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眼觀史
-
2 # 伊耆角木
武則天的最後一年,是在軟禁中最大可能地保持了表面的尊榮。不過其實這一切都不重要,一個八十一歲的老人,失去了最依賴的權力和最愛的男寵,即使還有自由,也已經如同行屍走肉一般了。這裡把武則天最後一年的主要事情羅列一下吧。
首先是說到退位前一年,也就長安四年(704年)是的八月,武則天生病,逐漸懈怠朝政,將後來神龍革命中的領袖人物張柬之先後提拔為同平章事及守鳳閣侍郎,成為真正的宰相。隨著女皇身體每況愈下,張柬之等人逐步開始獲得一定的權力。次年正月初一,武則天改元神龍,是為神龍元年,由於武則天病勢愈發沉重,武則天頗有“積德”的意味,將一眾被殺的謀逆犯大多平反赦免。正月二十二日,政變爆發。
政變的起因是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自武則天病重後完全把持朝政,將武則天與朝臣隔絕,更是肆無忌憚地向武則天進讒言殘害了僅僅是私下議論他們兄弟專權的太子李顯的兒子李重潤、女兒李仙蕙、女婿武延基。惹得武、李兩家和大臣們的恐慌。最終,在武、李兩家的默許下,張柬之等臣子率五百羽林兵由至東宮,請李顯同往,闖入玄武門,至武則天所在迎仙宮斬殺張氏兄弟,包圍長生殿,張柬之等入內拜謁女皇。武則天驚醒,張柬之等聲稱張易之兄弟謀反,並逼武則天讓位於李顯,女皇無奈只得預設。隨後,眾臣將張氏兄弟一干親信全部誅殺或逮捕下獄。次日(正月二十三),武則天下旨,命太子李顯監國;正月二十四,武則天正式下旨,傳位於太子李顯;正月二十五,李顯即位,封相王李旦為太尉,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對李氏皇族全部平反,恢復官爵。自此,武則天時代宣告結束。
正月二十六日,李顯將武則天遷居上陽宮,武則天開始保持尊貴的軟禁生涯。二十七日,李顯率領拜謁武則天,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也就是說,尊武則天為太上皇。二十九日,李顯對神龍革命五大臣加官晉爵,全部擔任宰相。二月初一,李顯率文武百官至上陽宮拜問候女皇起居,自此每十日一次,直至武則天去世。可謂給足了女皇面子。但同時,作為武周王朝第二代皇帝的李顯開始加快了唐王朝復辟的程序。二月初四,李顯宣佈恢復唐國號,一切制度,所用物品全部恢復到唐朝時的,,五月初四,李顯將武周七廟神主遷往西京,在東都恢復唐朝太廟社稷。封張柬之等神龍革命五大功臣為郡王,降武氏諸王為公爵。至此,徹底完成了唐朝復辟。十一月二十六日,被高階軟禁十個月多的武則天病逝於上陽宮仙居殿,遺詔去帝號,與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並對王皇后、蕭淑妃和褚遂良等政敵的後人全部寬恕赦免。
武則天自退位後,在上陽宮居住,雖經李顯十日一次的問候,也足以確保衣食無憂,極致尊榮。但是,武則天一生對權力有極其大的慾望,一旦完全喪失對朝局的控制,對武則天的打擊是致命的。更何況還有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的死。武則天晚年對這兩個面首是極盡寵幸,甚至為了他們殺自己的孫子孫女。可以說,權力和男寵是他活下去的兩個支柱。一旦全部喪失,可謂真的了無生趣。也許正是這樣的境遇,讓她真的只能潛心思考人生。曾經作為統治工具的佛教,此時可能真的是她能夠仔細思考的內容。故而,在一切愛恨煙消雲散之下,武則天選擇原諒政敵,並放下了自己作為皇帝的身份,傳奇女皇,就此謝幕。
-
3 # 歷史春秋網
神龍革命,是指張柬之為首的五大臣在武則天病重後的神龍元年,發起的一場清除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迎立李顯為帝,恢復唐朝舊制的一場宮廷政變。政變的結果,武則天退位為太上皇,李顯登基為帝,張氏兄弟二人被殺,張柬之五大臣拜相。武周王朝結束。
這也是武則天生命的最後一年。此時的武則天已經八十一歲了。那個時侯,人過七十古來稀,武則天活到了八十多歲,可謂高壽。但這時她已經風燭殘年,一病不起。面對張柬之等人的政變,她無能為力,只能默許。此時的武則天,再也沒有了女皇的威風,而沉寂於佛家的寬容。武則天的雖然被軟禁了,但她的物質生活是很好的,享受太上皇的待遇,李顯率眾大臣,是要十天一問安的。精神上,武則天雖然失去了權力,失去了面首,但此時她已是八十一歲的老人了。面對政變,唯有佛教才能救她心靈於安靜。所以此時的武則天放下了一切,不再不捨。她放下了皇帝的尊位,去帝號,遺詔去世後與李治合葬,成為李治的帝后。她寬恕了王皇后、蕭淑妃和褚遂良等政敵的後人,在病重之後刻意積些“陰德”。她躺在床上,開始思考人生,回憶人生。她的“無字碑”就是這時定下的。朝聞道,夕死可矣。此時武則天才有時間思索人生,這才是武則天活得最明白的時侯。
-
4 # 飲水君
神龍元年,也是一代女皇在位的最後一年
長安五年(705年),病榻上的武則天釋出了一道詔令,大赦天下,改年號為神龍,自即日起,為神龍元年。
此時已經81歲的武則天,雖然依然站在權力巔峰,但身體每況愈下,垂垂老矣,顯然,已經擺佈不了自己手下最看重的兩枚棋子——張昌宗、張易之兄弟。
張氏兄弟專權跋扈、肆意干政的程度,可以說是令整個朝廷談之色變。太子李顯固然庸弱,也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被張氏兄弟逼到了什麼程度呢?
他的兒子邵王李重潤、女兒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因為看不慣二張專政,暗地裡聚在一起,diss了他們一把,不巧就被張易之的耳目聽了個清清楚楚,張易之當然去武則天那裡,好一頓撒嬌,演得情真意切,委屈滿滿。
被男色燒昏了腦袋的武則天顯然已經失去了正常的思維邏輯,她找來李顯,一頓狠罵,責令他嚴罰兒女,萬般無奈的他最後逼令兒子和有孕在身的女兒自縊。張氏兄弟當然也沒有放過鋃鐺入獄的魏王,在大獄裡把他給逼死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到這個程度,滿朝文武大臣,人人自危。
正月二十二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人(此五人日後都封王,所以神龍政變又稱五王政變),擁立李顯為君,率軍殺入長生殿,以謀反之名,乾脆利落地先咔嚓了張易之和張昌宗,隨即包圍長生殿,客氣請武則天退位。
她還有什麼選擇嗎?臥榻難起的武則天知道,已經沒有退路了。
在生命的最後一年,想透了自己的一生決定退位的武則天,行動起來非常迅速——
正月二十三日,太子監國,大赦天下;二十四日,傳位太子;二十五日,中宗即位;二十六日,她從長生殿遷居上陽宮。
武則天畢竟是自己的生母,從前幾立幾廢、好容易才保住太子位置的李顯深諳這個道理,既然自己沒什麼波折地逼得母親退了位,坐上了這個皇位,那就場面做足,當一個孝子吧。二十七日,他率百官詣上陽宮,尊太后為“則天大聖皇帝”。並且此後十天率百官拜一次,直到十個月後,武則天去世。
走下權力巔峰的武則天,在上陽宮生活的最後的日子,做了些什麼呢?她大概是用這清清靜靜的十個月,想透了自己這嚐盡世間百態的一生:從天真明朗的少女到心如磐石的女皇,所謂愛情,所謂權利,所謂享樂,所謂盛名,最後都不過是過眼煙雲。
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駕崩上陽宮。
臨死前,她留下了一封《遺制》,提出了兩個要求,一個是“袝廟、歸陵,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第二個是“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柳奭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鹹令復業”。她曾經一手創下的武家江山,從此休要再提了,一生鳳雲,故後她願安安分分,做回李家的媳婦;而那些曾經和她以命相鬥的政敵和情敵,統統原諒寬恕了,受到牽連的後人們,從此既往不咎。大概是為了能和這些曾經付出性命也鬥不過她的人,在另一個世界,坦誠相見吧。
最後,她落土為安,留下了一塊“無字碑”,是非功過,交由歷史評說。
-
5 # 溫讀
神龍革命之後,李顯很快復辟李氏唐王朝。彼時的武則天已經81歲了,在古代80已經是非常稀有的年紀,加上老年的武則天已經漸漸失去了對朝堂的把控,這樣的她對於李顯來說已經不具備什麼威脅。李顯終究沒有殺了自己的生母,而是在軟禁的前提的之下儘可能保證她的尊嚴。
晚年的武則天對朝政已經心有力而力不足,她整日沉浸在享樂之中,將朝堂之事交由張昌宗、張易之兩個兄弟把控。張氏兄弟並非良善之徒,弄得朝堂烏煙瘴氣,怨聲載道。張氏兄弟對朝政的介入讓武則天母子、臣子關係變得緊張起來,武周政權搖搖欲墜。
讓李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武則天竟然會因為張氏兄弟的一面之詞,責備李顯的兒子邵王、女兒永泰郡主和妹婿武延基在私下裡討論張氏兄弟專政。武則天一向心狠,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會心慈手軟,更何況是隔了一輩的孫子孫女。李顯的子女最終被活活打死,當時的永泰郡主還有孕在身。張氏兄弟卻依舊沒有放過李延基,將其迫害致死。
李顯終於知道在武則天的心中,自己家族的親人還不及兩個面首來得重要。於是,在李旦以及太平公主等李氏子孫以及武氏家族默許之下,李顯和張柬之策劃了這場逼宮政變。
神龍革命當日,張柬之率五百羽林兵刺殺了張氏兄弟,包圍武皇的長生殿,逼迫她退位給李顯。隨後張氏兄弟的黨羽全部被逮捕或者誅殺殆盡,李顯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給李氏家族封官加爵,為李氏皇族平凡。
武則天被自己的兒子囚禁在上陽宮之中,但是吃喝還是遵循著從前的用度。李顯並未否定武則天的功績,封其則天大聖皇帝,也就是默認了她太上皇的地位。幾日後,李顯宣佈恢復唐國號,武周徹底結束。
武則天最後的這一年被圈禁在上陽宮之中,上陽宮是李治下令建造的一座宮殿,總面積大概8平方公里。宮殿極盡奢華,後來唐玄宗時期,皇室常常在這裡舉行宴會。李顯極盡全力給武則天保全了體面,不僅自己每隔十日就來探望武則天,朝中的官員也必須跟著過來,對武則天噓寒問暖。
不僅如此,許是想讓武則天放心自己不會動她的孃家人,李顯主動和武家搞好關係,提拔武三思的官位,並且下了嚴令:武氏三代諱,奏事者皆不可犯。可是上陽宮雖大,文武百官禮數雖周全,可哪能裝得下一代女皇的心?武則天在這裡沒有了權勢,沒有了心愛的男寵,只能在偌大的宮殿之中自娛自樂。武則天沒有了追求,在短時間之內迅速衰老,很快就死了。
這一年武則天唯一的進步大概就是真正靜下來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一生,她臨終前放棄了皇帝的諡號,而是以皇后的名義和李治合葬。她還下旨寬恕了王皇后和蕭淑妃兩家人的罪臣,有的時候想起老年糊塗的時候錯怪的大臣,還會主動為活著的平反。
一代女皇變成佛系太上女皇,武則天也算體面地走完了自己的最後一年。
以上
-
6 # Mer86
歷史上的武則天,由於她是中國第一個敢稱皇帝的女人,加上她迫害李唐宗室,因此被後世史書罵的很慘。其實,武則天的帝王心術並不輸男人,智商也是一等一的高。她雖然篡了李唐江山,但是武則天並不糊塗,她始終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權威,來源自唐高宗李治。
公元684 年,唐高宗李治駕崩。在其後的六年時間裡面,武則天先後廢掉了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緊接著在公元690 年,自己坐上了皇位。但是坐上皇位的武則天也很尷尬,她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是皇位的繼承人始終沒有定下來。
聖曆元年(公元 698年),武則天想立侄子武三思為皇太子,便以此事詢問宰相的意見。狄仁傑道認為,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太子之位非廬陵王(李旦)不可。後來狄仁傑又說,姑侄與母子誰更親?您立兒子,那您千秋萬歲後可以配享宗廟。若立武三思,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武則天幡然醒悟,當天便派人到接回了李顯,並立他為皇太子。
此時的李顯,已經整整被流放了十四年,他本來就是一個膽子很小的人,被流放的這段時間中,更是把他嚇得不輕,好幾次都想自殺了算了。此番被接回洛陽,李顯非常小心謹慎,回京之後就跟武三思攀上了親家。把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武則天見李顯這麼懂事,心裡也很高興,只要李家和武家能和平相處,還政於兒子又有何不可呢?
後來李顯的女兒永泰公主造反,武則天也沒有追究李顯的責任,只是把造反的相關涉案人給殺了,李顯沒有受到牽連。由此也看得出,李顯是真的怕他媽,他對武則天的敬畏,是一種老鼠碰見貓的害怕。
神龍元年正月(公元705 年),武則天因病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在一旁伺候。宰相張柬之、崔玄暐協同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人,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於是發動兵變,率五百禁軍衝入宮中,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寢宮,要求武則天退位,傳位於李顯。這次政變因為發生在神龍元年,便被稱為神龍政變,後來參與政變的五人都封了郡王,因此也叫五王政變。
需要注意的是,神龍政變的目的是逼武則天退位,擁李顯登基。但當時的國號還是武周,所以李顯是武周第二代皇帝。
因此,李顯在武則天退位後。還不敢過於的放肆,依然對武則天備受尊崇。為此,他立下了三條尊母(武則天)的規矩:
第一、繼續保留武則天的帝號,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雖然這個帝號是毫無實權的虛銜,可是這種一國二皇現象是不多見的,足可見李顯對武則天的敬重。
第二、定期探望。這是當時李顯定的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隔十天,朝中文武百官都要到上陽宮看望武則天一次,盡暄寒問暖之能事,談血脈相連之溫情。也不知道張柬之等人看到武則天該說些什麼……
第三、搞好跟武氏一族的關係。像武三思這些人,除了爵位由王降為公,其餘的待遇沒有什麼變化。比如武三思被任命為司空,武家後輩中的武攸暨為司徒。而且李顯還下詔『武氏三代諱,奏事者皆不行得犯』,使得李氏皇族和武氏二家的關係更為緊密。滿足武則天對李家和武家關係和睦的期望。
但是儘管如此,武則天在退位之後,還是一點都不高興。畢竟李顯要恢復大唐江山,她建立的武週一世而亡。於是她的精神遭到了嚴峻衝擊,有一點神神顛顛的。具體表現有二點:
一是自娛自樂。她遷到上陽宮居住後,起先每天都還深居簡出,後來直接深居不出。就待在宮裡不出門了,自我封閉;
二是妄自菲薄。她畢竟是當過皇帝的人,對權利的操控欲達到了走火入魔境地。政變之後她失權了,這種心理落差感不能接受。這就好比吸毒的人突然戒賭,哪怕你給他好吃好喝,甚至是給他抽菸,也不能滿足癮君子在身理和心理上的不適應。
可以看得出,唐中宗李顯心裡對自己母親還是有顧忌的。他希望讓自己母親不那麼難受,但是所做的努力並沒有什麼用,武則天的權力癮已經走火入魔了。而且一個是李唐後人,一個是武周創始人,縱然二人是母子關係。但在權力面前,哪有親情可言?所以暮年的武則天面對天下又變成了李唐,她雖然心不甘,但也認命了。再加之她的年紀也確實太大了。一個年逾八旬的老人,其實就想單獨靜靜。於是在政變當年的十一月,武則天駕崩,走完了她八十二年的傳奇人生。
臨死之前,武則天還耍了一個心眼。她給李顯留了一份遺詔:
另外,最主要的,她主動要求去除帝號,降為皇后身份。也就是從則天大聖皇帝改為則天大聖皇后,自動認祖歸宗,請求自己在歸西以後能跟唐高宗同葬。
唐中宗是個孝子,武則天的遺詔,他一絲不苟地遵循遺詔來辦。次年五月,武則天的靈柩與唐高宗合葬於乾陵。在宏大的乾陵陵園中,聳立著兩塊石碑。一塊是唐高宗的有字碑,上面刻滿了謳歌唐高宗豐功偉績的文字,也叫述聖記碑;另一塊很特殊,上面空蕩蕩的一個字也沒有,這一塊是留給武則天的,也叫無字碑。
結果時至今日,武則天的無字碑比唐高宗的述聖記碑,名氣還要大的多。這兩口子,活著的時候就是武則天壓著李治,死了之後還是武則天壓著李治。
至於武則天為什麼要提出自降身份,死後跟李治合葬。比較符合常理的解釋是:武則天希望抱住李治這條大腿,主要有李治在,那麼李唐皇室的後人就不敢拿她怎麼樣。畢竟李唐宗室被殺者甚多,活著的男人,不是她兒子就是她孫子。兒、孫還能對媽媽和奶奶大不敬?
最後再說說參與政變以及跟政變有關聯的人員的結局。首先是五個政變參與人員,一個好下場都沒有。起初五人全封王,張柬之被封為了漢陽王、敬暉被封為了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
結果沒多久,政變策劃人張柬之就被武三思和韋后譖毀,慘被貶官。僅一年後,被貶出京城流放,最後氣死在了流放地;策劃政變的二把手敬暉,他也遭到了降職處理,被貶到海南崖州當司馬,之後被武三思派人迫害致死。另外三人,崔玄暐在嶺南病死,桓彥範、袁恕己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了。總之就是每一個人有好下場都沒有。不過唐睿宗繼位後予以平反。
而武三思這廝在迫害五大臣後繼續作惡,先是跟唐中宗的老婆韋皇后私混,後來又在神龍三年密謀迫害太子李重俊,結果在景龍政變時被李重俊反殺。起先唐中宗李顯還很夠義氣,追贈他為太尉,予以厚葬。等唐睿宗繼位後,先廢其諡號,又開棺戮屍,最後毀其墓。
至於唐中宗李顯,有說他是被毒死的,也有說他是刺死的,還有勒死一說,總之就是沒有好死。
-
7 # 歷史有妖氣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已經八十多歲了,她已登基為帝十五年,操縱唐朝政權達半世紀。她於當年正月初一宣佈大赦天下,並改年號為神龍,可她衰老的速度卻沒有因為這些減慢分毫。她生病了,而且病情相當嚴重。後來,大臣張柬之等人借武則天患病之機,發動政變,擁立李顯復位,是為中宗,恢復唐國號。尊其為則天大聖皇帝。
在眾人的逼迫下,武則天只好極其不情願的交出權力,武則天於二十六日從皇宮搬去上陽宮,由李湛負責她的保衛工作。已是風燭殘年的武則天,經過這一沉重打擊,徹底崩潰了。公元705年冬,武則天病死在上陽宮仙居殿,享年82歲。
她的悄然去世,與她叱吒風雲、轟轟烈烈的一生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
女皇的墓碑上空無一字,她一生的功過是非,全都交由後世評判。
-
8 # 尚宮女史
705年正月,由張柬之等五位大臣主導的神龍政變發生,“二張”被殺,82歲的武則天被逼著讓位於中宗李顯,武周政權結束,大唐復辟。武則天既是亡國之君,又是太上皇,被囚禁在上陽宮,十個月之後,這個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女皇帝永遠的離開了人世。而在這十個月裡,武則天雖然被優待,但她過得並不好,這個曾經連生病都精神奕奕的女強人迅速的衰老,落寞的打發一天天近乎無聊的日子。
李顯繼位後,對武則天是很優待的,給武則天上封號則天大聖皇帝,承認自己就是繼的武則天的位,雖然廢除了武周政權,又恢復了大唐的一切,按性質來說,武則天其實就是一個亡國之君了,我們知道歷史上亡國之君的下場都不好。但武則天還是李顯的母親,她又是一個太上皇,就太上皇來說,武則天受到的待遇也是不錯的,雖然都是軟禁在某個宮殿,但至少沒有受到來自當朝皇帝的打擊。相反,李顯下令每隔十天就會帶領百官到上陽宮來看望武則天,關心一下她的起居生活。反觀在她之前的太上皇李淵和在她之後的太上皇李隆基則都沒有這樣的待遇,李淵被李世民冷落在大安宮,李隆基被李亨冷落在興慶宮。
但這些對於武則天來說已經不重要了,畢竟,對於一個將權力看的比親情和生命都重要的人來說,失去了權力就等於失去了一切,而且,武則天是眼睜睜看著她一手締造的武周政權毀於一旦的。她曾經因為立儲之事徹夜難眠,那時候的她或許已經想到了武周政權不會長久,但那時她想到的至少是在她去世之後,而不是活著就被奪了政權,然後看著所有的一切都不再是她認識的模樣。這對一個82歲的老人來說是一種極致的殘忍,表現在身體上則是迅速的衰老。武則天一直很注重保養和化妝,所以人前她永遠都是妝容精緻的、精神奕奕的。實際上在她做皇帝的時候,還出現過年輕化的跡象,令她換新顏的就是權力。而在她失去權力後,不再注重儀表,不再化妝,也不再保養。蒼老的讓李顯險些認不出來。
武則天在上陽宮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回憶,醒著的時候,除了吃飯,大約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回憶了。
她想起12歲那年,她的父親去世,她和母親楊氏以及兩個姐妹被趕回了楊家,從此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她14歲那年進宮成為李世民的才人,原以為從此榮華富貴,卻不想被李世民冷落了十二年。李世民死後她又去了感業寺出家,如果不是和李治的一段情,她大約會在感業寺孤獨終老。後來她再次進宮成為李治的妃子,她幫助王皇后鬥垮了蕭淑妃,又鬥倒了王皇后,終於自己做了皇后。為了權力她殺害了王皇后和蕭淑妃,又打擊陷害了反對她的褚遂良、韓瑗、柳奭等人,將這些人外放,甚至迫害致死,家族也流放。到了生命的晚年,武則天決定赦免這些人的家族。
她又想起自己曾幫助李治治理天下,二聖臨朝。後來,李治去世,她廢黜了剛繼位不久的中宗李顯,將其貶為廬陵王流放,又讓四子李旦做了傀儡皇帝,這兩個活著的兒子,一個被她流放,一個被她軟禁,而她才是帝國實際的統治者。終於經營了數年,她在690年登基為帝,建立了武周政權,為了維護她的統治,她實行酷吏政治,打擊反對者和李唐王室成員,又為了國家的發展,她招賢納士,君子滿朝。而在她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一度寸步難行,在侄子和兒子間猶豫不決,選擇誰都會留下遺憾,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兒子李顯。
在所有大事都解決之後,她不可避免的走了幾乎所有皇帝都會走的路,那就是晚年享樂昏庸,她讓“二張”干政,讓帝國陷入不確定之中,最終迎接她的是所有人的背叛,她成了被軟禁的那一個。
不可避免的她想到了身後事,在她死後又會有什麼事發生?世人如何看待她?這不是她能決定的,但至少,她要讓自己死後不至於被開棺戮屍,像當初她對李勣開棺戮屍那樣。
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預感到自己快要不行了,於是留下遺制:
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其王、蕭二家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鹹令復業。於當天去世。在她死後,中宗李顯達成了武則天的心願,將武則天與李治合葬乾陵。
-
9 # 劉一千五
武則天被狄人傑說動後,決心歸周於唐。不立武氏後人,而立先前廢去的皇帝,自己的兒子李顯。這也意味著李顯一旦繼位,這李唐也就自行恢復了。所以,武則天先走一棋,決心立李顯太子。決定棄周取唐。
武則天老年多病,處理事務力不從心,就把朝政交給張宗昌張易之處理。這樣一來,二張把持了朝政,漸成一個新的勢力集團。眾大臣怕其篡權,再搞個什麼新朝廷就更麻煩了。所以,就慫恿李顯政變奪權。他們就入宮,說二李造反,直接帶兵入宮。此時武則天午覺,醒了問,又是誰造反?大臣說是張宗昌兄弟,已給殺了。武則天看到李顯在其中,說是你小子乾的吧,心急什麼?大家不走。武則天一看明白了,這是要個交待。就讓李顯全權處理朝政。
武則天沒了二張,又因兒子逼宮,心情鬱悶,一年後就死了。李顯隆重地葬母親武則天於乾陵。之後任用武三思,武承嗣,上官婉兒等武則天手下故舊。駕著李唐這個大船繼續前行。
-
10 # 雨日剪輯
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女子,後被李世民看中選入後宮,被封為武才人。武則天不是一個軟弱的女人,制服過獅子驄。後來袁天罡算了一卦說:武代李興。意思是武則天有一天會把李家的江山取而代之。李世民是不相信的,因為自古以來就沒有女人成為一國之君。可是,他還是慢慢的冷落了她。但是為了權勢,武則天很快和李治相好。李治在第一次見他的時候,就對她心生愛慕,只是無奈被自己的父親橫刀奪走。後來,武則天被李治從感業寺親自接回來,封為昭儀,之後培養自己的勢力,當上皇后,開始涉及前朝政務。後來皇位傳達了她的兒子李顯的手中,她不甘心呆在後宮於是廢掉李顯,自己稱帝,改號大周。
武則天繼位後,對朝廷進行了整頓,在她的治理下,唐朝開始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她開創了殿試,選拔人才。很多學子參加科舉,為國效力。她當上皇帝后,非常注意自己的妝容和衣著,似乎變得更加年輕了。她命令下人把李顯軟禁起來,嚴加看管,堅決不允許他和外界有任何的書信往來。
在武則天病重的時候,張柬之趁機發到神龍之變,武則天無力反抗。此時的武則天早已滿頭白髮,加上生病,李顯差點沒認出來。但是李顯還是很害怕自己的母親,因為她的勢力依舊存在,為了防止自己的母親東方再起,李顯還是選擇了軟禁自己的母親。在軟禁期間,武則天終於抵抗不了病魔的折磨而死去。
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後世將其與漢朝的呂后並稱“呂武”。只可惜晚年有些淒涼。
-
11 # 在下古麒
首先要明白一點的是,武則天是被逼退位的,丞相張柬一心想著恢復大唐,於是便在武則天體弱多病之際打動政變,欲為李顯奪回政權。當然,武則天在張柬打進長生殿後知道無力迴天了,於是便主動退位還政於李顯。
李顯確實是個好兒子,雖然自己的母親對不起自己,可是自己也不能對不起自己的母親。他知道母親對於權力的狂熱,在武則天退位後,仍然給了她一個極為尊貴的名號——則天大聖皇帝。畢竟面子上還是要過得去的,這樣母親也會好受一點。
並且李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帶朝中文武百官到上陽宮看望武則天一次,盡暄寒問暖之能事,談血脈相連之溫情,儘可能的做到一個兒子的責任。而對於武則天孃家的人也給予優待,畢竟是自己的舅家,不能夠傷了情分。
李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而武則天的心裡也確實好受了些,儘管手上沒了一點權力確實沒有什麼滋味啊。不過,她還是被自己兒子的所作所為打動。
她作了自己的遺囑,主動的降低自己的身份,恢復自己唐高宗皇后的名號,要求歸西后與唐高宗合葬。總不可能以一個皇帝的身份去見自己的丈夫吧,所以恢復皇后稱號還是有必要的。
總的來說,武則天在退位之後,雖然沒有了權力而顯得落寞,可是她並不空虛。該吃吃該喝喝,時不時的兒子還會帶著群臣來看望自己,孃家的人也與李氏皇族和解,一切都顯得極為的和諧。
只不過,好兒子確實不是好皇帝的料,這便是後話了~
-
12 # 歷史課課代表
千百年來,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她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很多人叫不上來很多男皇帝的名字,可是提到武則天,卻沒有一個人不知道,武則天是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僅有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皇帝並非一直坐到去世,而是在他82歲的時候讓位於唐中宗李顯。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公元705年,太子李顯在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的簇擁下包圍了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他們將武則天寵愛的張氏兄弟斬殺,然後逼迫武則天退位,這就是歷史上的神龍政變。雖然在病重,然而心智堅強於常人的武則天並沒有當即表示同意退位,而是在第二天同意了讓太子李顯監國,第三天才正式禪讓,太子李顯於第四天第二次登上皇位,是為:中宗復位。
退位後的武則天居住在上陽宮,一切待遇皆同皇帝。然而武則天卻向他的兒子中宗要求自己要回歸大唐皇后的身份,武則天晚年退位後,仍然認為自己是李家的媳婦,也正因為如此,武周王朝的歷史也被歸入李唐王朝之中。武則天在上陽宮的物質生活肯定沒有問題,我們沒有從史料中查出任何有關唐中宗不孝的隻字片語,但是我們可以想到,一個叱吒風雲屬實免得女皇帝,突然失去了權利,那種滋味可想而知,想必上陽宮中能和武則天陪伴的只有青燈古佛。退位一年後,武則天去世,享年83歲。
-
13 # 東白啟明
當一個人失去她認為最心愛的東西時候,就應了那句話:哀莫大於心死,悲莫過於無聲。當女強人武則天在神龍兵變中敗下陣來以後,註定她的內心是痛苦的。雖然她還享有帝王生活的奢侈尊嚴,但她心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卻失去了。
一是權力。俗話說:爬得越高跌得越狠,當你領略過險峰上的無限風光後,其它景象都是浮雲。對於武則天這位曾經站在權力頂端,享受過萬眾膜拜的女人,她內心的失落感可想而知。二是失去了能滿足她生理、精神需要的愛寵張昌宗兄弟。女人再強大也是離不開男子的。作為一位已經81歲的老女人,她的內心已經崩潰。雖然武則天自退位之後,在上陽宮居住,皇帝李顯每十天就會來問候一次,並保證了母親在晚年的衣食無憂和無限尊榮,但失去了兩樣寶貝的武則天,只能在偌大的宮殿之中自娛自樂。她心裡已沒有了追求,在短時間之內迅速衰老,據古籍記載:“及在上陽宮,不服復櫛沐,形容羸悴”。於是她很快就死了。
但武則天必定不是一般的人,臨死前,她留下了一封《遺制》,提出了兩個要求,一個是“袝廟、歸陵,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第二個是“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柳奭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鹹令復業”。意思是她放下皇帝的尊位,去帝號,做回李家的媳婦,成為李治的帝后,與李治合葬。同時,她寬恕了王皇后、蕭淑妃和褚遂良等政敵的後人,這些曾經和她以命相鬥的政敵和情敵,她統統原諒寬恕了,受到牽連的後人們,也從此既往不咎。人們是無法理解這位奇人真實的想法的,於是她歸宿地就有一塊聳立的“無字碑”。
-
14 # 五味社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以“則天大聖皇帝”的名義退居上陽宮不足一年逝世。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順勢退位,徙居洛陽禁苑之東的上陽宮。
復辟的唐中宗李顯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每隔數天會率領文武百官前往上陽宮看望武則天。由此可見,武則天雖然退位,但李顯對她仍懷孝心。
同時,李顯對武氏族人也算不錯,如不斷得寵的武三思。
在武則天與唐高宗合葬乾陵的問題上,出現爭議。朝臣認為,重新掘開陵墓合葬,是以卑動尊,不合禮制。在武氏族人的反對下,尤其是武三思藉助韋后和上官婉兒的力量,說服李顯。最終武則天與唐高宗合葬乾陵。
-
15 # 大唐都護
唐中宗李顯這個人可以說是李唐王朝所有皇帝中最廢的一個,瞭解的人都知道如果沒有狄仁傑與張柬之他根本當坐不上皇帝這個九五之尊之位。
按理來說坐上皇帝這個位置的人不應該那麼差勁,可他真的就是那麼一個柔弱不堪、任人擺佈人。上官婉兒、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這四個女人都可以把他當成麵糰一樣,揉來揉去,竟然還讓武三思淫亂後宮。
狄仁傑
本來武則天想把她喜歡的侄子武承嗣立為太子,想讓他們武周王朝傳承下去。可被狄仁傑的一番話個打消了這個念頭。
“大帝以二子託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
大致意思就是說高宗大帝把兩個兒子託付給陛下,陛下現如今想把國家交給外姓人,這不是不符合高宗大帝的意思嘛?而且姑侄跟母子,哪種關係比較親?陛下立自己的孩子為太子,到您去世後,則有自己的宗屆,被後代子孫供奉。立侄子為太子,從來都沒有聽說過侄子成為皇帝后,會在太屆中供奉姑媽的。
可以說,李顯之所以能當上太子有狄仁傑這一番話的作用很大。
不過想必武則天也知道,朝中的大臣們心裡向著的還是李唐,而不是她的武周。
就好比這一位,張柬之
就算年事已高,還是不忘匡李唐王朝。張柬之早年任合州刺史是就與荊州長史楊元琰約定,“他日你我得志,當彼此相助,同圖匡復。”
這不,80歲的張柬之一得志就帶著太子李顯發動神龍政變,匡復李唐。殺了武則天的兩個男寵,張易之與張昌宗,武則天強硬的叫他們擁太子“速反東宮”。
張柬之直接懟武則天說:“太子不可在返東宮,以前天皇唐高宗以愛子託給陛下,現太子年齒已長,天意人心,久歸太子,臣等不忘太宗、天皇厚恩,姑奉太子誅賤,願陛下即傳位太子,上順天心,下孚民望。”
大致意思就是逼迫武則天傳位給太子。這時的武則天也沒辦法了,年歲又高(82歲了),又臥病在床,幹什麼都力不從心了,也沒人聽她的話了,所以就傳位給太子李顯了。
至於題主的問題,武則天是怎樣度過最後一年?在這最後一年裡,可以說武則天都是在上陽宮的病床上度過的。
一個年歲高達八十以上,又臥病在床的武則天,沒什麼威脅性。
-
16 # 歷史咖啡
這個問題顯然不能這樣看。武則天最後一年裡仍然掌握著足夠的政治籌碼,“大週迴歸大唐”的主導權仍然在武則天手裡,而且除了她,無人能夠平穩善後。在上陽宮的斜陽裡,她仍在從容不迫地掌控節奏,同時靜待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如下:
一、武則天仍是周、唐二朝的太上皇神龍政變是一次“清君側”暴力行動,直接針對的是武則天的一小撮寵臣,以此來逼迫武則天交出政權。因此,政變後才是博弈剛剛開始的時刻,政權如何才能合法的、平穩的過渡,其主動權更多是掌握在武則天手裡的,武則天要是不願意合法交出政權,李顯就要承受很大的政治代價和難於承受的道德汙點,甚至不一定能順利過渡。
按照新舊唐書記載,政變當月,李顯和武則天關於政權過渡問題達成初步共識:第一步,李顯以大周皇太子身份監國;第二步,武則天頒佈傳位詔令,將大周皇位傳給皇太子;第三步,李顯以大周皇帝身份,尊武則天為太上皇(則天大聖皇帝)。這個過程進行的很順利,武則天於是徙居上陽宮,權力實際就由李顯掌握了。但問題是:武則天此時仍是大周太上皇。改國號也於事無補。二月,李顯復國號為唐,武則天也相應的成為“大唐則天大聖皇帝”。所以說,武則天最後一年裡仍有極為尊崇的地位(注意,是太上皇,而不僅僅是皇太后)。
《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神龍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上不豫,……癸亥,麟臺監張易之與弟司僕卿昌宗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軍桓彥範、敬暉等,以羽林兵入禁中誅之。甲辰,皇太子監國,總統萬機,大赦天下。是日,上傳皇帝位於皇太子,徙居上陽宮。《新唐書·則天皇后》:五年正月壬午,大赦。庚寅,禁屠。癸卯,張柬之、……麟臺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昌宗、汴州刺史張昌期、司禮少卿張同休、通事舍人張景雄伏誅。丙午,皇帝復於位。丁未,徙後於上陽宮。戊申,上後號曰則天大聖皇帝。值得一提的是,歐陽修等人編寫的《新唐書》對此耿耿於懷,措辭上極力顯示武則天集團已經被打倒,反覆強調“復位”、“徙後於上陽宮”等,似乎神龍元年就已經完全取得了勝利。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二、善後不易李顯在神龍元年二月復國號之後,即開始消除武則天的政治影響。針對武則天曾大力倡言的佛教讖緯(金輪聖神皇帝),李顯尊“老君依舊為玄元皇帝”,“令貢舉人停習《臣軌》,依舊習《老子》”,同時罷黜一些不是特別重要的大臣,如韋承慶、房融等,再有就是平反一些冤案,如韓王元嘉、霍王元軌、李勣等,打壓武則天曾任用的那批酷吏,索元禮、來俊臣等。
少為人知的是,武氏集團的武三思、武攸暨、武懿宗等仍然身居高位。神龍元年二月,李顯甚至讓武三思兼領司空、武攸暨封定王加司徒,而二人固辭不受。這就顯示,改國號為唐時,李顯還有必要捧一下諸武,甚至親自“上往觀風殿朝天后”。緊接著,善後工作初見成效,五月遷武氏七廟之後,立即“降梁王武三思為德靜郡王,定王武攸暨為樂壽郡王,河內王武懿宗等十餘人並降為國公”。可見,這個善後過程是存在反覆的,李顯在神龍元年正月是不可能將武則天集團一網打盡的。
《舊唐書·中宗本紀》:二月甲寅,復國號,依舊為唐。社稷、宗廟、陵寢、郊祀、行軍旗幟、服色、天地、日月、寺宇、臺閣、官名,並依永淳已前故事。神都依舊為東都,北都為幷州大都督府,老君依舊為玄元皇帝。……特進、太子賓客、梁王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加實封五百戶,通前一千五百戶。丁卯,右散騎常侍、定安郡王、駙馬都尉武攸暨封定王,為司徒,更加實封四百戶,通前一千戶。辛未,上往觀風殿朝天后。……丙子,諸州置寺、觀一所,以“中興”為名。丁丑,武三思固讓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武攸暨固讓司徒、封王,許之。《舊唐書·中宗本紀》:夏四月,癸卯,降梁王武三思為德靜郡王,定王武攸暨為樂壽郡王,河內王武懿宗等十餘人並降為國公。
武則天最後的籌碼隨著武則天病情加劇,善後工作也逐步挽回了人心,十一月,武則天臨終前夕,終於以太上皇身份“遺制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但這已經是她生命最後一刻了,李顯無論如何也不能撼動這位“大唐太上皇”,一直要等到最後由她自己放棄。
《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冬十一月壬寅,則天將大漸,遺制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其王、蕭二家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鹹令復業。是日,崩於上陽宮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諡曰則天大聖皇后。二年五月庚申,祔葬於乾陵。睿宗即位,詔依上元年故事,號為天后,未幾,追尊為大聖天后,改號為則天皇太后。可見,武則天的最後一年也是掌握相當權力的,她最大的籌碼是周唐二朝的太上皇身份,她自己不去帝號,李顯是很難逼迫的。武則天從唐高宗時期開始就實際統治帝國,根基相當深厚,一是基本消滅了關隴貴族、啟用大量關東寒士;二是與中亞胡人勢力關係緊密(胡人曾為其集資建天樞工程),由此牽涉到深層政治問題;三是她多年用佛教神化自己,在民間已是神一般的存在;四是受到全國婦女廣泛尊崇。《新唐書·中宗本紀》提到,她死後第二年,西南坤位出現異象,李顯立即給五品以上官員的母、妻加授尊號,可見武則天在女性政治上也有極其深刻的影響。
《新唐書·中宗本紀》:(景龍)二年二月癸未,有星隕於西南。庚寅,大赦,進五品以上母、妻封號二等,無妻者授其女,婦人八十以上版授郡、縣、鄉君。 -
17 # 美映椒房
一代女皇武則天一生經歷了諸多驚險的政治風波,其中不乏起兵謀反者,不過都被精明強勢的她一一化解。其實當初武則天在挑選繼承人時,最終在侄子和兒子之間選擇了兒子武顯(李顯),顯然她已經默認了自己百年之後李唐的復辟,不過此舉實際上也確保了政局的穩定。因此只要武則天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她以帝王之尊平安辭世本來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到了女皇晚年時,和絕大部分步入暮齡的皇帝一樣,精力的衰退讓她開始怠於政務、追求長生和享樂,於是把政權委託給了自己非常寵愛的兩個男寵張宗昌和張易之,俗稱“二張”兄弟。二張大權在握之後,狐假虎威,大肆打擊異己、甚至牽扯到了太平公主和皇太子身上,而女皇又對這兩個愛寵一味的庇護和偏袒,權勢熏天的二張之所作所為不能不引起朝堂的震驚和憂懼,因此扳倒二張可以說是朝堂中諸多政治勢力意見的合流。
武周神龍元年正月,武則天臥病在床,在宰相張柬之和羽林將軍桓彥範、敬暉等人的主謀以及皇太子、太平公主和相王等人的支援下,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誅殺二張、逼女皇退位,迎立皇太子武顯(李顯)為新君,並在政變後十幾天改武周復李唐,史書把這次政變稱之為神龍政變。
政變之後,女皇的退休歲月經歷如下:
政變次日,大勢已去的女皇承擔起了走過場的傀儡任務,下制令太子監國;第三日,女皇下制傳位給皇太子,即後來的唐中宗李顯。李顯登基之後,把退位的母親從迎仙宮遷移到了禁苑中的上陽宮。上陽宮風景秀麗,適合休養,但女皇實際上被軟禁起來,再也沒有接觸到權力的可能。因此皇帝率領百官向女皇請安時,面對退位的舊日君主,名臣姚崇回想起曾經的君臣情誼,一度動情流淚。
唐中宗對母親還是非常孝敬的,武則天移宮之後,他給母親上了一個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之稱即是來源於此,而且中宗每十天還率領朝臣來向母親問安一次,可謂殷勤。不僅如此,中宗在復辟李唐王朝時,認可了母親建立武周的作為,定下基調為“革命從權”,又把自己復辟李唐的舉動稱之為此乃女皇之命,後來中宗的弟弟睿宗也繼承了這一說法,因此武則天在李唐王朝仍然保留了她的身份和地位。雖然中宗對母親表現得非常恭敬,但武則天畢竟年事已高,再加上對一生掌控著權勢的武則天來說,失去至高權力的這種失落和痛苦是無法用所謂的榮養來彌補的,因此神龍政變發生將近一年後,八十一歲的武則天駕崩去世。她去世前的遺詔裡對後事交待如下:去掉帝號、和高宗李治合葬以及在李唐宗廟享受祭祀,寬恕和赦免王皇后、蕭淑妃的族人以及廢王立武鬥爭中獲罪的褚遂良等人之族人。
應該說武則天為自己的後事安排得還是很縝密的,去掉帝號和承認自己李唐媳婦的身份,確保了自己身後事無憂,也正因為李唐後世帝王都是她的後裔,所以她能安居宗廟。而臨終之前,自然也可以對當年的政敵一笑泯恩仇了。
中宗李顯決定將母親與父親李治合葬於乾陵時,曾遭到了大臣的反對,可見還是有人對武則天篡唐之舉耿耿於懷,但中宗最後力排眾議,護送母親靈柩回到長安,開啟乾陵把母親葬了進去。可以說中宗完全履行了武則天的遺詔。
-
18 # 葉之秋
如武則天一般,一度“篡權”,改朝換代,最終又得善終者,千古一人而已!
唐中宗李顯復位之後,武則天就此退出了政治舞臺,一直到她一年後去世,再也沒有出現在宮中場合。這最後的一年,她究竟是怎樣渡過的呢?
應該說,武則天最後的一年,應該還過得不錯。
其子唐中宗李顯,對於武則天依然十分尊崇。在許多問題上都儘量給足武則天臉面。
武則天正式搬出正殿去,遷居上陽宮時,史料記載:
戊申,帝帥百官詣上陽宮,上太后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唐中宗李顯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前往上陽宮拜謁武則天,並且給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
這可不是什麼虛名,李顯是代表李唐王朝昭告天下,認可母親武則天的皇帝之位!
武則天在日後數十年,上百年間為何沒有被清算,為何沒有被視為傳抄篡位的奸人,其根子就在此處。人家李唐皇族是認可武則天的皇位的。並且,之後的李唐一脈都是武則天的嫡系子孫。
並且,史料還說:二月,辛亥,帝帥百官詣上陽宮問太后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唐中宗李顯不僅僅是偶然率領百官拜謁武則天,而是每隔十天都要做一次,一直到武則天最後去世。
換言之,武則天在臨終前的一年,雖然沒有在位,雖然沒有發號施令,但是,依然獲得了一國之主的尊嚴。
這已經是一位“亡國之君”可能獲得的最大榮耀了。
武則天退位之後,朝廷中以張柬之為首的倒武派,為了鞏固權威,一心要把武家連根拔起,將武三思等全部清除。可是,唐中宗就是不同意。一方面,唐中宗與張柬之等人利害關係並不完全一致,唐中宗並不想淪為張柬之的傀儡,另一方面,張柬之與武則天,與武三思都頗有感情,並不想下死手。
一年後,武則天去世,她臨終留下遺命: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柳親屬皆赦之。應該說,武則天雖然早在一二年前就病體沉重,但一直到死,思維還是相當清晰的。她這份遺詔說來說去,就是一個問題,就是盡最大可能保持自己的身後名節!
應該說,武則天處置的很好。首先,她去掉了皇帝之名,改稱為則天大聖皇后,這兩個字一改,將她死後的危機就抹去大半。她又下令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以及褚遂良等人的家屬,這些人雖然經過武則天打壓,早就沒有能力反撲,但武則天這道命令,多多少少為她贏得了寬厚的名聲。日後別人倒武派要攻擊時,也會少一個罪名。
朝廷中對於武則天與唐高宗合葬還有過爭議,一些人提出漢代帝后多不合葬為由,但是唐中宗依然決絕,於是,武則天得以與唐高宗合葬。這就使得以後若有人反撲,毀壞武則天陵寢,就要擔負毀壞唐高宗陵寢的罪名。
武則天一生大起大落,轟轟烈烈,堪稱中華五千年第一女子。她八十餘歲雖然大權旁落,但是憑藉其奇才,給自己安排好了後事。
如武則天一般,一度“篡權”,改朝換代,最終又得善終者,千古一人而已!
-
19 # 坐古談今
神龍元年正月,武則天病重期間張易之等人發動政變迫使其退位。十一月病逝,差不多一年吧。從“新舊唐書”看舊唐書記載較多,但總體上也為“小說家”提供了遐想空間。
(1)從資治通鑑看,武則天人生的最後一年,她只是政治紛亂的“看客”
一月政變;二月改唐、韋后飛昇、武氏仍大權;
三月韋后擴權武氏囂張;四月暗流牽動,張柬之等表面繼續風光;
五月張柬之等五王與武氏矛盾公開化、激烈化,終被削權,雖稱五王但已經落敗明顯,朝堂官員集團已經盡歸韋武。後宮亂政,韋氏要學武則天;
六七八九十五月,再次政局再次平緩;
十一月,歷史再現,中宗被尊為應天皇帝、韋后上尊號為順天皇后。韋皇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十一月二十六日,82歲的武則天病逝,遺詔曰: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柳親屬皆赦之。
十二月,主要是武則天與高宗合葬事宜。
次年,五王先後被外放,兩人病亡,三人被虐殺!
(2)《資治通鑑》中的一個小細節
魏元忠是高宗、武則天時期的一位重臣,又是中宗的重要支持者,且文武雙全、聲望頗高。武則天死後,武三思假造則天皇太后的遺書對魏元忠百般勸解,魏元忠大哭,看到這一情景的人都說:以後魏元忠將無所作為。之後,果然李重俊兵敗被殺,魏元忠死於被貶外官途中。
從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的這個細節看,評價魏元忠將無所作為的人,恐怕大多是反“武氏集團”的人。也就是說:武三思利用武則天的“遺威(恩)”確實讓一些反“武氏集團”的人放鬆了警惕。從而最終大禍臨頭,張柬之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3)作為“退位”後的政治“旁觀者”,我更相信:以武則天的智慧,她更想頤養天年、在回味中度過殘年。但這並代表著別人會放過她的“利用價值”,雖是“政治殭屍”但人人為之趨之若鶩。一切只能遐(瞎)想
一位82歲的退位老人能有何種作為?還想有什麼更進一步的作為?皇帝也做過、千萬男人匍匐於腳下、獨掌天下指點江山21年(684-704年)、面首無數,論其功勞與太宗相比。可以說,無論從哪方面說,什麼罪都做了、什麼福都享了、什麼讚美都有了、什麼罵名都背了。
因此,以她的智慧,無論是被軟禁還是被孝順,於她都是無所謂了。
然而,作為一位“中國三四千年裡唯一”的女皇帝(其他的女皇帝瞎聊的時候說說可以,但武則天可真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她的崇拜者例如韋后,還是兒子們,或是敵人們,或是武氏集團等,他們有沒有暗中希望她給予過指導呢?、
我相信是有的。但她未必會真的給予。總之,歷史之外(也就是沒有歷史資料證明的情況),遐想的空間太大了。
但我相信,她早就無所謂了。
-
20 # 歷史三日談
只是少了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的能力,也就是說武則天退位後生活待遇並沒有改變,該吃吃該喝喝該用用的東西都有,李顯承認自己繼承的是武則天的皇位,也許武則天在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上,猶豫了一輩子,她最正確的選擇就是傳位給了自己的兒子李顯。
母子情深,血濃於水,雖然李顯是透過政變上位,奪了母親武則天的權,但從母子禮儀上來說李顯顯然做到了一切,甚至說還可以恭恭敬敬的對待武則天。尤為重要的是在武則天死後,幾乎是按照武則天的要求為她料理了後事,武則天也算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下場比較好的“亡國”之君了吧!
當然這是後話,武則天退位,其實沒滿一年就死了,確切地說是她只活了10個月,當然不是飢寒交迫死的,而是內心那種失去權力的失落把她壓垮的,武則天一生都在追求至高無上的權力。
當然她也做到了,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建立武周政權,但是權力的失去方式卻是武則天始料未及的,雖然她在傳位給誰的問題上十分猶豫,但在有生之年失去權力,的確沒在武則天的設想之中。因此,伴隨著巨大的失落,武則天迅速的衰老,她也不能再享受張昌宗兄弟帶來的魚水之歡,沒有權力,武則天就像被砍去手腳的貓咪一樣,雖乖巧但心有不甘。
當然,人老了就容易回憶人生過往,神龍政變的時候武則天都81歲了,在古代算是絕對的高齡了,因此當她難得清閒下來的時候,回憶了自己人生的林林總總,好在還夠波瀾壯闊,還夠得上輝煌,武則天是有智慧的人,從她對身後事的安排,從她立無字碑的舉動就可以看出來,歷史第一女皇帝,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回覆列表
神龍革命進行中……
武則天問:“怎麼如此吵鬧?你們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敢進到裡面來!”
張柬之:“陛下恕罪,張昌宗二人(武則天的男寵)叛國已被誅殺,沒有事先跟您說,實在是遺憾。”
武則天看到旁邊的兒子中宗李顯,大聲呵斥:“你怎麼也來了,趕緊回去,人已經被你殺了,你應該滿意了吧!”
桓彥範做了第一個黑臉:“陛下,太子是不可能回去的,您還是退位讓太子登基吧。”
武則天又看了下週圍,全是他曾經提拔過得人,李湛、崔玄,連你們也背叛我!
武則天最終退位,武則天在眾多護衛的保護下,移居到城內西部御花園,這也是她人生中最後的一年,這一年,她由權力擁有者直接跌落深谷,說怨婦談不上,但絕對不如神龍政變時直接死了自在。唐中宗確實每十天還會去請安,畢竟是自己的母親,還是像往常一樣尊敬,但是武則天日夜由他人看守,這種和坐牢一樣的日子,武則天是一刻也不想待的,她第一次覺得沒有權力是多麼的空虛、無助和孤獨。
這一年,她沒有了情人……
這一年,她見不到自己疼愛的太平公主……
這一年,她聽著兒子中宗彙報的各種戰績,卻心如死灰……
這一年,她親眼看見唐朝的光復儀式……
這一年,她看到了太多,所有她以前的所作所為,全被自己的兒子一件件推翻……
這時她想起了魏元忠的話:“將來陛下被蒙害的肯定是李顯,等陛下想起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晚了。”
武則天開始思考、回憶自己的一生,嘴角慢慢上揚,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往事,一步步到達權力的巔峰,她哈哈大笑,因為天下沒有第二個女人有她這般的幸福,她是有史以來最有權威的女人,所以無論自己是什麼結果,她都想開了。
終於,在中宗神龍元年十一月,武則天在這紙醉金迷、富貴豪華的大殿軟禁中去世,享年82歲,而武則天遺言,讓後人以皇后的身份祭祀她,不要把她當做皇帝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