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咖咖爆米花
-
2 # 似舞
1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19年前,一首《後來》,讓很多人記住文藝淡然,一束燈光,一支話筒就能唱入人心的“奶茶”劉若英。
在演唱會上常常唱到動情,淚灑舞臺的奶茶。唱著無數人在愛情世界中的深愛、遺憾、寂寞、孤單。
這次再會,奶茶劉若英有了新身份,她首次擔任導演,執導的文藝愛情電影《後來的我們》,即將登陸院線。
電影預告片一經發布,唯美慢鏡頭就引起網友的廣泛熱議。 後來的我們,學會如何去愛了嗎?
2
電影《後來的我們》,改編自奶茶的短篇小說,講了一個十年的愛情故事,主人公是林見清(井柏然飾演)和方小曉(周冬雨飾演)。
遇見在2007年的火車站,我們坐上列車赴北京打拼,人群中還好有你給的一份溫暖。
2008年我們相知,2009年我們相伴,2010年我們相戀。
四年的時間裡,我們在陌生的城市裡,兩個人漸漸靠近,直到我們之間沒有任何距離。
聽到你說:“咱們這麼幸福,以後會不會分手啊?” 我覺得很好笑,我們這麼愛,再怎樣的後來,也不會出現這兩個字吧?
2011年我們相對,2012年我們相負,2013年我們相棄。 沒有無緣無故愛,也沒有突然地分手,可是明明那時很愛很愛。
人都是在一瞬間長大的,愛情也是一樣,我們的分開,紅著臉掉著淚傷著神。
2014年我們相戀,2015年我們相憶,2016年我們相惜。
這三年,沒有你在我的身邊,不知道你過得好不好。 知不知道,我還在想你。
我們再會在2017年的飛機上,沒了青澀模樣,卻仍有對彼此愛和念。
我問你:“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要是那時,我們沒有埋怨,沒有吵架,沒有分開,經年的歲月裡,我們會是什麼模樣。 是不是會有更好,更圓滿的結局。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如果真的愛一個人,無論他最後走多遠,只要他重新站在你的面前,你就無法停止去愛他。
相愛一場,的確如此。
3
隨著預告片釋出,《後來的我們》也在一點點揭開它的面紗,由田馥甄演唱的插曲《愛了很久的朋友》上線。
旋律入耳,眼角就泛起一層酸澀,再看一眼歌詞,心也徹底不能平靜。
本來想著以後 有了什麼就夠 到後來我只能夠 想想你們的以後 何必將青春將就 以為我會改變 變的更懂愛情。
最後我們變成 愛了很久的朋友 愛了很久很久,是一個青春,還是最美芳華的那幾年。
故事的開始是遇見,故事的過程是付出,包容,學會,成長,最後變成朋友。
奶茶說過:“因為保有你,我感覺幸福,同時我保有自己,所以我能安心自由。” 與奶茶緊緊聯絡在一起的那個名字,見證了她很長歲月。
彼時,奶茶是一個為愛痴狂的女孩,她的眼睛裡只裝得下他一個人,可是他已婚,已經有自己的家庭。
在他的面前,21歲的奶茶是一個未經世事的女孩,情竇初開,害怕自己會什麼事情都做得不好。
她曾經跪著把自己最新的專輯送給他,卻遭到拒絕。 聽到他的一句批評,她的眼淚已經在眼框裡打轉。
於奶茶而言,他是恩師,是音樂和人生道路的燈塔。
看過一個演唱會的影片,奶茶當著全場歌迷的面,說:“升哥,你可以給我一個擁抱嘛?” 在粉絲的連連起鬨中,他只是輕輕地伸出手拍了拍奶茶的頭髮,沒有任何其它的舉動。
現在的奶茶嫁給了和自己同頻率的人,婚後四年誕下了幸福結晶。 我愛過你,最後只能是朋友,可是隻能接受。
就像煙羅在《小情書》裡寫過的:這一生,天空太遠,花期太短,幸好我們曾相遇。 再見,不負遇見。 我們曾遇見,走過同一段人生路程,想想也已經滿足。
4
有人說,人最難過的,就是突然聽懂了一首歌。
可是一見到你,聽到你喊我的名字,笑著朝我揮手。
就好像回到那年,每個下午的放學,你來找我,口袋裡總放著兩顆大白免奶糖。
我們會躺在學校小花園的草坪上,吹著涼風,看著雲朵飄。
我們會在教室寫作業,風扇轉動和鉛筆簌簌是最美的搭配。
我們還會希望回宿舍的路可以長一點,說再見可以慢一點。
可是後來,我們分開了,從此在大千世界裡,沒有再遇見過。
我想過你,你入過夢。可是年少裡有些人,錯過就真的不再。
如果再見你,一定要問你,當初我扇你的那巴掌是不是很痛?
5
劉若英說:時間不是用來忘記愛的,而是用來見證愛的。
也有人說,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很愛很愛的人,卻偏偏要花開兩朵,天各一方。不得不在難過和眼淚中放棄。
可青春不就是這樣嗎,有遺憾,也會有美好。
可愛情不就是這樣嗎,要麼擁有,要麼錯過。 愛上的那一刻就算逆著風向,頂著狂風暴雨,千斤重的腳步不會停下。
分開了,也希望你能夠變得越來越好,實現當年那個跟我說過的夢想。
在與世界一路跌跌撞撞,交手很多年後,要學著與生活合解,多得一份自如和灑脫。
與你分開之後,我花了很多的時間,找到前進的方向,變成更好的自己。
等到後來,我們學會如何去愛的時候,希望那個人是值得託付一生的人。
在這之前,一定都要活在當下,做好自己,等那麼一個人穿越人海而來。
等一個人來,久一點,慢一點都沒有關係。
走過一程,已經學會如何去愛,要與他好好愛一場。
用一生說話。
-
3 # 行走在小城
《後來的我們》是由劉若英小說和歌曲《後來》改編,並自己當起導演,邀請井柏然和周冬雨作為主演,張一白作為監製的一部跨越10年的北漂愛情電影。而張一白監製,是國內愛情電影的領軍人物,《將愛情進行到底》、《匆匆那年》、《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都是他的力作,他擅長處理電影裡感情與觀眾的共鳴點,這次作為《後來的我們》的監製,毫無疑問在電影表現力上有了有力的保障。
影片講述的是林見清(井柏然),方小曉(周冬雨)兩個年輕人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一次邂逅,
兩人懷揣著共同的夢想,從2007到2017年,一起在北京打拼,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情感之路。十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再次偶然重逢……從相知相愛,分手,錯過,再在飛機上重逢用了整整十年時間。青春韶華,人生有多少個10年,又有多少個深愛的我們?故事貼合北漂這個主題,從年輕人的視覺去描述一場真實,與80後90後經歷特別接近的愛情,無疑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
影片從火車到出租屋,到高喊夢想,為錢奮鬥等等這些元素,與當時《奮鬥》裡談論烏托邦有異曲同工之妙,從年輕人對待生活與現實的態度來左右一場愛情的開始與結束,很貼近生活。年輕人往往相識於微時更容易愛得轟轟烈烈,反而到了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有了世故,人變得深沉城府後,習慣分道揚鑣。
奶茶一個娛樂圈十足的文藝範女演員歌手,是否能挽救文藝電影的市場,等上映以後,只能看票房如何了。目前來看,周冬雨的表演和井柏然的表現比同類愛情電影要有優勢,道具場景也有真實感。直到2018年4月28日上映前,與預告片一起刷屏的還有田馥雅為電影唱的插曲《愛了很久的朋友》以及不少經典的金句。
“為什麼從來都沒有一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幸福的呢?”
“那我不想跟你之間發生什麼故事了。”
“我真的努力想成為你想要的樣子了。”
如果當時你沒有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我們都成不了能靠自己喜歡的東西謀生的人。
一句句都多麼現實又有理,面對生活,每個人起初或許都有一個深愛的人和完美的理想,後來的後來,謀生才是最終的追求。
裡面的臺詞句句戳心,句句點到觀眾內心深處的死穴,也許看完這部電影,許多人會打上那麼一通電話:這麼多年,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又或者深夜望著都市的窗外,不由得想起過去那個最初的邂逅。
-
4 # 我就叫老九兒
- 1 -
劉若英執導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將於4月2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是一部青春文藝電影,講述一對男女相識、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故事。
關於愛情,關於青春,總能喚起很多人的回憶,那些或美好或苦澀的往事至今歷歷在目,難以忘卻。
這對異鄉漂泊的年輕人,在回家過年的火車上相識。他們懷抱著共同的夢想,一起在北京這座城市裡打拼,也踏上了一趟相聚相離、愛到血肉模糊的情感旅程。
十年後的他們在飛機上偶然重逢,讓所有故事有了“後來”,可是他們懂得如何去愛了嗎?
在曝光的“沒有我們”後來版系列海報中,有這樣一句話:
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曾經,因為你的一個眼神,我連孩子叫啥名都想好了。
可是,後來,你填滿了我的整個青春,我卻成了你記不起的過往。
曾經,我以為我們相愛,就能抵抗所有的現實。
可是,後來,只剩我的一句“我愛你”,你愛的卻不再是我。
曾經,我把你放在我的未來裡,也把自己埋進你的夢想中。
可是,後來,我們沒有在一起,未來和夢想都有了,只是沒了彼此。
他們說人生最美是相遇,我卻發現最難是重逢。拼了命翻開往事,想找回曾經,最後醒來只看得到四壁白牆和淚眼模糊的自己。
他們說錯過是一種美,我卻始終不願相信。因為不是錯過本身美,而是錯過後有勇氣重新接納自己、擁抱生命的那個“我”最美。
後來的我們,沒有在一起。
但,後來的我,很好。
也希望你好。
- 2 -
劉若英唱了18年的《後來》,歌詞和曲調裡滿滿都是深情和遺憾,曾經深愛的那個人消失了,卻再也找不回來。
後來 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
可惜你早已遠去 消失在人海
後來 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21歲的劉若英遇見陳昇,開始了一段沒有開始也沒有結尾的苦戀,默默守候了整整15年。
陳昇作為她的恩師,可以在事業上給她鼓勵和支援,卻始終無法接受她的愛。
他什麼都懂,但已為人夫的他在感情上選擇剋制和隱忍,讓這個情竇初開的愛徒斷了所有的餘念。
32歲那年,劉若英開了人生第一場演唱會,當她演唱《為愛痴狂》時,陳昇西裝革履地出現在眼前。
那是她第二次看到陳昇穿西裝,上一次是在他的婚禮上。
即便當時的她已是眾星拱月的大明星,見到師傅,依然開心得像個小姑娘,化身宇宙第一小迷妹。
當她走到陳昇面前,問:“你能給我一個擁抱嗎?”
陳昇只是拍了拍她的頭,再無其他。
那一刻,她也終於明白,他們此生的關係,止於師徒,也再無其他。
沒有陳昇的這些年裡,她去旅行,她在寫書,她擁抱了新的生活和愛情。只有真正學會放下,才能重新出發,遇見更好的自己。
去年,她在演唱會上唱了《後來》,一度奔潰大哭。
人最怕的就是在某一個時刻突然聽懂了一首歌,發現自己成了歌裡的人,回憶繞不開,往事惹塵埃。
幸運的是,在沒有你的日子裡,我學會了愛與被愛,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 3 -
2016年7月21日,五月天釋出了專輯《自傳》,裡面收錄了一首歌曲,就叫《後來的我們》。
阿信說這首歌的創作可以解釋為空前的感性和煽情所致,它源於一個太私密的故事,在對著某個看不見的人傾訴。
它是勇敢追求理想的象徵,是男生對女生的期望,期望她可以遇見更好的人,可以過更好的人生。
這首歌被網友評為最為虐心的一首,更被歌迷視為繼《突然好想你》《我不願讓你一個人》之後的“虐情歌三部曲”尾章。
只期待 後來的你 能快樂
那就是 後來的我 最想的
……
無論是 後來故事 怎麼了
也要讓 後來人生 精彩著
後來的我們 我期待著
淚水中能看到 你真的 自由了
細緻工整的歌詞配上婉轉上口的曲調,講述著無奈苦澀的分開,但依然懷抱美好祝願的故事。
聽著聽著,眼睛不禁就溼潤了,對心靈的觸動洶湧澎湃,舔舐了所有的舊情懷,夾雜著遺憾,又傳遞了滿溢的祝福。
知乎網友@落歡說:
聽《突然好想你》《我不願讓你一個人》時,在想念一個不在身邊的也不知道過得好還是不好的人。
而《後來的我們》,確定了他(她)成為別人婚姻的一部分,只能在遠方看著對方走向別人,雖然內心仍然耿耿於懷,但還是會慢慢放下,在婚禮上遠遠看著,露出笑容。
字字釋然,卻也字字戳心。
很多人都曾許下這樣的願望,要和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一起去看五月天的演唱會,但是到了最後,不是隻剩自己一人,就是身邊換了一個人。
還有很多男女約好了以後,結果卻把彼此弄丟,獨自一人在偌大的城市裡飄搖,尋不得方向,也看不到未來。
後來的我們,沒有在一起,就會失去擁有幸福的能力嗎?
其實,不然。
所有的故事和歌曲,都在告訴我們:
無論我們愛得多麼撕心裂肺,愛得如何驚天動地,愛得怎麼無法自拔,看到對方遠去的背影,都要學會灑脫釋然,懂得好好說再見。
有再多的不捨,也要狠心割捨,用全新的幸福,將所有的遺憾包裹著,等時間讓故事圓滿。
後來的我們,不再並肩前行。
後來的我們,沒有在一起。
後來的我們,各自安好。
-
5 # 西普寶和廣告狗
還未上線的《後來的我們》可以說是未播先火,插曲田馥甄的《愛了很久的朋友》在網易雲音樂上線24小時,就擁有了400萬的播放量,有超過37000名聽眾寫下了樂評。
劉若英在感情路上躊躇了幾十年,終於在41歲找到真愛,她與陳昇那段似是而非的舊情讓人津津樂道。劉若英是很感性的,縱觀她的作品,《為愛痴狂》裡“想要問問你敢不敢,像我這樣為愛痴狂”,《粉紅女郎》裡敢愛的形象,都不難看出她感性的形象。
《後來的我們》延續了歌曲裡的風格,
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劉若英說,這是一部拍給所有人的電影。希望觀眾在這個故事裡,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卑微,勇敢,遺憾,即使沒有“我們”,我們終究也能遇到對的人。
在4.28號,我也想買張一個人的電影票,去看看那個曾經唱《後來》的劉若英拍的那部叫做《後來的我們》的電影。
-
6 # 影視口碑榜
4月28日,不僅僅是《後來的我們》主演井柏然的生日,更是《後來的我們》首映的日子,一部勾起所有人感觸的電影,雖然有人不看好,但一部有情懷的電影總是值得我們去尊敬和紀念的。
電影給我們講述了一對情侶在十年內從相識,相知,相戀到相負相離的勾人心絃的故事,命運那神奇的轉輪,在現實(北漂,貧窮,租房,失業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無奈的推動下,將那一個個我們羨慕的愛情就那麼給破滅了。而十年後的久別重逢,兩人之間會發生什麼呢?我們猜不出劉若英給出的結局,應該會像歌詞裡的那樣“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吧……
還記得劉若英曾經提到過“我們總在電影裡尋找到可能遺忘的自己或者渴望的人生”。大家有的想到的也許只是《後來》的續集,一種情懷;但是否考慮過那是對曾經年華的紀念。或許很多人都已經不記得劉若英和陳昇曾經的感情糾葛了。但他們之間的那種沉重的遺憾在電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逝去的感情只能作為曾經的回憶“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青澀的年紀,遇見沉穩的他,社會的浮沉,怎能不使小女孩愛慕那堅強的臂膀;但陳昇知道自己不能,而且自己對劉若英有的只是欣賞和關照,並未逾距。
據說,陳昇只穿過兩次西服,一次是結婚,一次是劉若英的演唱會。那時劉若英苦苦請求陳昇觀看自己的演唱會,以為他最終不會前來,結果卻在演唱《為愛痴狂》時出現在現場,當時劉若英高興得無以描述,每個人看到那一幕的她或許都會為之一顫,那是一個人最真實的情感表達。
但,兩人終究無緣,陳昇深知這一點,時隔不久與“奶茶”劉若英解約,後來的見面也是時刻保持距離。而劉若英在陳昇面前永遠是那個長不大的小姑娘,對愛的執著,令人心疼……
劉若英就像歌裡唱的那樣學會了如何去愛,但也在19年後將這些化作了美好的回憶,深深刻進了自己的腦海和電影中,悲傷而不悲哀的過往。
-
7 # 影視觀察家
我很喜歡!
對,作為一位80後,有過短暫北漂經歷的女性,我很喜歡《後來的我們》。
影片故事很簡單“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有些人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周冬雨和井柏然扮演的一對來自東北小城的青年結識於從北京回老家的春運火車上。井柏然為了自己製作遊戲的夢想,大學畢業之後留在北京,而周冬雨則相信在北京呆滿五年,就能在這座城市紮根。於是這一對想要留在北京更好的生活的年輕人慢慢走到了一起,每年過年回家一起到田壯壯扮演的井柏然父親的小餐館裡吃年夜飯。但始終沒有氣色的北漂生活,看不到共同的未來的日子,讓兩個人分開。若干年後的後來,兩個人再次相遇,“I miss you”就是我錯過你後來的我們沒有了我們。
而比起愛情故事,更讓人感動的是田壯壯與“兩個孩子”的親情。第一次,田壯壯說到兒子上初中時,帶他到北京出差,路過中關村,兒子想要一張遊戲碟。最後他問“是不是我害了他?”兒子北漂自己幫不上忙,看著兒子辛苦自己卻無能為力的無奈和自責,讓我想到了當時每次去北京看望我的父母臨回家之前跟我告別的樣子。而影片結尾,田壯壯寫給周冬雨一封信,當他用幾乎失明的眼睛湊近信紙寫下那些話語的鏡頭出現,影廳裡的人無不動容。
劉若英的處女作是成功的,在情感上喚起了我們的共鳴。(D180429)
-
8 # 沙漠之舟的風景
《後來的我們 Us and Them》:成為了那個你想要的人。但卻永遠失去了你。
如果伊恩永遠也找不到凱莉,那麼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顏色。從彩色,到黑白,再過度到彩色,見清和小曉這十年,兜兜轉轉,一切都因為最終的相遇而歸於平靜,他們曾經相愛相守,但之後又相負相離,冥冥註定,一切都會回到原點。如果時間可以重來,一切重新開始,那麼他們會在一起嗎?我想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畢竟他們之間發生了這麼多故事。
儘管影片的完成度,以及導演手法還有些欠缺,但不得不說,劉若英導演拍出了北漂青年的真實模樣,見清和小曉的人設也非常真實,可信度很強。而影片在講述他們的相遇,以及生活瑣事的時候,充滿了淚點與笑點,有些許欣慰,但也有不少遺憾。但也正是這些欣慰與遺憾的回憶,才造就了這個現在的自己,成為了那個你想要的人,但卻永遠失去了你。
住在狹窄的房間,隔音效果不好每晚總能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吃路邊攤,沒錢的時候吃碗泡麵,心酸與眼淚,委屈都往肚子裡咽,當看到這些場景的時候,覺得很寫實,就好像自己的曾經一樣。生活窘迫,工作不順,戀愛分手,似乎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崩潰和失意的時候,但當你跌落谷底的時候,這是你的最低點,也是轉折點,只要你能順利的熬過去。
人物的真實性,使得影片在不計較完成度與導演手法欠缺的前提下,變得很有共鳴。很多時候都覺得這不是一部劉若英的電影,更像是一部“我們”的電影。每一個北漂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管是曾經的窘迫,還是現在富裕但不快樂,都能映象折射出你現實生活中的經歷。年華易逝,浮生若夢,每個人都在殘酷的現實中成長著。
由遊戲到電影,由黑白到彩色,影片的結尾堪稱如夢似幻。再次相遇的他們,顯得格外知足,不管是對於現在的生活,還是對於曾經那個懵懂青澀的自己。他們談笑風生,說著曾經那些愚蠢,幼稚的往事,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他們都不是最開始的自己了,而他們也失去了對方。想起《愛樂之城》裡石頭姐和高斯林的回眸對望,同樣的結局讓人心碎。
很佩服劉若英導演,能把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現實的殘酷冰冷拍的如此小清新,同她的歌一樣,帶給我們很純真而美好的一面。我不會忘記《天下無賊》裡她流著淚吃北京烤鴨,也不會忘記《後來的我們》裡,見清和小曉最後那個認真的“再見”。在這些笑點與淚點兼備的同時,我們難以忘懷的,還有劉若英那麼多年來依舊保持最初的性格,沒有改變。
評分:8分
截止2018年4月23日,距離影片全國公映還有5天時間,本片的預售票房成績已達5000萬,對於同類型題材而言,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目測不出意外將能提前鎖定五一檔票房冠軍。除了歌曲IP,以及導演演員的號召力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我想是本片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共鳴。不管是北京,還是上海,每一個離鄉人都有段艱辛不易的歷史。
而電影,也只是把這些回憶搬上大銀幕,我們看過,聽過,哭過,笑過,不知不覺中,自己就變成了電影中的那個人物,而我們又何嘗不是那個努力成長的見清,那個敢愛敢恨的小曉呢?我們都曾奮鬥過,努力過,這不是一部劉若英的電影,更像是我們的電影。
-
9 # 草莓切半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關於一對異鄉漂泊的年輕人。十年前的偶然相遇讓見清和小曉開始了相聚相離的情感之路,十年前他們共同在北京打拼,十年後又一次在飛機上偶然相遇,這一次遇見,究竟是命運的安排還是悲劇開始。。。
關於這部影片,它不像是一部電影,更像是在訴說我們的曾經,現在和未來,它呈現的是生活的點滴,是真實的故事,有淚點有笑點,能用心感受,用手觸控的真實。
影片講述了井柏然和周冬雨跨越十年的愛情年輪。幸福的愛情大多相似,初遇時的心動,熱戀時的甜蜜,區別在於,不幸的愛情最後變成了故事。《最後的我們》詮釋了愛情的千姿百態,就像歌詞最後"總算學會如何去愛",大多的愛情都有著相似的過程:相遇,相知,相伴到相戀,相負,最後相憶。
4月28日,我們一起走進電影院,去看看見清和小曉愛情的千姿百態。
-
10 # 銳影Vanguard
《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導演的處女作品,主演是井柏然,周冬雨,田壯壯。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關於一對異鄉漂泊的年輕人。
十年前,見清和小曉偶然地相識在歸鄉過年的火車上。兩人懷揣著共同的夢想,一起在北京打拼,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情感之路。
十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再次偶然重逢……
命運似乎是一個輪迴。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線交叉,再平行,故事始終有“然後”。可後來的他們,學會如何去愛了嗎?
有人說其實這是固執的奶茶,15年後跟世界的和解。這部電影中有三首歌:《後來》《後來的我們》,陳奕迅的《我們》做主題曲,其實五月天的《後來的我們》同名電影,就已經戳中很多人的心,這三首歌,在電影還未上映,就已經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單單是奶茶的《後來》,就已經承載著很多人的故事。
電影預告片中,男女主人公上演著跟我們青春年少一樣的相遇相知相愛,也上演著跟我們一樣的在陌生的城市,煎熬的打拼,熬過這些之後的我們,然後呢?我們有了所有,卻獨獨沒有了我們。這就是有共鳴人的最痛的過往,那個名字叫青春。
曾經看奶茶參加五月天的演唱會,合唱《後來的我們》,到獨唱《後來》,幾乎從“然後呢”開始,全程都是哭著唱完的。這是她對世界的告別,雖然她對那個名字隻字未提,但是這樣的故事我們都懂,就像在演唱會上還看到有人打著電話,這樣一起聽演唱會也是一種特殊的情感。
-
11 # 羋十四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不能帶現任去看。
因為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有個彩虹一樣絢爛的人,ta出現在你生命中最貧瘠的時候,卻給了當時落在夾縫為生存而掙扎的你最美好的回憶。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會讓你和(你的現任)想起這個人。
因為很多人,都沒幸運到,能夠和這個彩虹般絢爛的人走到最後。
《後來的我們》講述了一對情侶,如何相識、熱戀、爭吵,最後悄然能陌路的故事。而作為導演的奶茶劉若英,用屬於女性的細膩視角還原了這個過程。
井柏然演的男主角,見清,就讀於某高校計算機系,有一個做遊戲創業的夢想,但一開始從大學畢業時,只能在中關村賣電腦,在地鐵通道里賣盜版黃片,一系列的挫折,讓他的自尊心變得脆弱而敏感。
周冬雨演的女主角,小曉,高中畢業就到北京打拼,見慣了人情冷暖,起初只想著要嫁給北京戶口有車有房,但最後愛上了見清。
兩個人在一起後,擁有一段甜蜜的時光——但這段熱戀有多快樂,後來因為生活的困頓而爆發的爭吵所造成的對感情的消耗,就有多痛苦。
而對於真正愛過的人,沒有辦法接受這種疏離。
年輕的時候,各自有一顆驕傲的心,不願意低頭,也不願意回首,在一次劇烈的爭吵後,小曉揹著書包出門,面色平靜地“我走了”。
真正決絕的離開,不是歇斯底里,而是沉默離開。
後來兩個人再也沒相見,直到十年後,再次在回家的機場相遇,坐在雪地裡,見清忍不住問出了這句話:“我們是如何分開的?”也問出瞭如果:“如果我們分開會怎樣?”
最愛的人讓我們成長,可如果成長的代價,是失去那個最愛的人——這就是最殘酷的青春物語。
很多人說,別帶現任去看這部電影。
但我覺得不是的,年輕的男孩和女孩,一定要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只有旁觀過這樣的失去,才能讓我們學會珍惜。
祝願你們,不會和愛的人走散了。
-
12 # 娛小懟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讓人一瞬間回到那個為愛痴狂的年代,如今47歲的劉若英已經嫁為人妻,逐漸退居幕後的她選擇用一部電影告別從前。
由劉若英導演的青春文藝電影《後來的我們》將在4月28日上映,影片講述了兩個懷揣著共同夢想的年輕男女一起在北京打拼,由井柏然和周冬雨主演,兩個北漂小年輕的愛情糾葛,像是我們身邊的很多人。走過10年。恍然發現:那時候刻骨的疼和發自肺腑的笑都是暫時的,在一起的時間也是。
“我做導演不是在湊熱鬧,像寫書一樣,並不是風花雪月說說秋天而已,我希望創作出大家看到誠意和值得被尊重的作品。”——劉若英於是,劉若英導演的首部電影作品《後來的我們》4月28日就要全國上映了。有人不明白很多明星明明是個演員,為何紛紛做起了導演。有人曾說“當你有話要說,而且你覺得這個故事你會說得比別人好,因為我們總可以在電影裡尋找到可能遺忘的自己或者渴望的人生,所以才會拍成電影。
劉若英大概選擇這條難走的路,就是想把自己想表達的放進電影裡,幫觀眾把那些遺忘了的,渴望著的人生重新喚醒吧。
這或許是劉若英對自己的提問,曾經的愛而不得,二十年的苦戀無果,47歲的劉若英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歸宿,而《後來的我們》就是對從前最好的告別。
2002年,臺北小巨蛋的演唱會現場,劉若英唱著屬於自己的“我想我會一直孤單,這樣孤單一輩子”,
導師的突然出現,讓劉若英欣喜若狂,她高興的像個孩子般拉著老師的手,
一起合唱了那首《為愛痴狂》,引臺下無數歌迷尖叫。
歌聲到了最後,劉若英期盼的望向導師,問道“可以給我一個擁抱嗎?”
遲疑了許久的導師最終只是伸手拍了拍她的頭。
至此,那場無疾而終的感情,正式拉下帷幕。
數年之後,已為人妻的劉若英,似乎選擇了用“影像”的方式為這段遺憾的感情畫上句號。
她的哪首歌曾在某一刻打動過你?
有沒有一首歌曾經或現在是你心情?
你是否聽過她的獨白,是否真的懂她?
是否因為她的某句話給過你力量
如果她曾存在在你的生命裡,如果你還沒機會現場合唱一首《後來》
那麼請你別再錯過她的電影《後來的我們》
她曾在過往的歲月裡用歌聲、用文字、用演員的面貌、用誠實的生活態度、用勇敢的不忘初心,給予我們的更多不是嗎......
在“愛情片快要過氣的時代”, “後來”的劉若英,能否唱出愛情片的“絕唱”?
“劉若英就像一杯奶茶!她雖然不算標準美女,但就像杯溫暖的奶茶,雖然沒有紅酒的高貴典雅,沒有咖啡的精緻摩登,卻自有一種溫潤香濃的芬芳。”這是她最在意人說過的話,而劉若英的別名正是奶茶。
劉若英的前半生可以說是求而不得,愛而不成,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後來》那首歌,有了《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
PS:劇中插曲都很棒哦~~~
田馥甄 傾情獻唱《愛了很久的朋友》因為奶茶個人的故事,也因為《後來》這首歌這部電影反而未播先火,而暌違已久未發新作的,田馥甄也終開金嗓,為《後來的我們》傾情獻唱,讓“後來的我們”成為了《愛了很久的朋友》。
陳奕迅獻唱主題曲《我們》人生沒有如果,時光也不會倒回,後來的我們都難免經歷“遺憾”,但正是這種遺憾,讓我們更好的認識我們。
與五月天重逢五月天是熱血,是夢想,是正能量,是一群人瘋狂倔強的青春。
劉若英是溫柔,是執著,是不後悔,是把握好敢愛敢恨的人生。
他們的重逢,是感動與驚喜,是不能錯過的《後來的我們》。
-
13 # 田金雙
寫這篇“悟空問答”時,我正聽一首名叫《沒經歷苦難怎麼叫做生活》。我覺得這首嘻哈和劉若英這部《後來的我們》很搭。沒經歷苦難怎麼說生活?這句話讓我想起影片中見清和小曉在北京的那番對話,見清說“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而小曉則回答說“那我情願和你之間不發生故事!”
看到這個橋段時,我的內心有些傷感,有些憂傷,眼淚不爭氣地流下來。似乎,眼淚是內心脆弱的表象,有時看片時我總喜歡偷偷抹眼淚,怕被別人發現。北京好嗎?這裡人來人往,很好。北京好嗎?讓我迷失了自己忘記了歸途,又不太好。
你知道嗎?看《後來的我們》很容易想到自己,而之於我,則想起當年在北京漂泊的日子,想像著曾經經歷的那些人,他們在我的線視中出現,又消失,有些黯然地離開,有些失望地走了,而我一直努力學著活,直到今天還未活明白。再後來,我的爸爸媽媽相隔幾年也走了,離世的他們對我會不會失望?我們都有老的一天,忽然之間,兒子就長大了,他們不再用稚嫩的聲音叫爸爸。看,這就是生活,悲欣交集,也有希望。
憑心而論,“奶茶”劉若英這部處女作不止是一部愛情片,更是一部與成長有關的狀態電影。影片感情細膩真誠滿滿,黑白影像和現實回憶彼此穿插更像一種詩意的懷舊和個人敘說。影片前半段,笑中帶淚,影片後半場,悲傷中不無陽光。看這場影片時,我被“煽”哭了,建議各位看片的朋友一定要帶好紙巾。
《後來的我們》不止感人,更多懷舊,講述的是一種“遺憾與錯過的美麗”,漂在北京的見清一直努力打拼拼命想“證明自己”,小曉則四處尋找愛她的男人尋找“安全感”到頭來一場空,兩個人在這個孤獨的城市中彼此相依互相取暖。影片中見清和賣黃碟的鄰居大談及日本“愛情動作片”如數家珍的橋段讓人大笑,聽到隔壁叫床時小曉踹牆演戲的橋段令人忍俊不禁。你知道那些住在隔子間和地下室“北漂族”尷尬際遇嗎?窮且日艱,他們既要應對生存的壓力,又要面對性的壓抑。記得有一次,我去某地下室看一個朋友,門口敞開,屋子裡很暗極度缺氧,每一個女人從門口路過時,大家的眼睛全是幸福的光芒。如今,許多年過去了,也許他們都回鄉了吧!
總體來說,《後來的我們》是一部每個人都容易被“撩”到的電影,影片中金句頻現,讓人感同身深。“大過年就吵架,果然這一年都過不好”、“如果沒有如果,後來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我已經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了?可我已經不是以前的我”,有時候,我一直固執地想,如果當年的我們,不再那麼倔犟,未來是否不一樣?不敢說,也不敢多想。因為——在悄然流失的時間面前,沒有所謂的“也許”,只有“繼續”!
影片中,周冬雨演出了小曉的小任性和小瘋狂,也演出了尋愛過程中的孤獨和無奈,井柏然演出了一個男孩子成長為男人過程中內心的掙扎和愛的憂傷。但該片是最出彩的還是田壯壯導演飾演的林父。如果說小曉每次過年回家是一種儀式感的話,林父守候那個小飯館則是一種愛的堅守。
每次過年回家時,林父都給見清挖上一罐子自制醬,視小曉為自己的孩子。多年後,當見清和小曉分手事業小成攜女友回家時,老眼昏花的林父在火車站剛一見面就說“小曉,你回來了”,其中情誼,非語言所能形容。多年後,當小曉和見清分開時,在北京獨居的小曉收到林父的一封信,信中如是寫道:“緣分這事,只要不負對方就好,不負此生太難了!”林父這番話瞬間點題,成為《後來的我們》中最為動人的親情絕殺。這也是該片中最經典的橋段。
-
14 # 小馬發光
《後來的我們》聚焦北漂這個群裡,它把這種年輕人的困頓日常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沒房沒車沒錢,但有一顆不怕輸的心,懷抱著或大或小的夢想來到大城市,渴望出人頭地,渴望構築愛巢。雖然劉若英生活在臺北,但她對北漂的生活狀態瞭解的很透,地下室、隔斷房、泡麵……都是北漂人的辛酸,這些細膩的設定讓影片的代入感極強。“後來的我們有錢了,卻丟了你”,電影並沒有讓兩個相愛的人走到一起,可謂是反青春片套路。
相愛時,因為有你在,吃泡麵也很美味,住地下室也能看到陽光,發傳單也有了希望……北漂生活很艱難,如果有一個人陪著自己分擔這份艱難,那麼一切苦都叫事兒,因為我願意!林見清是方小曉北漂的支柱、而方小曉是林見清繼續北漂的動力,他們都是彼此在北京唯一的暖。你的北漂歲月也一定有一個讓你“暖”的人。
作為劉若英導演的處女座,整部影片劇情流暢、故事緊湊、完成度很高,表現手法也相當嫻熟,加上李屏賓攝影加持,讓電影有了更多的看點。“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劉若英說,她希望聽眾聽她的歌時,會恍然發覺這唱的就是聽眾自己。同理,她也希望觀眾看她的電影時,會恍如大悟,這就是拍的我自己。
人生的路很長,成長與錯失相伴而行,夢想的路上坎坷不斷,不見磨刀,血流成河,回憶總是彩色,何需飲酒,奶茶也成助興,一杯敬現在,一杯敬未來。
-
15 # 毒舌影視
此前,似乎還從來沒有一部主流商業青春片,能像《後來的我們》這樣,幾乎沒有任何美化的包裝,讓井柏然和周冬雨這兩位偶像明星,演繹如此底層+草根的生活,目的就是要以十年的人生跨度,貼近大多數從外地來到大都市打拼的年輕人的真實生活,貼近他們遭遇到的種種生活困境與情感難題,從而引發觀眾的懷舊之情與情感共鳴。而片中井柏然與周冬雨的情感波折,表面上看是受制於他們的生活困境,深層次看則是受制於他們對於生活與愛情的不同理解與追求。
一開始,周冬雨表現得像一個“物質妹”,北京人+有車+有房這樣的物質條件更能俘獲他的芳心,說明她最初的愛情觀更加偏向於踏實安穩的生活,這對於一個人在北京漂泊打拼又沒有一技之長的外地女生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了。但隨著幾次戀情失敗,她開始注意到默默關心照顧她的井柏然,愛情觀也悄然發生著改變,變得更加純粹,只要能跟井柏然開心地相守在一起,過什麼樣的生活都願意。而兩人最初確實也能夠苦中作樂、甜蜜生活,周冬雨非要井柏然把樓下別人扔掉的舊沙發搬到屋裡增加情趣,兩人在屋裡吃泡麵也能吃得無比開心,坐在景山上看著紫禁城也能十分甜蜜。
但是,在兩人的情感關係上,周冬雨無疑是更加主動的一方,主動跟井柏然上床,主動去吻井柏然確定戀愛關係,都展示出她是一個更加“重情”的女子。而井柏然對“情”字的理解顯然沒有周冬雨那麼純粹,而是揹負了太多物質與生活的壓力,在情感上顯得比較粗線條,亦有大男子主義的傾向。一開始不管生活怎樣,兩人都能甜蜜相處,但隨著井柏然遭遇一個接一個事業和人生的打擊,開始變得越來越消沉,心理也顯得越來越自卑,感覺在老同學、家人以及周冬雨面前都抬不起頭,而這種自卑也讓他變得更加敏感與消極,動不動就跟周冬雨爆發爭吵,甚至陷入冷戰,每天回到家除了打遊戲跟周冬雨幾乎沒有交流,這也是周冬雨後來跟他分手的原因,因為兩人之前的柔情蜜意已經被前途無光的生活給逐漸磨沒了,周冬雨願意一直跟著井柏然過苦日子,就是因為兩人之間的“情”字,既然如今兩人情已逝,就沒有必要相處下去了。
而對於兩人的分手,大男子主義思維的井柏然顯然不這麼認為,他的看法是由於自己一直事業無成、生活越過越差,周冬雨才離他而去。所以他跟周冬雨分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自己一直想做但一直沒做成的網路遊戲做下去,結果這種豁出去的努力竟然讓他時來運轉,收穫了事業的成功。當兩人在老家重逢,井柏然以“成功者”的姿態要求跟周冬雨複合,而周冬雨依然拒絕了他之時,影片讓觀眾徹底看清了兩人情感問題的癥結所在——周冬雨只在乎“情”,只在乎井柏然是不是也像她一樣把“情”放在第一位,而井柏然則認為有了物質才能跟周冬雨談情,認為周冬雨的想法也是跟他一樣的。兩人對於“情”字認識顯然有著巨大的鴻溝——周冬雨把“情”擺在第一位,井柏然把“情”擺在第二位,這就是周冬雨在井柏然事業有成之後認為他依然沒有真正理解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而不願意複合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
16 # 迷影映畫
《後來的我們》是一部有缺陷,但足夠有誠意的國產愛情電影。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迷影君的第一感覺是影片的風格就像劉若英本人給大眾的感覺一樣——
淡雅知性,卻又不失一種細膩溫婉的氣質。
初執導筒的導演劉若英沒有將這個故事拍成爛俗的愛情喜劇,而是以一種現實主義的冷峻態度來呈現,整個故事都始終瀰漫著一種傷感的氛圍。
它沒有撕心裂肺地刻意煽情,也沒有大起大落地情感衝突,有的只是每一個人生命中不能重來的青春回憶與無法挽回的愛情遺憾。
電影採用了插敘和倒序相結合的手法,並大膽採用了兩種不同的色調來詮釋了當今社會年輕情侶的真實面貌。
兩種色調的轉變不僅強化了電影中不同時空情緒的反差,更給故事平添了一份寫實的氣質。
片中所有關於回憶的過去時的畫面都是彩色的,而所有的現在時畫面就是黑白的。
或許,在林見清和方小曉的心裡,回憶總是美好的,那是他們曾經的幸福時光;
但回憶再美好,可終究回不去,現實裡的每個人總要學會成長獨自面對生活的摸爬滾打,未曾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正如影片中井柏然的那一句戳心的臺詞所說的一樣: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此外,相較於男女主角的愛情主線,迷影君個人反倒是對於影片的親情線印象更深刻。
影片中由內地著名導演田壯壯飾演的林父的形象,戲分不多,卻相當出彩絕對是影片的一大淚點。
林父是一個傳統家庭的父親形象,一方面他堅持在老家生活,與子女聯絡不多。
但是他內心又深深牽掛著遠在異鄉的子女,每年的春節他都要給孩子提前準備好年貨,過完年回去的時候帶著。
知道子女過年不回家的時候,他也會電話裡,告訴孩子自己過的很好,菜很多,身邊很熱鬧。
而最打動人的莫過於林父所寫的那封信:
你們和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賺多少錢,都不是最重要的。不管什麼時候,回來就是過年。寥寥數語當中,就將一個父親深沉而又無私的愛刻畫出來,讓人淚崩。
-
17 # liz
剛看了,今天下午四點場。儘量不劇透。
看之前只知道是奶茶劉若英當導演拍的第一部電影。朋友來約的時候也不是很期待,無非是一個演員到了一定時間覺得自己可以噹噹導演,也許玩票性質的來拍一部,利用影響力賺一票,也許講講自己想說的故事,圓一個夢。所以到上午買票的時候還挺驚訝的,這片子排片很多,各大影院晚上的票卻基本都賣完。這就有點意思了,畢竟豆瓣評分才6.7,經過這麼多年觀眾的審美和要求也提高了,難道前期廣告鋪的這麼好?這麼多曾經的少年少女為那一首《後來》買單?
看片。
井柏然看起來不那麼帥氣陽光了,就演技來說,我沒有發現任何驚喜。相反周冬雨在大螢幕上表現得十分自然,演技有不錯的提升,細節處理和微表情都比較到位。劇情呢其實也沒有太多曲折,比動不動就墮胎、殺人,一言不合就買買買、歐洲遊什麼的狗血青春劇來的真實的多。不得不說這個本子其實是比較討喜的,能在很大程度上讓觀眾產生共鳴。
然而如果只是單純說他們倆之間的糾葛,我覺得前半小時耐著性子看完已經很給面子了,後面的一個半小時必定磨皮造癢的想什麼時候才能演完,但是這裡面出現了田壯壯!田壯壯是誰啊?即使我承認第一時間我沒有認出他的臉,但是我再不關注這些人物也還是知道他大名鼎鼎的《大太監李蓮英》、《藍風箏》、《吳清源》。他在戲中演的井柏然他爸,一個人在老家經營著一家小餐館,和中國大多數父親一樣不善言辭,劇中最多的場景就是給兒子做吃的。那一抹背影默默的忙碌,兒子不回來過年時一個人靜靜的圍著爐子取暖,一個背影、一個眼神就足夠你心酸流淚了。乃至到後來,他給周冬雨小朋友寫的那封信,讓我有一種在看汪曾祺散文的錯覺。這麼平實的語言卻又飽含了父親的無奈,把兒子的變化看在眼裡,帶著慈祥長輩的關懷與開解,那一段唸白,讓我再一次繃不住在電影院默默哭得稀里嘩啦。這就是功力深厚的演員。他用滿滿的人生經歷在豐潤這一個角色,這種魅力,他只需要站在那裡,一個眼神就能讓觀眾感同身受。
片尾,放的是陳奕迅的《我們》,還好不是劉若英那一首《後來》,不然整部片子會有一種說不上來的造作感。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是超預期的。劉若英以多年以來的文藝和感性將很多地方處理的比較細膩,田壯壯的出演是極大的加分項,當然陳醫生的聲音,總是能撫慰都市男女的心。
這部電影,可以去看。
-
18 # 超二班長
起碼,我是喜歡的。去之前看到過一些評價,有好有壞,都沒有關係,因為,這是一部至今為止,最想也是最適合自己一個人去看的電影。為了努力讓自己不那麼狼狽,選了一個稍微靠近螢幕的位置。笑點和淚點都很低,這樣的我是不是活的很極端。看這部電影,一個是為了奶茶的《後來》。KTV必點的歌,從前我們很幸福總是笑著唱,唱不出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的悔恨…另一個真的是像我之前說的祭奠青春,電影裡是十年的跨度,現實裡的我們也經歷了七年。那個為了愛來到我所在的城市,兩個人在出租屋內吃泡麵都能笑出花的樣子,那時候沒有錢,卻過得很幸福,就像方小曉說的,能停在那一刻該多好!不是對號入座,是真的很多親身經歷都跟電影一模一樣,一起吃苦一起奮鬥的時光真的美好的不能再美好。再到後來,你很努力變成我想要的樣子,想要給我未來,卻也忽視了彼此。到後來,我最大的遺憾就是跟你有關。變了,回不去了,現在的我們都已經不是我們從前的樣子了。林爸說的對,緣分這件事,能不負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太難。好好的,你我都會找到那個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人。此生,無果有憾,卻也幸而最寶貴的青春陪伴我的是你,所以無悔。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會有,卻再也沒有了我們,再遇見也能好好道一聲:你好,再見,好好的。
-
19 # 峰子奇觀
今天我和家人去電影院,正好看了電影《後來的我們》。首映日是4月28日,也就是今天。說點我自己觀影后的真實感受。
電影經典一句: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
電影《後來的我們》,是由劉若英導演,男女一號是井柏然、周冬雨,五月天演唱片曲《後來的我們》,這是劉若英的首部電影作品,也算是電影處女作了。
早前網上一直就有《後來的我們》電影的預告宣傳,所以家人一直嚷嚷著要去看,趕上五一放假,所以首映日與家人“殺”到了電影院,一探究竟!
看完後,說實話,感觸良多。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劉若英電影《後來的我們》,我想說:這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劇,更是一部情懷劇。
愛情故事,也是一種“道具”,其背後隱藏的是一種“後來的我們的情懷”。
情懷劇是最難拍的,因為“情懷”這個東西,意會大於言傳。若有這個“情懷”,自然覺得心扉共鳴、痛徹不已;若沒這個情懷,只能權當看一場悽美唏噓的愛情故事,為男主女主的結局遺憾。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電影中,並沒去表達誰對誰錯、誰是誰非,甚至誰對誰錯一點也不重要,而更多的是留給人們思考。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電影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我認為是全劇最靈魂的一句,男主說:幸福不是故事,而不幸才是。
其實這句話說明了一個真諦:幸福的人的生活,往往是安寧、平和、乃至平淡的,只有不幸的人才有“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故事。
因為,在幸福的人的生活裡,沒有痛徹心扉的衝突,沒有虐情揪心的離別,也沒有激烈衝擊力的情感鉅變,所以真正幸福的人,哪裡有什麼“衝擊力故事”可寫呢。
幸福的人,天天幾乎都是幸福而平淡的。而不幸的人的生活裡,才會充滿“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故事情節,看似“精彩”,令人一時羨慕,但猶如煙花衝上天時“那一瞬間的光彩奪人”,轟轟烈烈之後就是無盡的黑夜,孤獨與寂寞,無助與冷漠,只有自己經歷過時才會明白。
而往往不幸的人的不幸故事,才會引發人們的觀看興趣。記得有一句名言這樣說過:幸福的人是一樣的,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所以,幸福的人的故事情節,都是一樣的、大同小異,自然提不起人們的“獵奇”興趣,人們更喜歡看不一樣的“各種不幸”,才會震人心扉,引發強烈思考或共鳴。
劉若英電影《後來的我們》裡面,還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經典句子。
1、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2、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3、美好的愛情大都相似,而不幸的愛情最後都成了故事,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4、做父母的,你們跟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賺多少錢,都不重要。
有一個最NB的場景:當年的男主窮大學生一枚,畢業後留北京“赤裸”打拼,差不多是一無所有,住十分簡陋的出租屋,女主的內心則是一直希望買套房子在北京紮根,所以居然當著男主的面兒,接連找了好幾個男朋友(有錢或有權的老男人),還帶給男主看。而以男主當時的條件,買房幾無可能。不過,後來女主這個想法發生了轉變。
女主轉變,也有兩句神對話。當功成名就的男主,找分手後的女主說:我已經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了。但此時的女主卻說:可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其實女主的意思是我們在一起後,房子就已不重要了,而男主卻一直沒開竅。)
於是,二人分手數年後,功成名就的男主,與心心念唸的女主再次不期而遇,二人反思過往時說了一句話: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劉若英電影《後來的我們》中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誤會。女主意味深長的說:I miss you ;男主以為女主是在說“我想你”,於是深深回了一句:I miss you too ~但女主卻說:不,我說的是我錯過你了!( I missed you)
最後,用電影《後來的我們》片曲歌詞裡的一句話結尾吧:
該說的,別說了。你懂得,就夠了 。
-
20 # 夢裡詩書
對青春愛情的回溯,《後來的我們》中將青春作為了電影一個頗為巧妙的切口,從彩色到黑白,從甜蜜到分離,其更為深入的展露著愛在不同時間段中所面臨的不同困境,在哀而不傷的情緒渲染中電影所含納的不僅是愛,亦有著關乎親情的締結。
相信絕大多人都聽過劉若英那首膾炙人口的《後來》,《後來的我們》所徐徐到來的就是這樣一個“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 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的故事,來自於同一故鄉的北漂青年,他們意外邂逅,在北京的相知、相愛、相離,電影由此勾勒出了一條頗為誘人共鳴的情感脈絡,即便你從來沒有經歷過北漂,沒有經歷過前任,同樣也能在這部電影中感受到源於生活的艱辛,感受到那純樸的愛意。
作為劉若英初涉導演的處女作,她在這部作品中仍舊將漂泊異鄉的“漂”一代,他們所面臨的身心困頓得以了尤為寫實的展現。電影裡,伊始相愛的他們縱然吃著泡麵也能散發著誘人的味道,縱然身居地下室,卻依舊心擁光芒,面對生活的艱辛,愛成為了彼此慰籍心靈的港灣,然而面對時間與現實的雙重考驗,又有多少愛情能在最終還可以是“我們”的樣子呢?
從熱戀到離別,《後來的我們》中所飽含的不僅只是林見清和小曉的愛情,在男女主之外,田壯壯老當益壯所飾演的林父更是成為了此劇的點睛之筆,透過他為紐帶的展現,電影不僅著墨於了親情,同樣透過“想要不負此生真的很難”的話語使電影對愛難成的遺憾賦予了尤為真摯的動人,這無疑也是電影頗為新穎獨到的一筆。
固然電影有著能誘人共鳴的情感,也有著源於自身的華章之筆,但這些仍舊無從掩蓋其矯揉造作的詬病。在電影中兩人又再次偶遇,畫面在此刻轉為黑白,然而兩人如果沒有那些緊隨其後的偶然因素,那麼兩人是否就又會有一夜之情?林見清對小曉的舊情難忘,以及林父最後明知不是小曉卻仍舊執意對著以身懷身孕的林見清妻子叫著小曉,這些對於林見清的妻子來說又是何等的人間悲劇?電影完全不考慮配角存在感的設定,使其在最終並沒有將說言之愛真正凝聚為一股洪流。
我們總期待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曾堅信愛總能戰勝一切,然而回望現實,多少遺憾離別,後來之後再無後來。如若有情人終難成眷屬,那麼仍舊但願你的記憶留於甜蜜,仍願你的未來光芒萬丈,在此電影之外同樣也希望每個人都能真正明辨二者之間那不可也不該逾越的紅線。
個人評分:6
回覆列表
似乎很久沒有“奶茶”劉若英的訊息了,這次她帶來了《後來的我們》,這次她不是歌手身份,而是導演,對,導演劉若英。我從學生時代就一直喜歡的劉若英,我看過她演出的電影和電視劇,聽過她發的唱片,所以很期待她這次的突破。
當初看到這部影片的名字,我就想到了《後來》這首歌,幾乎可以參大多數80後的感情階段,情竇初開的初戀和遺憾漸遠的失戀。這次電影的名字《後來的我們》,在我的意識中,就是對《後來》全新演繹!影片是一個愛情故事,是一個關於一對異鄉漂泊年輕人的故事。 十年前,相識在歸鄉過年的火車上, 十年後的再次重逢,後來他們,學會如何去愛了嗎!這不就是對《後來》這首歌的演繹!很是期待的。
影片已定檔4月28號,五一假期我一定要去支援一下的,我喜歡“奶茶”,“奶茶”的處女作,必須支援!也很好奇故事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那個男孩是否還愛著那個女孩?影片上映了,答案也就揭曉了。
至於如何去評價這部電影,我暫時無法準確的給出答案,就釋出出來的資訊來說,演員井柏然和周冬雨是同齡人裡少有的演戲有靈氣的人,還有田壯壯,主業是導演的人,也看過他的演技,對他有信心。田馥甄演唱的插曲《愛了很久的朋友》,也是很有味道的!我不敢說這部影片一定是很好的,雖說是“奶茶”的處女作,我想,影片不會差不到哪去的,只是希望故事還是擁有當初的感動與純真!
至於那些有著不同意見的人們,請在電影上映之後再去評價,雖說是IP又見IP,但看過再說不好也是人之常情,也是對導演“奶茶”以及演員、影片工作人員最起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