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密探零零發

    在歷史上,王莽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說他是一個遺臭萬年的暴君,還有人說他有精神病,更有人說他是現代人穿越到了古代,搞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只怪他自己太天真了,最後國家崩潰了,自己也死於亂軍之中,令人驚奇的在他死後,他的頭顱被從東漢收藏到了晉朝快300年,為何這些皇帝們熱衷於收藏王莽的頭顱,難道王莽的頭顱中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但由於當時的條件不成熟,再加上自然災害,不僅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導致天下大亂。此時的王莽也不像之前一樣賢明,日益昏庸,甚至陷入了癲狂,屢屢犯錯。在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他的屍體被士卒分屍,百姓們更是爭相分食他的舌頭,最後他的頭顱經過處理後,被漢光武帝劉秀收藏於武庫之中。

    後來,王莽的頭顱被歷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大火,才被焚燬。這樣算起,王莽的頭顱被收藏了有272年,為何這些皇帝們熱衷於王莽的頭顱呢?關於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一是王莽篡漢,為竊國大盜,而東漢的劉秀是漢室後裔,劉秀推翻王莽政權,取得了勝利,而王莽的頭顱成為他的戰利品,並且王莽是歷史第一個被砍頭的皇帝,他的頭顱很具有收藏價值以及向後人宣示自己功績的作用。

    二是警示作用,王莽篡漢,為亂臣賊子,為歷代帝王所不容。王莽謀朝篡位,最後落得一個身死,而他的頭顱對臣子們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時刻警示自己的臣子們做亂臣賊子下場就是王莽這樣,因此王莽的頭顱瞬間成為了歷代皇帝們很好的實物教材了,被歷代帝王所收藏。

    三是一個被遺忘的藏品罷了,漢朝以及魏晉的武庫儲存了歷代帝王藏品和百萬人武器的大倉庫,一代代被繼承,歷代帝王剛開始確有拿王莽的頭顱做警示的考慮,但到了後來很可能早就被大佬們所忘記,只是堆積在某個角落的藏品罷了。最後在武庫被焚燬後,人們才想起王莽的頭顱也被焚燬了而已!

    總之,王莽的頭顱被歷代帝王收藏了快300年,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警示臣子,老老實實,切莫有什麼非分之想。歷史證明王莽的頭顱顯然並沒有起到什麼警示作用,東漢末年還不都是像董卓、曹操、袁紹這些東漢的臣子們一個個謀權篡位。各位,你們說呢?

  • 2 # 夏目歷史君

    公元23年,綠林軍殺入長安,王莽被殺,一校尉乘機斬下了其頭顱,王莽屍身也被分裂。頭顱最後被校尉送到了更始帝的手中,更始帝將其掛在城樓上示眾了一段時日。

    示眾後,王莽的頭顱不知所蹤,但其實它並沒有被遺棄,而是被儲存了起來。王莽頭從這個時候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兩百多年,一直被放在歷朝皇宮武庫裡,即皇宮博物館,與高祖斬蛇劍、孔子木屐存放在一起。直到晉惠帝時期,武庫發生火災,王莽頭才與斬蛇劍等一起被焚燬。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曾經示眾的王莽頭一直儲存在皇宮。

    這件事確實很奇怪,為什麼在兩百年內皇帝們會一直將王莽頭收藏起來呢?

    是收藏用來告誡大家謀逆者下場,從而對那些想篡權的起到震懾的作用麼?感覺不像,如果真是用來告誡大家的話,沒有必要在斬首示眾後將其隱藏起來放入武庫之中,應該拿出來經常曬曬,警醒世人才對。但很多人在當時顯然不知道這頭的存在,直到西晉時期武庫火災才都知曉。

    皇家武庫是什麼?是儲藏器物、武器的庫房,裡面有各式各樣的寶物,都是稀世奇珍或者有紀念價值的物品。在這裡每個角落都有重兵把守。

    王莽頭藏於武庫,毫無疑問是被當做寶物看待。王莽這人思想太過於超前,比如王莽改制的一系列措施壓根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這也讓胡適認為他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皇帝。或許正因為這個,讓後來的統治者對他感到很好奇,想研究研究他的大腦,於是將其儲存了起來。愛因斯坦的聰明大腦不也是被人類保留下來了麼?

    還有就是有史料說王莽長的鷹眼虎嘴,說話如同豺狼,喜歡俯視左右,以居高臨下。有人看王莽的相,說其能篡位。他的長相描述來源於他的頭,所以說他的頭很奇特,更是被認定有篡位的相,後來果然就篡位了,這讓統治者們覺得他的頭也太有神秘感了,於是就將其保留了。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用來做紀念品,畢竟是顆皇帝的頭,他這個皇帝也是有劃時代意義,而斬蛇劍、孔子屐也都是有紀念意義在裡面。當然這頭還可以起到警示皇帝自己的作用,畢竟是一顆皇帝的頭,他即是開國之君,又是亡國之君,他的存在也能警示皇帝們,即便是開國之君,也依然有亡國的可能性,所以皇帝時刻都不能怠慢朝政。

  • 3 # 珞珈山的貓

    王莽——新朝的建立者,在位15年,因其所作所為與時代極不相符而被稱為穿越者的歷史傳奇人物。

    穿越者王莽的傳奇人生

    歷史上王莽代漢建新朝,其實遠比歷史上許多時期都更有趣。只可惜沒有透過影視作品或者文學作品小說等展現出來。十分可惜!今天我們就來回首看一下王莽傳奇的一生。王莽身為西漢末年皇帝的外戚,一直大權在握,後來不斷增加封號和權力,最終加九錫。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加九錫以後距離皇位就僅剩下最後一步了——三讓三辭禪讓皇位,最終王莽如願以償的於公元9年接手了大漢王朝的江山,建立了新朝,登基後的王莽很快便開始了他“穿越者”的一生。

    其一,廢除奴隸制,在那個人分三六九等的年代裡,便想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王莽一經上臺便開始著手廢除奴隸制,不許買賣奴婢。想要藉此而消滅奴隸制。更是提出了人的生命是天地間最貴重的,這看起來比現代還要超前的思想。其二,王莽上臺後廢除了土地私有制,而且全部收歸國有,地主階級要將土地全部上交國家,然後分配給沒有土地的貧苦的農民。每個貧困的家庭可以分到100畝(漢制)的土地。完全是大同社會的思想,就連現在的我們都還沒有實現。然而這一政策得罪了大地主和官僚階級。為以後新朝被推翻埋下了隱患。

    其三,王莽極其重視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把傳統思想中所謂的“奇技淫巧”的玩意都認真的研究了一番,並且鼓勵全國人開展科學研究。他自己更是嘗試解刨了人體。相傳王莽還發明瞭和今天的測量工具——遊標卡尺十分相似的工具。

    其四,重要行業國有化,控制著國家命脈的鹽、鐵等全部實現國有,全國的資源都是國有,私人不得擅自開採。開採要有國家的允許,同時要向國家繳納稅賦。而且只有國家可以鑄造貨幣,其他人員全部不可以再行鑄造貨幣。這是典型的國家資本主義的思想吶!另外他還制訂了國家控制物價的制度和按照國家需求生產的需要,這又是計劃經濟的思想。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提現了超時代的政策和事情。至於王莽為何這麼做?誰又能知道吶?

    王莽的頭顱為何被收藏?

    根據史書《漢書•王莽傳》上記載:新朝被滅亡後,新朝唯一的皇帝王莽隨後被斬首,其頭顱被校尉公賓所砍,將其懸於宛市之中,供民眾洩憤,相傳民眾紛紛上前割食其舌頭耳朵等,其後不知所蹤。 直到晉惠帝元康五年(295年),皇宮中的武庫發生火災被焚後,王莽頭顱被發現,隨後被焚燬。 而這已經是272年後的事情,也就是說王莽的頭顱竟然被收藏了270多年! 此時東漢王朝早已經滅亡的多年了。為何王莽的頭顱會被歷朝歷代統治者收藏吶?

    其實原因很簡單,王莽作為大漢王朝的臣子,又是皇后的外戚,位極人臣,大權獨握,卻篡漢自立。值得後世君主時刻警醒自己。另外王莽畢竟做過十五年皇帝,又是歷史上第一個被斬首的皇帝。新朝短短十五年便滅亡了。因而把他的頭顱放起來也是為了提醒自己,失去人心必然會丟掉江山社稷,斷送王朝囯祚和個人性命。

  • 4 # 潘多尼古拉一世

    廣泛流傳的說法有這幾種:

    1.王莽是一代帝王,世上唯一被砍掉頭顱的帝王,他的死本身對於江山社稷有重要的意義,他的頭顱更具收藏的意義,後世皇帝收藏王莽的頭顱,主要是以此來警示自己。

    2.王莽是透過篡位奪取了皇位,是反皇權的亂臣賊子,砍下王莽的首級,同時用來震懾滿朝文武百官及臣民。

    3.古時人們較迷信,認為帝王的軀體,具有神的法力,於是後人對身為帝王的王莽有一些敬畏之情,因此,將王莽的頭顱收藏了起來。

    4.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王莽是穿越到古代的人物,是因為他稱帝之後,不僅創造了一些奇思妙想同時頒佈了諸多超前的政策法令,於當時的社會現狀格格不入,使得政策推行起來十分困難,搞得百姓民不聊生,百姓將王莽視為一個怪異無能的皇帝。最後被殺,頭顱被砍下來當做方面教材來警示後人。

  • 5 # 不書

    據史料記載,晉惠帝元康五年(295年),皇宮網羅天下各種奇珍異寶的武庫失火,大量珍寶被焚燬,在被焚燬的寶貝中,王莽頭顱赫然在列。

    如果記載不錯,這是王莽死後的第272年,王莽頭顱竟然被歷朝歷代的皇帝儲存了將近三百年,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於是我們不禁要問,歷代皇帝儲存王莽頭顱到底是為了什麼?

    眾所周知,王莽是歷史上有名的亂臣賊子,為西漢外戚起家,在榮登大寶之前,活脫脫一個五好青年,名聲享天下。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將自己兒子屠戮殆盡。

    胡適先生曾笑談王莽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者。現在也有很多人懷疑他是穿越者。因為其篡位登基後施行的一系列措施均遠遠脫節於當時時代,思想十分超前。一句話,他是歷史上第一位想要替全國老百姓謀福利的第一位皇帝。

    但是,王莽的錯誤在於沒有認識到封建古代向來是貴族家天下的特性,老百姓的奴性思維與固塞思想經歷了多少個封建年代的愚化,想要矯正過來絕非一日之功。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個特性就是到了滿清末年依舊未曾改變。當年八國聯軍時,中外軍艦在黃浦江決戰,中國百姓在黃浦江邊浩浩蕩蕩地圍觀,當看到中國軍艦被擊沉,士兵被擊落水,沒有心生痛恨悲憤,反而手舞足蹈,拍手稱快以看戲的心態作喝彩狀。

    原因在於中國封建老百姓歷經幾千年的封建愚昧的奴化,他們只關心自己生死與溫飽問題,至於誰當家做主對他們來說並沒有絲毫改變,依舊是每天粗茶淡飯。

    一句話,封建王朝的百姓是沒有靈魂人,所以,王莽才會我心向明月,明月照溝渠。王莽一心為貧苦百姓謀福利,而百姓多管自己溫飽,有人慫恿很容易就認為他們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都是王莽害的,所以才有了起義軍攻入長安未央宮,斬殺王莽,恨不得分其肉而領賞。

    站在君王角度來看,王莽未必有多壞,反而應該是很有遠見卓識的,只是他的思想太過超前,鶴立雞群被雞給啄死了。

    分析到這,王莽頭顱如果真的被收藏將近三百年無非以下點原因。

    一、王莽思想超前,他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三百年裡有不少皇帝應該是看到了王莽的遠見卓識的,只是礙於各種原因沒有膽量嘗試,但是理想還是該有的,王莽就像理想的星星之火,總能作為一個方向讓人知道往哪方面努力。

    二、王莽錯在將封建王朝治國措施反其道而行。將貴族與平民的利益調轉過來,這是他失敗的最根本原因。試想如果他當初將貴族與百姓的位置調換,恐怕將會是一個恐怖的王朝。因此,王莽所行之事對於歷代君王具有相當大的借鑑作用,讓大家時刻知道應該事事以貴族利益為主。

    三、王莽的行為舉止都令人匪夷所思,如果頭顱儲存將近三百年,如果不是歷代君王也有研究他的意思,恐怕很難令人信服。

  • 6 # 老照片

    王莽,於公元九年接手大漢江山,建立新朝,在位十五年,開創了一系列似乎在當時極其另類、極不符合時代背景的舉措,被後人戲稱為“穿越者”。

    他有四項舉措在現在看來也極其超前。

    一是廢除奴隸制,不允許買賣奴隸,追求人人平等。要知道在那時候,人分三六九等的思想還是非常普遍的,所以能有一個人跳出來如此堅定地廢除這一制度,提出“天地間最珍貴的是人的生命”思想,實在是“前衛”。

    二是廢除土地私有制,所有土地上交國家,再由國家進行再分配。只不過這一措施損害了大批地主、官僚階級的利益,是後來新朝的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實現重要行業國有化,比如鹽、鐵等重要資源全部由國家掌控,禁止私人開採。還制定了一系列控制物價、按需生產的計劃經濟制度。

    四是推崇科學發明和創造,鼓勵大家進行科學研究。

    不難看出王莽是個思想極度前衛的君王,制定的政策也非常超時代。他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斬首的皇帝,他的頭顱被砍後懸掛於市供民眾洩憤,隨後不知所蹤,直至二百七十多年後才被發現。

    歷代皇帝為什麼會收藏一個頭顱?主要原因可能是為了時刻警醒自己要以民為本、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必會失江山,甚至斷送自己的性命。

  • 7 # 七追風

    王莽的頭顱被收藏了270年,應該和巫術“封印”有很大的關係。

    從公元前202年劉邦建漢,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延續了約400年的漢朝,被王莽從中間生生的撕開了一個十多年的口子,成功分出了“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

    王莽這個疑似穿越者,在公元23年,被綠林軍衝入長安,砍下了頭顱。不僅如此,他的屍體也被肢解、剁碎。

    更始帝劉玄得到王莽的頭顱之後,就懸掛在街市上示眾,然後就沒了記載。

    萬萬沒想到,經歷了東漢、魏、晉,到了晉惠帝的時候,一場大火燒了武庫,終於又有了王莽頭顱的記載。

    據史料記載,晉惠帝元康五年,武庫著火,各類兵器、寶物,以及“王莽頭、孔子屐、漢高祖斬白蛇劍”都毀於大火。

    原來如此,王莽的頭顱竟然一直藏在武庫裡!

    武庫,是重兵把守的國家倉庫,不僅藏有兵器,還有大量的寶物,有國家博物館的性質。

    王莽這個大漢死敵的頭顱,怎麼會出現在“國家博物館”裡,怎麼就成了寶貝?

    很多研究者都認為,因為王莽是篡漢者,漢代皇室的恥辱,所以保留王莽的頭顱,有警醒後代子孫的意思。

    如果單單的是漢朝皇帝保留它作為警醒,還能說得過去,為什麼魏晉時期也要保留?

    所以,肯定不是警示後人這麼簡單。

    實際上,王莽頭顱被收藏,極有可能是巫術的原因,也就是說,王莽的頭顱被“封印”了。

    從戰國晚期開始,由於民族遷移和融合,巫術開始在中原地區流行開來。到了漢初,從民間到皇室巫術橫行,種類繁多。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滿城都是搞巫術的人。

    所以,那時候人們都是十分懼怕巫術的。

    王莽篡漢中斷劉氏皇族的統治,不僅被視為最大的敵人和恥辱,很有可能也被劉氏皇族視為不詳之人,有巫法之人。在那個時代,巫術流行,後代皇帝是把王莽的頭顱收藏起來,用某種方法鎮住它。

    從相關的史料記載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武庫中一定存了很多寶貝。但是這一次大火,其他的都沒有提及,具體說的只有王莽頭、孔子屐、漢高祖斬蛇劍。

    為什麼是這三個呢?很有可能它們是“繫結”在一起的。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漢代治國的最高思想,在文化上直接“封神”了,孔子屐也成了最高精神的代表。

    漢高祖斬蛇劍是漢代的開國寶物,是武力斬除邪祟的象徵。

    用一文一武兩種至寶,和王莽頭繫結起來,完全有可能是一種巫術上的“封印”,防止王莽的邪祟再次降臨。

    所以,魏晉統治者一定也知道這個目的,於是延續著封印。

    直到這場大火,把三者一同毀滅,才算是徹底消滅了王莽帶來的威脅和恐懼。

    以上內容純屬猜測,僅供娛樂。

  • 8 # HuiNanHistory

    王莽的腦袋成為漢、晉皇室的收藏品了。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歷史小細節,記載於《漢書》、《晉書》等正史中。

    根據《漢書》記載,地皇四年(23年)十月,綠林軍衝進長安後,王莽死於商人杜吳之手,他的頭顱葉被公賓就割下,隨後:

    公賓就持莽首詣王憲……傳莽首詣更始,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老百姓對王莽的首級進行了無情的發洩。史書中再出現王莽腦袋的記載,要等到200多年後的晉惠帝元康五年(295)了,當時武庫發生火災,災情兇險。根據《晉書》記載: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

    原來,在這漫長的兩百年間,王莽的腦袋竟然成為了東漢及西晉皇室府庫的收藏品。

    王莽作為顛覆漢室之人,東漢皇帝收藏他的首級,自然是要行鎮魘之術,詛咒所有謀逆者,並且以此進行示警。

    無獨有偶,歷朝歷代這種做法都不少見。例如,清朝的乾隆年間,在朝廷取得平定大小和卓的勝利後,小和卓霍集佔的首級也被送到北京,乾隆把這位敵人的腦袋製作成嘎巴拉碗(γabala)。用意都是相通的。

    以上就是王莽腦袋的來歷,不知道大家讀後有何感受?

  • 9 # 歷史寶藏

    王莽這個人,有不少人說他是後世穿越到漢朝的。

    但是個人覺得肯定不是穿越的,因為王莽死得太慘了。如果真是後世穿越的,為什麼不趨利避害呢?

    新莽末年,劉秀等人起南陽,天下大亂,王莽兵敗,被起義軍斬殺,之後他的身體被剁碎,頭被割下。據《漢書》載:

    公賓就持莽首詣王憲……傳莽首詣更始,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王莽死後,腦袋被割下來示眾,眾人憤恨他,竟然將舌頭切下來吃了。。。

    最後頭顱不知所蹤,原來是被後世收藏起來了。

    晉惠帝元康五年(295),武庫發生火災。

    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

    兩百年後的這場大火,讓王莽頭的訊息再度傳出,原來是後漢之時,這個頭顱就被收藏在宮中,直到晉代,這場大火之前,還有一直在庫存著。

    與劉邦斬白蛇的劍以及孔子穿過的鞋,放在一起。

    後漢儲存這顆頭顱的原因,應當是警示後人,不要做篡位之事,如果皇室中有想要以下犯上,圖謀不軌的,看吧,王莽的頭顱都還在呢,這就是活生生的警示啊。

    王莽的例子並不是個案,據《明史》記載,南宋理宗的頭顱就被元人摘下,鑲銀塗漆,做成酒器,以示對宋人的詛咒。

  • 10 # 歷史公元
    王莽的地位極其特殊,是歷史上第一個篡奪皇位建立“新朝”的開國皇帝。

    王莽的頭顱對於歷代皇帝有了一個極大的作用,能夠達到提醒皇帝警惕大臣們的巨大作用,所以王莽的頭顱成為了歷代皇帝的珍藏品。

    主要作用就是“庶為鑑戒,昭示將來”。

    姓名:王莽

    外號:假皇帝、攝皇帝、新朝開國皇帝、穿越者

    性別:男

    民族:漢

    學歷:《論語》專業九級

    職業:外戚、皇帝

    家庭出身: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

    生卒: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

    最喜歡的顏色:黃色(王莽為土德)

    社會關係:父親:王曼 新都顯王

    座右銘: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

    還我頭來,還我頭來(頭顱成為皇帝們的收藏品整整272年)

    公元23年,綠林軍攻陷新朝都城長安,一代開國皇帝王莽被一個小小的商人杜吳殺掉。

    關鍵的是,這個商人杜吳根本就沒有認出王莽的身份來歷,只搶走了金光閃閃的綬帶,以為自己佔了大便宜。正好被尾隨而至,曾經擔任禮官的校尉公賓看到,割走了王莽的首級,搜出了傳國玉璽。

    最終,最終王莽的頭顱輾轉落到光武帝劉秀手裡,成為了歷代皇帝的珍藏品。

    後來謀朝篡位的大臣們,都獲得了與王莽一樣的待遇,“使依漢王莽事例,漆其頭首,藏於武庫”,王莽成為了真正的反面典型。

    直到272年後的公元295年,晉朝時期洛陽武庫失火,這個孤獨的王莽頭顱化為灰燼。

  • 11 # 亮仔學史

    疑似穿越者穿越者的王莽,在當皇帝前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謙謙君子,完美聖人。而在當了皇帝后,他的許多想法過於超前,比如提出土地國有化,一切經濟生產收歸國營,釋放奴婢,提倡人人平等,這一切就如同我們當今的社會主義一樣。

    只不過當時的人們無法接受這一改革,不但沒有穩固新興政權,反而使得社會矛盾更加激化,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和打著“匡扶漢室”旗號的舊貴族起兵此起彼伏,王莽這條破船四處漏水,最終身死國滅。

    王莽可憐就可憐在他夾在了西漢與東漢之間,既是開國之君又是亡國之君。如果他被非劉氏滅亡,我想結果也不會這麼悲慘。

    當年赤眉軍攻破長安後,王莽被一個叫杜吳的商人殺死,後來起義軍為了洩憤,把王莽大卸八塊,割了頭顱任人踩踏。王莽的頭顱被送到更始帝手中後,更始帝命人將王莽的頭顱掛在宛城城頭示眾,竟然連舌頭都被人割下來回家就酒吃了。

    漢光武帝登基後,為了警示後世,把王莽的頭顱珍藏了起來,讓天下人都看到,這就是做篡位者的下場,誰要是敢再起篡漢之心,王莽就是你的前車之鑑。

    可有意思的是,東漢滅亡後,繼任的魏晉同樣是篡位者,本和王莽是一丘之貉,可他們也把王莽的頭顱視作珍寶,給收藏了起來,這又是為何?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以我們後人的眼光看待魏晉得位不正,可當時的統治者卻不會這麼想。為了標明自己的正統地位,他們不會也不敢承認自己就是篡逆之人,而是自己“功德無量”,別人禪讓給我的。

    因此,他們會極力劃清與王莽的界線,並且拿王莽的頭顱來震懾後世,真可謂是“皇帝的新衣”。

    只不過,在晉惠帝時期,武庫發生了大火,連同王莽的頭顱和劉邦的斬蛇劍以及孔子穿過的木屐悉數被焚燬,我們已經無法見到,只能留下想象的空間了。

  • 12 # 國史春秋

    許多人會認為王莽是傳越者,從古人開始就對其非常崇拜,所以把他的頭顱當作愛因斯坦的大腦一樣對待,其實真相往往與想像千差萬別。

    從漢朝流傳到晉朝的寶貝數不勝數,比如劉邦的斬蛇起義的寶劍,孔子周遊列國穿的那雙木鞋等,其實每一件都比王莽的頭顱要有歷史意義。然而,西晉惠帝時武庫莫名失火,許多寶貝都化為灰燼,其中就包括王莽的頭顱,要不然肯定會一直傳下去,說不準我們當代人也可以滿足一下好奇心了。

    王莽頭顱的來歷

    王莽是西漢歷上的權臣,外戚的典型代表。公元8年篡漢自立為帝,建立新朝,十五年後政權被推翻。王莽在稱帝之前是一位謙謙君子、道德楷模,深受全國百姓的愛戴,稱帝之後原形畢露,老百姓直呼上當受騙。因為全然沒想到王莽的君子是裝出來的,實際上他是一個用心險惡的亂臣賊子。

    公元23年,王莽被更始軍殺死,首先殺死王莽的是一位叫做杜吳的商人,隨後王莽被更始軍亂刃分屍,頭顱則上交給了更始帝劉玄。劉玄命人把王莽的頭掛在城頭示眾,由於百姓太恨王莽,於是紛紛用石頭砸,然後用腳當皮球踢,還不停的追逐,更有甚者,乾脆把舌頭割下來生吞下去。更始帝只好又將王莽的頭收回。

    從王莽的頭被割下來,到西晉時被焚燬經歷了二百七十餘年的歷史,為什麼會被一直被當做珍寶留傳下來了呢?

    其實就是一個警示後人的作用,因為王莽是自秦朝建立後第一個被砍頭的皇帝。而“第一”的教育意義往往非常突顯,所以漢、魏、晉三朝都把王莽的頭顱當做一個警鐘掛在身邊。對內警示皇帝勤政愛民,時刻意識到老百姓就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做到與民為善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對外警示朝臣,希望做臣子的就應該忠君愛國、恪盡職守,不能起不臣之心,否則王莽的下場,就是他們的榜樣。

    至於傳說中王莽的頭顱有其他的神奇魔力,只不過是一種以訛傳訛,如果他本人真有那麼厲害,怎麼可能死的那麼慘!

  • 13 # 從歷史看創業

    王莽是中國歷史唯一沒有得到平反的帝王和改革者。曹操秦始皇自不必說,商紂,隋煬帝甚至也是已經“再評價”了。

    而且王莽的改革既不是理想的“帕雷託”改進(所有人都多少受益),也不是有輸有贏的單方向受益式改革,王莽的改革是雙輸的改革,這就註定他在歷史上的地位。

    從封建王朝的家天下來說,王莽以外戚的表演式簒權,也開闢了一個惡劣的先例。這是與儒家所宣揚的正統社會所相悖的,與歷代王朝所宣揚的理念也是相反的。王莽新朝屬於一個異端,因此,把他的首級收藏起來,起到一個震懾的作用,保護皇家血脈的傳承。

    對此,歷代的帝王還專門找各種法師對王莽的首級施以巫術,以進行鎮壓,保護國家的安穩太平,放置像王莽一樣的野心外戚。而且有晉一朝,尤其是東晉的習鑿齒,以晉代漢,不承認三國,故而從漢到晉,王莽首級一直作為“罪證”為後世警誡。

  • 14 # 平沙趣說歷史

    “人死為大”是人們對一個逝去者的所謂尊重,的確,當人生如燈滅,許多事情就結束了,哪還需要在意那麼多呢。但是,有些事,活人就是放不下,比如說血海深仇,如伍子胥就曾鞭屍楚平王,以報父兄之仇。

    挖墳鞭屍這個做法有點缺德,但這麼做的人著實不少,可見死者為大是要看情況的。而除了鞭屍以外,還有一種做法更加缺德,那就是把死者的頭骨收藏起來,新朝王莽就享受到了這個待遇。

    王莽的人生是相當具有傳奇色彩的,明明家世顯赫(姑姑是皇后),卻出身貧寒(老爹死得早,沒封爵),後來經過一番打拼,他在姑姑面前露了臉,不斷奮鬥來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再之後,代漢自立,建國"大新",開創了外戚奪取政權的先例。

    建國後的王莽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史稱"王莽改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國家不僅沒能富強,反而政治經濟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最後紛紛揭竿而起,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一切成空。是非功過,自由後人評說。

    被殺後,王莽的首級被起義軍斬下,懸掛於宛城市中,其屍體也被分裂。而受苦多時的百姓們聽說王莽的首級在宛市,紛紛湧來,“共提擊之”,由於惱恨王莽上位前好話說盡,登基後卻一樣也沒實現(感覺有點像美國總統),有不少百姓還把王莽的舌頭切碎分食了。

    如此一來,沒多久王莽的首級就沒了皮肉,只剩下頭顱。而傳聞說王莽的頭顱異於常人,很是奇特,綠林軍就把王莽的頭顱漆上油漆,送到皇宮武庫中儲存起來,最後落到統一天下的漢光武帝劉秀手中,與空子履等珍寶並列。

    這之後,即便改朝換代,王莽頭也一直留存在洛陽武庫之中。直到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遇大火,留存兩百七十餘年的王莽頭才被焚燬。

  • 15 # 小熙為人人

    收藏他的頭顱不是因為他長的帥,而是要讓後世皇帝記住兩件事:

    一、外戚會奪自己的江山,不小心便會失位。

    二、不恰當的改革會亡國,記住王莽改制的亡國教訓。

    『』王莽表面上看起來溫良恭儉讓,實際上卻是個沽名釣譽的野心家。

    他生活儉樸,勤奮好學,對內孝順,對外謙恭,幾乎成了那個時代的道德楷模人物。然而這些卻是他在非常時期偽裝出來的。

    當一旦時機成熟,王莽便撕下美麗的“畫皮”,露出猙獰本面目,做起了竊國之醜事。

    公元8年的冬天,他取代漢朝,建立新朝,做了皇帝。接著便開始進行改革。

    『』王莽的理想主義改革同時觸犯了地主和農民的利益。

    王莽為了解決土地兼併問題,將土地收為國有,觸犯了地主階級的利益。

    他為了增加國庫收入,一再改革幣制,讓百姓好不容易存的那點銀變成泡影。

    王莽的改制同時觸犯了地主和農民的切身利益,導致了綠林軍和赤眉軍的大起義。王莽在亂軍中被殺,時年69歲,他的短命王朝也只勉強維持了15年。

    胡適認為他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皇帝。史學家認為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社會改革家。

    無論如何,王莽始終揹負著竊國賊的罵名!

    為什麼王莽的頭顱代代相傳?那是因為後世的皇帝每天把王莽的頭顱當警鐘敲敲!

  • 16 # 錦翼

    因為歷朝歷代都好奇吧。

    好奇一個人怎樣的大奸似忠——奸詐到忠厚的地步。

    因為王莽一貫藏得深。

    王莽年輕的時候獨守清淨,生活簡樸,為人謙恭。

    而且勤勞好學,跟著陳參學習《論語》。

    他還十分孝順,服侍母親及寡嫂。

    還特別仗義,撫育兄長的遺子。

    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

    後來走上官場。

    他更是禮賢下士,溫良恭謙讓。

    當時太后一度想表彰他,但是王莽聽說後,堅決推辭,說這些都是別人的功勞。

    就這麼一個人,一旦得到機會,他就迅速上位。乾的是謀朝篡位的勾當。

    等他當了皇帝,還是各種昏招頻出。

    或是要負責奴隸,或是要平均土地,或是改革幣制。

    這些行為聽起來高大上。

    但每一招發出,都給國家和民眾帶來更大的痛苦。

    最後搞得天下大亂。

    最終在一片大亂中被人砍下頭顱。

    所以大家可能很好奇,這麼一個奸詐的人到底長啥樣,自然就要傳到後世。

    在劉秀看來,估計也是對後世帝王的一個警告:當心這樣的人。

    後來到了晉朝,晉惠帝的時候,洛陽武庫著火,當時把漢高祖的斬蛇劍,孔子的鞋子都一起燒掉了。

  • 17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新朝王莽的評價普遍不高,一般都認為他只是一位“偽君子”,眾口一辭的千古罪人。

    後世評價王莽也大抵是受到了後漢時代史家所影響,從漢朝政權來看,王莽被視作“逆臣賊子”,這並不奇怪。新朝政權覆滅後,漢朝國祚又延續了200年。兩漢400是為中國歷史上的正統王朝,其王朝敘事對夾在中間的新莽政權的觀感,可想而知肯定不會有太好的評價了。不過,王莽在取得帝位前的種種行徑,也是被視為王莽作為“逆臣賊子”的理據,如擅殺平帝改立了孺子嬰為皇帝。

    歷史上對王莽的觀點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觀,直到近代學者胡適開始為王莽平反。他著書立說,觀點別開生面,說“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中國政治制度急劇變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種思想流派都在中華大地上激盪,滌盪著這個古老的國家。胡適認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他說“王莽受了1900多年的冤枉,至今還沒有公平的論定。他的貴本家王安石雖受一時的唾罵,卻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卻是一個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遠在王安石之上……可憐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生性‘不能無為’,要‘均眾庶,抑併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斬臺上,……竟沒有人替他說一句公平的話。”

    但從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書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後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都是不停回覆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可是古今風俗不同,環境各異,源於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時合宜。而這些新政都是違反了歷史規律,所以推行失敗,自屬歷史必然。所以這個角度看,王莽是一個事事復古,脫離現實的政治家,就正如史家錢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種書生的政治。”,可謂是一陣見血。

    西漢200多年的發展,到了末期出現了兩個很大變化:其一是政府管制力量降低,民間士族大姓興起; 其二是官僚機構膨脹,據估計中央地方官吏逾13萬人。正是這兩個群體對中央大一統集權政府的威權、利益的侵蝕,最終導致了西漢王朝的積重難返,每況愈下。

    王莽是外戚掌權,雖然數十年來權傾天下,但作為世家大族的一員,他尚不能建立起足夠的威望來駕馭這個失重的帝國。他需要同盟者,來穩固新朝的執政基本盤。他不能與世家大族抗衡,可是卻執拗地下詔書和他們作對,限制他們的權利,剝奪他們的財富,要達到他理想中的那個“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社會。

    中央官僚系統龐大臃腫造成的效率低下,資源浪費,本應是新政“減員增效”的試驗田,可是缺少政治同盟的王莽,卻依然選擇了信賴、依賴這些官僚。這些官僚貪汙腐敗,沆瀣一氣,讓新莽政權的執行力和公信力都大大降低了。

    王莽新政涉及雖多,但是歸結起來,無外乎“農事”、“商賈”。王莽說“天下之田為王田”,亦即土地國有, 各家室佔領的面積及使用奴隸人數都有限制,也不得自行買賣。新政中管理商業的的措施是“五均” “六管”,也就是政府經商,用金、銀、布匹、大錢、五銖錢、龜貝等建構了完善的貨幣制度。這也也符合中國社會政治傳統所謂的“食貨”管理的範疇。

    這種理想,牽涉國家社會的根本,目標遠大。可是漢初以來,“豪民侵凌,分田劫假”,造成新莽政權財政極為困難。公卿以下月祿才得帛一匹,“課計不可理,吏終不得祿”。缺少了財政收入的政權,自然就缺少足夠的執行力,如果還設想改革能夠以一紙文書頒佈,天下怡然景從,那怎麼可能呢?

    對於王莽的改革,“均田”政策應在農村著手,政府經商也要組織分銷商、經銷商的支援。組織建設才是改革的最重要的因素,可是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他對這些事全未在意。

    王莽能夠順利改朝換代,依靠的是他在民間絕好的名聲。鼎盛時,甚至漢朝宗室都認為這樣的一個道德完人該當擁有天下,堪稱是周公以來的至聖。君以此始,必以此終。長於虛與委蛇說故事,卻短於實務的弱點,成為王莽實施新政最大的特點,與日後的戊戌變法類似,都指望著一紙詔書能夠革除弊病,卻不知道掃帚不到,垃圾不會自己走到角落裡。

    王莽之所以會如此,與漢朝時中國的思想文化有關。為統治龐大帝國,事務錯綜複雜,包羅永珍,作為帝國的“餘一人”,需要有“知能”上的掌握,才能表彰皇權之萬能。只有將原始片面的見解牽扯 著籠罩著去推衍出來一個內中凡事都能互相關聯而有規律性的宇宙。如果說資本主義發展的文化推動力,即是承認對未知世界的“無知”;那麼,封建帝國的最終建立,即是將這種盲目的文化自信普適於天下。這種對帝國文化的自信體現在對未知事務採用了“全知”的態度去解釋,因此西漢、東漢時期的社會,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迷信。

    漢朝大儒董仲舒提倡“天人感應”、“天人合一”,他認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從天象中對應到人世間的種種。中國人到現在遇到事情不順,經常質問“老天爺”,可能也是來源於此。他對武帝策問時提出“為政而宜於民者,固當受祿於天”的解說,算是為“君權神授”開了先河。他寫的《春秋繁露》,更成了陰陽五行的淵藪。凡是春夏秋冬,東西南北中也都與木火土金水有關,也是他的理想社會秩序的五官五味天地父子“各如其序”。陰陽五行的假科學經此一代大儒的提倡,成為眾所周知的真理。

    從西漢到東漢,這種信仰變本加厲。《後漢書.儀禮志》記載冬至日來臨之前夜, 京城百官都於夜漏未盡五刻時(約等於現在晨六時)穿黑衣服,迎氣於“黑郊”,行禮畢,再改穿紅色袍服。因為冬至那天晝最短、夜最長,以後白晝漸長,黑夜趨短,也就是陰去陽來,朝廷也要集體的相時而動,才能“承天理物”。漢代的輝煌鼎盛的武功,以及他們所建立的帝國,都無一不體現了這個王朝的人們的自信。漢朝的思想家認為人類應有的知識都已在掌握中,自然的現象,正常與非正常,都與人事有關,凡人一眼即可看穿。這當中,自然有很多的牽強附會,所謂的封建迷信也大概從此而來。比如兩漢時期盛行的圖讖、巫蠱之術就是這種文化的體現。

    取代王莽新朝建立東漢王朝的劉秀,同樣也處於這樣的社會文化中,也受到同樣的影響。因此,東漢一朝所謂的祥瑞、符命之說不絕於耳。《隋書》經籍志說:“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圖讖興,遂盛行於世。”王莽與劉秀都是以帶有神秘色彩的原始信仰去支援他們建立的帝業,在本質上並無差別。可是除此之外,劉秀更注重實際事務的組織,他有計劃、有步驟的達到了他的目的。而王莽則眼高手低,他能憑藉的只是他的名聲,宣揚天下大局應當如是,做事經常文不對題。他手下的那幫官僚集團,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也不可能給他足夠的在執行力上的支援。

    王莽新朝滅亡後,他的頭顱被砍了下來,放入了皇家武庫。作為皇帝世家的教育啟蒙而言,王莽頭顱的警示意義在於:外戚可以奪權,折騰可以亡國,忽悠不能長久。晉惠帝時,武庫著火,王莽頭顱與劉邦的斬蛇劍等物一起被燒燬。

  • 18 # 離上青

    中國歷史上,如果說到偽君子的話,西漢末年的王莽估計會名列前茅。這位生前各種表演、沽名釣譽的歷史人物,最終露出了自己的“獠牙”,逼迫年幼的皇帝將皇位“禪讓”給自己,並建立了一個新朝,公元8年到公元23年,王莽一直是新朝的皇帝。

    對於王莽“戲精”般的表演,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一直不是太高

    東漢經學家桓譚曾評價說:“王翁自見以專國秉政得之,即抑重臣,收下權,使事無大小深淺,皆斷決於己身。及其失之,人不從大臣生焉。更始帝見王翁以失百姓心亡天下,既西到京師,恃民悅喜,則自安樂,不聽納諫臣謀士,赤眉圍其外,而近臣反城,遂以破敗。”

    其實從另一方面講,王莽也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他在當上了新朝的皇帝后,針對社會的弊病,力推了多項改革,比如將土地收歸國有,給予民眾以低息貸款等等,思想和行為都非常超前,以至於網友調侃王莽一定是從現代社會穿越過去的一個人物,否則他的各項改革措施,在那個時代絕對屬於一個超前的存在,同時代的人們根本難以理解。不過拋開王莽的種種是非功過來說,王莽這個人在中國歷史上也創造了一個記錄,在更始軍攻入長安之後,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死去之後,綠林軍將王莽的頭顱割下並進行了一系列的防腐處理,然後被東漢光武帝劉秀收藏,儲藏在皇宮的倉庫之中,期間經歷了東漢、三國、晉朝幾個王朝,最後在一場大火中焚燬,這份待遇,在中國歷史上恐怕是空前絕後了。

    問題是,“竊國大盜”在古今歷史上一直屢見不鮮,雖然王莽謀篡了西漢的政權,但他的頭顱為什麼能夠儲存這麼長的時間呢?分析裡面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東漢皇室以此為警示,告誡後人切忌莫讓外戚掌權。西漢王朝的覆亡,除了不得民心之外,還和外戚亂政和太監禍亂有關,而外戚亂政是首要問題。從劉邦建立西漢開始,先是以呂后為代表的外戚弄權;接著又是竇太后一家;後又有權臣霍光。可以說,西漢數百年王朝史,真正掌握皇權的皇帝不過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等幾位帝王,其他皇帝都被外戚掌控,王莽也是這裡面的典型代表,並最終篡奪了西漢王朝的皇位,所以劉秀在建立東漢後,對王莽之流恨之入骨,也引以為戒,自然要透過他的頭顱警示後人,切忌不要重蹈覆轍。

    其二是劉秀希望以王莽為戒,在社會改革上不要太過激進,以免出現亡國的情況。剛才已經說過,王莽的改革太過超前,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操之過急,反而成為了壓垮王莽新朝的一個主因。劉秀作為開國皇帝,深知創業容易守業難,因此就以王莽的敗亡為教訓,告誡後人要穩步前行,否則也會步王莽的後塵。

  • 19 # 奕天讀歷史

    王莽,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穿越者,他所推行的制度除了大部分是效仿周朝之外,有一些竟然頗有點現代制度的意味。比如,實行鹽鐵專營,按收入確定徵稅額度等等。甚至在科技方面,竟然連卡尺都發明出來了。

    不過,這些都不是王莽的主要貢獻,他最大的貢獻是將漢朝一分為四,最終讓大漢得以延續了400餘年的國祚。漢之後的朝代,通常也就200多年就滅亡了。

    解釋一下,為什麼說漢朝有四個。大家一般非常熟悉的有三個漢朝,即劉邦建立的西漢、劉秀建立的東漢,還有劉備建立的蜀漢。其實,在西漢之後,東漢之前,還有一個漢朝,即反對王莽的更始帝劉玄所建立的玄漢。古人喜歡以“伯仲叔季”來排列順序,所以,史書中才稱劉備建立的漢朝為“季漢”,即大漢第四王朝的意思。

    據《漢書》的記載,曾經名震天下的王莽,竟然是死在了一個商人之手。公元23年,“商人杜吳殺莽,取其綬”,果然是老鼠吃大象呀。杜吳在宮室內殺了王莽,但是他並不認識王莽,只知道王莽身上的玉璽值點錢。他拿起玉璽就往外走,正好遇到了校尉東海公賓就。公賓就認識玉璽,就問杜吳從哪裡得到的。在杜吳的指引下,公賓就在室內西北角找到了王莽的遺體。

    公賓就斬下了王莽的頭顱,而士兵們也知道王莽遺體的價值,紛紛上去“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頗有點像當年的劉邦軍隊為了爭功分裂項羽。

    王莽的頭顱經過一番波折,最後被送到了更始帝劉玄的手中。劉玄下令將王莽頭顱“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王莽的確夠慘的,頭被當成球踢,舌頭也被百姓割去吃掉了。之後,王莽的頭顱在史料上失去了記載。

    直到公元295年,《晉書》記載,“惠帝元康五年閏月庚寅,武庫火”。這場大火將包括王莽頭顱在內的眾多皇室保管的珍品給焚燬了。

    推測在劉玄時期,王莽的頭顱應該是一直被懸掛示眾的。而在劉秀滅了劉玄之後,劉秀將王莽的頭顱經過處理之後,收藏到了“武庫”之中。這顆頭顱,之後歷經了東漢、魏和晉三個朝代,在272年後被徹底焚燬了。

    據南朝《梁書·侯景傳》的記載,侯景戰敗後,梁元帝蕭繹將侯景的頭顱“煮而漆之,付武庫”。以此為依據,推斷劉秀在拿下宛城之後,將王莽的頭顱也以同樣的方式,煮去了皮肉,然後在頭骨上塗漆,收藏入了武庫。

    劉秀為什麼要這麼做?應該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用來展示功績,已經將篡漢的逆賊給誅殺了。

    二、為了警示朝廷的大臣,謀反篡位就是這個下場。

    三、為了表示得位合乎天理,表明皇位是從王莽這裡得到的,而王莽是逆臣賊子,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擁護。

    而對於曹魏的曹丕、晉朝的司馬炎來說,他們其實跟王莽一樣,都是篡位者,都是“逆臣賊子”。所以,王莽頭顱對他們的警示作用一點都沒有。而且王莽的頭顱也跟他們的功績沒有絲毫關係,更無從說起得到皇位的正統性了。他們之所以繼續收藏了王莽的頭顱,應該就是當做一件前朝比較有意義的寶物而已,畢竟到曹魏建立時,王莽的頭顱已經被收藏了將近200年了。這就跟同樣收藏在武庫,被一同焚燬的劉邦斬蛇劍、孔子履一樣。

    如果沒有晉惠帝時期的這場大火,武庫中的很多寶物能夠流傳下來的話,傳到現在,恐怕個個都是價值連城的曠世國寶。

  • 20 # 歷來現實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王莽所處的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之人多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唯獨王莽獨守清淨,生活簡樸,為人謙恭。

    正是源於這樣的優秀品德,漢成帝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24歲的王莽入中樞開始做官。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30歲,被封為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皇帝侍衛近臣)公元9年正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史稱“新朝”。

    王莽即位後打算一展宏圖,頒佈了這樣一些政策——土地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凍結奴隸制度,強迫勞動,實行專賣制度,建立貸款制,實行計劃經濟,徵收所得稅等等。

    從這些措施,我們可發現王莽要搞的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全面社會改革,有復古,有超前,很有些社會主義的雛形,但是當時徹徹底底的封建君主專制背景下,這些不符合實際的新政執行起來就顯得有些不切實際。

    當時各種貴族勢力十分強橫,可以說和王權相比毫不遜色,由於在他專權期間,一面大封其親信,一面將劉氏宗族諸侯王大批廢黜,其代漢野心逐漸暴露。因此,劉氏宗族及貴族官僚相繼起兵反抗是必然的。

    戰火一起,天下蒼生確實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同時由於他興師動眾討伐匈奴和周邊少數民族,大興土木,還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徭役負擔,造成成千上萬的百姓死於非命。

    王莽時期,米價由漢文帝時的每石數十錢漲至二千錢,到王莽末年,更達到了每斛價值黃金一斤。天災人禍迫使百姓流落他鄉,人相食的慘狀史不絕書。面對這種現象,王莽無計可施,竟然異想天開,派人教流落關中的饑民“煮木為酪”。這種悲慘的生活,怎麼能使百姓不鋌而走險,揭竿而起呢。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六月,昆陽大戰結束後,新朝軍隊主力覆滅,滅亡已成定局。九月一日,漢軍總攻長安,終於打破了長安的外城。此時的長安宛若人間地獄,城內到處都是殺戮,鮮血,屍體,王莽此時也無處可逃。

    九月三日下午五時三刻,王莽等一干朝臣被團團包圍,商人杜吳搶先殺王莽,校尉東海人公賓就砍下了王莽的腦袋,大家肢解王莽了屍體,爭相殺砍的就有數十人。

    公賓就拿著王莽的首級獻給將軍王憲。

    後來王莽的頭顱被呈給更始帝劉玄。

    劉玄被殺後頭顱又被樊崇所竊取。

    樊崇走投無路之際,將頭顱獻給東漢王室。

    從此之後,王莽頭被收入東漢皇宮,與高祖斬蛇劍、孔子屐一起,被列為鎮宮之寶。

    兩百餘年後,西晉的洛陽武庫突遭大火,王莽頭顱化為灰燼。隨之一起化為灰燼的還有孔子的木屐和劉邦的斬蛇劍。據說那斬蛇劍“穿屋而飛,莫之所向”,也是神妙之物。

    王莽頭顱經歷近三百年終究化為飛灰,那麼為什麼他的頭顱收到歷代王朝掌權者的追捧呢?

    其一,更始帝劉玄作為當時反叛王莽王朝成功的勢力,需要一件物品來震懾天下,那麼前朝皇帝王莽的頭顱自然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其二,從原始時代起,我們的祖先捕獵就會取獵物身上的一些部位來作為一種證明和榮耀,流傳到後世就慢慢演變成按照首級多少計算軍功的傳統。

    可想而知,如果一個人能擁有王莽的腦袋,那該是多大的榮耀? 多大的功勞?所以當時才會有人爭相搶奪王莽頭顱獻給皇帝。

    其三,東漢統治者儲存王莽頭,同樣具有政治上的震懾作用。訓誡後人以此為戒,勿要犯上作亂,否則王莽就是下場。

    據《漢書·王莽傳》中記載:“傳莽首詣更始,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我們看到後世的曹操在世時,死活不稱帝,難保沒有看到這個收藏品而產生的“覺悟”。

    其四,王莽頭具有某種辟邪的作用。就像蚩尤一樣,王莽死後成了兇惡的象徵,可以辟邪。《漢書·王莽傳》有言形容王莽:“窮他極惡,流毒諸夏。”

    因為古人迷信“以邪驅邪”,用邪惡的東西可以避開和驅趕邪惡之人之事,以保平安。而王莽在民間又是窮兇極惡之人,所以他的腦袋也屬於極邪之物,是用來避邪最好的“法寶”,是故歷朝歷代的君王們都爭先恐後的想要得到王莽的腦袋。

    可嘆兩千多年來王莽一直在歷史中揹負著罵名,死的時候屍首分離,頭顱又被人收藏了二百七十多年。

    現在的人們對王莽的評價,沒有東漢時那麼教科書式了,也仍然譭譽參半。

    “王莽是儒家學派的鉅子,以一個學者身份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中國歷史上獨此一次。王莽有他的政治抱負,他要獲得更大的權力,使他能夠把儒家學說在政治上一一實踐,締造一個理想的快樂世界。”

    這是柏楊先生對王莽的評價。這個評價比較有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劉邦是不願意動呂后還是沒能力動呂后?