苦功高,戰功赫赫,所以並沒有處死,而是下令囚禁,鰲拜的事情處理完,康熙很快就開始清楚黨羽,其中班布林善就在裡面,雖然是康熙的叔父,但是康熙並不看好他的為人,先是背叛蘇克薩哈,之後又鼓動鰲拜造反,康熙早就恨的咬牙切齒,先是將班布林善處死,然後下令將其家人全部貶為庶民。

  • 11 # 微瘋百禾

    鰲拜其實是個大大的忠臣,只是不懂政治、不懂人性、貪戀權勢、不知急流勇退罷了!

    當年順治帝駕崩,鰲拜作為顧命大臣,滿洲第一武將,掌管全國軍政大權,盡心盡力的經營大清,處理國務。當時康熙才只是六歲小屁孩而已,如果當時鰲拜要有不臣之心,做皇帝的機率起碼比康熙16歲要親政時大得多吧?可是他沒有這麼做,只是感念先帝知遇提拔之恩維護大清。你想小皇帝6歲時不反,到了16歲才想起來反,是不是有病?

    隨著康熙帝的長大,豈能聽命於一個大臣、一個奴才?而鰲拜沒有看清這一點,不知道小老虎已經初露獠牙,還像以前那樣對小皇帝耳提面命諄諄教導,以相父自居不肯放權。可惜他遇到的不是乖乖的後主劉禪,而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啊!

    所以權利之爭爆發了!康熙是志在必得早有準備,訓練了一批年輕的摔跤高手,伺機而動。鰲拜居功自傲,自以為他為大清鞠躬盡瘁,是大大的功臣,小皇帝不敢也不能對他下手!毫無準備的他,在一場貌似遊戲的摔跤中稀裡糊塗的被擒拿了!

    康熙年紀雖小,但不糊塗,他知道鰲拜絕不會篡位不臣,只是貪戀權勢罷了,後來羅列的幾十條罪狀,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罷了。囚禁他只是讓他離開權力中心,搬開自己施政之路的絆腳石,以便自己大展宏圖,絕對罪不至死。

    鰲拜的結局和多爾袞的下場何其相似!多爾袞當年也有機會稱帝,但卻沒敢邁出那一步,嘔心瀝血的勞碌到順治長大,又被挖墳鞭屍挫骨揚灰!其實兩件事相隔也不過幾十年,鰲拜咋就沒悟出什麼呢?重蹈覆轍,只能怪他蠢了!

    想想宋太祖趙匡胤同志,當年的境遇和鰲拜何其相似,但是結局大不相同啊!

    如果當年趙匡胤也忠心耿耿的輔佐幼主,等小皇帝長大後他的結局會樂觀嗎?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啊!

    能抓住機會的人才是高人,若是沒那個雄才大略,要懂得急流勇退,該放手時要放手!

  • 12 # 有書共讀

    班布林善,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之孫,原世襲其父塔拜奉國公之位,後憑藉自身的不懈努力,在順治八年晉豐輔國公。之後扶搖直上,在康熙六年,官拜秘書院大學士,為康熙御前侍衛,可謂榮寵無數。

    然而這位履歷優秀,努力上進的愛新覺羅家族人,在康熙八年,企圖造反,後來以逆賊鰲拜餘黨的身份伏誅,處以絞刑。而鰲拜則被囚禁。

    為何同是造反,鰲拜只是囚禁,而班布林善卻是被絞死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班布林善企圖造反,扳倒康熙,為康熙所不容。

    班布林善身為康熙的叔叔,本應好好輔佐康熙,為他坐穩江山盡心盡力,為愛新覺羅一族的發揚光大添磚加瓦,方是做好本分工作。

    然而他野心勃勃,並不甘心屈居於一個小小的御前侍衛,他也想坐上龍椅,取康熙而代之。

    班布林善的野心在教唆鰲拜造反一事上昭然若揭。他妄圖透過慫恿鰲拜來滅掉康熙,然後自己再利用御前侍衛的職務之便率兵扳倒鰲拜。這樣一來,他既大挫鰲拜的銳氣,又為康熙報仇有功,一舉兩得。

    如若鰲拜有造反的野心,無可厚非,身為外姓人,又功高蓋主,自然而然希望大清江山改姓鰲。

    但班布林善本就是愛新覺羅家族成員,如今卻引發蕭牆之禍,妄想扳倒同為愛新覺羅一脈的康熙,甚至還想置康熙於死地,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樣的家族人留他何用!

    班布林善作為康熙的貼身保鏢,非但極力護駕,還為非作歹,企圖結果康熙的性命,如果康熙稍微大意,那就性命堪憂。整個大清朝乃至中國的歷史都要改寫了。

    如此一來,康熙當然是怒不可遏了。與其自己駕崩,不如送班布林善去見閻王。

    因此,康熙對鼓吹鰲拜造反的自家人班布林善實行絞殺之刑在情理之中。而鰲拜是被教唆造反,並非主謀,所以只是被囚禁了。

    二、班布林善地位卑微,殺之也不可惜。鰲拜平定大西北不可或缺。

    班布林善的父親塔拜是庶出之後,所以班布林善無論如何飛黃騰達,都扣了一頂庶出的帽子。

    大清朝是出身貴賤彰顯地位高低的朝代,嫡出則高人一等,巴結討好者甚眾;庶出則地位卑微,自然是門前冷落鞍馬稀。所以,班布林善在愛新覺羅家族中地位並不顯赫。

    也因他地位卑微,所以在朝廷中沒有多少話語權,分量微乎其微。

    而鰲拜則驍勇善戰,且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他在西北保一方水土平安,為康熙立下汗馬功勞,是康熙的左膀右臂。

    儘管鰲拜犯下造反的彌天罪行,康熙也只能念在他是無可替代的有功之臣的份上,無可奈何地放他一馬。

    而且,鰲拜征戰多年,必然籠絡眾多門生。如今鰲拜被教唆造反,東窗事發,那些門生必然人心惶惶,認為難逃一死。

    現在康熙饒鰲拜一命,也等於放了鰲拜手下門生一條生路,他們必定感恩戴德,更加為大清盡忠職守。

    因班布林善地位顯得微不足道,即使施以絞殺也不會引起軒然大波。而鰲拜是將帥之才,有利用價值,因此,僅僅處以囚禁之刑了。

    三、殺一儆百,以此警醒王公貴族不要再重蹈覆轍。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被絞死的班布林善其實也給愛新覺羅一族敲響了警鐘,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愛新覺羅家族枝繁葉茂,盤根錯節,不可能個個出類拔萃,總有些像班布林善之類的歪瓜裂棗來企圖動搖江山,成為大清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如今班布林善造反被誅,就是殺雞給猴看,給那些蠢蠢欲動的王孫貴族一個警告,如果造反,下場只有一個,殺無赦!

    成大事者,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班布林善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不齊全的條件下,還居心叵測,實在是自尋死路。

    有書君想,若他將自己的聰明勁兒用在輔佐君王之上,想必也不會自毀前程,不得善終了!

  • 13 # 大金Lance

    班布林善之所以會死,只因他姓愛新覺羅;

    班布林善,是努爾哈赤的孫子,父親是愛新覺羅.塔拜,塔拜死後,班布林善繼承塔拜三等奉國將軍職位,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輔國公;再後來,班布林善加入鰲拜團伙,鰲拜倒臺後班布林善也跟著倒臺了,這算是簡單介紹下班布林善;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鰲拜倒臺還活著,班布林善卻死了;這得從鰲拜為什麼被滅說起;

    我在之前回答中曾分析過,鰲拜倒臺的原因:不是說他有多大罪,而是他影響到了康熙皇帝對於整個清朝的把控力;具體如下:(引用我之前回答內容)

    清光緒年間有個叫徐珂是這麼評價鰲拜的;"鰲拜當國,勢甚張,以帝幼,肆行無忌。"其實我們刨除歷史主觀的分析,只記錄客觀事實,再加上人物所處環境來考慮,就會發現,鰲拜被滅那是早晚的事;不是說他有多大罪,而是他影響到了康熙皇帝對於整個清朝的把控力。我們都知道,順治帝退位,由於康熙帝少年所以設定四位輔政大臣,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是四位?相互制約嘛!順治爺自己就深有體會,當年他少年登基的時候設立兩位輔政大臣: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本來是相互制約的,但是濟爾哈朗太慫,一直說了不算,沒過多久就被找個理由搞掉了;剩下多爾袞一家獨大,那順治爺的日子可想而知;現在到他兒子了,那就得多個心眼了;所以設了四個,當然也可能是孝莊老太后設的;

    四位輔政大臣: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這樣搞有利於年輕的康熙帝統治啊,首先,這四個人雖然都是滿八旗人,但沒有姓愛新覺羅的;其次,這四個人中間關係錯綜複雜,其中索尼屬於正黃旗,鰲拜和遏必隆屬於鑲黃旗;而蘇克薩哈是正白旗;當時滿八旗並不是同等地位的,它分上三旗和下五旗,正黃、鑲黃、正白就是上三旗,每旗一到兩個,雨露均霑;另外蘇克薩哈和鰲拜有姻親。這樣搞,這四人基本沒法抱團;

    但是後來,局勢發生了變化,首先索尼是個三不管,你們愛咋整咋整,反正我也老了;其次,蘇克薩哈先被鰲拜搞掉了;又沒過多久索尼也撒手人寰了,只剩下鰲拜和遏必隆了,完事遏必隆還是個慫貨;孝莊和康熙一看,我去、這不和順治爺當年一樣一樣的嘛?我猜當索尼死之後,孝莊太后一分析局勢,估計都得一哆嗦;再加上鰲拜是個武將出身,估計做事不怎麼低調,整天張揚的要死,換了你你試試當時康熙帝得什麼感受?就好像你應聘到一家公司當部門經理,結果部門之前有個副經理,能力雖然比你強,但整天看不上你,遇到啥決策都得他說了算;你說你會不會想法把他調走或者辭退?

    久而久之,這顆釘子扎的越來越疼,必須得拔了;其實我們分析鰲拜的所謂三十條大罪,基本沒啥,主要就是結黨營私,剩下的都是說辦事怎麼怎麼不禮貌之類的;大哥結黨營私算罪嘛?現在好多企業內部還站隊呢!要是算罪,不知道砍掉多大一批人,當然那個年代又不是法制社會,康熙爺說算那就算!當然,恨歸恨畢竟人家也沒犯啥實在事,所以康熙爺只是囚禁並沒有殺鰲拜;

    但是,班布林善不一樣啊,他可是實實在在的姓愛新覺羅啊!鰲拜再牛,頂多也就是個外臣,外臣再牛頂多也就是個把持朝政;但是班布林善是國戚,同樣姓著愛新覺羅,骨子裡流淌著同樣的血;國戚是可以直接篡位的,英明神武的康熙爺是不會允許這樣的人有權有人有血脈的人存在的。所以班布林善必須死。

  • 14 # 三度扯歷史

    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我覺著這八個字完全可以說明康熙的想法。

    一、鰲拜所犯罪過的確很大,但他同時是立過大功的,功過相抵,不至於死;更何況,殺了鰲拜也會讓跟隨著順治延續下來的那些權臣們寒心,故而只是囚禁,以示自己寬容之心。

    鰲拜的功過,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單是一個“滿清第一勇士”,估計就能讓他吃一輩子了。

    可是,鰲拜也是個貪心之人,染指朝政不說,還有囚禁康熙自己幕後主政的想法。說白了,就是為了皇帝屁股地下的那張椅子所代表的權力。

    可是,大家如果熟悉這段歷史的話會發現,鰲拜自始至終對皇帝的那把椅子是沒什麼興趣的。否則,在順治的時候他就會有所動作而不是單純的扶持順治繼位。

    到了康熙這裡,鰲拜有點按捺不住了。不過,康熙也算是一代狠人,最後開闢了康乾盛世,成為了一代明君。這樣的人,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

    所以,他出手收拾了鰲拜,也算是鰲拜咎由自取。

    不過,鰲拜的確是立過大功的,並且於皇家有恩,功過相抵,康熙自然不會殺他。抓了他也只是為了警告那些舊臣罷了。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自然是要安撫那些舊臣的。看吧,鰲拜犯了這麼大罪過我也只是將他抓了起來。我還是念著你們的好的,但是,你們也別做的太過分了,小心哪一天我也將你們收拾了。

    恩威並重,棒子加蘿蔔,作為帝王,康熙這點手段還是有的。

    二、嚴於律己,讓天下人放心,我是一個敢於對自己親戚揮刀的人;從此以後,律法就是你們的保障,我就是你們的天,是你們的執法者;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第一條算是一個正常的管理者都能夠使得出來的手段。但是這第二條,就有點霹靂手段耍心機的味道了。

    班布林善也是功臣,為大清國打過江山的。甚至,他只是鰲拜的一個小跟班,所犯罪過其實沒什麼,要是皇帝說免了也基本就免了。可是,康熙卻直接殺了。

    根據我的分析,康熙當時是為了做出一個姿態。

    第一,要說囚鰲拜只是敲山震虎的話,那麼,啥班布林善就有點殺雞儆猴的意思了。他要告訴那些蠢蠢欲動之人,看吧,我不是不殺人,只是,我要殺的人都在心裡,別以為你們的小動作我看不見,惹怒了我,誅滅九族!

    第二,給天下人一個安心,你們看吧,我連自己的親戚都殺了,你們有什麼冤屈我可以替你們做主,大義滅親這樣的事情,我是可以做出來的。你們要相信政府,相信律法。這頗有點商鞅使人搬木頭的作風。

    如此看來,康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心計的人,囚鰲拜,殺班布林善,都是有目的的。

    各位,你們怎麼看呢?

  • 15 # 歷史簡單說

    班布林善是正兒八經的愛新覺羅子孫,他的父親叫塔拜,是努爾哈赤的第六子,也就是說班布林善是努爾哈赤的孫子,而康熙的父親是順治福臨,福臨的父親是皇太極,皇太極的父親是努爾哈赤,由此可見班布林善是康熙的堂叔。

    塔拜在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因為有功封為三等甲喇章京(相當於遊擊將軍),天聰八年,公元1634年,升為一等甲喇章京(相當於參將),之後封為三等輔國將軍。崇德四年,公元1639年病逝,追封為輔國公。

    班布林善是塔拜的第四子,生於天命二年,公元1617年,在塔拜死後,班布林善襲三等奉國將軍,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晉為二等奉國將軍。順治四年,晉為一等奉國將軍,順治六年,晉三等鎮國將軍,順治八年,晉輔國公。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索尼病逝,班布林善擔任領侍衛內大臣兼秘書院大學士,秘書院為內三院之一,秘書院掌外事文書與祭文,另外兩院是編史與皇帝的起居詔令的內國史院,給皇帝與皇子講課的內弘文院。

    康熙八年,康熙利用少年侍衛將鰲拜擒拿,眾議政王大臣最後定鰲拜三十條大罪,應該處斬。不過鰲拜讓康熙看他為救皇太極而落下的傷疤,康熙就唸鰲拜戰功卓著,而且沒有謀逆行為,所以並未處死他,只是將其圈禁,不過,鰲拜沒多久也死於禁所。

    鰲拜已治罪之後,康熙就開始治那些依附鰲拜的人的罪,其中就包括班布林善,而班布林善最後被二十一大罪,被判絞刑,而他的子孫被除去愛新覺羅宗室的身份,成為閒散宗室,也就是沒有任何爵位與品階的室宗。

    根據《康熙王朝》的說法,鰲拜造反是受了班布林善的挑唆,而且班布林有想當皇帝的想法,但實際上,鰲拜與班布林善都沒有造反的行為,鰲拜的罪狀裡並沒有謀逆罪,而主要是擅權。

    按道理說,鰲拜是首惡,班布林善是從惡,要被處死的應該是鰲拜,而不是班布林善,那為什麼兩個人的結果卻是相反的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鰲拜是有惡,但是也有大功,而且沒有真的造反,所以被康熙免了死罪。

    而班布林善,做為愛新覺羅子孫,努爾哈赤的孫子,康熙的堂叔,不幫助康熙,而去依附鰲拜,著實該死,康熙就不會免他的死罪。

  • 1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清史稿》中,關於班布林善的記載,只有寥寥幾句話。只是說他一直黨附鰲拜。在鰲拜被康熙囚禁後,大臣們議定班布林善有二十一條大罪,最終康熙判處他絞刑。

    問題來了,班布林善不過是鰲拜的手下而已。正所謂“擒賊先擒王”,康熙對主犯鰲拜只是囚禁,為什麼卻嚴厲處置作為從犯的班布林善呢?再說了,班布林汗還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呢,他是努爾哈赤的孫子,算起來,還是康熙的堂叔。康熙對待“外人”尚且很寬容,為何對待自家人,卻那麼殘忍呢?

    (鰲拜劇照)

    因為《清史稿》中關於班布林善的記載非常簡略,雖說大臣們議定了二十一條大罪,但究竟是什麼罪,史料上並沒有記下來。因此,我們無法獲得更多的資訊。《康熙王朝》倒是對班布林善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寫。但那是電視劇,人為想象出來的,不足為憑。所以,我們這裡只能根據當時的情形,做一番分析。

    一、鰲拜是擅權,班布林善是謀逆。

    鰲拜固然是領頭人,固然應該打擊首犯。但是,處理鰲拜卻又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鰲拜的錯誤,歸納起來,無非就是兩個字:霸道。其一,他對皇帝霸道。當他提出一個建議時,就一定要皇帝康熙執行。如果康熙不執行,他就直著脖子喋喋不休地說,直到康熙同意為止。其二,他對同僚霸道。和他一同是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就在他的排擠下被殺掉。其三,他對外旗霸道。他一定要和正白旗鑲白旗“換地”,就是他霸道的表現。

    不過,說他霸道,也可以說他作風硬朗。他原本是輔政大臣,那些事都是該他做的。只是做法讓大家都受不了而已,這也算不得大錯。因此,若是殺他,顯然有些說不過去。

    班布林善不一樣。雖然我們並不完全瞭解實情,但可以想見,鰲拜的那些主意,都是班布林善為他出的。畢竟鰲拜是個粗人,自己也沒有多少思想。也就是說,是班布林善慫恿鰲拜做那些事情。算起來,班布林善才是始作俑者,才是“首犯”。

    從這個角度說,鰲拜所做的事情,無非是擅權,而班布林善是謀逆。對他們的處理方式,當然是不一樣的。

    (康熙劇照)

    二、鰲拜敏感,班布林善不敏感。

    鰲拜是一個敏感人物。一來,他是皇太極家族的功臣和恩人。他不僅在皇太極時期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皇位能傳到順治一脈,最後傳給康熙,他是功不可沒的。如果康熙太過嚴厲處置他,別人會說康熙忘本。二來,鰲拜是整個鑲黃旗,也包括正黃旗的首領。如果康熙嚴厲處置鰲拜,很可能會引起動盪。從團結王公貴族的角度來說,康熙殺鰲拜肯定是不妥當的。

    正因為鰲拜是敏感人物,因此處理他就必須非常謹慎。

    班布林善不一樣,他不敏感,他的影響力沒那麼大。殺了他,不會引起那麼大的震盪。對於犯了大罪又不會引起動盪的人,康熙對他自然毫不留情。而且也是理所當然,端正國法的表現。

    (班布林善劇照)

    三、鰲拜是旗人,班布林善是族人。

    鰲拜不是康熙家族的人,他只是滿人、旗人。康熙從確保平安,統治整個旗人的角度來說,要處置鰲拜,卻又不能太嚴厲。因為太嚴厲的話,容易造成滿人的反感。康熙那時候,正需要團結上下,平定四方,一統天下。因此,那時候他不適宜大開殺戒。只要拿下鰲拜,把權力從他手裡奪過來,目的就達到了。

    但班布林善不一樣。班布林善是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的人。作為內部的人,卻幫助“外人”和自己人鬥,這種行為顯然是非常可恥的,也是大家所不容的。所以,康熙一定要殺了他。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7 # 孤寡老人講歷史

    康熙扳倒鰲拜只是用來立威的,不管鰲拜有沒有錯誤都必須搞下臺,否則康熙一個十幾歲的小娃娃怎麼駕馭臣子?誰能信服他?但鰲拜只是用來樹威的工具,達到目的就好,只需要剝奪權勢就行,還能顯示自己的寬宏大度。

    鰲拜本身也是有莫大的功勞,戰功就不說了,單說皇太極死的時候,多爾袞要爭位,就是鰲拜和索尼領著兩黃旗要跟多爾袞死戰,才打消了多爾袞自己上位的念頭,這才有了順治的登基,所以康熙能繼位的背後,鰲拜是有軍功章的。就憑這個,鰲拜就不能殺。

    鰲拜是用來壓服臣子和那些非愛新覺羅系的奴才們的,殺班布林善就是用來嚇唬愛新覺羅系的那些皇親國戚們的,皇親國戚和臣子不同,他們對康熙的皇位是有絕對威脅的,所以需要下狠手震懾,何況當時南方還沒有完全平息,康熙需要用最短的時間豎立絕對的權威,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殺個把愛新覺羅系的自己人就能輕鬆達到目的。

  • 18 # 濟溪河是中藥師

    將功折罪與其心可誅

    鰲拜和班布林善,結黨擅權,危及皇權,都是大逆不道,當誅九族之罪。

    康熙仁政,念及鰲拜為清廷立下的汗馬功勞,並且鰲拜一黨勢力被清除,已無大害,再加上康熙安撫八旗勳貴、穩定時局的帝王心術,不殺鰲拜比殺鰲拜,可以產生更加積極的宮廷政治影響。因此,鰲拜得以苟延殘喘。

    班布林善則不同。若形容鰲拜是雄獅,班布林善則是鬣狗,(插一句話,純粹從自然界而言,雄獅、鬣狗都是值得尊重、尊敬的動物哈)班布林善“其心可誅”,不殺不足以儆效尤。

  • 19 # 舉頭望月形影單

    一、班布林善企圖造反,扳倒康熙,為康熙所不容。

    二、班布林善地位卑微,殺了也不可惜。鰲拜平定大西北,地位和影響力都很大,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殺一儆百,以此警告王公貴族不要再重蹈覆轍。

  • 20 # 一二史話

    鰲拜是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初登帝位時期的顧命大臣,其過錯在於結黨營私,擅權骫(wěi,枉曲,彎曲)法;班布林善是康熙堂叔,沒有大功績,卻犯了謀逆,欺君之罪。鰲拜生平

    鰲拜,中國清初權臣。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康熙早年輔政大臣之一。以戰功封爵。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後半生則擅權,結黨營私。後在武英殿被康熙擒,鰲拜被生擒後,老死於囚牢之中,他是位影響清初政局的重要人物之一。

    班布林善生平

    愛新覺羅·班布林善,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輔國公愛新覺羅·塔拜第四子。清朝大臣,宗室。後因事鰲拜,被康熙帝處死,子孫黜宗室。

    問題來了:為何康熙囚禁了當老大的鰲拜,卻處死了身為皇親國戚,只是“事鰲拜”的班布林善呢?理由有如下三點:1.鰲拜的罪在於結黨營私,擅權骫法;班布林善的罪在於謀逆,欺君。

    參考歷史文獻記錄,主要列舉了鰲拜如下罪狀:

    康熙誅鰲拜詔書:“妄稱顧命大臣,竊弄威權”。康熙對鰲拜的評價:玩弄權柄。

    乾隆諭曰:“鰲拜當日自恃政柄在握,輒敢擅權骫法,邀結黨羽,殘害大臣,罪跡多端,難以列舉”。乾隆對鰲拜的評價:擅權,結黨,殘害大臣。

    和碩康親王等:“鰲拜系國家大臣、揹負先帝重託。任意橫行。欺君擅權。文武各官、盡出門下”。意思還是:鰲拜專橫,欺君擅權,結黨營私。

    包括後來的《清史稿》、《正說清朝十二臣》等正史記錄,鰲拜的罪狀主要是如下幾點:霸道專橫、擅權骫法,結黨營私。

    而根據《清史稿》記錄,班布林善是在鰲拜被擒後,受到牽連,王大臣等劾奏班布林善二十一條大罪,因定罪以絞刑處死,子孫皆被廢黜宗室資格。

    班布林善的記載極為簡略,只是定了二十一條罪狀,究竟是什麼罪都沒被記錄下來。但是我們可以分析出班布林善的罪狀:

    眾所周知鰲拜是一介武夫,是個粗人。鰲拜的主意幾乎盡出其謀士之手。鰲拜曾忠心於皇太極和順治,甚至因此受到多爾袞的多次迫害,但是鰲拜仍立誓擁護順治,故而成為順治的心腹。而玄燁是順治的兒子,從鰲拜的思想來看,不太可能想要謀反。而班布林善作為鰲拜的主要參謀,必然是他慫恿鰲拜謀反的。因此班布林善才是“主謀”。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鰲拜的罪狀遠不及班布林善。

    2.鰲拜和班布林善的地位不同

    鰲拜是三朝元老,戰功赫赫,位極人臣,受到兩朝皇帝重用。皇太極時期,鰲拜跟隨皇太極攻察哈爾部、徵朝鮮、克皮島、奪錦州、重創李自成、大敗大西軍,被授予首功進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勇士)。皇太極死後,鰲拜與索尼等人立生死誓,與多爾袞抗爭,堅決擁護皇太極之子繼位,這才逼迫多爾袞退步,最終擁立福臨繼位。後因鰲拜衷心於皇太極和順治,曾受到多爾袞多次迫害。順治去世前,命鰲拜等人作為輔政大臣輔佐玄燁。由此可見鰲拜不但居功至偉,而且深受皇太極和順治重視,是“清朝十二大臣”之一,同時,鰲拜還是“鑲黃旗”的首領。

    而班布林善,只是清朝宗室、官員,沒有戰功,沒有政績。只是歷史角落的一個小人物。

    其實從側面也能看出兩人的地位不同:無論是《清史稿》,還是《康熙王朝》電視劇,甚至於《韋小寶》等書中,乃至於百度百科等資料中,對鰲拜的刻畫都極盡詳細。而除了《康熙王朝》中對班布林善進行了一定的描寫,其他文獻或書籍中或者不提,或者一筆帶過。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鰲拜是影響清朝政局的重臣,而班布林善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若處死鰲拜,必然會引起其他功臣的驚慌,甚至會動搖前朝老臣的忠心和滿清貴族“鑲黃旗”的穩定性。但是處死班布林善就不會有這些影響。

    3.鰲拜和班布林善身份不同

    鰲拜是滿清八旗的人。康熙剛剛親政,政局還不穩,首先就需要安撫自己身邊的滿人,因此不能對鰲拜過於嚴厲,否則滿人不寧,康熙不安。而康熙只需要奪了鰲拜的權,就達到自己的目的了,所以無需趕盡殺絕。

    班布林善是康熙堂叔,卻吃裡扒外,這顯然是很可恥的。正好康熙也要樹一下自己的威名,殺雞給宗室的猴子看,自己已經掌權,不再是任人擺佈的“小皇帝”了,所以班布林善非殺不可。

    其實《康熙王朝》電視劇中對班布林善的刻畫更為露骨,在劇中,鰲拜只是班布林善棋盤中的一枚棋子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平步青雲到一落千丈,清朝重臣田文鏡因何失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