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楓飛花葉

    毛文龍越強對大明威脅越大,因為他們只是牆頭草哪有權貴投哪。後來的尚,耿,孔投清就是最好證明,袁因為斬毛才投清只是藉口,為榮華富貴叛國才是本質。

    第一,毛與皇的書信中有記載與皇有染。第二,毛與部下的親人都被皇屠殺卻不報仇怕斷後路。第三,三順王投清前必與皇長期密交以取得賞識和信任。第四,毛在皮島時對百姓搶燒掠奪暴露了其貪婪的本質。這是毛與三順王暗投清的證據。尚可喜,耿仲明,孔有明與吳三桂稱大清四順王,可見毛文龍之流與軍閥惡霸出名比吳三桂更漢奸。毛文龍該殺。

    毛文龍和他的部下已暗投皇太極,在一次寧遠戰役中袁叫毛援助毛手下非但沒有支援還密通皇太極。袁太怒私斬了毛,毛的手下便與皇太極設計害袁。袁死後毛的手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投清。從三海關打到嶺南一路屠城,屠死漢人上百萬為清立下漢馬功勞,成了大清三順王。從三個漢奸對漢人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就看出毛的人品。

    無民族大義,國恨家仇,那裡有權貴就往哪靠的軍閥惡霸兵對國家只有禍害。所以毛和三順王早和皇太極有染袁斬毛是對的只是少斬了三順王。。

    那為何把三順王投清嫁害於袁?說白了這些人毫無國恨家仇,金殺他們家人卻不敢抱仇給他們金孑卻對同胞大屠殺,這種人遲早要反與斬毛無關。毛和他的部下三順王才是大功臣,投清後從三海關打到嶺南對漢人大屠殺無惡不作史上最有名三大汗奸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流淚]創建於2017.11.24

    編輯

    創建於2017.11.24

    編輯

    創建於2017.12.13

    編輯

  • 2 # 南朝居士

    想要知道他為什麼殺毛文龍,先得知道袁崇煥想幹嘛呢?袁崇煥為什麼被殺?

    袁崇煥在皇帝面前說,自己可以五年平遼,但他知道,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既然知道不可能,為什麼要誇海口,

    袁崇煥成為袁督師後,跟皇帝說,削減軍費120萬兩。

    對於袁崇煥的這個決定,皇帝和官僚都非常高興,因為這就是給皇帝、官僚們減負啊。問題是,這不是自欺欺人嗎?一年給你600萬兩白銀,你不能做到的事,一年給你480萬兩白銀,你就能做到?

    他這是想幹嘛?承諾五年平遼,又自動減軍餉,向皇帝要人事權,提拔三個親信,

    我想,他是為了將軍隊軍閥化吧,

    崇禎皇帝被袁崇煥五年平遼的言論所迷惑,所以讓他隨便用人。在這種背景下,關寧軍隊內,沒有一個人能制約袁崇煥了。而袁崇煥手下,也都成了袁崇煥的私人親信了。

    但是很不幸,袁崇煥的工作,剛剛開始進行,滿清大軍就兵臨北京城下了。更主要的是,皇帝直接就把他抓起來了。在這種背景下,袁崇煥的努力,只是替祖大壽做了嫁衣裳。

    袁崇煥被殺後,崇禎皇帝發現,這隻軍隊自己再也指揮不了了,

    袁崇煥被抓後,崇禎皇帝讓他給祖大壽等人寫信,讓祖大壽不要衝動,不要投降滿清,

    這是什麼性質的事,袁崇煥治軍三年,軍隊就成了袁崇煥的私人軍隊了,皇帝調動不了,千萬不要說什麼威望高,他們才聽你的,

    如果皇帝不信任你,在你地區設定幾個跟你官階差不多的官員就可以制衡你了,但崇禎信任他,調走了其他官員,並給他人事權、軍政大權,最後發現,這隻軍隊他調動不了了。

    現在在看,袁崇煥為什麼殺毛文龍,有人說,袁崇煥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皇太極說,你想議和,就殺了毛文龍,我們在談議和,於是他就殺了毛文龍,從這點看袁崇煥,像不像南宋的秦檜?

    實際上呢?如果袁崇煥想軍閥化,毛文龍是唯一的障礙了,

    其他體制內的官員,可以透過皇帝,合法的清除掉,皇帝也很信任他,把能制衡他的官員都撤走了,而毛文龍,當時半軍閥化了,崇禎皇帝是沒辦法辦他的,他就只能自己清除了。

    袁崇煥殺毛文龍,絕對是毛骨悚然大事,這跟造反差不多了,宋朝開始就沒有過的事,一個文官,將跟自己級別差不多、有尚方寶劍的武將殺了,這就是造反,但崇禎因為信任他,也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 3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因為毛文龍是滿清最大的貿易伙伴。毛文龍與滿清進行交易,從滿清那裡獲得人參,貂皮,虎骨,珍珠和奴隸,然後透過他掌握的船隻從大明境內把糧食,布匹,茶葉,油和鐵鹽運到滿清,從中賺取大量利潤。

    袁崇煥殺掉了毛文龍,就斷絕了滿清的海上貿易通道,滿清就只能到大明境內進行擄掠和補充。但寧錦防線堅固,滿清不具備攻取堅城的能力和器械,只能繞道蒙古,偷過關隘,進入明境。但長途跋涉,不可能攜帶足夠的攻城器械,只能輕騎突襲。而滿清繞道蒙古,必須與蒙古諸部落的汗王協商透過,而蒙古人信仰佛教,喇嘛僧往往參與政事決策,而買通這些喇嘛,就能獲得滿清軍隊進軍和撤退的路線。

    喇嘛僧獲得滿清作戰路線和大致的兵力情況後,就派間諜人員快馬飛報明軍守將。明朝守將就可以做出兵力部署,城關內準備好內部策應和準備工具後,故意把關隘放鬆,讓清軍奪關而入。等滿清大軍完全進入,深入明境與明軍大戰的時候,隱蔽的明軍和城內的人員就裡應外合,把關口重新奪回來,並取出藏匿的重武器,加強防守,準備關門打狗。

    明軍派出驍將率領一支騎兵部隊,在沿途監視清軍,但不與其交鋒,只要隨時獲取他們的佈署和行進情況。

    待清軍到達北京城後,明軍需要在城內外佈防,在甕城要預備強力部隊。誘使清軍攻城,以大炮進行有力殺傷,待敵方疲勞時,就開城用京城的騎兵進行衝擊。有利則追殺,不利則回城,如果對方尾隨入城,就讓甕城中的生力軍圍殺。

    兩軍相持階段,明軍的邊防部隊就派出多路騎兵,向滿清腹地進攻。不要與對方軍隊野戰,也不要攻打牢固的城寨,而是儘量燒殺搶掠,盡情破壞。遇人殺人,高於馬腿的男女全部殺死,低於馬腿的少幼砍掉頭。把牲畜全部殺死,人和牲畜的屍體扔進井水和河流造成汙染。房屋,村莊,莊稼,樹林,山,全部燒掉。盆盆碗碗都盡數砸碎,糧食全部運走,如果不方便,就地燒掉。

    派出細作混進盛京散播謠言,說皇太極已經在北京城下中伏戰死,造成滿清宮廷內亂。

    因為遠端進入明境的清軍主要是為了掠奪,不可能攜帶足夠的攻城器械,攻城不下,就必然會撤退。明軍城內的騎兵出動,進行襲擾,但不與之正面對攻,遠遠吊著,打擊他們的運輸車隊即可。

    等清軍退到長城關口,發現關隘已失,只能硬攻,這時守關的明軍憑藉堅城利炮,嚴防死守,尾追而來的京城明軍騎兵開始攻擊其後部。而那支由驍將率領的關寧鐵騎也開始進行側擊,三方夾擊。此時是惡戰,一定要拖到其它各處的援兵一同到達,進行決戰。

    後面的發展就無需多言了,皇太極不死也得留下半條命,即使僥倖脫逃,回到盛京也要面臨險惡的內鬥。

  • 4 # 大風起兮雲飛揚y

    這兩位都是明末著名的抗金將領,至於袁崇煥為什麼要殺毛文龍,歷史的謎團總是有無窮的魅力讓後人去解謎,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派系不同,袁崇煥是魏忠賢在世時賞識與提抜起來的,袁崇煥將軍在治軍帶兵打仗確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將領,所以魏忠賢倒臺他能手握重兵,鎮守守遠拱衛海關!毛文龍在袁可立的帶領下,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建立起海上防線,是鎮守東江鎮與朝鮮接壤的將軍,可直接威脅後金大後方。

    二:不服節制,明末將領都很驕縱,狂妄自大!毛文龍尤甚,自己在東江經營多年,手下將士只聽毛文龍將軍,袁崇煥指揮不動毛文龍,如何調動將士。

    三:兩人素來不和,袁崇煥對毛文龍肯定心在芥蒂,在無法溝通協調後,把毛文龍給殺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袁崇煥以為殺了毛文龍,能節制好他手下的將士,然而他低估了毛文龍在東江的威望以及與朝鮮的關係,沒人能團結剩下的軍人,使明末失去了對後金大後方的威脅。沒多久,袁崇煥被崇禎皇帝逮捕下獄,八個月後被凌遲處死。至此,明朝陸上和海上防線的中流砥柱,全部殞命。

  • 5 # 香茗史館

    這又是一樁迷案。因為《竊明》的關係,我對袁崇煥殺毛文龍這件事的確下功夫查了很多史料,只能說越查越心驚,越查越混亂,各種史料的觀點衝突很大。

    毛文龍確實是袁崇煥殺的,至於為什麼,爭議很大,目前唯一能夠確定的一點就是,這倆人屬於政敵,關係很差。但要知道毛文龍當時可是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手裡也是有尚方寶劍的。擅殺大臣是什麼罪名他袁崇煥不可能不知道,即使捏造罪名,冒的風險也太大了,除非毛文龍已經威脅到了他的性命。

    而對於殺毛文龍的動機,現在主要流傳較廣的有以下幾種猜測:

    一、袁崇煥背叛朝廷,投靠後金

    二、袁崇煥與後金議和,後金提出的條件之一是殺毛文龍。

    三、毛文龍勾結後金,騙取朝廷錢財,袁崇煥黑吃黑

    四、袁崇煥為了掌握軍隊,因毛文龍勢大且不聽命令,從而殺了毛文龍。

    四種原因,均有相應史料為支撐,真假難辨。但由於《明史》乃清朝所修,乾隆四年定稿,而袁崇煥正是在乾隆時期被平反的。所以《明史》記載是否屬實,是否存在為袁崇煥平反而貶低朱由檢的可能,這點很難講,我估計是有,因此《明史》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以下不妨逐一分析一下。

    一、袁崇煥背叛朝廷

    首先,我認為這有點扯淡。雖說後金最終攻入關內取代了明朝,但袁崇煥顯然是不可能預知未來的,而當時後金和明朝孰強孰弱傻子都能看出來,袁崇煥放著好好的大明官員不做,跑去投靠後金這個未來不知道如何的小朝廷?除非他袁崇煥傻了。而且從“己巳之變”期間袁崇煥的表現來看,也完全不像是投靠後金的樣子,否則京城能不能守住,真是個問題。

    但又有人說,袁崇煥應該為皇太極入關負責,且趙率教正是奉了袁崇煥的將令去救援遵化而戰死的,而袁崇煥說當他發現後金軍隊並不是少量軍隊入關,而是大軍入關後,派人前去告知趙率教不要輕敵,卻發現趙率教已經出發了,而且沒有追上,導致趙率教錯估了對方的軍力。但是這裡後金軍隊的行進速度令人很是疑惑,似乎是在有意等趙率教似的,從而導致趙率教一頭扎進了對方的埋伏。可這一點在《崇禎實錄長編》和《明史》記錄的有衝突,一個說趙率教死於十一月一日,另一個卻說死於十一月四日,這也導致無法估算雙方的行軍速度,自然也就無法確定趙率教的死與袁崇煥有沒有關係了。

    所以,袁崇煥全然無降金的理由,這一點應該是不成立的。而且,從崇禎皇帝的處罰可以看出,他認為後金軍隊破關是由於薊遼總理劉策導致的,與袁崇煥無關,而且劉策也確實因此被殺了。

    二、袁崇煥表面主戰,暗地主和

    從袁崇煥的行事風格來看,他的確有說大話的嗜好,例如:向崇禎誇口五年平遼,說自己一炮轟死了努爾哈赤(據考證應當不是他炸死的)等等。而對於袁崇煥與後金私下議和這一說法,大部分人給出的觀點是由於袁崇煥發現無法完成五年平遼的軍令狀,為了避免自己犯欺君之罪,才跑去和後金議和的。但是,同樣有另外少部分人認為,崇禎認為內憂大於外患,有心議和,從而暗示袁崇煥,袁崇煥是在崇禎的授意下去和後金議和的,只是最後爆發了“己巳之變”,崇禎讓袁崇煥背鍋而已(崇禎的確有讓人背鍋的嗜好)。

    我認為,議和應該是有的,五年平遼不可能完成,那麼議和就成了唯一出路,否則他袁崇煥難辭其咎,但有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很難講。至於議和是出於自身需要,還是皇帝暗示,又或者是袁崇煥慫恿崇禎起了議和之心,實在無從考證。而說後金的議和條件之一就是解決了毛文龍,這更是沒有任何證據。

    三、毛文龍背叛朝廷

    這個爭議主要出自於《三朝野紀》(成書於明末清初,但作者嚴重傾向東林黨,可靠性大家自己分析),原文如下:“按:文龍向為遼東參將。遼陽陷落,逃至海濱,適有難民數千,文龍以術籠絡之,同航海至皮島。蓋皮島居遼東、朝鮮、登萊之中,稱孔道。文龍斬荊棘具器用,招集流民,通行商賈,凡南北貨鹹於毛處掛號乃得發。不數年,遂稱雄鎮。

    又掠沿海零丁,或指為奸細,故稱臨陣斬獲,以是積功官都督,掛平遼將軍印。逆賢時,內閹出鎮各邊,文龍亦疏請閹監其軍。上即位,嚴汰冗兵,敕下山東撫按檄登萊兵備王廷試往。廷試受賄,遂稱文龍兵馬可用,絕無冒破,文龍亦憚上英明,思自立功名。遂與東奴通謀,願捐金二百萬易金、復二衛地,奏恢復功,邀上賞。

    己成約矣,袁崇煥覘知毛有成約,陰遣喇嘛僧通款,啖以厚利,冀解毛議以就袁。奴最重誓約,堅持不可。喇嘛僧曰:今惟有斬毛文龍。在彼不為負約,在我可以成功。袁遂以閱武為名,直造皮島,大閱軍士。毛置酒高會,次日,文龍進謁,袁亦置酒留宴。酒半,伏甲起,稱有密旨,即座中擒文龍斬於轅門外。時崇煥佈陣嚴整,眾亦不敢犯。毛部下一千餘人散往他處,餘眾悉就撫。事定然後入告,朝廷亦姑容之。”

    如果是真的,這條也符合邏輯,因為袁崇煥得知了毛文龍與後金有勾結,所以殺了毛文龍。而且可信處在於,毛文龍被殺之前,於崇禎元年某月突然離奇地出現在了登州府,並待了一天迅速離開。而毛文龍給出的解釋是:““臣自旅順回長山,副總兵毛承祿報稱敵準於二十二日西抵關寧。臣一聞言,不覺心膽俱碎,隨傳令各島將領挑選步卒,分路截殺。臣親督精兵隨帶沙唬等舩五十餘隻,揚帆旅順,直抵三岔河地,步敵之來路而截殺之。不意一路逆風,於八月初二日鐵山嘴開洋,遇東北龍風大颶,臣所坐舩桅舵俱折,阽蕩四日四夜,命懸頃刻。各將舩只絕無影響。臣飄至黃縣海口豐都縣地方,距登州四十餘里,稍得憩息,危而復安。登州撫臣孫國禎、道臣王廷試差官延臣進府,問以敵可滅否,臣猶慷慨自許。臣在登州一日即出海東去,忽報各將之舩有飄至黃河營者,有入角口者,有威海、文登等處者,甚而飄然至桑島寸枝而官兵半失者。是一役也,意謂敵來截其進路,敵退堵其歸途,首尾互擊,敵在臣掌中矣。乃至壞我戰艘、溺我戰士,豈天心未厭敵,於不使臣計得行,一至此哉?嗟嗟!臣雖遇顛危,敵猶未知也。且臣島兵四散分截,臣之兵進復東指,敵因此蒼惶不敢出瀋陽一步,此亦從目前而言之耳。若論其秣馬養兵之志、垂涎寧遠已非一日也。況目今糾合西虜遠酋,四面分逞,督造戰車,日夜不休,度其意,蓋未肯即遽然帖服也。”(《明末史料叢編》第一集)”

    可是這一點講不通,毛文龍不可能不知道八月份海上無法行船,這個時候出海簡直就是不要命了,所以這段解釋是根本不通的。而且,轉年八月,登萊總兵楊國柱一疏參劾毛文龍十大罪狀,末尾提到了他這次離奇的出現,置問其“意欲何為”?(《崇禎長編》卷十二)

    而在此之前,七月份王廷試剛剛去過皮島,且向朝廷核實毛文龍的確有軍隊2萬8千人,結果八月份毛文龍就迫不及待地又跑來登州一趟,幹什麼?聯絡上面《三朝野紀》的記載,我們終於可以恍然大悟了——毛文龍與後金方面的密約裡定然有王廷試的一份!這是百分之一百合乎邏輯的。因為毛文龍再有錢,他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二百萬來,而且拿自己的錢跟後金買地,這不符合他的性格。那麼跟朝廷要錢,還是二百萬這麼大的數目,他就必須在朝廷里拉一個合夥人,王廷試與孫國楨最合適。毛文龍急忙從皮島千里迢迢跑到登萊跟王廷試、孫國楨面見密酌,必然是後金方面有了準確的訊息,他們必須得商量一下才能把這麼大一件事辦成。這錢怎麼要,東江方面要怎麼配合,這當然必須得是毛文龍親自來才說得清、才能保住密了。

    如果這段記錄是真的,那麼簡直從毛文龍到孫國楨、王廷試直至袁崇煥,沒一個好東西了。王庭試不僅幫著毛文龍吃空餉,而且還賣國。袁崇煥則是想取毛文龍而代之,結果後金那邊不同意,然後就去殺了毛文龍。

    而從殺了毛文龍之後上奏朝廷,崇禎回覆的聖旨看,似乎也是這麼回事。聖旨如下:“毛文龍懸踞海上,糜餉冒功,朝命頻違,節制不受,近復提兵進登,索餉要挾,跋扈叵測,且通夷有跡,犄角無資,掣肘貧礙。卿能周慮猝圖,聲罪正法,事關封疆安危,閫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一切處置事宜,遵照勒諭行,仍聽相機行”(來源於《明清史料》)

    《崇禎實錄》也記載,在殺了袁崇煥之後,“吏部奏言:『皇上命汰冗員,臣以為莫先於清廕。兩京三品以上及疆埸大吏例廕其子,念其祖父勞勩也;乃父兄罪削,子弟恩廕如故。夫廕以酬勞臣,非恤罪臣也。宜命驗封司清核,以杜僥倖』。上是之,奪毛文龍世廕,毛雲龍除名。”這明顯是將毛文龍當做“罪臣”處理的,殺了袁崇煥之後也沒有為毛文龍平反,說明崇禎認為並沒有殺錯。

    四、袁崇煥為了立威

    這一理論也較為吃香,原因就是毛文龍孤懸海外,用的都是子弟兵,而且從各種史料來看,袁崇煥也的確指揮不動,為了徹底掌握這支軍隊,這才殺了毛文龍。可這裡有兩點講不太通,第一,毛文龍的軍隊距離袁崇煥太遠,而且既然確定是子弟兵了,那麼殺了毛文龍他袁崇煥就能控制這支軍隊了?袁崇煥應該還沒自信到這個地步吧,而他又不可能長時間呆在那裡整頓軍務。第二,即使毛文龍不聽調令,且多有違法事蹟,但袁崇煥完全可以先上報,請旨誅殺,為什麼要揹著擅殺大臣的罪名,冒著殺頭的風險跑去先斬後奏呢?這對於袁崇煥來說莫非有點太過不合算了吧。

    總結:分析了這麼多,我認為最合理的其實就是第二條,袁崇煥在大勢上是站在明朝這邊的,但為了保住性命,選擇了議和。那麼殺毛文龍到底是出自於議和的條件,還是因為毛文龍不斷攻擊後金,導致議和出現危機,就不得而知了,總之毛文龍成為了議和的絆腳石,於是毛文龍被殺了。

    但是和與不和,不是他袁崇煥能決定的,在有實質性進展後他應該是進行了上報,而且說動了崇禎,之後要殺毛文龍,應該也是得到了崇禎的默許。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擅自誅殺大臣,甚至是在假傳聖旨的情況下,崇禎卻並未嚴懲袁崇煥。

    但之後發生了“己巳之變”,後金打到北京城下,這一點應該激怒了崇禎,崇禎認為袁崇煥騙了自己,於是袁崇煥被殺了。而袁崇煥在後金入關那一刻應該就知道自己完了,所以才拼了命的回援,想要以戰功彌補過失。

  • 6 # 明離子

    毛文龍開創女真敵後重鎮東江鎮,以援助朝鮮的微薄軍力,趁虛殺死後金守將,在東江,也就是皮島,設計軍鎮,像一把鋼刀,插在後金女真人的屁股後面。

    可以說,如果毛文龍一直在皮島,努爾哈赤皇太極都不敢肆意南下侵擾大明,毛總兵手下戰將可不是蓋的,包括後來的三蕃中的兩蕃,不過這些人在毛文龍的手下,是萬萬不敢當漢奸的,不然,毛帥手裡的尚方寶劍可不是吃素的。

    再看袁崇煥,用“志大才疏”四個字形容絕對不冤枉他袁督師。

    吹了一個“五年平遼”的牛逼圓不上,咱暫且不提,他登上皮島的第一件事居然是用尚方寶劍殺了同樣有尚方寶劍的毛文龍。

    說袁督師是漢奸可能真冤枉他了,但他卻做了一般漢奸都做不到的,女真做夢都想做的事情,讓他袁督師做到了!

    毛文龍也許驕橫,也許不怎麼聽話,但絕對不會做漢奸。袁崇煥就以不服他袁督師號令就假傳聖旨殺了他。

    所以毛文龍死的冤枉,毛文龍一死,那些手下再也沒有人壓制,紛紛投降後金女真,皮島瓦解,從此滿清再無後顧之憂,大舉南侵。

    袁督師懵逼了,想像當年成名之戰守寧遠一樣守京城,卻讓失去了耐心的崇禎皇帝以通敵罪拿下,最後判了凌遲。

    袁崇煥死的冤嗎?冤,袁督師不可能通敵賣國。

    死的也不冤,袁崇煥雖然沒有投靠滿清,但卻做了范文程,洪承疇這幫漢奸永遠無法做到的事情。

  • 7 # 西安—豐鎬遺子

    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就不能以今日的眼光看待毛文龍被殺和袁崇煥被殺。因為我們今天已經知道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愣是給後金送了三個大清藩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我們也知道真正給袁崇煥平反的竟然是清朝(清朝文史說他們用的是反間計,這一點很怪,是為了說明清朝很聰明,還是為了說明明朝很愚蠢)。因為我們都是事後諸葛亮,所以袁崇煥被殺,毛文龍被殺,我們要看看明朝人是怎麼認為的?

    中國歷史上但凡這種影響朝局的大人物被殺,原因都不是我們看到的那些表象,毛文龍被殺本質原因就是東林黨和宦官集團鬥爭的犧牲品。

    毛文龍是王化貞提拔重用的人,魏忠賢倒臺,王化貞被東林黨定性為“閹黨”,崇禎繼位後,東林黨對魏忠賢集團實行“除惡務盡”的政策,毛文龍因遠在天邊,又有天啟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成為所謂的閹黨唯一的漏網之魚。毛文龍曾怒斥道:“東林諸臣獨計除臣,不計除女真建奴,將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於同室”。好在崇禎皇帝對毛文龍卻網開一面,而且大力支援。

    袁崇煥向崇禎皇帝吹噓“五年復遼”,離京出關之前,就曾像東林黨魁首內閣輔臣錢龍錫密謀彙報,袁崇煥說:“首先從東江做起,毛文龍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殺了他。”可以說袁崇煥出京之時就定下誅殺毛文龍的計劃。具體方針就是:“入其軍,斬其帥,如古人作手,臣饒為也。”後來袁崇煥正是以假傳聖旨的方法採取採取了“入軍斬帥”的方式誅殺毛文龍。

    毛文龍被殺,兩家歡喜,這就是東林黨和後金;兩家悲憤,這就是崇禎皇帝和全國老百姓。當時謠言四起崇禎皇帝和老百姓都認為,這是袁崇煥完成不了對崇禎皇帝“五年平遼”的承諾,私下和後金議和,誅殺毛文龍就是後金議和的條件,和宋朝時期金國讓秦檜殺岳飛議和是一個道理。正在此時,一件突發事件,徹底將袁崇煥送上斷頭臺。

    毛文龍被殺幾個月後,金兵從長城入關,兵臨北京城下,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己巳之變,而袁崇煥的勤王之師又行進緩慢,直到後金退兵,袁崇煥部隊才到北京周邊。崇禎皇帝和老百姓認為毛文龍被殺與後金發動的事變有關,後金是對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迴應,是在履行約定。當時崇禎皇帝就是這麼認為的,這也是為何崇禎皇帝不讓袁崇煥軍隊進城,返回原地的原因。

    當時全國上到崇禎皇帝和下到老百姓都認為,袁崇煥許下了“五年平遼”的承諾實現不了,為了避禍,與後金秘密和談,企圖透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但是由於朝廷不同意和談,袁崇煥不得不鋌而走險,進行“武力脅和”,與後金商定,由後金出兵包圍北京,迫使明朝簽訂城下之盟,從而達成議和,這樣袁崇煥就不用再揹負“五年平遼”的罪責。

    當時民意已經形成,東林黨只有捨車保帥,丟擲替罪羊,袁崇煥因而被殺。倘若真的議和,明朝騰出手合力先剿滅李自成,張獻宗起義軍,在和後金決一雌雄,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但是崇禎皇帝拒絕議和,關於袁崇煥通敵此事,歷史撲朔迷離,真相今已不得而知。所以說真的也好,假的也罷,毛文龍死的最冤枉,袁崇煥死的無價值。畢竟崇禎皇帝沒有自省,明朝還是滅亡了,東林黨已經成群結隊到清朝當官去了,可以說明朝滅亡的這麼快,東林黨功不可沒。康熙皇帝說得好:“前明實亡於黨爭”(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

  • 8 # 克拉瑪依10

    毛文龍雖然和後金深仇大恨,但為自己不會死拼,倒是這傢伙騙糧騙響且不服排程,實屬大惡和大患,毛文龍就是個無底洞,貪得無厭。殺袁崇煥只能說明崇禎是個飯桶,胸懷大志而才能稀疏,不會用人。袁崇煥治邊非常有遠見,清朝再也沒構成對明的真正威脅,清朝勢力根本沒想到過能入關。袁崇煥當然是民族英雄了,狹隘的民族英雄理念是不合適的,各民族都為華夏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有華夏文明理念的都屬於中國人。說實話沒有清,中國能保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就不錯了,清只不過是中華大家庭一員迴歸罷了。查一下歷史,開疆拓土的多是北方民族給帶來的,南方都安了去了。當然我是不認可蒙古王的,好在蒙古國接了盤。

  • 9 # 青桐74998067

    袁崇煥殺毛文龍,就如同趙構秦檜殺岳飛一樣,都是企圖和敵人媾和的犧牲品,當時如果袁崇煥和後金議和成功,袁崇煥則平安無事,可惜殺了毛文龍,皇太極還是兵犯北京,以崇禎的性格,錯事都是臣下的,所以惱羞成怒,剮了袁崇煥。

  • 10 # 靜說歷史

    我們看歷史最容易以狹隘的民族觀去看,卻忽視了隱藏在"民族"和"愛國"這樣被政客煽動的富有情緒化的字眼背後,隱藏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人心驅利,利益是人去冒死做一件事情最大的動機,也是唯一的動機。這個利益包括錢,也包括名。將領在前線殺敵,奮不顧身,他想要的無非是兩樣,錢或者社會地位。

    袁崇煥殺毛文龍這件事情,史書給過很多記載,《明清史料》裡寫:“毛文龍懸踞海上,糜餉冒功,朝命頻違,節制不受,近復提兵進登,索餉要挾,跋扈叵測,且通夷有跡”,歷代統治者斬殺主帥,都會以“朝命頻違,節制不受”來說事,其實不就是不聽話麼?養條狗還不一定每天都聽你話呢,這種罪名可謂是“莫須有”。

    至於“通夷有跡”那確實是死罪,誰擔了通敵叛國的罪名都難逃一死,在古代“忠誠”是為人臣子第一要義,但是毛文龍真的通敵叛國了嗎?

    毛文龍其人,可能是才華不足,智商欠費,政治情商不高,跟後金書信往來是真,但說的未必是真心話,我們知道有個戰術叫“詐降”,古代將領都深諳此道,當然毛文龍不是詐降,而是口出狂言。

    他在後金書信中說:“爾取山海關,我取關東,大事可定矣。”其實這樣的書信罪名可大可小,看有沒有人想讓你死,有人想讓你死,那就是天大的“罪證”,如果上頭要保你,像崇禎帝最初保袁崇煥一樣,即使矯詔殺人,崇禎卻說:“不必引罪”。

    毛文龍代表東江薄弱的利益集團,東江沒有文官,缺乏統一的經濟利益團體,而且出身不高,處於社會底層。

    袁崇煥代表遼西軍,是典型的“軍三代”,這個強大的利益集團文官武官環環相扣,每個人都戰爭的既得利益者。

    打仗就是打銀子,很少有人深想這個問題,朝廷的國庫是有數的,而要打仗的地方又很多,東江和遼西都要爭取軍餉,這兩個地方矛盾很深,而中央其他地方的官僚利益集團對東江和遼西都嫉妒地發狂。

    人心是險惡的,為了錢,什麼喪心病狂的事都幹得出來。

    崇禎元年七月,遼西寧遠軍譁變,原因是他們稱四個月沒拿到糧食,這是什麼?要錢。朝廷派袁崇煥去,袁崇煥平定叛亂,然後代表寧遠軍向朝廷要八十萬兩,但事情還沒結束,袁崇煥接著使了個陰招,要求皇帝取消登萊巡撫一職,拿到了人事權。

    這兩招足以逼死皮島的毛文龍,首先讓你沒錢,其次讓你沒商船,登萊的商船禁止去皮島,皮島的百姓餓得吃野菜充飢。

    皮島的生死全看遼西軍的心情,遼西軍的就“軍三代“拿到了朝廷所有的財權、人事權、還有”先斬後奏“的權力,當然此時皇帝並未賦予袁崇煥這種權力,但袁崇煥知道皇帝是向著他的,所有才敢為所欲為。

    後來袁崇煥斬毛帥足足列了十二條罪狀,最重要的並不是“通敵叛國”、“與後金議和”,“專制一方,軍馬錢糧不受核”、“人臣無將”、“爾奏有牧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語,大逆不道”,總結起來就是“獅子大開口竟敢索要軍餉”、“不乖,不聽話”、“口出狂言”。

    毛文龍死於不夠聽話,不懂得審時度勢,缺錢?自己紮緊脖子過日子,不要騷擾朝廷,更不能對袁崇煥不敬。

    毛文龍傻傻地寫信辯解,想為自己洗白,可他是洗不白的,原因並非他說了什麼,而是有利益集團想讓他死,真正想讓他死的不是皇帝,也不是袁崇煥,而是站在遼西軍背後的巨大的利益集團。

    毛文龍有罪,但是罪不至死,然而他死了,更多人可以多分銀子,這就是歷史事件背後的真相——人心即江湖,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

    至於袁崇煥的死說什麼的都有,有人說他死得冤,有人說他是國賊,是被滿清篡改了歷史,因為滿清需要一個明朝滅亡的藉口,這個鍋袁崇煥背了。

    然而歷史的真相是什麼?不管它是什麼,它背後永遠站著一個東西——人性的貪慾。

  • 11 # 青言論史

    這一切其實都源於袁崇煥和崇禎帝吹的一個牛,一個基本不可能實現的牛。

    魏忠賢被清除以後,袁崇煥重新受到啟用。在崇禎皇帝接見他的時候,皇帝問他怎麼才能收復遼東?他蠻有把握的說:“我的方略都在奏摺裡,您回去慢慢看。只要您按我說的來,五年時間,遼東就又回來了!(計五年,全遼可復)”

    一聽這麼厲害,馬上就有大臣去問怎麼平遼。袁崇煥打著哈哈說:“我看皇上日夜操勞,所以說這句話寬慰他而已。”人家立刻就蒙了:“皇上天縱英明,不是您糊弄的過去的啊!”

    袁崇煥有些失悔,趕緊跟皇帝打報告說必須不折不扣地按照自己的計劃完成。包括不許言官嘰嘰喳喳,整個遼東他一人說了算等,皇帝全部都批准了。

    結果別的都聽他的,就那個皮島總兵毛文龍很皮,就是不聽他的。覺得自己已經是遼東老大的袁崇煥自然不會任由這麼個傢伙挑戰自己的權威。在他說出那句“你道本部院是個書生,本部院卻是朝廷的將首!”以後,毛文龍的腦袋也就掉了。

    這些崇禎都可以忍,但是前提是袁崇煥要能兌現他吹的牛。結果,殺掉毛文龍以後不久,後金大軍就把北京圍了個水洩不通,這是庚戌之變後第一次北京被圍得這麼慘。

    擅殺大將就算了,仗還打的這麼窩囊,五年平遼基本沒影。這樣的袁崇煥,崇禎要是再不殺,也就真是被騎臉了。

  • 12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毛文龍這人好大喜功、偏安一隅、不奉王令、貪贓枉法、違反祖制等等,哪一條都夠他多死一次的。雖有戰功,但說他的官職、權利權利全是靠投機而來一點都沒冤枉他,這種人留下則禍害極大,體制內如果都如此效仿,那崇禎怕是還要早幾年吊死。

    毛文龍身死的副作用也是極大的,此人當殺,時機卻不對,後金怕是樂不可支,毛文龍活著也未必扛得住,但是有他的牽制在,後金還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必定拖後覆滅大明的程序。

    主要原因我總結一下:

    欺君罔上、大逆不道、剋扣軍餉、私通外國、私授袍帶、劫掠商船、私徵民力、為虎作倀、掩敗為功、姑息養敵、強搶民女。

    這些都是坐實的,毛文龍自己也認。但請袁公饒其一命,袁公未允,這也和毛文龍多次對袁崇煥大不敬有關係吧,袁崇煥也不是聖人,毛文龍不可一世的直懟,袁公也是受夠了窩囊氣,至於不追究其他人,死後祭拜等等,頗有諸葛哭周瑜的調調,其目的還是穩固軍心、籠絡人心,一旦兵變,袁崇煥恐怕還要早死幾年。

    至於袁崇煥這個人要公正的來看,人無完人,有功有過,首先能力有限,和歷史上的頂級名將是沒法比的,和孫承宗也比不了,天知道為什麼他這麼出名而知道孫承宗的那麼少,不過噴袁崇煥的條友也不必太過憤慨,大明被滅不是袁崇煥一個人能左右的,本來能力一般,外加大明早已自根基糜爛,誰也救不了。

    袁崇煥曾經巴結過閹黨,但人家可沒看上他,最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為了不致篇幅過大,所以簡短截說。

  • 13 # 豬乘涼

    不請自來,恕冒昧。回答這問題前先介紹一下二人的官職。看看袁崇煥有沒有這個權利。

    毛文龍的正職是五軍都督府左都督,武職正一品;加銜是太子太保,屬三師,文職正一品;欽差平遼便宜行事總兵官,九邊總兵官中唯一一個便宜行事總兵官,另賜天啟帝尚方寶劍。這就表明毛文龍文武職均為一品,被派遣到遼東完成平定遼東的皇命。

    再說袁崇煥。正職是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正三品;加虛銜兵部尚書,正二品。為什麼說是虛銜呢?因為同一時期有三位兵部尚書,其中有樞密之權並在京師辦公的是太子太保王在晉。崇禎給加個虛銜是為了袁崇煥可以享受正二品的待遇。派遣的差事是督師薊、遼、登萊、天津等地軍務。賜崇禎朝尚方寶劍。

    好,二人職務說完了,那麼很明顯二品官無權斬正一品的官,而一品官倒是可以請王命旗牌斬二品官。除非有皇命二品可陣前斬一品官,聖詣肯定是沒有,因為任何史料都不支援,包括袁崇煥自己都承認是矯詔。矯詔殺一個與自己沒有隸屬關係的官員,而且被殺的官階比自己還高的,這在封建集權體制下是什麼概念?可以說是形同造反!連秦檜殺嶽爺爺都還是請了皇命的,袁崇煥的眼裡還有中央政府,還有內閣,還有明皇祟禎嗎?答案肯定是沒有。因為他的眼裡只有可汗黃臺吉(不是皇太極,這是後人美化過的名字)。

    很多人說毛文龍只是一個喜歡斂財走私的軍閥,那麼請問,袁崇煥先是給東江鎮斷糧斷餉,最後給他核兵員只有兩萬(毛部在天啟六年攻擊沈陽時出兵近二十萬,當然戰鬥力不強,因為多為逃難的遼東漢民,因為當年大災,努爾哈赤頒佈了屠漢令用以節約糧食)。他如果真賺了好多錢,有賺錢的路子,有必要為兩萬兵員的定額去求一個敵意非常濃的同僚嗎?如果他是一個真正的軍閥會這樣沒見到聖詣就引頸就戮嗎?古往今來哪個軍閥當的這麼窩囊?毛文龍一直到死都以為是崇禎要殺他,包括他的部下陳繼盛等人,因為袁崇煥後來一點事沒有。正因為崇禎沒有馬上追究袁崇煥的責任,這才促成了尚可喜等人的投敵。

    毛文龍與後金之間的仇可謂不共戴天,先是毛文龍全家130餘囗在鐵山堡被後金屠光,獨子毛承鬥在北京生活,其實就是人質。而虜酋在赫圖阿拉的祖墳也被毛文龍的難民武裝游擊隊給刨掉了。毛文龍就真算想投降後金政權,相互傷害到這種地步,人家智商要多低才能相信啊?而且連自己唯一的兒子也不要了。

    其實很簡單,就是主和派殺主戰派,跟秦檜殺嶽爺爺一個道理。秦檜做的合法些,套個莫須有的罪名,趙構也同意了,而袁大督更惡劣些,老子先幹了再說,反正老子眼裡根本沒把你們內閣中樞和皇帝老兒當回事。看官老爺們自己評判吧。

  • 14 # 袁愛說中華真歷史解密

    毛文龍沒有大局觀,他以自我為中心,毛文龍在東江鎮戰役中出賣李成梁總兵,毛文龍命令他的不對攻擊李成梁總兵,造成李成梁總兵抗後金人數傷亡大而兵敗被後金軍殺害。毛文龍之後帶領十幾名士兵逃到皮島,毛文龍打仗的指揮能力不高,皮島地方不大,沒有大的防禦城牆,沒有防禦縱深,沒有戰略要點可據守,皮島的防禦要靠皮島旁邊的城鎮防禦,如果皮島周邊的城鎮被攻陷,皮島也很快會被攻陷,皮島能起的作用相對小一點。當時毛文龍領兵進駐皮島,他當時在和皇太極的將士對戰,但是很快他計程車兵敗退,他只帶了十幾名士兵逃跑到皮島,其他士兵有的逃到袁崇煥那說毛文龍亂指揮,毛文龍計程車兵屬於散兵遊勇之流,碰到強悍的敵軍,他們就做鳥獸散,很少有正規強力的抵抗,後來毛文龍又對不聽他指揮計程車兵隨便殺害,邊關抗敵計程車兵也很少從心裡服從他,他們服從的是袁崇煥派遣他們來幫明朝、幫毛文龍抵抗後金,毛文龍帶十幾名士兵逃到皮島以後,袁崇煥派了幾千士兵到皮島去佈防,抵抗後金的侵略,後來毛文龍又私自招募士兵,他私自招募計程車兵又很少組織訓練,報了名額,卻不訓練,抗敵能力太弱,他們打不贏就跑的人,沒有抗敵的意志,毛文龍也不監督,虛報士兵數量,貪汙軍餉,抗敵時不參戰,參戰時逃跑的多,還亂殺投訴他計程車兵、領兵,並殺過總兵,袁崇煥對他這樣的指揮官,視察過,勸說過,後來毛文龍又殺了幾個袁崇煥非常信任的領兵,對於亂殺領兵又不詢問戰場總指揮指揮的毛文龍,擁有明思宗(明順帝),崇禎帝兩朝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的袁崇煥將軍,戰場總指揮袁崇煥將軍只有用尚方寶劍將毛文龍陣法。

  • 15 # 銳度何老師

    袁崇煥殺毛文龍的目的主要還是在奪權。毛文龍在關外是總鎮總兵,一品武官。而袁崇煥是二品的文官。雖然明朝歷來是以文制武,但毛文龍品級更高,也算跟袁崇煥平分秋色。而毛文龍在皮島是自成一系,不受袁崇煥節制。以袁崇煥的性格,這肯定是無法容忍的,殺毛文龍,就是袁崇煥為了保持自己在遼東的絕對權利。而袁崇煥先前也跟別人說過,毛文龍這個人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誰用?肯定不是朝廷用,而是他袁崇煥用。所以當時袁崇煥話的實際意思是:毛文龍這個人能歸我用就用,不服我管,我就得殺了他。仔細品讀當年袁崇煥的話,他絕對是沒有半點公心的,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在為自己的權利做爭奪。

    實際上,如果能站在大局,站在朝廷的角度看,毛文龍這個人是絕對不能殺的,而且是需要大力支援的。

    中國兵法自古就說用兵之道正奇相倚。毛文龍的皮島作為奇兵,插在八旗的後背,而袁崇煥的關寧鐵騎扼守寧錦,正面擋住八旗軍,這無疑是最完美的佈局。有毛文龍這一支人馬,皇太極就不敢放肆。他帶領八旗精銳出擊,老家留下老弱病殘,如果毛文龍帶人被背後插一刀,把你舅老爺,大姑老姨,外甥侄女這些人殺一通,皇太極也是受不了的。

    所以,毛文龍這支人馬不需要有多強,只要他存在,就是有巨大價值的。如果我是袁崇煥,我可以再給毛文龍一千關寧軍。因為在皮島投入1個人,起的作用就相當於在正面寧錦方向投入10個人,價效比太高。

    而且有皮島存在,大明就在八旗的後面保持個基地,如果國內形勢好轉,真的有能力再跟八旗決戰,也可以用船向皮島增兵,前後夾擊八旗軍。

    當然,這個佈局袁崇煥也是能看出來的,但他殺毛文龍,是想把皮島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一切事他袁督師自己幹,自己獨享拯救天下的美名。然而這也足以證明歷史對他的評價:志大才疏。

    人家皮島可不是單純的明軍統治,皮島的守軍是一支多民族聯合部隊,有漢人也有朝鮮人蒙古人,甚至還有後金滿洲人。在這點上,咱們不得不佩服毛文龍絕對是有兩下子的。毛文龍就是領著這支雜牌軍,牢牢的楔在皇太極那麼牛逼的人物後腰上。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皮島人心渙散,首先自己人先打起來,最後灰飛煙滅,大好局面被袁崇煥一己之私心葬送。在皮島散夥的人群中走著三個人,他們分別叫:耿仲明、尚可喜、孔友德。毛文龍在,這三個人是不可能最後降清的,而這三位,最後在清朝是封王的,漢族降臣封王,這得在後來為大清朝出了多麼大的力,才能獲得這麼高的封賞。注意哦,這三個人的爵位比韓信還高。尤其孔友德,作為技術性人才,掌握著紅衣大炮的核心技術,正是在他降清之後,清軍在火器上就已經超過了明軍,為後來的奪取城市創造了條件。皮島丟失後,皇太極就可以大顯身手了,放心大膽的繞過袁崇煥直接打到北京城,在城外燒殺劫掠一通。如果袁崇煥不殺毛文龍,是絕對不會出現這個局面的。

  • 16 # 方士的知識樂園

    本質上是性格原因,倒不用套那麼多其他的。在這之前,袁就曾以五品官,殺二品武將。自宋之後,文人掌軍事時,就信奉要殺將立威,這不是新鮮事。

  • 17 # 故宮觀音

    毛是個敵我通吃的人。他手下至少三員大將都是反明主力。後期大明這幫東林黨。就如古語說的。仗義多有屠狗輩。已經開始貪生怕死見風倒了。袁是為了立威。剷除奸細。但這損害了朝廷利益集團。實際滿人是透過毛聯絡明朝官員。進行走私活動的。殺了他斷了一些人的財路。袁是個耿直的讀書人。依法緝私加書信。加上毛習慣卑躬屈膝。讓袁一度膨脹。先斬後奏。

  • 18 # 高原神鷹119

    因為袁崇煥要當亂臣賊子,私下偽造假傳最高指示,殺將帥,搶軍權,這種破壞全國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行為在現代也是要處決,被全國人民生吃的行為。袁殺毛並非孤立事件,如果把當時的多個事件理一下,袁的亂臣賊子行為更加明顯,袁賊揹著高層寫信給奴酋寫信表示與奴一條心後,奴兵明顯加強了薊鎮喜峰口方向的刺探行動,還引起了各方注意力,毛文龍更是向高層報告,連敵攻喜峰口的時間都偵查到了,這時袁殺毛,搶軍權,封掉高層前線情報來源,然後袁上奏忽悠高層,說奴不是要攻薊,而是要攻遼,以此為名要走崇禎手裡二線機動兵力九千人,再把喜峰口後面遵化重鎮的總兵趙率教及5千騎兵精稅調到遼鎮山海關,然後又把喜峰口1萬多軍隊裁掉,連喜峰口的哨探、峰火、巡查都裁掉,讓喜峰口和遵化處於不設防狀態,這是非常明顯的與敵配合行動。如果袁沒做這些事,黃胎雞敢攻喜峰口嗎?如果袁賊不插手薊鎮,按正常佈防狀態,後金大軍不可能瞞過所有喜峰口前密佈的哨探烽火,而後喜峰口1萬守軍依憑堅固關防抵抗,1天后位於喜峰口後四十里遵化的薊鎮總兵就能把自己的薊鎮精銳調到喜峰口加固防守,2天后趙還能源源不斷的從屬下其他衛所調兵支援,7天后崇禎手中沒交袁的九千機動兵力也可到達喜峰口,如果這樣,皇太極就要死了,前口是集重兵達四五萬的重要關隘,攻不進去,後面是無補給的幾百裡蒙古大草原,八旗怎麼可能有紅軍過草原的本領,基本上全得餓死,大明可不戰而勝。也許有人問,奴兵怎麼回不去,他們怎麼過來就怎麼回去,問到關鍵了,本來喜峰口就是沒兵,後金大軍也走不過蒙古大草原,不過不是袁崇煥與皇太極一條心就沒問題了,奴兵方皇太極命令蒙古部落"積糧”,這邊“一條心”的內賊頂著高層"不準賣”的命令賣糧,賣得"邊庫始竭”,於是後金大軍憑著蒙古部落買的大明軍糧安然不餓的走過了幾百裡草原,這些都是明朝史書中記錄的原始事實,知道這些事實的人,誰都想再吃袁烤鴨一口肉。

    另,個人懷疑那些現在還吹捧袁崇煥的勢力,是否是希望中國人都向袁崇煥學習,出些偽造假傳高層指示,私下搶奪私利和特權,破壞中國的集中統一。這樣敵對勢力最喜歡,最明顯的是袁氏宗親會中,海外勢力不少。

  • 19 # 隨遇而安41432

    個人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要集中權力,一支軍隊,一個戰區只能有一個決策者,袁毛雖是上下級關係,但是級別一樣,毛又是老資格,別看獨守皮島一隅,但是透過和後金和蒙古大搞走私生意,實際上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所以不怎麼服袁崇煥,導致袁的軍令不能有效的執行,留之無用,只能殺之。

  • 20 # 歷史鐵疙瘩

    袁督師是在崇禎皇帝那裡拍過胸脯的,說要五年復遼。(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崇禎皇帝是要什麼給什麼,袁崇煥在感激皇帝知遇之恩的同時也明白責任重大。所以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權。

    軍權方面,改變當時關外有四五位大將的情況,只設兩員大將,一人為祖大壽鎮錦州,另一人為趙率教鎮山海關,另有都督僉事何可剛駐寧遠,而這三人都是袁崇煥的心腹。滿桂等跟袁崇煥不對付的大將都被調離了遼東系,關寧防線這三個要點的指揮權就收攏了。

    遼東因為戰事頻繁政令體系也比較複雜,一開始只有遼東巡撫,後來特設遼東經略。但是二者職權上又有重疊,可能存在互相掣肘的情況,熊廷弼和王化貞就是例子。當時袁崇煥是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的身份督師薊遼,登萊、天津的軍務也一併歸他管。這還不算他還請停了遼東、登萊的巡撫下,終於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這個時候他把眼光盯住了皮島。

    皮島的守將正是毛文龍,毛文龍雖然只有一個島的地盤但是手下軍隊卻有兩三萬人,時不時偷襲後金。由於根據地在皮島離後金海岸線有80裡,而後金缺乏海軍這類技術兵種,所以對於毛文龍基本拿著沒轍。

    袁崇煥督師薊遼,名義上毛文龍也歸他管。問題是作為老兵油子的毛島主並沒有把袁崇煥放在眼裡,並且還屢次問袁崇煥報功要餉銀。袁崇煥也不含糊,假借慰問之名上島宰了毛島主,並且公佈了毛島主的十二罪狀。

    好嘛,終於佈置完了,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己巳之變”爆發,皇太極帶著八旗兵從大安口繞過了關寧防線殺到了北京城下。

    你說崇禎皇帝怎麼想?當初說好了五年復遼,我很高興覺得你是個能人。後來你說要兵部、戶部等部門的支援我給了,你推薦的人事任免我也批了,你說遼東、登萊巡撫的職能你兼了我也準了,不服你管的人我也給你調走了,你擅自殺了掛平遼總兵官印的左都督我連一句責備都沒有。最後你居然讓皇太極打到北京城下了?!

    袁崇煥想我五年復遼是感於知遇之恩想安陛下你的心啊。後來統一軍政大權都是為了能實現五年復遼啊。皇太極是從宣大防線進來的,我是薊遼督師啊。陛下我是忠臣啊!我殺毛文龍是為了大明江山永固啊!

    哎,到底是誰錯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為什麼廢除宰相制?宰相制的弊端和優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